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跑成绩

2024-10-07

长跑成绩(精选4篇)

长跑成绩 篇1

前言

中长距离跑作为运动比赛项目, 据已有资料看来大约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它是中距离跑和长距离跑的合称, 它是以有氧代谢为主要的耐力性、周期性的运动项目。中长跑既是竞技项目, 同时也可作为健身锻炼的一种手段。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 人们对事物的研究也在深入、丰富。对于中长跑这种项目来说, 目前, 影响中长跑成绩的主要因素大多是教练的经验之谈, 见仁见智。本文笔者认为中长跑的训练可分为心理训练、专项素质训练、战术和智力训练训练, 另外还有针对影响中长跑成绩的情报工作。

1、心理训练是影响训练效果的重要因素

心理训练, 指针对运动员的自信心、意志品质的训练, 目的是提高运动员训练的主观能动性, 对提高运动员训练的效果特别重要。

1.1 自信心的培养

田径项目中长跑是个人竞争性极强的项目, 要培养优秀运动员, 必须在运动员进队时, 就开始培养自信心, 使他们相信自己有成为冠军的能力, 并把这个信念贯彻到科学训练和比赛中去。可行的方法包括:

1.1.1 语言诱导

教练员经常给运动员介绍一些现今优秀运动员的事迹, 以激发运动员的上进心和冠军欲。把运动员自身的各方面条件与优秀运动员的条件相比较, 帮助运动员分析自己的有利及不利条件, 增强运动员争取优秀的自信。

1.1.2 训练实践中培养强化

在进行越野跑训练中, 指定运动员追上并超越前面教练员的车, 并根据运动员水平逐渐增加追车的距离, 使他们感到有超越一切目标的能力。同时应有意识多安排小型比赛, 根据运动员水平的高低, 安排不要求成绩和名次的比赛, 使他们有取胜的机会, 以强化自信心。

1.1.3 生活中进行合理引导

生活中, 要求教练员善于发现并正确的引导运动员之间的争执。有时运动员会坚持某些不合理的言辞, 教练员这时不应简单训斥, 应该先让他们争出输赢, 都不认输这种精神是最好的, 应值得发扬, 更应在训练比赛中发扬这种精神, 完了再给他们讲清谁是谁非。

1.2 意志品质的培养

中长跑的训练和比赛是极其艰苦的, 运动员训练过程中要培养运动员自觉吃苦的精神以及顽强刻苦的训练作风和比赛风格。恶劣天气情况下持续训练, 训练前教练员要做有力动员, 训练结束后, 运动员会有一种战胜困难后的成就感。要鼓励运动员忍住伤痛, 坚持训练, 培养他们不怕困难敢于挑战自我品质。同时, 教练员要用严肃的口令来转移运动员注意力, 或以语言诱导, 将其注意力转移, 以防止不利情绪的影响。

1.3 中长跑专门知觉的培养

中长跑专门知觉包括速度感和距离感。按照, 国内外大型长跑比赛的规定, 需要有意识地培养速度感。跑的过程中, 每公里教练员报时, 场地跑每圈报时, 要求运动员随时调整跑的速度。如果跑速符合要求, 教练员就让运动员回忆以往的运动表象, 身体感觉, 用力程度, 跑的节奏等。中长跑室外训练较多, 必须在训练中培养运动员的距离感, 才能使运动员独立进行室外训练。根据跑度和身体感觉, 运动员自行判断每跑一公里的距离与教练员实测的距离相对照, 然后估计跑完全程后的总距离。让运动员根据跑的总时间和跑的用力程度、身体感觉来估算训练结束时跑的距离。经过反复训练, 减少误差, 培养掌握速度的独立练习能力。

2、专项素质训练是训练效果的决定因素

中长跑的专项素质是指中长跑的技术、力量、力量耐力、速度、速度耐力等。中长跑专项素质要求与其他项目的专项素质要求相比有很大的区别。

2.1 技术训练是影响中长跑成绩的基础

技术训练是中长跑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正确合理的技术动作有利于途中跑时预防以及减少运动创伤、节省体力。所以中长跑技术动作的规范化非常重要, 抓好基本的技术动作的联系, 可以取得较好的成绩。中长跑教学训练过程中, 跑的基本技术的规范训练一定要作为重点来抓, 因为掌握正确的技术要领, 把握技术的关键, 以多种训练手段抓技术练习, 不断的巩固和强化基本的技术动作。

2.2 力量耐力和力量训练是提高中长跑成绩的保证

在中长跑的训练和比赛中, 由于运动时间较长, 会出现心肌和呼吸肌的疲劳, 收缩力下降, 痉挛、酸痛等一些症状。这些与力量的耐力因素有直接的关系, 力量训练水平的高低反映出训练者对比赛战术的适应能力。好的力量训练能使训练者肌肉适应性发生改变, 提高他们能量的利用能力, 为中长跑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 使神经肌肉系统、骨骼、关节和韧带做好进一步承受大负荷专项训练的准备。

2.3 速度和速度耐力是提高中长跑成绩的关键

现如今中长跑比赛, 胜负往往是在最后的几十米的路程激烈争抢中获得。速度的快慢决定着最后的冲刺效果, 也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因此要把提高运动员的速度水平作为中长跑训练的重要内容。

3、战术训练在比赛训练中的至关重要性

运动员在中长跑比赛中能否取得好成绩, 战术运用的得当与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目前常用的技术就是根据选手的特点, 选择采用长距离的领先跑的技术或者跟随跑中在最后冲刺阶段加速摆脱或超越对手的技术。

4、运动智能训练是现代运动训练的制胜法宝

运动智能是智能中的一种, 是运动员总体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运动训练与比赛对运动员智能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 甚至说, 某些情况下运动员智能水平将决定比赛成败。因此, 运动智能对训练与比赛的有着重要意义。运动智能的提高是以一般智能为基础的, 提高影响智能的各个因素, 如提高运动员的观察力, 注意力和思维想象力等是提高运动智能的基础。

5、体育情报对确保胜利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体育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以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信息科学、情报学科的迅猛发展, 体育情报学科初步形成。体育情报学是研究有关体育情报的产生、收集、整理、存储、研究、报道、服务、利用等活动的过程极其规律与方法手段的科学。这也成为现代田径运动制胜的关键之一。

摘要:文章通过查询文献资料, 整理分析了影响中长跑成绩的主要因素及相应的训练方法。运动成绩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心理素质、专项素质、战术以及智能和情报工作。笔者针对中长跑成绩的影响因素和训练方法进行总体的把握和细节的引导, 并提出了一些训练的建议, 以期对中长跑成绩影响因素的教授以及提高运动员比赛成绩有所帮助。

关键词:中长跑,影响因素,训练方法

参考文献

[1]王世和.中长跑战术论[J].徐州.徐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6, (3) :138.

[2]刘玉.试析高校中长跑训练存在的主要问题[J].田径, 2005, (09) ,

长跑成绩 篇2

1间歇训练法介绍

间歇训练法是指在1 次(组)练习之后,严格控制间歇时间,在机体尚未完全恢复的情况下,就进行下一次练习的训练方法。其作用可以使动员的心脏功能得到明显的增强,促进机能产生与有关运动项目相匹配的适应性变化,提高糖酵解代谢供能能力与糖酵解混合代谢的供能能力等几个方面的作用。形式有快速与慢速两种,所谓快速间歇训练,是间歇时间较长,恢复较好,段落跑的速度较快。而慢速间歇训练法则是用低于比赛速度的速度和不使其完全恢复的短暂休息间歇,重复跑一定的段落。

2具体应用

用间歇练习法发展一般耐力,每次练习的距离要较长,组数应较多,采用中小强度;如发展速度耐力则练习距离较短,强度要大,组数以不降低每组练习的速度为限;如发展力量耐力,则采用的负荷重量相对较轻,采用中、小强度,练习次数和组数较多。

2.1方式选择

间歇的方式一般以轻微的活动,即积极性休息的方式进行,如慢跑、慢走、轻跳、摆腿等。这些积极性休息的轻微活动不仅能使肌肉对血管起按摩作用,加速血液回流,还能加速体内代谢所产生废物的排除。

2.1时间控制

强度较大的.练习后,人体非乳酸“氧债”的恢复,大约需要2~3分钟,在练习后20~30秒时间内大约有50%的氧债被偿还,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进行下一次练习,可以增加机体的负担而提高耐乳酸的能力和提高速度耐力。所以间歇的时间如果用心率来控制,一般是恢复到120~140次/分时开始下一次练习,如果采用时间来控制,则应根据练习强度的大小,距离长短,一般控制在30~180秒,随着训练水平的不断提高,可缩短间歇时间

2.3强度控制

对于业余运动参与者来说,如果慢跑3000米的跑步时间是18分钟,那么,三次1000米、每次跑6分钟、每次跑步间休息1分钟的跑步方式后,不仅心率、摄氧量会较低,血液中的乳酸度也会显著降低,而且,跑者也会感觉比一次跑完3000米轻松许多。因此,如果我们将两次休息1分钟的时间,平均分配到三次1000米的跑中,也就是以每1000米5分20秒的速度跑步三次、每次跑步休息1分钟的运动参与方式,大概可以获得类似一次跑完全程3000米的疲劳感觉,但是,运动时的强度却明显增加。

2.4反复次数

间歇训练到底反复几次?主要还是考虑运动者的能力、运动的强度、运动期与休息期的时间等因素。通常,间歇训练的专家皆建议,总训练的距离,应该在2000至3000米最佳。由于,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如果反复的次数过多也会有休息期不足的问题,因此间歇训练通常在三至五次的反复次数后,会有较长时间的休息期。当反复的次数太多时,可以通过组别的设计,增加休息期的时间,提高运动的训练量。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现代中长跑竞赛是速度、耐力、比赛群体的实力的激烈对抗,实力雄厚的中长跑强国均有一批顶尖选手。但仅靠几个人能持续称霸田坛的时代已经过去,没有雄厚的人才基础,即使是一时赶上去,也不会长远。所以说,只有对业余后备力量的正确培养,才有可能保持长久不衰,后继有人。

3.2建议

在运用间歇法训练时要严格执行训练原则,融洽其他训练方法与训练手段,按照训练内容制度间歇训练法实施的途径和技术环节训练顺序,防止影响训练效果的现象发生,了解和掌握项目技术的变化特点与规律,熟知技术环节和相互关联等特点,运用其内在因素,巧妙地与间歇训练法结合,充分利用学生自身优势,进而达到训练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赵晓忠.提高800M跑运动员专项成绩的有效的有效效途[J]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0;14(4):25-26.

[2]迟玉斋.苗茯苓.试谈中长跑赛前的训练安排[J] .山东体育科技,2000;23(3):8-10.

长跑成绩 篇3

一、一般耐力练习+各种柔韧性练习+短距离速度练习

与以往单一的训练方法发展运动员单一素质或能力相比,这种组合训练形式能够发展运动员的多种能力和素质,如有氧耐力、力量、柔韧性和速度等。其负荷量是负荷强度可根据具体训练任务灵活安排。它的最大特点是在重点发展运动员的有氧耐力的同时,兼顾发展了运动员的柔韧性、力量和速度。髋关节的柔韧性和灵活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步长的大小,如果髋关节的柔韧性和灵活性较好,运动员蹬伸过程中身体重心前移的幅度就大。这不仅能相对减少身体重心上下起伏的程度,相对减少腾空时间,而且还能增大步长,提高跑速。因此,在一般耐力练习后,做各种柔韧性的练习,尤其是髋关节柔韧性练习,对提高运动员的移动速度是非常有效的。另外,由于中长跑运动员的力量尤其是专项力量如大腿蹬摆力量、脚掌肌的力量和踝关节的力量等对提高中长跑运动员的速度也至关重要,因此,柔韧性练习后的各种专项力量练习也显得非常必要。最后,也就是在力量练习结束后,进行短距离的速度练习,可以起到以短补长,长短互补,全面发展的作用。“长”和”短”既包含着训练负荷强度的大和小,又包含着训练负荷量的大和小。从人体能量代谢分析,就是把有氧代谢供能、磷酸原供能、糖酵解供能,以及有氧、无氧代谢混合供能科学地衔接起来,使不同代谢的训练比例,科学地融为一个完整的训练整体,促使运动员的速度、耐力、速度耐力以及“高速度”持续跑的专项能力同时全面发展。

二、一般耐力练习+柔韧性练习+专项速度耐力练习+专项身体素质练习

这种组合训练的最大特点是在进一步发展运动员的有氧耐力、柔韧性和专项力量的同时,也发展了运动员的专项耐力。运动员的耐力分为一般耐力和专项耐力。一般耐力是指对提高专项成绩起间接作用的基础性耐力。它是发展运动员有氧代谢供能系统。专项耐力是指与提高专项成绩有直接关系的耐力,具体地讲是指持续完成专项动作或接近比赛动作的耐力,它是发展运动员的有氧、无氧的无氧代谢供能系统。因此,无论是一般耐力还是专项耐力对提高中长跑运动员的成绩是至关重要是。在实际训练中,根据具体的训练要求,一次训练中将一般耐力练习、专项速度耐力练习、身体素质练习以及各种柔韧性练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可以加速各种能力之间的相互转移。

三、一般耐力练习+专项耐力练习+柔韧性练习+速度耐力练习

这种组合训练的最大特点是发展运动员的抗乳酸能力。由于中长跑比赛时高速度耐力的较量,比赛全程不但需要高速度的跑,而且还需要不断地变化速度,有些可能甚至必须按无氧代谢的要求来跑,如最后冲刺阶段。因此中长跑运动员要想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就必须具有较强的耐乳能力,也就是抗乳酸能力。然后,等乳酸水平达到一定的程度以后,可进行柔韧性练习。由于各种柔韧性练习中肌肉的动作方向与耐力性练习时肌肉的动作方向相反,这不但有利于疲劳的消除,而且还能有效地预防伤病的发生。

长跑成绩 篇4

目前, 国内外的中长跑训练方法分为两大体系, 即综合性训练和整体化训练。我国中长跑在80年代末开始发展很快, 女子中长跑项目尤为突出。在第四届田径科学论文报告会专项总结中提出, 中长跑项目应以耐力为基础, 包括混合代谢的训练, 以速度为核心, 力量作保证。这说明:中长跑项目传统的训练模式在我国已经打破, 新的训练模式正在尝试与形成。中长跑运动员速度素质的地位也应该有所提高。在竞技能力的改善过程中, 三者相互影响, 竞技能力的提高是三者共同提高的结果。俄罗斯运动专家赫延格的实验证明:中长跑训练和比赛中, 腿部维持人体平衡是在负担体重的条件下持续进行的, 大约为20%~30%, 由于中长跑的过程中无氧代谢产物增多, 所以首先要保证运动员发展专项耐力和有氧产生能力相一致, 其次可以提高短跑能力和无氧酵解跑的能力。速度的提高对运动员专项能力的提高有重要的关系, 然而在我国部分地区教练的意识中, 这个观念还没有转变过来, 甚至有些教练认为速度素质的提高会影响运动成绩, 速度素质和耐力素质是相互抵制的, 却没有看到两种素质的相互促进作用。

1 研究方法

1.1文献资料研。通过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对中长跑运动训练发展历史及发展趋势供能特点作简要介绍。

1.2比较分析方法。

1.3通过查阅资料得到王军霞与邦达连科10000米分段成绩比较。

1.4辽宁省男子中长跑运动员与世界纪录创造者塞巴斯蒂安科100米, 400米, 800米, 1500米成绩的对照表进行分析与讨论。

2 讨论与分析

2.1中长距离跑是速度、耐力型项目, 简称中长跑, 可分为中距离跑和长距离跑。主要包括800米、1500米、3000米、5000米、10000米, 随着时代不断更新、科学的不断进步, 中长跑的训练方法手段也不断演变。中长跑训练方法的演变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896~1916年, 这期间主要是依赖于个人天赋, 运动员以自我控制为主, 不间断的长跑训练法是这期间的唯一训练方法, 运动成绩较差速度不快。第二阶段大约在20世纪40~60年代末, 这期间出现了里迪亚德训练体系, 里迪亚德训练体系是通过上下坡跑改善运动员的神经系统兴奋性, 以达到抑制和加快肌肉收缩的代谢能力的目的, 无论是教练员还是运动员已经开始重视速度的训练。第三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 整体训练方法是这一阶段初期的较为先进的训练方法, 它是通过分析影响运动员运动成绩的各个因素并分析他们之间的关系, 同时依据遗传特征、身体素质特点能量的储备与代谢及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因素, 对运动员进行全面控制。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 我国一批女子中长跑运动员在马俊仁教练的指导下, 采用大运动量、大强度、严格管理的方法培养出了一批世界级别的优秀中长跑选手。事实证明:中长跑运动员的成绩在突飞猛进。在同样的距离上用时越来越少, 也就是说运动员的速度越来越快, 这样就要求运动员速度素质大幅度提高。

2.2从中长跑运动的机体供能特点来看中长跑运动的速度素质。随着中长跑各项目的成绩、速度不断提高, 中长跑运动的供能方式也清晰地呈现出来:起跑时能量主要来源于肌肉中储存的三磷酸腺苷 (ATP) 和磷酸肌酸 (CP) , 但ATP和CP在10秒之内就会耗尽, 随后是靠糖酵解再合成ATP来供能, 糖酵解是在缺氧情况下不完全分解, 此时, 由于机体来不及给肌肉供给大量的氧, 造成耗氧量大大超过最大吸氧量, 形成氧债, 并且产生大量的乳酸。随着运动强度的不断增大, 形成氧债积累、乳酸堆积, 当乳酸堆积达到一定程度, 乳酸阈时就会造成肌肉疲劳从而引起运动成绩下降, 随着比赛或训练的进行, 机体的供氧能力的适应并运走堆积的乳酸, 肌肉的工作能力也有所提高, 此时即出现了第二次呼吸。之后, 运动员仍保持这一速度到进入终点。

2.3从速度储备的角度来看中长跑运动员的速度素质。从一些比赛中可以看出运动员在整个过程中都要保持着相同并且非常快的速度才能取得较好的成绩。此时, 运动员的速度储备对于发展跑的专项耐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长跑比赛胜利的关键是速度, 中长跑是以耐力为基础以速度为核心。绝对速度能力储备越大, 提高成绩的可能也就越大。此时可以认为:这个运动员最后冲刺阶段获胜的可能性最大。

从表1中不难看出, 王军霞在整个比赛过程中的千米平均速度为2'57", 而在最后3000米的时候开始加速进入了终点。她最后3000米的千米平均速度为2'43"。这对于一万米来说, 不光要求运动员要有一定的耐力, 还要求有一定的速度。再看邦达连科, 她的平均速度为每千米3'06"左右, 这说明邦达连科在能力方面和王军霞有一定差距, 邦达连科每一个1000米要落后王军霞大约9"再看最后3000米, 王军霞7000米之后开始加速, 最后3000米平均每1000米用2'43"完成。而邦达连科则在最后1000米开始加速, 而且最后1000米用了2'56"才完成, 而王军霞最后1000米用了2'40", 这说明王军霞在速度方面比邦达连科有明显优势, 王军霞的速度优势较大。由此可见, 比赛中成绩突破的关键在速度, 马俊仁曾指出:只有耐力好, 速度不好出不了高水平的长跑运动员。因此“马家军”在进行大的运动量的基础上加强了速度训练。

运动员在比赛中取胜的前提条件是运动员本身的耐力, 而必要条件则是运动员的速度素质及速度储备。王军霞与邦达连科1000米分段成绩比较能证实这一点。

由表2看出, 辽宁中长跑队中运动员的100米速度较差的运动员, 其专项成绩一般都较差, 而随着速度素质的提高, 其专项成绩呈上升趋势。

纵观近几年洲际比赛中运动员取胜的战术往往是开始速度平稳, 然后突然加速甩开对手, 并保持较高的速度, 而且运动员冲刺终点的距离也随着比赛成绩的提高而增加, 这所有的一切都要求运动员必须有较强高速奔跑的能力, 也就是要有较高的速度素质。

3 结论

3.1中长跑运动在不断发展过程中训练模式有了进一步提高。运动员成绩提高的关键是速度, 绝对速度和速度储备是衡量速度耐力的主要标志, 绝对速度和速度储备越大, 提高运动成绩的潜力也就越大。

3.2在中长跑运动员的训练过程中, 绝对速度的训练也是至关重要的。在训练实践中重视速度素质的训练必须提上日程!

3.3我国男子中长跑运动与世界先进水平有一定的差距, 在男子中长跑的训练方面, 要加强运动员的速度训练, 以增加他们的速度储备, 从而达到提高成绩的目的。

3.4绝对速度应做为中长跑运动员选材的重要条件, 在中长跑初级运动员的训练中同样要加强速度训练。

摘要:随着中长跑运动的不断发展、训练方法的不断演变, 中长跑各项世界记录不断被刷新, 这就向人们展示了中长跑运动的新特点:速度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而速度储备则是衡量运动员速度素质的一个重要指标。在通过王军霞与邦达连科辽宁男子中长跑队和世界纪录创造者赛巴斯蒂安科的成绩比较, 分析说明中长跑运动中速度素质占据重要地位, 提醒人们在训练选材中一定要注重这方面的因素。

上一篇:煤矿主斜井下一篇:药学专业本科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