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

2024-09-21

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共10篇)

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 篇1

最新研究表明, 肿瘤的发生、发展并非由肿瘤实质单方面决定, 而是由肿瘤实质、间质两者相互作用决定的, 肿瘤性间质细胞有免疫细胞、肌纤维母细胞等很多种, 在这些间质细胞中, 最重要的是肌纤维母细胞。研究表明, 肿瘤性间质的肌纤维母细胞主要来自于活化的获得平滑肌表型的纤维母细胞, 纤维母细胞是组织间质细胞中的未定向细胞, 能够向肿瘤相关纤维母细胞分化。CD34是标记纤维母细胞的, α-SMA是标记肌纤维母细胞的。本研究对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间质中的CD34、α-SMA进行检测, 观察肿瘤形成过程间质是否发生变化, 研究其意义。

资料与方法

本院活检及手术切除宫颈组织标本, 其中CINⅠ15例, CINⅡ28例, CINⅢ34例, 正常宫颈组织23例。

方法:标本收集后, 首先使用10%甲醛固定, 然后进行石蜡包埋, 包埋完成后将其切成4μm切片, 连续切成3张, 行免疫组化染色及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采用S-P法, 在操作的过程中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 以PBS代替一抗作为阴性对照, 以已知阳性的肿瘤标本作为阳性对照。免疫组化染色主要步骤: (1) 石蜡切片脱蜡至蒸馏水。 (2) PBS洗3 min×2。 (3) 3%H2O2室温孵育5~10min, 消除内源性H2O2酶活性。 (4) 蒸馏水洗, PBS浸泡5 min。 (5) 切片抗原修复。 (6) 滴加封闭用血清 (5%~10%正常三羊血清) 。室温10 min。 (7) 倾出血清, 加入一抗或一抗工作液, 4℃水箱过夜和37℃孵育60 min。 (8) PBS冲洗3 min×2。 (9) 加生物素标记二抗, 37℃孵育10~30 min。 (10) PBS冲洗3 min×2。 (11) 每张切片加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溶液, 10 min。 (12) PBS冲洗, 3 min×3。 (13) 每张切片加新鲜配制的DAB溶液, 显微镜下观察3~10 min。 (14) 自来水充分洗蒸馏水洗5~10 s。 (15) 苏木素复染。 (16) 梯度乙醇脱水、二甲苯透明, 树胶封固。

结果判定:在实验结果中, 如果发现间质细胞胞质内有棕黄色颗粒, 则表示结果为阳性, 如果没有发现棕黄色颗粒, 则结果为阴性, CD34主要表达在纤维母细胞, α-SMA主要表达在肌纤维母细胞。

统计学方法:对本研究中所获得的所有数据资料均使用SPSS 15统计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和处理,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CD34阳性细胞主要位于间质内的纤维母细胞的胞质内, 其CD34阳性率在正常组100% (23/23) 、CINⅠ100% (15/15) 、CINⅡ82.14% (23/28) 、CINⅢ79.41% (27/34) 。CINⅢ、CINⅡ的阳性率低于CINⅠ及正常组 (P<0.05) 。α-SMA阳性细胞主要位于间质内的肌纤维母细胞, 阳性率正常组0% (0/23) 、CINⅠ13.33% (2/15) 、CINⅡ78.57% (22/28) 、CINⅢ88.24% (30/34) 。CINⅢ、CINⅡ的阳性率高于CINⅠ、正常组 (P<0.01) 。

讨论

肿瘤间质肌纤维母细胞可促进永生上皮的转化, 会刺激上皮的增殖和恶性转化, 促进肿瘤生长[1], 促进肿瘤血管形成。肌纤维母细胞的免疫学表型为α-SMA[2], 多在创伤、炎症、肿瘤等病理状态下发生活化[3]。有学者通过研究发现, 与正常的前列腺间质相比, 在前列腺癌反应性间质中, 超过50%的细胞为肌纤维母细胞。

在本研究中, 结果发现CD34阳性细胞主要位于间质内的纤维母细胞胞质内 (属于未活化状态) , 随着宫颈癌由CINⅠ→CINⅡ→CINⅢ→宫颈癌的逐渐进展, CD34表达缺失。α-SMA阳性细胞主要位于间质内的肌纤维母细胞 (属于活化状态) , 而随着病变进展, α-SMA表达获得。所以可以观察到随着病变的进展, 间质中的纤维母细胞和肌纤维母细胞的一种转化过程, 有助于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的诊断。

综上所述, 成熟的肌纤维母细胞能够分泌细胞因子及产生细胞外基质形成肿瘤生长所必需的微环境, 从而促进肿瘤的生长、浸润、转移, 肌纤维母细胞对肿瘤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4,5]。

参考文献

[1]衣明, 黄荣, 张金锋, 等, 肌纤维母细胞及在肿瘤间质中激活的纤维母细胞[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11, 15 (10) :1871-1874.

[2]王行富, 张声.肿瘤间质纤维母细胞的促血管形成作用[J].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 2008, 28 (1) :49-52.

[3]居杰, 邱双健.肿瘤相关纤维母细胞的研究进展[J].中国癌症杂志, 2007, 17 (10) :819-823.

[4]Farrow B, Rowley D, Dang T, et al.Characterization of tumor-derived pancreatic stellate cells[J].J Surg Res, 2009, 157 (1) :96-102.

[5]Paner GP, Shen SS, Lapetino S, et al.Diagnostic utility of antibody to smoothelin in the distinction of muscularis propria from muscularis mucosae of the urinary bladder:a potential ancillary tool in the pathologic staging of invasive urothelial carcinoma[J].Am J Surg Pathol, 2009, 33 (1) :91-98.

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 篇2

关键词:宫颈上皮内瘤变人乳头瘤病毒辅助诊断治疗方法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123-01

大量研究证实,人乳头瘤病毒(HPV)尤其高危型HPV感染是CIN和宫颈癌的最重要致病因素。在99.8%的宫颈癌患者中可发现HPV感染,HPV在CIN组织中的表达为64.4%~90.9%。多数病例高危型HPV感染是一过性的,80%受感染人群体内病毒约6~8个月被清除,16%HPV感染病毒也能在3年内被清除,只有约4%的病人持续存在的HPV病毒与宫颈CIN的发生、发展有关。研究显示,随着CIN病变程度的加重,HPV感染的阳性率升高。因此HPV检测可作为宫颈癌筛查的可靠手段[2]。

1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辅助诊断方法

1.1由于CIN患者一般多无明显临床症状,目前需借助多种辅助诊断方法的联合使用,最后确诊有赖于活组织病理学检查。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为最简单的CIN辅助检查方法,可发现早期病变,但有一定的漏诊率及误诊率,炎症也可导致宫颈鳞状上皮不典型改变,应抗感染治疗3~6个月后重复检查。包括常规的宫颈细胞刮片检查、计算机辅助细胞学检查(CCT)和薄层制片细胞学检查(TCT)[3]。我院对细胞学筛查阳性的患者进行阴道镜检查及镜下活组织病理检查,结果显示TCT检查与阴道镜下宫颈组织活检结果符合率高,认为TCT检查可作为宫颈疾病筛查的有效方法。由于细胞学诊断易受主观因素影响,诊断水平参差不齐,存在一定的假阴性与假阳性,因此对宫颈细胞学的结果异常者,应在阴道镜下宫颈组织活检确诊。

1.2阴道镜是一种备有强力光源的内窥镜,是早期诊断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重要辅助方法之一,当临床可疑或细胞学检查异常时建议进行阴道镜检查。由于阴道镜可以将病灶放大10~40倍,可以观察宫颈表皮肉眼看不到的轻微病变,再辅助醋酸及碘试验后,分辨出良性的、癌前期的或恶性的子宫颈细胞变化,同时又可在阴道镜定位下活检,提高活检诊断的准确率。阴道镜检查对CIN的诊断准确性接近80%,但阴道镜检查有一定局限性,阴道镜看不到宫颈管内的病变及间质有无浸润。阴道镜下多点活检对宫颈浸润癌漏诊率平均为2%,最高可达到8.9%。所以对阴道镜检查不满意图像应进行宫颈管搔刮术(ECC)或子宫颈电环切除术(LEEP)评估宫颈管内的病变,以提高诊断的敏感性,降低漏诊率[4]。

1.3宫颈组织病理学诊断主要有宫颈活检术和宫颈锥切术。宫颈活检术是确诊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最可靠方法。任何肉眼可见病灶均应作单点或多点活检。若无明显病变,可选择在宫颈转化区3、6、9、12点处活检,或在碘试验不染色区取材,或在阴道镜下取材以提高确诊率。取活检时应注意:溃疡的活检必须包括毗邻溃疡周边的异常上皮;取活检的数量取决于病变面积的大小和严重程度;当怀疑浸润癌时,活检应更深些。宫颈锥切术包括传统的宫颈冷刀锥切术(CKC)和近年来流行的LEEP。在临床实际工作中,不可避免遇到阴道镜下多点活检与宫颈锥切术病理诊断不相符的情况。

2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治疗

2.1物理治疗(包括冷冻、激光、微波等方法),主要用于病变小、级别低的CIN,组织病理明确诊斷无癌细胞存在者,但对宫颈管病变范围扩展到外口的边缘或宫颈病变宽度>25mm者不宜使用。其共同缺点是不能保留组织标本,易漏诊级别高的CIN,甚至宫颈早期浸润癌。所有的CINⅡ和CINⅢ均需要手术治疗。近年来手术治疗多用宫颈环行电切术(LEEP),因其对组织的热损伤小,不影响病理组织学的诊断,越来越广泛应用于CIN治疗。其适应证是:阴道镜和活检证实的CINⅠ级呈持续状态,无随诊条件者;CINⅠ级伴高危型HPV感染者;CINⅡ、CINⅢ级患者,但不包括原位癌。根据病变性质和范围选择不同型号的环形电极及锥形电极切除,范围包括病灶及病变外缘0.3~0.5cm,深度2.0~2.5cm(不超过宫颈内口),具体结合病人年龄、是否绝经、宫颈病变深度及有无生育要求。

2.2子宫上皮内瘤样病变作为宫颈浸润癌的癌前病变,是防治的重要阶段,CIN的早期筛查和合理干预是预防宫颈癌的重要环节。不管采用何种措施,CIN术后随访是非常重要的。随访内容包括妇科检查、细胞学检查或细胞学和阴道镜联合检查,如果细胞学异常者行阴道镜下对移行带内可疑病变部位行定位活检。随访时间为术后第1年每3个月复查1次,若正常第2年每半年复查1次,第3年后每年复查1次。也可采用高危型HPV检测,一般CINⅡ、Ⅲ治疗后6个月测定高危型HPV,若阴性则推荐每年1次细胞学检查。因高级别CIN患者在治疗后10年内其浸润癌发生的风险较高,所以连续10年后可恢复到常规筛查。

参考文献

[1]郭晓,李桂荣,等.宫颈上皮内瘤变分级和筛查研究进展[J].中国妇幼保健,2008年第32期

[2]虞善芝,马刚.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研究进展[J].右江医学杂志,2010年8月38卷4期

[3]隆玉华.计算机辅助细胞检测系统检测子宫颈涂片2507例分析[J].中华现代妇产科学杂志,2008-5-30

[4]隋霜,玛依努尔,尼亚孜.阴道镜下活检诊断CIN准确性的评估[J].肿瘤学杂志,2009年第12期

宫颈上皮内瘤变198例临床分析 篇3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0年5月至2008年5月住院治疗的198例CIN患者, CIN的诊断标准符合文献诊断标准[2]。患者年龄20~73岁, 平均44.5岁, 其中CINⅠ级40例, CINⅡ级54例, CINⅢ级104例。

1.2 研究方法

对198例CIN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包括临床表现、HPV感染情况、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阴道镜下多点活检及手术方式等情况。

2 结果

2.1 CIN患者症状特点

其中接触性出血79例, 占39.9%, 白带增多74例, 占36.7%, 患者就诊以同房后出血、白带异常为主要原因, 不规则阴道流血13例, 占6.6%, 排除子宫内膜病理改变。

2.2 CIN级别与HPV感染的关系

CINⅠ中的HPV感染率为32.5% (13/40) , CINⅡ为83.3% (45/54) , CINⅢ为94.2% (98/104) , 提示CIN病变越重, HPV阳性率越高。

2.3 宫颈液基细胞学与术后组织病理关系

198例患者全部行细胞学检查。结果发现, 未明确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 (ASCUS) 57例, 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 (LSIL) 84例, 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 (HSIL) 53例, 结果正常及炎症4例, 见表1。

2.4 阴道镜检查

应用显微定影式阴道镜检出了95.96%, 宫颈病变190/198例, 一种病变在阴道镜下可以有一种或多种图像, 见表2。

2.5 CIN的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我院治疗, 宫颈锥切LEEP刀切除者76例, 全子宫切除术者81例, 扩大子宫切除者31例, 次广泛子宫切除术者5例, 广泛子宫切除3例, 腔内放疗2例, 见表3。

3 讨论

CIN是一种局限在上皮内的具有向宫颈癌发展可能的病变, 本身并不具有恶性肿瘤的生物学特性, 但是目前因宫颈癌发病率升高、患者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当前我们应认识到其发病原因主要是HPV感染, 有性生活的妇女出现宫颈接触性出血为CIN最重要的阳性体征, 并认真地普查和随诊, 采用阴道镜检查结合定点活检提高诊断率, 积极处理癌前病变, 完全可以阻断病程, 预防宫颈癌特别是宫颈浸润癌的发生, 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可以达到治愈, 治疗后应定期随访。术后注意观察阴道分泌物、阴道出血及子宫颈修复等情况, 同时做好复查工作, 将CIN的复发率降到最低。

现已明确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宫颈癌的根本致病因素。高危型HPV感染可以引起宫颈癌, 其中HPV16、18型与CIN关系密切, 其病毒负荷与癌的发生呈正相关。在我们的研究中, CINⅠ中的HPV感染率为33.3%, CINⅡ为85.4%, CINⅢ为95.8%, 提示CIN病变越重, HPV阳性率越高。如何防止并治疗HPV感染是防止宫颈癌发生的关键[3]。有报道表明, HPV感染与尖锐湿疣、CIN及宫颈癌关系密切。同时近年宫颈癌的发病年龄明显年青化的趋势也可能与HPV感染有关。因此, 将高危型HPV检测纳入宫颈防癌筛查方案中可以提高宫颈病变诊断的准确率。

CIN作为宫颈癌的癌前病变, 它的外表可以是正常的, 但细胞学或组织学检查已经有了异常增殖的改变, 这种改变包括上皮细胞异型学特征和一定的分化能力, 可以说在某种意义上CIN具有双相发展的可能性。我们的资料表明, 20.6%的CIN患者无症状, 加之常见的症状为白带增多、阴道不规则出血、绝经后出血和接触性出血等。因此, 根据临床观察无法诊断, 早期诊断必须依靠宫颈涂片、阴道镜检查等必要的检查手段。有文献报道, 阴道镜下活检与细胞学结合早期诊断宫颈癌的阳性率达94.9%, 在我们的研究中本组中二者结合诊断CIN的阳性率为97.78%, 显著提高了细胞学检查的阳性率。同时对于多点活检诊断为CIN有子宫切除指征的患者, 在全子宫切除术前行宫颈锥切可以排除浸润癌, 减少盲目地扩大手术范围, 还有利于医师和患者选择手术方式, 无论是经腹、经阴道还是经腹腔镜等。阴道镜下宫颈多点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是诊断宫颈病变的可靠方法。目前由于年轻妇女性行为观念的改变, 不安全的性行为及HPV感染, 会导致年轻女性宫颈癌的发病率的上升[4]。

CIN可以有4种转归方式:好转、消退、持续存在、发展为癌, 了解CIN的自然转归可以指导临床治疗, 研究发现从CINⅠ和CINⅡ进展到CINⅢ的比率分别是11%和22%, 进展到侵袭性宫颈癌的比率则更低, 分别是1%和5%。事实上, 大多数 (57%) CINⅠ和相当数量 (43%) 的CINⅡ都能自行消退, CINⅢ可以由低级别CIN发展而来, 也可以由原无病变的上皮直接发展而来。因此, 对于CINⅢ无疑应当积极治疗, 但对于CINⅠ和CINⅡ是否应积极治疗, 则成为争论的焦点。宫颈病变的治疗应根据CIN的级别, 患者的年龄、婚育情况、病变程度、范围、病程等综合考虑, 做到治疗规范化个体化。CINⅠ的患者只有约15%的病变继续发展, 对其治疗意见不一, 所以CIN1有较高的自然转归率, 可以完全自愈[5]。对CINⅡ的患者可给予物理治疗, 如冷冻、激光、电凝等。

摘要: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 (CIN) 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5月至2008年5月住院治疗的198例CIN的临床资料。结果198例CIN患者, 其中接触性出血占40%, 白带异常占36.7%, 宫颈病变190/198例。HPV阳性156例, 阳性率78.8%, CIN分级与HPV感染呈正相关。结论宫颈细胞学检查结合阴道镜检是诊断CIN的有效方法, CIN及其级别与HPV感染之间有重要关系。对不宜手术的原位癌患者可行单纯腔内放疗。

关键词:宫颈上皮内瘤变,诊断,治疗

参考文献

[1]王秋艳, 高天杨.宫颈组织2268例病理检查结果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9, 30 (1) :63-64.

[2]李霞, 李海燕, 李红琴.118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情况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 2009 (3) :73-73.

[3]刘晖, 曾四元, 李隆玉, 等.2412例宫颈上皮内瘤变病例分析[J].现代妇产科进展, 2009, 18 (1) :71-73.

[4]张云芝.LEEP刀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225例[J].中国医药导报, 2009 (4) :31-32.

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 篇4

资料与方法

2004年以来我科门诊收治宫颈上皮内瘤病变病人20例,年龄在29~64岁之间,其中12例为常规妇科检查,8例因有接触性出血就诊。20例病人均为阴道镜下取宫颈活检后,病理回报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者8例,CINⅡ者11例,CINⅢ者1例。20例病人均为已婚,未生育者17例,未生育者3例。

方法:同病人沟通确定治疗意见后开始保守治疗,步骤:常规消毒外阴扩开阴道,碘伏消毒宫颈及阴道壁,以1号注射器抽取5-氟尿嘧啶1ml,缓慢注射病变基底部,拔出针头,压迫止血,以He-Ne激光照射20分钟,促进药物吸收及扩散。

疗程的判定标准:疗程为5-氟尿嘧啶1ml每周注射1次,连续治疗3个月。治疗3个月后复查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必要时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病理回报未提示有宫颈上皮内瘤变者,对CINI者可结束治疗,CINII及CINⅢ者继续治疗3个月,为每10天宫颈注射5-氟尿嘧啶1次,治疗后复查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或阴道镜下活检,回报无异常者,CINII者可结束治疗定期随访,CINⅢ的病人要求继续治疗的为每10天宫颈注射5-氟尿嘧啶1次,连续3个月。所有病人均每月复查血常规,结果均正常。拟对保守治疗3个月后无效的患者改为物理治疗或LEEP锥切术,但本文观察的20例患者保守治疗均成功。对所有结束治疗的患者要求定期复查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并均在定期随访中,随访结果现均为正常。

我科采用该种保守治疗的方法,是基于近几年我院门诊以CO2激光联合5-FV治疗外阴、宫颈尖锐湿疣疗效显著,现已证明宫颈上皮内瘤变与HP2感染关系密切,消灭病毒即可以起到治疗的意义。且我科门诊的一些宫颈上皮内瘤变病人因未育或其他种种原因,不愿意接受激光宫颈锥切的治疗方式,故我科尝试用5-氟尿嘧啶病变基底部注射对患者进行保守治疗。

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诊治现状及进展 篇5

CIN到宫颈浸润癌 (invasive cervicalcancer, ICC) 在发展过程中整体风险率为15%, CIN I, II, III发展的几率则随着级别的升高而增大, 而逆转和消退的机会则随着级别的升高而变小。有报告表明, CIN I和II发展为ICC的风险是正常的4倍和14.5倍, 而CINⅢ则为46.5倍, 清楚地表明CIN早期发现的重要性[1]。我国目前采取的是“三步走”:细胞学检查-阴道镜检查-组织学检查来诊断筛查CIN。

1.1 细胞学检查

宫颈细胞学检查虽然经历了50多年的发展, 但到目前为止仍是宫颈癌的癌前病变筛选的第一步和主要手段。通过有效的细胞学筛查可下降2/3的宫颈癌发病率, 通过调查发现妇女在一生之中如做过2次宫颈细胞学检查, 能降低43%的宫颈癌患病风险, 而如果每年做1次宫颈细胞学检查其患浸润性子宫颈癌的风险可降低93%[2]。但是, 由于传统的巴氏检查法受检查水平的限制, 其在诊断上出现了较高的假阴性率及假阳性率, 据Frable报告假阴性率及假阳性率分别为15%~20%和5%[3]。20世纪90年代后, 细胞病理学领域已取得突破:①TNS回报方式。②计算机辅助细胞学试验 (CCT) , 计算机扫描自动读取片筛选后交由细胞学者做出诊断。③新柏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 (TCT) , 通过真空压缩技术是图片更加清晰, 细胞分布均匀, 阅读起来非常容易。④自动薄片细胞制片机 (autoyte, PREP) , 是一种液基细胞学, 通过计算机自动将图片扫描并分析筛选。通过使用后3种检查方法大大提高了细胞学诊断水平, 侨友东通过应用TCT技术对1997例山西襄垣县妇女进行宫颈癌筛查中发现, TCT灵敏度为87.2%, 特异性为93.5%[4]。另一项研究发现, CCT筛查的灵敏度为96%~97%, 特异性为93%~98%[5], 可大大提高检测率, 但是我国因各地经济和医疗水平发展不一致, 目前CCT仍未大范围使用。细胞学检查的结果不是最终诊断宫颈病变结果, 对细胞学检查结果为非典型鳞状细胞 (ASCUS) 和非典型腺细胞 (AGCUS) 的妇女, 两年内每3~6个月重复宫颈细胞学检查, 如发现问题应行阴道镜检查及直接活检, 或宫颈管刮取术 (endocervical eurettage, ECC) 技术。

1.2 人类乳头状瘤病毒 (HPV) 的病毒检查

由于近年来感染人类乳头状瘤病毒 (PHV) 的年轻女性越来愈多, 其导致的CIN的发生率也随之升高, HPV感染已成为宫颈癌的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持续的高危型HPV感染是发生CIN与宫颈癌的生物学病因[5]。国外报道, 多数CIN患者伴有HPV感染, 90%以上的宫颈癌标本中可检测出HPV.DNA, HPV DNA检测也成为一项重要的CIN筛查手段[6]。杜建英已经证明, HPV病毒检测具有高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7]。高危型持续HPV感染是激发宫颈上皮恶性转化的最重要危险因素, 它能使宫颈癌的发生风险提高250倍, 是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发生发展的必备条件。HPV DNA检测能大大改进目前进行的宫颈癌和CIN中细胞学筛查的有效性。

1.3 阴道镜检查和活检

阴道镜检查具有无创伤性, 可多次重复检查, 已成为进一步筛查CIN必不可少的一种方式。电子阴道镜放大技术能清晰观察观察宫颈鳞、柱状上皮的转化区, 有效的提高活检阳性率, 接近80%的准确率能及早发现宫颈癌前病变。但阴道镜也存在着灵敏度高, 特异性低的缺点, 难以通过单独使用阴道镜做出准确的判断。一项研究表明, 通过对450例患者行阴道镜检查发现, 111例最终诊断为CIN患者中有17例患者阴道镜检查并未出现异常阴道镜图像, 可提示阴道镜检查存在着一定漏诊率[8]。通过阴道镜与内镜活检结合使用, 在阴道镜的准确定位取出活检目标, 可以大大减少了阴道镜检查的假阳性率, 是子宫颈癌和CIN的早期诊断是准确和可靠的方法。此外还具有操作简便, 性能稳定, 方便应用, 图像清晰, 较低的成本优势, 无痛苦等优点, 适合于开展大规模的妇科疾病普查。

1.4 病理检查

阴道镜指导下对可疑或病变部位行多点活检, 如果细胞学检查是阳性或疑似阳性但宫颈表面无明显异常, 应组织送病理检查, 通过活检明确诊断, 活检是宫颈病变诊断的金标准。但吕卫国报告153例CIN患者行阴道镜下活检漏诊18例ICC, 漏诊率11.8%[9]。高误诊率已经敲响了警钟, 可以看到阴道镜下活检宫颈病变的诊断准确不够, 原因是:①操作者的判断和经验的主观意识影响;②不能取得宫颈管病变;③阴道镜受自身局限性取材范围优先造成的误诊;④12个点连续多张切片活检很难覆盖整个宫颈。当发现高危因素存在时应宫颈癌诊断锥切检查以明确诊断。锥切诊断适应证:①宫颈细胞学检查阳性, 阴道镜检查阴性或不满;②ECC阳性或不满意;③宫颈细胞学检查, 阴道镜检查与活检不符合或不能解释原因;④病变面积超过宫颈的1/2;⑤怀疑宫颈腺鳞癌;⑥宫颈活检为微小 (微浸润性癌) 。而通过使用锥切术与阴道镜下相结合的方式, 对明确诊断宫颈疾病的早期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2 CIN治疗

2.1 缺乏的诊断和治疗

主要集中在贫困和落后的农村地区, 为开展宫颈癌筛查, 或只在少数妇女中施行。我国政府已经采取措施, 从2009年开始连续3年为1000万农村妇女开展宫颈癌筛查, 提高早期诊断和治疗率, 降低死亡率。

2.2 过度的诊断和治疗

宫颈糜烂是不是癌前病变, 人们一直认为其是发展成癌症的危险因素, 尤其是诊所和小医院积极宣传和治疗宫颈糜烂, 有些地方甚至行LEEP和锥切, 这是是一种严重的过度治疗。宫颈糜烂的现代观点是:年轻女性受卵巢激素的影响出现了状上皮异位, 但它不属于病变, 不需要人为干预。对于育龄妇女, 如发现宫颈糜烂应首先需要进行宫颈筛查以排除癌变, 若非癌前病变则无需治疗, 但对于某些糜烂面积较大的患者可通过物理治疗来消除, 一般情况下不采取手术治疗。

2.3 CIN的治疗标准

最初普遍采取子宫切除术来治疗CIN, 但随着临床发现, 大部分CINⅠ和CINII存在着逆转或持续存在情况, 所以一味的采取子宫切除术是一种过度治疗。随着近些年大量临床发现证明CIN有较高的自然消退率, 60%~90%的CINⅠ级可在2年内消退, 患癌症的风险低[10]。所以, 对于一些无症状且细胞学为ASCUS和LSIL的患者来可采取不需治疗或采取物理治疗。通过数据发现84%~97%的HSIL的患者由LEEP术活检诊断为CINII级, CINⅢ级, 所以HSIL与漏诊宫颈ICC有一定的相关性, 对于细胞学为HSIL而组织学为CINⅠ级的患者需引起重视, 以防止出现漏诊[11]。对CIN II级的患者进行冷冻、电凝、激光灯物理治疗都有不能保留组织标本的缺点, 且通过研究发现无论它们具有什么优缺点, 这些方法的疗效之间无明显差异。LEEP手术可以保留组织标本来行病理检查, 且不会错过未发现原位宫颈癌或小的ICC。但在临床使用中要注意符合切除宫颈所要求的深度和宽度。CINⅢ级重度不典型增生和原位癌应行宫颈锥切术, 老年患者也可以直接行子宫切除术。LEEP只适合于重度不典型增生, 而不适合于原位癌。数据表明LEEP术治疗癌原位复发率是29%, 而冷刀锥切 (CKC) 复发率为6%。有研究表明, CIN II、III选择LEEP术或全子宫切除术治疗CIN或阴道上皮内瘤的发病率没有显着差异 (分别为3%和1.1%) [12];子宫切除术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 但影响生活质量, 和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也显著增加。

摘要:临床上宫颈组织上皮内瘤变 (CIN) 是宫颈癌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所以早期诊断和治疗CIN是对于宫颈癌的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CIN是在1997年由Richart提出, 是指的在宫颈鳞状上皮的不典型增生和原位癌。显微镜下根据不典型增生细胞的鳞状上皮内所占的范围可划分为:CINI级、CINII级、CINIII级。但是宫颈癌从开始的CIN到CINI、II、III是一个比较缓慢的过程, 在疾病几年或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消退、稳定和恶化等情况, 所以在这一阶段积极的预防和诊断对宫颈癌的治疗有着重大的意义。近年来, 我国在诊断和治疗宫颈病变和子宫颈癌上有了一些新的发展, 引入了液基细胞检测技术 (LPT) 、新柏液基细胞学测试 (TCT) 等细胞学诊断技术, 采用LEEP刀等新的手术治疗, 收到了很好的治疗效果, 妇产科的临床医师在诊断和防治宫颈癌病变的过程中还存在不足之处。

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 篇6

1 资料与方法

病例选择及诊断:2008年6月至2010年11月从扬中市中医院门诊的患者中选择114例阴宫颈细胞病理学异常或临床表现可疑癌者进行阴道镜检查, 同时行宫颈多点活检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 年龄24~64岁。细胞病理学检查采用新柏氏薄层细胞学检查系统 (TCT) 涂片, 按照TBS分类系统进行诊断。阴道镜为显微定影式阴道镜。组织病理学CIN分级按Richart标准判断[2]。阴道镜检查、细胞病理学及组织病理学结果均由专人评定。以组织病理学为诊断标准。

2 结果

2.1 检出率及年龄分布

114例患者中CINⅠ44例、CINⅡ30例、CINⅢ40例, 年龄范围24~64岁, 平均年龄31.7岁。以五岁为一个年龄段, 以36~40岁组发病人数最多, 占27.2% (31/114例) , 31~35岁组发病其次, 占20.2% (23/114) 。

2.2 临床表现

2.2.1 临床症状

8 7例患者有症状, 主诉是白带增多、接触性出血, 占5 5.3% (63/114例) , 以白带增多最多见, 少数有阴道排液和不规则出血, 占17.5% (20/114例) ;另27例无症状, 占23.7%, 其中CINⅠ8例, CINⅡ7例, CINⅢ12例。

2.2.2 临床体征

随病变级别升高, 宫颈重度糜烂所占比例增加。在CINⅠ、Ⅱ、Ⅲ中, 重度糜烂分别占18.2%、30%和30%。宫颈光滑8例, 其中CINⅠ6例, CINⅡ2例, CINⅢ0例。

2.3 宫颈细胞病理学结果

将TBS报告正常或炎症作为筛查阴性, ASCUS (意义未明的不典型的鳞状上皮细胞, ) 及其以上者作为筛查阳性, 则宫颈涂片TBS系统检出率为98.2% (112/114例) , 其中以HSIL (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 占多数, 为38.6% (44/114例) , 未检出2例, (1例CINⅠ和1例CINⅡ) , 无CINⅢ漏诊。其中在ASCUS诊断中包含了各级CIN, 应用细胞学方法HPV (人乳头瘤病毒) 感染的检出率为21.9% (25/114例) 。

2.4 阴道镜检查

应用显微定影式阴道镜检查出了97.4%宫颈病变 (111/114例) , 漏诊3例, 分别为1例CINⅠ和2例CINⅡ, 均未见异常图像。一种病变在阴道镜下可以有一种或多种图像。

3 讨论

子宫颈癌是由癌前病变即CIN逐步发展形成, 经历了CINⅠ、CINⅡ、CINⅢ、早期侵润癌和侵润癌五个阶段。CIN有逆转、持续不变、进展三种转归, CIN级别越高, 进展概率越高, 所需时间越短[3]。本资料表明, 经阴道镜下宫颈多点活检, 绝大多数CIN病灶局限, 仅涉及一个象限者占46.5%, CINⅠ、CINⅡ保守治疗, 一次性治愈率分别高达97%和91%, CINⅢ切除子宫后5年, 生存率达100%。早期诊断是降低宫颈癌发病率的关键。

我们的资料表明23.7%的CIN无症状, 约7.0% (8/114) 为宫颈光滑;加之常见症状为白带增多、阴道不规则出血、绝经后出血和接触性出血等;盆腔检查以宫颈轻、中度糜烂为多见, 占66.7% (74/114) , 临床表现不具特异性。因此根据临床观察无法诊断, 早期诊断必须依靠宫颈脱落细胞学、组织病理学、阴道镜检查等必要的检查手段。

随着液基细胞学TCT检测等方法相继问世, 提高了筛查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我们的结果表明应用TCT涂片, 筛出了绝大部分病变, 占98.2%。仅有2例CINⅠ~Ⅱ未检出, 无CINⅢ及浸润癌漏诊。TBS系统在诊断HPV感染上更有优越性, 可报告HPV感染或类湿疣病变, 本研究中21.9%的病例TBS拟诊提示有HPV感染, 为临床提供了更多、更准确的信息, 对于临床诊治更有指导意义。液基细胞学检查和TBS诊断系统是宫颈细胞学检查的重大进步[2], 大大的提高了宫颈前病变的诊断水平。

本报道显示细胞病理学检查结果中SIL (鳞状上皮内病变) 的级别与组织病理学结果中CIN的级别不是完全对应的。其中在ASCUS诊断中包含了各级CIN。111例CIN在应用显微定影式阴道镜下有异常发现, 检出率97.4%。CIN发生于移行带, 发生在宫颈前唇的机会是后唇的2倍, CIN常延伸到宫颈管内, 阴道镜是筛选无症状妇女的宫颈移行带上皮异常的有效工具, 确定病变范围, 有目标性地活检, 增加活检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但当宫颈鳞柱上皮交界上移至颈管内时, 阴道镜检查就看不到而漏诊, 同时当病变轻而又局限时也可漏诊, 因此必要时应行LEEP刀手术。114例中宫颈涂片漏诊2例, 阴道镜下活检均见异常;阴道镜漏诊3例, 细胞学均见异常, 因此, 宫颈涂片脱落细胞学与阴道镜下宫颈多点活检可互相补充, 联合应用能提高宫颈病变的临床检出率。

关键词:宫颈上皮内瘤变,早期诊断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261.

[2]张志毅.妇科肿瘤手术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 2009:88.

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8月~2008年8月, 在我院妇科治疗的宫颈病变患者中, 通过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阴道镜检查、活体组织检查, 符合诊断子宫颈上皮内瘤变 (CIN) , 并同意用LEEP刀治疗的患者225例为研究对象, 年龄19~54岁, 其中, 19岁1例, 20~29岁85例, 30~39岁119例, 40~49岁19例, 50岁以上1例。其中, CIN1 167例, 占74.2%, CIN2 29例, 占12.9%, CIN3 8例, 占3.6%, CIS 21例, 占9.3%。

1.2 方法

1.2.1 仪器设备

我们所用的仪器是美国进口的华来士牌LEEP刀。电切功率用50 W, 电凝功率用25 W, 并带有吸油烟机。使用时必须同时贴好阴极板, 且患者不能戴金属饰品。

1.2.2 LEEP刀治疗

术前常规检查白带、血常规及凝血功能, 结果正常者才施行手术。手术时间为月经干净后3~7 d, 没有性生活。术前用碘伏消毒外阴、阴道及宫颈, 并在宫颈表面涂复方碘液, 确定病变范围, 然后在宫颈的3, 6, 9, 12共4点注射利多卡因5 ml及垂体后叶素3 U (血压高者不用垂体后叶素) 。根据治疗原则, CIN1及CIN2行LEEP刀环切, CIN3及部分原位癌行LEEP刀锥切。根据病变大小选择不同型号的电切圈, 切除范围为病变外3~5 mm, 切除深度为1.0~1.5 cm, 电切圈从上至下缓慢均匀地连续移动, 直至对侧病变外0.3~0.5 cm处出电刀, 一次全部将移行区病变组织切除。若病变面积较大, 则分数次进行, 直至病变组织全部切除, 切除组织常规送病检。创面用电凝球电凝止血, 并涂湿润烧伤膏。手术时间3~7 min, 平均5 min。出血3~5 ml, 平均4 ml, 仅有1例出血较多, 约100 ml, 术后确诊为宫颈原位癌。部分CIN1患者, 因担心病变发展, 但又没生育过, 就施行LEEP刀电烙术, 该手术不需用麻醉, 一般无出血。

1.2.3 术后处理

LEEP刀治疗后抗炎治疗3~5 d。对CIN1、CIN2、CIN3、CIS在3个月内, 每个月月经干净后随访, 复查伤口愈合情况。且3个月内避免性生活及盆浴, 避免剧烈运动, 也不能游泳。3个月后CIN2、CIN3、CIS复查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 CIN1术后6个月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异常者行阴道镜检查、必要时行活体组织检查。活检有异常, 且合并其他子宫病变、有手术指针者, 则行子宫全切术。并向患者交代定期随访的时间及随访的必要性。

1.2.4 疗效

术后复查宫颈创面愈合, 无糜烂者, 复查宫颈液基细胞学无异常者, 为治愈。术后创面未完全愈合, 但糜烂面较术前缩小, 复查宫颈液基细胞学无异常者, 为有效。术后与术前比较宫颈无变化, 复查宫颈液基细胞学异常者为无效。

2 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至今, 无复发者。222例治疗后出现少量血性或深棕色分泌物, 3例出血较多, 及时治疗, 未再次出血。术后复查, 1个月内愈合者186例, 2个月内愈合者36例。3例出血较多者, 术后3个月愈合。随访至今未发现部分或全部宫颈狭窄者。有5例患者术后4个月, 有性生活后即怀孕, 但5例患者均无生育要求, 而行人工流产。

3 讨论

宫颈的生理解剖位置较深, 当其发生癌变时, 患者往往不能通过自我检查发现, 致使许多宫颈癌的患者一直到疾病的中晚期尚无症状, 导致了癌组织的扩散。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由于宫颈癌存在一个较长的, 可逆的癌前病变期。预防宫颈癌可以通过早期筛查和早期干预来实现。近年我国宫颈癌的发生有明显上升和年轻化的趋势。国内外研究表明:宫颈癌是一个从宫颈CIN到早期浸润癌, 再到浸润癌, 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发展过程。早期宫颈癌的治疗效果好。据报道, 宫颈浸润癌5年生存率为67%, 早期癌为90%, 原位癌及CIN3为100%。所以要想早期发现宫颈癌, 必须早期做防癌筛查, 即早期做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 发现异常及时做阴道镜检查, 阴道镜检查异常者, 则行宫颈组织活检, 活检有异常者, 根据治疗原则行宫颈LEEP刀治疗。这样就可以早期发现癌前病变及早期宫颈癌, 早期治疗, 早期切断宫颈癌发展的路径。LEEP刀治疗CIN1、CIN2、CIN3、CIS, 随访至今, 伤口愈合良好, 无复发者, 近期内有良好效果。LEEP刀治疗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有效、损伤小、出血少、方便、经济、省时等优点, 在门诊即可完成。是一种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的手术。且还能得到病理标本, 以弥补活检时未发现的病变, 为患者的合理治疗提供更可靠的依据。但是我院未开展HPV检测, 无法判断患者的宫颈病变是否真正痊愈。而且我们的手术开展时间短, 随访时间也短, 需要继续观察, 不断收集资料, 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患者的病情, 确定治愈率, 估计预后。

摘要:目的:探讨LEEP刀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 (CIN) 中临床价值。方法:CIN1及CIN2行LEEP刀环切, CIN3及部分原位癌行LEEP刀锥切。部分CIN1行LEEP刀电烙。结果:随访至今, 无复发者。结论:LEEP刀治疗CIN安全有效, 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关键词:LEEP刀,宫颈上皮内瘤变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314-322.

[2]章文华.子宫颈病变的诊治要点[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90-118.

[3]郎景和.迎接宫颈癌预防的全球挑战机遇[J].中华妇科杂志, 2002, 37:1-2.

[4]赵方辉, 戎寿德, 乔友林.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筛查方法现状[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1, 23 (6) :638-641.

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 篇8

1 资料和方法

1.1 选择2008年1月至2009年月12月因宫颈上皮内瘤变 (CIN) 在我们医院治疗的597例的相关资料, 所有病例均由组织性妇女病普查和机会性筛查发现宫颈细胞学异常并进一步在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病理检查为CIN者, 其中CINⅠ级208例, 占34.84%, Ⅰ~Ⅱ级43例, 占7.20%, Ⅱ级194例, 占32.50%, Ⅱ~Ⅲ级54例, 占9.04%, CINⅢ级 98例, 占16.42%, 年龄21~64岁, 平均年龄38.19岁, 全部患者均有性生活史。

1.2 详细告知患者的病情, 目前的治疗方法有子宫全切和LEEP两种手术以及两种手术的风险和利敝, 在患者充分知情并与家属商量后按自愿原则分为子宫全切组 (对照组) 和LEEP组 (治疗组) , 接受相应的治疗。其中接受LEEP有532例, 子宫全切术65例。

1.3 治疗方法:排除阴道炎后, 于月经干净后3~7天行手术治疗。子宫全切者住院治疗, LEEP者均在门诊治疗。LEEP治疗取膀胱截石位, 常规消毒铺巾, 阴道窥阴器充分暴露宫颈, 再次消毒, 根据病变范围和宫颈状况选择相应型号的环形电极刀, 从宫颈10 点处进电极, 距离病变外缘0.3~0.5cm处行电极切割, 按顺时针方向一周, 同样于距离病变外缘0.3~0.5cm处出电极, 或自上至下切割。切割速度适中, 切除病变组织深度达1.5~2.0cm, 术中有出血者电凝或压迫止血效果均满意。术毕碘伏消毒阴道和宫颈创面, 术后口服消炎和止血药3~5天。切下组织送病检, 用10%甲醛液固定。

1.4 随访。子宫切除术后3个月、半年常规复诊, 行妇检、细胞学检查 (TCT、HPV) 、B超检查, 65例患者中有3 例患者存在阴道不适, 白带增多或时有血性白带, 在半年的第二次复查时发现阴道残端有赘生物, 给予摘除送病检, 一周后病理报告为肉芽组织增生, 妇科检查见阴道残端光滑, 其余病例无异常。嘱每年定期随访或参加当地妇女病普查。

LEEP组术后每周来院复诊, 了解患者一般情况、阴道流水流血情况。妇检时局部用窥阴器小心暴露宫颈, 了解创面有无感染, 渗血结痂和脱痂等, 常规碘伏消毒。创面一般均在一月左右脱痂, 脱痂时部分患者有少量或中量出血, 或术后第一次月经期延长, 给予对症处理。脱痂后阴道无流水流血, 病人一般状况良好。术后3月经净后常规复查, 行阴道镜加细胞学检查, 连续2~3次均阴性者半年复查, 无异常后每年定期检查或参加当地妇女病普查。切缘阳性患者, 视术后病理级别、年龄、有无生育要求, 个人意愿及其他因素综合分析, 选择子宫全切或二次LEEP或保守性随访。子宫切除者病理结果出来后即住院手术治疗, 二次LEEP者于初次术后3月经净后进行, 保守性随访者在充分告知的情况下严格规范进行追踪随访, 术后2~3月经净后常规复查, 常规阴道镜下TCT、HPV, 必要时活检, 视病检结果决定下次复查时间, 一般间隔3个月左右, 第二次复查时常规阴道镜下TCT、HPV, 活检。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LEEP组和子宫全切组二组均无复发, 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2.2 术后病理结果, 597例CIN患者术后病理结果显示:CIN544例, 宫颈炎49例, 宫颈癌4 例。二组术前术后病理检查符合率:等级290例, 占48.58%;降级239例, 占40.03%, 降级中有49例占8.21%为粘膜慢性炎伴糜烂、纳囊或湿疣样改变, 其中子宫切除组占3例;升级68例占11.39%, 其中4 例占0.67%为宫颈癌。宫颈癌4例中LEEP术前CINⅡ、CINⅢ各1 例LEEP术后为原位癌, LEEP术前CINⅢ级2例LEEP术后为浸润癌, 均行宫颈癌根治术。27例切缘阳性, 选择子宫全切术13例, 选择二次LEEP术的8 例, 术前术后病理相符, 术后切缘均阴性。选择保守性随访的6例, 其中CINⅡ1 例、CINⅡ~Ⅲ2例、CINⅢ1例, 这4例均在LEEP术后5~6个月第二次复查时在阴道镜下TCT、 HPV、活检结果均为阴性;CINⅢ级2例在术后3月阴道镜下TCT为ASCS和HPV18、58阳性或HPV51、53阳性, 给予局部干扰素上药, 继续严密随访, 第3次随访阴道镜下TCT、HPV、宫颈活检病理检查结果均阴性, 转阴时间为术后8~9个月。27例切缘阳性患者随访至今无复发。

3 讨论

3.1 子宫切除术是以前治疗CINⅢ的主要方法, 疗效肯定。但创伤大, 费用较高, 患者从此失去子宫丧失了生育功能, 心理也留下永久的创伤。LEEP术是近年来发展的一项新技术, 治疗CIN安全有效、微创, 具有诊断和治疗双重作用, 在治疗的同时进行诊断, 弥补了阴道镜下活检的不足, 避免了过度治疗和早期宫颈癌的漏诊, 还为宫颈癌患者日后手术方案提供了依据, 避免了二次手术。本组有3例CIN行子宫全切, 术后病理为慢性宫颈炎, 且年龄在35~45岁, 让人婉惜。

3.2 随着CIN日益增多和年轻化, LEEP也就越来越显示出它特有的临床价值。LEEP术符合生理要求, 能切除宫颈异常组织达一定深度, 健康组织得以再生, 术后不形成坚硬的疤痕, 宫颈仍保持正常伸展度, 富有弹性;还可以二次手术, 既治疗了患者的疾病又保留了生殖器官的完整性, 尤其为部分年青患者保留了生育能力又不影响生育。

3.3 LEEP术后有6例切缘阳性患者, 采取了保守性随访, 其中2例未婚, 3例已婚未育, 1例40岁以上且有子女, 但因各种原因坚决不肯手术。给予随访均在1年内转。, 级别越低, 转阴时间越短。有研究认为CINⅢ切缘阳性患者的病变残余率只有6%~27%, 切缘阳性的CINⅢ在日后的随访中并未发现病灶持续存在或复发, 因此认为只要能严格的随访, CINⅢ保守性治疗适应证可扩大到切缘阳性患者。但要在充分知情前提下, 根据患者年龄、对生育的要求、随访条件、个人意愿和其它因素综合分析, 严格规范的进行保守性随访,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以防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和医疗纠纷的发生。本组随访人数少、时间不长, 有待继续随访观察。

3.4 LEEP术操作简单易行, 不需复杂设备。电切和电凝同时进行, 手术时间短, 出血少, 恢复快, 治愈率高, 可在门诊手术无需住院, 费用低, 患者易接受, 是当前较理想、合理有效治疗CIN的手段。

3.5 在我们基层医院常会遇到以下两种极端, 一种是一些农村妇女被查出CIN就认为是非常危险可怕的病, 认为就是癌, 你给她们再三解释也听不进去, 就一定要求子宫切除, 甚至是CINⅠ、CINⅡ也不例外, 以减少日后的担心和麻烦。另一部分患者又非常重视生殖器的完整性尤其是年青和未生育者, 无论如何也要行保守性治疗, 二次LEEP都不能接受。所以对CIN的治疗, 我们要因人而异, 综合各方面因素, 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

3.6 LEEP术后严格规范随访很重要。本组LEEP术后第一个月常规每周随访, 以了解病人的一般情况, 阴道流水流血情况及创面有无感染和恢复状况并给予及时处理。每周复查及创面消毒, 起到杀菌、消毒和收敛作用, 以促进创面更好更快愈合。一般在术后2~4周流水较多可能夹杂血性分泌物, 这是结痂脱落所致, 4周后这些症状消失, 症状消失后于术后2~3月复查。妇检见宫颈光滑、形状较好、质地柔软。

总之, LEEP是当前治疗CIN较为理想的方法被广泛采用。

摘要:目的:探讨宫颈环切术 (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al procedure, LEEP) 在宫颈上皮内瘤变 (CIN) 中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09年月12月因宫颈上皮内瘤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CIN) 治疗的597例的情况。在充分知情的前提下按自愿的原则, 分为子宫全切组65例 (对照组) 和LEEP组532例 (治疗组) 。结果:两组术后均未发现复发, 无显著性差异 (P>0.05) 。597例宫颈上皮内瘤变 (CIN) 患者术前术后病理检查符合率为:等级 (一致) 48.58%, 降级40.03% (术后病检为慢性宫颈炎占8.21%) , 升级11.39%。LEEP术后排除宫颈癌后切缘阳性的有27例, 其中13例行子宫切除术, 8例行二次LEEP, 术后切缘均阴性, 6例行保守性随访, 半年至一年均转阴。讨论:LEEP治疗CIN安全有效, 微创、并发症少, 在治疗的同时能进行诊断, 弥补了阴道镜下活检的不足。LEEP符合生理要求, 治疗了疾病同时又保留了患者生殖器的完整性, 给年轻患者保留了生育功能且不影响妊娠。操作简单易行, 恢复快治愈率高, 可在门诊手术, 无需住院, 费用低, 患者易接受。切缘阳性CINⅢ级患者在日后的随访中并未发现病灶持续存在或复发, 因此对LEEP术后病理升级或切缘阳性者排除宫颈癌后, 可行二次LEEP或严格随访观察, 防止过度治疗。只要严格随访, CINⅢ级保守性治疗的适应症可扩大到切缘阳性患者, 但要在充分知情前提下根据患者年龄、生育要求、随访条件、个人意愿及其它因素, 严格规范随访, 以防宫颈癌的发生发展。

关键词:宫颈上皮内瘤变,LEEP,价值

参考文献

[1]朗景和.子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诊断与治疗[J].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1, 36 (5) :261-263.

[2]吕卫国.谢幸.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处理[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7, 7 (23) :508-510.

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 篇9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病例选自2006年6月~2008年6月在我院治疗CINⅠ~Ⅱ级者96例,年龄25~50岁,平均36.5岁。全部为经产妇,有手术愿望。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8例)采用宫腔镜宫颈锥切术联合外用溃疡散治疗;对照组(48例)单纯采用宫腔镜宫颈锥切术治疗。两组年龄、CIN级别无显著差异,所有病例要求盆腔检查正常,无阴道炎症。阴道镜定位做活组织病理诊断排除宫颈癌。

治疗方法:治疗组于月经干净后3~7天,宫腔镜检查确定宫腔无病变,经碘试验确定病变部位、大小。用宫腔镜环形电极深入宫颈管深度1.0~2.5cm,在强冷光源照射下,锥形切除病变部位至宫颈病灶范围外3mm,切除深度达宫颈黏膜下6~7mm,滚球电极电凝止血。术后宫颈管填塞碘仿纱布压迫创面24小时。术后第2天宫颈创面喷敷外用溃疡散,每日1支,连用10天。对照组:宫腔镜宫颈锥切术与治疗组相同,术后宫颈创面不外用溃疡散。

疗效判断标准:①治愈:宫颈光滑,宫颈管无狭窄,重新形成的宫颈成圆形。②显效:宫颈欠光滑,形态基本正常,创面愈合欠佳。③无效:宫颈创面未愈合,有出血、感染。

结 果

治疗组治愈43例,显效4例,无效1例,治愈率89%;对照组治愈30例,显效16例,无效2例,治愈率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阴道排液时间和出血时间较对照组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1例术后并发宫颈管狭窄,治疗组无并发症。

讨 论

宫腔镜宫颈锥切手术治疗CIN具有视野清晰、定位准确、深度易控制、出血少、时间短、病变切除彻底、不影响病理组织标本等优点,但术后创面暴露于阴道,创面脱痂时有大量阴道排液和出血,易继发感染,导致宫颈管黏连、狭窄、功能不全、愈合时间长等并发症,给患者工作和生活带来极大不便。

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280例, 将其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145例采用LEEP刀治疗法, 对照组135例采用传统激光治疗。所有的患者均为已婚的女性, 年龄21~55岁之间, 平均年龄 (35±0.6) 岁。所有的患者都进行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 排除了滴虫、念珠菌感染患者, 所有患者进行宫颈细胞学检查以及阴道镜检查, 必要的时候进行活检。患者的治疗指征为, 其一进行细胞学检查结果为CINⅠ的部分患者[2], 因合并宫颈炎性病变、伴随有宫颈肥大、宫颈息肉以及随诊困难和长期用药局部的治疗效果不理想的患者。其二所有的CINⅡ和CINШ年轻的, 具有生育要求的患者, 排除CIS患者。

1.2 治疗方式

对于观察组的145例患者, 都对其采用LEEP刀进行治疗, 对照组的135例患者, 都采用传统激光方式进行治疗。

1.3 疗效判断标准

治愈效果:患者的子宫颈很光滑, 子宫颈的内膜外移面消失, 宫颈肥大缩小, 手术结束后的三个月进行细胞学检查, 其结果正常。有效标准:子宫颈内膜外移面基本上消失, 但是在其宫颈口的地方还可以看到红色的肉芽组织, 肉芽组织的直径<1.5cm;患者的宫颈肥大比手术之前有所缩小, 缩小量>1/3;手术结束后三个月进行细胞学检查结果正常或者是CINⅠ。无效标准:子宫颈内膜外移面没有发生改变, 宫颈肥大也没有缩小, 手术结束后的复发细胞学检查, 结果为CINⅡ或者是CINШ[3]。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分别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治疗, 其临床疗效见表1的数据统计, 两组患者的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情况的比较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以及术后焦蹦脱落出血情况比较见表2。

2.3 术后环切病检结果

观察组的145例进行LEEP刀治疗的患者, 其病理检查结果为, 其中有6例患者是宫颈黏膜慢性炎症, 有42例患者是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Ⅰ, 有97例患者是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Ⅱ和CINШ, 其切缘都是阴性。对照采取激光治疗的患者无法取得样本进行病理检查。

3 讨论

宫颈上皮内瘤变, 例如子宫颈内膜外移、宫颈肥大、宫颈息肉、局部红斑以及白色上皮等症状都是育龄期妇女的常见疾病。临床上, 一直以来对于该疾病的治疗采取的是激光、冷冻、红外线以及微波等方式, 所有治疗方式的原理都是使患者宫颈表皮上的柱状上皮坏死、脱落, 最后使鳞状上皮覆盖而愈合。虽然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 但是该治疗方式的疗效仍然是不理想的, 并且有较高的复发率[4]。

LEEP刀是由电极尖端产生的3.8MHz的超高频电波, 利用LEEP金属丝接触宫颈组织的瞬间产生阻抗电波, 瞬间产生高热, 是组织细胞内的水分瞬间形成蒸汽波, 完成种种切割止血的功能, 因此, 该方式具有电凝止血的效果, 手术之后不需要缝合, 愈合较快。同时LEEP刀手术还具有手术时间较短、手术中出血量较少、不损伤周边组织、所切除的组织不发生炭化, 不会影响切口边缘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 将阴道镜定点活检的局限性进行了弥补, 对于进行早期的宫颈癌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来说, 该治疗方式受到了广大医生的重视, 也受到了广大患者, 尤其是要求保留生育能力的妇女的信赖。

摘要:目的 观察LEEP刀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280例, 将其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145例采用LEEP刀治疗法, 对照组135例采用传统激光治疗。然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为95.8%, 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0.7%;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100%, 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6.7%, 两组患者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 ;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以及术后焦蹦脱落出血等方面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LEEP刀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具有愈合较快、手术时间较短、手术中出血量较少的良好疗效,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LEEP刀,宫颈上皮内瘤变,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贾英, 徐东梅, 唐良萏.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价值[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9, 25 (8) :606-607.

[2]宋学红.宫颈病变诊治技术进展[J].现代妇产科进展, 2003, 12 (1) :1-2.

[3]金云霞.LEEP刀治疗慢性宫颈炎98例疗效分析[J].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6, 7 (3) :459-460.

上一篇:社会语文下一篇:腹腔穿刺术的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