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上皮细胞

2024-09-30

宫颈上皮细胞(共8篇)

宫颈上皮细胞 篇1

随着液基细胞学技术的发展和改进, 该技术被应用于宫颈癌的筛查, 其筛查的准确率可达98%以上。但在细胞学检查中比较多见的一种细胞是典型鳞状细胞 (ASCUS) , 该细胞是介于正常与异常鳞状细胞之间的一种细胞, 既可以表现为良性, 也可表现为恶性, ASCUS及非典型腺细胞 (AGC) 为临床诊断所提供的信息还不是十分清楚, 尚无统一的临床治疗标准。为了对宫颈非典型上皮细胞的初筛选结果进行分析, 以此为临床找到一种对非典型性上皮细胞进行初步筛查的有效方法和可靠依据, 我们进行了本次研究。在整个研究过程中, 我们随机抽取在2005年10月至2010年10月, 在孝感市孝南区妇幼保健院接受宫颈非典型上皮细胞检查的确诊为非典型性鳞状细胞和非典型性腺细胞的患者病例500例, 将其资料中的细胞学结果和活检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现将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2005年10月至2010年10月这五年时间里, 在孝感市孝南区妇幼保健院接受宫颈非典型上皮细胞检查的确诊为非典型性鳞状细胞和非典型性腺细胞的患者病例500例, 其中患者年龄在21~64岁之间, 平均年龄34.1岁;所有患者自然资料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 方法

抽样中的所有500例患者, 均采用孝感市孝南区妇幼保健院现有的电子阴道镜按照TBS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1.3 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 采用χ2检验, 差异性显著 (P<0.05) 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 500例患者的活检结果为:337例为炎症患者, 132例为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 21例为湿疣患者, 6例为鳞癌患者, 3例为腺体增生患者, 1例为腺癌患者。该结果与患者年龄不存在相关性, 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P>0.05) 。具体患者病症的年龄分布情况见表1。

3 讨论

在女性生殖器官出现的最为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就是宫颈癌, 该病对妇女健康所造成的损害仅较乳腺癌略低[1]。近几年以来在不少发达国家, 该病的发病率正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对癌前病变进行准确的早期诊断和给予及时可靠地治疗在这一点上可谓功不可没, 因为原发性宫颈癌临床表现通常不是很明显, 病情的整个发生、发展过程比较漫长, 仅仅根据该病的临床表现几乎没办法进行准确诊断[2]。宫颈癌细胞的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的基本特征有: (1) 细胞外形的改变; (2) 细胞核发生改变; (3) 细胞浆发生改变; (4) 细胞群体之间发生改变。在涂片内观察到癌前病变主要包括以下特征: (1) 角化细胞的数目呈持续增多的趋势; (2) 角化细胞有异型的或早熟现象; (3) 细胞普遍巨大, 有时细小; (4) 细胞核异常巨大, 十分活跃, 但是不成熟; (5) 底层细胞有增生现象, 核周围有晕; (6) 储备细胞严重增生[3]。

ASCUS的诊断标准为[4]: (1) 细胞核是正常中层细胞核的3倍左右, 核浆的比例也略有增大表现; (2) 细胞核可能会有形态改变或出现双核的情况; (3) 核染色质略有增加, 但分布仍比较均匀, 粒样没有改变; (4) 细胞核光滑且有规则, 有时也会略微有不规则情况出现。ASCUS诊断有着极其重要的的临床意义, 具体可以概括为[5]: (1) 与炎症或许有关; (2) 与宫内使用节育器有关; (3) 与宫颈涂片染色的效果不佳有关; (4) 可能有癌前病变, 但出现异常的细胞还没有达到相关诊断标准; (5) 可能有癌变的存在, 但细胞发生异常的程度没有达到相关诊断标准。它代表了两种倾向:低估了宫颈癌前病变和对反应性改变的过度诊断。我们通过研究建议对ASCUS病例管理应该做到如下几点如下: (1) 对ASC进行更加具体的细分类。采用阴道镜对其进行检查; (2) 定期对接受细胞学检查的随访。对ASCUS人群中有随访条件且无临床主诉的, 每3~6个月细胞学复查, 连续3次均阴性者可转为每年常规做1次细胞学检查;若第1次复查仍为ASCUS, 则立即进行阴道镜检查; (3) 必要时可以进行活检。

通过研究, 我们认为宫颈搔刮术与阴道镜结合的方法, 可以作为对宫颈非典型上皮细胞进行初步筛查的一个重要方法, 值得在今后的临床检查和诊断中使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吴瑾, 唐良萏.薄层液基细胞学技术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J].重庆医学, 2005, 34 (9) :1425.

[2]马英, 邓仁洪, 林明杰, 等.液基薄层细胞学筛查门诊人群宫颈癌的研究[J].重庆医学, 2006, 33 (3) :412.

[3]谢红, 杨菊芳, 谢懿, 等.宫颈细胞学涂片为ASCUS的处理方法探讨[J].实用医学杂志, 2006, 22 (6) :699.

[4]黄瑾, 阳丽君, 苏园园, 等.不同类型宫颈转化区与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关系[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9, 25 (5) :371.

[5]郭会芹, 潘秦镜, 李香菊, 等.高危型HPVDNA检测在宫颈不典型鳞状细胞再分类中的意义[J].肿瘤防治研究, 2005, 32 (11) :733.

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筛查与诊疗 篇2

【关键词】宫颈上皮内瘤变;HPV;治愈率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349-01

【Abstract 】 Objective: To discuss screening and treatment for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CIN). Methods: Collected 172 CIN patients from outpatients in 4 years in our hospital. There were 104 cases of CIN I, 43 CIN II, 25 CIN III. We chosen physics and operation to treat. Followed up 2 years to observe recover rate. Observe relation of CIN and HPV. Results: CIN had high correlation with HPV. The recover rate of three groups were all over 80.0%. Conclusion: The key to prevent and treat CIN was screening and choose proper way to treat.

【Key words】 CIN, HPV, recover rate.

妇女癌肿中,子宫颈癌发生率仅次于乳腺癌。现今女性广泛受到宫颈病变的困扰,而宫颈的癌前病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可能长达10年。发展中国家宫颈癌的发生率是发达国家的6倍,归因于对宫颈癌前病变的筛查,由此可见及时早期发现病变可使宫颈癌变为可预防可治疗的疾病。为了解近年我院就诊患者CIN的筛查状况与诊治,回顾分析了2008年3月至2011年3月体检或门诊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2008年3月至2011年3月体检或门诊患者,TCT新柏氏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或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病理诊断为CI N的病人有172例。年龄为19~65岁,均经宫颈组织活检确诊。其中CIN I 104例,CIN II 43例,CIN III 25例。主诉白带增多者为11例,血性白带38例,接触性出血69例,无明显临床症状者54例。宫颈糜烂有127例,宫颈光滑有55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行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LCT),并通过基因芯片方法检测HPV感染亚型。不同类型的CIN处理方法:①对于阴道镜检查结果满意的CIN I患者,在第6、12个月重复细胞学检查,如细胞学检查结果≥ASC,则行阴道镜检查及活检。二次细胞学检查阴性者建议每年1次细胞学检查;如患者要求治疗,随访不便,而宫颈管诊刮为阴性,则采用微波治疗或LEEP刀;②CIN II患者若宫颈管诊刮为阴性多采用LEEP刀;③CIN III患者多采用全子宫切除术,对年轻患者有生育要求则采用宫颈冷刀锥切术。详见下表1。

1.3 疗效判定: 术后1个月随访1次,之后每3个月随访1次,第2年开始半年随访1次。每次行宫颈细胞学检查,出现可疑病变者行阴道镜检查。随访期限为半年至2年。治疗后1年内无CIN病变存在定为治愈;治疗后半年内CIN病变存在为CIN残存;治疗后无CIN病变存在,但1年后发现CI N者定为CI N复发。

2结果

2.1 CIN各级与HPV亚型感染的关系: 均有HPV-16,HPV-18高危感染。HPV感染及病毒负荷率高度相关,CIN III感染率高于CIN II、CIN I。详见下表2、3、4。

2.2 疗效: CIN I患者自然转阴67例,自然转阴率为85.9%。

3讨论

美国妇产科学院1995年3月的建议,"所有有性活动或年龄超过18岁的妇女,每年都应进行1次宫颈细胞学抹片检查。当连续3次或3次以上捡查均获满意且正常的结果,则可由医生决定对低度危险者减少检查次数"。我国由于幅员广大、人口众多、经济文化和医疗卫生均处于发展阶段,难以做到上述普查规划,但医生和妇女均应树立筛查意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完善和实施筛查工作。目前研究发现HPV感染及某些亚型感染与CIN的发生及癌变高度相关。本实验结果也显示HPVl6、18、33、58对各级别病变均占有优势。CIN治疗方法的选择根据组织学结果和病变程度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原则上尽可能切除病灶而最大限度的保留患者生育功能,同时应考虑个性化原则,并重视治疗后随访。目前我国对CI N的权威治疗方案与发达国家不完全相同。对于CINI 采用随访或局部治疗,对CIN I I 级、CINIII级尤其CIN III包括原位癌仍主张除年轻有生育要求外,应行子宫切除术。本组资料显示,阴道镜下多点活检及宫颈锥切均有较高的准确性,是较为可靠的诊断方法。LEEP是采用高频电刀,与传统电刀相比有精细的手术效果,不会发生组织炭化,影响标本的病理检查结果,对邻近组织伤害小,且操作简便易与推广,治疗后愈合快,不会发生宫颈狭窄等并发症。

参考文献

[1] 连丽娟,林巧稚.妇科肿瘤学[M] .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59

[2] 乐杰.妇产科学[M] .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87

[3] 朱红芳 王红梅. 159例宫颈上皮内瘤变分析[J]. 中外健康文摘,2011,30(14):278-279

宫颈上皮细胞 篇3

现对2007年1月-2008年6月在我院门诊诊断为ASCUS的12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07年1月-2008年6月, 我院妇产科门诊行宫颈涂片细胞学 (TBS) 检查中诊断为不能明确诊断意义的ASCUS 128例, 在阴道镜下取活检送病理。年龄分布为19岁~55岁。

1.2 方法

采用TBS系统诊断ASCUS的诊断标准: (1) 细胞核增大, 是正常中层细胞核的2.5~3倍, 核浆比例轻度增大; (2) 可能有细胞核形态改变或有双核; (3) 核染色质轻度增加, 但仍均匀分布, 无颗粒片中的异常细胞仅有1~2个, 不足以诊断鳞状上皮内病变 (SIL) , 这时报告诊断为ASCUS, 不除外HSIL。二代杂交捕获试验检测HPV高危型 (HC2) , 高危型HPV检测值≥1 pg/ml, 为HPV阳性, <1 pg/ml为阴性。

1.3 ASCUS的处理

ASCUS患者在阴道镜下取活检。检查前24 h不行任何阴道检查、阴道用药、性生活等, 阴道镜下在可疑部位如白色上皮、镶嵌、点状血管、异形血管、真性糜烂、腺体周围白环及明显突起的部位取活检。对阴道镜检查不满意者常规从3, 6, 9, 12点钟方向及宫颈管处取活检送病理。其中98例进行高危HPV-DNA检查。

2 结果

在阴道镜下取活检的128例ASCUS患者中有70例为炎症 (54.7%) , 湿疣3例 (2.3%) , 44例为轻度不典型增生 (34.30%) , 7例为中度不典型增生 (5.5%) , 3例为重度不典型增生 (2.3%) , 1例为宫颈癌 (0.78%) 。采用杂交捕获法高危HPV-DNA做13种高危型检测, 结果98例患者中, HC2-HPV-DNA阳性患者67例 (68.3%) , 阴性者31例 (31.7%) ;44例低级别CIN (CINⅠ级) 中38例高危HPV-DNA检测为阳性, 阳性率86.37%, 10例高级别CIN (CINⅡ、CINⅢ级) 中9例高危HPV-DNA检测阳性, 阳性率90%, 鳞癌1例, 高危HPV检测为阳性。

3 讨论

ASCUS被定义为不能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细胞, 是最难决定对策的细胞学结果[1]。本组研究中ASCUS患者7.8%为CINⅡ~Ⅲ级。未明确诊断意义的ASCUS临床意义有: (1) 可能与炎症有关; (2) 与宫内节育器有关; (3) 与宫颈涂片染色不好有关; (4) 可能有癌前病变, 但异常细胞不够诊断标准; (5) 可能有癌存在, 但收集的涂片中细胞异常程度不够诊断标准[2]。对ASCUS处理方案可分3种:重复涂片、检测HPV、直接行阴道镜检查。对于ASCUS患者采用3个月~6个月后重复细胞学检查, 连续3次正常后改为每年定期复查, 若细胞学结果阳性立即阴道镜和病理活检。大部分妇女在复查等待中承受着严重的焦虑及精神压力[3]。我国阴道镜检查的价格远低于LCT, 故对于ASCUS无条件追踪者或倾向于不典型性改变者应及早行HPV-DNA、阴道镜镜下活检。ASCUS患者中仍存在少量宫颈高级别病变, 阴道镜检查及指导下定位活检准确性高, 等待时间短, 费用低。国外不同学者报道, 细胞学诊断CIN和早期宫颈癌的准确率差异很大, 约为67%~92.6%。而细胞学检查CIN的假阴性率为10%~35%, 甚至达50%[4]。

关于ASCUS, 文献报道5.30%~11.00%的ASCUS为高度癌前病变, 约0.1%存在宫颈癌[5]。因此, 尽管ASCUS对个体来说危险性较低, 但其中存在较严重的宫颈病变, 提示不应对宫颈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予以轻视。有关ASCUS与HPV感染的关系文献报道结果也不一致, 有报道高危型HPV感染见于29.8%的ASCUS患者。并且对高危型HPV (16, 18) 的检测, 有利于在LSIL患者中找出CINⅡ级 (或Ⅲ级) [2]。HPV感染强烈地预示着鳞状上皮内瘤变的存在, HPV可以在99.8%的宫颈癌患者中发现[6]。如果应用HPV-DNA (人乳头瘤病毒) 检测, 可把追踪方案改为ASCUS诊断后, 行HPV检测, 阳性者, 尤其是HPV (16, 18) 型, 属宫颈癌高致病型病毒, 必须做阴道镜检查, 根据阴道镜检查结果做相应处理。高危型HPV阴性预测值高, 如果阴性者可基本排除HSIL, 可以减少对于ASCUS的不必要的阴道镜检查[3]。阴性者12个月后复查高危型HPV。可定期进行细胞学检查, 根据细胞学检查结果, 结合临床做相应处理。2001年TBS系统分类制定的统一处理方针中, 对ASCUS妇女的随访不同于对ASC-H妇女。如果有条件, 在细胞学检查的同时最好对ASCUS患者进行致瘤型 (高危型) HPV-DNA的检测, 但HPV-DNA的检测在我国价格较贵, 本文中128例ASCUS患者中就有30例不接受此检查。细胞学复查和立即阴道镜检查也是可行的处理方式。在ASCUS的处理中, HPV检测是优于重复细胞学检查和立即做阴道镜的良好策略[7]。

ASCUS进一步处理的有效方法, 尤其对高危型HPV阳性的病例, 应在阴道镜下行活组织检查。应加强对ASCUS患者的重视, HPV-DNA检测和阴道镜检查对ASCUS可提高宫颈病变筛查的阳性率, 减少癌前病变的漏诊。

摘要:目的探讨宫颈细胞学检查在ASCUS中的临床意义和处理方法。方法2007年1月-2008年6月, 对我院妇科就诊的128例细胞学检查报告为ASCUS患者行阴道镜评估与镜下活检, 其中98例患者同时进行了高危HPV-DNA检测。结果在阴道镜下取活检128例, 结果有70例为炎症, (54.7%) , 湿疣3例 (2.3%) , 44例为轻度不典型增生 (34.30%) , 7例为中度不典型增生 (5.5%) , 3例为重度不典型增生 (2.3%) , 1例为宫颈癌 (0.78%) 。采用杂交捕获法HPV-DNA做13种高危型检测, 结果98例患者中, HC2-HPV-DNA阳性患者67例 (68.3%) , 明显高于阴性者31例 (31.7%) ;低级别CIN (CINⅠ级) 38例高危HPV-DNA检测为阳性, 高级别CIN (CINⅡ、CINⅢ级) 9例高危HPV-DNA检测均阳性, 鳞癌1例, 高危HPV检测为阳性。结论细胞学报告为ASCUS时, 其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从炎症到宫颈癌均有分布, 而且可能是发现高度CIN的第一个信号, 需引起重视。高危HPV-DNA检测是一种有效的ASCUS分流管理手段, 能提高CIN的检出率。ASCUS临床处理上应引起重视。

关键词:ASCUS,病理组织学,宫颈病变高危,HPV-DNA,阴道镜

参考文献

[1]朗景和.迎接子宫颈癌预防的全球挑战与机遇[J].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2, 37 (3) :1

[2]古扎丽努尔·阿不力孜, 等.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患者86例病理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5, 21 (11) :677

[3]钱德英.阴道镜在宫颈癌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3, 19 (3) :137-139

[4]舒仪经编译.子宫颈肿瘤细胞学与组织病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5, 81-82

[5]Morinc, Bairattil, Bouchard C, et al.Cytologicpredictor of cervicalin traepin-thelial neoplasia inwomen with an ASCUS Pap smear[J].Acta Cytol, 2000, 44 (4) :576-580

[6]诸雪俊, 姜永香, 杨冬, 等.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临床诊断方法的分析[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03, 4 (1) :23-25

宫颈上皮细胞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病理科提供的2008年1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3例宫颈病变患者和30例正常患者的宫颈组织作为研究材料。73份病理性宫颈组织中最终确定为CINⅠ15份, CINⅡ14份, CINⅢ12份, 原位4癌份以及浸润癌28份。分型的确定为我院病理科经验丰富的专家以备份病理组织进行切片和HE染色观察。

1.2 方法

组织芯片技术:对将分析的病理组织分别切片, HE染色, 目标组织标记, 石蜡微阵列设计和打孔, 随后再是将预先备好的目标组织放入已经打孔的石蜡微阵列中, 再是进行切片裱褙于APES预先处理的玻片。原为杂交技术:首先是探针内源性灭活, 待标记探针变性后立即冰冻处理, 随后按照探针和杂交液1∶9比例配置混合后加于标准上, 再将标准进行烘烤, 目的是使RNA变性。然后分别按SSC 2.0倍、SSC 0.5倍、SSC 0.2倍进行充分洗涤, 37℃下放置30 min左右滴加Strep-AP, 再30 min左右通过NBT/BCIP显色。免疫组化:分别将病理切进行脱蜡、水化、抗原修复, 完成后滴加适量双氧水, 再加抗体, 最后加增强剂和酶标, 观察显色反应并记录。

1.3 结果评定

注:与正常宫颈组织比*P<0.05;与CIN相比#P<0.05;与原位癌相比, △P<0.01

将每个标本组织于高倍镜下选定3个视野进行观察, 每视野计数200个细胞。HPV感染阳性判定依据为在视野中观察的细胞其细胞核出现紫蓝色。h TERT、Ki67阳性判断依据为所观察的细胞其核现棕黄色为标准。均以观察的反应细胞出现特定表象占每视野总计数细胞个数>50.00%为 (+++) , 25.00%~50.00%为 (++) , 10.00%~25.00%为 (+) , <10.00%为 (-) 。

1.4 统计学方法

将所有观察数据录入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19.0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差异卡方检验,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man等级相关分析, 以P<0.05为具有相关性。

2 结果

正常宫颈组织、CIN、SCC中与HPV16感染、Ki67、h TERT的表达情况具体见表1。统计学分析发现, 病变宫颈组织中检测出的HPV16阳性率均比正常宫颈组织高 (除CINⅠ以外)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病变宫颈组织中CINⅡ、CINⅢ、原位癌、宫颈浸润鳞癌的h TERT表达以及Ki67表达与正常宫颈组织中上述两种标志物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还有, 浸润鳞癌组织中的h TERT表达量显著高于原位癌组织中的h TERT表达量, 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1) 。此外, 浸润鳞癌、原位癌的Ki67表达量比正常宫颈组织中的Ki67表达量检测值高,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病理宫颈组织HPV16感染情况与h TERT、Ki67表达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具体见表2。结果显示, HPV16感染情况 (阴性和阳性) 与h TERT表达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χ2=11.974, P=0.007<0.01) , 即HPV16阳性患者h TERT表达显著高于HPV16阴性患者, 且HPV16感染情况与h TERT表达情况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r=0.372, P=0.001<0.01) 。HPV16感染情况与Ki67表达差异也存在统计学意义 (χ2=9.494, P=0.023<0.05) , 而HPV16感染情况与Ki67表达无相关性 (r=0.092, P=0.483>0.05) 。

注:*χ2=11.9 7 4, P=0.0 0 7;r=0.3 7 2, P=0.0 0 1。#χ2=9.4 9 4, P=0.023;r=0.092, P=0.483

hTERT表达与K i 6 7表达的关系分析具体见表3。统计学分析发现, 在病理宫颈组织中h TERT表达与Ki67表达有统计学意义 (χ2=17.869, P=0.037<0.05) , 但相关性分析发现, 这两种标志物在病理宫颈组织中的表达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r=0.396, P=0.001<0.01) 。

3 讨论

CIN的发生及SCC的演变可能与HPV16感染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1]。但直接对HPV16感染情况的检测也不足与说明其与CIN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目前较多的研究集中于肿瘤标志物的检测以探讨HPV16感染与CIN发生的关系以及CIN演变为SCC的相关性。

注:*χ2=17.869, P=0.037<0.05;r=0.396, P=0.001<0.01

目前的研究主要认为, 端粒酶的激活与宫颈癌变早期有密切关系, 并且因为在病变后期端粒酶表达更强, 这就可能预示着CIN与SCC的病变过程与端粒酶的激活有关系[2]。而关键的就在于HPV编码的E6蛋白能通过myc与Sp1cis元件激活端粒酶[3]。此外, h TERT与端粒酶的活性相关[4]。那么就可以说一方面E6蛋白激活端粒酶, 另一方面h TERT可决定端粒酶的活性。也就是说端粒酶激活是诱导宫颈组织细胞发生变化的直接因素[5], 而这个因素的源头就是HPV。CIN进一步发展演变为SCC, 在这个过程中Ki67的检测就十分有意义, 因为Ki67能衡量细胞的增生程度。也就是说通过Ki67表达水平的检测, 能有效判断细胞的癌变进展情况。本研究标准结果显示, 各型病变宫颈组织检出的HPV16阳性均比正常宫颈组织偏高, 也能说明宫颈病变一定与HPV16感染存在关联。此外, 除CINⅠ以外其他各型病变宫颈组织的h TERT水平与Ki67水平均比正常宫颈组织高, 也就是说通过检测病变组织中h TERT水平与Ki67水平对判断宫颈癌的发展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综合分析, 可以认为HPV16感染是导致CIN发生的重要因素。通过检测组织Ki67、h TERT水平有助于判断病变的发展情况和预后的判断。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Wolf JK, Ramirez PT.The molecular biology of cervical cancer[J].Cancer Invest, 2001, 19 (6) :621-629.

[2]Nagai N, Oshita T, Murakami J, et al.Semiquant it ative analysis of telomerase activity in cervical cancer and precancerous lesions[J].Oncol Rep, 1999, 6 (2) :325-328.

[3]Oh ST, Kyo S, Laimins LA.Telomerase activation by human papillomavirus type 16 E6 prot ein:induction of 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 expression through Myc and GC-rich Sp1binding sites[J].J Virol, 2001, 75 (12) :5559-5566.

[4]Veldman T, Horikawa I, Barrett JC, et al.Transcriptional activation of the telomerase h TERT gene by human papillomavirus type 16E6 oncoprotein[J].J Virol, 2001, 75 (9) :4467-4472.

宫颈上皮细胞 篇5

关键词: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g),宫颈癌,同步放化疗

宫颈癌的发病率在女性生殖器恶性肿瘤中高居首位,目前尚缺乏理想的标记物协助诊断和治疗后的追踪。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quam ous cell carcinom antigen,SCC-Ag)是1997年KATO和TORI-GOE从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分离出来的大分子量的糖蛋白[1],其在血清中的含量不受性别、年龄、妊娠、月经周期及吸烟等因素的影响,对于宫颈癌的诊断、预后监测和疗效评估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本研究通过检测治疗前后宫颈癌患者血清中SCC-Ag的表达,探讨其在评估宫颈癌预后及疗效中的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的94例标本为本院妇瘤科2006年12月~2007年10月的住院患者。年龄21~73岁,平均48.8岁。全部病例均经病理活检确诊,并进行了随访。组织学类型:腺癌5例,鳞癌84例,腺鳞癌5例。组织分化程度:低分化88例,中分化1例,高分化5例;肿瘤直径:≥4 cm者43例;<4 cm者51例;病理FIGO分期:Ⅰ期14例;Ⅱ期37例;Ⅲ~Ⅳ期43例;盆腔淋巴结转移者18例,未转移者76例。其中的30例接受了全程同步放化疗(concurrent chem oradiotherapy,CCR T)。

1.2 方法

患者空腹抽取静脉血3 mL,离心分离血清。试剂盒由Fujirebio Diagnostics AB公司提供,实验方法为ELISA法,按说明书提示进行操作。

1.3 结果判断

经对175例正常人血清的SCC-Ag检测,确定出本实验室SCC-Ag 95%的可信区间为0.16~1.50ng/mL,即界定SCC-Ag≥1.50 ng/mL为阳性,SCC-Ag<1.50 ng/mL为阴性。

1.4 统计学处理

实验结果应用SPSS11.5 for windows统计软件包分析:采用χ2检验,如频数有特别小值时,两组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配对设计的定量资料采用秩和检验,等级相关采用Spearm an相关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不同组织学类型中的血清SCC-Ag阳性率比较

见表1。

2.2 血清SCC-Ag与病理分期的关系

见表2。经统计学处理显示,FIGO病理分期与SCC-Ag呈正相关(r=0.340,P=0.001),即分期越高,血清SCC-Ag的阳性率越高。

2.3 血清SCC-Ag与肿瘤大小的关系

见表3。经统计学处理显示,血清SCC-Ag与肿瘤的大小呈正相关性(P<0.05),即肿瘤的直径越大(≥4 cm),血清SCC-Ag阳性率越高。

2.4 血清SCC-Ag与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见表4。当血清SCC-Ag的阳性界定值为≥1.50ng/mL时,结果显示与盆腔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P>0.05);当血清SCC-Ag的阳性界定值为≥4.00ng/mL时,结果显示与盆腔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性(P<0.05)。

2.5 治疗前后血清SCC-Ag的表达与临床治疗效果的关系

在本组资料中,有30例宫颈癌患者未手术而直接接受CCRT,其治疗前后的血清SCC-Ag表达见表5,经统计学处理显示,差异有显著性(P<0.05),即治疗后SCC-Ag表达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2.6 治疗后血清SCC-Ag的表达与临床治疗效果的关系

见表6。经统计学处理显示,治疗后血清SCC-Ag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的预后差异有显著性(P<0.05)。

3 讨论

SCC-Ag是属于肿瘤相关抗原TA-4的亚段,存在于鳞状细胞癌的胞浆内。CROMBACH[2]的研究表明,正常鳞状上皮细胞和鳞癌细胞胞浆中均出现高浓度SCC-Ag,但正常人的血清SCC-Ag接近正常,鳞癌患者血清中的SCC-Ag表达高水平,这是因为SCC-Ag由鳞癌细胞产生并源源不断分泌到体液中,血液中的SCC-Ag可能是由于过表达而释放到血液中去的。SCC-Ag属基因表型标记物,是靶细胞基因表达和控制失常的结果,常出现在肿瘤的进展阶段,主要受浸润生长的情况和肿瘤分化程度的影响,它参与细胞的凋亡调控,表达增加可以使癌细胞通过抑制细胞凋亡途径而对机体的几种细胞自杀机制产生抵抗性。作为鳞状细胞癌标志物,SCC-Ag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目前国内、外已经采用检测SCC-Ag水平作为宫颈癌、食管癌和肺癌的诊断、病情监测及预后判断的辅助指标[3]。

表1显示血清SCC-Ag在不同组织学类型的宫颈癌中均有表达,其中以鳞癌的阳性率最高,但在腺癌中亦有表达。表2和3显示病理分期越高或肿瘤越大,血清SCC-Ag的阳性率亦越高,这与李建华等[4]的报道一致。表4显示当SCC-Ag≥4.00 ng/mL时,其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为66.7%,这与冯淑瑜等[5]的报道一致。出现上述结果的原因可能是,由于肿瘤越大,分期越晚,肿瘤的侵袭能力越强,肿瘤细胞的数量扩增越快,SCC-Ag越有机会通过血道和淋巴道进入血液,致使血清中SCC-Ag的表达越高[6]。当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时,SCC-Ag就通过淋巴道源源不断地进入血液,在血清中出现高表达。因此,治疗前出现SCC-Ag≥4.00 ng/mL时,将提示宫颈癌有盆腔转移的可能,临床应引起重视。

本研究通过对30例未手术而直接放化疗治疗1个月后的宫颈癌患者资料进行分析,表5显示,治疗后的SCC-Ag含量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表6则显示,治疗后有26例患者的血清SCC-Ag水平降至正常范围,其中25例(96.2%)达到完全缓解,在4例治疗后SCC-Ag仍增高的患者中,只有2例(50.0%)达到完全缓解,即治疗后的SCC-Ag是否阳性,与预后呈正相关性,这些与国外学者的研究结果相近似[7,8,9,10]。因为血清SCC-Ag的水平反映了总的肿瘤负荷,当治疗方案有效时,总的肿瘤负荷降低,血清SCC-Ag的表达水平降低,反之升高。

本组资料显示:(1)血清SCC-Ag的水平与宫颈癌的组织学分型有关,鳞癌阳性率最高,腺癌亦有表达;(2)血清SCC-Ag水平与宫颈癌肿瘤直径大小呈正相关性,即肿瘤越大SCC-Ag的含量越高;(3)当血清SCC-Ag≥4.00 ng/mL时,将提示宫颈癌有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可能;(4)治疗后SCC-Ag的水平与预后有关。综上所述,血清SCC-Ag的表达对宫颈癌的诊断、预后评估和疗效观察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KA TO H,TORIGOE T.Radioim m unoassay for tum or antigen of hum an cervical squam ous cell carcinom a[J].Cancer,1997,40:1621-1628.

[2]CROM BACH G,SCH ARL A,VIERBUCH EN M,et al.Detection of squam ous cell carcinom a antigen in norm al squam ous epithelia and Squam ous cell carcinom a of the uterine cervix[J].Cancer,1989,63(7):1337-1342.

[3]YCH OU M,KH EM ISSA-AKOUZ F,KRAM AR A,et al.A com-parison of serum Cyfra21-1and SCC-Ag in the diagnosis of squam ous cell esophageal carcinom a[J].Bull Cancer,2001,88:1023-1027.

[4]LI JH,YANG YX,DONG CH L,et al.Clinical value of squa-m ons cell carcinom a antigen in m onitoring squam ons cell carci-nom a of the cervix[J].Cancer Research on Prevention and Treat-m ent,2002,29:405-406.Chinese

[5]FENG SY,ZH ANG YN,LIU JG,et al.Risk factors and prog-nosis of node-positive cervical carcinom a[J].Cancer,2005,24:1261-1266.Chinese

[6]LI JD,LI M D,H UANG X,et al.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retreatm ent serum squam ous cell carcinom a antigen(SCC Ag)level and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ervical carcinom a[J].Chinese Journal of Laboratory Diag-nosis,2002,6(2):69-71.Chinese

[7]YOON SM,SH IN KH,KIM JY,et al.The clinical values of squam ous cell carcinom a antigen and carcinoem bryonic antigen in patients with cervical cancer treated with concurrent chem oradio-therapy[J].Int J Gynecol Cancer,2007,17:872-878.

[8]M ICKE O,BRUNS F,SCH AFER U,et al.The im pact of squa-m ous cell carcinom a(SCC)antigen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cancer of uterine cervix treated with(chem o-)radiotherapy[J].Anticancer Res,2005,25:1663-1666.

[9]OH NO T,NAKAYAM A Y,NAKAM OTO S,et al.M easurem ent of serum squam ous cellcarcinom a antigen levels as a predictor of radiation response in patients with carcinom a of the uterine cervix[J].Cancer,2003,97:3114-3120.

宫颈上皮细胞 篇6

关键词:宫颈细胞学,人乳头瘤状病毒检测,阴道镜,宫颈上皮内瘤样变

近年来,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1]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增高的现象和趋势,因此对其诊断和治疗也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重视。但是由于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缺乏肉眼可见的形态学变化,因此常常给临床上的治疗带来很大的麻烦和难度。为了能够探究联合使用宫颈细胞学、人乳头瘤状病毒检测及阴道镜在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诊断与观察,以及采用这种方法是否具有临床的可行性科学性,以及安全性,对此该研究选取在2011年3月—2011年12月该院收治的宫颈上皮内瘤样变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自愿接受调查和服从所有准则)。对这些患者联合使用宫颈细胞学、人乳头瘤状病毒检测及阴道镜在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诊断与观察,并将所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宫颈上皮内瘤样变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为29~64岁,平均年龄(37.9±14.0)岁。病龄在1.2~3年,平均病龄为(1.32±0.21)。其中CINⅠ级有42例,CINⅡ级有33例,CINⅢ级有25例。

1.2 检测方法

1.2.1 宫颈细胞学—TCT

主要是通过阴道窥器将患者在宫颈的鳞状上皮和柱状上皮交界处细胞进行刮取,并在液基细胞DNA定量计算机检测系统TCT下进行细胞学检查。使用该系统是因为它能够看到肉眼不能够看到的微细改变,从而显著的提高诊断的阳性率。

1.2.2 人乳头瘤状病毒高危型(16、18)检测

通过高危型HPV DNA的检测可以有效的,最大的降低对细胞学检查中所出现的假阴性率。仪器选用HPV取样器,首先将取样器插在患者的子宫颈的外口,并作顺时针旋转,旋转的次数为5次。之后再将取样器取出,并将其放在保存液当中(保存液上面显示是患者的名字)。其后在使用HC—II HPV—DNA的试剂盒来进行检验[2]。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将样本的DNA的双链给释放出来,并将释放出来的双链分解成核苷酸单链。(2)将DNA单链和RNA探针进行结合,结合物为RNA-DNA的杂交体。(3)使用特异性的抗体将结合物为RNA-DNA的杂交体进行固定。(4)结合有碱性磷酸酶的多个第二抗体与RNA-DNA杂交体结合,使信号放大。(5)碱性磷酸酶会导致底物发出光,之后将根据光的强弱来确定出碱性磷酸酶的含量,最终在根据碱性磷酸酶的含量来确定出RNA-DNA杂交体的含量。

1.2.3 阴道镜下检测

当TCT的检测结果为≥ASCUS/AGUS者,人乳头瘤状病毒检测结果为≥1.0 pg/mL时[3],才可以在阴道镜下对患者的宫颈进行多点活检。一般宫颈活检的病理诊断金标准,将≥CINI的当中阳性。

2 结果

100位患者经过联合应用宫颈细胞学、人乳头瘤状病毒检测及阴道镜治疗后的效果显示可知,病理组织阳性的有96例,敏感率为95.95%,假阴性率为4%。

3 讨论

妇科肿瘤在临床上对于女性来说是一种很常见的妇科疾病可以发生在女性生殖器官的任何部位相对于恶性肿瘤而言,良性肿瘤更为常见,而恶性肿瘤主要以宫颈癌、宫颈癌前病变、子宫内膜癌、畸胎瘤最常见,作为女性生殖道的恶性肿瘤之一的宫颈癌,目前,已经严重的威胁到女性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不过,由于宫颈癌是一种癌症逆转周期比较长的一种疾病,因此对于早期的宫颈癌患者来说,对他们的治愈情况,治愈率将明显较高。据相关研究表明,早期的宫颈癌患者在5年的治愈率都高达90%以上。因此如果能够很早的发现宫颈癌,那么对患者的治愈率将会明显的提升。因此,医学界纷纷开始加大对宫颈癌的筛查研究。由此也使得对于宫颈癌的早期预防和治疗将会显得非常的重要。在这次的联合应用宫颈细胞学、人乳头瘤状病毒检测及阴道镜治疗后的效果显示可知,病理组织阳性的有96例,敏感率为95.95%,假阴性率为4%。发现,将宫颈细胞学、人乳头瘤状病毒检测及阴道镜三者联合起来,将会明显的提高对假阴性率和敏感率等检测。另外在治疗方面,LEEP环形电切术在临床拥有操作简易、不需住院、医药费低、手术时间短、容易操作实施、疼痛小、流血少、无需麻醉、副作用小,而且对附近组织的影响小,也不会出现组织之间相互牵连和碳化的情况,不会改变病理检查的结果等一系列的优点。

综上所述,联合使用宫颈细胞学、人乳头瘤状病毒检测及阴道镜在宫颈上皮内瘤变,不但可以提高检出率,而且还可以降低假阴性率,该方法是一种目前有效的宫颈上皮内瘤变诊断和治疗方法[4]。

参考文献

[1]董志伟.中国癌症研究进展:中国主要癌症的筛查及早诊早治[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

[2]王丁.阴道镜对诊断宫颈上皮内瘤样变得临床分析[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J].2007,30(6):56.

[3]岑坚敏,钱德英,黄志宏,等.阴道镜对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诊断价值[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3,19(4):215-218.

宫颈上皮细胞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在本院妇产科就诊的采用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 (TCT) 与阴道镜多点活检的181例宫颈病变患者, 两种检查方法同时诊断为上皮内瘤变的106例患者行LEEP术治疗。患者年龄20~72岁, 平均 (45.66±8.48) 岁;已婚169例, 未婚12例;患者临床症状:无症状者59例 (32.60%) 、接触性阴道出血89例 (49.17%) 、出现白带增多29例 (16.02%) 、阴道不规则出血9例 (4.97%) ;妇科查体:宫颈光滑患者15例 (8.29%) 、轻度宫颈糜烂患者56例 (30.94%) 、中度宫颈糜烂患者65例 (35.91%) 、重度宫颈糜烂患者45例 (24.86%) 。

1.2 诊断方法

全部患者经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 (TCT) , 阴道镜检查行宫颈多点活检并进行宫颈管搔刮术, 活检组织均送组织病理学检查。液基细胞学的诊断标准釆用TBS (the Besthesda system) 分类法: (1) 未见上皮病变或恶性病变 (NILM, no epithelial lesion and malignant lesion) ; (2) 意义不明确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 (ASC-US, atypical squamous cells) ; (3) 意义不明的不典型腺上皮细胞 (AGC, atypical glandular cells, 包括宫颈管内膜细胞、腺细胞、子宫内膜细胞) ; (4) 不排除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 (HSIL) 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 (ASC-H, atypical squamous cells can’t exclude high-grade lesion) ; (5) 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 (LSIL, low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 包括人乳头瘤病毒感染、轻度的非典型增生及CIN-Ⅰ; (6) 高级别鳞状上皮瘤变 (HSIL, high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 包括中度及重度非典型增生、原位癌或者CIN-Ⅱ、CIN-Ⅲ) 。为了方便统计, 细胞学结果为正常或者炎症的判定为阴性, 查见少量非典型细胞、ASC-US及以上者为异常。阴道镜活检常规在转化区的3、6、9、12点钳取宫颈组织, 对于可疑病变的区域用活检钳取含有足够子宫颈上皮的组织, 在取含有溃疡部位的活检时, 同时包括溃疡部位周围的异常上皮组织, 对于检查不满意的患者应行颈管搔刮 (ECC) 搔刮下的组织送病理科检查。

1.3 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根据患者年龄、病变范围及生育要求采用LEEP术及筋膜外子宫全切除术治疗, 阴道镜下活检病理结果为CIN-Ⅰ、CIN-Ⅱ和CIN-Ⅲ的患者, 103例患者明确诊断为CIN后采用宫颈环形电切术;3例CIN-Ⅲ患者LEEP术后发现病变范围较为广泛、且患者年龄偏大无生育要求, 予追加筋膜外子宫全切除术。手术于月经干净后3~7 d进行, 术前完善白带常规、血常规、凝血功能、心电图等常规检查。LEEP术治疗指征包括CIN-Ⅱ级以上患者者及持续CIN-Ⅰ级内膜搔刮术阳性 (异常细胞) 、阴道镜检查行宫颈多点活检检查不满意或不确定以及除外宫颈浸润癌, CIN-Ⅰ级患者 (随访2年阳性) 以及C1N-Ⅰ级患者随访不方便人员 (年龄偏大、行动不便) 。手术取膀胱截石位, 常规消毒、铺巾, 置入窥器暴露宫颈, 再用碘伏棉球消毒阴道和子宫颈部, 使用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宫颈手术部位, LEEP术操作过程中创面如出现活动性出血采用球形电极凝固止血, 并填塞含血凝酶纱布压迫止血, 24 h后取出, LEEP术后标本送病理科检查, 术后1个月返院复诊。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处理, 液基细胞与阴道镜下活检诊断符合率的比较、阴道镜活检与LEEP术后诊断符合率的比较均X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液基细胞检查与阴道镜下活检病理结果的比较

106例患者经TCT和电子阴道镜检查同时诊断为CIN, 总体一致率是58.56% (106/181) , 液基细胞检查结果为炎症的符合率为61.29% (19/31) ;液基细胞检查结果为少量非典型细胞的符合率为41.67% (5/12) ;结果为ASC-US的符合率为59.65% (34/57) ;结果为AGC的符合率为80.00% (4/5) ;结果为ASC-H的阳性符合率为73.33% (11/15) ;结果为LSIL的阳性符合率为81.25% (26/32) ;结果为HSIL的阳性符合率为89.66% (26/29) 。两种诊断方法的不符合例数:慢性炎症12例, TCT结果为少量非典型细胞至HSIL不符合例数共有44例, 见表1。

2.2 阴道镜活检及LEEP术后组织病理学结果的比较

经阴道镜活检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瘤变的106例患者行LEEP术诊疗, 术后标本病理结果与阴道镜活检结果比较, 阴道镜下活检病理结果为CIN-Ⅰ者49例, LEEP术后病理结果为CIN-Ⅰ者29例、CIN-Ⅱ者7例、CIN-Ⅲ者l3例, 术前术后病理符合率为59.18% (29/49) 。LEEP术前活检病理结果为CIN-Ⅱ者29例, 术后病理结果为CIN-Ⅰ者2例、CIN-Ⅱ者23例、CIN-Ⅲ者3例、宫颈原位癌1例, 术前术后病理符合率为79.31% (23/29) 。LEEP术前活检病理结果为CIN-Ⅲ者28例, 术后病理结果为CIN-Ⅰ者1例、CIN-Ⅱ者3例、CIN-Ⅲ者23例、宫颈原位癌1例, 术前术后病理符合率为82.14% (23/28) , 总体负荷率70.75% (75/106) , 见表2。

3 讨论

宫颈癌的发生是一个由多因素、多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不良性行为、长期使用口服避孕药及宫颈慢性疾病都是宫颈癌的高危因素[1]。宫颈癌的发病存在一个较长并且可以逆转的癌前病变期, 即宫颈上皮内瘤样变, CIN的转归包括逆转或消退、瘤变稳定持续、发展成为更高级别的CIN进而发展为宫颈癌, CIN的级别越高, 其消退和逆转的机会越小。从宫颈上皮内瘤变演变成宫颈癌以及浸润性宫颈癌的过程大约需要8~10年。针对宫颈癌的好发人群、危险人群的早期预防、早期诊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社会意义[2]。

最近30年来, 临床诊疗过程中CIN的检测出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对于宫颈病变的细胞学检查、阴道镜检查及宫颈活检病理学检查三阶梯诊断流程得到了国内外妇科专家一致认同。液基薄层细胞学技术 (TCT) 应用机械、气动与流体力学方法, 选择性地清除阻碍视线的血液、黏液和炎症细胞, 制成细胞分散的薄层样本, 使得形态异常的异型增生细胞清晰的显示出来, 有效地提高了临床对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检出率[3,4]。本文结果中, TCT对ASC-US的诊断符合率为59.65%, AGC的诊符合率为80.00%, ASC-H的诊断符合率为73.33%, LSIL的诊断符合率为81.25%, HSIL的阳性符合率为89.66%。从本文的结果来看, 随着宫颈上皮异型增生严重程度的增加, TCT和病理活检结果的一致性逐渐提高, 对于HSIL及病变的符合率显著增加, TCT对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与原位癌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阴道镜主要用于宫颈表浅病变以及临床无明显症状、体征的早期宫颈癌诊断, 电子阴道镜可将难以观察的病变结构清晰地显示, 通过使用醋酸试验技术, 使得宫颈病变部位的细微结构、变异血管与异常转化区清楚地显示, 并在阴道镜下准确的选择可疑部位做活检, 从而提高了活检的阳性率和诊断的准确率[5,6,7]。电子阴道镜对检查过程所见到的可疑部位进行动态摄视频影及点片, 并将视频与照片刻盘保存, 有利于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对照, 系统地了解患者病变的进展与和转归[8,9]。本文结果中, TCT检查结果为炎症的12例患者阴道镜检查诊断为CIN-Ⅰ者8例、CIN-Ⅱ者3例、CIN-Ⅲ者1例。5例TCT检查结果为少量非典型细胞的患者阴道镜检查诊断为CIN-Ⅰ者2例、CIN-Ⅱ者1例、CIN-Ⅲ者2例。34例TCT检查结果为ASC-US患者行阴道镜检查发现CIN-Ⅰ者20例、CIN-Ⅱ者8例、CIN-Ⅲ者6例。阴道镜可明显提高宫颈癌前病变的诊断准确率。此外, 本文中, 有2例经电子阴道镜活检结果为Ⅱ、Ⅲ级上皮内瘤变的患者, LEEP术后标本病理检查为原位癌, 可见阴道镜检查也存在着一定得漏诊及误诊。

宫颈上皮细胞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1年6月到本院就诊的宫颈病变患者580例,年龄23~62岁,平均(43.68±13.16)岁。排除内科慢性疾病并发症者及免疫系统疾病并发症者。

1.2 方法

全部患者均分别行SCC-AG检测及HPV基因分型检测。

1.2.1 HPV基因分型检测

全部患者均于月经干净后3~7 d采集样本,于采样前24 h内避免性生活,24~48 h以内未行阴道冲洗,未使用过阴道栓剂,未行阴道内诊。在无菌条件下用宫颈刷伸入宫颈管内2 cm,旋转数周采集宫颈样本后保存于保存液中,并使用细胞保存液将被采集样本中的杂质分离出来;以反向斑点杂交技术,结合数码凝胶成像与分析系统,通过积分光密度差值检测判断中国人群广泛分布的19种HPV基因型别,包括16种中高危型(HPV-16、HPV-18、HPV-31、HPV-33、HPV-35、HPV-39、HPV-45、HPV-51、HPV-52、HPV-53、HPV-56、HPV-58、HPV-59、HPV-66、HPV-68、HPV-CP8304)和3种低危型(HPV-6、HPV-11、HPV-43)。

1.2.2 SCC-AG检测

全部患者空腹采集血液样本,皮肤常规消毒后取静脉血样3 m L,于37℃下温育30 min,以3 000转/min离心5 min,取血清进行检测;使用美国雅培公司出品的AR-CHITECT-i1000免疫分析仪及配套试剂盒,以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CMIA)对血清样本进行检测,参考值为<1.5 ng/m L,阳性为≥1.5 ng/m L。

1.3 联合检测诊断标准

以SCC-AG检测及HPV-DNA检测均为阳性的作为联合检测阳性判断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检测方法检测结果比较

SCC-AG检测阳性率为11.21%,HPV-DNA检测阳性率为14.31%,联合检测阳性率为10.00%;单纯SCC-AG检测阳性率与联合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HPV-DNA检测阳性率与联合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n(%)]

注:与联合检测阳性率比较,◆P<0.05

2.2 不同检测结果的准确率

本研究580例患者最终经病理检查或手术证实为宫颈癌的患者63例,以此作为确诊金标准。SCC-AG检出阳性65例,检测准确率为64.62%;HPV-DNA检出阳性83例,检测总准确率为73.49%,其中,高危型准确率为90.63%,检出阳性64例,低危型准确率为15.79%,检出阳性19例;联合检测结果准确率为94.83%,检出阳性58例。见表2。

(例)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宫颈癌的发生率呈现出上升趋势,并且趋于年轻化发展。随着医学的发展,医学界逐渐认识到HPV可导致宫颈癌的发生。有文献表明,约有99.8%的宫颈癌患者可检测出HPV的存在,而HPV为阴性者几乎不会罹患宫颈癌,HPV是导致宫颈癌的直接因素[3]。因此,HPV-DNA检测是宫颈病变筛查的最佳选择,对HPV-DNA检测呈阳性的患者及时给予治疗是逆转宫颈病变、防治宫颈癌的关键方法。只有持续性的HPV感染才可能发展为宫颈癌,所以若HPV-DNA检测呈阴性,则于检测后的3~5年内可不必再行相同检测[4]。

SCC-AG对于宫颈鳞癌特别敏感,但在其他类型的宫颈癌患者中也有阳性检出,同时有些SCC-AG检测阴性的患者也可发生宫颈癌,因此,单纯SCC-AG检测不能作为宫颈癌的唯一检测方法。血清中SCC-AG值与宫颈鳞癌的分期、肿瘤浸润深度及转移情况密切相关。宫颈癌灶的浸润程度越深,肿瘤细胞中的SCC-AG经微血管及淋巴液进入到血循环中的机会就越大,从而导致血清中的SCC-AG异常升高。因此,SCC-AG值的异常升高可提示肿瘤负荷的大小以及宫颈癌的病变程度。

HPV-DNA检测呈阳性的患者中有部分尚未进展至宫颈癌。随着患者病情进展HPV-DNA阳性率逐渐升高,HPV阳性是预测宫颈癌风险的一项准确客观的指标,未检出HPV感染者于今后的3~5年中宫颈癌的患病风险几乎为零,因此,HPV-DNA检测对于预防宫颈癌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临床检测中不仅可从宫颈的病变组织当中分离出HPV,并且可对HPV-DNA进行分型,目前公认的高危型主要有HPV-16、HPV-18、HPV-33、HPV-56、HPV-58等。HPV-DNA分型对于宫颈癌的筛查以及癌前预报具有重要意义。国外已经开始将HPV-DNA高危型检测作为宫颈癌检测的一种手段,高危型HPV感染已经被确认为引发宫颈癌以及癌前病变的重要因素[5]。本次研究中HPV基因分型结果为高危型的检测准确率高达90.63%,提示HPV-DNA高危型检测可单独或联合应用于宫颈癌的筛查当中,为宫颈癌的筛查开辟出了全新的途径[6]。

单纯SCC-AG检测准确率仅为64.62%,说明SCC-AG检测虽然不可单独作为宫颈癌的检测手段,但由于其对于宫颈癌进展程度以及宫颈鳞癌的高敏感性,因此,可将其作为HPV-DNA检测的辅助检测方法应用。本次研究中SCC-AG检测与HPV-DNA检测联合应用后显著提升了检测的准确率,充分说明了联合检测的应用对于宫颈癌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开辟了宫颈癌临床筛查的新途径。

摘要:目的 研究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G)和HPV基因分型联合检测对宫颈癌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到本院就诊的宫颈病变患者采取SCC-AG及HPV基因分型检测,将单纯SCC-AG检测的阳性率及HPV基因分型检测阳性率分别与联合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SCC-AG检测阳性率为11.21%,准确率为64.62%;HPV-DNA检测阳性率为14.31%,准确率为73.49%;联合检测阳性率为10.00%,准确率为94.83%。单纯HPV-DNA检测阳性率与联合检测阳性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CC-AG和HPV基因分型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宫颈癌的检出率,避免漏诊与误诊,对于宫颈癌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关键词: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HPV-DNA,宫颈癌,联合检测

参考文献

[1]杨年,马涛,邹冰玉.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的辅助诊断及随访监测中的意义[J].华西医学,2008,23(4):778-780.

[2]辛亚兰,冯晓芬,王卡娜,等.阴道镜联合HPV-DNA测定诊断351例宫颈病变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8):1252.

[3]朱晓琴.TCT联合HPV DNA检测对宫颈癌诊断的临床意义[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1):19.

[4]仇广翠,朱晓琴,HPV-DNA检测对宫颈癌诊断的临床指导[J].慢性病学杂志,2010,12(7):643.

[5]Cibas ES,Zou KH,Crum CP,et al.Using the rate of positive high riskHPV test results for ASC-US together with the ASC-US/SIL ratio in e-valuation the performance of cytopathologists[J].Am J Clin Pathol,2008,129(1):97.

上一篇:化学专业调查分析论文下一篇:煤气化技术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