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普查

2024-10-17

宫颈普查(共9篇)

宫颈普查 篇1

宫颈细胞学巴氏涂片是大规模宫颈癌普查的重要技术, 经济有效, 但因取材步骤烦琐, 常易导致漏诊或误诊。现就我县2014年妇女宫颈癌普查中, 某一普查点妇科医师的宫颈刮片结果进行取材质量分析, 总结宫颈刮片取材必须要掌握和值得注意的事项。

1 材料与方法

2014年5月15日至7月6日在我县某一宫颈癌普查点接受宫颈癌普查的1868名妇女, 采用宫颈细胞学巴氏涂片检查, 刮片由五位妇科医师取材。宫颈刮片使用特制刮板, 一头曲钝, 一头较尖, 取材后直接涂片, 95%酒精固定, 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

巴氏分类法:Ⅰ级, 未见异常细胞。Ⅱ级, 见核异质细胞, Ⅱa有轻度核异质, 主要为中层及表层核异质, 有变形细胞, 属炎症;Ⅱb细胞明显异常, 为重度核异质, 属癌前细胞形态, 需要进一步做阴道镜检查。Ⅲ级:可疑恶性细胞。Ⅳ级:高度可疑的恶性细胞, 或见少数恶性细胞。Ⅴ级:见少量癌细胞, 细胞恶性特征明显。观察每位医师取材过程, 结合各自刮片结果进行分析。

2 结果

检出Ⅰ级1712例 (91.6%) ;Ⅱ级152例 (8.1%) , 其中Ⅱa级129例, Ⅱb级23例;Ⅲ级2例 (0.1%) ;Ⅳ级、Ⅴ级各1例 (各0.05%) ;血片59例 (3.2%) 。

(1) 副主任医师1名, 涂片506张, 巴氏涂片Ⅱ级以上56张 (1 1.1%) , 血片9张 (1.8%) ; (2) 主治医师1名, 涂片68张, 巴氏涂片Ⅱ级以上9张 (13.2%) , 血片1张 (1.5%) ; (3) 主治医师1名, 涂片472张, 巴氏涂片Ⅱ级以上31张 (6.6%) , 血片13张 (2.8%) ; (4) 医师1名, 涂片431张, 巴氏涂片Ⅱ级以上38张 (8.8%) , 血片15张 (3.5%) ; (5) 医师1名, 涂片391张, 巴氏涂片Ⅱ级以上22张 (5.6%) , 血片21张 (5.4%) 。

3 讨论

细胞学是宫颈癌筛查的第一步, 良好的宫颈细胞取材是细胞学诊断的先决条件, 诊断的准确性取决于取材的到位和证据的收集[1]。本文结果提示, 刮片取材与医师的专业技术职称关系不大;而血片发生率最高者与巴氏涂片Ⅱ级以上发现率最低者为同一人, 血片发生率最低者与巴氏涂片Ⅱ级以上发现率最高者为同一人, 提示血片发生与取材技术可能有关。通过总结本文的经验笔者认为, 要想在普查中取得高质量的刮片, 要注意以下几点:

3.1 重点观察宫颈移行带

宫颈上皮是由宫颈阴道部鳞状上皮和宫颈管柱状上皮组成, 宫颈复层鳞状上皮与单层柱状上皮交界处为鳞柱交界。原始鳞柱交界于胚胎期形成, 常见于青春期前后及育龄早期, 位于远离宫颈外口的宫颈阴道部。新生女婴在母体内受到胎儿-胎盘单位分泌的高雌激素影响时, 柱状上皮向外扩展, 占据一部分宫颈阴道部。幼女期, 由母体内来的雌激素作用消失后, 柱状上皮退至宫颈管内。青春期及生育期, 尤其是妊娠期, 雌激素增多使柱状上皮再次外移至宫颈阴道部。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低落, 柱状上皮再次退至宫颈管内。这种随体内雌激素水平变化而移位的鳞柱交界部称为新鳞柱交界部。宫颈原始鳞柱交界与新鳞柱交界之间的区域称为移行带。在移行带形成过程中, 其表面被覆的柱状上皮在阴道酸性环境下逐渐被鳞状上皮替代, 此过程被称为鳞状上皮化生。移行带内化生的未成熟鳞状上皮代谢活跃, 易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发生细胞分化不良。移行带内靠近新鳞柱交界部的未成熟鳞状上皮是易发生宫颈癌前病变以及浸润癌的部位[2], 应重点观察。

3.2刮板的使用

常用木质刮板, 适合于直接涂片, 先涂片后固定。刮板的两头进行不同部位的取材, 尖头可深入宫颈管内取材, 曲钝头部可取宫颈外口的细胞。

3.3 取材部位准确

部位包括整个宫颈管与移行带。 (1) 育龄期妇女:柱状上皮覆盖面积较大, 取材应包含移行带及宫颈管细胞, 如仅局限于宫颈外口及周边部位取材将取不到鳞柱交界处细胞, 应在鳞柱细胞交界处补刮。反之, 仅在交界处刮片, 将取不到宫颈管内细胞。 (2) 绝经后妇女:因雌激素缺乏, 鳞柱交界及移行带回缩入宫颈管内, 宫颈外口及宫颈管缩窄, 给取材造成一定困难。应尽量将刮片尖头部伸入其中, 取到宫颈管细胞, 以免漏诊内生型和颈管型鳞癌及腺癌。 (3) 取材时若发现明显浸润癌的表现, 在刮片同时取活检或及时转诊, 以缩短诊治时间。

3.4 取材及制片方法得当

取材时用力适当, 手法要轻, 尽量避免出血, 避免黏液, 取细胞数量足够。具体操作方法:阴道窥器暴露宫颈, 若分泌物多则须用棉签轻轻擦拭后取材, 刮板曲钝头在宫颈移行带或尖头在宫颈管内, 力度适中地旋转1周, 切忌遗漏, 若有遗漏必须补刮, 然后直接涂片。取载玻片中间2/3部位由上到下依次轻轻涂向一端, 用力均匀, 避免刮板与载玻片两个硬物的直接用力接触。用力过度不仅可在载玻片上刮出一片空白区, 还可使细胞受到挤压变形, 增加判断难度。另外, 涂片时无须因追求完美而往复涂抹, 改变第一次涂片方向, 以免破坏细胞的外形特点。制片后立即固定, 切勿待干燥后再固定。对于育龄期妇女, 先用曲钝头在移行带刮取, 涂片时留载玻片下1/4区域空白, 再用尖头宫颈管内刮取后在载玻片空白区涂片, 绝经后鳞状交界缩回宫颈管内妇女, 用尖头刮取即可。

3.5 宫颈刮片取材过程中的误区

宫颈刮片取材过程中有几个误区必须要注意: (1) 用力越大, 所取细胞越多, 越容易取到病变细胞。宫颈上皮细胞属更新组织细胞, 即表层细胞成熟老化脱落后由底层细胞更新取代, 因此所取细胞大部分为已脱落细胞, 尚黏附于宫颈上皮表面, 取材的目的是将这部分细胞取到即可, 因为底层细胞4~6天就要移到表层, 病变细胞也不例外[3]。 (2) 每次取材都要至局部出血方停止刮取。出血是黏膜轻度损伤的结果, 并不是良好的取材标志。部分受检者取材后不可避免地有少量出血, 而也有部分受检者并不出血, 但不影响取材质量, 没有必要人为过度刮取导致损伤。 (3) 黏液越多细胞量越丰富。宫颈管上皮细胞为黏液柱状上皮细胞, 分泌的黏液平常积聚在颈管并流向阴道部, 这其中有脱落的细胞在内, 但数量和质量并不能充分代表病变细胞, 且黏液过多直接影响制片, 造成观察困难。因此, 刮取前要先用棉签轻轻拭去黏液。

参考文献

[1]马博文, 何伟华.子宫颈细胞病理学诊断图谱[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3:23.

[2]乐杰.妇产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286.

[3]郎景和.妇科学新进展子宫颈病变的防治[M].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 2012:64.

宫颈普查 篇2

“两癌”普查—宫颈癌普查实施方案 东瀚卫生院

宫颈癌已成为威胁妇女健康的常见疾病,位居全球女性癌症发病率之首。根据市卫生局、市妇联实施“两癌”检查项目要求,我镇特制定普查实施方案:

一、项目目标:

东瀚卫生院将从2012年 10月开始,对东瀚镇四个行政村(东瀚、莲峰、文山、西安)抽取约350名35—64岁农村妇女进行宫颈癌检查,并对“两癌”防治工作进行宣传,提高农村妇女“两癌”知识的知晓率。

二、组织机构:

东瀚镇“两癌”普查—宫颈癌普查领导小组: 组长:陈云明(东瀚镇副镇长)副组长:杨道福(东瀚卫生院院长)

普查组成员:林薇(东瀚镇妇联)、林雅琴、林珠云、翁华清、盛红、林艳、林小梅、林晓燕、林顺华、马荣荣、林小琛(村妇联)、刘小明(村妇联)、林丽琴(乡医兼村妇联)、林桂英(村妇联)、林迪(司机)

三、普查对象和普查项目:

普查对象:东瀚镇四个行政村(东瀚、莲峰、文山、西安)35—64岁农村妇女。其中,东瀚村约200人,莲峰村约60人,文山村约30人,西安村约70人。普查内容:

(1)、妇科检查:包括询问病史,外阴及阴道检查,阴道分泌物湿片显微镜/革兰染色检查,盆腔检查。

(2)、醋酸染色(VIA)/复方碘染色(VILI)后肉眼观察检查。(3)、阴道镜检查:对VIA/VILI检查结果可疑者或阳性者进行阴道镜检查。

(4)、组织病理学检查,对阴道镜检查结果可疑或阳性者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

备注:其中⑶在市妇幼保健院检查 ⑷在福清市医院检查

四、所需经费:

四个行政村检查人数约350人,其中村级人员摸底、宣传、造册登记的工作补贴、车费、组织人员开支购买辅助检查材料等,所需资金约1.5万元。

福清市东瀚镇政府

宫颈普查 篇3

【关键词】宫颈刮片 细胞学检查 宫颈癌普查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2-0279-01

对于女性身体健康方面,宫颈癌已经严重威胁了女性的身体健康。宫颈癌作为一种恶性肿瘤,在临床上的发病率已经越来越高。通过有关的流行病学研究报告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到,宫颈癌在女性患者中的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同时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生殖系统肿瘤疾病。宫颈刮片脱落细胞学检查主要是利用专门的刮片,对采集的少量宫颈细胞染色,观察细胞是否出现异常形态,属于宫颈癌检查的首选手段。这种检查方法操作简单可行,不会对患者造成伤害,所以在临床上的使用范围及认可度都是比较高的。本文主要是通过回顾性分析沙湾县妇幼保健院自2013年1月—2014年12月进行宫颈刮片脱落细胞学检查的,研究宫颈刮片脱落细胞学检查在宫颈癌普查中的作用。

1、资料与方法

我院自2013年1月—2014年12月进行宫颈刮片脱落细胞学检查的患者5800例,患者的年龄区间为35—65岁,平均年龄为42.1岁。

1.1方法

所有患者进行宫颈刮片脱落细胞学检查。首先需要采集患者的标本,主要步骤及方法为:使患者的宫颈外口充分的暴露,利用专门的宫颈刮片插入到患者的宫颈管中,根据宫颈的外口为中心点,鳞状和柱状上皮细胞的交汇处将宫颈刮片旋转一周,获取较少量的分泌物及黏膜组织。抽出患者体内的宫颈刮片,将取得的标本置于载玻片上,固定在95%的乙醇中,时间为30min,取出,染色,利用自动分析对处理后的标本进行检测。

1.2临床诊断标准:

I级:没有核异质细胞发生

II级:出现轻度核异质细胞

III级:检查结果为轻度的非典型增生性细胞

IV级:检查结果为重度的非典型增生性细胞

V级:发现癌细胞

对比观察:将宫颈刮片脱落细胞学检查的结果与患者的病理学结果进行对比,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同时分析不同年龄段的患者进行宫颈刮片脱落细胞学检查的结果及宫颈发生病变的情况。

2、结果

宫颈刮片脱落细胞学检查结果:在本次分析的5800例患者中,有2800例患者没有出现核异质细胞,2902例患者出现了比较定都的核异质细胞,其余的98例患者有非典型增生细胞。所有患者总以44—55岁的患者检查结果异常率较高,有68例患者,为2%;98例宫颈刮片脱落细胞学检查结果异常的患者中,有90例患者为轻度不典型增生细胞,4例患者为重度不典型增生细胞,其余4例为癌细胞。

病理学检查结果:在宫颈刮片脱落细胞学检查结果异常的98例患者中,通过病理学诊断,为炎症患者81例,轻度不典型增生患者6例,重度不典型细胞增生患者为6例,发现癌细胞的患者为5例。

3、讨论

宫颈癌属于一种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同时也是对女性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严重威胁的一种疾病,对于宫颈癌的发病机理目前已经得到明确,这说明我们可以预防宫颈癌的发生。但是一旦患者发生了宫颈癌的病变,对于治疗的难度就增加了,并且治疗后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对于早期已经发现的宫颈癌前病变,如果得到了有效的治疗和处理,是可以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的,也及避免了宫颈癌的发生。

宫颈刮片脱落细胞学检查作为临床上对宫颈癌的筛查手段,已经得到了多数研究人员及临床工作者的肯定。这种检查手段,操作简单,易于掌握,并且不会对患者造成痛苦,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患者的欢迎。利用宫颈刮片脱落细胞学检查方法,对于大范围的宫颈癌普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对于及时发现宫颈癌前病变及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是非常有效的。同时已经检查出现了宫颈癌前病变的患者,需要通过进一步的病理检查结果来进行确诊。

在本次的研究结果中,进行检查的5800例患者中通过宫颈刮片脱落细胞学检查,有98例患者出现了轻度不典型细胞增生,在这98例患者中,有90例患者为轻度不典型增生细胞,4例患者为中度不典型增生细胞,其余4例为癌细胞。而病理学诊断获得的结果为宫颈刮片脱落细胞学检查结果异常的98例患者中,炎症患者81例,轻度不典型增生患者6例,重度不典型细胞增生患者为6例,发现癌细胞的患者为5例。从這个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到,虽然使用宫颈刮片脱落细胞学检查比较方便易行,但是获得的假阴性结果也是比较高的。所以在临床检查过程中,为了降低出现假阴性结果,在获取标本的时候,一定要按照规定的操作进行,以便可以得到合格的检验标本,取得准确的检查结果。

由以上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到,在对宫颈癌普查的过程当中,进行宫颈刮片脱落细胞学检查是有效的方法,可以及早的发现宫颈癌的癌前病变,可以展开有效的干预办法,降低宫颈癌患者的发病率。

参考文献:

[1]贾兴盛,宫颈刮片9852例脱落细胞学检查筛查宫颈癌的结果分析[J].河北医药.2010.32(4),490--491

[2]唐友桂,宫颈刮片脱落细胞学检查对宫颈癌普查的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4),153--154

[3]李文梅,宫颈刮片脱落细胞学检查在宫颈癌普查中的作用[J].蚌埠医学院院报.2014.39(7),867--869

[4]张艳娟,宫颈刮片脱落细胞学联合阴道镜在宫颈癌初筛中的价值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4.4(8),102--103

宫颈普查 篇4

关键词: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普查

人乳头瘤病毒是一种具有种属特性的嗜上皮病毒。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宫颈人乳头瘤与宫颈癌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因此早期筛查和处理宫颈人乳头瘤对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1]。我院接受治疗的妇科疾病患者开展宫颈人乳头瘤病毒筛查,回顾性分析普查结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妇科疾病患者435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年龄分为20~30岁组109例,未婚86例,已婚23例;30~40岁组242例,未婚87例,已婚155例;40~50岁组60例,未婚9例,已婚51例;>50岁组24例,未婚2例,已婚22例。所有受试者有性生活史,且认知能力良好,自愿接受临床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子宫切除史、盆腔放射治疗史者,月经期、妊娠期妇女。

1.2 方法

采取第二代杂交捕获试验对宫颈人乳头瘤病毒DNA进行检测,经宫颈人乳头瘤病毒专用拭子入到宫颈内,停留30s后顺时针旋转2~3次,而后取出,立即装入放有细胞保存液的专用试管内送检,对比分析不同年龄组受试者检测结果,并开展问卷调查,了解患者对宫颈人乳头瘤病毒的知晓程度。

1.3 统计方法

所有计数资料以频数(f)和率值或构成比(P)表示,无序分类资料采用Pearsonχ2检验,四格表资料用Fisher确切概率法,采用SPSS18.0进行统计分析。α=0.05。

2 结果

2.1 病毒感染率

不同年龄段组宫颈人乳头瘤检出率存在明显差异(P<0.05),20~30岁组检出率最高。见表1。

注:与20~30岁组相比,①P<0.05

2.2 宫颈人乳头瘤病毒的知晓情况

不同年龄组受试者愿意接种宫颈人乳头瘤病毒疫苗率存在明显差异(P<0.05),30~50岁组疫苗接种率最高。见表2。

注:与20~30岁组、>50岁组相比,①P<0.05

3 讨论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2],宫颈癌为妇女死亡的第二大原因。近几年宫颈癌病因学的研究逐渐深入,宫颈癌的发生因素被确认为高危型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持续性或反复性感染。研究证实[3],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生殖道会经历一个较长的过程,尖锐湿疣通过相应治疗后,若机体免疫功能较强,1~2年后病毒会自然消失;若机体免疫功能较弱,病毒会在细胞内潜伏若干年,机体免疫能力降低后潜伏的病毒可恢复活动。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包括潜伏感染期、亚临床感染期、临床症状期以及宫颈人乳头瘤病毒相关肿瘤期[4]。在一些自然或者是实验条件下,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所引起的乳头状瘤具有向鳞状上皮细胞癌转化的倾向,但并非所有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者均会发展成癌症,大多数乳头状瘤患者向鳞状上皮细胞癌转化需要辅助因子,譬如宿主因素、化学物质、吸烟以及环境协同等因素均可以对乳头状瘤向恶性肿瘤转变产生启动作用,应引起重视。

调查显示[5],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发生率与年龄、性行为习惯等因素有关。诸多研究发现,性活跃的年轻女性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率最高,且随年龄的增加逐渐降低。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妇科患者采取第二代杂交捕获试验开展宫颈人乳头瘤病毒DNA检测,对比分析不同年龄组受试者的检出率,结果发现不同年龄段组宫颈人乳头瘤的检出率存在明显差异,20~30岁组检出率最高(P<0.05);证实了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年龄有关,随着年龄增加,感染率逐渐降低[6]。通过调查受试者对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知晓情况发现,30~50岁组疫苗接种率最高(P<0.05),与相关报道一致[7];可见,不同年龄段受试者对宫颈人乳头瘤病毒的认知程度不同。因此,加大宫颈人乳头瘤病毒的宣教力度对于提高患者知晓率、疫苗接种率,降低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率、宫颈癌发病率,改善患者预后等均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给予足够重视。

参考文献

[1]杨君,周德平,陈凤娴,等.重庆地区2497例妇科就诊患者HPV感染状况分析[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2,15(4):1109-1112.

[2]胡宏,刘晓丽,蔡军.河南地区女性宫颈病变患者人乳头状瘤病毒基因型分子流行病学特征[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021(8):229-231.

[3]谢芳,李微微,李朝辉,等.福建闽东地区畲族妇女宫颈HPV感染的检测[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0,17(2):1765-1767.

[4]席维岳,周伟.妇女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8(04):276-278.

[5]李博,黄河,赵瑛.人乳头瘤病毒16E6蛋白与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J].中国医药导报,2011,22(17):1103-1105.

[6]郑敏亚,董梅娇,王军荣.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患者高危型HPV感染基因分型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0,11(2):214-218.

宫颈普查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8月—2013年10月户籍在我县的35岁~64岁自愿参加免费宫颈癌普查的已婚妇女8 000例, 采用卫生部颁布的《农村妇女宫颈癌检查项目技术方案》, 对醋酸和复方碘染色异常者进行阴道镜检查, 阴道镜检查异常者取活检进行病理检查, 排除非宫颈癌或非宫颈病变原因行子宫切除者。

1.2 方法

先行子宫颈和阴道黏液涂片检查, 再行醋酸试验肉眼观察。醋酸试验、碘溶液试验阳性者, 即行阴道镜检查, 可疑部位取活体组织, 个别病例多点活组织检查, 所取组织均送到上级医院进行病理检查。绝经者常规进行宫颈管刮片。病理诊断分为:正常或炎症;轻度、中度、重度宫颈上皮内瘤变;早期浸润癌和浸润癌[1]。以《妇产科学》第七版为诊断依据[2]。

2 结果

检查出患妇科疾病者2 585例, 占32.31%, 其中生殖道感染2 252例, 占28.15%, 妇科疾病顺位中前2位是阴道炎和宫颈疾病。阴道炎987例, 占38.18%, 其中滴虫性阴道炎606例, 占23.44%;念珠菌性阴道炎235例, 占9.09%;细菌性阴道病146例, 占5.65%。急慢性宫颈炎659例, 占25.49%。检出浸润癌6例, 检出率为0.075%;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CIN) Ⅲ级4例, 检出率为0.05%, CINⅡ级10例, 检出率为0.125%, CINⅠ级20例, 检出率为0.25%。宫颈癌与宫颈上皮内瘤变年龄分布, 见表1。

3 讨论

宫颈癌是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全球发病率在女性恶性肿瘤中居第2位。女性死于宫颈癌, 在发展中国家尤为严重。目前, 由于我国农村妇女防范意识差, 90%以上患者在确诊时已经是浸润癌, 失去最佳治疗时期。现在国家把农村妇女宫颈癌普查列为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且免费普查, 通过普查做到早检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提高农村妇女的健康水平。

3.1 目前, 在我国宫颈癌发病居妇产科癌症之首。

而农村发病率高于城市, 其危险因素为:性生活过早、生殖道性传播疾病、慢性宫颈炎、宫颈不典型增生 (CIN) 、早婚早育、多产多育、经济地位低下等[3]。从普查结果显示, 农村妇女生殖道感染率高达28.15%, 其中, CIN检出34例, 检出率0.43%。CIN至癌的自然演变过程一般需10年, 这是个不能疏忽的时间, 对宫颈病变及时治疗, 控制在癌前病变, 即癌前阻断, 宫颈癌有望成为可以预防、可以治愈的肿瘤。CIN是发生在癌前期的宫颈病变, 不典型增生的细胞既具有异型性, 又有双向分化的潜能, 其转归有: (1) 自然消退。 (2) 持续不变。 (3) 进展 (或癌变) 。CIN总体上有15%的概率可发展为癌, CINⅠ、Ⅱ、Ⅲ级进展的风险分别为15%, 30%, 和45%。8 000例普查妇女中, 发现癌症高发年龄为50岁~64岁, CIN高发年龄35岁~49岁。我们对查出的病例均建立了健康档案, 建议患者定期检查, CINⅡ级、CINⅢ级的14例全部进行了治疗, 告知并且要督促患者进行定期复查, 这样就能有效阻断、早期发现CIN向癌症的转化, 以取得早期治疗。查出的6例癌症全部及时住院, 5例手术治疗, 1例晚期患者进行了放疗。

3.2 前景展望

我国将农村妇女宫颈癌普查列为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要连续、大面积免费为农村妇女进行普查, 地方政府、妇联组织都应高度重视, 宫颈癌患者住院费用参与农村合作医疗报销, 妇联组织还对贫困家庭进行了救助。长期坚持做下去, 农村妇女对宫颈癌的防范意识会有极大的提高, 对宫颈疾病, 尤其是癌前病变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以及宫颈癌的有效预防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郎景和.妇科学新进展子宫颈病变的防治[M].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 2005:94-100.

[2]乐杰.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263.

宫颈普查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实验对象均为>20岁且有3年以上性生活的农村妇女, 55岁之后不参与普查。共来源于10个县、区, 均自愿配合农村妇女宫颈癌普查。将以下几种人群作为高危人群进行关注:有多个性伴侣;伴侣有多个性伴侣;患其他传播疾病;有早期性行为者;既往有宫颈癌、阴道癌等病史者[1]。

1.2 普查方法

该次普查活动根据10个县、区妇幼保健院组织和卫生部的规定, 对所有实验对象资料进行表格登记, 以中心社区为单位组织普查。对实验对象进行宫颈癌防治知识问卷调查;全院宣传宫颈癌普查对生命健康的重要性;宫颈癌自愿免费体检和签署知情同意书, 避免普查中出现纠纷[2];收集普查对象的个案资料, 内容包括有月经史、既往病史、常规避孕方法、家族史、孕产史等, 对可疑病例送往上级医疗机构复查, 并监督其治疗[3,4]。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与统计, 运用χ2检验[4]。

2 结果

普查结果显示, 农村妇女常见妇科疾病主要有: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细菌性阴道炎、其它炎性疾病、其它良性疾病、宫颈癌前病变等, 各种疾病患病率见表1。

注:P<0.05。

3 讨论

宫颈癌是较为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疾病, 严重危险着妇女的生命健康。近几年来该病的发病率还在呈逐步攀升的态势, 开展宫颈癌普查工作, 提高妇女的生命健康水平工作迫在眉睫。有研究表明:宫颈癌是可以通过医学干预降低发病率的, 防治的关键是通过普查早期发现疾病并进行有效治疗, 阻断其发展。目前, 临床宫颈癌的检查方法有用细胞学检查、阴道镜检查以及组织学检查, 均可达到“早发现、早诊治”的目的, 降低宫颈癌的死亡率, 提高农村妇女的生命质量。

该次普查工作在掌握实验对象一般资料和病史资料后, 对所有实验对象进行常规妇科内、外生殖器检查。观察实验对象阴道壁和宫颈的的结构、外观、颜色、分泌物性状, 判断阴道壁有无赘生物、有无充血、红肿、出血、溃疡等, 判断宫颈有无息肉、裂开、柱状上体异位等[5]。观察外阴形状、阴毛分布和黏膜颜色。对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结果异常的患者, 采取进一步的阴道镜检查。

普查方法如上文中所示。具体普查检查时的方法步骤为:取膀胱, 截石位, 暴露宫颈, 用棉球擦拭分泌物, 将宫颈软毛刷送入宫颈管磷柱交界部位, 轻刮6~9周并以此作涂片, 放置液基培养基中送往病理科进行宫颈细胞学检查。

普查间隔时间方面, 1次/年, 若连续2次检查均为正常, 适当延长普查间隔时间, 3年1次或5年1次甚至是7年1次。重点普查对象为上文中的患病高位人群, 要求每年筛查1次。

表2普查结果可看到, 该次普查对象共805例, 宫颈癌患者有45例, 总体患病率为42.344/10万, 而全国宫颈癌患病概率为14.59/10万, 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这提示:我国农村宫颈癌的患病率极高, 是全国宫颈癌患病水平的2倍多。该次宫颈癌普查结果我们还发现农村妇女最常见的宫颈癌疾病为:生殖道感染、宫颈癌和宫颈癌前病变, 究其原因, 可能与妇女性生活频繁、流产、个人卫生等方面因素有关。

另外, 表2中看到, 36~45岁妇女宫颈癌的发病率最高, 值得关注。这部分年龄段的妇女多半多产、过早性生活、经济状况低下等, 可能与这些有关, 可能与地理环境也有相关性。

普查结果提示我们, 农村妇女宫颈癌的高患病率应引起关注。要定期开展宫颈癌普查工作, 制定相关干预措施, 强化健康教育, 提高生殖健康水平。定期做宫颈液基细胞学 (TCT) 检查, 有助于早起发现病情。该次实验通过社区进行普查, 提高了整体普查率, 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实验的客观性。需要说明, 该次实验由于普查对象有限, 各地生活水平和地理位置的区别, 对普查结果客观性也具有一定的影响, 农村妇女宫颈癌发生率的确切参考资料还有待考究。

摘要:目的 探讨农村妇女宫颈癌的普查方法, 通过普查的结果了解农村宫颈癌的发病现状。方法 随机性抽取10个县、区妇科门诊宫颈癌就诊患者805例, 对805例患者进行宫颈癌普遍性筛查, 分析普查结果。结果 经宫颈细胞学检査阴道镜下取材活检, 发现805例宫颈癌患者中细菌性阴道炎有88例, 占10.93%;癌前病变有66例, 占8.20%;子宫肌瘤有25例, 占0.31%;其他良性病变40例, 占4.97%。结论 实验结果发现, 农村妇女宫颈癌的患病率较高, 尤其是生殖道感染和妇科疾病方面, 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要加大农村医疗卫生投入, 定期积极对农村妇女进行宫颈癌普查, 加强保健, 扩大诊治力度。

关键词:宫颈癌,生殖道感染,普查结果,癌前病变,良性病变

参考文献

[1]何朝华, 何丹, 吴方银, 等.四川省宫颈癌高发地区农村妇女宫颈癌普查结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10 (31) :22-23.

[2]冼美生, 陈燕俊, 杨植斌, 等.宫颈癌普查用加藤式自己涂擦法与刮片法细胞学诊断结果的比较[J].肿瘤防治研究, 1983 (3) :24-26.

[3]陶林, 贾薇, 杨安强, 等.普查方法的联合应用与新疆喀什地区维族妇女子宫颈癌的调查分析[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10 (4) :17-21.

[4]吴安山, 李兵, 奉小艳, 等.1998年至2007年我市已婚妇女妇科病调查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09 (2) :74-75.

宫颈普查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本区内的所有20~60岁已婚女性宫颈癌筛查和妇科病普查, 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统计分析。

1.2 筛查与方法

采用宫颈细胞学检查, 对检查异常者比如低度上皮内瘤样病变以及肉眼宫颈糜烂, 有接触性出血史者进一步采用组织活检和HPV检测。

1.3 统计学方法

利用统计学分析统计数据通过SPSS17.0For Windows进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全区20~60岁已婚妇女共10327人, 对其中的4029人进行宫颈刮片检查, 检查率39.0%, 根据统计分析数据, 检查显示:宫颈糜烂658例, 阴道炎259例, 宫颈癌4例, 乳腺癌3例, 最为多发的女性疾病为宫颈糜烂、阴道炎和宫颈癌这三种疾病。其中82例有低度上皮内病变, 经组织活检以及HPV检查的90例中, 病理学检查为宫颈上皮内瘤变 (CIN) Ⅰ的有46例, 其中HPV阳性的有40例, 阳性率为87.0%;病理学检查为CINⅡ的有34例, 其中HPV阳性的有30例, 阳性率为88.2%;病理学检查为CINⅢ的有6例, 其中HPV阳性的有5例, 阳性率为83.3%;病理学检查为宫颈癌的有4例, 其中HPV阳性的有4例, 阳性率为10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3.573, P<0.05) 。

3 讨论

宫颈炎是一种常见的危害女性健康的妇科疾病, 同时也是宫颈高度病变和宫颈癌的一个主要协同因素[2]。而宫颈糜烂是慢性宫颈炎的一种主要临床表现, 重度的宫颈糜烂很有可能引发宫颈癌[3]。HPV又是能够引起宫颈癌的主要危险因素, 其中尤以HPV16型和18型最有可能引起宫颈癌的发病。

本研究中, 根据经组织活检以及HPV检查患者的检查结果显示, HPV阳性率随着CIN的程度增加而增加。因此在这方面, 预防HPV感染, 以及随访和筛查是此中重点。本次研究发现, 宫颈糜烂是妇科疾病中最常发的疾病, 且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30~40岁, 其中80%以上的患者去医院进行了治疗。因此可以得出, 对妇女进行定期的妇女病普查, 可对宫颈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由此对于降低宫颈癌的发生率有着较大的作用。阴道镜检查并活检病理为≥CIN 90例, 对于这些患者, 应嘱咐其及时进行治疗, 而治疗方式则应根据临床分期、患者年龄、病情状况、当地医疗设备以及医疗技术水平等方面综合考虑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 选择手术、放疗或化疗, 并叮嘱患者要及时反馈病情状况并定期随访, 强调转归情况和随访的重要性, 并要求患者主动来院复查。能够筛查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的最简易方式是细胞发病学检查和HPV检测。当HPV阳性而细胞学检查正常的人群, 则表明其发病风险高;而HPV阴性且细胞学检查正常的人群, 则表明发病风险低, 可延长筛查间隔时间。但HPV检查成本较大, 因此一般只使用在细胞学检查异常的人群身上。而对于这些细胞学检查异常的人群则需要在前期每隔3~6个月随访1次, 之后需每年随访1次, 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细胞学分类。

本研究中, 对镇内20~60岁已婚女性宫颈癌筛查和妇科病普查, 由结果可知妇女病的普查对于防范宫颈癌等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妇女保健工作的推广, 需要加强妇科科普知识的普及, 加大宣传力度, 增强广大妇女的自我保健意识。已婚妇女应定期接受规范的妇科检查, 尤其是细胞学检查异常的患者应采取TCT检查, 以提高检出率。随着社会的发展, 女性的生活和工作压力越来越大, 妇科疾病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 因此定期的妇女病检查以成为女性必不可少的生活一部分。

摘要:目的 探讨妇女病普查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作用分析。方法 对区内20~60岁已婚女性宫颈癌筛查和妇科病普查。检查包括宫颈细胞学检查、组织活检和HPV检测。结果 检查显示:宫颈糜烂658例, 阴道炎259例, 宫颈癌4例, 乳腺癌3例。三种方法检测的HPV阳性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定期对妇女病进行检查, 能尽早的发现早期病变, 及时治疗妇女病, 降低宫颈癌的发生率。

关键词:妇科病,普查,宫颈癌

参考文献

[1]林小玲, 赖月容, 王月春, 等.对门诊女性患者宫颈癌筛查知信行的调查.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1, 17 (17) :1997.

[2]钱惠英.重视宫颈癌前病变筛查的质量管理控制.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7 (7) :84.

宫颈普查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1 年1 月~2013 年12 月免费参加妇科普查和两癌筛查的常住适龄妇女为研究对象, 年龄在35~59 岁。

1.2方法所有研究对象均行妇科病普查和两癌联合筛查。

1.2.1健康宣传与动员南区卫计局召开了专题会议, 布置具体工作方案。由区卫计局充分利用计划生育网络平台, 联合妇联负责策划、发动, 社区计生办主任、妇女主任、计生专干负责宣传、组织、随访, 重点宣传妇科病普查、两癌筛查的重要性以及检查范围、检查方法。由市博爱医院、南区医院、南区卫计服务中心三个医疗机构组织多名资深妇科、影像专科医师, 经专业培训后负责检查。

1.2.2 乳腺疾病检查方法参加检查者, 对乳腺先采用视诊、触诊, 然后再进行彩色B超检查, 对可疑病例转往市博爱医院进行钼钯、病理学检查。

1.2.3 妇科检查方法 (1) 盆腔B超检查; (2) 妇科常规检查; (3) 采集宫颈细胞和阴道分泌物标本, 进行TCT液基细胞学和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 (4) 可疑病历转往市博爱医院病理学检查。

1.3 判定标准乳腺结果分为乳腺良性病变 (BI-RADS Ⅱ级) 、乳腺病变 (BI-RADS III级或以上) ;宫颈检查结果分为腺细胞AGC、不典型鳞状细胞ASC-H、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鳞状上皮内高度病变HSIL[1]。

1.4 数据处理所有研究对象资料均由专业技术人员采用妇科筛查软件系统录入。 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 P<0.05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 结果

2.1 各年龄段乳腺彩超检查情况共有2317 例适龄妇女参加乳腺检查, 其中35~49 岁年龄段有2013 例, 检查异常者137例 (6.81%) ;50~59岁年龄段有304例, 检查异常者6例 (1.97%)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各年龄段宫颈检查情况2317 例参加了宫颈液基细胞学筛查, 其中35~49 岁者检出异常111 例 (5.51%) ;50~59 岁者检出异常8 例 (2.63%) 。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2.3 主要妇科疾病分布情况2317 例妇女, 检出乳腺病变1423例, 均建议进一步行病理活检;宫颈病变119 例, 均建议进一步行病理活检;阴道分泌物检查以细菌性阴道炎最为常见, 其次为霉菌性阴道炎。 见表3。

2.4乳腺癌、宫颈癌检出情况2317例妇女中检出乳腺癌4例, 其中35~49岁3例, 50~59岁1例;检出宫颈癌3例, 均为35~49岁。

3 讨论

乳腺癌、宫颈癌是妇女最常见恶性肿瘤, 近年来, 两癌的发病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且其发病年龄逐渐趋于年轻化, 严重地威胁着广大妇女的生命健康。 防治妇科疾病是保护妇女身心健康的重要措, 妇科病普查联合两癌筛查, 可以早发现、早治疗乳腺癌、宫颈癌以及其他妇科疾病, 提高妇女生殖健康水平, 降低两癌死亡率。

本地区乳腺疾病筛查结果显示, 乳腺良性病变占受检人群40.63%, BI-RADS III级及以上占受检人群0.68%, 35~49岁年龄段都明显高于50~59 岁年龄段 (P<0.05) 。 确诊为乳腺癌4 例患者中, 有3 例发生在35~49 岁年龄段, 提示乳腺癌发病趋于年轻化[2]。分析其病因, 年轻女性经常接触电脑等电讯设备、长期处于高压电磁场及电离辐射下, 是肿瘤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3]。 其次也可能与雌激素水平、饮食结构、脂肪摄入过多等因素有关[4], 故临床应对该人群引起高度重视。对于已经发生良性病变的, 应加强乳腺增生防治知识宣教, 嘱其改变饮食结构, 减少脂肪摄入, 经常锻炼等, 做到定期检查、及时治疗, 以便控制或减少病变向纵深级别发展。

本地区宫颈病变筛查结果显示, 119 例发生宫颈病变, 占参检人数5.1% , 其中35~49 岁年龄段高于50~59 岁年龄段 (P<0.05) ;确诊宫颈癌3 例, 均发生在35~49 岁年龄段, 发病趋于年轻化。 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4], 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前期病变和宫颈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此外初次性行为和初产年龄小、不良的生活事件导致精神创伤和宫颈炎等基础妇科疾病均可导致宫颈癌前期病变危险性增高。 一般情况下, CIN演变为浸润癌的时间大约为8 年左右, 对存在宫颈病变的若能定期进行复查, 就可能尽早发现病情变化, 尽快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避免癌变发生。

本地区妇科疾病普查结果显示, 妇科疾病分布依次为乳腺疾病占42.9%, 宫颈病变占11.26%, 子宫肌瘤占3.8%, 细菌性阴道病占3.32%, 霉菌性阴道炎占2.5%, 卵巢囊肿占1.2%, 滴虫性阴道炎占0.7%。参检2317 例, 共有1058 例患病, 患病率为45.66%, 其中患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疾病的占30.44%, 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分析原因: (1) 卵巢疾病高危因素可能与高胆固醇饮食、心身压力过高引起内分泌紊乱有关;而子宫肌瘤的发生则与食物雌激素含量增高, 或选用化妆品、保健品引起雌激素长期刺激, 以及卵巢功能紊乱有关, 提示育龄妇女在生活中应注意避免上述危险因素。 (2) 部分妇女妇科保健知识贫乏, 自我保健意识薄弱, 滥用抗生素、应用含高剂量雌素避孕药、穿紧身化纤内裤及肥胖, 再加上中山地区长年温暖、潮湿、多雨, 内裤被霉菌感染等均是生殖道感染的高危因素。

本次进行的筛查工作具有以下特点: (1) 本次筛查宫颈采用了液基细胞学 (TCT) 检测, 乳腺采用了彩色B超BI-RADS分级技术; (2) 参加筛查的医技人员均为经过专业培训的资深医师; (3) 跟踪随访到位, 提高了宫颈癌、乳腺癌确诊率; (4) 妇科病普查和两癌筛查工作联合进行可以使两部分资金融合, 增加了检查项目、提升了检查级别, 从而提高了检查阳性率。

综上, 中山市政府将乳腺癌、宫颈癌和妇科病普查工作纳入常态化管理非常必要, 可以早发现、早治疗乳腺癌、宫颈癌以及其他妇科疾病, 降低两癌的患病率、病死率, 提高妇女生殖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美华, 王晓英.对9373名农村女性进行宫颈癌及乳腺癌筛查结果的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 2014, 12 (19) :182-183.

[2]石健, 王彬, 刘荫华.乳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中应用BIRADS分级诊断标准对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0, 26 (5) :877-878.

[3]张斌, 周爱芬, 陈忠, 等.武汉市20余万农村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筛查情况分析[J].2013, 28 (9) :1398.

宫颈普查 篇9

资料与方法

收集2014年3-7月在超声科接受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体检的已婚妇女1 026例, 年龄21~65岁。

仪器与方法:仪器为飞利浦HD11超声仪, 扫描角度160°。腹部探头频率2~5 MHz, 阴道探头频率4~8MHz, 检查者避开月经期, 检查前嘱受检者排空膀胱, 取膀胱截石位 (垫高臀部) , 使用一次性消毒垫巾, 探头顶端涂以耦合剂并套上一次性避孕套, 常规消毒后, 操作者将探头轻轻置入受检者阴道后穹隆部, 进行纵、横多切面多方位扫查, 除了检查宫体、卵巢外, 特别注意宫颈的扫查。宫颈大小和回声, 包括宫颈内、外口, 宫颈管回声, 宫颈是否齐整。必要时将探头稍向外退出置于宫颈外口处对宫颈进行观察。

结果

本组接受检查的1 026例妇女, 共检出宫颈疾病640例, 阳性率62.38%, 不同年龄段宫颈疾病的类型及检出率亦不相同, 其中宫颈囊肿与宫颈肥大可见较多同时发生。年龄与疾病类型的关系, 见表1。

正常宫颈与不同类型宫颈疾病的声像图表现:1正常宫颈:对成人的宫颈, 其纵切面呈圆柱状, 横切面椭圆形, 宫颈长度一般是25~35 mm, 宫颈的直径一般是25~30 mm, 前后径比子宫体窄, 中央为梭形管腔, 当存在较多黏液时可见少量无回声区, 宫颈边缘整齐。宫颈壁由黏膜、肌层、外膜构成, 黏膜回声稍强, 厚2~4 mm, 肌层呈均匀等回声。CDFI示:点状或短棒状血流信号, 静脉血流信号较易获得, 动脉频谱为高阻力型。2宫颈肥大:纵切、横切面均可见三径线值增大, 尤其前后径>35 mm, 宫颈的外形尚规则, 宫颈管的梭形结构存在, 宫颈管线及宫颈肌层显示清晰。伴有宫颈柱状上皮异位者的宫颈多呈不规则肥大, 尤其近宫颈口处呈不规则低回声, 分布不均匀。3宫颈囊肿:声像图表现为宫颈不同程度肥大及颈管囊性无回声, 大小不等, 可单个存在或多个散在分布, 直径数毫米到数厘米不等。部分病例呈“蜂窝状”分布 (图1) , 多呈类圆形无回声, 边界表晰, 后壁回声增强, 周边无血流信号, 合并感染时呈低回声区, 周边可见星点状血流信号。4宫颈息肉:宫颈管内或宫颈外口阴道呈实性等回声或高回声突起, 单发或多发, 可有较宽的基底部, 也可有粗细长短不等的蒂, 息肉常呈椭圆形或水滴形, 合并子宫颈少量积液时宫颈息肉呈无回声包绕团块声像 (图2) , 这种特征性图像易作出准确诊断, 但宫颈管内无扩张无积液者伴有小息肉者易漏诊。CDFI检查未显示血流信号8例, 显示血流信号15例, 在显示血流信号的15例中9例呈特征性表现:即息肉瘤体内见1条与宫颈内膜基底层相连的条状血流, 位于瘤体中间 (图3) ;6例血流呈点状或短棒状散在分布于基底及瘤体内部, 血流均为低速静脉血流频谱, 或动脉血流频谱, RI>0.60。5宫颈肌瘤 (图4) 6例, 其中单发4例, 合并子宫肌瘤2例, 宫颈增大, 宫颈肌层内可见低或高回声团块, 边界清晰, 包膜完整。CDFI:显示周边环状或半环状血流信号。6宫颈癌:宫颈增大, 轮廓欠清, 凹凸不平, 宫颈管线模糊不清或连续中断, 颈管梭形结构破坏, 宫颈管内膜增厚, 肌层显示不清, 内见不规则强回声或低回声实性肿块, 边界模糊, 形态不规则, 内部回声明显不均匀。CDFI:其内及周边血流信号丰富, 呈条状、分支状, 可记录到低阻力动脉频谱。宫旁浸润时, 子宫两旁有低回声结节, 宫旁充血明显, 血管增粗达盆壁。

讨论

宫颈组织主要是由纤维组织、平滑肌等组织组成, 对于各段的组成, 有着较差的差异[2]。由于宫颈的组成结构和成分复杂, 所以其生理功能也十分独特, 构成子宫颈阴道部分的主要组织是纤维组织, 在这一段中并没有神经分布, 所以内分泌对该段所能产生的影响较小, 在疾病的早期, 由于以上原因的存在, 也使得患者往往感受不到明显的不适症状, 也使得疾病无法在早期被及时发现和治疗, 从而容易延误治疗, 影响治疗的总体效果[3]。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4],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习惯的改变等因素, 其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目前, 在妇科肿瘤中, 宫颈癌发病率居第二, 此外, 宫颈癌的病因是明确的, 在恶性肿瘤中这是唯一的一个。所以, 如果在宫颈癌的早期, 能够做到及时地发现和给予有效的干预和治疗, 往往能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宫颈疾病的超声诊断, 根据病理类型不同, 声像图上呈现各种不同表现。虽然经腹超声可提高对宫颈病变的检出率, 但是经阴道超声高频探头置于阴道后穹隆位, 无需充盈膀胱, 避免了腹壁脂肪和肠腔气体的干扰, 能更清晰地显示宫颈外口及宫颈管内瘤体的大小, 边界及其与内膜和肌壁的关系, 并且无创、重复性好, 可连续观察病变的发展情况, 较经腹超声对宫颈疾病的检查更为准确, 越来越为临床医生及患者所接受。本组资料中, 宫颈肥大、宫颈囊肿、宫颈息肉、宫颈肌瘤、宫颈癌等引起形态结构改变的病变,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都能较好地显示出来, 且多数都能确诊。但对于没有造成明显形态结构改变的疾病如单纯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单纯宫颈炎, 超声检查无特异性声像改变。另外, 宫颈癌早期在宫颈表面仅表现为糜烂样, 呈颗粒状, 宫颈无明显形态学改变, 或仅表现宫颈轻度肥大, 超声不易诊断。随着病情的发展, 宫颈增大、变粗, 解剖结构异常或模糊, 按其生长方式表现为外生型和内生型两种[4]。超声检查对外生性宫颈癌的定性诊断价值不大, 常在妇科阴道窥器检查发现宫颈病变后才有声像图的改变;但对部分宫颈管型宫颈癌, 经阴道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早期诊断起重要的作用;另外, 对组织病理确诊宫颈癌的病例, 超声检查可初步判断盆腔器官有无浸润。

参考文献

[1]余秀华, 施红, 李黎, 等.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宫颈病变的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6, 14 (1) :4-7.

[2]柯应夔.临床妇科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35.

[3]王淑梅, 张丽芳, 赵红, 等.超声体检在宫颈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09, 25 (2) :184.

上一篇:农机配置下一篇:第三者强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