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长跑教学方略

2024-09-11

中长跑教学方略(共9篇)

中长跑教学方略 篇1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也是广大教师关注的焦点、难点。我在习作教学中, 从如下几点引导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关注现实、热爱生活, 使他们善于思考、乐于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一、习作与兴趣相结合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低、中、高年级的作文阶段目标要求中, 分别强调了乐于写、自由写、学会写。其中, 特别强调要使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强调要激发学生习作的内在动机, 强调习作兴趣和自信心要从低年级加以培养。

1、让学生对写话有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过:“学生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而写话又是学生习作的第一步, 看图写话是低年级写话的主要内容。因此, 我先引导学生学会看图, 学会看图是写话的基础, 让他们先看全图, 再按一定的方位顺序仔细观察, 接着想一想图中的人物、动物在什么地方?有可能在什么时间, 他 (它) 们在干什么?然后把自己所看的、想的当作故事讲给同学、老师听 (教师边听, 边给予纠正, 最重要的是肯定) 并教其他学生听时要抓住要点听仔细, 等这位学生讲完了, 如有什么不明白的, 可抓住疑点问一问, 再把自己所说的写出来。在看图训练中, 教师应以鼓励为主, 帮扶为辅, 让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 使他们对看图写话有兴趣。

2、放低门槛, 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小学低年段正处于习作的起步阶段, 要适当放低、放开对学生的习作要求, 不能用过多的框框条条, 清规戒律来束缚他们, 应鼓励学生自由表达, 只要学生能说出自己要表达的意思, 不管步子是大是小, 脚印是直是弯, 教师在此时都应给予热烈的回应, 及时肯定他们习作中的点滴进步, 让学生感受习作不过是用我手写我话, 用我口表我心, 把他们引上乐说、乐写的状态中, 使他们在轻松的环境下, 无拘无束地表达, 使习作成为学生快乐的呼吸。

二、习作与其他学习相结合

习作教学时要注意挖掘其他学科中的有利因素, 发挥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互为补充的优势, 不失时机地为学生的创作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 把习作教学向生活开放, 向全部学科开放。

1、习作与阅读教学相联系。

全国特级老师李吉林曾说:作文能力的形成和提高, 要靠扎实的阅读训练和反复的实践, 应做到“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这个训练就要在阅读课中完成, 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注意范文意识。我认为:阅读重在吸收, 作文重在倾吐, 作文所需要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阅读。教学一篇课文, 学生不只是在学词、学句、学段章, 同时也在积累、也在学习表达思想情感的方法。例如我教《花儿也会放风筝》一文时, 第一小节中有:天是这样蓝, 风是那样轻, 我们都跳跳蹦蹦, 蹦蹦跳跳来到大草坪。学生读完之后, 都明白了这是写天气好, 作者的心情也很愉快。我问:“假如星期六, 天气也不错, 你妈妈带你上公园玩, 你如何借用文中的那些语句来描述?”学生们开始议论纷纷, 有的说:“星期六的早上, 天是那样地蓝, 风是那样地轻, 我和妈妈怀着愉快的心情来到了西湖公园。”有的说:“那天早上, 天是那样蓝, 风是那样轻, 像春姑娘的手, 抚摩着我们……”, 我接着问:“看到了什么?请用一些描写春天景色的词来说。”生:“西湖公园春色满园, 到处鸟语花香。”生:“西湖公园花儿争奇斗艳, 蝴蝶在花丛中飞舞……。”生:“西湖公园的花儿也会放风筝……”片刻功夫, 学生们纷纷发言, 把学到的马上运用出来。我趁热打铁地说:“好, 把它们写下来吧!”这样的练笔, 把读与写有机地结合起来, 学生轻松地学会了一些写作方法, 同时也体验了习作的快乐。

2、习作教学与课外阅读相联系。

首先针对小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 我利用早读课、班会课讲一些有趣的故事、寓言, 读一些词句优美, 情节感人的文章, 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其次, 亦可根据每个主题单元的学习内容, 讲一些名家名人的故事。鼓励学生热爱书籍, 从书中吸吮无穷的语言营养、精神食粮。最后, 当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激发起来了, 可适时地向他们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课外读物。如上《丑小鸭》一文时, 我鼓励学生了解安徒生其他的作品, 并选择一两篇自己喜欢的读一读, 在家讲一讲或与同学交流。如上《海底世界》后, 引导学生阅读有关海洋动物、植物、矿物等方面的科普读物。根据年龄特点与阅读水平, 定时向学生推荐各种课外读物。低中年级应以童话《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寓言故事、儿歌谜语故事为主, 中高年级则应以名家名篇、民间故事、短篇小说为宜。如《儿童文学》、《一路风景》、《杨红樱学校系列小语》, 等等。如此阅读, 目标明确、有的放矢, 学生读有所得, 效果较好。

三、习作与评价密切结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的作文评价是呈现方式, 根据实际需要, 可以是书面的, 可以是口头的, 还可以综合采用多种形式评价。当学生充满激情地记录下他的所见、所思、所感时, 教师对于学生习作评价要及时, 并恰到好处, 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增强学生习作的信心和动力。

1、注重学生的习作过程。

过去对学生的习作进行评价时, 往往是从中心是否突出, 选择材料是否恰当、新颖等概括性、理性化的语言来描述。结果学生对这些评语往往是似懂非懂、一知半解。我发现很多学生拿到习作后, 只看老师给他打的等级, 而对于评语关注较少。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自改、互改的能力, 我让学生把评价细化。

习作完成后, 先让学生自己对作品进行剖析, 看看在以上几个方面的完成情况, 然后再与同学交换互改、互评。交换的对象第一轮是老师指定的, 一般是优差搭配, 第二轮则是自由组合的。这样一来, 不同水平的学生就可以取长补短, 在参与评价中学会欣赏、鉴别, 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充分发挥作文教学中学生自评自改、互评帮改的主动性、积极性, 让他们在自评互评中不断得到提升。教师最后进行评价, 使学生一目了然地了解了自己的习作在哪些方面完成得好, 哪些方面尚存在不足, 明确了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

2、加大学生参与评价的度。

以往习作评讲课, 大多是拿几篇写得较好的习作, 当作范文念一念、讲一讲, 绝大部分同学只当看客, 参与面不大, 积极性不高, 收效甚微。我思之再三, 决定反其道而行之, 就是扩大点评的面, 利用班级的多媒体, 把更多学生的习作拿出来展示, 同学共赏。即使再差也可以从书写, 或从某个词、句来给予鼓励。如有一次抽到班级的一个学习较差的学生的习作。他站起来, 诚恳地说:“老师, 能不能让我再拿回来重抄、重改一下?”我当即就说:“当然可以。”有时拿到写得不理想的习作时, 我让学生先找出习作中哪几个词用得较好, 哪一个句子表达得较恰当, 或书写方面有没有可以借鉴的。然后话锋一转, 假如这篇习作是你的, 你会怎么改?让同学议一议, 再谈一谈, 这样其实是倾全班之力, 在帮助这个同学, 其他同学在帮助别人的同时, 也把其习作当作一面镜子来照, 既了解了应在哪些方面下功夫, 又明确了不能再犯这篇习作上的错误, 真正使学生心灵碰撞心灵, 心灵提升心灵。

3、建立合理的奖励机制。

要调动并维持学生的写作热情和参评积极性, 需要创设一套有效的、能长期运行的激励机制作保障, 我认为这是作文教学研究所必需的。

(1) 发小图标和表扬单。在习作评价上, 只要有一个词语、句子运用得好, 就可以得到一枚大姆指小图标, 表示你很不错, 如果词语、句子总数是5个或5句以上的, 则发表扬单, 我会在表扬单上写上:“词语运用得真好。”有时使用鞭策性语言:“有进步了, 加油啊!”

(2) 设“合理要求卡”和“小小作家”称号。对于获得5张表扬单的同学, 可以来找我换一张“合理要求卡”, 这张卡可以向家长, 老师提一个合理要求, 拥有3张“合理要求卡”的同学老师授予“小小作家”的光荣称号, 并把其照片、习作张贴在黑板报上, 这几把火, 把学生的习作热情再次点燃, 并持续燃烧……

运用趣味教学法开展中长跑教学 篇2

方法。

关键词:体育教学;兴趣教学;积极性;中长跑教学

中长跑教学是初中体育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但是由于中长跑相对时间较长,整个教学实践过程和内容比较枯燥,形式极为单一,对于教师而言,一直没有找到更好的教学方式,成为教师困惑的一道难题,对于学生来说,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就成为摆在广大初中体育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本人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追逐领跑训练法

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学生人数较多的班级,在教学中,把整个班级按10人左右为一组,然后分组进行训练。每组成纵队整齐排列,然后整个纵队整齐从起跑线开始中速向前跑,队伍在前进的过程中,队伍最后的学生从队尾加速从整个队列的左侧跑到队伍的最前面,成为整个队伍的新的领跑者,这时,新队形最后的学生再次从队尾加速从整个队列的左侧跑到队伍的最前面,又成为新的领跑者,依次循环。这种训练法要求:训练中,队伍要保持整齐,每个队员之间的前后间距尽量保持一致;领跑者不能故意加快跑步的速度,让队伍最后的学生追不上来,这是我在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方法。

二、校园障碍越野跑

这种方法主要是利用学校本来的地理环境以及校园内的一些无危险系数的障碍进行跑步训练。训练中,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教师设计适合学生训练的,无危险系数的路线和全程长度,可分组进行,也可全班进行,主要看校园大小。

三、定时中长跑

可分组,也可全班进行,定时间但不定距离,跑步过程中也不要求限速,但有一点要求就是要分清走和跑的区别,整个过程中,只能跑不能走,跑得再慢,也必须跑,不能用走路来代替跑步。

四、变速中长跑

同前一种方法一样,可分组进行,也可以不分组,在跑步的过程中,快速跑和慢跑相互交替,以体育教师的口令(哨声)为交替的命令,急促的哨声学生就要快速跑,而长拖音的哨声学生就改变速度,慢跑,依次反复。这种方法要求学生在跑步中还要集中注意力,按教师的哨声变化改变跑步方式。

参考文献:

徐东锋.中长跑教学改革尝试[J].嘉应大学学报,1994(2).

词语教学的有效方略 篇3

一、深入浅出,让词语教学磁力十足

根据教材内容、词语特点及学生的年龄特征等因素,教师要通过多种手段使枯燥单调的词语教学变得趣味横生。

1.看一看。如“饱满”一词的教学,教师可以拿出两个扁豆(一个瘪,一个饱满),问:哪个扁豆饱满呢?学生一看就理解了。

2.演一演。如《狐假虎威》中“大摇大摆”这个词,教师让学生亲自表演了一番,词语教学就迎刃而解了。

3.换一换。如《“黑板”跑了》一课“聚精会神”一词意思和前一课《学棋》的“专心致志”意思相近。教师提到了“专心致志”,学生也就理解了“聚精会神”。

4.讲一讲。如《少年王勃》中“胸有成竹”一词,教师向学生介绍这个成语的典故,学生听完后,对于词语和课文的理解就更深刻了。

二、含英咀华,让词语教学动力充足

词语教学,必须重视积累,将丰富的语言材料逐步贮存于学生的语言仓库之中,一旦需要,才能涌于笔端。词语归类积累,就是指导学生持之以恒地分类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语。

课堂上,根据词性进行教学。如《开天辟地》中,盘古开天辟地的动作描写准确传神,教师抓住动词“持、握、辟、凿”,引导学生读相关句子,找出动词演一演,感受作者用词的精妙。

根据词的构建:ABB式(胖乎乎)、ABAC式(碧绿碧绿)不A不B(不卑不亢)……运用学一个带一串的方式,形成知识组块,达到积累的目的。

三、学以致用,让词语教学活力四射

“心中醒,口中说,纸上作,不从身上过,皆无用也。”只有学以致用,才能将学到的词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提高言语表达能力。

1.提供运用机会。

(1)造句精彩。苏教版三年级《水上飞机》“究竟”一词的教学,教师先指导学生把句中的“究竟”换个词,学生换成了“问个明白”“问个清楚”。接着教师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去造句。①问的方面。生:我哥哥吃得少,长得胖。而我吃得多,长得瘦。我想问个究竟……②看的方面。生:我从书上知道峨眉山风景优美,但“百闻不如一见”,所以我很想去看看它究竟美在哪里。③探的方面。生:太空中有许多神奇的奥秘,我长大后一定要去探个究竟……

(2)造段练习。《军神》一课出示:刘伯承、拒绝、麻醉剂、哼叫、晕倒、堪称。要求学生用这些词概括主要内容。这种练习既巩固了词语,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概括能力。

(3)句式训练。学习《美丽的丹顶鹤》一文,学生感受丹顶鹤姿态高雅是一个难点。首先,要求学生根据文字“引吭高歌”和“展翅飞翔”找出相关的图,用动作演一演。其次,教师用多媒体呈现丹顶鹤的各种画面:水中捕鱼,悠闲漫步,追逐嬉戏,梳理羽毛,岸边戏水。从而让学生对“高雅”这一难以言说的词语有了更深切的感悟。第三,根据画面内容,用“不论……还是……都”赞一赞丹顶鹤。有了句式,学生犹如有了“脚手架”,语言训练更扎实高效。

2.构筑运用阶段。

如《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一文中描写钓鱼的过程时词汇丰富、用词精准,为促进词语的内化,我这样引导:(1)借助课文,描述画面。要求学生借助课文语言,想象画面,描述主人公汤姆钓鱼的过程。(2)转化语言,落实内化。让学生用上“套上鱼饵、甩起鱼竿、抛向远处、恢复平静、觉察动静、一阵惊喜”等一系列词语,描述“自己钓鱼的经过”,内化文本语言。

我的初中作文教学方略 篇4

关键词:初中;作文教学;兴趣;积累;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8-317-01

从初一到初三,无数次作文训练,学生写得辛苦,老师改得更辛苦,而学生的作文水平却并没有多大提高,不少初二学生写作文与小学生相差无几,有的只能写一二百字。学生普遍反映,作文是他们学习语文的最大障碍。所以,学生升中考的语文成绩也因此一直徘徊不前。这种“高投入低产出”的情况已持续多年而没有丝毫进展 ,现在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我认为,要想大幅度提高语文成绩,必先提高作文的水平,必须从根本上改变我们语文作文教学的方式。

一、要从最基本的能力抓起

文字是作文的外在表现形式,写字是写作文最基本的能力。字写得好坏,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关系到一个人作文水平的体现。尤其在考试中,字写得太差,文章思想内容等无论多么好,恐怕也得不到高分。因此,不首先提高书写的水平,提高作文水平只能是一句空话。本人在所教的两个班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写字训练,考试作文分数就相对高出同类班级几分。然而写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三五天的功夫是不行的,因此,有必要从初一入学时就开始训练写字,要求做到工整、美观、正确。字写好了,学生的作文分数能够提高4-5分。

二、七年级巩固记事的记叙文写作,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1、着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七年级用写日记的形式,留住平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从而积累了丰富的人生阅历,这就是一种写作。写作还是一种积极的情感活动的过程,情有所感,才会有所作,情感始终是写作的动力,贯穿作文过程的始终。让学生有自信可以写出好文章,从而转变态度,爱上作文。

2、广泛阅读,引导学生读中学写,读写结合

课标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低于400万字。而且他们的写作素材来源除生活以外,就是广泛阅读,在阅读中积累素材,吸取营养。语文教材的容量非常有限,教师要广僻途径,引导学生阅读一些优秀的文章,用心去领悟,并将所悟的东西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从学生进入初中起,我们就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每天进行10到20分钟的课外阅读,读名家名篇,也读同龄人的优秀习作。这样做,是为了让学生在初学时,扶他们上马走一程,在他们有了一些基本经验后,再鼓励他们策马扬鞭,大胆前行。

3、七年级,巩固记事的记叙文写作

学习写人篇,训练重点为“描写人物的方法、怎样使人物血肉丰满”。同时,结合说明文单元的教学,进行简单的说明文写作,训练重点为“抓住事物的特征、根据说明中心,合理安排说明顺序,选择恰当的说明方法,注意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三、八年级重点进行议论文写作训练

八年级作文进行议论文写作训练。训练重点为“观点与材料、论题的展开、议论文语段的结构。”

这里主要以“议论文写作训练”为例介绍作文系列训练规划。学生初写议论文,常犯的毛病有观点不明、对观点缺乏应有的分析、观点与材料不一致、思路不清、论述无法展开、结构不完整等。针对以上薄弱环节,我们采取化整为零的策略,把议论文的写作要素分解成若干系列,分项训练。分项训练结束后,再综合写作完整的议论文。

在“观点与材料”专项训练中,由于初中生的议论文写作,所阐述的观点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思考、推理的过程并不复杂,所运用的材料往往也是常见的、人所共知的。但初学议论文写作,往往会犯观点不明和空泛、举例不当、堆砌事实、缺乏分析、观点和材料不相吻合等毛病,不能对观点和材料进行合乎逻辑的组合。因此,我们又把“观点和材料”分解成“从材料中提炼观点”、“用材料證明观点”、“事例的表述”和“观点和材料中的纽带”四项进行训练。

再如“议论文语段的结构”专项训练,议论文的结构以“总──分──总”为基本结构模式,在根据教材的结构训练其变式,如“总──分”、“分──总”、“起承转合”等。语段训练也讲究结构,而且与议论文篇章的结构是相似的,或是演绎式(观点──材料),或是归纳式(材料──观点),或者两者的结合(总──分──总)。

通过几次专项训练,让学生明确议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基本结构和基本思路,从而达成初中阶段会写简单议论文的训练目标。

四、九年级加强综合训练

写作训练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消除学生的厌写情绪,对初中作文教学的总体目标分解归类,并开发一些微观的教学策略进行分项训练,分中有合,互相联系。而九年级下学期的作文则是在此基础上的综合和提高,是在内容上的逐步加深,形式上的变化和创新,技能上的温故知新,达成文体和训练内容的系统化。

九年级,根据教材序列,对各类文体的写作要求强调综合性。记叙文要求真实具体、有详略、结构完整、语言流畅,能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说明文要求抓住事物的特征,说明顺序合理,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语言准确;一事一议的议论文要求能从材料中提炼出观点,由此及彼,联系实际,展开议论;初步具备修改文章的能力。所以,我们训练的重点是话题作文,审准话题,正确立意,确定文体,自拟文题。为了让学生在中考中受益,我们还把与学生关系紧密的话题进行梳理,归纳出多个话题,我们把它称为“母题”,每各“母题”又衍生出几个相关的话题,我们称之为“子题”,并有计划的进行训练。

要说明的是,许多写作上的技巧,不可能划定在那个阶段训练,比如“如何拟题、如何让开头、如何结尾、如何点题、如何让语言形象生动、如何创新结构”等,都必须贯穿于整个作文训练过程中。我们在每个阶段的训练重点也只是相对而言,因为每一次作文,都会涉及以上个方面的内容。之所以拟定一个整体规划,只是未了避免作文训练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商务日语教学方略探析 篇5

目前关于商务日语的定义,学界尚未形成一个权威的认定[1]。这就需要在进行课程设置时考虑到日语语言课程与商务类课程的结合。另外,考虑到商务日语教学对象通常是处于中高级日语阶段的学生,因此,采用何种教学方法能够在课堂上为学生创造全景商务环境、增加实际应用的机会,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掌握基本的商务理论知识和交流技能也成为教学的关键。

Lawrence Strenuous与John Elliot两位英国教育行动研究的重要推动者曾分别提出“教师即研究者”的概念,认为教师是学校本位课程改革倡导者;以行动促进反省十分重要[2]。因此,我连续以两届学生为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分析自我教学行动的途径,反思商务日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探究商务日语教学方略,以期改善本课程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质量。

一、教学实践

2008年9月至2010年6月,我分别以本校日语专业的06级与07级两届学生为对象,进行了商务日语课的实验教学,并连续两年进行了问卷调查。2009年9月至2010年6月,我结合06级的反馈信息修改了07级的教学计划,现将两年的实际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归纳为表1(其中,带★是07级教学中新增内容和形式)。

二、调查数据归纳

本课程的调查分别是在2009年6月20日和2010年6月17日进行的,回收率均为100%,两次调查的内容基本相同,均由四大部分组成。调查表项目一是对学习需求的调查,不分次序,选项依次为:日本贸易实务知识;日本商务礼仪;外贸谈判;日常商务会话。项目二是学生对于授课形式需求的调查。项目三是关于学生对实际教学内容和方式的满意度的调查。项目四是开放项目。为了分析方便,我将结果进行了统计,并将学习内容的需求度和满意度、授课方式需求和对授课方式的满意度分别归纳为表2和表3[3]。”商务日语的语用特征之一就是“专业词汇丰富”[4],而且贸易实务中的词汇会涉及其他很多领域(如金融领域、物流领域、法律领域),例如:“支払条件”、“送り状”、“船荷証券”、“仲裁”,等等。而商务基本礼仪更是如此,无论在公司内还是公司外的宴会、会议、谈判、旅游、接待场合,商务礼仪无不体现其重要性,尤其是对于未出校门的学生,学习基本的商务礼仪可以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将来的工作岗位。

2. 尝试以商务流程为主线,以会话为背景,穿插商务实务知识、礼仪介绍,以模拟商务实践为巩固形式的交际教学法。

商务日语教育起步较晚,相关理论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教学内容和方法也不尽相同。大部分学校教学范围涉及商务日语会话、函电(经贸应用文)、国际贸易实务。但是,这样单独分开的课程安排往往使各个部分孤立起来,使学生不能对整个领域建立起全面的认识。也有些学校或教材将商务日语分为几大块:出入境篇、接待篇、生活篇、金融篇、IT篇、贸易篇、物流篇等,虽然内容涵盖面广,但由于课时的限制,容易导致重点不突出、泛泛而谈。

我在07级的教学中尝试了将国际贸易实务课与外贸谈判、商务礼仪结合授课的方式。虽然此方法尚未成熟,但从06级与07及的满意度调查数据上可以看出,该方法已经初见效果。经过一学年的实践,我认为,在今后的商务日语教学中应该进一步完善此方法。首先,要从相应流程的会话入手,让学生体验真正的谈判一般会涉及什么内容,其中,要会话内容中一般会出现本流程中专用的贸易术语和商务词汇,势必会激发学生对这些词汇充满好奇感。其次,将学生好奇的商务词汇作为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国际贸易实务教材,分组讨论和收集资料、制作PPT,利用课堂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并接受同学与老师的提问和指正。最后,要在完全理解会话内容后补充一些商务礼仪知识,并在原会话基础上创设情景,例如添加迎接、接待、倒茶等,让学生自由组合,模拟谈判情景。

另外,由于目前大部分老师都是日语语言文学专业出身,没有接受过专业商务课程培养,很难满足学生要求进一步深入理解商务知识的愿望,因此可以考虑学科之间的合作,如聘请其他院系相关专业老师承担商务理论方面课程。

3. 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我从07级最后一项开放性调查中发现,高年级阶段的学生学习兴趣较一、二年级会有下降的趋势。在确定了需求度较高的学习内容和合理的教学方法后,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无疑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帮助教师实现预期效果,使课堂更加丰富多彩的关键。在教学设备逐渐完备的今天,多媒体课室为教师提供了很多方便,例如图文并茂的PPT制作、教学视频的播放、商务题材影视片段的播放、网络平台的建立等都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对中日企业文化、经济贸易等的全方位了解。另外,在学生发言和模拟实践环节还可以使用DV进行拍摄,一方面能够引起学生更加重视其课业任务,另一方面方便教师记录学生的表现,并且通过回放对学生进行更加准确的评价和纠正。

4. 广泛与当地日资企业建立联系。

要邀请日资企业领导或资深员工来学校开设讲座,使学生间接获得现实职场信息和经验,了解社会对商务人才的需求状况,树立职业理想。还要努力与当地日资企业建立联系,创造参观见习机会,建立实习基地,让学生增加实战经验,同时也为将来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高泽见孟.ビジネス日本語の教え方―日本語の教え方実践マニュアル[M].日本:アクル, 1994:56.

[2]Elliot.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and action research in the United Kingdom.In S.Hollingsworth (Ed) .Interna-tional Action Research.[J].London:Flamer, 1997:17-28.

[3]周林娟.潘幼芳.中日商务人才需求与商务日语教学改革[J].日语教学研究, 2009:118.

创设教学情境提高中长跑教学效果 篇6

一、图形跑

练习方法:在练习场地上摆放若干个有字母和数字标记的标志桶。课前教师设计多个跑动路线图, 并将写有绕标志桶顺序的纸条交给学生。活动开始后, 学生以组为单位按照纸条指令顺序跑步绕过各个标志桶, 并按照图形反复跑动, 直到本组学生能够回答出是什么图形为止 (见图1) 。该练习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跑步过程中要保持一路纵队, 匀速跑动, 学生之间要保持适当距离, 不能掉队。跑完整条路线后未发现跑动的图形则要跑步到原点继续跑动。跑步的场地要平坦宽阔, 最好选择足球场地。

练习要求:1.跑动的路线一般设计为各种图形;2.在课前应准备好标志桶, 编号要清晰, 纵向用数字, 横向用字母, 形成坐标 (见图2) ;3.充分利用场地, 标志桶间隔不要太密;4.设计的图形由易到难, 先设置一些简单的“路线” (如, 三角形、菱形、梯形等) , 逐渐加大难度 (如, 五角星、字母、汉字等) 。

设计思路:耐久跑能够增强学生的心肺功能, 发展学生的耐力, 但由于练习时间较长, 动作单一, 身体反应明显, 导致学生练习兴趣不高。中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 接受能力强, 喜欢挑战。此种练习方法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和探索欲望。

在游戏设计中还可以先让学生按规定路线跑, 然后让学生自己设计跑动路线, 让其他学生猜。

二、校园定向越野跑

练习方法:课前利用学校的场地和地形绘制好校园定向图, 并设置好标志物, 标志物里放置一些图片或文字。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3~5名学生为一组) , 教师将已经标好的地图反向放在地上。每组学生拿到地图后, 看清自己的方位并按照地图依次到达地图标出的10个标志物的位置, 找到标志物下的文字或图片并作好记录, 完成所有任务后, 回到大本营。以最短时间完成任务者为胜 (见图3) 。

练习要求:1.学生必须按地图标记顺序到达指定的各个标志物, 完成任务过程中不能有人员掉队, 跑动中注意安全, 不能推、拉自己组或其他组队员;2.同组队员要克服困难、团结合作。

设计意图:校园定向越野是利用学校的场地设施和地形设计的一种游戏。现在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 自理能力和野外生存能力差, 缺乏吃苦精神。定向越野能提高学生耐力和心肺功能及奔跑能力, 它把枯燥乏味的中长跑练习, 变成深受学生喜爱的一种比赛游戏, 它利用定向越野的特点, 培养学生积极动脑、团结协作的能力, 把一项征服大自然的生存运动, 转变成为一节轻松、活泼的中长跑练习课。

三、撕名牌

练习方法: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2~3个组, 每组人数可根据场地大小来定, 每名学生将不干胶的名牌粘在背后, 名牌上写上自己的名字, 然后开始比赛, 以组为单位互相协作。在保护好自己的名牌不让其他队员撕下的同时, 将对方背后的名牌撕下, 在规定的时间和范围内撕掉对方全部名牌者为胜 (见图4) 。

练习要求:1.在规定的场地范围内, 出场地算失败;2.保护好自己的名牌, 如被对方撕下自动退出比赛;3.比赛要相互协作, 运用战术, 在局部上保持人数优势 (先找出对方弱点, 攻其弱点, 或集体把最强的击败, 保持优势) ;4.注意保护好自己的队友, 尽量不要单独出击。2名学生以上分组协作效果更好;5.利用地形设施做保护, 寻找机会, 突然袭击;6.下手要稳、准、狠。利用奔跑移动, 变向变速, 摆脱对方, 在跑动中击败对手。

设计意图:撕名牌游戏起源于韩国的一项娱乐节目, 在游戏过程中, 不仅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奔跑能力, 还能发展学生的灵敏和协调性,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游戏特别适合在体育馆里进行, 此游戏也能够很好地解决学生活动范围小、运动强度不够的问题。

四、校园“铁人三项”

练习方法:笔者受到铁人三项比赛的启发, 结合学生中考体育项目设计了一项耐力游戏。

女生为仰卧起坐60个接篮球运球绕杆5个来回接800m跑。

男生为引体向上20个接篮球运球绕杆5个来回接1000m跑。

三项连续完成, 以用时短者为胜 (见图5) 。

教学要求:1.男生引体向上和女生仰卧起坐可根据学生的自身能力分组完成 (休息时间算比赛时间) ;2.所有比赛项目动作必须规范 (按中考标准) 。

设计意图:此游戏结合中考项目, 借鉴铁人三项的项目特点, 改变练习形式, 丰富中长跑等中考项目的练习, 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练习效果, 还可以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 (尤其是心肺功能) , 增加运动强度和练习时间。学生通过比赛加深了对铁人三项的理解, 还充分利用自己的强项提升了自信心。如, 有些学生引体向上比较好, 1000m成绩一般, 他可以很快地做完20个引体向上, 这样就为后面1000m跑节约了时间。

五、障碍跑

练习方法:在练习场地内放置不同的障碍物, 学生用跑、跳、钻、翻越、爬行等方式通过各种人为或自然的障碍, 也可以利用操场摆放一些设施进行障碍跑练习。如, 跨过地上画的“江河”、“雪山”、“草地”、“陷阱”、“铁索桥”等。

教学要求:1.全组学生必须全部通过每个障碍物才能跑向下一个目标;2.在规定时间内以通过全部障碍物的多少判定胜负。

设计意图:巧设障碍, 增加难度, 能增强学生耐久跑的练习兴趣。

六、花样跳绳组合

练习方法:单摇跳1min+步法组合跳, 1min+30s放松+双人组合跳1min+单摇跳1min+30s放松, 跳绳总时间为5min。

练习要求:1.步法组合跳为开合跳+弓箭步跳+后踢腿跳+前勾脚跳;2.双人跳时2名学生配合要默契, 按照教师提示的节奏进行;3.按照教师规定的路线进行循环练习。

设计意图:采用最简单的跳绳练习以达到增强心肺功能的目的。

七、“老鼠搬家”

练习方法:学生分为人数相等的4组, 每名学生拿1个实心球, 分散站在正方形场地内的4个角落, 并将角落作为自己的“家”, 将实心球放在自己的“家”里。游戏开始后, 每组鱼贯跑出各自的“家”, 按照教师规定的路线跑向另外一个老鼠的“家”, 抢抱其他老鼠“家”里的实心球, 抢到后迅速运回自己的“家”, 在规定的时间内以抱回的实心球多者为胜。

教学要求:1.在自己的区域不允许阻挡其他组的成员抢球;2.只能在教师规定的区域内活动。

中长跑兴趣教学“五法” 篇7

一、组合法

一是定距组合法, 教师根据所选场地, 把练习路线分为多个阶段, 在每个阶段处设置插上标志牌, 教师也可以随时变换标志牌, 如慢速跑200米+侧身交叉步跑1 50米+高抬腿跑1 00米+后蹬跑1 50米+……+冲刺跑200米, 必须提醒学生注意安全的情况下, 合理运用技术和分配体力, 这种花样式的定距组合法, 大大地调动了学生的训练热情。

二是游戏组合法, 教师按性别分组, 利用不同的队形, 如圆形、正方形、“8”字形等, 组织“听数抱团”游戏, 可以采用中速跑进的方法, 当学生兴趣未减之时, 再组织“警察抓小偷”游戏等, 学生激情高涨, 参与性极强, 这样的游戏组合法无论是男生、女生都能积极、主动、快乐地参与练习, 在没有感觉到累的状况下, 达到愉悦身心、增强个性的目的, 既完成了教学任务, 又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图形法

中长跑教学训练时, 可以改变传统的场地绕圈跑方式, 设计出各种不同的图形, 让学生沿着图形路线做各种图形跑, 如曲线形、蛇形、“8”字形、螺旋形、多角形、花瓣形, 对称形等等, 各种新颖有趣的图形, 使学生产生新鲜感, 提高学练兴趣, 消除中长跑课单调枯燥的心理障碍, 并且能不同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三、编号法

教学中, 将全班学生合理地分组, 每组1 0人, 按顺序编号。每组1号学生手举不同颜色的彩旗做领跑员, 成一路纵队中速跑进。要求10号学生在跑中加速跑至排头, 并接过领跑员手中的彩旗, 成为新的领跑员, 保持中速继续前进, 接着9号学生再加速跑至排头, 接过彩旗领跑, 注意调整呼吸, 平衡跑速。这样的练习既增强了学生自律意识, 又加强了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

四、卡片法

教师设计制作一些大小合适的不同颜色的卡片, 在上面做上不同的标记。练习过程中, 指定专人在不同的地点发卡、收卡和换卡, 最后一个卡片应发“名次”卡, 到达终点时, 教师按名次顺序读出时间, 各位学生记住自己的成绩, 等全部学生跑完后, 拿着“名次卡”按名次顺序去登记成绩, 缺一不可。这种教学方法, 既可以有效防止学生偷懒, 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和培养学生拼搏进取的优良品质。

五、障碍法

中长跑教学新体验 篇8

中长跑教学是一项比较枯燥乏味的课程。老师要想像厨师一样把一道菜加工成色、香、味俱全的佳肴, 非得动一番脑筋不可。本人运用情景和情绪进行分层创新教学, 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成效。具体方法如下。

一、创设情景分层训练法

创设情景分层练习法是指老师在上课前, 认真准备场地器材, 充分利用学校自然地形, 每隔100~150米设置一个点, 划一个圈, 标上地名, 如:起点为崇明—苏州—南京—蚌埠—济南—天津—北京 (奥运会主会场) 终点。以不同时间要求分组开展“我与奥运同行”象征性长跑运动, 它寓娱乐趣味于一体, 锻炼效果极佳。

二、音乐激励练习法

在耐力跑练习中, 教师不时播放有动感节奏的欢快乐曲, 如:《乡间的小路》《三月里的小雨》《垄上行》《运动员进行曲》等, 学生们在和谐轻松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完成了规定的跑程。学生锻炼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了起来。

三、跳绳辅助锻炼法

跳绳运动是我校每年开展的一项学生非常喜爱的活动。有单人跳、双人跳、多人跳, 花样繁多。本人在耐力跑教学中, 大胆引进跳绳运动, 按不同层次, 在行进间跑中加进边跑边跳的方法, 跑跳结合, 学生热情高涨, 乐趣无穷。

四、自制教具练习法

为了教学需要, 本人自己制作了50个小铁环, 让学生推着铁环跑步, 既学会了快速推铁环的基本技巧, 又享受到了童年玩耍的乐趣, 既锻炼了身体, 又完成了耐力跑教学任务, 真可谓两全齐美。

五、篮球运球练习法

将篮球运球方法置于耐力跑教学之中, 也算是一举两得。按田径场道次, 把A组同学安排在第一道, B组安排在第二道, C、D组依次安排在五、六道。每次练习均为2~3圈, 要求学生同时出发, 基本同时到达终点。学生练习兴趣很浓。既熟悉了球性, 又促进了学生耐力素质的提高。

六、定向越野练习法

定向越野体育项目是智能和体能融为一体的运动, 本人按照不同层组要求, 采用不同距离不同要求训练, 学生群策群力, 合作共事, 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收效比较显著。学校周围已经进行路面改造, 面对空气清新、视野广阔的农村环境, 本人经常组织学生在学校周围安全地带进行耐力跑锻炼, 要求学生速度均匀, 摆臂正确, 呼吸有节奏, 一般采用轮流领先跑的方式。这种形式, 生动活泼。每次耐力跑教学, 我都尽可能地参与学生队伍一起锻炼, 并且和学生一起在结束时进行放松恢复, 学生和老师的交流多了, 关系也融洽了;也有利于消除学生的疲劳, 更有利于逐渐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古诗词教学方略探究 篇9

古诗词阅读作为高考语文科的一个必考考点, 在高考中占有一定的分量, 但在高考中考生的得分率不高。因此, 对多数高考考生而言, 古诗词阅读是一块难啃的“鸡肋”:啃之无“味”, 弃之可惜。而对于教师而言, 古诗词阅读教学一直是高中语文教学一座较难攻破的“堡垒”。那么, 如何攻破这座“堡垒”, 提高古诗词阅读教学的效率呢?笔者认为, 把“读—赏—积”这条主线作为进攻的“火力”, 贯穿在古诗词阅读教学中。抓好这三个环节的教学, 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又能有效地提高学生阅读古诗词的能力。

(一) 读。

高中语文新课标对于古诗词教学特别强调诵读, 即强调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鉴于此, 在古诗词阅读教学中, 我们首先要抓好的一个环节是诵读。抓好诵读, 既有利于学生深化对文本的理解, 为下一步的鉴赏打下基础, 又利于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 形成深厚的语文积淀, 提升其人文素养。那么, 在古诗词教学中如何抓好诵读呢?笔者认为必须落实好两点:一是反复诵读。诵读不等同于背诵, 诵读强调的是读, 边读边理解, 边理解边读。俗话说得好:“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再难懂的古诗词, 经过反复诵读, 也能或多或少了解它的意思, 这是迈出学习古诗词的重要而有效的一步。二是深入诵读。深入诵读是让学生在诵读中贴近诗人的精神境界, 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领悟诗歌的内涵。这两种方式的诵读, 重视了学生的主动参与, 重视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强调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使学生实现自我与作者的心灵交流, 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例如:教学王维的《山居秋暝》时, 先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意境美。总之, 古代诗词, 由于年代久远, 语言精练, 它的思想内涵, 往往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 要靠学生自己边读边体会, 方能理解得透彻, 体会得深刻。因此在教学中要尽量引导、鼓励学生反复诵读、深入诵读, 让学生畅游在古诗词的海洋里, 在诵读中体验生命。

(二) 赏。

在古诗词阅读教学中, 除了要抓好诵读这个环节, 还要落实好鉴赏这个关键环节。在鉴赏这个环节上, 一定要紧扣高考, 教给学生解读诗歌的方法。可是, 反观近年来的古诗词阅读教学, 效果并不理想。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很多老师在教学时都是习惯于从时代背景, 到作者的生平经历, 到字词句的理解, 到诗歌的主旨, 到艺术手法这样一种平铺直叙的方法进行教学。这种照本宣科、不分主次的教学方法, 缺乏灵活性, 活活地把“诗”给教“死”了。学生没有真正掌握鉴赏诗歌的技巧, 结果一碰到没学过的古诗词, 就不会解读和欣赏, 自然也就对诗歌越来越不感兴趣了。其实, 作为高中学生, 已经初步具备阅读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因此, 在鉴赏诗歌这一教学环节上, 不必面面俱到, 关键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授之以渔”, 引导学生找准解读诗歌的切入口, 让学生学会借助切入口自己去解读诗歌。常见的解读诗歌的切入口有很多, 如诗题、作者、背景、诗眼、意象、关键词、关键句、“情语”、题材等, 这些解读诗歌的切入口需要我们在教学中适时引导学生掌握。同时要向学生强调, 不同的诗歌有不同的切入口:有的诗歌只需从一个角度切入即能解读, 如教学王昌龄的《闺怨》, 引导学生从标题切入, 学生就可猜测出此诗写的是少女或少妇的闺中愁怨;有的诗歌则要从多个角度切入来解读, 如杜甫的《月夜》, 既要引导学生从意象切入, 明确“月”这个特殊意象在古代诗歌里有“思乡怀人”的象征意义, 又要引导学生抓诗眼, 结合诗眼“独看”、“双照”来解读诗歌, 综合两个切入点, 学生便能明白此诗既抒写诗人陷于长安时对家中亲人的思念, 又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生活的向往。总之, 在鉴赏这一教学环节上, 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找准解读诗歌的切入口。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真正掌握鉴赏诗歌的技巧, 从而敲开诗歌鉴赏之大门, 这才是真正的“授之以渔”。

(三) 积。

在古诗词的阅读教学中, 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环节, 那就是积累。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指出:“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学习古代诗词格律基础知识, 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丰富传统文化积累。”可见, 新课标明确提出古诗词教学要重视积累。那么, 在古诗词教学中需要积累什么呢?

1. 积累名句名篇。

古诗词中有很多流传千古的名句名篇, 如“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白居易《琵琶行》)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李清照的《声声慢》) 等。积累这些名句名篇, 一方面利于学生突破高考考点“名句名篇的默写”;另一方面也利于学生养成高尚的审美情操, 提高文学素养, 为高考写作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如2004年高考江苏一考生的《山水韵, 诗词情》中的一段:“词, 犹如一江春水, 耀着粼粼波光, 淙淙地流淌着。曾经爱极了它的委婉、缠绵与多情。跟着柳七‘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跟着易安笑那海棠花‘绿肥红瘦’, 跟着辛帅忧国忧民, 去‘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在词的春水里, 多情的词人带着我流过一块又一块芳草地, 仿佛梦的活水带着我的心荡得暖暖的。”该考生恰如其分地运用古诗词名句, 使文章顿然生色。“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作文就像方塘和镜子, 而古诗词名句则如飘动的云影, 多用古诗词名句能让学生的作文更亮, 更雅, 更灵动, 更富有魅力。

2. 积累古诗词的基础知识。

一是积累古诗词的背景知识。古诗词的背景知识, 具体包括诗人的生平经历、思想感情、艺术风格及作品的时代背景等。积累了这些古诗词的背景知识, 我们在鉴赏诗歌时就能对诗歌进行居高临下的分析了。比如鉴赏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 如果学生积累了有关辛弃疾的背景知识, 知道辛弃疾生活在“和战之争”的南宋时期, 是坚定的主战派, 有抗金复国之志, 但长期受主和派的排挤打击, 一生不得重用, 抱憾而终。再结合诗中的关键句“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就不难理解作者在作品中要寄寓的是“不与主战派同流合污”的思想了。二是积累古诗词的特殊意象及常见的表达技巧。古诗词特殊意象的象征意义及诗歌鉴赏常见的表达技巧, 都需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累起来。积累了这些知识, 利于提升学生的古诗词阅读能力, 为高考古诗词阅读做好准备。

二、结语

古诗词阅读教学并非无章可循。在教学中, 通过对古诗词的诵读、鉴赏、积累, 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对古诗词这座“堡垒”展开“火力扫射”, 最终能够占领这快坚实的“堡垒”。粒粒“珍珠”“金丝”串。一首首脍炙人口的古诗词就是那一粒粒晶莹剔透的“珍珠”, 而“诵读—鉴赏—积累”则是那条串“珍珠”的“金丝”, 只有把这条“金丝” (即教学主线) 贯穿在古诗词阅读教学中, 才能把古诗词阅读教学落到实处, 切实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阅读能力。

摘要:我国是一个诗词的国度。古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基本组成部分, 作为文学艺苑中的两朵奇葩, 更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与美学价值。古典诗词教学作为语文教育的重要方面, 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思想、陶冶性情、增强审美能力无疑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上一篇:小儿病毒性脑炎下一篇:说明文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