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专业化学教学

2024-10-11

药学专业化学教学(共11篇)

药学专业化学教学 篇1

摘要:无机化学是药学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基础课。学好无机化学不仅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也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很好的基础。文章对怎样教好药学专业的无机化学进行多方面的探索、研究。

关键词:无机化学,药学专业,教学探索

为了让学生学好无机化学这门课,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 采取了以下措施,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总结如下。

一、结合专业特点优化教学内容

目前我校给药学专业授课使用的无机化学教材是牛秀明和林珍主编的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无机化学》。全书共有十章, 学时的安排为理论课26学时, 实验课12学时, 总共有38学时。要想在这么短的时间内, 把全部内容都学完, 显然有些力不从心, 所以必须结合专业特点。为此我们对原教材进行适当调整和压缩, 这样对提高教学效果颇有益处。

根据大纲和将来学生工作的需要, 选择与药学专业有密切联系的内容重点讲授, 如溶液和胶体溶液、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配位化合物等, 这些知识不仅与日常生活有关, 而且还与药学的基础学科有相关联系, 所以将这部分内容重点讲解, 把关键问题讲深讲透, 直到学生弄懂为止。而像化学热力学基础这方面的知识理论深奥难懂, 且在今后的工作中也几乎用不到, 所以尽量压缩, 让学生了解就可以了。

二、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

让学生掌握知识, 所用的教学方法很重要。教学方法有很多, 有“填鸭式”的教学法;有“启发式”教学法;有“讨论式”教学法等等。根据我们多年的教学体会是根据不同内容, 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不能千篇一律。如教材中的第一章, 它既是基础, 又是重点、难点和关键部分。我们的方法是先让学生自己预习一遍;然后带着问题再自学, 提示学生预习时联系高中已学过的核外电子排布的有关知识, 让学生间相互提问;最后由教师上课提问, 讲解, 小结;课外辅导时解答学生的提问。这样通过一系列的教与学的活动, 让学生把难懂的理论弄懂了, 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生感到这种教学方法效果较好。所以, 我们的教学方法不是固定不变的, 有时用一种, 有时几种方法联合运用。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

以板书为主, 以模型为辅是传统的教学方法。现在的学生思想活跃、知识面广, 所以传统的教学手段已落伍了。因此, 我们的教学手段也要与时俱进。对此我们的做法是多重并举, 即在传统的教学手段上加以多媒体的应用, 使两者结合起来。比如教材中的杂化轨道, 这些内容理论深奥、抽象, 很难理解。我们通过多媒体的声、光、图、文地运用, 使这些抽象的微观的知识变成直观的、清晰的、动态的、宏观的。如第二章第二节中的碳的杂化过程, 教师根据掌握的知识和资料, 将碳的SP3→4个SP3, SP2→3个SP2, SP→2个SP杂化过程制成课件。教师上课时先讲解, 板书, 再放映课件, 这样由静止的变成活动的、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 再现了碳的杂化过程, 形象逼真, 学生们反映效果很好。这样不仅增加了趣味性, 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 同时也提高了教学效果。

四、多种渠道提高学习兴趣

要多种渠道提高学习兴趣, 除了上面谈到的多媒体教学, 还要根据所教内容把有关的一些生活素材穿插在课堂教学中。如防晒霜的成分及防晒原理, 好玩的变色太阳镜, 好吃的苏打饼干;还有冬天用的暖手袋, 除了电暖宝, 还有更为安全和环保的可反复使用的暖手袋。这种暖手袋除了装有乙酸钠过饱和溶液外, 里面还有可以弯曲的金属片, 当金属片被反复弯曲时, 产生的轻微振动会使乙酸钠结晶, 这是一个放热过程, 袋子就暖和了。用过的袋子在沸水中加热后, 晶体吸热重新溶解, 回到过饱和溶液, 可以再次使用。教师在教学中介绍所见所闻, 亲身经历的例子, 让学生感到原来枯燥无味的知识变成生动具体有趣的事实, 使学生觉得学习无机化学用途广泛, 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重视实验教学

Chemistry是化学, 麻省明院士把chemistry分成Chem is try, 这门学科就是try!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 化学的教与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 化学基本理论主要来源于化学实验, 通过化学实验可以加深和巩固理论知识的学习。如教材中的一些概念, 比较抽象且难懂难记, 但通过化学实验的验证后, 可使学生获得具有说服力的感性知识, 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怎么鉴别所吃的食盐是不是碘盐, 只要根据我们学过的碘和淀粉的颜色反应知识就很容易辨别出来。所以通过实验不但加深理论知识的学习, 还提高了生活能力。

六、改变成绩评定方式

学生成绩评定是教学活动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对学生的考试不是为了选拔人才, 而是为学生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以前我们一学期只考一次这对学生未来发展是不利的, 所以必须得改变, 不能做“一锤子买卖”。我们的做法是, 第一, 加大对学生平时学习的考核, 如学习态度、作业、实验操作、小测验, 提高平时考核所占的比例, 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第二, 是在考试内容上改革。考试的内容除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外, 还要考查学生的自学及综合能力。如有一题:谈谈渗透压在医药卫生及工、农业生产中有哪些应用, 以论文的形式上交。这个题目不是简单的简答题, 而是一个综合性的论述题, 必须查阅大量的资料并具备一定的日常生活化学知识的积累。这样学生既温习了化学知识, 又加深了解了渗透压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综上所述, 教师要上好每节课, 提高教学质量, 就要不断学习, 提高自身水平, 才能适应教学工作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牛秀明, 林珍.无机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2]马金石, 王双青, 杨国强.你身边的化学——化学创造美好生活[M].2012.

[3]陈润杰.生活的化学[M].2000.

药学专业化学教学 篇2

关键词:物理化学;教学方法;设计性实验

Discussion on Physical chemistry teaching as basic course of pharmaceutics

Bai Xi

(Department of Chemistry,Changzhi Medical College,Changzhi,046000)

Abstract: Based on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physical chemistry teaching, we put forward the exploration of teaching reform, in order to better develop the students' learning autonomy and thinking, to improve students' ability to analyze problems, solve the problem.

Abstract: Physical chemistry; teaching method;design experiments

【中图分类号】G642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是十八大关于教育的精神。如何进行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是值得我们每一个高校工作者深思并付诸实践的问题。我想,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应该包括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横向是指人文精神的培养,纵向是指科学精神的培养。本文就专业方面,如何提高学生的专业精神,科研素养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出几点浅见。

1目前物理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物理化学是药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以物理和数学为理论基础,具有典型的学科交叉性,知识的宽广性和原理的费解性三大特点[1],理论抽象,公式繁多,可以说,物理化学是大家公认的所有高校课程中,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课程之一。而传统的教学中,填鸭式的满堂灌更使得学生感到学习的枯燥乏味,毫无兴趣。

1.2学生在学习中,经常有这样的困惑:很多知识老师讲的我都懂,但是自己独立解决问题时,却没有头绪,无从下手。其实,问题在于,学生的学习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没有建立起系统的知识体系,所学的知识是零散的,习得的知识不够系统,不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去解决某一问题。

1.3物理化学是药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与后续课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其原理和知识已经渗透在药物研究的各个领域。因此,在学习理解物理化学一般学习方法的同时,还应该注意挖掘物理化学学科本身所蕴含的丰富的哲学思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其他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今后科研兴趣的激发起到关键作用。专业知识体系的构建,专业思维方式的培养,实践是最好的老师。

1.4传统的考试机制,使得学生学习只为了应付考试,完全扭曲了课程设置的初衷,更违背了教育的目的,无法激励学生的求知欲望,更难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因此,要想使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学习的评价机制也应当相应地改变。

2.物理化学教学探索

2.1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观念

大学生知识的获得不仅靠课堂上教师的传授,更多的是从课后自己通过查阅文献、做实验、听讲座等方式生获得。作为教师,授之以渔才是真正负责任的教师。因此,课堂教学不能只追求使学生掌握某些知识点,而是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科学专业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对问题的解决,无需也不应该是给出完美的解释和解决,而是要给学生留出思考的空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2.1.1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物理化学中一些抽象的理论,大多是以其他学科的理论、假设为基础提出并论证的,要对理论有深刻理解,需追本溯源,找出其支撑理论与假设。为此,教师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学生课后做功课,查文献,找资料,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并给出讨论的空间。某些章节的学习,如:表面活性剂部分,可交给学生自己来讲授,通过课前的精心备课、课堂上的用心讲解,对该章节知识的掌握程度就会比平常更深。总之,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主动性。例如,

2.1.2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每一章节学习结束后,要求学生及时进行小结,使其能够对本章节知识在头脑中形成系统的知识框架,每门课程的学习结束,也要及时回顾总结,使整门课程框架清晰明了,在后续课程的学习中,要逐渐建立起系统的专业知识体系,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才能思路清晰,有的放矢。教师在教学内容上精心设计,可以提供一些经典的案例进行分析,使得学生自然引出知识点及其延伸应用。例如,通过3个案例的教学,即永动机案例(说明能量守恒、热力学第一定律)、熵增原理案例(说明熵的概念、引出以及使用范围)和合成氨案例(说明吉布斯自由能的概念、用途),可以让学生轻松掌握热力学部分的重要知识点[2],并使得这些知识点之间建立起系统化的联系。每一模块都可以选取几个经典的案例将涉及的知识点涵盖并相互联系,这样学生习得的知识便不再是孤立的,解决问题时逐渐建立起联系的思维方式。

2.1.3合理设计实验课程。通过实验课,要达到三方面目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运用实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科研精神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因此,在课程设计上要循序渐进,分步进行,最后通过设计性实验对教学成果进行检验。设计性实验通过结合教师的科研课题或学生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提出,完全由学生自主进行实验。另一方面,实验课程的设置还应注重上下游课程之间的渗透与衔接,协调把握课程的相对独立性和连续性,多个关联学科整体设计实验内容[3]。整个实验课程,在培养学生用实验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启迪了学生的科研精神和创新思维,为物理化学知识在后续课程的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2课程评价体制的改革

考试的目的是检验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因此,课堂表现、课后成果和期末成绩都属于评价范畴。课堂上学生的发言和讨论的积极性,课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和结果都作为评价的内容,这样才能激励起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除此以外,通过学期末的设计性实验,不仅可以加深理论在实验中的应用,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研的思维方法。

参考文献:

[1]高俊萍,姜茹,李穆琼,等.药学专业物理化学课堂教学的思考和探索[J].基础医学教育,2011,13(12):1064-1065

[2]李学峰,赵艳茹.案例法在物理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药学教育,2012,27(5):14

药学专业无机化学教学改革初探 篇3

关键词:无机化学,教学改革

无机化学是药学专业学生进入大学后接触到的第一门重要的化学基础课,该门课程的学习为药学专业人才储备了无机化学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也为后续的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等化学课程和药物分析、药理学等药学专业课程提供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内容繁杂,学生学习的难度较大,同时又面临课时数的减少,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对无机化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尝试,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1 根据药学专业特点,优化教学内容

无机化学课程内容包括基本理论、物质结构和元素化学三大部分。基本理论主要讲述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和四大平衡等内容;物质结构主要包括原子结构和分子结构;元素化学主要按区介绍各主族和副族元素的性质及其递变规律、基本化合物和基本反应等。由此可见无机化学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教师必须根据专业的培养目标、专业特点优化教学内容。

本文结合药学专业特点,在教学内容上注重加强无机化学与药学的联系,根据药学专业的教学目标,选取与化学后续课程、药学专业课程相关的一些教学内容,删掉了与后续课程重复的一些内容。例如,化学四大平衡的有关计算在后续课程分析化学中还要讲授,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有关公式的推导在后续课程物理化学中还要学习,都进行了删减。同时增加了与药学关系密切的知识。例如胶体化学等知识对医药学专业学生来讲是十分重要的,生物体系的许多生理现象和病理变化都与其胶体性质密切相关,但无机化学教材中,这些内容却比较少,需要进行必要的补充。

2 丰富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课堂教学以黑板加粉笔为主,由于给学生提供的感性材料有很大的局限性,从而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进步,使教学手段变得丰富多彩。特别是多媒体的引入,提高了无机化学教学效率,改善了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具有能够综合处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的能力,能够化静为动,寓教于乐,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使抽象问题形象化,便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能节约传统的板书时间,开阔知识面,增加信息量,提高学习效率[1,2]。

我们以幻灯片放映为主,辅之以板书、动画和录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通过动画模拟演示铜锌原电池装置中电子的得失及正、负离子在盐桥中的运动情况。生动的画面、可视的实验现象,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抽象的理论知识。

另外一些重要的化学反应,如金属钠在氯气中的燃烧等,可以采取播放录像的方式,使学生可以清楚地了解这些反应的剧烈程度,加深印象。

3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有效地利用课堂教学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以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实践能力是至关重要的。现代教育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去发现真理,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通过积极思考去掌握知识技能。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我们根据课程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对比教学法,来引导学生学习。

3.1 启发式教学

教学单纯注重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忽视学生主观能动性,就会压制学生的主动性和思考。采用启发式教学,以提问的方式引入,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问题,能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4]。如在缓冲溶液的学习中我们给学生提出问题:缓冲溶液的组成是什么?为什么缓冲溶液具有缓冲作用?影响缓冲能力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等等问题。通过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可以提高注意力,增加学习兴趣。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学生提出问题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会越来越宽。

3.2 对比教学法

无机化学概念、公式多,通过对比教学法可使学生全面掌握知识,也可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连贯起来,加深理解。如溶液一章重点把握蒸汽压下降,沸点升高、凝固点下降、溶液的渗透压四种稀溶液依数性的计算。由于公式多,学生做题时容易乱套用公式。采用对比教学法可解决这一问题,运用对比教学法进行概念和公式的学习,寻找共同规律,找出各自的特点。最终以图表的形式列出,使学生一目了然。采用对比教学法,使学生找出共性,区别个性,使学生思维活动由片面到全面、由局部到整体,从而使知识系统化。

总之,教师在无机化学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探索中,既要注重学科自身的特色,又要体现出对药学专业的关注,以主动适应时代发展对药学教育的要求,为培养出合格的药学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孟跃红.多媒体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07,(2):232-234.

[2]吕慧丹,刘勇平.多媒体技术在无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广东化工,2010,37(4):228-229.

[3]马秀英,路映虹.课程教学改革和创新的结晶[J].大学化学,2000,15(4):64-65.

药学专业化学教学 篇4

实验教学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它与理论教学互相促进,互为补充。但传统观念上一直将实验教学视为理论教学的附属品,定位于辅助教学的地位。长期以来,物理化学实验教学发展缓慢,重理论,轻实践,教学内容陈旧,教学程序僵化。一些医药院校甚至只象征性地开设一些最基本的物理化学实验,学生按实验书上的步聚和方法机械地进行实验。这种教学模式,局限于实验技能的训练,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和创造性,学生学习兴趣不大,实验积极性不高。

1.2实验内容与专业联系少

物理化学实验在药学专业实验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所涉及的基本研究技术和研究方法是后续药学专业课程尤其是药剂学的技术基础。但现行的药学专业物理化学实验内容,更多的是从化学的角度去设计,没有结合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对实验进一步选择、扩展和深化。目前很多医药院校开设的物理化学实验项目并不能真正体现物理化学原理和技术在药学中的应用,尤其是缺乏与药学相关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

1.3实验仪器设备更新缓慢

物理化学实验主要是测定物质的理化性质,因此需要相应的仪器设备。近年来,随着现代实验科学技术的进步,涌现出了大量的智能数显式仪器。这些新仪器的使用,不仅使测量过程更为便捷,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助于他们毕业后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但有些院校由于对基础化学实验不够重视,实验经费投入不足,致使仪器设备老旧,长年无更新换代,从而影响了实验技术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1.4实验数据处理方法落后

药学专业化学教学 篇5

关键词:无机化学 整体科学意识 自主学习意识 绿色化学意识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2(b)-0142-01

21世纪科学技术综合化、整体化的趋势日益增强,科学技术的这种发展趋势必然反映到教育上,必然要求现代教育在内容、体系上体现这种综合化的特点。然而,传统的无机化学教学模式忽视与药学专业课程的相互交叉和渗透,严重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思维的发展。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结合无机化学的课程特点和大一学生的知识体系结构,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整体意识、自主学习意识和绿色化学意识,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培养出即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熟练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又拥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符合时代要求的大学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 科学整体意识的培养

学科间相互渗透和交叉、碰撞所产生的火花是科学发展的驱动力之一,也是许多创新性学科论点与方法产生的源泉,是学科发展的动力。最活跃的研究领域多位于多学科的交叉点上,而当代科技发展的趋势和特点是学科间互相融合、互相补充、互相促进[1]。学科交叉的实质也就是知识体系的渗透和融合。根据学科专业自身的发展规律和趋势,通过不同学科的有机渗透与组合,构建新型的学科体系,是培养具有多学科知识背景、知识和能力结构合理、基础扎实、素质全面、适应性强的综合性人才的关键。无机化学对医药学生来说就是和医药联系起来,将所学知识更好地服务于医药,无机药物化学的兴起就是很好的例子。教学中每章知识都列出一些与医药相关联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查阅相关的资料去寻找答案或是通过阅读提出自己的观点,或以小论文的形式上交。比如讲到沉淀溶解平衡时体出的问题:常用的难溶电解质药物有哪些,是如何制备的?体内的结石的组成是什么,是如何形成的?结石的药物是怎样制备的?胶体是怎样形成的,如何制备?而在原子结构这章中就要在课堂讲课时将原子吸收光谱的原理参入进来,让学生感觉到所学知识不是离应用那么遥远。分子结构讲到杂化轨道理论时,问题是青霉素为什么能够杀死病菌呢?让学生颇为震惊的问题,似乎不能跟无机化学联系起来,提高了学生对无机化学的认识深度。配合物与医药的关联问题就更多,而且配合物药物是现在研究的热点之一。草药中的有机成分与金属配合后生物活性提高,例如茶多酚与金属离子(如钙、锌等)配合后有可能兼具二者的药理活性[2]。铂、锑、锡、钒、硒、锗等的配合物在抗癌金属配合物中占重要地位,稀土離子在抗凝血、抗炎和治疗烧伤等方面的优越性引起人们对其药理的关注,使稀土离子与细胞膜作用的研究成为热点。让学生查阅相关的文献报道。通过这些问题的提出,不仅让学生感觉到无机化学与各专业学科的相互交叉与渗透,培养了整体科学意识,而且更大地提高了学生对无机化学的重视,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

兴趣是激发自主学习意识的前提。对医药院校无机化学的教学必须要充分的和专业知识联系,这样才能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所学的知识是有用的,才能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学中提出一些与专业相关的问题,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每10人一个小组去查找资料,由小组长负责安排小组讨论会,将发现的问题再通过查资料或是跟老师一起讨论,在讨论课上每个小组派代表讲解本组的工作,这样既增长了见识又加深了对无机化学知识的理解。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一个差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无机化学是中医药院校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担负着培养学生从中学被动学习到大学的自主学习、从只啃课本到主动去图书馆猎取相关知识、从回答问题到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等责任。例如,电解质溶液这章,人体各部位体液的pH是多少?正常人体血液的pH是多少?如何维持着人体血液的pH值基本不变?什么情况下人会发生酸碱平衡失调?如何看待酸碱体质这一学说?这些问题同学们非常感兴趣,感觉到将要学习的酸碱电离平衡和他们的专业课有很大的联系,就会积极的去查找资料寻找答案。这样既可以更好地巩固理论知识,又能拓宽知识面,而且会对当下流行的酸碱体质这一学说进行深度思考,能从科学的角度对这一理论进行评判。

3 绿色化学意识的培养

环保问题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是关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绿色化学是实现化学污染防治的基本方法和科学手段,是一门从源头上阻止污染的化学,绿色化学适用各种化学领域。在无机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绿色化学意识会产生积极的行为效果。在讲解电解质溶液时,要让学生认识到酸碱污染。目前,薯蓣皂苷元主要由薯蓣科植物(黄姜、穿龙薯蓣等)的根茎中所含的薯蓣皂苷经加酸加热水解获得。由于在水解过程中大量使用硫酸、盐酸等无机强酸作为水解催化剂,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同时也使占原料大部分的淀粉、纤维素等物质的化学结构被破坏而难以综合利用[3]。那么是如何解决这一污染问题的呢?让学生去查阅资料,了解到有哪些更好的实验手段避免污染。相信有了绿色化学意识,学生在以后的有关化学实验中,必然会想办法做到尽量减少污染或零污染。

为了加强上述三种意识在教学中的培养,笔者在评价体系上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将学生查阅的资料、讨论课中给大家的讲解、提出的问题等等都给予一定的分值奖励。笔者从多年的教学经验中,认识到三种意识的培养对无机化学药物的开发及学生创新课题的开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卢建飞,吴太山,吴书光,等.基于交叉学科的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6(1):46-48.

[2]王彦兵,胥艳,魏永春,等.Folin-Cioc alteu分光光度法测定茶多酚锌配合物中多酚的含量[J].化学研究,2011(22):76-78.

药学专业化学教学 篇6

1 精选教学内容联系药学实际

元素无机化学部分基本上是叙述性材料, 包括成千上万条化学反应方程及众多化学事实,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抽象, 困难;且学时所限不可能每种元素的结构、性质和化合物都加以介绍, 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加以取舍。

在教学中, 我们对那些内容简单容易理解的知识在课堂上不讲, 留给学生自学;对那些核心重要的内容, 则在课堂上详细讲述。针对药学专业特点, 我们着重介绍与医药联系密切的元素。如:14种人体必需微量元素, 常用到的治疗元素铝、金、锂、铂、锗以及对人体有害的各种元素。在这些元素的讲解中应多联系医药知识。学习氮的氧化物时可以多介绍明星分子NO在生物体内的作用, 以及这些作用与其结构的关系;学习铂时要重点向学生介绍顺铂、卡铂的抗癌作用;介绍汞时则主要学习其毒性和生活中怎样处理洒落的汞。这样学生学习较有兴趣, 教学效果较好。

2 运用基础理论贯穿教学内容

在元素化学的学习过程中更要注重理论的应用, 从中找到规律, 有利于对元素性质的理解和记忆。在教学中, 注意结构与性质相联系的教学, 物质的结构决定其性质, 由其结构推知其物理化学性质, 又由性质去看其结构, 二者相互联系, 加深理解。运用前面所学习的原子结构, 分子结构和配合物结构等知识解释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学生才能更好的学习和掌握物质的性质及运用其性质。

我们学习的元素大多都有多种氧化态, 学习这类元素及其化合物时, 元素电势图是重要的手段之一, 我们通过复习元素电势图的原理, 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和认真分析元素电势图, 并从中获得许多的信息。如:在不同介质中, 各氧化态物质的相互转化、氧化还原性反应中的歧化与反歧化反应的判断、平衡常数的计算等。

在学习同族或同周期元素活泼性, 含氧酸酸性, 碳酸盐稳定性时要通过惰性电子对理论、极化理论进行讲解, 让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3 结合化学史增强课堂趣味性

中国著名教育家、化学家傅鹰说过:“化学可以给人以知识, 化学史可以给人以智慧”。化学史是化学学科孕育, 形成和发展及其演变规律的历史[1], 让学生徜徉于神秘离奇而又丰富多彩的化学世界, 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加深知识理解, 掌握正确的科学思想和思维方法, 勇于探索科学研究, 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人文修养。

元素部分内容单调琐碎, 如果一味地照本宣科讲授, 很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 失去学习兴趣, 产生厌学情绪, 进而失去对化学的热爱。适当穿插化学史教育, 将有趣的化学史故事和抽象的化学理论知识结合在一起, 可以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从而热爱化学。

每一种新元素的发现都伴随着科学工作者孜孜不倦的思考和工作。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的向学生介绍一些典故:惰性气体的发现来源于瑞利和拉姆赛敏锐的观察力和高超实验技术, 也可以说是“小数点第三位”的胜利;居里夫人发现镭和钋的故事。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也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的科学思维和探索精神。

4 归类总结增强记忆

为解决元素化学教学内容“零散”的问题, 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我们在元素化学的复习总结中借鉴陈志敏等提出的“主线式”教学法[2]对知识内容进行归类总结。

在复习中按化合物类型将元素化学分为六类:氧化物和氢氧化物;含氧酸及其盐;卤化物;硫化物;单质;配合物。每部分以若干重要物质为对象进行对比讨论, 探讨该类物质的结构、性质、制备和应用, 特别是侧重其性质变化规律。

经过这样的总结归纳同学们普遍认为知识条理更加清晰, 内容掌握更加容易。

以上是在元素化学教学中的一点小小体会与感悟, 为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还需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研究、探索、创新和提高。

摘要:针对无机元素化学课程的特点结合药学专业学科需要, 对元素化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初步探究, 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效果, 满足药学专业学生对元素化学知识的需要。

关键词:元素化学,药学,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1]鲍时安, 张家.化学史教育与教学[J].化学教育.2000 (1) :44-46

药学专业化学教学 篇7

1 物理化学实验教学中的问题

第一,物理化学的实验教学内容,更多的还是一些经典的验证性实验,而且主要是化学知识的运用,没有更好的与药学知识融合起来,以至于药学专业的学生在此实验课程的学习上兴趣不浓,这也不太符合药学人才培养的要求。第二,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手段,使得物理化学实验的仪器和设备得到不断地更新换代。但由于学校实验经费紧张,投入有限,使得目前的很多仪器设备陈旧老化,只有及时更新换代,才能符合药学人才培养的需求。第三,物理化学实验教学中,对于数据的分析处理是极其重要的,通过数据的处理分析可以看出学生对实验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目前,数据的处理仍采用传统的坐标纸作图的方法,同样的数据,学生绘制的图形差别较大,既费时费力,又缺乏精确度。实验的误差也大。所以,结合目前的科研数据的处理方法,引入电脑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的方法,更符合今后教学的发展趋势和药学创新人才的培养方案。

2 物理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探索

2.1 理论课和实验课的同步性

物理化学是化学的理论,也是化工、医药、生物、材料的理论基础。作为药学学科的理论基础,物理化学的内容已渗透到了药学的各个领域。物理化学教学内容涉及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电化学、表面化学与胶体化学等多个方面,也包含了物理化学的重要实验方法和技术。物理化学实验作为物理化学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的桥梁,将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只有将实践和理论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物理化学的知识,并将其运用到药学领域。所以,重新审核物理化学理论课与实验课之间的内在承接关系,合理调整实验的开设时间,既确保能够按时完成物理化学实验教学任务,也能做到理论内容与实验操作的同步性。如此,理论知识可以得到实验的验证,而实验的现象也能促进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2.2 实验教学内容的设计与改革

目前,物理化学的实验内容更加倾向于化学方面,今后,在实验教学内容的设计上,要注重与药学知识的融合,调整传统的经典的验证性实验内容,增加和药学相关的内容。比如,蔗糖的转化实验内容,我们可以把蔗糖换做某种药物,像硫酸链霉素的水解反应也是一级反应。也可以增加一些设计性的实验,根据化学动力学原理设计出核黄素在室温下的贮存期的测定实验。结合相图原理说明某些药物能否配伍到一起的设计性试验。对于设计性试验,要求学生自己动手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独自设计实验方案,小组讨论完善实验方案。实验方案要包括 :实验目的、用到的原理知识、实验的仪器和药品、实验步骤、注意事项、数据的记录表格以及问题和讨论部分。实验方案由老师审核后才能进行实验。经过这样一系列过程的锻炼,可以提高学生的科研意识、创新意识以及学习的主动意识。

2.3 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物理化学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方面,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以及创新能力训练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新的教学方法,例如PBL教学法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始终以问题为中心组织实施实验教学,教师通过实验内容的问题设计,组织学生提前一周预习实验,上课前检查提问,回答情况作为教学评价反馈。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随时提出问题并在组内讨论,改变了传统教学法中学生被动学习的问题,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良好。比如实验过程中的意外或突发故障的发生,引导学生自发提出问题,认真思考,实验小组内对实验中发生的情况进行相互讨论和争辩等。如此既能加深学生对实验过程的印象,又能更深入的理解所学知识,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的能力等。

3 结语

对物理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任务要充分认识到其长期性和艰巨性,以上的教学改革的初步探索是对我校培养具备创新意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药学人才的一种有益尝试,其重要意义在于为下一步继续深化物理化学课程教学改革、全面提高药学专业学生实践技能、科研意识、创新意识以及综合素质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物理化学作为药学的理论基础,在药学中有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物理化学实验是非常重要的动手实验课,实验教学是物理化学课理论教学不能替代的,实验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文章针对实验教学现存的问题从理论与实验课同步、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条件、数据处理方法和双语教学方面探索改革与创新。

药学专业化学教学 篇8

分析化学是是研究物质化学组成、成分含量、化学结构等信息的分析方法及有关理论的学科。作为医学院校药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 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之一, 为以后药物专业课如药物分析化学、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药剂学奠定了坚定的基础。在我校实际执行的授课计划中, 实验教学学时数达到总学时数的47%之多。可见, 实验教学在分析化学这门课程的教学教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实验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独立操作能力, 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应用创新的能力。通过实验教学, 进一步加强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为药学的发展培养合格技能型人才。作为职业院校的一名化学教师, 结合在实践教学中的经验, 针对我校现状, 提出几点想法和建议。

1 我校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现状

第一, 学校在化学课程教学硬件上存在一些不足。我校教学设备仪器不能满足实验教学要求。化学分析实验目前是两人一套仪器, 两人共同完成实验的全过程;而仪器分析实验开出率比较低, 721型可见分光光度计和自动电位滴定仪的仪器实验部分学生能亲自操作仪器, 但也不能做到人手一台仪器, 动手进行仪器操作的机会比较少。同时, 大型先进仪器匮乏, 如高效液相等等。

第二, 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 实验操作内容单一。基础性和验证性实验所占比重较大, 而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较少。与专业课程相关的实验开设较少, 部分学生对实验课不重视, 积极性不高, 在实验中只是一味地模仿在实验中边看报告边操作, 敷衍了事, 致使教学效果不理想。大多数学生在实验中不能发现、提出问题;部分学生对失败实验不能积极、正确地分析, 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与职业院校培养学生操作技能的办学理念不相妥合。

第三, 应当建立绿色化学的思维方式。在实验教学过程中, 应遵循拒用危害品原则, 废弃药物做到定期处理。在不影响实验效果的前提下, 只要有可能, 可以把有害试剂合理替换成无害试剂, 将某些易产生有害物质的实验合理替换成无害物质的实验。对于实验室无法完成的一些实验, 采用多媒体演示的方式, 让学生加深印象。

2 分析化学实验改革设想

作为药学专业的学生, 学习分析化学的目的不仅仅是掌握其基本理论、方法, 为其他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同时, 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实验动手操作能力和综合实践技能。

2.1 结合科学发展前沿, 加大现代仪器分析的教学内容。

有机整合现行的“分析化学”和“仪器分析”两门课程, 使其成为结构科学、内容严谨、突出创新的“分析化学”课程, 既保持分析化学学科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又充分体现了分析化学学科的先进性和前沿性。

随着现代分析仪器的迅速发展, 药物的分离分析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目前常用的是各种色谱和光谱技术, 这一技术能对复杂体系进行分析。另外, 如射线衍射、多维技术等各种新的分析方法、仪器技术等在各个学科都有广泛的应用。所以开设高水平的选修实验的现代实验设备与实验技术就成当前教学中了当务之急, 重中之重。比如, 高效液相色谱仪, 气相色谱仪的相关实验操作。

2.2 化学实验室可以从化学教研室独立出来, 专门成立药学专

业的化学实验教学小组, 并由专业学科统一管理化学实验教学, 参与药学学科集体备课, 更好地了解专业需求,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可以有针对性地教学, 更好地为专业学科服务, 能更好与专业学科知识相接轨。调整教材内容, 重视专业应用, 有关教材内容的调整是实现改革的实体, 也是重大而复杂的任务。需以分析化学与药学的内在联系为线索, 分阶段逐步进行,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大胆删节不必要的内容, 增强化学知识与各专业应用的穿透性,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

2.3 开展实验技能比拼, 检验实验教学的效果, 实施实验技能考核。

例如, 学生基本技能的熟练程度;化学实验仪器正确操作方法;实验结果准确程度等等。同时, 有利于发现了实验教学中的不足, 为今后进一步改进实验教学工作提供了借鉴思路。实验操作考试具有考核与培养学生的自学、思维、动手、分析和解决问题等多种综合能力的作用, 是促进实验教学, 提高实验能力的一种好方法, 更是传统笔试所不能及的, 严格实验操作考试, 对学生的学习有导向作用。因此, 围绕分析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 我们首先在药学专业中制定化学实验项目操作技能考核评分标准, 其次将化学实验操作融入到最后理论考试试卷当中, 加大实验操作技能考试在化学科目总成绩中的权重, 从考试这个终端强化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

2.4 化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 学生学习过程比较单调乏味, 缺乏积极性。

教师实施教学工作之前, 可以查找文献, 增加与药学专业、日常生活相关的知识或者案例,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对药学专业知识的爱好, 能将自己所学知识得以应用, 让学习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不再单调呆板, 不再是一种压力, 而变成一种乐趣, 这将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5 开设化学选修课, 满足各专业部分学生对化学内容更广泛和更深入的需求。

除开设针对专业特点的化学课程以外, 还可以开设美容、保健、环境、营养等有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生活化学课, 丰富学生的知识, 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增强了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总之, 针对目前我校分析化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课程体系的重构与优化, 可以维持学科的系统性, 以“量”和“标准”为核心, 理清课程的逻辑主线, 建立合理的教学指导原则, 突出医学职业院校分析化学课程的特色, 把素质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各个环节, 使学生具备相对完善的综合素质, 最终使学生逐步完成职业岗位的角色转换, 真正实现职业院校对学生职业素质与综合能力的培养, 实现“零适用期”的实践教学目标, 使学生们成为动手能力强和实践技能高的高素质职业型技能型人才。

摘要:对本校药学专业分析化学实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 针对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提出详尽的解决方案, 旨在进一步提高高等医学院校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质量及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关键词:药学专业,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于春梅, 奚汉清.医学院校分析化学教学改革刍议[J].辽宁医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11) .[1]于春梅, 奚汉清.医学院校分析化学教学改革刍议[J].辽宁医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11) .

[2]陈培丰, 郑瑛.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设想[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1999 (15) .[2]陈培丰, 郑瑛.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设想[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1999 (15) .

[3]黄锁义, 李容.高等医学院校开放式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1 (24) .[3]黄锁义, 李容.高等医学院校开放式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1 (24) .

药学专业化学教学 篇9

1 部分章节采用PBL教学法

部分章节采用PBL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选取恰当章节,教师预先设置好问题,学生通过课下查阅文献,给出问题答案,在下次课时,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问题,得出结论,这样学生在查阅问题的过程中,既扩大了知识面,同时也培养了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习兴趣。

2 把前沿的课题研究成果和专题引入教学,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把最前沿的科研成果和难题内容与相关章节内容相结合进行授课,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学校的学生将来有很多可能从事跟药物相关的行业,不妨引入一些与此相关的知识,例如近几年一直在研究的手性氢化和手性氧化合成药物问题,对映体具有不同的反应活性,两个异构体在体内药理活性、代谢过程往往存在显著差异,有的一个对映体有疗效,而另一个对映体产生副作用或毒性,比如1959~1963年欧洲出现的12 000多名形如海豹一样可怜的畸形儿,就是因为(S)-沙利度胺所致,而其对映体(R)-沙利度胺具有镇静作用[1]。

3 强化作业,增强教学效果

强化作业,有益于学生掌握知识的熟练程度,增强教学效果。教师针对不同章节的不同重点内容,选择相应的课后作业题目让学生练习,同时学校设有相应的有机化学作业本,作业本上的题目都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精选的练习题目,学生课下应先独立完成,通过一定题目的练习,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应用、加深理解,同时教师通过学生的作业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有针对性地对作业进行讲解,同时调整下一步授课方式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4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理论课讲授的过程中,组织学生去相关企业实地考察和参观,比如当地的一些与化学相关的化工石油或制药企业。或将一些相关录像资料引入多媒体课件教学中,活跃课堂气氛,增强教学效果,培养应用型人才。

5 对各章节相关知识点进行类比、总结和归纳

授课过程中,各章节相似知识点进行类比,使知识系统化,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很多同学反映在学习时,往往是学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授课时,不时地对所学知识进行类比、总结、归纳,比如烯烃、炔烃化学性质的相似与反应条件的区别,碳链增长的方法有卤代烃与氰化物作用和羟醛缩合等。这样,就会使一些分散的知识点相互联系,便于学生掌握、记忆。

6 增强课堂趣味性,提高授课效率

在教学中,可以把与药学专业相关的药物知识渗透到课堂中来,比如增设一些药物发展史资料,丰富授课内容,比如1965年9月17日,中国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1913年美国化学家台维斯从鳕鱼肝中提取到维生素A,它是人体眼部和皮肤组织不可缺少的物质,缺少它会患夜盲症和干眼病等;1910年波兰化学家丰克从米糠中提出维生素B1,缺少它会得脚气病和神经性皮炎;1933年美国哥尔倍格从牛奶中提取出维生素B2,缺少它会患口腔炎、皮炎等;维生素C是在柠檬汁中被发现的,维生素D是在鱼肝油中发现的。这些都是平时同学较熟悉的药物,在多媒体授课时引入到教学中来,一带而过可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提高授课效率。

7 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践能力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面临问题时能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理学院开设的设计性试验,就能够使学生在分析问题、设计鉴别途径的过程中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例如设计性试验醇、酚、醛、酮的鉴别,学生课下根据所学理论知识设计好鉴别方法,课上通过亲自动手操作验证自己的方法是否可行,这样培养了学生积极参与实验研究,乐于探索问题研究的精神,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适应当今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综上所述,在药学专业有机化学的授课过程中,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那么学生步入工作岗位后就能运用相应知识解决工作后遇到的实际问题。同时为适应教学,教师也应在平时多读一些跟有机化学相关的医学书籍,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补充医学相关知识,以适应教学需要。

摘要:农业类院校药学专业有机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必修课程,对学生以后的专业课程学习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通过几种不同的途径对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改进,优化教学环节,提高授课效果,提高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主动性,进而改善学习效果。

关键词:药学专业,有机化学,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尤思路,手性药物及其不对称合成的研究进展[J].西南军医,2010,1(12):109-111.

药学专业化学教学 篇10

关键词:分析化学 实验 教学改革 药学类专业

分析化学是药学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是以实践性和应用性为主要特征的学科,分析化学实验课是学习分析化学必不可少的环节[1],通过分析化学实验课程的学习,可以验证分析化学理论知识,以加强学生对分析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提高学生分析化学的基本操作和实验技能,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为将来从事相关工作和科研创新打下良好的基础[1]。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致力于药学学习的学生人数逐年递增,分析化学是我校药物制剂、制药工程、药学、临床药学等药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分析化学实验中暴露出人数多,操作仪器机会少的问题。为给学生提供了更大的实践空间、更多的实践时间和充分的实践机会,以适应我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要求,我们在总结以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从提高学生对分析化学实验兴趣、改革实验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改革考核方式等方面着手进行了调整。

1.提高学生对分析化学实验的兴趣

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成功的关键,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进行实验,敢想敢干,积极与教师沟通,培养出学生良好的实验积极性。其次,要結合应用实例提高学生对分析化学实验的兴趣,教学脱离实际,学生认识不到所学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就会对课程内容兴趣不足,出现上课不认真听讲、懒于思考、厌学弃学等情况,做与课堂无关的行为举动如玩手机、左顾右盼、发呆。再次,要给与学生足够的动手操作的机会,过去的分析化学实验大多以验证分析化学基本理论为主,多数实验停留在化学分析学生常规滴定、仪器分析教师演示仪器的阶段,尤其是大型精密仪器,学校担心学生弄坏仪器,实验课多以教师演示,学生观摩结束,学生动手机会少,很难对实验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要给与学生足够的操作机会,提高学生对分析化学实验的认识。

2.改革实验内容

为提高课堂利用率,实验过程中经与学生沟通,发现大多数大二大三的学生在大一学年已经完成部分滴定实验课程,例如《分析化学实验》中的“电子天平的称量练习、滴定分析基本操作和氢氧化钠标准溶液(0.1 mol/L)的配制与标定”在《基础化学实验》中已经完成,在《分析化学实验》课上又设置了相同的内容,即浪费教学资源,又浪费教师及学生宝贵的时间。此次实验课程改革,原来的四个滴定实验,删除了原有的两个酸碱滴定实验,仅保留了“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和明矾及水的硬度测定”配位滴定实验和“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及过氧化氢的测定”氧化还原滴定实验两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滴定实验。同时,加大了仪器分析相关实验的比重,仪器分析部分实验涵盖电化学、光谱学、色谱学相关内容,包括“用pH计测定溶液的pH和磷酸的电位滴定”,“维生素B12吸收光谱的绘制及其注射液的鉴别和测定”,“荧光法测定硫酸奎尼丁”,“苯甲酸红外吸收光谱的测绘”,“自来水中钙、镁的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气-质联用分析大蒜精油中的成分”,“饮料中咖啡因的高效液相分析-外标法定量”。仪器分析实验部分同时增加了学时数,从原来的4个学时增加到现在的6个学时,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学时仪器的操作,了解仪器的原理构造。

3.改革实验教学方法

以往分析化学所涉及的专业少,学生数目也相应较少,随着高校扩招,新专业也应运而生,需要学生分析化学的学生人数也与日俱增。学生人数增加,但仪器数目未能成比例的增加,实验课上必然将学生分为小的学习组进行实验,以便使每个学生都能熟练的掌握仪器的操作,这就需要改革原有的教学方法。首先,受到仪器限制,为使学生都能完成全部试验,经常会出现理论课与实验课不同步的问题。很多学生的实验内容与理论课内容严重不同步,课程讲授过程中,教师若只是简单介绍原理及仪器使用方法,学生常常不能达到对该次实验的深刻体会。针对这种情况,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试验内容,对所学内容有大致了解,在实验课讲授过程中,应花费更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理论讲授,结合试验内容,使得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深入的了解,通过实验后,对随后的理论课学习也会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同时在理论部分讲授完成后,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对于学生难以理解的部分进一步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其次,在实验过程中,尤其是在使用大型仪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例如《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饮料中咖啡因含量》实验中,我们通常15人一组进行实验,由于仪器数量有限,不可能每个学生一个人完成全部试验,通常15人又分为5人一小组共3组,这样的分组经常出现,一个小组中一个同学在实验,其他同学不积极参与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实验中应该起到监督作用,对于实验的评分,不能只靠实验报告来给出,要结合试验过程中学生的表现来进行评分。要求每个学生参与到实验当中来,而不是作为局外人,旁观者。最后,在实验操作过程中,三小组中的前两组带着任务进行实验学习,第一组学生由教师本人教授,包括HPLC仪器的构造,实验操作流程,以及数据解析过程,教师讲授完毕,指定第一组学生中的1-2人为下一组讲解,同时,第二小组的同学为第三小组的同学进行讲解,鼓励学生参与到实验中来,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教师全程参与,如果遇到上一组学生讲解不清楚的地方,及时加以修正,以保证第二、第三小组的学生和第一小组的学生得到相同的指导。

我们的教学实践表明,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比较牢固地掌握知识,并且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对推动教学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呈现出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

4.改革考核方式

自2014年6月份对教学大纲修订以来,我们提高了实验课成绩所占的比重,由原来的30%提高到目前的40%。每一次分析化学实验课的成绩又由原始数据记录、实验操作、实验讲解、实验报告四个部分组成。对于涂改原始数据的学生要求说明理由,并有教师签字后方可认可该次实验,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实验操作过程对于不积极参与实验的学生给与相应的扣分处理,实验讲解环节,鼓励学生积极主动为下一组学生讲解实验,使得学生对仪器的操作学习更加积极,对于在讲解过程中有突出表现的学生有相应的奖励分数,实验报告中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条件、实验数据分析的认真程度都会计入评分的考量中。

实践证明,将多种成绩相结合,能更准确地检测出学生的水平与能力,有利于学生将学习的重点放在培养创造性思维的习惯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了学生在实验中的动手动脑能力,避免了“高分低能”的现象。该方法能公正、真实地评价出学生实验的水平,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5.总结

经过几轮努力的探索,通过提高学生对分析化学实验的兴趣、改革教学方法、改革教学内容、改革考核手段,我们在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提高了学生对分析化学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得学生对分析化学的实验有了新的认识,在学习分析化学实验的基础上,加深了对分析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改革后的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更加符合高效培养人才的要求,体现出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更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同时,作为分析化学方面的教师,我们要努力提高自己

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最新的科研动态、不断的充实课堂教学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積极性和创造创性,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有竞争力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赵怀清.分析化学实验指导第三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2.

[2]黄珊,肖琦,马建强.浅析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J]. 广东化工,2013,41( 7): 178-179.

[3]田志茗,周萍.关于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尝试[J].高师理科学刊,2002,(04).

[4]许国安,徐华成.深化实验教学改革 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3,(02).

[5]陈渊,陈宪明,罗济文,周能,李家贵.新建地方师范学院应用化学专业分析化学实验改革探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13).

[6]何丹,李勤耕,范琦,赵华.虚拟实验软件在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优势[J].中国药业,2011,(16).

[7]卢昕,黄都,刘承伟,黎冬梅,陈美基.聚焦于核心概念建构的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设计——高校实践类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及实践研究之三[J].大学化学,2011,(04).

基金项目:基于综合实验的分析化学实验体系构建及应用,遵义医学院教育教学改革计划项目(NO. j-1-16)。

药学专业化学教学 篇11

研究性教学是近期我国教育界讨论比较多的教育理论,它与当代国际教育界普遍倡导的研究性学习一样,都建立在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t)的理论基础上。一般认为,研究性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师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指导学生在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的过程中,吸收并应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教学模式”。(1)(2)研究性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以其特有的过程性、主体性、实践性、问题性、体验性等特点受到众多高校理论工作者和教师的关注和认可。众多的研究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研究性教学的具体应用,目前所取得的成果主要在于教学模式的改革,并成功开发出研究性教学的基本范式包括改革培养模式,改革课程教学环节,开展论文研究,实施基于问题的学习,采取案例研究,推进项目训练等。(3)(4)

1 联系生活实施研究性教学

有机化学课程的理论性内容往往比较抽象,学生较难理解和掌握,常常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兴趣不浓,甚至有部分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如果能将生活的有机化学与课本知识相结合,让学生明白有机化学的应用更为广泛,那么学生就可能会产生强烈兴趣,才会有学习动力。如在学习立体化学基础这部分内容时,由于理论性较强,对空间想象能力要求比较高,多数学生在学习时感到吃力,厌学情绪浓。为此在教学中我们注意引入葡萄糖、氨基酸、手性药物等与人们生活比较接近的知识点,学生的兴趣会大大增加;而手性药物的内容因与药学专业联系紧密,学生更乐意花较多的精力来学习这部分内容。

2 基于问题式研究性教学方法

“基于问题式”学习是建构主义的一条核心教改思路,(5)它强调把学习设置在一种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生合作解决情境中的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批判性思维,由此获得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6)如在学习羧酸衍生物的化学性质时,设置以下问题:(1)羧酸衍生物与醛、酮的性质有什么不同,与它们各自的结构有什么关系?(2)我们身边有哪些关于羧酸衍生物的应用?(3)你能由一种羧酸衍生物制备其它几种吗?如何进行?这些问题于课前约一周时间提出,让学生在课下准备。学生可以参考课本、其它教科书,也可与同学进行讨论寻找答案。为鼓励学生课下认真准备、课上积极发言,对学生课堂上的表现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并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一种考核方式,这也是督促学生学习的良好方法。

实际上,有机化学的大部分内容都可以采用基于问题法来进行,关键是要设计合适的问题情景,最好能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关,同时问题最好是开放式的,没有固定答案,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 小组讨论、学生主讲模式的应用

一般课程讲授中,通常是教师主讲为主,这样学生容易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往往认为课堂内容听懂了、作业会做就行了,不知道将学习过的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这往往使学生养成读死书的习惯,其结果是培养了许多素质不全面的,尤其缺乏创新精神的学生。为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试开展了学生主讲的模式。首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6至8人,小组内不设组长,以免组长最终“沦落”为组里唯一代言人。教师提前两至三周将主讲内容布置下去,各组成员分别查找资料、分类整理,最后将资料汇总,形成一份全组通用的讲义和课件,要求每位学生都要对内容熟悉。最终由哪个小组的哪位同学上台主讲,是教师指定或随机抽取。通过集体备课,学生能学到比听讲要丰富得多的知识,查找资料的过程就是学习和扩展知识的过程,整理资料和汇总就是去粗取精的完善过程。最后,每个人都能将集体的智慧结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我们将“碳负离子反应”这章作为学生主讲的内容。实践表明,即使对于这样有些难度的内容,学生主讲的教学效果要远远好于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当然,这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对教学大纲和所教的内容仔细分析,精心挑选分组讨论的内容,要求既要有讨论价值,又要深浅适当。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教学法不宜使用频繁,以免过多地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适得其反。

4 教学与科研相结合,鼓励学生参与科研活动

大学生参与研究与创新活动是研究性教学的核心,大学生具有无限的研究与创新潜力,开发这种潜力是研究性教学的最终目标。(7)为此,我们根据自己的科研课题,结合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从课题中分解出适于本科生进行的子课题并向学生公布;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组成团队参与子课题;教师成为导师指导学生科研活动,并适当提供科研经费。另一方面,学校对本科生的科研活动也给予了大力支持,设立了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开放性实验项目等,为研究性教学与学习提供了各种方便。此外,教师也可以根据专业特点,自行拟定研究主题,如微波辐射有机合成新方法、相转移催化、手性合成等有机化学热点问题,鼓励学生选择感兴趣的内容,利用图书馆资源查阅相关文献、撰写课程论文。

学生通过参与科研活动,巩固了课内知识、扩展了课外知识;不仅了解了有机化学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还培养了探索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学会了分析讨论问题,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科研究问题。通过接受科研训练,学生能提高文献检索和阅读能力、综合实验技能、分析讨论和论文写作等综合科研素质,培养创新思维和科研创新能力。

研究性教学在药学专业有机化学课程的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认为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打破了以往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优化了学习过程,激发了他们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开拓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将研究性教学应用到有机化学的教学中,不但能使学生获取有机化学的相关知识,还能帮助学生在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中训练技能、培养能力;不但能为以后的专业课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还能掌握学习方法、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最终实现人才培养由“继承型”向“创新型”的根本转变。

有机化学的研究性教学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我们仅在药学专业进行了尝试,还只局限在比较小的范围内,处于积累经验的起步阶段,其有关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都有待进一步深入。另一方面,由于教师和学生主体认知水平、传统教学习惯、环境和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大范围推广研究性教学仍然面临重重困难。此外,研究性教学的推广仅靠教师个人的力量还是不够的,需要学校自上而下地构筑研究性教学的环境和条件,对研究性教学从体制上给予肯定,推动研究性教学功能的发挥和高校教学改革的深入。

注释

11 刘伟忠.研究性教学中的难点与实施重点.中国高等教育,2006(24).

22 夏锦文,程晓樵.研究性教学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要求.中国大学教学,2009(12).

33 屈波,程哲,马忠.基于自主性学习和研究性教学的本科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中国高教研究,2011(4).

44 许晓东,冯向东.理工科本科研究性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中国大学教学,2008(11).

55 肖川.从建构主义学习观论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教育研究与实验,1998(4).

66 张建伟.基于问题式学习.教育研究与实验,2000(3).

上一篇:运营思路下一篇:核物理测量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