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教学的药学专业

2024-07-05

情景教学的药学专业(精选10篇)

情景教学的药学专业 篇1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及中药的来源、产地、采集、炮制、性能、功效及临床应用规律的一门学科, 是中医院校的骨干学科, 也是中药学专业学生学习的重点内容。目前, 我国普通高等医药院校将中药学专业的《中药学》教学混同于中医临床各专业, 既没有中药学专业专用的《中药学》教材, 也没有相应的教学大纲。中药学专业的学生中医基础理论及中医诊断学等知识相对薄弱, 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千篇一律地按照同一方法讲授, 不仅会造成学生理解的难度, 而且也无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 如何从《中药学》丰富的内容中取其精华进行讲授, 如何充分调动中药学专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笔者结合近年来的教学经验[1], 对中药学专业《中药学》教学方法的改革提出几点思考。

一、针对中药学专业的特点, 制定相应的教学大纲

中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主要是培养掌握中医药基础理论和中药学相关知识, 熟悉药品贸易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与技术, 能从事中药制剂生产、品质鉴定与质量控制、新药研发、药品经营行业的高级专业人才[2]。由于没有中药学专业专用的《中药学》教材, 教师往往是按照中医临床医学专业的教学大纲进行讲授, 这就使得课堂讲授的内容没有针对性, 所以制定中药学专业相应的大纲是非常必要的。在拟定教学大纲时, 应以功效主治认识为基础, 研发和使用中成药为目标。总论部分重点讲授中药性能、功效与主治、配伍用药等中药基本理论。各论的各药应以功效为核心, 上推功能, 下联主治以及特殊用法和注意事项。与中医临床专业不同, 中药学专业毕业后的学生很少直接面向临床, 大多数从事中药生产、剂型研发、新药推广等行业, 因此, 针对中药学专业《中药学》的教学大纲应突出中药学专业的特点, 补充相关的药用植物学、中药炮制学、中药制剂学、中药化学等方面的内容, 适量增加现代制备工艺、常用剂型、中药药效及毒理研究等内容。

二、补充辨症、论症的知识, 促进学生对症型的理解

由于中药学专业的学生缺乏临床相应学科的知识, 对于不同病症的辨症方法缺乏理解, 教师可适当地补充中医诊断学的内容, 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不同症型具体的临床表现, 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中药的临床应用规律。例如在讲到清热药的板蓝根这味药时, 在其主治病症中教材中列举了痄腮这一病症, 为了便于药学专业的学生对病症能很好地理解, 可进一步解释痄腮又称为流行性腮腺炎, 其临床表现为发热、咽炎、舌炎、龈炎、腮腺区肿大等, 中医辨症其为热毒蕴结所致, 而板蓝根可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故可用其进行治疗。再如解表药中羌活、白芷、细辛、藁本等都可以治疗外感风寒所致的头痛, 但临床上又根据头痛的部位所属经络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药物。由于中药学专业的学生没有学习过经络学说的理论, 故在记忆和理解药物的主治范围方面有困难, 教师在讲解时可适当补充这方面的内容, 如羌活入足太阳膀胱经, 而足太阳膀胱经循行于脊柱两旁的肌肉, 并从头顶部分别向后行至头枕骨处, 故羌活主治风寒感冒所致的后头痛连及项部;又如白芷入足阳明胃经, 而足阳明胃经循行于起于鼻翼两旁迎香穴, 夹鼻上行, 沿发际到额前, 并入齿中, 故白芷主治风寒感冒所致的前额头痛、眉棱骨痛及牙龈肿痛。通过补充中医的辨症、论症的理论知识, 使学生对教材中的病症名能够充分理解, 有利于其记忆。

三、不良反应中增加药理及毒理学内容

《中药学》课程对药物的不良反应往往不会重点讲授, 经常是一带而过, 而对于中药学专业的学生而言, 在以后的学习和研究过程中经常会涉及中药的药理和毒理学内容。因此, 在讲授具体中药的不良反应时, 可引用目前研究较多的药理实验或是毒理实验的例子来加以解释, 以便加深学生的印象, 增强理解。如乌头及附子生用引起中毒时, 首先会感到唇舌辛辣灼热, 继而发痒麻木, 久煎后毒性会减低但药效并不会减弱。现代药理研究表明[3], 附子中所含的生物碱毒性较大, 经较长时间煎煮后, 可使毒性很强的双酯类生物碱水解成毒性较小的单酯类生物碱等, 而所含强心成分却变化不大。再如关木通剂量过大可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 在讲解时, 可进一步解释其所含的马兜铃酸是导致肾损害的主要原因, 通过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及抑制肾间质成纤维细胞生长而导致出现肾毒性。通过这些相关药理及毒理学知识的补充, 使学生能够将《中药学》课程与其他药学专业课程结合到一起进行系统学习, 也有利于为学生今后从事中药研发提供思路。

四、结合《药用植物学》课程, 指导中药学的见习

中药学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完《药用植物学》课程后, 对于植物的形态、组织、生理功能、分类鉴定等有了初步的认识, 对药物的感官认识强于中医临床专业的学生[4]。因此, 《中药学》见习课可采取药园见习为主, 标本馆见习为辅的教学方法。教师先通过多媒体课件及课堂, 讲授药物的理论知识, 再集中到药园中, 通过具体的原植物与多媒体课件中的图片进行比对讲解, 补充药材的鉴别及采收、炮制等药学相关学科的知识, 最后再去标本馆中指导学生观察具体中药药用部位的性状。例如牵牛子这味中药, 在课堂讲授时可首先强调其入药部位是种子, 在药园见习时再要求学生辨认不同颜色的牵牛花, 结合牵牛花的颜色, 讲解其种子的颜色与花色的相关性, 从而进一步解释在中药饮片中, 根据种子的颜色不同, 牵牛子的称谓有黑丑和白丑的区别。最后, 再去标本馆, 让学生辨别白丑和黑丑的中药饮片。通过这个过程, 学生既熟悉了牵牛子植物的形态, 也对其中药饮片有了很深的印象, 并提高了其进一步学习其他中药的兴趣。

总之, 《中药学》课程作为中药学专业的一门承上启下的课程, 制定相应的教学大纲及联系现代药学知识的学习方法是十分重要的。针对药学专业的《中药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 也为培养适应社会的中医药人才奠定了基础。

摘要:中药学是中医院校的骨干学科, 如何针对中药学专业讲授课程以及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笔者结合近年来的教学经验, 对中药学专业《中药学》教学方法的改革提出几点思考。

关键词:中药学,教学模式,改革

参考文献

[1]王建.基于不同专业的《临床中药学》的合理教学模式探讨[J].中国医药科学, 2012, 2 (19) :139-140.

[2]陈学习, 彭成.附子毒性影响因素探析[J].陕西中医, 2007, 28 (2) :217-219.

[3]谭勇, 王恒, 朱芸, 等.中药学专业药用植物学野外实践教学方法改革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11, 29 (14) :51-52.

[4]欧莉.CAI课件在中药学教学中应用的探析[J].中医教育.2011, 30 (4) :35-36.

情景教学的药学专业 篇2

关键词:物理化学;教学方法;设计性实验

Discussion on Physical chemistry teaching as basic course of pharmaceutics

Bai Xi

(Department of Chemistry,Changzhi Medical College,Changzhi,046000)

Abstract: Based on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physical chemistry teaching, we put forward the exploration of teaching reform, in order to better develop the students' learning autonomy and thinking, to improve students' ability to analyze problems, solve the problem.

Abstract: Physical chemistry; teaching method;design experiments

【中图分类号】G642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是十八大关于教育的精神。如何进行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是值得我们每一个高校工作者深思并付诸实践的问题。我想,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应该包括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横向是指人文精神的培养,纵向是指科学精神的培养。本文就专业方面,如何提高学生的专业精神,科研素养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出几点浅见。

1目前物理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物理化学是药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以物理和数学为理论基础,具有典型的学科交叉性,知识的宽广性和原理的费解性三大特点[1],理论抽象,公式繁多,可以说,物理化学是大家公认的所有高校课程中,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课程之一。而传统的教学中,填鸭式的满堂灌更使得学生感到学习的枯燥乏味,毫无兴趣。

1.2学生在学习中,经常有这样的困惑:很多知识老师讲的我都懂,但是自己独立解决问题时,却没有头绪,无从下手。其实,问题在于,学生的学习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没有建立起系统的知识体系,所学的知识是零散的,习得的知识不够系统,不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去解决某一问题。

1.3物理化学是药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与后续课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其原理和知识已经渗透在药物研究的各个领域。因此,在学习理解物理化学一般学习方法的同时,还应该注意挖掘物理化学学科本身所蕴含的丰富的哲学思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其他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今后科研兴趣的激发起到关键作用。专业知识体系的构建,专业思维方式的培养,实践是最好的老师。

1.4传统的考试机制,使得学生学习只为了应付考试,完全扭曲了课程设置的初衷,更违背了教育的目的,无法激励学生的求知欲望,更难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因此,要想使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学习的评价机制也应当相应地改变。

2.物理化学教学探索

2.1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观念

大学生知识的获得不仅靠课堂上教师的传授,更多的是从课后自己通过查阅文献、做实验、听讲座等方式生获得。作为教师,授之以渔才是真正负责任的教师。因此,课堂教学不能只追求使学生掌握某些知识点,而是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科学专业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对问题的解决,无需也不应该是给出完美的解释和解决,而是要给学生留出思考的空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2.1.1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物理化学中一些抽象的理论,大多是以其他学科的理论、假设为基础提出并论证的,要对理论有深刻理解,需追本溯源,找出其支撑理论与假设。为此,教师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学生课后做功课,查文献,找资料,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并给出讨论的空间。某些章节的学习,如:表面活性剂部分,可交给学生自己来讲授,通过课前的精心备课、课堂上的用心讲解,对该章节知识的掌握程度就会比平常更深。总之,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主动性。例如,

2.1.2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每一章节学习结束后,要求学生及时进行小结,使其能够对本章节知识在头脑中形成系统的知识框架,每门课程的学习结束,也要及时回顾总结,使整门课程框架清晰明了,在后续课程的学习中,要逐渐建立起系统的专业知识体系,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才能思路清晰,有的放矢。教师在教学内容上精心设计,可以提供一些经典的案例进行分析,使得学生自然引出知识点及其延伸应用。例如,通过3个案例的教学,即永动机案例(说明能量守恒、热力学第一定律)、熵增原理案例(说明熵的概念、引出以及使用范围)和合成氨案例(说明吉布斯自由能的概念、用途),可以让学生轻松掌握热力学部分的重要知识点[2],并使得这些知识点之间建立起系统化的联系。每一模块都可以选取几个经典的案例将涉及的知识点涵盖并相互联系,这样学生习得的知识便不再是孤立的,解决问题时逐渐建立起联系的思维方式。

2.1.3合理设计实验课程。通过实验课,要达到三方面目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运用实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科研精神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因此,在课程设计上要循序渐进,分步进行,最后通过设计性实验对教学成果进行检验。设计性实验通过结合教师的科研课题或学生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提出,完全由学生自主进行实验。另一方面,实验课程的设置还应注重上下游课程之间的渗透与衔接,协调把握课程的相对独立性和连续性,多个关联学科整体设计实验内容[3]。整个实验课程,在培养学生用实验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启迪了学生的科研精神和创新思维,为物理化学知识在后续课程的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2课程评价体制的改革

考试的目的是检验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因此,课堂表现、课后成果和期末成绩都属于评价范畴。课堂上学生的发言和讨论的积极性,课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和结果都作为评价的内容,这样才能激励起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除此以外,通过学期末的设计性实验,不仅可以加深理论在实验中的应用,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研的思维方法。

参考文献:

[1]高俊萍,姜茹,李穆琼,等.药学专业物理化学课堂教学的思考和探索[J].基础医学教育,2011,13(12):1064-1065

[2]李学峰,赵艳茹.案例法在物理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药学教育,2012,27(5):14

情景教学的药学专业 篇3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的决定》, 高职药学教育应满足社会基层对药学服务人员的需求, 培养能扎根基层的药学服务型人才, 以推动基层卫生服务事业的发展。高职药学专业学生应注重药学服务技能的培养, 而当前的药学教育主要还是以化学模式为主导, 课程内容大部分是面向药品的研制与生产方面, 对于药物的合理使用方面涉及不多, 而现在的《药理学》主要是普通药理学, 其内容以人体各系统的用药来编排, 偏重理论, 缺乏用药指导等技能知识的内容, 这造成了药学学生在审核处方和指导合理用药上能力的不足。为了培养符合社会和岗位需求的合格药学专业学生,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药学服务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激发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药理学知识, 解决药学服务中所遇到的相关问题。

一、药理学课程设计

1.《药理学》教学的理念和思路。

职业教育是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 职业教育要满足本社区、本地区对人才需求的要求。《药理学》的教学注重学生药学服务技能的培养, 为学生能成为社区医院或药店的合格药师奠定良好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 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包括任务驱动教学法、情境模拟教学法、案例分析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等, 配合多媒体、影像资料、药品实物、给药器械实物等多种教学手段, 着重培养学生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 做到能利用药理学知识解决以后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2.《药理学》教学内容的选取。

新的职教理念是要实现五个对接, 包括专业与职业岗位对接、教材与岗位技术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生学习对接。《药理学》的教学过程也要融入新的职教理念, 在内容的选取上摒弃一些被淘汰的药品比如磺胺药、抗寄生虫药的章节的讲解;增加对临床使用比较多、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多的药品比如降高血压药、糖尿病药等药品知识的讲解;增加书本中本没有但临床新引入药品知识的介绍。做到与临床用药接轨、与日常用药接轨, 进行更加接地气的药理学教育。

二、《药理学》教学方法改革

1. 新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药理学》课本中的药品介绍全部采用多媒体教学, 在多媒体制作过程中可以加入图片、动画、视频等元素, 增加课堂讲授的趣味性, 直观展示教学内容。这样教师可以从大量的板书中解脱出来, 而通过多种多样的资料, 自己动手实践, 把知识更好地融合起来, 从而深化所学习的内容, 学生也不再觉得理论课枯燥。另外, 在上课过程中, 教师合理编排内容, 利用多媒体加入了丰富的提问、思考等环节, 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提高了学习效率, 学习的能力也得到了发展。通过反复演示、结合教师的指导, 形象地解决重点、难点, 让学生直观、主动, 提高了教学实效。

2. 案例教学法在药理学教学中的使用。

针对《药理学》课本内容, 我们选择了近100个案例用于教学。这些案例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 每一个案例都给出了明确的诊断, 问题注重药学服务和用药指导方面。每一类药物的学习都融入2~3个案例的讨论, 讨论的形式有学生汇报和分组讨论两种。通过案例分析, 学生对于药品有了一个立体的认识, 并且给学生更加生动地展示了临床疾病的特点和护理过程, 对于完全没有临床知识的学生来说, 也是学习临床常见疾病的好机会。在教学中引入案例, 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师生互动增加了课题的活跃度, 进一步提高了学生了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把抽象的课本知识与具体案例相结合, 教学效果也明显提高了。

3. 专题讨论式教学的使用。

《药理学》课本中有一些章节是介绍现在人们日常最常见疾病的用药, 比如解热镇痛药、降高血压药、降血糖药等。对于这些药品的学习, 可以采取专题讨论的方法, 引导学生查找相关资料, 就主题分组展开讨论, 然后汇报。通过这样的方式, 学生往往能对相关的疾病以及药物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并且很容易延伸到课本知识以外, 比如疾病的保健、日常护理、预防等, 而这些知识对学生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都能起到很大的帮助。在资料查找、内容选取、整合以及上台汇报的过程中, 学生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同时还增加了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与讨论的机会, 有助于学生在讨论中取长补短, 相互学习, 共同提高。需要教师不仅要掌握教材上的内容, 还要熟悉相关内容的学术前沿, 有助于促进教师的学习和提高。可谓一举几得。

4. 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学生按照教材、教案提出的要求或者学生根据自身的需求去完成工作的方式。这种教学方式需要教师巧妙地将学习目标设定成一个又一个的阶段性的线索, 联系到日常的教学任务中, 学生根据任务设置自行进行前期材料的整理与归纳, 课上对于学生提出的疑点和难点进行探讨, 最终得出知识的本源。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一个辅助作用, 学生依据现有的知识积累完成老师设置的任务阶梯。同时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性、探索性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好习惯。例如在糖尿病章节中, 我们根据“糖尿病的药物治疗”为线索, 以完成“糖尿病的合理用药”和“社区糖尿病预防教育的普及”为任务, 教师先讲解糖尿病的发病原因、治疗方法和治疗药物, 然后学生根据糖尿病的预防知识及合理用药常识, 在社区举行健康讲座普及活动, 通过健康讲座学生既熟练掌握了学习内容, 同时培养了学生自主实践的意识, 教师也轻松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还为服务社区群众的公益事业做出了贡献。

5. 采用角色扮演教学法。

“角色扮演”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 联系实际病例特征, 在课堂上不是一味地自行讲述, 而是让学生参与进教学工作来, 如通过学生扮演患病角色既让学生了解了病人发病的症状, 又通过扮演医生, 掌握了行医过程中如何根据病人的症状去判定病情, 根据治疗原则合理用药。这种教学方法是通过轻松的角色扮演就能熟练掌握学习内容, 同时为将来进入工作岗位积累了实践经验。

6. 运用“一体化”教学模式。

“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指“做”、“教”、“学”、“评”为一体的教学模式。药理学知识与技能是药理师从事药学服务的根本, “做”起到核心作用, 实践是药学服务的体现, 应将实践运用于“教”与“学”之中, 对于学生的评定不仅仅设定为理论知识测评, 更应加入实践能力测评, 注重学生对于理论的运用能力。其目的是培养药学工作的现代型人才。

三、实验实训改革, 对接就业岗位

在传统动物实验基础上, 增加了处方分析、案例讨论等实验内容, 并且建立了GCP模拟药房, 在模拟药房, 学生可以进行角色扮演、实操用药指导和药学服务内容。与社区药店、医院药房、药品公司等建立校企合作, 学生通过见习、实习可以体验和学习到更多有关药物的知识, 提高药学服务技能。

高职药学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多为药品生产和使用的岗位, 以前多为实验室培训, 多侧重于科学研究, 这与职业院校服务于企业的宗旨不太一致, 我们可以与药品企业合作, 建立人才培训基地, 签订人才输出合同。这样企业很愿意接纳我们的学生去企业实践学习, 学生进入企业提前适应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 根据企业对于医药学技能的需求, 有针对性地进行实践训练, 同时为企业输出合格专业技能人才提供了可靠保障。

四、《药理学》课程考核

对于学生药理学学习的考核, 总的原则是重视过程考核。因此, 我们注重出勤率、课堂提问、讨论以及课后作业、平时测验以及实验实训等的考核, 对于课程占比, 考勤约占10%, 平时课题表现及作业约占20%, 实践实训占比40%, 期末考试占比30%。我们的考核不单单只是根据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评定, 而期终考试的内容也以应用型题目为主, 强调技能能力的考核。

总结:

本文通过改革教学内容的过程, 融入药学服务技能培养, 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与人才培养的对接理念, 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技能。而笔者作为教职人员应不断与时俱进, 在教学活动中归纳、总结和实践, 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涵养和职业技能, 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合格的现代型人才。

摘要:以“药学服务”为导向, 在课程设计、教学理念和思路、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方法的改革、实验实训、课程考核评价等几个方面融入药学服务理念, 注重学生用药指导技能的培养, 以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 培养符合社区医院和药店等需求的合格药学人才。

关键词:药学服务,用药指导,职业教育

参考文献

[1]李玉婷, 王文渊, 骆航, 周振华.基层药学服务能力本位下的高职药学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中国药房, 2014, 25 (44) :4222-4224.

[2]田杰, 张明淑, 刘泱泱.基于药学服务过程的药剂专业药理学课程教学改革[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4, (2) :83-85.

[3]刘红.任务驱动教学发[J].才智, 2010, (32) :118-119.

[4]李强, 赵学玲, 龚显峰, 等.药理学教学方法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 2010, 28, (24) :55-56.

情景教学的药学专业 篇4

[关键词]中医院校 药学专业 经济法 教学建议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具有较强的法治观念和一定的法律基础知识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中药专业的学生来说,熟悉和掌握经济法的基本理论和有关经济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并能在今后的实践工作中加以运用十分重要。但是,由于对中药学专业学生培养目标及教学定位的特殊要求,面向该专业学生开设的经济法概论课程有其特殊性。针对这些特殊性,我院经济管理学教研室的任课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对中药学专业营销等方向经济法教学的定位及培养目标等问题进行思考,并作为教学研究课题作了相应的调查和实践摸索。

一、中药专业营销等方向经济法概论课程教学的特殊性

经济法课程是各大专院校法律专业所开设的一门重要课程。与之相比,中药专业营销等方向的经济法概论课程有着其特殊性,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1.培养目标与教学定位特殊。法律专业培养的是社会主义法制体系的法官、律师及法学研究人员,因此在教学中更注重立法研究、学理分析及适用法律、事后诊断案件的能力培养。而中药专业营销等方向培养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中药经营管理人员及营销等管理人员,开设经济法概论课程教学的教学目标定位在提高中药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及营销人员追求交易稳定,确保交易安全,事前防范交易风险的知识和能力,即不出错、不受骗、不越界、以法保权,因此,在教学中需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实用能力。

可见,对中药专业营销等方向学生培养目标的不同导致了在教学中对这两类学生经济法课程的教学定位必有所不同。

2.前期理论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有差异。 法律专业学生有着较为系统的法律知识体系,其课程开设严格按照法律专业的课程体系的顺序。而中药专业营销等方向的学生在学习经济法概论课程前开设的法律基础课程甚少,通常只有法律基础一门课程。法律基础在我院于大一上学期开设,该课程为考查课,要求学生对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作一了解即可。这就导致了中药专业营销等方向学生对法律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与法律专业学生的差距较大。因此要使学生在无甚多法学基础、课业负担沉重的情况下尽可能掌握与企业经营有关的可操作和实用的经济法知识。

二、对中药专业营销等方向学生经济法概论课程教学的思考

由上可见,由于对中药专业营销等方向学生开设经济法概论课程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定位等不同,对该方向学生的教学必然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我院经济管理学教研室的几名任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认真的思考、调查和实践,现就教学中的一些相关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浅拙建议。

1.要重视教材的选用。中药专业营销等方向学生由于就业后主要从事中药经营管理或中药营销方面的职业,这就要求其所学习的经济法概论课程涵盖面更为广泛,是“与经济相关的法律”,只要是在以后就业中可能碰到的常用经济法律问题都应该涉及。因此,其课程体系不可能是法律专业学生所学的课程体系,而应该更为丰富,超越了严格的经济法体系内容,涵盖了民法、商法、社会法中的一些与经济相关的法律。因此在教材选用上,针对该特点,应把好教材选用关。从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几位笔者认为中药学专业营销方向学生在教材的选用上应至少考虑涵盖如下体系的教材:经济法基础理论、市场主体法、市场秩序法、宏观调控法、社会保障法五大部分。

2.重视教学内容的体系性安排。上面提到经济法概论课程在教材的选用上应基本涵盖经济法基础理论、市场主体法、市场秩序法、宏观调控法、社会保障法五大部分的内容。但就教材的實际情况来看,目前许多市面上的教材并未严格按照相关体系规划教材内容,呈现的基本是一种离散状态。这就要求我们在编制教学大纲时要下足功夫,要根据课程的相关性从一定的角度、从有利于学生掌握的基本层面进行分类,给学生总结提炼出一条学习主线。在课程开始讲授之前教师应先向学生介绍该门课程的体系,使学生在脑海中有一个印象,然后在课程的讲授中再按照提炼的主线由浅入深进行讲授。

3.重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 对中药专业营销等方向学生最基本的培养目标是追求交易稳定,确保交易安全,有事前防范交易风险的知识和能力。因此对该两方向学生在教学中就不能像对法律专业学生一样特别强调纯理论知识的掌握,而更应重视对经济法律知识的实际运用。几名任课教师在多年的摸索实践中,教学方法和手段几经改进。

早期由于该课程于我院来说是一门新课程,几名教师在教学中大多采用的是单纯知识传授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在教学手段上主要采用传统的黑板教学方式。通过教学实践,我们发现该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虽然可以让学生掌握扎实的经济法基本理论知识,但学生在课堂上容易产生疲乏感,学生对于课程的学习参与度不够高。此后,为解决这种状态,任课老师开始采用借助知识培养能力的启发式教学方法,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多媒体教室为载体,变黑板教学为CAI课件教学,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与现代化教育设施的有机结合,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课堂教学变得生动形象、易于接受。且经济法教材中几乎每一章都有几个案例需要分析,案例文字较多,在黑板上书写浪费大量时间,而采用CAI课件教学可节省黑板上写板书的时间,有利于开展案例教学。且经济法律知识日新月异,CAI课件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加大课堂上传授的知识量和信息量,增长学生的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

此外,经济法概论课程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改变传统教学以本为本、从概念到概念的注入式教学方式,变成一种促进学生成为教学主体,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索性学习的开放式教学方式非常有必要。基于此,在教学中结合适量的案例会使教学内容丰富且生动。因此,引入案例教学应是经济法概论课程教学的一大特色。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用的案例教学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从例到理型,即引导学生运用案例,经过自主合作,群体思维撞击,寻找知识形成规律,发现基本概念去解决实际问题;二是从理到例型,即给出基本知识,启发学生运用基本概念,发散思维,以例释理,以例证理,从而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这两种类型中,第一种类型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性要求较高,故在目前的教学中主要采用的是第二种教学类型,相信在后续的摸索实践中,教研室将会加大一型案例教学的比例,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尽显为运用型教学服务。

4.重视习题的灵活运用。在高校素质教育的本位下,我们不倡导题海战术,但是在经济法概论课程教学中适当地、灵活地运用习题对于学生的学习能起到较大的提升作用。

我们一再强调经济法概论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课程,而任一学习法律的人都知道,单纯的法律条文十分枯燥,难以理解,在这种情况下,任课老师可以在教学中适当贯穿一些习题。这些习题的讨论和分析可使学生快速理解法律条文,激发学习热情,同时,适当的习题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表达能力。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学生对课堂习题讨论的参与度非常高,课堂气氛非常活跃,通过习题的讨论和分析,大部分学生能摆脱对枯燥法律条文的厌倦,增加了学习积极性,学习热情空前高涨。但在这一方法的运用上要求教师要注意以下问题:第一,要把握好度,切不可搞成题海战术,否则会适得其反;第二,习题的选择上要下功夫,要精炼,切不能滥;第三,运用的方式上要灵活,切不可“死”。

三、结语

由于对中药专业营销等方向学生培养目标的特殊性,该方向经济法概论课程的教学必须做到规范与灵活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针对特殊性,在内容上有所侧重,有所选择,同时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学阅读相关资料。教师在随时掌握经济法教材新增内容的前提下,更要不断了解经济法理论与立法的最新动态,根据发展变化动态,调整自己的讲授内容,并借助多媒体、网络信息等现代教学手段,不断补充、更新教学内容,扩大学生的知识吸收量,在经济格局发生巨大变化的时候更需要学生能够通过经济法学的知识去认识相关问题。

参考文献

[1]宋毅.经济法教学的思考与探索[J].现代企业教育,2006(16).

[2]谭峰.案例教学法在《经济法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南方论刊,2006(2).

关于药学专业英语教学的思考 篇5

一、药学专业英语教学的重要性

就如上面所提到的,药学专业英语教学是适应经济全球化,世界各国区域医学领域的沟通学习的必然要求。现在我国提倡中西医结合,在继承中国传统中医理论的基础上,加强与西方国家加强医学方面的学习教学,借鉴西方先进的医学理论技术,壮大我国的医学事业。

中西医结合能够起到优势互补的作用,如今我们在医药市场上经常能看到药品说明书上写着英文,对于药学专业的学生学习英语能够使其看懂英文说明书,能够了解药学病理,对于掌握专业知识具有重要作用,是学习西方先进医学理论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具有扎实过硬的医学专业理论知识与娴熟的英语表达专业人才的需要。

二、药学专业英语教学的现状

1.师资力量队伍薄弱。医药院校的教师对知识掌握程度不够,教师只掌握医学理论知识,或是只掌握英语知识,从事药学专业的英语教师对医学不是十足了解,虽然同样是英语教学,但是在医学专业来说英语表达就显得尤为专业苛刻。这不同于纯粹的单词、语法的英语教学,对于一位专业英语教师进行医学专业教学,其在教学设计方面是十分困难的。

2.不够重视英语教学在药学专业课堂中的应用。对于广大医学院校来说,无论是教师和学生认为药学专业就应该以医药学知识学习为主,涉及不到英语知识的学习,这种错误思想导致了英语学习没有在药学专业中得到重视。医药院校学生来说其他全国各大院校一样,都要面临英语级别考试,学生的学习任务繁重,无暇顾及学习英语学习,只是为了应对考试而学习。英语课程的设置不合理,一般设置在大三学期阶段,这个时期英语级别考试已经结束,面临毕业择业的准备,没有时间和精力学习英语知识。

3.教学内容和形式单一。药学专业涉及到生物、化学、物理等多种学科,专业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英语教师不能够将医学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只是一语道破,不能深层次地渗透,不能结合专业学科实际,千篇一律,认识不到不同专业之间专业词汇有所不同,英语教学没有涉及到法律法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实验报告的撰写等内容。

4.英语教材知识落后。英语教材内容是过去一段时间的知识理论,远远落后于医学事业与英语教学的发展。教材中的单词句式冗长,单词发音十分困难,专业名词术语过于专业,学习起来十分困难,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学习感到厌烦。

三、加强药学专业英语教学的措施

1.加强教师培训,壮大师资队伍力量。针对师资队伍力量薄弱,教师对医学与英语知识掌握程度不够,不能全面掌握的现状,对教师进行全面的培训。提倡双语教学,邀请资深专家学者对本校教师进行辅导,尤其是加强医学专业的词汇、法律法规、实验报告等内容的培训,提升药学专业知识,给予教学设计指导,做出示范。

2.重视英语教学在药学专业中的应用,合理安排授课时间。消除只注重药学知识的传授与学习的错误思想,要两手抓药学与英语教学,制定药学专业英语成绩水平标准,规定英语成绩达到什么水平合格,才能准许毕业,适当放宽政策,减轻学生压力,给予学生充分学习专业英语知识的时间,课程安排在整个院校学习生活的中间那一年,也就是如果专科三年制,课程安排在大二,本科四年制,课程安排在大二,或者大三的上学期。

3.采用多媒体教学丰富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多媒体形式来丰富教学内容,改善教学内容形式单一的现状。根据所掌握的知识展开延伸渗透,结合教材,使用计算机软件制作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

4.提高教材编写质量。按照教育部国家教材编写,图书出版的要求标准,提高英语教材编写质量。邀请资深的专家学者进行图书编写,内容体现出专业特色,选取的知识突出全面系统的特点,参照近期具有代表性的出版物和文献,遵循教学大纲,由简到繁,化难为易,逐步加深词汇难度,内容既要突出专业特色,也要体现趣味性,这样使学生得到放松,在寓教于乐中学习到药学专业英语知识[3]。

高职药学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探讨 篇6

一药学专业英语教学的现状

1. 对药学专业英语的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我校把药学专业英语课程定为药学专业必修课, 每周2课时, 2学分, 共开设一学期。与其他专业课程相比, 存在学时少、学分低、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问题。部分学生和老师认为我校毕业生将来从事的是技术工作, 很少参与药学方面的科研开发与创新, 在工作岗位上, 很少用到英语, 更不用提专业英语了。也有部分人对药学专业英语认识不够, 觉得只要学好基础英语就可以了, 药学专业英语不过是掌握一定的专业词汇和专业术语后阅读和翻译一些资料而已。

2. 学生英语基础水平不高

由于中小学阶段的英语基础不扎实, 语言学习习惯差, 到我校学习的绝大部分学生水平较差, 主要表现在语言积淀太浅, 能力偏弱, 对课堂内容的消化较慢, 甚至对稍难课程的学习都感觉困难, 兴趣不高。而那些英语水平较高和学习积极性高的少部分学生, 面临着接触相关专业新信息少, 学习内容不深入, 教学时间少的问题, 他们的专业英语学习状况不太好。所以在课程设置允许的条件下, 强烈要求增加药学专业英语授课学时。

3. 缺乏一套实用的适合高职学生的药学专业英语教材

目前的基础英语教材比较全面, 包括听、说、读、写、译, 读中还包括精读、泛读、快速阅读等。但是缺乏一套既实用, 适合高职学生, 又符合学生的实际应用需求的药学专业英语教材。在教材方面, 我们目前使用的是由我校英语教研组编写的校本教材, 其内容多数是选取一些本科教材和专业期刊。这些教材和期刊上的信息、技术大部分早已过时, 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大。而且教材整体上偏向于药品营销口语学习, 不能满足药物制剂和药物分析专业学生的学习要求。

4. 师资力量薄弱

近年来, 我校非常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学历和职称都有了很大的改善, 但专业英语师资队伍的状况却并不乐观。担任专业英语教学的老师一般有两类:一类是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出身的英语教师;另一类是英语基础较好的药学专业教师。不论哪类教师任教, 均存在一定的问题:专业教师药学知识基础扎实, 但英语语言基础有待提高, 语言教学方法与规律掌握不够;而英语教师却缺乏系统的药学专业知识。由于药学专业英语教学对教师的英语水平、专业知识及教学方法的要求较高, 合格稳定的师资队伍显得尤为重要。

二高职学校药学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探讨

1. 明确药学专业英语的培养目标及教学要求

药学专业英语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把药学专业英语知识和药学专业课程的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 不单纯为了学习英语而学习, 而是作为一个学习专业知识的工具, 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药学专业课的知识, 随时了解当今世界药学发展的动向和前沿知识, 为今后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药学专业英语的学习一般安排在高年级阶段进行, 学生很快将踏入社会, 他们在实际工作中会遇到一些难题, 需要借助工具书或报纸杂志以及其他检索手段独立解决。因此, 要把培养学生独立的自学能力、应用能力列为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

第一阶段, 学习化学药学专业词汇构词方法。药学专业英语的学习有别于其他专业英语的学习。药学专业知识主要和化学与医学有关, 因此, 药学专业英语首先要从学习无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和医学术语构词法。要提高学生的药学专业英语能力, 专业词汇教学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学生反映的学习困难主要与专业词汇有关, 主要是因为专业词汇学习困难, 单词长, 读音难。系统讲解其构词法, 旨在培养学生不受系统与专业分类限制, 具备举一反三认知专业词汇的能力, 并且词汇的学习贯穿于整个教学中。单词是英语语言的基本单位, 词汇量的大小直接影响阅读与理解能力, 而学生因缺乏构词知识, 很难增加词汇量。针对这方面的缺陷, 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构词法知识的讲解。此外, 掌握药学专业词汇的特殊发音规律也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发音不准将会影响与人交流。构词法和发音两方面的知识是药学专业英语学习的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和加强。

第二阶段, 熟悉药学专业英语翻译概论。在第二阶段, 系统地学习药学专业英语的特点、难点及药学专业英语翻译概论。专业英语中通常使用许多特殊结构和习惯表达方法, 其具有以下特点:经常使用复杂长句、被动语态、非谓语动词、词性转换等。与基础英语相比, 药学英语的文章句型复杂, 从句多, 从句套从句, 主句与从句位置颠倒, 主语和谓语之间插入其他成分, 形式主语多。

面对复杂的句型, 学生感觉学习压力大, 在这种情况下学习药学专业英语翻译概论就非常必要。教师可以结合典型例句和理论知识进行分析讲解, 传授一些翻译技巧, 如在翻译之前要反复研读, 弄清大意, 再对句子结构进行扩展、转换等处理。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情况下, 逐步提高学生对句子的认识能力。

第三阶段, 了解药学专业英语文献知识。第三阶段建立在前面两个阶段基础之上。此时, 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专业英语基础知识, 结合学生所学的专业课程, 按照专题介绍专业知识背景和当前药学方面的热点问题, 增加教学内容, 例如:与药学专业相关的英文药品说明书、英美国家药典、药学英文专利文献、药房使用口语等。另外, 还可以利用互联网来查找最新的教材和杂志, 药学发展的动向与最新技术, 包括学术论文、药物合成新方法、新药研究动态、临床用药等。综合拓展学生的自学能力, 让他们在离开校园后还能实现自我提升。

2. 建设药学专业英语的师资队伍

由于药学专业英语教学对教师的英语水平、药学专业知识及教学方法的要求较高, 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就显得尤其重要。教师首先要正确认识药学专业英语教学, 适应药学专业交流的实际需要, 使学生不仅能够以英语为工具获取专业信息, 也能够以英语为工具交流信息。对药学专业英语有了正确的定位和认识, 才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其次, 拓宽校内师资渠道。药学专业英语教师也可以与药学专业课教师开展“合作教学”, 共同研究设计教学内容, 从不同角度同步开展教学活动等;同时加强对现有教师的继续教育, 以提高其教学素养;并且与企业密切合作;如果条件允许, 成立药学专业英语教研室, 定期开展交流活动。这样可以加强对药学专业英语课的统一管理, 使这门课程实现标准化和规范化, 并对课程进行监督, 从而保障专业英语的教学质量。

3. 改革教学方法

使用启发性教学, 以加强学生药学专业英语的分析、理解能力。药学专业英语涉及很多的专业知识, 科学性强, 内容枯燥。要尽量改变以往呆板、枯燥的教学模式, 通过采用丰富生动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加强师生间的交流和沟通, 及时调整教学, 做到因材施教, 有的放矢。学生的课外学习和实践同课内教学同样重要, 它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独立工作的好机会。为充分提高课外教学的效果, 一方面要完善图书资料及语音实验室, 为学生课外自学创造条件, 并积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这些学习资源;同时组织部分教师编辑网络教学课件, 学生可通过浏览网页、在网上提问题, 教师及时给予回答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药学专业英语水平。通过这种开放式的网络教学系统, 既可以扩大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 又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4. 改革评价模式, 使成绩评定合理化

创新对学生的药学专业英语学习成绩的评定办法, 这也会影响专业英语教学效果。在药学专业英语教学中, 要进行终极性考试与形成性考试相结合, 即:既要有最后测评, 也要重视学生的平时表现, 如课堂回答情况、听课情况、平时完成作业情况、学习积极性等, 都应作为最后成绩总评的项目, 这必然会增加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压力。笔者就将学生的成绩具体分为: (1) 平时成绩 (25%) :出勤 (3%) 、项目参与 (2%) 、提问 (2%) 、作业 (3%) 、课堂表现 (5%) 、应用文写作 (5%) 、合作能力 (5%) ; (2) 卷面成绩 (75%) 。这样, 学生不仅注重期末考试, 也注重平时的积累与参与, 最终的考试成绩也不再是临时抱佛脚的结果。

三结束语

药学专业英语的教和学还处于初级探索阶段, 没有现成的例子可以去模仿和参照。要让学生真正掌握药学英语, 作为任课教师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科研和实践能力, 收集学生的意见, 了解学生的专业学习状况, 带着问题去改进教学方法, 完善教学手段, 提高授课的质量。当然, 学生也要积极主动地提高认识, 主动学习, 加强自我学习能力的锻炼。在教与学相互促进的情况下, 药学专业英语的教学工作才能有所突破, 才能促进药学事业的进步。

摘要:高职院校所开设的药学专业英语是为了培养有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药学技能人才, 在生产技术不断国际化的背景下, 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药学专业英语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笔者按照药学专业培养目标分析目前的教学现状, 并以此对药学专业英语教学改革进行探索。

关键词:药学英语,教学改革,探索

参考文献

[1]万蕊.论分层次教学中后进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青海师专学报 (教育科学) , 2009 (2)

[2]张惠.国内近五年高职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实践研究文献综述[J].职业教育研究, 2009 (1)

[3]陶霞.强化高等职业教育英语教学的实用性[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7 (4)

[4]宋尔群、宋杨.关于药学专业英语教学的思考[J].中国西部科技, 2009 (11)

[5]刘春妹.从高职药学英语教学现状看教师的应对策略[J].职业教育研究, 2010 (8)

情景教学的药学专业 篇7

1 教学内容与专业需求的结合

现有的仪器分析教材各类分析方法讲述得较全面, 内容很多。由于课时有限不可能全部涉及, 因此, 有必要摆脱原教材的束缚, 从学生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专业需要出发, 精选教学内容, 以达到既有普遍性又有针对性的效果。

在教学中, 可针对中药领域应用最多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红外分光光度法、核磁共振波谱法、质谱法以及经典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作重点介绍[2]。其中光谱部分, 是探索未知化合物结构不可缺少的手段, 课程主要为学生提供有机化合物结构测定的现代知识与技能, 通过对多种不同类型化合物的分析和解析, 提高学生对图谱的认知和解析能力, 最终达到能够独立解析各种小分子化合物图谱的能力;色谱部分, 是研究中药材及其制剂质量控制的重要方法与手段, 培养学生新药研究开发应具备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从而为中药制药企业、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药检所、药品流通企业、医院药剂科等机构培养大量的高级中药学技术人才。

时代在发展, 科技在进步, 仪器分析教学内容要结合中药领域发展动态, 不断更新。在注重学生“三基”知识培养的同时, 教师要及时向学生介绍学科发展的新技术、新方法及其在中药领域的应用状况, 以丰富教学内容, 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开阔学生视野,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在讲授高效液相色谱 (HPLC) 时, 教师要介绍超高效液相色谱 (UPLC) 和快速高分离度液相色谱 (RRLC) 、LC-MS和LC-MS/MS联用等先进的分离分析技术及其在中药科研和质量控制方面的应用。

2 教学模式和方法与专业需求的结合

理论脱离实践, 就好比空中楼阁。仪器分析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 在基础理论教学中, 应将仪器分析的知识点渗透到中药专业应用中, 与专业需求接轨。基础理论一旦与专业需求相结合, 就会生机盎然, 吸引学生注意力, 避免学生盲目学习, 让学生学有所用, 学而会用, 极大地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1 特色问题式教学

问题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与传统的以学科为基础的教学法有很大不同。问题式教学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 而不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将学习与更大的任务或问题挂钩, 使学生投入到问题中, 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来解决问题, 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问题式教学法的精髓在于发挥问题对学习过程的指导作用,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3]。

问题式教学的开展, 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要求很高, 需要学生有学习的自觉性, 否则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和目标。这种教学思想和方法值得提倡。但由于学生长期接受“填鸭式”教育, 对传统教育模式形成依赖, 缺乏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而且现在一名教师面对数百名学生的教学现实不适合问题式教学。我们应摸索出适应现有技术水平和实际情况的有特色的问题式教学法。

仪器分析内容繁杂, 知识点多, 信息量大, 学生刚接触时会觉得没有头绪, 不好掌握, 缺乏学习的目的性、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 在教学中一定要结合专业实践, 突出重点, 将抽象化知识尽量简单化[4,5],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我们的做法是:将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 提前以问题的形式布置给学生, 让学生去预习、查文献资料, 分组讨论并提出问题, 课前每组派一人汇报讨论结果, 最后教师围绕问题精讲, 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实践证明, 这种方式给学生学习指明了基本方向, 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提高其学习能力和效率, 培养其科学思维。

这种特色问题式教学的关键在于问题的设置。设置的问题要将书本理论和实际应用结合起来, 如在高效液相色谱学习中, 设置了下面几个问题:HPLC所用的流动相为什么要过滤、脱气;等度洗脱和梯度洗脱的优缺点及其在中药分离分析中的应用;高压输液泵和色谱柱如何使用和维护;在中药HPLC分离分析中常用哪些检测器, 有何特点;中药有效成分分析中为什么要做色谱系统适用性试验, 怎样做, 如何评价;HPLC与GC的区别, 根据HPLC理论, 为了提高分离度, 可以采取哪些方法和措施;化学键合相的特点, 中药分析中常采用的C18柱属于那种键合相, 试述这种键合相的分离机理;HPLC定量分析常采用什么方法。

2.2 启发式提问、讨论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能以自我为中心, 应创设情景, 通过科学的提问, 引导学生思考, 让学生参与讨论, 这样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加深理解, 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

在课堂上教师应对一些关键内容重点讲授, 采取讲、问、练相结合的方式, 针对难点和疑点提出问题, 让学生展开简短的讨论;针对某一章内容进行提问, 让学生思考, 查资料, 下次课进行讨论, 讨论后让学生上讲台讲解, 最后教师点评。

讨论问题的提出很重要, 最好具有启发性, 能结合专业应用实际问题。如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中, 我们提出的讨论问题是: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往往是某一类物质, 如总黄酮、总多糖等, 通常采用什么方法测定有效成分含量进行质量控制;如何测定;方法学研究的内容及意义。在薄层色谱法中, 提出的讨论问题是:中药及其复方制剂经常采用薄层色谱进行定性鉴别, 简述鉴别的方法及要求。

在讲解光谱时, 将具体化合物的实测图谱从各大光谱网站上复制 (如核磁共振图谱、红外图谱、质谱图谱等) , 通过复印或幻灯片的形式展示给学生, 让他们根据理论知识仔细研究并推敲, 得出结论。在解析过程中学生积极发言、自由讨论、各抒己见, 通过这种教学方式, 增强课程的吸引力, 使学生更加深入、灵活地掌握理论知识, 可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3 将教师的相关科研成果引入课堂

教师在理论课教学过程中, 适时将相关科研成果介绍给学生, 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他们感到学有所用, 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科学思维, 消除了学生对科研的神秘感, 增强了学生从事中药质量控制和新药开发的信心, 使其具备初步的科研素质。

如在讲经典液相色谱法时, 将笔者的科研论文《地龙提取物柱层析各部位的平喘活性研究》打印好提前发放给学生, 课堂上向学生介绍实验的设计思路和方法, 重点介绍柱层析的实验方法和结果;在讲高效液相色谱法时, 将笔者的科研论文《根痛平胶囊的质量标准研究》提前发放给学生, 课堂上向学生重点介绍HPLC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思路、方法学考察及其意义。

将中药研究的热点问题渗透、融汇到教学中, 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课程显出蓬勃的活力和鲜明的特点, 收到良好的效果。

2.4 鼓励学生撰写相关综述

在每一章讲完后, 教师提出一些拓展学习的题目, 鼓励学生去查阅文献, 写出所选题目的综述[5]。学生写完初稿后, 教师指导其修改。精选出较好的文章让学生制作成幻灯片并上讲台汇报, 与全班学生交流。如在气相色谱中, 给出的题目是气相色谱在中药及其制剂质量控制中的应用现状。论文的交流和展示, 使学生了解了所学分析方法在中药科研和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学会了撰写综述性论文, 加深了对课堂基础知识的理解, 培养了其综合分析能力。

3 教学手段与专业需求的结合

要想学好仪器分析, 必须把理论知识与实际所用分析仪器紧密相联。实际应用仪器价格昂贵、更新快, 而教学用的仪器设备相对落后, 且学生多而分析仪器相对较少, 学生没有足够的动手机会, 学好仪器分析难度较大。为解决这些问题, 我们引入了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 通过仪器图像、动画形式, 将静止的内容动态化, 抽象的知识直观化, 并尽可能创造条件在真实的分析仪器前给学生讲解仪器的结构、分析原理、使用和维护方法。为了让学生掌握仪器的操作方法, 我们还制作了相关仪器操作流程和操作软件供学生自学。另外, 还收集了一些仿真实验软件, 在课间让学生观看。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而且有利于学生毕业后尽快胜任中药科研和质量控制工作。

4 考试与专业需求的结合

考试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试卷的命题非常关键。我们的做法是:主要考核中药专业应用基础知识和技能, 减少“死题”, 增加与专业应用相结合的“活题”, 对专业常用的知识和技能做到每年必考。

从2009年开始, 我院对中药专业的仪器分析理论教学相继实行上述改革, 对考试成绩和学生教学反馈意见的统计分析显示, 学生平均成绩明显提高, 对所学专业有了更深的了解, 能明确学习目标和方向, 把握重点, 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生学习能力和效率得到大幅提高, 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 有一定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了教学质量, 得到了学生的肯定和欢迎。

摘要:以培养中药专业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结合仪器分析学科及中药学专业特点, 从仪器分析理论教学内容的设置、教学模式和方法几方面探讨仪器分析理论教学与专业需求的结合。

关键词:中药学专业,仪器分析,理论教学,专业需求

参考文献

[1]程司堃, 辛春艳, 刘鹏, 等.分析化学渐进式教学模式[J].药学教育, 2009, 25 (6) :39~40.

[2]张文英, 袁帅.中药学专业分析化学教学改革的一些尝试[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 2006, 28 (4) :138~139.

[3]张学东, 刘永红, 张宜欣.PBL教学法在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 2010, 28 (2) :114~115.

[4]袁瑞娟, 黄建梅, 段天璇, 等.分析化学理论教学法探讨[J].药学教育, 2011, 27 (1) :42~44.

情景教学的药学专业 篇8

而以医药工业为支柱产业的绍兴市也面临着产业升级和淘汰落后产能的需要。为此,已将大力发展高科技含量的生物医药产业,建立全国新型医药制造业基地写进了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由此可见,未来绍兴市对于生物医药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将大增。而培养具有一定创新研发能力,符合企业和产业发展方向的应用性人才是高等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与我们地方性高校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的宗旨相符合的[2]。

由于高校本身教学资源、环境有限,如何开展实践教学工作,以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是我们药学专业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3,4]。而且,生物医药行业又是一个科技含量较高的特殊行业,一方面对于相关专业人才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研发能力都比较高;另一方面,建立一家生物医药企业需要很大的投入,而且由于药品本身的特殊性,对研发、生产、保存和运输等各个环节环境的要求比较高,高校无法自己建立生物医药专业人才的实训基地,企业一般对招聘实习学生的热情也不高[5]。因此,为了保证生物医药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符合企业和产业的发展的要求,结合我校培养模式和专业特点,研究建立能大力提高学生动手和创新能力,基于生物医药产业的药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1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及意义

1.1 基于生物医药产业药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是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需要

作为一所地方性高等院校,培养区域经济发展急需的建设人才是其生存与发展的根本。而作为我市唯一设有药学相关专业的高等院校,培养符合企业要求的生物医药专业人才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通过进行合理的课程设置,强化和细化生物工程和制药工程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积极与企业合作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从而建立和完善符合企业和产业实际的药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有利于我们药学专业的课程设置更加合理,符合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需要,为传统医药产业的更新换代培养应用性专业人才,从而为我市建立国家级新型医药制造业基地培养所需人才。

1.2 基于生物医药产业药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是培养新型生物医药应用性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

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高等教育以理论教学为主,而实践教学则只作为理论教学环节的一个论证环节和补充而被摆在了次要位置。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指导思想指引下,培养出来的大学生难以符合企业和社会的要求。特别是对于像药学专业这种理工科专业来讲,主要的就业方向是医药化工企业,从事生产、研发等重要的工作岗位,这对广大毕业生的实践能力的要求更加高,因此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已成为我国高等学校今后若干年内的工作重点。而以高科技、高附加值和绿色产业为特点的生物医药产业的构建和发展,以及国家级新型医药产业基地的建立,必将需要一大批有生物、微生物、基因工程和药学为背景的高科技和应用性人才。为此,我们药学学科已对教学大纲和培养方案做了相应的调整,增加了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等理论和实验课程,将生物和微生物学等相关学科与药学、制药等进行交叉融合,初步形成了以药学为基础,生物和微生物学课程等为补充的培养体系。药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要担负起培养生物医药类相关应用性人才的重任,还必须更加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以大力发展和改革学校实验教学为基础,通过积极与相关生物医药企业合作建立校外生产和研发实习基地,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理论应用于实际的重要途径。相对于校内实验教学体系的建立,构建好一批稳定的、有助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高质量的校外生产实习基地是目前要建立实践教学体系必须面临和解决的难题。

1.3 基于生物医药产业药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有利于培养企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解决目前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培养既有创新精神,又有工程实践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已成为社会所需,也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大学本科是培养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的基础教育,也是终身教育的重要阶段。而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环节。通过在企业建立校外生产实习基地,有助于学生充分了解医药企业从研发、生产、检验、贮存和流通等各个环节,从而将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拥有生物和生物学等知识背景的药学人才,再加上在企业生产实习基地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兼具生物和药学等学科的理论和实践应用技能,真正成为广大生物医药企业急需的专业人才,改变目前高校人才培养体系和企业所需脱节的现状,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通过建立校企合作形式的大学生生产实践基地既有利培养企业急需的相关人才,又能使双方之间架起互相沟通的桥梁,为高校的教学和培养体系的改革提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2 基于生物医药产业药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我们根据自身专业的特点和实际情况,聘请具有生物工程和制药工程背景的高水平教师,给学生进行相关专业知识讲座。充分利用校内教学资源,像我们学院具有一批又丰富企业研发和生产经历的高水平制药工程方面的教师,以及相关的实验设备。通过学生给老师做科研助手或加入老师科研团队的形式,跟着指导老师做实验,提高学生制药工程方面的理论和实验水平。同时,聘请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工程和微生物方面的教师做指导老师,传授学生生物工程的专业知识。另外,学生也可以利用生命科学学院的实验设备,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做一些生物工程和微生物方面的实验。另外,我们药学系也尝试开展一些兼具药学、制药工程和生物工程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综合性实验,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聘请企业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和专家做校外生产实习教师。选聘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实习基地的生产管理和技术骨干,向他们颁发实践教学顾问聘书, 使这些顾问成为学校与实习基地的联系人、管理者和教学实习的指导者。加强与协议单位的经常性联系,定期和不定期举行座谈会,保证校外生产实习基地的稳步发展。

合理布局实践教学基地。在建设实习基地的过程中,我们在兼顾大中型企业以及事业单位的同时, 也注意与中小型民营企业进行合作。形式包括学校统一联系方式、实践教学与就业相结合方式、以及实践教学与毕业论文结合方式。通过以上这些途径,建立了一些具有特色的实践教学基地,并给予授牌。较好的解决了学生实践基地缺乏、不稳定的痼疾,同时又能为毕业生拓宽就业渠道。另一方面,企业也能根据自身的需要发掘一些有用的人才,真正做到学校与企业“双赢”。

3 结 语

从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中,我们体会到把握好药学专业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办学定位的重要性,充分利用当地医药产业的良好资源,努力探索、大胆实践、认真做事,相信构建基于生物医药产业的药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探索会更加深入。

摘要:生物医药产业作为国家新兴高科技产业在未来将得到蓬勃发展,对具有生物背景的药学人才的需求将大为增加。我们根据自身药学专业的特点,积极构建实践教学体系,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当地生物医药产业的升级换代输送实用性生物医药专业人才。

关键词:生物医药,药学,实践教学,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借力“十二五”产学研联盟促生物医药发展[J].中国医药生物技术,2011,6(1):17.

[2]何崚,黄树林.生物医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医学教育探索,2010,9(8):1068-1070.

[3]梁晓燕.药学专业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08,26(18):23-24.

[4]汪煜华,刘运美,郑兴,等.药学专业学生实践教学模式的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2011,19(1):36-37.

情景教学的药学专业 篇9

【摘要】针对药学类高校环境专业培养环境和药学双料人才的要求,分析了特色教研结合教学模式的必要性,总结出一套关于“教研结合”教学模式的具体措施和方法:主要包括“翻转课堂式教学”、“科研项目带动式教学”、“专题研究式教学”。这套方法和措施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将药学知识与环境专业知识进行有机结合,另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

【关键词】药学类高校 环境专业 教研结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003-02

药物是药学类高校的核心研究对象,其研发、生产、使用以及废弃处理等诸多环节,无不渗透着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从而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药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既具有一般性环境问题的特征,又因其与人类活动的密切相关以及药类化合物的特性而有着较突出的专业性。因此,中国药科大学于2009年开设了环境科学专业,旨在培养环境和药学的双料人才,以满足制药工业绿色科技发展的迫切需求,从而解决我国制药工业环境保护科技问题、促进环保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实现国家制药工业环境保护目标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服务[1]。由于该专业具有药学与环境相结合的特色,因此教学模式必须在传统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改革,体现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

教研结合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将教学和科研有机结合起来的新型教学模式,该模式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构建环境和药学的综合知识网络,启发学生在交叉学科的基础上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和科研兴趣;另一方面,教师将自己目前在研的科研项目与学生进行积极的互动和分享, 能够让老师从学生在具体科研项目中的表现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能够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及发散思维能力。

一、传统教学方法的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教学方法一般是教师在课堂讲授知识,学生听讲。这种教学方式具有较高的知识传递效率,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1.以教师为中心。传统教学方法强调师道尊严,讲究教师的权威,突出教师在教学中的中心地位,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2]。

2.知识的更新较慢[3],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照本宣科,所用的教材几年更新甚至十几年更新一次,而现代科技进步和发展的速度飞快,对于一些理论知识现代的科学和技术方法已经有了新的解读,但在传统课堂中学生却接触不到。

3.学生仅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而不知道学以致用,不能够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从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不深,只停留在死记硬背的层面上。即便有的学生有意愿通过一些项目活动进行实践,以验证学到的理论知识。但教师却没有提供相应的实践机会,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在传统的教学中,不同的教师承担不同的课程,每节课讲授不同的章节。因此学生对各个知识点的理解是分散的,在学生的头脑中不能形成多学科交叉的知识网。一些能够进行学科融合的知识不能得到有效的串联,而仅仅是以单个知识点存在,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不能得到有效的开发。

二、“教研结合”教学模式的具体方法和措施

教研结合并不是简单的教学和科研的叠加,而需要从教学和科研中找到共同的点并在该点上和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因此,教研结合的关键是通过什么载体或方法将教学和研究结合,并实现以研促教,以教助研。根据我校环境科学专业的具体情况,我们总结出一套关于“教研结合”教学模式的具体措施和方法,主要包括:“翻转课堂式教学”、“专题研究式教学”、“科研项目带动式教学”。由于环境专业的课程较为丰富,不同的课程具有不同体系结构。“翻转课堂式教学”、“专题研究式教学”、“项目带动式教学”要根据不同课程或不同知识点的特征(如理论类知识点、实用类知识点、发散类知识模块、逻辑类知识体系)进行应用。

1.翻转课堂式教学

翻转课堂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知识传授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在课后完成,知识内化则在课堂中经老师的帮助与同学的协助而完成 [4]。在翻转课堂教学的课前,通过给学生列一系列的问题,学生通过文献调研、分析、讨论、实践,提出解决问题办法的方式[5]。例如水污染控制工程这门课学完各种污水处理技术和工艺后,提出一个制药厂实际废水水质,让学生通过所学的知识为该制药厂设计一个合理的废水处理工艺。可以从废水的水质出发,到考虑工艺运行的稳定性为止,结合制药工程、废水处理工艺的基本知识,一步步引导学生建立较为完善的处理工艺。比如启发学生依据该药物制备的基本原理,讨论废水中可能含有哪些物质?该物质对废水处理工艺中的微生物会有什么影响?组合工艺的建立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才能避免这些影响?可以采用哪些组合工艺?你认为哪中工艺组合方式更好?有没有教材以外的新方法可以更好的处理该废水?

该教学方式一方面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并将药学的相关知识与环境学相关知识有机结合起来,从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提出开始,一步步引导学生进行有逻辑的思考并适当发散,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对该问题进行自主的研究,寻找教材以外更新的技术和方法,了解国内外研究者目前在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对于学生特别感兴趣的问题,依托我校的开放性实验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实验项目和基础实验平台,为学生提供研究场所和必要的研究条件。

2.专题式教学

专题式教学主要是介绍一些知识的最新研究进展,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对该领域的最新理论有所了解,更新其知识体系。对于专题内容的设置,一方面要与课程的内容体系紧密相关,另一方面要设计一些环境和药学交叉领域的前言问题,更新教材中陈旧的知识点[6]。对于专题形式的设置,一方面可以邀请药学专业的教师或相关制药企业的环保专员介绍目前制药和环境相关领域的主要研究进展或遇到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可以邀请校内外的专家教授进行讲座和录制视频进行交流。例如可以邀请校内外一些教师或教授,他们从事药学和环境交叉领域课题项目的研究,比如“药物在环境内的迁移转化”,“药物环境化学”,“药厂废水处理新工艺”,“中药废渣资源化利用”等,请他们录制简短的视频,介绍研究热点及其研究的主要进展。在课堂上介绍到相关的知识点的时候播放这些视频,使学生的知识能够获得有效的更新,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并积极参与到教师的科研课题项目中。

3.科研项目带动式教学

科研项目带动式教学是通过科研项目带动和引导的方式,将课程中学到的知识在项目实验和实践得到加强和深化,培养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项目带动和引导的方式,从项目的选题上注重药学背景,将药学与环境紧密结合,从项目的理论研究上注重不同课程(药学类课程和环境类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交叉渗透,同时可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激发学生的创新实践热情,锻炼学生的创新与思维发散的能力。“项目带动式教学”教学模式总结如下图。

例如我们进行了中药渣废弃物资源化的科研项目,带动了教学。该项目一方面贯穿了环境科学主要基础课程(如大学化学、物理化学)和环境科学主要专业课程(如环境化学、环境工程原理、环境监测)中的一系列重点难点理论知识;另一方面通过项目带动的方式,将药学知识和环境知识紧密联系。通过直接参与科研实践,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专业技能和素养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并且成功培养和树立了学生“循环利用”、“经济、环境效益统一”等新型环境保护理念,使学生由传统环境保护的“末端控制”观念转为新型的“废物资源化”与“源削减”观念。另外,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该项目中,采用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的方式进行。项目的内容由浅入深,实验方案的制定、数据的分析、工艺的优化均主要由学生完成,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与此同时,项目的实践经历也激发了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热情和实践创新热情。

科研项目带动式教学一方面可以解决教学过程中知识点松散,不同课程之间交叉渗透性低,学生对理论知识体系难以网络化或模块化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解决了具有环境专业特色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难点问题;特别适合于具有交叉学科特点的特色专业。

三、结语

针对具有药学特色的环境专业,笔者总结出一套关于“教研结合”教学模式的具体措施和方法:主要包括“翻转课堂式教学”、“科研项目带动式教学”、“专题研究式教学”。这套方法和措施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将药学知识与环境专业知识进行有机结合,另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对培养和提升人才创新和应用能力具有较大的意义,对其他交叉学科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也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建秋,沈卫阳,陈家全,等. 药学类高校开设环境相关专业的意义和必要性[J]. 市场周刊,2009,(12):123-124.

[2]李方. 对立与融合: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方法[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6):91-97.

[3]于非非,曲炳良,余祥勇,等.生物工程专业教研结合教学模式的探讨[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20):97-98.

[4]张金磊,张金磊;王颖,等.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46-49.

[5]郑波, 屈国普,谢安平. 教研结合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 2014(14):101-102.

[6]刘为民. 多元专题讲座式教学方式在工科 “概论”类课程中的应用[J]. 2014(3):65-66.

情景教学的药学专业 篇10

1 注重教学环节, 提升教学水平

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是主导, 学生是主体, 因此, 教师需要找到既适合自己特点又符合学科特点的教学方法, 并在教学实践中加以应用, 从而不断提升教学水平。

1.1 认真备课

备课是教学的准备工作, 也是教师自我学习与教学研究的重要环节, 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保证[1]。在备课中, 教师首先要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 对教材体系和基本内容, 重点章节以及各章节的重点、难点要极为熟悉。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运用指定的教材外, 还选择王积涛主编的《有机化学》 (第二版) 及邢其毅主编的《基础有机化学》 (第三版) 作为主要教学参考书, 并结合药学专业有机化学教学要求适当增减教学内容, 以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有机化学的知识要点。

除了备教材外, 教师还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理解接受能力及兴趣爱好等, 以寻求最适宜的教学方法, 并写出具体的教案。有机化学是我校药学专业一年级大学新生的必修科目, 由于大一新生刚经历过高考, 普遍存在“松口气”的心理, 因此,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 笔者通常借助生活及科研中的实例强调有机化学对于后续药学相关课程的学习及进一步深造的重要性,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课堂教学初期, 笔者采用球棍模型等教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并帮助学生理解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征等, 由浅入深地带领学生进入有机化学的世界。

恰当的教学语言既能够准确地传递教学内容, 又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因此, 教学语言的选择尤其是每节课、每个新知识点的开场白成为笔者备课的内容之一。开场白可以就前次课的内容引导学生随教师一起概括总结, 并自然引出本次课的内容, 也可以采用幽默、诙谐的生活语言引入新学的知识点。

1.2 采用多媒体教学

当前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众多高校教师课堂教学的首选授课方式[2], 但是在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时, 许多教师只是简单地把板书内容照搬到课件上。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 尽管改变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节省了课堂上的板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 但并没有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

考虑到有机化学的学科特点, 如有机化学中涉及的化合物结构复杂多样、有机化学反应涉及多种过渡态,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 将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空间立体特征和与立体化学相关的内容, 如碳原子的原子轨道、杂化过程、杂化轨道、π键的形成, 环烷烃的结构以及顺反异构等, 形象、直观地展示出来。在学习环己烷的构象时, 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取代环己烷椅式构象、船式构象以及两者之间的转换过程用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以加深学生对环己烷不同构象的理解。在学习有机化学反应涉及的过渡态及动态变化过程时, 如SN2反应中化合物的立体构型发生的瓦尔登翻转, 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 把亲核试剂进攻底物中心碳原子、离去基团离开中心碳原子以及中心碳原子的立体构型最终发生瓦尔登翻转的过程用动画的形式演示出来, 使教学过程变得更为生动、直观、清晰, 把有机化学学科中抽象枯燥的内容具体化、简单化, 既便于学生理解, 又能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1.3 创设问题情境, 实施探究式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因此,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合理地创设问题情境, 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通过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 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讨论中去, 既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又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例如, 在讲解频哪醇重排的反应机理时, 就可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通过提出一系列问题让学生思考:频哪醇重排为什么在酸性条件下进行?频哪醇重排的动力是什么?对于不对称的频哪醇, 哪个羟基先质子化?哪个基团发生迁移等。结合前期碳正离子的学习内容, 通过主动思考, 学生会很快明白该反应涉及碳正离子的重排。首先, 酸性条件下羟基质子化, 通过脱去一分子水, 得到碳正离子;然后, 通过进一步重排 (基团的迁移) 将碳上的正电荷分散到氧原子上, 生成更加稳定的频哪酮, 见图1。因此, 能够生成稳定碳正离子的OH一端优先质子化, 能够分散更多正电荷的基团优先迁移。通过类似的学习过程, 学生既巩固了前期所学的知识, 又体会到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乐趣, 学习兴趣得到进一步提升。

2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控制教学过程, 只有当两者和谐一致时, 才能互相促进, 达到最优的效果。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愿望, 教师的所有想法、方案和设想都会化为灰烬, 变成木乃伊。”因此, 在教学中要时刻把握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性相结合的原则, 确保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

有机化学学科具有理论性强、起点高、难度大的特点, 且该课程涉及的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官能团、化学反应等种类繁多、内容复杂, 如果所有内容单靠教师耐心细致的讲解, 而忽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效果将很不理想。在教学实践中, 针对每个章节的难点, 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提出几个思考题, 然后在下次上课时在每个班级随机抽取或推荐一名学生代表回答, 答题的结果作为班级的积分。通过这种组织班级竞赛的形式, 利用大学生具有争强好胜及集体荣誉感的心理特征,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学中, 将类似的探究式教学和组织班级竞赛的模式结合起来, 既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真正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同样至关重要, 当学生对有机化学产生兴趣后, 会进一步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讲授教材上的基本知识外, 还要结合实例介绍一些与本课程相关的前沿领域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实际应用, 如有机功能材料的研制、不对称催化等。此外, 在教学过程中介绍一些有机化学和药学专业相关领域的知识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比如在学习酰化反应时, 可以介绍阿司匹林的发现故事, 加深学生对酰化反应的认识, 同时让学生初步了解有机化学反应在药物发现中的作用。

针对目前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现状, 在有机化学教学中, 可以给学生介绍绿色化学的理念, 以绿色化学的原理指导有机化学教学。如在介绍环氧类化合物的合成时, 通过比较传统的氯醇法合成工艺和烯烃氧化法合成工艺的原子经济性以及对比分析一些有机化学中的经典反应如Witting反应、加成反应、重排反应等, 培养学生用原子经济性的绿色意识去分析有机合成反应[4], 并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 分析一些常见药物合成工艺的原子经济性,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科研创新能力。

采用类似的教学方式, 既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使教学内容更富有立体感、时代感, 又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3 知识的归纳整理

有机化学学科的特点是听懂容易, 记住较难, 灵活应用更难。除了平时教学过程中实施多种教学方法外, 每节课以及学期末的归纳与总结也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并灵活应用有机化学知识的重要手段。例如, 在学习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后, 要让学生及时总结烷烃、烯烃、炔烃命名的规则及区别;在学完自由基、碳正离子稳定性内容后, 让学生及时总结其稳定性的规律, 并根据该规律分析烯烃不对称加成、马氏规则的实质等;立体化学是有机化学重要的学习内容, 在学习立体化学的知识时, 通过归纳总结复习锯架式、楔形式、纽曼式、费歇尔投影式的书写规则, 相互之间的转换方式以及手性碳原子标记、表示方法, 加深对立体化学尤其是构型的理解;在了解亲核反应、亲电反应后引导学生总结这两大类反应的本质和区别, 加深学生对此类反应的理解, 将有机化学的知识更好地应用到今后的实验及科研中去。

这些知识点的归纳总结要始终贯穿于有机化学的教学中, 通过归纳总结知识, 帮助学生进一步把握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和有机化学反应的规律, 并运用这些规律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

4 结语

要时刻把握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性相结合的原则,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同时, 督促学生养成归纳总结知识的习惯, 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 促使其积极主动思考、自主探究, 在掌握有机化学基本知识的同时, 发现有机化学学科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周川.简明高等教育学[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 2006.

[2]盛文兵, 傅榕赓, 彭东明, 等.有机化学教学中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有机结合探析[J].中国当代医药, 2012, 19 (12) :125-126.

[3]崔玉民, 范少华.构建探究式有机化学教学法[J].化学教育, 2006, 27 (3) :24-26.

上一篇:经鼻腔气管插管下一篇:区域活动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