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鳞状细胞癌(共8篇)
宫颈鳞状细胞癌 篇1
摘要:目的 探讨宫颈鳞状细胞癌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我院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接受胆囊切除术的122例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 进行包括心理护理、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康复护理在内的综合护理措施。结果 122例患者手术顺利, 1例患者出现轻度胸部皮下气肿, 其余所有患者均全部痊愈出院, 治愈率为99.18%。结论 通过对122例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的护理观察, 加强对术后疼痛、腹胀、呕吐等常见但有潜在危险的症状的护理和引流管等关键环节的护理, 明显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有效促进了患者术后的康复。
关键词:宫颈鳞状细胞癌,护理
宫颈癌是严重威胁妇女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是发展中国家最常见的癌症。据WHO报道世界每年大约有50万宫颈癌新发病例, 其中80%的病例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为我国妇女恶性肿瘤第一位。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 尤其多发于35岁以上的妇女[1,2]。目前治疗方案以手术和放射治疗为主, 但中晚期患者治愈率很低。对患者实施手术是一种身心创伤, 对患者在住院手术期间实施全面的围手术期的护理十分重要[3]。我科在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对122例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和健康教育, 效果明显,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122例, 患者均为女性, 年龄35~51岁, 平均年龄43.3岁。主诉:接触性阴道出血。宫颈检查可见表面呈鲜红色菜花状突起, 触之质脆。经病理活检证实, 全部病理均为宫颈鳞状细胞癌, 其中原位癌31例, Ⅰ期患者76例, ⅡA期患者15例。
1.2 治疗方法
宫颈癌的治疗主要为手术, 采用放疗或手术加放疗, 并辅以化疗。手术范围则根据具体情况如病灶深浅、大小、临床分期及病理类型、细胞分等决定。宫颈癌早期手术治疗后, 可以适当采用放化疗来帮助抑制癌细胞。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对患者的康复和预后十分重要。宫颈癌手术是治疗癌症最常用的方法, 患者对于宫颈癌手术时暴露隐私会感到万分压抑、疑虑, 甚至认为癌症是绝症, 表现为悲观、失望、烦躁、忧虑。针对如上情况, 护士要主动与患者谈心, 要关心体贴鼓励患者, 使之保持情绪稳定, 通过说明和诱导, 减轻患者恐惧紧张心理。学会关心体贴鼓励患者, 心理上给以安慰, 做他们的良师益友, 消除患者疑虑和悲观情绪, 另外要善于取得家属的配合, 共同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战胜自己的信心和勇气。
2.1.2 术前准备
(1) 阴道准备。术前3d开始, 每天用0.5%活力碘行阴道擦洗, 每天1次, 共3次。 (2) 术前1d遵医嘱做药物过敏试验, 检查交叉配血情况。 (3) 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是否正常, 对于老年患者, 应训练其术后翻身、活动、有效咳嗽等。 (4) 消化道准备。术前3d开始进半流质饮食, 必要时口服肠道抗菌药。术前1d开始进流质, 如牛奶、果汁, 并口服缓泻剂, 要保证患者排便在3次以上。晚上8点后禁食, 10点禁饮。根据情况在手术前1d晚上和术晨行普通灌肠或清洁灌肠:为了保证患者睡眠, 在手术前晚给予口服镇静药。 (5) 皮肤准备。术前1d进行皮肤准备, 腹部手术备皮范围上自剑突下, 两侧至腋中线, 下至阴阜和大腿上1/3处。若经腹腔镜手术, 要特别注意脐部的清洁, 先用棉签蘸取液状石蜡湿润脐孔, 3~5min后用干棉签将脐孔污垢擦净, 再用清水清洗干净并擦干。 (6) 手术日准备。根据手术方式执行术前准备:阴道擦洗、1%的甲紫溶液涂抹宫颈、阴道填塞纱条、留置导尿。术前30min给予基础麻醉药物, 以缓解患者紧张情绪, 减少涎腺体分泌。指导患者取下义齿、首饰及贵重物品交家属保管;并再次核对患者床号、姓名、腕带, 准备好病历、腹带、止血药等必需物品带至手术室。
2.2 术后护理
2.2.1 体位护理
患者回室, 给予去枕平卧位, 头偏向一侧。床边交接班, 向麻醉师了解术中情况, 并测量患者生命体征, 检查静脉输液、各引流管道是否通畅。, 严密观察伤口敷料有无渗出, 准确判断出血量, 及时更换敷料。术后6h, 为患者取下沙袋, 协助患者翻身, 给予腹带捆绑伤口, 以减轻伤口张力, 减轻翻身时的疼痛, 指导患者自行翻身, 促进血液的循环及肠蠕动, 预防长期卧床并发症的发生。术后1~2d可下床适当活动, 避免血栓和压疮的形成[4]。
2.2.2 严密观察
术后严密观测生命体征变化, 每30min观察生命体征一次并记录, 血压平稳者连续测量6次后改为4h一次, 发现异常, 及时通知医师立即采取相应措施。术后氧气吸入3~4L/min, 以纠正因全麻引起的低氧血症。若腹腔镜手术可适当延长给氧时间, 可有效缓解因高碳酸血症引起的肩背部疼痛。术后连续3d, 每天测量生命体征4次, 正常3d者, 可改为每天1次。另对患者主诉疼痛给予反应, 遵医嘱采取相应措施, 给予止痛药或其他止痛措施。
2.2.3 引流管的护理
保持引流管通畅, 妥善固定好引流管, 留有一定的长度, 以防患者翻身或活动时牵拉移位。严密观察引流液的量、性质、色泽, 及时记录引流量, 准确判断拔管指征, 引流管一般于术后48~72h可拔除。
2.2.4 并发症护理
疼痛、腹胀、呕吐是术后既常见又复杂的并发症, 原因各异又互相促进, 在对症处理的同时, 应密切结合手术和患者的具体情况, 全面而细致的分析原因, 严格遵照循证医学规范和临床围手术期护理路径规范处理。切记这些常见症状往往是重大的医疗安全隐患, 千万不可大意。
2.2.5 功能锻炼
由于宫颈癌根治术手术范围广、创面大, 涉及盆腔诸多脏器, 术后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膀胱逼尿肌功能性障碍, 以致排尿困难, 形成尿潴留, 为防止发展成为顽固性尿潴留,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留置导尿, 术后保持长期开放导尿管7~14d, 拔管前3d开始夹管, 定时开放, 机械地充盈、排空以刺激膀胱, 拔除导尿管, 患者自行解小便后, 测残余尿, 若残余尿>100mL, 需重新上导尿管。 (2) 遵医嘱。给予恢复膀胱功能的药物和营养神经的药物治疗。可指导患者自行锻炼盆底肌肉、蒸汽熏蒸外阴和配合妇科微波理疗仪的使用。 (3) 预防感染。置管期间每日用0.5%的活力碘行会阴擦洗, 每日2次, 并更换尿袋一次, 指导患者多饮水, 每天2000mL以上, 促进尿液生成, 达到自身冲洗尿道的目的, 以预防泌尿系统的感染[5]。
2.2.6 康复护理
(1) 饮食护理。一般在术后6h可进少量温开水, 次日进少量流质饮食, 如米汤、菜汤、鱼汤等, 禁甜食[6]。等肛门排气后, 逐渐过渡到半流质和普通食物, 应以高蛋白质、高热量、清淡易消化的饮食为主, 同时也应该多吃新鲜蔬菜及水果, 可起到增进胃肠活动、保持大便通畅的作用。而老年患者肠蠕动恢复慢, 应适当延长吃流质、半流质食物的时间, 以利于消化。 (2) 出院指导。术后要注意保持会阴部清洁, 勤换内衣裤, 防止感染。术后性生活应根据复查后阴道残端愈合情况而定。出院后要定时随访, 术后的前2年, 每3个月复查一次;3~5年内每半年复查一次;第6年开始每年复查一次。随访的内容包括盆腔检查、阴道刮片细胞学检查和血常规等。
3 结果
经过精心的术前、术后护理, 本组122例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手术顺利, 均在1.5h内完成手术, 术中患者状态平稳, 失血较少。1例患者出现轻度胸部皮下气肿, 其余所有患者均全部痊愈出院, 治愈率为99.18%。
4 小结
宫颈鳞状细胞癌是中年妇女中最严重的恶性肿瘤, 多发生于35~50岁, 近年来有发病年轻化的趋势, 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手术是提高生命治疗的主要治疗方法, 但手术后护理不当容易出现并发症。术后应严密观察病情, 特别要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保持尿道通畅, 并密切注意尿色和尿量, 防止膀胱充盈, 影响伤口愈合。由于患者多数存在着上述较为复杂的护理问题, 因此给予全面的术前、术后护理对于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具有有效效果, 能够帮助患者调整到最佳心态接受治疗。术前要充分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术后尤其注意指导患者维持个人卫生, 护士要协助患者勤擦身、更衣, 保持床单位清洁, 做好出院指导。总之, 宫颈鳞状细胞癌围手术期及时有效的观察和康复护理, 对于减少术后并发症, 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有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周益美, 洪晓华.13例宫颈鳞状细胞癌的术前、术后护理[J].中外医疗, 2010, 29 (19) :136.
[2]王联霞.宫颈癌患者术后放疗的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1, 15 (20) :23-24.
[3]董西莲.108例宫颈癌患者放射治疗的观察及护理[J].护理研究, 2011, 25 (3) :720-721.
[4]王金红.宫颈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中外医疗, 2010, 29 (34) :162.
[5]陈竹梅, 高敏.宫颈癌围手术期心理干预的体会[J].实用临床医学, 2009, 10 (11) :127-128.
[6]黄秀兰, 邓雪梅.妇科患者围手术期心理干预的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 2007, 5 (12) :594-595.
宫颈鳞状细胞癌 篇2
[关键词] 食管鳞状细胞癌;FEZ1;免疫组化
[中图分类号] R735.1???[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10-132-02
食管癌在我国发病率比较高,在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中占第4位,也是世界上常见的十种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人类健康。食管癌的癌变机制至今不是很清楚,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进展,已发现与食管癌的发生或演进有关的多个可能相关基因或相关的未知基因片段。近期很多资料也表明,亮氨酸拉链肿瘤抑制基因(fasciculation and elongation protein zeta-1,FEZ1)是抑癌基因,并且FEZ1基因的异常表达在人类多种肿瘤中均可检测到。本研究通过采用免疫组化法,分析FEZ1基因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食管癌进展中所起的作用及与患者病理指标间的关系,为临床判断预后提供新的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标本来源
120例标本均来自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病理科2007年1月~2009年12月手术切除食管鳞状细胞癌石蜡包埋标本,选取20例食管癌远端病理证实的正常黏膜。所有标本术前未经放疗、化疗及免疫治疗,均常规固定后规范取材,将患者的性别及年龄、肿瘤长度详细记录,有经验的病理医师通过双盲法进行复诊,镜检肿瘤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将4 μm厚的相应的常规石蜡包埋组织制成的切片用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1.2?资料分组
食管癌患者年龄划分为:年龄<40岁4例、40~60岁93例、>60岁23例;食管癌长度划分:肿瘤长径<3 cm 45例,≥3 cm 75例;根据肿瘤病理的浸润深度分为早癌组5例、浅肌层及深肌层组21例,纤维膜及周围软组织组94例。
1.3?SP免疫组化染色
小鼠抗FEZ1单克隆抗体购自Cell signaling公司,采用免疫组化SP法,FEZ1单克隆抗体稀释倍数为 1︰50,实验步骤按说明书进行,DAB显色,苏木素复染,分化,返蓝,常规脱水、透明、中性树胶封片。PBS代替一抗作为阴性对照,已知肺癌阳性切片作为阳性对照。
1.4?结果判断标准
FEZ1结果评价,以细胞浆出现背景清晰的黄色或棕黄色颗粒为阳性。参照文献[1], 在高倍视野下(400×)随机选取5个视野(每个视野观察不少于200个细胞),按阳性细胞所占的百分比及着色强度进行结果判定:按着色强度评分: 0分为无着色,1分为浅黄色,2分为黄色,3分为棕黄色;按阳性细胞数占同类细胞数的百分比评分:0分为阴性,1分为阳性细胞数10%,2分为11%~50%,3分为51%~75%,4分为>75%。取两项评分的乘积作为总积分,0~3分为阴性,3分以上为阳性。
1.5?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FEZ1蛋白在不同食管组织中的表达
FEZ1阳性表达可见于食管黏膜上皮及鳞癌细胞中胞浆内出现棕黄色颗粒,呈灶状或弥漫分布,大小不一,着色轻重不等。120例食管鳞癌中FEZ1阳性率为36.67%(44/120),明显低于正常食管黏膜60.00%(1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癌组织中FEZ1阳性与阴性表达见图1、2。
2.2?FEZ1的表达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
鳞癌中早癌组、肌层组外膜组FEZ1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80.00%、47.62%、31.91%,阳性率随浸润深度的增加呈降低趋势(P<0.05);实验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组FEZ1蛋白表达缺失,与无转移组差异明显;随着食管癌患者年龄的增长及肿瘤长度的增加,该蛋白表达亦呈降低趋势。见表1。
3?讨论
食管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食管癌发病机制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亦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Ishii[2]在8p22 的D8S261位点附近分离出FEZ1基因,研究证明,该基因在正常组织中表达较高,而在许多人类肿瘤中存在异常表达。原志庆等[3]发现甲状腺组织中FEZ1 蛋白和mRNA 的表達均显著高于甲状腺腺瘤和PTC 组织,Vecchione 等[4-5]检测了胃癌、膀胱移行细胞癌中FEZ1 蛋白的表达,结果发现所有的细胞系中几乎均不能检测到该蛋白的表达。本实验中120例食管鳞癌中FEZ1阳性率明显低于正常食管黏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以上研究结果一致,提示FEZ1蛋白可能对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起抑制作用。本实验亦研究了FEZ1表达与食管癌临床指标之间的关系,表明其表达与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李娜等[6]研究发现食管癌中淋巴结转移组FEZ1 mRNA的阳性表达率和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陈刚等[7]研究表明,肺癌中恶性度较高的小细胞癌中FEZ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低分化鳞状细胞癌,均与本实验结果一致。迄今为止,人们对FEZ1基因了解较少,一般认为在细胞周期中FEZ1通过cAMP 依赖激酶高磷酸化,阻滞细胞产生G2/M期,细胞的生长抑制,肿瘤的发生受到抑制。还与微管组分有关,通过S- G2/M期与P34cdc2的相互作用抑制生长,通过调节有丝分裂异常进而细胞生长失控。随着深入的对FEZ1基因和其他食管癌相关基因研究,从分子生物学水平阐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机制,为食管癌的早期诊断和基因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手段,具有一定帮助。
[参考文献]
[1] 许良中,杨文涛.免疫组织化学反应结果的判断标准[J].实用癌症杂志,1996,4(6):229-231.
[2] Ishii H,Baffa R,Numata SI,et al.The FEZ I gene at chromosome 8p22 encodes aleucine - zipper p rotein, and its exp ression is altered in multip le human tumors[J].Proc Natl Acad Sci USA,1999, 96 (7):3928-3933.
[3] 原志庆,陈晓磊,李娜,等.FEZ1基因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11,36 (4):437-439.
[4] Vecchione A,Croce CM,Baldassarre G,et al.Fez1/Lzts1 a newmitotic regulator implicated in cancer devel-opment[J].Cell Div,2007,24(2):24.
[5] Vecchione A,Ishii H,Baldassarre G,et al.Fez1/LZTS1 is down- regulated in high- grade bladder cancer,and its restoration suppresses tumorigenicity in 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 cells[J].Am J Pathol,2002,160(4):1345-1352.
[6] 李娜.FEZ1基因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8,18(20):2955-2957.
[7] 陈刚,王小玲,刘月平,等.FEZ1 Survivin 在肺小细胞癌及低分化鳞状细胞癌蛋白表达及其在凋亡中的作用[J].中国肿瘤临床,2007,34(21):1209-1211.
宫颈鳞状细胞癌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及分组
1.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2年9~11月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妇科住院手术治疗的宫颈鳞癌和门诊就诊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慢性宫颈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宫颈鳞癌和CIN的诊断分别经宫颈癌术后病理检查或宫颈活组织检查确诊;慢性宫颈炎的诊断需具备一个或两个特征性体征(即宫颈管或宫颈管棉拭子标本上肉眼见到黏液脓性分泌物,或用棉拭子擦拭宫颈管时易诱发宫颈管内出血),显微镜检查宫颈或阴道分泌物白细胞增加,并排除引起白细胞增高的阴道炎症[2]。病例排除标准:①已接受手术、化疗、放疗等治疗干扰措施;②宫颈腺癌、腺鳞癌;③合并其他妇科肿瘤,以及食道癌、肺癌、头颈部癌等其他鳞状上皮细胞源性肿瘤疾病;④有肺结核、支气管囊肿、皮肤湿疹及牛皮癣等病史;⑤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1.1.2 分组 将符合研究条件的宫颈鳞癌患者32例(宫颈鳞癌组)作为研究组,按照2009年FIGO分期:ⅠB 期16例,Ⅱ A期10例,Ⅱ B期4例,Ⅳ期2例;组织分化程度:高分化1例,中分化2例,低分化29例。同时分别将符合研究条件的CIN患者21例(CIN组),慢性宫颈炎患者30例(慢性宫颈炎组)作为对照组。3组年龄分别为30~66岁、24~65岁、41~71岁。
1.2 方法
1.2.1 标本采集 各组患者在治疗前,采集晨间静脉血5 ml至采血管中,不抗凝,室温静置。离心、分离血清部分,2℃~8℃贮存待检。
1.2.2 SCCA检测方法 使用Maglumi 2000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严格按照鳞状细胞相关抗原(SCCAg)测定试剂盒(化学发光法)说明书操作步骤进行检测。按照试剂公司提供的<2.5 ng/ml为阴性,≥2.5 ng/ml为阳性,作为血清SCCAg结果评定参考值。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undefined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约登指数最大(灵敏度+特异度-1)所对应的值为最佳诊断界值,并以此求出诊断指标的特异度和灵敏度,以验证该最佳诊断界值的诊断效果。并对检验结果以灵敏度为纵轴,以特异度为横轴,绘制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和标准误(SE)。
2 结 果
2.1 3组血清SCCAg水平比较
宫颈鳞癌组、CIN组和慢性宫颈炎组患者术前血清SCCAg水平分别为5.516±1.523 ng/ml、0.806±0.152 ng/ml和0.412±0.053 ng/ml。宫颈鳞癌组术前血清SCCAg水平明显高于CIN组和慢性宫颈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92,P=0.001;t=4.715,P=0.000); CIN组血清SCCAg水平高于慢性宫颈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75,P=0.000)。
2.2 3组血清SCCAg阳性率比较
宫颈鳞癌组术前血清SCCAg阳性率(43.75%,14/32)高于CIN组(4.76%,1/21)和慢性宫颈炎组(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498,P=0.000;χ2=35.497,P=0.000);CIN组和慢性宫颈炎组术前血清SCCAg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37,P=0.227)。
2.3 宫颈鳞癌组各临床分期血清SCCAg阳性率比较
宫颈鳞癌组 Ⅰ B 期、Ⅱ A期、Ⅱ B期、Ⅳ期术前血清SCCAg阳性率随期别的增加而增加,分别是31.25%(5/16)、40.00%(4/10)、75.00%(3/4)、100.00%(2/2),但4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P=0.362)。
2.4 检测血清SCCAg对诊断宫颈鳞癌的价值评价
血清SCCAg对宫颈鳞癌诊断的灵敏度为43.75%(14/32),特异度为98.04%(50/51)。本研究约登指数最大为0.4179,约登指数评价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44.00%和99.00%,对应的临界值为1.48,阳性预测值为93.00%,阴性预测值为74.00%。血清SCCAg诊断宫颈鳞癌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27,SE=0.062,P=0.000,95%CI为0.605~0.849,见图1。
3 讨 论
SCCAg是分子量为42~48 KD的糖蛋白,是Kato等[3]于1977年首先从宫颈鳞癌组织中提取的一种组织抗原TA-4的亚单位,它参与细胞凋亡调控,广泛存在于不同器官的正常组织中(含量极微,健康成人血清SCCAg浓度﹤1.5 ng/ml),和恶性病变的妇女上皮细胞和不同器官鳞状上皮细胞癌患者的血清中。通过用等电聚焦电泳可分为中性和酸性两个亚组分,其中酸性组分仅见于恶性细胞[4],揭示酸性TA-4即鳞状上皮细胞癌患者循环中表达的抗原。免疫组化研究证实,TA-4抗原存在于宫颈鳞状细胞癌的胞浆中。SCCAg在肿瘤细胞中参与肿瘤的生长,它由鳞癌细胞产生并分泌在体液中,属肿瘤基因表型标志物,是由于靶细胞基因表达和调控异常的结果,表现为蛋白质合成紊乱,产生异常抗原,出现在肿瘤的临床进展阶段[5]。SCCAg表达的增加可以使癌细胞通过抑制细胞凋亡途径而对机体的几种细胞自杀机制产生抵抗性,与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因而许多学者把检测血清SCCAg用于对宫颈鳞癌的诊断探讨。王东红等[6]测定30例宫颈鳞癌患者血清SCCAg阳性率为66.67%,程云慧等[7]监测了120例宫颈鳞癌患者血清SCCAg阳性率为70.83%,他们认为血清SCCAg的测定对宫颈鳞癌具有辅助诊断的作用。潘高辉等[8]回顾性研究2084例宫颈鳞癌患者血清SCCAg阳性率(灵敏度)为85.6%,特异度为92.4%。杨年等[9]检测49例宫颈鳞癌患者血清SCCAg,其对宫颈鳞癌的诊断灵敏度为65.3%,特异度为91.1%,他们认为检测血清SCCAg对于诊断宫颈鳞癌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本实验宫颈鳞癌组术前血清SCCAg水平均高于CIN组和慢性宫颈炎组(P=0.001,P=0.000);宫颈鳞癌组术前血清SCCAg阳性率(灵敏度)均高于CIN组和慢性宫颈炎组(P=0.000,P=0.000),说明血清SCCAg作为鳞状细胞癌的肿瘤标志物,具有较高的特异度,能比较明显地区分宫颈鳞癌。同时,测得宫颈鳞癌组的血清SCCAg灵敏度为43.75%,特异度为98.04%,根据约登最大指数判断的最佳诊断界值其灵敏度并不高为44.00%,特异度很高为99.00%,符合血清SCCAg作为宫颈鳞癌肿瘤标志物的特点,即诊断特异度高、灵敏度低;其ROC曲线下面积值为0.727,在0.7~0.9之间,说明检测血清SCCAg对诊断宫颈鳞癌有较好的准确性。由于有少数宫颈鳞癌患者检测血清SCCAg为阴性,而全身鳞状上皮组织若有病变均可使血清SCCAg检测为阳性,因此,我们认为血清SCCAg阳性不能作为单独的诊断依据,在有临床症状和体征时,血清SCCAg阳性可作为一项辅助诊断指标。
本实验宫颈鳞癌患者ⅠB 期、ⅡA期、ⅡB期、Ⅳ期术前血清SCCAg阳性率随期别的增加而增加,与大多数文献报道的结果相似,但宫颈鳞癌患者血清SCCAg的阳性率(43.75%)低于大多数文献报道的结果,可能与本组宫颈鳞癌中Ⅰ~Ⅱ期患者占绝大多数(30/32例)有关。李卫鹏等[10]报道提示,28%~88%宫颈鳞癌患者血清SCCAg表达水平升高,而SCCAg阳性率范围较大的原因主要是与不同研究者采取的SCCAg临界值差异较大有关,同时我们认为还与不同的研究者纳入宫颈鳞癌患者的临床分期构成等因素相差较大有关。本研究检测出SCCAg的临界值为1.48 ng/ml,低于结果评定参考值(≥2.5 ng/ml为阳性),提示降低SCCAg阳性检测值可能有助于提高宫颈鳞癌的诊断率(灵敏度)。
总之,我们认为宫颈鳞癌患者中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SCCAg水平,具有特异度高和灵敏度低的特点,对诊断宫颈鳞癌有一定的准确性,可作为辅助诊断指标,而降低SCCAg阳性检测值可能有助于提高诊断率。
摘要:目的:探讨检测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在宫颈鳞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用化学发光法测定32例宫颈鳞癌(宫颈鳞癌组)、21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和30例慢性宫颈炎(慢性宫颈炎组)患者治疗前血清SCCAg值(以≥2.5ng/ml为阳性参考值),并根据最大约登指数计算最佳诊断界值及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宫颈鳞癌组术前血清SCCAg水平(5.516±1.523ng/ml)明显高于CIN组(0.806±0.152ng/ml)和慢性宫颈炎组(0.412±0.053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92,P=0.001;t=4.715,P=0.000)。宫颈鳞癌组术前血清SC-CAg阳性率(43.75%)明显高于CIN组(4.76%)和慢性宫颈炎组(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498,P=0.000;χ2=35.497,P=0.000);宫颈鳞癌组ⅠB期、ⅡA期、ⅡB期、Ⅳ期术前血清SCCAg阳性率分别是31.25%、40.00%、75.00%、100.00%,但4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P=0.362)。血清SCCAg对宫颈鳞癌最佳诊断界值、灵敏度、特异度和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1.48ng/ml、44.00%、99.00%、0.727。结论:血清SCCAg是宫颈鳞癌特异度较高的肿瘤标志物,可作为辅助诊断指标,而降低SCCAg诊断界值可能有助于提高诊断率。
关键词:鳞状细胞癌抗原,宫颈鳞癌,诊断价值,肿瘤标志物
参考文献
[1]王春晓,佟林林,孙淑娥.宫颈癌流行病学调查和筛查研究进展[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28(7):826-831.
[2]丰有吉,沈铿主编.妇产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277-326.
[3]Kato H,Torygo T.Radioimmunoassay foy tumor antigen of human cer-vic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J].Cancer,1977,40(2):1621-1628.
[4]王兰兰,许化溪主编.临床免疫学检验[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329-330.
[5]Crombach G,Schart A,Vierbuchen M,et al.Detection of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 in normal squamous epithelia and in squamous cell caucinema of the uterine cervix[J].Cancer,1989,63(7):1337-1342.
[6]王东红,孙丽君,肖雁冰,等.血清SCCAg及CA125在诊断宫颈鳞癌及评价预后中作用的研究[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1,20(11):873-876.
[7]程云慧,周利.血清鳞癌抗原测定对子宫颈癌的诊断和临床监测作用[J].辽宁医学杂志,2005,19(5):244-245.
[8]潘高辉,毛彩萍,张毅敏,等.血清SCC-Ag检测在宫颈鳞癌患者的治疗与病情监测中的临床价值[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0,28(5):449-458.
[9]杨年,马涛,邹冰玉.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的辅助诊断及随访监测中的意义[J].华西医学,2008,23(4):778-780.
宫颈鳞状细胞癌 篇4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收集天津港口医院病理科2008年6月~2010年6月间的存档石蜡标本77例,其中包括宫颈正常组织(NCE)9例,上皮内瘤变(CIN)40例(CIN I级10、CIN II级15例、CIN III级15例),和鳞状细胞癌(SCC)28例,均由病理专家核实,所有标本均连续切片以备免疫组化染色。
1.2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染色,均经pH 6.0柠檬酸缓冲液高压修复,DAB显色。试剂鼠抗人P16单克隆抗体购自上海太阳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兔抗人Ezrin蛋白单克隆抗体购自福州迈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1.3 结果判定
P16的阳性表达主要是以上皮细胞核棕黄色颗粒为主,参照贺荣芳等[1]描述的分级方法。按染色强度及阳性细胞数所占百分比综合计分。染色强度:无色计为0分,淡黄色计为1分,棕黄色计为2分,棕褐色计为3分;阳性细胞数:小于5%时计为0分,5%~25%计为1分,26%~50%计为2分,大于50%计为3分。染色强度得分与阳性细胞数得分相乘,0分计为阴性(-),1~3分计为弱阳性(+),4~5分计为中度阳性(++),大于或等于6分计为强阳性(+++)。Ezrin广泛存在于正常组织的上皮细胞膜中,阳性表达主要以细胞质棕黄色颗粒为主。染色强度:仅细胞膜着色者计为0分,细胞膜及细胞质均着淡黄色者计为1分,棕黄色者计为2分,棕褐色者计为3分;阳性细胞数:小于5%时计为0分,5%~25%计为1分,26%~50%计为2分,大于50%计为3分。染色强度得分与阳性细胞数得分相乘,0分计为阴性(-),1~3分计为弱阳性(+),4~5分计为中度阳性(++),大于或等于6分计为强阳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各组计数资料的结果采用H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P16的表达
P16在NCE、CIN及SCC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1.1%(1/9)、67.5%(27/40)及89.3%(25/28),(详见表1及图1、2、3)。P16蛋白在CIN、SCC中的表达与NCE的比较的差异有显著性(χ2=35.04,P<0.01)。结果显示P16在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CIN)中有高水平的表达,而在正常宫颈黏膜组织中无阳性表达。
2.2 Ezrin的表达
Ezrin在NCE、CIN及SCC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2.2%(2/9),65.0%(26/40),96.4%(27/28),(详见表2及图4、5、6)。Ezrin蛋白在SCC、CIN中的表达与NCE的比较的差异有显著性(χ2=28.27,P<0.01)。结果显示Ezrin在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中主要是以细胞浆强阳性及中度阳性表达,而在正常宫颈黏膜组织中以阴性和弱阳性表达,子宫颈癌的表达高于宫颈上皮内瘤变及正常宫颈组织。
注:χ2=35.04,P<0.01
注:χ2=28.27,P<0.01
3 讨论
宫颈鳞状细胞癌(cervic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的发生是一个从非典型增生到原位癌再到浸润癌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早期诊断宫颈癌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已经开展了细胞学—阴道镜—组织学三阶段检查,使得宫颈癌在发达国家发病率显著下降[2]。宫颈癌的发生是一个多步骤、多基因现象的结果。研究表明,原癌基因的激活及抑癌基因的失活是细胞癌变的分子基础。
P16基因是近年来发现的与细胞周期调控密切相关的抑癌基因,位于染色体9p21,全长约8.5 kb,由3个外显子(1a,2和3)和2个内含子组成,其所编码的INK4a是一种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cyclin depend kinase,CDK)抑制剂,含156个氨基酸,分子质量为16 569 kDa。近年来在研究肿瘤P16基因CPG岛异常甲基化中发现,P16基因CPG岛甲基化不仅是宫颈癌P16基因失活的主要机制,而且是宫颈癌发生的早发事件[3]。LOUVET-VALLEE等[4]为了探讨异常甲基化在宫颈癌发生中的作用,分别对73例宫颈病变组织和10个宫颈癌细胞系标本中P16基因CPG岛异常甲基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宫颈浸润癌、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CINIII和CINII)中P16基因CPG岛异常甲基化率明显高于CINI;P16基因甲基化的发生独立于HPV感染、吸烟史或激素应用等其他因素,通过检测异常甲基化状态,早期探知癌的发生并了解高发因素,对宫颈癌早期诊断有重大意义。P16的基因的缺失与突变在许多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BRANCA等[5]研究认为P16可作为高级别CIN的一个特异性的标记物,其阳性预测值可达到100%。余俐等[6]研究也发现随着CIN级别的增高,P16蛋白表达逐渐增强,呈线形相关,提示P16免疫组化染色对确诊CIN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近年来发现,P16是诊断子宫颈异型增生和癌的一种诊断性标志物。本研究结果显示,68例宫颈病变组织中,SCC和CIN中P16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提示P16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中过表达,与多数报道结果一致[7,8],也进一步证实了P16蛋白在CIN和SCC诊断中的价值。
在肿瘤转移的过程中,细胞骨架的改变是早期事件。细胞骨架的排列是决定细胞形态和运动能力的关键因素,若在肿瘤细胞内发生变化则会导致板状伪足和丝状伪足生成增多,增强肿瘤细胞的运动和转移能力。而骨架蛋白的变化又是受骨架相关蛋白调控的。一些研究发现转移能力较强的肿瘤细胞伴有Ezrin的过表达。已有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Ezrin家族蛋白对细胞黏附力和肿瘤细胞运动侵袭能力均有重要的调节功能。Ezrin是将细胞膜蛋白与肌动蛋白-细胞骨架连接起来的桥接蛋白,作为细胞-细胞间通讯连接的组织蛋白,Ezrin可能是肿瘤转移的核心分子。国内有学者通过蛋白组学方法研究了局限性和转移性前列腺癌中差异蛋白的表达情况,发现Ezrin在转移性前列腺癌中表达明显高于局限性前列腺癌,这一结果提示了Ezrin在前列腺癌进展和转移中起了重要作用[9]。另有学者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Ezrin、phos-Ezrin蛋白在Sk(脂溢性角化病)、BCC(基底细胞癌)和SCC(鳞状细胞癌)患者皮肤病理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已初步明确了Ezrin、phos-Ezrin在皮肤BCC和SCC中增高表达,并且与病情的恶性程度、淋巴结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10]。Ezrin在软骨肉瘤中高表达,提示可能参与软骨肉瘤的侵袭和转移[11]。戴凤娇等[12]也发现,Ezrin在肝细胞癌组织中表达显著高于癌旁肝硬化组织和正常肝组织,Ezrin能比较准确反映癌组织中细胞转移能力,肿瘤细胞分化越高,阳性率越低,分化越低,阳性率越高,提示了Ezrin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呈负相关,能比较准确反映组织中细胞的增殖活动,有助于判断肝癌的恶性程度。Ezrin在妇科肿瘤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在宫颈癌中的研究更为初步。本研究发现子宫颈癌组织中Ezrin的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上皮内瘤变组,其作用机制还将有待于进一步地实验研究。
总之,P16、Ezrin从正常宫颈组织到宫颈上皮内瘤变再到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阳性率和表达强度逐渐增强,即P16在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CIN)中有高水平的表达,而在正常宫颈黏膜组织中无阳性表达;Ezrin在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中主要是以细胞浆强阳性及中度阳性表达,而在正常宫颈黏膜组织中以阴性和弱阳性表达。所不同的是P16由细胞核的淡黄色表达演变到棕褐色表达,而Ezrin在正常宫颈组织中主要表达于鳞状上皮细胞的细胞膜上;但是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中,其表达主要在细胞浆上,细胞膜上的表达减少或者缺失,提示Ezrin在细胞膜和细胞浆错位表达可能与肿瘤发生-发展和转移有关。这都说明它们对于临床诊断及临床治疗有指导性意义。
摘要:目的 检测P16和Ezrin在正常宫颈组织(NCE)、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宫颈鳞状细胞癌(SCC)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 收集NCE9例,CIN40例,(其中CINI级10例、CINII级15例、CINIII级15例)SCC28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16、Ezrin在NCE、CIN及SCC中的表达状态。结果 在NCE、CIN和SCC组中P16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1.1%(1/9)、67.5%(27/40)和89.3%(25/28),CSS与CIN、CIN与NCE相比其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Ezrin在NCE、CIN和SCC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2.2%(2/9)、65%(26/40)和96.4%(27/28),SCC与CIN、CIN与NCE相比其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 P16蛋白和Ezrin蛋白在NCE、CIN和SC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呈现明显增加,联合检测P16和Ezrin,可能作为SCC的早期诊断、判断恶性潜能及肿瘤进展的指标。
关键词:宫颈鳞状细胞癌,P16,Ezrin,免疫组织化学
参考文献
[1]贺荣芳,胡忠良,沈明,等.胃癌组织中PTEN,VEGF,MMP-9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5,14(3):174-175.[1]HE RF,HU ZL,SHEN M,et al.The expression of PTEN,VEGF,MMP-9 in gastric cancer and their correlation[J].ChineseGeneral Surgery Journal,2005,14(3):174-175.Chinese
[2]乐杰.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85-294.[2]LE J.Gynemetrics[M].The Sixth Edition.Beijing:People's HealthPublisher,2004:285-294.Chinese
[3]VIRMANI AK,MULLER C,RATHI A,et al.Aberrant methyla-tion during cervical carcinogenesis[J].Clin Cancer Res,2001,7(3):584-589.
[4]LOUVET-VALLEE S.ERM proteins:From cellular architectureto cell signaling[J].Biol Cell,2000,92(5):305-316.
[5]BRANCA M,CIOTTI M,SSNTINI D,et al.P16(INK4a)ex-pression is related to grade of cin and 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 but does not predict virus clearance after conization ordisease outcome[J].Int J Gynecol Pathol,2004,23(4):354-365.
[6]余俐,彭杰青,陈尚武.子宫颈上皮内瘤变中P16和Ki-67的表达[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7,23(6):665-668.[6]YU L,PENG JQ,CHEN SW.The expression of P16 and Ki-67in the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J].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Pathology Journal,2007,23(6):665-668.Chinese
[7]MURPHY N,RING M,KILLALEA AG,et al.P16 as a markerfor cervical dyskaryosis[J].CN and Cgin in cervical biopsies andThinprep Smears J Clin Pathol,2003,56(1):56-63.
[8]HU L,GUO M,HE Z,et al.Human papillomavirus genotypingand P16 expression in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of ado-lescents[J].Mod Pathol,2005,18(2):267-273.
[9]刘宏,张阳德,刘星言.Ezrin表达对前列腺癌进展转移的预测作用[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9,19(18):2747-2749.[9]LIU H,ZHANG YD,LIU XY.The predicting function of Ezrinexpression in metastasis prostate cancer[J].China Journal ofModern Medicine,2009,19(18):2747-2749.Chinese
[10]伍斌,谢红付,张江林,等化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0,20(2):161-167.[10]WU B,XIE HF,ZHANG JL,et al.The expression and clinicalsignificance of Ezrin protein and its phosphorylation level in theskin squamous cell carcinoma,basal cell carcinoma,seborrheickeratosis[J].China Journal of Modern Medicine,2010,20(2):161-167.Chinese
[11]熊光宜,王瑞琳,王艳霞,等.Ezrin蛋白在软骨肉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1,27(5):510-513.[11]XIONG GY,WANG RL,WANG YX,et al.The expression andsignificance of Ezrin protein in chondrosarcoma[J].Clinical andExperimental Pathology Journal,2011,27(5):510-513.Chinese
宫颈鳞状细胞癌 篇5
1 病例介绍
患者, 女, 62岁, 绝经15年, 无明显诱因不规则阴道流血1个月以上, 鲜红色, 量少, 无下腹痛, 无便血, 无尿频、尿急、尿痛, 无头晕、乏力等不适, 无肛门坠胀。宫颈活检病理提示:宫颈恶性肿瘤, 考虑为癌, 宫颈管鳞状上皮乳头状瘤部分伴恶性 (高分化鳞状细胞癌) 。入院后, 患者无异常。B超检查, 子宫颈肌层 (接近宫颈外口处) 回声不均匀, 内见范围20 mm×13 mm×16 mm低回声区, 并见多点稍强光斑, 低回声区边缘边界不清。妇科检查:外阴发育正常, 阴道通畅, 前穹隆、左侧穹隆部消失, 后穹隆、右侧穹隆变浅, 未触及结节, 宫颈表面见一外生型菜花样肿物, 约3.5 cm×3.5 cm×2.0 cm, 质硬, 触之渗血, 宫体前位, 萎缩, 质硬, 活动好, 无压痛, 双侧宫旁软, 弹性好, 双侧附件未扪及明显包块。肛诊:直肠黏膜光滑, 指套退出无血染。左侧骶韧带稍增粗, 质软, 弹性好, 右侧骶韧带未见异常。临床诊断:宫颈癌IB1期。逐进行全子宫、双附件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术中检查:宫颈见病灶约3.5 cm×2.0 cm×1.5 cm, 大部分位于宫颈左侧壁, 病灶浸润颈管间质>1/2, 质硬, 宫体萎缩, 内膜光滑, 薄。双侧附件外观未见异常病灶。盆腔清出数个肿大的淋巴结, 质软。术后行20 d化疗, 一般情况良好。肿瘤标本为10%的福尔马林固定, 石蜡包埋切片, HE染色。免疫组化用En Vision两部法, 高温高压抗原修复, 所选一抗CK、CK5/6、CK (H) 、Vimentin、CD117、p63、CollagonⅣ、Bcl-2、EMA、P16、Syn、NSE、CD56、ER、PR、Ki-67、P53均为鼠抗人单克隆抗体, 均置于福建迈新公司。所选特染试剂PAS购于厦门迈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操作按说明书进行。
2 结果
2.1 肉眼观察
全子宫、双附件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标本, 子宫大小7 cm×6 cm×3 cm, 宫颈管长3 cm, 外口直径2.5 cm, 带部分阴道壁组织, 宫颈内口见一赘生物0.5 cm×0.4 cm, 宫颈外口见菜花状肿物, 切面灰白, 肿物侵及宫颈全层, 直径达1.5 cm, 宫腔深4 cm, 内膜厚0.1 cm, 肌壁厚2 cm, 未见肿物。双侧附件均未见异常, 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共检淋巴结6枚。
2.2 镜检
宫颈肿物有两种成分组成, 一种是腺样囊性癌的成份, 癌细胞组成管状、筛状或巢状结构, 部分腺腔内见淡蓝染的分泌物, 个别腺腔内见淡红色分泌物。癌细胞大小较一致, 核圆形或卵圆形, 可见核仁, 胞浆红, 部分透亮, 偶见核分裂像。位于宫颈全层, 主要位于宫颈深部2/3层。另一种高分化鳞状细胞癌成分, 癌细胞组成乳头状或巢状结构, 癌细胞呈铺砖样排列, 见角化珠及单个细胞角化, 癌巢中央可见坏死, 主要位于宫颈表面或浅肌层 (宫颈上皮下约1/3层) 。
2.3 免疫组化
腺样囊性癌中基底上皮样细胞CD117 (+) , CK5/6部分 (+) , Bcl-2 (+) , 肌上皮样细胞P63 (+) , 基底膜CollagonⅣ (+) ;鳞状细胞癌成分CK5/6, CK均 (+) , EMA (+) 。
3 讨论
3.1 组织学特点
腺样囊性癌是涎腺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近年来有发生于乳腺、头颈部等部位腺样囊性癌的报道, 但宫颈的腺样囊性癌比较罕见。宫颈腺样囊性癌在形态上与涎腺腺样囊性癌相似, 临床最常见的症状为宫颈肿物, 呈实性包块, 浸润性生长。可有疼痛。组织学上主要有3种结构, 即小管状 (图1) 、筛状 (图2) 和实体型 (图3) 结构。筛状结构是腺样囊性癌最具特征的, 最典型的结构, 它有两种类型, 一种为假性腺腔, 是由形态单一的细胞呈条索样环绕形成腺样的腔隙, 可呈同心圆样排列, 腺腔大小不一, 腔内充满颗粒状的嗜碱性物质, PAS染色为阳性。假性腺腔的腔内面可含有基底膜样成分, 免疫组化CollagenⅣ可勾勒出腔内面的基底膜成分。腺样囊性癌筛孔状结构中, 大多数都是假性腺腔。另一种是真性腺腔 (图4) , 数量少且较小, 常含有嗜伊红的分泌物。当假性腺腔和真性腺腔同时存在时, 腺样囊性癌的诊断就比较明了了。同时腺样囊性癌的筛孔状结构容易侵犯神经周围间隙 (图5) , 故临床可有疼痛的表现。小管状结构的组成细胞与筛孔结构相似, 肿瘤细胞环绕形成小的囊样腔隙, 腔内也可见颗粒状的嗜碱性物质。实体型结构, 是肿瘤细胞组成大小不一的实性结构, 呈巢状, 圆形或岛状。肿瘤细胞形态与筛状和小管状细胞相似。腺样囊性癌可以呈小管状型、筛孔型或实体型生长[1], 但大多数以混合性生长方式最多见。
3.2 免疫组化表型
腺样囊性癌的肿瘤细胞类型有多种, 包括基底样细胞、上皮样细胞、肌上皮细胞。肿瘤细胞大多为基底样细胞, 胞质较少, 细胞核圆形或卵圆形, 染色质粗块状, 部分见核仁。在真性腺腔表面, 常见核圆居中, 可见明显核仁, 胞浆红染丰富, 较基底样细胞略大的上皮样细胞。基底样细胞和上皮样细胞的CD117 (+) (图6) , CK5/6部分 (+) , Bcl-2 (+) (图7) 。CD117是腺样囊性癌的特征性抗体, 几乎在腺样囊性癌中都会特征性的表达[2], 影响腺样囊性癌的预后。Bcl-2在腺样囊性癌中也会阳性表达[3]。CK5/6部分 (+) CD56, syn, NSE均为 (-) , 提示基底样细胞来自多潜能的储备细胞, 而非来自神经源性的肿瘤[4]。在基底样细胞的周围可见散在分布的肌上皮细胞, 部分筛状或实性结构周围肌上皮可消失, P63部分 (+) (图8) 。在肿瘤各种结构的周围胶原纤维很丰富, CollagonⅣ (+) 。部分真性腺腔内CollagonⅣ (+) 。P16及人乳头状瘤样病毒 (HPV) 均 (+) 。文献[5]报道, 宫颈腺样囊性癌与HPV感染有关, 认为它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性传播疾病。文献[6]记载腺样囊性癌还可表达激素受体, 但本例病例的ER、PR均为 (-) , 可能因有关的腺样囊性癌的报道例数有限, 目前的认识还不够。
3.3 鉴别诊断
(1) 黏液表皮样癌:该肿瘤也为恶性肿瘤, 病变大体也为分界相对清楚的包块, 但多见含有黏液的囊性区。镜下黏液表皮样癌主要有产黏液细胞、透明细胞、中间细胞和鳞状细胞构成, 之间有移行的关系, 而本例为腺样囊性癌合并高分化鳞状细胞, 两种成分是相对独立的, 大体为实性, 且免疫组化CD117特征性 (+) 。 (2) 腺样基底细胞癌:腺样基底细胞癌临床症状多不明显, 镜下由巢状或条索状分布的小细胞构成, 瘤细胞呈均匀一致的卵圆形, 癌巢周围呈栅栏状排列, 没有肌上皮分化及基底膜样物质, 常伴有CIN。免疫组化染色P63, Collagon IV (-) 。Shima等[7]亦支持这一观点。对而腺样囊性癌可伴有鳞状细胞癌, 但多表现为阴道不规则出血, 且肿瘤细胞中有肌上皮样细胞, 基底膜样物质丰富。 (3) 小细胞癌:肿瘤细胞小圆形, 胞质稀少, 胞核深染, 可呈结节状, 小梁状或条索状排列, 核分裂像多见。可伴有鳞状细胞癌。免疫组化CD56、syn、NSE均为 (+) 。腺样囊性癌多呈筛状结构, 核分裂像少见, 免疫组化CD56、syn、NSE均为 (-) 。
3.4 预后
文献[8]认为宫颈腺样囊性癌具有高度侵袭性, 预后较差, 易发生淋巴结及远处转移, 临床确诊后平均生存期仅为7个月。个别患者可获得长期生存, 其原因可能: (1) 无淋巴结转移及脉管侵犯; (2) 细胞分化好, 病理分裂象少; (3) 肿瘤的生长方式主要为小管状或筛状结构。文献[9]报道在一项研究中, 小管状肿瘤的复发率为59%, 典型筛状病变的复发率为89%, 实性型为100%, 所以无论腺样囊性癌的镜下分化程度如何, 临床都选择根治性手术。术后加放疗或化疗。Nishida等[5]曾报道1例Ⅲb期宫颈腺样囊性癌患者放疗后治愈。本例患者宫颈腺样囊性癌合并高分化鳞状细胞癌, 采取全子宫、双附件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病理形态以小管状或筛孔状为主, 核分裂像少, 未见淋巴结转移, 术后行20 d化疗, 随访9个月, 一般情况良好。因此早发现, 早期治疗能够提高宫颈腺样囊性癌的生存率。
摘要:目的:探讨宫颈腺样囊性癌合并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应用组织学及免疫组化对1例宫颈腺样囊性癌伴鳞状细胞癌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宫颈腺样囊性癌伴高分化鳞状细胞癌, 癌组织侵及宫颈全层及宫颈管内口, 宫腔、双侧附件及盆腔淋巴结未见肿瘤。结论:宫颈腺样囊性癌伴鳞状细胞癌非常罕见, 具有独特的组织学及免疫组化特点。
关键词:腺样囊性癌,宫颈肿瘤,病理学,免疫组组织化学
参考文献
[1]Albores-Saavedra J, Manivel C, Mora A, et al.The solid variant of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 of the cervix[J].Int J Gynecol Patyol, 1992, 11 (1) :2-10.
[2]周全, 韩一丁.腺样囊性癌中CD117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关系[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13, 29 (3) :273-276.
[3]Neder J A, Andreoni S.Reference values for lung function tests.I.Static volumes[J].Brazilian Journal of Medical and Biological Research, 2014, 32 (3) :703-717.
[4]Grayson W, Taylor L F, Cooper K.Andenoid cystic and adenoid basal carcinoma of the uterine cervix:comparative morphology, mucin,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profile of two rare neoplasms of putative reserve cellorigin[J].Am J Surg Pathol, 1999, 23 (4) :448-458.
[5]Nishida M, Nasu K, Takai N.Adenoid cystic carcinoma of the uterine cervix[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2005, 10 (3) :144.
[6]Ozono S, Onozuka M, Sato K, et al.Immunohistochemical localization of estradiol progesterone, and progesterone receptor in human salivary glands and salivary adenoin cystic carcinomas[J].Cell Struct Funct, 1992, 17 (14) :169-175.
[7]Shima I, Kakegawa T, Yamana H, et al.Clinicopathologic studies on esophageal carcinoma with basaloid features[J].Nippon Kyobu Geka Gakkai Zasshi, 1993, 41 (10) :2067-2074.
[8]Koyfman S A, Abidi A, Bavichandran P, et al.Adenoid cystic carcinoma of the cervix[J].Gynecol Oncol, 2005, 99 (2) :477-480
宫颈鳞状细胞癌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1月-2011年1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经病理确诊的宫颈鳞癌患者63例, 年龄26~52岁, 平均 (43.53±5.43) 岁, 患者行TACE前均未接受任何治疗。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证实, 临床资料完整。所选63例患者分别于化疗前、后取宫颈肿瘤组织, 设为化疗前组和化疗后组;另取25例正常宫颈组织作为对照组。
1.2 主要试剂和仪器
兔抗人EMMPRIN多克隆抗体, 鼠抗人Ki-67单克隆抗体, SP试剂盒及DAB显色试剂盒为北京中杉生物工程公司产品。
1.3 方法
1.3.1 动脉介入栓塞化疗
用Seldinger技术, 将5F Cobra导管选择性插入髂内动脉后, 行动脉造影, 灌注稀释后的DDP40 mg、BLM 15~20 mg, 氟尿嘧啶500 mg, 再超选择至子宫动脉及肿瘤血管, 用明胶海绵3~4条进行栓塞, 栓塞后造影见肿瘤血管基本消失为止。
1.3.2 CD 147的检测
采用免疫组化SP法。4μm厚切片, 行免疫组化染色。PBS代替一抗作为阴性对照。DAB染色后苏木精对比染色, 中性树胶封片
1.3.3 采用双盲法在高倍视野下随机计数1000个肿瘤细胞。
根据肿瘤细胞的染色程度及染色细胞百分比进行评分。将每张切片着色程度得分与着色细胞百分率得分相乘为其最后得分:0~1分为阴性, 2~3分为弱阳性 (+) , 4~6分为中等阳性 (++) , 6分以上为强阳性 (+++) 。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 多组比较采用单因素χ2分析,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TACE前后CD 147及Ki-67积分与病理分级的关系
CD 147及Ki-67积分在TACE前后随病理分级的增高而逐渐增高, 且同一病理分级介入化疗后CD 147及Ki-67表达水平低于TACE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TACE前后CD 147及Ki-67积分与临床分期的关系
CD 147及Ki-67积分在TACE前后随临床分期的增高而增高, 同一临床分期TACE后CD 147及Ki-67积分表达水平低于TACE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2.3 TACE前后CD 147及Ki-67表达率及积分的比较
TACE前、后的CD147及Ki-67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0.05) ;TACE后CD 147及Ki-67表达率与介入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3。
3 讨论
目前, 研究发现CD 147通过多种途径影响肿瘤的侵袭性。YANG等[4]发现, CD 147可降低乳腺癌细胞系中癌细胞的失巢凋亡, 应用RNA干扰技术阻断CD 147表达的癌细胞系更易凋亡。TANG等[5]证实, CD 147还能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途径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增加。研究发现, 通过各种手段下调CD 147表达或拮抗CD 147的抗凋亡作用以减少耐药的产生已成为当前肿瘤治疗的热点[6]。本研究发现CD 147在治疗前宫颈鳞癌中表达率高达84.2%, 且其在低、中分化宫颈鳞癌组织中表达积分明显高于高分化者;临床分期增高, CD 147表达积分亦相应增高, 由此推测CD 147表达可能与宫颈鳞癌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且与其预后有一定的相关性, CD 147在宫颈鳞癌的发生、侵袭乃至转移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 TACE渐成为妇科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方法之一。TACE用于晚期宫颈癌的治疗, 可减轻化疗的全身反应, 同时将化疗与栓塞相结合, 延长化疗药物在肿瘤组织里的释放时间, 且肿瘤组织因血管栓塞而缺血坏死, 两者结合可以显著增强疗效。而某些分子生物学标记被用来评价介入化疗的远期疗效。Ki-67是一种贯穿表达于增殖期细胞中的核内蛋白, 可以准确反映细胞的增殖活性, 优于PCNA指数和DNA指数等[2]。本研究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3例宫颈鳞癌TACE前后CD 147及Ki-67达水平并进行了配对研究, 结果发现CD 147及Ki-67在宫颈鳞癌中高表达, TACE后CD 147及Ki-67表达水平低于TACE前, 且与宫颈癌的组织学分级及临床分期相关, 提示TACE可能通过下调CD 147的表达从而调节肿瘤细胞的增殖, 降低肿瘤的侵袭及转移能力。因此CD 147表达水平可能作为判断TACE疗效的客观依据之一。
综上所述, CD 147及Ki-67可作为宫颈癌诊断的辅助指标, 对评价宫颈组织的恶性程度及TACE疗效可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摘要:目的 探讨动脉介入化疗 (TACE) 对CD 147及Ki-67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3例宫颈鳞癌患者CD 147及Ki-67在TACE前后的表达。结果 TACE前、后组的CD 147及Ki-67表达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TACE后CD 147及Ki-67表达率与介入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 ;CD 147及Ki-67积分在TACE前后随病理分级的增高而逐渐增高, 且同一病理分级介入化疗后CD 147及Ki-67表达水平低于介入化疗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CD 147及Ki-67积分在TACE前后随临床分期的增高而增高, 同一临床分期TACE后CD 147及Ki-67积分表达水平低于TACE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CD 147表达水平与宫颈鳞癌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CD 147及Ki-67对评价宫颈组织的恶性程度及TACE疗效可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宫颈癌,动脉介入化疗,CD 147,Ki-67,免疫组织化学
参考文献
[1]向志钢, 杨竹林.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与恶性肿瘤[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 2004, 25 (3) :263-268.
[2]Vilar E, Salazar R, Pérez-García J, et al.Chemotherapy and role of the proliferation marker Ki-67 in digestive neuroendocrine tumors[J].Endocr Relat Cancer, 2007, 14 (2) :221.
[3]Millimaggi D, Mari M, D'Ascenzo S, et al.Tumor vesicle-associated CD147 modulates the angiogenic capability of endothelial cells[J].Neopla-sia, 2007, 9 (4) :349-357.
[4]Yang JM, O'Neill P, Jin W, et al.Extracellular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inducer (CD147) confers resistance of breast cancer cells to Anoikis throughinhibitionofBim[J].BiolChem, 2006, 281 (14) :9719-9727.
[5]Tang Y, Nakada MT, Rafferty P, et al.Regulation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expression by EMMPRIN via the 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J].Mol Cancer Res, 2006, 4 (6) :371-377.
宫颈鳞状细胞癌 篇7
关键词:Smac,MDM2,子宫颈鳞状细胞癌
Smac (the second mitochondria-derived activator of caspase, 第2个线粒体衍生的半胱天冬酶激活蛋白) 是一种由线粒体释放到细胞质的重要的凋亡调节因子, Smac蛋白可与凋亡抑制蛋白IAP (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 凋亡抑制蛋白) 结合, 使其丧失抑制Caspase (Cysteine aspartic acic specific protease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 活性的作用, 因此, smac蛋白在细胞凋亡的途径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1~2]。MDM2 (murine double minute 2) 是一种癌基因, 它是P53调控网络中下游的靶基因, 作为重要的调节因子参与细胞周期的调控和细胞的凋亡的过程, 不仅与胚胎发育及组织分化有关, 而且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本研究旨在探讨smac蛋白和MDM2蛋白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注:△VS★, P<0.05;△VS★★, P<0.0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材料
收取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和兰州市中医医院2003~2005年活检和手术切除宫颈鳞状细胞癌 (均未进行过放化疗) 的石蜡包埋标本共60例。年龄26~74岁, 平均59.7岁。肿瘤直径<3cm的39例, ≥3cm的21例。分化程度:高分化12例, 中分化30例, 低分化18例。有盆腔淋巴结转移者28例, 未转移者32例。及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病例45例, 其中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 (CIN I) 20例, 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 (CIN II-III) 25例。另选取的15例正常宫颈鳞状上皮作对照 (选自因子宫肌瘤行子宫切除术的宫颈上皮组织) 。
1.2 方法
自制60例宫颈鳞癌的组织芯片。免疫组化采用S-P法, 染色步骤按明书进行, 鼠抗人Smac单克隆抗体 (实验滴度1:150) 购自美国epitomics公司, MDM2单克隆抗体及SP试剂盒购自福州迈新公司 (即用型) 。以已知阳性切片做阳性对照。以PBS代替一抗作空白对照。严格按SP试剂盒的说明书操作, DAB显色。
1.3 结果判断
Smac、MDM2阳性染色为淡黄色、棕黄色或棕褐色, smac和MDM2定位于细胞浆。 (图1、2) 采用二级计分法, 即以染色强度与阳性细胞的百分比的乘积做为半定量标准。染色强度:0分为无色;1分为黄色;2分为棕黄色;3分为棕褐色 (深浅与背景色相对比) 。阳性细胞所占的百分比:1分为阳性细胞≤10%;2分为阳性细胞11%~50%;3分为51%~75%;4分为>76%。染色强度与阳性细胞所占的百分比的乘积0~3分为阴性 (-) ;>3分为免疫反应阳性 (+) 。
1.4 统计处理
应用SPSS 11.0版本统计学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配对χ2检验, 当理论频数<5时, 采用精确概率法。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以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宫颈组织Smac和MDM2蛋白的表达
Smac蛋白在正常宫颈组织、宫颈低、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及宫颈鳞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00% (15/15) 、85% (17/20) 、72% (18/25及65% (39/60) 。MDM2蛋白在正常宫颈组织、宫颈低、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及宫颈鳞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0 (0/15) 、10% (2/20) 、22.4% (6/25) 及61.7% (37/60) 。如表1所示, Smac和MDM2蛋白的表达在正常宫颈对照组和CIN II-III及与宫颈鳞癌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 (2=5.091;2=7.2 9 2;P=0.0 0 7;2=4.2 3 5;P=0.0 4 0;2=1 8.2 5 7;P=0.0 0 0) 。
2.2 Smac蛋白和MDM2蛋白的表达与宫颈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
如表2所示, 宫颈鳞癌中Smac和MDM2蛋白表达在淋巴结有无转移及组织分化组中,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Smac蛋白表达低的分化程度低, 淋巴结转移早, 组织分化低及淋巴结转移组的肿瘤组织中, MDM2蛋白过表达。两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及肿瘤的大小均无明显的相关 (P>0.05) 。
2.3 Smac蛋白和MDM2蛋白的表达之间的关系
宫颈鳞癌中, smac蛋白和MDM2蛋白两者共同阳性18例, 共阴性2例, 经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证实, Smac蛋白和MDM2蛋白的表达之间存在负相关性 (r=-0.435, P<0.001) 。
3 讨论
肿瘤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的过程, Smac的主要作用是拮抗IAP的抑制凋亡作用, 其在人体组织中广泛表达, 但在肿瘤组织中表达降低或缺失[3]。Yoo等[4]用免疫组化分析不同癌组织中Smac的表达, 结果显示癌中表达率为62%, 低于对照组, 同时也显示出Smac蛋白在不同癌组织中的表达不同, 提示smac蛋白的低表达将会抑制凋亡, 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 我们的实验中, 在正常宫颈、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到宫颈癌的分组病例中, 发现Smac蛋白的表达呈现下降趋势, 且其表达在正常宫颈组、CIN II-III及与宫颈鳞癌之间有统计学差异, 推测宫颈癌的发生与smac蛋白的缺失和降低有关。另外, Mizutani等[5]用Western blot检测78例新鲜肾细胞癌标木的Smac蛋白表达, 发现与正常肾组织相比, 有82%的肾细胞癌组织Smac蛋白表达低, 另有18%表达缺失。我们的实验也符合这一结论, 在宫颈鳞癌中, Smac和MDM2蛋白表达在淋巴结有无转移及组织学分化分组中, 显示均有统计学差异。表明Smac蛋白的表达失衡与宫颈癌的发展及恶性程度相关。
MDM2是1992年克隆成功的一种新基因, 研究显示, MDM2在人的各种组织中有广泛表达, 并在多种肿瘤中都发现有MDM2基因的过表达。本研究结果提示, 随着子宫颈鳞癌分化程度的下降, MDM2蛋白的表达升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并且在CIN分组中MDM2蛋白表达亦有统计学差异, 这与Dellas等[6]的研究相吻合。
Smac和MDM2基因都与细胞凋亡的调节有关, 更有意思的是smac基因位于12号染色体长臂, MDM2基因也位于此染色体的长臂, 其序列在进化上是保守的, 它们所编码的蛋白质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那么这两者之间又有何关联呢, 有研究显示[7], Smac是P53下游的一个调节基因, 而MDM2位于P53的上游并对其具有负性调节功能, 我们的实验结果与以上的结论相符, 宫颈鳞癌中, Smac蛋白和MDM2蛋白的表达之间存在负相关性。这种位于同一染色体上并相互调节的基因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究竟怎样发挥其作用, 尚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Eric Daugas, Santos A.Mitochondrion-nuclear translocation of AIF in apoptosis and necrosis[J].The FASEB Journal, 2000, 14:729~739.蛋白表达差异性研究[J].肿瘤防治研究, 2000, 27 (6) :483~484.
[2]Kerr J FR, Apoptosis:a basic biology phenomenon with wide Rang-ing implication in tissue kinetics[J].Br J Cancer, 1972, 26:269~257.
[3]Du C, Fang M, Li Y, et al.Smac a mitochondrial protein that pro-motes cytochrome c-dependent caspase activation by eliminating IAP inhibition[J].Cell, 2000, 102 (1) :33~42.
[4]Yoo NJ, Kim HS, Kim SY, et al.Immunohistochemical analy-sis of Smac/DIABLO expression in human carcinomas and sarco mas[J].APMIS, 2003, 111 (3) :382.
[5]Mizutani Y, Nakanishi H, Yamamoto K, et al.Downregulation of Smac/DIABLO exprssion in renal cell carcinoma and its prognostic significance[J].Clin Oncol, 2005, 23 (3) :448~454.
[6]Dellas A, Scheetheiss E, Almendral A, et al.Altered expression of MDM2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p53protein status, tumor-cell-proliferation rate and prognosis in cervicalneoplasia[J].Cancer, 1997, 74 (3) :421~425.
宫颈鳞状细胞癌 篇8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选取2009 年1 月30 日-2012 年4 月1 日在遵义医学院附院妇科病房住院行手术治疗,并经病理确诊的宫颈鳞癌患者60 例为研究组,年龄32~65岁,平均(45.00±3.28)岁。按照2009 年国际妇产科联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 stetrics,FIGO)分期,其中ⅠA2期10 例,ⅠB1期13 例,ⅠB2期15 例,ⅡA期22 例。随机选取同期在本院妇科门诊和/ 或病房诊治后经病理确诊的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60 例为对照组1,慢性宫颈炎60 例为对照组2。所有入选患者均排除支气管囊肿、妊娠、牛皮癣、肺结核、湿疹及盆腔炎症。各组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215)。
1.2 主要试剂与仪器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 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SCCAg和Cath-D水平,试剂由上海信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检测仪器为荷兰Wellscan MK2 酶标仪;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CA125 水平,仪器为Immulite 2000,试剂由西门子公司提供。所有操作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
1.3 结果判断标准
选择体检健康女性60 例(均行妇科检查及宫颈刮片检测),检测SCCAg、Cath-D和CA125 水平确定参考值。取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SCCAg为0.1 ~0.7 ng/ml,≥0.7 ng/ml为阳性;Cath-D为4.3~7.5 ng/L,≥7.5 ng/L为阳性;CA125 为2.1~8.9 u/ml,≥8.9 u/ml为阳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两两比较用LSD法,检验水准为0.05。检测结果以敏感性为纵轴,以误诊率为横轴,绘制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和标准误,ROC曲线下面积<0.70 表示准确性较低,0.70~0.90 为中等,>0.90 为较高。其中联合检测结果变量即预测概率由Logistic回归产生,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研究组与对照组的SCCAg、Cath-D和CA125 水平比较
宫颈鳞癌组SCCAg、Cath-D和CA125 水平升高。方差分析表明,各组间SCCAg、Cath-D和CA125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进一步两两比较结果表明,宫颈鳞癌组与CIN组和慢性宫颈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①SCCAg:宫颈鳞癌组vs CIN组,t =22.286,P =0.003;慢性宫颈炎组vs宫颈鳞癌组,t =20.333,P =0.005;②CathD:宫颈鳞癌组vs CIN组,t =17.385,P =0.000;慢性宫颈炎组vs宫颈鳞癌组,t =16.333,P =0.000;③CA125:宫颈鳞癌组vs CIN组t =16.887,P =0.000;慢性宫颈炎组vs宫颈鳞癌组,t =17.815,P =0.000);CIN组SCCAg、Cath-D、CA125 与慢性宫颈炎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1.952、1.052 和0.927,P =0.144、0.289 和0.493)。
2.2 SCCAg、Cath-D、CA125 与不同病理参数的相关性
宫颈鳞癌组血清SCCAg、Cath-D水平与临床分期、分化程度、间质浸润深度、肿瘤体积、阴道残端浸润、脉管癌栓、盆腔淋巴结转移有不同程度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A125 水平变化与宫颈癌间质浸润深度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3。
2.3 宫颈鳞癌诊断、预测转移的敏感性与特异性
应用ROC曲线,依据敏感性与特异性之和最大化原则,计算出血清SCCAg、Cath-D和CA125 诊断宫颈鳞癌的临界值分别为1.03 ng/ml、13.58 ng/L和8.16u/ml,预测转移临界值分别为3.21 ng/ml、21.20ng/L和12.45 u/ml。敏感性:Cath-D>SCCAg>CA125;特异性:SCCAg>Cath-D>CA125。3 项指标联合检测时敏感性(0.99)和特异性(0.98)均显著提高。见表4。
2.4 ROC曲线面积预测宫颈鳞癌转移
计算SCCAg、Cath-D和CA125 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54、0.905 和0.718,从单项独立指标分析看出,预测宫颈鳞癌转移的准确性:SCCAg>Cath-D>CA125;联合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增加到0.977,明显提高预测宫颈鳞癌转移的准确性。见表5。
(n=60,ng/ml,±s)
(±s)
(±s)
3 讨论
宫颈鳞癌的进展是一个从非典型增生到原位癌再到浸润癌的循序渐进过程[6],病因尚不完全明确[7],可能与多基因共同作用有关,系相关致癌因子激活原发基因使细胞增殖和凋亡紊乱所致。目前对宫颈鳞癌的早期诊断及预测转移尚无统一和规范的肿瘤标志物,韦羽梅等[8]研究显示,宫颈癌治疗效果与是否转移密切相关,因此寻找早期诊断和预测转移的指标是提高宫颈鳞癌诊疗效果的关键所在。SCCAg存在于鳞状细胞的胞浆内,是肿瘤相关抗原TA-4 的亚单位,作为一种肿瘤标志物与各种器官的鳞状细胞癌相关[9],当鳞状细胞异常增生时,就会被动表达SCCAg并释放到人体外周血中,诱导细胞毒性T细胞的免疫活性,激发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应答[10];Cath-D是一种52 k D的含天冬氨酸的糖蛋白,属于木瓜蛋白酶家族,存在于细胞内溶酶体,有分解细胞内蛋白、激活细胞内酶原和激素的作用,当肿瘤组织细胞代谢加强时,随着肿瘤的发展,Cath-D也会明显升高[11]。有研究显示多种肿瘤患者体内均有Cath-D高表达[12];CA125 属于糖蛋白中的一种,在宫颈癌中的诊断价值曾有报道[13],但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不高。
本文研究血清SCCAg、Cath-D和CA125 及联合检测对宫颈鳞癌诊断及预测转移的价值,结果显示,宫颈鳞癌组SCCAg、Cath-D和CA125 水平显著高于CIN组及慢性宫颈炎组,表明宫颈鳞癌与3 项指标密切相关,对宫颈鳞癌的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与赵倩颖[14]报道一致。血清SCCAg和Cath-D水平与宫颈鳞癌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瘤体大小、肿瘤浸润深度、脉管癌栓及盆腔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可以作为独立预测转移的良好指标,与Gadducci等[15]报道一致。通过CA125 诊断宫颈鳞癌浸润有较好的临床意义。
通过研究结果分析SCCAg、Cath-D和CA125与宫颈鳞癌发病的原因,机制如下:①宫颈鳞癌侵犯鳞状细胞基底层,SCCAg通过血管、淋巴管进入外周血导致水平升高;②癌细胞通过抑制细胞凋亡途径,使机体相关细胞的自杀机制产生抵抗[16],肿瘤细胞恶性生长,鳞状细胞基因表达和调控失常,受到浸润生长及分化程度的影响,参与凋亡调控的细胞高表达SCCAg;③Cath-D水平升高,可能是宫颈鳞癌周围组织代谢加强,抑制自噬体的活性,使得Cath-D的表达随着肿瘤进展而不断增强[17],同时Cath-D刺激癌细胞的生长,降解基底膜和结缔组织[18],破坏宿主细胞外基质天然屏障,有利于肿瘤细胞侵袭[19];④Cath-D可诱导u PA介导肿瘤相关蛋白溶解的级联效应,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局部扩散[20],特别是在肿瘤浸润和转移的过程中蛋白水解酶发挥重要的作用[6];⑤Cath-D纤溶酶原的水解片段还有抑制血管生成的作用,在缺氧条件下导致环氧化酶2 表达,血管密度增加[21],促使肿瘤的形成;⑥CA125 与宫颈鳞癌的间质浸润深度有直接关系,可能是因为肿瘤细胞的浸润,破坏正常组织细胞的基底膜,淋巴管侵袭导致CA125 水平升高。
应用ROC曲线计算SCCAg、Cath-D和CA125诊断宫颈鳞癌及预测其转移的临界值、敏感性、特异性和曲线下面积,结果显示SCCAg和Cath-D在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分化、侵袭、转移等过程中具有相互调控、诱导或信息传递的协同作用,既可单独成为宫颈鳞癌诊断和预测转移的指标,也可以联合使用;SCCAg具有很高的特异性,而Cath-D有很好的敏感性。如将几项指标联合使用,可明显提高宫颈鳞癌的诊断和预测转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宫颈鳞癌早期诊断、预测转移、治疗方案的制定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组织蛋白酶D(Cath-D)、糖类抗原125(CA125)联合检测对宫颈鳞癌诊断及预测转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SCCAg和CathD水平,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CA125。收集2009年1月30日-2012年4月1日宫颈鳞癌患者(ⅠA2~ⅡA期)60例为研究组;宫颈上皮内瘤变组(CIN组)60例为对照组1;慢性宫颈炎组60例为对照组2。研究组在术前检测血清SCCAg、Cath-D、CA125水平,分析血清SCCAg、Cath-D、CA125水平与宫颈鳞癌、临床病理特征、转移及复发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宫颈鳞癌组手术前的SCCAg、Cath-D和CA125水平分别为(1.41±0.26)ng/ml、(19.14±1.52)ng/L和(17.42±0.90)u/ml,明显高于CIN组和慢性宫颈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0.005、0.000、0.000、0.000和0.000);SCCAg、Cath-D水平与宫颈鳞癌临床分期、肿瘤体积、分化程度、间质浸润深度、脉管癌栓、宫旁转移、盆腔淋巴结转移有不同程度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125水平变化与宫颈癌间质浸润深度密切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应用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SCCAg、Cath-D和CA125诊断宫颈鳞癌的临界值分别为1.03 ng/ml、13.58 ng/L和8.16 u/ml,预测转移临界值分别为3.21 ng/ml、21.20 ng/L和12.45 u/ml,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54、0.905和0.718。结论 血清SCCAg和Cath-D水平对宫颈鳞癌的诊断、临床分期、预判复发具有很高的临床诊断价值;SCCAg、Cath-D和CA125 3项指标联合使用,可明显提高预测宫颈鳞癌转移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