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查管理

2024-09-07

普查管理(精选12篇)

普查管理 篇1

2010~2012年, 我国在新的历史时期, 2010~2012年我国在新的历史阶段首次在全国开展了水利普查工作, 此次普查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调查国际基础水信息的基准性, 更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在水利普查工作中所存储的各种信息资料整理成就会成为水利普查档案, 记录了地方水利科技档案资源的重要组成, 也准确记录了整个水利历史和实践历程。对水利普查档案进行科学管理、合理利用及依法收集能有效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更为今后地方水利普查工作提供便利。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供可靠的基础水信息, 为促进地方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科学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一、水利普查档案的来源

水利普查档案的形成应自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工作开展时起, 严格按照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技术规范要求, 在水利普查领导小组的领导下, 对水利普查有关数据汇总、审核、平衡分析、评审上报等环节, 依照《水利普查质量控制管理制度》相关规定, 层层把关、环环相扣, 在通过省和国务院水普办数据审核后, 按照《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档案验收办法》和《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组织开展水利普查档案相关归类管理工作。水利普查档案整理工作, 要在开展对水利普查各种材料进行分类整理、编码装订、扫描、软件系统录入、复核、校对等一系列工作的前提下, 整理完成管理类、专业类档案。包括清查表、普查表、台帐表、重要文件等。这上述内容都要录入目录和整理电子文档。

在水利普查档案分类立档整理过程中, 要严格归档标准, 做到立档思想明确, 具体材料分类清晰、案卷编排有序、卷宗目录清楚、案本装订整齐、便于调取查找, 并及时进行反复核查, 查漏补缺。

二、强化水利普查档案管理的措施和方法

(一) 对关于国家档案局、水利部联合印发的 (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档案验收办法) 的通知》精神进行全面贯彻落实, 进一步做好水利普查档案验收工作, 提高水利普查档案管理质量。

(二) 在水利普查工作的全过程贯穿水利普查档案管理工作, 依照统一规范立档标准的要求, 开展认真细致的立档归类整理工作, 扎实有序地完成水利普查档案整理目标任务。

(三) 要理清归档立卷思路, 加强技术培训。依照《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档案验收办法》, 为确保水利普查档案够达到全面、完整、准确、系统的要求, 水利普查档案管理人员要及时参加水利普查档案归档材料卷宗、文件级目录及重要文件材料数据库建立等培训学习;同时邀请上级水普办和地方档案局业务技术人员到水普办检查指导档案整理工作, 讲授有关档案归类立档工作的要点、掌握档案编制基础知识, 并在地方档案局有关业务人员的指导、监督下, 完成水利普查档案归类立档工作。

(四) 做好水利普查档案管理保密工作;实践中应严格按照《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数据保密管理办法》相关要求, 同时对保密工作管理制度认真贯彻落实, 再结合实际水利普查工作中管理和使用指定具体、完善及可行性的保密管理措施和安全保密制度措施, 促使档案各级工作人员严格自觉遵守各项保密规则, 树立保密工作意识。同时按照相关规定切实加强对涉密机及普查数据的日常管理工作, 配备相应的设施、设备的保密机房, 如防盗门、保密单机及防盗突等。水利普查档案要配备专门的计算机管理, 此计算机要设立保密系统, 管理计算机工作人员在进入时要输入密码, 不准使用存储涉密普查数据的计算机硬盘、移动存储设备和介质, 严格保密其他存储介质, 以此保证不同类型的水利普查档案数据资料处于安全状态。此外, 保存水利普查档案的计算机如果涉及相关秘密数据, 除专用计算机外不能在开放网络连接, 更禁止在云服务器和互联网等安全系数低的平台上处理、加工和存储数据, 进一步加强数据安全。

(五) 建立健全水利普查档案工作相关制度。根据《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档案管理办法》, 明确水利普查档案的收集管理范围是, 同时针对档案管理要求建立各项工作制度, 如补充, 修改, 接收, 保管, 保密, 统计及整理等各个方面。除此之外还要对档案管理基础设施进行全面完善, 良好的档案存储环境一定程度上能提高档案利用率, 对此应确保水利普查档案的安全存放设施达到相关规定范围, 保存环境适宜, 在收集及整理档案过程中可购置专门的如铁皮柜、文件盒等存放水利普查档案的物件, 以此保证不出现遗漏, 最后做好档案防虫害、防火、防潮、防污染等档案保护措施。

三、水利普查档案的开发利用

水利普查档案管理的最终目的在于这些科技档案的开发利用。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水利普查档案, 是加快推进经济社会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有时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都要遵循水利普查档案内容, 甚至其档案还能有效指导新常态下的地方未来发展趋势, 可以说水利普查档案开发利用工作是普查档案自身价值得以实现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 因此, 做好水利普查档案的开发和利用工作, 使其能发挥自由的作用和体现其自身价值。目前全社会各个领域不可或缺及关键的信息资源就依靠各类档案额开发利用, 其中也自然而然涵盖水利普查档案。

一不断加强水利普查档案的开放利用程度, 促进实现水利信息资源共享;水利普查档案的基础管理是此类档案工作实践中的重点, 这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除了在档案收集、鉴定、整理和保管等各方面下功夫外, 还应该着重做好档案的目录编写、信息检索、应用研究等工作, 编制出较为科学、适用、实用的检索工具, 从而建立健全检索体系和档案文件汇编等参考性资料, 保证为各领域、各行业及时、准确、系统、完整地提供满足水利普查档案利用工作的需要。

二要加强对水利普查档案的保存保管工作, 随时准备为各类利用者及时提供所急需的水利技术资料。对普查过程中形成的重要、珍贵的档案资料, 要备有微缩件或复制件, 以能够代替普查档案原件提供给利用者。

三要坚持与时俱进,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水平做好档案管理工作, 在管理好水里普通档案的基础上遵循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及需求原则, 从中探寻可行性的服务方法, 进而提高水利普查档案利用水平和质量。

普查管理 篇2

普查的目的在于应用,因此普查资料的开发与管理不仅是普查工作的重要环节,更是衡量普查工作是否圆满成功的重要标志之一,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对这次普查工作的评价,最终要看通过普查拿出了什么成果,解决了哪些问题。只有对普查资料进行全面、深入、系统地开发、管理和应用,最大限度地发挥普查资料的利用价值,深入系统地开发和应用好普查资料,才能有效地为各级党政部门宏观决策服务,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为社会公众服务,所以在普查资料开发管理过程中,应着重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开发方面:

一、充分开发应用普查资料,结合使用相关资料

普查资料开发应用无疑要充分利用普查自身的资料,但不能局限于使用普查资料,在分析研究过程中要结合使用各部门、各专业的统计资料。经济普查不是孤立的一次性调查,它与各项专业调查既有明确分工,又相互紧密结合。因此,在普查资料开发应用过程中,也应体现这种分工与结合的关系,并做好多方面资料口径的转换和衔接工作,避免数据使用混乱造成不良影响。当然,这种结合要适度,要充分体现经济普查的成果。

二、采取多种形式,适应多方需求:经济普查对象包括政府领导部门、业务主管部门、科研单位、企业和社会公众等各个方

面,它们的需求也各不相同。因此,应针对不同的需要,采用多种形式开展经济普查资料的开发应用工作,包括发表普查主要公报数据、编印普查资料、撰写统计分析报告、建立普查数据库、开展信息咨询、网上查询服务等,这些形式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三、分清轻重缓急,兼顾当前长远

经济普查资料开发应用的内容繁多,应明确一个优先次序,明确开发的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首先,要快捷地提供和发布经济普查的主要数据,如主要的总量和分组指标;同时要尽快建立经济普查数据库,以便随时根据多种需要进行再加工。开发应用经济普查的内容,除了单位总量基本信息外,总体内部的结构和分布影视开发的重点,这也是普查资料开发应用的优势所在,因为其他各项统计调查都不乏经济总量指标,但这些总量指标往往是根据层层汇总而来,总体结构数据的加工整理收到限制,而经济普查资料总量指标包括了大量的原始资料,在这方面开发应用则大有用武之地。利用经济普查资料开展分析研究,既要及时反映单位、地区及行业的现状,并对产业规模、分布、运行以及效益情况等进行分析,更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角度,研究经济结构和布局中出现的一些规律性的问题,为各级政府制定规划和监督管理提出有价值的咨询意见或建议。

四、实事求是,防止主管片面

实事求是是统计工作的宗旨和精髓。摆情况、找问题、查原因、提对策都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利用准确可靠的经济普查数据,对经济社会现象进行全面、深入、系统地分析研究,切忌主观臆断,按主观设想去找例证、凑数据。特别注意不能为迎合某种需求,去造假数据、说假话、写假报告。

五、要有新思路、新方法

在经济普查资料开发管理中,不能墨守成规,局限在一些常规的统计分析。一定要利用经济普查资料的丰富性和全面性,结合新的经济理论、新的统计方法和技术、先进的统计计算手段进行新的探索。

六、采用“内外”结合的方式,充分调动社会各个方面力量

经济普查资料的开发管理要采取“内外”结合的方式。所谓“内”,指的是各级普查机构和统计系统各专业开发应用人员。这些人员可利用熟悉统计指标、统计制度和统计方法的优势,撰写一些反映诸如就业、产业、行业结构等短、平、快的专业快报,满足经济普查资料开发应用的时效性要求。所谓“外”,指的是普查机构和统计系统外部的社会研究力量。这些人员可利用具备专业行业背景和综合性知识的优势,深度研究分析一些诸如社会经济和行业发展战略等方面的研究课题,满足经济普查资料深层次开发应用的需要。“内外”结合的协同开发应用方式可以保证多样化的开发成果,各级普查机构可以利用书籍、报刊、电视电台、网络等多种媒体,采取多种形式,以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反映经济普查成

果。

管理方面:

一、建立健全普查档案管理机构

各级普查工作机构应建立相应的档案管理机构或落实专人负责档案管理工作,确保普查活动中形成的档案资料不散失,收集齐全完整,将档案工作纳入相关领导和档案管理人员的岗位责任制,纳入目标考核,从组织上保障档案工作有序开展。

二、制定完善的档案资料管理制度

制定完善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保管,鉴定销毁,统计,利用,重大活动档案管理制度和档案人员岗位职责,从制度上保障档案工作有序开展。

三、制定适用的普查分类大纲

制定明确的分类大纲,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经济普查的普查对象不同于其他普查,内容方面也有其鲜明特点,因此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在普查工作正式启动时应根据经济普查自身的特点,按照《普查工作档案管理规定》制定明确的、科学适用的分类大纲,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以规范档案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做到档案资料应归尽归,不漏不缺。加大收集力度,确保齐全完成,经济普查历时三年,时间跨度长,涉及 部门多,参与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造成收集工作难度大,任务十分艰巨,要做好普查档案的收集工作,一时必须将收集工作与整个普查工作同计划,同安排,同布置,同检查,同考核。二是落实收集,即时办

普查管理 篇3

关键词:污染源;调查;环境管理

引言:对于污染源的普查是我国国务院非常重视的以此大型的针对性普查,这一次普查里面包含有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等等这一些污染源,此次普查对于资料的整理和收集起到了一个很好的收集作用和利用作用。对于我国各级或者是每一个类别的污染源的种类都进行了一个较为清楚的普查和收集,从而建立了一个相对来说较为完整的污染源的资料库。

一、对于普查成果的利用进行环境监控的提高

对于每一个类型的污染源监控来进行相对的调整,以及各类污染源对于环境污染报表的整理,从而进行企业排污量的确定,最终达到一个科学有效的对于治理污染源报表的整理和整体预算。那么根据其相关的预算报表财务,相关的部门就可以对其所在的直辖部门来进行有效的调整和财务的预算核算。这样就增加了整个排污面的覆盖,从而使得整个财务核算更加具有针对性,使得排污检查以及排污监控更加具有行政力和执行力。

全国性的污染源普查结果显示,其中增加了一些重点监管的企业,加大了监控的数量从以前的200多家增加到了现在的大约400家,并且根据其实际的情况,增加了监控人员,以及监控的力度。大力的提升了整个环境监控的作用以及对于企业环境污染的监控力度。从本次污染源普查成果来看,对于整个的企业的监控已经起到了明显的环境监控作用。

二、普查成果的实际应用

2.1某市的工业特点

根据相关调查,这里就列举一个实际的例子。某市工业企业大约有一千多家,其中包含有大约三十八个大型的工业类型。对于这其中的工业企业做过详细调查的大约有八百多家,剩下的两百多家只是简单的做过检查。那么详细调查的企业其中大约有一百五十家煤矿企业,制造行业大约有六百多家。对于电气等的供应行业有二十多家。从整个行业来看,每一个地方因为其所拥有的资源不同,所以对于工业来说的类型也就不同,那么具体的就要根据具体的实际例子来进行分析。查阅相关的污染源普查工业企业的记录和相关的数据来进行相关的类型分类和区分。这样就能够得到本市的相关的污染源企业的分布图,从而更好的去进行相关的针对措施去进行工业企业的污染源监控力度。从本市相关的工业类型来进行工业特点的分析然后针对性的开展污染源的监控措施。

2.2结合本市的特点进行相关项目的控制和审批

那么在国际性的歌本哈尔会议上,我国承诺到2020年我国总体的二氧化碳的整体排放量比以前要下降一半左右,这是我国未来对于环境事业的整治的主要方向和目标。也为对于开展污染源普查工作起到了积极推进的作用。大力的推动了我国整个的排污减排的调整和推进。只有认真的了解自己本市的工业结构特点才能更好的去进行针对性的措施和进行相关企业的整改,我国的环境部门发布了一项名为高污染,高能耗,资源性等项目的严格审批的文件,以此来限制目前我国对于一些大型的污染建筑工业企业的建设。大力的推动了我国整个的排污减排的调整和推进。只有认真的了解自己本市的工业结构特点才能更好的去进行针对性的措施和进行相关企业的整改,从而确立好新类型的高性能的工业企业,从污染源来进行治理才是最为正确和有用的措施。进行相关的整改以后才能确保新建设的项目类型的整体排污量的减少和不增加。

三、为什么要进行污染源普查

企业在公共形象中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企业的运转关系着公民的生活质量的好坏,对于社会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但是除了这些优点以后企业也有着很大的缺点,也是目前社会环境变化的主要造成人之一。对于地球环境的破坏和对地球环境的污染是无比巨大的。给我们的社会公民的健康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人们一边离不开企业的发展带来的社会进步,一边又在抗拒着企业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的减少。这是一个相互之间矛盾无法解决的问题。一方面人类以来企业带来科技产品来进行更好的生活,另一方面人们对于企业带来社会经济效益的同时对于环境的破坏又感到很抗拒。那么我认为环境和企业之间是能够找到一个平衡点的,只有找到企业发展带来的环境破坏和环境承受力的中间杠杆点就能够很好的进行企业的发展和环境的保护,一旦企业越过了这一平衡点就会给环境带来很大的破坏。就好像我国在过期的三十年间在经济发展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这些经济的进步却带来了很大的环境的破坏,给我们的生态资源带来了不可挽回的损失。环境的恶劣变化严重的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健康。那么企业对于整个社会所担负的责任主要是有,不能过度的进行地球资源的掠夺和使用,只是着眼于本企业的当前利益的发展,忽视了整个生态环境的平衡。企业为了自己的企业经济发展而把这些环境的代价带给整个社会是不行的,从道德上来说是不道德的行为,从法律来说也是违反法律的行为。

结束语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这是当前我国经济的发展的第一政策,也就是可持续发展政策,成为当前我国经济的企业发展的基本原则,而当前企业对于环境的保护应该履行起自己那一份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不能够只是停留在过去的环境保护这一层面,而是应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从以前的环境保护变成现代的环境创造。自己去进行环境的创造,得到更好的环境。对于自己企业的生产模式应该积极的进行相关的改进,来进行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工业生产。这也是目前国际上最为流行的循环经济模式,这能够大大的缓解环境和企业之间的矛盾,起到最好的环境保护作用和企业价值的体现。

参考文献:

[1]陈振飞,卢桂军,污染源普查成果在环境管理中的应用[J].环境监控与预警,2010年04期

[2]陈海星,朱丹丹,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对基层环境管理工作的启示[J].中国环境管理丛书,2010年01期

[3]孙洁梅,李楠,浅谈污染源普查档案的建立与管理[J].北方环境,2010年03期

普查管理 篇4

这些年来, 各水司供水范围不断扩大, 供水用户快速增长, 而伴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使原本复杂的供水状况变得更加混乱。非正常抄见表具难以有效控制, 无表用水现象层出不穷, 即便是正常的抄表工作也越来越无法保证质量。供水企业在表具管理方面面临着新的难题。因此, 用户普查对于供水企业来说是显得十分必要。而开展这项工作的决策主要取决于用户普查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

一、进行用户普查的目的

普查的首要目的通常显而易见。“用水必有计量、计量必出效益”是南京水司开展用户普查的初衷, 即核查无表黑户。那么怎样才能毫无遗漏的把无表计量用水户找出来呢?经过研究和试点实践, 我们发现以用水建筑追踪计量水表是一个较好的方法 (这里的“用水建筑”是广义的, 包括一般性建筑物、公园、景观、绿地、消防设施、路桥隧道、市政设施等。下同) 。就是说, 以用水建筑为依托全面建立用水主体与计量水表的对应关系, 并通过一种方式把这种对应关系展现出来, 从而让无表用水黑户无所遁形。可是, 用水主体之多, 形式之多样、性质之复杂是我们无法想象的, 现场普查工作量之大也可想而知。那么, 花费如此巨大的精力搜集到的普查资料应如何物尽其用呢?建设一个普查编辑系统并将普查资料录入上图, 由此而推进智能表具系统的建设, 是普查的第二个目的。

在对南京主城的一个区块约2万只表具进行了试点普查之后, 我们发现只建立用水主体与计量水表的对应关系还远远无法实现表具的智能化管理。结合区域计量工作, 用户普查与管网普查都是必要的, 根据DMA管理的方法, 我们还要建立管理总表与贸易结算表的对应关系, 贸易水表与管网的对应关系, 这些对应关系的建立才是至关重要的。为区域计量工作健全表具的层级关系是用户普查的第三个目的。

二、用户普查的方法

尽管目的明确意义重大, 但普查工作依然千头万绪, 工作量巨大, 可能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我们希望通过有效的方法以最少的投入做最多的工作。这是普查方法应解决的问题。

1. 区块化的普查方法

根据普查的定义, 我们在进行供水用户普查时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 在一段时间内完成; (2) 通常是周期性的; (3) 数据规范化的程度较高且在普查周期内变动程度小。

由于普查工作的专业化程度较高, 一般不推荐由抄表员独立完成此项工作, 须有一个专门对普查工作进行统筹的部门以及专职的现场普查员。普查员职数的确定与此项工作的紧迫性和普查工作总量有关, 最重要的是必须考虑到普查结束后人员的分流和安置。我们首先要明确的是, 用户普查应该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尽管每一次普查所占用的时间都必须尽可能的缩短以减少用户和表具的动态变化带来的影响。其次, 普查工作要一揽子解决一系列问题就不能分项目进行。要查黑户就要确定用水主体与计量表具的一一对应;要建立GIS表具系统就要对水表进行定位;要做好区域计量工作就必须完善各级表具的层级关系。

为此, 我认为区块化的普查是有必要的。附带的有以下好处: (1) 区块化的操作便于开展试点, 总结经验; (2) 可以顺便划分好DMA管理范围。

无表黑户的情况是未知且无规则分布的, 普查区块化为拉网式的普查提供了保障。只要注意好用户表具的动态变化, 就能做到对普查数据的充分利用。实际上, 无论从普查的任何一个目的来选择, 区块化都要优于全面撒网式的分项目普查。

关于区块的划分, 我们参考DMA管理的经验, 有以下原则: (1) 考虑到以后的DMA管理和统计分析工作, 范围不宜过大, 以2万户以内为好; (2) 在区块以内再划分为若干个子区块, 即DMA分区; (3) 结合管网分布, 以主干道路、河流、铁路、排水渠等自然边界划分, 但不要将整体的居民小区隔断; (4) 在现场普查过程中再对区块范围进行小幅调整。

2. 以建筑查对应计量表具的普查方法

区块划分好后, 我们就要讨论具体现场普查的方法了。首先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区块内的用户和表具都不能遗漏;二是要一次性取得尽量多的有用数据, 避免重复的劳动。为此, 我们要用到“以用水建筑查找对应计量表具”的方法。主要是因为:

(1) 黑户的主体是用水建筑, 而不是表具。我们假设的前提是建筑多而表具少;

(2) 我们需要更多的用水建筑属性信息。而基于的现状是表具信息多而建筑信息少。

因此, 我们需要始终带着“这个或那个建筑是通过哪一只水表计量”的疑问开展工作。具体普查内容根据普查目的和企业管理的需要进行确定。我进行了一个初步的总结用于现场普查及数据整理, 主要项目如下:

(1) 建筑的各属性信息:建筑名称和地址、建筑产权、建筑类型、层高、职业类别、用水人口、行政区划、附属设施等;

(2) 水表属性信息的核对与完善, 包括户名、地址、职业等基础信息;阀门、表箱、表位状况、水表坐标、供水方式、远传装置、防盗装置、垃圾过滤器、用户联系信息等;

(3) 普查的阶段性总结:居民小区统计、为区域计量需加装管理表统计, 大表远传状态统计、非正常抄见表具统计、二次供水状况统计、小区消防栓统计、水价串规及违章黑户统计、零度表统计、普查报漏情况统计等;

(4)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做些服务方面的问卷调查, 如水质水压、抄表收费、接水改造、用水常识宣传等方面;

(5) 填写《用水建筑普查统计表》和《水表普查统计表》。

根据以上内容, 我们还需建立普查项目对应的业务处理流程。如信息修改的渠道和方法、违章用水的处理流程、水表定位及上图操作规程等 (此处不作具体论述) 。而在区块普查全部结束后, 我们再把“无对应水表的用水建筑”和“无对应用水建筑的水表”作为重点纳入后续处理流程。这就是无表用户查找的初步结果。

3. 重点区域的拉网式普查

“以用水建筑查找对应表具”的方法是一个总体的指导思想, 在实际工作中往往要用“以水表查用水建筑”的办法作为辅助以提高现场工作的效率。目的都是为了界定水表的供水范围, 只是从用水建筑的角度突出了查黑户的目的性, 还可以避免普查盲区;而以水表为主体则突出了试水工作对于普查的重要性。试水工作不可能也没有必要针对所有的普查对象。因此, 在试水查找对应水表或者界定供水范围时主要应用在重点区域拉网式普查。重点区域主要指供水状况不明确或极度混乱的区域, 包括商业用水 (尤其是总表供水的门面房) 、平房用水、管网末梢及交叉点、城乡结合部、用水性质不明确的区域。拉网式普查应用的方法有:

(1) 试水。对已知的水表进行关闭阀门试验;

(2) 走访。对用户进行用水调查, 包括水费缴纳情况、用水龙头分布、内部管线走向、泵房供水的范围等;

(3) 用量分析。对用水量进行曲线分析, 并与用水性质比对, 检验用水的合理性;

(4) 资料调阅。查看接水设计和供用水合同, 了解供水范围。

拉网式普查费时耗力, 因而只在用水状况不明确的重点区域应用。但这是普查取得成果的关键, 切不可流于形式草草了事。

4. 管理表的下属用户普查

既然用户普查要服务于区域计量工作, 那就必须根据管网漏控的一些方法进行产销差分析, 其基础是分区计量管理 (DMA) 。在这些年的抄表到户工作中, 各水司都逐渐改造并加装了一系列的居民小区管理考核表, 这些表具是我们进行区域计量工作的基础。因此, 用户普查还有以下工作要开展:

(1) 对已有的管理考核表建立从属贸易结算表具的对应关系;

(2) 对无管理考核表的居民小区确定管网边界, 便于以后加装区域计量表具。

由于管网资料的不健全以及试水工作的操作难度极大, 可能使得这项工作变得异常复杂。但可以应用以下方法进行。

(1) 判断边界。普查每一幢建筑的表位, 有可能的接水干管, 充分利用山坡、河流、排水渠、主干道路等自然边界, 并注意观察裸露在外的过河管。

(2) 房屋建筑的开发年代。根据小区分期开发的顺序、水表初装时间、房屋层高、供水方式等信息来判断接水主管网。

(3) 抄表到户的方式。对二次供水改造、单元表进户或出户改造、新建小区等抄表到户方式进行统计分类, 有助于供水范围的确定。

(4) 查看供水设计及竣工图纸。对于图纸资料健全的居民小区根据图纸标定的范围进行管理表下属用户统计。

(5) 下属用户表具统计。按普查记录的小区边界道路的地址门牌进行表具统计。调取时注意现场地址与数据库信息的差别。

(6) 总分表误差的测算与远传表夜间最小流量的比对。对初步确定的下属用户进行数据分析以判断普查结果的准确性;对不明确的部分进行闭水试验。

随着近年水表远传技术的不断发展, 根据远传表夜间最小流量判断管网漏损情况成为区域计量工作的主要方法, 但管理表的供水范围统计及总分表误差分析作为辅助手段依然十分必要。通过以上方法建立表具之间的层级关系是用户普查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建立普查模型

用户普查要根据企业的具体实际确定目标和内容, 有重点的进行科学的普查。不能片面的追求内容, 期望一劳永逸的一次完成所有的工作;也不可只追求效率而丢失细节, 造成不断地重复劳动。

科技的飞速发展为我们带来了高效便利的工具。普查中, 我们可以应用数码拍照的手段存储表位资料和现场信息, 可以利用手机进行表具的初步定位, 可以建立普查编辑录入系统用于普查资料的存储。除此之外, 我们仍需建立普查工作制度, 健全一些业务处理流程, 以使普查能取得实效。在诸如违章黑户的处理、不良表位的整改、管网漏损的检修等方面进行闭环管理。

普查工作中要注意违章现场的保护, 供水监察处理的效率, 重点事件的后续跟踪, 形成重点用户台账;把握对以最短的时间完成区块普查的意义 (用户和表具变化的较短周期, 通常在三个月内完成约2万户的区块普查工作) ;另外还需要采用时间节点法来处理用户和表具动态变化对普查数据的影响。

基于这些要考量的因素, 普查试点工作的重要性也显而易见了。试点普查时可以应用并完善以上论述的普查方法, 建立适用于本企业的用户普查模型, 进而全面高效地将普查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普查管理 篇5

首先,祝贺环保系统升格,《污染源普查档案管理办法》签署的时候还是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档案局,现在已经是环保部了。

关于第一次污染源普查档案管理工作,国家环保部、全国污染源普查办都非常重视,《全国污染源普查条例》中专门提到了要加强“普查资料档案管理”,去年12月12日,又专门制定印发了《污染源普查档案管理办法》,把污染源普查档案工作提到了很高的位置。今天,我主要讲一讲《污染源普查档案管理办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污染源普查档案管理办法》的形成过程。

关于普查档案资料的管理,2000年9月,国家统计局与国家档案局联合印发了《普查工作档案管理规定》,对普查工作档案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规定。这个规定明确了各类普查工作档案管理的原则,列出了普查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具有很强的操作性。这个规定颁布后,近年来我国比较大的人口普查、经济普查等全国性普查档案资料的管理基本都是依据这个规定来进行执行的。

2007年,我们与国家环保总局、普查办就污染源普查档案资料的管理进行协商时,考虑到此次是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同时今后也将定期进行污染源普查,同时污染源普查与人口普查、经济普查相比有很大的特殊性,普查出来的数据,并不是数字的简单相加减,需 要进行复杂的核算,同时环保工作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所以专门对污染源普查档案工作制定了一个办法,这在目前国家档案局联合制发的专项档案管理规范性文件中是不多见的。

另外,这个办法制定的过程中,由于是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并没有成熟的做法可以参考和借鉴,对于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以及档案资料的收集、保管、利用、移交,管理部门和人员等都只能参考其他相应的工作或活动以及档案工作的一般规律来进行制定,所以该办法制定出来后,还需要在这次污染源普查档案管理的实践工作中进行检验,如果与实际的档案工作有较大的出入,也可以及时进行修订。

二、污染源普查档案工作的重要性。

档案工作是一项幕后工作,位置并不靠前,但并不是说档案工作就不重要,在每一项重要工作中,档案以及档案工作都发挥着特殊的重要作用。同时,因为档案工作做起来并不复杂,比较简单,但也就是因为简单,就容易被大家忽视,档案工作有时又是一项很难后补的工作,有些东西当时不注意收集归档,以后再补就很难再找到了。

在这里我占用一点时间给大家讲两个例子。

一个是,我们民间流传很广的关于雍正篡位说法,说康熙的秘密立储本来写的是皇位传十四子,被雍正在十字上加了一横,篡改为传于四子,许多人向我们求证这种说法的真实性,其实这种说法可以很容易被我们档案工作者指正。在我们保存明清历史档案资料的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目前还保存有两份秘密立储的档案,只要一看就知道 这种说法不可能成立。一个是,对于皇子来说,与普通人不一样,每个人都是尊称为皇几子,如皇四子,皇十四子,这样的话,传皇十四子就不能被改为传于皇四子了。另外,清代的秘密立储都是一张纸上满文、汉文、蒙文对照的,即使是汉文能巧妙地改写,满文和蒙文却是很难改写的。所以我们现存档案可以判明这一说法的真伪。如果我们现在没有保存下来清代的秘密立储档案,就难以考证其写法和格式了。另一方面,档案又从另外角度来解释雍正篡位说法的由来,一般秘密立储都由皇上亲自放在正大光明匾的背后,在皇上驾崩的当天,由几位重要大臣共同开启宣读由谁继位,但档案记载,雍正继位时并不是康熙驾崩的当天宣布的,而是延后了三天,所以在当时就有了雍正篡位的说法。

第二个事例,是我去年看到的关于怀疑美国登月真假的争论。去年我国常娥一号探月卫星成功发射,大家对月球空前关注,同时关于美国上世纪六十年代,1969年首次登月是真是假的争论也更加热烈,有的人说是真的,有的人说是假的。其中争论的焦点是关于登月拍摄的那段录像的真伪。但就在此时,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的专家声称,关于首次登月的资料,已不小心“丢失”了,具体是说美国1969年首次登月,当时宇航员拍摄的原始的高画质录影带已丢失了,尽管1969年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登月的画面在世界各地电视屏幕上都曾反复播放,但那些并不是宇航员拍下的原始画面,而是利用当时传回的画面复制而来的低画质图像。

当时登月照相机的设计者、美国西屋公司退休工程师斯坦-莱巴 和当年的同事组成一个小组,试图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或者相关的档案储存公司找到这些录影带。然而,经过一年的搜寻,该小组没有取得任何进展。目前,他们正在寻找已退休的前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工作人员,希望他们之中有人记得这些录影带放在何处,或有人能够回忆起当时的工作程序以便推测可能的存放地点。该小组还散发了一些传单希望获得知情人的帮助,不过目前还没有得到回应。

怀疑登月的一方的一个重要论据就是这么重要的资料不可能说丢就丢了,显然是因为害怕经不起现代科学的验证才声称丢失了,许多人也觉得这么重要的东西丢了,从情理上有些说不过去。所以也怀疑美国在1969年是不是真的登上月球去了。

我从档案工作的角度去分析录像带的命运,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可能当时就没有归档,因为技术部门当时觉得太珍贵了同时也需要严格保密,就放在技术部门自已保管,但这种看似很严密的做法往往都经不起时间的检验,时间一长大家都记不住放在哪儿了。另一种可能是当时归档了,后来经鉴定可能销毁了,因为1969年登月后,在长达近三十年的时间里,从来没有人怀疑过登月的真假,直到上世纪末各个大国重又新开始登月计划时才有人怀疑起来,很有可能这些档案资料在长达三十年时间没有人来利用,被鉴定为可销毁的文件材料了。从这两个事例,我们可以看到,一但没有了直接的档案资料做证,一些看似很简单平常的事情就变得复杂起来。

回到我们污染源普查档案资料上来,◆就这们这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来说,这次普查相应地,会形 成大量的污染源普查档案资料。这些档案资料是我们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所形成的第一手的材料,是本次普查工作留下来的最重要的成果。我们各级污染源普查办和普查员花了这么大的代价将所有的污染源的直接档案资料收集上来,凝聚着我们全体污染源普查工作者的辛勤辛勤劳动,它既是检验我们普查工作质量的重要凭证,也是今后进行工作查考的重要依据,是我们将来进行第二次、第三次污染源普查工作的基础。当前,我们各行各业在工作中做各种科学的判断和决策,都是在大量占有和分析历史资料、历史数据的基础上进行的。特别是在水利、气象、地震、海洋、国土等部门,对各种历史资料、数据进行专门收集和保管已经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如我们经常听到某城市下一场大雨是自多少年以来最大的一场降雨,就是占有档案资料基础上做出的判断。可以说,谁占有的资料数据更全面、准确,谁说话就更有份量。有了详尽的污染源普查档案资料,对于我们今后的环保工作也具有很大的查考利用价值。我们就可能各地区的污染状况迅速地做出准确地判断。

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作为一个专项工作,大家从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抽调过来做这件事情,任务完成后又回到各自的单位和部门,普查办机构撤了,人员分散了,留下来的最主要的就是污染源普查档案资料了。这些档案资料就成为我们辛勤工作的重要见证。◆所以我们无论是从维护国家历史真实面貌还是对自己工作负责的角度,都要充分认识到污染源普查档案资料的重要性,将档案工作列入污染源普查整体工作规划,明确分管领导,建立档案工作责任制,提高每个人的档案意识,为档案工作开展提供必要的设施和设备(如档案盒、档案 5 柜、档案防火防盗设施),齐全完整地收集污染源普查工作形成的全部文件材料,科学地进行分类、整理和编目,安全地进行保管,为今后的环保工作留下宝贵的档案财富。在《污染源普查档案管理办法》的第三条就专门写明了,“各级污染源普查机构和有关单位、个人都有保护污染源普查档案的义务。凡规定应当归档的文件材料,必须按照规定集中统一管理,任何个人不得据为已有或拒绝归档。”

三、污染源普查档案管理与污染源普查工作的同步。我们许多同志认为污染源普查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是普查的后期工作,文件材料都放在这里,后期来进行集中的收集整理就行了,这种做法不能说不行,但是往往就会给普查档案的管理造成被动,文件材料在普查工作期间分散在不同的部门和人员手中,对档案的齐全完整和安全保密带来隐患。我们污染源普查办公室临时聘用了很多人,他们主要是关注自己担负的普查任务的完成,平时不注意普查文件资料的保管,任务结束之后一堆材料扔给你,完不完整不知道,准不准确不知道,就会给普查档案工作造成很大的麻烦。◆

因此,在普查工作之初,我们就要明确普查档案的管理机构和人员,建立相应的档案管理制度,开展档案管理工作,做到普查文件材料能够及时归档,安全保管,并为普查工作本身提供利用服务。比如,某一个街道的生活污染源普查登记表录入完毕、检验合格了,就可以归档了,不必等到工作结束后再归档整理;污染源普查的文件材料,在运转结束后也可以由普查办文秘人员归档,需要用进再进行借阅。这样,把档案工作做在平时,后期的工作压力就小了。在污染源普查工作结束后的验收环节,污染源普查档案也要作为一个专门内容同步进行验收,这是保证普查档案工作质量的最重要的一道关口。《污染 源普查档案管理办法》第四条专门规定了“污染源普查机构应将档案工作纳入污染源普查工作规划,建立污染源普查档案工作领导责任制和相关人员岗位责任制,与污染源普查工作实行同步部署、同步管理、同步验收。”

四、污染源普查档案工作的管理。

(1)关于污染源普查档案工作的管理原则。《污染源普查档案管理办法》印发后,各地档案部门也比较积极,提前与各级环保部门进行联系协商污染源普查档案的管理。在这里我想对一些管理的原则进行说明。一个就是污染源普查档案的管理主体,《污染源普查档案管理办法》的第六条作了明确的规定,就是环保系统的档案部门和普查办,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主要是档案业务的监督与指导。第二点就是关于档案全宗问题,就第一次污染源普查档案资料来说,应当不成其为一个单独的全宗。它只是环保档案工作全宗中的一部分。比如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所形成的档案资料,根据其规模和管理体制可以成为一个独立全宗,但对于污染源普查来讲,在当前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从长远来看只能算做是一项环保系统的常规性工作。我国历次的人口普查、经济普查也都没有单独地作为独立全宗。同时《污染源普查档案管理办法》规定了污染源普查形成的档案资料在工作完成后先向同级环保部门移交成为环保档案的一部分。所以我认为在有的地方,将污染源普查档案作为一个独立的全宗是不合适的。第三点就是在环保系统各个档案室的保管问题。一般来讲,应在各个环保局机关档案—机构—保管期限的总体分类格局下,单独设立普查办这样一个机构,将污染源普查所形成的档案都归于这一个机构之下。有的 普查办的文件是以环保局的文头印发的,按照谁办谁归的原则也应放在普查办归档,在有的比较特殊的情况下,可以合理地重复归档。同样一份文件,普查办也归了,局机关的内设部门也归了,也是可以的。关于污染源普查工作的原始调查表的保管保管问题,考虑到基层环保局档案室的容量问题,可以单独存放,具体的在后面还要单独来讲。第四点是关于最终向同级国家档案馆移交档案问题,一般来讲只移交永久保存的部分,主要是管理类的文件和普查汇总表,污染源普查原始登记表一般不向国家档案馆移交。这是污染源普查档案的几个大的原则。

◆(2)是污染源普查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污染源普查档案管理办法》的第八条对归档的文件材料进行了罗列,这些都是我们应当归档的文件材料。归档的文件材料总的来说有二大类,第一类是关于污染源普查形成的工作类文件材料。比如普查工作机构印发的工作方案、办法、细则、技术规定等;召开的会议、培训文件材料;普查工作宣传、组织、检查、验收等文件材料;普查人员登记管理材料;普查工作照片、录音录像资料;证书、标志、奖章等实物类的资料等。就是污染源普查工作过程中形成的文件资料 ◆这一类在归档范围的条文里体现在第一、第三、第四类之中。

第二类就是表册类文件资料。就是污染源普查各种普查原始登记表、汇总表以及相应的电子数据;各种技术监测与调整方面的技术性表册。这是这次污染源普查档案的主体。

这两大类在不同级别的普查工作机构的数量也不同,国家和省级 工作类文件材料可能会多一点,普查原始登记表主要集中在地市级和区县级基层环保普查部门,汇总表主要在国家和省市层面。

从档案载体上讲,有纸质的、有实物的、有电子的,对电子文件和数据,我们一般要求脱机,制成光盘归档保存。

◆(3)是污染源普查档案的保管期限。《污染源普查档案管理办法》专门附有一个《污染源普查档案保管期限表》,依据文件的重要性分为永久、30年、10年三种保管期限,大家可以照方抓药。这里不多讲,需要注意的是,《污染源普查档案保管期限表》体现了两个原则一是以人为本、二是以我为主。以人为本体现在涉及到人的档案文件材料都从长从宽,因为从利用的角度来看,涉及到人的档案资料利用频率最大,最有帮助。以我为主的原则体现的就是本级机关直接产生的文件保管期限要从长,对于上级的文件和下级的文件要从短,为什么呢,因为上下级的文件自然有上下级机关的档案部门来归档,本级的文件只有本级档案部门归档。

◆(4)是污染源普查档案的整理与分类。对第一类关于污染源普查形成的工作类档案按同级环保机关的管理规定来进行整理,一般根据同级环保局机关档案怎么管理的就怎么做。文书档案、照片档案、声像档案、实物档案各自按相应的规定执行。为什么不做统一规定呢,因为各地环保机关的档案整理也不尽相同,有的进行立卷,有的不进行立卷,不太相同。这里推荐大家文书档案按件进行整理,一个是档案立卷归档对非档案专业人员来说,操作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工作量大;二是随着计算机档案目录检索管理越来越方便,按件整理是今后 档案整理的一个趋势。

对于第二类是污染源普查表册类档案单独进行整理。◆ 对表册类档案怎么分类呢,一般我们做以下分类,第一次:分为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电子档案不再作细分,因为电子文件在系统中检索是很方便的,不需要做再深再细的分类。第二次:分为普查原始登记表和汇总表;第三次:分为工业、农业、生活、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四类;以下再按行政区域、重点污染源与一般污染源等分类,一般分类层次不用太多,分类的目的是便于查找,能方便地找着就行,分类的方法一经选定就不要再更改,避免引起混乱。

污染源普查还有一类表册性文件材料,就是污染源监测和核算方面的技术数据和系数换数方面的文件材料,这类表册可单做一在类,同时依据普查表的分类方法按污染源的种类和行政区域进行细分类就可以了。总的就是这样的一个原则。

◆污染源普查表册类档案的整理,一般情况下,原始普查登记表一个普查登记对象为一件、汇总表以每个汇总的独立单元为一件;每一件档案要相对固定(表示这是不再分割的一件,装订在一起),编写页号、顺序排列、档案盒装满为止。(注意档案盒不是分类单位,只是一个装具,装满一盒子再装下一盒,但不同类,不同保管期限的还是要分开),◆整理之后,再编制档案目录,每一件档案编写一条目录,目录的编写依照同级环保机关档案部门的要求进行。

◆(5)关于污染源普查原始登记表的存档问题。《污染源普查档案管理办法》将污染源普查原始登记表列入了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并 且要保存10年。普查原始登记表主要集中在区县基层工作部门,国家和省市级主要是汇总表。原始登记表涉及的面相当广泛,数量也很大,很多同志觉得数据都录入到数据库中去了,原始调查表没必要保存。同时,这么大量的原始调查表,在区县环保部门存放也是个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的建议是有必要进行保留一段时间,纸质的原始调查表是对数据库中数据进行核实的一个依据,纸质的没有了,数据库的数据真实性很难保证。另外污染源普查与人口普查、经济普查不同,有些内容不是简单地相加、相乘就行的,原始登记表上记录了许多汇总表体现不出来的情况。但是数量这么大怎么保留呢,我们认为环保部门的领导要从长远出发,至少要保存到下一次污染源调查结束之后再考虑销毁的问题。我们确定为10年的时间就是根据《污染源普查条例》规定的10年左右普查一次来确定的。意向性地初步估算一个,一个县如果有2000个污染源,每个污染源20页,合计是4万页,加上档案盒,厚度大约是6延长米,有1—2个档案柜就可以装下了。如果区县环保局的档案室比较小,放不下这么多东西,在这里我讲一个我在《南方周末》的一篇有关袁隆平的报道。1960年,袁隆平在所在的安江农校试验田里发现了一株“天然杂交稻”,袁隆平受到启发开始用人工杂交的方法培植高产的杂交稻,在1964年和1965年找到了6株雄性不育稻株。1966年2月,袁隆平在中国科学院的院刊《科学通报》上发表了一篇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这是中科院《科学通报》在文化大革命停刊前的最后一期。恰好让国家科委九局的一个领导看到了,就发函下来,要求湖南省科 委和安江农校支持袁隆平的试验。

“文化大革命”开始不久,白专典型袁隆平也未能幸免,他的几十个“资产阶级的坛坛罐罐”被彻底砸烂,捡回来的几兜秧苗就悄悄藏在学校后面的臭水沟里。就在要被抓进牛棚的时候,工作组却从学校档案里找到了那封公函。袁隆平因此化险不夷,反倒成了保护对象。省科委还将“水稻雄性不育”列入科研课题,拨给他科研经费600元,两名社队来社队去的学生也被同意留校当他的助手。所以,有时一些不起眼的档案资料,在有些时候,会起大作用。

五、关于电子文件的归档保存。

由于电子文件的法律有效性还未得到普遍确认,对于重要的电子文件我们还是坚持纸电双套制保存,电子文件用于日常的查找利用,纸质文件用于对电子文件的真实性检验。电子文件一般要制成多套光盘脱机保存,污染源普查系统的应用软件应相应地进行保存,保证光盘数据能准确还原。

六、关于污染源普查档案的移交问题。由于污染源普查档案资料的专业性和保密性,《污染源普查档案管理办法》规定,在染源普查工作结束后,污染源普查档案移交到同级环保档案部门进行保管,到一定期限后,环保部门再按档案正常的移交程序将需要永久保管的档案向同级档案馆进行移交。◆

七、污染源普查档案管理应注意的问题。一是归档的原始普查登记表应该用蓝黑、碳素钢笔或签字笔填写,不能用铅笔、圆珠笔、复写纸填写。在以前有的普查工作中,对普查原始登记表存在前期填写 草表,经确认正确后再填写正式表的情况,有时如果草表填写正确就直接作为正式表存档,在这个过程中,表格如果是用铅笔填写的一定要改成用签字笔或碳素钢笔填写,防止涂改,如果是电脑打印出来的一定要签字或盖章确认,保证档案资料的凭证有效性。二是要保持纸质文件与电子文件的一致性。对于污染源普查得到的原始调查表的数据,我们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加工汇总,都是通过电脑和网络来完成的。在文件材料归档时,不管是普查原始登记表还是汇总表,都要做到归档的纸质文件与电子文件数据一致。如果数据库中有调整,应当在纸质的表中进行说明或更正。因为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从档案管理的角度看,目前还没有一个大家认可的确保电子文件真实性的技术或方法,电子文件的真实有效性还得不到完全保证。

八、最后一点是关于污染源普查档案的保密管理。污染源普查档案工作人员必须按照相关的保密规定,加强对普查工作档案的保密管理。属于国家秘密的普查档案资料,必须保密;属于调查对象的商业秘密严禁对外提供。

普查漫画(二) 篇6

大成:席主任所在居委会的居民,大专毕业半年,正在求职。

小彤:统计专业毕业生,从事统计工作不久。

老纪:统计工作人员,从事统计工作多年,资深统计师。

席主任:为什么开展经济普查?

小彤:经济普查的目的是全面掌握我国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规模、结构和效益等情况,建立经济普查数据库及基本单位名录库,为研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高各级政府决策水平与管理水平,改革统计调查体系,完善国民经济核算制度奠定基础。同时,为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

席主任:你说的太复杂,我没听明白,请简单点好不好?

老纪:简单地说,掌握情况是基础目标,建立“两库”是手段,两个“为”是最终目的。

大成:我想知道世界上哪些国家开展过经济普查?

小彤:世界上只有美国开展过经济普查,周期也是每五年一次,从1967年开始到现在为止已经开展过多次。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前主席格林斯潘说过,美国的经济普查是了解美国经济必不可少的依据之一。

大成:“一掌握”、“两库”、“两为”,呵呵,我记住了!首次经济普查怎么会在2004年进行?

小彤:按规定经济普查应该在尾数逢“3”和“8”的年份进行。由于2003年我国服务业受到“非典”的严重冲击,因此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推迟到2004年进行。

席主任:那格林斯潘老头厉害,经济普查能给普通百姓带来好处吗?

小彤:当然,首先从组织形式说,普查员及部分工作人员的选调、聘用就解决了部分下岗人员、4050人员和大学生择业问题,大成也可以来试试哟。

老纪:更重要的是经济普查所取得的信息是国家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依据。这对国家经济发展、提高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普查管理 篇7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象来自许昌市某高等专科学院2006~2010年新生, 接受结核病普查的21865名新生。2009年为提高效率、利用网络技术, 对入学的新生共6162名, 进行QQ咨询管理的模式, 并进行PPD普查, 试验强阳性新生639名。未接受QQ咨询管理的2006~2008年、2010年新生共15703名, 并进行PPD试验, 强阳性新生共1209名。

1.2 研究方法

2009年采用的方法是当地结核病防治机构在采取了在给学生看PPD试验结果的同时, 又告诉同学们通过一个结核病普查专设的QQ号 (QQ是一款基于互联网络的即时通信软件, 支持“点”对“点”和“点”对“面”, “面”对“面”的在线聊天、视频电话、点对点断点续传文件、共享文件等多种功能) , 用于查询结核病检查结果和咨询结核病防治知识。同时把学生结核病普查的程序、注意事项、防治知识等写在QQ空间, 供学生在咨询的时候参阅。QQ咨询的医师由3人组成, 轮流值守, 按照既定的职责开展工作[2]。

1.3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数据采用SPSS 13.0 统计学分析软件包进行处理, 定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检验方法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取α=0.05。

2结果

2.1 PPD结果呈强阳性学生进一步检查情况

2006~2010年许昌市某高专普查学生共需接受进一步检查人数为1848人, 实际接受进一步检查人数为1637人, 总进一步检查率为88.58%。2009年与其他年份进一步检查率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与2006、2007、2008、2010年比较χ2分别为25.887、115.306、65.147、41.848, P均=0.000) , (表1) 。

2.2 PPD试验结果强阳性学生中预防性治疗情况

2006~2010年许昌市某高专普查学生建议预防性治疗人数为1848人, 实际接受预防性治疗人数为574人, 总预防性治疗率为31.06%。2009年与其他年之间预防性治疗率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与2006、2007、2008、2010年比较χ2分别为4.675、34.204、63.779、55.501, P均=0.000) 。 (表2)

3讨论

在文献报道中普遍显示PPD强阳性学生的进一步检查率低, 原因主要有:①患病后, 让老师和同学知道了, 他们会远离我的;②学校没有强行规定, 得病应该到医院看, 到结核病防治所是打疫苗的, 还得交钱;③如果检查出来是结核病的, 结核病防治所有传染性, 能不去就不去;④怕影响不好, 耽误时间等等。归根到底, 还是对结核病的防治知识有了一定程度认识的学生才会到结核病防治所进一步检查。QQ聊天工具就像如今人人都有手机一样普遍。通过QQ聊天工具可以直接“点”对“点”的回答学生的咨询, 既往学生由于怕得结核病的消息外漏, 受到他人的歧视和远离, 往往会把这样一个事实隐藏起来, 也有利于学生隐私的保护。并且操作起来不需要再通过繁杂的程序和过多与学校的联系就能很方便快捷的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比如:我的检查结果是怎样?我为什么手臂会红肿啊?需不需再看看啊?要不要吃药打针啊?这些都是在学生咨询过程出现最多的疑问。但结核病防治所的人员一一回答了他的问题, 他就会很自觉地接受了。但是否只是这一种原因造成2009年的进一步检查率提高还需进一步印证。首先这5年的学校结核病普查是该学校和结核病防治所常规的工作内容之一, 其工作流程、工作人员、奖励机制基本稳定;其次该校学生的生源地、年龄基本固定, 没有大的变化, 学校在宣传教育手段和管理措施方面规定没有改变[3]。可以推断2009年通过网络手段提高了学生服从管理的依从性, 显示出是进一步检查率提高的主要干预因素。而2009年采用了网络手段来解答学生对结核病检查过程所存在的问题和疑惑, 并在QQ空间里放置结核病检查事项、检查程序、结核病防治知识, 使学生通过QQ知晓结核病。正是通过这种干预方法, 使学生结核病知识的知晓率得到提高, 从而进一步的检查率也得到提高。结果显示2009年的进一步检查率明显高于其他年份。

预防性治疗是通过减少自身结核菌感染的菌量, 降低结核病发生机会, 是控制结核病发生的重要措施之一[3]。但是预防性治疗涉及到药物, 药物就需要资金, 药物就有使用后的不良反应, 且持续时间相对较长。学校和结核病防治所在预防性治疗过程中监管力度不到位, 也会造成预防性治疗带来的负面影响。每年进行学校结核病普查, 针对强阳性感染者进行预防性治疗、跟踪随访, 以控制结核病的发生, 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点。2009年利用QQ这种网络手段来查询结果、咨询问题。2009年的预防性治疗率明显高于其他年份。

综上所述, 使用QQ咨询管理模式, 为结核病防治工作提供在不暴露个人隐私情况下, 通过心理干预达到与目标对象沟通的目的, 提高新生普查PPD试验强阳者的进一步检查率、预防性治疗率。

参考文献

[1]陈明春.1677名新生结核菌素试验结果分析.中国校医, 2007, 21 (4) :434.

[2]孙继中.河南省内乡县中小学生结核病普查普治结果分析.中国医药指南, 2010, 8 (26) :126-127.

普查管理 篇8

1 普查中取水口定义及范围界定

根据《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实施方案》的规定, 取水口是指利用取水工程从河流 (含河流上的水库) 、湖泊上取水, 向河道外供水 (包括工农业生产、居民生活、生态环境等用水) 的取水口门[1]。取水工程包括引水闸 (涵) 、引水渠道、管道、泵站等。

根据《浙江省第一次水利普查工作方案》中对取水口的分类:农业取水流量不小于0.2 m3/s、非农业用途的年取水量不小于15万m3的取水口, 均为规模以上取水口;其他为规模以下取水口[1]。此次普查范围为河湖库上的所有取水口, 重点普查规模以上取水口, 主要包括取水口基本情况、取水用途及取水量、取水许可及管理情况;规模以下取水口只进行简单普查。

为了遵循水利普查“不重不漏”的原则, 对特殊取水口做了补充规定。对于从山泉、塘坝 (不在河流上的塘坝) 取水, 利用泵船等设备临时取水, 水力发电站的尾水 (发电后又流回河道) , 取用海水等都不属于此次取水口的普查对象;对于河道上的地下截潜工程 (如截流坝) 取水、河流上的塘坝取水、发电尾水用于河道外的灌溉或供水等的取水口必须普查;对于一些关系复杂的引调水、平原河网等区域的河流、湖泊以及水库中水量, 既有自己产流、汇流水, 又有区域外通过引调的客水, 造成取水量的重复或部分重复计量情况, 采用重复系数 (在0~1取值) 确定取水口的取水量[2]。

2 普查过程控制

第一次水利普查面广、量大、时间紧。浙江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 河流、湖泊众多, 对比其他兄弟省份, 取水口数量也较多、普查难度较大。在开展普查前, 浙江省第一次水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了比较详细的普查成果质量控制方案[3,4]。

2.1 选聘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

每个乡镇至少选聘1名熟悉水利知识的专职普查指导员, 每个行政村选聘1名普查员, 由普查员负责填表, 普查指导员负责审核。

2.2 开展清查、普查2次大规模的集中培训

聘请国家培训老师或参加过国家培训的学员给市、县水利普查骨干授课, 在省级培训的基础上, 各县组织县级水利普查培训, 对象为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

2.3 清查摸底

普查员走访实地、深入源头, 摸清实际存在的取水口, 通过清查登记工作, 摸清取水口基本信息, 形成基本名录底册, 明确取水口规模, 确定取水口普查对象和普查表填报单位、填报方式, 确保普查对象不重、不漏, 保证普查工作顺利实施。

2.4 建立动态指标台账

为准确查清河湖取水口的取水量, 确保普查数据真实可靠, 要求对666.67 hm2以上灌区的河湖取水口和年取水量在15万m3及以上其他用途的河湖取水口建立取水量动态台账, 逐月记录并汇总。

2.5 填表上报

普查员以清查名录、台账数据为基础, 填写普查表, 对规模以上取水口重点普查, 每个对象对应1张普查表, 规模以下取水口简单调查汇总, 普查表填报、复核、审核的每一步, 相应责任人都必须签字并附上电话号码, 以便在后期发现问题能及时落实。

2.6 注重成果评估

在整个普查过程中总共进行了4次成果评估, 清查、普查阶段各2次, 评估分国家、流域机构、省级、市级和县级5个层面, 通过评估、查漏补缺、剔除重复, 确保取水口成果真实可靠。

3 浙江省取水口普查成果

经过水利普查, 浙江省河湖取水口总共58 841个。其中规模以上占取水口总数量的17%, 为10 000个;规模以下占取水口总数量的83%, 为48 841个。

从取水水源方面统计, 浙江省河流型取水口最多, 水库次之, 湖泊最少。河流型、水库型、湖泊型取水口占浙江省总河湖库取水口比例分别为93.0%、6.2%、0.8%, 与浙江省河流、湖泊、水库的总数及分布状况基本一致。

从取水用途方面统计, 取水量大小依次为:农业取水口取水量、城乡供水取水口取水量、一般工业取水口取水量、生态环境取水口取水量、火 (核) 电取水口取水量等。农业取水量占全省总取水量的53.8%、城乡供水取水量占31.9%、一般工业取水量占10.8%、生态环境取水量占1.8%、火 (核) 电取水量占1.6%, 与浙江省前几年水资源公报中取用水量趋势大体相同。

从取水口分布情况统计, 山区较少, 平原河网及沿海较多。山区 (富春江水库以上、瓯江温溪以上、湖西及湖区等) 取水口数量占全省取水口总数量的26.1%, 平原河网及沿海 (杭嘉湖区、富春江水库以下、瓯江温溪以下、浙东沿海诸河等) 取水口数量占全省取水口总数量的73.9%, 与浙江省各地人口数量、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情况相吻合。

经过浙江省第一次水利普查, 查清了河流、湖泊、水库取水口的数量、用途、规模以及管理等情况, 对今后合理利用水资源、取水口的科学设置及管理、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依据, 为行政部门监督、管理取水情况、贯彻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摘要:介绍了浙江省第一次水利普查中河流、湖泊以及水库取水口普查情况, 并阐述了取水口的定义与范围界定、普查的主要指标、普查过程中质量控制措施, 以及最终的取水口普查成果, 最后阐述了取水口普查成果对今后行政部门监督、管理取水情况的重要性。

关键词:水利普查,河湖库取水口,过程控制,普查成果,浙江省

参考文献

[1]李原园.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实施方案与试点方案[J].中国水利, 2010 (9) :7-12.

[2]吕红波, 陈宝中.查清河湖取水口数量及规模分布[J].中国水利, 2013 (7) :9, 31.

[3]黄火键.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对象清查内容和步骤[J].中国水利, 2010 (9) :56-58.

普查管理 篇9

关键词:郑州,近现代文物,普查拾趣,反映问题

根据国家文物局安排、部署, 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于2007年4月正式拉开帷幕, 各省、市纷纷组织人力、物力积极投入到该项工作中。郑州作为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的试点城市, 已提前于2006年10月开始了普查的筹备与进入工作。郑州二七纪念馆按照郑州市文物局的统一安排担负起了此次普查中郑州市区近现代文物点的普查走访及建档工作。我们专门成立的普查工作组在五年的规定普查期里积极筹措组织, 投入专门的人力、物力、财力, 按计划、分步骤、有重点地开展实地调查、测量登记、录入建档工作。

现文物普查整体工作已接近尾声, 笔者在实地调查过程中有心记录了一些普查故事, 文章挑选了现已属消失文物的郑州豫丰纱厂旧址和已被郑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郑州市第一批城乡优秀近现代建筑的郑州公教医院旧址作以侧记, 并就其中反映出的文物保护与城市发展建设的矛盾问题作以简析, 与读者在轻松的氛围中探讨严肃的话题。

一、郑州豫丰纱厂旧址普查侧记

由于先前已听闻郑棉二厂要拆搬新厂之事, 所以我们新发现文物点普查走访第一站便选择了那里。驱车沿布厂街往里走, 穿过一个大下坡往上走, 我们看到了二厂的大门, 大门是紧锁的, 旁边的小门开着, 这里的冷清与仅300米开外的银基商贸区相比简直判若两个世界。车在门口停下, 我们从小门正要往厂里走, 值班室的门卫走了出来, 弄清楚我们的来意, 双方攀谈起来。五十几岁的门卫讲起老国棉二厂, 那份感情溢于言表。他十几岁来厂里上班, 转眼都快四十年了, 亲眼目睹了厂子的兴与衰, 说到厂要搬迁, 老厂要拆掉建商住楼, 那种哀怨眼神表达出的心酸与不舍让我们旁观者动容。老郑州的“二厂”早已物是人非, 从穆藕初时期的“郑州豫丰纱厂”到新中国成立后的“郑州国棉二厂”, 再到破产后成立的“豫丰公司”, 现在又卖给了私人, 名为郑州宏业纺织有限公司, 据说老板是福建商人。现在厂筹备搬迁已停产多日。经门卫指引, 我们联系到了厂经理办负责管理档案的张老师, 这是一位非常朴实又亲切的中年女同志, 我们简单道明来意后, 她便非常热情地帮助我们查找相关资料。走进档案室, 档案上厚厚的灰尘告诉我们这里已许久无人问津了, 但档案柜上虽发黄但清晰的分类条目可见, 档案曾被认真整理过, 而今却被忽视、搁置了。张老师打开锈蚀的档案柜, 拿出一些老照片、文字材料、手抄本、奖状等边翻看边回忆老二厂旧事。办公楼北面的那幢二层小楼是厂里现存最早的建筑, 大概为穆藕初时期或更早所建的仿欧式建筑, 几次欲扒掉搞厂建均被文物部门及厂里老同志争取保留下来, 是非常珍贵且有代表性的建筑。老二厂时期曾用作“职工之家”, 改制后便一直闲置, 现在二层有坍塌迹象, 急待维修。可说起这次拆搬新厂可能会一起扒掉, 张老师一直在重复“真的很可惜!”我们想拿厂志等资料回去详读, 张老师说他们董事长刚好在隔壁开会需要请示一下, 我们便随她一起拜访了董事长, 这是一位精干的中年女同志。我们出示介绍信, 在张老师引见下, 董事长热情地招待我们。她告诉我们她曾经要给市长写一封信, 但忙于改制及搬新厂, 这封信一直没有完成。信的内容大致就是呼吁保存二厂旧址建纺织工业遗址博物馆, 若拆掉建商住楼, 那就太可惜了。并从纪念意义、发展前景、实用价值等方面给我们讲在这里建博物馆的地理优势及现实意义, 希望我们代表文物部门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一下。我们也同样表达了希望保留的愿望, 也请董事长抽空把没完成的信写完, 我们双方共同呼吁, 效果可能会更好些。我们提出想拿些资料, 董事长说他们搬新厂后这些资料本该全部移交市档案馆, 但档案馆不一定全收, 剩余部分可以托管给文物部门, 并吩咐张老师全力配合提供材料。在董事长吩咐下, 张老师带领我们在厂里实地转了一大圈, 看到老厂房、停产准备当废铁卖的纺织机器, 还有比利时人建的锯齿型车间局部, 听了“万人坑”的故事, 走过旧礼堂、老食堂、小卖部、幼儿园, 我们依稀看见二厂昔日的繁荣, 而更多的则是感慨如今的变迁。

随着二厂的搬迁与城建规划的实施, 老二厂连同豫丰纱厂时期的仿欧二层小楼终未能逃脱消失的命运。我们寻找着历史足迹, 却同时在为不见的载体扼腕叹息。

二、郑州公教医院旧址普查侧记

走进解放路原二院, 大门东的二层小洋楼特别醒目, 这是与周围建筑风格大相径庭的一幢老欧式建筑, 据说为二十世纪初意大利传教士所建, 现归郑州市天主教会管理, 被原二院租用, 一层用做放射科。二院搬迁后, 解放路新建了立交桥, 这座二层小楼作为近现代优秀建筑保存了下来。我们拍照、GPS定位后, 找到相隔不足百米的郑州市天主教会 (现铭功路天主教堂院内) , 在看门教友的引领下, 我们见到他们的一位刘姓神父, 这是一位二十出头的年轻人, 戴眼镜、很斯文, 他的外貌让我们很难与心目中威严的“神父”一词划上等号。由于刘神父是年轻人, 对那幢二层小楼是没有记忆的, 仅在电脑里找了一些粗略的介绍性资料, 对详细的历史性东西也说不好。经联系, 我们找到了正在铭功路郑州市第二中医院打吊针的张姓老神父, 虽然已是八十六岁高龄, 又卧病在窗, 但精神面貌看起来很好。听陪同打针的教友说, 老神父身体好时, 走路他们都跟不上的。在教友引导下, 老神父认真地回答我们提出的问题。据他回忆, 那幢二层小洋楼应该是二十世纪初意大利传教士在郑州设教区时所建, 当时用作教会修女院, 住外国修女, 外国修女回国后住过中国修女;1929年5月, 当时郑州天主教会负责人意大利籍贾师谊在此设小诊疗所, 为公教医院, 由司徒康主持的第一个西医外科手术即在此进行;50年代郑州市第四人民医院迁入又迁出, 60年代起至今被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租用, 一层用作放射科, 二层已属危险建筑, 顶部急待维修。它是郑州现存不多的西洋建筑, 反映了当时的一段宗教历史, 很有代表性。谈到修建解放路立交桥, 因为害怕将小楼拆掉, 老神父直摇头“不能拆呀!我们教会是不会同意拆掉它的。这种有代表性的建筑, 拆掉实在是可惜了!”当问及从建筑保护的角度, 他们教会对小楼有没有什么好的保护建议时, 老神父慢慢坐了起来, 非常认真地说:现在二院搬走了, 希望能把小楼临解放路前的几间门面房扒掉, 把整个建筑风格显露出来;现在教会还保留有当时意大利人留下的音乐盒、缝纫机等物品, 如果有可能的话, 小楼维修后, 可以在里面办相关主题展览, 供游人参观, 开辟成一个教育基地也是很好的。我们在表达完谢意后离开了医院。

经多方争取与努力, “小洋楼”终于作为郑州市32处城乡近现代优秀建筑之一保存了下来, 这对于文物工作者来说是件可喜可贺的幸事, 是文物保护工作的一个成功例子。

三、反映问题简析

对比以上两处新发现文物点的不同命运, 我们看到了一个问题, 即城市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的问题。在城市发展建设中, 我们首先要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 从观念上增强保护意识, 这不仅仅是每一位文物工作者的责任, 也应该成为城市市民的共同义务。文物保护, 关系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以上实例告诉我们, 对文化遗产置之不理任其消亡, 我们丢失的是历史, 削减的是城市的文化底蕴。反之, 经过努力, 城市现代化建设与保护历史文化是可以兼顾的。

城市作为文化的载体和容器, 积淀着丰厚的文化底蕴, 承载着人类文明的精华。进入21世纪, 城市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冲撞愈加猛烈。在推土机毫不留情的轰鸣中, 在老房子轰然倒地的尘烟里, 城市的历史记忆逐渐残缺不齐, 最终面目全非。在前所未有的冲撞中, 城市发展与文化传承经历着痛苦的纠缠, 既有理性的难舍难分, 又有失当的忍痛割爱, 更有盲目的乱拆乱建。在付出沉重代价的同时, 文化遗产保护愈加引起人们的关注。

郑州是一个城市化加速发展过程短、建设强度较大的城市, 文化遗产保护和城市发展建设的矛盾在这里就表现得非常明显。作为八大古都的郑州, 在城市建设发展规划中不仅要重视地下文物的保护, 也要充分认识到20世纪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20世纪遗产被称为“活着的遗产”、具有“传统”与“现代”双重性。“活着的遗产”顾名思义就是功能延续型的遗产, 因为一直在使用、维护, 所以保持着鲜活的生命力。郑州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有着特殊重要地位, 民族资本的兴起与发展, 铁路枢纽地位的确立, 工人运动的兴起与高潮, 工业生产的强力突进……给郑州留下了大量的历史文化遗存和工业文化遗产, 这是城市的个性与历史特色的重要印证。我们要充分挖掘这些“活着的遗产”的使用价值, 合理使用, 让它们“延年益寿”, 而不是浪费人力物力的简单保护, 更不能置之不理, 任其自然消亡。

人口普查能改变什么? 篇10

任何政府决策都应该基于一国国情而作出。人口状况是最基本的国情, 通过人口普查, 可查清全国人口的数量、结构和分布等基本情况, 同时也可了解人口的社会经济特征、家庭特征以及一定时间内的人口出生、死亡状况等。

当前中国正处于快速城市化、持续低生育、老龄化加剧、流动性增强的特定历史时期, 人口状况变化较快, 通过人口普查准确掌握人口状况对解决中国现实问题、实现科学发展意义非凡。

中国未来人口规模最高将达到多少亿?中国总人口何时会出现下降?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将如何发展?中国会出现劳动力短缺吗?这些都是与中国长远发展密切相关的问题。人口普查结果将为我们开展长期人口预测提供新的基础材料, 对以前的预测结果进行修正, 对未来的趋势进行重新判断, 进而制定出中国的长期发展战略。

比如, 近年来关于是否应该调整计划生育政策一直存在很大争议。作为一项关系国家长远发展和每个公民切身利益的政策, 其调整必须十分慎重, 需要进行深入、客观和前瞻性的研究, 对各种政策选择的可能影响进行仔细的测算和权衡。要实现这一点必须对当前的生育状况进行全面、准确地把握, 如当前的生育水平到底是多少、生育模式是怎样等等, 人口普查就可以为我们提供这些信息, 帮助我们回答上述问题。

近来, 幼儿“入园难”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入园难”问题为什么突然变得如此突出了呢?一个重要原因是前几年扎堆出生的“猪宝宝”和“奥运宝宝”都到了入园年龄, 而幼儿园的建设并未为此做好准备, 导致幼儿教育资源不足, 出现了供需矛盾。如果对此问题不重视, 未来这批孩子上学、工作等仍然会出现供需失衡。做好准备的前提是要掌握这批孩子的准确信息, 如人数、居住地等, 虽然他们出生时有出生登记, 但由于中国社会流动性较强, 人户分离现象比较普遍, 户籍登记信息的决策参考意义大打折扣。人口普查由于是按照现住地登记, 可准确了解这批孩子的居住状况, 将提供更为准确的决策信息, 以帮助政府确定哪些地区可能需要布局新的学校, 以及学校需要多大的规模等。

当前, 中国正在制订“十二五”规划, 如何科学合理设定各项发展目标也依赖于对人口状况的准确把握。如在制定经济发展目标时, 要设定人均GDP、人均收入等指标, 必须了解人口总量及其变化趋势;在制定就业目标时, 设定新增就业机会和失业率必须考虑劳动年龄人口结构、劳动参与率、当前就业状况等多种信息;在制定老龄事业发展目标时, 需要确定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服务人员培训、高龄补贴发放等方面的指标, 这些必须参考老年人口数量、年龄结构、地区分布、家庭状况等信息。

在第六次人口普查中, 这些信息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得到。同时, 这次普查还调查了住房信息, 将可帮助各级政府部门了解本地区的住房状况, 为其设定“十二五”期间的土地供应目标和制订房地产调控政策提供依据。

不仅如此, 人口普查还可为企业制定发展战略和营销策略提供基础信息。如一个婴儿用品企业, 可通过人口普查了解一个地区的生育状况, 大致估计其目标客户的规模;一个服装企业可根据各地区不同的人口年龄结构而确定不同的铺货结构和营销重点等。

要发挥人口普查的作用, 关键是要保证数据质量。这次人口普查遇到的最大挑战是流动人口规模大, 容易遗漏。于是, 普查采用了“两头堵”的办法, 要求流动人口在现住地登记的同时, 户口登记地也要登记相应信息。同时, 本次普查还首次纳入外籍人口。这些都有助于提高数据质量。

当然, 这次人口普查也出现了一些可能影响数据质量的问题, 最突出的是在部分地区入户调查拒访率较高。今后, 一方面要改进调查的手段和方法。这次普查仍然采用传统的入户调查方式, 其他一些国家则往往会采用多种方式相结合, 如美国2010年人口普查, 主要是以邮件调查为主, 对没有及时反馈的再登门拜访;新加坡2010年普查则采用了网络、电话、面访等多种方式;在今后的普查中, 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另一方面要加大对拒访者的惩处力度。虽然《人口普查条例》明确要求普查对象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提供人口普查所需的资料, 但对未履行义务者仅是批评教育, 约束力不够。

缕析“空挂户”普查 篇11

“空挂户”的表现形式

这里所说的“空挂户”,表现为仅有户口而无人居住的情况。从调查单位类别看,主要表现为空挂在居民户的“空挂户”和空挂在集体户的“空挂户”两种形式。

“空挂户”还有两种特殊的表现形式,一种表现为空挂在没有实际地址的门牌号上,另一种表现为空挂在平房院中,但没有住房与之对应。

“空挂户”形成的原因

“空挂户”形成的原因是多样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中、小学生择校。中心城区往往拥有良好的教育资源,家长都向往子女到质量高的学校就读,但是,当前不少地区采取按户口归属分片就读的政策。为此,不少居民已经搬出本地区但宁愿“空挂”也不迁户口;更有很多家长,为了创造符合就近入学的条件,将其与孩子的户口挂在亲戚、朋友家,形成“空挂户”;更有个别居民为了能进入名校,不惜成本,买下名校附近的房产,并马上办理迁入户口手续,孩子顺利进入附近的学校,但一旦孩子毕业,又将房产卖给和他一样希望进入名校的居民,甚至这种情况会循环往复,多次“倒房”形成多个“空挂户”,并“越挂越空”。

婚姻嫁娶、婚姻状况发生变动。第一种情况,很多结婚成家的男女,如果户口在城市中心城区,即使购置了新的房子,也不迁移户口,形成“空挂户”;第二种情况,结婚后由于各种原因,夫妻双方解除了婚姻关系,但离开的一方没有迁移户口,形成”空挂户”。

出国定居。按照我国有关政策,移居海(境)外的人员,家属应到户籍管理部门为其注销户口。但是,不少居民没有按照要求,注销已出国定居家属的户口,形成“空挂户”。

房屋交易。第一种情况,房屋买卖。卖主不迁出户口,买主又迁入户口,卖主成为没有房屋所有权、也不居住在此地的“空挂户”。甚至存在一套房子多次买卖,一套房子挂了多个户口,形成多个“空挂户”;第二种情况,房屋租赁。很多居民一房多户,自己居住一套,同时租出闲置的房屋,形成“空挂户”。

房屋拆迁。第一种情况,城市规划改造,小区居民全部外迁其他城区,迂往地址不详,很多居民仍然保留原居住地的户口,形成“空挂户”;第二种情况,危旧房改造,外迁的居民没有随住房安置地址而迁移户口,同时还存在拆迁后部分地址已经不存在的问题,户籍地无法取得外迁居民和没有实际地址居民的联系,因拆迁而形成的“空挂户”。

此外,还有因人才引进,部分人员的户籍只能挂在人才市场,以及因死亡人口未注销等原因形成特殊的“空挂户”。

做好“空挂户”调查的建议

为确保人口普查数据的准确性,要采取有效措施做好“空挂户”的普查登记。

一是借助公安部门户籍资料中的“人户分离”信息,取得与“空挂户”的联系。

二是借助派出所为居民办理第二代身份证时换证的登记资料,进行“人户分离”人员的查找、联系和调查。

三是借助社区管理部门的居民信息资源。在管理比较完善的社区,可以利用“96156”社区管理信息系统,联系”空挂户”人员,配合进行人口普查。

四是发挥驻区单位房屋管理部门的优势,由单位房管部门协助对“空挂户”职工的调查。

周期性普查研究 篇12

普查是专门组织的全面调查, 是有关于国情国力的重大调查。调查的范围大, 涉及面广, 参与部门多, 技术要求高, 所以不能经常进行。

一、我国周期性普查面临的问题

1. 普查经费严重不足

我国由计划经济转为市场经济后, 经费的不足严重的影响了普查的顺利进行, 特别是贫困县, 连基本的普查经费都无法保障, 严重地影响了普查人员的积极性, 更增加了普查工作的难度。

2. 普查数据质量遭到质疑

在以往进行过的普查中, 由于普查初步数据汇总的结果与实际相差太大, 导致全国范围内查漏、补漏经常发生, 普查数据质量面临着信任危机, 局面十分尴尬。

3. 普查组织模式的有效性面临挑战

我国的周期性普查主要是政府部门行为, 具有明显的行政动员优势, 从这一点上看是有效的, 也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但它的缺陷也显现出来:第一, 各级政府领导工作繁忙, 很难顾及到普查的日常工作, 更不可能及时地召开领导小组会议解决问题;第二, 相关部门对普查工作重视不够, 部门之间协调难度很大;第三, 周期性普查组织没有固定的常设机构, 结构松散, 影响办事效率。这种组织模式的有效性面临着挑战。

二、我国周期性普查面临问题的原因分析

造成周期性普查面临如此困境的原因除了普查自身特点造成外, 还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程中, 体制不完善, 方案设计不科学, 以及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大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1. 信用体系和信用机制没有建立、健全, 失信惩戒体系不完善

信用体系是为了维护社会信用而建立的。由于目前不够健全, 很多单位、组织的会计制度不严肃 (“两本账”或不建账) , 工商登记不一致 (企业登记为个体户或不进行工商登记) , 经营者不法经营 (偷税、漏税、制假贩假) , 提供虚假统计数据等行为没有在信用体系里体现, 惩戒体系无法发挥作用。这就助长了他们的行为。

2. 普查方案脱离实际

在历次普查方案的设计中总出现一些设计缺陷, 一些指标过细、过多造成有的指标难以采集, 普查人员错误理解, 这对普查数据的质量造成影响。有些方案甚至在宏观框架上出现差错, 导致普查数据又重又漏。

3. 财政投入机制造成普查财力不足

我国周期性普查经费是实行分级负担。财税体制改革后, 乡镇财政上拨, 由县级财政统管, 乡镇普查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更多的需要县级来保障, 中央财政对基层的投入明显不足, 这就造成了基层统计力量薄弱、经费短缺, 工作负担过重, 基层苦不堪言。由于经费短缺, 统计力量薄弱和繁重的普查任务成了一对尖锐的矛盾, 使得普查数据质量无法得到保证。

4. 统计机制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现行的统计体制很多还沿用计划经济体制时代的层层上报的统计报告制度和调查方法。这种方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失灵, 不适应周期性普查的需要。

三、解决周期性普查问题的建议

1. 加快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

在信贷、纳税、公平交易、提供统计资料、公益活动等方面, 国家应统一为每位公民和企业建立客观、公正、全面的信用记录, 制定失信的惩戒措施, 由于每次的不良信用记录都意味着要付出相当的代价, 这会对调查对象具有相当的约束力, 从而保证了普查数据的质量。

2. 中央财政向基层倾斜

《统计法》第十二条规定, 周期性普查由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一领导, 组织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共同实施, 所需的经费由中央和地方共同负担。财税改革后, 中央财政对基层的投入太少。因此, 应在即将修改的《统计法》中明确, 普查经费中央财政应大幅度增加, 向基层倾斜, 纳入中央财政预算, 确保普查有稳定可靠的经费来源, 而不是在普查年度由普查实施机构临时向地方政府申请经费。

县级以下政府是普查工作的具体实施者, 不仅承担繁重的工作任务, 还要承担无偿平调的各种负担。为了调动其积极性, 应建立以中央财政为主体、省市财政相配套的普查经费转移支付机制, 最大限度的向县区一级普查机构倾斜, 以避免基层因经费困难而影响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3. 普查方案设计要符合实际, 坚持科学性和经济性相结

普查方案设计应围绕着普查目标, 科学设计普查指标体系和表式, 合理制订工作方案, 力求以较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获取最丰富的、符合实际的普查资料。

(1) 普查总体方案设计。应根据各项普查的特点和目的, 按普查对象的同质性进行科学设计。人口普查、农业普查方案的设计应“以人为本”, 以人的情况和人的活动为主线, 以找到人、数准人、查清人的活动为普查根本目的;经济普查要以摸清单位、查清单位活动情况和活动成果为目标, 努力降低普查方案的复杂程度和实施难度。

(2) 指标设计。应遵循“标准、规范、简洁、方便易行”的原则。指标的名称要符合标准, 口径要统一、规范, 力求与财务指标衔接, 指标数量的多少, 要以满足普查目标为准, 注重调查实际工作中急需的统计信息, 不能求大求多, 资料的搜集要切实可行。如以往的人口普查中, 重登和漏登较严重, 因此, 有必要在以后的普查中增加一项居民的身份证号码, 按现行的管理模式, 一个人只要登记了户口, 就拥有唯一的居民身份证号码, 只要与公安人口管理机构形成数据共享机制, 普查机构就很容易找到重登和漏登的人口。又如, 经济普查, 原普查表中有“建房年份”这一调查项目, 对继承祖居的户或租住户, 调查对象根本无法回答出具体建筑年份, 调查员在填写这一项目时不是空白就是五花八门, 影响普查数据

(3) 调查时间和调查方法。周期性普查的时间可考虑改在7月份进行。因为这个时候, 正是大中专学校放假时间, 可以组织大中专学生和老师参与普查工作。由于这些人的素质高、能力强, 可以保证普查数据的质量, 也可增加他们的收入, 丰富了他们的实战经验, 达到双赢的效果。调查方法应当走出传统误区, 对可采用非全面调查的行业、部门和群体, 要更多地采用抽样调查方法, 这样可以取得较为理想的调查结果, 也能大幅度减少调查的投入, 节约成本。

(4) 努力提高普查组织的有效性。以往各组普查领导小组的组长都是政府分管统计工作的副职领导, 副组长有办公室 (厅) 副主任 (副秘书长) 、相关部门及统计局的主要负责人, 但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统计局, 普查办公室主任由统计局局长、副局长或普查中心主任担任, 这种组织与搞好大型普查所需的组织力量相比差得太远。建议今后的普查办主任由政府办公室联系统计工作的副主任 (副秘书长) 担任, 以便横向、纵向协调、联系, 普查办公室工作人员除普查中心工作人员外, 其余从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抽调, 抽调的领导和工作人员必须与原单位的工作脱钩, 全身心地投入到普查工作中。由于普查由政府办公室出面组织, 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动员、组织和配置普查资源, 发挥其组织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0, (7) .

[2]肖升初.给1%人口抽样方案挑刺[J].中国统计, 2006, (4) .

[3]杨勇健, 姜庆冬, 张明会.谈不完善信用体系下的银企关系[J].中国统计, 2005, (12) .

上一篇:桥梁工程桩基础下一篇:大规模煤化工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