宫颈癌关系

2024-09-19

宫颈癌关系(共10篇)

宫颈癌关系 篇1

宮颈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1]。近年来大量流行病学及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2,3],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是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主要原因之一。预防宫颈癌,关键是及早发现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并对CIN作早期治疗[4]。湖南省湘潭市二医院妇科门诊对1 500例CIN或宫颈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CIN和宫颈癌与不同类型HPV感染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以2008年1月~2010年6月在湖南省湘潭市二医院门诊确诊为CIN或宫颈癌的1 5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细胞学和组织病理学结果为标准。年龄21~72岁,平均(37.8±6.5)岁,按患者年龄分为20~35岁、36~51岁、52~3组。其中CINⅠ患者436例,占29.07%;CINⅡ~Ⅲ患者690例,占46.00%;宫颈癌患者374例,占24.93%。

1.2 标本采集

使用窥器暴露宫颈,以无菌0.9%氯化钠溶液棉球擦去宫颈外分泌物,用专用宫颈取样刷和棉签置于宫颈口,逆时针方向转5圈,并停留10 s,采集宫颈及颈管的脱落细胞,置Cppcndoff离心5 min,去上清液后-70℃保存。

1.3 检测方法

HPV-DNA检测试剂盒购自华美生物工程公司,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进行HPV分型检测,步骤:(1)HPV-DNA提取;(2)HPV PCR扩增;(3)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4)显色HPV基因分型。以第2代杂交捕获试验法(hybrid captureⅡ,HCⅡ)检测高危型HPV,步骤:(1)样本DNA双链被释放并分解为可以杂交的核苷酸单链;(2)DNA单链与RNA探针结合为R NA-DNA杂合体;(3)特异性抗体将RNA-DNA杂合体固定在试管壁或微孔板上;(4)偶联有碱性磷酸酶的第二抗体与RNA-DNA杂合体结合;(5)碱性磷酸酶使媒体物发光,判读光的强弱可确定碱性磷酸酶的含量,从而确定RNA-DNA杂合体的含量。诊断阳性标准为标本中检出的HPV-DNA≥1.0 pg/m L。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及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宫颈病变程度与年龄之间的关系

如表1所示,CINⅠ和CINⅡ~Ⅲ患者中20~35岁年龄组最多,分别占52.91%和40.00%。在宫颈癌患者中,36~51岁、52~年龄组发病率渐高,分别占38.77%和54.01%,即年龄愈高,宫颈病变程度愈严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不同年龄组的HPV-DNA

如表2所示,在CINⅡ~Ⅲ和宫颈癌患者中进行的HPV~DNA分型检测中,HPV总感染率为85.93%(1 289/1 500),HPV-18高危型感染年龄组为52~组,占阳性例数的41.00%,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而低危型HPV 6/11感染,多见于20~35岁年龄段,即年轻妇女,与52~年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果表明,低危型HPV 6/11多见于年轻妇女,而高危型HPV16、18则多见于中老年妇女。

2.3 不同宫颈病变中高危型HPV-DNA

如表3所示,在不同宫颈病变中,高危型HPV阳性率以宫颈癌最高,占阳性例数的65.24%(P<0.01)。其余依次为CINⅡ~Ⅲ57.54%,CINⅠ45.32%,提示宫颈病变程度愈严重,高危型HPV阳性率愈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即CIN-原位癌-早期浸润癌-浸润癌的连续发展过程。CIN具有两种不同的结局:一种是病变自然消退;另一种是病变具有癌变潜能,可能发展为浸润癌。由于宫颈癌存在着一个较长的可逆转的癌前病变期,早期宫颈癌患者5年治愈率高达90%,因此对宫颈癌的筛查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3.1 CIN、宫颈癌与HPV感染的关系

HPV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只以人类为宿主,属乳头多瘤空泡病毒,是一种与皮肤/黏膜增生性病变有关的小型DNA病毒。HPV分型众多,其中HPV 6、11、42、43和44等属低危型,一般不诱发癌变。HPV 16、18、31、33、35、39、45、58等属高危型,它可导致细胞周期控制失常,最终导致宫颈癌的发生[5,6]。宫颈癌发病的首要因素为高危型HPV感染,HPV阴性的宫颈癌发病率几乎为零[7,8]。高危型HPV 16和18型的感染可以长期隐匿存在,在其他因素参与下最终导致局部癌变,因此,对高危人群进行HPV感染筛查,对预防宫颈癌、降低发病率意义重大。

3.2 宫颈病变程度与HPV感染率的关系

笔者研究结果显示,女性生殖道HPV感染率,随宫颈病变的加重,出现上升趋势。在不同宫颈病变中,高危型HPV16、18阳性率以宫颈癌最高,占阳性例数的65.24%。其余依次为CINⅡ~Ⅲ57.54%,CINⅠ45.32%,提示宫颈病变程度愈重,高危型HPV阳性率愈高。文献报道,不同宫颈病变中HPV分型不同,CINⅠ常与低危型HPV 6/11感染有关;CINⅡ~Ⅲ和宫颈癌的发生则与高危型HPV16、18,尤其是与HPV16感染密切相关。因此,不同类型的HPV感染,其危险性不同。

3.3 HPV感染率与年龄的关系

笔者研究结果表明,CINⅠ患者20~35岁所占比例位居第一,为52.91%。CINⅡ~Ⅲ患者中也是如此,但52~年龄组更高,与文献报道存在差异[9],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考虑与年龄分组不一致有关。这一分组差异也体现在宫颈癌发病率与年龄有关,在笔者的研究中以52~年龄组最高,36~51岁年龄组为38.77%。可以认为,35~52岁是该地区防治宫颈癌的重点人群。近年来,宫颈癌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笔者研究中最低发病年龄仅20.2岁,此宫颈癌患者发病前,已有至少4年性工作者的经历,显然,其发病与性生活紊乱、不洁、感染HPV CIN18有关。

综上所述,对育龄妇女进行HPV感染的普检筛查,对降低宫颈癌发病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HERZOG TJ,WRIGHT JD.The impact of cervical cancer onquality of life the components and means for management[J].Gy-necologic Oncology,2007,107(3):572-577.

[2]SHI QF,LI SL,ZHOU QY,et al.Diagnostic value of ThinPrepCytologic Test(TCT)combined with detecting human papillomavirus of high risk type in cervical lesions[J].Maternal and ChildHealth Care of China,2008,23(3):381-383.Chinese

[3]ZHANG LN,ZHOU BB,HUANG SG,et al.Value of humanpapillomavirus genotype testing in screening of cervical lesions[J].China Journal of Modern Medicine,2010,20(6):865-867,871.Chinese

[4]WANG QJ,ZHU WX,XING XM,et al.The trend of cancer in-cidence in urban Beijing from 1982~1997[J].Bulletin of ChineseCancer,2001,31(10):547-549.Chinese

[5]YUE J.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M].Beijing:People’s MedicalPublshing House,2008:265-268.Chinese

[6]LIAO DM,SONG C,ZHANG YD,et al.Clinical applications ofcervical exfoliated cytology,colposcopy and HPV test in cervicallesions screening[J].China Journal of Modern Medicine,2008,18(9):1242-1243.Chinese

[7]BOSCH FX,MUNOZ N,CHICHAREON S,et al.The causalrelation between human papilloma virus and cervical cancer[J].Journal of Clinical Pathology,2002,55(4):244.

[8]CLAVEL C,MASURE M,BORY JP,et al.Human papillomavirus in primary screening for the detection of high-grade cervi-cal lesions:a study of 7 932 women[J].Br J Cancer,2001,84(12):1616.

[9]DENG ML,TANG W,JIANG XL.Relationship among differenttypes of human papilloma virus,cervical intraepitheliai neoplasiaand cervical carcinoma[J].Practical Preventive Medicine,2010,17(8):1520-1522.Chinese

宫颈癌关系 篇2

【关键词】宫颈癌;宫颈癌前病变;相关因素;HPV感染

【中圖分类号】R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6-0027-02

在临床上,宫颈癌属于一种发病率较高的生殖系统肿瘤疾病。近年来,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检出率也不断提升。为了深入地分析宫颈癌以及癌前病变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特开展本次研究,现作如下汇报。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2年9月~2014年12月,选取鹤庆县112个行政村的27834例育龄妇女进行常规宫颈癌筛查,其年龄为35~64(46.2+5.3)岁,其中,经临床检查确诊的宫颈癌以及癌前病变患者共计276例,其中,cIN1患者共计189例,CIN2患者共计59例,cIN3患者共计7例,宫颈癌患者共计21例。

1.2方法

本研究中主要是使用流行病学的相关调查研究方法,对两组研究对象均实施常规子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全面地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

1. 3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19. 0 软件,计量资料以(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进行χ2检验;如果单因素的分析结果具备统计学意义,则需要对其实施多因素非条件 logistic 回归分析;如果P<0.05,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 1两组月经初潮年龄以及首次性生活年龄比较

对照组的月经初潮年龄为 (13. 3±0. 8) 岁,首次性生活年龄为(19. 6±3. 7) 岁,观察组的月经初潮年龄为 (13. 0±1. 1) 岁,首次性生活年龄为(19. 1±3. 2) 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2. 2两组相关因素比较

两组流产史、分娩大于或等于2 胎人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PV感染、性生活年限长、吸烟史、盆腔炎史人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如表1所示。

2. 3相关危险因素的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

宫颈癌以及癌前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主要是有:性传播疾病史 (OR =15. 609,且P =0. 000)、HPV 感染 (OR =19. 785,且P =0. 000)、吸烟史 (OR =3. 622,且P =0. 032)、性生活年限长 (OR =7. 724,且P =0. 008)。如表2所示

3.讨论

本研究结果提示,在宫颈癌以及癌前病变的发病中,常见的风险性因素可包括性传播疾病史、HPV 感染、吸烟史以及性生活年限长。在宫颈癌的发病中,HPV 感染属于最为常见的危险因素 [1],其具体机制主要是:HPV能够和宿主的染色体有机地结合,会显著地增强HPV E 蛋白的表达,并对于P53 等抑癌基因有着显著的降解作用,并会最终导致宫颈癌的发病,所以要注意做好HPV 感染的预防工作,定期体检,并要在确诊后及时地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与此同时,在宫颈癌以及癌前病变的发病中,性传播疾病史感染也属于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其原因在于,性传播疾病史感染会导致程度各异的宫颈炎症,随着炎症病情的发展,患者的宫颈上皮细胞会出现不典型增生现象,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治疗,便会导致原位癌或者浸润癌。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女性要高度重视性生活的健康水平,性生活前要及时地做好清洁工作。此外,在宫颈癌的发病中,性生活年限长也属于一个不可忽视的危险因素,其原因在于:性生活年限较长的人群的情绪起伏较大,所以容易引起内分泌紊乱现象,也会使癌症的发病率显著提升。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女性要学会合理调配性生活次数,做好正确的安排,同时也要学会自我调适和自我放松,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另外,在宫颈癌的发病中,吸烟也属于一个常见的危险因素,就存在吸烟史的妇女而言,其子宫黏液中存在多种致癌物质如尼古丁以及可的宁等。所以,女性要增强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意识,及时地戒除抽烟这一不良生活习惯。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宫颈癌以及癌前病变的发病中,性传播疾病史、HPV 感染、吸烟史以及性生活年限长等均为相关的风险性因素,需要全面地加强控制。

参考文献:

宫颈癌关系 篇3

1 材料与方法

1.1 组织标本与临床资料

收集2009年8月—2012年8月我院妇科178例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 (CIN) 标本, 所有病例诊断前均未做治疗。标本均用10%福尔马林固定, 石蜡包埋组织, 采用HE染色及免疫组化SP法标记宫颈上皮病变中HPV16, 18, 确定细胞内免疫表达阳性率。并取同期10例正常宫颈组织作对照。

所有标本经病理组织学确诊, 其中宫颈浸润癌138例 (鳞癌97例, 腺癌41例) , CIN 40例。

1.2 临床特点

发病年龄:宫颈浸润癌患者年龄为25岁~72岁, 中位年龄41.2岁。临床表现:包括不规则阴道出血、阴道排液、月经紊乱等。宫颈组织学分型:鳞癌97例, 腺癌41例;病理分级:Ⅰ~Ⅱ级65例, Ⅲ级73例。

1.3 免疫组化染色及结果判定

免疫组化染色:将石蜡切片用二甲苯脱蜡, 梯度乙醇水化, 修复抗原, 三步SP法染色, DAB显色, 苏木素复染, 脱水, 透明, 封片。细胞中有棕黄色颗粒的为阳性细胞。高倍镜下随机计算100个病变细胞中阳性细胞所占百分比, ≥25%为阳性病例, <10%为阴性。免疫组化试剂盒购自福州迈新生物技术开发公司, 用PBS代替一抗作为阴性对照, 用已知的尖锐湿疣切片作为阳性对照。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在138例宫颈癌标本中, HPV表达阳性率为70.

3%, 其中<55岁年龄组宫颈癌102例, HPV (+) 为92例, 阳性率为90.2%;≥55岁年龄组36例, HPV (+) 为5例, 阳性率为13.9%, 组间阳性率比较有显著差异 (χ2=10.235, P<0.01) 。HPV16 (+) 组共52例, 其中宫颈鳞癌47例, 腺癌5例;HPV18 (+) 45例, 宫颈鳞癌11例, 腺癌34例, 组间阳性率比较有显著差异 (χ2=12.348, P<0.01) 。见表1。

2.2 HPV在宫颈癌、CIN及正常宫颈上皮中的表达见表2。

注:χ2、P为正常宫颈上皮与宫颈浸润癌比较检验值, χ12、P1为正常宫颈上皮与CIN比较检验值。

3 讨论

宫颈癌的病因十分复杂, 近几年研究表明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宫颈肿瘤关系密切。分子学和临床证据表明, HPV感染可影响宫颈肿瘤的发病机制, HPV可分为高、中、低度危险型三类, 从生殖道分离出的HPV有25种, HPV16, 18为高度危险型[3,4]。临床研究发现, 宫颈癌患者中有99%以上合并HPV感染, 其中约70%为HPV16和18型感染, 其中HPV18型多见于宫颈腺癌, 而16型感染多见于宫颈鳞癌[5]。

本研究结果显示, 宫颈癌中HPV16, 18表达阳性率为70.3%, CIN组HPV表达阳性率为42.5%, 与正常宫颈HPV表达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这与国内外文献报道是一致的, 提示HPV感染与宫颈癌及CIN关系密切。此外,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HPV18阳性组中宫颈腺癌为75.6%, 而在HPV16阳性组及HPV阴性组为9.6%, 4.9%, HPV18型多见于宫颈腺癌。

本研究结果还表明HPV16, 18型感染在宫颈癌 (<55岁年龄组) 阳性率为90.2%, 而年龄较大的女性 (≥55岁年龄组) HPV16, 18阳性率为13.9%, 提示在年轻女性宫颈癌患者中, 高危型HPV病毒感染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可能起更重要的作用。因此预防和及时治疗HPV感染 (尤其是高危型HPV16, 18) 对年轻女性宫颈癌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会有效地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循证医学研究表明, 人群筛查和子宫颈癌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降低子宫颈癌发病率和病死率最有效的方法。但宫颈癌的筛查却不能阻止HPV的感染, 尽管其可以降低宫颈癌发生的危险。我国在研究HPV与宫颈癌发生关系方面, 近年来进展也很快。目前对HPV感染尚无确切的治疗方法, 但在预防宫颈癌的发生研究上有很大进展, 目前已有研究采用HPV疫苗来预防和治疗该病毒的感染, 现已有许多研究预防性疫苗, 如病毒外壳蛋白疫苗、合成多肽疫苗和核酸疫苗的报道。有大规模研究证实, 应用HPV疫苗的获益大于风险[6,7,8], 其中理想的预防性疫苗是针对HPV外壳蛋白L1设计的病毒样颗粒疫苗, 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和免疫原性[9]。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人类可以通过接种HPV疫苗来降低与HPV相关宫颈癌的发生率。

摘要:目的 结合临床和流行病学探讨HPV16, 18与宫颈癌的关系。方法 将178例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 (CIN) 标本采用HE染色及免疫组化SP法, 标记宫颈上皮病变中的HPV16, 18, 并取同期10例正常宫颈组织作对照。结果 138例宫颈癌标本的HPV16, 18平均阳性率为70.3%, 其中<55岁年龄组宫颈癌102例, HPV阳性率为90.2%, ≥55岁年龄组36例, 阳性率为13.9%, 组间阳性率比较有显著差异 (P<0.01) 。HPV16 (+) 组共52例, 其中宫颈鳞癌47例, 腺癌5例;HPV18 (+) 45例, 宫颈鳞癌11例, 腺癌34例, 组间阳性率比较有显著差异 (P<0.01) 。结论 HPV的感染与宫颈癌相关, HPV16型感染多见于宫颈鳞癌, 而18型多见于宫颈腺癌。

关键词:宫颈癌,HPV16,HPV18,流行病学

参考文献

[1]R.Sharma.HPV vaccine:A breakthrough in prevention of cervical cancer[J].Apollo Medicine, 2012, 9 (2) :87-90.

[2]Zappacosta R, Caraceni D, Ciccocioppo L, et al.Implementing specificity of HPV-DNA primary screening in a successful organised cervical cancer prevention programme[J].Gynecologic Oncology, 2013, 128 (3) :427-432.

[3]Kinney W, Fetterman B, Cox JT, et al.Characteristics of 44 cervical cancers diagnosed following Pap-negative, high risk HPV-positive screening in routine clinical practice[J].Gynecologic Oncology, 2011, 121 (2) :309-313.

[4]Smith JS, LindsayL, Hoots B, et al.Human papillomavirus type distribution in invasive cervical cancer and high-grade cervical lesions:a meta-analysis update[J].Int J Cancer, 2007, 121 (3) :621-632.

[5]Kang WD, Kim CH, Cho MK, et al.HPV-18 is a poor prognostic factor,unlike the HPV viral load, in patients with stage IB-IIA cervical cancer undergoing radical hysterectomy[J].Gynecol Oncol, 2011, 121 (3) :546-550.

[6]张颖, 郎景和.人乳头状瘤病毒疫苗在子宫颈病变预防与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6, 41 (3) :214.

[7]de Sanjose S, Quint WG, Alemany L, et al.Human papillomavirus genotype attribution in invasive cervical cancer:a retrospective cross-sectional worldwide study[J].Lancet Oncol, 2010, 11 (11) :1048-1056.

[8]Kawana K, Adachi K, Kojima S, et al.Therapeutic Human Papillomavirus (HPV) Vaccines:A Novel Approach[J].The Open Virology Journal, 2012, 6 (Suppl 2:M12) :264-269.

宫颈表面光滑 也会患宫颈癌 篇4

宫颈光滑的妇女,果真不会患宫颈癌,不必做宫颈刮片检查吗?

让我们先了解一下宫颈的解剖组织关系。子宫外形呈倒置的梨形,上部为倒三角形的子宫体,下部较窄,呈中空圆柱状,是子宫颈。宫颈与宫体之间的部分称为子宫峡部,它是宫腔与宫颈管的连接处,此处的管腔最狭窄,子宫峡部的名称也由此而来。子宫峡部以下部位的管腔呈梭形,宫颈管末端开口于阴道穹隆部,称宫颈外口。成年妇女的宫颈管长2.5~3厘米。宫颈下端凸出于阴道内的部分称为宫颈阴道部。

众所周知,子宫腔内覆盖有黏膜,称为子宫内膜,子宫腔下端的内膜于子宫峡部则转变为子宫颈黏膜。子宫颈黏膜覆盖整个宫颈管,宫颈管黏膜的上皮细胞呈单层高柱状,黏膜层有许多腺体能分泌碱性黏液。宫颈阴道部有复层鳞状上皮覆盖,表面光滑。在子宫颈外口,柱状上皮与鳞状上皮交会,是宫颈癌的好发部位。

宫颈癌可来自鳞状上皮细胞突变,也可来自宫颈管腺上皮细胞突变,因此,在宫颈癌的“品种”上,有宫颈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与腺癌之分。

宫颈鳞癌由于癌灶发生部位及癌灶生长方式不同,可分为外生型、内生型、溃疡型及颈管型四种类型。外生型,顾名思义,是指癌灶是向外生长的,临床检查时可见病灶呈“菜花”状(也有人称为“乳头”状)隆起,外生型最多见。内生型是指癌灶像“树根”一样,向宫颈深部组织生长、浸润。由于癌瘤是在宫颈内部发展,导致宫颈体积膨大,有人形容其膨大如“桶”。宫颈因未受癌瘤侵害,所以表面光滑或仅见轻度糜烂。无论外生型还是内生型,随着癌灶持续发展,癌组织坏死脱落,最终将形成状如“火山口”的凹陷性溃疡,称为溃疡型。第四类是颈管型,癌灶发生于宫颈外口以内,隐匿子宫颈管内,癌细胞主要侵犯宫颈的供血层及淋巴系统,临床检查时宫颈未受到明显侵犯,所以,也较光滑或轻度糜烂。此外,不论哪一种类型,在癌前阶段或早期癌时,通常宫颈表面多无癌灶的表现,临床检查时,宫颈表面可以出现糜烂,也可以是光滑的。

宫颈腺癌多源自宫颈管内,所以,癌瘤早期,由于宫颈表面组织没有被累及,不会出现癌瘤的临床表现,宫颈外观与患癌前一样,可能有糜烂,也可能是光滑的。若癌灶向宫颈管内生长,仅表现宫颈膨大呈“桶”状,宫颈口外观没有改变、宫颈无糜烂的妇女仍呈光滑的外观。若癌灶向宫颈外口生长,若干时间后,宫颈外口受到了癌组织的侵蚀,此时的宫颈外口可出现乳头状及溃疡型的宫颈癌外观。

从上可以看出,宫颈外口光滑还是糜烂,与会不会患宫颈癌没有必然联系,宫颈糜烂者有患宫颈癌的可能,宫颈光滑的妇女,也有患宫颈癌的可能。根据宫颈光滑与否来决定需不需要进行宫颈防癌检查是没有根据的,是不科学的。据《祝您健康》

宫颈癌关系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来该院接受宫颈癌筛查的患者100例。患者的年龄均在34~60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 (45.7±3.5) 岁。所有患者均有性生活史, 其中已婚患者92例, 未婚患者8例。患者经过TCT检查后, 提示体内有中度或中度以上的炎症。所有患者均为自愿参加该次试验。

1.2 方法

1.2.1 TCT检测

TCT检测 (液基波层细胞检测) :样品采集自患者的宫颈口及宫颈上皮细胞, 通过戟型刮板插入患者子宫颈内获取。样品采集后, 制作成直径2 cm的薄层细胞涂片。用95%的酒精固定后, 进行巴氏染色。

根据TBS分类法, 对细胞进行细胞学诊断。将患者的细胞分为正常细胞、典型鳞状细胞、不典型鳞状细胞、宫颈上皮瘤样病变Ⅰ级、Ⅱ级、Ⅲ级等。

1.2.2 宫颈活检

对患者的阴道及宫颈等处进行消毒后, 用活检钳采集患者子宫颈的活体组织进行检查。电子阴道镜下可见明显的患处, 则在患处直接取样;若患处不明显, 则在患者的宫颈管口处的3、6、9、12点等处取样。将取好的样品放入10%的甲醛溶液中固定后, 送去该院病理科交由两名医师共同进行诊断。通过切片、染色、显微镜观察后, 确定患者的宫颈癌等级:CINⅠ、CINⅡ、CINⅢ、宫颈癌。

1.2.3 阴道镜检查

对细胞学诊断和病理切片存在问题的患者进行阴道镜检查, 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生殖器情况。对患者的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及血管的变化进行观察, 并对患处的鳞状细胞走向进行评价, 以确定宫颈病变的严重情况。

1.2.4 高危HPV DNA检测

患者检查的时间应为经后10~18 d。患者在检查前24 h禁止性生活。目前检测HPV DNA的常用方法主要有:荧光定量技术、PCR反应 (聚合酶链式反应) 、基因芯片技术以及杂交捕获技术等。主要试剂为HPV 16、18型PCR扩增试剂盒、荧光定量试剂盒。试验的主要方法有HPV DNA的提取, 荧光定量反应、PCR扩增、HE染色技术。所有操作均严格按照试验仪器及试验试剂操作规程和说明书进行, 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样品采集和检查过程中均使用一次性宫颈脱落细胞采集器。上皮细胞样本是在患者宫颈处旋转4~5周后收集, 并与试管中搅拌均匀, 送病理科检验, 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平均值±标准差 (±s) 表示, 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 (%) 表示, 组间数据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与分析

经过TCT检测后, 100例接受筛查的宫颈癌患者中共有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60例, 宫颈炎症患者40例。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宫颈炎症患者的HPV值进行比较后发现, 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的HPV值显著高于宫颈炎症患者的HPV值,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体结果见表1。

经过宫颈活检取样分级后, 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中宫颈癌患者22例, CINⅠ患者例数为12例, CINⅡ患者例数为16例。宫颈癌患者、CINⅠ患者、CINⅡ患者、宫颈炎症患者的HPV阳性率分别为100%、92.3%、83.5%、32.5%。宫颈癌患者组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体结果见表2。

注:*表示与宫颈癌患者相比较, P<0.05, χ2=6.0234。

3 讨论

妇女中多发的一些的恶性肿瘤主要有乳腺癌、直肠癌、宫颈癌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宫颈癌已发展成为女性中第三位多发的恶性肿瘤。有研究发现, 发展中国家宫颈癌已成为女性第二位的恶性肿瘤[4], 在2008年新增的宫颈癌患者52.98万中占85%的比例[5]。研究发现, 宫颈癌在我国的发生情况具有明显的地区分布, 主要集中于我国中部地区。农村的发病率高于城市, 死亡率也较平原地区高[6]。子宫颈癌的发病主要为HPV感染所致。根据HPV致病性的差异, 主要分为高危HPV及低危HPV两类。高危HPV主要包括的类型有HPV16、18、31、33等类型, 低危HPV主要包括HPV6、11、34等良性类型。不同宫颈疾病中HPV类型不同, 在宫颈炎症、CINⅠ中主要为HPV6、11, CINⅡ、CINⅢ和宫颈癌中主要为HPV16、18。HPV病毒感染机体是, HPV病毒DNA整合到机体DNA中, 经过一段时间后使患者细胞发生突变[8]。

于莉[9]研究发现, HPV感染与宫颈癌具有一定的临床关联性, 对HPV感染进行控制, 可以减少宫颈癌的发生。该试验研究发现, 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的HPV值显著高于宫颈炎症患者的HPV值;宫颈癌患者、CINⅠ患者、CINⅡ患者、宫颈炎症患者的HPV阳性率分别为100%、92.3%、83.5%、32.5%, 宫颈癌患者组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组。该试验得出与前人一致的结论。这说明HPV感染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有着很大的临床相关性。通过HPV的检测, 可以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进行筛查, 以便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及早诊断和治疗。宫颈癌的发生通常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由宫颈不典型增生, 变为原位癌, 发展为早期浸润癌, 最后发展为浸润癌。因此及早地发现宫颈癌及癌前病变, 对于宫颈癌的预防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高危HPV感染的筛查, 对及时治疗CIN、防止病情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总的来说, HPV感染是造成患者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主要原因, HPV感染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具有很大的相关性。对于宫颈癌患者, 通过HPV感染的筛查, 定期进行宫颈脱落细胞的HPV检查, 对于患者病情的控制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但本试验样品数量有限, 并且一部分患者的随访不到位, 因此关于HPV感染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关系还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卢洪胜, 石卫武, 叶明, 等.HPV感染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关系的研究[J].肿瘤学杂志, 2008, 14 (9) :706-708.

[2]褚宏雁.HPV感染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相关性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3, 15 (4) :153-154.

[3]范岩峰, 李健, 许榕仙, 等.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相关危险因素的探索研究[J].中国医师杂志, 2011, 13 (4) :447-450.

[4]施丽娜.高危型HPV检测联合TCT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妇幼保健, 2010, 25 (6) :840-842.

[5]谢建渝, 余娟, 董国强, 等.762例妇女宫颈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2, 9 (20) :2533-2535.

[6]黄佩芬, 陈莲芬, 甘钊杏, 等.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 2013, 20 (9) :54-55.

[7]Rijkaart DC, Romke Bontekoe T, Korporaal H, et al.Alternating 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 infection[J].Cancer, 2006, 108 (6) :475-479.

[8]Pretorius RG, Peterson P, Azizi F, et al.Subsequent risk and presentation of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CIN) 3 or cancer after a colposcopic diagnosis of CIN 1 or less[J].Am J Obstet Gynecol, 2006, 195 (5) :1260-1265.

宫颈癌关系 篇6

1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及来源

选择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08年7月至2010年7月住院手术治疗的60例液氮冻存宫颈癌组织标本,其中HPV高危型感染56例,无HPV感染4例;临床分期Ⅰ期19例,Ⅱ期41例;宫颈鳞癌45例,腺癌15例。以子宫肌瘤患者行子宫全切术后的正常宫颈组织60例作为对照。对照组织术前行宫颈脱落细胞液基细胞学检测及术后病理检查无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癌组织均经病理检查证实。所有宫颈癌患者术前未经化疗或放疗。临床分期标准按照2000年FIGO 标准,以两位具有高级职称的医师行妇科检查后判定患者分期。病理分级按照WHO标准界定。

1.2 试剂

FANCF基因的引物序列由上海博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合成,序列设计参考文献[3]。RNA提取试剂Trizol为美国Gibco公司产品;逆转录AMV酶、聚合酶链反应Hot Start Taq酶购于日本Takara公司;羊抗人FANCF蛋白抗体为美国Santa Cruz公司产品;辣根酶标记的马抗羊抗体来自Pierce公司;PCR仪、Western Blot仪为Biometra公司仪器。

1.3 方法

1.3.1 FANCF mRNA表达检测

按照美国Gibco公司RNA提取试剂Trizol试剂盒说明书提取总RNA,测定RNA的浓度、纯度符合要求后,进行逆转录。cDNA合成反应体系中加入5×逆转录缓冲液4 μl(含Mg2+10 mmol/L),三磷酸脱氧核苷混合液(dNTP)2 μl,OligodT 1 μl,RNA酶抑制剂0.5 μl,提取的RNA1 μg,AMV逆转录酶2 μl以及双蒸水5.5 μl。反应条件为25℃ 10分钟、42℃1小时、冰上冷却2分钟。取产物用PCR技术扩增出FANCF mRNA部分片段,FANCF基因引物序列:上游5′-TTCGGAAGTCTTTGCTGCCT-3′,下游为5′-AGTAATAACACAGCATTGCC-3′,扩增出413bp的片断; 以β-肌动蛋白(β-actin)为内参照,序列上游5′-AAGAGAGGCATCCTCACCCT-3′,下游5′-GGAAGGAAGGCTGGAAG-3′,扩增出619bp片断。循环条件为:94℃4分钟45秒,然后94℃45秒,55℃ 1分钟,72℃1分钟,循环29次,最后72℃延伸5分钟。1.2%的凝胶电泳并摄像,存入计算机,应用计算机对电泳条带净密度进行分析:FANCF相对含量=FANCF条带密度/β-actin条带密度。实验重复3次。

1.3.2 FANCF蛋白的检测

提取组织中的蛋白,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各种细胞的FANCF蛋白表达。用Bradford法进行蛋白定量,取60 μg蛋白样品行15%SDS-PAGE分离蛋白,积层胶采用恒压100V,待溴酚蓝至分离胶与积层胶的交界处,换用120V恒压,直至溴酚蓝条带距胶下缘约1 cm时结束电泳。使用标准湿式转膜装置转移分离后的蛋白,按0.65 mA/cm2接通电流,约90 mA电流电转2小时,干燥NC膜后用丽春红染色3分钟,然后用去离子水洗数次。将NC膜置于封闭液中,于室温下置摇床平缓摇动2小时,用羊抗人FANCF单抗(浓度为1∶200),室温下置摇床孵育1小时后,放置于4℃过夜。洗膜后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马抗羊IgG(浓度为1∶2000)室温下摇床1小时。最后加入电化学发光剂显色,用成像扫描分析系统保存图像,以GAPDH为对照。实验重复3次。

1.3.3 HPV检测方法及结果判定

妇科检查时采用特制细胞刷于宫颈管内采集标本,采用HC2仪器进行HPV检测,任一类型高危型HPV或多种高危型HPV出现阳性者均判定为高危型HPV感染。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用t检验及校正的四格表卡方检验。双侧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FANCF mRNA表达情况

60例宫颈癌组织中有49例FANCF mRNA表达缺陷,其中10例表达缺失,39例表达下降,表达缺陷率为81.7%。宫颈癌组织中FANCF mRNA相对表达值为0.56±0.12,与正常对照宫颈组织相对表达值1.48±0.09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1。

FANCF扩增出413bp的条带,β-actin为内参照,扩增出619bp的条带,可见宫颈癌组织C1、C9、C15、C34中FANCF表达下降,C2、C14中表达缺失,C3表达正常。M:Marker;N:正常宫颈组织;C:宫颈癌组织

2.2 FANCF蛋白表达情况

FANCF基因表达42 kd的蛋白。Western Blot检测FANCF蛋白的表达,发现与FANCF mRNA检测结果一致,49例FANCF蛋白表达缺陷。10例FANCF mRNA表达缺失的宫颈癌组织其蛋白也未表达,39例FANCF mRNA表达下降患者蛋白表达也明显下降。宫颈癌组织中FANCF蛋白相对表达值0.16±0.03,与正常宫颈组织中相对表达值0.98±0.0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2。

36 kd的GAPDH作为内参照,42 kd的FANCF为目的蛋白。宫颈癌组织C2、C14、C19中FANCF蛋白表达缺失,C1、C9、C15、C34中表达下降,C3表达正常。C:宫颈癌组织;N:正常宫颈组织

2.3 FANCF表达缺陷与宫颈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

不同FIGO临床分期、WHO分级、肿瘤大小及有否脉管转移、是否高危型HPV感染者FANCF表达缺陷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FANCF表达缺陷与宫颈癌患者FIGO临床分期、WHO分级、肿瘤大小及脉管转移、高危型HPV感染有关,而与年龄、病理类型无关。见表1。

3讨论

液基细胞学的开展为早期发现宫颈癌提供了极大的帮助,但涂片的假阴性过高。宫颈癌检测从此由第一代的宫颈涂片检查、第二代的HPV筛检,迈入第三代的基因筛检。有针对性地筛选那些在感染和癌变过程中起作用的基因多态性成为研究的热点[5]。

作为FANC-BRCA通路中重要的一员,FANCF表达对保持FANC-BRCA途径完整,发挥细胞DNA修复功能起重要的作用。FANCF基因的表达下降或缺失会导致FANC-BRCA信号传导途径缺陷,细胞DNA修复受损,基因发生高度复杂的染色体重排,肿瘤发生[6,7]。在作者既往的研究中也发现FANCF表达缺失的宫颈癌细胞系SiHa及FANCF缺陷表达的卵巢癌细胞系OVCAR3中FANCF甲基化[8]。本文结果也提示宫颈癌组织与正常宫颈组织相比FANCF mRNA、蛋白相对表达值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提示FANCF表达缺陷在宫颈癌的发生过程中有一定的意义。

目前,较为明确的宫颈癌高危因素是高危型HPV感染。高危型HPV感染后,主要致癌物质为其分泌的癌蛋白E6和E7,E6/E7蛋白共同作用破坏宿主细胞生长负调节途径,最后使细胞异常增生、癌变[9]。但E6/E7引发宫颈癌的作用机制还有很多不清楚之处。HPV即使检出呈阳性反应,也不代表罹患宫颈癌,而且HPV感染在宫颈正常组织细胞中的存在和HPV高感染区也仅有少数人最终发展成肿瘤,不同的正常人群中HPV感染率也不同,均强烈提示遗传易感性在HPV感染前后的癌变过程中可能起了重要作用。那么FANCF与HPV之间是否具有协同作用呢?本文研究56例高危型HPV感染者,48例存在FANCF表达缺陷,提示 FANCF的表达缺陷与高危型HPV感染在宫颈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两者可能在宫颈癌的发生中起协同作用,其中的协同机制需进一步进行研究。

本研究分析FANCF表达与宫颈癌临床特征关系发现,FANCF表达缺陷与临床特征中的FIGO分期、WHO分级、肿块大小、脉管转移有关。不同FIGO临床分期中Ⅱ期FANCF表达缺陷率高于Ⅰ期;肿块≥4 cm者FANCF表达缺陷率也明显高于肿块<4 cm者,有脉管转移者FANCF表达缺陷率高于无脉管转移者。随着病变程度及侵犯范围的增加,FANCF表达缺陷更明显。由此可见,FANCF表达缺陷与宫颈癌的恶性进展有一定关系,可能正是由于FANCF逐步下降,细胞的保护机制逐渐丧失,使细胞抵御外来损害的能力下降,细胞发生恶性转化,同时增殖侵袭能力增强,进一步侵犯周围组织和发生转移。但本研究发现随着年龄增大,FANCF基因表达下降虽有增加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FANCF表达缺陷与年龄上升无关,而是作为一个易感基因发挥致癌作用。不同的病理类型(鳞癌和腺癌)中FANCF表达缺陷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在宫颈癌发生中细胞来源并不重要,这可能与宫颈癌发生中宫颈的储备细胞有同时向腺癌和鳞癌发展的机制有关,也提示了在宫颈癌的不同病理分型中,分子生物学改变差异可能并不明显。

摘要:目的:研究FANCF基因在宫颈癌的表达缺陷与高危型HPV感染及宫颈癌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逆转录聚合酶链技术(RT-PCR)及Western Blot分析检测60例宫颈癌组织标本及6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FANCF mRNA及蛋白的表达,并检测高危型HPV感染情况。结果:49例(81.7%)宫颈癌组织中FANCF mRNA和蛋白表达缺陷(下降或缺失)。宫颈癌组织与正常宫颈组织相比,FANCF mRNA、蛋白相对表达值均下降(0.56±0.12vs1.48±0.09和0.16±0.03vs0.98±0.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ANCF表达缺陷与宫颈癌患者FIGO临床分期、WHO分级、肿瘤大小及脉管转移、高危型HPV感染有关。结论:宫颈癌患者FANCF表达缺陷。FANCF表达缺陷对宫颈癌发生、进展有一定的作用。FANCF表达缺陷与高危型HPV感染可能在宫颈癌的发生中起协同作用。

关键词:宫颈癌,FANCF基因,人乳头瘤病毒

参考文献

[1]Forouzanfar MH,Foreman KJ,Delossantos AM,et al.Breast and cer-vical cancer in187countries between1980and2010:a systematic a-nalysis[J].Lancet,2011,378(9801):1461-184.

[2]Taniguchi T,Tischkowitz M,Ameziane N,et al.Disruption of the fan-coni anemia-BRCA pathway in cisplatin-sensitive ovarian tumors[J].Nat Med,2003,9(5):568-574.

[3]Tumini E,Plevani P,Muzi-Falconi M,et al.Physical and functional crosstalk between Fanconi anemia core components and the GINS rep-lication complex[J].DNA Repair(Amst),2011,10(2):149-158.

[4]Swisher EM,Gonzalez RM,Taniguchi T,et al.Mthylation and protein expression of DNA repair genes:association with chemotherapy expo-sure and survival in sporadic ovarian and peritoneal carcinomas[J].Mol Cancer,2009,8(1):48.

[5]Leal Rojas P,Anabalón Rodríguez L,García Muoz P,et al.Promoter hypermethylation gene patterns in gynecological tumors[J].Med Clin,2009,132(10):371-376.

[6]Van de Vrugt HJ,Koomen M,Bakker S,et al.Evidence for complete epistasis of null mutations in murine Fanconi anemia genes Fanca and Fancg[J].DNA Repair(Amst),2011,10(12):1252-1261.

[7]Ganzinelli M,Mariani P,Cattaneo D,et al.Expression of DNA repair genes in ovarian cancer samples:biological and clinical considerations[J].Eur J Cancer,2011,47(7):1086-1094.

[8]李敏,王泽华.人宫颈癌发生中FACF表达缺陷与甲基化的关系[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8,33(4):385-389.

宫颈癌关系 篇7

1 P16INK 4a基因结构与细胞周期调控

P16INK 4a基因又称多肿瘤抑制基因, 由肿瘤抑制基因INK 4a编码, 它是1993年Serrano等[1]用酵母双杂合蛋白作用筛选法研究与CDK 4作用的蛋白时发现并分离的, 该基因位于人类9号染色体短臂2区1带, 由3个外显子和2个内含子组成, 其编码的蛋白由148个氨基酸组成, 即P16INK 4a蛋白。

P16INK 4a基因是人们发现的第1个直接参与细胞周期调控的抑癌基因, 其产物P16INK 4a蛋白的基本功能即为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 (CDK) 的抑制蛋白。P16INK 4a蛋白参与细胞周期的调节, 可以与细胞周期素D (cyclinD) 竞争性地结合CDK 4和CDK 6, 并特异性地抑制CDK 4和CDK 6激酶的活力, 阻止细胞由G 1期进入S期和DNA合成的启动, 抑制细胞增殖。另外, 它通过抑制CDK 4和CDK 6激酶的活力, 使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 (PRb) 不能磷酸化, 未磷酸化的PRb增多而抑制细胞的增殖, 同时高磷酸化的PRb可诱导P16INK 4a基因的表达, P16INK 4a表达增加可通过与CDK 4/6结合抑制CDK 4/6的活力, 最终使PRb的磷酸程度减弱[2]。因此形成了P16INK 4a-cyclinD-CDK 4/6-PRb的精细调节链。在上述调节链中, P16INK 4a蛋白起着负反馈的作用, 对细胞增殖周期起负性调节作用。P16INK 4a基因缺失、突变、甲基化等可导致P16INK 4a蛋白失活, 将引起细胞增殖失控, 导致肿瘤的发生。

2 P16INK 4a甲基化的检测方法

目前, 检测P16INK 4a甲基化最常用的方法有:Souther印迹法、甲基化敏感的限制性内切酶聚合酶链反应法 (polymerase chainreaction, PCR) 、甲基化特异性酶链反应法 (merhylation specificpolymersaereaction, MSP) 和DNA序列法。但Souther印迹法敏感度较低, 只有当甲基化等位基因的比例达到百分之一以上时才能被检测出来, 这既是其缺点, 也是其优点;甲基化敏感的限制性内切酶PCR法只能检测含有限制性酶切位点的基因片段, 否则无法使用该限制酶, 且价格也比较昂贵;DNA序列法所获得的序列对许多DNA分子来说代表的是一个总体平均水平, 因此不能用于少量或混合DNA样本的甲基化分析, 且该方法费时费力[3]。而MSP是基于亚硫酸氢盐修饰和PCR扩增, 可检测出比例为千分之一的甲基化等位片段[4], 对DNA的量和纯度要求也较低, 能用于少量的DNA或石蜡包埋组织DNA的甲基化分析, 不受被检测序列内部是否含有甲基化敏感的限制酶识别位点的限制, 避免了使用昂贵的测序试剂和放射性物质, 并避免了因酶切不全而产生的假阳性现象通过对PCR产物序列的分析。因此, MSP法是一种较为简单、经济、灵敏和特异性较高的甲基化检测方法, 适合分析大批量样本。

3 P16INK 4a基因异常甲基化与肿瘤的发生

P16INK 4a基因作为抑癌基因在多种肿瘤和细胞系中频繁发生杂合缺失、纯合缺失、突变及甲基化[5,6]。既往认为癌基因失活有2种途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物质丢失[7], 目前有很多研究者提出抑癌基因甲基化是肿瘤抑制基因失活的第3种机制, 且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是唯一的机制[8]。DNA甲基化是指由DNA甲基转移酶催化, 把S-腺苷甲硫氨酸的甲基转移到CpG二核苷酸中胞嘧啶的5位碳原子上, 生成5-甲基胞嘧啶的过程, 是脊椎动物DNA唯一的一种自然的共价修饰方式。DNA甲基化是导致肿瘤的发生、发展中的重要原因, 可发生在细胞恶变之前。

CpG二核苷酸在人类基因组中占10%, 其中70%~80%呈甲基化状态, 称为甲基化的CpG位点。非甲基化CpG二核苷酸区域仅占基因组的2%~3%, 这些CpG二核苷酸以较大的密度分布于基因的5'端, 其范围为0.5~5.0kb, 基因中平均每100kb即可出现, 这些区域未发生甲基化, 富含CG (60%~70%) , CpG/CpC>0.6, 常常被称为CpG岛。CpG岛通常位于基因的5'端启动子区域, 也可以延伸至基因的外显子区。现已知在所有持家基因和一些组织特异基因的5'端调控区均有CpG岛, 并估计人类基因组约有45 000个CpG岛, 而CpG岛甲基化对基因转录调控起着重要的“开关”作用。Merlo等[9]1995年首次报道5'端CpG岛的高甲基化可导致p16基因转录的阻断。P16INK 4a基因5'端区域的CpG岛发生甲基化, 染色体结构改变使其抑癌基因活性丧失, 从而导致肿瘤的发生[10]。因此, P16INK 4a基因甲基化检测作为一种新的分子生物学手段, 将会广泛应用于宫颈癌的临床诊断、病情监测以及疗效评价。

4 P16INK 4a甲基化与宫颈癌的关系

文献报道, 宫颈癌组织中, 普遍能检测到p16基因的失活, 其中缺失率约占18.6%, 突变率约占14.1%及甲基化率约占31.1%[11]。P16INK 4a基因启动子异常甲基化发生在宫颈癌的早期, 并随着疾病的发展有增高的趋势。Virmani等[12]为了探讨异常甲基化在宫颈癌发生中的作用, 结果显示抑癌基因P16INK 4a异常甲基化大于20%, 且异常甲基化发生在较早期, 随着疾病的发展甲基化有增高趋势。因此, 这项结论可应用到妇女宫颈癌的筛查中, 可通过异常甲基化状态的检测早期探知癌的发生和高发因素, 对宫颈癌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13]。Yang等[14]应用MSP法对85例宫颈肿瘤组织和40例预处理的宫颈癌患者的血浆样本进行研究, 结果发现P16INK 4a基因启动子CpG岛的甲基化率为28.2% (24/85) , 肿瘤组织和血浆中P16INK 4a甲基化情况一致。因此, 检测患者血浆中的P16INK 4a基因甲基化的异常改变可能成为辅助宫颈癌早期诊断和高危人群筛选的分子标志物, 从而建立一种崭新而可靠的早期宫颈癌临床诊断方法。

甲基化是一个可逆的过程。Segura-Pacheco等[15]研究发现, 宫颈癌患者使用肼苯达嗪和普鲁卡因胺可使P16INK 4a基因去甲基化, P16INK 4a蛋白重新表达。该研究表明, 5-氮-2-脱氧胞苷和曲古抑菌素共同作用可以逆转P16INK 4a基因的表达, 提示可以探索以P16INK 4a基因为治疗靶点, 用诱导沉默的P16INK 4a基因重新表达的方法对宫颈癌进行基因治疗。检测P16INK 4a甲基化有助于早期发现有癌变倾向的细胞, 还可以作为分子指标, 预测对化疗的反应和判断肿瘤的预后等[16]。

5 P16INK 4a甲基化与人乳头瘤病毒 (human papillomaviruses, HPV) 感染的关系

Kang等[17]用MSP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3例HPV感染的患者, 其中包括38例CIN和5例未发生宫颈病变者, 结果发现52.6%患者至少有1个P16INK 4a基因启动子区域发生甲基化, 28.9%P16INK 4a蛋白阴性表达, P16INK 4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和相应P16INK 4a蛋白阴性表达一致。从而得出结论:在CIN中P16INK 4a基因沉默不是稀有事件, P16INK 4a甲基化与HPV感染无关。Virmani[12]等为了研究异常甲基化在宫颈癌发生中的作用, 选择了73例不同级别的宫颈癌样本 (低度瘤变37例、高度瘤变17例、浸润性癌19例) 和10例宫颈癌细胞系, 分析了P16INK 4a基因的甲基化状态。结果显示, P16INK 4a基因异常甲基化的发生独立于其他因素, 如乳头瘤病毒感染、吸烟史、激素的使用等。

综上所述, P16INK 4a基因异常甲基化是宫颈癌发生的早期事件, 可发生在细胞恶变之前;它在宫颈癌的发生中起一定作用, 且随着病情发展甲基化率有增高的趋势, 可为宫颈癌的早期诊断、临床治疗及预后检测提供帮助;临床检测患者血浆中的P16INK 4a基因甲基化的异常改变可能成为一种崭新而可靠的早期宫颈癌诊断方法。另外, P16INK 4a甲基化的基因表达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特别是在宫颈癌变的早期, 对于那些基因结构无改变仅发生了CpG岛甲基化的肿瘤细胞, 抑制和逆转P16INK 4a基因甲基化的治疗可能成为宫颈癌治疗的新思路,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但P16INK 4a甲基化在宫颈癌形成机制中的确切作用尚不清楚, 有待进一步研究。

摘要:P16INK4a基因是人们发现的第1个直接参与细胞周期调控的抑癌基因。P16IINK4a基因异常甲基化是宫颈癌发生过程中的早期事件, 且随着病情发展甲基化率有增高的趋势。P16INK4a异常甲基化可作为一种新的肿瘤分子标记物用于宫颈癌的临床筛查及诊断中。

宫颈癌关系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4年1月~2016年1月选取本院100例宫颈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患者,视为宫颈HPV感染组,选取同期100例子宫颈癌前病变患者,视为子宫颈癌前病变组,另外选取100例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宫颈HPV感染组平均年龄(52.2±4.2)岁;宫颈癌前病变组平均年龄(52.5±4.1)岁;对照组平均年龄(52.9±4.3)岁。3组基本资料中的各项内容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标准

子宫颈癌前病变由经阴道镜下取宫颈活检病理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或CINⅢ;HPV感染经第二代杂交捕获试验(HCⅡ)检测结果显示为阳性,同时通过阴道镜病理证实不存在子宫颈癌前病变;正常女性为HPV检测结果显示阴性,阴道镜检查没有异常同时不伴有任何阴道炎症。

1.3 方法

乳酸杆菌数量直接镜检计数:于研究对象阴道后穹窿部位或者阴道上三分之一部位通过无菌棉拭子取下0.2 m L阴道分泌物,直接涂片之后实施革兰氏染色,同时借助显微镜高倍镜对乳酸杆菌数量进行计算,每一张玻片共计数高倍镜4个,结果以4次结果的平均值为准。

计算乳酸杆菌与阴道总细菌比值:对每张玻片的总细菌数进行计算,所占阴道细菌的比值为乳酸杆菌菌数与阴道细菌总数之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乳酸杆菌直接镜检计数

三组乳酸杆菌计数结果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HPV感染组其他细菌计数结果明显多于其他两组(P<0.05),子宫颈癌前病变组和宫颈H P V感染组乳酸杆菌占阴道细菌总数比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乳酸杆菌所占比例

子宫颈癌前病变组、宫颈HPV感染组乳酸杆菌所占比例≥90%均低于对照组,乳酸杆菌所占比例<90%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阴道内的解剖结构、微生态菌群、机体的免疫功能、内分泌调节功能组成了女性阴道微生态体系,乳酸杆菌是阴道环境中主要的微生物,其对于机体的生理作用主要包括减轻阴道感染、降低阴道p H值、抑制病原微生物生长、保持阴道微生态平衡、维持阴道清洁度,能够使阴道局部抗感染能力得到维持[2,3]。

本研究结果显示,宫颈HPV感染组及子宫颈癌前病变组阴道乳酸杆菌菌数明显少于健康女性,同时宫颈HPV感染组阴道乳酸杆菌菌数多于子宫颈癌前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酸杆菌占阴道细菌总数比值方面子宫颈癌前病变组及宫颈HPV感染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阴道乳酸杆菌占总细菌≥90%比例方面对照组较宫颈HPV感染组及子宫颈癌前病变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常阴道菌群中乳酸杆菌占据优势地位,假设一些因素减少了乳酸杆菌数量,降低了其活性,会大量滋生其他菌群,由此可能形成有害代谢产物,可能导致癌症的出现,同时会造成阴道内环境紊乱,加快HPV感染的发生。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知,女性宫颈HPV感染及子宫颈癌前病变出现变化与阴道微环境改变存在相关性,因此在一级防治宫颈癌中应该注重女性阴道微环境的改善。

参考文献

[1]常小垒,郭科军,张颐,等.HPV亚型与子宫颈癌前病变及癌变的关系探讨[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4,43(8):720-723,727.

[2]王晔,陈育梅,潘丽琴,等.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含量与子宫颈癌前病变关系的研究[J].中国基层医药,2014,21(17):2567-2569.

如何预防宫颈癌 篇9

若想有效地预防宫颈癌,必须先了解可诱发宫颈癌的因素。专家认为,可诱发宫颈癌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①性生活开始过早。研究证实,性生活开始过早的女性极易罹患宫颈癌。此外,患有梅毒、淋病等性传播疾病的女性罹患宫颈癌的风险也极高。②丈夫患有包皮过长、包茎、阴茎癌或前列腺癌等疾病,其妻子罹患宫颈癌的风险也较高。③若女性与多名男性发生过性关系,或其丈夫有多个性对象,其罹患宫颈癌的几率也会大增。④拥有多次婚姻的女性发生宫颈癌的几率也较高。⑤长期不运动的女性也极易罹患宫颈癌。长期保持一个姿势工作而不积极进行运动的女性,其体内的毒素会堆积在宫颈或阴道中无法排出,极易引起癌变。

妇科专家认为,预防宫颈癌应做到以下几点:①禁毒戒烟限酒。吸毒、吸烟、酗酒等恶习严重影响女性的身心健康,易使其罹患癌症。②注意性卫生和经期卫生。在日常生活中,女性应选择透气、宽松的纯棉内裤。这是因为霉菌易在潮湿温暖的环境中生存,穿着透气、宽松的纯棉内裤可以防止霉菌性阴道炎的发生。此外,女性还应注意外阴及内裤的清洁,注意经期卫生,并适当地节制性生活,在月经期和产褥期应禁止过性生活,同时还应注意双方生殖器官的清洁卫生,过性生活时最好配戴安全套。③养成讲卫生的生活习惯。室内勤通风,并保持床单的干净清爽,饭前饭后及便前便后要洗手,这些好习惯均是防止疾病传播的有效手段。④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早睡早起,均衡饮食,尽量少熬夜,少摄入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⑤多食蔬菜及水果。研究证实,各类蔬菜及水果可有效地预防各种癌症的发生。专家认为,至少有6~7成的癌症是可以通过合理饮食来预防的。⑥定期进行检查。癌肿的发生并非一朝一夕,而是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因此,通过定期的身体检查,可以及早发现一些癌前病变及无症状的癌肿,进而做到早诊断早治疗。⑦积极进行体育锻炼。生命在于运动,体育活动不但可以促进体内毒素的排出,还可有效地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需要注意的是,运动不可过量,以避免造成体力透支。⑧提倡晚婚和优生优育。推迟开始性生活的年龄,减少生育次数均可降低女性罹患宫颈癌的风险。⑨积极预防并治疗宫颈糜烂、慢性宫颈炎等疾病。⑩若男性患有包茎、包皮过长等疾病,应做到勤清洗,以保持生殖器的卫生,最好及早进行包皮环切手术,这样不仅能减少妻子罹患宫颈癌的风险,也可有效地预防阴茎癌的发生。宫颈癌的高危人群(包括性生活过早、过多者,生育过早、过多、过密者,有滥交及多个性伴侣者,患有宫颈糜烂、撕裂、慢性炎症及阴道感染等疾病者,配偶患有包皮过长或包茎者,处于卫生条件落后、性保健知识匮乏等地区者)更应重视定期检查,如有必要可应用宫颈癌栓进行预防性的治疗。

知识链接——

如何及早发现宫颈癌

研究证实,早期宫颈癌的治愈率在90%以上,而晚期宫颈癌的治愈率则很低。因此,早发现、早治疗是提高宫颈癌治愈率及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那么,怎样才能及早发现宫颈癌呢?专家指出,当女性发现自己出现以下任何一种情况时,都应及早去医院进行相关的检查:①阴道分泌物增多,呈白色或血性,质地稀薄如水样或米汤状,有腥臭味。②性交时阴道出血或排便后阴道出血。③阴道不规则出血,尤其是绝经后的女性出现了阴道出血的情况。④患有宫颈糜烂或宫颈裂伤,且年龄超过35岁。⑤长期使用雌激素。⑥丈夫包皮过长。此外,专家建议,若想及早发现宫颈癌还应做到以下5点:

1.积极参加宫颈筛查

已婚女性或已经开始性生活的女性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定期进行有针对性的妇科检查,如宫颈筛查等,以便及早发现宫颈及其他部位的病变。

2.熟悉宫颈癌的早期征兆

接触性阴道出血、不规则阴道流血、绝经后阴道流血、月经淋漓不净、白带增多且伴有异味等症状都可能是发生宫颈癌的早期征兆。女性一旦发现自己有上述症状,应尽快到医院就诊,并接受妇科内诊、细胞学检验、阴道镜等相关的检查。此外,当医生怀疑你的宫颈部位已发生病变,而且你的细胞学检验结果显示异常时,则需要在直视下或阴道镜下用活检钳对宫颈处的病灶进行咬取并进行病理学检查。病理组织学诊断是确诊宫颈癌十分重要的依据。

3.应将宫颈癌与宫颈炎等疾病加以鉴别

宫颈炎、宫颈囊肿等疾病均是妇科常见病,此类患者常出现阴道分泌物增多、外阴搔痒等症状,少数患者在过性生活后或妇检后还会发生接触性阴道流血。女性发现自己出现上述症状时,不要掉以轻心,一定要及时就诊,并接受宫颈筛查、细胞学检查、HPV检测等检查,以排除患有宫颈癌或癌前病变的可能,切不可错过早期诊断宫颈癌的机会。

4.妊娠期间不要拒绝宫颈检查

性交后出血与宫颈病变的关系 篇10

本研究主要对本院就诊的165例性交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性交后出血患者宫颈病变发生的几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性交后出血患者165例,年龄22~51岁,平均36岁。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宫颈细胞学及阴道镜检查。宫颈细胞学结果以≥ASCUS为异常;阴道镜图像以见到转化区为满意图像,未见到转化区为不满意图像,以出现醋酸白上皮,点状血管,镶嵌等为异常;根据病史、查体、宫颈细胞学结果及阴道镜检查对125例可疑病变或确定病变者进行了宫颈活检或宫颈管搔刮,所取组织均送病理检查。

1.3 统计学处理

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检查

165例患者临床检查宫颈外观正常79例(47.9%);宫颈糜烂状66例(40%);宫颈息肉20例(12.1%)。

2.2 宫颈细胞学检查

165例患者宫颈细胞学正常80例,感染14例,异常71例。

2.3 阴道镜检查

165例患者阴道镜图像正常85例,图像异常52例,图像不满意28例。

2.4 组织病理情况

125例宫颈活检或宫颈管搔刮组织病理结果为:正常24例(14.5%),宫颈炎33例(20%),宫颈息肉20例(12.1%),CINI 10例(6.1%),高级别CIN(≥CIN II)25例(15.2%),宫颈癌13例(7.9%)。

2.5 高级别CIN和宫颈癌发生率

165例性交后出血患者共检出高级别CIN 25例(15.2%),宫颈癌13例(7.9%)。在80例宫颈细胞学正常的患者中,检测出7例高级别CIN(8.7%),1例宫颈癌(1.25%)。将所有患者按年龄分为3组,分别为<30岁组,30~40岁组,>40岁组,统计不同年龄组高级别CIN和宫颈癌发生率,可以看出,>40岁组高级别CIN和宫颈癌的发生率均高于其余两组。高级别CIN:>40岁组与30~40岁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30岁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宫颈癌:<30岁组与30~40岁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0岁组与>40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0~40岁组与>40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尽管造成性交后出血的原因大部分是宫颈良性病变,但性交后出血也可能预示着宫颈癌等严重病变。有研究显示,在大于65岁有症状的宫颈癌患者中,均有性交后出血[2]。不同的研究中,性交后出血发生宫颈上皮内瘤变或宫颈癌的几率各不相同,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发生率为6.8%~17.8%,宫颈癌的发生率为3%~5.5%[3]。

本研究结果显示,性交后出血大多数表现为宫颈的良性病变,其中所占比例最高的为宫颈炎(20%),其次为宫颈息肉(12.1%),这和有关研究相一致[4]。另外,在笔者的研究中,有40例(24.2%)患者查体、宫颈细胞学和阴道镜检查并无异常发现,在行宫颈组织活检或宫颈管搔刮的患者中,有24例(14.5%)病理结果提示正常,Sahu等[5]也发现有50%的性交后出血患者并无异常病理改变,对于这部分患者,性交后出血的原因尚不清楚。

165例性交后出血患者中,发现高级别CIN 25例(15.2%),宫颈癌13例(7.9%),高级别CIN及宫颈癌发生率均高于国外相关研究[3],其原因可能与研究人群的不同、生活方式的差异及宫颈癌筛查普及程度的不同有关。笔者的研究发现,在性交后出血患者中,>40岁组高级别CIN和宫颈癌的发生率均高于<30岁组和30~40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说明,在40岁以上的性交后出血患者中,高级别CIN和宫颈癌的发生风险增加,对于这些患者,要高度重视。英国NHS宫颈筛查项目推荐所有大于40岁的性交后出血患者都应进行妇科检查,如果怀疑癌症,则应进行阴道镜检查[6]。

有文献报道,有正常细胞学的性交后出血的患者,CIN和宫颈癌的发生率分别是8.3%~9.0%和0.6%~1.2%[7,8]。笔者在80例宫颈细胞学正常的患者中,检测出7例高级别CIN,发生率为8.7%,1例宫颈癌,发生率为1.25%,与之相似。提示对于这部分患者,也要加强警惕,不能忽视,建议行阴道镜检查。

综上所述,性交后出血大多数表现为宫颈的良性病变,但也可能存在着发生CIN和宫颈癌的风险,特别是在40岁以上的性交后出血患者中,高级别CIN和宫颈癌的发生风险增加,临床应予重视,以便尽早发现可能潜在的病变,及时进行干预和治疗。

参考文献

[1]Fraser I S,Petrucco O M.Management of intermenstrual and postcoital bleeding,and an appreciation of the issues arising out of the recent case of O’Shea versus Sullivan and Macquarie pathology[J].Aust N Z J Obstet Gynaecol,1996,36(1):67-73.

[2]Slater D N.Mulitfactoriol audit of invasive cancer:key lessons for the National Screening Programme[J].J Clin Path,1995,48(5):405-407.

[3]Alfhaily F,Ewies A A.Postcoital bleeding:a study of the current practice amongst consultants in the United Kingdom[J].Eur J Obstet Gynecol Reprod Biol,2009,144(1):72-75.

[4]Tehranian A,Rezaii N,Mohit M,et al.Evaluation of women presenting with postcoital bleeding by cytology and colposcopy[J].Int J Gynaecol Obstet,2009,105(1):18-20.

[5]Sahu B,Latheef R,Aboel Magd S.Prevalence of pathology in women attending colposcopy for postcoital bleeding with negative cytology[J].Arch Gynecol Obstet,2007,276(5):471-473.

[6]National Health Service Cervical Screening Programme(NHSCSP)[S].Colposcopy and Programme Management Guidelines for the NHS Cervical Screening Programme2004,p.13(item4.10).

[7]Jha S,Sabharwal S.Outcome of colposcopy in women presenting with postcoital bleeding and negative or no cytology[J].J Obstat Gynecol,2002,22(3):299-301.

上一篇:科学教育活动下一篇:原始经济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