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化学类专业

2024-06-04

近化学类专业(通用9篇)

近化学类专业 篇1

不同高校专业叫法不尽相同,大致也就应用化学(理科)、制药工程(工科)、能源化学(工科)、化学工程与工艺(工科)、化学生物学、分子科学与工程等。其中,应用化学是理论化学,典型的理科专业,它更关注的是最基本的科学原理。另外三个是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或者放大,简而言之,应用化学是在实验室进行探索研究,搞得好就是科学家了。而其实验成果要取得经济效益则需要从实验室放大过渡到工厂,这就得靠化工工程师了。 有一点必须注意,对于化类专业而言,同一个高校,尽管专业名称一模一样,其培养和研究的方向也会有不同。有意报考的可以咨询不同学校的师兄师姐,了解他们的培养计划。

最热门化学专业

1、化学生物学

化学生物学就是结合化学与生物学的学科特点,培养从事该方面科研与制造的专门性人才。

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这一专业的中低端人才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所以该专业的高端人才就业前景相当广泛。

学生毕业后大多是到科研部门、高等学校从事研究工作与教学工作,这也是毕业生最主要的就业流向。

但是,除此之外,也可以到化学、医疗、制药、生物工程、无机新材料、化工、能源等厂矿企业、部门等从事应用研究、开发和管理工作。所以,就业面还是很广的。

接下来,看看该专业的课程设置: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结构化学、生物无机化学、生物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化学生物学等。

同时这一专业,也有必不可少的实训环节,如:化学基础实验、生物化学实验、化学生物学综合实验等。

而以下这些院校的这一专业在社会上的口碑很好,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长治医学院、安徽工业大学、安阳师范学院、中山大学等。

2、分子科学与工程

这一专业我们要从两方面来看待,即化学与化工。所以分子科学与工程旨在培养专门从事化学与化工科研、开发与教学行业的专业人才。

就这一方面的区分观点,我们也可以从主干课程的设置上看出来,具体有以下这些。

化学类课程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生物化学、高分子化学、高等无机化学、高等有机化学、无机材料等。

化工类课程包括: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生物化工、化工分离工程、化工安全与环保、功能高分子材料、药物分析、材料物理性能、材料结构分析等。

同时,因为本专业的专业需求,实践教学是少不了的,如化学基础实验、综合实验等,一般可以实施10到20周左右。

而说到该专业的开设院校,主要有:天津大学、南开大学、中北大学等都是很不错的。

毕业生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可到相关行业或部门从事科研、开发、设计、管理等工作。同时,也可继续深造,从事科学研究与新技术开发工作。

3、能源化学

能源化学属于工学大科,化工与制药类。毕业生可从事能源清洁转化、煤化工、绿色合成、新能源利用与环境化工等专业工作。

就专业课程来看,与之前两个专业大同小异:无机化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化工热力学、化工原理、化学反应工程等。

当然,也有其特色课程:石油加工工程、石油炼制工程、能源工程概论、合成燃料化学、可再生能源工程、合成燃料化工设计、能源转化催化原理、合成燃料工程等,化工类专业课程。

本专业的人才培养能够适应涉及化学、化工、传统和新能源加工等领域的广泛需求,毕业生就业面较为广阔。

专业性较突出的高校有:中国石油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北理工大学、华北电力大学、河北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

4、 应用化学

该专业是一级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下设的二级学科。人才培养的重点是具有较强的实验技能,能在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等从事科学研究、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

除了开设与前三类专业相同的课程,该专业还设有:精细化学品合成、高分子化学、波谱分析、应用电化学、稀土化学、现代分离技术等特色课程。

国内主要有以下这些院校设置了该专业,并且发展得很好,如:北京化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吉林大学等。

总之,化学类专业是理工类学生必选的专业之一,“化学类”专业很热门?事实上只有这4个,就业待遇高低不一。不了解专业“行情”,也会让我们陷入迷茫。所以,提前了解一下这些专业,可以让我们在专业选择时更加具有主动权。

近化学类专业 篇2

一、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 构建完善的非 (近) 化学专业的化学实验教学体系

随着教学方式的改革, 相对于传统的封闭式教学, 开放式实验教学、创新创业等教学模式已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 根据本校非 (近) 化学专业不同专业的特色及培养目标, 利用不同的教学模式, 分三个层次构建了非 (近) 化学专业化学实验课程教学体系, 第一个层次是公共基础课教学, 该层次教学主要针对近化学专业 (材料物理和油气储运专业) , 以《大学化学》课程为依托, 理论和实验同步进行, 实验课程中的内容设定为基础实验, 多涉及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联的腐蚀与防护方面的实验内容;第二层次是公共选修课教学, 以《化学实验与生活》课程为依托, 从化学角度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化学问题给出合理解释, 并用实验加以证明, 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 以此来满足非 (近) 化学专业需求。通过化学实验学习, 提高动手力能, 以期在本专业运用化学意识, 提高所属专业毕业生的综合素质;第三层次为提高性教学, 主要面向对化学有兴趣的学生群体开设, 我们以开放实验、科技立项、创新创业、及实验竞赛等多种方式开展教学, 所涉及的实验内容为综合、设计性实验,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标, 该体系不仅能解决课时有限的实际情况, 更能强化了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图1是构建非 (近) 化学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说明。

二、更新教学制度和教学方法

(一) 建立和完善非 (近) 化学专业的《大学化学实验》和《化学实验与生活》的教学实施环节

1.结合专业特点, 选择开设的实验内容。根据非 (近) 化学专业的专业特色和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 我们精心安排化学实验课的教学内容。非 (近) 化学专业《大学化学实验》和《化学实验与生活》实验课程内容的选择既要与大学化学理论课内容相互关联, 进而达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目的, 通过有限的实验课程使学生既能练习和掌握大部分的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和技巧, 又能加深学生对大学化学原理的理解和掌握, 进而真正实现通过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又要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 合理地选择所开设的实验内容, 真正把《大学化学实验》和《化学实验与生活》教学内容与专业特点密切联系起来。

2.加强对学生进行实验安全教育和实验基本操作的训练。由于化学实验的专业特点, 在实验过程中无可避免地会使用一些易燃易爆的药品, 往往一些小的错误操作不仅会使实验失败, 而且可能会发生巨大的危险。因此, 实验的安全问题和规范的实验操作对所有的学生和任课教师都应该是必须关注的首要问题。在化学实验课堂上, 实验教师要对实验的内容讲解得更为细致, 强调每一个需要注意的地方, 并对整个实验操作过程进行规范的演示。在整个实验过程中, 对于学生的错误实验操作, 实验教师要及时提出并纠正, 这样做既可以规范实验操作技能和技巧, 又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实验危险的发生。为了保证实验能够顺利、有效地进行, 在实验过程中让学生多进行一些基本的实验训练, 注重实验细节是非常必要的。

3.改变传统教学方法, 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在传统的化学实验课教学中, 学生只是按部就班地依据老师的讲解对实验进行操作, 并没有经过自己大脑的加工思考。对于实验的结果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在实验过程中遇到和教科书上的描述不一致时便束手无策, 不去思考如何会出现这种现象以及解决的办法。这样做就不利于对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往往会使学生渐渐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在实际的教学中, 我们发现了这一问题后, 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 例如在实验进行前要求每个学生认真预习本节实验课内容, 认真书写实验预习报告;要求每个学生必须认真总结该节实验课应注意的事项;实验课开始前给学生布置思考题, 要求学生必须通过查相关资料解答问题, 帮助学生加深对该节实验课的基本理论的理解,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改革教师的实验课的授课方式, 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实验, 可以让学生独立预习, 然后在实验课上让学生通过预习来讲解整个实验过程, 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验课上要把某个学生遇到的问题要向所有的同学提问, 让大家一起讨论, 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也可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提出某一问题,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使学生能够充分地发挥其学习主动性, 激发学习兴趣。通过以上的措施, 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活跃课堂气氛, 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 又可以增强学生自信心和成就感,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提高。

4.细化评分标准, 完善考核制度。如何对实验教学效果进行成绩考核一直是实验教学一个难点。我们把实验的评分标准进行了细化, 例如对实验的迟到和出勤、预习报告的预习情况、实验操作是否规范、实验的卫生状况和对实验报告的处理等进行评分细化;改革期末考试的方式, 主要考核学生的实验技能, 准备好实验题目让学生随机抽取并现场操作和解答题签上的思考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验操作是否规范操以及回答问题情况给出考试成绩;综合上述成绩按不同比例给出最终成绩, 这样的考核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偶然因素的影响。通过改革实验教学的考核方法, 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了全方位的评估, 学生的学习效果比较真实地反映出来并且在能够较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对实验教学考核制度的改革, 非 (近) 化学类专业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效果和学生满意度都有了一定程度提高。

(二) 建立和健全开放实验、科技立项、创新创业、实验竞赛

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和学生的兴趣选择一些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作为开放实验、科技立项、创新创业、实验竞赛。具体措施: (1) 根据所开设的实验题目和内容, 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 制定实验方案, 而教师所要做的是审核和完善实验方案。 (2) 根据实验方案, 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具体的实验操作, 实验要独立完成, 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翔实记录实验结果。教师负责监督和指导学生, 规范学生的操作, 对于失败的实验要鼓励学生查找失败的原因, 最终取得实验的成功。对于实验的结果, 指导教师要认真地检查和分析实验数据,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加强学生严谨的科研意识。 (3) 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 认真撰写实验报告,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客观评价学生的实验能力。实验全部完成后, 以小组为单位提交一份总结报告, 内容包括实验方案的讨论、实验方案的制定、实验取得的成绩与不足和对实验方案的改进措施等。学生把所得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 得出相应的结论, 以小论文的形式完成实验报告, 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体会。

三、加强教材改革, 推进网络平台建设

为适应知识的更新和新的培养方案, 我们在教材建设上狠下功夫, 先后自编了《大学化学实验》和《化学实验与生活》电子教材, 教材的内容和结构不断更新, 更能适应实验教学改革的需要。

为使实验平台建设适应新的教学模式的需要, 在现有实验条件的基础上, 对实验室配置进行了优化, 将实验室的实验药品、仪器和物资进行统一管理, 根据需要统一调配和使用。实验室按照功能进行重新设置, 搭建了一个资源共享的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本科平台。为了使学生及时掌握和应用新的仪器和测试方法, 将荧光分光光度计、红外分光光度计、差热分析仪等仪器设备纳入本科实验平台管理, 为学生研究性实验教学提供必要的保证。为了解决一些在课堂教学学时内开设比较困难但学生有兴趣的实验项目, 设立了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实验室, 采取开放式管理, 开展自主学习、开放学习、探究学习, 在兴趣和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四、结语

高等学校的教育不是工厂的生产线, 它的目的是培养自主、创新的人才, 让每个本科毕业生都具备更全面的素质, 毕业后能更快更好地与社会接轨。化学实验教学具有独特的学科优势, 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激发学生探索精神、树立严谨科学思维方式等方面具有极大作用。

摘要:肯定了实验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提出了在非化学专业开展化学实验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分析非化学专业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并针对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教学改革思路。

关键词:化学,实验实践,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张春晔.提高非化学专业实验课教学质量的探索与实践[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班, 2003, (25) .

[2]邹宪芝, 尹荣.非化学专业基础化学实验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2009, (11) .

[3]李国祥, 李松波.基础化学实验开放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内蒙古石油化工, 2007, (1) .

近化学类专业 篇3

关键词:近化学类专业;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材建设;课程改革

近化学类专业包括生物、材料、环境、制药、食品、地质、纺织、农学、动物科学等多个专业,涵盖面极其广泛,其专业发展方向与化学学科密切相关,因此需要在本科阶段夯实化学基础。无机及分析化学是面向近化学类专业开设的第一门化学基础课程,具有衔接中学化学旧知识和开拓大学化学新视野的纽带作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当前的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普遍存在困境,主要体现在课程内容庞杂、学时压缩严重、学生基础薄弱与参差不齐、教学效果欠佳等多个方面。因此,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亟待改革。教材是一门课程的基本载体,是教师授课和学生课内外学习的重要依托。探索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的改革途径,必须重视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材的建设。进入21世纪以来,高等化学教材建设呈现百花齐放的状态,大量各具特色的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材不断涌现,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仍会发现存在需要改进之处。为了研究当前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材的特征,为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改革以及新教材建设提供参考,笔者选择了8部代表性的教材进行了分析。

一、教材概况

本文选择的8部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材,出版时间跨度为2005-2016年,涵盖专业类型包括生物类、农学类、工学类和应用型,适用对象分别包括综合性大学、农业类大学、工科类大学和应用型大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国内高校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材(以下简称“教材”)的整体风貌。表1列举了这8部教材的基本信息及主要特点。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从体量上来看,生物类和工学类教材较为庞大,农学类和应用型教材压缩明显,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才培养标准的差异,也体现出了因材施教的原则。从内容框架上来看,各教材均涵盖了化学热力学初步、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物质结构、四大平衡、定量分析概述、化学分析等内容,不同程度地涉及了分散系统、仪器分析、元素及其化合物等内容。各教材还出现了反映化学学科发展历史和前沿以及与日常生活相关的知识内容,增强了教材的趣味性、可读性和时代感。此外,不少教材还根据各专业需求,增加了反映专业特色的内容,如生物类的生命科学特色,农学类的农业特色等。

二、对几类内容处理方式的比较

大多数教材对分散系统、化学热力学初步、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和四大平衡等内容的取材和论述大同小异,因此不再赘述。下面仅针对差异较大的四个方面展开比较。

1.物质结构

物质结构相关理论涉及了原子核物理学和量子力学等学科内容,较为抽象。在大一阶段,即使是对化学类专业来说,物质结构历来也是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课程内容。对近化学类专业而言,对物质结构的教学要求很显然不应简单等同于化学类专业。目前的教材中对物质结构课程内容的取舍差异比较明显,生物类和工学类介绍较多,包括了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金属键理论、分子轨道理论、晶体场理论、晶体结构、软硬酸碱理论等内容;而农学类和应用型介绍较少,如配合物价键理论、酸碱电子理论列为选学或者不涉及。笔者认为物质结构相关理论表面看来与近化学类专业的距离比较遥远,而对于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模式和现代化学意识却是很有必要的,对学生开阔眼界、提升学习能力也是有帮助的。因此,农学类和应用型的教材加强物质结构部分是值得考虑的。

2.滴定分析

建立在四大平衡基础上的四大滴定法是无机化学原理在化学分析中的重要应用,历来是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的重点内容。在处理方式上,大多数教材将四大滴定法分别列在四大平衡之后,展开分别论述,涉及内容包括指示剂、滴定曲线制作和误差分析等。这样处理的益处是突出了平衡和滴定的联系,使学生易于接受。然而,不利之处是造成了滴定分析在整本教材中所占比例过大,某种程度上有“半壁江山”的感觉,使得其他部分的内容拓展受到了限制。不难发现,四大滴定在化学思维模式上具有相似之处。因此,部分教材将四大滴定整合为一章内容,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对滴定分析产生系统的认识,另一方面压缩了教材体量。

3.仪器分析

对仪器分析部分的处理分三种情况。一种是不涉及仪器分析,于是教材命名为《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另一种是针对某些仪器分析方法进行较为详细的论述,如分光光度法、电势分析法、比色法等;第三种情况是对仪器分析按照光谱法、色谱法、电分析法等类型进行简述。其中农学类教材把针对个别方法的详述和多种方法的简述结合了起来。除了以上的差异外,一个较为普遍的倾向是,与无机化学和化学分析部分相比,各教材中仪器分析内容普遍较少,这可能与近化学类专业多在后续课程中开设有仪器分析有关。

4.元素及其化合物

从篇幅上来看,各教材针对元素部分的介绍具有明显差异。有些教材对元素部分进行了简述;有些教材的元素部分以阅读材料形式出现,供学生自学;有些教材对元素部分介绍较多,但也有区别,如侧重介绍主族元素、分区展开详述、主副族兼顾。对学生而言,中学阶段重点学习了主族元素,副族元素涉及相对较少。从这个角度来看,大学阶段应该加强对副族的介绍,进一步拓宽学生视野。此外,在介绍了物质结构相应理论之后,更应该体现学以致用的精神,把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其结构关联起来,让学生进一步巩固物质结构知识,这也是元素部分内容的另一作用。

三、对教材建设的建议

1.精簡滴定分析内容

滴定分析是经典的化学分析方法,有着150年以上的历史。在基础阶段学习滴定分析的理论和应用对于训练近化学类专业学生的化学思维方式具有重要作用。从实践上来看,近年来随着分析科学的迅速发展,滴定分析逐渐被操作更加便捷、测量精度更高的仪器分析方法所替代。然而,目前通行的大多数教材仍然用大量篇幅对滴定分析加以重点介绍,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这种做法是值得商榷的。因此,在保留滴定分析的同时,精简、整合其内容是大势所趋,目前有些教材将四大滴定整合为一章是值得借鉴的。endprint

2.加强元素及其化合物介绍

区别于化学化工类专业的无机化学教学,近化学类专业在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中涉及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内容普遍较少,造成的结果是近化学类专业学生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掌握仅限于中学水平,甚至有所弱化。然而,随着学科交叉日益凸显,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缺乏会严重影响近化学类专业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应用甚至阻碍其职业生涯向高层次发展。因此,在教材中以适当的方式介绍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相关内容就显得尤为重要。由于教材篇幅的限制,有选择地、系统化地介绍元素部分是编者的必然选择。此外,注重介绍重要化合物的实际应用,也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习兴趣。

3.突出概述化学基本原理和俯瞰化学学科全貌的功能

化学学科作为物质科学的中心,其辐射作用是巨大的。作为大学阶段第一门化学基础课,无机及分析化学对于近化学类专业学生产生的影响不应局限于“化学学科对其专业而言有什么用处”这样的视角。很显然,我们无法精准预测未来各学科的发展态势,我们能做到的是培养学生具备以化学视角和宏大格局获取知识的能力。因此,在教材中體现更多宏观的化学基本原理和化学思维模式显得更为重要。此外,目前教材中尚缺乏俯瞰化学学科全貌的内容,如何凝练相关内容会是编写者面临的一项挑战。

4.压缩教材体量,体现发散式思维和自主学习导向

减少理论课学时、加大实验课学时、留给学生更多课外自主学习时间是大势所趋。因此,目前的教材体量仍需进一步压缩。我们无法在有限的教材容量中穷尽全部重要的知识,那就要果断地放弃面面俱到的教材编写模式,在教材中给学生发挥其想象力、激发其自主学习动力留下空间。然而,哪些内容该压缩?哪些内容可以压缩?如何设问来体现发散式思维?是值得我们考虑的。很显然,按照这种思路编写的教材将是“颠覆”式的,势必需要经过一个长期的摸索过程。

5.重新考虑近化学类专业化学基础课体系分工

当初将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整合为一门课程的动因是为了压缩学时、提高效率,前提是无机化学中四大平衡与化学分析中四大滴定法密切相关。根据上述提到的精简滴定分析内容的建议,另外考虑到近化学类专业大多在后续课程中开设有仪器分析课程,完全有理由重新考虑化学基础课体系的分工,即将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重新拆分为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无机化学介绍基本化学原理和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分析化学概述分析科学全貌、简介定性分析和定量化学分析、重点介绍仪器分析。特别是将定性分析、定量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整合为分析化学课程将会更有利于学生建立起完整的分析科学思维模式。

四、思考

信息化时代的新技术层出不穷,在改变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同时也深刻地影响着高等教育的教与学。经过过去十几年的发展,大学的授课方式已经逐渐由“粉笔+课本”的形式转变为“多媒体+课件”,多媒体技术已经彻底改变了大学课堂教学形式。现在,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的移动互联网技术以及未来的虚拟现实技术将会如何影响大学课堂?这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想象空间,同时也蕴含着极大的挑战。面对这种情况,未来我们是否仍然有必要编写“封闭”式的、“圣经”式的教材?是否可以在教材内容上适当“留白”,以给学生更多发挥想象力的机会?

微博、朋友圈、订阅号充斥着网络,成为了当前我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传统的纸质阅读模式日渐式微。而对于近化学类专业学生的化学基础课学习而言,纸质教材似乎还无法被完全取代,那么新的教材如何与“碎片化阅读”和“读图时代”对接?如何使用生动活泼的形式使学生更容易接受略显枯燥的教学内容?

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当前教育的格局,拉平了不同地域、不同身份、不同基础的学习者的差异,为每一位学习者提供了便捷灵活的学习机会,与此同时也带来了对传统课堂教学的冲击。新的教材如何应对MOOC时代的到来?新的教材通过什么形式辅助MOOC学习?

以上一些思考,目前似乎无法得到确切答案,但是希望能够对同行有所启发。

[项目资助:上海海洋大学公共化学课程群教学团队建设项目,“三海”人才计划和2015年度中华农业科教基金教材建设研究项目(NKJ201503001)]

近化学类专业 篇4

成都市近地表大气尘元素地球化学分区研究

将成都市近地表大气尘通过多元统计的方法进行功能分区,可分为商业和居民生活区、三环路环带区域、东郊工业区、黄田坝和琉璃场工业区4个区域.源解析结果显示,商业和居民生活区的主要污染源是交通扬尘和城市生活垃圾尘;三环路环带区域近地表大气尘尘源是土壤风沙、燃煤、燃油和冶金;东郊的`主要尘源是冶金和燃煤;黄田坝和琉璃场工业区近地表大气尘的主要排放源是冶金尘、污水和土壤.

作 者:谭晓莲 施泽明 张成江 倪师军 罗改 TAN Xiaolian SHI Zeming ZHANG Chengjiang NI Shijun LUO Gai 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地球化学系,四川,成都,610059刊 名:广东微量元素科学英文刊名:GUANGDONG TRACE ELEMENTS SCIENCE年,卷(期):15(5)分类号:X823关键词:近地表大气尘 分区 主成分分析

近化学类专业 篇5

高职生月薪涨幅是本科生1.9倍

蓝皮书发布的调查统计显示,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稳定月收入,2010届、2011届连续两届呈增长势头。全国2011届大学毕业生月收入为2766元,比2010届(2479元)增长了287元,增幅达到11.6%。

其中,大学本科毕业生2011届月收入(3051元)比2010届(2815元)增长了236元;高职高专毕业生2011届月薪(2482元)比2010届(2142元)增长了340元。由此可以看出,高职毕业生稳定后的月薪增幅,达到了15.9%,高出平均增幅4个百分点,是大学本科生月薪增幅的1.9倍。

从专业来看,工学类本科毕业生、材料与能源大类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后月收入最高。2011届本科专业门类中,工学毕业生的月收入为3297元;最低的是教育学(2621元)。高职高专专业门类中,毕业半年后月收入最高的是材料与能源大类,其月收入为2763元;最低的是农林牧渔大类(2027元)。

此外,工学门类本科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持续领跑,法学门类本科毕业生、艺术设计传媒大类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最低。2011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最高的专业门类是工学(92.5%),最低的是法学(86.8%)。随着工作经验积累,大学毕业生的薪水保持了较好的上涨趋势。研究报告追踪2008届大学毕业生三年后平均月收入显示,其月薪已经达到4445元,涨幅超一倍。其中,7.6%的本科毕业生、2.8%的高职高专毕业生月收入超过10000元。

警察等三职业 就业满意度最高

90.2%,这是2011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和2010年应届毕业生就业率(89.6%)同比,略微上升了0.6个百分点。就业率略微上升,得益于高职毕业生就业率较大幅度提升。据介绍,2011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0.8%,与2010届(91.2%)基本持平;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89.6%)则显著上升,比2010届(88.1%)上升了1.5个百分点。本科与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率差距持续缩小。

2011届本科失业率最高的专业,包括生物科学与工程(14.9%),其次为美术学(14.7%);高职高专失业率最高的为应用韩语(18.6%),其次为艺术设计(15.5%)。

蓝皮书的调查显示,大学生本人对职业的满意度正逐步提高。2011届就业的毕业生中,有47%的人在毕业半年后对就业现状表示了“满意”。其中,就业的本科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满意度为50%,高职高专为44%。本科院校中,“211”院校毕业生半年后就业满意度为54%,非“211”本科院校为49%。从就业去向来看,2011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在“政府机构/科研事业”的就业满意度最高,达到60%;在“民营企业/个体”的就业满意度最低,为43%。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后在“政府机构/科研事业”的就业满意度最高,为57%;在“非政府或非营利组织(NGO等)”的就业满意度最低,为36%。2011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平均就业满意度最高的职业是警察、建筑师和税收工作者,三个职业的满意度均为78%;最低的职业是旅馆服务台职员,只有27%。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后,平均就业满意度最高的职业是石油技工类,高达79%;最低的职业是机床操作技工,为24%。

近20个专业 遭就业“红牌警告”

在对此前三年的就业形势分析基础上,学者研究预测出来近20个就业“红牌警告”专业。

2012年本科就业“红牌警告”专业包括:动画、法学、生物技术、生物科学与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体育教育、生物工程、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2012年高职高专就业“红牌警告”专业包括:临床医学、法律文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际金融、工商管理、法律事务、汉语言文学教育、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商务。

研究报告认为,以上专业与2011年的“红牌”专业基本相同,表明就业不好的专业具有持续性,这些专业失业量较大、就业率低,且薪资较低。部

分“红牌”专业是供大于求造成的;部分“红牌”专业如计算机类是人才培养质量达不到产业的要求造成的,一方面应届毕业生找不到专业岗位,一方面企业招不到合适人才。

2012年本科就业形势较乐观的“绿牌”专业包括:地质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石油工程、采矿工程、油气储运工程、矿物加工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审计学。2012年高职高专就业“绿牌”专业包括:道路桥梁工程技术、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应用化工技术、焊接技术及自动化、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研究认为,这些专业与2011年的“绿牌”专业相同,这些专业的社会需求旺盛、就业率持续走高、薪资走高。

自主创业 比例连续两届上升

蓝皮书指出,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连续两届略有上升,2011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达到1.6%,比2010届(1.5%)略高0.1个百分点。其中,2011届高职高专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2.2%),远远高于2011届本科毕业生(1.0%)。

2011届本科毕业生自主创业最集中的专业是艺术设计,高职高专毕业生自主创业最集中的专业是物流管理。

对于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2008届大学毕业生,他们在工作3年后有4.4%的人选择自主创业。这一数字,是他们毕业半年后的选择创业比例的4.4倍。

与创业相比,继续深造也成为越来越多毕业生的“就业选择”。2011届本科毕业生读研比例为9.2%,比2010届(6.7%)高2.5个百分点。其中,有31%的人转换了专业。2011届高职高专生毕业后,有3.7%选择了专升本。(记者 童曙泉)

近化学类专业 篇6

关键词:广西高校,烹饪化学,烹饪专业,教学方式

随着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 人们的饮食消费呈现出了新的趋势, 他们对健康和生命本质的关注越来越高, “营养与健康、营养与保健、营养与康复”成为餐饮业的新理念和新需求, 饮食的营养配膳及卫生安全性受到极大重视。社会要求烹饪行业能够制备出安全、卫生和营养价值最大化的产品, 要求从业人员掌握基本的食品卫生与安全学和营养学知识成为一大新趋势。因而, 以培养餐饮行业专业技术人才为直接目标的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教育, 必须将如烹饪化学或食物生物化学类课程作为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列入了专业教学之中, 只有这样, 才能培养出高文化、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

1 广西高校烹饪类专业基础课程开设状况

目前, 在广西区内开设有烹饪类专业的高等院校约有6所, 1所为第三批次应用型本科院校, 其余5所为高职院校。在专业方向上, 6所高校可分为两个方向, 一是烹饪工艺与营养方向, 一是烹饪工艺与营养教育方向;在专业课程计划安排上, 对化学类课程的开设态度和教育方式各有侧重。这6所高等院校中, 现行的培养目标和方向倾向有所不同, 专业课程设置上有轻微区别, 共同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有:《食品卫生与安全》、《烹饪原料学》、《烹饪营养学》、《烹饪工艺学》、《中西面点基础》和《中/西餐烹饪基础》;部分院校则增设有《基础化学》、《烹饪化学》、《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分析》、《饮食文化学》、《中医学基础》和《中国饮食保健学》等课程。总体上看, 大部分高职院校烹饪类专业课程计划对化学类课程未给予足够重视, 对化学类课程开设的意义缺乏必要认识, 这对烹饪类专业人才的可持续发展上有明显的掣肘作用。

2 广西高校烹饪类专业中化学类课程教育存在的问题

2.1 对化学类课程的教育不重视

在6所高校课程计划中, 唯有1所三本院校将化学理论知识教育放在比较重要的位置, 分配了72课时用于教学, 并有24课时的烹饪化学实验课程, 开设与烹饪化学课程相关的后续课程也比较多, 该校主要培养的是营养配餐师及高级厨政管理人才, 学制为4年;其他5所高职院校, 主要侧重于培养技能性烹饪人才, 就业方向主要分布在酒店餐饮部或餐饮行业厨房, 学制仅为3年, 因此, 为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 在课程设计中减少了不少专业基础课程的学时, 基本不重视化学类课程, 认为此类课程与后期的专业学习关系不大, 部分高校甚至是直接取消了化学类教育课程, 或是仅仅要求上专业技能课程的老师随堂讲授部分知识。

2.2 学生基础知识架构差异大, 对化学类知识点难以理解

广西区内的烹饪类专业招生一直均是文理兼招, 大部分学生来自文科专业, 知识结构有较大差异, 还有不少学生来自中职, 化学基础更加薄弱, 甚至是对化学类课程厌倦情绪;若任课老师授课时又不能结合生活实例或案例分析, 强调不清楚化学类课程在专业中的作用, 而是照本宣科讲授课程的知识点, 或谈及过多理论性的化学反应和化学结构式, 学生就会比较难理解关键的知识点和原理, 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2.3 师资来源受限, 化学类课程落实难

据调查, 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开设有烹饪类专业的本科院校不足10所, 广西区内更是仅有一所三本院校, 招收烹饪类专业研究生的院校更为罕见, 这显然难以满足专业师资需求。在广西各高校中从事教师行业的人员主要有两类, 一类是食品科学或食品工程类专业毕业的本科或研究生, 一类是从高职中毕业或企业工作转型的烹饪类技师。前一类教师在烹饪类专业教学中主要承担理论基础课程, 他们对技能课基本不了解甚至没有接触;而烹饪实践或实训课程则主要由后一类烹饪类技师们承担, 他们的文化水平相对比较低, 没有完整的、系统的学习过与烹饪技工相关的化学理论知识, 更不用说将化学学科的知识结合实际操作去讲授。

2.4 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与后期专业课程的学习结合性不强

在这6所高校中, 既能讲解好理论基础课, 又能同时教授技能的双师型师资力量相对偏少, 几乎没有老师能把整个化学类教育, 贯穿于本科或职业教学过程中;大部分老师仅仅是依照课本原有的架构去讲解化学类知识点, 与后期的延伸课程教学 (如《食品卫生与安全》、《烹饪营养学》) 联系不够紧密;加上基础课与技能课的授课老师之间沟通不够紧密, 在延伸课程教学过程中又不能恰当的将前期所学的知识点引入案例分析中, 导致学生无法参透各种机理, 形成不了完整的学科基础知识架构, 常常出现老师反复讲解, 学生反复忘记的现象。

2.5 培养理念的倾斜与教学条件的限制, 导致化学类实验课程被忽视

开设烹饪类专业的院系基本集中在旅游学院或是商学院, 通常习惯把专业建设和课程安排的重点放在技能培养和提高上面, 主要强调要培养学生掌握过硬的技能, 要求学生能够在工作岗位上熟练应用技能, 却往往忽略了对学生的文化素质的整体提升, 不重视学生用理论指导实践能力的培养。由于高职院校已少有化学类专业的设置, 无法配备有专门的实验室, 甚至不能按照教学要求开设或完成实验教学任务[1], 诸如《基础化学》、《烹饪化学》、《烹饪营养学》、《食品卫生与安全》和《食品生物化学》等课程, 即使开设也往往限于理论教学, 导致学生无法将课堂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 无法理解烹饪工艺中存在的各种化学现象 (如面包发酵过度变酸的原因) , 更不用说让学生去利用化学知识来创新烹饪工艺了, 严重影响了学生知识体系的完整构成与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形成。

3 解决化学类课程教育中存在问题的方法

3.1 从思想上端正化学类课程教育在烹饪类专业中的地位与作用的认识

化学类课程, 尤其是《烹饪化学》, 它主要是研究烹饪原料化学成分及其性质, 以及原料在烹调加工过程中色、香、味、形、营养等方面的主要变化, 是食品卫生与安全学、烹饪工艺理论、烹饪营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更是烹饪技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之一, 应作为烹饪类专业的必修基础课来开设[1]。在理论基础课程开设的同时, 尽可能配合增加简单的烹饪化学实验课, 重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让学生主动掌握食品成分在加工过程中变化的规律, 学会控制各种加工方法, 培养他们独立烹调出新颖、美观、营养又卫生的上等佳肴的能量, 使之成为新一代的高文化、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2]。

3.2 做好化学类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衔接

化学类课程教育与后续的不少课程, 包括《食品卫生与安全》、《烹饪原料学》、《烹饪营养学》、《烹饪工艺学》、《中西面点基础》和《中/西餐烹饪基础》都有着紧密关系, 要让学生全面掌握所学的这些课程的知识, 需要教授化学类基础课的教师和教授烹饪专业课的教师之间多沟通, 做好课程教学内容之间的衔接, 在基础课中提前引入部分专业课的案例, 在专业课中重复强调所学过的化学类知识点, 引导学生思考应用过程中食物原料质地产生变化或烹饪过程中味道变化的原因。

3.3 加强对实训师资文化素养的提升, 建设和培养双师型教学人才

由于师资来源的局限性, 为更好的将化学类课程融入到专业教学中, 需要提高教师的基础理论水平, 尤其是技师出身的教师群体, 因为他们在受教育期间, 我国烹饪类专业的教育还处在起步阶段, 高校对烹饪类人才的培养多定位在技能型厨师, 加上相关教材的缺乏, 教学计划设置的不科学, 导致他们化学类理论基础比较薄弱, 在现行教育中又多以学徒式教授学生学习技能, 难以将化学知识渗透在实训课程中讲解;最好的解决方式, 就是鼓励这些教师接受继续教育, 继续提升自身文化水平, 比如接受在职研究生教育, 让他们重新学习相关的化学类课程。从老师层面起培养出具备能将知识与技能结合的教育型人才, 才会更有利于培养下一代新型的烹饪人才。

3.4 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切入点, 全面推进教学方式改革和创新

教学方式要有所突破, 寻求新的考核学生的模式,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应用化学类知识点。教育过程, 教师不应该拘泥于死板的课堂讲授, 可以采用生活案例分析、相关视频播放、实地调研与考察、现场演示化学现象等方式开展教学, 吸引学生的求学欲、求知欲;学校应为化学类实验课程提供配套资金与环境保障, 专业教师应主动将化学类教学引入到实践或实训课程中来讲授, 基础课老师和专业老师配合设计新的烹饪实训方案, 让学生在烹饪食物的过程中记忆和理解知识点, 比如料酒和醋的搭配使用, 能去除鱼类的腥味并给菜肴增加特殊香味, 原因是醋和乙醇能发生酯化反应, 生成带有香味的乙酸乙酯[3];并在实训或实验过程中, 列举新的案例, 考察学生的应用知识、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 结语

高等教育应当以学生为主体, 以满足社会经济建设与发展需要为宗旨, 在我国餐饮行业迅速发展的时期, 广西区内的烹饪类专业人才培养已不能充分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 职业中重技术、轻文化的现象日显突出, 欲从根本上改变此种现象, 就必须更新观念, 切实加大专业教育内涵建设力度, 在培育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的同时, 传授实用的理论知识和技能, 教会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努力为社会培养出具备全面知识体系、操作技能强、创新意识高的烹饪类人才。

参考文献

[1]魏跃胜.高职院校烹饪化学实验教学内容改革探讨[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 2010, 24 (4) :79-82.

[2]顾卫红.烹饪专业学生特点及学习烹饪化学现状与教学方法[J].家教世界, 2013, 10:258.

近化学类专业 篇7

关键词:高职院校 基础化学 分层教学 流程

中图分类号:O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2(b)-0182-01

随着高职高专招生难度的加大和学校自身发展的需求,近年来,高职高专招生未能达到学校期望录取分数线的“计划外”学生人数有明显增多的趋势,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所面对的必然是一群参差不齐的学生。以该院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化工类专业近年来的招生情况为例,一个约40名学生组成的普通班级,其高中阶段选择理科的学生约占了其中的三分之二,而在这些理科生中高中阶段选择化学的大约只占了其中的一半,由这样学情的学生组成的一个班级,在大一一开始就统一进行化工类专业基础核心课程——基础化学课程的统一教学,可想任课教师教学的实际效果。如何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合格的面向企业、面向行业的化工类专业人才,就显得的尤为重要。因材施教,引导学生自主发展,充分优化学生的个性,是摆在每一个高职高专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严峻的课题。

专业基础课程——基础化学课程的分层教学模式在这一大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专业基础化学课程——基础化学课程的分层教学,它是教师根据不同学生学情和教学任务而提出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同时学生根据自身对中学阶段化学知识的掌握和化学能力的掌握结合自身的需求自主选择所要达到的目标要求,并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的过程。教学双方有计划、有目的地不断提高层次要求,其特点是层次变动性和分层自主性。

从实际情况来看,我们现在所面对的学生,使得专业基础课程——基础化学课程所要采用的教学模式应具有时代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不可能墨守成规的去照搬已有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为了适应新形势下教育的特殊性,就必需对原有的教育理论、教学模式加以反思、进行研究,分层教学模式的构建正是对新形势下教育新理念加以思考的而应运而生的。

1 专业基础课程——基础化学课程分层教学目标的确定

基础化学课程是根据化工类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的规定而开设的重要基础课程,是培养从事化工生产、环境工程、生物工程、食品生产、分析检验等行业的人员所必备知识体系的重要学科之一。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的化学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及基本实验技能,熟悉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应用,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和今后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为了达到这些目标,该课程既有一定的理论知识教学,又有一定的实验技能的训练。该课程是高职高专化工及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为专业课程服务、生产服务。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常见物质性质与结构的关系;熟悉常见化合物的性质、常见有机化合物的制备原理及实验方法;理解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化学反应能量、化学反应方向等化学反应基本原理;熟悉物质的相平衡以及相平衡知识在化工生产、化工分离技术方面的应用;掌握化学实验基本常识和化学实验基本技能;了解物质检验技术和方法,建立产品分析质量意识。

根据这些教学目标,分层教学的班级学生经过一年的基础化学分层教学,需要达到上述教学目标。

2 专业基础课程——基础化学课程的分层教学目标的展示和学生的选择

经过入学前三周的入学教育、军训之后进行的专业基础课程——基础化学课程的前期摸底考试,任课教师把确定的专业基础课程——基础化学课程的分层教学目标进行下达,公示于众,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分班、分层教学的自主选择,每个学生需将自主选择的教学目标和分层班级汇报给老师,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的自主选择加以指导,防止学生在选择时自我降低要求和盲目扩大要求。当然,任课教师要允许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调整自己的选择标准,尤其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自我要求,经过一段时间的分班、分层教学再组织学生进行摸底考试,再次分班、分层实施教学。

3 专业基础课程——基础化学课程的分层教学任课教师课前指导与学生预习

教师在每节课之后告诉学生下次课的教学任务,学生根据教学任务查阅资料,积极进行课程的预习。配合基础化学课程的题库和基础化学课本,学生积极进行预习。对于一些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对于预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任课教师要对他们进行必要的课前指导,以期克服后续学习的困惑。任课教师具体的指导,可以在基础化学课程的精品课程网站进行答疑指导,可以通过聊天工具进行指导等,不断扩大现代多媒体技术在对学生进行指导方面的作用。

4 专业基础课程——基础化学课程的分层教学课堂教学管理

专业基础课程——基础化学课程的分层教学每堂课教学可以用60分钟的时间来完成该次课的教学目标,课堂上任课教师多媒体配合板书进行知识的讲解,对于实践环节,可以在理实一体化的实训中心进行上课。课堂的余下的时间可以进行课堂知识的拓展和对基础薄弱学生的辅导。对薄弱学生的辅导可以采用个别化指导的方法,有目的地对分层班级的学生进行指导,帮助学生达到同一教学目标。同时,课堂上,任课教师可以多出些题目要求学生在黑板上进行结果的展示,不断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对知识的运用。专业基础课程——基础化学课程的分层教学的知识点多、杂,学生往往不知道怎么应用知识,不知道学习的知识的实际应用,这些都要求任课教师多举例,扩大知识的应用,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5 专业基础课程——基础化学课程的分层教学课后分层指导

专业基础课程——基础化学课程的分层教学课后分层指导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的指导。采取多种方式和形式进行指导,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锻炼技能。

经过两年的专业基础课程——基础化学课程分层教学,该院实行分层教学的化工类专业,学生学习的实际效果比分层教学之前的教学效果要好,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更牢,对技能的掌握更扎实。

参考文献

[1] 毛辉.高中化学自主分层教学模式的构建[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1):178-179.

化学类英文简历 篇8

name:jack lee

gender:male

age : 21

state of health:fine

native place:shandong province

hukou:harbin

years of posite materials, adhesive and coating, polymer monography, polymer addition agent, specialized english, etc.

language

english level: have a good command of both spoken and puter ability the common office soft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nefu). this is not a very famous university, but i have been making great efforts for enriching and perfecting myself all the time. i acknoing career. and, i pany. and i hope you could give me an opportunity of intervieing Petrochemical Mineral Ltd .At the beginning I mainly charged of analysis products through chemic methods and reseached nee producing problems.2 years later I changed to international trade,purchased producing materials ers by telephone and E-mail,dealed e relative document, etc.

Special Skill:

1. Kno you soon.

Best Regards

化学类实习报告 篇9

1.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全面地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判断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扩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培养独立工作能力。

2.通过对企业的了解进一步使学生对将来所从事的职业有初步的认识。3.通过参观实习提高学生的安全素养与规范操作意识。

4.通过参观增加学生对具体生产工艺与流程的了解。

5.通过实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集体主义精神等优良品德,为胜任以后的工作打好基础。

做为应用化学专业三年级的学生,学校安排了本次为期十天(20xx年7月20日29日)的认识实习,要求学生对化学工业生产有基本认识。从7月23日开始我们先后参观了陕化复肥厂(其中包括磷铵车间、磷酸车间)。通过实习让我们对陕化复肥厂的工作原理和生产运作方式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初步了解了陕化复肥厂的生产工艺、污染物处理的流程和工作原理,对化工行业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二、实习单位简介:陕化复肥厂

公司地处陕西华县精细化工园区,占地面积223万余平方米,现有员工3200人。公司主导产品“华山”牌尿素和“陕复”牌磷酸二铵均属“陕西省名牌产品”及“消费者信得过产品”,质量稳定,信誉良好,20xx年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公司近年先后荣获全国化肥生产先进单位、安全生产先进企业、陕西省先进集体等称号;由陕西陕化煤化工有限公司承建的陕化节能减排技改项目20xx年10月全面开工建设,项目总投资53.21亿元,建设内容包括两套30万吨/年合成氨、配套94万吨/年尿素,销售收入可达26亿元、利润2.6亿,届时公司年总产值可超50亿元。这些项目的实施将对调整企业产业结构,提升企业技术水平、拓展企业发展空间,实现节能减排,延伸陕西煤业化工产业链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三、实习时间:20xx年7月23日-7月29日

(一)、产品相关知识:

磷酸铵是含氮、磷两种主要营养元素的高浓度复合肥料,也是生产高浓度复合肥料的基础肥料,在生产过程中按一定配比添加不同的营养元素和制造成适合各种农作物的专用肥料。纯净的磷酸铵是白色结晶状物质,是重要的工业产品。它有三种:即磷酸三铵[(NH4)3PO4]、磷酸二铵[(NH4)2HPO4]和磷酸一铵[(NH4)H2PO4]。磷酸三铵极不稳定,常温下极易分解放出氨气变成磷酸二铵,磷酸二铵较三铵稳定仅在70℃以上才缓慢分解,放出氨气变成磷酸一铵,磷酸一铵130℃才开始分解,放出氨气变成焦磷酸(H4P2O7)、焦磷酸铵和偏磷酸铵。磷酸二铵是含氮、磷两种主要营养成分的复合肥。呈灰白色或灰色颗粒,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醇。有一定吸湿性,在潮湿空气中易分解,挥发出氨变成磷酸二氢铵。水溶液呈弱碱性,PH8.0。磷酸二铵是一种高浓度速效肥,适用于各种作物和土壤,

(二)、安全教育

入厂前的安全教育课,我们学习了到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为了生产。陕化复肥集团的安全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高速发展。安全教育课上我们了解到了我国工业发展的脚步与我国关注生产安全,关注全功福利的逐步重视。学习了点灭火设备及防护设备的使用,基本掌握了火场逃生的基本方法。了解了发生工伤及职业病的判断处理方法,教会我们以后工作如何更好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及利用法律武器来维护和保障自己的权益。经过老师授课的讲解,我们大致了解到了复肥厂的生产流程及各种机器设备的构造及工作原理。了解到早工业行业中安全生产必然是趋势及职工、企业及监管部门、群众在安全生产中的各种不同角色以及相互督导相互反馈相互获利的工作机制。在为期十天的参观实习中,我们主要就是在复肥厂了解学习从磷酸矿石到磷酸以及磷酸二铵的整个生产过程以及生产工艺设备。

(三)、实习内容

1.工艺流程图

2.磷铵车间

(Ⅱ)湿法生产磷酸二铵的原理:

氨与湿法磷酸反应随氨中和磷酸的程度所生成的产物不同:

(1)NH4+H3PO4---NH4H2PO4+反应热

(2)NH3+NH4H2PO4------(NH4)2HPO4+反应热

(3)2NH3+H2SO4------(NH4)2SO4+反应热

上述每个反应都释放出大量的热量将蒸发磷酸所带水份中的一部分。磷酸的中和度达0.6以下,被送入中和槽继续与氨反应生成料浆(料浆中和度1.5---1.6,料浆含水量20~25%)。制备好的中和料浆由料浆泵送入氨化粒化器内与干燥的磷铵返料混合造粒。返抖吸收料浆的过量水分.料浆涂覆在返料颗粒表面固化成粒。气氨加入氨化粒化器将料浆进一步氨化至中和度1.8一1.9。氮化反应使部分水分水分蒸发,促进了料浆固化,出口磷铵物料含水量3.44.3%。氨化粒化器制得的磷铵颗粒由干燥机进一步干燥至含水量2.0%以下,干燥介质是热风炉燃煤产生的热空气,干燥颗粒经过筛分,部分¢24mm颗粒作为成品经包裹冷却后送去包装,大于4mm的粒子经过破碎与小于2mm细粒和部分¢24mm颗粒作为返料返回氨化粒化器以满足生产连续进行所需的返料量。

3.磷酸车间生产原理

(1)磷酸性质:磷酸为中强三元酸,具有酸的一切通性,当加热至浆状时可侵蚀石英,纯磷酸在空气中易潮解。

(2)湿法磷酸生产的理论基础

硫酸分解磷矿生成磷酸溶液和难溶性的硫酸钙结晶,反应分两步进行的:第一步,磷矿和生产系统返回的返酸(稀磷酸)进行预分解反应,防止了磷矿与浓硫酸直接反应,避免包裹现象的发生:Ca5F(PO4)3+7H3PO4=5Ca(H2PO4)2+HF第二步,磷酸一钙料浆与稍过量的硫酸反应:Ca(H2PO4)2+H2SO4+nH2O=CaSO4.nH2O+2H3PO4(3)磷酸生产流程

主流程:磷矿石的湿法研磨(磨矿)→反应→过滤稀酸罐区→浓缩成品(浓酸罐区)

上一篇:四心师德论文下一篇:铁坝小学德育示范学校申报材料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