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注射(精选8篇)
宫颈注射 篇1
宫颈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随着宫颈癌筛查的普及, 宫颈上皮内瘤变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CIN) 检出率逐年上升。宫颈环形电极切除术 (1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 LEEP) 由于简便易行, 目前广泛应用于宫颈疾病的诊治。然而LEEP术常常出现手术并发症, 如创面出血, 或电凝止血手术时间长, 发生过度电凝等导致坏死、感染, 影响宫颈创面愈合。本研究辅用蛇毒血凝酶对行LEEP术的CIN患者进行创面电凝止血, 观察止血效果,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4年6月在无锡市妇幼保健院经阴道镜检查及宫颈活检病理检查确诊为CIN的患者61例。所有患者术前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及心电图均正常, 无盆腔感染、急性宫颈炎、滴虫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及外生殖器溃疡等LEEP术禁忌症, 无血液系统、哮喘等过敏性疾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36例, 两组患者平均年龄分别为 (33.233.43) 岁、 (32.43±5.36) 岁。CIN病理分级:观察组CINⅠ、Ⅱ和Ⅲ级患者分别有4例、11例和10例;对照组CINⅠ、Ⅱ和Ⅲ级患者分别有5例、15例和16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患者取膀胱截石位, 常规消毒外阴阴道, 设置切割电极功率为60~80 W, 电凝功率为40~50 W, 根据需要先行宫颈管搔刮术。根据病变性质和范围选用不同型号的环行电极刀切除宫颈组织, 宫颈管深度因人而异, 切割部位位于病变部外侧0.3 cm处, 形成手术标本。采用单极高频电刀电凝止血。观察组术前20 min于宫颈3、9点注射蛇毒血凝酶液各0.5 U, 术后电凝止血;对照组单纯电凝止血。术后1个月内, 每周一次对两组患者进行门诊随访。
1.3 观察指标
手术结束后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 (以纱布称重法计算) 。随访期间记录术后阴道出血开始时间、阴道排液时间及创面愈合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 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术后阴道排液时间、宫颈创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而阴道出血开始时间较对照组延迟,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与对照组比较, *P<0.05;**P<0.05。
3 讨论
CIN常发生于育龄期妇女 (25~35岁) , 是与子宫颈浸润癌密切相关的一组子宫颈病变, 反映子宫颈癌发生、发展的连续过程, 包括子宫颈非典型增生及子宫颈原位癌。根据细胞改变程度和异型细胞范围可将CIN分为三级:Ⅰ级为轻度不典型增生, Ⅱ级为中度不典型增生, Ⅲ级为重度不典型增生和 (或) 原位癌, 高级别CIN可能发展为浸润癌。CIN治疗通常采用宫颈锥切术, 包括子宫颈LEEP术及冷刀锥切术[1]。LEEP刀是由电极尖端产生的高频电波 (3.8 MHz) 作用于接触组织后, 因组织本身的阻抗吸收电波而产生瞬时高热, 迅速加热细胞内水分形成蒸汽波切割组织。在临床操作过程中, 因宫颈病变的程度、术者手术技巧、切除范围及宫颈血管分布差异等因素的影响, 术中易发生出血。电凝和纱布压迫是LEEP术中常用的止血方法, 但电凝止血时间长, 造成宫颈组织凝固性坏死增多, 增加感染机会及脱痂后的出血。LEEP术后常见宫颈出血及阴道排液, 多需要阴道填塞纱布压迫宫颈或再次止血, 增加患者治疗费用, 影响患者生活, 甚至发生不良医疗事件。
蛇毒血凝酶是从巴西矛头蝮蛇的毒液中分离、精制而得的一种酶类止血剂, 不含神经毒素及其他毒素。蛇毒血凝酶具有类凝血酶样作用, 能促进血管破损部位的血小板聚集, 并释放一系列凝血因子及血小板因子3 (PF3) , 使纤维蛋白原降解生成纤维蛋白Ⅰ单体, 进而交联聚合成难溶性纤维蛋白, 促使出血部位的血栓形成进而达到止血效果[2]。本药在完整无损的血管内无促进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也不激活血管内纤维蛋白稳定因子 (因子ⅩⅢ) , 它促进的由纤维蛋白Ⅰ单体形成的复合物, 在体内易被降解而不引起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 。因此, 蛇毒血凝酶为临床常用止血药物, 应用方法比较灵活, 有报道静脉滴注或创面贴附均取得良好效果[3,4]。LEEP术中辅用蛇毒血凝酶, 不仅能减少局麻药物的吸收而延长其药效, 亦可减少手术部位的出血量。蛇毒血凝酶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偶见过敏样反应, 超常规剂量5倍以上时, 可引起纤维蛋白原降低、血液黏滞度下降。
LEEP术中应用蛇毒血凝酶能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术后阴道排液时间, 有利于宫颈创面愈合。需要强调的是由于蛇毒血凝酶肌内或皮下注射20 min后起效, 药效持续48h。因此, LEEP术中宫颈注射时间应在宫颈注射蛇毒血凝酶后, 再行宫颈病变组织电切, 从而达到减少术中出血量及预防术后出血目的。本实验发现, LEEP术前宫颈局部注射蛇毒血凝酶, 可显著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 缩短术后阴道排液时间、宫颈创面愈合时间。而蛇毒血凝酶对术后延迟出血的改善不明显, 可能与蛇毒血凝酶作用时间仅维持48 h有关。
综上所述, 宫颈局部注射蛇毒血凝酶辅助电凝止血用于LEEP术中创面止血, 可缩短手术时间, 减少手术出血量及术后排液时间等, 促进宫颈组织修复, 且疗法简便,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宫颈环形电极切除术,蛇毒血凝酶,止血,效果
参考文献
[1]谢幸, 苟文丽.妇产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301-304.
[2]Cheng S, Wang C, Li J, et al.Determination of hemocoagulaseagkistrodon in a pharmaceutical preparation by high-performanceliquid chromatography with pre-column derivatization and fluores-cence detection[J].J Chromatogr Sci, 2013, 51 (6) :552-559.
[3]苏红卫, 孟庆军, 李战宾, 等.蛇毒血凝酶在前列腺汽化电切术中的临床效果[J].中国药业, 2013, 22 (Zl) :280-281.
[4]李恩健.血凝酶注射液用于儿童腺样体手术创面止血效果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 2012, 9 (13) :117-118.
宫颈注射 篇2
【摘要】目的:探讨利多卡因在用于人工流产手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的妊娠10周以内人工流产手术200例随机分两组,一组使用宫颈注射利多卡因,一组按常规进行手术,观察疼痛、出血和宫颈松弛情况。结果:宫颈松弛程度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1.00%,对照组为20.00%。术中疼痛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2.00%,对照组为15.0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利多卡因用于人工流产效果满意,尤其适合基层医疗单位的使用,值得推广。
【关键词】 子宫颈;利多卡因;人工流产;应用
【中图分类号】R714.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074(2009)04-0133-01
人工流产术是避孕失败后的重要补救措施,在二甲医院大多数采用全麻无痛手术,但是在没有条件开展全麻无痛手术的基层医院及乡镇卫生院,却受到了很大的困扰。为了减轻患者的痛苦,预防人流综合反应的发生,本院应用利多卡因行宫颈旁阻滞麻醉,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自2004年1月~2006年12月在妇产科门诊中选择自愿要求终止妊娠而无手术禁忌症的初孕妇200例,分两组:观察组100例,对照组100例。两组孕妇年龄、孕龄、体重情况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观察组术前常规测体温、脉搏、血压,受术者排空膀胱,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检查后消毒铺巾,用阴道窥器暴露宫颈,钳夹宫颈,用碘伏消毒宫颈和穹隆部,于宫颈旁侧3点及9点处,以7号针头进针1cm,回抽无血后分别注入2%利多卡因2ml,5分钟后施行手术。对照组按常规进行手术。
1.3观察内容观察两组孕妇宫颈松弛程度、术中疼痛、出血量及人流综合症发生情况。
1.4疗效判定
1.4.1 宫颈松弛程度判定显效:≥6号扩宫器能通过;有效:≥5.5号扩宫器能顺利通过;无效:需从4号扩宫器逐步进行。
1.4.2 镇痛评定标准 参照曾静影等(1991年)的标准,将镇痛效果分为三级:显效:孕妇在术中自诉完全无痛,表情自如、安静;级有效:孕妇感轻度疼痛、牵拉感,基本安静;无效:孕妇感明显疼痛,不够安静或大声呻吟。
1.5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
2结果
2.1宫颈松弛情况及术中疼痛情况的比较见表1、表2。由表1可见,宫颈松弛程度总有效(显效+有效)率,观察组为91.00%,对照组为20.00%;由表2可见,术中疼痛总有效(显效+有效)率,观察组为92.00%,对照组为15.0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
2.2 人流综合征的发生观察组发生2例,占2.00%,对照组发生19例,占19.00%,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5)。
2.3术中出血量对比观察组:出血量≥20ml共12例,占12.00%。对照组:出血量≥20ml共15例,占15.00%。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宫缩强弱直接影响术中、术后出血,结果显示,应用利多卡因不影响子宫收缩导致出血增多。
3讨论
宫颈注射 篇3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孕妇320例, 孕37~42周, 年龄19~35岁。所有孕妇均于分娩前进行产前检查, 胎龄、胎心音、胎儿大小、胎位、产道、羊水及全身检查均正常, 均为单胎头位, 初产。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0例, 2组年龄、孕周及产次等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宫颈扩张3cm后, 如产程进展缓慢或无变化, 在严格无菌操作下暴露宫颈, 分别在宫颈3、9点处距宫颈外缘1mm处注射阿托品0.5mg。对照组不做处理, 观察2组产程进展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
2结果
2.1 分娩方式比较
观察组顺产率为93.1%高于对照组的76.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1
2.2 产程时间比较
观察组活跃期及总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1
3讨论
分娩时的宫缩可导致产妇出现紧张、恐惧等情绪, 继而影响产妇的痛阈, 削弱了调节子宫收缩和扩张宫口的功能, 导致产程延长[1], 使难产和剖宫产率增加。为了缩短产程, 笔者采用宫颈注射阿托品方法, 因阿托品为抗胆碱药物, 主要阻断M胆碱受体, 松弛内脏平滑肌, 能解除平滑肌及小血管痉挛, 因此阿托品宫颈注射可使宫颈肌松弛, 宫颈变软, 宫口易扩张, 从而达到缩短产程的效果。本资料表明, 观察组的活跃期及总产程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说明宫颈注射阿托品, 对降低剖宫产率, 防止产后出血和新生儿窒息有积极作用, 同时能解除宫颈痉挛, 防止宫颈水肿, 缩短产程, 减少产程中用药, 增强了产妇自然分娩的信心, 提高顺产率, 更利于母婴健康[2]。
摘要:目的 观察阿托品宫颈注射加快产程进展的效果。方法 320例足月妊娠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0例, 观察组于第1产程进展缓慢或无变化时宫颈注射阿托品, 对照组不做处理, 观察2组产程进展情况。结果 观察组顺产率为93.1%高于对照组的76.3%;观察组顺产产妇活跃期及总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 宫颈注射阿托品可加快产程进展, 减少产程用药, 提高顺产率, 利于母婴健康。
关键词:阿托品,宫颈注射,加快产程
参考文献
[1]张志诚.临床产科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4:615-619.
宫颈注射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年龄18-41岁, 随机选择孕周37-41+3w, 骨盆及软产道无异常, 无心血管病史及药物过敏史的健康孕妇800例, 均使用静滴催产素助产, 出现规律宫缩。
1.2 方法
宫颈口开大3cm左右, 未破膜者先行人工破膜, 观察羊水清亮, 胎心正常值范围, 无胎儿宫内窘迫征象, 分别在宫颈4点、8点处进针1-2cm, 回抽无血后, 每侧各注入2%利多卡因3ml+阿托品0.25mg。
2 结果
2.1 用药至分娩时间
800例, 均阴道分娩, 最短35分钟, 最长137分钟, 平均86分钟。
2.2 产母情况
产后出血23例占2.88%。宫颈轻度裂伤6例, 占0.75%, 其中4例宫颈裂伤处活动性出血, 行缝合, 2例无活动性出血, 未缝合。
2.3 新生儿情况
新生儿窒息17例, 占2.13%。低体重儿6例占0.75%, 巨大儿9例占1.13%。
3 讨论
宫颈主要由纤维结缔组织和少量平滑肌组成。宫颈的扩张主要依赖宫颈胶原浓度的下降, 胶原的降解与胶原酶及弹性蛋白酶的活性有关, 这两种酶的活性随妊娠进展而升高。因而临产后宫颈平滑肌张力对宫颈口扩张起着直接影响。利多卡因为酰胺类局麻药物, 对宫颈肌松弛作用强, 作用时间长、快, 根据宫颈血管, 神经分布, 配合阿托品行宫颈旁阻滞麻醉, 通过阻断M受体, 更加强松弛子宫颈平滑肌, 从而加速宫口扩张, 使胎儿较快娩出。
宫颈注射 篇5
关键词:人工流产术,氧化亚氨,异丙芬,利多卡因,镇痛,人工流产综合征,安桃乐
据不完全统计, 我院妇科门诊, 每天会有1~2例选择人工流产术, 每年约500人次妇女经受避孕失败或意外怀孕带来的焦虑、恐惧, 以及在人工流产手术过程中经历的痛苦。因此, 采用安全、有效、简便易行且费用低廉的镇痛方法, 是十分必要的, 也是值得探讨的,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 我院门诊自愿者共200例, 随机分组, 年龄18~45岁, 孕6~11周, 每组50例, 各组年龄、体重、孕周、孕产情况, 一般情况差异无显著性。
1.2 分组及方法
A组:妇科医师做好一切准备工作, 宫颈开始扩张时静脉缓慢推注给药, 一般用量9~15 ml (异丙芬) , 持续时间<5 min, 术毕停药受术者清醒, 心情愉悦激动 (药物作用) , 无疼痛感及腹部不适感, 需门诊留观2 h。B组:术前30 s开始深呼吸, 吸入安桃乐气体, 受术者自己控制面罩, 至手术结束, 吸入压力<1 kPa。C组:术前宫颈充分消毒后, 取宫颈3点、6点、9点、12点, 也可取3、9两点, 各注射1~2 ml 2%利多卡因, 注射针头5号、6号, 针孔出血, 干棉球轻压即止, 注射完毕即可开始扩张宫颈, 至宫颈大于吸管0.5号, 常规吸宫。D组:不进行任何干预。
以上四组均由指定医生操作, 负压0.300~0.550 kPa之间, 指定护士记录观察吸宫时间、出血量、疼痛程度、扩张宫颈棒号。
1.3 观察项目及标准
镇痛评分:扩张宫颈中, 负压吸宫时镇痛评定。显著:受术者无任何不适;有效:受术者有下腹轻度胀痛、不适, 有牵拉感觉, 但基本安静;无效:受术者明显疼痛, 不够安静, 呻吟、挣扎。
2结果
各组人工流产术中镇痛效果、扩宫情况、人工流产综合征、出血量及宫深比较见表1、表2, 全身情况见表3。
3讨论
子宫颈上分布有丰富的感觉纤维, 尤其是压力感受虽丰富, 但对牵拉、施压较敏感, 吸宫时负压对宫壁造成的刺激, 引起敏感者疼痛、坠胀, 严重者造成人工流产综合征, 头晕、恶心、呕吐、颜面苍白、出冷汗、血压下降、心率下降等。A组静脉给药完全阻断了神经传导, 所以镇痛确切效果好。B组吸入气体多少受呼吸不同程度影响, 其效果差异很大, 也不同程度影响呼吸造成缺氧导致头晕、恶心、呕吐频发。C组局部给药在宫颈不仅阻断神经传导起到相当的镇痛效果, 且操作安全、简便、药物价格低廉, 镇痛与A组差异无显著性, 在基层面向农村可广泛普及, 我院最近2年不但在人工流产手术上应用, 而且在输卵管通液、诊刮、困难取环等一些门诊妇科阴道操作中广泛应用, 无一例出现毒性反应, 只是在注射过程中, 勿注入血管, 引起头晕、毛细血管扩张, 就目前来讲, 此方法对基层医院不失为一种安全、有效、易操作、费用低的较好方法。
参考文献
宫颈注射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我院妇科门诊2012年10月~2013年7月, 早孕无痛人工流产的1860例, 年龄16~48 (21.6±2.7) 岁, 术前均B超确诊早孕6~9w, 无发热, 排除心肺肝肾等严重器质性疾病, 检查白带常规、血常规、凝血四项、心电图等无明显异常或治疗后正常的妇女。两组孕妇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 (P<0.05) 。
1.2 方法
术前排空膀胱, 取膀胱截石位, 在麻醉师的心电监护下, 常规消毒外阴、阴道、宫颈, 探查宫腔, 4~8.5号扩宫条扩张宫口后, 400~500mm Hg的负压, 予6~8号吸引管吸引胚胎组织物, 至吸引管在宫腔内感粗糙感后, 取出吸引管, 于宫颈3点处针头刺入约0.5cm, 回抽无血液回流后, 将缩宫素10u注入, 再次予低负压100~200mm Hg吸刮1w后术毕。将吸出组织物用纱布过滤于容量器内, 估计出血液量并记录, 查看绒毛等组织物情况。对照组手术过程按常规操作略同, 术中术后未予宫颈注射缩宫素。两组患者术中、术后20min持续心电监护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 必要时吸氧, 同时注意观察患者异常情况。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术中子宫收缩情况, 术中出血量情况, 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肢体躁动, 血压下降及心动过速) 。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 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子宫收缩有效率为98.6%, 术中出血量平均为8~12ml;对照组子宫收缩有效率为86.4%, 术中出血量平均为15~30ml。两组比较, 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患者肢体躁动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 (P<0.05) , 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见附表。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缩宫素是最常用的子宫收缩药物, 其作用机制为选择性促进子宫平滑肌及乳腺管平滑肌收缩, 具有引产及加强宫缩的作用, 而且价格便宜, 容易保存。缩宫素在静脉滴注后立即起效, 半衰期1~6min, 滴注完毕后20min, 其效应逐渐减退[1]。肌肉注射3~6min起效, 作用持续30~60min, 缩宫素有直接兴奋子宫平滑肌, 增加收缩力及频率的作用, 不同的给药途径, 可以影响药物的吸收速度和生物利用度。宫颈注射缩宫素, 使药物快速均匀地分布于宫颈及宫体, 迅速、直接作用于子宫, 引起子宫强直性收缩。子宫腔所有开放的血管和血窦迅速闭合, 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 产后出血明显减少[2]。另外, 宫缩素具有促进子宫体内钙离子的大释放以及促进钙离子向肌细胞内进行流动的药理作用, 使子宫强直收缩, 压迫子宫肌层内血管快速止血[3]。无痛人工流产术中子宫稍软, 收缩较差, 宫颈口松弛, 因而术中出血较多[4]。据报道以往对中期引产产后宫腔残留患者预防术中子宫穿孔中采用的是肌肉注射缩宫素, 3~5min生效, 而宫颈上直接注射缩宫素, 1min生效, 缩短了刮宫术的时间, 加快了子宫收缩使子宫肌层增厚, 减少了子宫穿孔、出血、病人的痛苦和术后感染率[5]。因此, 缩宫素不仅可以直接作用于子宫, 使子宫平滑肌张力增高, 收缩力增高, 收缩效率增加, 减少出血量, 而且可以弥补静脉滴注缩宫素时间短的缺点。
但是缩宫素为二肽键的含有9个氨基酸组体的肽链, 药理作用主要为子宫平滑肌收缩, 可直接兴奋子宫平滑肌, 使其收缩活动加强, 但又能使血管扩张, 收缩压、舒张压均降低, 反射性引起心动过速, 身体一时难以适应, 出现头晕、潮热、心率加快, 甚至胸闷等现象[6]。由于缩宫素与加压素 (抗利尿激素) 结构极相似, 因此大剂量使用, 可能引起血压升高, 脉搏加速及生理性潴留现象[7]。然而个体差异常会发生难以预料的情况, 严格掌握缩宫素使用剂量、用法, 因而在抢救方面也应及时准确到位, 备好抢救药品, 做到有备无患。对有慢性病、心脑病史的受术者, 要慎用或不用宫颈注射。但本组采用小剂量的缩宫素未发生1例以上副作用, 仅部分患者出现肢体颤动的现象。提示应用缩宫素应注意[1]:严格掌握适应症[2], 正确配制和使用少剂量。使用过程中要专人严密观察, 患者的脉搏、血压、尿量、呼吸、血氧饱和度等, 以免发生严重后果。
据报道4665例早孕人工流产, 因为采取适当措施, 出血量在10m以下者85.1%, 300ml以下者占97.8%。而据北京东四产院报导, 10852例人工流产, 出血在20ml者8736例, 占80.5%, 而超过200ml者6例, 占0.06%, 平均出血量约18.3ml[8]。
本实验对术中宫颈注射及未注射缩宫素二种方法进行了对比, 缩宫素直接注射于子宫颈, 使子宫立即吸收, 短时间内血液中的域值到较高峰, 可直接兴奋子宫平滑肌, 使子宫收缩活动加强[9]。相对于肌肉注射, 作用迅速明显, 出血量减少, 并发症发生率少。因此, 人工流产术中宫颈注射缩宫素操作简单方便, 经济可行, 疗效显著, 而且不增加输液量, 减轻护士工作量, 又减少患者术后留院时间, 安全高效, 可适合于各大医院开展人工流产手术的推广。
摘要:目的 观察宫颈注射缩宫素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早孕≤9w无痛人工流产中的1860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30例, 其中观察组人工流产中立即宫颈注射缩宫素10u, 对照组无痛人工流产术中未行宫颈注射缩宫素, 对比两组术中子宫收缩情况、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子宫收缩好有效率为98.6%, 术中出血量平均为812ml;对照组子宫收缩好有效率为86.4%, 术中出血量平均为1530ml。两组比较, 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无痛人工流产术中宫颈注射缩宫素, 能有效地改善子宫收缩, 减少术中出血量。
关键词:缩宫素,无痛人工流产,宫颈注射
参考文献
[1]张力, 刘兴会.产后出血的药物治疗评价[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9.25 (2) :98-102.
[2]段红云.宫颈注射缩宫素对减少产后出血量的效果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 2011 (24) :134-184.
[3]罗友娣, 化秀支, 海娜.联合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30例临床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 2001, 18 (5) :53.
[4]李巧云, 林卢花.丙泊酚联合芬太尼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临床应用[J].临床实验医学杂志, 2007, 6 (2) :81.
[5]卢凤英.宫缩素宫颈注射预防刮宫术中子宫穿孔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 2010, 8 (10) :37.
[6]李越妮.缩宫素两种注射法治疗人工流产出血的比较[J].全科护理, 2009, 7 (5) :398-399.
[7]杨宝峰.药理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3.340
[8]王淑贞.妇产科理论与实践.第2版.上海科技出版社, 1989:885-886
宫颈注射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0年~2012年接待的483例正常产妇,全部病患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的单胎头位足月妊娠阴道自然分娩,随机分为研究组(242例)与对照组(241例)。其中,研究组:年龄20~43岁,平均为31.5岁;孕周37~42周,平均为39.8周;孕次1~6次,平均为1.8次;产次0~3次,平均为1.5次。对照组:年龄20~41岁,平均为31.1岁;孕周37~42周,平均为39.4周;孕次1~6次,平均为1.7次;产次0~3次,平均为1.4次。两组病患在年龄、孕周、孕次等一般资料上经统计学处理后可知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给药方法
对照组产妇在生产时,当胎儿胎头分娩之后,便行常规静脉注射10U宫缩素;研究组则在胎头分娩之后,除了常规注射10U缩宫素之外,待胎盘分娩之后,性宫颈注射10U缩宫素,助理引产的护士还应采取并一只手的方式在腹壁进行压住宫底按摩[2]。
1.2.2 产后出血量及出血量计算
根据产后24小时的出血量作为标准,若大于了500毫升则确诊为产后出血。出血量通常采用容积法+计量法计算。胎儿在分娩之后,待羊水流净之后,将弯盘垫在产妇的臀部下,大约持续产后2小时作用,加上纱布压迫止血所用的敷料也分别对其前后进行称重,增加按照比重1.05相当于1毫升血液的标准来推算出总的血液量。
1.3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相关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进行统计处理,两组产后2小时的出血量比较采用t检验;产后出血发生率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产后出血量及产后出血发生率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性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所示。
3 讨论
有关研究表明,产后出血迄今为止依然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3],有时候为了挽救产妇的生命便不得不采取切除子宫的方式抢救,但这种方式对于年轻的妈妈们而言,将是十分痛苦与难受的,一旦心理压力承受不来,后果将不堪设想,毕竟过早切除子宫便意味着以后再也不会有生育能力,这将是难以弥补的心理与生理创伤。纵使切除子宫没有危及其生命,但是产后出血会引起各种并发症,这也会对其产生严重的困扰,使得她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必须得忍受并发症带来的痛苦。研究表明,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宫缩乏力,因此我院产科针对这个特点主要加强了宫缩乏力性出血的研究,旨在找到一种比较安全、简易且高效的防治方法。经过不断探索与研究,多次试药后发现,在胎儿分娩之后,宫颈注射10U缩宫素再加以子宫按摩,能取得很好的效果,除了易于操作,而且方法简便可行,在用药上简单、经济且效果明显。
在临床上,缩宫素属于最为常见的一种子宫收缩药物,其作用的机制在于选择性促进子宫平滑肌及乳腺管平滑肌的收缩,不仅可以引发宫缩甚至可以起到加强的效果,而且有着价格便宜、易于保存等优点。本研究中显示,当宫缩素静脉滴注之后就会立即起到效果,但是其半衰期较短,一般为(1~6)分钟,在滴注完后20分钟[4],其效应逐渐减退。一旦宫缩素的效果减退,而产后出血的预防未能实现,那么便没有达到预后的目的,故而应及时配合给予宫颈注射10U宫缩素+子宫按摩。这种方式,除了可以直接对子宫产生作用之外,还能让平滑肌的张力增高、收缩力增强、收缩频率增强,从而使得产后出血量减少,这也能有效弥补静脉滴注维持时间短的缺陷。通过本研究针对483例争产产妇产后出血的预防效果来看,研究组采用宫颈注射缩宫素志子宫按摩联合预防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采用静脉滴注宫缩素预防,除了有效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降低产后出血率之外,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产后产妇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冯瑞.宫颈注射缩宫素与子宫按摩联合预防产后出血观察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9103):208-209.
[2]戴银芝.手法按摩宫底对第三产程及产后出血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6(1):196.
[3]乐杰.妇产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05.
宫颈注射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妇科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非淋菌性宫颈炎患者1 2 0 例为研究对象, 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 各6 0 例。 实验组年龄2 1 ~ 5 4 岁, 平均年龄 (33.97±1.82) 岁;病程1~42个月, 平均病程 (13.17±0.77) 个月。参照组年龄23~56岁, 平均年龄 (34.77±1.68) 岁;病程1~43个月, 平均病程 (13.26±0.84) 个月。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治疗方法
患者治疗期间不可发生性行为, 禁止服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两组患者均行静脉滴注治疗, 1次/d, 1个疗程为7~10天, 停药1周后对患者进行复查。
参照组采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 500 mg+5%葡萄糖溶液500 m L。
实验组采用盐酸多西环素进行治疗, 200 mg+5%葡萄糖溶液500 m L。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患者各项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对其予以病原体检查, 结果呈阴性;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 大部分症状消失, 对其予以病原体检查, 结果呈阴性;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善, 对其予以病原体检查, 结果呈阳性;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任何改善, 甚至有加重的迹象, 予以病原体检查, 结果呈阳性。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不良反应情况、治疗时间及症状改善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以例数 (n) 和百分数 (%) 表示, 采用x2检验, 计量资料以“”表示, 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与不良反应
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 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则显著低于参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参照组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恶心、腹痛, 实验组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恶心、光敏感、静脉刺激症等, 患者的症状表现均较轻, 且停药后可自行缓解。见表1。
2.2 治疗时间与症状改善时间
实验组的治疗时间与症状改善时间均显著短于参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 讨论
非淋菌性宫颈炎在临床上较为常见, 人型支原体、解脲脲原体、沙眼衣原体等均是导致该疾病发生的病原体[2]。一旦患病, 患者会出现尿道不适、排尿疼痛、阴道烧灼、阴道发痒等症状, 部分病患还会出现尿道口红肿、排尿困难、尿频、分泌物量少等情况, 这些症状的发生会给患者的身心造成严重影响, 极大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需对患者予以及时、有效地治疗[3]。
临床治疗中一般会将阿奇霉素作为治疗的首选药物, 阿奇霉素属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可通过合成获得。该药物进入患者体内后可与核糖体蛋白体中存在的50S亚基P位进行结合, 避免位于A位的m RNA与t RNA转移到P位, 从而抑制肽链的进一步延长, 对细菌蛋白质的合成予以有效的阻滞, 最终实现抗菌的目的[4]。但是由于临床上对抗生素的应用较为广泛, 很多病原体都对阿奇霉素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 因此阿奇霉素在治疗该类疾病中的疗效并不理想。本次研究中, 实验组患者应用盐酸多西环素进行治疗, 结果显示, 实验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参照组, 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 治疗时间与患者症状改善时间均相对较短, 这表明, 实验组的疗效更好, 盐酸多西环素在该类疾病的治疗中显示出了较大的优势, 可将其推广使用。
多西环素属于广谱抗生素的一种, 可通过半合成的方式得到。多西环素具有较强的脂溶性, 因此可穿透组织, 其作用机制在于服药后, 药物可在短时间内与核糖体中存在的30S亚基进行结合, 并阻断病原体中蛋白质的合成, 避免细菌复制过程的发生, 最终起到抗菌的作用。与其它的四环素类抗生素相比, 多西环素的抗菌性能高出其约10倍, 同时对其具有耐药性的菌株并不多, 因此其疗效较为显著[5]。
4 结语
与阿奇霉素相比, 盐酸多西环素的耐药菌株较少, 因此其疗效与安全性均相对较高, 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且停药后不良反应可自行消失, 患者的病情可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控制, 疗效较为显著, 因此该药物值得被广泛的应用于非淋菌性宫颈炎的治疗中。
参考文献
[1]隋永.注射用盐酸多西环素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刊, 2015, 42 (07) :78-79.
[2]黄飚.注射用盐酸多西环素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J].求医问药 (学术版) , 2012, 10 (11) :972.
[3]李勤山.盐酸多西环素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200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2, 4 (01) :149.
[4]崔泽梅.非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经注射用盐酸多西环素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4, 27 (19) :2605-2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