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精选4篇)
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 篇1
子宫颈癌是危害妇女健康的第二大常见的恶性肿瘤,是惟一病因明确的癌症,是惟一可以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且可以治愈的妇科疾病。从正常细胞到宫颈癌大约需要8~10年的细胞演变过程,这为宫颈癌的预防提供了前提和基础。我院妇女保健科近10余年每年都对近万名妇女进行妇女病普查普治。2010年,我院妇女保健科对海珠区8 602名妇女进行了妇女病的普查,其中宫颈细胞学检查共8 281例,对宫颈病变和宫颈癌的早诊早治起到了重要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在广州市海珠区妇幼保健院妇女保健科接受妇女病普查的妇女8 602例,其中宫颈细胞学检查共8 281例。
2 方法
2.1 非月经期检查
宫颈刮片:轻轻用大棉签拭净宫颈表面分泌物,用刮板斜置于宫颈鳞柱状上皮交界处,顺时针刮1~2周,涂于载玻片上,用95%酒精固定。刮片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组织引起出血影响检查结果。患有子宫颈糜烂者应在宫颈糜烂边缘与正常宫颈黏膜交界处刮取,要刮取全面,不可只取某一部分。否则,易漏刮病灶部位而造成假阴性诊断。制片为标本采取后的连续操作,应将刮取的标本尽快在清洁干燥的玻片上向一个方向均匀涂开,尽可能地将标本全部转移到玻片上。切不可反复来回涂抹,否则细胞容易卷曲或破坏。另外,刮片厚薄应适宜,过厚易造成细胞重叠成堆,辨认困难,过薄则使细胞过少。
2.2 染色步骤
使用临床常用的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由病理科医生进行阅片。
2.3 报告格式
按TBS分类标准:⑴上皮内病变或恶性病变阴性(NSIL)。⑵鳞状上皮细胞异常:(1)意义不明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2)不能排除高度鳞状细胞病变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H);(3)低度鳞状细胞病变(LSIL),包括HPV的细胞变化、轻度不典型增生(CINⅠ);(4)高度鳞状上皮病变(HSIL),涵盖中度不典型增生(CINⅡ)、重度不典型增生(CINⅢ)和原位癌;(5)疑侵袭癌的高度鳞状细胞病变;(6)鳞状细胞癌。(3)腺细胞异常:包括非典型腺细胞(AGC)、原位腺癌和腺癌[1]。
3 宫颈细胞学检查结果及进一步诊治情况
3.1 8 281例宫颈细胞学检查结果
8 281例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结果:NSIL8 195例,细胞学异常82例,宫颈癌2例。在细胞学异常的82例中,ASCUS 58例,ASC-H 3例,LSIL 18例,HSIL 3例。
3.2 宫颈细胞学异常和宫颈癌患者的年龄段分布
<30岁的9例;31~35岁的6例;36~40岁的19例;41~45岁的30例;45~50岁的18例;>50岁的2例,其中1例ASC-H经组织学检查为宫颈癌的患者年龄为39岁。2例宫颈癌患者的年龄分别为46岁、48岁。
3.3 宫颈刮片细胞学异常的处理
我科在对妇女病进行普查时,对宫颈细胞学异常的妇女有专人负责追踪随访,设有专案登记,并借助医院妇科宫颈病专科的技术设备进行细胞学、阴道镜和组织学三阶梯技术规范诊治管理。58例细胞学为ASCUS的妇女中有20例接受了HPV检查,其中HPV阳性3例,阴性17例,感染率为15%;3例HPV阳性者行阴道镜检查联合宫颈活检,检出结果为:CIN I 2例,CINⅡ~Ⅲ1例。在18例LSIL中,HPV感染率为67.7%,ASC-H、HSIL和HPV-DNA感染率为100%。其中1例ASC-H患者经组织学检查为宫颈癌。细胞学为ASCUS且HPV-DNA(-)者12个月复查;ASCUS且HPV-DNA(+)者行阴道镜检查;细胞学>ASC-US,无论HPV-DNA结果如何均行阴道镜检查。追踪随访情况,见表1。
例
3.4 宫颈细胞学异常患者妇科检查宫颈的情况
在8 281例妇女病普查中,患宫颈炎2 601例,占31.41%;宫颈光滑5 680例,占68.59%。在8 281例妇女中发现宫颈细胞学异常者共82例,其中妇检宫颈光滑55例,宫颈糜烂27例,细胞学异常发生率分别为0.97%(55/5680)和1.04%(27/2601),见表2。
例
4 讨论
4.1 宫颈刮片是基层单位妇女病普查宫颈癌早发现、早诊断的有效方法
液基细胞学检查技术是近年来新引进的一项细胞学检查方法,其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均较传统的宫颈刮片小,有一定的优势,正在逐渐被广大病理工作者所接受,但其费用昂贵,在绝大部分单位开展的妇女病普查中短时间内难以实施。在2010年进行妇检的单位中,没有1个集体单位能接受价格昂贵的液基细胞学检查技术。宫颈刮片脱落细胞学涂片无痛苦、无损伤、重复性好、简便易行、价格低廉,在提高临床医生的涂片质量、细胞学医生诊断水平的前提下,传统的宫颈涂片法仍是群体普查的首选。对筛查出的脱落细胞学异常者在阴道镜下取活检提高了宫颈癌及宫颈癌前病变的诊断率。应用细胞学、阴道镜与组织学诊治女性下生殖道的癌前期病变是目前规范化的诊断方法[2]。宫颈细胞学筛查的局限性:⑴细胞学涂片的诊断主要以组织碎片、细胞群团和单个细胞的形态结构以及彼此关系为依据,观察不到完整的组织结构关系,因此,诊断组织类型准确性低于病理诊断。⑵由于取材、制片和阅片等原因,细胞学诊断存在假阴性,不排除患者有癌或癌前病变存在;存在假阳性时,明确诊断必须依据组织学检查。
4.2 HPV检测在子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
子宫颈癌是危害我国妇女健康的第二大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已经明确,宫颈癌成为人类所有癌症中惟一病因明确的癌症,同时宫颈癌也是惟一可以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且可以治愈的妇科疾病。近年来,子宫颈癌的防治有了突破进展,确定了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持续感染是子宫颈癌发生的病因。从感染高危型HPV至宫颈癌的发生通常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一般要经历持续的HPV感染,宫颈上皮内瘤变,再渐进至宫颈癌,大约需要8~10年左右的时间,这为宫颈癌的预防提供了前提和基础。本文有20例细胞学检查为ASCUS者接受了HPV检查,其中HPV阳性3例,阴性17例,感染率为15.0%。3例ASCUS HPV阳性者行阴道镜检查+宫颈活检,检出结果为CINⅠ2例,CINⅡ-Ⅲ1例。在18例LSIL中,HPV感染率为67.7%,ASC-H、HSIL和宫颈癌HPV感染率为100.0%。故HPV检测对难以鉴定的ASCUS和子宫颈脱落细胞轻度病变能做出进一步判断,是一种有效的再分类方法。它能将CIN从中有效检出,减少了阴道镜下活检明确的子宫颈癌前病变的数目,对ASCUS患者的管理起着科学分流的作用[3],从而减少了患者不必要的子宫颈损伤和经济负担。但HPV检测价格昂贵,大众对HPV感染的了解有限,未充分认识到HPV感染的性质、危险及与子宫颈癌的关系,不能广泛推广。因此,加强宣传教育,普及子宫颈癌相关知识,积极预防HPV感染在子宫颈癌防治中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4.3 宫颈糜烂和宫颈病变关系的认识误区
临床上一般较重视宫颈中、重度糜烂患者的防癌检查及治疗。本组资料显示,宫颈病变中宫颈光滑者占到67.1%,提示不能以临床肉眼见到的宫颈情况来诊断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在普查过程中一定要做到对每个人都要进行宫颈刮片脱落细胞学检查。很多妇女对宫颈糜烂与宫颈病变的关系认识也存在误区。一旦患有宫颈糜烂,部分妇女就担心会患宫颈癌,如果宫颈光滑,就认为万事大吉,不用担心患宫颈癌。根据表2和表3宫颈细胞学检查结果为HSIL(宫颈活检结果其中2例为CINⅢ,1例为CINⅠ)的患者,妇检时宫颈均为光滑。因此,要做好普查意义的健康教育,提高普查率。
参考文献
[1]林贞花.子宫及卵巢肿瘤病理基础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中华病理学杂志,2007,36(8):508-510.
[2]赵虎,郑英.人乳头状瘤病毒在子宫颈癌筛查中的作用[J].实用肿瘤杂志,2010,25(1):8-11.
[3]Silverloo I,Andrae B,W ilander E,et al.Value of high-riskHPV-DNA testing in the triage of ASCUS[J].2009,88(9):1006-1010.
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 篇2
关键词:宫颈刮片,TCT,宫颈癌,检出率
子宫颈癌, 属妇科常见恶性肿瘤之一, 亦是导致妇女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高发年龄为50~55岁, 居女性生殖器官肿瘤之首。其发病率已逐渐超过乳腺癌且具年轻化趋势, 故早发现、早治疗是预防宫颈癌发生的关键[1]。笔者就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 (TCT) 检测和宫颈刮片在宫颈癌早期病变的检出率进行比较, 以期为临床早期预防、诊断宫颈癌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我市生殖道健康检查 (妇科病普查) 中行宫颈病变细胞学筛查的已婚育龄女性16836例。依照检查方式不同分为宫颈刮片组12631例和TCT组4205例。宫颈刮片组年龄20~49 (36±8.2) 岁, TCT组年龄20~49 (36±8.4) 岁。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检查前1周, 对所有对象发放检查通知, 检查前3d内不可做阴道灌洗及用药, 不可使用阴道棉塞, 查前24h内禁止性行为, 避开经期, 检查当天早晨应排空大便, 检查前10min需要排空小便。
1.2.1宫颈刮片检测:
取材应在宫颈外口鳞/柱状上皮交接处, 以宫颈外口为圆心, 将木质铲形小刮板轻轻刮取1周, 避免损伤组织引起出血而影响检查结果, 若白带过多, 应先用无菌干棉球轻轻擦净黏液, 再刮取标本, 然后均匀涂布于玻片上。
1.2.2 TCT检测:
先将宫颈表面分泌物拭净, 用专用的细胞刷置于宫颈管内, 达宫颈外口上方10mm左右, 在宫颈管内旋转360度后取出, 旋转细胞刷将附着于小刷子上的标本洗脱于保存液中, 经系统程序化处理, 制成直径为2cm的薄层细胞涂片。
2种检查涂片均用95%乙醇固定, 行巴氏分级、读片。对检出阳性者行阴道镜检查, 以子宫颈活组织病理检查为确诊依据。
1.3 分析
子宫颈细胞学检查的报告形式主要有巴氏5级分类法和TBS分类系统, 目前推荐使用TBS分类系统, 该系统较好地结合了细胞学、组织学与临床处理方案[2]。TBS描述性诊断报告包括:未见上皮内病变细胞和恶性细胞;上皮细胞异常: (1) 鳞状上皮细胞异常:1不典型鳞状细胞 (ASC) :包括无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细胞 (ASCUS) 和不能排除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不典型鳞状细胞 (ASC-H) ;2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 (LSILs) ;3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 (HSILs) ;4鳞状细胞癌 (SCC) 。 (2) 腺上皮细胞改变:1不典型腺上皮细胞 (AGC) ;2腺原位癌;3腺癌。 (3) 其他恶性肿瘤:原发于宫颈和子宫体的不常见肿瘤及转移癌。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宫颈刮片组标本满意例数9220例 (72.99%) , 标本不满意重取样3411例 (27.01%) 。TCT组标本满意率4202例 (99.93%) , 标本不满意重取样3例 (0.07%)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TCT组宫颈病变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宫颈刮片组, 病理活检检出阳性符合率也高于宫颈刮片检测组, 可完全取而代之, 作为宫颈癌筛查的基本方法, 也是诊断的必需步骤。见表1、2。
注:与宫颈刮片组比较, *P<0.05
2 种方法对鳞癌及腺癌的检出例数均较少, 故未列入统计学分析, 合计中已计入统计。
3 讨论
巴氏涂片检查作为宫颈癌主要筛查方法明显降低了病死率, 但是该法获取细胞数目较少, 制片也较粗劣, 导致的假阴性率不断增高。本组资料中显示, TCT检出宫颈病变发病率明显高于巴氏涂片染色。液基薄层细胞技术改变了巴氏涂片的操作方法, 避免了巴氏涂片过程中由于刮板取材不全或取材后部分细胞丢失、细胞过度干燥的现象, 提高了薄片的清晰度和细胞检出的准确性, 故多推荐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 (TCT) , 此法所制备单层细胞涂片效果清晰, 阅片容易, 改善了样本收集率并使细胞均匀分布在玻片上[3]。此外, 该技术1次取样可多次重复制片并可供作高危型HPV DNA检测和自动阅片。
目前, 我国宫颈癌每年约有13.2万新发病例, 占世界宫颈癌新发病例总数的28%, 有效解决妇女宫颈癌防治问题已迫在眉睫。子宫颈癌病因明确、筛查方法较完善, 是一个可以预防的肿瘤。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 由于子宫颈细胞学筛查的普遍应用, 尤其是TCT检查, 使子宫颈癌和癌前病变得以早期发现和治疗, 子宫颈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已有明显下降[4、5]。因此, 很多医院将其列为妇女常规体检项目, 我市筛查的TCT阳性患者中, 大部分患者转诊至上级医院进一步检查、确诊、治疗。因此, TCT是筛查、预防和治疗早期宫颈癌的有力措施。
参考文献
[1] 谢幸, 苟文丽.妇产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2] 何秋玲, 刘冬艳.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测与TCT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应用对比[J].吉林医学, 2012, 33 (21) :4489-4491.
[3] 杨焕兴.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在宫颈疾病筛查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2, 26 (5) :68-69.
[4] 尚春平.TCT检测与传统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测与对宫颈病变筛查的意义[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8) :544-545.
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12月农村及边远山区妇女728例进行宫颈细胞巴氏染色同时联合阴道镜检查, 对宫颈刮片及阴道镜两种检查中任何一项检测异常者行病理活检, 以明确诊断。患者年龄为19岁~65岁, 产次0~5次。
1.2 方法
在充分暴露子宫颈外口后, 用棉签拭去宫颈表面分泌物, 将宫颈刮板插入宫颈管内, 于子宫颈外口处将宫颈刮板斜面放置于鳞柱上皮交界处围绕宫颈旋转一周即360°, 轻轻刮取该处的黏膜及分泌物。操作过程中避免过分用力, 以免损伤宫颈导致出血, 然后将取下的分泌物均匀地涂在有编号的玻片上, 立即放置于95%的乙醇中固定, 固定时间不少于半小时, 待其自然干燥后行苏木素-伊红染色镜检。
阴道镜检查时先拭净宫颈表面黏液, 肉眼初步观察宫颈表面的异常及表面血管, 再用棉球将生理盐水涂在宫颈表面并去掉多余液体, 观察鳞柱交界, 并用滤镜及高倍放大镜进一步观察血管。确定转化区的内界和外界, 再用棉球或棉签于宫颈表面涂5%醋酸溶液, 30 s~60 s后观察宫颈表面上皮变化, 每2 min~3 min可重复用醋酸, 通过多次观察, 发现并评价任何异常区域或非典型的转化区。最后进行碘溶液试验, 观察上皮着色情况。如发现不着色、血管异常表现区域, 在阴道镜定位下取宫颈组织数块, 用10%福尔马林固定后送病理检查。
1.3 诊断标准
按国家宫颈癌防治协会制定的标准, 根据巴氏分级法采用5种报告形式:Ⅰ级, 正常涂片中没有不正常细胞;Ⅱ级, 轻度核异质细胞;Ⅲ级, 轻度不典型增生细胞;Ⅳ级, 重度不典型增生细胞;Ⅴ级, 可见癌细胞。阴道镜显示发现异常图像, 以2002年子宫颈病理与阴道镜国际联盟规范的阴道镜术语即阴道镜异常图像分类, 如醋酸白色上皮、镶嵌、白斑、点状血管、碘试验部分阳性、碘试验阴性、非典型血管、猪油样变等, 采用阴道镜Reid评分 (RCI) 评价阴道镜拟诊结果。将宫颈巴氏Ⅲ级以上者以及阴道镜显示异常图像全部进行宫颈活检。
2 结果
宫颈刮片与阴道镜异常图像的关系。728例宫颈病变妇女中, 宫颈刮片为巴氏Ⅰ级196例, 阴道镜异常13例 (6.63%) , 经病理学诊断全部为炎症;巴氏Ⅱ级523例, 阴道镜异常45例 (8.60%) , 经病理学诊断为炎症21例, 宫颈上皮内瘤变 (CIN) Ⅰ级17例, CINⅡ级4例, CINⅢ级2例, 宫颈癌1例;而宫颈刮片巴氏Ⅲ~Ⅴ级9例, 阴道镜图像异常为8例 (88.89%) , 经病理学诊断为炎症1例, CINⅠ级1例, CINⅡ级1例, CINⅢ级3例, 宫颈癌3例。
3 讨论
近年来, 宫颈癌的年轻化趋势已引起世界妇科肿瘤界的极大关注。从癌前病变发展成宫颈癌有一个渐变到突变的过程, 因此宫颈癌是一种可预防的疾病, 也是目前惟一可以早期发现并治愈的疾病, 有计划的普查, 对于有效预防和早期治疗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非常关键。宫颈癌主要发生在社会阶层较低的妇女, 她们受教育程度低, 保健意识不强, 经济收入少, 卫生差, 并且营养状况不佳[1], 加之宣传不到位, 对普查需求不高, 未认识到宫颈癌筛查的重要性, 因此在农村及边远山区多造成宫颈癌的高发;而且由于受经济条件及卫生资源限制, 往往就医时间晚, 增高了病死率。因此加强宫颈癌的普查防治工作, 尤其是边远山区及农村妇女宫颈癌普查防治尤其重要。
定期做宫颈刮片普查是普查普治宫颈癌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措施, 阴道镜检查是早期宫颈癌和癌前病变诊断的重要辅助方法, 阴道镜检查可以将宫颈阴道黏膜放大10~40倍, 在强光源下直接观察宫颈表面上皮和下生殖上皮及血管的变化, 可发现肉眼难以发现的非正常上皮、血管和 (或) 可疑病变区域, 并定位取组织行病理学检查, 大大提高宫颈癌确诊率。另外有部分宫颈癌及CIN病变, 在临床检查中仅表现为宫颈光滑或轻度糜烂, 临床可能诊断为慢性宫颈炎, 在阴道镜下进一步检查, 在有意义的病变区域进行活检, 能明确诊断。及早发现疾病, 早期得到治疗, 可以达到普查普治的目的。
宫颈癌的普查防治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是保障广大妇女健康和生命的有效措施, 是妇产科医生的重要责任, 必须全面长期坚持。宫颈刮片和阴道镜检查通过联合使用, 将各自的阳性病例阴道镜下定位进行活体组织病理学诊断, 可以降低漏诊率, 提高诊断率,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此种方法经济、有效、费用低, 只要取材准确、有效, 阅片仔细、认真, 阴道镜检查认真、到位, 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作为宫颈癌筛查的方法尤其适用于经济欠发达地区, 特别值得在卫生、经济条件差, 卫生资源有限的农村及边远山区推广。
参考文献
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 篇4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1 一般资料:
2006年10月-2008年10月在我院妇科门诊中选择386例有接触性出血等临床可疑症状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最大68岁,最小22岁,平均34.5岁;产次0~7次,平均1.8次。
1.1.2 病例的选择标准:
(1)有接触性出血或血性白带等症状;(2)宫颈中度以上糜烂、白带增多或异常排液;(3)宫颈肥大、质地硬或有息肉、白斑、溃疡或乳头状外形;(4)慢性宫颈炎久治不愈;(5)所选病例既往无阴道镜检查史。
1.1.3 阴道镜检查前准备:
受检者在镜检前均已在门诊行白带检查,除外滴虫、念珠菌、淋菌等感染。检查前24h避免阴道冲洗、双合诊和性生活。
1.2 方法
1.2.1 阴道镜检查方法:
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先用窥阴器充分暴露宫颈,然后用干棉球擦去宫颈表面及阴道分泌物,观察宫颈外形、颜色及血管。再于宫颈表面涂5%醋酸溶液30~60s后,观察病灶的边界、形态、颜色、血管变化等。特别是转化区内的上皮颜色变化和血管形态变化情况。应用改良Reid阴道镜评分诊断:单纯醋酸白色上皮,边界羽毛状或成角状,细小镶嵌,表面微小湿疣,或醋酸白色上皮与点状血管,评分0~2分,考虑为HPV感染或CINⅠ级;边缘卷曲或稍为突起的醋酸白色上皮,模糊镶嵌,增粗的点状血管,碘反应为斑驳样,评分3~5分,为CINⅠ、Ⅱ级;增厚的醋酸白色上皮,增粗的点状血管或异型血管和边缘清楚的突起白斑,有粗的镶嵌和异型血管,碘反应为龟背样或芥末黄或不着色,评分6~8分,为CINⅡ、Ⅲ;猪油样、脑回状灰色不透明上皮、异型血管、厚而脆的白色上皮考虑宫颈癌[1]。
1.2.2 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
受检者均在镜检前由门诊妇科医师用木制宫颈刮片板刮取宫颈鳞柱状上皮交界及宫颈管内上皮细胞,均匀涂抹在载玻片上送检。由专职细胞学检验师用95%的酒精固定,H-E染色,采用我国1978年制定的宫颈细胞学诊断标准进行分级诊断[2]。巴氏Ⅲ、Ⅳ、Ⅴ级为阳性。
1.2.3 病理学检查:
由阴道镜医师在阴道镜下所见异常转化区或碘阴性区取病变最严重部位进行多点活检,正常转化区则常规在移行带3、6、9、12点取组织,将所取病理组织固定于10%多聚甲醛溶液中送检。根据分化成熟细胞占上皮全层的厚度,病理学将CIN分级为:CIN1(轻度不典型增生)、CIN2(中度不典型增生)、CIN3(包括重度不典型增生和原位癌)[3]。所有阳性病例的病理组织学诊断均经过江西省妇幼保健院的资深病理学专家复查认定。
1.2.4 统计学方法:
以病理组织学诊断为金标准,用敏感性、特异性、假阳性、假阴性及诊断符合率分别评价宫颈刮片和阴道镜检查在诊断子宫颈病变中的临床价值。两者比较差异采用μ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理学检查结果
386例病理组织学诊断93例异常:CIN138例、CIN226例、 CIN310例、HPV感染伴部分CIN改变16例、微小浸润癌3例。
2.2 阴道镜检查结果
386例病例中阴道镜下出现醋酸白色上皮 、镶嵌、点状血管、异型血管等异常转化区的阳性病例共有112例。根据改良Reid阴道镜评分:0~2分70例、3~5分28例、6~8分12例;出现猪油样改变2例。有82例与病理诊断相符。与病理组织学结果比较见表1。
2.3 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结果
386例病例中,巴氏Ⅰ级186例,巴氏Ⅱ级135例,巴氏Ⅲ级以上者65例(巴氏Ⅲ级48例,巴氏Ⅳ级16例,巴氏Ⅴ级1例),有46例与病理诊断相符。与病理组织学结果比较见表2。
2.4 敏感性、特异性等比较
阴道镜检查的敏感性88.17%(82/93),特异性89.76%(263/293),假阳性率10.24%(30/293),假阴性率11.83%(11/93),与病理组织学诊断符合率89.39%[(82+263)/386];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敏感性49.46%(46/93),特异性93.52%(274/293),假阳性6.48%(19/293),假阴性率50.54%(47/93),与病理组织诊断学符合率82.90%[(46+274)/386]。经μ检验比较阴道镜检查与宫颈刮片检查的敏感性(μ=14.33,P<0.001)、假阴性(μ=20,P<0.001)、诊断符合率(μ=2.592,P<0.01)、假阳性(μ=2.15,P<0.05),均有显著差异。特异性(μ=1.14<1.96,P>0.05)无差异。
3 讨论
3.1 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
宫颈刮片检查为实验室诊断法,通过对宫颈脱落细胞的形态观察以评估病变的发生和发展。作为最早也最常用的CIN筛查方法,因受取样部位、涂片手法、染色技巧、读片水平等因素的影响,敏感性低(49.46%),假阴性率高(50.54%),而阴道镜检查的敏感性高(88.17%),假阴性率低(11.83%),经统计学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01)。阴道镜的诊断符合率与宫颈刮片细胞学的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显著(P<0.001),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阴道镜作为CIN筛查工具可明显减少宫颈刮片的假阴性,补充宫颈刮片检查的不足,降低漏诊率,提高诊断率[4,5]。
3.2 阴道镜检查
阴道镜检查是从形态学和组织学上确定子宫颈的状况,通过16~40倍的放大作用,直接观察宫颈表面上皮和血管在醋酸作用下的形态结构变化以评估病变,确定病变范围,提供准确的活检部位,避免常规四点活检的盲目性,提高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率。常规的四点活检其准确率仅有50%[6],郑丽璇等报道常规四点活检阳性率为4.8%,而阴道镜下活检阳性率为12.8%[7]。本组资料中阴道镜下活检阳性率为24.1%(93/386)。由此可见,阴道镜下活检大大提高了宫颈癌早期病变的检出率。阴道镜检查的敏感性高(88.17%),但同时假阳性率也较宫颈刮片高,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容易“过度”诊断宫颈低度病变。而在检查宫颈管内病变时,阴道镜暴露不充分,易造成漏诊,出现一定的假阴性。
3.3宫颈刮片和阴道镜检查是两个互补的检查项目
在本组研究病例中,宫颈刮片漏诊的47例阳性病例在阴道镜下都有不同程度的醋酸白色上皮等异常转化区表现,而阴道镜漏诊的11例有5例宫颈刮片巴氏Ⅲ级,且大部分病变在宫颈管。
总之,单一的宫颈刮片或阴道镜检查均有不足之处。因此,将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与阴道镜检查联合使用,对各自的阳性病例镜下定位进行活体组织病理诊断。必要时行宫颈分段刮术,这样做既避免常规四点活检的盲目性,提高活检阳性率,又能减少各自的假阳性和假阴性,降低漏诊率,提高诊断率[8]。
参考文献
[1]章文华,主译.宫颈上皮内瘤变的阴道镜检查和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5,55.
[2]刘树范.浅析巴氏五级分类法与TBS描述性诊断报告方式〔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3,19(3):135-136.
[3]乐杰,主编.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86-287.
[4]纪燕琴,黄风英.宫颈细胞学涂片配合阴道镜检查对宫颈病变筛查结果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4,20(7):419.
[5]张志胜,主编.阴道镜图谱〔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
[6]钱德英.阴道镜在宫颈癌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3,19(3):137-138.
[7]郑丽璇,谢芳,陈涤瑕.阴道镜下常规活检诊断宫颈上皮内瘤样变108例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3,19(3):15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