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专业调查分析论文

2024-09-30

化学专业调查分析论文(共12篇)

化学专业调查分析论文 篇1

摘要:本研究对南京卫生学校护理专业化学习题的设置和使用现状进行调查, 并进行了简单分析, 找到在现行的化学教材中习题设置这个环节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并根据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的学生特点给出一些改进的方法, 提出建议。

关键词:高职护理专业,化学习题,问卷调查

进入21世纪以来, 职业教育在法律上已被确认为“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五年制高职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种形式, 它以初中毕业生为教育起点, 直接为社会培养生产、服务、技术的第一线应用型人才。

对高职护理专业来说, 化学课程是必不可少的一门必修公共课, 它既是公共课, 又是专业基础课, 因此其具有“公共”和“基础”的双重性。化学作为公共课, 旨在传授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基本科学素养;作为专业基础课, 旨在对学生进行与医学护理紧密联系的化学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培养, 尤其是关于生命活动过程中的化学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的了解和认识, 以及实验技能的训练, 为学习专业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化学习题是化学教学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是组织学生学习、进行实践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 习题的练习和解答可以促使学生各个方面能力得以提升, 承担着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功能。为了了解现行化学教材中的习题所发挥的功能, 我们制定了一份调查问卷, 主要对我院高职护理专业学生问卷调查的资料进行研究。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在校学习的2011级高职护理专业8个班学生进行调查。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与本论文相关的文献资料, 确定研究任务, 制定调查问卷。

1.2.2 问卷调查法:

运用调查问卷, 其中涵盖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化学习题所具有的功能、现用化学习题的基本情况及对改进化学习题的期望等几个方面。共发出问卷352份, 收回有效问卷345份, 收回率为98.0%。

1.2.3 数理分析法:

所有的资料录取和处理都通过Excel表格完成。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完成化学习题态度的调查 (见表1)

结果显示, 绝大部分学生对目前化学作业的形式和内容兴趣一般, 对做化学作业抱着无所谓的态度, 能够比较认真地完成作业, 大部分也能独立完成。

2.2 对化学习题所具有功能的了解统计 (见表2)

结果显示, 学生能充分认识化学习题所具有的重要功能, 认为完成化学作业的态度和质量与化学成绩有较大的关系, 习题能够检查所学知识的牢固程度, 起到加深理解知识的目的, 而且在完成习题过程中, 经常会获得新知识、新技能、新的思想方法的启示。同时, 在化学作业中学到的内容在日常生活中也会经常用到。

2.3 对现有化学习题的看法统计 (见表3)

结果显示, 学生认为现有的化学习题不能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要求和能力水平, 习题层次设计一般, 难度梯度不明显。教材中的现有习题与医学知识的联系不足够密切, 在选材方面并没有充分体现护理专业的特点。所以只能偶尔在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上有帮助。学生普遍认为现行教材习题传统类型多, 新题型较少, 更希望在教材中能够增加选择题、实验题和开放题。

3. 结论与建议

通过本次的调查问卷, 我们可以发现立足专业特色, 整合、开发现有化学习题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现行教材中的习题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课堂教学质量, 不利于进行有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学评价。习题的完成在知识习得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原有的化学习题有些虽然能够联系医学知识, 但是题目比较传统、层次水平体现不明显、护理特色不突出, 即使对象只是一年级的新生, 仍希望能尽早了解以后的职业特点, 希望作业的设计能够和临床实际相结合, 体现护理特色。同时学生对作业的选材、层次设计、难度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希望通过将护理理念融入化学习题的整合研究, 能够建立新的化学习题库, 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 而不是敷衍。

在习题开发整合的过程中, 要想实现改善高职护理专业化学教学效果、提高学生能力、培养“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人才的目的, 增强习题实用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关键。以明确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化学习题的作用为基础;梳理、整合现有教材和各类教学资源, 寻找出能体现职业教育特点、护理专业特点、化学“公共性”和“基础性”地位的习题开发设计思路;遵循理论适度、技能为主、知识上“必需”“够用”的原则, 按模块、分层次地设计出适合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不同学生特点的习题, 并将其应用于实际, 使学生感受到所学知识不仅仅能解释化学问题, 更能揭示有关的医学现象, 让医学生明白如何从化学角度考虑医学问题。

参考文献

[1]周琳.中等医学教育化学教学现状分析及改革对策的探索[D].辽宁师范大学, 2007.

[2]孙玉维.新课改下浅谈化学习题的功能[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 (30) .

[3]潘则南.中学化学教材课后习题使用情况的调研[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0 (11) .

[4]王明立.高中化学发展性习题的研究[D].苏州大学, 2010.

化学专业调查分析论文 篇2

1.素质教育在中学实施情况调查。

2.素质教育与高师教育改革。

3.素质教育与中学生全面发展调查的个案分析。

4.中学化学教育现状调查。

5.中学生学习化学现状调查。

6.中学化学师资现状调查。

7.中学化学教学研究。

8.中学化学教学方法研究。

9.义务教育情况调查。

10.中学化学教育改革情况调查及深入教改的方案。

11.你所学的化学教育专业知识是否适应中学教育,高师化学教育在哪些方面必须改进,如何改进?

12.如何改革化学教育实习的形式?

13.经过化学教育实习后,你认为高师化学教育应如何加强师范性训练?

14.怎样上好第一堂化学课?你认为一堂成功的化学教学课应具备哪些条件?

15.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

16.促进后进生转化的诸因素分析。

19.班集体良好班风的调查及其形成的条件分析。

19.中学生学习化学动因的研究。

19.中学生学习化学方法的研究。

20.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21.中学生学业负担的调查与减轻负担的对策。

22.中学生利用网络学习情况的调查。

23.网络对中学生的心理影响。

24.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影响及对策。

25.单亲家庭的教育问题。

26.课外化学科技活动与人才的成长。

27.良好校风的形成及其物化形式的分析。

28.中学化学教师不稳定因素的调查及改善意见。

29.优秀化学教师的教育、教学艺术调查。

30.化学教育实习与合格师范生的培养。

31.实习学校师生对化学教育实习的看法和意见调查。

32.高师教育如何更好适应中学化学教育的需要。

33.师范院校化学教育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及改革师范教育的研究。

34.新课程化学实验的调查与研究。

35.化学教学最佳时机的调查与研究。

36.化学同课异构的调查与分析。

37.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38.化学STS(科学--技术--社会)的调查与研究。

化学专业调查分析论文 篇3

[摘 要]“环境化学”具有跨学科的特点,既是环境类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同时也可以作为其他专业的选修课。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一方面培养学生从化学角度分析和处理环境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为后续专业课程打好基础。学生对课程的重要性认识是影响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课程的学习障碍主要有两个方面,分别是消极的学习态度和化学基础较差。认真听课和课后复习均是提高学习效果的主要方式。

[关键词]环境化学 现状调查 教学

[中图分类号] X13-4;G64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7-0096-02

“环境化学”是在传统化学学科的基础上,结合环境科学与工程其他相关课程发展起来的,研究的是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特性、行为效应及其控制原理,旨在解决环境问题。[1]“环境化学”具有跨学科的特点,既是环境类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同时又可以作为其他专业的选修课。可以说,它是环境科学的核心组成部分,对于环境类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

通过“环境化学”课程的教学,一方面培养学生从化学角度分析和处理环境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为后续专业课程打好基础。[3]但是,笔者在从事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深感学生对“环境化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效果不尽如人意。本文在对“环境化学”课程学习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分析课程的学习现状并探究其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调查方式与对象

太原工业学院在建设高水平应用型本科学校的背景下,应该如何改进“环境化学”的教学,更好地为专业建设服务,需要深入地研究。本文中,对太原工业学院2012级环境工程专业3个班学生的“环境化学”学习状况和学习成绩进行了相应的调查和分析,以期为学校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提供科学依据。

表1是对2012级专业学生的“环境化学”课程试卷的分析。由表1可以看出,3班的及格率明显低于其他两个班的。这三个班都是同一教师授课,却出现这种差异。因此,本文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课程内容以及掌握程度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分析。

在调查中,为了得到更为完善的结果,准确地反映学生学习“环境化学”的状况,我们对全体学生做了调查,共发出问卷112份,回收112,回收率为100%。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学生对“环境化学”的作用和地位的认识

学生对课程的主观认识包括对这门课的兴趣、在心目中的重要性等。有人认为,这些是学生认识活动动力系统的重要构成因素。[4]因此,本文根据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和心目中的定位进行了分析,见图1和图2。

(1)从“环境化学”在学生心中的地位来看,被调查者中有13.4%的学生对“环境化学”重要性的认识不充分。从班级来看,1班有94.6%的学生认为该课程非常重要,相应地该班的平均成绩也最高,及格率也达到了97.3%;而3班有19%的学生认为课程的重要性一般,其班级平均成绩和及格率均最低(图1)。

(2)在学习兴趣方面,3个班学生对“环境化学”感兴趣的人数占年级总人数的比例分别是75.6%、65.8%和83.8%。从图2可以看出,学习兴趣可以促进学习动力,影响着学习的积极性。但根据本文的调查,我们发现兴趣与学习成绩没有呈现正比例的关系,这可能是学习基础差和学习效率低等其他方面的因素导致的。同时也可以说明,学生对课程重要性的认识是影响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

(二)课程的学习障碍

在对课程难易程度的认识上,1班有67.6%的学生认为“环境化学”课程的难度一般,而2班和3班分别有42.1%和40.6%的学生认为课程较难。相应地,1班的学生考试成绩也高于其他两个班级的。由图3可以看出,2班和3班认为课程较难和一般的学生的百分比差距不大,而这两个班的考试成绩均低于1班的。本文从化学基础、学习态度和教师的教学方法等方面对课程的学习障碍进行了分析。

由调查结果(表2)可见,每个班影响学生学习“环境化学”的障碍不同。对于1班来说,学习障碍按照选择百分比由高到低的顺序为:课程本身的难度、中学化学基础差、消极的学习态度、其他化学课程不好和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这同样也说明1班的成绩高于其他两个班级的原因,主要是学生的学习态度较好;部分学生成绩较差的原因是课程的难度大和学生的基础薄弱。对于2班和3班来说,学习障碍按照学生百分比由高到低的顺序为:消极的学习态度、“环境化学”课程本身的难度、中学化学基础差、其他化学课程不好和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由此说明这两个班的学生成绩偏低主要是消极的学习态度导致的。因此,课程的学习障碍主要有两个方面,分别是消极的学习态度和化学基础较差。

(三)学习方式的认识

对于学习方式的调查,本研究从认真听课、化学基础、课后学习和期末复习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根据调查结果来看,绝大部分的学生选择认真听课是学习“环境化学”的最好方式,1班、2班、3班中选择该项的学生分别占到了班级总人数的62.6%、52.6%和37.8%,而这与3个班级学生的平均成绩顺序相同。另外,在课后学习选项中,3班的选择百分比最高,达到40.6%,但是3班的学习成绩和及格率均最低,这说明该班学生认为课后复习很重要,但在上课时却没有认真听课,没有很好地付诸实际,从而导致成绩偏低。由此也可以看出,认真听课和课后复习均是提高学习效果的主要方式。

(四)实验课程必要性的认识

“环境化学”课程教学中,往往包括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两部分。在太原工业学院的“环境化学”课程大纲中,没有安排实验部分。因此,根据学生对实验课程必要性的认识,来判断学生对实验课的需求。通过调查发现,三个班的学生认为开设实验课程的必要性分别是54.1%、34.2%和56.8%;选择无所谓和没有必要的比例相对较小。这说明学生在学习理论课程的同时,更加需要相应的实验课程,也就是说他们希望从实际操作中加深对环境化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3.建议与措施

(1)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到学生的心理变化,这就要求教师平时和学生多接触、多沟通,尽量让学生感觉到教师的亲近感。教师从自身的成长角度,为学生传授学习经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改进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业务水平。在备课阶段,参考课外相关材料,吸收与“环境化学”课程有关的案例,将这些材料与课本知识融入课堂中。根据这次的现状调查,很多学生反映讲课时尽量不要采用PPT。虽然PPT讲解具有一定的方便性,但由于课本知识量大,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把知识点进行归纳分析,书写板书,便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整理和复习。

(3)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安排学时

“环境化学”的内容繁多,涉及水、大气、土壤、生物毒性、重金属迁移等知识,该课程的教学时数为48学时,所以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够把所有的内容讲解清楚是不可能的。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选择难易程度相当的内容,并尽可能地选择与日后专业课有较大相关性的内容进行讲解。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合理安排学时数,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4)改变“环境化学”课程设置

根据诸多院校对“环境化学”课程大纲的安排,适当地将实验操作融合进来。通过课程调查,大部分学生认为实验课程有助于学习“环境化学”。所以,建议增加课时数量,为实验课程留有一定的学习时间。

[ 注 释 ]

[1] 王进喜,展惠英,魏慧荣,李乔.《环境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117-119.

[2] 吴耀国.《环境化学》教学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89-91.

[3] 戴树桂.环境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 汪凤炎,燕良轼.教育心理学新编[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6.

化学专业调查分析论文 篇4

1.1 化学工艺专业总体现状

西北工业学校办学史悠久, 师资力量雄厚, 在实验实训条件、设施等方面, 一方面满足了化学工艺专业教学的需要, 另一方面满足了社会培训, 以及考证的需要。

1.2 化学工艺专业招生与就业情况

西北工业学校化学工艺专业现在在校生人数200多名。多年来, 专业招生人数和就业率等指标均保持较高水平。由于社会对化学工艺专业毕业生需求旺盛, 学生就业出口畅, 形成了招生进口旺, 为重点专业建设项目提供了有力保障。

1.3 化学工艺专业教学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3.1 化学工艺专业课程设置情况

该校一直通过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 这种教学模式侧重学科的体系性, 各门课程都按照自己的学科体系进行教学, 失去了学科之间的连续性, 造成彼此之间的不衔接, 最终削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3.2 化学工艺专业教学方法

目前, 该校采用传统的职业教育教学计划对化学工艺专业进行教学, 学生入学后, 先进行理论知识学习, 然后安排学生到相应的实训场所进行实习, 对于现代职业教学来说, 这样的教学方法早已不能完全适用。

1.3.3 化学工艺专业教材使用情况

在教材选择方面, 该校一直选用正式出版的教材。对于这些教材来说, 由于具有较强的理论性, 难度系数比较大, 并且自成体系, 结构庞大。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普遍反映学时不够, 学生普遍听不懂。

1.3.4 化学工艺专业实训条件情况

该校化学工艺专业建有6000m2的化工实训基地, 拥有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化工分析、仪器分析、化工仪表、化工原理、化工仿真、化工单元操作、釜式反应器等多个实验、实训场所, 设备总值超过1000万元, 能够满足校内外化学工艺专业学生实验实训需要。存在的问题是校外实训基地有待加强。

1.3.5 专业师资队伍

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专业教学的教师中, 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在一部分教师头脑中依然存在以教师为中心, 以知识为本位的传统观念。二是随着学校招生人数的不断增加, 使得专业教忙于教学, 没有时间提升自身的专业教学能力, 同时也没有时间深入企业参与实践。三是理论与实验实训一体化教学的教师在师资队伍中普遍缺乏。

2 西北工业学校化学工艺专业教学改革建议

为使该校化学工艺专业培养的毕业生更好的适应当代经济的发展。必须对化学工艺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进行调整及改革。为更好的进行教学模式改革, 针对以上存在问题, 该系部分教师在陕西陕化化肥股份有限公司、陕西渭河煤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广东东莞市盛和化工有限公司、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恒业成有机硅有限公司、浙江龙盛控股有限公司等多家用人企业进行了调研;另外也对省内外的部分兄弟院校的教学改革进行了考察, 得出了以下指导性建议。

2.1 专业培养目标与行业需求相适应

以企业发展需要为导向, 明确培养目标。通过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经营管理人员为主的专业顾问委员会, 对企业需求及变化给予及时准确的把握, 以此为出发点对培养目标进行确立, 以及进行动态的调整, 进而为教学改革奠定基础和提供保证。

2.2 专业课程设置与行业岗位需求相适应

在教学改革过程中, 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 同时做到: (1) 教学与市场需求相结合, 以市场实际情况为风向标, 在进行教学改革时, 坚持“实用、够用、能用”的原则。 (2) 对教学内容做出调整, 同时将专业知识与实际岗位知识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 引进现代企业生产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等。 (3) 将专业能力与岗位能力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 按照生产现场的实际操作, 制定专业的实训方案, 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实训与培训、学业与就业之间的紧密性, 全面提升学生的素养。

2.3 构建具有鲜明职教特色的课程和教材体系

按照国家规划教材的管理原则, 教育部组织开发和编写培训教材。根据具体情况, 学校可以开发相应的校本教材, 丰富教材形态, 进而建立课程和教材体系, 同时确保该体系具有明显职业教育特色。突破传统的教材编写模式, 开发并推广与现代工技术相适应的综合性、案例性教材。

2.4 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的改革和创新

在教学过程中, 专业不同采用的教学模式存在一定差异。对于化工专业来说, 需要突出实用性,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由于学生在基础文化素质方面比较薄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 同时突出个性,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指导性学习, 帮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与应用工具的同时, 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5 建设专业师资队伍

在教学过程中, 采用专职教师、兼职教师相结合的方式, 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了提升现有专业教师的教学质量, 定期组织教师到化工企业进行学习和实习, 对此地方、学校等要为教师的实践实习等创造条件。另外, 学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 可以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对于有条件的化工企业来说, 可以借助职业学校的平台, 组织专业教师培训班、接收教师实践锻炼、提供技术资料等, 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更新教师的专业知识, 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

2.6 实训条件及配置建议

目前, 该校化学工艺专业建有的化工实训基地, 拥有设备总值超过1000万元, 能够满足学校化学工艺专业学生现场课程教学、实验实训的需要, 以及学生参与考证培训的需要等, 在总体上, 确保框架、布局的科学性、合理性, 同时为学生独立自主实践营造良好的条件。实践教学基地一方面需要满足教学需要, 积极营造职业氛围, 确保实践基地具有仿真性、综合性, 同时确保技术的先进程度与行业的发展趋势相互匹配。

2.7 培养学生职业素养

一是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设置课程过程中, 一方面设置基础课、专业课, 另一方面积极开发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教育和行业规范、国际标准教育的相关课程, 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二是培训就业技巧, 规范就业流程。对于职业学校来说, 为了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需要设置就业指导中心, 同时安排专职的就业指导员。以学生素质教育课为中心, 帮助学生掌握应聘技巧, 进而为就业奠定基础和提供保障。三是提供就业渠道。职业学校一方面建立和完善校企挂钩或校企结合的机制, 一方面建立和疏通学生就业渠道, 形成适合化工专业特点和区域特色的学生就业推荐模式。

摘要:西北工业学校化学工艺专业办学历史悠久, 但一直沿袭着传统的教学模式。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 对于化学工艺专业教学, 该校在改革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 同时调整了课程设置, 进而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化学工艺专业,现状调查,改革思路

参考文献

[1]赵统臣.上海医药行业发展对医药职业教育需求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08 (04) .

[2]饶春平.高职医学营养专业学生供需情况的调查[D].苏州大学, 2011 (10) .

[3]吴应霞.技工学校药剂专业学生培养方向的探索与研究[J].安阳工学院学报, 2011 (05) .

化学专业分析化学鉴定意见 篇5

XXXX年XX月XX日,XXXX大学教务处组织有关专家对学校立项、理学院承担的“专业分析化学A类课程”课题进行验收,根据《XXXX课程建设质量评估标准》,专家组听取了课程组的汇报、查看了相关材料、考察了实验室、浏览了课程网页。经答辩审查,形成以下验收意见:

1.课程组提供的材料齐全,数据可靠,符合验收标准。

2.课程组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了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较高的教师梯队。

3.立足于专业课程的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点,对分析化学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研究和改革。

4.根据国家新课程标准要求,编写了相应的教学大纲和课程的电子教案,增加“分析化学中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内容。设计制作了多媒体CAI课件,编写出版了《仪器分析实验》《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等教材,发表教改论文6篇。

专家组认为,课程组基本完成了A类课程建设的各项指标,课程建设分数得分为 92.5分,通过验收。

建议进一步加强教学研究,深化教学内容改革。

课程建设验收专家组:

组长(签字):

成员(签字):

化学专业英语教学分析及改进 篇6

【关键词】化学专业英语 教学改革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全球化一体化,使得科技、信息的快速交换以及人才流动性与日俱增。英语教育,特别是专业英语的学习和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化学作为一门现代科学,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当今生活各领域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化学工业的发展,然而也面临着巨大的环境保护压力。这也正是目前国内各高校的化学专业英语教学正大力开展的动力。

化学专业英语课程旨在培养学生阅读英文科技文献获取专业知识、使用英语撰写科技论文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然而,各高校的教学成果差异显著,特别是地方性高等院校,化学专业英语的实际教学情况远没有达到上述目标。因此,了解化学专业英语教学现状,探讨化学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就显得格外重要。

一、化学专业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多数高校,特别是地方性高校,尽管将化学专业英语作为一门必修课,但课时较少,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方法陈旧、师资力量不足、教材选用不当、学生重视不足等问题。在化学专业教学主要采取普通英语“词汇+翻译+阅读”教学模式,少有涉及学生了解化学专业的国际前沿,也无法提升学生专业素质和语言综合技能。这种教学模式未能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因此,化学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化学专业英语课程特点

化学专业英语具有词汇量大,专业性强,专业术语多、公式化表达、大量使用被动语态、非限定动词及条件句、长句,与生活联系较少等特点。科技英语着重讲述客观现象和科学真理,要求表达客观、内容确切、行文简洁。与日常用语及文学语言相比,专业英语句型较长,结构严密紧凑。专业英语不同于大学英语课程,也不同于专业课程,而是二者的有机结合。

三、化学专业英语课程面临的问题

基于上述专业英语的课程特点,不同高校在化学专业英语教学中也面临着各种困难。总的来说,这些困难由下面几个方面因素造成:

1.化学专业英语精品教材少。教材的广泛性和丰富性对教学内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特别是目前国内高校的课堂教学仍然以“依教材而教学”的模式为主,对教材的要求更高。目前出版的化学专业英语教材中,大多教材以大篇幅的文章和词汇为主,虽然文章涉及化学有关的各个方向,但是很难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符合教学需要的精品教材有限,可选择性相对较小。

2.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化学专业英语的教学面向的是高年级的化学专业本科生,一般安排在大学三年级下进行,由于忙于求职就业和研究生考试,相当一部分学生忽视了对本专业课程的学习,专业英语也不例外。

3.教师化学专业英语水平良莠不一。部分教师自身专业英语水平不高,只会按本宣科,上课离不开教材,更倾向于传统的阅读+翻译的授课方法,内容枯燥无味。化学专业英语教师一般是先教词汇再读课文,最后翻译,通常一节课教师从头讲到尾,课堂组织形式单调,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法的老化,教师讲得无趣,学生听得乏味,学生只能成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教学效果不佳。

四、解决方法

1.丰富教学内容,以教材为主,以视听材料为辅。合适的教材应当适应大多数学生英语基础、难度适宜、基本涵盖化学二级学科基础知识,并不断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意见及时加以改进。内容应包含无机、有机、分析、物化等化学主学科中基础知识介绍。

视听教材为辅是必不可少的。视听教材的选择可利用国外公开课为资源,例如麻省理工的公开课(MIT open courses),选择化学类相关的课程,讲解部分英文教学的视频。另外还可以通过让学生观看科技公司在推广自己品牌时制作的化学科技给生活带来的极大改变的英文视频,例如全球芯片生产商Global Foundries AMD制作的“From sand to chip”此类高科技科普视频,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提升教师自身化学专业英语水平。由于化学专业英语的教学目的不仅仅要求学生掌握化学元素、常见无机物和有机物的英文命名,掌握构词规律,了解文献中的常用句式,掌握翻译技巧,正确理解教科书中文章的含义,还需要了解化学化工领域的前沿动态以及国外化学教育的发展现状,以及将自己的发明创造和教学体会用英语表达出来参与国际交流。因此,这就使得对教师的专业英语素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化学专业英语教师除了需要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知识外,还需扩展在化学前沿的眼界,通过观看国外化学专业的实际教学视频,来提高自身的专业英文素养。经常性的阅读美国化学会、英国皇家化学会等网站的优秀的相关性英文文献,且对相关文献文章题目、摘要、关键词等做总结,用于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李月生,夏祥翔.广东化工,2007,34(10),119-123.

[2]席艳君,刘泳俊.广东化工,2009,36(191),88-89.

[3]张文广.内蒙古石油化工,2013,5,91-93.

化学专业调查分析论文 篇7

1. 调查目的

2010年9月四川省正式进入新课程改革, 本文希望通过对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的调查, 了解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为搞好我市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提供依据。

2. 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是针对四川省南充市及所属县具有代表性的中学教师和学生。调查考虑了各类学校, 既有重点中学, 普通中学, 也有私立学校。所选学生有高一、高二、高三, 3个年级共9个班级。调查抽样范围较广, 意图尽可能反映出我市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情况。

3. 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以问卷调查的形式, 此问卷分为学生问卷和教师问卷两部分, 涉及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的4个方面内容。采取不记名形式在调查中对部分学生和教师进行了访谈。

二、调查结果及现状分析

此次调查共发放教师问卷31份, 共收回31份, 回收率100%, 其中有效问卷29份, 占总回收问卷的93.55%。学生问卷600份, 共收回597份, 回收率99.50%, 其中有效问卷581份, 占总回收问卷的97.32%。统计结果见表1:

1. 演示实验开出率较高, 学生实验开设次数不够 (见表2)

由表2具体数据看出, 我市高中演示实验开设情况并不乐观, 教师问卷中有72.41%的教师做过大多数演示实验, 全部做的占13.79%, 也仍有6.90%的教师只做一些简单的, 以及还有6.90%的教师基本没做实验, 基于部分教师不愿反映真实情况, 我们也对此题进行了学生问卷调查, 结果果然有所不同, 演示实验做大多数的占48.54%, 全部做的占10.67%, 也有24.96%的学生认为教师只做了一些简单的演示实验, 而认为基本没做的占15.83%。学生实验开设次数太少, 居然有34.42%的学生一次都没做过学生实验, 49.91%的学生只做过1~3次。同时进行学生实验时, 分组人数太多, 重点中学和私立学校情况较好, 但普通中学的情况较差, 有5人以上的竟占26.24%。

针对这些情况我们访问了部分教师, 他们认为:第一, 课程标准中安排的必修Ⅰ共36课时根本就不可能完成教学任务, 加上部分演示实验耗时长或可操作性不大、成功率低, 故减少部分实验装置复杂或现象不明显的课堂演示实验和或学生实验;第二, 学生实验的开设消耗大量药品, 器材。从节省开支的角度考虑, 条件一般的学校就只能少开或不开学生实验。第三, 从安全方面考虑出, 访问中有教师提到, 因学校曾发生过安全事故, 故减少了学生实验也是原因之一。

2. 学生的实验积极性较高, 教师开始尝试探究式实验教学方法 (见表3)

由表3数据看出, 学生对实验的积极性较高, 男生较之女生更喜欢化学实验, 总体水平均达80%以上。教师在实验教学方法上观念有所改变, 72.41%的教师知道并使用了实验探究法的教学, 62.07%的教师使用了问题教学法, 但仍有62.07%的教师使用了传统的讲授法。同时教师实验意识还需加强, 在实验教学中对不易成功的实验, 65.52%的教师选择了画装置, 讲解实验原理, 不做演示, 仅有17.24%的教师会改进实验装置或参阅各种资料提供的方案, 尽量给学生做。

大多数教师谈到他们同样认为进行探究式实验教学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 其中部分老师也在课堂上尝试使用探究式教学, 但这个过程中同时存在困难。主要原因有:几乎所有教师都认为新教材课时太少, 没有足够的时间允许他们去进行实验探究;此外许多学生在探究课上只是觉得好玩, 达不到学习知识的目的。

3. 学校实验室建设已有改善, 学校领导应加强对实验教学的重视 (见表4)

从表4可以看出:对不具备条件开设的学生实验, 选择条件限制不能开就不开, 在课堂上讲实验就行和不过问, 只关心老师是否在课堂上讲了有关内容的均只有27.59%。而只了解情况, 但无力解决和组织教师座谈会, 集思广益, 寻求解决办法的均有22.41%。由此看出学校对实验的态度并不理想, 还需加大关注。

由于对实验重要性认识的提高, 实验室建设有了很大改善。有31.03%的教师认为实验室设备“齐全”, 65.52%的教师认为“基本齐全”, 仅有3.45%的教师认为“不齐全”。调查中大多数老师认为学校实验仪器设备能跟上时代要求及时更新, 但实验室规模还有待提高。而学生问卷中, 认为实验条件“还可以”的占46.13%, “很不满意”的竟占15.49%。认为“很好”的只有3.27%。

三、结束语

从本文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中, 我们发现:我市普通高中学校的化学实验教学与课改前相比有了很大的改善, 但是在实验教学现状中, 仍然存在诸多因素影响实验对学生的培养, 化学实验教学仍然是化学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加强实验教学是实施新课程计划的必要途径, 已成为化学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希望通过全体化学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以推进化学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落实!

总之, 普及实验教学的道路坎坷不平, 任务复杂而艰巨。只有政府、学校、教师、学生共同一致, 才能顺利完成。在短时间内还会有各种困难, 来制约实验教学的进行。但我们相信道路曲折但前途是光明的, 实验教学必然能顺利的进行。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实验)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2]吴江明.皖中地区高中化学新课程实验教学的现状调查[J].化学教学, 2009, 8:62

化学专业调查分析论文 篇8

1 分析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实验课时太少的问题

随着现代分析技术的发展, 分析化学学科的内容越来越多, 但非化学专业分析化学课时较少, 学生基础不够扎实, 对本门课程重视不够, 实验课时太少。

1.2 教学内容方面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的分析化学教材来看, 其内容和体系基本上仍是以经典的化学分析为主, 滴定分析篇幅偏多。仪器分析内容所占的份量较少, 而仪器分析由于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速度快等优点已被普遍用于材料分析、产品质量控制与检验、环境监测等方面, 学生从目前分析化学教材上所学知识和技能已远不能满足社会的实际需要[2]。

对“量”的概念强化不够。“量”是指关系到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实验操作的无误和严谨性、计算结果的正确性等一些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科学态度。教学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对分析化学中“量”的概念不理解、不认同, 更没有落实到行动上。例如, 实验时不能准确选取合适精度的仪器, 实验操作不规范, 数据记录和处理时对有效数字的保留较随意等。

1.3 教学方式上手段不足

教学过程中, 教师为了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 其教学方法多数是以讲授为主, 重视知识传授, 忽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此外, 教师基本都是按照规定的统一教材来进行讲授, 没有按照学生不同的专业要求因材施教。成绩的评定方式不完善。平时出勤、作业情况和考试成绩不能准确考核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4 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实验教学内容过于陈旧, 不能反映分析化学实验技术在新兴学科的应用和相关学科的渗透, 多是一些验证性实验, 使得学生养成“照方抓药”的习惯, 依赖思想严重, 缺乏自主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上述一系列问题要求我们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内容、方法、手段上进行一系列的改革, 以适应经济发展及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2 教学改革

2.1 精心组织课堂教学内容

在现有的分析化学教材中, 滴定分析篇幅偏多。无机化学的教学中已经讨论了四大平衡的基本理论, 分析化学侧重于四大平衡的应用滴定分析。滴定分析原理是相通的, 只是利用的化学反应类型不同, 若分别对四大滴定进行介绍, 会造成很多重复, 同时还不利于学生掌握它们的共性。所以只要在以前的基础上把分析化学中应用的内容进一步加强, 结合滴定分析的共同点, 讲授四大滴定中滴定突跃、滴定曲线、指示剂变色原理等关键内容, 然后引导学生自己找出它们的不同点。

2.2 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分析化学教学中

分析化学中有很多比较抽象、难以理解的内容。我们首先用多媒体对这些内容进行加工, 用生动的画面形象直观地再现抽象内容, 学生理解起来就会事半功倍。例如指示剂的变色原理、滴定突跃的影响因素等知识点, 通过图、表、动画的展示, 教学效果就会有较大改善。其次, 通过多媒体展示实验数据、图表、公式推导等内容可以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率, 增加课堂教学容量。当然, 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时不能忽略黑板演示。教学中经常会提及到刚学的新知识, 而由于一张幻灯片的容量有限, 教师在讲课中需要不断地下翻新的幻灯片, 若教师将一些重要的原理、结论等新知识写在黑板上, 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走。总之多媒体与传统方式结合能够有效地增加信息量、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分析化学的兴趣。

2.3 注意与各学科交叉渗透, 有机结合

对比国内外近化学类各专业的分析化学教材, 我们会发现, 国内大部分教材中对实例的介绍相对较少。21世纪的分析化学是与相关学科 (如生命科学, 食品科学、动物科学、环境科学等) 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中得到共同发展的科学。我们应更注重将学过的知识马上应用到处理具体问题上。教材中写入基本理论的同时, 应合理穿插一些运用基础理论解决相关学科实际问题的例子。在各章例题、思考题和习题中, 力求反映分析化学与农业科学的联系应用的实例测定[3]。

例如, 对环境专业的同学强调大气、水的各种相互平衡和缓冲作用原理, 以及环境样品的测定;对食品专业的学生, 一方面讲授近年来食品分析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另一方面培养他们定量分析和仪器分析的知识以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在强调与四大平衡有关的滴定分析在食品分析和临床检验的重要性以外, 尽可能地介绍新的仪器分析在生物技术、环境科学和医学中的重要性, 如分光光度计在医院、环境检测站和质量检测中的应用, 提高学生学生的兴趣。

2.4 分析化学实验改革

分析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实验教学是分析化学教学的重要环节。

首先, 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度重视实验预习环节, 以便提高实验课程的质量。其次, 在经典实验内容基础上, 改革实验教学形式。分析化学是应用性的基础课程, 分析对象都可以从现实的生活及生产中来寻找, 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习积极性, 又能使学校理论教学与实际应用紧密相联。例如, 可以增加牛奶中钙含量测定, 补铁制剂中铁含量的测定, 废水中重金属铬的测定等。通过实际分析对象的实验, 学生除了要掌握正确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操作方法以外, 更深刻的是学用结合, 提高了分析、解决问题的实际应用能力。最后, 注重综合性实验及设计性实验的开设。通过为学生开设的基本操作技术训练, 使学生掌握了分析化学实验基本的技能与方法, 学会了独立操作, 加上已学习了许多基础理论知识, 因此这时对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任务就要提高要求, 开设综合性实验及设计性实验, 以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 完成从知识技能向研究能力培养的转化过程, 提高综合素质。

3 结语

详细分析了现阶段分析化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根据国内教学实际, 结合国外教材改革的情况, 提出了可以从教学内容、多媒体技术应用、注意与各学科交叉渗透, 实验教学改革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化学教学改革, 以适应经济发展及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摘要:通过对《分析化学》的教学现状进行详细分析, 提出了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实验课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并从教学内容、多媒体技术应用、注意与各学科交叉渗透, 实验教学改革几个方面阐述了进行分析化学教学改革的思路。

关键词:分析化学,非化学专业,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武汉大学.分析化学.5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1-10.

[2]邱海燕, 张世红, 罗米娜, 等.分析化学教学改革探讨[J].化工高等教育, 2011 (5) :68-71.

化学专业调查分析论文 篇9

《分析化学》是化学及相关专业在本科学习阶段最重要的课程之一,一般开设在大二的上学期。在该课程之前,学生系统的学习了《无机化学》,并开始学习《物理化学》和《有机化学》,已经掌握一些实验理论和技能,并逐渐开始对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分析化学的问题感兴趣。

根据三峡大学生物与制药学院培养方案,化学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具有一定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接受较系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初步具备综合运用化学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进行研究、开发的能力。毕业生应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具有获取、加工和应用信息的能力;能够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具有从事(应用)化学研究、开发和其他实际工作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学习、交流、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适应科学和社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能力。这就要求科任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在日常的教学中将该思想贯穿于其中,随着各学科的发展不断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

1 目前分析化学教学现状

在一贯的教学中,通常遵循这样的教学过程:在第一次课提示本章重点难点,接着对本章涉及到的基本概念、理论知识点进行讲解和练习,然后讲述该滴定法的滴定曲线的制作,从而了解滴定准确度的关键影响因素,再学习确定终点的方法,最后了解相关的典型示例。

这样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对于一个分析方法的理论知识从原理到应用有一个概览,看似全面。但是这样学习之后,学生反映,仍然不知道该分析方法会在什么领域使用到,真正用到时该如何进行实际的实验设计和操作。这样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获取、加工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和从事(应用)化学研究、开发和其他实际工作的能力”的培养作用甚微。

该课程要求掌握的分析数据的处理、误差的减免,以酸碱、络合、氧化还原和沉淀等四大平衡为基础的定量化学分析原理和简单的应用,相对来讲理论计算的要求较多。这些计算要求对于高中生来讲可能不算什么,但对于普遍心理上已经放松的大学生,特别是“90后”大学生来说就有很大难度[2]。如果没有与实际联系紧密的各种方法的应用,学生更加没有认真对待的动力。且目前的教学方式中给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3]的引导较少。为了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必须对教学方法进行针对性的改革。

2 实施文献教学的好处

分析化学相关分析方法的科研文献是根据有价值的生产实践或科研课题写作的,具有原创性和独到性,涉及农业、工业、医药生产等方方面面,文献中详述了之前分析方法的弊端,该论文对分析方法的改进,及详细的分析过程,并包含分析化学下一阶段要学习的如样品前处理技术的相关知识。所以,利用文献标题提示学生本章学习的内容可以在哪些领域进行实际应用,获得对书本理论知识的直观认识,提高学生对该部分内容的学习热情。

文献查询阶段,根据查询目的进行筛选,提高学生应用互联网、数据库获取相关资料的能力。文献阅读和信息提取阶段,提高学生对科技论文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培养一定的科研思维,潜移默化的掌握一些专业用语,从文献中提取需要的信息,进行总结归纳。PPT制作和讲解阶段,提高团队协作、心理素质和口头表达能力。老师的点评更能够鼓励和激励学生在以后的相关工作中做的更好。其次,学生进行文献阅读时,对内容和发表时间都不进行限制,给予学生最大的自由度也能够增加在文献精读过程中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加深对某一知识的理解。

同时,这样的授课方式对教师提出较高要求,有利于促进教师综合能力的提高。如提高教师课堂把控能力,促使教师将理论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拓宽教师视野。课程学习过程中增加了师生交流,融洽师生关系。

3 文献教学的实施方式

文献式教学方式可以多种多样[4,5],本学期的课堂上我们进行了如下的实施方式。

首先,在章节开始前利用文献标题提示学生本章内容可以在哪些领域进行实际应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接着,进行理论学习。在理论部分结束前的两次课布置文献查找任务。进入应用部分时,教材上的应用部分内容不再进行详细讲解,由学生课下自学,为文献详解让出教学课时。学生按照要求组成以6人为单位的一组,每人查找相关文献两篇,单独进行剖析,写出文献介绍的该分析方法的操作过程,并列出相关反应方程式。再进行小组会议,共同选出两篇文献制作PPT进行详细讲解,并商定小组PPT讲解员。在文献讲解时间,由学生先对自己的小组成员,各成员完成的任务进行介绍,再进行PPT讲解。而后,老师进行点评。

例如,在酸碱滴定章节开始时,可将表1展示给学生,实际上课时使用知网的网络搜索截图。由此学生大概可以了解,酸碱滴定可以应用在农业、医药、冶金、材料等行业,如果需要进一步详细了解,则个别引导学生进行文献查找和下载学习。

在应用示例的学习阶段,则要求学生按照要求进行文献剖析。以氧化还原部分对2001年4月发表在《化工矿物与加工》杂志上的“氧化还原滴定法测定硝酸根含量”[6]为例。首先,学生了解到氧化还原滴定法可以用于硝酸钾工业生产过程中对原料、中间物料和产品中的硝酸根的含量进行分析,该方法克服了以往使用的方法的诸多缺点。然后,通过对实验原理的分析,学生更深刻的理解了返滴定法的概念、电极电位受p H及络合剂的影响、温度和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等。同时,巩固了Fe2+作为还原剂和Cr2O72-作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并学习到了加入碳酸氢钠产生二氧化碳,从而置换出反应器皿中存在的氧气以减小其氧化影响的实验技巧。

4 文献教学的不足与建议

该教学方式虽有很多优点,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首先,由于要求学生将阅读成果进行课堂报告演讲,将占用较多的教学时间,因此更适合小班化教学。且该教学方法所需要的教学工作量较大,需要较多的教师与学生有更多的课下讨论,以协同配合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其次,学生进行文献阅读时,对内容和发表时间都不进行限制,虽然给予学生最大的自由度,也要兼顾“经典”与“前沿”,但在该课程的学习阶段则要以“经典”为主,“前沿”为辅,这就对教师对课堂的把控能力和自身知识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汇报时把握好对全面和深入的要求。

5 结论

通过文献教学法在分析化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促进本专业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积极探索、求实创新的良好习惯,同时学会借助周围开放性的教学、科研等资源,学到更多在书本中所学不到的知识和技术,更有利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更有利于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摘要:《分析化学》课程由于理论计算较多,学生的学习兴趣普遍难以提高。为达到学院设定的学生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尝试使用科研文献进行《分析化学》应用示例部分的教学。通过文献题目使学生了解各种分析方法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学生查询、阅读、剖析文献,巩固和提高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文献汇报过程锻炼学生交流和报告能力。

关键词:分析化学,教学改革,文献

参考文献

[1]郑兰荪.“化学类专业指导性专业规范”的研制[J].中国大学教学,2011(5).

[2]樊海燕.针对“90后”大学生进行分析化学专业课课堂教学的改进与实践[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1):167-169.

[3]盛丽,陶彩虹,刘改兰.分析化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J].化学教育,2015(16):11-14.

[4]向丹,高培红,张雯.科研成果向实验教学转化的探索与实践[J].大学化学,2016(2):11-14.

[5]单旭峰.以文献为基础的高考化学真是情景命题策略探索—以元素化合物试题为例[J].教学理论与实践,2015(32):18-20.

化学专业调查分析论文 篇10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计划,油气田应用化学,教学质量

一、引言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教育部2009年推出的重大教育改革试点项目, 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该计划旨在培养造就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 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 目前已列入我国高等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1,2]。作为实施“卓越计划”的主体, 参与高校具体落实“卓越计划”的学校方案应由学校工作方案和专业培养方案两部分构成。学校工作方案是从学校工作层面为成功实施“卓越计划”而制定的包括指导思想、培养目标、组织机构、专业领域、培养模式、教师队伍、政策措施、国际化培养等方面的工作计划[3,4]。专业培养方案是从专业培养角度对卓越工程师培养提出的具体要求和措施, 主要包括学校培养标准的制定与实现及企业培养方案的制订与实施两方面内容[5]。本文将从专业培养角度提出具体措施。

教育质量是衡量高校专业发展水平好坏的主要标准, 它由主、客体两方共同作用决定, 其中, 主体是学校教育本身, 客体是学生的感知程度, 可见学生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6]。因此, 从学生主体角度开展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研究在目前就显得尤为迫切。

西南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应用化学专业于2013年获得“卓越工程师计划”资助, 并将于2014年开始实施。本文就油气田应用化学专业现行人才培养方案对本科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旨在从学生的角度, 根据卓越工程师计划的要求, 探讨合适的培养人才方案。

二、数据收集与分析

本次调查采用发放调查问卷的调查方式, 对油气田应用化学专业两个年级的学生进行调查。本次共发放问卷320份, 回收301份, 有效问卷239份, 运用Excel对调查问卷结果进行统计, 主要是针对学生对专业培养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及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等方面的看法进行统计。

由调查问卷知:

1.28.2%的学生认为应化专业培养过程中较突出问题是课程设置不合理, 58.97%的学生认为是教学内容重理论轻实践, 38.5%的学生认为是教学方法单一, 不能产学结合, 66.7%的学生认为是课堂缺乏参与互动, 2.5%的学生认为是教材知识陈旧落后, 10.2%的学生认为是师资缺乏实践经验, 23.1%的学生认为是实习制度不规范, 效果不理想, 10.2%的学生认为是专业设置和实际脱节。

2.对于学校应加强哪些教学内容, 认为应加强公共基础课程的有10.2%, 认为应加强专业基础课程的有23.1%, 认为应加强专业课程的有25.6%, 认为应加强实践与实验课程的有76.9%。

3.25.6%的学生认为高校教学方式实施比较欠缺的是案例教学, 7.7%的学生认为是多媒体教学, 58.97%的学生认为是实地实践教学, 48.7%的学生认为是启发式教学, 48.7%的学生认为是讨论或活动教学, 2.5%的学生认为是其他方面。

4.针对高校教师怎样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17.9%的学生认为应加强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培养, 25.6%的学生认为应加强校内实验环节培养, 33.3%的学生认为应加强企业实地参观, 76.9%的学生认为应增强实践操作锻炼。

5.7.7%的学生认为是理论教学对大学生业务能力提高和发展影响最大, 87.2%的学生认为是实验、实习, 科研训练, 25.6%的学生认为是毕业设计和论文, 58.97%的学生认为是社会实践, 12.8%的学生认为是外语教学。

6.对我校应化毕业大学生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问题, 35.9%的学生认为是专业理论不扎实, 53.8%的学生认为是学科交叉能力差, 64.1%的学生认为是实际动手能力差, 15.4%的学生认为是不吃苦耐劳, 12.8%的学生认为是责任心较差, 33.3%的学生认为是缺乏专业技能, 61.5%的学生认为是创新能力不足。

7.46.2%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提高职业能力最有效的方法是加强专业知识学习, 84.6%的学生认为是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学习, 提高专业技能, 71.8%的学生认为是到对口单位实习, 提高操作技能, 28.2%的学生认为是调整心态, 增强群体交往力, 46.2%的学生认为是进行广泛社会实践, 积累社会经验, 71.8%的学生认为是与企业单位建立产学联盟, 建立实训基地。

8.另外, 还调查了实际工作中最有用的课程, 这对之后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有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三、总结与对策

从以上调查数据得知, 大多数学生认为油气田应用化学专业培养过程中较突出的问题是教学内容重理论轻实践和课堂缺乏参与互动;认为应加强实践与实验课程等教学内容;认为实地实践教学、启发式教学、讨论或活动教学等教学方式比较欠缺;认为高校教师应增强实践操作锻炼和企业实地参观来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认为是实验、实习, 科研训练和社会实践对大学生业务能力提高和发展影响最大;认为我校应化毕业大学生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问题主要有学科交叉能力差、实际动手能力差;认为大学生提高职业能力最有效的方法是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学习, 提高专业技能以及到对口单位实习, 提高操作技能, 与企业单位建立产学联盟, 建立实训基地, 其次是加强专业知识学习, 进行广泛社会实践, 积累社会经验。

具体采取以下措施整改人才培养方案:

1.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调整。根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对课程提出的基本要求, 结合西南石油大学油气田应用化学专业学生的就业状况及课程安排要求, 制订完善的教学大纲, 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构建跨学科交叉融合、加强人文素质培养、重视实践与创新能力训练、与实际工作要求接轨的课程体系, 满足学生日后生存与发展的需要[7]。我校油气田应用化学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是以工科化学课程为基础、石油天然气工程为特色, 主修油气田勘探、开采和集输过程中化学处理剂的合成研发和性能评价的专业。今后应加强实践与实验课程的教学, 增加课堂互动, 多开设与就业有关的课程。

2.教学方式和方法调整。从灌输式教学方式向研讨式教学和主动式学习方式转变, 培养学生的兴趣,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重点讲述理论内容, 选用好的油田生产相关实例讲解分析, 让学生自主思考, 启发学生将生产问题转化成理论问题, 根据课堂所学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以此提高学生分析归纳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而引导学生从被动继承性学习走向自主探究发现性学习。专业核心课程可建立精品课程网站, 通过学校网络平台实现信息快速传递和师生间的及时互动。在课堂网站上, 建立教师辅导答疑平台, 教师可以是任意在线教师, 以期能对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解答并进行信息沟通。

3.实践教学调整。实验教学是高校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能让学生对理论知识有直接、感官的认识, 对学生加深理论知识理解, 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精神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和作用[8]。在实验教学中, 结合应用化学专业的特点, 为学生开放部分实验室。开放性实验室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以及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学生完成必修实验后, 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做其他开放性实验, 也可将在课堂学习中产生的个人想法, 再调研文献结束制定好实验方案后利用开放实验论证[9], 提倡学生课外积极锻炼动手能力。

在实验教学的实施中, 可以创造条件让学生到油田单位去实地的做实验[10]。让学生分不同阶段到不同企业进行中短期的课程学习与工程实践。将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油田实际生产工作相结合, 才能对所学应用化学相关专业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与感受。

参考文献

[1]王宝玺.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思考[J].高校教育管理, 2012, 6 (1) :15-19.

[2]吴莉莉, 曹晴, 马斌强, 袁超.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江西科学, 2013, 31 (2) :253-256.

[3]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校工作方案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0, (5) :30-36.

[4]康颖安, 卿上乐, 夏平.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理论力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21 (1) :102-104.

[5]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1, 32 (2) :47-55.

[6]娄玉琴.高职学生就业心理分析及其对策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2002, (5) , 56-59.

[7]宋佩维.卓越工程师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路与途径[J].中国电力教育, 2011, (7) :25-29.

[8]马万征, 李忠芳, 邢素芝, 等.基于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的实验教学改革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 2012, 28 (9) :231-232.

[9]吴朝建.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全开放实验教学探析[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 2011, 21 (1) :108-111.

化学专业调查分析论文 篇11

摘要:通过对甘肃省某县15所学校的调查发现,该县化学课程资源丰富而又贫乏,教与学的方式方法依然是“新瓶装老酒”,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应对的策略和建议。

关键词:九年级;化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调查与分析

文章编号:1005-6629(2009)01-0028-04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

1问题的提出

A县位于中华腹地、甘肃省东南部,分布于秦岭山脉西南端丘陵河谷地带。该县中部地域宽阔、地形多样、矿产资源丰富,融名胜古迹、民风民俗、自然风光于一体,享有“陇上江南”的美称;北部以铅锌矿最为丰富,素有铅锌重镇之盛誉;南部又以金矿著称。1985年该县就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108个对外开放县之一,1998年又被列为全国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县。近年来,A县已初步形成了粮食、畜牧、林果、蔬菜、烤烟五大农业基地及有色金属、酿造、建筑、建材、农副产品加工等五大体系。A县启动新课程已历6个年头,6年来,化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怎样,课程资源的适切性如何,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否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学生是新课程实施的对象,他们最有发言权;而且来自学生群体的信息是最真实、最可靠的。因此我们做化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学生意向的调查是适当的、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2 调查内容及分析

2.1调查对象

我们选取甘肃省A县具有代表性的学校15所作为研究对象,所选取的这些学校中有占全县总人口近40%的西片学校5所,北片矿区学校3所,东片盆地区学校2所,南部山区学校3所,城区学校2所。调查方法以问卷调查为主,与师生座谈为辅。共发放调查问卷700份,回收有效问卷651份。为保证问卷的真实可靠,要求当堂填写、不互相谈论,并当堂交卷。在问卷的统计中,进行了分校、分片和综合统计,希望能从中看出学校理念、经济、地域和民风等对我们所要调查的信息的影响。

2.2调查内容及分析

表1是对学生学习兴趣的调查,从表中可以看出,84.64%的学生是喜欢化学的,城区学生所占比例更高(92.63%)。只有一所学校的九年级学生例外:不喜欢化学的学生超过了一半(52.50%)。从与该校师生的座谈中得知,九年级的2位化学教师是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人,还处于经验积累期。通过调查还发现,A县的完全中学将主要精力放在高中部,致使初中部的教师在人员配置上处于劣势,该校就属于此列。在学生喜欢的活动中,喜欢实验、观察活动的占70.97%,西片学校达到74.69%;在喜欢阅读的书籍中,城区学生喜欢读故事书和科普读物的比例相差不大(36.84%、35.79%),但西片学生喜欢读故事书的学生几乎占到一半(48.55%)。

从表2可以看出,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学生首先求助的是老师或同学,其次是图书、杂志等相关资料,最后是上网;这符合代价最小原则。在经济欠发达的A县,多数学生要上网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迫不得已只有去网吧,花费时间和金钱或许还得不到有价值的信息。

表3的调查数据表明,超过一半的学生(55.61%)认为参加化学活动不但不影响其它学科的学习反而对其它学科的学习有帮助;但对学校开展的与化学有关的活动的调查,数据分布离散度大。学校开展的活动很有限,几乎没有开展。

对已有资源的利用情况的调查中显示,校内供学生使用的学习资源除教科书外主要是实验室和光盘资料;而老师经常使用的只占26.42%,偶尔一用的高达38.71%。老师按照教科书的顺序进行教学(86.79%), 做过课本上要求的化学实验(61.60%),学生观察身边的化学现象,能提出问题(58.22%)。使用电脑、使用化学教学软件学习、听科普报告、去科研机构参观、甚至从图书馆借阅化学方面的图书、杂志都是不可能的事。虽然多数学校配备了电脑,但仅限于上信息技术课,而信息技术课的内容“玩”的居多。对于使用化学软件学习,那几乎是一件奢侈的事;微机教室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部分学校还有多媒体报告厅,但用途已逐渐变为放光盘、讲公开课等。校内图书馆名存实亡,校外图书馆化学方面的书籍很少且很陈旧。东片某校学生这样写着:上化学课不做实验,老师干巴巴地讲,学生迷迷糊糊地听;上网不方便;没有科技馆等类似地方。西片学生这样填写:没有社会实践;实验能力差;没有从实际出发,只注重成绩;做题太少。南片学生填写的是:没有实验;没有条件上网。北片区学生填写的是:没有开放学生实验室;大家很少在一起讨论化学;在学习上,自己不是很主动;老师对学生没有太大信心;没有第二课堂、兴趣小组等等。综观A县各校情况发现,对于演示实验,部分学校还能做一些;学生分组实验,有的学校做过一次,有的做过两次,多数学校学生分组实验一次都没有做过!究其原因,一些易损耗品(如试管)损坏后未能及时添置,药品过期无法使用等等,总之不是缺仪器就是缺药品,使实验不能正常开设。

在希望开发利用的化学课程资源中(表4),开发与农业有关的资源呼声最高(80.65%),因为A县是农业大县;其次是与衣食住行有关的资源(76.50%)。值得关注的是,北片处于矿区的学生和城区学生选择开发与工业有关的课程资源的比例反而比其它选项都低。为何会出现如此耐人寻味的现象呢?原来处于矿区的3所学校中,一所是职工子弟学校,他们的父母都在矿上上班;其余两所虽然不是职工子弟学校,但他们对开矿、选矿、冶炼等见的较多,有的学生家长就从事着与矿有关的工作,耳濡目染,他们对于矿的事情要比其它片区的学生知道的多,尤其是乡镇、个体不规范企业带给他们的“工业三废”使他们深受其害。A县地势北部高城区低,学生希望在教学中补充与我们周围的空气、水、绿色植物等相关的化学知识(83.56%);农药、化肥、油漆、涂料等的知识(70.20%);液化石油气、沼气等燃料知识(68.05%);其他所列选项的选择率皆已接近60%。由此说明,A县学生热爱自己的家乡,希望了解家乡,了解周围与自己有关的一切。在填写的其它希望开发的课程资源中,西片、东片学生希望介绍常见食品、蔬菜的农药污染问题,大蒜的药理,不同农作物的化肥施用量,农作物种子的培育,地膜处理,果树管理,制矿泉水,地方特色小吃的知识等;城区和北片矿区学生希望重点介绍如何方便、简单地减少污染,废旧利用,食品卫生与健康,汽车尾气知识,厨房化学、宠物化学等;而南片学生只是笼统地要求介绍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

在对化学课程资源丰富程度的认识的调查中(表5)发现,有77.11%的学生认为不丰富;只有北片某校学生认为课程资源丰富(40.00%)的比率大于认为不丰富的比例(32.00%)。走访该校学生,他们说资料多得看都看不完!是什么资料呢?原来是自己和家长购买的各种习题资料、参考书!这些单一的纸质文字应试资源,数量再多也不利于素质教育的深入和扩展。由此反应出该校学生对于课程资源的内涵和外延不是很清楚,在他们的心目中,有参考书看、有习题资料做,课程资源就已经相当丰富了。

在开放性简答题“你认为学习化学知识对你的生活和未来有什么用?”的回答中,多数学生认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用到化学知识,化学学习是他们掌握今后生活技术的关键,如健康饮食,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不盲目使用化学用品,节约能源,保护空气,了解工业、农业、食品生产和加工等方面的知识。有的学生说的更干脆:“不至于不认识化肥!”“长大后就算当农民,也可以合理种植农作物,合理施肥,不会盲目,如果从事工业生产,对保护自己、保护环境、提高自身素质有很大帮助。”

3 启示与建议

3.1数学、物理、语文等其他学科是化学学习兴趣持久的前提和保证

保持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并将兴趣转化为乐趣、志趣是每个科任教师长期研究的课题。此外,还有一点是不容忽视的,那就是其他学科对化学的支撑。化学是自然科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往往要综合应用各门学科的知识。

在日常教学中经常发现,学生对化学概念不能透彻理解,甚至不能正确理解,因此也就无法欣赏到化学的美,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文学科的缺乏;在许多牵涉到计算的内容中,原理的应用没有问题,但具体的数字运算却常常出现错误。究其原因是基础知识缺乏、偏科等原因造成;在基础教育阶段只有多学科齐头并进,各科迁移,单科突破,才能整体受益,也才能使化学兴趣弥久愈浓。

3.2校园环境建设中,要重视实验室、图书室内容的建设,将形式和内容结合起来,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

A县有不少校园建设示范学校有仪器室、实验室、图书室等,部门齐全,但就是中看不中用。为改变这种现象,管理者需将形式和内容结合起来,如对化学实验室配置必要的药品、仪器和设备,配备、培训实验员;更新图书,订购有价值的期刊杂志;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化学实验室管理制度。对于化学教师,可与学生一道,因地制宜,利用生活中的常见用品和废弃物替代实验药品或自制简易的实验仪器,这样既有助于解决实验仪器、药品的短缺问题,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节约意识、环保的意识。开放实验室、图书室,让学生能做自选化学实验,搞化学魔术表演,玩化学扑克游戏,猜化学谜语,搜寻化学哲理诗词、化学对联等,让校园活动丰富起来。A县的实验员很少有专职的,多数都是理、化、生、地、器材等兼管的实验员,年龄偏大,对工作已没有太大热情;因此需设法改变,努力提高实验员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

3.3创造条件解决教师后顾之忧,让师生走出校园,在广阔的天地里学习化学

安全是悬在每位教师头上的一把利剑。在任何场合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安全责任重于泰山。但我们不能因为怕承担责任而不做事情,各方面应配合搞好学生安全工作,让教师有信心、有胆量将学生带出校园,如,参观净水厂、污水处理厂、制氧厂、活性炭厂、水泥厂、冶炼厂等;敢于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做调查,搞研究。只有让学生经历具体感知,然后才能抽象概括,最终到实际的应用。

3.4实行人性化管理,给教师些自由时间和人文关心,开发利用校内外化学课程资源,寻找课程资源利用的载体

A县的很多学校实行严格的考勤制度并和教师工资挂钩,有个别学校要求教师每日的两次到校和两次离校都需到专人处报到,如果工作做了而没有去按时报到,工资同样会被扣掉,使教师疲于奔命。还有许多作业:二字(毛笔、钢笔字)一笔记(理论学习笔记),加上日常工作:教案、听课记录、作业批改记录、工作计划(总结)等都进行量化考核并和工资挂钩;对教师的管理细化了再细化。然而,对细节的过分追求以至于迷失了对大局的把握,学生素质却每况愈下。管理者要充分信任教师,给教师一个宽松的环境,对于一些形式主义的东西(应付上级检查的)少做一些,腾出时间干一些该干的事:走出校园看看制氧厂是怎么制氧气的、农民用什么肥料、打什么农药,调查一下河水污染问题,看看生铁冶炼厂是怎么炼铁的等等;将丰富庞杂的化学课程资源进行遴选、组合、改造、创造,将其作为教学内容、拓展资料、课外活动素材或教学实例等进行教学活动,实现课程资源的教育功能,产生教育价值。

参考文献:

[1]“中小学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与实验”课题组.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指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钟启泉,崔永漷,张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8.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化学专业调查分析论文 篇12

1 问题提出

顶岗实习最直接的作用就是补充农村教师数量、调整教师专业配置不合理的现象, 一定程度上改善农村师资结构, 为当地教师提供继续教育的机会, 与集中实习相比, 顶岗实习实习时间长、师范生自主性较大等原因, 学生得到全方位的实践锻炼, 有利于师范生获得教育观念、专业精神、教学技能, 提升师范生的综合素质, 及理论联系实际水平, 扩展师范生与社会基层交融的机会, 同时顶岗实习有效改变当地教师教育观念及学生学习兴趣, 其潜在和后续影响是不容忽视[2,3]。笔者探究海南省“国培计划”顶岗实习, 对其有效实施现状、管理机制、影响因素及海南部分农村中学化学教师综合素质等进行调查、访问, 分析其形成原因, 探究其解决对策。

2 研究与方法

2.1 研究方案设计

以海南省农村中学化学教师素质、继续教育现状及“国培计划”实施对本省影响程度设计本研究方案。

2.2 研究对象

根据需要, 确定5个研究对象:琼院参加培训项目的相关组织者, 项目的培训单位组织者, 实习学校的相关领导, 被置换中学教师, 顶岗实习授课教师 (09化本顶岗实习学生) 。

2.3 研究路线

(1) 将国内外“国培计划”现状、资料、进行收集整理, 对本研究目的、意义、特点、目标要求、实施过程及评价等从理论上有一个总体的认识; (2) 设计调查内容及调查方法, 对海南省实施顶岗实习的对象进行调查、访谈及实践教学研究; (3) 整理调查和访谈结果, 分析顶岗实习现状及存在问题, 结合实践调查和资料查阅对论文进行撰稿。

2.4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法、调查法、个案访谈法等。

3 研究结果分析

根据五个对象:琼院参加培训项目的相关组织者 (琼院过建春副校长、理工学院院长、生物科学院副院长、教育学院书记、教育学院院长、教育学院副院长) , 发放问卷6份, 问卷回收率达100%;项目的培训单位组织者:09化本顶岗实习学生当地教育局相关负责人, 发放问卷150份, 问卷回收率较低, 仅为20%;实习学校的相关领导, 发放问卷150份, 问卷回收率为87%;顶岗实习授课教师, 发放问卷59份;问卷回收率达100%, 置换教师发放问卷200份, 回收率为90%, 现将结果逐一分析如下。

3.1 顶岗实习授课“教师”

据59个实习生问卷调查显示, 对此次问卷很满意的有34.9%, 满意的有41.9%, 一般的有18.6%, 不满意的有4.6%。从这些数据来看, 有少部分人是不愿意参加这次“国培计划”的。原因如下:参加考研的学生不愿意参加“国培计划”, 不想从事教师这一行业的同学, 认为是在浪费时间;在对实习生知识储备调查发现, 实习生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主要体现在:对习题分析及讲解能力、知识传授能力、掌控课堂能力差和基本功不够扎实等问题, 对本专业基本实验 (演示) 技能熟悉和掌握情况问卷分析发现, 仅有发现有25%人掌握、46%人很熟悉、29%人不能很熟悉和掌握中学的基本实验。在笔者随堂听课时也发现学生上公开课做演示实验时出现最基本的操作性错误, 验证了问卷得到的信息和调查情况是真实。从另一层面看, 作为师范生, 无论以何种理由不愿意参加毕业实习都是值得我们反思的。

3.2 被置换教师

海南省“国培计划”中包含的三个子项目:远程教育, 短期培训, 置换脱产研修[4,5]。多数被置换教师更倾向于“远程教育”, 理由有很多, 分析归纳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实习学校相关领导有75%选择远程教育, 25%选择置换脱产研修, 原因主要是, 09化本顶岗实习学生所在学校都是中学, 因专业的特殊性性, 所带的班级均是九年级毕业班, 学校不敢让实习生独立上课, 并质疑, 认为顶岗学生“无证上岗” (高师院校实习生都是在没有拿到教师资格证的情况下就去实习) , 有46%的学校领导对实习生表现出不信任, 原因是实习生无证上岗、无教学经验等问题, 担忧因教学质量无法保证而影响学校升学率;而远程教育培训, 教师可以不用离开学校, 用课余时间去学习, 对学校的教学工作不会产生太大影响又可以让教师继续受教育。被置换教师有53%人选择置换脱产研修, 选择脱产研修主要原因有:脱产研修有较集中的时间和空间完成培训课程, 有更多的机会和课程培训老师面对面交流, 提升自己;47%人选择远程培训, 其原因是:远程教育教学工作两不误, 是一种全新灵活的培训模式。基于理论相结合、有更多的学习空间、更接近实际。而选择短期培训的原因主要是时间段, 对自己的工作生活影响不大。

3.3 实习学校的相关领导

以““国培计划”长效发展, 真正做到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师资队伍建设和提高整体教师队伍素质, 为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提供师资保障?”为题对顶岗实习学校领导进行访问时, 结果几乎一致认为: (1) 教育部门对相关的中小学教师要有针对性的培训 (例如请专家或骨干教师来学校来座谈会等) ; (2) 引导和鼓励地方教师完善教师培训体系, 加大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力度; (3) 培训院要组织有经验的教师到农村中小学任教一年; (4) 培训机构要有针对性地更新教师专业知识结构。

在对“实习教师教学的满意度”问卷统计分析发现, 地方中学校领导对09化本顶岗实习学生评价是:非常满意的有82.1%, 满意的有13.7%, 认为一般的有4.2%, 我院实习生在实习期间给地方学校的印象很好, 反应实习生对顶岗实习的热情和努力。

在对“本校教师参加“国培计划”置换脱产研修项目人数为宜”统计分析发现, 希望多一些占93.2%, 少一些占4.3%, 无所谓的占2.5%。即大多数学校领导均希望本校教师多参与培训, 提升本校师资队伍的建设、加强教师的的专业知识和教师素养等。

3.4 项目的培训单位组织者

在对项目组织者了解培训内容程度调查时发现:多数调查对象不理解“国培计划”, 有56%的人表示不太了解, 对“国培计划”这个概念很迷惑;有43%人表示理解, 但不多;个别受访者甚至对教育部出台“国培计划”颇有微词, 调查还发现海南省对“国培计划”的宣传力度还远远不够。

3.5 琼院参加培训项目的相关组织者

对琼院参加培训项目相关负责人访谈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

(1) 如何建立“国培计划”培训的长效机制; (2) 如何加大培训规模; (3) 如何加强农村化学教师师资队伍建设、队伍素质; (4) 如何为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提供师资保障。琼院主管“国培计划”各相关负责人均强调, 归结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点:“国培计划”应保证质量、保证前沿、注意实效、强调针对性;而理工学院徐云升院长受访时做了更加详尽的解释, 表示培养化学专业师范生应:解放思想, 更新观念, 重新定位师范专业的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深入了解目前中小学对教师的要求 (实用型的教师) ;根据“要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确定课程体系;精简课程, 增加技能课程的比例。

4 结论与对策

4.1 结论

海南省实施“国培计划”中的置换脱产研究项目, 即是对农村中学化学教师师资队伍强化与建设, 又可以提高高师院校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 强化了师范生思想政治教育增强了师范生自我认知能力, 提高农村中学化学教师教学质量, 对农村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改革具有促进作用[6,7];根据对五个对象的调查分析, 总结海南省高师院校顶岗实习现状, 结论如下:

(1) 琼院主管“国培计划”各相关领导对此次“国培计划”相当重视, 培训过程中培训组织管理、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和培训师资配备给及相当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 (2) 地方学校领导及项目组织者对“国培计划”根本不重视或重视程度不够、认同情况不一, 部分中学学校领导和教师对“国培计划”的核心理念不是很了解。应加强“国培计划”的宣传力度;出现无证上岗的分歧, 无证上岗是高师院校师范生都是在第七个学期, 即实习学生在没有拿到教师资格证的情况下就去实习, 站到讲台上上课教学生, 中学相关学校领导和老师对师范实习生存有质疑, 不信任等,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国培计划”的实施; (3) 高校与地方乃至实习学校沟通不够, 导致部分师范生任务过重, 还有许多师范生所教科目与自己所学科目不一致, 甚至出现类似化学专业师范生教政治等现象, 绝大多数被置换中学教师希望参与脱产研修项目, 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技能; (4) 高师院校岗前培训不到位, 课程设置不合理, 师范生的教育教学基本能力未得到较好的培养, 09化本顶岗实习学生教学基本功不够扎实, 主要体现在、专业术语、三笔字 (毛笔、粉笔、钢笔) PPT制作等问题;实验基本操作技能不理想, 一些最基础的实验都有出错, 对实验操作规范了解不深, 个别学生仅凭个人意愿或以前记忆去操作演示实验, 有的甚至在实习公开课上弄出笑话, 综合知识储备存在不足, 主要体现在对习题分析及讲解能力、高考题的实战能力、知识传授能力、掌控课堂能力等, 顶岗实习师范生的角色是一名准教师, 更需要得到教师的指导, 另一方面农村学校薄弱的师资无法达成。

4.2 对策

现有文献中对实施顶岗实习过程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基本持两种不同的视角。第一种视角是在顶岗实习外部揭示问题, 即寻求影响顶岗实习效果的问题。第二种视角则是将关注点集中到顶岗实习本身带来的复杂性上。根据现有文献及我们对部分参加过顶岗实习的师范生的访谈进行概括, 认为目前主要有以下几个对策。

(1) 建立“国培计划”培训的长效机制, 加大培训规模, 真正做到加强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师资队伍建设和提高整体教师队伍素质, 为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提供师资保障; (2) 调整男女教师的培训比例, 是男女教师比例相协调;增强针对性的培训, 培训方式要多元化; (3) 培训师资配备应在组建高水平团队的基础上, 增加化学教学一线高级、特级教师的比例; (4) 师范生的教师资格证提前在实习第6个学期考核发放, 解决师范生的无证上岗问题, 保证实习的质量; (5) 深入了解目前中小学对教师的要求, 根据“要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确定课程体系。即针对师范生专业的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重新定位, 如化学教学论、化学教学论实验课程要加强, 能将这些课放在重要的位置, 使化学专业师范生的实验技能和理论得到强化; (6) 对于师范生的就业能力进行知识强化, 新增一些关于习题分析、高考题的实战课程, 增强师范生的教育教学能力。

摘要:“顶岗实习”作为一种新的实习模式, 促进农村基础教育发展, 缓解农村中小学教师紧缺的问题, 有效地解决传统教育实习时间短、实习学校不欢迎等问题。笔者对2012年琼州学院参加海南高师化学专业“国培计划”的参与者进行问卷调查, 了解海南省高师院校化学专业“国培计划”顶岗实习施行情况, 提出相应对策, 为教育行政部门、教育机构, 中小学进行教师教育改革, 更好开展顶岗实习提供借鉴与启示。

关键词:海南省,中学化学,国培计划,现状,对策

参考文献

[1]吴灯, 朱岩, 陈娴等.教育顶岗实习模式的理论探究[J].农业教育研究, 2006 (6) :10-15

[2]郑晋鸥, 褚雯.南京晓庄学院为农村教育首创“顶岗实习”[N].光明日报, 2006-11-12 (05)

上一篇:计算机病毒防治下一篇:宫颈上皮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