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专业本科论文

2024-10-07

药学专业本科论文(通用12篇)

药学专业本科论文 篇1

摘要:本文以广州医科大学为例, 对近三届药学专业本科生就业去向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对比, 分析药学专业本科学生的就业状况, 提出根据社会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加强校企合作, 搭建双赢就业平台;调整期望值, 注重能力培养等促进药学专业本科学生更好就业的对策。

关键词:药学,大学生,就业,去向

受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影响, 我国经济增速从2012年开始有所放缓。从大企业的裁员到小企业的倒闭, 从十二五规划的出台到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这些因素都促使企业必须进行深化改革, 导致用人需求减少;另一方面, 由于高校不断扩招, 2013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规模达699万, 再创历史新高, 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复杂严峻。

中国高等药学教育从1906年开始创办, 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 为中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目前, 接近300所本科院校开设药学专业, 无论是药学本科生还是研究生的扩招, 都对药学本科生的就业造成巨大的冲击。本文以广州医科大学为例, 对该校药学院近三届本科生就业去向进行数据统计, 分析该校药学本科生的就业状况, 提出促进药学专业本科学生更好就业的对策。

1 药学专业学生就业状况

广州医科大学设有本科专业20个, 涵盖医学、理学、管理学、工学、法学五个学科门类。其中, 药学专业从2004年开始招生, 学制四年, 2008年第一届毕业生毕业。经对近三届应届毕业生就业去向进行统计, 结果如下:

广州医科大学药学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主要集中在医疗卫生单位、企业和考研, 没有到科研单位就业, 也没有自主创业, 就业率为100%。

(1) 医疗卫生单位还是药学本科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去向:医疗卫生单位还是药学本科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去向, 占35%~40%左右, 但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2) 到企业就业的比例逐年上升:每年到企业就业的药学本科毕业生比例都在30%以上, 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3) 考研或出国深造的比例逐年上升:每年考研或出国深造的药学本科毕业生比例都在20%~30%左右, 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4) 到机关工作越来越难:最近两年都没有毕业生到机关 (药检所、公安系统) 就业, 显示药学本科毕业生到机关 (药检所、公安系统) 工作越来越难。

(5) 药学本科毕业生难以进入科研单位和自主创业:最近三年都没有药学本科应届毕业生能够进入科研单位就业, 也没有药学本科应届毕业生毕业后能够马上自主创业。

2 就业状况分析

虽然近几年全国大学生就业形势比较严峻, 但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 以及医疗制度改革的推进为药学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提供了较大的机遇, 这也是近几年药学毕业生就业率比较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2.1 毕业生选择医疗卫生单位就业的原因分析

广州医科大学是一所以医学为主的医科院校, 很多药学专业的学生高考时第一志愿都是填报临床医学或其他医学专业的, 他们当中很多人都是希望能到医院工作, 同时大多数女生也希望毕业后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 而且能把自己的专业知识学以致用, 因而医疗卫生单位也就成为了相当部分药学专业同学的第一选择。

2011年, 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勤部卫生部联合下发了《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的通知 (卫医政发[2011]11号) , 规定明确了卫生医疗机构的药事管理工作, 同时对药学专业技术人员配置与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 “医疗机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不得少于本机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8%。建立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室) 的, 医疗机构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另行增加药学专业技术人员数量。”“医疗机构应当根据本机构性质、任务、规模配备适当数量临床药师, 三级医院临床药师不少于5名, 二级医院临床药师不少于3名。”因此, 这也增加了药学专业学生到医疗卫生单位就业的机会。

广州医科大学拥有8所直属医院和12所非直属附属医院。近几年医院也迎来了高速发展, 床位数不断增加, 这也解决了部分药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2.2 到企业就业的比例逐年上升的原因分析

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影响, 许多学生已抛弃了“铁饭碗”的传统思想, 自谋出路, 寻找一个能够赚更多钱的职业成为部分学生理想的择业方式。作为医科大学药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 毕业后到医院药房发药, 似乎不太符合当初他们每个人填报高考志愿时的远大理想, 所以部分学生, 特别是男同学认为, 与其在医院默默无闻地工作, 不如到公司去闯一闯, 等积累了经验和资金后再选择创业, 从而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另一方面, 企业的岗位一般有销售、物流、管理和质检等, 能够适合不同性格特点的学生, 所以到企业就业的比例逐年上升。

2.3 考研或出国深造的比例逐年上升的原因分析

随着社会中本科毕业生的数量逐年增加, 越来越多的本科生选择了考研, 药学本科毕业生也不例外。一方面, 研究生的就业面比本科生广, 层次高;另一方面, 他们不想毕业后只是从事医院或社会药房的简单工作, 因而, 他们希望通过考研, 提高学历, 提升素质, 将来找到一份更好更体面的工作, 所以, 考研或出国深造的比例逐年上升。

2.4 到机关、科研单位和自主创业难的原因分析

药监系统的工作比较稳定、待遇较高, 因而成为了大部分药学专业应届毕业生的首选。但随着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的改革, 药监系统的编制也越来越紧张, 基本达到了饱和的状态。另外, 药学专业本科学生可以报考的公务员岗位也比较少, 一般只限于公安系统的个别岗位。公务员考试是中国一大热考, 竞争非常激烈, 难度非常大, 而且公务员考试往往还需要强大的社会关系资源, 因而, 大部分学生只能望而却步。

科研单位要求的学历比较高, 因而药学本科毕业生难以进入, 部分同学也因此选择考研或出国继续深造。

创业是近几年国家提倡的就业方式, 但对于药学本科应届毕业生来说, 毕业后马上创业几乎是不太可能的事情。但近几年也有学生认为创业是最好的就业方式, 虽然不能毕业后马上实现创业的梦想, 但他们也愿意通过几年的打拼与闯荡, 积累经验和资源, 实现创业。

3 促进药学专业学生更好就业的对策

就业问题不仅仅是学生的问题, 同时也是社会的问题、学校的问题和家庭的问题, 解决药学学生的就业问题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本人多方的共同努力。

3.1 根据社会需求调整专业设置

根据近几年毕业生的就业去向, 医疗卫生单位和企业是药学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去向, 同时2011年, 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勤部卫生部联合下发了《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 使得医院对临床药师的需求增加, 因而学校可考虑调整专业设置, 设置临床药学、药物制剂、药事管理等方向。

3.2 加强校企合作, 探索产学研合作模式

开展校企合作是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必由之路, 是高等学校解决学生实训及就业的重要途径, 同时也是企业吸纳优秀人才, 推动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学校应该积极寻求与企业的合作, 努力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在学科专业建设上, 学校可以邀请企业领导和专家参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的制定, 把企业对人才知识、能力及素质的需求, 落实到课程体系上;在师资队伍建设上, 学校可以聘请企业具有实践经验的管理人员或者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学生的指导老师;在学生实习实训上, 企业可以为学生提供部分工作岗位, 使学生在校期间有机会进入实际工作中, 获得真正的职业训练和工作体验。此外, 还可以通过设立企业奖学金, 科研合作等方式加强合作, 实现优势互补, 共同发展。

3.3 调整期望值, 注重能力培养

目前, 部分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过高, 脱离了社会的需要和现实的可能性。在择业过程中, 存在择业观的误区, 往往过多考虑工作地点、工作报酬以及工作稳定性等实际利益因素, 或者过于追求自己毕业后马上要找到一份舒服、稳定、待遇高的工作。但现实的情况是, 应届本科毕业生经验不足, 学历不高, 动手能力差, 与同人单位以及岗位的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 应届毕业生必须认清形势, 面对现实, 切实转变就业观念, 适当调整就业期望值。同时, 根据社会发展与职业需要, 在道德素养、专业技能等方面不断提高, 增强就业竞争力。

综上所述, 药学专业学生是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专业人才。只有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本人多方共同参与和努力, 才能促进药学专业学生更好地就业。

参考文献

[1]谢玉诚, 诸晨笛, 闫璐颖.药学专业学生就业状况分析[J].新西部, 2012 (11) .

[2]刘晓萍.提高药学专业学生就业质量之我见[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1996 (3) .

药学专业本科论文 篇2

会议开始后,卫强老师和李启照老师对我们的实习安排和实习注意事项作出了详细的介绍和指导,2月24日至4月20日为药学本科班实习时间,4月21返校,老师还提醒在实习期间要书写准确真实的实习周记、实习报告和实习鉴定表。同时他们还特别强调了,如“住宿”“交通”“饮食”方面的安全问题和我们所扮演的“角色”问题,卫老师说“我们一定要有一个角色的转换!不要再觉得自己还是一名学生,而要把自己当成员工,当作是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来认真对待!遵守公司纪律,处理好人际关系。”

其后,王飞院长发言指导,让我们了明确此次的实习目的和意义。王院长说这次实习是我们知识大验兵的时刻,是知与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最后刘金旗主任对本次会议作出了总结。他希望我们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实习机会,希望大家认真、踏实的做好每一件事,继承上一届的好美德也为下一届做好表率。

药学专业本科论文 篇3

【摘要】基础化学学科作为药学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药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就针对培养学生的技能,提升知识容量,定期对一些前沿性的研究课题和一些拓展性的知识给学生做专题讲座,以培养学生自身知识构架,开阔学术视野为目的进行了深入的问卷调查,以期得到更好的与本科医药学教育相匹配的专科报告架构。

【关键词】药学 化学 基础课程 专题报告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251-02

一直以来,基础化学学科作为药学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药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高等药学教育的发展,基础化学学科在药学中的应用也需要与时俱进的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而针对药学学生开展一些相关的专题讲座,丰富教学形式,定期开展一些相应的学术专题讲座或者沙龙,让学生参与其中,开阔学生学术视野是目前相对比较缺乏的[1]。因此,针对培养学生的技能而言,提升知识容量,定期对一些前沿性的研究课题和一些拓展性的知识给学生做专题讲座,以培养学生自身知识构架,开阔学术视野为目的,更好的为本科医药学教育教学服务。

因此,根据该研究目的,本研究针对化学的专题讲座,对我校本科医药学专业的同学进行了针对各种化学相关专题报告的调查问卷,从问卷调查的结果看:

1.学生对各种专业讲座还是有着相对较高的需求,大多数学生都期望每个学期可以有专题讲座至少三次以上。需求三次以上的占到了85%以上,由此可知,大学本科学生对于专题讲座的需求还是相对比较旺盛的,对于拓展和延伸相关领域的诉求应该在我们今后的教学和教育引导方面更多加强。

2.学生对于参与讲座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获得知识和建议,学习一些个人感兴趣的知识以及为自己以后的专业和规划有一定帮助。这可以看出学生对于讲座的需求还是有目共睹的,一些符合学生需求的讲座一定可以得到学生的支持。通过问卷调查的结果看,对于演讲者的名气并不是学生关注的要点,而是对于讲座本身的知识性、内容性和适用性有要求。在问卷调查中没有学生选择对演讲者慕名而来听讲座的,因此,在后续,我们应鼓励有一定专长的老师和邀请一些在相关领域有独特见解的人士来给学生做讲座,并不说一定要名气非常大的,只要其讲座的内容能够给学生知识和建议,或者讲一些学生们觉得感兴趣的内容,也或者可以给学生们以后的职业规划和专业学习有一定引导作用的,都可以开展专题讲座,这样可以大大扩大专题讲座的范围和内容,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职业规划都有一定作用。

3.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学生普遍反映讲座的时间大略控制在一个半小时到两个小时为宜。学生调查问卷的普遍反映,大概在一个半到两个小时之间的讲座是大家比较能够接受的。过短相对来时知识的传递性不够,而时长较长的话则会有一个精神容易倦怠和疲劳,达不到讲座的效果。因此,建议开展专题讲座时,讲述的时间大概在一个小时到一个半小时,而预留出大约15分钟至半个小时的时间给予学生提问和交流。并且,本研究也通过问卷对于讲座中所需要的交流学生是否会积极参与也进行了调查。有大约3/4的学生是视情况而定,有1/4的学生会积极参与,这说明一般学生都有参与的需求,但是需要根据讲座的内容而有一定的反应,如果太专业或者太过于精深的内容可能比较难达到共鸣。所以对于主讲的内容选择就尤为重要。在今后进行的专题讲座中应尽量选择可以激发学生共鸣的专题来进行,使学生有更多的认同感,从而达到提高专题讲座效果的目的。

4.同时,我们也对学生对专题报告结束后的一些效果进行了调查,对于听完讲座以后,学生大多都渴望可以得到一定的启迪,或者能够获得一定的知识,因此,学生对于专题报告还是有一定的期待和预期的。同时,我们也对讲座人的选择做了调查,从结果看,学生对于讲座人的选择则并没有特别指定。对于像专业人士、知名学者、商业精英等都可以作为讲座的嘉宾来与同学们进行交流。

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应该针对学生的诉求开展一些相应的专题讲座,这类的专题讲座当然除了化学相关的学科之外,应当包含更多的学科和所涉及的内容,诸如类似生物与医药学的结合。但是由于该研究主要是针对化学专业,未能对这类的专题报告进行更深入的剖析,因此,需要更多相关专业的专家、教师参与到其中,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课堂知识的同时接触更多的各类型的知识,促进学生的多方面发展,为我校本科医药学新本科专业的教育作出一定的探索,并打下基础,为以后更好的改进各方面的教学服务。

致谢:本研究得到了广西科技大学2014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的支持,在此表示感谢。

参考文献:

[1]吴永海. 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专业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职业技术,2006(22).

作者简介:

药学专业本科论文 篇4

一、研究方法

1. 分组:选择我校药学专业09级、10级学生共69人, 考虑班级、性别、籍贯、成绩等影响, 随机分为对照组 (35人) 和实验组 (34人) 。

2.方法:对照组与实验组理论和实验课由同一教师担任, 按大纲完成学习安排。实验组在规定任务之外, 参入教师科研工作, 每名教师指导1~2位同学。具体做法:首先, 教师给学生每人一个研究题目, 指导学生查阅科研文献, 撰写详细的实验方案;其次, 根据方案准备设备与耗材, 对使用与操作进行培训, 开展预实验研究;再次, 根据商定方案, 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助理科研实践;最后, 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参照毕业论文格式撰写研究报告。

3.评价:我们开展对照组与实验组学生调查, 对药学主要骨干课程理论及实验考试、专业技能竞赛、毕业论文、硕士研究生录取率、用人单位满意率统计比较, 评价药学助研工程实践改革效果。

二、研究结果

1.对照组与实验组学生骨干课程理论考试平均成绩比较 (见表1) 。

由表1可知:对照组与实验组骨干课程 (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剂学、药理学) 理论考试平均成绩分别为76.9分和73.2分, 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对照组与实验组学生骨干课程理论实验平均成绩比较 (见表2) 。

由表2可知:对照组与实验组骨干课程 (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剂学、药理学) 实验考试平均成绩分别为83.5分和90.7分, 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对照组与实验组学生校级及以上专业技能竞赛比较 (见表3) 。

由表3可知:对照组与实验组校级及以上专业技能竞赛满意率分别为22.8%和47.1%, 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4. 对照组与实验组学生毕业论文平均成绩比较 (见表4) 。

由表4可知:对照组与实验组毕业论文 (包括答辩成绩与论文成绩) 平均成绩分别为81.3分和92.5分, 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5. 对照组与实验组学生硕士研究生录取率比较 (见表5) 。

由表5可知:对照组与实验组硕士研究生录取率分别为20.0%和52.9%, 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6.对照组与实验组学生用人单位满意率比较 (见表6) 。

由表6可知:学生工作或读研之后, 对照组为31人, 实验组为30人;对照组与实验组用人单位满意率分别为61.3%和86.7%, 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三、小结与讨论

通过对两组学生在骨干课程理论及实验考试、专业技能竞赛、硕士生录取率、用人单位满意率等进行比较[1,2,3], 说明实验组同学经过本科助研系统训练, 综合素质与实践技能有了较大提高, 得到了用人单位一致认可。

本科助研工程是药学人才培养的重要措施[4,5], 利用校内外已有资源, 以强化实践技能培养为核心, 培养学生发现、分析与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增强学生独立工作能力, 强化社会责任与团队意识, 为后续深造与工作奠定扎实基础。

药学本科学生助研与毕业论文环节有效结合[6], 真正达到教师与学生科研“双赢”的目的, 不仅为教师科研工作提供创新性思维的有效资源, 而且为教师教学和科研的良性互动提供发展动力。

参考文献

[1]李万忠, 赵春贞.柱层析实验装置功能的改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4, 33 (10) .

[2]李万忠, 王晓红.师生协同科研创新研究—以实验大鼠代谢笼改进为例.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5, (10) .

[3]韩玮娜, 常亮, 阎芳, 等.设计性实验教学模式探索和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 2015, 30 (7) .

[4]赵春贞, 王琳, 李万忠, 等.加强药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创新, 提高就业竞争力[J].中国医药指南, 2014, 12 (19) .

[5]潘芊秀, 阎芳, 王江云.“助研”对于提高医学本科生科研能力的意义[J].教育教学论坛, 2014, 26 (6) .

药学专业本科论文 篇5

在“十三五”教育规划的指导下,地方本科院校的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药学专业英语课程是培养高素质药学类实用型人才过程中的重要课程。作者针对地方院校药学英语教学的现状,结合教学与实践经验,探讨本校在药学英语教学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改革意见,以提高药学英语的教学质量。

药学英语是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任选课,其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专业相关英文材料的能力,为本专业的语言交流打下坚实基础[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药行业对学生英语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地方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背景下,掌握足够的药学英语知识相当重要。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明确提出:学生在完成基础阶段的学习,达到英语四级或六级后,都必须修读应用提高阶段的专业英语。所以,药学专业英语对于药学专业学生而言是一门重要的课程,目前,全国大部分设有药学专业的高等院校都开设有此课程[2]。通过药学英语的学习,要求高等院校培养的医药人才能够阅读药学专业的英文文献、专利、国外药典、药品说明书等,能撰写相关的学术语言文言化的复古倾向--一个值得关注的语言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浅析“教学学术”视角下大学教师教学责任意识剖析传播学术中的“欧洲中心主义”——亚洲中从Ontology的译名之争看哲学术语的翻译原则试论新闻学学术规范研究的依据与路径论析大学教师教学与科研的学术责任中学的学术:一个亟待关注的话题试论学术嬗变中的教育创新环境法学的学术特色与贡献,能参与药学专业的国际性学术交流等。药学英语教学不仅提高学生英文水平,更培养学生应用英文检索和收集专业文献资料的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得心应手地运用英语进行教学、科研及其相关活动。

然而,在转型中的地方性本科院校,对于药学人才的培养更多关注专业课程和专业技能的学习,而作为了解世界的工具——专业英语既未引起学校教学管理部门的重视,又没有引起学生的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学科的发展。而且目前我国高校专业英语教学普遍采用以老师讲授为主的方式,教学效果不佳。因此,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为了使药学英语发挥应有的作用并让学生真正受益,为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实用型专业人才,本文针对本校药学英语教学的现状,探讨药学英语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改革意见,力求提高药学英语教学质量。

一、地方院校药学英语教学现状

1.开课学期设置。

药学英语课程大部分开设在大三或大四,此时,大部分学生已通过了四六级考试,对英语的重视性有所降低,甚至很多学生在准备考研、实习或找工作,作为一门考查科目,大多数同学对药学英语的学习不够重视,从而积极性也不高。

2.药学英语老师缺乏。

兼具相关专业知识背景和英文教学能力的人才不足。目前,要么是大学英语部的老师担任药学英语任课老师,而这些老师往往缺乏专业的知识;要么是专业老师,但这些老师的英语教学水平有所欠缺。

3.教学方法不合适。

目前的药学英语教学形式比较单一,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大部分就是单一的阅读和理解,学生听起来无趣,也没有多好的效果。有些学生只是为了应付检查,并没有抱着一颗学习的心来到课堂。

二、药学专业英语教学的改进举措

1.合理安排药学英语的授课时间。

药学英语的时间安排最好是在大三,此时学生英文能力和相关的专业知识与技能都有了一定的基础,在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进行药学英语的学习,既可以通过已经掌握的专业知识加深对药学英语的理解,又可以通过学习药学英语复习巩固专业知识,两者相辅相成,鱼与熊掌兼得。此外,院校在相关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提倡有能力的教师进行双语教学,至少进行一定的专业英文教学培养,这样专业英语的学习便能贯通在整个大学学习阶段,应该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突出药学专业英语的特色。

医药学英语词汇很大部分来自于拉丁语、希腊语的词素,很多专业词汇利用它们作为前后缀。因此,在药学英语教学时,可结合一些前缀、后缀等进行理解,有助于掌握专业词汇[3]。许多药学专业词汇是由词缀、派生、复合等方式组成的,如果教授一些构词法的基本规律,就能够使记忆复杂单词的过程化繁为简。例如micro-(微小)是一个常见的词缀,通过它可以构成诸如像microorganism(微生物)、microenvironment(微环境)、microanatomy(显微解剖学)等专业词汇,学生甚至可通过前缀和熟悉的词干自行推测出专业词汇的含义。也可把单词归类,将属于一个系列的单词放在一起讲解。如gastritis(胃炎)、pulmonitis(肺炎)、myocarditis(心肌炎)、appendicitis(阑尾炎)、arthritis(关节炎)、bronchitis(支气管炎)等,有助于对比,加强记忆,加深理解。通过构词法的学习,学生可以逐步举一反三,加深对单词的理解。在熟悉了足够量的词缀与词根后,学生就可以逐步举一反三、自行剖析地记识单词,词汇容量将不断增加。

3.教学方法改革,调动学生对药学专业英语的学习积极性。

在我国,文献报告研讨的教学模式多见于研究生阶段的汇报总结,而在本科生学习中比较少见。笔者在级、级和级学生的药学英语教学中尝试引入了文献报告教学模式,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在药学英语课程中的参与感,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使其不但成为知识的接收者,而且成为知识的研究者,通过专业文献的阅读与汇报,培养学生的兴趣。要想成功实施这种模式,必须提前一个月通知学生准备,由教师提供或协助学生选定目前科研前沿话题。因为本校没有开通外文数据库,所以笔者必须事先查找一些英文文献提供给学生进行选择,或者学生有方法的`也可自行查阅自己感兴趣的文献。做好充分的文献调研后,包括文献翻译及文献主要内容的提炼后,再准备好PPT进行英文的文献调研汇报。汇报后,报告人还可与其他学生围绕此内容进行交流和探讨。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学生既锻炼了查找文献的水平,又培养了阅读英文专业文献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与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实践过程中,发现此种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实现教学相长,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但是也有小部分同学不太接受这种方式,觉得有难度,还需要继续对此种教学方法进行完善。除此之外,老师也可准备一些小短文,让学生做翻译训练,或者让学生试着用英文写一份英文的实验报告,为日后的应用与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在课堂上还可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当今社会的药学热点设定几个话题,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总之,提高学生的参与感,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加强药学专业英语教师队伍建设。

目前在高等院校,专门从事药学英语教学工作的老师还是相当少的,小部分是教公共英语的老师,但更多是由专业教师承担教学任务。这就存在一些问题,专业教师除非具有相当好的英文基础,否则不可能在词汇语法上面讲解得那么到位。因此,可适当组织英语、药学方面的资深老师进行培训辅导。这样,英语老师可以增加专业知识,专业老师可以提高英文能力,相互促进,从而打造出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引进归国留学人员作为专业的药学英语老师,他们既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又有较高的英语水平。

5.可适当编写一些合适的药学英语教材。

结合学生当前和就业的实际情况,适当地补充教学内容。笔者选用的教材是史志祥主编的《药学英语》,该教材于出版,至今已有5年,因此知识上有一定的滞后性。该教材由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药理学、药物化学、天然产物、药剂学、药物分析、生物药剂、药典、药品说明书等多个方面的单元文章组成的,所描述的是该方面的概括性的介绍,其内容相对较简单,逻辑性强,学生易于学习,但同时存在内容单一、实用性不强等缺点。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补充讲解了药学英语的词汇特点及常见的前后缀、词组短语、句法特点等,以便学生对于词汇的掌握,从而易于加深对专业文章的理解。另外,由于撰写毕业论文时需要撰写英文摘要,而毕业后继续深造的学生还涉及专业英语写作(发表科研论文),但教材中没有这方面的内容,因此在教学中补充了这一教学内容,对于论文开题报告的前提—通过理论思维选择课题科研课题开题报告(研究方案)的结构与写法为论文开题报告打好基础,做好文献综述撰写科研课题开题报告的基础性工作课题开题报告课题研究的目标课题开题报告格式怎么写?论文开题报告的重要意义开题报告问题的选择方式开题报告的写作四步骤开题报告写作流程的结构、摘要的写法、关键词的撰写、常用语法、时态(多用被动句)及常见的表达方式等进行了讲解并举例说明。通过这些教学内容锻炼了学生对英文摘要撰写的能力,达到了教学目的。

目前本校正在实施五个一工程建设,其中有一个便是校本教材建设,在学校的政策支持下,可适当编写适合本校学生的校本教材,补充词汇与论文写作教学的内容,引入国外近期的文献,增加法律法规、药品说明书等英文教学与实践。

三、结语

药学专业本科论文 篇6

药学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高等学校药学本科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离不开第二课堂活动的设计和开展。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对弥补药学本科第一课堂教学的不足,提高药学本科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等都有很重要的辅助作用[1]。

一、第二课堂活动对药学本科教育的重要性

1. 全面提高药学本科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高素质人才。

首先,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药学本科生的心理素质。现如今,药学本科生的学习压力较大,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承受和抗挫折能力,提高社会交往能力,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其次,有助于提高药学本科生的人文素质。目前,药学本科生的教学内容主要侧重于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学生对人文知识和人文教育缺乏兴趣,阻碍了综合素质人才的培养,迫切需要发挥大学第二课堂的优势作用,全面提高药学本科生的人文素质。再次,有助于提高药学本科生的组织协调和改革创新能力。药学本科生通过第二课堂活动,不仅能在集体活动中提高自身的组织协调能力,还能在各种科技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开拓思维,提高主动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改革创新能力。

2. 弥补药学本科第一课堂教学的不足,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

传统的药学本科第一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主要体现教学中的“教”,有利于系统知识的传授,但很难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而药学第二课堂活动则是利用课外时间,不受时空限制,学生通过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实践验证、归纳总结等手段,获得新知识、新技能,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3. 进一步提升药学本科生的专业实践技能,增强就业竞争力。

药学本科生在就业过程中,状况略好于其他本科专业,主要原因是其专业技能的应用性和不可替代性较强。然而,由于大学生社会实习的环境和条件变得越来越不乐观,大学生实习出现了流于形式、走过场的现象,非常不利于药学本科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提高。利用并发挥第二课堂活动的实践性优势,通过各种专业类科技活动,不仅能使学生深化理解书本上的内容,拓展课外知识,还能进一步提高实践动手能力,提升专业技能,增强就业竞争力。

二、药学本科第二课堂活动的特点

首先,药学本科第二课堂活动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和自主性。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考虑是否参加第二课堂活动,某些活动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去进行实践。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成为学生自主创新的动力。活动开展过程中,学生是整个活动的核心,老师只是配合完成,并在旁给予指导。其次,药学本科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不受时空的限制,开展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学生在其中的参与度也非常高。另外,药学第二课堂活动学习效果的考核具有多元化的特点。对学生第二课堂学习效果的考核,更注重对日常表现、实践表现的考核,并根据考核成绩,给出合理化建议,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增强其团体意识。

三、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药学本科第二课堂活动

1. 倡导药学本科生阅读经典,组织读书报告会、职业生涯设计规划活动,活跃校园学术文化氛围,丰富同学们的课余文化生活,让学生积极适应良好的大学学习气氛,帮助他们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2. 鼓励和引导药学本科生积极参与现有理论和实验课程的前期准备工作。目前,第一课堂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获取知识仍以被动灌输为主。由于没有参与教学准备活动,学生学习兴趣得不到充分激发,对教师在内容设置等方面的精心安排也很难理解,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实践证明,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理论课和实验课的教学准备工作,对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获得知识的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

3. 在药学本科教学过程中,增加设计性实验,首先由教师提出实验目的和要求,然后由学生独立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和实验过程,经教师指导后,独立进行操作,并撰写实验报告,这样对学生实践设计能力和综合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4. 为药学本科生设立专门的科研基金,鼓励学生独立完成小的科研课题。查阅文献、了解最新研究动态、寻找感兴趣的热点问题、撰写标书、开展实验、撰写进展和结题报告等,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归纳总结能力;一旦取得有意义的新进展,对激发学习兴趣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还加强了合作交流,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

5. 药学本科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和专业选择科研导师,导师为所选择的学生无偿提供仪器设备、场地等条件,使学生初步了解并熟悉科研活动的基本程序,并进行科研能力的训练。

6. 组织药学本科生参与各类各级别的科研竞赛,使学生接触到全国不同地区不同学术领域的科研作品,加强学生的对外交流和学习,这样起到了很重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时多,邱磊,张俊平.对高校药学专业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5):72-73.

药学专业本科论文 篇7

1 案例教学带教模式

1.1 带教师资

3名临床带教药师均参加了卫计委临床药师规范化培训1年, 并取得了培训合格证, 已在临床药师岗位工作2年以上, 每位临床药师负责带教1~2名实习生;临床带教医师均为主治医师, 已在临床专业岗位工作10年以上, 每位临床医师负责带教1名实习生。

1.2 带教方式

借鉴专科化临床药师培养模式, 即在重症医学专业、呼吸内科专业、消化内科专业的临床科室完成5个月的实习任务, 要求实习生在专科药物方面基本掌握其临床使用方法, 同时能运用所学的临床药物治疗学知识对各类药物进行基本解释。

2 案例教学实践内容

2.1 药学查房日常工作内容

实习生每日上午8点跟随带教医师与临床药师参与临床交班、查房, 查房前应熟悉患者的基本情况, 书写查房记录, 在临床带教医师的指导下, 了解并记录患者诊断、治疗的各项内容, 同时记录可能存在的用药问题, 如药物相互作用、药品不良反应、药物配伍禁忌、药物用法用量、不恰当的给药方式、超说明书用药等。记录临床医师或护士所咨询的药物相关问题。在查房过程中, 实习生在临床药师的指导下运用所学药学知识参与临床药物治疗, 进行药物治疗方案的设计与优化或用药监护, 向临床医师提出用药建议后, 按要求填写用药建议。若建议方案被临床医师采纳, 应记录采纳后的治疗结果;若未被采纳, 则应记录医师不予采纳的理由及患者采取原方案的治疗结果。

2.2 药历书写案例教学

首先规范药历的书写格式和内容, 临床带教药师指导学生书写药历, 重点是写好用药评价及总结, 培养学生独立开展临床药学工作的能力。按照药历书写的内容, 通过跟踪患者的治疗过程, 共完成4份药历。药历治疗日志以日期为顺序, 记录患者每天的各类检查结果、用药信息与治疗结果, 并对所用药物的适应证、用法用量、用药疗程等进行评价, 对可能发生的ADR (药品不良反应) 进行分析, 同时记录用药干预的过程。最终通过案例教学讲授药历的书写, 熟悉案例中病种的诊疗常规和治疗方案。药历书写教学还肩负着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意识、积累临床经验、锻炼书面表达能力等重任, 是药学专业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纽带[1]。

2.3 典型病例用药分析的案例教学

正确的药物治疗临床思维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形成。带教教师应努力引导实习生形成临床用药思维, 通过对典型病例药物治疗的讨论分析, 训练学生的用药分析基本技能, 使其能正确选择和合理应用药物, 培养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提高临床实际工作能力。带教教师应让学生深入了解不合理用药的危害, 掌握不合理用药的范畴, 让学生能够充分运用药学相关知识审核出一般性不合理用药的处方或医嘱, 如诊断与用药不符、用法用量不正确、剂型与给药途径不符、重复给药、有潜在临床意义的药物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以及其他用药不适宜情况。将典型病例交给实习生进行用药分析, 锻炼学生评价药物治疗方案的能力。临床药学实习的关键是学生是否掌握了临床用药思维方法, 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巩固所学的药物知识、增加临床医学以及相关专业知识, 以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参与处方点评、分析讨论典型病例, 结合疾病诊断和药物治疗特点将所学的药物知识应用到临床疾病治疗中去, 以培养学生全面分析和综合判断问题的能力, 帮助学生逐渐形成医学理念和医学思维。

2.4 ADR监测报告与药学监护的案例教学

带教教师让学生掌握有关ADR监测工作的法规和信息报表填写内容完整性、过程描述、发生时间等知识, 关注病区的ADR, 特别是新的、严重的ADR。教师指导学生收集完整的病例相关资料后, 提出问题:如何进行关联性评价, 并分析该药引起ADR的原因, 制订药学监护方案。

例如:垂体后叶素注射液致腹泻1例, 患者, 男性, 41岁, 以咳嗽、咳痰、咯血1天收住入院, 我院急诊科给予垂体后叶素止血治疗, 初步诊断为:咯血原因待查;肺部感染。患者入院后自觉腹部烧灼样疼痛, 恶心, 腹泻8次, 为黄褐色稀便, 量不详。

临床带教药师指出该患者出现的腹痛、恶心等为垂体后叶素的不良反应。药学监护:垂体后叶素发生ADR是由于体内药物蓄积所致。该患者对垂体后叶素敏感, 通过调整垂体后叶素的用量, 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为了用药安全, 对该患者进行用药监护。垂体后叶素的不良反应有: (1) 血管系统的不良反应:垂体后叶素致冠状动脉血管收缩, 可发生心绞痛, 严重者可因心肌缺血导致心肌梗死。 (2) 电解质紊乱:垂体后叶素通过提高肾集合管上皮细胞的通透性而增加水的重吸收, 使尿量减少, 致稀释性低钠血症、低钾血症、低氯血症。 (3) 其他:垂体后叶素收缩血管可致局部皮肤苍白、疼痛、静脉炎。针对患者恶心、上腹部烧灼样疼痛, 临床药师建议联合酚妥拉明 (10 mg输液泵泵入) 止血, 酚妥拉明是短效的非选择性α-受体阻滞剂, α-受体主要分布在血管平滑肌、瞳孔开大肌、心脏、胃肠道平滑肌。酚妥拉明联合垂体后叶素能够发挥协同互补作用, 垂体后叶素的升压作用抵消了酚妥拉明的降压作用, 而酚妥拉明的扩张小静脉平滑肌作用则消除了垂体后叶素的收缩血管作用。同时根据患者的咯血情况变化, 使用输液泵来控制液体滴数和流速, 保证垂体后叶素能够速度均匀、药量准确并且安全地进入患者体内发挥作用。

2.5 药物咨询与患者用药教育案例教学

在药物咨询与患者用药教育案例教学中, 带教药师重点是对学生沟通技能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 应注重培养学生与患者和医生的沟通技巧, 向临床医生、护士提供药物咨询时, 应自信心强、大方得体、善于用专业语言表达。向住院患者提供用药教育指导时, 应和蔼可亲、耐心细致、善于用通俗语言表达, 对患者进行详细用药指导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3 讨论

3.1 案例教学与临床药学工作内容紧密联系

案例教学是让学生面对真实的案例, 置身于实际的事件中, 教学气氛活跃, 学生和带教教师共同参与, 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且理论联系实际, 密切结合临床。学生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交流, 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学习效果优于被动接受教师的灌输。学生在实习期间能接触大量的临床实际问题, 可以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因此, 案例教学法在临床药学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是值得推广的。以学生在毕业后的工作中常会遇到的和需要解决的用药问题或临床上常见病的药物治疗作为案例教学的重点, 教学活动要重点设计好提问、讲授、病例分析讨论和教师归纳小结的方式与内容。在案例分析过程中, 带教教师结合病例中的症状, 穿插讲解理论知识, 并且适当地结合病例介绍药物治疗学的一些新进展, 可使学生形成循序渐进的临床用药思维。

3.2 带教方式新探索

采用专科化临床药师培养的模式, 一位带教教师只指导1~2名实习生, 带教教师可以根据实习生药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制订个性化的带教方案, 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教与学的互动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使实习生在短暂的实习时间内获得最佳的实习效果。

案例教学法通过选取有代表性的临床药物治疗病例, 有针对性地组织、引导学生分析及讨论病例, 为学生营造了活跃的学习气氛, 提供了临床思维的交流平台, 启发学生用临床思维来为患者合理选择药物和制订个体化用药方案, 从而促进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药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综上所述, 在临床药学带教工作中应用案例教学模式, 能提高临床药学专业实习生的临床用药实践应用能力。在工作中通过不断积累临床药学实习带教方面的经验, 构建科学合理的临床药学教学体系, 加强学科交叉的综合性教学, 适时优化整合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加强临床药学人才培养, 使其能融入临床医护人员中, 参与临床药物治疗, 更好地为患者提供药学服务[2]。

参考文献

[1]叶晓芬, 蔡映云, 吕迁洲.临床药师教学药历的重点内容[J].中国新药杂志, 2012, 19 (7) :638-640.

药学专业本科论文 篇8

关键词:常见中草药,野外,实地教学,药学专业

中医药是我国的传统医药, 在国内占有重要地位。在新药开发方面, 由于化学药品的开发费用昂贵, 且毒副作用大, 近年来人们已把目光转而投向中草药等天然药物。因而在药学本科专业中开设常见中草药课, 可让药学专业的学生掌握常见中草药知识, 弘扬祖国医药, 为其将来从事中草药研究与开发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我校药学本科专业是新升本科专业, 缺乏本科教学的经验, 也没有供教学用的中草药药园和标本陈列室, 但我校处于井冈山区域, 由于井冈山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 中草药资源十分丰富。因而我们本着从实际出发, 把常见中草药课教学放在野外实地进行, 使学生身临其境, 充分发挥眼、耳、鼻、手等感觉器官的作用, 更有利于学生掌握常见中草药知识, 且在教学中师生互动, 这样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 使师生共同参与教学, 真正达到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 在“主动”中发展, 在“探究”中深化的教学目的, 现总结如下。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2008级药学本科专业 (45人) 和2009级药学本科专业 (76人) 学生。

2. 教学方法。

选择2008、2009级药学本科专业学生, 在每届学生进校第4学期开学后的第10~12周左右按制定的野外实地教学方案进行为期一周的常见中草药野外实地教学。具体做法:学生进校第4学期开学后给他们每人发一本我们整理后的《江西草药》, 让他们自行学习。在每次进行野外实地教学前1个月, 我们还要专门到实地考查教学地点和路线, 考查中草药资源是否丰富, 在行进中是否安全。在进行常见中草药野外实地教学前2~3天, 给他们进行一次3学时的常见中草药讲座, 在讲座中主要针对我们拍摄的本地一些常见中草药进行讲授, 让学生有一些感性认识, 并把图片发给学生, 让他们自己再去温习。进行实地教学时, 10~20名学生为一小组, 每组由2名带教老师带教, 按预先采点的路线行进, 带教老师一路带领学生识认中草药, 每遇到一种中草药就介绍一种, 从中草药的形态, 生长环境, 如何辨认, 采集部位及时间, 性味功用等方面进行介绍, 同时师生互动、共同讨论。在每天完成小组教学后回到住地, 下午5点左右, 还要集中一起授课, 利用在野外采集的标本, 由一名主讲老师进行讲授, 这样让大家加强记忆, 还可以让在分组采集和辨识中没有看到的同学进行辨识。

3. 教学效果考核与评价。

为了检测常见中草药野外实地教学的教学效果, 学习结束时, 采用问卷调查请2008、2009级学生对野外实地教学情况进行评价。

二、研究结果

笔者对野外实地教学的教学情况发放了不记名问卷调查表, 共121份, 实际回收121份 (2008级药学本科班45份, 2009级药学本科班76份) , 均为有效问卷。调查统计结果见表1。从学生的反馈信息表明:多数学生愿意参加常见中草药野外实地教学这种教学方式的授课 (99.2%) ;并认为这种方式授课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快速识认常见中草药 (98.3%) ;有利于师生互动, 教学相长, 提高教学质量 (99.2%) ;有助于学生掌握常见中草药的性味、功效, 为后续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和今后开展中草药研发打下良好的基础 (96.7%) ;能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和团队合作精神 (100%) ;能激发学生的专业志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00%) 。

三、讨论

有关学习心理研究表明, 感觉器官在学习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视觉获得的知识占83%, 听觉获得的知识占11%, 嗅觉获得的知识占3.5%, 触觉获得的知识占1.5%, 味觉获得的知识占1%[1]。要想准确识认中草药, 必须最大限度地调动人体眼、鼻、舌、手等感觉器官的作用, 才能做到快速、准确识认中草药, 且记忆深刻, 终生难忘。我们尝试把常见中草药课放在野外实地进行, 正是顺应了学习心理学的要求, 这样能最大限度调动人体眼、鼻、舌、手等感觉器官的作用, 不放过看、摸、闻、尝等感受实践的机会, 使学生能够快速、准确识认中草药。如杜仲叶和皮折断用眼看有胶丝连着, 葎草茎和叶上用手摸有刚毛, 威灵仙茎具明显条纹等;乌药鼻嗅有樟脑味, 鱼腥草叶撕裂后有明显鱼腥味等[2]。而且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和老师随时互动, 这样能教学相长。本项教学研究的效果评价表明:对常见中草药进行野外实地教学, 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快速识认常见中草药, 有利于师生互动, 教学相长, 有助于学生掌握常见中草药的性味、功效, 为后继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和今后开展中草药研发打下良好的基础, 能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和团队合作精神。要实施好常见中草药野外实地教学, 一是实践教学点和路线一定要选好;二是带教老师一定要有扎实的中草药专业知识, 自己能正确辨识中草药的能力;三是每组人员不能太多, 以5~10人为宜等。

总之, 通过教学研究, 我们认为:把常见中草药放到野外实地教学, 既能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 使教学方式灵活多样, 又能充分发挥感觉器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的作用, 还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快速识认常见中草药, 且师生互动, 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熊耀康, 张水利, 俞冰, 等.利用感觉器官快速识别药用植物[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7, 31 (4) :533-534.

药学专业本科论文 篇9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从根源入手。兴趣是指引也是动力, 可以变被动为主动, 是打开自主创新之门的金钥匙。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 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 并在求知、探索和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所以在此阶段教学过程中, 应把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兴趣作为首要工作来做, 遵循原则, 通过查阅文献、实验实施到撰写毕业论文的系列系统性学习, 大力提升他们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 明确毕业设计的目的

明确学习目的对提高学习兴趣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经历高考后, 大多数学生对自己的职业规划不是很明确。一是因为没有机会深入进行职业体验;二是部分人录取到非第一志愿专业学习。所以“为什么学?学了能干什么”是学生经历了三年半系统学习后经常思考的问题。

毕业设计将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深度职业体验的作用, 它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阶段,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对未来职业的选择。如果在大学附属医院药剂科实习, 可以深刻体验到临床药学工作的程序和规则。如果在大学教研室实习, 可以进一步体会药学研究工作的特点。如果在制药厂实习, 可以全面熟悉药品的生产过程。所以, 该阶段的学习工作会为学生日后职业生涯的选择起到参照物的作用。在这个阶段, 要全身心投入其中, 最大限度挖掘自己的兴趣和潜能, 看看自己是否能胜任这项工作。

2 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

期望是人们对自己或他人行为结果的某种预期性的认识。使自己的期望处于一个适当的水平也是激发学习动机的一个因素。在毕业设计教学过程中, 指导教师应善于协调学生的期望, 若期望太高不易达到目标, 则情绪低落, 失去信心;期望太低会使学生讨厌或逃避学习。在指导教师的引导下, 学生要根据自身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课题, 在实习期内, 顺利完成自己的实习计划。如第二作者的基础理论知识较扎实, 因此指导老师引导其选择了当今药物合成的热点领域进行研究[3], 逐步培养其自主创新能力。

3 学生自己选择指导教师

指导教师是学生实习阶段的师友, 是学生理解和建立工作概念的基础。一个有经验的指导教师不仅能培养学生对实习的兴趣, 同时还能以自己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优良的工作素质和严谨的治学态度, 让学生健康成长[4]。目前该校已经实施师生双方双向选择的原则, 师生双方根据对方特点与自身情况选择。这大大提高了学生在毕业设计阶段的学习热情和兴趣。由于学生的素质和能力、需求和期待不同, 带教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 重视其要求, 根据其素质和能力进行个性化带教, 应及时指正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不足, 同时注意方法和技巧, 避免伤害其自尊心。好的指导教师要用自己的智慧为学生插上隐形的翅膀, 让其高飞。

4 因势利导, 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的天分和特点不同, 要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实施“个性化教育”。根据学生实习阶段出现的不同问题, 因势利导, 实施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5]。例如:本文的第二作者在药物合成的过程中第一次得到的产物与预想的固体状态不同, 他误以为是由于自己操作失误导致了实验失败, 心生愧疚, 信心受到打击。指导教师鼓励本文的第二作者, 打消愧疚, 转换思路, 不必纠结于过错而应认真考虑每一个环节, 寻找问题之所在。本文第二作者认真查阅文献, 发现产物在目前室温条件下为液体而非预想的固体。由于对产物理化性质认识不清, 错以为未得到产物。通过这件事本文第二作者重新树立了信心, 进一步提高了对实验的兴趣。同时熟悉了科研工作的流程[6], 体会到应注意积累已有研究成果。

5 张弛有度, 重在培养

毕业设计阶段学习时间集中, 如果不能合理安排, 容易产生疲惫厌烦感。因此产生兴趣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 关键在于合理安排, 张弛有度, 将兴趣保持在一个适当的幅度, 才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 本文第二作者在实验开始初期热情较高, 主动要求加班, 没有注意劳逸结合, 身体疲劳, 就经常犯低级错误, 精神上开始感觉疲惫, 兴趣低落, 效率也大大降低了。历年来这也是指导教师的教学环节之一。药物合成实验周期长, 但实验中要统筹规划, 张弛有度, 收放自如[7]。如回流操作时的温度和冷凝水压稳定, 反应平稳时, 可抽空吃饭、适度休息或是查看文献。要“把劲用在刀刃上”, 如反应开始时的加料配比、加料顺序以及关键的反应时间节点是要倍加关注的科学问题。

6 纠正误区, 启发式教学

自主创新能力不同于实验操作能力, 带教教师要帮助学生纠正这个误区。创新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同属于科研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 缺一不可, 但不能混为一谈[8]。实验操作能力是对理论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而创新能力则是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科研问题, 带教教师应帮助实习学生分类看待, 区别对待, 学会带着问题进行思考, 启发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比如实验操作问题, 以带教教师的引导为主, 在实验思路、操作创新等方面, 激发学生兴趣, 启发其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7 结语

毕业设计中教与学的过程是“痛并快乐着”, 因为科学问题随时不期而至, 充满挑战, 但学生内心只要有兴趣、执着和热情, 辅以指导教师的适时引导, 就可以快乐地完成毕业设计, 为日后的工作和学习奠定牢固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堂慧琴, 李敏.培养独生子女健全人格的初步探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2, 16 (7) :443-445.

[2]郑卫平, 马玉祥.试析临床药师的作用与地位[J].中国校医, 2003, 17 (1) :88-89.

[3]Boying G, Gregg S, Jon T N.Catalytic ring expansion of vinyl oxetanes:asymmetric synthesis of dihydropyrans using chiral counterion catalysis[J].Angew.Chem., Int.Ed., 2012, 124:5773-5776.

[4]王芳, 卢乃桂.教育实习中的“三角关系”探析[J].教育科学, 2010, 26 (2) :40-45.

[5]王雅洁, 徐雪冬, 高宝勤, 等.“问题式教学法”在七年制儿科临床见习中的尝试[J].继续医学教育, 2011, 25 (10) :38-39.

[6]赵洁.微型课题研究的步骤[J].四川教育, 2006 (10) :12-13.

[7]高均.教育要张弛有度[J].家庭教育, 2005 (6A) :24-25.

药学专业本科论文 篇10

近年来,随着“以人为本”的个性化教育改革呼声越来越高,本科生“导师制”作为国内许多高等院校构建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一种本科教育改革的新模式,北京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中南大学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国家名校均进行了“本科生导师制”的探索和实践。所谓“导师制”,最早产生于14世纪英国的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是被称为“导师”的教师在一定期间内,对学生的学习、品德和生活等多方面进行个别指导的教学方法。长期以来国内的导师往往专指研究生导师,负责硕士、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本科生教育则一般采用统一规格的班级授课教育管理方式。从我国的国情出发,为改善目前本科教育存在的一些弊病,高校一直在努力进行教育改革,从最初的“年级教师统管”到了“兼职班主任负责制”的介入,再逐步融入到了今天的“导师制”。我校也在药学专业的本科生中尝试应用“导师制”,本文旨在结合本校药学专业本科生中应用“导师制”的实践过程谈几点体会。

1 认真遴选本科生导师

本科生导师资格的认定。导师应为人师表,不仅需要较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和科研能力,能够给学生实实在在的专业指导,还应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善于与学生沟通,关心学生的思想和生活。 为此,我校遴选本科生导师的标准包括具有一定专业素质、多年教学经验、较高学术地位的专家教授,以及具有创新思想、求知欲强、思想活跃、堪当重任的中青年教师和具有较高学历者。这些专家学者或学术骨干在学术上有一定的造诣,在教育过程中善于激发学生兴趣,唤醒学生潜能,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让学生从事最感兴趣的问题研究,彼此更容易沟通。

实行双向选择制度。一个导师对应的学生人数尽量控制在8人以下。由导师按个人专业、课题方向拟订计划简介并提前让学生了解;由辅导教师召开动员大会,组织学生明确学习任务与要求;再由学生根据个人兴趣选择相应导师。应尽量尊重个人填报的选择意愿,特殊情况经辅导员与师生商议后适当调配。

遴选的本科生导师与研究生导师有一定的区别。研究生导师更侧重于指导学生科研,而且学生的研究方向也与导师的研究方向一致。但本科生导师担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是可以按学生的个性和经历指导学生在校期间的修养、学习、生活、成长的“全导师”。本科生“导师制”是个性化教育,起着“教书”、“育人”的作用,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补充和丰富。

2 明确导师职责

导师在师生关系确立后,应首先拟订教学计划,针对不同的个人,做到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相结合,思想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严格管理与亲情感化相结合。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有计划和记录,注意安排与学生定期见面,引导学生适应学习生活环境,指导学生按照学分制要求选课,端正学习态度,向学生传授学习方法和先进经验,保证顺利有效的学完全部规定课程。

对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法纪、文明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及时帮助学生解决思想上的困惑和排除心理障碍。

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培养自身的兴趣,发挥个人特长,积极参加校内外组织的各项有意义的文体活动。

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指导学生学习查阅文献、翻译英文论文、写综述、听学术报告、形成课题思路、设计课题以及参与课题实践与讨论,使学生能够较早的接触并且参与到科研当中,提高他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本课题组多数成员都积极参与了承担本科生导师的实践工作,所带学生人数控制在1-3人,通过与指定学生的交流, 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解答学生在各方面遇到的困难,赢得了学生的认可与尊重。

3 实行本科生“导师制”面临的问题

本科生“导师制”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实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

如何保证本科生导师数量和质量的问题。目前,高校办学规模普遍都在扩大,短期内国内教学资源特别是师资力量短缺,容易造成一定时期内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的局面,这对于本科生导师制的全面推广造成了一定的障碍。另外,导师自身的素质直接影响所带学生的培养质量,甚至对周边的学生也有影响。所以导师制实施过程中应有章可循,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包括导师职责、任职条件、考核办法、激励条例等,加强规范性操作,防止导师制工作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走过场现象。

怎样激发本科生进行科研训练的兴趣是必须注重的问题。 导师对学生是指导者,不是替代者,这就要求导师寻找一些有效的方法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特别是在本科生科研训练的过程中更应该如此。要重视学生的科研结果或成果,适时、及时地予以鼓励和表彰,这一方面是对学生能力和自身价值的肯定,同时将使学生增强自身的成就感和责任心,有助于学生更加积极地投身于科研活动中。

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问题。 撰写本科毕业论文对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是一次全新的挑战,需要进行详尽的设计与思考。许多本科生平时疏于写作,懒于思考,故而在撰写毕业论文时往往是力不从心。另外,学生完成论文时间大多与报考研究生、求职招聘“撞车”,致使许多学生对论文的设计、实验等投入的时间与精力明显不足,很难达到标准。加上用人单位对于毕业论文的内容和质量不重视,使学生对撰写毕业论文不重视,造成本科生毕业论文总体质量不高。

协调导师、辅导员和上课教师之间的工作关系问题。 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导师应承担哪些工作,导师与辅导员关系如何处理,是并存还是取其一,一位导师指导多少学生合适,这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我们的体会,一般一位导师指导的学生数最多不宜超过8人,这样才能确保指导质量。

4 实施和完善本科生“导师制”的措施

建立本科生导师制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各高校具体做法不一,但目标是一致的。我校本科生“导师制”在实施过程中还应进一步完善,作为亲身经历本科生“导师制”全过程的一位工作者,面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感受到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力度:

加强本科生导师的职业培训。 结合开展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大讨论,及时转变教师的传统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使每一位导师能认识到面向21世纪教学改革的迫切性和必要性,调动每一位教师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理解接受新时期人才培养的观念与模式,并能结合自己的具体工作,自觉强化“素质”意识,不断提高自身修养,以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体系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作为导师,不但要了解自己所讲授课程在整个教学计划中的位置、作用及与其他课程的关系,还应了解整个教学计划的结构,每门课程的位置、作用及与其他课程的关系以及学分制的基本构成、基本制度及运行的基本体制,以及学分制下本专业教学计划的结构、培养目标、业务要求、各模块之间的关系、学分比例等,只有这样才能较好地指导学生。

建立健全本科生导师聘任制。 学校应当建立严格的考核办法和激励机制,制定奖励措施。导师在受聘期间应享受导师津贴,导师工作按指导学生的数量和质量直接计入教学工作量,同教学工作量一样享受校内津贴,将导师考评结果记入教师年度考核档案,作为教师晋职晋级评优的重要依据。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导师,给予表彰和奖励;对不负责任的、不能为大学生起到表率作用的导师,应及时终止其导师资格,宁缺毋滥,并视不同情况给予相应处理。学生论文在重要刊物上发表、课题获奖的,应对指导教师进行奖励,以体现对其工作成绩的认可和尊重。应创造一定的物质条件,确保一定的经费投入,如添置科研设备,落实课题经费、社会实践经费等。

调整毕业论文完成时间,加强本科生论文撰写培训。 应制定学时计划,安排论文写作知识讲座,使学生掌握论文撰写的基本要求,规范论文写作格式。尝试将毕业论文完成时间提前至3年二期和4年一期,保证足够的论文设计与实验时间,毕业论文质量的好坏应记入成绩册,对毕业论文不合格者应延迟其毕业时间。

要正确处理导师、辅导员和上课教师的关系。 辅导员主要侧重学生的思想教育和组织活动,辅导员管理学生,多是集体指导,工作繁杂,工作量大;导师主要侧重负责学生的学习指导工作,以个别指导为主。导师工作应同辅导员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导师指导的内容可能更宽泛一些。教师结合教学过程进行思想教育,有着自身的有利条件,导师与教师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却有很大的区别,导师要在教育和教学中对学生全面负责,既教书又育人,既面向全体学生,又因材施教;导师一定是教师,但教师不一定是导师。

加快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 互联网作为信息传播的新媒体,越来越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和各种信息的重要渠道,本科生导师要及时引导,趋利避害,使计算机网络真正成为大学生学习的有益工具。例如,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查文献、翻译文章、写综述,还可以利用发电子邮件、上网聊天等形式互相交流与沟通。因此,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行,需要信息化方面的软硬件支持。

实践证明本科生导师制是提高本科生培养质量的有效措施,但在实施过程中确实还存在一些问题仍需逐步解决,以使这项制度逐步走向完善,使之更好的为高校的本科生教育服务。

摘要:为探索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优秀药学专业本科生的有效途径,我们在药学专业进行了本科生“导师制”的大胆尝试。经过几年的实践,就目前本科生“导师制”在药学专业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总结,浅谈几点心得与体会。

关键词:药学专业,本科生导师制,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韦耀东,邓如平,黄丽.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培养创新型人才[J].西北医学教育,2007,15(6):1002-1003.

[2]江振友,林晨.医学院校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5,7(2):152-154.

药学专业本科论文 篇11

【关键词】药学英语;教学;药学高职

近年来,我国医药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进出口贸易有了蓬勃的发展,这对于药学专业的学生既是难得的机遇,又有着巨大的挑战。若要适应现代社会的迅猛发展,药学专业英语的学习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交流要求高校畢业生对药学专业英语的听说读写技能均要有一定程度的掌握。高校学生在进行了基础专业课及公共英语学习的基础上,已经具备了系统的知识结构。在此基础上进行药学专业英语的学习具有了很好的基础。但高职专业药学英语的教学及学习由于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仍存在一定的问题。笔者通过自身的教学经历在此做一阐述并提出一些相应的解决方案。

1药学高职专业药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1学生英语基础水平偏低,且参差不齐目前国内普通高校对高职学生英语水平的要求普遍不高,因此导致高职学生英语水平偏低。药学英语的难度相应于大学公共英语也偏高,教师上课时不但要讲解专业词汇,还要帮助学生复习基础英语中的词汇及句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会感到力不从心,因而产生厌学情绪,教师的积极性亦会受到影响。

1.2教材单一,缺乏适合专科程度的教材目前医药院校高职专业缺少针对性的教材,常用本科药学英语教材代替,由于本科教材中采用的文章专业性过强、难度较大,高职学生难于学习掌握。个别院校使用内部自编教材,但所收录的内容其难易程度往往不能与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完全契合,同时由于不能及时补充药学领域的前沿知识,实用性不强。

1.3教学模式单一陈旧药学英语的教学普遍存在枯燥乏味、忽视不同专业差异的现象。在实际教学时未兼顾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药剂学、药物化学、生药学等不同专业的侧重点。教学方法通常是单一的课文翻译、重点难点词汇的讲解,而忽视了口语、听力等交流的能力。师生间缺乏教与学的互动。

1.4师资力量薄弱当前高校药学英语教师多是英语专业背景而缺乏药学专业的相关知识,因此这部分教师对于药学英语专业性内容的理解也会存在一些偏差;或者为药学专业毕业的教师,较难胜任英语教学。同时,许多院校对药学英语专职教师的培养缺乏重视,其结果是教学效果差,教学质量低。

1.5学校及学生对专业英语的教育教学缺乏足够重视很多院校将学生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通过率作为教学质量评定的一项内容,学生也将是否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作为学习的目标。部分学生在过级后放松了英语学习,对专业英语学习也缺乏兴趣和动力,很多学生并没有认识到药学英语在今后工作中的重要性,因此对于学习药学英语具有应付考试、获得学分的心态。某些高校的教学管理部门对药学英语的重视程度也不够,产生药学英语课时数偏少,不能满足教学任务的需要。

2对策

2.1丰富教学手段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能提高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可查阅一些专业文章及研究综述来丰富英语学习内容。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因为这种方法能把图像、声音、动画等信息加入到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兴趣。以讨论、问答等方式加强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及学习的过程,提高学生的主动性。

2.2培养学生学习药学英语的兴趣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举办英语讲座,培养学生借助词典阅读药学英文文献的能力,为学生毕业后的实际应用打下基础。放映欧美药学相关的视频,既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又能给学生最地道、最直接的感受,提高学习的兴趣。介绍专业的前沿与发展,让学生了解本领域的前景及就业信息,同时使其领会药学英语对于其竞聘工作及在本领域竞争中的重要意义。

2.3加强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药学英这门课程既不同于专业课,也不同于基础英语课,教师队伍也参差不齐,从业教师很难既具有药学背景,同时又具有英语专业背景。因此教学管理部门应重视对药学专业英语教师的培训。定期组织英语、药学方面的资深老师辅导,安排中青年教师到相关院校学习交流。

2.4加强教材建设选择及编写教材应符合学生英语的实际水平以及其所学专业的特点,融趣味性、知识性、实用性于一体,既包括药学专业的词汇和特殊表达方式,同时又能详细介绍药学基础及专业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加入药品说明书、设备使用说明书、科技论文英文摘要等内容,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2.5教学时间的合理安排药学英语的开课时间应尽量安排在药学专业课程结束之后。这样学生在学习药学英语之前就对专业知识有了很好的掌握,学习的过程中,就能对所接触的内容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药学英语的内容又能促进学生对药学专业知识的回顾,加强对前期所学药学专业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总之,医药院校高职专业的药学英语是专业内容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其教学又有自身特点,对其各种改革应立足于培养新时期的复合型人才,并能学以致用,同时又与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药学教育工作者也应为这一教学目标和宗旨而不断丰富自己、提高理论教学水平,放眼医药前沿现状。

参考文献

[1]雷丽红,高等医药院校药学英语教学工作的思考,华夏医学,2007,20(3):577-578

[2]林玲,高等医药院校药学英语教学探讨,亚太传统医药,2010,6(8.):190-191

[3]黎晶晶,唐霖,徐格非,医药类高职高专院校药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卫生职业教育,2010,28(3):15-17

药学专业本科论文 篇12

1 转变观念, 充分认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传统观念认为有机化学的理论教学占主导地位, 实验教学为理论教学服务, 处于从属地位。学生也普遍认为理论知识重于实验, 因此做实验时, 只是按照实验大纲要求和步骤进行, 对实验可能出现的结果无预知和分析, 难以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目标[3]。因此, 转变观念, 改革实验教学, 加强实验教学成为培养应用型药学人才的重要举措。

2 改革实验教学模式

2.1 实验教学内容改革[4]

验证性、综合性和探究性是实验教学的主要特点。传统实验教学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 综合性和探究性实验较少, 学生只是机械地重复操作过程, 制约了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究性。为此, 我院删减了一部分验证性实验, 保留一些基本化学实验操作, 同时加强操作技能训练, 适当增加一些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在实验教学过程中, 不断优化实验内容, 使其更科学、更具适用性。蒸馏 (包括常压和减压) 、重结晶及萃取分离是有机化学实验最常用和最基本的操作, 在实验教学中, 尽可能多安排与这些操作技能相关的实验。在操作训练中, 让学生知道并理解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熔点、沸点、折光率和旋光度等物理常数的测定在理论教学中着重讲解其原理, 实验中则着重训练学生的操作技能。实验课程体系以典型合成实验为主, 精选具有综合性和设计性的实验项目。例如, 环己烯和1- 溴丁烷的制备, 将性质验证贯穿于合成实验中, 使学生能加深对书本上理论知识的理解。将熔点测定和色谱技术分析融入阿司匹林的合成中, 构成一个综合性实验。通过整合实验内容, 不但强化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 还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引导学生探究实验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激发其探索精神, 让学生对理论知识有更进一步的理解。开展设计性实验主要是满足药学专业学生毕业后工作和继续深造的需求, 同时也有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例如, 环己酮有多种合成路线, 实验课前, 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 设计出可能合理的合成路线及操作步骤。课堂上教师给出文献报道的合成路线, 让学生对比一下自己设计的路线与文献中的有何不同, 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得到最佳的合成路线, 即用次氯酸钠氧化环己醇得到环己酮, 此法可避免重金属污染环境的问题。设计性实验教学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 且实验后的成就感更能激发他们对有机化学的学习兴趣。

2.2 运用新的教学方法[5]

在传统“灌输式”教学过程中, 学生只是一味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 未能激发其主动性, 教学结果就是学生对知识理解不深且不能灵活运用。因此, 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我院根据开设实验项目的特点, 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如启发式、示范式、讨论式等。实验前学生必须做好预习, 对本次实验的目的、原理和步骤做到心中有数, 并对实验注意事项和实验思考题多加思考。上课时, 教师通过提问[6]来检验学生的预习效果, 并根据提问情况, 对教学内容有所选择地讲授, 避免无重点的重复, 提高教学效率。对实验操作, 请2~3 名学生课堂上示范演习, 让其他同学找出其正确和错误的地方, 然后教师再讲解示范。这种纠错式教学可使学生普遍存在的操作问题得到有效纠正。乙酰苯胺的合成有两种实验方法: (1) 冰醋酸法。 (2) 醋酸酐法。实验前, 学生查阅资料比较两种方法的优缺点。用冰醋酸法分馏时温度为什么要控制在100~110 度之间, 过高可以吗?用醋酸酐法加入盐酸和碳酸钠的目的是什么?等一系列问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做实验时, 相邻的两组分别做冰醋酸法和醋酸酐法, 这样学生可以相互对比实验效果。在做肉桂酸合成实验时, 教师引导学生设计不同投料比、不同催化剂和不同温度的正交试验。对比实验结果得到肉桂酸的最佳合成条件。正交试验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科研思路。

2.3 利用网络虚拟实验辅助教学[7]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其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传统授课方法无法将有些实验操作描述的很清晰, 学生也不容易接受。我们教研室采用动态PPT实验操作图或教学视频来讲授实验操作, 学生普遍反映良好。这种教学方式能将抽象的内容转变成生动、鲜活的知识, 学生的实验操作不规范和失误率大大减少。此外, 某些实验因仪器特殊、药品控制较严等原因而无法开展, 我们采用网络虚拟实验教学法, 学生看过讲义后, 在电脑上进行虚拟实验操作并观察实验现象。在进行每步操作时, 如果正确, 可继续进行;若错误, 电脑会提醒学生该如何进行, 保证实验顺利进行。网络虚拟可模拟某些特殊实验, 弥补了现实无法进行的不足, 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2.4 倡导绿色化学理念[8]

现在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 已影响到人们的生活, 而有机化学实验中的试剂和原料等都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如果处理得不恰当, 危害更严重。在实验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用“绿色”理念, 合理设计实验课程体系, 联系相关实验, 将上一实验产物作为后面实验原料。为尽量减少化学实验对环境的危害, 在不改变实验的前提下, 尽量采用小规格的容器, 如采用50 ml的圆底烧瓶做反应装置, 大大减少原料和试剂的使用量。选用毒性小的溶剂代替毒性大的溶剂, 如乙醇代替甲醇, 甲苯代替苯等。乙醇、乙酸乙酯是化学实验中使用比较多的溶剂, 且可回收再利用。将回收的乙醇废液经蒸馏得到大约95%乙醇, 可作为清洗剂, 也可用于咖啡因的提取。对实验产生的废弃物让学生加以分类、集中收集, 倒入指定地方, 最后由教师统一处理, 避免有害溶剂腐蚀管道和污染地下水。

3 完善实验教学考核体系, 综合客观评定学生成绩[9]

以往实验成绩主要是根据学生上交的实验报告来评定, 从报告上无法了解学生对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 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套能全面客观综合评价学生成绩的实验考核体系。综合评价法可有效评定学生的实验成绩, 主要从4 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 (1) 预习 (占10%) , 主要考查学生预习情况, 包括目的、原理等内容; (2) 实际操作能力 (占30%) , 教师考查每组学生的装置安装和操作规范与否等; (3) 考勤及纪律 (占10%) ; (4) 操作考核 (占50%) , 主要以抽题形式进行, 考查学生基本操作掌握情况。通过这一年的改革实践证明:综合考核方式更能引起学生对实验的重视, 更能客观评价每一位学生。

地方性院校本科药学专业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积极性, 培养出具有技术应用型潜力的优秀人才。虽然实验教学改革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是时代在发展, 技术在进步, 教学改革也应与时俱进, 要积极吸取其他院校教改的成功经验, 不断探索, 不断完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体系。

摘要:有机化学实验是培养药学人才的一门重要课程。本文主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网络虚拟教学等方面阐述实验教学改革, 以提高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积极性, 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药学人才。

关键词:药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

参考文献

[1]李如章, 王书华.有机化学实验[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5.

[2]柯方, 周孙英.有机化学实验对药学专业学生素质培养的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 2013, 15 (4) :394-396.

[3]唐振林, 高吉仁, 李惠民, 等.高职药学专业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 2014, 32 (15) :92-93.

[4]付蕾, 范卓文, 张立剑, 等.改革药学专业有机化学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实验室科学, 2012, 15 (6) :146-148.

[5]宋尔群, 宋杨.药学本科有机化学课程和实验教学探讨[J].药学实践杂志, 2013, 31 (5) :398-400.

[6]刘春萍, 刘刚, 孙林, 等.基于问题教学法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案例[J].实验科学与技术, 2011, 9 (5) :142.

[7]熊万明, 陈金珠, 陈清, 等.网络课程辅助下有机化学实验的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 2014 (6) :57-59.

[8]赵丽娜, 陆国志.高校化学实验中绿色化学的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3, 30 (2) :179-181.

上一篇:长跑成绩下一篇:多样化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