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普查六人谈

2024-07-10

人口普查六人谈(精选12篇)

人口普查六人谈 篇1

人口普查六人谈

一提到人口普查,你可能会想到画地图、查房子、数人头,似乎不是什么难事.但如果这张图画的是中国版图,数的是每一个居住在其中的人,这个事儿就难了! 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对于宏观管理来说,是一件关系到科学决策的大事;对于执行部门来说,确保数据真实可靠绝非易事;同时它也是公共生活中一件关于你的、我的、大家的事.

作 者:单之卉  作者单位: 刊 名:数据 英文刊名:DATA 年,卷(期): “”(1) 分类号: 关键词: 

 

人口普查六人谈 篇2

一、做好广泛的宣传工作

要利用会议、广播、电视、横幅、标语、黑板报等多种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广泛深入宣传活动, 同时向被调查户发送《致住户的一封信》, 宣传人口普查的目的、意义、普查办法和普查的项目。通知各户普查登记的时间, 要求各户申报人同家人一起, 做好人口普查的申报准备。通过广泛的宣传, 造成强大的声势, 使人口普查工作家喻户晓, 从而得到群众对调查摸底工作的积极支持和配合。

二、多种形式开展业务培训, 注重培训效果, 确保工作质量

人口普查摸底工作内容多, 时间紧, 指标复杂, 熟练掌握工作方法和填表技能是关键。我县于摸底前夕对全县所有乡镇普查分管领导、业务骨干和普查指导员、成员单位包乡镇的业务人员及文化程度较高的普查员, 进行了摸底工作业务培训。县普查办授课人员, 结合实际认真备课, 进行试讲, 使课件通俗易懂, 操作性很强。综合业务培训会后, 开展了入户试点, 增强了“两员”的实战技能。在各乡镇召开普查摸底培训布置会时, 县普查办授课老师又巡徊各乡镇进行讲解指导。通过多层次的培训, 多形式的练兵, 多方位的指导, 全县“两员”熟练掌握了普查摸底阶段的各项工作技能。

三、及早收集相关资料, 注重与部门数据的衔接, 确保数据质量

根据工作需要, 县普查办收集了公安部门经户口整顿后的到普查区的汇总数据;计生部门的流动人口、常住人口、出生及死亡人口等相关资料;卫生部门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台帐;劳动部门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台帐;教育部门的脱盲率及义务教育普及率。并及时反馈到各乡镇。

四、细化工作安排和要求, 工作思路清晰

为保证工作进度, 细化工作要求, 摸清全县人口底数, 进一步明确人口普查摸底阶段工作要求, 我县下发了文件, 对乡镇开展普查摸底工作提出了质量、时间、组织等方面的要求, 对摸底工作的方法步骤和操作技术进行了重申和规范。使县乡普查工作人员对此阶段工作思路清晰, 目标明确, 有效地促进了摸底工作的有序开展。部分普查区还印制了简单易懂的入户登记草表, 全面登记每一个应登记人口的基本信息, 再根据草表整理统计录入户主姓名底册表, 既有效化解了户主姓名底册表指标的复杂性, 又确保了摸底清查的全面完整性。

五、加强督查指导, 确保摸底工作不走过场

为避免发生普查员、普查指导员不入户而照抄相关资料, 县人普办建立了较完善督导、督查制度, 实行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报酬与普查数量和质量挂钩等措施, 确保普查工作有序推进。县人口普查指导小组成立督查组巡回全县进行督促检查, 确保摸底工作规范有序开展。县普查办组成普查指导小组, 对口联系各乡镇, 实行人口普查工作联片包干责任制。各小组按照县人普办业务指导组的统一安排和职责要求, 对所联系乡镇各环节工作进行了检查、指导。县普查办业务指导组也巡回各乡镇进行检查指导, 发现问题, 及时解答。

六、扎实搞好数据质量控制, 注重主要数据审核分析, 把握主要数据关前移

普查摸底是搞好普查的基础性工作, 它对整个普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一旦摸底工作结束, 普查的大体轮廓也就出来了。同时, 还可以提前掌握人口底数及其变动情况, 并及时发现影响普查数据质量的因素, 可以确保普查登记质量和圆满完成普查任务。我们通过认真搞好培训, 及早收集资料, 细化工作安排, 加强督查指导等到多种方式确保摸底数据质量。同时, 制定了《人口普查清查摸底阶段工作审验制度》, 编制了《审验表》, 进一步落实责任, 提高质量。由普查指导员审验普查小区、乡镇业务骨干审验普查区, 联乡镇县普查办指导员审验乡镇, 各乡镇经三级审验后方可向县普查办送审摸底表。在各级审核验收时, 对常住人口、户籍人口、出生人口等主要数据进行了认真对比分析, 查找差距原因, 确保了摸底数据准确可信。

笔者认为在以后的人口普查中, 应当继续开展而且要加强普查前的摸底工作, 注重摸清人口底数和准确编制《户主姓名底册》。在强化摸底工作以上两方面的作用外, 还应在摸底工作中注意发挥以下几个作用:一是在摸底工作时要加强普查前的宣传工作, 为后期普查登记创造良好的环境;二是在摸底工作中要及时发现所属调查小区一些不利于普查的因素, 并及时加以解决:三是在摸底工作中可与调查户约定调查时间, 约定申报人, 介绍调查内容等, 便于在规定的调查时间内完成调查任务。

摘要:人口普查堪称和平时期最大的社会动员, 也是世界各国最为重要的一项大型国情国力调查。作为一项十分庞大而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 人口普查涉及范围广、参与部门多、技术要求高、工作难度空前增大。本文总结了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中作好普查摸底阶段的工作方法。

人口普查六人谈 篇3

关键词:人口普查;人口规模;人口素质;人口政策;经济发展

石景山,因首钢而闻名、因奥运启动转型升级的北京传统重工业城区。近年来,坚持首都文化娱乐休闲区(C R D)的长远发展目标,把握全面转型、科学发展的主题和“大调整、大建设、大发展”的主基调,按照“首都绿色转型示范区”的发展定位,以低碳、绿色的发展理念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全面转型,区域经济社会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伴随石景山区产业结构的快速调整,人口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时期如何调控人口规模、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引导人口有序流动、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为打造北京CRD、构建和谐石景山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是石景山区“十二五”时期及更长时期人口发展的主要目标。

本文通过对比第五次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分析研究十年来石景山区人口发展变化情况,探讨人口发展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提出合理调控人口的对策建议,从而有效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全面转型。

一、人口发展状况

通过对比两次人口普查数据发现石景山区人口在总体规模、人口素质、就业结构、年龄结构方面出现新特点。

1.全区常住人口稳定增长

根据石景山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全区常住人口为61.6万人,与2000年的“五普”时相比,十年共增加12.7万人,增长26%,平均每年增加1.3万人,年均增长率为2.3%。全区常住人口密度为从5800人/平方公里增加到7301人/平方公里。

从户籍人口和外来人口的增长趋势来看,户籍人口增长缓慢,对人口规模的影响有限,外来人口增速较快,是石景山区常住人口规模扩大的主要因素。户籍人口从2000年的33.4万人增加到2010年的36万人,增加2.6万人,年均增长率为0.75%。外地来京人口从12.6万人增加到20.6万人,十年间增长了8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5.04%。

2.人口素质逐步提高

2010年,石景山区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程度的21.4万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15.1万人,具有初中程度的15.9万人,具有小学程度的5.6万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总体上看,石景山区大专及以上受教育人口不断增加,就业人口整体文化素质不断提升。2010年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1.7年,比2000年提高1.4个百分点。

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由17314人上升为34684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30151人下降为24498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30686人下降为25804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13880人下降为9028人。15岁及以上人口的文盲率由3.5%下降为1.6%,下降1.9个百分点。

3.就业结构不断优化

从2000年到2010年,石景山区地区生产总值从108.6亿元增加到295.5亿元,年均增长10.5%;三产比重从19.9提高到57%。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从业人员格局产生较大变动,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由2000年15497人提高到20917人,年均增长3%,成为吸纳就业人员的主要渠道。三产从业人员人数占比从60.1%增长到72%,就业人口比例逐步优化。

按照现代经济理论的划分,就业人口在三次产业的结构水平上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即传统型、发展型和现代型(见下表)。结合石景山区的具体情况可以看出,石景山区目前的人口就业结构属于现代型。

4.老龄化迹象明显

通过比较“六普”和“五普”数据发现:0-1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12.1%下降为9%;15-6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80.2%上升为81.4%;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7.7%上升为9.7%,人口呈现“底部老龄化”趋势,未来人口老龄化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二、人口状况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人口规模增长、结构优化对于石景山区经济社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带来消极影响。一方面,常住人口总量增加、人口素质的提高、人口就业结构的优化为区域转型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另一方面,区域人口状况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经济社会发展,增加城市管理、社会治安等方面的压力。

1.协调度问题值得关注

国内外有关研究表明,人口每增长1%,G D P必须相应增长3%以上,才能维持原有的生活水平。国际上通常用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来描述两者的协调程度。当人口增长弹性系数在0.2以下为“社会协调发展级”,0.21-0.99为“社会渐进级”,大于或等于1时为“社会停滞级”。人口增长弹性系数越低,表明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度越高,反之则两者不相协调。从“五普”到“六普”的十年间,石景山区人口增长弹性系数0.22,处于社会渐进级。从具体年份看,石景山区从2005年起便从“社会渐进级”迈入“协调发展级”,2010年人口增长弹性系数为0.18。但随着首都功能核心区人口疏散力度的逐渐加大,作为城市功能拓展区的石景山区将成为吸纳人口的主要区域,人口总量面临一定的增长压力,给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

2.高学历人口比重偏低

在北京市范围内,石景山区人口受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基础教育比重大,硕士及以上比例为3.3%,低于北京市3.8%的平均水平,高学历高素质人口相对较少。北京市69.1万研究生中,超过80%都集中在海淀区、朝阳区、西城区和昌平区,分别为30.2万人、13.7万人、6.3万人和5.4万人。目前石景山区的研究生学历人口不足2万人,造成了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低,不易带动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与石景山区重点产业发展规划还有一定差距。

3.高端人才不足

对比两次人口普查数据可以看出,劳动年龄人口从36.2万人增加到46.1万人,增加9.8万人,年均增长2.4%;就业人口从2.6万人增加到2.9万人,年均增长1.1%。2010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达到72%,与其他五个城区相比,石景山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仍然偏低,特别是高端行业、新兴产业从业人员依然相对较少。而且从第三产业内部看,全区三产从业人员中传统服务业如批发零售业从业人员比重超过18%,而重点发展的文化创意、高新技术、商务服务、现代金融、旅游休闲五大主导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均低于5%,这与石景山区构建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的产业体系发展方向不相适应。

4.社会保障压力加大

石景山区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74%,绝对数量超过46万,且人口总抚养比为过去十年以来的最低点,这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持续动力所在。但是,随着50、60年代出生的人陆续退出劳动年龄,自然退休人数大量增加,特别是首钢搬迁调整后,富余人员中有1万多人已达退休年龄,准备进入社会养老,使我区人口老化进程明显加快,2010年,60岁以上人口所占比例已达到13.5%。这些无疑增加全社会养老金、医疗费用、社会福利和其他有关费用支出,对经济社会影响较为明显。

三、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人口政策

“十二五”时期是石景山区人口问题的凸显时期,也是解决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关键时期。坚持人口战略研究,以调控人口规模,优化人口结构,提升人口素质为重点,逐步形成规模适度、结构优化、与石景山区功能定位相适应的人口发展格局,推动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1.完善人口调控体系

加强对区域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监测,建立健全常住人口总量控制与结构优化的人口宏观调控体系。加强区域人口基本信息库和拓展信息库建设,推动人口、统计、人保、医疗等部门信息共享,开展人口数量和构成等数据分析,开展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加强人口安全预警预报。

2.提高人口整体素质

提高人口出生质量,改善妇女儿童生存和发展条件,全面推行学前教育、素质教育以及全面教育,大力开展社区教育,加大对外来人口的培训力度,提高区域人口综合素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3.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依托功能区、科技园等人才创业载体,吸引高技术人才创业;通过与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人才培养联动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培育区域重点产业所需高水平企业家,注重对经营管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围绕高端人才引进计划,实现产业发展与高端人才引进的顺利对接。

4.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加大公共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加强社区老年服务机构和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养老模式,强化养老服务,发展老龄产业,积极建立多层次、多渠道覆盖全区的社会保障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北京市石景山区第五次人口普查办公室,北京市石景山区统计局.2002.北京市石景山区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

人口普查六人谈 篇4

普查员工作体会之——人口普查有感

从八月份参加人口普查工作到现在已经4个月过去了,时光飞逝,人口普查工作已经几近完成,心里感到轻松,但是还会有一丝丝的不舍。或许以后再也没有机会和普查办的老师一起工作,因为每位老师都是那么亲切,和蔼,让人有一种情不自禁想要接近的感觉。每次走在从机械楼到西山的那条路上,心里不是去工作的那份压力,而是总也充满了兴奋,兴奋的不仅仅是又可以见到普查办的老师,而且心里有一种作为普查员的自豪感,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参与了,并且尽到了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大力量,心里总会有些满足感与光荣感。四个月的工作下来,我最大的收获便是学到了一种责任感与对工作的认真感。人口普查工作说起来不是非常难,但是非常的繁琐,季老师的要求非常严格,对细节问题一丝不会放松,这种高度的责任感是我最佩服的。实践与理论总是脱节的,有时分配的任务听的时候感觉很简单,信心满满觉得自己不会犯错,但是实际操作起来,总是会有漏洞,出现意想不到的错误,甚至犯下当初自以为并不会出现的“低级错误”。

有些人说人口普查劳民伤财,得不偿失,没有必要统计,况且统计的肯定也不是那么精确,我却认为这是非常有必要的。人口普查时所需要填写的信息是很普通的,比如性别,年龄等等,这些数据综合起来分析的话可以得到国家制定政策所需要的信息,分析出国家目前的许多重要情况。比如对全国人口年龄的普查,可以得到目前国内各个年龄阶段的组成情况,制定出相应的老年人口政策,福利政策;通过对人口文化程度的调查,可以分析出目前的文化发展状况,制定出相应的教育的政策。可见,人口普查是国家制定社会、经济、科教等各项发展政策所必需的。没有准确的人口数据,我们很多方针、政策及发展战略的制定,就缺乏足够的科学依据。(机械吴帆)

基层人口普查事迹 篇5

——记街办人普办副主任——同志

——,男,——年生,中共党员。他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总是关心身边年轻人的成长,人们亲切的称呼他“?叔”;他更是一位勤勤恳恳的老统计,二十余年辛勤耕耘于基层统计一线,他曾经多次获得全国普查先进个人,年年被评为优秀统计工作者。他为统计事业默默奉献了自己的青春,20年黑发变成了白发,20年铸造了平凡与伟大。在他的精神家园里,有智慧的花,奉献的果、顽强的根;在他的笔下,每一个稿纸都有一串鲜为人知的感动故事,每一个数字都凝聚了他辛勤的汗水。

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中,已经退休,本应在家中颐养天年的他重新走上普查岗位,负责————人普工作。作为街办普查业务的权威,他以统计人丰富的经验、扎实的理论、敏锐的洞察力,尽善尽美完成了普查各项工作。他克服年老带来的种种困难,以身作则,全力以赴。他参加人普培训时,总是认真听、仔细记,做到重点不遗漏重点全掌握,参加培训测试时,整整两个小时,一丝不苟地答题,甚至交卷前还复查答案,因为在测试中取得的优异成绩,他被评为优秀学员。作为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他扎实的普查业务能力着实让人佩服,而其任劳任怨的平常心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更令人感动。他以勤奋的精神对待普查,兢兢业业,不懈奉献。普查工作任务重、压力大、问题繁多,但他总是以坚强的勇气面对困难,以热情的态度答疑解惑,上级精神他吃的最透,业务知识他钻的最深。每个繁忙的白昼,他带领普查指导员奔走于村居,指导工作、辅导业务。每个不眠的夜晚,陪伴他的是孤灯一盏、苦茶一杯、香烟一盒。“于细微之处见真水平,于精密之处见真功夫”这是他常常嘱咐普查员的话,正是秉着这种一丝不苟的精神,在整个普查期间,为了确保普查质量,他放弃所有的双休天,甚至中秋、国庆也在重复着“5+2”的工作模式,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在他的带动之下,其妻子也成为街道一名普查骨干。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他的不懈努力,给我们奉献了街道人普工作一串串准确的数字,勾勒出——人口发展的步伐、脉络,描绘了人口发展基础上的经济、社会发展的美好愿景。

乡镇人口普查讲话 篇6

暨培训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推进暨培训大会。人口普查是和平时期最大的社会动员,政策性强,工作量大,涉及面广,时间紧,任务重,头绪多。为此,乡上决定召开这次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推进暨培训会,对此项工作进行再动员、再安排、再部署,对从事普查的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进一步明确各成员的工作责任,以对国家、历史、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确保全乡上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顺利进行。刚才,同志宣读了《某某乡乡上第六人口普查实施方案》、同志宣读了《某某乡乡上关于成立人口普查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乡上与各村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动员会后还要进行培训,下面我就进一步做好全乡上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切实增强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充分认识这次人口普查的重大意义。人口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今年距第五次人口普查已经过去10年时间。这10年中,我国的人口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组织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查清掌握10年来我国人口 1

在数量、结构、分布和居住环境等方面发生变化的基础信息,对于科学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做好民生工作、统筹安排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加快统筹城乡发展、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新某某乡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村、各普查员一定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增强做好人口普查的自觉性。

(二)充分认识普查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切实增强做好人口普查工作的责任感。这次和前几次人口普查相比,情况更加复杂,普查难度更大,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更多。主要体现在:一是人口迁移流动频率高、数量大,锁定普查对象面临巨大困难。按照普查方案,只有在普查时点将流动人口锁定在确定地点,才能准确登记。但是,我乡上人口流动频繁,石油工人、高速公路工作人员的人口流动数量大而且频率非常高农村嫁女不迁户,居住地与户籍地分离现象普遍;户籍管理中还存在一人多户、应登未登、应销未销等现象,这些都容易造成人口普查的遗漏和重复。二是普查对象配合程度难度加大,获取真实信息需要做大量群众工作。随着社会公众越来越重视对个人隐私的个人信息的保护,给普查工作获取真实、准确、完整的数据信息带来了挑战。普查对象对自身信息不愿如实提供,配合度下降,动员群众主动自觉参与人口普查工作要作大量工作。三是组织协调工作十

分艰巨。人口普查是一项十分庞大、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单靠普查机构是无法完成的,加之人均意识增强、个人工商户从业人员自我保护意识增强,人口数据又涉及社会保障、民生支出安排等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政策落实,这就要求各参与普查的人员一定要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和大局意识,破除地域利益,确保普查数据真实、可靠、准确、完整,这是对各普查员的根本要求,也是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

(三)充分认识人口普查工作的有利因素,切实增强做好普查工作的信心。近年来,我们先后开展了农业普查、经济普查等大型普查调查活动,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也锻炼了一支熟悉普查工作、能打硬仗、善打硬仗的普查队伍。我们充分认识和利用好这些有利条件,切实增强做好人口普查工作的信心,确保以真实可靠的普查成果,高质量、高标准完成人口普查各项工作任务。

二、准确把握普查工作的总体部署和目标任务,切实把人口普查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按照中省市关于开展人口普查的统一部署和要求,这次人口分为前期准备、普查登记、数据处理和数据公布、普查资料开发应用和工作总结等四个阶段。根据9月5日全县普查工作会议要求,我乡上必须于11月18日前完成快速汇总,上报上级普查机构进行光电录入。因此,一切工作都要围绕这个时限要求展开。

(一)扎实深入开展宣传动员。这里我强调几项具体要求。我乡上要从9月10日起集中开展为期一个月的人口普查“普查月”活动。要利用集会、运用户外广告牌、宣传画、宣传栏、悬挂刷写2-3条固定宣传标语等手段,认真组织好人口普查宣传月活动,确保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达到懂事人口知晓率和《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对象的一封信》入户率两个100%的目标。

(二)切实搞好“两员”培训。这次人口普查我乡调动了15个普查指导员和51个普查员。这样一支工作队伍,培训任务十分艰巨。普查小组人员要按照普查方案以及各阶段工作细则,切实做好“两员”培训工作。各村支书、主任、驻村干部要高度重视“两员”培训工作,强化对普查条例、普查方案、普查细则、普查技巧和工作要求的学习培训。动员会后,将开展“两员”培训,希望各普查人员认真聆听,记写笔记,熟悉业务流程,高质高效开展工作。

(三)确保普查数据质量。数据质量是普查工作的生命。各村、各普查员一定要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和大局认识,加强对各个阶段数据质量的全过程控制。一是用好户口整顿成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和派出所的沟通,查准人口总量、查清人口结构,查实人口流动迁移状况,为入户登记打好基础。二是抓好清查摸底。清查摸底工作一定要深入到村到户到人,做到“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不漏项”,不

能有任何失误,不能有一点差错,否则,造成的损失和后果无法弥补。三是依法实施现场登记。现场登记工作是整个人口普查中最关键、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必须在法定的时限内完成。要实现这一目标,一定要把责任落实到人,实行“谁登记、谁签字、谁普查、谁负责”办法。对于因人为因素影响全区人口普查工作进度和质量的人和事,要严格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三、加强组织领导,密切分工协作,确保普查工作各项任务圆满完成。

(一)建立严格的普查工作责任制。各村支书是人口普查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切实承担起领导责任。各个阶段要深入普查工作一线和工作现场,及时了解掌握普查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密切配合协同作战。要按照“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村组分级负责、各方面共同参与”的总要求,要精诚协作,密切配合,形成上下联动、协同作战、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共同完成好人口普查各项工作任务。

(三)树立质量第一的意识。人口普查的根本要求是取得真实、准确、可靠、完整的人口数据信息,数据质量事关普查工作的成败。各级各部门必须严格遵循《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手册》,坚持科学普查,坚持依法普查,确保数据质量,把质量意识贯穿在人口普查工作的各个环节,放在第一位。

第六次人口普查闪烁公关智慧 篇7

>工程浩荡 困难重重

第六次人口普查 (简称“普查”) 大致分三大阶段:11月1日之前, 是准备阶段;11月1日至11月底, 是人口普查的登记和复查阶段;12月1日以后, 是人口普查的数据汇总、资料深度开发和利用阶段。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曾对外界表示, 仅仅从物力投入的角度看, 中央和地方政府将安排80亿元左右的预算资金完成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美联社报道称, 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规模相当于美国的4倍。

11月1日零时, 普查进入第二阶段, 这就意味着在此刻按下快门, 给全国人口拍张快照, 看看这个时刻有多少人生活在中国。全国600多万名普查员开始走进千家万户, 完成第六次人口普查源头数据的采集任务, 这也是此次人口普查最关键的攻坚阶段。所谓攻坚, 与我国现行户籍制度息息相关。专家表示, 作为很可能在“十二五”期间变动的制度, 户籍制度改革将通过普查获得资料支撑。此次全国人口普查表分为四种:短表、长表、供港澳台和外籍人员使用的短表和死亡人口调查表。其中在长表中, 设置了近20个和住房状况相关的问题, 问题细致到住房内有无厕所、有无厨房、有无管道自来水等, 但并不涉及户主名下有几套房产等财产隐私。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杜鹏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指出, 关于住房状况的问题, 在以往的调查中也曾涉及, 主要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居民的居住面积、居住人的生活质量、月租房费用等, 都是和民生相关的问题。另外, 此次调查中新增的项目包括经济来源、健康状况等。不过, 填写长表的人数只占到10%, 大部分人只选择填写短表。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 已经进行了5次全国人口普查, 但本次人口普查相比历史记录, 出现了不少新问题、新难点。比如, 随着经济发展, 流动人口数量增大, 人户分离现象普遍, 普查对象难以锁定;公众保护隐私的意识越来越强, 入户登记获取真实、准确、完整数据的难度加大;首次明确将中国境内的境外人员作为普查对象等。

>外媒质疑 公关作答

纵观本次普查, 究其规模和调查内容, 可谓史无前例, 同时还肩负了实质性政策意义, 即关乎户籍登记制度改革和独生子女政策走向。因而此次普查行动登上了主流外媒的要闻版, 许多外媒认为中国的本次人口普查意义重大, 但是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其中流动人口的统计以及居民隐私保护意识的增加将成为普查活动的两大难题。法新社报道称, 鉴于中国巨大的人口流动规模, 人口普查将是一项艰难的工作, 因为一些人对于提供私人信息有些迟疑, 特别是一些涉及违法行为的人。美国《华尔街日报》以“北京发现人口普查遭抵制”为题, 指出中国的人口普查反映出民众日益增强的隐私意识及对政府的不信任感。政府希望普查将提供关于公民生活情况的前所未有的大量信息。不过普查员开始预调查时却发现人们的抵制情绪高得惊人, 大多数人都不像10年前那样不假思索就配合了。英国路透社报道称, 普查将反映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

政府为了打消民众顾虑, 保护民众隐私, 建立双方互信, 在人口普查进行入户调查阶段, 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保护措施, 尤其是对人口普查数据采取严格的保密措施, 并通过相关法规予以保驾护航, 人口普查人员不仅在入户登记时佩戴统一的工作证件, 蓝底, 有相片, 并有编号;还要签定“保密协议”、“保密承诺书”才能上岗。为了最大限度体现人口普查是政府与民众间的互动行为, 政府相关机构通过网络媒体公告民众:针对问卷某些问题受访者可以拒绝回答, 如个人收入、家庭存款等;如果发现普查员有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 也可以随时和所在社区人口普查小组联系。其间, 公关业内人士认为, 中国政府采取的系列保护个人隐私举措, 体现了政府积极运用公关智慧协调社会利益攸关者关系。

>政府公关 传播给力

有专家指出, 2010年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是一次精心设计、认真实施、深得国民支持的战略性国情调查活动。因为是政府行为, 必须履行阳光施政、信息公开透明的规则;又因为涉及全体国民和在华居住的外籍人士, 因此必然会成为规模宏大的公共事件。本次人口普查传播工作成功的关键是要满足目标受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及监督权所需、所求。在纷纷纭纭的舆论传播中, 一些主流外媒也对此次人口普查进行了客观评述与肯定。《纽约时报》报道称, 中国本次人口普查的一大里程碑式意义就是增加了对外国在华人口的统计。国务院新闻办研究员任一农教授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指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最新的人口普查, 其运作与结果都会是最有价值的信息源, 为中外舆论关注、聚焦、解读。普查工作实践证明, 主动、透明、准确、真实的信息传播, 不仅调动了调查者与被访者的积极性, 也极大地拓展了传播的层次与范围。透明度决定公信度, 进而赢得了话语权的主导, 使这项有深远意义的善举、智举赢得了良好口碑与声誉。”

同时, 也有专家认为, 倘若在普查工作过程中, 能够更多地调动与借助各种媒体的参与, 通过网络等新媒体互动、集结、吸引更多地80后、90后参与, 那么必会加大“人口普查”话题讨论的热度与深度, 用新的视角和新的故事, 在国际上扩大中国的亲和力和影响力。罗德公共关系顾问 (北京) 有限公司高级顾问韦荣告诉本刊记者:“就人口普查这一公关事件来说, 它的传播应该是社交媒体传播与传统媒体传播整合起来的。首先, 人口普查的公关事件可以利用社交媒体的自发性和群体性特点, 以网民的自生成内容和一对多的群落式发散传播开来, 形成对传统媒体传播的有效延展;其次, 利用社交媒体的互动性特点, 有策略地通过一系列推广形式组合, 将政府与网民, 网民与网民之间的互动有机地结合起来, 吸引网民参与, 补充传统媒体传播过程中互动性差的特点;再次, 社交媒体另外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可监测性, 这为我们及时的收集并分析网民关于‘人口普查’的信息反馈提供了便利, 可以让政府及时地得到来自网民的真实信息反馈, 为政府进一步制定工作计划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有利于政府更好与网民沟通, 从而赢得来自网民关注和支持。”

人口普查并没有结束 篇8

“谁说人口普查结束了,我们目前正在进行普查资料的快速汇总,这将为后期的数据分析开发提供关键性的基础资料。”自2010年11月中旬以来,西城区全区近千名普查工作人员并未因入户登记的结束而停止工作,而是紧张有序地开展普查资料的数据处理工作。

数据汇总

50万张普查表扫描进电脑

2010年11月中旬,数据处理环境搭建工作启动。区普查办设置专门房间,定制专业货架、扫描器材及防火、防水、防潮等配套设施,搭建起普查表运送保管的专用库房及光电录入的专用机房,编制普查资料管理、突发事件处理预案及出入库制度等,并安排专人值班负责普查表的发放和回收工作,确保普查表有序管理,有效地保证后续工作的开展。

2010年11月底,光电录入工作启动。数十人每天分早、晚两个时间段进行作业,完成了3400余个普查小区的光电录入扫描工作,实际扫描普查表超过50万张。

2010年12月初,区普查办完成了全区所有普查表中性别、出生年月、普查时点居住地、户口登记地、离开户口登记地时间和受教育程度等6项指标的录入、审核、汇总和上报。

2010年12月中旬,在顺利通过国家级、市级机构对西城区事后质量抽查的基础上,普查办组织专人集中开展工作,完成了对全区各街道普查数据的质量抽测。共抽查验收普查小区200余个,近3.5万户、10万人,核对出生、死亡人口近千人,且各项指标差错率均低于合格标准的差错率。

目前,全区行业、职业编码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推进,近百名专项编码人员将在三周时间内完成近15万个行业、职业的编码任务。

数据质量

部分普查表复查10余次

据了解,人口普查的数据质量由国家、市、区、街、社区五级共同保障,切实体现了普查工作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国务院和北京市人普办通过入户再核对,将核对信息与原登记结果进行比对,检验普查工作质量。

“我们这个普查小区的所有表格已经被国家、市、区以及街道未来回回地查了10遍了,听说还要再进行一次验收。”自人口普查工作开展以来,西城区人普办将人口普查的质量控制融汇于各阶段工作中,制定了严密的质量控制措施和严格的质量验收标准,确保程序规范合法、数据真实准确。

西城区人普办建立了“区街联动”的质量控制体系,专门成立了质量控制组,并多次深入街道开展事后质量抽查,重点检查现有、出生、死亡、外来人口等普查表内指标及表间逻辑关系。同时,在区人普办的指导下,各街道人普办还对各自的普查数据进行了综合质量验收。

光电录入阶段,西城区按照扫描录入工作的先后顺序分别配置了扫描员、校对员、校验员、质检员。在扫描结束后由校对员检查扫描结果,由校验员检验表内逻辑关系,再由质检员通过抽查的方式随机实施检测。区人普办有关负责人表示,一个普查小区的数百张表,只要有4个数字无法识别,那么整个小区的普查表就要重新录入。

此外,还通过“四查结合”的方式确保质量控制的精细准确,在区、街道及社区间广泛采取自查、互查、议查和人工逻辑检查等方式开展人口普查的质量控制工作。据不完全统计,西城区数十万普查表普遍经过了9次以上的检查,有些普查小区普查表的检测次数达10余次。

数据开发

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

随着前期小区划分、户口整顿与摸底、入户登记等组织工作的有序开展,以及后期数据处理等工作的扎实推进,人口普查工作将进入数据的分析和开发阶段,这也将成为人口普查在2011年的关键任务。

区域人口总量、人口密度以及劳动力人口人力资本状况等指标数据

有助于预判未来宏观经济发展走向,制定更为适合的产业升级政策。

家庭规模结构、年龄性别方面的指标数据

有助于掌握家庭、人群结构的变化趋势和住房条件,有利于进一步制定相应的保障机制,更好地关注老龄化、妇女保护等社会问题。

就业人口的职业构成、失业人口就业意愿等方面的指标数据

有助于劳动部门明晰当前的就业形势,采取有针对性地帮扶措施,建立有效的就业支持体系。

受教育程度、完成学业等方面的指标数据

有助于掌握劳动力人口的文化程度结构,从而在就业培训等教育领域制定相关的政策,修订和改进教育规划。

居住面积、住房来源、月租房费、有无自来水等方面的指标数据

有助于住建部门掌握居民住房及生活质量情况,为进一步规划制定人均住房面积,出台相关措施,服务构建城市美好生活提供依据。

出生人口及妇女生育状况等方面的指标数据

有助于计生部门准确预测出生高峰,以便制定相关政策,采取相应措施引导医疗、教育等社会资源合理流动配置。

城乡人口结构等方面的指标数据

有助于公安部门了解户籍分布及构成情况,进一步制定相关措施,加强户籍管理,逐步探索调和流动人口与其社会福利、保障等配套问题的措施等。

民族属性等方面的指标数据

有助于民族管理部门掌握民族构成情况和发展趋势,为今后制定惠及民族的各项政策、确保社会发展的和谐稳定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

除此之外,人口普查数据资料对与改善民生息息相关的其他领域,如交通、保险、医疗等的规划政策的研究及制定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人口普查领导小组 篇9

郭原乡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郭原乡2010年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村委会:

为贯彻落实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推进我乡2010年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经乡政府会议研究同意,现将我乡“村村通”实施方案予以印发,请各村务必认真抓好落实。

二○一○年四月二十八日

郭原乡2010年广播电视“村村通”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大力推进“村村通”工程,把广播电视送到广大农村的千家万户,对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社会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村村通”是巩固农村基层政权的需要。“村村通”工程的实施,使广播和电视这两种最为普及,最受人民群众欢迎的现代传媒进入农村千家万户,保证了中央的声音迅速及时传达到基层,传达到广大群众中间,使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能在最短时间内被广大群众所知晓、所掌握。这对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巩固农村基层政权,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村村通”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村村通”工程的实施,在宣传党和政府方针政策的同时,还向广大人民群众传播了科学文化知识和经济信息,有助于有效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农村经济的协调发展。

(三)“村村通”是保证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需求。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基本的公共文化服务,保证人民群众享受基本的文化权益,是各级政府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和职责,“村村通”作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在让广大人民群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获得各种新闻信息,知晓天下事,学习各种科技知识,掌握致富本领,同时欣赏到丰富多彩的文化需求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实践证明,“村村通”工程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把党和政府的声音传入农村千家万户的政治工程,是最现实,最有效地把文化活动和知识带到人民群众家中的文化工程,教育工程,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是深受广大人民群众欢迎的民心工程。

二、工作原则

我乡严格按照县局统一要求,明确任务,明确分工,落实具体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不留死角。在2010年8月底以前,统一组织、统一行动,全面完成全乡22个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任务。

三、实施方案

(一)直播卫星“村村通”工程建设工作。2010年全县直播卫星广播电视“村村通”新建用户数共计520个。在8月底前,全面完成全乡8个行政村22个建设点520个用户的安装和调试。期间,乡上负责对所有安装调试人员进行培训。

(二)宣传工作。严格按照县局文件要求,由乡政府牵头,各村组织专门力量承担宣传任务,宣传工作要全面而深入,不仅要在人口集中的集市全面展开,而且要深入到村、组进行广泛宣传,让社会理解,让群众积极参与到直播卫星“盲村”建设工作中来。

五、资金筹措

乡上安排专门的培训和工作人员补助经费共计1.2万元,其中县局配套0.2万元。由于我乡地理位置特殊,“村

村通”工作点多面广,维护工作难度较大,“村村通”维护经费每户收取80元。

六、工作要求

此次直播卫星“村村通”建设工作关系到广大群众能否收听收看到广播电视。因此,各村要高度重视。乡上将此项工作纳入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进行严格考核。各村要根据本方案确定的原则、要求和做法,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明确任务,落实责任,按时完成直播卫星“村村通”建设工作工作任务。

(一)各村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切实加强对辖区“村村通”建设工作的监督和检查。确保工作任务按期完成,不留死角,并及时上报工程建设进度。

(二)各村确定一名专职人员负责辖区内百姓散户的直播卫星“村村通”建设指导和督察工作。

(三)各村负责做好技术人员到建设点开展安装、调试工作的后勤保障工作。

(四)乡上负责完成对 “村村通”安装调试工作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

(五)今年采取对自然村整村覆盖方式建设“村村通”,人数较多自然村优先,随后逐步完善。

二0一0年四月二十八日

主题词:广播电视 村村通建设 实施方案 通知

郭原乡党政综合办公室 2010年4月28日印发

数学《人口普查》教案 篇10

人口普查-写多位数

学习目标:

1、掌握亿以内数的写数方法,能正确写出亿以内的数。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

3、进一步培养数感,结合相关数据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及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学习重点:

掌握亿以内数的写数方法,能正确写出亿以内的数。

学习难点:

掌握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写法。

学习过程:

一、前置练习

1.读出下面各数。

56900读作:( )40080500读作:( )370600读作:( )1459032700读作:( )

你能说出这些数的读数方法吗?

2.说一说多位数的数位顺序,再说一说是怎样分级的?

3.写出下面各数,并说一说怎样写万以内的数。

七 七十 七百零八 九千零五十

讨论:这些数是写法是什么样儿的?把数的写法写下来。

二、探究学习

(一)整万数的写法。

1.问题:结合刚才写数的方法,想一想下面的数应该怎样写呢?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看法,再试着写一写。

七万 写作: 七十万 写作:()七百零八万 写作:()九千零五十万 写作:()

小结:我们发现这些数都是 的数,所以把数写在 级上,然后在 级写 就可以了。

(二)含有万级和个级的数的写法。

1.刚才是整万的数,如果你已经会写了,再试试下面的数你能不能写出来。

十万三千二百四十五 写作:()

想一想:你是怎样写这个数的,把你写这个数的方法与小组成员交流一下吧。如果自己没写出来的话,要

仔细听听别人方法呀。

小结:我们发现这个数含有---级,要先写---级上的数,再写 级上的数,每一级上的数都按照

的方法来写。

(三)中间及末尾有0的数的写法。

1.回答:“三十二万零六百”这个数有几级?万级上数怎么写?个级上数又怎样写呢?先尝试一下,在小

组内交流一下各自的看法。

再对照数位表来写一下这个数。

思考:为什么要在千位上写一个“0”?

2.尝试写一写下面的数,也可以对照数位表来写。

二千零五十万七千 写作:()

在小组内互相检查一下各自的写法,说说是怎样来写这个数的。

小结:从刚才的写数中我们发现,如果哪一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这一位上写。现在你能不能

完成的说一说怎样写亿以内的较大数呢?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然后把较大数的写法写在下面。

三、达标检测

1.写出下面画线的数。

(1)北京天安门广场是世界是最大的广场,面积约为四十四万米2,写作: 米2。

(2)火箭每分至少约飞行四十七万四千米,写作: 米。

2.写出下面各数。

四百零五万六千 七百万二千零三十

七万八千六百三十 二十六万零四百

三百六十万二千 六千零八十万零七十

二千四百万零四百二十 一千三百二十万二千

一千零三十二万零五十 一千四百四十二万

3.直接回答

(1)一个数的最高位是万位,它是 位数;

(2)一个数的最高位是十万位,这是 位数;

(3)一个数的位数是9位,它的最高位是 位。

四、课时小结

1.本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北京圆满完成人口普查试点工作 篇11

为了保证试点工作取得实效,市人普办对各项试点工作目标进行了逐一细化。通过综合试点,验证普查方案的可行性和各项细则的可操作性,为进一步修改、完善方案和细则打好基础;通过各专项试点,寻找破解普查重点、难点问题的有效方法和途径,进一步规范普查各环节的技术要求和操作流程。

在此基础上,市人普办提出“市区两级联动、有效控制节点和全面深入总结”三项具体措施,为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并达到预期目标提供有力保障。

市区两级联动,保证试点内容的针对性

按照市人普办统一要求,本次综合及专项试点均由各区县人普办自主选题,自主确定参加试点的社区居(村)委会,并负责试点工作的组织实施,从而保证试点内容与本地区的人口分布特点和普查难点紧密结合,便于各区县有针对性地发现问题,研究問题、解决问题。

市人普办在试点期间,着力加强对普查业务工作的检查指导。市人普办人员深入试点一线,以日常业务指导、重点工作检查和阶段任务督办等多种方式,协助各区县人普办、试点社区居(村)委会开展各项试点工作。

有效控制节点,保证试点过程的规范性

综合试点的首要目的是为修改,完善普查方案和细则做好充分准备。为此,市人普办要求试点社区居(村)委会必须严格执行试点方案和细则的各项规定,保持试点组织管理和业务操作上的一致性和规范性,不得按照个人理解擅自改动或变更,为试点结束后科学判断方案的可行性和细则的可操作性创造条件。

各专项试点的工作重点主要是研究普查区建筑物核查和区域划分方法,分析不同登记方式的登记效果、掌握户籍资料的取得途径和户主姓名底册的编制方法、探索查准流动人口和人户分离人口的方法、研究适合境外人员的登记方式并总结对普查员语言能力的要求等,找出破解普查难点的具体办法,进一步规范普查操作流程。在各个专项试点的关键环节,市人普办有针对性地加强业务指导和检查,与区县和试点社区居(村)委会一道,共同探讨普查难题的破解之道。

全面深入总结,保证试点工作的实效性

试点目标能否达到是衡量试点工作成败的关键所在。为了保证试点工作取得预期成效,市人普办要求全市参与试点的各级普查机构从以下两个方面加强对试点工作的全面总结:

一是针对方案细则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认真梳理综合及专项试点工作的各个关键环节,对方案和细则的科学性、严谨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进行反复论证,提出进一步修改和完善的具体内容。二是针对普查难点提出解决方案和途径。围绕普查重点、难点和试点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进行认真研究、深入分析,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人口普查六人谈 篇12

人口与经济的关系受到研究者和决策者的广泛关注由来已久。目前, 中国人口增长速度已得到有效控制, 进入低生育率阶段后, 人口问题的关注点转向人口结构和人口经济活动。人口及其结构对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而区域经济的发展又同样会影响区域人口及其结构。目前对人口年龄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集中在老龄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方面, 也有从人口文化结构、产业结构或城乡结构等单一角度研究其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的文章, 在研究方法上以定性研究居多, 部分定量研究也主要以回归分析等方法较多见。笔者基于最新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 从整个人口结构的角度出发, 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并构建相关模型, 研究其与区域经济之间的关联关系揭示了二者耦合发展的规律。这对改善和优化内蒙古人口结构, 发展区域经济有着实际指导意义。

一、指标体系和研究方法

根据内蒙古的具体情况和指标的可获取性及可靠性确定从年龄结构、性别结构、文化结构、产业结构和城乡结构等5个方面的13个具体指标对人口结构系统进行了指标的分解。从经济总量、经济水平、农村牧区经济、规模以上工业和国内贸易等5个方面的16个具体指标对区域经济系统进行了指标的选取 (表1) 。

由于人口结构与区域经济系统的关联性与复杂性, 笔者按照系统分析的思路, 在构建人口结构与区域经济系统耦合的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 采用灰色关联分析的方法, 求得了指标间的关联度, 再通过对关联度看数据的分析揭示了内蒙古人口结构与区域经济关联耦合的机理。

二、内蒙古人口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联因素

鉴于内蒙古自治区以旗 (县) 市为单位的人口结构数据获取的可行性, 本文在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内蒙古自治区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及《内蒙古统计年鉴2011》等原始数据资料的基础上, 以区域经济诸指标和人口结构诸指标作为人口结构与区域经济耦合关联分析的指标体系, 运用上面所介绍的研究方法和相关公式, 计算得到了2010年内蒙古人口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关联度矩阵。

内蒙古人口结构与区域经济系统各要素间关系比较复杂, 经计算得出两系统各指标间的关联度均在0.6以上, 属于中等关联, 说明人口结构与区域经济系统之间的关系密切, 进行两系统之间耦合的主要因素分析是非常有意义的。为了进一步揭示两系统交互耦合的主要驱动力, 对上面计算得到的关联度数据进行了简单的平均和排序, 分别得到了人口结构与区域经济相互作用和影响的主要因素。

人口结构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影响的过程中, 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人口与区域经济的关联度较高, 经计算得出的2010年内蒙古101个旗 (县) 市的人口结构与区域经济耦合的关联度矩阵中, 第二产业人口与区域经济的综合关联度最高, 达到了0.806, 第三产业人口与区域经济的综合关联度排在第四的位置 (0.785) , 说明目前二、三产业从业人口比重的提高以及二、三产业的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贡献较大, 区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快速高效的发展。第二产业人口与国内生产总值、第二产业生产总值、第三产业生产总值、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一般预算收入、在岗职工工资总额、工业GDP、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的关联度都非常高分别为0.901、0.873、0.895、0.874、0.872、0.896、0.867、0.893。第三产业人口也与上述经济指标的关联度较高, 均在0.8以上。城镇人口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联度也较高, 综合关联度达到0.796, 仅次于第二产业人口与区域经济的关联性, 排在第二的位置。随着城市化脚步的不断加快, 城镇人口总数在城乡总人口中的比例在不断提高, 而且二、三产业人口和高学历、高技术的人才大多聚集在城市, 这对区域经济发展会产生直接作用。城镇人口结构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岗职工工资总额、国内生产总值、第三产业生产总值、第二产业生产总值等的关联度都较高分别为0.894、0.892、0.878、0.871、0.844。关联度排在第三位的是大专以上人口结构 (0.795) , 高中、中专人口与区域经济的关联度排在第五位 (0.784) 。由此可见, 较高素质的人口文化结构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较为明显, 科学文化素质越高, 对新知识与科学技术的理解与应用就越强, 对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新事物的创造能力就越大, 大力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除此之外, 其他人口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关联度也较高, 依次排序为:15~64岁人口 (0.768) 、0~14岁人口 (0.762) 、小学初中人口 (0.757) 、性别比 (0.754) 等, 它们的关联度均在0.75以上。上述诸多指标主要从人口产业、城乡、文化、年龄结构等角度较为全面地反映出了人口结构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

区域经济对人口结构也具有不容忽视的影响和作用, 经计算得出的2010年内蒙古101个旗 (县) 市的人口结构与区域经济耦合的关联度矩阵中, 国内生产总值与人口结构的综合关联度为0.8, 高于其他经济指标处于第一的位置。国内生产总值是反映区域经济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 它的发展与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密不可分, 同时会带动第二、三产业从业者的增加。经济的发展也会进一步加快城市化的脚步, 从而提高城镇人口比例、影响城乡人口结构。它与第二产业人口 (0.901) 、城镇人口 (0.878) 、大专以上人口 (0.864) 、第三产业人口 (0.86) 、高中和中专人口 (0.849) 的关联度均较高 (在0.8以上) 。经济总量指标中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和第二产业生产总值与人口结构的关联度也较高, 分别为0.787和0.782, 排在第五和第八。目前, 第三产业对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明显, 第三产业生产总值与大专以上人口结构的关联度最高, 达到了0.926, 其次分别是第二产业人口 (0.895) 、城镇人口 (0.871) 、高中和大专人口 (0.843) 、第三产业人口 (0.839) 。第三产业的快速与高质发展离不开高素质人才结构的支持, 也离不开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人口比例的进一步提高, 同时会进一步加快城市化的发展、增加城镇人口比重。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一般预算支出、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等反映区域经济水平的指标与人口结构的关联也非常紧密, 关联度分别为0.795、0.790和0.786, 排名第二、第四和第六。主要与第二、三产业人口, 较高文化程度人口和城镇人口的关联度较高均在0.75以上。除此之外,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0.792) 、粮食总产量 (0.784) 、工业GDP (0.779) 等的关联度均较高。上述诸多指标主要从经济总量、经济水平、规模以上工业、国内贸易和农村牧区经济等方面反映了区域经济对人口结构产生的影响。

三、结语

上一篇:科技与节能将成食品包装机械行业出路下一篇:“快乐学习,脑力激荡”心理班会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