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中长期计划

2024-06-06

语言文字中长期计划(共7篇)

语言文字中长期计划 篇1

文体教育局语言文字工作中长期规划

语言文字是交际的工具和信息的载体。推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是普及文化教育、发展科学技术的一项基础工程,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实现国家提出的新世纪“普通话初步普及”、“汉字的社会应用基本规范的目标”,根据市语言文字委员会的规定,我局语言文字规范工作中长期目标是:中小学教师和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基本达到规定的要求,师生员工在教育教学、宣传、会议及其它集体活动中使用普通话;校园用字规范。

为了切实保证这个目标的实现,形成我局语言文字工作的长效管理机制,使之与精神文明建设、学生素质教育和学校各项教育教学工作有机结合,特制定本规划,具体措施和要求如下:

一、认真组织机关工作人员学习、贯彻、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二、将语言文字工作列入我局管理工作中,分管领导每年至少召开2次会议,听取语言文字工作汇报,研究语言文字工作。学校工作计划和总结中有语言文字工作内容;

三、将语言文字工作纳入学校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内容,主管领导认真检查落实;

四、健全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网络。要有专人负责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在校语言文字工作组的统一部署下,开展学校和各班语言文字规范化宣传、整治与监督工作;

五、将普通话合格作为录用教师条件,新教师上岗条件,教师继续教育内容。在教师考核、期中教学检查、评选先进、评定职称时,都要将普通话内容列入;

六、学生在教育教学、宣传、会议及其他集体活动中必须使用普通话,将此列入《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

七、开展多层次的普通话演讲、朗诵、书法及规范字知识竞赛,提高师生员工的语言文字水平;

八、对教师进行普通话和规范用字的培训、教育;

九、对校内所有公示牌、上墙的制度、办法及所发文件、所写文字材料负责监督审查,对不规范用字现象要立即纠正、整改;

十、在校内设置宣传标语牌,在公共场所设“请说普通话,请用规范字”的提示牌,使校园内形成人人都说普通话,都使用规范汉字的氛围;

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是加强我教育系统管理,树立良好形象,提高我县教师素质的一项重要工作,只有全体师生行动起来,才能切实做好普及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的宣传教育工作,当好社会语言文字规范化的表率,为我县语言文字工作目标作出贡献。

语言文字中长期计划 篇2

李宇明司长在讲话中指出, 国家语委正在制定《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工作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语言文字标准化工作中长期规划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做好语言文字标准化工作的中长期规划对指导未来10年语言文字标准化工作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信息化时代, 语言文字标准化工作的作用日益突出, 关系到国家经济、文化、教育、外交等事业的顺利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制定规划不仅要考虑现状和能力, 更要考虑国家长远发展的需要;要统筹考虑国内标准和国际标准;要探索和创新标准制定和实施工作的新体制、新机制和新举措;要从“大口径”的角度全面准确地理解语言文字标准, 统筹规划汉语、少数民族语和外语应用的标准化工作。

与会代表畅所欲言, 从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和社会事业长远发展的高度, 结合语言文字标准在基础教育、汉语国际教育、信息处理、辞书编纂、新闻出版、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实际需求, 就标准体系构建、标准制定和实施, 机构建设和人才培养, 工作机制、体制、措施等方面的规划, 展开了热烈讨论, 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与会代表一致认为, 语言文字标准化工作不仅是语言文字工作的基础和核心, 也关系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标准化工作重要而紧迫, 应跟上时代的发展, 及时出台相关标准, 满足社会应用的需要。目前已形成的规划提纲, 内容全面丰富并有许多亮点, 在下一步的修改中需要通过研究突出重点。

语言文字中长期计划 篇3

收支稳定净资产245万元。

林先生和林太太均在自己的企业上班,2人每月并没有在公司提取固定的工资。在家庭支出方面,包括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开销每月4000元,私家车的养护费2500元,另外还有双方父母的赡养费1000元。这样算来,林先生一家每月的开销在7500元。

年度收入方面,两人的年度收入是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除了从企业领取的大约30万元的资金外,还有3万元的理财收益及6000元的银行存款利息。支出方面,由于林先生夫妇的老家在外地,因此他们一般都会回乡过年,孝敬父母、人情礼数及交通费加在一起估计在1万元上下。旅游开销是林先生一家的另一项年度开支,每年在这方面也要花上6000元左右。此外,夫妻俩还购买了保额为30万元的意外险,每年保费合计支出1000元。

林先生的家庭资产主要包括6万元的现金及活期存款,18万元的定期存款,市值18万元的基金,还有价值108万元的理财产品。不动产方面,拥有一套市值80万元的自住房,房贷已经完全缴清。此外,还有一辆价值约15万元的私家车。由于林先生一家目前没有任何的负债,所以算下来,林先生一家的净资产达到了245万元。

教育和养老费用如何准备

“我现在主要考虑的是女儿将来教育的费用以及我和太太的养老问题。”林先生想请专家帮自己估算一下,以目前这样的一个生活水平,要为女儿准备多少费用才能保证她顺利地读完大学,以及出国留学的费用。而在不低于现在生活水平的条件下,又该为自己和太太退休后的生活准备多少钱呢,他和太太现在均不到30岁。这些费用可以通过哪些办法或途径去准备呢?

闲钱投在哪里

在投资理财方面,林先生显得比较稳健。“我这个人比较务实,平时自己工作忙,也没多余的时间留意太多,所以对于股票这种高风险的金融产品我没有投资,也就是买了一些基金,现在基金净值也不断下跌。不过也不急着用钱,就当作长期投资吧,总有涨回来的时候。”与此同时,林先生希望理财专家可以为他搭配几款适合的理财产品,因为其之前也有购买,觉得理财产品的风险相对较低,收益也不错。如果专家认为有更好的投资渠道,也可以告知一二。

完善保险保障

语言文字中长期计划 篇4

序言

1.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和显著标志,为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活服务,影响社会发展。语言文字工作是全民之事。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高国民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和健康发展,构建和谐语言生活,对于增进交流、保障社会协调运转,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文化认同、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对于促进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及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和深远影响,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2.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语言文字工作作为新中国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取得了很大成绩。确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语言文字方针政策,初步形成了语言文字法规和规范标准体系,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确立和普及,为提高社会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为构建和谐语言生活提供了根本保障。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普及程度不断提高,在我国公共交际领域占据主导地位;语言文字标准化、信息化及应用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我国的语言交际障碍在很大程度上得到克服,人民群众的语言观念和应用能力发生巨大变化,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程度有了显著提升,对普及教育、提高全民文化素质,传承与弘扬中华文化,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了积极作用,为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促进对外开放做出了独特贡献。

3.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处于新的历史起点,正在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迈进,国家总体形势和发展任务的变化,给语言文字工作提出了新挑战,提供了新机遇。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需要加快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高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同时,也需要妥善应对新情况、新问题,对社会语言生活加强监测、研究、引导和有效管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需要提升国民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需要开发利用好丰厚的语言文字资源,充分发挥语言文字作为文化载体和文化组成部分的双重作用;加速国家信息化进程、推动科技进步以及促进我国语言文化的国际交流,需要加强语言文字基础研究、基础工程建设和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推动海峡两岸关系发展,促进祖国和平统一,需要妥善处理两岸语言文字使用方面的问题,加强交流合作。语言文字工作的空间更为广阔,人民群众对做好语言文字工作充满期待。

4.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普及程度和应用的规范化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的语言规范意识和语言文字应用能力需要进一步增强。语言文字工作管理体制不够健全,工作机制有待完善,队伍建设急需加强,经费投入明显不足,工作的基础条件十分薄弱,主要表现在执法监督体制和机制还需健全,应对社会语言生活纷繁复杂变化、提供及时引导和服务的应对机制还需完善,为教育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为继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为国家信息化提供有效服务的运作机制还需探索。从总体上看,语言文字工作还不能很好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需要抓住今后1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取得突破性进展。

第一部分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

一、指导思想

5.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执行国家语言文字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促进语言文字工作科学发展。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密结合国家教育和文化事业发 1 展以及信息化建设,坚持“建设、推广、监管、服务”,努力保障国民语言权利,提高国民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发挥语言文字在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中的独特作用;坚持主体化和多样性的和谐统一,积极构建和谐语言生活。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为增进历史文化认同和中华民族认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二、基本思路

6.以构建和谐语言生活、提高国民语言应用能力为目标,深入宣传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依法管理,完善法规体系和执法监督机制;继续以国家机关、学校、新闻媒体和公共服务行业为语言文字规范化重点领域,同时着力提升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的普通话水平,加大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力度;继续巩固“行政推动、部门协同、专家支持、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坚持以推进开展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普通话水平测试和“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作为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基本措施。积极开拓创新,拓展工作领域,丰富工作手段,推行汉字应用水平测试和汉语能力测试,建立立体测评体系;将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与弘扬、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有机结合,推进“中华诵”活动,丰富活动形式,扩大影响。以信息化为主线,以规范标准建设为核心,以科学研究和基础工程建设为支撑,以评测认证为抓手,推进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工作,全面提升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和信息化水平。

第二部分战略目标和战略任务

一、战略目标

7.在实现2010年“普通话初步普及、汉字的社会应用基本规范” 目标的基础上,未来10年,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和规范程度较高的地区进一步提升水平,困难较大地区加大推进力度;国民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大幅度提高,语言文字信息化程度显著提高,社会语言生活健康发展,努力形成与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相适应的良好的语言文字环境。

7.1.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全国城镇基本普及,广大农村地区的普及程度明显提升,社会交际中的语言障碍进一步克服。普通话、规范汉字成为各级各类学校教学用语用字,成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校园用语用字,成为机关公务、新闻宣传、公共服务行业的主导用语用字。汉语拼音的使用范围进一步扩大,使用更为规范、更为适应需求。

7.2.国民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进一步提高。受过初等教育的国民普遍具备普通话、规范汉字和汉语拼音的应用能力;具有中等及以上教育程度的国民,其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水平达到相应的要求,具有较好的使用普通话和规范汉字表达、沟通的能力。全社会语言规范意识进一步增强,公民在公共场合自觉使用普通话和规范汉字,语言文字社会应用的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7.3.语言文字工作的基础建设扎实推进。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基本满足社会发展需要,语言文字资源监测与建设深入推进,语言文字信息化建设在推进国家信息化进程中的作用进一步凸显,语言产业全面发展,语言文字应用研究和学科建设适应语言文字工作和社会应用需求,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立体测评体系成为衡量国民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重要依据,具有较高素质的语言文字工作队伍和学科人才队伍为语言文字工作的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7.4.语言文字工作为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显著增强。国民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需要基本满足,初步构建起为国民和社会各行业提供语言文字宣传、咨询、信息、学术、认证等公共服务的平台和网络,国民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权利得到保障。语言文字工作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推进中华语言文化的国际交流中做出更为突出的贡献。

7.5.语言文字工作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协调。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为核心的语言文字法律法规体系基本完善,语言文字依法管理和监督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形成,政府主导、2 专家支持、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更加巩固。

7.6.社会语言生活健康和谐发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主体地位更为突出,坚持依法保障少数民族群众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自由,民族语言文字规范化、信息化水平与民族地区的发展水平相适应,汉语方言、繁体字在一定场合继续发挥作用,外国语言文字的使用更为规范、恰当,社会语言生活丰富多彩、健康和谐。

二、战略任务

(一)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基本普及

8.分类指导,积极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高国民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8.1.深入开展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为教育教学用语用字。各级各类学校将提升学生语言文字素质作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内容之一。义务教育阶段通过语文及其他课程、课外活动等教育教学环节培养学生普通话、规范汉字和汉语拼音应用能力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意识与习惯。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达到相应水平成为职业学校和高等学校毕业生的基本要求。提高教师的语言文字应用水平成为教师培养、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和职务晋升的必要条件。少数民族语言授课的学校要大力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开设汉语文课程,进行双语教学。通过各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带动各级各类学校形成学科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活动、社团组织活动等环节协调配合的语言文字规范教育的长效机制。

8.2.党政机关、新闻媒体和公共服务行业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基本语言,严格遵守国家语言文字标准规范;确需使用外文的要准确、规范。熟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并具有相当水平成为上述部门行业从业人员资格准入条件之一。不断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成为上述部门行业职业培训内容之一。

8.3.面向社会不同需求,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训和国民信息技术使用技能训练,提高国民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技能。

8.4.加快农村和民族地区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步伐。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作为语言技能培训内容,对农村教师和少数民族教师进行大规模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因地制宜地开展民族地区公务员、进城务工人员的语言文字专项培训,使他们的普通话和规范汉字应用水平明显提升,以适应岗位需要和社会发展要求。

(二)社会语言生活健康、和谐发展

9.加强研究,妥善处理好各种语言文字之间的关系

9.1.在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行汉语拼音的同时,根据《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保留汉语方言、繁体字相应的使用空间。

9.2.全面落实国家民族政策和民族语言政策,在民族地区坚持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和自由,并大力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9.3.推动建立两岸四地语言文字方面的民间协调机制,加强交流与合作。重视对台湾语文使用状况的了解和研究,鼓励海峡两岸民间合作编纂中华语文工具书,支持两岸学者就术语和专有名词规范化进行合作,推动异读词审音、地名审音定字、电脑字库和词库、繁简字智能转换软件等方面的合作,鼓励两岸相关团体和学校合办以诵读和书写中华经典为主题的中小学生交流活动。关注港澳地区在普通话水平测试师资培训等方面的需求,根据需要提供指导和服务。

9.4.研究外语的学习和使用问题,研究确定国家外语战略,制定我国境内外语学习、使用的语种规划,推动外语教学改革;制定外文使用的相关政策、规定,规范公共交际中的外文使用;推进中华名词术语翻译,制订公共领域外文译写的国家标准。

10.加强动态监测,及时引导热点

设立语言文字安全与政策研究项目,建立语言热点追踪与舆情监测机制,及时发现社会 3 敏感问题、重大问题;加强国家语言监测语料库建设,对现代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进行动态定量分析和统计,对外语词、新词新语以及语言中的变异、发展进行监测、分析。

11.加强宣传引导,促进社会语言生活健康发展

11.1.日常宣传与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语言文字工作中的纪念活动等重点宣传相结合,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宣传范围,创新宣传手段。

11.2.进一步加强语言文字网站建设和报纸、期刊等宣传阵地建设,支持相关社团、科研机构、出版单位和高等学校开展语言文字知识宣传、培训等。

(三)夯实语言文字工作基础

12.推进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建设

12.1启动语言文字标准建设、语言文字标准化专业机构建设和人才培养项目。创新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研制机制,加强前期科研工作,确保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的科学性和适用性;进一步完善语言文字规范标准体系,加强语言文字标准化专业机构建设和人才培养,加快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研制进程,基本完成国家语言文字通用标准和教育、信息处理、公共服务等领域重要标准的研制。

12.2.做好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的社会宣传、服务和监管工作,不断提高社会语言文字标准的社会知晓度和应用水平。建立并完善标准普及的工作机制,编制语言文字标准应用指导丛书,加大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的宣传力度;开展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的专项培训,推动社会相关行业、领域贯彻执行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建设语言文字标准文本的数据库,建立语言文字规范标准执行的社会咨询机制,为社会使用提供咨询服务;建设语言文字标准测查认证系统,开展语言文字应用产品的标准符合性认证工作,努力实现对语言文字应用技术产品的全面覆盖;探索语言文字应用产品的监管方式,逐步建立机关、出版、教学等重点领域执行规范标准的监督检查制度。

13.推进国家语言文字资源建设

13.1.加强国家语言文字资源监测与研究。建设国家语言资源监测语料库和监测技术平台;对语言应用情况进行监测,定期发布监测结果,全面把握语言生活实态、语言发展趋势,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和参考;开展语言资源监测理论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评价体系,促进监测工作的常规化和规范化。加强语言监测机制建设。建立、健全国家语言资源监测常设机构,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实现依法监测。

13.2.保存、开发国家语言文字资源。采取各种措施,保存中华语言文字资源,建设汉语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信息资料库,加强语言文化研究,促进语言文字标准化、信息化。加强宣传,进一步在全社会树立语言资源观念,增强保护语言资源的意识。

14.全面推进语言文字信息化建设,发展国家语言产业 14.1.进一步推进语言文字信息处理产业发展。加强我国语言文字信息处理基础设施建设与核心技术研发,全方位地研究解决我国语言文字信息化中的重大课题,促进其应用推广,形成信息产业中最具有中国特色的中文信息处理产业。增强中文信息技术与产品的自主创新能力,改善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基础环境。推进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基础软件开发和统一平台建设。

维护国家信息安全。推动完善并进一步研发基于计算机语言智能处理技术的中文信息搜索、识别等技术,并运用于对各类中文网络信息的识别和判断,为国家信息安全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14.2.加强语言产业相关研究。开展关于语言产业业态种类的研究,明确语言产业的范围和领域;开展关于各业态语言产业社会需求、人员资质、核心技术要求、发展前景等的研究;重视重点产业和关键技术,明确推动语言产业发展的目标和措施体系。鼓励高校和研究机构与企业建立联合实验室,推进学科建设研发成果的产品化和市场化。

15.推进语言文字应用研究和学科建设

15.1.全面推进语言文字应用研究。引导语言文字应用研究为国家建设与发展服务。研究和制定中长期的国家语言战略,为国家制定包括外语在内的宏观语言政策提供依据,并纳入国家整体建设与发展战略。加强语言功能规划研究,科学规划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民族语言文字、汉语方言、外语在我国社会语言生活中的不同地位与功能;从国家安全的角度确定对我国具有战略意义的“关键语言”;研究宏观语言战略,设计落实语言战略的行动计划,提出应对重大语言问题的科学预案,建立语言文化安全预警机制和监控机制。

引导语言文字应用研究为国家语言文字工作服务。制定《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规划》,主导开展服务于语言文字依法管理、语言文字信息化和语言文字资源库建设的应用研究,为国家语言文字工作提供理论、技术等支撑。同时,开展服务于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制定等工作的语言文字本体研究,保证标准制定的科学性。

引导语言文字应用研究为社会应用服务。主导开展服务于提高国民语文素质的语言教学与测评研究,鼓励、扶持开展针对社会各行业领域的语用研究,为社会规范、高效使用语言文字提供指导和理论、技术支持。

15.2.加强语言文字科研管理工作。统筹各高校、相关科研院所的语言文字应用科研工作,加强行政指导和管理。制定关于语言文字应用科研的管理规范和工作制度;设立分工明确、功能细分、合作有序的科研管理机构;规范招投标程序和科研经费管理;建立科研成果评价机制、奖励机制及成果转化机制。

指导地方制定当地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规划,完善相关工作机制,因地制宜地开展科研工作。

15.3.加强语言文字专业机构和基地建设。发挥语言文字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及其各分会的作用,使成为相关领域规范标准的研制中心,成为语言文字学家、标准化专家和行业使用大户的学术交流中心;采用现代科研管理理念,逐步将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中国文字研究中心、语言战略研究中心等机构建设成为应用语言学研究基地,聚集全国优秀人才;同语言工程建设相结合,进一步规划并逐步建立不同领域的应用语言学研究基地。

15.4.推进应用语言学学科发展。加强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的学科地位;优先发展当代社会急需的分支学科、关系时代发展的前沿性交叉学科;尽快形成应用语言学较为完整的学科体系和教育体系;促进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和手段的现代化,提升学科研究的科学性,扩展学科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推进应用语言学及其相关科学的学术合作,形成科研合力,承接重大项目,联合攻关,形成标志性学术成果;力争建成若干个文理交叉的对国家发展和学科建设意义重大的应用语言学重点实验室;成立中国应用语言学学会;办好应用语言学学术刊物。

16.加强队伍建设

16.1.加强高校应用语言学学科教育,扩大研究生教育,扩大“应用语言学”相关硕士点、博士点在全国高校的覆盖率;在科研项目研制过程中发展队伍、培育人才;从财政上支持高校博士研究生和年轻教师赴国外进行联合培养或参加学术交流,建立常态机制或固定交流项目,逐渐培养出一批应用语言学学术领军人物;建立若干富有活力的应用语言学科研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培养造就具有现代学术视野、创新意识的复合型应用语言学人才,满足国家对应用语言学人才的需求;加强对社会相关职业急需的应用语言学人才培养。

16.2.设立“国家语言文字贡献奖”,对在语言文字研究和社会应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

16.3.加强“语用系(所)主任(所长)论坛”建设,使之成为语用系(所)主任(所长)发展的平台。

16.4.设立语言文字工作及应用研究论坛,使之成为研究人才发展的平台,鼓励学术创新。

16.5.面向行业系统和地方语言文字工作专兼职干部队伍进行培训,提升其语言文字方针 5 政策、理论知识、规范标准和语言文字使用的能力和水平,逐步建设一支高水平的管理干部队伍。编制人才培养培训计划;建立国家级培训基地;建立培养、培训制度;探索、创新培训模式。

17.继续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逐步推进汉字应用水平测试、汉语能力测试,建立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立体测评体系,拓宽测试领域,提高测试质量和管理水平。

(四)弘扬中华语言文化

18.传承和弘扬中华语言文化,增强国民对中华优秀文化的热爱

重视语言文字在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普及要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服务;建设经典文库及经典资源库,重视并加强对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做好“中华诵”系列宣传活动,使之成为教育工作和语言文字工作的精品工程,成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普及活动,成为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高国民语言文化素质的重要平台,成为弘扬中华优秀文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载体。

19.系统梳理各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历史

充分展示我国丰富多彩、历史悠久的语言文化,建立网上中华语言博物馆,同时利用现有相关博物馆,系统梳理我国各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历史,有效保存和保护我国的语言资源,增强各民族对母语、对中华民族共同语和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珍视。

20.推进语言文字工作的国际交流

进一步加强汉语的国际传播,加强对外汉语教师培训、教材建设等工作;扩大和深化与相关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合作,积极对外介绍、传播我国语言文字发展成果和研究成果,学习借鉴其他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经验,促进中外语言文化的交流。

(五)提高语言文字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

21.积极为语言产业的发展服务

21.1加强对语言产业语言文字业务的指导和监管,推动语言产业规范、持续发展。建设执业认证体系。对语言产业语言文字业务资质、相关技术产品的语言文字标准执行情况进行测查认证;会同劳动人事部门在国家人事制度中设立语言类职业及相关工种分类;研究确定各语言类职业工种语言文字业务方面的任职资质;对相关职业人群进行职业资质认证。培育社会力量进行自我管理。推动各业态语言产业成立行业协会,引导语言产业加强自律、规范经营,在语言文字业务方面良性、错位竞争,实现持续发展。

21.2为语言产业发展提供学术和信息服务。推动语言产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引导语言产业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语言信息处理技术和语言文字方面的行业标准。

为相关企业研发工作提供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方面的专门人才、信息资源、基础数据库使用等的支持;全面调查国内外语言产业发展态势、社会需求变化情况,定期发布语言产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实现相关信息社会共享。

22.加强社会服务,满足语言文字应用多样化需求,保障国民语言权利

建设语言文字公共服务网络平台,为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语言文字咨询服务。探讨为社会多样化的语言使用需求提供服务的方式和途径,逐步建立相关机制、切实保障国民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权利。

(六)加强管理与监督

23.把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和水平作为衡量学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指标之一,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和教学水平作为教师职业要求,把普通话水平作为校长任职的条件。通过教育教学督导、高校本科评估、教师资格认定、课程标准拟订、日常教学管理等手段落实语言文字规范化要求。继续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创建活动,以点带面,不断提高各级各类学校的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

24.在相关行业职业准入制度中增加语言文字能力要求。推动各部门在精神文明创建、6 专项执法检查、专项治理整顿、评级评优评奖、宣传教育等活动中增列语言文字规范化指标,加强对行业系统语言文字工作的指导、监督、检查,推动行业系统进一步建立长效的语言文字工作管理监督机制,建立健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25.继续推进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巩固和完善城市语言文字工作督导检查和评估验收制度。到2015年,所有城市都要通过“普通话初步普及、社会用字基本规范”的达标认定,并开展面向2020年目标的区域达标评估。

第三部分重点行动和项目

一、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行动 26.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项目

26.1.实施“农村教师和少数民族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项目”。通过面授和远程培训,加大对偏远农村、少数民族地区教师的普通话、规范汉字培训力度,有计划、有步骤地提高教师的普通话水平,提高语言文字应用水平和规范意识,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在规划期间内完成对全国乡镇农村中小学校校长、语文教师的全员培训,开展对其他学科教师和乡镇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的培训。制定各级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关于此项培训的管理职责,分级负责、分级管理;制定培训工作、培训基地评估标准,加强管理,建立培训跟踪机制,检验培训效果,形成培训工作评价体系;争取专项经费,建立经费管理监督机制;注重总结、研讨,加强调研、督促和指导。

26.2.加快培训基地建设。支持地方语委与研究机构、高校结合,建立一批语言文字应用(测试)和语言文字标准宣传培训基地;建设培训者队伍。

26.3.支持培训教材编写工作,完善培训课程,形成培训教材体系;采取现代化教学方式,探索创新培训模式。

26.4.加强对农民工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及信息基本技术培训。

27.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示范项目

27.1.继续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创建活动。调整完善全国城乡幼儿园和各级各类学校工作达标要求,至2020年,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数占省级示范校总数的10%,省级示范校数占各级各类学校总数的3%。

27.2.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在新时期的活动组织方式、传播载体和宣传内容,突出针对性,因地区和重点对象的实际制宜。坚持推普周宣传内容与语言文字中心工作和“中华诵”活动的有机结合,体现寓教于乐、雅俗共赏的特色。

27.3.继续开展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推进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攻坚工程。对尚未达标的城市加强指导、检查、督促,对困难较大的地区采取开展执法检查、实地调研、开展预评估等方式重点攻坚,力争一类城市在2011年、二类城市在2012年、三类城市在2015年全部通过达标评估。

开展城市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区域达标评估工程。结合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工作发展目标,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制定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区域达标评估标准,实现以城市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整体提高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的目标。以一、二类城市,特别是全国五大中心城市为统领,带动所辖三类城市、乡镇作为整体实现区域共同达标,在此基础上,国家将对实现区域达标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组织评估验收。

27.4.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街(社区)单位创建活动。

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建设行动

28.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立体测评体系建设项目

建立较为完整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立体测评体系,力争使其成为汉语学习者了解自我能力的参照标准,用人单位人员聘任、培训、晋升的依据,国内语文教学的评价参考。制定和完善普通话水平测试、汉字应用水平测试和汉语能力测试的指导性文件,明确相关政策、要 7 求,健全各项测试管理规章制度、测试大纲及等级标准、评估指导标准,全面推进各项测试健康发展。

28.1.进一步推进普通话水平测试项目,坚持教师、播音员、主持人持普通话水平等级证书上岗制度,并将测试对象拓展到职业学校学生、大学生、公务员、公共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现役军人等。通过开展培训,不断提升上述人员的普通话水平。

28.2.面向公务员、教师、编辑记者、广告和牌匾制作文案人员、电脑录入人员以及其他与汉字使用密切相关的从业人员,实施汉字应用水平测试项目,逐步扩大测试规模。

28.3.研发汉语能力评价体系,推行汉语能力测试,力争作为国家标准化考试项目全面推开。

28.4.协调各级财政部门建立测试工作经费保障机制;协调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工商管理、电信、金融、旅游等主管部门,建立测试推广机制;加强调查研究和对地方测试工作的指导与管理,促进均衡发展;加速培训测试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测试工作效率和质量;加强科学研究,提高测试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增强测试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测试向海外延伸,为汉语国际传播服务。

29.语言文字资源基础建设项目

29.1.中华语言文字资源数字化建设。建设“中华大字符集”。收集整理中国古今汉字和少数民族文字的字符,基本建成计算机系统的中华文字平台。

启动语言资源基础数据库建设。收集当代中国汉语方言、少数民族语言和普通话的实态、有声语料,并进行科学整理、加工和有效保存,为推进中国语言信息化、推广普通话和社会文化建设服务。

启动语言文字规范标准资源库建设。建设服务于标准制定工作的现代汉语均衡字料库、汉字字体数据库、汉语普通话数据库、两岸字词对应数据库、中国百年语言文字规范标准数据库等。

启动民族语言资源库建设,建设多语种、多文种、多用途的民族语言资源库,其中包括民族语共时和历时语料库、民族语标注语料库、民族语动态流通语料库、民族语言知识库、民族语语音库、民族语声学参数数据库、传统通用民文的文献语料库、民语语法信息词典等。

29.2.语言文字应用智能化建设。建设汉字字库、汉字输入词库、汉字输入法、语文辞书和教育软件等语言文字应用产品的语言文字规范标准测查认证系统,建设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社会应用服务系统。加快语言文字监测体系建设,建立较为完备的国家语言资源监测语料库以及动态监测分析系统。

29.3.语言文字工作管理网络化建设。基本完成语言文字电子政务平台、测试通用信息管理系统和语言文字门户系统建设。

30.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建设和科研基地建设项目

30.1.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建设。加紧制定和修订社会各领域急需的国家语言文字通用规范标准、教育和信息处理用规范标准,以及外语应用规范标准;研究制定汉语国际传播和海外华文教育用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大力推动语言文字国际标准化工作,努力形成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国际标准。

积极稳妥地开展民族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制定工作。制定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化有基础意义的规范标准;制定少数民族人名地名汉字音译转写和拉丁转写规范;做好少数民族术语规范化工作。

加强语言文字标准化机构与基地建设。加强语言文字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及其各分会、国家语委规范标准审定委员会等标准化专业机构的建设,完善工作机制;加强语言文字标准化专门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工作。

30.2.科研基地建设。逐步将已有的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中国文字研究中心、语言战略研究中心等建设成为应用语言学研究基地。进一步规划并建立语言舆情与政策研究、语言信息技术开发、语言信息中心等不同领域的应用语言学研究基地。

三、“中华诵”推进行动

31.“中华诵·经典诵吟写讲”基础资源库建设

31.1.本着反映中华文化传统精髓,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历史沿革、地方习俗等原则,研究、建设系列“经典文库”。

31.2.遴选名家、名师、相关大赛获奖学生的作品,建设集篇目、解读、诵读示范、吟诵欣赏、书法艺术等为一体的多媒体基础资源库。

31.3.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将资源库相关内容输送到全国各地中小学校,实现资源共享,为课堂教学及课外活动提供素材和指导,为社会诵读爱好者提供诵读知识、技能展示和辅导。

32.经典诵读下基层

32.1.开展农村住读学生经典诵读活动。利用现有的远程教育平台,编写诵读读本、制作优秀课件等,提供诵读教材、教法,对师生进行诵读辅导;组织开展学生课外诵读活动。

32.2.推动经典诵读进校园。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广泛开展“中华诵·经典诵吟写讲”活动,适时举办全国比赛。建立县—地市—省—全国四级比赛机制。以校园晚会为载体,以经典诵读选修课程和活动为主渠道,以“经典诵读教学科研基地”建设为抓手,以名家讲座为补充,以学生社团为带动力量,在高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充分发挥其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32.3.组织“中华诵”进城市、乡村。组织专家巡讲团,到学校、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特别是文化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普及经典知识,培训师资,提高当地诵读活动水平。结合文明城市建设,挖掘城市文化底蕴,以举办诵读晚会、文化节等形式打造城市诵读活动品牌,并使其成为城市文化建设的优势项目。

33.与社会力量合作,以比赛推动“中华诵”

33.1.“中华诵”经典诵读全国大赛

定期举办全国经典诵读大赛,不断创新模式,完善赛制,发挥网络和电视媒体优势,为全国及海外诵读爱好者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台,发现并培养诵读优长者。

33.2.组织“书写经典、传承文明”规范汉字书写大赛

继续举办面向全国及海外大中小学生的规范汉字书写比赛,建立学校—县—地市—省—国家选拔机制,采取多种比赛方式,发挥比赛的带动和示范作用,使其成为规范汉字学习和书写技能提高的品牌活动。

34.举办“中华诵·全国中小学生夏令营”活动

34.1.定期从各省(区、市)选拔优秀中小学生,开展诵读、书写经典展示及名师示范讲解和营员交流互动活动。

34.2.定期举办两岸中小学生“中华诵”夏令营活动,增进两岸青少年的感情交流,增强两岸学生对中华优秀文化的热爱与认同。

35.“中华诵”传统节日宣传

35.1.举办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春节诵读晚会,深入挖掘传统节日内涵和习俗。继续开展以传统节日为主题的诗词歌赋创作大赛,增强传统节日的社会知晓度和对青少年的吸引力,达到“经典就在我们的身边,习俗就是我们的传统”的示范效应。

35.2.以专题片、深度解读等表现方式,展示节日内涵魅力,强化传统节日的内容和形式;编写节日读本,推动读本进中小学校园;组织对传统节日标志、吉祥物等的设计征集活动,促进相关产品开发,增强节日文化感染力。

36.经典诵读与中华文化传统教育模式的探索与推广

36.1.定期开办论坛,对新时期如何以经典诵读为载体和渠道开展文化传统教育进行深入研讨。

36.2.成立课题组,就不同诵读内容、形式与语文能力提升的相关性、对人文素养提高的贡献度及其对思想行为的影响度,进行长期跟踪调查与科学分析。在此基础上总结出经典教育模式,保证行动的科学性、有效性。

36.3.开办讲坛,解读经典及诵读技艺。

第四部分保障措施

一、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执法监督

37.加强语言文字立法工作,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推动以国务院行政法规形式制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实施办法》和《外文使用管理规定》;制定、颁布其他针对社会语言文字应用实际的单项行政法规或部门规章;在有关行业系统法律法规中纳入语言文字规范相关要求;推动地方制定或修订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相配套的地方性法规或政府规章。

38.加强执法监督体制和机制建设

38.1.进一步发挥国家语委统筹协调作用,明确政府各部门依法管理本系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的职责,明确执法主体和执法程序,建立并完善语言文字工作执法监督体制。

38.2.继续深入开展语言文字专项督政督导、执法调研和执法检查,建立社会语言生活监测机制,进一步将语言文字规范要求纳入精神文明创建、新闻出版编校质量检查、广播电视质量监测、工商管理监管和普法教育宣传等制度之中。

39.制定外语发展战略,建立对社会生活中外语使用的指导、管理制度。

二、推动体制机制建设,增强发展动力

40.推进语言文字工作机构建设,加强组织领导

进一步加强国家语委的机构建设,协调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配合做好语言文字工作;推动各地建立健全县级以上各级语委机构,落实分管领导、职能部门和专兼职工作人员,加强对基层语言文字工作的组织领导;完善国家语委咨询委员会的设置并充分发挥其作用;指导相关科研出版机构和学术团体配合工作,开展学术交流、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

41.完善管理体制,推进齐抓共管

提高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协调机构的规格;充分发挥各级语委的统筹协调职能,巩固、完善与语委委员单位、相关行业系统的工作联系制度和协作制度,动员各部门、各行业共同参与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形成和巩固条块结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推动党政机关、学校、新闻媒体和公共服务行业四个重点领域的语言文字工作进一步深入发展,使旅游、卫生、民航、公交、民政等部门和行业系统在规范使用语言文字方面取得明显进展。建立语言文字工作的激励机制。

三、加速人才培养,建设专业队伍

42.制定规划,推进语言文字工作管理干部队伍建设和专家队伍建设,将队伍建设与学科建设、基地建设相结合,以重大项目带动科研机构和高校学科专业队伍建设,为语言文字工作的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技术保障,储备充足的人力资源。

四、加大经费投入,保障持续发展

校本教研中长期工作计划 篇5

一、指导思想:

依据市教育局教研室的安排,从我校教师队伍素质现状及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出发,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改革,优化组合,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致力于培养和构建一支“师德高尚、爱校敬业、真诚奉献、严谨治学、业务精湛、教风优良、团结协作、廉洁从教”的师资队伍,为创建“教育生活化”特色学校,实现办学品位的再提升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新跨越提供有力的师资保障。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力争使我校教师具有以下素质: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使之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新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使之具有综合教育的能力和锐意创新的能力;进一步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使之具有鲜明的教育、教学个性,并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和特色;进一步拓宽文化视野,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教学模式;进一步提高理论功底和科研能力,使之成为学科骨干,为教师的成长和成功铺设方便之路。培训以抓师德、抓教改、抓科研为主要途径,树立典型,引导中青年教师专业素质的不断提高,同时逐步构建校本培训模式,形成校本培训体系,建立校本培训机制,使校本培训逐步科学化、规范化、系列化。

三、组织机构

成立教师培养与考核领导小组: 组长:殷沛芹 副组长:方燕、朱建虎 教研室主任:肖梅

教研室成员:吴贤君、黄雪辉、刘艳、徐红映

学科组长:张春元、赵玉华、易秋君、房晓燕、李鹏飞、蔡芳、马晓阳、种国兰、段鸿雁、吕立新、刘秀菊、刘 艳、王晓联、王 珍、纪海英、高明霞、王潇鹤、赵国财、胡朝霞。

四、工作要点:

第一部分:教师阶梯队伍形成

1、成立骨干教师工作室

为进一步优化我校教师队伍建设,全面促进每一位教师专业化发展,逐步形成以骨干教师为核心的高层次骨干教师团队和专家型教师研究群体,创新优秀教育人才成长培养机制,成立了语文、数学、英语、物化、政史骨干教师工作室。通过三年周期的培养计划实施,有效推动培养对象的专业成长,力求在三年周期内使工作室成员在师德规范上出样板,课堂教学上出精品,课题研究上出成果,管理岗位上出经验,从而形成名优群体效应。骨干教师的工作任务有以下几点:

(一)培养骨干团队。树立良好的师德风范,倡导无私奉献精神。

(二)引领教师成长。

(三)引领教学改革。钻研教育教学理论,在教学实

践中研究课堂教学,坚持提高课堂实效为目的。

(四)开展课题研究。指导本学科的教学研究和科研课题,帮助成员确定研究课题或指导学员参与自己的课题研究。

(五)开发、整合优质教育教学资源。

(六)工作室的预期成果。

(七)及时整理“工作室”的活动记录、研究成果资料,负责工作室成员的阶段性工作考核、评估和评价,建立工作室成员成长电子档案。

2、立足学科组教研活动

以教研活动为平台,通过教学观摩,专业切磋,相互交流等手段,促成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让新教师尽快成长并成熟起来,全面提升我校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具体工作:

(一)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更新教学理念。

(二)组织集体备课和教学展示活动,提高教学专业素养。

(三)抓好教学常规,提高综合竞争力。和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设计出各种各样的活动形式和规则。

(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

3、青蓝工程

为了充分发挥学科组的示范作用,进一步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帮助青年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教科研能力,给青年教师搭台子、铺路子、压担子,激励青年教师尽快成长,脱颖而出,进而促使更多的青年教师成为学校教育、教学、教研的中坚力量。具体工作:

(一)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相结合。

(二)师徒结队提高教学实践能力。

(三)强化教师的反思意识和反思习惯。第二部分: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

1、骨干教师示范课

通过在校内开展骨干教师示范课活动,借助援疆干部的专业指导促进骨干教师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的进一步提高。树立新的教学理念,交流先进的教学经验,调动全校教师教研教改的积极性,提高我校整体教学质量。

2、开展课题研究

教育的基础是教学,教学的发展靠教研,教研的基本是课题。我校积极申报了符合学校实际的课题——《课堂反馈作业》。

课堂反馈作业我校面临班级数量多,班级学生人数量大的问题,教师的集体辅导没有充足的时间、课下个别辅导没有精力。所以打造高效的课堂是我校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由学科组长根据集体备课的安排情况,选定教师按照章节和课时,结合学生练习册,试卷及教参设置课堂反馈作业。利用每周集体备课时间,全学科组教师对选定的习题进行筛选和排版。将选定的习题交教研室统一印制和下发。在集体备课时间组织教师对反馈作业使用的情况进行交流,大家集思广益找出好的解决办法。将使用过的反馈作业进行修订,修订好的作业交到教研室转交到下一届学科组长处。将所有使用过的作业收齐后由学科组长交教研室留档。根据学校阶段性检测的成绩,对比学生使用课堂反馈作业的情况。及时在各学科组召开作业设计和使用的情况反馈,及时总结经验,并将好的经验在其他组进行交流。

3、研发校本教材

校本教研要想有所突破和创新,就要编写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教

材。我校承接着内初班教学工作,针对内初班民考民学生汉语基础薄弱、听力水平低的现状和学情,我校决定编写自己的校本教材。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成立编写小组,召开专项会议,并召集内初班的任课教师进行座谈交流。根据内初班民考民学生的汉语学习经历、汉语水平、汉语基础、汉语听力能力,编写此教材。原则是切合学生学情,结合学生实际,切合学生特点,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学习实际,激发学生汉语学习兴趣。此校本教材作用广泛,不仅为语文教学奠定基础,也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扫除汉语理解障碍,同时也有利于七年级内初班民考民学生与人交流沟通,更好地服务人民,报效祖国。有助于提高内初班民考民学生的汉语听力水平,增强内初班民考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认同感。

4、同课异构与集体备课相结合

本学期我们将继续开展同课异构活动,将邀请市里专家、援疆干部共同参与。老中青教师同上一节课,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听评课结束后,专家和援疆干部对授课教师进行点评指导。选出一堂精品课进行录像,以备以后教师学习共享。以学科为单位开展“集体备课”活动,通过教材研习、教法探讨、经验交流等,既注重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概括、提升,总结经验、探索规律,逐渐形成我校民主、开放、有效的集体备课活动格局。

5、狠抓教师业务素质

组织任课教师开展教育教学业务技能大赛,如教学设计竞赛、课堂教学大赛、优秀论文或优秀案例评比、课后反思交流、课件大赛等

活动,着力打造名师,促进教研活动的开展和教师业务技能与水平的提高。

6、以读促教,终身学习

继续开展“读书工程”,采取必读与选读相结合的形式开展读书沙龙,撰写随笔、畅谈感悟,注重培养教师自我反思、自我剖析的能力。什么样的课堂是有效的课堂我们很难下定论;怎样做才能使课堂有效,方法又有很多;那么我们将目光指向其中的一种方法-----“以读促教”。正所谓“少则得,多则惑”。

7、建立卷库和题库。

由教研室牵头,各学科组长带头,全体教师集思广益,将近几年的中考试卷和平时考试的试卷中的试卷筛选重组成我校的卷库,将平时教学和考前复习时做过讲过的题目精选重组成题库,以便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阿克苏市第四中学教研室

黄陂二中学校绿化中长期工作计划 篇6

一、指导思想:

我校绿化中长期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指示精神,以建设人文生态校园为目的,结合我校实际,因地制宜,搞好校园的绿化美化工作,提升学校品位,美化育人环境。

二、工作目标:

1、计划逐年投入一定的资金对校园实施绿化美化,2011—2012年将教师周转房前后进行绿化、美化,预计栽樟树40棵,桂花树10棵,垂柳40棵,小叶黄杨800棵,绿化花球50棵,力争使绿化率达到65%以上,还准备投入一定财力对教师周转房旁边的水塘进行改造,。

2、加强宣传、教育,使广大师生具有较高的环境保护意识。

三、主要措施:

1、加强领导,做好规划设计。

为确保校园绿化工作高效、有序进行,成立由校长任组长,后勤及校办成员的为校园绿化工作领导小组,结合校园绿化的实际状况,本着“实用、经济、安全、美观、整齐及具有教育意义”的原则,认真做好规划设计,确保每一分投入都有实效,体现特色。

2、创造条件,扩大绿化规模。

在原有绿化基础上,尽量扩大绿化规模。2011—2012年投资50000元,栽植樟树40棵,桂花树10棵,垂柳40棵,小叶黄杨800棵,绿化花球50棵,力争使校园绿化率达到65%以上。对教师周转房旁边的水塘进行改造,架滑坡,修凉亭,水塘周围道路硬化。

校园绿化不仅四季要有绿,要有花,还要在花木种类、形式上上档次,展现出校园高雅、美观、大方。

3、强化平时的护管工作,做到栽植成活率100%。

安排专人进行护管花木,不定期请有专业技术花工来校作技术指导,做好施肥、除草、治虫、造形、浇水、移栽等工作。同时,加强保护,不准任何人擅自采摘、破坏花木。违者要进行教育处理。

4、开展活动,加大教育宣传力度。

认真组织开展“爱护环境,绿化校园”的宣传教育活动。利用晨会、班会、橱窗和板报,加强对学生的环境保护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同时,4月底还将根据各学校相关活动开展情况,组织“我是环保小卫士”征文活动,从而为学校绿化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

黄陂二中校园绿化领导小组名单

组长:何盛宇

副组长:石刚梅国祥

成员:罗翔吴又玉邱海斌吕江勇 专职管理员:张汉民

成长期小家庭的三大理财计划 篇7

“我们是一个比较典型的都市三口之家,不知道我们的家庭理财困惑是否也能得到比较圆满的解决?”在女儿一周岁生日宴上,“帅哥爸爸”王亚兵如是称。

收入支出状况较平稳

今年31岁的王亚兵是一位工程师,税后月收入7000元。太太要比王先生年轻4岁,是一名普通的企业职员,税后月收入2000元。他们手上有两处投资性质的房产,其中一套公寓每月租金收入稳定在1400元左右,另一套商铺类房产目前还未产生出租收益。因此,王先生夫妇每月总收入在10400元左右。

家庭开支方面,除了3000元的家庭基本生活费用,以及孩子出生以来增加的每月1000元左右的生活费用,还有一块比较大比例的支出就是每月3000元的房贷还款了。

“由于我们做过两次提前还贷,所以现在本金余额不是很高了,就让银行方面做了个缩短还款期限的,结果就是月供额大幅提高了。而且,我们这套房子当初没有办理过公积金贷款,因此现在每个月3000元月供全部用现金支出。”王先生介绍说。

年度性收支方面,夫妻俩年终奖金加起来能有5万元左右。而王先生的住房公积金和补充公积金每月有2000多元,暂时还全部留存在公积金账户中,因此他把自己和太太每年3万元左右的公积金缴纳额也算入了自己的年度性收入中。

年度性支出方面,扣除2000元的人身保险费用,以及2500元的车险费用,年度性结余尚有75000元左右。

家庭资产已达两百万元

家庭资产方面,王先生夫妇的现金和活期储蓄保有量通常维持在1万元左右。他们的股票市值目前有5万元左右,开放式基金有30万元。自主房价市值在100万元左右。一处小商铺和一套小公寓总价值在60万元左右。一辆自用家庭小轿车价值5万元左右。家庭总资产为201万元。扣除15万元的房屋贷款余额,王亚兵的家庭净资产为186万元左右。对于他们这个阶段的三口之家而言,已经算是很不错了。

明年换车三年内再买房

因为经济条件还算不错,王亚兵提出了自己的两个“准备”。一是准备2008年换一辆20万元以内的新车。二是准备3年内再购买一套160平方米左右的住房,打算首付30%(当然前提是政策允许下),剩余采用组合贷款形式,毕竟自己较高的住房公积金还从来没有“施展过用处”。

面对王先生提出的这两个计划,不知道专家认为目标是否合理?该如何顺利实现这两个计划?

希望能岁岁保平安

“此外,我还有两个希望。”王亚兵继续提出自己在家庭理财方面的愿望:“一个是希望每年全家能旅游一次,比如,明年到北京看奥运会。第二个希望是因为孩子刚满一岁,想买一些夫妻俩的意外险和大病险,最主要的目的是害怕夫妻双方失去收入能力后,能够给孩子一份足够供其成长的保障。当然,保费支出不希望太多。”

上一篇:举止礼仪教案-非常全面下一篇:知责任、识大局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