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上皮(共10篇)
宫颈上皮 篇1
宫颈炎是生育期妇女较为常见的一种常见病, 多发病。其中又以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最为常见。因临床临床主要症状以白带增多、性交出血、腰骶部疼痛为主。因临床诊断仍用宫颈糜烂这个术语, 阴道镜检查术语为宫颈柱状上皮异位, 故本文两个术语均采用, 本文就以有上述临床表现的257例患者的宫颈冷冻治疗做进一步分析, 以期提高有症状患者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患者的治愈率, 提高她们的生活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7年1月~2008年12月门诊液氮冷冻治疗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患者257例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 白带增多126例, 腰骶痛44例, 性交出血及血性白带54例, 白带多伴腰骶痛33例。
1.2 研究对象
257例患者年龄19~47岁, 均为有性生活及已婚妇女, 性生活1~37年, 孕次:未生育11例, 生育一胎135例, 二胎111例, 有流产史205例。宫内节育器143例, 避孕套避孕114例。
1.3 诊断标准
临床诊断参照丰有吉等主编第六版《妇产科学》。阴道镜诊断参照章文华主译《内宫颈瘤上变皮的阴道镜检查和治疗:初学者手册》[1]。
1.4 治疗方法
1.4.1 治疗对象
经临床诊断为宫颈糜烂中度或重度患者并且有临床症状白带增多、腰骶痛、性交出血、血性白带中的任何一项或两项症状而且经阴道镜检查为单纯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患者, 宫颈刮片排除无宫颈恶变细胞, 经积极药物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 患者迫切要求改善临床症状以提高生活质量, 近一年内无生育要求, 充分知情了解宫颈冷冻治疗手术风险后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
1.4.2 具体治疗方法
治疗时间:月经干净后3~7天, 禁性生活, 经筛选后再次排外无阴道炎及无明显内科及外科急症, 无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对象。
治疗仪器:上海医疗器械 (集团) 有限公司手术器械厂YDZ-6型液氮低温治疗机。
治疗步骤:把适量液氮经三层纱布过滤经漏斗倒入治疗机内, 冲洗壶内准备温水适量备用, 患者术前排空膀胱取膀胱截石位, 常规消毒, 铺巾, 窥器暴露宫颈, 消毒阴道及宫颈, 依据宫颈的大小及糜烂面积的大小选择适合的探头 (分为大、中、小号) 安放在治疗枪上, 加压, 使冷冻机压力在0.08~0.1 m Pa, 把冷冻探头中心放置在宫颈口, 调整探头, 使探头与宫颈有良好的接触, 探头的大小要覆盖整个糜烂面为宜, 紧贴宫颈, 打开枪开治疗开关, 气体释放开始治疗, 当冷冻边缘超过冷冻头外4~5 mm时, 已达到充分冷冻, 关闭治疗枪开关, 用冲洗壶内的温水冲阴道内治疗枪及探头, 待探头从宫颈充分溶解后移开, 擦试去阴道内残留水分, 可看见宫颈表面糜烂面消失, 宫颈表面形成一个泛白的冷冻球, 再用碘伏消毒宫颈及阴道, 移开窥器, 治疗完成。冷冻治疗由一个冻融周期组成。
注意事项:术中注意冷冻探头不要接触阴道壁, 治疗过程中治疗仪压力不能低于0.08 m Pa, 溶解尚未完全时冷冻头不能强行离开宫颈及左右上下摇晃。术后注意禁性生活2月, 注意外阴卫生, 术后一月及二月、半年复诊随访, 不适随诊。治疗当日观察30 min再离院。
2 结果
2.1 评判标准
术后一月及二月复查, 显效:临床症状消失, 宫颈糜烂面较前缩小超过80%;有效:临床症状缓解, 宫颈糜烂面较前缩小50%;无效:临床症状无缓解, 宫颈糜烂面较前缩小30%。
2.2 评判结果
257例患者中全部诉症状缓解, 特别是腰骶痛及出血患者临床症状消失, 二月复查, 243例患者宫颈表皮上皮再生, 表面光滑, 宫颈愈合。14例重度宫颈糜烂患者糜烂面缩小50%, 间隔半年后再次冷冻后宫颈上皮再生形成光滑宫颈。257例患者均无流血, 随访未发现有宫颈口疤痕痉挛缩窄。宫颈表面也未见明显宫颈腺囊肿形成。
3 讨论
3.1 冷冻治疗属于消融术, 该方法利用低温使病变组织冷冻, 坏死, 脱落后宫颈上皮组织再生以达到治疗目的。制冷源为液氮, 以液氮为基础的冷冻治疗达-89oC, 在-20oC1 min以后细胞将发生坏死, 如果冷冻时间过长, 组织坏死较重, 细胞坏死过多, 上皮细胞再生缓慢, 宫颈恢复就慢, 故本方法改良为一个融冻周期, 并且把自然溶解改为温水溶解, 缩短了溶解时间, 相对减少了在溶解时冻的时间, 组织破坏的相对程度轻, 所以宫颈组织恢复较快。治愈率比较高, 术后出血少, 几乎无宫颈缩窄情况发生, 操作简便易学, 治疗费用低廉, 我院一直在运用这一技术, 很值得在基层医院进行推广。
3.2 值得一提的是, 不是所有的宫颈柱状上皮异位 (宫颈糜烂) 患者都需要宫颈物理治疗, 对那些轻型和无症状患者, 我们不主张物理治疗去破坏宫颈的正常解剖及宫颈组织的自我修复, 对这一些患者实行随访与观察, 治疗仅限于有症状并且已经影响其生活的患者。
3.3 并且有一个弊病, 液氮比较容易挥发, 难以保管, 运送液氮的桶内会有部分残渣要经纱布过滤后才能倒入冷冻机内, 以免阻塞治疗枪内的管道。所以, 在离液氮制冷源较偏远的地方, 虽然这项技术易学及成本低廉, 但是因为运输及保管的液氮的成本增加而得不到在临床上运用及推广。对于液氮存储及运输方便的医院, 这项技术很值得在临床上运用及推广, 低廉的费用, 很高的治愈率造福于广大患者。
参考文献
[1]宫颈上皮內瘤变的阴道镜检查和治疗:初学者手册/章文华主译.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6:79-84.
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筛查与诊疗 篇2
【关键词】宫颈上皮内瘤变;HPV;治愈率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349-01
【Abstract 】 Objective: To discuss screening and treatment for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CIN). Methods: Collected 172 CIN patients from outpatients in 4 years in our hospital. There were 104 cases of CIN I, 43 CIN II, 25 CIN III. We chosen physics and operation to treat. Followed up 2 years to observe recover rate. Observe relation of CIN and HPV. Results: CIN had high correlation with HPV. The recover rate of three groups were all over 80.0%. Conclusion: The key to prevent and treat CIN was screening and choose proper way to treat.
【Key words】 CIN, HPV, recover rate.
妇女癌肿中,子宫颈癌发生率仅次于乳腺癌。现今女性广泛受到宫颈病变的困扰,而宫颈的癌前病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可能长达10年。发展中国家宫颈癌的发生率是发达国家的6倍,归因于对宫颈癌前病变的筛查,由此可见及时早期发现病变可使宫颈癌变为可预防可治疗的疾病。为了解近年我院就诊患者CIN的筛查状况与诊治,回顾分析了2008年3月至2011年3月体检或门诊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2008年3月至2011年3月体检或门诊患者,TCT新柏氏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或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病理诊断为CI N的病人有172例。年龄为19~65岁,均经宫颈组织活检确诊。其中CIN I 104例,CIN II 43例,CIN III 25例。主诉白带增多者为11例,血性白带38例,接触性出血69例,无明显临床症状者54例。宫颈糜烂有127例,宫颈光滑有55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行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LCT),并通过基因芯片方法检测HPV感染亚型。不同类型的CIN处理方法:①对于阴道镜检查结果满意的CIN I患者,在第6、12个月重复细胞学检查,如细胞学检查结果≥ASC,则行阴道镜检查及活检。二次细胞学检查阴性者建议每年1次细胞学检查;如患者要求治疗,随访不便,而宫颈管诊刮为阴性,则采用微波治疗或LEEP刀;②CIN II患者若宫颈管诊刮为阴性多采用LEEP刀;③CIN III患者多采用全子宫切除术,对年轻患者有生育要求则采用宫颈冷刀锥切术。详见下表1。
1.3 疗效判定: 术后1个月随访1次,之后每3个月随访1次,第2年开始半年随访1次。每次行宫颈细胞学检查,出现可疑病变者行阴道镜检查。随访期限为半年至2年。治疗后1年内无CIN病变存在定为治愈;治疗后半年内CIN病变存在为CIN残存;治疗后无CIN病变存在,但1年后发现CI N者定为CI N复发。
2结果
2.1 CIN各级与HPV亚型感染的关系: 均有HPV-16,HPV-18高危感染。HPV感染及病毒负荷率高度相关,CIN III感染率高于CIN II、CIN I。详见下表2、3、4。
2.2 疗效: CIN I患者自然转阴67例,自然转阴率为85.9%。
3讨论
美国妇产科学院1995年3月的建议,"所有有性活动或年龄超过18岁的妇女,每年都应进行1次宫颈细胞学抹片检查。当连续3次或3次以上捡查均获满意且正常的结果,则可由医生决定对低度危险者减少检查次数"。我国由于幅员广大、人口众多、经济文化和医疗卫生均处于发展阶段,难以做到上述普查规划,但医生和妇女均应树立筛查意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完善和实施筛查工作。目前研究发现HPV感染及某些亚型感染与CIN的发生及癌变高度相关。本实验结果也显示HPVl6、18、33、58对各级别病变均占有优势。CIN治疗方法的选择根据组织学结果和病变程度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原则上尽可能切除病灶而最大限度的保留患者生育功能,同时应考虑个性化原则,并重视治疗后随访。目前我国对CI N的权威治疗方案与发达国家不完全相同。对于CINI 采用随访或局部治疗,对CIN I I 级、CINIII级尤其CIN III包括原位癌仍主张除年轻有生育要求外,应行子宫切除术。本组资料显示,阴道镜下多点活检及宫颈锥切均有较高的准确性,是较为可靠的诊断方法。LEEP是采用高频电刀,与传统电刀相比有精细的手术效果,不会发生组织炭化,影响标本的病理检查结果,对邻近组织伤害小,且操作简便易与推广,治疗后愈合快,不会发生宫颈狭窄等并发症。
参考文献
[1] 连丽娟,林巧稚.妇科肿瘤学[M] .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59
[2] 乐杰.妇产科学[M] .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87
[3] 朱红芳 王红梅. 159例宫颈上皮内瘤变分析[J]. 中外健康文摘,2011,30(14):278-279
宫颈上皮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选取在该院采用宫颈锥切术诊疗宫颈上皮瘤样变的52例患者, 患者年龄25~55岁, 平均 (36±1.5) 岁。患者在术前都进行了阴道镜下宫颈多点组织检查, 其中病理结果为为CINⅡ的患者有30例 (其中细胞学报告Hsil30例, 可疑宫颈管病变12例, 不满意阴道镜图像18例) , 病理结果为CINⅢ患者22例。在术前乳头瘤病毒检查中, 其中47例高/低危阳性, 其余5例阴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Leep (电刀) 环切术诊疗。术前进行阴道镜下活检病理检查, 包括上皮和足够间质, 并标记清楚。术前需要在宫颈上涂抹碘溶液, 以便显示病变范围。在宫颈注射肾上腺素盐水可减少宫颈出血。准备工作完成后, 从病变区域3~5 mm外缘进线圈, 用国际先进的“Cowboy-hat”步骤环切病变宫颈组织, 依旧用电凝止血, 颈管深要控制在2.0~2.5 mm。每3~6个月对患者进行液基细胞学检测, 发现ASC以上的病变进行则要进行阴道镜检测。在宫颈锥切术中, 采取下列措施措施保护切缘:首先, 要在宫颈黏膜上注射肾上腺素盐水, 这种盐水由40 m L生理盐水加上4滴肾上腺素混合而成, 直到宫颈黏膜外观发白并水肿方可停止;另外, 要将电刀的功率控制在50 W以下, 采取垂直切割的方法, 并且在适当的时候提高切割速度, 可以少与带检面接触[2]。
1.3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组间对比进行分析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阴道镜活检与宫颈锥切病检结果比较
阴道镜活检为CINⅡ的30例患者中, 与锥切病理结果相符的有26例, 符合率为86.6%, 阴道镜活检为CINⅢ的22例患者中, 锥切术后18例与病理结果相符, 符合率为81.8%,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3.264, P>0.05) 。
2.2 并发症与术后随访
长期回顾性分析发现, 52例患者中, 仅1例在随访中进行了全子宫切除手术, 其余患者没有出现复发症状。
术后随访时间为6~18个月间, 术后3个月需要去复诊, 所有患者宫颈外形回归正常。锥切术后有2例患者被确诊为宫颈浸润癌, 除了这2例人外, 其他患者在细胞学检查中, ASCUS 1例;在阴道镜下宫颈活检中, 2例为炎症, 仅1例为CINI, 其余患者均显示正常或炎症。
3 讨论
宫颈皮上瘤样变按细胞异型程度可分为3级, 属宫颈癌前病变, 其中CINⅢ级别与宫颈重度非典型增生及宫颈原位癌无异, 两者的异型细胞分布范围有所差异, 前者超过上皮全层的2/3, 还未涉及全层, 后者虽涉及全层, 但还没有突破地膜, 时常会伴随早期浸润癌[3]。因此, 宫颈上皮瘤样变属于癌前期病变, 与宫颈浸润癌有密切关联, 宫颈不典型增生和宫颈原位癌均属其范畴, 集中反应了宫颈癌的演变发展过程。如果不及时治疗, 重度宫颈皮上瘤样变在8~10年会演变为宫颈癌[4]。
宫颈锥切术, 顾名思义, 就是锥形切除病变宫颈组织, 其中包括冷刀锥切和目前流行的宫颈环形电切 (Leep) 等方式[5,6]。治疗时是将已经发生病变的宫颈外口和宫颈管内的组织切除掉, 切除掉的形状为圆锥形。将切除掉的部位作为标本能够全面的反应病变的范围及深度, 并能保留宫颈解剖结构的功能和患者的生育功能, 为患者进一步的治疗提供了依据。
将宫颈锥切与阴道镜活检比较, 阴道镜下宫颈多点活检查因为不能完全覆盖到整个宫颈, 这就具有有很大局限性。阴道镜下活检的局限性有:无法取得宫颈管病变组织的, 宫颈镜下多点活检的准确性不高, 还有就是它只能检查并不能治疗。相关资料[7]表明, 采用阴道镜下宫颈多点活检, 会有13%的宫颈浸润癌不能判断出来, 所以微小浸润癌的诊断不能以阴道镜下多点活检查作为确诊依据, 进而导致误诊的发生。
对于较为年轻, 有强烈生育欲望的患者, 在事先告知其手术风险的情况下, 用宫颈Leep环切或冷刀锥切[8]等治疗方案。可以尽可能满足患者生育需求, 并保持足够内分泌, 维持性生活质量。对于宫颈锥切术诊治宫颈皮上瘤样变采用Leep环切, 医学界仍有争议, 特别是在宫颈原位癌患者中。该研究中, 2例患者进行宫颈锥切, 边缘结果为阳性, 但患者出现重度不典型增生情况, 为降低患者病情的复发率, 再次实施锥切。在林素云等[9]人的研究中, 就有这方面的详细介绍。在宫颈锥切后, 患者的大部分病变部位已切除干净, 如果能有条件保持随访, 治疗效果更好。
该研究中所抽选的52例研究对象在锥切手术过程中, 并不存在病理级别升高的现象, 因此电切效果较好。阴道镜活检CINⅡ中, 86.6%的患者与锥切病理结果保持一致, 而CINⅢ检查中, 81.8%的患者与锥切病理结果相符合。总体符合率是84.6%, 患者病情减轻明显, 证实宫颈锥切治疗的疗效较为显著, 但是由于宫颈锥切的临床疗效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因此尚未明确患者的临床疗效, 需扩大病例例数, 进行进一步探究。与莫伟杰等人的研究结果相符[10]。
综上, 宫颈皮上瘤样变需要按照“三阶梯”原则进行检查, 且最大限度的满足患者的生育要求, 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 避免患者病情的复发。如有需要可使用全子宫切除术进行治疗。
参考文献
[1]郝素梅, 李雅萍.普通电刀宫颈锥切术诊治子宫颈上皮内瘤的体会[J].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2, 3 (7) :207.
[2]许桐.宫颈上皮内瘤样变Ⅲ级采用宫颈锥切术诊治的临床探析[J].求医问药, 2013, 11 (6) :162.
[3]方梓羽, 李婷婷.宫颈冷刀锥切术在诊治宫颈上皮内瘤样变中的价值[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3, 34 (1) :38-39.
[4]马春华, 玛依努尔.宫颈锥切术在诊治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分析[J].新疆医学, 2013, 43 (10) :18-20.
[5]万肖芳.宫颈锥切术在诊断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和早期宫颈癌中的价值[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3, 17 (19) :84-86.
[6]杨谢兰, 卢玉波, 王羽丰, 等.宫颈锥切术中冰冻病检在宫颈高度病变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妇幼保健, 2013, 28 (1) :170-172.
[7]侯桂玉.宫腔镜下宫颈锥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的疗效研究[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 2012:10-11.
[8]贺桂芳, 李华军, 卞美璐, 等.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在宫颈分布特征的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 2013, 28 (9) :1408-1411.
[9]林素云, 陆玉林, 彭婉平, 等.宫颈环形电切术与冷刀锥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变疗效比较[J].中国乡村医药, 2012, 19 (1) :26-29.
宫颈上皮 篇4
资料与方法
收集2003年3月~2006年1月郑州大学一附院妇产科门诊病例,共对5257例患者行高危型HPV筛查,其中宫颈黏液呈人乳头状瘤病毒(HPV)阳性患者1310例,进行阴道镜检查的患者1460例;患者年龄22~72岁,平均35岁;孕次0~9,产次0~6;性生活时间3个月~38年;已绝经者的绝经时间为1~23年。
方法:阴道镜采用深圳金科威公司SLC-2000阴道镜数字成像系统,对采集图片和文字资料进行计算机管理。阴道镜检查时先用棉球檫去宫颈表面及阴道内分泌物,涂生理盐水,观察宫颈的形态、颜色、血管、鳞状上皮和柱状上皮交界,再涂布3%醋酸溶液,待30~60秒后镜下观察是否出现醋酸白色上皮、镶嵌及异型性血管等异常区域,然后将Lugol氏液涂布在宫颈上进行碘试验。
标准:参照Reid阴道镜评分标准,按边界、颜色、血管、碘试验等4项指标的状况分别评为0分、1分、2分。总分0~2分为HPV感染或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3~5分为CINⅠ、CINⅡ级,6~8分为Ⅱ、Ⅲ级。碘着色为正常的阳性,碘不着色为异常的阴性。
活检部位选择:选择阴道镜所见病变最严重处进行多点活检;如病变部位不具体,则在宫颈鳞-柱上皮交界,即移行带处取材,通常在3点、6点、9点和12点多点取材;另外,对已绝经患者,其移行带上移宫颈管内者,需行颈管搔刮术。
结果
阴道镜下图象综合分析:单纯醋酸白色上皮表现为短暂模糊且呈透明状较薄上皮者,一般为炎症;如表现为持久稠密的污白隆起者,则多是CIN病变;如持久稠密的污白隆起再合并粗大的镶嵌或点状血管,碘试验阴性呈芥末黄者,则多为CINⅢ或原位癌。本組1460例接受阴道镜检患者中,图像改变者1328例(91.0%),其中单纯醋酸白色上皮875例(59.9%);镶嵌、异型性血管等混合型异常表现为203例(13.9%)。本组碘试验阴性病例1100例(75.3%),其中猪油样或脑回样改变150例(10.3%)。经HPV检测患者5257例,其中1310例HPV阳性者行阴道镜检查,病理确诊CIN患者203例,占HPV阳性患者的15.5%。HPV感染率24.9%。
讨论
电子阴道镜已成为宫颈癌筛查的主要手段[1],郑氏等报道肉眼活检CIN检出率仅4.8%[2],本组阴道镜诊断CIN的早期检出率明显高于肉眼活检。阴道镜检能帮助临床医生找到重要的活检部位,已作为我院筛查宫颈病变的常规方法。通常从HPV感染发展至CINⅠ级,再从CINⅠ级发展至CINⅢ级,均有一个缓慢移行的过程。由于电子阴道镜可放大病变局部组织10~40倍,所以可使诊断早期宫颈癌的活检指征更明确。CINⅢ级即早期宫颈癌。
宋氏[3]等认为正常转化区,常规取6点和12点处活检。我们选择镜下图象最典型处进行多点活检,其实在碘试验之前已初步拟定出活检的具体部位。醋酸白色上皮与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涂醋酸后短暂出现的边缘模糊淡薄的白色上皮为慢性宫颈炎和鳞状上皮化生,而白色上皮浓厚且维持时间长、图象复杂者往往病变严重,从而最大限度不遗漏病变组织,减少假阴性结果。CIN发展为宫颈浸润癌前有较长的可逆转的移行过程,如在此阶段确诊,及时干预治疗,则可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早期宫颈癌患者5年治愈率在90%,因此对癌前病变的筛查是防治宫颈癌的重点。
宫颈癌有一系列的前驱病变,它的发生、发展从量变到质变,渐变到突变,通常是子宫颈的不典型增生(轻-中-重)→原位癌→早期浸润癌→浸润癌的连续发展过程。这些前驱病变可存在多年。持续感染高危HPV是CIN发生、发展的必要条件。我们认为,对临床宫颈病变患者先做TCT和HPV筛查,两者阳性者行阴道镜检,尽早病理确诊,采取有效干预措施,从而减少宫颈癌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钱德英.阴道镜在宫颈癌诊断中的应用.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3,19(3):137-139.
2郑丽璇,谢芳,陈涤瑕.阴道镜下常规活检诊断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108例分析.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3,19(3):159-160.
宫颈上皮 篇5
宫颈癌的发生可通过对癌前病变的检查和处理得以有效控制。发达国家通过广泛密集筛查,使目标人群宫颈癌的发生率大幅降低,减少了70%~90%[1]。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s,CIN)是宫颈癌癌前病变临床通过宫颈细胞学、阴道镜与组织病理学三阶梯技术进行筛查、多篇文献肯定宫颈锥切术在CIN诊治中的作用[2,3,4]本文对156例宫颈病变病例进行分析,探讨阴道镜下多点组织活检技术及宫颈锥切术在宫颈病变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3月至2012年12月,因常规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检查提示阳性于我院就诊的患者中选择经病理诊断为CIN患者156例。年龄27~66岁,中位年龄41岁。孕次(0~7次),平均孕次3.3次,5例未孕。产次(0~3次),平均产次1.8次。患者中无症状者97例(62.2%),占比最多,其次为阴道接触性出血,白带增多,阴道不规则出血等。
1.2 方法
1.2.1 阴道镜检查
156例患者均进行阴道镜检查,采用数码电子阴道镜,专人操作。采集原始图像、醋酸反应图像和碘试验图像,综合图像特征,对可疑病灶处定位活检。若未发现异常,则在1、2、3、6、9点处取组织活检,使采集点覆盖每个象限,活检组织要有一定深度,包括上皮和足够的间质,送病理检测。
1.2.2 宫颈锥切术
采用宫颈冷刀锥切(CKC)或宫颈电环切除(LEEP)手术。其中62例采用冷刀锥切术,94例采用宫颈电环切除术。常规消毒,置窥器。盐水纱球清除阴道宫颈分泌物及粘液,以3%醋酸敷宫颈,碘试验,环锥形切除部分宫颈,锥宽2.2~2.5cm,锥高1.2~2.0cm。标本送病理科做12点连续切片病理检查,取病变最重者为术后病理诊断。
1.2.3 随访
锥切术后3个月及6个月回院行常规妇科检查,复查阴道镜。
1.2.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2 结果
2.1 阴道镜诊断CIN及宫颈癌结果
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病理结果显示:CINⅠ14例(7.69%),CINⅡ93例(58.97%),CINⅢ49例(31.41%)。
2.2 宫颈锥切术后CIN及宫颈癌诊断结果
宫颈锥切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为:CINⅠ15例,CINⅡ81例,CINⅢ55例,浸润癌5例。
2.3 阴道镜活检与锥切病理结果比较
宫颈锥切术后诊断结果与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结果差异比较见表1。156例患者中81例阴道镜下活检诊断结果与宫颈锥切后病理结果相符,总符合率69.23%;共75例结果不相符,75例中有5例微小浸润癌漏诊。宫颈锥切病理检查结果较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病理结果严重者60例,占不符合例数的80%,较轻者15例,占不符合例数的20%。
2.4 术后近期随访
156例患者3个月随访率91%,6个月随访率78.84%,近期随访无复发。
3 讨论
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研究数据均显示,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是子宫颈癌的主要流行因素。人体感染人乳头瘤病毒后,病毒基因可整合到宫颈的上皮细胞内,可能发生2种转归:对于机体免疫功能正常的人群来讲,感染的期限比较短暂,通常在8~10个月左右会通过自身免疫系统将病毒清除掉,也就是“一过性感染”。另一种结局是,机体免疫系统虽可识别感染的人乳头瘤病毒,但无力将其清除,致使感染持续存在,进而引起宫颈细胞的增生,异型性变,最终发生癌变。
通常以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来反映宫颈癌的演变与进展,包括宫颈非典型增生的癌前期病变及宫颈原位癌。从宫颈上皮内瘤变发展为侵润性宫颈癌的概率是15%。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后导致宫颈细胞增生,原位癌逐步发展成为微小侵润癌,大致需要要5年到10年的时间。因此,要想提高宫颈癌的治疗效果,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HPV检查费时且价高,不适合大规模人群筛查。目前采用的筛查方法,已从传统的巴氏细胞学涂片法发展为液基簿层细胞学检测。对细胞学检查异常的病例进行阴道镜检查多点活检。曹树军等[5]研究显示,85.9%(519/604)的CIN和宫颈癌是通过阴道镜多点活检明确诊断的,阴道镜检查在早期诊断中的重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阴道镜多点活检诊断高级别CIN与宫颈锥切、全子宫切除标本的诊断符合率仅61.6%。本研究中2种检测方法总诊断符合率69.23%,黄金等[6]、吕卫国等[7]报道的阴道镜多点活检与宫颈锥切诊断符合率分别是56.3%和69.3%,多个中心研究结果均显示阴道镜活检存在浸润癌漏诊问题。这主要是由于阴道镜无法取得宫颈管内病变组织,而且CIN是多中心的,阴道镜是点状取材,因此容易造成漏诊[8]。本研究结果也显示了阴道镜多点活检与宫颈锥切的诊断结果相比,漏诊5例,占全部患者比例3.2%,如果单靠阴道镜下多点活检进行诊断,对CIN各型的诊断结果将偏低或偏高,本研究中60例偏低,14例偏高,大部分是偏低的诊断。在明确诊断方面阴道镜多点活检不能取代宫颈锥切。
宫颈锥切方法可用冷刀锥切,也可用电环刀锥切,有文献认为二者方法繁简不同,二者的治疗效果相当,诊断价值存在一定的差异,LEEP切除标本进行组织学检查时不易定位,热效应可能会影响标本边缘的组织病理[9],虽然存在一定缺点。但LEEP手术操作简便,已在临床广泛应用,若能注意控制电刀功能、切割方式、切割模式与速度,可避免电刀对组织切缘的影响,只要正确使用电刀,掌握锥切技巧,可避免对切缘的影响[10]。
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经济、方便、患者痛苦损伤少,可以作为初步诊断的手段。但对宫颈癌的诊断有一定的漏诊。宫颈锥切术可以弥补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的缺陷,及时发现隐匿性宫颈癌,降低宫颈癌的漏诊,同时具有一定治疗的作用。CIN高级别时应进行宫颈锥切,以避免微小浸润癌漏诊。
参考文献
[1]孙建衡,蔡树模,高永良,等.妇科肿瘤学[M].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1:63-64.
[2]沈锵,郎景和,黄慧芳,等.子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诊断和治疗[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1,36(5):261-263.
[3]钱德英,岑坚敏,黄志宏,等.子宫颈电环切除对203例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疗效研究[J].中华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3,19(8):473.
[4]Wright TC,Cox JT,Massad LS,et a1.2001 consensus guidelinesfor the management of women with cervicalin—traep ithelialneop lasia[J].Am J 0bstet Gynecol,2003,189:295.
[5]曹树军,施华珍,朱春梅,等.阴道镜联合官颈锥切对官颈癌的诊断价值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4):396-398.
[6]黄金,杨鹰.96例宫颈活检结果与宫颈锥切术后病检结果比较[J].重庆医学,2009,38(8):951-952.
[7]吕卫国,沈源明,叶枫,等.阴道镜直视下活检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准确性的评价[J].中华医学杂志,2006,86(5):303-306.
[8]韩临晓.宫颈锥切术在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4):1926-1927.
[9]张洵,李凌,章文华,等.宫颈冷刀锥切术在宫颈上皮内瘤变诊治中的评价[J]癌症,2003,22(9):994-996.
宫颈上皮 篇6
1 CIN宫颈锥切术后处理和随访的必要性和常规模式
虽然CIN患者经宫颈锥切术治疗后其进展为浸润癌的发生率较未经治疗的患者明显降低, 但仍显著高于普通人群。美国一项系统回顾性报道显示, CIN患者在治疗后20年内浸润性宫颈癌的发病率仍在56/10万左右, 远高于一般女性5.6/10万的发病率。国内一项长达8年的大样本随访也显示, 治疗后的CIN病例宫颈浸润癌的累计发生率明显高于同龄人群, 这提示CIN患者在进行宫颈锥切术后, 其后续的处理和随访仍十分重要。目前, CIN患者在宫颈锥切术后的处理, 随切缘情况而有所不同, 而较为公认的随访模式为6、12个月的HPV DNA检测, 也可采用单独细胞学检查或细胞学与阴道镜检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随访。
2 CIN宫颈锥切术后不同切缘情况的处理
CIN, 尤其是高级别的病变中, 病灶常呈多中心性发生, 各个发病点的病变程度也可不一致[1], 所以即使切缘阴性者, 在随后切除的子宫标本中仍可有病变存在。常用的醋酸试验、碘试验以及阴道镜等检查方法虽有助于宫颈表面病变及其范围的判断, 但却无法了解颈管内的病变情况, 而锥切毕竟不是切除了全部的宫颈组织, 故切缘阳性和病灶残留在临床工作中实属难免。对CIN宫颈锥切术后切缘状况的意义也一直存在争议, 故近年来国内外对锥切术后切缘阳性与持续性病变及复发的相关性研究相当活跃, 较为普遍的观点认为宫颈锥切术后病理学切缘状况, 是CIN持续性存在或复发的一个危险因素。目前将CIN宫颈锥切治疗后半年内仍发现CIN病变存在定义为病变持续存在或残存;而将治疗后无CIN病变, 但1年后又发现CIN者定义为复发。基于CIN术后持续存在或复发的患者进展为宫颈浸润癌几率更高的共识, 故大多数持此类观点的学者均认为锥切的切缘状态是CIN的一个重要预后因素, 并认为对切缘阳性患者术后的处理及随访应更加积极。但值得注意的是, 在诸多此类研究中切缘阳性病例的残存率和复发率却不
尽相同。稍早的Jain等 (2001) 曾报道切缘阳性者子宫标本病变残存率为23%~34%, 而Bekkers等报道切缘阳性者残存率则高达60%~82%。复发率的报道差异则更为明显, Ng等曾报道切缘阳性患者复发率仅为9.1%, Ghaem-Maghami等[2]的研究结果表明切缘阳性患者有17.9%存在复发, 而Lapaquette的研究结果则显示, 切缘阳性者的复发率高达25%~50%。近年来, Tillmans等[3]对248例CIN宫颈锥切术后的随访观察发现, 66例切缘阳性患者中, 33例复发或病变持续存在, 而182例切缘阴性者中仅12例发生CIN。当颈管切缘阳性时病变残留率可达53.1%, 单纯宫颈切缘阳性者为11.8%。另有报道指出, 在切缘阳性的患者中, 病变残留率也与病变的严重程度相关, CINⅢ的病变残留为19%, 早期浸润癌的残留则为53.6%, 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出现如此明显差异的原因与宫颈锥切术后切缘阳性受诸多因素影响有关。
Barvara等研究表明, 年龄、病变的程度和LEEP是宫颈锥切术后切缘阳性的高危因素。卢红鲜等认为, 宫颈病变的严重程度、病变范围大、LEEP和绝经后是宫颈锥切术切缘阳性的高危因素。但也有少数学者的研究表明, 切缘阳性与切缘阴性的患者相比较, 在病变残留率和复发率上并无显著差异, 切缘阳性时的病灶残留率为5.9%, 切缘阴性的是5.3%, 切缘阴性也并不能保证病灶完全切除。甚至有学者通过多变量因素分析认为, 切缘状况不是残留病变的独立预后因素。目前普遍认为, CIN病变的残留与病变的程度、切缘阳性、切除深度、手术类型、颈管活检阳性、细胞核异质程度、炎细胞浸润、治疗后HPV状况、锥切体积有明显相关性。值得注意的是, 评价锥切标本切缘准确性的影响因素还包括, 病理医生的诊断水平和诊断标准是否统一、术者的技术、热损伤掩盖了切缘病灶、因组织标本切片的角度因素所致切缘假阳性等。
CIN锥切术后对手术切缘阳性者进一步处理选择何种方式, 目前也存在争议。Wright认为, 对切缘阳性的患者仅行液基细胞学、HPV DNA检测和定期阴道镜检查密切随访即可。而2006年, 美国阴道镜和宫颈病理学会 (ASSCP) 则推荐宫颈锥切治疗后切缘阳性或宫颈管内仍存在病灶的患者最好采用阴道镜检查与宫颈管内活检的方法进行随访, 间隔时间为4~6个月。如锥切术后宫颈切缘或术后宫颈管内活检证实病灶存在时, 可采用再次诊断性锥切术;如不能或难以再次实施锥切术时, 可采用子宫全切除术治疗。而对于复发或持续活检证实的CINⅡ或CINⅢ患者, 可以重新行诊断性锥切术或子宫全切术治疗。但持不同意见的学者认为, 宫颈锥切切缘阳性不是再次手术的指征, 只要能密切随访, 切缘阳性的CINⅢ是可以保守治疗的, 只有那些切缘阳性且无随访条件, 随访中宫颈细胞学、阴道镜检查、组织学检查异常者应再次手术[4]。由此可以看出, 虽然已经明确宫颈锥切术后切缘阳性是CIN病变持续存在或复发的危险因素, 但是目前对其处理方法却不一致, 最保守的处理方法是密切随访, 行液基细胞学、高危型HPV DNA监测及定期阴道镜检查。对CINⅢ切缘阳性者最积极的处理是国际妇产科联盟 (FIGO) 《妇科恶性肿瘤分期及临床实践指南》中推荐的按照ⅠB1期宫颈癌处理, 即行改良广泛性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切除术。处理方式选择从无创伤且简单易行的随访到宫颈癌根治手术, 这给医师与患者在治疗选择上带来了困惑。目前大多数学者比较认同的处理方式是, 为了避免宫颈锥切术后切缘阳性, 在锥切术前, 应该在阴道镜下确定手术范围, 尽量做到手术完全切除病灶;对于年轻或有保留生育功能意愿的CIN锥切术后切缘阳性的患者, 都应尽量保留子宫, 可以采用行液基细胞学、高危型HPV监测及定期阴道镜检查等方法密切随访, 必要时可再次行宫颈锥切术, 应尽量避免行子宫切除术;对于确需或者强烈要求切除子宫的CIN Ⅲ患者, 也应在排除了浸润癌的诊断后, 方可选择子宫全切除术。
CIN宫颈锥切术后切缘阴性患者的复发风险明显减小, Reich等报道切缘阴性的患者99.65%无复发, 杨佳欣等对年轻、宫颈锥切组织切缘阴性的宫颈原位癌患者进行了平均32个月的随访, 未发现病灶持续存在或复发者。因此认为对于该类CIN患者, 宫颈锥切治疗已足够, 无需其他进一步处理, 但长期密切的随访仍是必须的。Paraskevaidis等就曾报道切缘阴性的患者复发率可达5%, 而Sandweiss等[5]研究结果表明, 锥切术后切缘阴性并不能保证术后细胞学结果阴性或无重度鳞状上皮内病变, 甚至所有切缘阴性的患者中9.4%曾有细胞学结果为重度鳞状上皮内病变 (HSIL) 和重度非典型鳞状细胞 (ASC-H) 。但目前关于术后切缘阴性患者如何进一步进行有效合理的随访尚无统一的观点和模式, 亦未发现长期大样本的调查结果。建议采用常规模式方法进行随访。
3 CIN宫颈锥切术后HPV感染阳性的处理
众所周知, 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最重要致病因素。已有大量研究证实, 术后高危型HPV持续阳性的CIN患者锥切术后残留或复发CIN病变的风险性增高。近年来, 高危型HPV DNA检测作为一种新方法用于CIN锥切术后的随访, 90%以上的高级别病变伴有高危型HPV感染, 锥切可能切除CIN病灶而治愈CIN, 但却不能因为切除所有感染的上皮而消灭HPV。文献报道HPV检测对预测CIN病灶残留和复发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高危HPV的持续存在, 比细胞学和切缘阳性预测持续病变或复发病变的准确性更高, 阴性预测值为100%, 阳性预测值为31%, 敏感性为81%, 特异性为72%, 尤其在锥切术后进行细胞学和阴道镜检查困难时更具优势。Debarge对205例CINⅡ~Ⅲ患者的前瞻性研究报道指出, 锥切后HPV DNA检测阴性者在平均14.9个月的随访中无一例复发, 而HPV阳性者中有6%复发。另有学者对54例CINⅢ患者的研究报道指出, 宫颈锥切后复发的15例均为HPV DNA阳性。在切缘阳性患者中, 如治疗后HPV阴性, 则残留病灶的风险可以忽略, 而HPV持续阳性, 则有46%~73%的复发或病灶残留, 提示HPV DNA监测可作为预测那些治疗后将会复发的CIN残留病灶的标记物。因此大多数学者认为, 对于宫颈锥切术后切缘阳性但希望保留子宫的患者, 最好采用HPV DNA检测和阴道镜随诊, 如随访中HPV DNA阳性且阴道镜检查有异常, 在充分告知患者知情的情况下, 根据患者的病变程度、年龄、随访条件、个人意愿, 可选择继续随诊、再次宫颈锥切、宫颈部分切除、全子宫切除等方式治疗。
系统性回顾表明, 采用HPV DNA检测方式对CIN术后患者进行随访优于细胞学的随访方式。在治疗后第6个月进行HPV DNA检测的方式来确认复发的或持续存在的CIN, 对比细胞学检查其整体敏感性可以达到90%, 而细胞学检查只有70%, 甚至在第24个月时进行检测, 该指标仍然可以维持在这个水平。还有学者认为, 采用两者结合的随访方式, 其敏感性会更高。
对于HPV DNA检测阳性或重复细胞学检测结果为ASC-US或更重的患者, 推荐采用阴道镜检查加宫颈管内活检的随访方式。但需强调的是, 对于HPV DNA结果阳性的患者, 不能仅仅根据1次HPV DNA检查的阳性结果, 而无其他检查 (细胞学、阴道镜、组织学) 的情况下就实施重复锥切术或子宫全切除术。而对于HPV DNA检测结果为阴性或者重复的细胞学检查结果连续2次为“阴性鳞状上皮内病变或癌变"的患者, 则推荐采用每12个月1次的常规筛查, 至少持续20年。CIN锥切治疗后的复发多出现于术后2年内, 建议术后第1年每3个月随诊1次;第2年每6个月随诊1次;以后每年1次随诊, 连续10年, 再回归到常规筛查过程。
在参考上述循证医学依据进行随访方式选择的同时, 医生还应充分考虑到患者的病变程度、年龄、对生育功能的要求、个人意愿及随访条件等因素, 特别是针对我国卫生医疗条件相对滞后, 病例随访的条件存在一定限制、患者随访意识不强等现实情况, 更应遵循个体化处理原则来作出综合判断, 选择出合理有效的再处理和随访方式, 以期提高CIN患者生存质量和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
参考文献
[1]Kim HJ, Kim KR, Mok JE, et al.Pathologic risk factors for predicting residual disease in subsequent hysterectomy following leep conization[J].Gynecol Oncel, 2007, 105:434-438.
[2]Ghaem-Maghami S, Sagi S, Majeed G, et al.Incomplete excision of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and risk of treatment failure:a meta analysis[J].Lancet Oncel, 2007, 8 (11) :985-993.
[3]Tillmanns TD, Falkner CA, Engle DB, et al.Preoperative predictors of positive margins after 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al procedure-cone[J].Gynecol Oncel, 2006, 100 (2) :379-483.
[4]Alouso I, Tome A, Puig-Tintore LM, et al.Pre-and post-conization high-risk HPVtesting predictsresidual/recurrent diseasein patientstreatedfor CIN2-3[J].Gynecol Oncol, 2006, 103 (2) :631-636.
宫颈上皮 篇7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月至2009年3月在我院行阴道镜下活检病理诊断为CIN患者36例, 年龄21~57岁, 平均36.8岁。术前常规检查白带 (包括霉菌、滴虫、细菌等) 、血常规 (包括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等) 及凝血功能 (包括凝血酶原时间、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等) 结果正常。术前病理活检:CIN I 25例, CINⅡ18例, CINⅢ3例。
1.2 方法
术前准备:术前常规白带检查, 排除阴道炎症, 无盆腔明显炎症, 于月经干净3~7 d且无性生活时进行手术 (手术均在门诊进行) 。手术方法:采用美国华莱士QUANTUM 2000高频电刀。高频电刀频率为50 KHz, 配有环形、三角形、针形, 球形等多种电极。患者取膀胱截石位, 常规消毒外阴、阴道, 窥阴器充分暴露宫颈, 干棉球擦净宫颈黏液, 宫颈外涂1%的碘液, 明确宫颈移行区所在, 根据宫颈病变的范围、糜烂面的大小以及颈管病变的深浅选择适合型号的环切刀头, 调整LEEP刀治疗仪工作模式为混切, 环形切除宫颈病变组织。切除范围至碘不着色处外3~5 mm, 颈管深度根据病情深约2~2.5 cm。若病变面积较大, 则分数次进行, 直至病变组织全部切除, 切除组织常规送病检;如果有活动性出血, 用球状电极难以控制, 可以使用针状电极, 以更集中烧灼电流定位在出血部位止血。切出组织标记定位, 常规送病理检查。LEEP刀治疗后抗炎治疗3~5 d。在3个月内, 每个月月经干净后随访, 复查伤口愈合情况, 且2个月内禁止阴道冲洗和性生活。3个月后行细胞学检查及HPV检测, 6个月后行第2次细胞学检查及HPV, 阴性后转每6个月1次。
2结果
本组所有患者均在门诊治疗, 术中11例患者有阴部灼热感和5例患者轻微的下腹坠胀不适, 不影响手术进行, 多数患者无不适主诉, 耐受良好, 术后即可下床活动。手术时间最长24 min, 最短3 min, 平均9 min;术中出血量3-25 ml, 平均10.5 ml。其中3例出血 (CINⅡ、CINⅢ) 较多者, 术中电凝止血后给予碘仿纱布局部压迫止血。其中31例病理标本检查满意。术后3个月开始复查宫颈细胞学, 每3~6个月1次。随访1年以上, 34例痊愈, 2例有病变残留需再次手术, 其中CIN Ⅱ级1例, CIN Ⅲ级1例, 无宫颈狭窄发生。术后宫颈液基细胞薄层制片 (TCT) 随访情况:随访时间3个月~2年。术后3个月随访率为100.0%, 转阴率为91.7% (33/36) , 随访6个月, 全部转阴。
3讨论
LEEP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并应用于临床治疗宫颈病变的一种新方法, 其原理是利用金属丝由电极尖端产生3.8 MHz的超高频电波, 接触身体组织瞬间由组织产生阻抗吸收电波, 产生高热, 使细胞内水分形成蒸汽波来达到干燥脱水与电弧切割效应, 切下的组织的透热损伤极小, 因此可以用来作病理切片进一步筛查宫颈癌[2]。LEEP术具有如下优点[3,4]:能电切与电凝同时进行, 对组织的热损少, 边缘不产生炭化区, 不影响病理学检查;LEEP术既是一个诊断过程, 同时也进行了治疗, 即具有诊断和治疗的双重功效, 尤其对CIN, 既进行了病灶的切除, 亦明确了病变范围, 有选择的保留了子宫, 对年轻及有生育要求的患者, 避免了以往一见到CIN就切除子宫的弊端;手术时间短、出血少, 操作简单, 术者易于掌握, 原则上患者无需住院, 减少了医疗费用, 易于接受;手术成功率高, 效果好, 复发率低, 术后4~6周宫颈外形恢复自然状态, 光滑无瘢痕。在本研究中, 对36例CIN患者行LEEP手术, 术后随访6个月, 细胞学转阴率达100.0%。显示LEEP对CIN治疗效果显著。
LEEP术常见并发症有出血、感染、宫颈管狭窄等[2]。本组并发症主要是术中、术后阴道出血。术中主要发生在CINⅡ及CINⅢ患者中, 术中电凝止血后给予碘仿纱布局部压迫止血多可奏效。术后有3例出血, 其原因为大面积脱痂可引起多于月经量的出血, 或出血时间延长, 术后随诊可及时发现和处理, 必要时住院观察, 完全可以避免发生术后大出血、休克等严重并发症。宫颈LEEP术后病理降级可能为阴道镜下活检已经将最重的病灶去除。
总之, 在治疗CIN方面, LEEP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并发症少, 治愈率高等优点, 且术后随访满意。LEEP术后可再次行病理检查, 发现隐匿的更高级别病变, 因此, LEEP在治疗CIN的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降低了宫颈疾病的漏诊率, LEEP刀是一种理想的CIN诊断、治疗手段。
参考文献
[1]Sankaranarayanan R, Keshkar V, Kothari A, et al.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of loop electrosurgieal excision procedtire for cervieal neopla-sia in rural India.Int J Gynaeeol Obstet, 2009, 104 (2) :95-99.
[2]Miroshnichenko GG, Parva M, Holtz DO, et al.Interpretability of exeisional biopsies of the cervix:cone biopsy and loop excision.J Low Genii Tract Dis, 2009, 13 (1) :10-12.
[3]宋学红.子宫颈电热圈环切术.现代妇产科进展, 2006, 15 (2) :157-160.
宫颈上皮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03年2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行液基细胞学检查异常,阴道镜检查异常并在异常结构处取活检病理证实为CIN者共200例,其中CINⅠ(不能随访及病变持续存在2年以上者)71例,CINⅡ129例,患者年龄20~56岁,其中42例无妊娠分娩史。
1.2 方法
患者排除阴道炎,于月经干净后3~7d进行手术,术中不需麻醉,排空膀胱后,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外阴、阴道用阴道镜辅助了解病变范围或直接用碘溶液标记病变范围,根据病变性质及范围选用不同型号的电极刀于阴道镜下病变处或碘不着色区外缘0.5cm处从上而下或从左而右缓慢而均匀的连续移动电极,完整的切割宫颈病变组织,若病灶较大者,也可分次切割,切割宫颈管的深度视病变程度而定,多在1.0~2.0cm。切除组织于12点处缝线标记,全部送病理检查创面电凝止血,术后给予抗生素防感染,禁性生活至复查,创面痊愈,避免剧烈运动,注意阴道流血排尿情况。术后1个月内每周复查2次,之后2、3个月、6个月、1年各复查1次,观察创面修复及阴道流血、排液情况在术后3个月。每3~6个月行液基细胞学检查和阴道镜检查,必要时取活检。
2 结果
2.1 手术情况
本组手术均未用麻醉剂及镇痛药,除了13例病人自诉下腹隐痛,灼热等不适外,其余患者均无明显不适,手术时间1~10min,平均4min。
2.2 术中出血情况
术中出血0~1m L者194例,给予电凝止血,6例出血较多者1 0~4 0 m L,给予电凝止血+缝合止血法,均有效。
2.3 术后阴道流血情况
多于术后2~3d开始出现阴道浆液性分泌物,7~10d出现阴道血性分泌物,可持续2~4周,以1~2周时最多,但少于月经量,不需特殊处理。有5例如月经量多,给予静脉止血后好转,有3例阴道流血多于月经量,给予静脉止血加沙布压迫止血后好转。
2.4 术后病理结果
慢性宫颈炎21例(10.5%),CINⅠ级109例(54.5%),CINⅡ6例(33.0%),CINⅢ3例(1.5%)和1例原位癌累及腺体伴早期浸润癌,术后病理诊断降级者占46%(92/200),等级者占51%(102/200),升级者占3%(6/2 00)。
2.5 治疗效果
术后1年内未发现CIN病变存在者195例,治愈率为97.5%术后切除标本切缘发现CIN者4例,手术残留率2%,术后1个月时,结痂大部分脱落,宫颈口仍充血,术后3个月时,宫颈口仍见粘膜外翻38例,给予阴道局部用药后,液基细胞学检查及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均未见CIN病变,术后12个月时复查187例宫颈光滑,6例仍见轻度粘膜外翻及充血。液基细胞学检查及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均未见异常。2例CINⅢ及1例原位癌累及腺体伴早期浸润癌者均行扩大手术。1例CINⅢ年轻有生育要求,术后切缘阴性,未行扩大性手术而门诊密切随访。
3 讨论
(1)宫颈环形电切除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是利用高频电刀环形切除宫颈上皮移行带及其下的部分宫颈组织,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1],本研究中施行的宫颈环形电切除术的指征是明确诊断的CINⅡ、CINⅢ(除外原位癌),及不能随访的病变持续2年以上的CINⅠ。
(2)宫颈环形电切除术的常见并发症为出血、感染、宫颈管狭窄,其中出血最常见,可分为术中出血及术后阴道流血。
(3)本研究术前术后病理结果一致为51%,术后病理诊断结果降级者为46%,升级者为3%,分析考虑降级原因为阴道镜下宫颈活检是在病变最重处取材,并多点取材,切除小的病灶,而致术后病理结果降低升级原因考虑为环切术切除范围广且深,可将病变组织完整切除,因此宫颈环形电切除术可同时作为宫颈管诊治,或宫腔及宫颈管腔分段诊治[2]。
(4)宫颈环形切除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以其简单易行,安全有效,并发症少,不影响生活质量且能保留生育功能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朱雪洁,郑飞云,朱雪琼,等.宫颈电环切除术对妊娠时限及分娩方式的影响[J].2008,24(127):109.
宫颈上皮 篇9
关键词:LEEP;唯阴康;宫颈上皮内瘤变
【中图分类号】R711.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8-0173-01
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是与宫颈浸润癌密切相关的一组癌前病变,及时准确地诊断和治疗对阻断宫颈癌病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院2009年11月至2012年6月采用LEEP术联合唯阴康治疗87例CIN病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2009年11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妇科门诊因宫颈细胞学检查异常或阴道镜检查异常经病理确诊为CIN的患者170例,其中CINI92例, CINII65例, CINIII 3例(病理诊断为CINII—III的划入CINIII)。年龄最小22岁,最大63岁,平均年龄36.26岁,所有患者均为经产妇。随机分为单纯LEEP组84例,LEEP+唯阴康组86例,两组年龄、产次、CIN级别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麻醉方法 63例采用局麻,107例未用麻醉
1.2.2 术前准备 术前检查患者血常规、凝血功能、尿常规和输血前检查(包括梅毒、丙肝、人免疫缺陷病毒),未见明显异常,体温不超过37.5℃,无生殖系统急性感染。
1.2.3 手术时间及方法 所有患者均于月经干净后3—7天手术,术前禁止性生活3天。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后,用5%碘伏消毒阴道和宫颈,要求麻醉者给2%利多卡因4ml于宫颈3点、9点处局部注射麻醉,给予复方碘溶液着色,并参考阴道镜图像,确定手术切除范围。切除范围超过病灶边缘3—5mm,切除深度在10—25mm之间,切缘电凝止血,切除标本顺时针定位标记后送病理学检查。LEEP+唯阴康组手术方法及步骤同上。术后即于宫颈创面内放置唯阴康一支,8小时后取出,以后患者每晚自行放置一支,次日晨取出,至宫颈结痂脱落,创面基本愈合。
1.2.4 术后处理 术后给予3—7天抗生素应用预防感染。嘱患者禁性生活及盆浴2个月,每日清洗外阴,阴道流血过多随时就诊。
1.2.5 随访 治疗后1个月内,每周随访一次,观察创面出血情况;术后2个月随访,观察切口愈合情况,判断近期疗效;术后3个月复查宫颈细胞学及阴道镜检查,必要时活检。正常者每3个月复查一次,2次正常后可改为半年复查一次。
1.2.6 疗效观察 宫颈创面愈合疗效判断标准:宫颈表面光滑,呈粉红色,粘膜无充血,有典型鳞状上皮覆盖,宫颈口无肉芽组织增生者为愈合。宫颈创面瘢痕或炎性组织增生为有效,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者为无效。
1.2.7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10.0对上述资料进行分析,采用X2检验。
2 结果:
2.1 手术情况:两组手术均一次完成,时间2—10min,平均出血量11.2ml(1—50ml),多数患者术中未诉不适,少数出现下腹疼痛,坠胀烧灼感,均能忍受。
2.2 两组患者宫颈创面愈合疗效比较:LEEP+唯阴康组阴道放置唯阴康14—20支(每盒2支)。术后1月随访,LEEP+唯阴康组宫颈创面愈合率60.10%,远高于单纯LEEP组29.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随访2个月及3个月,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术后副反应情况比较:LEEP+唯阴康组患者阴道流液46例,量少,持续时间8-11天,无一例感染患者。单纯LEEP组84例全部阴道流液,其中29例阴道流液量多,如同月经量,每天需更换卫生巾3—4片,持续时间23—42天,其中3例出现轻度感染,经抗生素治疗后愈合。LEEP+唯阴康组有16例手术后一周出现阴道少量流血,持续时间不超过10天,未做特殊处理,无一例出现大量流血;单纯LEEP组有28例于手术后6天阴道少量流血,其中6例在术后10—26天阴道出血多于月经量,2例阴道填塞2—3次后成功止血,4例填塞无效后给予电凝止血。
2.4 两组患者随访情况: 所有患者均定期随访,术后6个月随访,共治愈161例,总治愈率94.7℅。其中单纯LEEP组4例病变残留,LEEP+唯阴康组3例病变残留,两组各1例复发病例,9例均行宫颈锥形切除术,术后随访均正常,两组术后6个月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状况的改变和宫颈癌三级预防的不断推行,人们对宫颈癌的防治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CIN患者的检出率日益提高,CIN患者的年龄也日趋年轻化,积极治疗CIN对阻断宫颈癌发病起着重要作用。LEEP术因其操作简便易行,并发症少,可融诊断与治疗于一体,已经广泛使用在妇科临床。它既能满足临床对完整切除病变的需求,又能保留组织学标本,尤其是对年轻未生育的宫颈重度病变的女性,可以不过多的切除正常组织(可以随意掌握手术的范围和深度),完好地保留宫颈的正常生理机能①。1999年世界妇产科协会制定的CIN治疗指南中,把LEEP术作为治疗CIN的方法之一加以推广,与电凝疗法,冷刀锥切等其他治疗CIN的方法相比,LEEP术操作简单,使用方便,费用低,术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创面恢复快,治愈率高等优点②。唯阴康(天津市兴通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是应用纳米银独特的杀菌机制,与医用碳纤维生物材料的高吸附性,强引流性相结合,将阴道内致病菌杀灭并清除,起到了抗感染、灭菌、促进细胞生长、加快组织再生的作用。我们采用LEEP联合唯阴康和单純LEEP术治疗CIN,两组术后6个月 的治愈率均较好,分别为95.53%和94.0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LEEP+唯阴康组宫颈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单纯LEEP组(P<0.05),术后阴道流液、出血等情况优于单纯LEEP组。术后1个月随访,LEEP+唯阴康组愈合率(60.10%)高于单纯LEEP组(29.20%)(P<0.05),表明唯阴康可以促进LEEP术后宫颈创面的早期愈合,减少阴道流液和出血,减轻患者的不适,患者依从性高,易于接受。
参考文献:
[1] 王秋曦 宫颈环形电切术的实施(J) 实用妇产科杂志2009.25(7)386—388
宫颈上皮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2005年10月至2010年10月这五年时间里, 在孝感市孝南区妇幼保健院接受宫颈非典型上皮细胞检查的确诊为非典型性鳞状细胞和非典型性腺细胞的患者病例500例, 其中患者年龄在21~64岁之间, 平均年龄34.1岁;所有患者自然资料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 方法
抽样中的所有500例患者, 均采用孝感市孝南区妇幼保健院现有的电子阴道镜按照TBS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1.3 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 采用χ2检验, 差异性显著 (P<0.05) 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 500例患者的活检结果为:337例为炎症患者, 132例为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 21例为湿疣患者, 6例为鳞癌患者, 3例为腺体增生患者, 1例为腺癌患者。该结果与患者年龄不存在相关性, 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P>0.05) 。具体患者病症的年龄分布情况见表1。
3 讨论
在女性生殖器官出现的最为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就是宫颈癌, 该病对妇女健康所造成的损害仅较乳腺癌略低[1]。近几年以来在不少发达国家, 该病的发病率正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对癌前病变进行准确的早期诊断和给予及时可靠地治疗在这一点上可谓功不可没, 因为原发性宫颈癌临床表现通常不是很明显, 病情的整个发生、发展过程比较漫长, 仅仅根据该病的临床表现几乎没办法进行准确诊断[2]。宫颈癌细胞的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的基本特征有: (1) 细胞外形的改变; (2) 细胞核发生改变; (3) 细胞浆发生改变; (4) 细胞群体之间发生改变。在涂片内观察到癌前病变主要包括以下特征: (1) 角化细胞的数目呈持续增多的趋势; (2) 角化细胞有异型的或早熟现象; (3) 细胞普遍巨大, 有时细小; (4) 细胞核异常巨大, 十分活跃, 但是不成熟; (5) 底层细胞有增生现象, 核周围有晕; (6) 储备细胞严重增生[3]。
ASCUS的诊断标准为[4]: (1) 细胞核是正常中层细胞核的3倍左右, 核浆的比例也略有增大表现; (2) 细胞核可能会有形态改变或出现双核的情况; (3) 核染色质略有增加, 但分布仍比较均匀, 粒样没有改变; (4) 细胞核光滑且有规则, 有时也会略微有不规则情况出现。ASCUS诊断有着极其重要的的临床意义, 具体可以概括为[5]: (1) 与炎症或许有关; (2) 与宫内使用节育器有关; (3) 与宫颈涂片染色的效果不佳有关; (4) 可能有癌前病变, 但出现异常的细胞还没有达到相关诊断标准; (5) 可能有癌变的存在, 但细胞发生异常的程度没有达到相关诊断标准。它代表了两种倾向:低估了宫颈癌前病变和对反应性改变的过度诊断。我们通过研究建议对ASCUS病例管理应该做到如下几点如下: (1) 对ASC进行更加具体的细分类。采用阴道镜对其进行检查; (2) 定期对接受细胞学检查的随访。对ASCUS人群中有随访条件且无临床主诉的, 每3~6个月细胞学复查, 连续3次均阴性者可转为每年常规做1次细胞学检查;若第1次复查仍为ASCUS, 则立即进行阴道镜检查; (3) 必要时可以进行活检。
通过研究, 我们认为宫颈搔刮术与阴道镜结合的方法, 可以作为对宫颈非典型上皮细胞进行初步筛查的一个重要方法, 值得在今后的临床检查和诊断中使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吴瑾, 唐良萏.薄层液基细胞学技术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J].重庆医学, 2005, 34 (9) :1425.
[2]马英, 邓仁洪, 林明杰, 等.液基薄层细胞学筛查门诊人群宫颈癌的研究[J].重庆医学, 2006, 33 (3) :412.
[3]谢红, 杨菊芳, 谢懿, 等.宫颈细胞学涂片为ASCUS的处理方法探讨[J].实用医学杂志, 2006, 22 (6) :699.
[4]黄瑾, 阳丽君, 苏园园, 等.不同类型宫颈转化区与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关系[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9, 25 (5) :371.
【宫颈上皮】推荐阅读:
宫颈上皮细胞09-30
宫颈上皮内肿瘤11-05
重度宫颈柱状上皮异位05-31
重度宫颈上皮内瘤变10-09
宫颈上皮内瘤变Ⅰ级07-14
宫颈上皮内瘤变CIN08-05
宫颈上皮内瘤病变Ⅲ级05-20
重度子宫颈上皮内瘤变06-02
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09-21
角膜上皮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