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情景的创设结题报告

2024-09-14

地理教学情景的创设结题报告(共10篇)

地理教学情景的创设结题报告 篇1

《导入新课中情景创设的研究》结题报告

灵宝市实验小学 张嫚华

《导入新课中情景创设的研究》是我校开展微型课题系列研究活动中的一个重点课题,课题组于2015年9月份成立以来,在校领导的关怀支持下,课题组依照课题方案认真开展研究活动,重点对在小学数学新课中如何导入有效的教学情境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效果,探索了一点可借鉴和推广的经验。现将近一年来的研究情况作结题报告如下: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当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对教师所讲内容毫无兴趣时,教学效果较差;相反,当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热情很高,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时,教学效果良好。创设教学情境,不只可以使同学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同学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的、笼统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兴趣。因此,在新课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是数学教学活动发生和维持的基本依托;是同学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起点和原动力;是提高同学学习数学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知和学习效果,与其所发生的情况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现代认知学习理论都强调学习的真实性和情境性。

2、原苏联心理学家马丘斯金等人,对问题情境教学进行了开创性和系统性研究。他们依据当代思维科学的最新成果,对问题情境教学的本质进行深刻的心理学论证,对问题情境教学的操作方式、原理进行具体、科学的研究。认为问题是思维的起点,问题解决过程也就是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3、问题教学法最先是由原苏联教育家马赫穆托夫提出的,后经有关专家补充完善,现已成为一种被广大教育工作者认可的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是一种发展性教学的高级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需要教师系统地设计一些问题情境,组织学生进行解决问题的活动,同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将独立探索活动与掌握已确立的科学结论最优化地结合起来。问题教学法以当代思维科学为依据,认为问题是思维的起始,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思维的过程。问题解决方式可采用对话式、讨论式、合作研究式、自主探究式等。

4、《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以有知识出发,创设有价值的数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

三、课题研究的形式、方法及原则(一)研究形式

:教学情境的创设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教师在创设有价值的数学情境时既要考虑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也要考虑教师自己的教学风格,更要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接受能力。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不同的教师,不同的学生,应该根据具体的不同特点创设不同的数学情境,以达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我们在实践研究中,主要实验的情境形式有:

1、文字材料情境:用文字材料、图表、数据等资料,展现、陈列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背景资料,作为学生探究的依据。

2、语言描述情境:用口头语言、身体语言等方式,展现、描述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境况,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起着一定的导向作用,提高学生的感知效应,激起情感,促进学生进入特定的教学情境。

3、形、声、色情境:用图画、教具或学具、录音机等立体展现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背景、故事情节等,使学生更形象、直观地把握情境,进入情境场。

4、其它形式:问题情境、生活展现情境、虚拟情境等。(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可采用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等。

文献研究法:作为学习理论、收集信息的主要方法,其中信息资料主要来源于教育理论书籍、报刊杂志以及网络下载的相关资料等。

行动研究法:针对“创设情境”研究,设计教学活动方案,进行行动实施,对研究的设想及方案不断进行完善。结合课题方案定期开展专题研究、课题论坛、撰写教学反思、教学随笔等。

个案研究法: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边归纳,边总结,形成有鲜明个性的有效教学个人案例。针对某一课例或某一教学片断的教学有效性进行个案研究,提炼出共性的结论来,以寻求有效的教学措施。

经验总结法: 对研究活动中取得的经验体会进行总结归纳,总结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的方法和原则,通过阅读有关教学刊物、观看名师名课,有目的地整理课堂教学中的教学现象,分析研究师生课堂教学行为,提炼优质教学的规律。

(三)研究原则

1、趣味性原则--数学知识比较抽象、枯燥,小学生特别是后进生对数学往往不感兴趣,上课时注意力不够集中,常常是在“要我学”的压力下被动地接受知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设各种丰富多彩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求知和探索欲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层次性原则--创设情境,能让全班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学有所得,充分发挥优生的潜能,让他们吃得饱;对差生要有计划给予帮助,让他们在课堂上有事可做,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3、可操作性原则--让全体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动脑、动口、动手,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4、探索、发现原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问题,要求教师将学生从旧知识引向新知识或从现实生活实例引发学生思考新问题。探索设立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分析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在老师的引导下,运用正确的思维规律,从已知走向未知,以达到“再发现”科学结论的目的,实现知识的广泛迁移。

5、生活性原则--数学教学不应该是刻板的知识的传授,而应该遵循源于生活、富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实践表明,越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在情感上越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所以,应从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因此有价值的数学情境应该贴近学生生活,来源于学生生活。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1、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效地激励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发展,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通过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改进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提高教师运用情境教学法的能力,并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2、研究内容(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现状研究。(2)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情境的创设策略研究。

主要研究创设数学情境的背景、时机、呈现方式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如何针对不同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情境。怎样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什么样的教学情境才是有效的?有效的教学情境最起码应该具备哪些原则?(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情境的运用策略研究。

主要研究学生在数学情境中如何挖掘数学问题,主动地去探索去解决。(4)创设教学情境要注意哪些问题。

主要研究创设的数学情境能否为教学服务,是否能引起学生兴趣,是否能适应不同水平的学习,问题解决方式是否具有多样性。

五、课题研究过程及具体做法(一)研究过程

1、实验准备阶段(2015年9月1日---2015年9月30日)制定课题实验计划和实验方案;对课题进行调研,撰写开题报告;做好课题的动员和启动工作;做好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建立课题档案。、实验研究操作阶段(2015年10月1日---2016年4月30日)制定课题研究的月度计划和阶段性总结;积极鼓励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并形成研究成果;做好课题的实验推动工作;确立微型课题;做好实验报告撰写的前期准备工作。

3、总结阶段(2016年5月1日----2016年6月30日)形成阶段性研究成果,形成案例集、论文集;做好课题实验成果的深化和推广。(二)、具体做法:

1、正确有效地使用教材的主题情景图

新教材呈现的内容,形式新颖,与原来的教材相比,它的最大特点之一是设计了大量生动活泼的主题图。这些主题图色彩鲜艳,富有情趣,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主动观察,更为我们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2、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行之有效的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是教学的突破口,学生在不自觉中达到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有机的“渗透”与“融合”,使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之中,从而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预见性。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符合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有所变化。通过教学实践,从在新课引入时、在新知的探究中、在知识巩固上、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创设不同的情境。

3、在新知探究中,创设操作情境,让学生体验知识生成过程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的。因为这种发现,道理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而这种发现又是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获取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探求新知时,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思维材料,设置“动境”,使学生借助已有知识、技能,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新知的主动探究。

4、在知识巩固上,创设竞争情境,培养合作意识

小学生具有好胜的心理特点,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竞争对学生有强烈的刺激作用。课堂教学中可以适时、适度采用竞赛等方法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数学的计算教学中,加、减运算是一年级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它必须反复练,而反复练又显得单调枯燥,于是可在练习中采用“首尾相接”、“找朋友”、“夺红旗”、“摘苹果”“送信”等方法进行。这些游戏是小学生最乐意做的,通过这些游戏不仅使学生在游戏中学到知识,巩固知识,而且使学生产生竞争意识,培养学生力争上游的精神。如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时,当学生探究了计算方法后,便设计小组接力赛--首尾相接的游戏。老师先说明比赛规则,各组做好准备。随着“开始”一声口令,各组每个接到卡片的学生,用上一个同学的得数接下去编一道算式(加、减法都可以),然后传给下一位学生,各组学生同心协力争第一。首尾相接游戏,学生非常感兴趣,活动效果好,这个游戏给学生提供了熟练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机会,也锻炼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果(一)师生观念的转变

1、通过对课题的研究增强了学生的数学意识,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兴趣。大部分学生体会到数学并不那么枯燥乏味,离我们并不遥远,原来它就在身边,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2、通过对课题的研究,转变师生角色,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教师只是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这样既增强了教师的敬业精神和科研意识,也提高了教育科研水平。教师会教、善教,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二)总结出了“小学数学课堂问题情境创设”的类型及模式 两年来,我们课题组的全体教师,共总结出以下情境创设类型:巧设疑问、走进生活、设计游戏、巧用故事、利用数学实验、老问题延伸、利用联想、利用化归思想等类型。把我们的假设和构想,经过多次的实践--总结--再实践--再总结。提出了“问题创设情境”的教学模式:提供教学情境--开展体验活动--发现验证--实践运用--评价体验。也就是说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架起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学生在自主探究,质疑问难,多向交流中获取基础知识和思维方法,积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形成了一批教育论文、学术成果。

一年来,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扎扎实实进行课题研究,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不断夯实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取得了较大成绩。在课题研究期间共有多篇教学设计、教学案例等收到学校表扬。

通过课题研究,我们认识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开展创新教育的关键。经过一年的实验和研究,我们探索出了小学数学课堂导入创设情境的类型、策略、模式及作用等等,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还有一些问题需要继续探讨,以利于这项实验与研究更加完善和深化。

地理教学情景的创设结题报告 篇2

情景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不同的精彩情景,情景不同,相应的教学策略也不尽相同。我认为可以采用如下几种策略:

一、情景演示,激发学生探究心理

情景作文教学以观察情境为基础,激发情趣为核心,即在观察情境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写作。它把作文教学与语言表达、思维发展、智力开发、性情陶冶、思想教育结合起来,从课堂到课外,从封闭到开放,引导学生树立大作文思想,用心灵去感受、去体会写作情境,写出有个性的作文。我们可以让学生去感受自然:远足活动,参观游览,体验美好,探索奥秘。杜甫《望岳》诗说:“造化钟神秀”,大自然集中了无数神奇美好的精华。学生有意识地走入自然,观察葱郁的山谷,五彩缤纷的原野,可以触发他们的灵感,撩拨他们的诗情,培养他们的情趣。也可以让他们走进社会,走进村镇街道和社区,关注社会生活,捕捉社会热点,扩大信息量,让源头活水滋润他们的心田。接触各行各业的劳动者,调查访问,清扫卫生,服务社会,了解劳动的含义,体验劳动的价值,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可以让他们扮演体验。游戏是学生的天性活动,表演是学生的才智发挥,让学生进入游戏、课本剧等角色,激发情绪,增加亲切感,增强趣味性。通过实物演示同样也可以创设情景。以实物为主,配置必要的背景,构成一个整体,以演出某一特定的情景。如出示“一张照片”,进行横向联想,想象起因、经过和结果。以上几种情景体验是立体式、多维式的情景活动,能引导学生去寻找生活的源头,让其在“生活空间”中眼、耳、手、脑各种感官参与,从而有效地培养观察、思维、想象等多种能力,并极大地丰富了写作素材,拓展了写作思维,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变“我要写”为“我乐写”。

二、借用电教媒体创设情景让学生进入情境,发展思维

从一定意义上讲,教学不是一种简单机械的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学的“双边活动”中包含着诸多科学与艺术、情景与手段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创设“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境,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愉悦和成功的乐趣。例如:在描写冬天景色的作文教学中,学生常常处于“无景可写,无事可写,难以下手”的境地。究其原因,即是学生缺乏作文情景的体验或生活的体验。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学生看到了天上飘着雪花,地上、柳条上、房子上、谷垛上满是雪,梅花盛开,松树挺拔。孩子们在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滚雪球。大人们在铲雪、扫雪。一幅幅美妙、充满童趣的画面,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他们的回忆一下子被唤起,就不会“无景可写”“无事可记”“无情可抒”了。

恰当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情境、营造氛围、构建环境、提供资源,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完成作文教学目标的良好途径。恰当利用现代信息教育手段能把问题变抽象为直观,变静为动,化难为易,为学生构成一个能动的“思维场”。同时也能优化语文教学,为学生的思维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培养想象力,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写作直觉和写作灵感

一个文思敏捷、会写文章的人,往往想象十分丰富,脑子里受到某一事物的触发,就会联想到许多有关的人和事,眼前仿佛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图景。一个会想象的人,脑中宛如有活水,涟漪波澜,层叠不穷。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为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了世界的一切。”

现在学生写的文章往往显得“干”,内容空洞,毫无形象生动可言。譬如抒情,往往用什么“多么美丽”“非常伟大”等概念化的词语凌空地抒情,让人读了味同嚼蜡,寡淡无味。抒情的文章要写得丰满动人,首先必须对借以抒发感情的“物”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要做到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单“目注”,即精细观察是远远不够的,还需“神驰”,就是从观察实物出发,开展想象。这样,文章的意境才能跳离画面,才能有广度,文章才能有血有肉,生动形象。写文章不能就事写事,就物写物,就人写人,要由物及人,由情写景,由此及彼,由近及远,这样才能使文章内容丰厚,意境开阔,思想深刻。

笔者曾给高一学生布置一篇作文,专门训练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作文题目是“年后的母校”,要求学生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写一篇记叙文。学生在写作中,的确展开了联想和想象,但结果五花八门,运用联想与想象的手法很不成熟。有的夸张过分,令人生疑;有的不敢大胆想象,没有写出学校的变化;有的写得太笼统,不具体,而且还未想到“点子”上。想象很不成功,存在许多问题。首先,时间期限太短,不便于展开联想和想象,不便于描述学校将会发生的根本性的变化;其次,学校的变化只给人一个笼统的印象:高级的教学楼和宽阔的操场,至于如何“高级”,如何“宽阔”,读者不得而知。这是由于缺乏具体细致的联想和想象所致。针对上述现象,笔者有针对性地予以指导。首先要确定时间,时间太短,不便于联想和想象;时间太长,又脱离现实,不太合理,所以,时间最好限定在既便于展开联想和想象,又合情合理的时期。其次,要从目前学校的现状出发,推想到二三十年后所发生的变化,想象要大胆,要带有理想色彩,可以在意料之外,但要在情理之中。再次,可以运用对比联想,写出一个“变”字。

由于有了针对性的引导,许多同学思维开阔,联想丰富,想象大胆,出人意料,但又合情合理。文章新意迭出,悬念不断,引入入胜。学生学会了运用合理想象与联想,下笔之前“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下笔之时才能如行云流水,纵横驰骋。

四、因时设境,营造情境,使学生在诗意的氛围中闪烁智慧火花

一年四季,皆有可人之处,花草树木都染上了古代文人或喜或悲的情感。我们可以借用四时之景,设置情境,点拨学生活用古典诗歌写景抒情,加深理解古典诗歌。比如,炎炎夏日是荷花盛开之时,咏荷佳句在学生的记忆里纷至沓来,抓住这一时机,我先朗诵了赵文英的文章《说荷》,然后要求学生活用古典诗句书写感受。学生大有一吐为快之势,顷刻间闪烁着智慧火花的文字现于纸上,现摘取其中一朵为例:

没有见过荷塘,但在家中种过几株荷花。或许是受古典诗词的影响吧,心中一直把荷当作圣洁的象征,近乎谦恭地痴迷于荷的高洁之美。于是,在小荷初露、蜻蜓翩飞时,欣赏荷叶高擎起舞弄影;在疾风飐水、密雨侵荷时注视荷叶去垢除尘洗面弄妆;在荷花轻绽、莲子如水时,惊叹它的粉雕玉琢而不敢生亵玩之心;在莲房坠红、清香随风时,默念着“质本洁来还洁去”为它送行。可是,自己从未留意过荷的坚强。难道曾拥有的荷就只有冰心玉壶的纯美?难道只有逢干遇旱的荷才有不屈的魂魄?是自己已有的观念锁住了视野迷住了心窍吧!世间万物的美千姿百态,别把自己的心封在盒子里吧,心牢最不应设!

我们略作分析:此文用到的诗词有“小荷初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起舞弄清影”,“疾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露冷莲房坠粉红”等等。尽管此文有生硬晦涩之嫌,但也可表现出该生的鉴赏能力,更令人欣慰的是,这种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审美意识。

作文教学的情景创设 篇3

关键词:作文教学;情景创设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8-056-01

0

一、创设情境的意义

1.情景创设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身处内陆的学生如让他们描绘大海景象,恐怕是勉为其难,因为在他们的头脑中,缺乏大海的形象。倘若能让他们亲眼看一看大海,感受清新的海风、起伏的海浪,描写大海对他们来说就不再是难事了。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的感,会成为点燃学生写作欲望的火种。

2.情景创设可以诱发学生的真情实感。“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相反,在学生的作文中似乎总能看到“一千个妈妈都是同一个人”的现象。创设情景,指导学生亲身感受体验,能诱发学生表达内心的真情实感,从而走出作文模式化、套路化、无病呻吟的怪圈。

3.情景创设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因为生活阅历、人生视野的局限性,在学生的作文中易出现偏激的言辞、片面的理解等不客观的内容。创设情景,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进行思想的碰撞,理便能愈辩愈明,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二、创设情景的要求

1.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初中生学生心理变化发展较快,心理的阶段性也较为明显。七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感情外露,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因而在文题设置、情景创设上应以引为主,引发他们的写作欲望,抒写心中的梦想,文体上宜安排叙事类的作文。八九年级学生逐渐进入心理“闭锁期”,喜欢坚持自己的想法,自主意识增强,开始出现叛逆心理,这个时期在文体设置、情景创设上应以导为主,正确疏导他们的思想观念,避免偏激与怪癖,引入到客观、理性的轨道,文体上多安排科学说明类或叙议结合类的作文。

2.讲究实用。情景的创设要实用,有针对性,能够真正激发学生的写作“冲动”。如写《父亲》,可以模拟生活中的某个场景,由学生扮演相应的角色进行表演,之后让观看的同学讨论分析:他们的表演是否真实,现实中是否会这样说、这样做。通过对这一情景的探讨,让学生明白写人记事要有真情实感,避免说假话、说大话。

3.简便易操作。写山,可让学生亲自看山、爬山;写河,可让学生去看河、玩水;写花木,可让学生进入山林、园林观赏。容易亲身参与的情景尽可能让学生去体验,对于一些难于直接感受的,则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网络资源等,让学生间接获取,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积累第一手的素材。

三、创设情境的方法

(一)真实情境的创设。即把学生带到真实的生活环境中,听、看、触、悟,让学生进入生活,让生活打动学生。创设方法可以有以下几种:

1.情景再现。学生通过记忆回到自己曾经生活或经历过的情景之中,重现过去的情景,寻找当年的感受,写起文章来自然情真意切。如写《我的童年》、《难忘的一天》等回忆性文章适合这一方法。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充分挖掘自己的记忆宝库,从中搜寻写作素材。

2.实地观察。教师引导学生走出教室,亲近自然,走进社会,深入实际场景之中,带着一定的目的去观察、感悟,掌握第一手资料。这既是一种作文教学的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精神的方法。如写《我的家鄉》等描写类作文适合用此法。通过这种写作的指导,学生也就能养成自觉观察的好习惯。

3.生活实践。写作之前,先布置相应的生活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领悟生活的道理,那每一个难忘的细节是他们写作最好的素材,写下来的事件、感悟必定是独特的真实感受。如写《我的妈妈》,要求学生替母亲做一天的家务,体验母亲的辛劳;写《丰收》,安排学生参加一次劳动,让学生体验用汗水换来的丰收喜悦。

(二)虚拟情景创设。就是为激发学生某种情感模仿现实设置特定场景,增强学生情感体验。可以用以下几种方法:

1.用音乐创设情境。音乐优美的旋律通常能激起人们内心的美好感受。在作文教学中,运用合适的音乐,可以起到烘托气氛,营造特定情境的作用。如要学生写感恩类文章,可以播放《感恩的心》等抒情类歌曲;写家国类作文,可以播放《我和我的祖国》等爱国类歌曲。用音乐激发情感,“情动而辞发”,学生写起文章来自然不会无话可说了。

2.用激情语言创设情景。教师富有激情的语言,能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更快进入相应的情景中,为写作准备情绪。如写《我为祖国歌唱》一文时,教师用深情的语言描述国家的发展历史,今昔的巨大变化,可以激起学生内心对祖国的赞美,落笔自然更顺畅。

3.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景。多媒体技术可以充分运用声像效果,把学生带进真实的情景中观察感受,得出更为直观的体验。一幅图画、一段视频都可成为激发学生创作欲望的种子。在信息技术极为成熟与完善的今天,有丰富的资源可供作文情景的创设,用好这些资源,可以极大地扩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感受他们所未曾见识、经历的场景,促进学生思想的成长与成熟,也促进他们写作能力的提高。

4.用模拟表演创设情景。设定一个特定的情景,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让参与表演的学生描述自己的设计思路,让观看表演的同学品评表演效果。一方面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了,更大的收获是学生在演与评的过程中获得了接近于生活的真实体验,在写作中会更注重处理好虚构与真实的关系,避免无效及无益的表达。

地理教学情景的创设结题报告 篇4

现代英语课程内容的改革需要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对于英语教学来说,情景教学法充分体现了现代教育理论,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小学英语课堂上运用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情景,充分利用视听手段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创造了浓厚的外语学习氛围,达到了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情景教学法在当今国内外的语言教学上运用很广泛,并已有相当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总结。情景教学法通过吸收国内外教学法的合理成分,并结合我国中学英语课堂的实际,已经成为被广泛英语的中学课堂教学方法。将情景法运用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可在教学中达到良好的效果。

一、问题的提出: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强调应用于课程应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全过程,将学习变成学生自觉,自愿,高兴的事,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教师只要时刻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高,学习效果就好。这就要求教师联系教学内容,结合具体实例,找到问题中现实中的兴趣点,把带趣味性的问题,方法引入课堂,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讨论。适时地激发兴趣,这是目的。通过激发兴趣,激活教学活动,以趣促学,收到英语课堂教学的高效益。基于此,我在英语课堂中引入了情境教学。

二、课题的自然情况:

本课题实验组,在研究过程中依据小学生的素质发展规律,结合英语教学发展规律及对小学生现有水平分析,制定出相应的实验措施。本课题旨在探索英语游戏教学规律,破除以往陈旧的添鸭式教学,实现语言的交流运用。人员分配情况:课题由张青老师任主持人,马玲玲、宋明明老师负责搜集、整理资料,刘晓岚老师负责研究课题的有关理论以及负责课题各阶段的计划、总结。

三、课题概念界定与支撑性理论:

(一)概念界定:“创设情景”就是指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以形象性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情景,例如通过演示实物、卡片、简笔画、身体语言、图片,放录像或播放录音等形式对新材料进行生动形象的描绘,把学生带到特定的课堂艺术境界中,以引起相同的情感体验,在较短时间内能激发学生的情感。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授英语的时候,要努力创设活动情境,诱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引发学生的思维,启动他们的认识结构,尽可能使学生全身心活动起来,主动参与语言交际活动,让学生走入情境、理解

情境、表演情境,处于积极地接受新语言信息的状态中,引发直接兴趣,以此突破语言关,从而实现课堂教学交际化。正如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所言:“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当在课内创设更多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学到的语言材料。”

(二)支撑性理论:我们认为新的《英语课程标准》以及外语教学法如:活动教学法、功能法(The Functional Approach)、全身动作反应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等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1、新的课程标准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Task-based Approach),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2、游戏教学法就是将教材内容按其交流原貌活化于课堂,形成不同层次、不同性质、不同形式的活动,让师生共同投入、互相交流,帮助学生逐步掌握英语这个交流工具,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

3、功能法注重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倡导课堂教学交际化。

4、全身动作反应法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习充满乐趣,特别适合小学生。

四、课题研究目标与内容:

(1)小学实施初级英语教学的学段;

(2)英语教学:教师把有关英语方面的知识技能传授学生的过程;

(3)情景教学就是通过设计出一些真实性和准真实性的具体场合的情形和景行,为语言功能提供充足的实例,并活化所教语言知识;

(4)在小学英语情景教学的方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结合新课标的要求,通过教者的精心备课,尽可能多设计出符合教学要求的真实情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从而加强运用语言的能力。

五、研究方法:

1、成果借鉴法

通过查阅资料,学习借鉴小学英语情景教学的经验和方法。

2、行动研究法

深入研究新教材的编写意图,深入研究所教学生学习状况和接受能力。积极思考、善于总结,不断创新。

3、经验总结法

结合实际教学,不断尝试各种有效的方法,善于总结积累,注重研究对比,探求科学、合理、有效的情景教学方法,以此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设计,从而运用实际教学中,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六、课题的基本研究过程:

(一)本课题研究具体可分为三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根据教学实际,通过听课、与师生交流等方式进行研讨,制定研究课题,明确研究方向及研究任务,确定实验班级(育才双语学校二(6)班)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1、教师做好课题,实验研究的各项准备工作。首先,教师明确课题实验研究的中心内容,围绕情景教学这个中心,设计自己的课堂教学;其次,做好参加实验学时的登记造册工作,内容包括之前是否学过英语,家庭环境等情况;第三,自己参与实验的预期目标。

2、了解掌握学生目前英语学习基本情况。通过问卷调查、小测验、座谈会、个别交流等方式,从情感、态度、学习兴趣、学习方法等方面具体了解目前学生英语状况,并进行分析、分类,结合课题确定初期实验的基本思路。

3、研究教材,共同备课。根据实验课题研究方案要求,全面仔细阅读教材,集体备课。实验老师要以情景教学为中心,设计自己的课堂教学,要体现出语言的交际功能。

4、定期研讨,阶段检测后,上一节研讨课。根据阶段检测成绩及授课情况,召开一次实验课题研讨会,对前期实验情况进行回顾,找出优点,分析不足,为后半期矫正课题实验思路提供依据。

第三阶段反馈评估阶段

1、反思矫正

2、召开学生座谈会

3、成果延伸

4、阶段评价

5、数据收集及实验记录

七、课题研究的成果: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大家对游戏型教学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并逐步运用到自己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并取得了如下效果:

第一、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变被动为主动,掌握了更多的知识由于有意义的真实任务活动贴近学生的生活、学习经历和社会实际,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并能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的欲望,使学生有话可说。一个人只有对某事发生了兴趣,才会主动去寻找解决的办法,才有可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第二、培养了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发现信息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学中,教师是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活动的,有时教师只给出一些原则上的要求,由学生自己去构想,去设计,去发现。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活动得到充分的解放。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大脑始终处于一种激活状态,他们获得的不仅是语言知识,获得了运用语言的能力,而且通过亲自动手,多次实践,锻炼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发现知识的能力。

第三、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结协作能力小组讨论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口头操练的机会,而且是一个相互交流和学习的过程,学生们通过互相配合,培养了团结协作精神,体会到了共同攻克难关,分享快乐的愉悦。这对于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尤其有好处。

第四、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逐步提高 丰富多样的教学游戏活动,把英语教学和生活实际密切地联系了起来,为学生创造了运用语言的机会,营造出了浓郁温馨的英语语言气氛,激发了说的动机、交流的欲望,学得轻松,用得自如,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逐步提高。

第五、视野更加开阔,更加关注社会

第六、教师的科研能力也显著增强,教学教研相得益彰

1、提高了自身的业务能力

2、教师积极撰写论文,课题研究后我们留下的思考与困惑:通过一年的游戏教学调查发现,100%的学生喜欢做游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但“不学习语言规则,不掌握相当的词汇,英语的应用能力就是空中楼阁”我们体会到:语言知识本身具有的魅力,才是学生持久学习的驱动力,才是用之不尽,取之不绝的能源。为此,我认为游戏作为帮助学生学好英语的一种有效教学形式,要真正发挥其辅助教学的功能,达到寓教于乐,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一、面向全体,分层教学 在游戏教学过程中,不可回避的如何对待优中差生。设计游戏注重面向全体学生,难度适中,让大家都参与。根据个人素质,性格特点,记忆力,反应速度等,在心中把全班分三组,因材施教,分层要求,以求最有效的激励机制促学生不断上进。在激发他们的主动参与亲身实践中,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无形中调动学生的言语资料库。在实践中他们学会自我评价,由此产生的成就感又转化为无穷尽的学习后继力。

二、组织得法,严谨有序 做好游戏的组织工作,做到有条不紊,活而不乱。小学生天生喜欢游戏,争强好胜,有些学生做起来容易忘乎所以,甚至在课堂上,有会情不自禁地高声喊,因此,首先,有开始游戏之前讲清规则。纪律要求,评分标准,防患未然。在游戏过程中即使还出现一些混乱,我要能理解学生的心理,不一味批评,而是积极讲清楚。

三、适时适度 不能力求面面俱到,游戏过多,而忽略了主要教学内容的讲授和训练,喧宾夺主,上游戏娱乐课。在研究中,我们也感到一些困惑:

1、如何处理班额太大的问题?由于我们学校每个班级基本上都60个学生,课堂上的40分钟往往无法保证每个学生有较多的时间交流英语。

2、如何解决小学与中学的衔接?目前小学与中学各自为政,在教学中中学较注重理论,教法也比较传统,小学课堂气氛较活跃,学生该如何适应这样的转变。

谈英语教学中情景的创设 篇5

情景教学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引入和创设具有一定情感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主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和技能,并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方法。在传统英语教学中,教师精心的教读和讲解,学生拿着课本记、读和机械训练,慢慢的学生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语言脱离了语言环境就难以恰当的表述意义,难以发挥其表情达意的本质功能。因此,“情景需要语言,语言应当从情景教起。”英语教学的根本出发是通过各种情景和掌握语言所含的意义,从而达到在交际中运用语言的目的。

英语教学中情景的创设

1.录音材料的情景创设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

2.运用体态创设情景使语义一目了然了。

3、模拟交际活动促进了学生对语言的了理解和运用。

4.作业批改是情感输出的载体。

5.文化的熏陶帮助学生入境。

6.优秀电影片段鉴赏利于学生模仿。

7.运用英语歌曲来设置情景是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

创设教学情景优化课堂教学 篇6

---------语文青蓝工作室年终工作总结 时光如梭,一学期紧张的教学工作即将结束。回顾这学期,我校青蓝工作室的每一位成员本着“青蓝携手,教学相长,共同进步”的目标,以教师专业发展规划为导向,以提高教师师德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为核心,以情境教学为抓手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对这一学期工作做一总结:

一、互相学习,共同探讨,提高课堂实效

“徒弟”要深入“师傅”的课堂,听课学习。课后“师徒”二人针对本次教学进行探讨。每月青年老师挑选一课,进行准备,讲清教学意图及设计思路,并请各自的“师傅”把关修改,再进行二次备课再修改,然后“师傅”深入徒弟课堂,进行听课,评课。“徒弟”要对本堂中的表现做出自我剖析、反思,“师傅”也要对“徒弟”课堂中的闪光点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点评,并给出修改建议。(图)

二、创设情境,扎实教研,践行高效课堂

(一)师徒携手尽显教学风采

十月份,青蓝工作室以“创设教学情境 优化课堂教学”为专题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赛课活动。马淑霞、杨华、赵洁、李欣等五位青年教师在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活动中,就“如何渗透情景教学”为主题,透过五节精彩纷呈的读书课展示出了他们娴熟的教学技能、灵活驾驭教材的能力,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1.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王薇老师的《富饶的西沙群岛》,采用了放配音录像的方式导入,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提供丰富的图像及声音信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又再次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创设情境,展现西沙群岛海里奇形怪状、色彩鲜艳的珊瑚,懒洋洋的海参,威武的大龙虾,以及那些没见过甚至是没听说过的形态各异的鱼儿,由形象的画面理解自然过渡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自始至终地调动着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使学生的情绪始终处于亢奋状态,思维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使抽象的事物具体了,静态的东西鲜活了。难怪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想使学生上好课,就得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上的兴趣之火。”

赵洁老师的《去年的树》,通过播放视频情景导入课文的学习,用生动感人的文字和声调感染学生的情绪。

马淑霞老师的《地震中的父与子》,引导学生抓住父亲的外貌、语言描写,借助音乐、图片,透过语言文字的反复诵读体会父子之情。

杨华老师的《一去二三里》,利用多媒体再现童谣中的画面,在音乐衬托下让学生感受到了烟村、亭台情境美。

2.师生合作互动创设教学情境。

李昕老师的《在家里》设计了全班一起去做客的情景,教师一开始就向大家介绍一位新同学小红(图片出示人物),让全体同学和她热情地打招呼。小红邀请我们去她家做客,你们想去吗?好,我们现在就出发吧。——小红和她的爸爸妈妈在家里等我们呢。师生互动认识家中的摆设,在创设的语言环境中识字,这样的情境创设使我们的文本更加鲜活了,学生礼貌的与他人打招呼,又用学生最熟悉的场景把学生很轻松的带入到课文当中,学生不仅巩固了课文中的生字,又自主认识了一些课外的生字。这样达到了生活中识字的要求,还锻炼了学生的说话能力。

我校跟岗(自治区骨干老师培养对象)的各位老师就此专题的研讨也参与其中,精心做课,并针对每位参赛教师的课堂进行的评课,会上几位骨干教师还把自己外出所学所感与大家进行了交流。在这次活动中,我们看到了做课老师的尽心尽力,更看到了她们成熟的课堂教学。同时,透过这五节精彩纷呈的语文课,我们仿佛也看到了五位辅导老师悉心指导,把自己多年报教学经验与心得倾尽相传的身影。工作室的老师们开诚布公的评课,将研讨氛围推向高潮,每位教师的业务素质在问题的研讨和知识碰撞的火花中不同程度的提升,受到了校领导及师生的好评。(图)

(二)示范引领,构建高效课堂

十二月份,青蓝工作室的党莉主任就“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为专题执教的《圆明园的毁灭》,以学习知识为载体,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减轻过重的课外负担,能够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带领着教师及时掌握教育最前言信息,为构建高效课堂搭建了平台。青蓝工作室骨干教师伏霞、冀红老师也分别承担了学片示范和送课任务。教学中她们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课中就“如何渗透情景教学”一题进行了有效的探究,起到了示范引领的作用。

三、追寻足迹,积累反思,教研成果共享

一年来情景教学的研讨,语文组的教师们精心撰写《情景教学案例与反思集》,收集情景教学案例及反思二十余篇。马淑霞老师的导游式情景教学案例《葡萄沟》;宋平老师的《地震中的父与子》;李金芳老师撰写的《手指》,汤海峰老师的口语交际《感谢您》;高颖老师的《棉花姑娘》;顾琰老师的《清平乐·村居》;赵洁老师的《地震中的父与子》;芦芳老师的《雨点》;杨 华老师的《泉水》等,纷纷呈现着自己在情景教学中的足迹。“青蓝”优质课在银川市、兴庆区、学校分别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图)

在校领导的关怀下,青蓝工作室的工作逐步步入正规,青年教师也不同程度的取得了进步,她们的成就有这些“师傅”的心血,也与她们个人的努力分不开的。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沿着“青蓝携手,教学相长”的道路,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谱写六小最辉煌的篇章!

创设教学情境 优化课堂教学

-----语文青蓝工作室年终工作总结

兴 庆 区 六 小

如何创设地理教学情景 篇7

(一)创设新颖的课堂模式

教师在一节课中能使学生的注意力完全集中是很难做到的,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力求创设丰富的课堂模式以及课前导入形式,以便达到预期的课堂效果。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好胜心强这一特点,让学生分组交流,或让学生到讲台上讲解、辩论等,激励学生勇于探索,勇于竞争,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自主学习的愿望。

(二)实践体验

在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在动手操作中获取知识或者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假设或假想,从而扮演某种角色,去展示情境,在角色体验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使枯燥的教材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形象表现。如通过组织学生调查学校附近河流利用情况和水文状况,剖析当前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状况、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措施等,通过轻松的教学情境和学生的积极参与,加强学生的体验。

(三)联系生活

生活实际是学生最熟悉、最了解也是最感兴趣的。许多地理课的内容都是生活中真实存在的,如天气变化、水资源危机、资源的开发利用等。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适当地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就可以让学生在联系生活实际中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结合课本知识,适时提醒学生注意收听、收看电视台的天气预报,然后指导他们运用所学的知识,观察、分析实际天气的变化过程及其原因。如冬天强冷空气南下过程出现的一系列天气变化,把它与教材中所描述的冷空气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变化情况进行深入地分析比较,这样就能培养学生对天气现象的关心与探究的兴趣。实践证明,通过生活实际来进行教学,会使教学效果非常突出。

(四)设好疑问

教师在讲授新知识之前,可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通过有目的地设置相关的疑问,创设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积极动脑,主动学习,逐步深入地探索问题的实质。如在进行《全球有规律大气的运动》教学时,通过设计以下问题,层层推进:①冷热不均会引起大气产生对流运动,地球表面高低纬度之间也存在冷热不均,会不会存在热力环流?如果有,环流形势是怎样?为什么形成三圈?启发学生探究三圈环流奥秘。②刚才我们探究了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但是我们忽视了地球表面并不是由性质单一的一种物质所构成,那么把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叠加在大气环流图上,又会产生什么影响?从而激起学生探究海陆分布对大气的影响。③在东亚和南亚地区,冬季和夏季陆地和海洋气压分别会如何变化?从而使学生主动探究季风环流的形成过程。通过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认知兴趣的引导下,通过自己的阅读,教师的指导,最后找到问题的答案,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把地理知识转化为能力。

(五)结合故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一些与内容相关的故事或者典故创设教学情境,会起到非常好的效果。例如讲到“洋流”时可讲到一个这样的故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曾使用密度流,给英国以沉重打击。当时,德国的潜水艇在关闭发动机的情况下,依靠直布罗陀海峡的密度流很顺利地通过了由英军严密反守的直布罗陀海峡,由于德军关闭了发动机,没有声波等的传递,巧妙地躲避了英军的监视,在密度流的帮助下,绕到英军的背后,突发袭击,给英军很沉重的打击。教师引入这样的事例,即能帮助学生了解直布罗陀海峡的密度流,又能营造引人入胜的课堂气氛,吸引学生。

(六)利用多媒体

地理知识有许多涉及到动态的变化的过程,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把静态的文字、图片制作成生动形象的动态画面,对这些过程进行情境设计,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直观,开拓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可以大大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高一地理(必修一)中,有大量的自然地理知识很抽象,学生很难从字面上去理解,把这些知识制作成多媒体课件会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此外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还会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观参与学习过程,通过电脑模拟,可以近似地再现自然地理景观和人文地理景观,让学生的情感受熏陶,从声、光、形、色、音等多种信息中获取知识。这样,学生既可得到美的享受,又得到成功的体验,从而提高了学习兴趣。

(七)利用语言技巧

语言,包括教师的肢体语言,是最普遍、最直接、最常用的教学手段,注重教学语言的技巧性,能使课堂轻松、活跃。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真挚、饱满的情感,生动描述地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以及人地关系的发展变化过程,让学生沐浴在情感交流中,激发学习兴趣。如在讲授地形概念时,举起左手,攥紧拳头,给学生展示山岭、鞍部、山脊、山谷等概念;并拢手指收缩或伸展讲解坡度变化。又如讲月相变化时用左手代表太阳、右手代表月亮,举起左手和右手成90°或180°夹角旋转。这样,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不仅能大大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同时也顺利地突破了教学难点。

高中物理教学情景的创设 篇8

一、创设问题情景——引人入胜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有意识地设置一些悬念,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感到好奇、疑惑,从而点燃起思维火花,激起学生对学习目标的强烈的认识需要,产生急不可待想获得有关知识或尝试一下自己能力的愿望,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在教学中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引入“力的分解”一课时,可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用细线系住一重锤,留出两个线端,老师问:“用一根线提与用两根线提相比,哪一种情况线更容易断?”学生会不假思索地回答:“用一根线提!”老师不动声色地用一根线颤颤巍巍地提起了重物,故意举得高一些,学生的心跟着悬了起来,而接下来用两根线稳稳地提起重物的时候,学生的心放了下来,脸上露出轻松的表情,以至于老师不断增大两根线之间的夹角这样一个细节动作,学生毫无防备,突然间线断了!学生异口同声地发出了“啊!”的惊讶声。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亚里士多德语),这时可不失时机地提出如下问题:“怎么两根线提反而断了呢?一开始就断吗?什么时候开始断?为什么会断?”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思维冲突,进入了愤悱状态,为进一步学习新知识蓄足了力量。

二、创设活动情景——突破难点

在教学中,有些重点难点往往不易突破,但如果能在教学中创设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活动情境,使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形成了人人参与,多向交流的学习氛围,以跃跃欲试的亢奋心态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新知识,建立新概念,既能比较容易地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又符合学生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同时也完成了学生认识上的飞跃、思维上的深化。例如,在学习“力的分解”一课时,由于力的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对力的实际作用效果较难把握,因此,从力的实际效果出发进行力的分解是教学中的难点,但如果在课堂上积极创设活动情境,就能使学生在亲身感受与体验中突破这一学习难点。

学生小实验1:在水平伸出的手掌上放一本书,然后让手掌缓慢倾斜到使书下滑。(当手掌倾斜时,书对手掌的作用效果类似于置于斜面上的物体对斜面的作用效果。学生在实验中亲身感受到放在斜面上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产生了两个作用效果,一是使重物压紧斜面,二是使重物沿斜面下滑,从而按实际作用效果将重力沿这两个方向分解。)

学生小实验2:每两个学生一组,在原座位上,一人右手(或左手)叉腰,另一人向下拉他的肘部,然后交换,体会拉力对两个手臂产生的作用效果。(通过安排这一小实验,使学生对竖直向下的拉力对两杆件支架产生的作用效果有了切身体会,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突破了教学难点。)

三、创设想象情景——升华知识

想象是一种高级的形象思维活动,是学习者在头脑中把新旧知识和科学概念进行加工和重新组合,建立新形象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想象情境,给学生的头脑“插上翅膀”,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想象力,而且能使所学知识得以升华。例如,学习了重力(或摩擦力)之后,可以让学生想象一个没有重力(或摩擦力)的世界;研究了单摆的运动规律以后,可以让学生想象如果将单摆放到两极或月球上或宇宙飞船中,运动规律将如何变化?介绍了超失重现象之后,可以让学生想象处于失重状态下的宇航员的生活情景。

四、创设开放情景——发散思维

从认知心理学来看,新课教学之后,简单地布置作业或机械地“一课一练”,往往会使学生加重疲倦的心态。此时如果能创设开放情境,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就会再次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再接再厉地完成迁移训练,体验到成功的愉悦,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例如,在“平抛物体的运动”新课教学结束时,针对教材上有关飞机扔炸弹的例题可以创设如下的开放情境:炸弹落在地上的弹坑是如何分布的?如果目标是移动的,该怎样投弹才能命中目标?若炸弹是斜抛出去的,又该如何研究呢?(学生思维的火花再次被点燃,课堂重又活跃起来了,在积极地思维、深入地探讨与争论之后,学生带着更多的问题恋恋不舍地离开课堂。)再如,学习了超失重现象之后,可以创设这样的发散情境:在塑料可乐瓶的底部和侧壁分别打几个小孔,灌满水后一拎起来,水花四溅,当提着瓶子向上加速运动时,水喷射得更厉害(超重现象),而向下加速运动时则情况相反(失重现象)。接着再问:如果自由下落呢?(先让学生思考,再用实验验证。)追问:如果将瓶子竖直上抛又会怎样?(对照前面向上加速的情况,学生普遍认为水会喷射得更厉害,演示结果:滴水不漏!强烈的反差激起了学生极大的探究欲望,同时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顺势再问:将瓶子竖直下抛或斜抛出去呢?(这时,可以叫一位同学上台,来个师生对抛“水球”的表演,只见“水球”接在手上水花四溅,抛在空中滴水不漏。 “触景生情”,在欢声笑语中留给了学生更多的思考与讨论。)

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情景创设 篇9

宁安三中 郭雪丹

英语既是活的语言,也是枯燥无味的语言。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英语的兴趣,课堂导入怎么提高初中学生的英语水平呢?显然,搞好口语教学是英语教学的关键。初中英语的教科书中口语内容有很大比重,如:问路、看病、打电话、购物等,口语篇幅贯穿于教材的始终,突出了英最本质的功能——交际性。那么,如何进行口语教学呢?我想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

一、关爱学生,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

许多家长和学生都认为学英语无用,我又不出国,只要学好母语就够了,但他们根本就没有意识到改革开放的今天,英语是多么重要,许多外商的投资以及大量商品的进出口都需要用语言来交流,没有正确的语言又怎么能沟通呢?因此学英语势在必行,作为一个英语教师首先应让学生明确这一点。

爱心与耐心是学生转换的又一个前提。英语的词汇量大,尤其是新教材词汇量更多,再加上许多句型及短语也要记忆,学生学起来本身就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需要我们的教师多给一点爱心和耐心。我们应该做到“好看的要爱,有伤疤的更要怜惜。”只要每一个教师对每一个学生都充满信心,感情诚心,献出爱心,工作耐心。就能达到较好的教学目的,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英语教师只有得到学生的认可,学生学起来才有积极性,如果一个教师一站到讲台上学生就对这科感到反感,甚至望而生畏,又怎能学好呢?

我教的班上有些基础较弱的学生常说:“记忆力较差,记单词比较困难。”然后我就教给他们“笨鸟先飞”的方法,以及记单词的一些小巧门,同时以降低了对他们的要求,由原来的每个单元一次性的记忆变成每六个单词听写一次,这样以来,他们觉得记忆单词比较轻松,于是渐渐的对英语产生了兴起,因此,在第二次月考中成绩有所上升。

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口语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最佳学习状态往往出现在他对所学内容感兴趣的时候。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乐”就是兴趣。中学生精力旺盛,求知欲强,只要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了兴趣,就能发挥其潜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呢?方法有很多:

1、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消除过于紧张的焦虑情绪,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教师在课堂上先用简单易懂的英语与学生进行交流,并适时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如猜谜、做游戏、听英语歌曲、讲一个英语小笑话等,将英语课上得引人入胜,学生学的兴趣盎然,乐于开口,自然而然就加速了口语能力的提高。

2、建立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

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一种相互尊重、相互交流、相互理解的互动过程。教师要对教学充满激情,丰富的表情、幽默的语言,一举手一投足都会创造一种和谐的交际氛围,激发学生愉快的情感,使他乐于开口说英语。同时,学生积极向上、欢乐愉快的情绪又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只要在建立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上,老师再以艺术般的魅力寓情于景,寓教于乐,就会使学生自发主动地投入到口语对话的行列里来。

3、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培养学生自信心

学生开口讲英语,即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又害怕出错而羞于尝试。这时,教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就显得尤为重要。一个默许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份由衷的赞许,都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开口说英语的积极性,在实践中树立学好英语的自信心。同时,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好英语,这种积极肯定的态度也会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

暗示,充满自信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从而提高学习口语的兴趣。

三、创设交际情境,使教学过程交际化

英语教学主要是在课堂中进行的。英语教师应尽力创设或寻找一些真实或半真实的交际情景,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进入角色。这样,学生学习兴趣倍增,气氛活跃,学生带着好奇心,在不由自主的状态下去看、去听、去说、去感觉,与此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一些实用口语,为将来的交际打下基础。情境创设方法多样。可用实物情境法、图画情境法、环境情境法、体态情境法、多媒体情境法等等。具体操作如下:

1、借用实物创设情境。用直观教具是进行口语教学的最简单设置方式。不仅大量的名词可以通过实物来呈现,一些方位介词也可借助物体使表达简洁明了。如创设实物情境组织“辨认物品”“指明方位”之类话题的教学和训练,可以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形象真实,学生印象深刻。

2、通过图画创设情境。实物情境有时受到条件的限制,有些东西教师不便甚至不可能带进教室。这时,图画情境就发挥其特有的优势,如交通工具、家庭摆设等。特别在描述一个事件,表达一串连贯的思想的时候,图画情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教师能当场画简笔画,那效果则会更佳。

3、利用环境创设情境。教室是教学的主要环境,也是进行各种语言模拟训练的最方便的“临时舞台”。如一、二张桌椅稍加一些道具就能为学生提供“购物”、“用餐”、“借书”、“看病”等对话情景。教室里的座位排列还可以排成街道、厂家、商店的样式,使“问路”这样的话题在较形象的情景中进行。

4、运用体态语创设情境。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动作、表情等体态语言创设英语教学情境,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印象,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情感交流。如在“看病”这一对话情境中,教师可用动作做出捧腹、咳嗽和按额、按背等不同姿势配合面部的痛苦表情进行口语教学。同样,组织“现在进行时”的操练时,动作情境也较为有效。

5、巧用现代媒体创设情境。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把多种媒体引入英语课堂教学已成为发展趋势。录音、录像、电视已成为现代课堂中较常用的教学手段,为创设情境、培养口语能力开辟了广阔的渠道。如看了一段录像或电视后,把声音去掉,让学生借助画面进行语言表达,也不失为一种练习口语能力的好方法。

四、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力求多样化,综合提高英语口语能力

初中阶段的英语课堂活动极大多数是围绕教学内容、旨在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各种听说活动。教师要积极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种活动,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更多开口说英语的机会,使学生在活动中通过交流和合作,锻炼听说交际能力。课堂活动形式多样,可以采用小组练习,即“群口相声”;两人一组,即“对口相声”;个人练习,即“单口相声”等,方法可以有:

1、值日报告。每节课拿出5分钟时间,用英语谈论今天天气,或讲一个故事,或报道一条新闻,或介绍学校的一项活动,或推荐一本好书„„题材不限。只要学生有话可说,有感可发,“台下”学生也得到了听英语的机会。

2、交际游戏。这种活动就是把学生置于一种游戏时的情景中。交际游戏多种多样,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学习和掌握语言。例如:老师拿一张图片,让学生在不看图片的情况下,通过向老师提问猜测图片是什么。或者以小组活动的方式进行,小组中一位学生手拿图片或设想一个情景让其他同学猜测。

3、完成故事。这种活动是把课文分成两部分或几部分,要求每位学生只看其中的一部分,然后要求他们通过向组内其他同学提问的方式完成整个故事。教材中的课文都可用来进行这种形式的口头交流。

4、扮演角色。就是让学生扮演一个角色,如警官、售货员等;设想一种情景,如购物、安排晚会等,在这样的情境中进行模拟交际训练。练习完每课对话之后,可请一对学生临时编排相似的对话或把全班学生配对,让所有学生同时编排相似的对话进行训练。课本上有许多话题都是很好的表演材料。让学生边学边演,知识掌握轻松自如,还能自编台词,达到了口语锻炼之目的。

如何创设初中语文教学情景 篇10

摘 要:“教以生为本。”语文教学中,笔者尝试着用创设语文教学情景的方法来优化教学过程,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使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学情景 创设

一、联系实际生活展现情景

即把教材中所写的生活与学生的实际生活,通过创设情境沟通起来,打开学生的生活库藏,强化其生活体验,增进其对文章的深刻理解。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无论是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学会抓住说明对象的自身特点,还是讲解议论文中的观点、论据,往往都会联系到学生的实际生活。如果课文所反映的时代生活有的离学生的实际有距离,在学习时也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感受,使他们贴近课文、感知课文。正如语文教育家韦志成所述“生活是文章的唯一源泉”。

如在《烈日和暴雨下的祥子》(小说片段)这篇课文的讲授过程中,我首先让学生口述其在烈日、暴雨等恶劣天气状况下的所见所感,再导入课文学习,让课文中所写的生活与学生的生活有贴近之处,唤起学生的感情共鸣。这样做,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文学大师老舍先生景色描写的语言精妙所在,更深地领悟环境描写对于人物悲惨命运的烘托作用。

应该说,生活是语文之源;生活是最渊博,最优秀的语文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感悟语言、分析语言,“丰富语言积累”,提高理解水平,同时也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二、利用艺术手法创设情境,再现生活

1.1 优美音乐渲染情境,营造生活。音乐是一种神奇的语言,它可以直达听众内心的深处,唤起情思,引发共鸣。如果在课堂上适当的使用音乐渲染的方法,则在课堂气氛营造上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音乐渲染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是借助多媒体或录音机,播放教师事先准备好的音乐或歌曲。另外,我还常常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唱上几句,此举能有效地振奋学生的精神、引起学生的注意、加深学生的记忆,增加老师的亲和力,从而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1.2 简笔画刻画情境,绘画生活。借助简笔画再现课文情境,可以把课文的内容直接具体化、形象化。除了多媒体展示图片外,教师的简笔画同样能吸引学生,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便于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课文的相关内容。

1.3 巧用书法板书情境,书写生活。漂亮的板书设计不仅能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结构、框架,也能在视觉上造成冲击,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便于日后对于信息的提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能适度变换书体,一定能折服学生,使他们的目光聚焦于黑板,对老师所板书的内容印象深刻,甚至于模仿老师的书法,产生对书法艺术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动手写字的良好习惯。

1.4 伴奏朗读描绘情境,描绘生活。教师的诵读,对于营造感情氛围,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意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更是至关重要。所以,教师在作范读时,就不能仅仅是简单的把文字流畅地读出来,还要适当找好背景音乐,感情充沛,抑扬顿挫,善于传达作者细微的情感变化。教师要善于根据不同文体,创设不同的感情基调。如有的文章感情激越、热烈,有的深婉、绵延,教师就要领会作者的感情,为教学创设情境基调,对激越、热烈的,教师就要用高亢、有力的音调和迅捷的语感来感染学生,如《沁园春 雪》《最后一次讲演》等;对深婉、绵延的,可以用柔和或低转音调和舒缓的语速来熏陶学生,如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春》等。总之,针对不同的文章,教师要通过富有感情的诵读,加之音乐的配合,会营造不同的感情氛围,让学生进入不同的课文情感意境。

1.5 课本剧表演塑造情境,表演生活。在戏剧、小说、散文的教学中可以借助表演来创设情境,设置美感的情境,直观再现课文中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和学习积极主动性。让学生自编自演,分组表演。学生们在认真研读课文的基础,相互讨论。他们在相互表演中,揣摩课文人物的心理、性格特点,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们在笑声和表演中学习课文,理解课文。

三、运用媒体创设情境

媒体情景是指根据教学需要,选择一定的教学媒体,通过在教学内容的呈现中使用录像、电影、音乐等多媒体手段创设的学习情景。初中语文课程中这方面可引用的资源是极其丰富的:如七年级(下)《乡愁》有关本文的四个意象: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展示;《苏州园林》、《南京大屠杀》、《开国大典》这些课文可以通播放相关的电影片断来再现当时情景。

塞?罗杰斯说,音乐是唯一的宇宙通用的语。利用音乐使学生进入课文情境,体会感情、感受意境,是极好的情景创设方式。音乐有着特殊的激发和感染力,我们可以充分利用音乐的魅力,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春》这一课教学中,在学生了解课文结构后,给学生放瓦格而纳的《四季组曲》中的春部,要求学生闭上眼睛聆听音乐,同时想象课文中的画面。在音乐的旋律中,学生仿佛置身于春天的原野,尽情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在诗词的教学中,更可以多加运用与之相对应的古典名曲来使学生沉醉在诗词的意境中,特别是中国的传统音乐本身与古典诗词密不可分,相互辉映。

四、充分利用和挖掘课本中的情感资源

上一篇:有关于活在当下励志名言下一篇:案例物流信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