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上皮内瘤变Ⅰ级

2024-07-14

宫颈上皮内瘤变Ⅰ级(精选10篇)

宫颈上皮内瘤变Ⅰ级 篇1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CIN) 由宫颈良性病变逐步发展而来, 并可进一步发展为原位癌及浸润癌, 因宫颈癌逐渐年轻化, 发病率也逐年上升, 临床上加强了CIN的检测水平的改进, 提高了CIN的检出率[1]。但对预后情况, 仍缺乏较好的评估标准。有文献报道, CINⅠ患者存在55%~65%的概率可能自行消退, 从而对临床治疗产生一定的影响, 并可能出现过度治疗的情况[2]。Survivin为凋亡抑制蛋白家族的新成员, 只在肿瘤及胚胎组织中表达, 具有肿瘤特异性。作为一种凋亡抑制基因, 具有抑制凋亡效应蛋白酶Caspase的活性、参与细胞周期的调控、对细胞的有丝分裂进行调节及促进细胞增殖等多种作用[3]。本文通过研究Survivin表达与宫颈上皮内瘤变 (CIN) Ⅰ预后的关系, 旨在对CINⅠ病情的消退、持续或进展判断上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珠海市人民医院门诊及妇科于2006年8月至2011年8月经宫颈活检或子宫切除标本602例, 经病理医师确诊后, 其中155例为CINⅠ, 余病例均为正常宫颈组织、宫颈非特异性炎性病变、CINⅡ、CINⅢ及宫颈癌患者。对其中49例未予以任何治疗措施CINⅠ患者的组织蜡块进行存档, 同时对其进行随访, 随访时间均为1年, 按CINⅠ的病情变化程度将49例患者分为2组, 其中病情自行消退的患者26例 (消退组) , 年龄28~45岁, 平均年龄为 (37.7±5.3) 岁;病情持续 (19例) 或进展 (4例) 的患者23例 (持续及进展组) , 年龄29~47岁, 平均年龄 (38.9±6.2) 岁;同时, 选取30例正常宫颈组织者作为对照组, 年龄29~52岁, 平均年龄 (39.6±7.1) 岁。

1.2 方法

将对照组30例正常宫颈组织及49例未予以任何治疗措施CINⅠ患者的存档组织标本予以10%福尔马林进行固定, 采用石蜡包埋, 4μm厚度连续切片, 予以常规HE染色, 并在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后进行病理诊断及分组。采用SP法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具体操作过程严格遵守说明书进行。予以PH6.0柠檬酸缓冲液高温高压进行抗原修复, 将乳腺癌阳性片作为阳性对照, 以PBS液代替一抗作为阴性对照。全部试剂盒及兔抗人Survivin单克隆抗体工作液均由上海赛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1.3 结果评判[4]

在光镜下观察, Survivin蛋白表达产物在细胞核定位, 其阳性标志为细胞核被染成棕色, 每例随机观察5个视野, 每个视野均计数200个细胞, 将观察平均值记录为每张切片的最终结果, 根据阳性细胞比率 (%) 可计分为: (1) 0分:低于5%; (2) 1分:5%~25%; (3) 2分:26%~50%; (4) 3分:51%~75%; (5) 4分:高于75%。将阳性细胞比率计分在1分或1分以上的标本记为Survivin蛋白染色阳性。

1.4 统计学处理

全部数据均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阳性表达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Survivin蛋白在正常宫颈组织中的阳性细胞比率均在5%以下, 呈阴性表达, 而CINⅠ患者的阳性表达均显示细胞核染色为棕色。其中消退组呈阳性表达例数为14例, 约占消退组的53.8%, 持续及进展组呈阳性表达例数为22例, 约占持续组的95.7%, 可见, 持续或进展组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消退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10.94, P<0.01) 。

49例CINⅠ患者经随访后, 消退患者为26例, 约占53.1%, 49例CINⅠ患者标本36例Survivin蛋白呈阳性表达。其中消退组有14例, 约占38.9% (14/36) , 持续及进展组有22例, 约占61.1% (22/36) 。13例患者标本Survivin蛋白呈阴性表达, 其中消退组12例, 约占92.3% (12/13) , 持续及进展组有1例, 约占7.7% (1/13) 。可见, Survivin蛋白呈阳性表达标本中, 持续及进展组与消退组的标本例数的差异不显著 (χ2=3.56, P>0.05) 。而Survivin蛋白呈阴性表达的标本中, 消退组的标本例数显著高于持续及进展组的标本例数,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18.62, P<0.01) 。可见, Survivin呈阴性表达的患者, 其病变消退的概率较大。

3 讨论

有文献报道[2]显示, CINⅠ患者存在55%~65%的概率可能自行消退, 因此, 对CINⅠ患者的处理措施通常为随访观察, 其中会存在30%~40%的患者病情会持续存在, 而5%的患者可能会进展到CINⅡ、CINⅢ, 还有部分患者因缺乏随访或其他原因从而采取治疗措施过度。因此, 寻找一种能对CINⅠ病情变化进行预测的生物学指标意义重大。

Survivin基因位于人类17号染色体q25区, 属于双功能蛋白, 具有调控细胞凋亡及细胞分裂, 属于凋亡抑制蛋白家族的新成员, 是目前发现的最强的凋亡抑制因子[5]。而Survivin在成人终末分化的成熟组织中 (胸腺及生殖腺除外) 呈较低表达或不表达, 而在人类绝大多数肿瘤中均能检测到阳性表达。在生理状态下, 凋亡过程中对体内异常或衰老的细胞进行清理, 从而使机体组织内的平衡得到保持, 而在肿瘤发病的早期, Survivin能直接对凋亡核心机制产生作用, 通过对活化的Caspase-3、Caspase-7进行粘附, 对凋亡过程进行阻断, 使异常基因进行聚集, 引起细胞发生恶性转化, 促进肿瘤的发展[6]。本文研究中, 持续及进展组Survivin表达呈阳性表达的患者约占持续组95.7%, 其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消退组 (P<0.01) 。说明Survivin的过度表达可发生于细胞恶性转化的早期。同时, 本文研究中显示Survivin蛋白呈阴性表达的标本中, 消退组的标本例数显著高于持续及进展组的标本例数 (P<0.01) 。可见, Survivin呈阴性表达的患者, 其病变消退的概率较大, 并可适当的对随访时间进行延长。

总之, 从本文研究中可见, CINⅠ持续或进展期患者Survivin的阳性表达概率较高, CINⅠ消退期患者Survivin的阴性表达情况较高。说明Survivin在CINⅠ预后情况的预测中存在较大的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 探讨Survivin表达与宫颈上皮内瘤变Ⅰ级 (CINⅠ) 预后的关系, 为CINⅠ病情的变化提供相应的参考指标。方法 收集我院经病理确诊为CINⅠ但未予以任何治疗措施的患者49例, 随访1年后, 根据病情变化情况分为2组, 其中病情消退的患者26例 (消退组) , 病情持续或进展的患者23例 (持续及进展组) , 并选择30例正常宫颈组织者作为对照组, 对三组的Survivin蛋白表达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Survivin蛋白在持续或进展组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消退组 (χ2=10.94, P<0.01) 。Survivin蛋白呈阳性表达标本中, 持续及进展组与消退组的标本例数的差异不显著 (χ2=3.56, P>0.05) 。而Survivin蛋白呈阴性表达的标本中, 消退组的标本例数显著高于持续及进展组的标本例数,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18.62, P<0.01) 。结论 CINⅠ持续或进展期患者Survivin的阳性表达概率较高, CINⅠ消退期患者Survivin的阴性表达情况较高。

关键词:Survivin,CINⅠ,预后,相关性

参考文献

[1]Herbert A.The challenge of cervical screening:to find and treat high-grade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at risk of progression in women of childbearing age[J].Cytopathology, 2012, 23 (1) :3-5.

[2]Finkelstein A, Bajor-Dattilo EB, Yang MC, et al.The utility of'low-grade intraepithelial lesion, cannot exclude high grade'diagnosis:a single institution's experience[J].Acta Cytol, 2012, 56 (4) :383-387.

[3]Martin CM, O'Leary JJ.Histology of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and the role of biomarkers[J].Best Pract Res Clin Obstet Gynaecol, 2011, 25 (5) :605-615.

[4]Jimenez LG, Aguilar MC, Monroy OL, et al.Detection of autoan-tibodies to survivin in cervical mucus from patients with human papillomavirus-associated cervical cancer and precursor lesions[J].Autoimmunity, 2007, 40 (1) :66-72.

[5]Barbosa LC, da Silva ID, Corrêa JC, et al.Survivin and telomerase expression in the uterine cervix of women with human papillom-avirus-induced lesions[J].Int J Gynecol Cancer, 2011, 21 (1) :15-21.

[6]Khan S, Jutzy JM, Aspe JR, et al.Survivin is released from cancer cells via exosomes[J].Apoptosis, 2011, 16 (1) :1-12.

宫颈上皮内瘤变Ⅰ级 篇2

关键词:宫颈上皮内瘤变人乳头瘤病毒辅助诊断治疗方法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123-01

大量研究证实,人乳头瘤病毒(HPV)尤其高危型HPV感染是CIN和宫颈癌的最重要致病因素。在99.8%的宫颈癌患者中可发现HPV感染,HPV在CIN组织中的表达为64.4%~90.9%。多数病例高危型HPV感染是一过性的,80%受感染人群体内病毒约6~8个月被清除,16%HPV感染病毒也能在3年内被清除,只有约4%的病人持续存在的HPV病毒与宫颈CIN的发生、发展有关。研究显示,随着CIN病变程度的加重,HPV感染的阳性率升高。因此HPV检测可作为宫颈癌筛查的可靠手段[2]。

1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辅助诊断方法

1.1由于CIN患者一般多无明显临床症状,目前需借助多种辅助诊断方法的联合使用,最后确诊有赖于活组织病理学检查。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为最简单的CIN辅助检查方法,可发现早期病变,但有一定的漏诊率及误诊率,炎症也可导致宫颈鳞状上皮不典型改变,应抗感染治疗3~6个月后重复检查。包括常规的宫颈细胞刮片检查、计算机辅助细胞学检查(CCT)和薄层制片细胞学检查(TCT)[3]。我院对细胞学筛查阳性的患者进行阴道镜检查及镜下活组织病理检查,结果显示TCT检查与阴道镜下宫颈组织活检结果符合率高,认为TCT检查可作为宫颈疾病筛查的有效方法。由于细胞学诊断易受主观因素影响,诊断水平参差不齐,存在一定的假阴性与假阳性,因此对宫颈细胞学的结果异常者,应在阴道镜下宫颈组织活检确诊。

1.2阴道镜是一种备有强力光源的内窥镜,是早期诊断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重要辅助方法之一,当临床可疑或细胞学检查异常时建议进行阴道镜检查。由于阴道镜可以将病灶放大10~40倍,可以观察宫颈表皮肉眼看不到的轻微病变,再辅助醋酸及碘试验后,分辨出良性的、癌前期的或恶性的子宫颈细胞变化,同时又可在阴道镜定位下活检,提高活检诊断的准确率。阴道镜检查对CIN的诊断准确性接近80%,但阴道镜检查有一定局限性,阴道镜看不到宫颈管内的病变及间质有无浸润。阴道镜下多点活检对宫颈浸润癌漏诊率平均为2%,最高可达到8.9%。所以对阴道镜检查不满意图像应进行宫颈管搔刮术(ECC)或子宫颈电环切除术(LEEP)评估宫颈管内的病变,以提高诊断的敏感性,降低漏诊率[4]。

1.3宫颈组织病理学诊断主要有宫颈活检术和宫颈锥切术。宫颈活检术是确诊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最可靠方法。任何肉眼可见病灶均应作单点或多点活检。若无明显病变,可选择在宫颈转化区3、6、9、12点处活检,或在碘试验不染色区取材,或在阴道镜下取材以提高确诊率。取活检时应注意:溃疡的活检必须包括毗邻溃疡周边的异常上皮;取活检的数量取决于病变面积的大小和严重程度;当怀疑浸润癌时,活检应更深些。宫颈锥切术包括传统的宫颈冷刀锥切术(CKC)和近年来流行的LEEP。在临床实际工作中,不可避免遇到阴道镜下多点活检与宫颈锥切术病理诊断不相符的情况。

2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治疗

2.1物理治疗(包括冷冻、激光、微波等方法),主要用于病变小、级别低的CIN,组织病理明确诊斷无癌细胞存在者,但对宫颈管病变范围扩展到外口的边缘或宫颈病变宽度>25mm者不宜使用。其共同缺点是不能保留组织标本,易漏诊级别高的CIN,甚至宫颈早期浸润癌。所有的CINⅡ和CINⅢ均需要手术治疗。近年来手术治疗多用宫颈环行电切术(LEEP),因其对组织的热损伤小,不影响病理组织学的诊断,越来越广泛应用于CIN治疗。其适应证是:阴道镜和活检证实的CINⅠ级呈持续状态,无随诊条件者;CINⅠ级伴高危型HPV感染者;CINⅡ、CINⅢ级患者,但不包括原位癌。根据病变性质和范围选择不同型号的环形电极及锥形电极切除,范围包括病灶及病变外缘0.3~0.5cm,深度2.0~2.5cm(不超过宫颈内口),具体结合病人年龄、是否绝经、宫颈病变深度及有无生育要求。

2.2子宫上皮内瘤样病变作为宫颈浸润癌的癌前病变,是防治的重要阶段,CIN的早期筛查和合理干预是预防宫颈癌的重要环节。不管采用何种措施,CIN术后随访是非常重要的。随访内容包括妇科检查、细胞学检查或细胞学和阴道镜联合检查,如果细胞学异常者行阴道镜下对移行带内可疑病变部位行定位活检。随访时间为术后第1年每3个月复查1次,若正常第2年每半年复查1次,第3年后每年复查1次。也可采用高危型HPV检测,一般CINⅡ、Ⅲ治疗后6个月测定高危型HPV,若阴性则推荐每年1次细胞学检查。因高级别CIN患者在治疗后10年内其浸润癌发生的风险较高,所以连续10年后可恢复到常规筛查。

参考文献

[1]郭晓,李桂荣,等.宫颈上皮内瘤变分级和筛查研究进展[J].中国妇幼保健,2008年第32期

[2]虞善芝,马刚.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研究进展[J].右江医学杂志,2010年8月38卷4期

[3]隆玉华.计算机辅助细胞检测系统检测子宫颈涂片2507例分析[J].中华现代妇产科学杂志,2008-5-30

[4]隋霜,玛依努尔,尼亚孜.阴道镜下活检诊断CIN准确性的评估[J].肿瘤学杂志,2009年第12期

宫颈上皮内瘤变Ⅰ级 篇3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我院妇科门诊2006年2月至2008年12月间收治的均经宫颈活检病理科确诊的CIN(Ⅰ~Ⅱ)患者共92例(CIN诊断标准: CINⅠ异型性细胞局限在鳞状上皮细胞层的下1/3; CINⅡ异型性细胞占鳞状上皮细胞层的下2/3 [2] ),年龄为28~70岁,平均年龄为49岁。期中CIN-Ⅰ患者76例,CIN-Ⅱ患者共16例,随机将以上CIN-Ⅰ和CIN-Ⅱ患者平均分成2组,组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例。以上各患者均为初次就诊,在此之前均未接受过其他相关治疗。

1.2 药物

中药清毒栓购自杭州市同仁堂药店。临床用药量为6.7 g/枚,1日1次,1次1枚,外用塞阴。

1.3 治疗方法

两组各92例CIN确诊后患者每天睡前清洗外阴后实验组用清毒栓塞入阴道1枚,对照组用药物α-2b干扰素塞入阴道1枚,两组分别连续用药60天,遇经期即停药,经净后再连用,性生活均应使用避孕套。各患者分别于用药前1天,用药第21天、第41天、第61天清晨7:00-8:00来我院抽取空腹静脉血各3 ml, 37℃水浴室温静止1h,3 000 r/min离心10 min取血清,血清置于56℃水浴30 min灭活补体,分装于1 ml无菌EP管中置于-80℃冰箱冷藏备用。

2 SccAg的检测方法

应用美国雅培公司IMX酶全自动免疫分析检测仪和SccAg诊断试剂盒检测,用MEIA法测定血清中SccAg,SccAg≥1.5ng/L定为阳性。检验操作按药盒规范完成[3]。

3 统计学处理

数值均用均数±标准差undefined,两组间比较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4 结果

表1显示两组用药前与用药不同时期患者血清SccAg阳性例数及阳性率的比较情况。用药20天两组血清SccAg阳性例数均见减少,但两组比无显著差异(P>0.05),用药40天和60天时两组血清SccAg阳性例数均明显减少,治疗组阳性例尤为明显,其效果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中药治疗组对CIN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详见下表1:

[n(%)]

表2是对治疗组与对照组用药前与用药不同时期血清SccAg的含量比较,从该表可以看出,用药20天两组患者血清SccAg的含量与用药前比有降低趋势,但效果不显(P>0.05);用药40天和用药60天两组血清SccAg的含量明显降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比较治疗组略降低明显,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2:

(±s)

从以上两表可以看出中药清毒栓在预防性治疗CIN-Ⅰ、Ⅱ级患者的用药最佳时间在40天以上到60天左右。具体用药时间可根据患者不同情况,选择适当的用药时间。

5 讨论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占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半数以上[4]。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宫颈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趋于年轻化,该病在我国每年新发病例达5万例,发病率与死亡率占世界三分之一。宫颈癌是一种可早期预防和治愈的感染性疾病,所以如何阻止作为其癌前病变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进一步发展演化成为近年来众多医学者的研究热点。以往对于CIN-Ⅰ级患者多建议定期复查,大多患者并没引起注意,因而错过治疗时期而贻误病情;对于CIN-Ⅱ级的患者,大多主张手术行宫颈锥切术,但对于有些不适宜手术的患者,更是为宫颈癌前提供了可乘之机,所以如果能够及早筛查,及时治疗,宫颈癌是可以预防及治疗的疾病。

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是鳞状上皮癌特异的一种肿瘤相关抗原,是1977年Kato等从宫颈癌组织中提取的糖蛋白,分子量约42~48kD,属于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serpin)家族,正常状态时位于鳞状细胞中的细胞浆内,血液中SCCAg是由于靶细胞基因表达和调控异常的结果,表现为蛋白质合成紊乱,产生异常抗原,常出现在肿瘤临床进展阶段[5]。文献报道宫颈癌治疗前SCCAg的阳性表达率较高,Ngan等[6]报道为65. 3%。研究表明SCCAg对早期宫颈癌血清学检测意义不大,但可用于监测恶性肿瘤的临床过程,对疾病的好转、发展或复发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蒋鹏程等[7]在研究宫颈癌时发现,SccAg是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宫颈上皮内瘤变)较特异的肿瘤标志物,其血清水平随临床分期进展而增高,可以作为宫颈癌辅助诊断指标,并用于评价疗效。我们的研究提示CIN-Ⅰ、Ⅱ级患者治疗前SCCAg的阳性表达率为17. 5%,且随着治疗的进行,患者血清SccAg 的含量逐渐下降,与上述研究相符合。

本研究所用清毒栓的主要组分有莪术、黄柏和紫草等。莪术辛,苦,温,归肝、脾经;功效:破血行气,消积止痛。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莪术的主要成分姜黄素[8]、榄香烯[9]具有很强的抗肿瘤作用,对各细胞周期都有抑制作用。这种作用可能系莪术油中多种抗癌成分复合作用的结果。黄柏苦,寒,归肾、膀胱、大肠经,具有清热燥湿,清火解毒、退热除蒸的功效。有研究表明,黄柏具有抗病毒、抗炎、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紫草甘、寒,归心、肝经;功效凉血活血,解毒透疹,各研究显示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该栓剂在本研究中起到了预防治疗且副作用小,易被患者接受的作用。

总之,中药清毒栓在对降低CIN-Ⅰ、Ⅱ级患者血清SCC Ag的方面有一定的敏感性,从而可达到预防甚至治疗CIN-Ⅰ、Ⅱ的目的,尽管其达不到彻底治疗的效果,但它的应用仍对预防宫颈疾病的进一步发生、发展方面提供了有用的临床价值,用于宫颈癌前病变的预防还是有一定的帮助的。

参考文献

[1]张彦娜,张昌卿,王骅,等.宫颈癌患者中联合检测血清VEGF及SccAg的意义[J].中国癌症杂志,2002,12(3):231.

[2]卞美璐,刘树范.子宫颈疾病的诊治[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202.

[3]李俊东,李孟达,黄欣,等.治疗前血清SccAg与宫颈癌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2,4(6)2:69.

[4]连丽娟,刘彤华,刘炽明,等.林巧稚妇科肿瘤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09.

[5]Crombach G,Scharl A,Vierbuchen M,et,al.Detection ofsquamoucell carcinoma antigen in normal squamousepithelia and in squamoucell carcinoma of the uterinecervix[J].Cancer,1989,63(7):1337-1342.

[6]NganHY,ChungAN,Lander IJ,et a.l Prognosticsignificance of serum tumormarkers in carcinoma of thecervix[J].Eur J GynaecolOnco,1996,17(6):512-517.

[7]蒋鹏程,曾四元,傅晓艳,等.宫颈鳞癌患者血清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检测及其临床意义[J].实用癌症杂志,2000,15(5):508-510.

[8]Hour TC,Chen J,Huang CY,et al.Curcumin enhances cy-totoxicity of chemotherapeutic agents in prostate cancercells by inducing p21(WAF1/CIP1)and C/EBPbetaexpressions and suppressing NF2kappaB activation[J].Prostate 2002,5,51(3):211-218.

宫颈上皮内瘤变Ⅰ级 篇4

资料与方法

2004年以来我科门诊收治宫颈上皮内瘤病变病人20例,年龄在29~64岁之间,其中12例为常规妇科检查,8例因有接触性出血就诊。20例病人均为阴道镜下取宫颈活检后,病理回报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者8例,CINⅡ者11例,CINⅢ者1例。20例病人均为已婚,未生育者17例,未生育者3例。

方法:同病人沟通确定治疗意见后开始保守治疗,步骤:常规消毒外阴扩开阴道,碘伏消毒宫颈及阴道壁,以1号注射器抽取5-氟尿嘧啶1ml,缓慢注射病变基底部,拔出针头,压迫止血,以He-Ne激光照射20分钟,促进药物吸收及扩散。

疗程的判定标准:疗程为5-氟尿嘧啶1ml每周注射1次,连续治疗3个月。治疗3个月后复查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必要时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病理回报未提示有宫颈上皮内瘤变者,对CINI者可结束治疗,CINII及CINⅢ者继续治疗3个月,为每10天宫颈注射5-氟尿嘧啶1次,治疗后复查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或阴道镜下活检,回报无异常者,CINII者可结束治疗定期随访,CINⅢ的病人要求继续治疗的为每10天宫颈注射5-氟尿嘧啶1次,连续3个月。所有病人均每月复查血常规,结果均正常。拟对保守治疗3个月后无效的患者改为物理治疗或LEEP锥切术,但本文观察的20例患者保守治疗均成功。对所有结束治疗的患者要求定期复查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并均在定期随访中,随访结果现均为正常。

我科采用该种保守治疗的方法,是基于近几年我院门诊以CO2激光联合5-FV治疗外阴、宫颈尖锐湿疣疗效显著,现已证明宫颈上皮内瘤变与HP2感染关系密切,消灭病毒即可以起到治疗的意义。且我科门诊的一些宫颈上皮内瘤变病人因未育或其他种种原因,不愿意接受激光宫颈锥切的治疗方式,故我科尝试用5-氟尿嘧啶病变基底部注射对患者进行保守治疗。

宫颈上皮内瘤变198例临床分析 篇5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0年5月至2008年5月住院治疗的198例CIN患者, CIN的诊断标准符合文献诊断标准[2]。患者年龄20~73岁, 平均44.5岁, 其中CINⅠ级40例, CINⅡ级54例, CINⅢ级104例。

1.2 研究方法

对198例CIN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包括临床表现、HPV感染情况、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阴道镜下多点活检及手术方式等情况。

2 结果

2.1 CIN患者症状特点

其中接触性出血79例, 占39.9%, 白带增多74例, 占36.7%, 患者就诊以同房后出血、白带异常为主要原因, 不规则阴道流血13例, 占6.6%, 排除子宫内膜病理改变。

2.2 CIN级别与HPV感染的关系

CINⅠ中的HPV感染率为32.5% (13/40) , CINⅡ为83.3% (45/54) , CINⅢ为94.2% (98/104) , 提示CIN病变越重, HPV阳性率越高。

2.3 宫颈液基细胞学与术后组织病理关系

198例患者全部行细胞学检查。结果发现, 未明确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 (ASCUS) 57例, 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 (LSIL) 84例, 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 (HSIL) 53例, 结果正常及炎症4例, 见表1。

2.4 阴道镜检查

应用显微定影式阴道镜检出了95.96%, 宫颈病变190/198例, 一种病变在阴道镜下可以有一种或多种图像, 见表2。

2.5 CIN的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我院治疗, 宫颈锥切LEEP刀切除者76例, 全子宫切除术者81例, 扩大子宫切除者31例, 次广泛子宫切除术者5例, 广泛子宫切除3例, 腔内放疗2例, 见表3。

3 讨论

CIN是一种局限在上皮内的具有向宫颈癌发展可能的病变, 本身并不具有恶性肿瘤的生物学特性, 但是目前因宫颈癌发病率升高、患者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当前我们应认识到其发病原因主要是HPV感染, 有性生活的妇女出现宫颈接触性出血为CIN最重要的阳性体征, 并认真地普查和随诊, 采用阴道镜检查结合定点活检提高诊断率, 积极处理癌前病变, 完全可以阻断病程, 预防宫颈癌特别是宫颈浸润癌的发生, 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可以达到治愈, 治疗后应定期随访。术后注意观察阴道分泌物、阴道出血及子宫颈修复等情况, 同时做好复查工作, 将CIN的复发率降到最低。

现已明确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宫颈癌的根本致病因素。高危型HPV感染可以引起宫颈癌, 其中HPV16、18型与CIN关系密切, 其病毒负荷与癌的发生呈正相关。在我们的研究中, CINⅠ中的HPV感染率为33.3%, CINⅡ为85.4%, CINⅢ为95.8%, 提示CIN病变越重, HPV阳性率越高。如何防止并治疗HPV感染是防止宫颈癌发生的关键[3]。有报道表明, HPV感染与尖锐湿疣、CIN及宫颈癌关系密切。同时近年宫颈癌的发病年龄明显年青化的趋势也可能与HPV感染有关。因此, 将高危型HPV检测纳入宫颈防癌筛查方案中可以提高宫颈病变诊断的准确率。

CIN作为宫颈癌的癌前病变, 它的外表可以是正常的, 但细胞学或组织学检查已经有了异常增殖的改变, 这种改变包括上皮细胞异型学特征和一定的分化能力, 可以说在某种意义上CIN具有双相发展的可能性。我们的资料表明, 20.6%的CIN患者无症状, 加之常见的症状为白带增多、阴道不规则出血、绝经后出血和接触性出血等。因此, 根据临床观察无法诊断, 早期诊断必须依靠宫颈涂片、阴道镜检查等必要的检查手段。有文献报道, 阴道镜下活检与细胞学结合早期诊断宫颈癌的阳性率达94.9%, 在我们的研究中本组中二者结合诊断CIN的阳性率为97.78%, 显著提高了细胞学检查的阳性率。同时对于多点活检诊断为CIN有子宫切除指征的患者, 在全子宫切除术前行宫颈锥切可以排除浸润癌, 减少盲目地扩大手术范围, 还有利于医师和患者选择手术方式, 无论是经腹、经阴道还是经腹腔镜等。阴道镜下宫颈多点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是诊断宫颈病变的可靠方法。目前由于年轻妇女性行为观念的改变, 不安全的性行为及HPV感染, 会导致年轻女性宫颈癌的发病率的上升[4]。

CIN可以有4种转归方式:好转、消退、持续存在、发展为癌, 了解CIN的自然转归可以指导临床治疗, 研究发现从CINⅠ和CINⅡ进展到CINⅢ的比率分别是11%和22%, 进展到侵袭性宫颈癌的比率则更低, 分别是1%和5%。事实上, 大多数 (57%) CINⅠ和相当数量 (43%) 的CINⅡ都能自行消退, CINⅢ可以由低级别CIN发展而来, 也可以由原无病变的上皮直接发展而来。因此, 对于CINⅢ无疑应当积极治疗, 但对于CINⅠ和CINⅡ是否应积极治疗, 则成为争论的焦点。宫颈病变的治疗应根据CIN的级别, 患者的年龄、婚育情况、病变程度、范围、病程等综合考虑, 做到治疗规范化个体化。CINⅠ的患者只有约15%的病变继续发展, 对其治疗意见不一, 所以CIN1有较高的自然转归率, 可以完全自愈[5]。对CINⅡ的患者可给予物理治疗, 如冷冻、激光、电凝等。

摘要: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 (CIN) 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5月至2008年5月住院治疗的198例CIN的临床资料。结果198例CIN患者, 其中接触性出血占40%, 白带异常占36.7%, 宫颈病变190/198例。HPV阳性156例, 阳性率78.8%, CIN分级与HPV感染呈正相关。结论宫颈细胞学检查结合阴道镜检是诊断CIN的有效方法, CIN及其级别与HPV感染之间有重要关系。对不宜手术的原位癌患者可行单纯腔内放疗。

关键词:宫颈上皮内瘤变,诊断,治疗

参考文献

[1]王秋艳, 高天杨.宫颈组织2268例病理检查结果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9, 30 (1) :63-64.

[2]李霞, 李海燕, 李红琴.118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情况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 2009 (3) :73-73.

[3]刘晖, 曾四元, 李隆玉, 等.2412例宫颈上皮内瘤变病例分析[J].现代妇产科进展, 2009, 18 (1) :71-73.

[4]张云芝.LEEP刀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225例[J].中国医药导报, 2009 (4) :31-32.

宫颈上皮内瘤变Ⅰ级 篇6

资料与方法

2010年11月-2012年1月收治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104例, 病程1~10年, 平均4.3年, 年龄25~66岁, 平均 (38.1±2.5) 岁, 都存在孕产史和性生活史。其中, 阴道出血5例 (4.81%) , 阴道分泌物增多23例 (22.11%) , 接触性出血39例 (37.50%) , 无临床症状37例 (35.58%) , 所有患者均无子宫内膜病变。

诊断与治疗:所有患者给予宫颈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等, 同时检测患者的人体乳头瘤病毒 (HPV) , 治疗策略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进行选择[3]。

随访方式:术后换药3~5 d, 仔细观察创面出血情况。1~2个月后, 对患者的宫颈创面愈合情况进行随访, 第3个月开始联合阴道镜检查, 或者HPV检测, 或者对宫颈液基薄片 (TCT) 进行复查[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

结果

病理分型:经阴道镜下宫颈组织活检, 本组患者中CINⅢ14例 (13.46%) , CINⅡ37例 (35.58%) , CINⅠ53例 (50.96%) 。有59例患者经HPV检测确诊为阳性, 其中CINⅢ12例 (85.71%) , CINⅡ21例 (56.76%) , CINⅠ26例 (49.06%) 。

宫颈创面愈合情况:在手术完成之后换药发现, 全部患者的手术创面都出现了一层白膜, 呈现出胶冻样。2个月后, 有99例患者的宫颈恢复为自然状态。另外5例患者持续观测3个月, 病情仍然没有出现好转, 后采用小环形电刀修复, 顺利恢复健康。

治疗方式及复发情况:9例行子宫全切术;24例行宫颈环型电切术 (LEEP) ;21例行宫颈锥切术, 50例行物理治疗, 各级别不同治疗组的疾病转归情况, 见表1。

讨论

导致宫颈上皮内瘤变发生率升高的因素是多个方面的, 主要包括生活方式、免疫、吸烟、遗传、卫生、避孕药等多。由于我国采取定期对妇女身体健康进行普查, 在体检过程中往往会发现多起宫颈上皮内瘤变, 从目前来看, 宫颈上皮内瘤变存在着年轻化的发病趋势, 同时这些患者都很希望医生在治疗过程中能够给她们保留生育功能, 这就决定了治疗策略基于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进行选择。从本组资料来看, 宫颈锥切术对于CINⅠ患者较为适用, 半年的治愈率达100%, 2年内没有出现1例复发情况。值得注意的是, 目前国内很多医院都对CINⅢ患者存在着较为明显的过度治疗问题, 只要确诊患者为CINⅢ, 那么就毫不犹豫地选择子宫全切术, 但实际不然, 对于强烈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的CINⅢ患者仍然可以选择采用LEEP治疗或者宫颈锥切治疗, 只有对于缺乏随访条件、围绝经期的CINⅢ者才考虑子宫切除。

对于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而言, 尽早诊断治疗是极为重要的, 只有这样, 才能够避免出现HPV感染率上升的问题。所以, 务必要让女性朋友明白CIN疾病的可能转归, 及其与宫颈癌存在的关联, 以便能够让她们更好地配合医生的治疗[5]。

参考文献

[1]杨丽华.宫颈环切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变的评价[J].中国妇幼保健, 2008, 23 (2) :3762-3763.

[2]郝丽军, 赫平, 李联坤, 等.宫颈上皮内瘤变108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6, 16 (2) :267-268.

[3]郎景和.迎接子宫颈癌预防的全球挑战与机遇[J].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2, 37 (3) :129-130.

[4]宋学红.三阶梯技术诊治管理女性下生殖道癌前期病变[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04, 20 (2) :69-70.

宫颈上皮内瘤变Ⅰ级 篇7

1 资料与方法

病例选择及诊断:2008年6月至2010年11月从扬中市中医院门诊的患者中选择114例阴宫颈细胞病理学异常或临床表现可疑癌者进行阴道镜检查, 同时行宫颈多点活检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 年龄24~64岁。细胞病理学检查采用新柏氏薄层细胞学检查系统 (TCT) 涂片, 按照TBS分类系统进行诊断。阴道镜为显微定影式阴道镜。组织病理学CIN分级按Richart标准判断[2]。阴道镜检查、细胞病理学及组织病理学结果均由专人评定。以组织病理学为诊断标准。

2 结果

2.1 检出率及年龄分布

114例患者中CINⅠ44例、CINⅡ30例、CINⅢ40例, 年龄范围24~64岁, 平均年龄31.7岁。以五岁为一个年龄段, 以36~40岁组发病人数最多, 占27.2% (31/114例) , 31~35岁组发病其次, 占20.2% (23/114) 。

2.2 临床表现

2.2.1 临床症状

8 7例患者有症状, 主诉是白带增多、接触性出血, 占5 5.3% (63/114例) , 以白带增多最多见, 少数有阴道排液和不规则出血, 占17.5% (20/114例) ;另27例无症状, 占23.7%, 其中CINⅠ8例, CINⅡ7例, CINⅢ12例。

2.2.2 临床体征

随病变级别升高, 宫颈重度糜烂所占比例增加。在CINⅠ、Ⅱ、Ⅲ中, 重度糜烂分别占18.2%、30%和30%。宫颈光滑8例, 其中CINⅠ6例, CINⅡ2例, CINⅢ0例。

2.3 宫颈细胞病理学结果

将TBS报告正常或炎症作为筛查阴性, ASCUS (意义未明的不典型的鳞状上皮细胞, ) 及其以上者作为筛查阳性, 则宫颈涂片TBS系统检出率为98.2% (112/114例) , 其中以HSIL (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 占多数, 为38.6% (44/114例) , 未检出2例, (1例CINⅠ和1例CINⅡ) , 无CINⅢ漏诊。其中在ASCUS诊断中包含了各级CIN, 应用细胞学方法HPV (人乳头瘤病毒) 感染的检出率为21.9% (25/114例) 。

2.4 阴道镜检查

应用显微定影式阴道镜检查出了97.4%宫颈病变 (111/114例) , 漏诊3例, 分别为1例CINⅠ和2例CINⅡ, 均未见异常图像。一种病变在阴道镜下可以有一种或多种图像。

3 讨论

子宫颈癌是由癌前病变即CIN逐步发展形成, 经历了CINⅠ、CINⅡ、CINⅢ、早期侵润癌和侵润癌五个阶段。CIN有逆转、持续不变、进展三种转归, CIN级别越高, 进展概率越高, 所需时间越短[3]。本资料表明, 经阴道镜下宫颈多点活检, 绝大多数CIN病灶局限, 仅涉及一个象限者占46.5%, CINⅠ、CINⅡ保守治疗, 一次性治愈率分别高达97%和91%, CINⅢ切除子宫后5年, 生存率达100%。早期诊断是降低宫颈癌发病率的关键。

我们的资料表明23.7%的CIN无症状, 约7.0% (8/114) 为宫颈光滑;加之常见症状为白带增多、阴道不规则出血、绝经后出血和接触性出血等;盆腔检查以宫颈轻、中度糜烂为多见, 占66.7% (74/114) , 临床表现不具特异性。因此根据临床观察无法诊断, 早期诊断必须依靠宫颈脱落细胞学、组织病理学、阴道镜检查等必要的检查手段。

随着液基细胞学TCT检测等方法相继问世, 提高了筛查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我们的结果表明应用TCT涂片, 筛出了绝大部分病变, 占98.2%。仅有2例CINⅠ~Ⅱ未检出, 无CINⅢ及浸润癌漏诊。TBS系统在诊断HPV感染上更有优越性, 可报告HPV感染或类湿疣病变, 本研究中21.9%的病例TBS拟诊提示有HPV感染, 为临床提供了更多、更准确的信息, 对于临床诊治更有指导意义。液基细胞学检查和TBS诊断系统是宫颈细胞学检查的重大进步[2], 大大的提高了宫颈前病变的诊断水平。

本报道显示细胞病理学检查结果中SIL (鳞状上皮内病变) 的级别与组织病理学结果中CIN的级别不是完全对应的。其中在ASCUS诊断中包含了各级CIN。111例CIN在应用显微定影式阴道镜下有异常发现, 检出率97.4%。CIN发生于移行带, 发生在宫颈前唇的机会是后唇的2倍, CIN常延伸到宫颈管内, 阴道镜是筛选无症状妇女的宫颈移行带上皮异常的有效工具, 确定病变范围, 有目标性地活检, 增加活检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但当宫颈鳞柱上皮交界上移至颈管内时, 阴道镜检查就看不到而漏诊, 同时当病变轻而又局限时也可漏诊, 因此必要时应行LEEP刀手术。114例中宫颈涂片漏诊2例, 阴道镜下活检均见异常;阴道镜漏诊3例, 细胞学均见异常, 因此, 宫颈涂片脱落细胞学与阴道镜下宫颈多点活检可互相补充, 联合应用能提高宫颈病变的临床检出率。

关键词:宫颈上皮内瘤变,早期诊断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261.

[2]张志毅.妇科肿瘤手术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 2009:88.

宫颈上皮内瘤变Ⅰ级 篇8

关键词: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冷刀锥切术,LEEP术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严重威胁妇女的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早期诊治对于预防宫颈癌具有重要意义。宫颈冷刀锥切手术可追溯到19世纪早期,现主要用于宫颈细胞异常而宫颈上无肉眼病变的患者,宫颈锥切术作为一种能够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方法而被临床广泛应用。近年来随着宫颈激光锥切,LEEP术的发展使宫颈锥切变得省时简单,但由于创面过度碳化,术后出血、排液、晚期大出血多见,宫颈纤维组织切除过多,导致类括约肌机械支持作用下降甚至消失,宫颈内口及宫颈管炎症组织增生较多,创面愈合后瘢痕挛缩,黏膜外翻,术后恢复期限较长[1]。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施行两种不同手术方法的20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其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09年10月至2012年8月已确诊为CIN的2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00例施行宫颈冷刀锥切术(CKC组),另外100例施行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组)。200例患者年龄26~68岁,已婚,有孕育史,无种族差异。

1.2 手术方法

1.2.1 LEEP组

在门诊手术室施行LEEP术,局部浸润麻醉后,自宫颈病变外缘3~5mm进线圈,采用“Cowboy-hat”步骤,锥切宫颈组织,颈管深2.0~2.5mm,电凝止血。

1.2.2 CKC组

CKC手术施术前,对患者进行腰硬联合麻醉,术前应用垂体后叶素宫颈注射预防出血。用冰醋酸溶液涂抹宫颈后发白部位显示出病变区域,再涂抹碘溶液,在距不着色区边缘外5mm处用11号尖刀以宫颈管为中心完整地锥型切除宫颈组织,锥宽3.0cm,锥高2.5cm,切面应用可吸收线改良缝合,再次成形宫颈,术毕于成形的宫颈管内放置凡士林纱布,纱布于术后24h取,标本均恢复解剖结构标记后送病理检查。

1.3 观察指标

术后宫颈形态的恢复包括宫颈内口及宫颈管炎症组织增生、挛缩、黏膜外翻等;术后恢复期天数;术后创面脱痂、创面出血、排液及晚期大出血概率;比较两组术后3、12和18个月HPV持续感染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对所得数据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数据用 (±s) 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检χ2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后宫颈内口及宫颈管炎症组织增生挛缩黏膜外翻比较

两组结果比较CKC组宫颈内口及宫颈管炎症组织增生挛缩黏膜外翻发生率明显低于LEE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P<0.05) 。见表1。

2.2 术后恢复天数

CKC术后宫颈形态恢复平均天数为45~55d, LEEP组为60~70d,见表2。

2.3 术后创面脱痂、创面出血、排液及晚期大出血情况

术毕至完全恢复,CKC术后创面出血排液天数平均为7~9d, LEEP组为16~20d,晚期脱痂大出血4例,给予压迫止血后好转,1例再次电凝止血后好转。见表3。

2.4 高危HPV持续感染情况

两组术后3个月、12个月和18个月的随访过程中CKC组高危HPV持续感染率低于LEEP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4。

3 讨论

宫颈冷刀锥形切除术(CKC)作为诊治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常用手术,是子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传统的治疗方式,LEEP术是比较新的技术。二者均广泛应用于宫颈疾病的诊治[2]。CKC及LEEP术是阴道镜检查及宫颈多点活检不可替代的方法,因阴道镜检查及活检可能将宫颈浸润癌漏诊。本研究结果表明,LEEP组的术后宫颈形态恢复效果低于CKC组,术后宫颈内口及宫颈管炎症组织增生、挛缩、黏膜外翻较CKC组多,LEEP组的术后恢复期较CKC组长,LEEP组的术后脱痂、创面出血、排液及晚期大出血概率大于CKC组,CKC组术后高危HPV持续感染率明显低于LEEP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在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过程中,这种沿用多年治疗宫颈病变的经典术式(CKC)在不断改良中日趋完善,凸显的种种优势令其不可取代,它可以有效减少复发及预防高危HPV的持续感染;术后宫颈形态恢复好,术后恢复期限短,术后创面出血、排液及晚期大出血概率小,是治疗宫颈病变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高洁.冷刀锥切与LEEP术治疗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术中术后并发症的比较[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11, 28 (1) :44-46.

宫颈上皮内瘤变Ⅰ级 篇9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病例选自2006年6月~2008年6月在我院治疗CINⅠ~Ⅱ级者96例,年龄25~50岁,平均36.5岁。全部为经产妇,有手术愿望。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8例)采用宫腔镜宫颈锥切术联合外用溃疡散治疗;对照组(48例)单纯采用宫腔镜宫颈锥切术治疗。两组年龄、CIN级别无显著差异,所有病例要求盆腔检查正常,无阴道炎症。阴道镜定位做活组织病理诊断排除宫颈癌。

治疗方法:治疗组于月经干净后3~7天,宫腔镜检查确定宫腔无病变,经碘试验确定病变部位、大小。用宫腔镜环形电极深入宫颈管深度1.0~2.5cm,在强冷光源照射下,锥形切除病变部位至宫颈病灶范围外3mm,切除深度达宫颈黏膜下6~7mm,滚球电极电凝止血。术后宫颈管填塞碘仿纱布压迫创面24小时。术后第2天宫颈创面喷敷外用溃疡散,每日1支,连用10天。对照组:宫腔镜宫颈锥切术与治疗组相同,术后宫颈创面不外用溃疡散。

疗效判断标准:①治愈:宫颈光滑,宫颈管无狭窄,重新形成的宫颈成圆形。②显效:宫颈欠光滑,形态基本正常,创面愈合欠佳。③无效:宫颈创面未愈合,有出血、感染。

结 果

治疗组治愈43例,显效4例,无效1例,治愈率89%;对照组治愈30例,显效16例,无效2例,治愈率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阴道排液时间和出血时间较对照组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1例术后并发宫颈管狭窄,治疗组无并发症。

讨 论

宫腔镜宫颈锥切手术治疗CIN具有视野清晰、定位准确、深度易控制、出血少、时间短、病变切除彻底、不影响病理组织标本等优点,但术后创面暴露于阴道,创面脱痂时有大量阴道排液和出血,易继发感染,导致宫颈管黏连、狭窄、功能不全、愈合时间长等并发症,给患者工作和生活带来极大不便。

宫颈上皮内瘤变Ⅰ级 篇10

1 资料和方法

1.1 选择2008年1月至2009年月12月因宫颈上皮内瘤变 (CIN) 在我们医院治疗的597例的相关资料, 所有病例均由组织性妇女病普查和机会性筛查发现宫颈细胞学异常并进一步在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病理检查为CIN者, 其中CINⅠ级208例, 占34.84%, Ⅰ~Ⅱ级43例, 占7.20%, Ⅱ级194例, 占32.50%, Ⅱ~Ⅲ级54例, 占9.04%, CINⅢ级 98例, 占16.42%, 年龄21~64岁, 平均年龄38.19岁, 全部患者均有性生活史。

1.2 详细告知患者的病情, 目前的治疗方法有子宫全切和LEEP两种手术以及两种手术的风险和利敝, 在患者充分知情并与家属商量后按自愿原则分为子宫全切组 (对照组) 和LEEP组 (治疗组) , 接受相应的治疗。其中接受LEEP有532例, 子宫全切术65例。

1.3 治疗方法:排除阴道炎后, 于月经干净后3~7天行手术治疗。子宫全切者住院治疗, LEEP者均在门诊治疗。LEEP治疗取膀胱截石位, 常规消毒铺巾, 阴道窥阴器充分暴露宫颈, 再次消毒, 根据病变范围和宫颈状况选择相应型号的环形电极刀, 从宫颈10 点处进电极, 距离病变外缘0.3~0.5cm处行电极切割, 按顺时针方向一周, 同样于距离病变外缘0.3~0.5cm处出电极, 或自上至下切割。切割速度适中, 切除病变组织深度达1.5~2.0cm, 术中有出血者电凝或压迫止血效果均满意。术毕碘伏消毒阴道和宫颈创面, 术后口服消炎和止血药3~5天。切下组织送病检, 用10%甲醛液固定。

1.4 随访。子宫切除术后3个月、半年常规复诊, 行妇检、细胞学检查 (TCT、HPV) 、B超检查, 65例患者中有3 例患者存在阴道不适, 白带增多或时有血性白带, 在半年的第二次复查时发现阴道残端有赘生物, 给予摘除送病检, 一周后病理报告为肉芽组织增生, 妇科检查见阴道残端光滑, 其余病例无异常。嘱每年定期随访或参加当地妇女病普查。

LEEP组术后每周来院复诊, 了解患者一般情况、阴道流水流血情况。妇检时局部用窥阴器小心暴露宫颈, 了解创面有无感染, 渗血结痂和脱痂等, 常规碘伏消毒。创面一般均在一月左右脱痂, 脱痂时部分患者有少量或中量出血, 或术后第一次月经期延长, 给予对症处理。脱痂后阴道无流水流血, 病人一般状况良好。术后3月经净后常规复查, 行阴道镜加细胞学检查, 连续2~3次均阴性者半年复查, 无异常后每年定期检查或参加当地妇女病普查。切缘阳性患者, 视术后病理级别、年龄、有无生育要求, 个人意愿及其他因素综合分析, 选择子宫全切或二次LEEP或保守性随访。子宫切除者病理结果出来后即住院手术治疗, 二次LEEP者于初次术后3月经净后进行, 保守性随访者在充分告知的情况下严格规范进行追踪随访, 术后2~3月经净后常规复查, 常规阴道镜下TCT、HPV, 必要时活检, 视病检结果决定下次复查时间, 一般间隔3个月左右, 第二次复查时常规阴道镜下TCT、HPV, 活检。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LEEP组和子宫全切组二组均无复发, 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2.2 术后病理结果, 597例CIN患者术后病理结果显示:CIN544例, 宫颈炎49例, 宫颈癌4 例。二组术前术后病理检查符合率:等级290例, 占48.58%;降级239例, 占40.03%, 降级中有49例占8.21%为粘膜慢性炎伴糜烂、纳囊或湿疣样改变, 其中子宫切除组占3例;升级68例占11.39%, 其中4 例占0.67%为宫颈癌。宫颈癌4例中LEEP术前CINⅡ、CINⅢ各1 例LEEP术后为原位癌, LEEP术前CINⅢ级2例LEEP术后为浸润癌, 均行宫颈癌根治术。27例切缘阳性, 选择子宫全切术13例, 选择二次LEEP术的8 例, 术前术后病理相符, 术后切缘均阴性。选择保守性随访的6例, 其中CINⅡ1 例、CINⅡ~Ⅲ2例、CINⅢ1例, 这4例均在LEEP术后5~6个月第二次复查时在阴道镜下TCT、 HPV、活检结果均为阴性;CINⅢ级2例在术后3月阴道镜下TCT为ASCS和HPV18、58阳性或HPV51、53阳性, 给予局部干扰素上药, 继续严密随访, 第3次随访阴道镜下TCT、HPV、宫颈活检病理检查结果均阴性, 转阴时间为术后8~9个月。27例切缘阳性患者随访至今无复发。

3 讨论

3.1 子宫切除术是以前治疗CINⅢ的主要方法, 疗效肯定。但创伤大, 费用较高, 患者从此失去子宫丧失了生育功能, 心理也留下永久的创伤。LEEP术是近年来发展的一项新技术, 治疗CIN安全有效、微创, 具有诊断和治疗双重作用, 在治疗的同时进行诊断, 弥补了阴道镜下活检的不足, 避免了过度治疗和早期宫颈癌的漏诊, 还为宫颈癌患者日后手术方案提供了依据, 避免了二次手术。本组有3例CIN行子宫全切, 术后病理为慢性宫颈炎, 且年龄在35~45岁, 让人婉惜。

3.2 随着CIN日益增多和年轻化, LEEP也就越来越显示出它特有的临床价值。LEEP术符合生理要求, 能切除宫颈异常组织达一定深度, 健康组织得以再生, 术后不形成坚硬的疤痕, 宫颈仍保持正常伸展度, 富有弹性;还可以二次手术, 既治疗了患者的疾病又保留了生殖器官的完整性, 尤其为部分年青患者保留了生育能力又不影响生育。

3.3 LEEP术后有6例切缘阳性患者, 采取了保守性随访, 其中2例未婚, 3例已婚未育, 1例40岁以上且有子女, 但因各种原因坚决不肯手术。给予随访均在1年内转。, 级别越低, 转阴时间越短。有研究认为CINⅢ切缘阳性患者的病变残余率只有6%~27%, 切缘阳性的CINⅢ在日后的随访中并未发现病灶持续存在或复发, 因此认为只要能严格的随访, CINⅢ保守性治疗适应证可扩大到切缘阳性患者。但要在充分知情前提下, 根据患者年龄、对生育的要求、随访条件、个人意愿和其它因素综合分析, 严格规范的进行保守性随访,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以防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和医疗纠纷的发生。本组随访人数少、时间不长, 有待继续随访观察。

3.4 LEEP术操作简单易行, 不需复杂设备。电切和电凝同时进行, 手术时间短, 出血少, 恢复快, 治愈率高, 可在门诊手术无需住院, 费用低, 患者易接受, 是当前较理想、合理有效治疗CIN的手段。

3.5 在我们基层医院常会遇到以下两种极端, 一种是一些农村妇女被查出CIN就认为是非常危险可怕的病, 认为就是癌, 你给她们再三解释也听不进去, 就一定要求子宫切除, 甚至是CINⅠ、CINⅡ也不例外, 以减少日后的担心和麻烦。另一部分患者又非常重视生殖器的完整性尤其是年青和未生育者, 无论如何也要行保守性治疗, 二次LEEP都不能接受。所以对CIN的治疗, 我们要因人而异, 综合各方面因素, 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

3.6 LEEP术后严格规范随访很重要。本组LEEP术后第一个月常规每周随访, 以了解病人的一般情况, 阴道流水流血情况及创面有无感染和恢复状况并给予及时处理。每周复查及创面消毒, 起到杀菌、消毒和收敛作用, 以促进创面更好更快愈合。一般在术后2~4周流水较多可能夹杂血性分泌物, 这是结痂脱落所致, 4周后这些症状消失, 症状消失后于术后2~3月复查。妇检见宫颈光滑、形状较好、质地柔软。

总之, LEEP是当前治疗CIN较为理想的方法被广泛采用。

摘要:目的:探讨宫颈环切术 (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al procedure, LEEP) 在宫颈上皮内瘤变 (CIN) 中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09年月12月因宫颈上皮内瘤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CIN) 治疗的597例的情况。在充分知情的前提下按自愿的原则, 分为子宫全切组65例 (对照组) 和LEEP组532例 (治疗组) 。结果:两组术后均未发现复发, 无显著性差异 (P>0.05) 。597例宫颈上皮内瘤变 (CIN) 患者术前术后病理检查符合率为:等级 (一致) 48.58%, 降级40.03% (术后病检为慢性宫颈炎占8.21%) , 升级11.39%。LEEP术后排除宫颈癌后切缘阳性的有27例, 其中13例行子宫切除术, 8例行二次LEEP, 术后切缘均阴性, 6例行保守性随访, 半年至一年均转阴。讨论:LEEP治疗CIN安全有效, 微创、并发症少, 在治疗的同时能进行诊断, 弥补了阴道镜下活检的不足。LEEP符合生理要求, 治疗了疾病同时又保留了患者生殖器的完整性, 给年轻患者保留了生育功能且不影响妊娠。操作简单易行, 恢复快治愈率高, 可在门诊手术, 无需住院, 费用低, 患者易接受。切缘阳性CINⅢ级患者在日后的随访中并未发现病灶持续存在或复发, 因此对LEEP术后病理升级或切缘阳性者排除宫颈癌后, 可行二次LEEP或严格随访观察, 防止过度治疗。只要严格随访, CINⅢ级保守性治疗的适应症可扩大到切缘阳性患者, 但要在充分知情前提下根据患者年龄、生育要求、随访条件、个人意愿及其它因素, 严格规范随访, 以防宫颈癌的发生发展。

关键词:宫颈上皮内瘤变,LEEP,价值

参考文献

[1]朗景和.子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诊断与治疗[J].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1, 36 (5) :261-263.

[2]吕卫国.谢幸.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处理[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7, 7 (23) :508-510.

上一篇:控制断面下一篇:双排桩支护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