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专业中药学(精选12篇)
学科专业中药学 篇1
近年来,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 学生人数增加, 水平参差不齐, 教学对象发生了很大变化。用人单位反映学生专业基础知识不够扎实, 动手能力较差, 不能很快胜任工作, 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存在脱节现象。这就对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仪器分析作为我校中药学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不仅是为学生在校期间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如中药制剂分析、中药鉴定学、药剂学等课程, 更重要的是在学生今后的工作中将广泛应用仪器分析的方法与技术[1]。人才培养不能脱离行业实际, 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 就中药学专业仪器分析理论教学如何与专业需求相结合的问题进行探讨。
1 教学内容与专业需求的结合
现有的仪器分析教材各类分析方法讲述得较全面, 内容很多。由于课时有限不可能全部涉及, 因此, 有必要摆脱原教材的束缚, 从学生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专业需要出发, 精选教学内容, 以达到既有普遍性又有针对性的效果。
在教学中, 可针对中药领域应用最多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红外分光光度法、核磁共振波谱法、质谱法以及经典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作重点介绍[2]。其中光谱部分, 是探索未知化合物结构不可缺少的手段, 课程主要为学生提供有机化合物结构测定的现代知识与技能, 通过对多种不同类型化合物的分析和解析, 提高学生对图谱的认知和解析能力, 最终达到能够独立解析各种小分子化合物图谱的能力;色谱部分, 是研究中药材及其制剂质量控制的重要方法与手段, 培养学生新药研究开发应具备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从而为中药制药企业、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药检所、药品流通企业、医院药剂科等机构培养大量的高级中药学技术人才。
时代在发展, 科技在进步, 仪器分析教学内容要结合中药领域发展动态, 不断更新。在注重学生“三基”知识培养的同时, 教师要及时向学生介绍学科发展的新技术、新方法及其在中药领域的应用状况, 以丰富教学内容, 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开阔学生视野,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在讲授高效液相色谱 (HPLC) 时, 教师要介绍超高效液相色谱 (UPLC) 和快速高分离度液相色谱 (RRLC) 、LC-MS和LC-MS/MS联用等先进的分离分析技术及其在中药科研和质量控制方面的应用。
2 教学模式和方法与专业需求的结合
理论脱离实践, 就好比空中楼阁。仪器分析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 在基础理论教学中, 应将仪器分析的知识点渗透到中药专业应用中, 与专业需求接轨。基础理论一旦与专业需求相结合, 就会生机盎然, 吸引学生注意力, 避免学生盲目学习, 让学生学有所用, 学而会用, 极大地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1 特色问题式教学
问题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与传统的以学科为基础的教学法有很大不同。问题式教学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 而不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将学习与更大的任务或问题挂钩, 使学生投入到问题中, 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来解决问题, 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问题式教学法的精髓在于发挥问题对学习过程的指导作用,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3]。
问题式教学的开展, 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要求很高, 需要学生有学习的自觉性, 否则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和目标。这种教学思想和方法值得提倡。但由于学生长期接受“填鸭式”教育, 对传统教育模式形成依赖, 缺乏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而且现在一名教师面对数百名学生的教学现实不适合问题式教学。我们应摸索出适应现有技术水平和实际情况的有特色的问题式教学法。
仪器分析内容繁杂, 知识点多, 信息量大, 学生刚接触时会觉得没有头绪, 不好掌握, 缺乏学习的目的性、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 在教学中一定要结合专业实践, 突出重点, 将抽象化知识尽量简单化[4,5],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我们的做法是:将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 提前以问题的形式布置给学生, 让学生去预习、查文献资料, 分组讨论并提出问题, 课前每组派一人汇报讨论结果, 最后教师围绕问题精讲, 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实践证明, 这种方式给学生学习指明了基本方向, 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提高其学习能力和效率, 培养其科学思维。
这种特色问题式教学的关键在于问题的设置。设置的问题要将书本理论和实际应用结合起来, 如在高效液相色谱学习中, 设置了下面几个问题:HPLC所用的流动相为什么要过滤、脱气;等度洗脱和梯度洗脱的优缺点及其在中药分离分析中的应用;高压输液泵和色谱柱如何使用和维护;在中药HPLC分离分析中常用哪些检测器, 有何特点;中药有效成分分析中为什么要做色谱系统适用性试验, 怎样做, 如何评价;HPLC与GC的区别, 根据HPLC理论, 为了提高分离度, 可以采取哪些方法和措施;化学键合相的特点, 中药分析中常采用的C18柱属于那种键合相, 试述这种键合相的分离机理;HPLC定量分析常采用什么方法。
2.2 启发式提问、讨论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能以自我为中心, 应创设情景, 通过科学的提问, 引导学生思考, 让学生参与讨论, 这样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加深理解, 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
在课堂上教师应对一些关键内容重点讲授, 采取讲、问、练相结合的方式, 针对难点和疑点提出问题, 让学生展开简短的讨论;针对某一章内容进行提问, 让学生思考, 查资料, 下次课进行讨论, 讨论后让学生上讲台讲解, 最后教师点评。
讨论问题的提出很重要, 最好具有启发性, 能结合专业应用实际问题。如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中, 我们提出的讨论问题是: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往往是某一类物质, 如总黄酮、总多糖等, 通常采用什么方法测定有效成分含量进行质量控制;如何测定;方法学研究的内容及意义。在薄层色谱法中, 提出的讨论问题是:中药及其复方制剂经常采用薄层色谱进行定性鉴别, 简述鉴别的方法及要求。
在讲解光谱时, 将具体化合物的实测图谱从各大光谱网站上复制 (如核磁共振图谱、红外图谱、质谱图谱等) , 通过复印或幻灯片的形式展示给学生, 让他们根据理论知识仔细研究并推敲, 得出结论。在解析过程中学生积极发言、自由讨论、各抒己见, 通过这种教学方式, 增强课程的吸引力, 使学生更加深入、灵活地掌握理论知识, 可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3 将教师的相关科研成果引入课堂
教师在理论课教学过程中, 适时将相关科研成果介绍给学生, 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他们感到学有所用, 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科学思维, 消除了学生对科研的神秘感, 增强了学生从事中药质量控制和新药开发的信心, 使其具备初步的科研素质。
如在讲经典液相色谱法时, 将笔者的科研论文《地龙提取物柱层析各部位的平喘活性研究》打印好提前发放给学生, 课堂上向学生介绍实验的设计思路和方法, 重点介绍柱层析的实验方法和结果;在讲高效液相色谱法时, 将笔者的科研论文《根痛平胶囊的质量标准研究》提前发放给学生, 课堂上向学生重点介绍HPLC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思路、方法学考察及其意义。
将中药研究的热点问题渗透、融汇到教学中, 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课程显出蓬勃的活力和鲜明的特点, 收到良好的效果。
2.4 鼓励学生撰写相关综述
在每一章讲完后, 教师提出一些拓展学习的题目, 鼓励学生去查阅文献, 写出所选题目的综述[5]。学生写完初稿后, 教师指导其修改。精选出较好的文章让学生制作成幻灯片并上讲台汇报, 与全班学生交流。如在气相色谱中, 给出的题目是气相色谱在中药及其制剂质量控制中的应用现状。论文的交流和展示, 使学生了解了所学分析方法在中药科研和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学会了撰写综述性论文, 加深了对课堂基础知识的理解, 培养了其综合分析能力。
3 教学手段与专业需求的结合
要想学好仪器分析, 必须把理论知识与实际所用分析仪器紧密相联。实际应用仪器价格昂贵、更新快, 而教学用的仪器设备相对落后, 且学生多而分析仪器相对较少, 学生没有足够的动手机会, 学好仪器分析难度较大。为解决这些问题, 我们引入了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 通过仪器图像、动画形式, 将静止的内容动态化, 抽象的知识直观化, 并尽可能创造条件在真实的分析仪器前给学生讲解仪器的结构、分析原理、使用和维护方法。为了让学生掌握仪器的操作方法, 我们还制作了相关仪器操作流程和操作软件供学生自学。另外, 还收集了一些仿真实验软件, 在课间让学生观看。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而且有利于学生毕业后尽快胜任中药科研和质量控制工作。
4 考试与专业需求的结合
考试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试卷的命题非常关键。我们的做法是:主要考核中药专业应用基础知识和技能, 减少“死题”, 增加与专业应用相结合的“活题”, 对专业常用的知识和技能做到每年必考。
从2009年开始, 我院对中药专业的仪器分析理论教学相继实行上述改革, 对考试成绩和学生教学反馈意见的统计分析显示, 学生平均成绩明显提高, 对所学专业有了更深的了解, 能明确学习目标和方向, 把握重点, 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生学习能力和效率得到大幅提高, 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 有一定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了教学质量, 得到了学生的肯定和欢迎。
摘要:以培养中药专业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结合仪器分析学科及中药学专业特点, 从仪器分析理论教学内容的设置、教学模式和方法几方面探讨仪器分析理论教学与专业需求的结合。
关键词:中药学专业,仪器分析,理论教学,专业需求
参考文献
[1]程司堃, 辛春艳, 刘鹏, 等.分析化学渐进式教学模式[J].药学教育, 2009, 25 (6) :39~40.
[2]张文英, 袁帅.中药学专业分析化学教学改革的一些尝试[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 2006, 28 (4) :138~139.
[3]张学东, 刘永红, 张宜欣.PBL教学法在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 2010, 28 (2) :114~115.
[4]袁瑞娟, 黄建梅, 段天璇, 等.分析化学理论教学法探讨[J].药学教育, 2011, 27 (1) :42~44.
[5]段天璇, 黄建梅, 马长华, 等.动态更新分析化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构想与初步实践[J].医学教育, 2005, 10 (5) :20~22.
学科专业中药学 篇2
掌握:大蓟、小蓟、地榆、白茅根、白及、三七、茜草、蒲黄、艾叶。 熟悉:槐花、侧柏叶、仙鹤草、苎麻根、炮姜。
了解:棕榈炭、紫珠、藕节。
12.掌握活血祛瘀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着重理解该类药配伍理气药的道理)、使用注意及其性能特点。
掌握:川芎、延胡索、郁金、莪术、丹参、虎杖、益母草、桃仁、红花、牛膝、水蛭。
熟悉:乳香、没药、姜黄、三棱、鸡血藤、川牛膝、苏木、西红花、五灵脂、土鳖虫(ov虫)、血竭。
了解:穿山甲、王不留行、干漆、自然铜。
13.掌握化痰止咳平喘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使用注意、分类及各类的性能特点。
掌握:半夏、天南星、白芥子、桔梗、旋覆花、瓜蒌、川贝母、浙贝母、竹茹、杏仁、百部、紫苏子、桑白皮、葶苈子。
熟悉:白附子、竹沥、白前、前胡、昆布、海藻、紫菀、款冬花、枇杷叶、马兜铃、白果、胖大海。
了解:天竺黄、海蛤壳、海浮石、礞石。
14.掌握安神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使用注意、分类及各类的性能特点。
掌握:朱砂、磁石、龙骨、酸枣仁。
熟悉:琥珀、柏子仁、远志、夜交藤。
了解:合欢皮。
15.掌握平肝息风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使用注意、分类及各类的性能特点。
掌握:羚羊角、石决明、牡蛎、代赭石、钩藤、天麻、全蝎、蜈蚣、地龙。
熟悉:珍珠、珍珠母、刺蒺藜、决明子、白僵蚕。
了解:罗布麻。
16.掌握开窍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使用注意及其性能特点。
掌握:麝香、冰片、石菖蒲。
学科专业中药学 篇3
摘 要:本文重点对高职院校中药学专业实践基地建设进行研究,目的是对高职中药学专业实践基地进行创新建设和管理,提高高职教育的质量。主要研究内容是对职教发展新形势下高职院校中药实践基地建设的目标和意义方面的理性研究,构建科学的建设思路和方案,对中药学校内外实践基地模式构建、建设途径、运行管理和使用方面进行实践研究。探索校内外实践基地的建设方法和运行管理,从而为有关部门、有关学校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采取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地发挥高职院校中药实践基地的作用提供比较可靠的依据。
关键词:中药学专业 实践基地建设 运行管理
课 题:本文系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精品资源共享课立项课程中药鉴定(21)研究成果,课题组其他成员:谈如蓝、陈江、王慧芳。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我国对中药行业非常重视,“十二五”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点任务中包括了“提升中医药自主创新能力”和“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当前我国中药高技能人才紧缺,而承担大规模技能人才培养任务的高职院校实践条件需要提高,教学环节有待加强。国家对高职教育的高度重视,加大了对高职实践基地的投入,改善了办学的条件。但是职业院校对实践实训基地建设的要求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因为它不同于普通教育的实验室、实习场所,所以如何引进行业标准、如何实现真实的或仿真的职业环境,如何实现自身的完善和发展,如何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等都需要研究与探索。
德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外职业教育实践教学和实训基地建设的主要共同点为:实践教学围绕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展开,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中心,以就业为目的,满足行业大量一线岗位的用人需求。实践教学内容与岗位能力标准紧密相关,岗位能力标准则由行业专家、社会或国家结合岗位任务制定。实践教学实施过程中,校企合作培养广泛开展。实训基地建设中,国家、社会、行业投资比例大,与企业水平和生产实际相近,有些直接建在企业,由企业进行某些阶段的实训教学。实训师资技术实践经验丰富,并经过教育教学培训和考核,具备较高的教学水平,准入条件较高,考核严格。
按照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实践教学基地的功能是集教学、生产、培训、鉴定、研发为一体的综合性训练场所;比较成熟的校内实训基地是培养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训练基地;校外实践基地是职业技能的培训,鉴定、考核基地和就业顶岗的专业技能应用基地。
为发展职业教育,培养高职高专中药人才,对高职中药学专业实践实训基地模式构建、建设途径、运行管理和使用方面的改革研究,应力求营造真实的职业环境,最终过渡到医疗机构、中药生产企业和中药经营企业见习和顶岗实习,切实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知识和能力。
二、创建中药学专业校内教学实践实训平台,构建校内实训基地的“真岗实练”运行模式
1.创建中药学专业校内教学实践实训平台
建立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外向型的服务于教学、科研、生产、培训的“真岗实练”型中药实验实训基地。在学院指导下,建设实验实训基地包括特色吴地药用植物园、中药标本馆、中药炮制实验、生药数码互动实验室、中药生产模拟车间、模拟药店及吴门医药研究发展中心、浸出制剂实训中心、天然药物化学实验室等41个。把药用植物园打造成一个实验实训和药用植物科普基地,对外开放。中药标本馆藏有中药腊叶标本、浸制标本、生药标本、原药材数百种,为宣传介绍我国和本省的中药材做出贡献。这样基本能满足药学专业群各专业实践教学需要。
与行业紧密合作,与苏州中医院,天灵饮片厂等行业合作,构建中药炮制,中药制剂的实训基地,药用植物园的科普基地等。在此基础上申请项目资助,统筹规划、合理配置,必将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发挥区域示范和引领作用。
2.开展综合实训,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为了更加有效地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学院开展了以“师生共建药用植物园”“药用植物标本制作”和“中药调剂技能竞赛”“中药化学技能竞赛”“中药与方剂”知识竞赛、中药专业综合实训、“树山采药”等为主体的课外科技实践活动。并在一系列的科技实践活动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独立思考、探索和渴望解决问题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研究、实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创建江苏省中药校外实践基地,构建校外实践基地运行模式,开展校企合作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学习的第三年,学生到行业毕业实习,专业教师共同拓展实习基地,开辟了很多新的中药学专业实习基地,仅2013中药学专业就有江苏省内医院、药厂、药店、饮片厂共23个实习基地,自联系实习点共13个。
与中药行业通过共建共享实践基地、共享校企人才资源、共同开展应用研究与技术服务等方面密切合作,以苏州中医院、苏州雷允上连锁药业有限公司、苏州天灵饮片厂为例,实现校企合作办学,使企业实现其经济效益,使学校与企业共享资源,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三大职能,形成长效合作机制,探索创新中药人才的培养之路。
四、构建中药学专业校企合作多媒体沟通平台体系
通过微信群或QQ群平台的建设实现中药资源共享,学生管理,校企长效合作机制。实习小组构建QQ群,每月定期写实习小结,与单位和学院实习部门联系,做好沟通。实现校企合作办学,行业和学校共同完成对学生的管理,同时提高了教学质量。建设中药综合实践实训基地,加强教科研能力,提升技术服务能力。
五、实践实训基地的管理和使用
1.校内实训基地管理和使用
实训室都有规章制度,安排老师负责管理。按照课程表进行实训,教师在课堂中进行指导实践操作,学生按照实验和实训内容完成操作,并且有过程考核。课后,安排实验室和实训室的开放,由学生主动完成实训的内容,有问题可以询问带教的老师,增强实践操作的能力。
2.校外实践基地的管理和运行
通过校企合作,由学院和实践单位共同开展实践教学的学习,建立校外实践基地管理制度;制定顶岗实习的教学文件、考核标准,建立回访、巡访、网上联络制度等,形成校外实训基地长效合作机制。制定《中药学专业毕业实习计划和大纲》《实习生守则》《实习生实习情况巡查记录表》《实习生实习情况巡查网络记录表》《实习生工作台账》,与实践单位定期沟通,完成学生的学业。
中药实践基地的建设,建立了实训中心,创新生产实训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校内实训必须和校外实训顶岗实习形成系统,更好地提高高职中药学学生职业素质和技能。从本院中药实践实训基地建设出发,着力解决建设中的具体问题,对职业院校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和指导意义,从而为各有关部门、有关学校解决这一现实问题提供参考。以适应我国中医药产业发展需要,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高质量的人才,推进高职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傅永强,吴文山.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教育,2010(2).
[2]李强,刘继平,任东.国外高职实践教学和实训基地建设典型模式研究[J].职教论坛,2008(12).
[3]范唯,马树超.关于加快建设示范性高职院校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6(19).
[4]王长青,季晓辉.融创新精神于实践教学注重医学生应用能力培养[J].中国高等教育,2005(1).
[5]王小平,陈建章,周铁文等.中药专业“校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中医教育,2009(4).
学科专业中药学 篇4
1 常规综合性实验模式教学效果有限
高校教育以课程教育为特点,由公共基础教育、专业基础教育和专业教育三个部分组成,按高等教育现行体制,这些课程被安排在不同学期开设,专业实验课则紧密跟随理论课进程,这种实验课程设置模式存在的弊端主要表现为:各门实验课之间互相脱节,自成体系,缺少联系[4,5]。由于实验教学往往是以单一学科单一课程为主体开展的,各科教师传授给学生的仅是孤立、零散的知识点和实验技能,忽略了培养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6,7]。当学生完成在校学习任务后,很难将所学专业知识系统地联系起来,他们掌握的仅是课程单一知识和技能,对各学科有分散、孤立的了解,而对整个专业却缺乏全面的宏观认知。
针对这种情况,近十年来各院校把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作为实验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8],加大了综合性实验的比例。由于不同专业其学科属性不同,各院校所提出的改革方案或实施方式不尽相同,综合性实验的规模、综合知识的覆盖范围也各有差异。不少院校开设的综合性实验仅仅是在原来的基础上扩展了内容,综合的范围往往局限在一、两门课程之内,或对验证性实验进行简单的叠加。由于目前大部分实验课仍旧依附于理论课,实验课时包含在该课程总学时当中,实验内容必须围绕理论教学,若开展跨学科跨课程、涉及知识面宽、操作步骤多且复杂、实验耗时长的综合性实验,显然有一定难度,所以对某些专业而言采用常规的实验教学方式,难以收到综合性实验应有的教学效果[9]。
因此,建立一个与理论课程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多学科集成化实验教学体系,通过对中药或中成药完整的实验研究和学习过程,使学生在本专业的层面上建立起学科的整体概念,对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是非常有益的。
2 学科集成化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
中药学学科集成化实验教学模式,即在本专业的层面上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采用集成的方式组合中药专业所包含的全部或大部分专业课程群,以一个实验目标为主线,把各门专业课程的部分相关理论知识和相应的实验技术方法贯穿起来,构成一门独立的实验课程。该实验课程与理论知识紧密联系,却不依附于理论课,通过模拟药品开发的全过程,将原来分散的教学知识点聚成学科知识链,从而在学科高度上充分体现专业课群间的交叉联系。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以综合技能为核心,加强学生在新药研发、工艺技术创新、质量检测、临床应用等方面的能力,建立“立足行业,掌握全盘,学研结合,突出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图1)。
与普通综合性实验相比,区别在于学科集成化实验为独立课程,涵盖范围更加广泛,能全面体现科学研究的规律性、知识应用的连续性和专业技能的系统性。以中药学科为例,从中药材原生物状态到制成应用性实体的全过程,几乎联系到包括中医学、中药学、药用植物学、中药栽培学、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中药药剂学、中药制剂分析等全部专业课程的相关知识点和实验技术。所以通过综合多学科多专业课程的集成化实验,对学生的实验技能进行系统性、科学性、创造性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使学生对本专业有更加全面系统的认识,进而帮助学生对自己将来的工作定位、发展方向和毕业后的自主学习方向作出合理判断。
3 学科集成化实验教学组织与实施
3.1 实验内容和教学大纲的制定
紧密围绕专业培养目标,确定集成化实验内容并制定出相应的实验教学大纲。中药专业培养目标因地区或学校性质不同而略有差异,我院确定的中药学专业培养目标是“具有扎实的中药学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的专门人才,能在各类医院及中药生产厂从事临床合理用药、药品生产、检验及药品营销工作”。因此实验内容与医院和药厂实际工作密切联系,设立一个以中药材为中心主题,将中药学专业所有必修专业课程相关知识点和技能组合起来,以综合能力培养为核心,注重相关知识和技能的紧密连接,在部分实验环节中引入目前先进的实验方法和技术,如超声辅助提取法[10,11]和HPLC分析技术[12,13]等,体现基础与前沿、经典与现代、课堂与生产的结合。实验包含验证、综合和设计三种形式。教学大纲的主要内容包括:课程性质和任务、课程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实验项目及形式,实验课时则在预实验结束后确定。
3.2 方案设计、预实验和实验指导教材的编写
实验方案要最大限度体现出其覆盖广泛的高度综合性特征,联系多门相关学科和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术,力求突出重点和深度,达到培养学生知识综合能力和综合知识应用能力的目的。为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通过预实验逐项确定实验内容和整个实验所需课时,然后以此为基础组织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编写实验指导教材。
目前,四年制本科中药专业课程设置,不同中医院校略有不同,但是核心课程几乎是一致的,即包括中药学等十门专业课程。我们以“盐酸小檗碱的研究与应用”为实验主题,从介绍黄连、黄柏、三颗针等中药临床作用开始,到原植物的识别、种植、饮片的炮制,以及从上述药材中提取盐酸小檗碱,验证其药理作用,直到制成临床应用的制剂并做质量检查。整个实验模拟新药开发研究的全过程,将所有十门专业课程的相关知识点构成一条链(图2)。
3.3 实验方法和手段的选择
模拟中药新药的系统研究方法,辅以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实验从原植物药材着手直到完成药物剂型的制备和质量检测,一层层展开。选题目标明确,但是实现方法各异,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实验方法应具备多元性,实验手段应多样性,即综合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基本实验方法或手段完成同一个实验,培养学生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不同的实验原理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掌握不同的实验技能。部分段落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路径,提高学生自主创新能力。
3.4 实验课前的准备
根据实验题目中的任务和要求,引导学生进行针对性复习,使学生明确在本次实验中自己要做什么、能学到什么。学生通过文献检索,收集整理与该实验有关的信息资料,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验基本原理,熟悉操作步骤和实验所用的仪器设备、材料。按学生自主能力强弱实行分组,合理搭配,每个实验小组人数可依据实验规模大小来确定,一般以2~4人为宜,在实验进行过程中,既达到互相提高、共同学习的目的,又培养了学生分工合作的能力和团队精神。同时学科集成化实验工作量较大,占用实验室的时间较长,使用的仪器材料较复杂,需要各相关实验技术人员和教师密切协调,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合理制定实验教学进程安排表,并确保得到执行。
3.5 时间安排及实施
对于四年制中药学本科专业,在学生即将进入毕业实习前的阶段,即第4学年的第1学期期中开展该实验,此时本专业各门课程即将结束,通过实验所起的联系强化作用更加明显。因中药学科集成化实验所涉多门课程,实验需分成数个阶段进行,但要保持时间的连续性,最好在1~2周内完成。在每个阶段中组织讨论或者以布置作业的形式进行小结。
3.6 实验效果的评价
每个实验项目完成后,针对操作步骤关键节点或原理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然后根据原始记录,按要求写出实验报告,并进行物料衡算及成本核算。学生依据产品的质量、产率、成本、环境污染等因素对实验方案的合理性、实验操作的正确性与熟练程度等进行自我评价。全部实验结束后,向参与实验的全体学生发放课后调查表,并召集师生进行座谈讨论,征集对学科集成化综合性实验的意见,反映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对实验效果做整体评价。根据反馈情况,课题组成员修改实验指导教材,对方案作进一步完善。
4 效果与讨论
专业知识的应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都是系统性的、综合性的,而理论课的教学过程历来都是分门别类的进行,之间缺乏横向联系,学生在校期间对所学的专业知识本来就缺少感性认识和实践经验,这样就使他们难以建立起系统的专业学科的概念。借助学科集成化实验,把各学科理论知识进行归纳和整合,实现实验技术方法交叉渗透、相互融合,最终使学生形成独立的综合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毕业后面对行业系统化技术的应用,有更充分的心理准备,缩短了从事专业工作的适应期。
在我们开展的中药专业学科集成化实验中,加入了设计环节,即成分提取方法和步骤由学生自主拟定。通过提前查阅文献资料,学生对实验内容和原理有了更加充分的了解,扩展了创新思路,加强了自主学习的能力。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教育投入的增大,学校教学条件的提升尤其是教学设备的更新配套,使实验室开展的实验项目不再受到限制,基本可以满足实验内容多样化、非常规化的需求。
学科集成化实验不是各课程单个实验项目的简单叠加,而是一门围绕同一主题开展的独立课程,既有设计性实验内容,又含有综合性实验的特点[14,15,16],与综合设计性实验比较,前者所涵盖的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更具广泛性和完整性。在中药专业中,通过循序渐进的过程,对某一药材进行较全面的系统研究,始终保持实验的连贯性,这样逐步增加了实验的难度和复杂性,使学生把压力转变为学习的动力和探求知识的欲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中药专业学科集成化实验教学较全面地融入了各专业课程的知识点,是一种创新型实验模式,是对传统实验模式的扩展和延伸,其实验内容丰富,综合性要求更高。实践证明,将中药专业学科集成化实验设为一门独立的课程是可行的,它不但能充分体现学科知识应用的系统化,还可以促进新型实验教学平台的建立,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以集成的方式组合本学科所包含的全部或大部分专业课程群,设立一个实验目标为主线,把各门专业课程的部分相关理论知识和相应的实验技术方法贯穿起来,构成一门独立的实验课程。实践证明,学科集成化实验教学弥补了当前中药学专业分科分段式实验教学的不足。
中药学专业知识 篇5
第一篇 总论
一、单选题
1、我国现存第一部药学专著是(神农本草经)
2、我国第一部药典性的本草是(新修本草)
二、多选题
3、《新修本草》的特色有(第一部药典)(成书于唐代)(图文对照)。
第二章 中药的性能
一、单选题
1、具有发散风寒作用的药物,其性味多为(辛温)。
2、甘味药的作用是(补益、缓急)。能补、能缓、能和(和中、调和药性)
3、归经学说的理论依据是(脏腑、经络学说)。
4、药物的四气是指(寒、热、温、凉)。
5、所谓平性药主要指(寒、热之性不甚明显的药物)。
6、属苦味药的作用是(通泄、降泄)。能泄、能燥(燥湿)、能坚阴(泻火存阴)
7、具有利水渗湿功效的药物大多具有(淡味)。
8、具有沉降趋向的是(平肝药)。
9、五味之中,具有泻火作用的药味是(苦味)。
10、咸味药的主要作用是(软坚泻下)。泻下通便
11、具有清热燥湿功效的药物大多具有(苦味)。
12、具有芳香化湿作用的药物大多具有(辛味)。能散、能行(发散,行气,活血)
13、中药归经指的是(药物对于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药物作用的定位
14、酸枣仁具有较好的安神功效,能治失眠,心悸等病证,一般就说该药(归心经)。
15、麻黄能发汗平喘,用以治疗外感风寒,喘咳等病症,一般就说该药(归肺经)
16、柴胡能疏肝解郁,用以治疗肝郁气滞、月经不调等病证,一般就说该药(归肝经)。
17、白术能补气健脾,用以治疗食少便溏,脘腹胀满等病证,一般就说该药(归脾经).二、多选题
18、苦燥药主治的症候是(寒湿证)(湿热证)。、19、涩性表示的药物作用是(止泻)(固精)。收敛固涩
第三章 中药的应用
一、单选题
1、当二药配伍使用,产生毒性,称之为(相反)。
2、大黄配芒硝,属于“七情”中(相须)。
3、人参与五灵脂一起使用属于(相反)。注:不是相畏。
4、甘草与下列药物一起使用属于十八反“内容的是(海藻)藻戟芫遂具战草
5、中药配伍中的相畏指的是(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消除或降低)。
6、中药配伍中的相杀指的是(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7、相须,相使配伍的共同点是(协同作用,使疗效增强)。
8、临床应用属禁忌的是(相反)。
9、为配伍禁忌的是(甘草与芫花)。
10、与乌头相反的药是(瓜蒌)。半夏、贝母、白蔹、白及、天花粉
11、方剂的中心药物是(君药)。
12、与君药一起构成方剂的主要框架,不可删减的是(臣药)。
二、多选题
13、对于同一种配伍药对中两种药物相对而言的配伍关系是(相畏)、(相杀)。
14、能协同增效的配伍是(相须相使)。
15、用药禁忌主要包括(配伍禁忌)(妊娠用药禁忌)(饮食禁忌)。
第二章 各论
第一章 解表药
一、单选题
1、细辛的功效是(发散风寒,祛风止痛,温肺化饮)。通窍
2、解表药主要用于(风寒或风热表征)。
3、具有发汗平喘利尿作用的药物是(麻黄)。
4、桂枝的功效是(发汗解表,温经通阳)。温通血脉、温阳化气、温中散寒
5、风寒表证兼脾胃气滞者,应选用(紫苏)。
6、紫苏的功效是(发汗行气)。
7、发汗解表兼以安胎的药物是(紫苏)。
8、感受暑湿,发热恶寒,呕吐泄泻,最宜应用的药物是(香薷)。
9、当风寒风热表证难辨时,应选用(荆芥)。
10、风湿侵犯上半身,应选用(羌活)。
11、具有祛风止痛,燥湿止带的药物是(白芷)。
12、散风寒,通鼻窍宜用(辛夷)。
13、祛风湿,通鼻窍常用(苍耳子)。
14、发散风热药的主要作用是(散风热)。
15、疏散风热,疏肝解郁的药物是(薄荷)。清利头目、利咽、透疹
16、功能明目退翳的药是(蝉衣)。蝉蜕
17、用于颈背强痛的药物是(葛根)。
18、具有升阳解毒功效的药物是(升麻)。
19、具有升阳退热功效的药物是(柴胡)。20、具有升阳生津之功的药物是(葛根)。
21、具有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作用的药是(桂枝)。
22、生姜的功效是(发汗解表,温中止呕)。
23、外感风寒,脘腹冷痛者当首选(桂枝)。
24、风寒表证兼水肿者当选(麻黄)。
25、既能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又能升阳举陷的药物是(柴胡)。
26、功能疏散风热,平肝明目的药物有(菊花)。
27、既能温肺化饮,又能宣通鼻窍的药物是(细辛)。
28、细辛善治(寒饮咳喘)。
二、多选题
29、风寒、风热表证均可使用的药物是(荆芥)(细辛)。30、肝郁气滞,月经不调,胸胁胀痛,常选用(薄荷)(柴胡)。
31、桂枝治疗胸阳不振,心脉瘀阻,胸痹心痛常与其同用的药物是(蕹白)(枳实)。
32、桂枝可用于治疗(风寒感冒)(寒凝血滞诸痛证)(痰饮蓄水证)(中焦虚寒,脘腹冷痛)。
33、升麻的功效是(清热解毒)(发表透疹)(升举阳气)。
34、具有透疹作用的药物有(升麻)(葛根)(荆芥)。
35、既能疏散风热,又能疏肝解郁的药物有(薄荷)(柴胡)。
36、薄荷、牛蒡子的共同特点是(利咽)(透疹)(疏散风热)
第二章 清热药
一、单选题
1、既能清暑热,又能退虚热的药物是(青蒿)。
2、连翘除具有清热解毒作用外还能(消痈散结)。
3、鱼腥草除具有清热解毒消痈之外还能(利尿)。
4、蒲公英除消痈散结外,还能(利湿通淋)。
5、黄芩、黄连与黄柏三药功效共同点是(泻火解毒)。
6、既能泻实火,又能退虚热的药是(黄柏)。
7、具清热解毒功能,既治疗肠痈又治疗肺痈的药物是(败酱草)。
8、银柴胡的功效是(退虚热,清疳热)。
9、生地黄除能清热凉血外还能(养阴生津)。
10、功能清热燥湿而长于泻肺经之热的药物是(黄芩)。
11、风热目疾,翳膜遮睛之证,应首选(蝉蜕)。
12、治疗胃热呕逆,宜用(芦根)。
13、既能清肺、胃实热,又能滋阴退虚热的药物是(知母)
14、黄柏与知母都具有的功效是(退虚热,泻相火)。
15、功能解毒除湿,善治梅毒的药物是(土茯苓)。
16、治疗传染性肝炎,降低血清转氨酶的良药是(垂盆草)。
7、肺痈咳吐脓血者,首选(鱼腥草)。
18、热毒泻痢下痢脓血之证,当用(金银花)。
19、功能清热解毒而兼有疏散风热作用的药物是(金银花)。20、丹皮与赤芍功效不同点是(退虚热)。
21、既能清热凉血,又能祛瘀止痛的药物是(赤芍)。
22、蚤休的功效是(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息风定惊)。
23、清解肺胃实热之要药为(石膏)。
24、玄参的功效是(清热解毒养阴)。
25、既能清热养阴又能解毒利咽的药物是(玄参)。
26、既能清热解毒,又能清肝明目的药物时(秦皮)。
27、具有清热解毒,息风止痉,化痰开窍功效的药物是(牛黄)。
28、既能清暑热,又能退虚热的药物是(青蒿)。
学科专业中药学 篇6
【摘 要】 笔者针对中药学学科建设特点、本科生能力培养要求及教学现状,提出一种基于“项目驱动”的实践教学方法,并从项目来源和选择、项目设计、项目实施等方面对项目驱动教学过程进行了研究与实践探索。研究表明,项目研究方案设计和实施往往多人协作完成,结合科研课题进行项目驱动教学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热情,有效培养学生发现实际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都有助于中药学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关键词】 教学方法;项目驱动;科研能力
【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6)13-0084-03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导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教育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导师如教师、教授或资深教育者,同学或对同一课题同一方向感兴趣的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理论资料或实践工具,通过意义建构方式获得的。核心观点是:学习者要想获得成功,必须自动自发去发掘和转换复杂信息[1]。项目驱动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新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模式有所区别,它是通过面对实际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而实际存在的科研项目进行教学,突出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并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目标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亲身参与导师负责的实际项目中展开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学生从参与开始就处在面对和发现实际问题的情景中,从而能自发的学习理论、主动寻找研究资料、互相讨论学习成果、敢于并善于提出解决方案、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并不断完善解决方案;学生在项目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驱动下,能够主动的学习理论知识和相关技术,在解决问题的项目实践中发现问题并积极思考,其思维探索能力、个人求解能力和协作处理复杂多任务的能力可以得到极大的锻炼和提高。同时,指导教师在整个项目驱动教学实践过程中,提升了项目管理能力和教学能力,教育和启发了学生有计划有步骤的实现项目目标,鼓励学生在实现项目目标的过程中自动自发的进行理论和实践探索[2-3]。教学相长,学生的理论水平和专业实践能力、创新及探索意识、项目管理等综合素质将随着任务问题的逐步解决和项目整体目标的达成得到锻炼和提高[4]。
中药学专业是一本对理论联系实际要求很高的复合型专业,要求学生不但掌握理论知识,还能熟悉并掌握各种实验技能,发现实际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科学的解决问题的方案。中药科研项目是具有中药学特殊特征的科学研究工作,每个项目有其特有的的立项依据、专业性很强的研究内容、特殊的研究目标、面向实际的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拟提出的研究方案和相关的可行性分析等。具体到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上,以科研项目为对象,先由教师对项目进行分解,并针对不同学生的科研水平和实践能力给予适当的讲解和指导,然后分组就各自的细化的项目行动项进行文献查询、实验方案设计、科研讨论、项目再分解及协作完成等,让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提高实验技能和科研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5]。
1 项目驱动教学的培养模式
1.1 项目来源和选择原则 在项目驱动教学模式中,项目的来源和质量对教学效果影响显著。项目一般选择原则是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可行性和一定的挑战性,应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与技能的能力。中药科研项目主要来源于国家或省部级的纵向课题中的子项目或任务分工,部分来自校企合作课题 (纵向、横向)。项目选题过小或过于简单会失去项目教学的意义,难以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反之,选题过大或实验指标过高,会使学生无从下手、望而生畏,从而丧失勇气和信心[5]。例如,将2015年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分任务《广金钱草优良品种选育方法及种植控制技术研究》中EMS诱变育种的部分内容设计驱动教学项目《EMS诱发广金钱草突变体库的构建》,既有综合性、可行性,又兼具探索性与趣味性,学生反映良好。
1.2 项目设计 在设计项目时,可将一个科研项目划分为若干个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子项目,再将每个子项目分解为多个任务单,每个任务单通过设置相应的问题情景引出任务。项目的设计侧重综合应用性,交融结合学生所学或即将学习的知识,并注重不同学科之间内容和知识的横向整合,提高学生对新旧知识融会贯通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6]。例如,《EMS诱发广金钱草突变体库的构建》一项目就将药用植物学、分子生物学、中药栽培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分子标记技术和植物病原体抗性鉴定技术等学科和技术结合起来,综合应用性强,学生在项目设计的过程中将已学的知识综合应用,并通过查阅书籍和文献,学习很多未知的知识和技术。
1.3 项目实施
1.3.1 公布实验项目 提前一个月向学生公布实验项目内容及要求,同时成立指导教师小组,学生以3~4人自由组成实验小组,教师根据已参加本校“本科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的学生的专业和其个人兴趣,分配实验项目给每个实验小组。同时,指导教师所在的实验室做好实验准备工作。
1.3.2 制定项目实施方案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查阅文献的方法,了解相关研究的国内外现状,制定初步的项目实施方案,包括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内容、技术方法、预期结果和可行性分析。教师根据方案设计的可行性以及实验室所具备的条件对实验方案提出建议,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尽可能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法,不断修改完善。实施方案制定好后,每组学生首先对本组的方案进行自我评价,对照目标和要求找出存在的问题,以及项目实施过程中每个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然后,每个项目组向所有项目组的同学介绍和展示本组的方案,教师和其他组的同学对其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指出优点和存在的问题[7]。最后,学生按照“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要求撰写申报书,以提高自己科研课题申报书写作能力,教师指导学生以此申报书申请相关课题。
在方案制定过程中,对于在学生知识和能力范围之外的实施内容,以及难以解决的部分内容,教师则进行必要的知识讲授和点拨,并提示他们充分查阅文献和参考书籍,并利用搜索工具,进一步深入查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和途径,通过每个有针对性的项目,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1.3.3 实施项目方案 项目教学过程的驱动应由教师引导学生完成,让学生的思考推动项目的实施。在项目进行过程中,每一个步骤教师都要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关于“要做什么”、“该怎么做”和“怎么做最好”的讨论,然后指导学生按照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尝试并学会比较各种方法的优劣。这样既可保证学生掌握完成具体工作步骤的方法,也让学生学会了如何寻求解决方案[8]。教学过程中,根据项目开展情况,导师可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或面授、网络、电话等多种途径指导学生,并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的不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以真正达到个性化教学的目的[9]。比如,《EMS诱发广金钱草突变体库的构建》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学生不断探索、尝试不同的实验方法和解决方案,从中学习和收获很多。其中期总结如下:“EMS诱变后,我们遇到了第一个难题就是组培瓶里生长两个月左右的诱变植株停止生长,或者是长成了愈伤组织,当时实验停滞了较长一段时间,因为要排除培养基配方的原因和其他原因。经过和老师的不断沟通和探讨,最终决定直接播种至泥炭土和珍珠岩的混合基质中,结果种子发芽率较高且长势良好,三个月后植株已进入成熟期,从性状上看已经有变异的趋势;之后便到了筛选和鉴定突变体,前期实验方案是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筛选,但是结果并不理想,于是我们又尝试根尖染色体切片,但由于此时植株已到成熟期,根尖染色体切片观察效果也不好;后来老师引导我们又查阅大量文献,最终确定采用ISSR分子检测;随后,在提取总DNA的方法上也是试了很多种,采用天根试剂盒和自己配的试剂提取效果都不好,后来根据文献尝试改良CTAB法提取,终于成功提取出质量较好的总DNA;接下来便是选择分子检测的方法,本来是打算尝试用ISSR通用引物,但是又在一篇文献发现有人做过同属植物的ETS-SSR分子标记,便先跟深圳华大基因订购合成了文献中的26条引物,筛选出了6对扩增效果很好的引物,可以很明显的看到变异组条带的不同,出现了变异位点。目前,实验都按照着实施方案一步步进行,结果也在往好的方向发展,非常开心。接下来要做的工作便是大批量的筛选变异植株进行抗病性鉴定。”学生在此过程中,培养了不断尝试、如何寻求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问题解决后,学生也受到了鼓舞,信心倍增。
1.4 项目总结与评价 项目完成后,教师指导学生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学生按照科研论文的形式撰写规范的实验报告和研究论文。同时,每个小组进行成果汇报,重点讨论项目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及谋求解决方法的过程,并探讨今后如何改进和提高项目开展方式和实施过程;教师可根据每位学生的学习态度、表现和成果及时地一一进行分析点评,既要肯定学生的表现和成绩,也要针对其不足之处给予建议以促进学生获得更大的提高[10]。通过这样一种“学习-实践-反馈”的过程,学生对项目实施过程中运用到的知识和技术可以更好、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而且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2 实施项目驱动教学法的体会
2.1 学生学习热情和信心高涨 经过应用项目驱动教学引导学生进行科研项目研究的实践发现,项目驱动教学能够在更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和提升他们协作、创新、探索的精神[7]。不仅提高了学习效果,而且锻炼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快速适应实际工作的能力,表现出比过去更大的参与热情和学习主动性。
2.2 提高学生的科研意识和能力 项目驱动教学所选学生一般为已进入实验室学习一至两个学期的大二或大三本科生,是在完成了基础课程学习之后进行,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基本的实验技能。而且,所选项目都是真正存在的项目,已经过评审和论证,可行性高,且综合性较强,没有现成的实验指导书,要求学生必须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创新能力,借助以往所学知识,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制定出详尽、可行的实施方案,有利于培养学生系统完整的科研思路,锻炼学生的科研意识和能力。
方案实施过程中,实验时间和操作程序都需要学生自行统筹安排,遇到问题需要学生主动思考并跟指导教师探讨解决方案,实验失败可以寻找原因后重新制定方案;在撰写实施方案、论文写作、制作幻灯答辩等多个环节中,学生需要对查阅的信息进行加工,对已有数据进行分析,能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信息加工和数据处理的能力。在实验中,学生也能提出了一些目前学科中正在探讨的问题,表现出较强的科研意识和能力。本实验室在2009~2015年期间,通过项目驱动教学实践,多名学生在比赛中获奖或获得校级、省级项目资助,或者撰写的论文已向国内核心期刊投稿,或者获得出国留学或保研资格。所获部分阶段性成果见下表1。
2.3 增强学生团队合作意识 项目方案设计和实施往往多人协作完成,从文献查阅、方案设计、项目分工到实验的操作都要求学生在整个过程中都具有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每个学生都熟悉整个科研项目的设计构想,明确自己的设计定位,在较完整理解项目目标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科学研究。学生之间必须各自发挥所长紧密合作才能顺利完成项目。绝大多数学生认可了团队协作的必要性,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培养团队精神和领导能力,以及较强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因此,结合科研课题进行项目驱动教学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和科研热情,可作为提高、培养学生科研意识和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不断深入探究和完善[11]。
3 结语
教学与科研是相辅相成的,教师在以教学为主的同时开展科学研究,一方面可以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另一方面可以获得许多与教学相关的信息,并可以把这些信息及时反馈到教学中去,充实和丰富专业课的教学内容,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又不断有新问题出现,促使教师去搞科研,这就自然形成了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5]。结合科研课题实施项目驱动教学,增强了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从教师科研课题中选择项目对学生来说更具有新颖性和挑战性,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更明确,参与积极性更高。其次,学生在实验过程的创新构想对教师的科研工作也有很大的启发和帮助。总之,项目驱动教学对实现中药学专业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均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Anderson J.R.,Greeno J.G.,Reder L.M.,et al.Perspectives on learning,thinking,and activity[J]. Educational Research,2002,29(4):11-13.
[2]霍芳.论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S1):236.
[3]刘卫,刘金岭.基于项目驱动教学的应用型本科生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价值工程,2012,31(13):235-236.
[4]柯胜男,黄明和,雷刚.基于“项目驱动”的教学研究与探索[J].计算机教育,2007,(8):25-27,33.
[5]张文平,刘波兰,马廉兰.结合科研课题开设医学微生物学系列综合设计性实验[J].时珍国医国药,2008,19(8):1861-1863.
[6]沈娜.中职计算机VB课程教学中项目教学法的尝试[J].科技资讯,2010,(8):172.
[7]徐雅斌,周维真,施运梅,等.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3):125-127,130.
[8]王荻.项目驱动教学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36):17-18.
[9]黄明和,雷刚,郭斌,等.“导师制下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7,(2):29-31.
[10]李红斌,许业进.以“项目驱动”为导向的计算机课程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广西教育, 2009,(15):83.
[11]苏珂,龙艳,林枫,等.项目驱动教学对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基础医学教育,2011,13(7):642-643.
学科专业中药学 篇7
1、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传统教育在内容上只重视知识的传授, 老师一讲到底, 搞填鸭式教学, 学生围绕考试转, 培养出的学生往往是高分低能。在以往的中药教学中, 教师讲课满堂灌, 从书本上的内容到临床应用, 对中药的“功效、应用、性味”等内容, 逐字逐句的解释, 还把一些有关的小验方穿插在教学中讲授给学生。学生只是被动听讲, 学习也是为了应付一些考试。这种师徒式传艺的方式, 使学生产生依赖心理, 到具体的工作实践中不能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药物的加减变化, 运用不灵活, 影响了中医学的发展。而素质教育正是克服了这些弊端, 充分调动学生发展的主体性, 在课堂上学生变为演员, 老师是导演, 通过启发、引导以促进学生的求知欲。教授学习方法, 培养逻辑思维和自学能力。这种自主学习的能力, 是保证一个人一生不断发展的基本能力, 是适应社会竞争和发展的需要。
2、根据学科特点, 采取相应教学法:
素质教育是革除传统教育中的弊端, 并非是对以应试教育为特征的传统教育的全盘否定, 而应是辨证的扬弃。对传统教育中一些成功的经验和科学的教育方法, 在推行素质教育中仍要继承和发展。在教学中, 基础课和临床课有各自的学科特点, 另外, 中医和西医的课程也有各自的内容。做为专业教师, 应从自己所教学科入手,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针对教材中的不同章节, 不同内容, 采用相应的适宜的教学方法。例如, 中药课程有总论和各论两大部分。各论中又有不同的章节。总论中的中药学基础知识及格论中的药物来源、性味、功效内容都是纯理论知识, 对于这些内容, 采用传统教学法更为适宜。通过提问、考试及做练习题, 反复学习, 反复训练, 加深、巩固知识, 使学生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而对于中药的临床运用、加减变化及用量、使用注意的内容, 应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教师从临床病症举例和方剂举例等多方面, 引导学生课堂上大胆想象、踊跃发言, 选择同类相应的药物加减, 或分析药物在方中所起作用等多方面启发, 使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缩短学校教育与日后临床实践的差距。
另外, 培养学生素质, 应遵循渐进性原则。学习一门新知识, 学生往往不得其法, 在开始章节的教学中, 以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主, 每节、每章作总结。中药的功效采用归纳对比的方法记忆。掌握同类药物的共同功效, 再对照掌握个别功效。以后的章节可让学生仿效老师, 自己归纳, 主动学习。随着所学章节和药味的增加, 由学生参与分析、讲解, 老师逐渐转变角色, 由“演员”变为“导演”。
3、注重中药的药理研究:
医学的发展已经从过去的经验医学阶段进入到实验医学阶段。各省都没有中医中药研究院, 中药的药理研究, 为中药学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原有的中药功效已被证实, 经过实验又发现了某些药物的新功效, 扩大了中药的应用范围。教材中存在每味药物之后附注的参考内容及最新实验报道, 除为学生做详细的讲解之外, 还应启发学生根据报道来发展中药的临床应用, 从而掌握药物, 还经常查阅一些杂志、资料, 注意相关的最新报道。使知识更新。例如止血药蒲黄, 药理研究证实蒲黄有收缩子宫的作用, 故孕妇忌用。利水渗湿药中的车前子有利水通淋的功效, 但近期实验证明, 车前子煎剂对动物、健康人均无明显利尿作用。为此, 学生临床选用利水渗湿药时, 可考虑不用此药, 以免影响治疗效果。另外, 有些药物已被实验证明具有升压或降压作用, 临床应用时, 应注意患者的血压, 以免对患者造成伤害。所以说, 让学生装满知识走出校门, 远不如培养他们主动地学习知识、更新知识的自学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更重要。
学科专业中药学 篇8
1 注重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思想素质
现今职业道德已成为大多数用人单位选用毕业生的首要条件,具备好的职业道德才会有好的工作表现。从当今大学生就业形势看,毕业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并不十分理想,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缺乏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和责任感,功利主义倾向明显,市场经济因素和社会上公民道德问题产生的误导是造成新时期大学生职业道德缺失的根源之一,严峻的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现状已为高校教育工作敲响警钟[1]。医药行业是承载着“健康所系,性命所托”的生命责任的特殊行业,其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会直接影响医药产品在生产、使用各个环节的安全、有效。
我们在实习前安排了系列的培训讲座,请资深的实习指导老师就职业道德、诚信、实习管理、各种关系的协调处理、文明礼仪以及一些注意事项等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引导学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才是竞争良好工作岗位的重要前提[2]。在对近三年中药学专业专题实习情况的调研时发现,通过前期的实习前培训,大多数学生能在实习中脚踏实地、积极主动地积累工作经验,实习单位的反馈意见普遍较好,为顺利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加强职业认知教育,提高职业成熟度
中药学专业学生经过三年半的专业课学习,对未来有一定的规划和设想,但在自我认知、职业认知、职业选择等方面的定位和选择上也存在较多问题。我们对近两年中药学专业四年制本科大四学生在专题实习前就职业认知、职业成熟度等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2007级46人、2008级47人,集中发放问卷,由被调查者不署名独立填写,并在规定时间内填完,均为学生自愿填写。发出93份问卷,回收93份问卷,回收率为100%,分类统计研究资料发生的频数和百分数,结果见表1。
(n=93)
样本学生对职业认知、实习的主动性、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等项的自我认知的分值相对较低,说明学生对即将从事的中药学专业涉及的工作内容的认知度相对缺乏,自我认识信心不足,而且积极主动的意识也不强。因此,在专题实习前,有必要让学生对专题实习和即将从事的职业有更加明确的认知,积极主动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积累、储备,引导学生树立信心,准确定位,为顺利完成专题实习和就业积极努力。
3 做好专业知识储备,强化实验技能
当前国际教育界以K.A.Q(Knowledge,Ability,Quality,即知识、能力、素质)作为人才培养的三要素,其中实际工作能力占据重要地位[3]。针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差、操作不规范的情况,我们组织一线教师进行实验操作技能培训、实验室安全知识、文献查阅和科研论文撰写等专题讲座,帮助学生储备专业知识技能。我院大力推进教学改革活动,着力打造学生的综合能力,今年修订中药学专业本科培养计划时,增加了大三暑假的科研见习周以加强实验技能培训。积极开展学生课外科研兴趣小组活动,鼓励学生从大二起就积极申请、参与大学生创新基金项目,选拔科研教学一线教师任指导老师,培训学生的科研思维和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参与过科研兴趣小组的同学,实习时能很快开展课题研究,实践操作能力较强,综合能力也能得到更好的锻炼和提升,学生们对此体会很深,非常感激课外科研兴趣小组活动对专业知识与实验技能的铺垫。
4 开好实习前动员会,调动学生积极性
毕业专题实习是在校学习和今后工作的一个桥梁,既是对理论学习的检验和深化,也是一种就业预演。我院每年专题实习前都要召开动员大会,院、系领导及专题实习主管教师会以历届实习生的实例详解短暂的实习生活与终生职业生涯之间的内在关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鼓励学生立足吃苦耐劳,做到“五勤”(口勤、脑勤、眼勤、手勤、腿勤)和“五注意”(注意安全、注意遵纪守法、注意处理各种关系、注意小节、注意仪表形象)。
实习前教育是否到位直接关系到实习的质量,实习单位和历届毕业生的实习情况反馈意见也凸显了实习前培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们将继续坚持创新意识,精心策划实习前培训,进一步强化思想素质、基本技能和科学思维训练,让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能更好地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曹洪军.加强普通本科院校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J].江苏高教,2009(5):134-135.
[2]宋中发.加强当代大学生职业道德修养教育之分析[J].中国市场,2011(31):185-187.
学科专业中药学 篇9
1.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是教学设计的起点, 主要内容是学生已经懂得了什么, 能学到什么, 学生容易理解和不理解的是什么, 学生学习的差异性在哪里, 以及学生学习需要怎么样的合理铺垫和有效引导[2]。 教师只有对学情分析的主要内容有了细致的了解和有效的分析后, 才能在教学中做到详略得当, 有所教有所不教, 科学适度。
本课程授课对象为中药学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 已具备一定的医药学相关知识基础, 对与本章相关药物麝香等功效有初步认识, 但对药理作用及有效成分认识不够深刻, 对药物作用机制尚不明确, 需进一步深入探讨。 麝香的药理作用和作用机制是本章重点与难点, 但学生已经学过药理学, 我们将药物某一作用的机制, 与药理学中某些药物机制相联系, 易于学生理解接受;某些药物的药理作用复杂, 学生会觉得需要背诵的内容较多, 有一定畏难情绪。
2.教学内容分析
2.1教学目标。
在学情分析基础上, 结合教学大纲及教学内容, 我们分别设定了学习麝香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2.1.1知识目标
掌握麝香的药理作用和作用机制;熟悉麝香的有效成分、临床应用;了解麝香的药用来源。
2.1.2能力目标
将麝香功效-药理作用-物质基础互相融会贯通, 培养学生从点、线到面的分析思维能力;通过麝香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的学习, 使学生具备指导麝香临床用药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利用多种信息资源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2.1.3情感目标
促使学生初步用所学中药药理知识将传统中医药理论与现代药理学知识联系起来, 认识和理解中药理论的现代科学内涵, 加深对祖国传统医学的热爱;激发学生学习中药药理学的兴趣, 并产生对中药药理学深入探索的欲望和热情;让学生从化学成分、传统功效、现代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整体角度认识中药, 培养学生运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问题, 并强化学生中药学的整体观思想。
2.2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为麝香与功效相关的药理作用、 主要活性成分及某些作用的机制。 教学难点为麝香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双向影响及麝香抗炎特点及机制。
3.教学方法
3.1课堂讲授利用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
通过引导、分析、讨论、讲解和归纳总结等过程实施课堂教学。 多媒体中适度采用合适的动画、视频和图片, 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3.2采用启发式的综合性问题。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他们能主动整合原有的知识, 提取最有联系的旧知识, 同化和顺应新知识, 发现和分析问题。 采用复习、提问等方式, 与学生进行互动教学。
3.3对课程内容随时进行归纳总结。
使其转化为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的知识点, 如将麝香的药理作用总结为五方面, 并将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相联系, 学生更易于接受。
4.学习资源
4.1教材
我校《中药药理学》选用的教材为彭成主编, 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第九版) , 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适合中医学类、中药学类、药学类专业使用。 教学参考书主要有《中药药理学》, 沈映君主编, 第2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中药临床药理学》, 向楠主编,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 陈奇主编, 第3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4.2多媒体课件
结合教学经验制作Power Point多媒体课件, 充分体现本学科学习特点, 课件中多采用视频、图片资料结合适当的文字, 构建情景再现意境, 激发引导学生的注意力。
4.3网络教学资源
利用校园网网络教学平台, 将课程相关教学大纲、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资料等上传, 同时推荐其他院校优秀的中药药理学精品课资源网址, 供学生学习参考使用, 增加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 拓宽学生知识面, 加强与学生的课后互动与交流。
5.教学实施
5.1复习前课内容, 引入情景模式, 导出新课。
引入在影视剧中经常出现的情景, 古代后宫嫔妃接触或使用麝香后, 易流产和不孕, 说明麝香有影响子宫平滑肌的作用, 那么麝香是否有其他药理作用, 产生这些作用的物质基础和机制是什么? 从而导出新课, 调动学生学习新课积极性。
5.2问题探究, 构建新知。
5.2.1简单介绍麝香的药用来源、有效成分和功效:关于麝香药用来源和功效, 学生已经在中药学课程中学过, 讲授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引导学生共同回忆, 活跃课堂气氛。 有效成分简要介绍, 并在后面的讲授中将其与麝香的药理作用相联系。
5.2.2重点介绍麝香的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 结合麝香功效, 引导学生思考, 麝香有哪些药理作用。
对中枢的药理作用, 详细介绍其特点, 并分析作用环节, 便于学生理解。 结合多媒体视频, 将止血环节关键步骤总结要点书写在黑板上, 即 (1) 激活血小板; (2) 激活凝血酶; (3) 生成纤维蛋白, 进而提出麝香的抗凝血作用机制。
在讲授麝香对心血管作用时, 结合多媒体图片, 引导学生分析, 麝香的作用对机体有何影响, 培养学生独立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由点到面、从局部到整体的科学思维方式。
结合多媒体图片, 讲授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对糖皮质激素释放的调节作用, 该部分知识在药理学和生理学中都已经学过, 通过机制引导学生自己分析, 麝香抗炎的作用部位。
归纳麝香各药理作用的物质基础, 将麝香功效与药理作用一一对应, 教会学生由药物功效推导药物药理作用的思维方法, 减轻学生记忆的负担。 并引导学生思考, 依据麝香的药理作用, 它的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是什么?
5.3总结归纳, 效果反馈。
总结本单元教学内容, 明确重点掌握内容。 教师总结, 提出问题, 学生集体回答, 教师观察学生参与情况, 反馈教学效果, 做出即时性评价。
5.4自主学习, 拓展练习。
布置本单元复习思考题并介绍课后自主学习资源。
思考题:查阅文献和工具书, 麝香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是什么? 分别采用的是何种实验方法?
6.教学总结
合理的教学设计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 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3]。 我们在对学情和教学内容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 针对本课重点和难点, 教学上主要采取启发式课堂讲授与实验、讨论、综述写作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因材施教, 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学时首先进行前课回顾, 将新旧知识建立联系, 奠定学习新知识的基础, 课程讲授中, 采用多媒体互动教学的方式, 以多媒体课件形式为主, 同时将PBL教学法和开放式教学引入课堂中, 加深课上与学生的互动。 另外, 将中药现代药理作用与传统功效主治相联系, 减轻学生记忆的负担, 教给学生获取新知识的方法。 每次课的最后都以简略的文字和图表的形式对本课堂教授内容加以总结, 加深学生对内容的记忆和掌握, 布置思考题或拓展练习, 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与学生进行课后沟通, 同时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了解关于中药药理学的相关科研知识, 增加与学生的课后互动。
中药药理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 理论课介绍的大部分中药的药理作用、作用特点均来源于实验研究, 但中药的症候和现代药理动物模型有所不同, 有些药效和机理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因此, 将实验教学与理论课相结合, 可加强学生对中药药理学基本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进一步强化教学效果。
摘要:以《中药药理学》中开窍方药的代表药物“麝香”为教学内容, 在对学校中药学专业学生进行学情分析的基础上, 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学习资源、教学实施等环节进行教学设计, 从而提高高校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授课水平, 强化中药药理学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药药理学,麝香,教学设计
参考文献
[1]陈忻.中药药理学课程建设的体会[J].中医教育, 2012, 31 (5) :42-44.
[2]胡明祥.有效学情分析与理性教学设计[J].教育, 2016, (10) :65-66.
中药及中药专业的发展前景 篇10
日前国家注重中药现代化的发展, 制定“中药十二五”规划等相关前瞻性计划大力促进中药的发展。在全国各地投设中药现代化研究基地和重点科研项目, 具体而深入地从药材、有效成分、药效以及新药研究临床应用等方面对中药进行研究、开发和利用。
中药材的种植是对中药发挥药效作用的源头性保障, 国家制定GAP种植规范, 从绿色、高效、可持续方面保证中药药材的质量。首先在药材的资源方面, 因为我国比较特殊的地形地势, 药材的分布也因地域不同而有所差异。其种类的分布规律是从东北至西南由少增多, 但药材的蕴藏量则以北方最多, 向南逐渐减少。从产地上讲为GAP基地的选址提供了参考。GAP的标准操作规程对中药材生产是中药研究、开发、生产应用也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从适应范围、引用标准、环境条件、种类特征、种子、栽培管理、采收加工、药材质量标准测定以及包装运输储存环环都必须严格把关[1]。
比如用GAP质控下栽培的中药丹参作为重金属内控标准物, 研究其制备和表征方法。实验结果表明, 丹参内控标准重金属含量的数据准确可靠, 稳定性好, 可作为丹参中药材重金属质量控制的参考标准, 也可作为其他中药GAP规范管理中有毒元素的内部质量控制的参考标准[2]。再比如现在大家非常熟悉的养生之宝人参, 利用HPLC及其他分析法, 得出人参花蕾 (果实) 在各时期均以人参皂苷Re含量为最高, 不同时期其人参皂苷含量波动;得出抚松县无公害栽培人参基地六年生人参于9月1日至9月11日采收, 加工的人参产量高, 质量好;得出对五年生栽培人参留种田进行留外方二圈花蕾, 中间全部摘除的疏蕾方法是可行的大田留种操作方法。这些操作结果为确定人参的规范化生产操作规程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我们知道, WTO对于中国来讲, 是一个巨大的机遇和挑战。新世纪国际中药市场的竞争讲究的是药材的真实、优质、稳定、可控。在这样的环境下, 实施GAP的优越性就非常明显, 第一它从中药生产的第一关——种植入手, 各个影响因素均有严格的监控;第二它很好地保护了有限的中药资源;第三对药材规模化种植研究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基于GAP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 仍然有许多地方亟待被改建完善。主要的问题包括知识产权较难实现社会共享、未能迅速推广认证药材品种的规范化生产技术;增加了GAP的实施难度和准入门槛;国家的投入未产生应有的社会效益;对通过认证的产品缺乏标识, 违背市场经济的规律。针对这一系列的问题, 我们的建议是SFDA需完善现行GAP法规;SFDA组织研究、发布各种中药材的规范化生产技术指南;发放GAP认证标识[3]。
中药指纹图谱的研究是在中药种植基础上的进一步研究热点, 通过中药指纹图谱分析更精确地确定道地药材的质量, 普通药材的质量等级和真伪优劣药材的鉴别等。目前, 中药指纹图谱作为一种中药理论研究和新药开发的模式和方法, 是中药化现代关键问题之一。中药引入指纹图谱的手段是因为指纹识别技术是一种重要的生物特征鉴别手段, 指纹具有唯一性, 这是由指纹的遗传物质本身的唯一性决定的。按应用对象来分类, 可分为中药材 (原料药材) 指纹图谱、中药原料药 (包括饮片、配伍颗粒) 指纹图谱和中药制剂指纹图谱;按测定手段分类可分为中药化学 (成分) 指纹图谱和中药生物指纹图谱。
由于中药指纹图谱研究处于起步阶段, 技术难度较大, 客观困难较多, 需要不断地探讨与交流。那么指纹图谱质控技术对现代制药学的发展意义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首先, 此技术可以保证中成药的功效。此外, 它也是带动当前中药工业的现代化技术, 是牵动中药农业现代化的技术纽带, 是实现中药走向世界的必要保证。
那么中药指纹图谱的建立又有哪些建立原则呢?一个理想的指纹图谱应该不仅仅局限于对药物物质基础的相对显示, 而应该将测定的参数通过一定的数据相关性比较, 并联系药物, 从原材料到最终制成品整体过程的质量特性, 对中药进行整体相关性、有效性的控制。指纹图谱的建立应该针对分析样本的特性。另外, 实际测定中, 影响一个方法稳定性的因素有很多。从样品来源、组成、供试样制备、不同仪器、测定条件等等, 都会对结果有所影响, 所以测定方法在实际操作中的可变性, 也是指纹图谱测定研究中的重要环节。
指纹图谱研究在现代制药研究产业的应用。比如中药白芨, 中药白芨的化学成分复杂, 但白芨水浸液荧光光谱图中只出现两种组分的荧光峰, 实验条件一定时, 两种组分荧光强度都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可以作为两种组分定量分析的基础。再比如枸杞, 可以用到DNA指纹图和化学指纹图谱法来对枸杞子的质量进行测定。由于其具有应用范围广, 分析结果准确、快速、重现性好等众多优点, 日益受到重视, 非常适合构建中药指纹图谱。在中药的创制过程中, 指纹图谱学体系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利用数学和化学统计学手段、依托计算机科学进行综合整理和评判, 以获得更高层次的生物学信息而服务于生命科学。中药指纹图谱学的核心就是依托中药指纹图谱信息学技术手段获得关于中药的全面物质信息和中药作用于生命体的生物信息, 最终目的就是弄清中药的作用机理、代谢规律, 实现药效的最优化和毒性的最小化, 生产出优秀的新型中药, 即实现中药指纹药剂学的目标。
运用现代化仪器比如高效液相色谱, 超声波浸提技术, 大孔吸附树脂、超临界流体萃取等多项技术对中药中主要药效成分进行提取、精制和含量测定, 比如地笋中挥发油化学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中, 我们主要研究其挥发油是否有增强纤溶的作用, 我们联合了GC-MS法以及化学计量学等其它的分辨方法, 为其化学成分的系统研究提供了参数。蒲桃茎、叶和花挥发油化学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中, 我们毛细管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方法分析鉴定了其化学成分, 比较了不同部位各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异同及物性, 以期为更好地开发利用蒲桃资源提供参考。另外在超临界CO2技术分离提纯青蒿挥发油及成分这一实验中, 我们则是结合了SFE和GC-MS二者的优越性。
克服传统煎煮费时, 有效成分被消耗的缺点, 去除余质的干扰, 更大程度地利用中药中的有效成分。跨越中药饮片加工的阶段, 将有效成分提取出来, 根据化学持性制成不同的剂型直接用于疾病的治疗。这些技术在很好的保留了传统中药炮制精髓的同时, 也显示出非常强大的优越性。比如超临界流体萃取 (SFE) 技术, 在萃取率、保留药物有效成分和生产周期等方面均有较为理想的水平[1]。再比如超微粉技术很好地解决了药物利用率的问题。微波辅助提取技术具有操作方便、省时、节能和获率高等优点。超声波辅助提取有温度低, 溶剂使用量少, 节约能源等优点。近年来这两种辅助提取技术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并在天然产物提取中得到了应用。近年来, 随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中药新制剂的开发研究取得很大成绩。所涉及的新药剂型包括口服液、冲剂、软胶囊以及一些新工艺的应用。
在此基础上进行中的新药研究和“二次开发”。目前中药作为新药研究领域一个新的方面拥有着庞大的药源基础和开阔的前景。中药来自于天然药物, 我国有着丰富的药材资源, 还有很多尚未开发的品种有待发现和研究。并且采用包含技术、超微粉碎技术、缓释控释技术以及脂质体制备技术等多项现代化技术将中药制成不同剂型用于临床, 对于某些疑难杂症的治疗在某些程度上优于化学药, 甚至在某些常见病的治疗上与化学药等效或者更具安全性。这对于我国新药研究是一种强有力的支持。例如国内知名院校重点实验室和企业合作, 利用中药抵抗传染性疾病 (禽流感) 的研发平台, 建立一个抗禽流感H5N1病毒中药筛选平台。实验证明效果良好, 这也是全球首次通过实验室证明中药对治疗人感染禽流感有效。就抗病毒颗粒治疗禽流感的处方、工艺、用途申请了2项中国发明专利, 先后在欧洲、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申请专利。中药的新药研究开发不仅仅是针对中国国内, 对国际市场也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国内外市场需求, 我国经济发展迅速, 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都将促进我国中药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尽管如此, 在新药研究发展还是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比如市场竞争压力, 中药新药研究中知识产权和专利保护不力, 中药新药研究人才培养能力欠缺, 经济实力不强, 重基础 (药学、药理、毒理) 轻临床现象较普遍, 市场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都对中药新药研究部门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中药新药研究的主导思想应当是创新中药, 走从研究到开发的高速公路。至今已有1141种中药新药通过注册, 其中一类新药占11.5%, 二类占6.5%, 三、四类各占40%, 五类占2%。反映新药研制水平的一二类新药的数量明显偏少;对于三类新药的研制也多相重复, 忽视了发展创新、基础研究及科研永平的提高;研制的整体水平不高, 低水平重复现象严重。这种现象引发了我们对中药新药的开发研究和思考。自我国加入WTO组织后, 我国中药发展面临以下三大机遇:一是加快发展的机遇, 二是政策扶持的机遇, 三是合资合作的机遇。与此同时中华民族传统医药正经历前所未有的挑战, 我国医药工业面临着新的调整和变化以及“洋中药”对我国中药市场的冲击。因此, 发展必须破解四大危机:一是理论传承危机, 二是种质资源危机, 三是产品创新滞后危机, 四是国际竞争加剧的危机。并且开发高技术含量的中药新产品, 改变我国目前以资源输出为主的中药外贸格局, 这对加速中药走向世界的进程意义十分重大[1]。
通过药效学和药动学研究解决了中药在人体中药理作用发挥的不明确性和难解释性, 使中药更好地被科学公众认可, 拓宽中药国际国内市场。
在中药现代化大力发展的趋势下, 医药院校的中药专业也在蓬勃的开设和发展, 中药专业同时注重理论和实践, 专业性、系统性地培养中医药人才, 掌握中药传统知识技能和现代化发展的最新信息技术, 适应市场和行业需求, 以实现中药现代化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中药带着极其深厚的医学理论积累和文化品质, 以平和而谦逊的姿态, 行走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 仿佛是一位微笑不语的老者, 又仿佛是一位朝之蓬勃的年轻人在传统医学理论和先进科技的碰撞下, 厚积薄发, 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走向光亮的明天。
摘要:中药是我国传统医学的一个中重要部分, 目前其发展前景也是受到了许多专业人士的关注。本文从GAP种植、中药指纹图谱和中药新药研究三个方面探讨中药专业的发展前景, 通过分析当前各个领域的研究形势, 提出合理可行的规划方案。
关键词:GAP种植,中药指纹图谱,中药新药研究
参考文献
[1]魏志华, 阎红敏, 王新民, 等.中药远志GAP标准操作规程[J].安徽农业科学, 2008 (17) :85.
[2]黄志勇, 庄峙厦, 王小如.GAP质控下栽培丹参重金属内控标准物的制备和表征[J].中国中药杂志, 2003, 28 (9) :808.
学科专业中药学 篇11
[关键词] PBL教学法;中药药理学;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1)24-137-02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法于1969年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多伦多的麦克玛斯特大学(McMaster University)医学院首创。它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开放情境中,通过多渠道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模拟科学研究活动所设计和组织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作为一种逆向学习法,该法强调从问题入手,使学生去探索那些他们需要的知识,并应用这些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这种教学法在美国等高等院校已广泛应用,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1]。
河南农业大学的中药学专业,是为适应中药材规范化生产的需要于2002年开办的。它是农学与中药学的交叉学科,既有中药学专业的特点,又有农学专业的优势和特色。中药药理学是该专业的一门专业骨干课,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和机体(包括正常、病理机体和病原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与中药学、方剂学、中药化学等多学科密切相关,在中药新药开发、研究和生产行业,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其实验教学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和独立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笔者根据PBL教学法指导思想,结合中药药理学实验教学的特点,采用理论与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设计授课内容,尝试将PBL教学法适当应用在实验教学中,取得一定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河南农业大学中药学专业的《中药药理学》课程安排在第3学年上学期。以2006、2007级中药学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4个班共108人。学生以自然班级分成两组,每组54人。2006级中药1班和2007级中药1班为试验组,采用PBL教学法,2006级中药2班和2007级中药2班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LBL教学。为进一步了解PBL教学法的教学效果,笔者对试验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发放问卷54份。
1.2 方法
1.2.1 教师设计案例 教师选择适合学生能力、有可行性、代表性及实用性的案例供使用。本研究以“生大黄、制大黄及大黄、芒硝配伍对小白鼠小肠推进功能的影响”为案例。LBL组采用传统教学法,教师对实验所需理论系统讲授并实验操作示教。PBL组对实验原理、方法和步骤不做交代,仅介绍相关的中药药理学研究方法,提出实验任务和要求及需要弄清楚的问题等。然后,由学生查阅资料,小组讨论,开展实验设计,写出方案。
1.2.2 学生分组讨论 将试验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6~7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利用课余时间,通过查阅书籍、期刊、图书馆的相关刊物、搜集网络资料等,获取自己需要的知识,解决设计中遇到的问题,拟定一个设计方案。
1.2.3 评审实验方案 教师与试验组学生共同对实验方案进行讨论与评价,内容包括实验原理、实验材料及药品的制备方法、试验分组、动物数、剂量、实验步骤以及实验结果的处理方法等。并进一步完善实验设计,合格者方可进入实验研究。
1.2.4 实施实验 试验组学生按照自己确定的实验方案,自主开展研究活动,教师为其研究活动提供服务。
1.2.5 成绩评定 采用将实验动手能力、实验报告、结果分析三者相结合的方法评定学生的实验成绩。
1.2.6 总结 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PBL教学法的必要性、对PBL教学法的喜欢程度、PBL教学法的趣味性、学习积极性、发现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对学习内容掌握及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等多方面内容进行综合评价。
2 结果
2.1 实施PBL教学法的效果评价
开展问卷调查,回收问卷54份,回收率为100%。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学生对PBL教学法持肯定态度。见表1。
2.2 测评成绩比较
为评价不同教学方式对学生教学效果的影响,对试验组与对照组期末考试成绩进行了比较。参加考试的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同前,各54人。实验考试总成绩为100分,其中考核评分实验报告占30分,动手操作占30分,结果分析占40分。见表2。
3 结论
针对农业院校中药学专业的特点,笔者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将PBL教学法引入中药药理学的实验教学中,通过问题回答和分析,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资料收集、小组讨论,使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都得到了锻炼[2]。实施过程中有如下几点体会。
3.1 引导学生查阅文献资料,培养搜集信息获得知识的能力
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先导,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法,而解决问题首先要查阅资料,然后分析整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于怎么查找资料感到茫然,有的同学不能熟练利用网络,或不会查找教科书以外的书籍等,提示通过举办讲座等形式培训学生查找资料的方法十分必要。
3.2 协助学生由被动变主动,提高团队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实验教学,实验课前老师会例行讲解、演示,同学们多是在较短时间内被动接受,或根本没有理解,只是照着讲义内容重复实验过程,获得数据,形成报告,实验效果相对较差[3-5]。开展PBL教学,老师引导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从资料获取、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如何解决、实验数据处理及总结等都由自己通过协作完成。学生对实验记忆深刻,实验效果较好,提高了学习兴趣。同时加强了团队协作,促进了师生沟通与合作。
3.3 建立有效的考评机制,加强对学生的监督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思考和获取知识的动力,因此要针对教学各环节的特点,进行相应考评,笔者采用将实验动手能力、实验报告、结果分析三者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评定学生的实验成绩,提高了教学质量。
总之,PBL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有助于系统、综合掌握相关理论知识,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和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今后,笔者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实验教学方法,积极探索新方法,使实验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Donner RS,Bickley H.Problem based learning in American medical education- an overview[J].The Bulletin of the Medical Library Association,1993,81(3): 294-298.
[2] 肖华,方定志. PBL教学法在医学机能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理论与实践,2005,15(11):1607-1608.
[3] 肖湘,贺加,刘毅敏.PBL教学法在医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局部手术学杂志,2006,15(6):409.
[4] 方洪壮,孙长海,任恒鑫.药物分析理论课教学中PBL教学法的尝试[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6,29(1):46.
[5] 刘景福,钟志贤.基于项目的学习(PBL)模式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02,29(1):18.
(收稿日期:2011-12-12)
(上接第121页)
感[7],也有效融洽了患者之间的关系,对防范和减少风险事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4 完善风险管理机制,提高护理质量
护理风险管理作为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一部分,推行护理风险管理,能不断对护理工作环节的不足与隐患进行风险评价,促进各项管理机制和工作流程的改进与完善,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与责任意识,密切医护、护患关系,赢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支持,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华,黄伟,区阳波.ISO9000:2000族标准与Jel国际医院认证标准比较[J].中国医院杂志,2003,11(7):38-41.
[2] 邹晓清.风险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运用[J].护理管理杂志,2003,3(6):22-23.
[3] 李加宁,宋燕宾.加强护理风险管理的思路与方法[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47.
[4] 秦洁,周意,卢瑛,等.ICU病房实施风险管理的做法和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05,5(7):55-58.
[5] 钱萍.加强医院护理风险管理的必要性[J].护理管理杂志,2004,4(6):17-18.
[6] 马斌.精神康复病房患者的风险评估与护理干预[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81-83.
[7] 唐荣.精神科病房的风险管理[J].中国医药导报,2009,6(34):145-146.
学科专业中药学 篇12
开设《医院药学》课程的意义
医院药学是以药学为基础, 以病人为中心, 以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合理为目的, 研究并实施以优质药品用于患者的应用性、综合性学科, 是医院医疗工作四个技术支持系统———医、药、护、技之一, 药学工作人员提供的药学服务水准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质量。
高职药学专业的毕业生有很大一部分进入基层医药卫生单位工作, 《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提出:“医院药学部门要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药学管理工作模式, 开展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工作, 参与临床疾病的诊断、治疗, 提供药学技术服务, 提高医疗质量。”我国的高职药学教育长期偏重于药物生产、检验、销售等知识技能的累积, 而对药物的使用知识、治疗结果预测、分析和评估能力、药物不良反应处理能力、与临床专业人员沟通和协作能力有所忽视, 成为制约医院药师为病人提供良好药学服务的重要因素。因此, 在药学专业课程中, 引入和加强《医院药学》的学习, 全面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 对学生、学校、专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医院药学》课程开发
(一) 课程内容
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 应将药师在医疗体系的角色定位为照顾者、决策者、沟通者、领导者、经理者、终身学习者及教育者, 据此可将课程内容分为两个体系、四个层次。两个体系为理论学习体系和实践体系。四个层次为: (1) 传统药学服务知识。包括医院药学部管理体系、组织架构、各部门 (采购库存管理、制剂部门、质量管理部门、调剂部门等) 的任务职责、人员岗位设置、日常药学查房、处方调配、药历书写、用药咨询等。 (2) 深层次的临床药学服务。包括药物经济学、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临床用药的监测与评价、临床专业知识、合理用药指导及个体化用药设计、疑难病历讨论、不良反应监测等。 (3) 药物信息收集。包括进行药物情报收集、评价及整理, 及时掌握最新的药物信息及不良反应, 做好新药的临床评价与反馈工作等。 (4) 职业道德教育。包括药学伦理学、药学道德基本规范、医院各药学工作岗位的道德责任等内容。通过开展药学职业道德教育, 使学生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意识, 树立严谨的工作作风, 增强学生为病人健康负责的意识与责任感。
以上课程内容的选取按照满足职业能力培养要求的原则, 紧紧围绕医院药学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进行, 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职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 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药学教育实践标准及标准化项目包括药学教学实习医院资格认定与评鉴、基本实习项目 (门急诊调剂、住院调剂、临床药事服务、药品管理、药品咨询) 与选修项目 (全静脉营养调配、化学治疗药品、中药门诊) 、药学专业学生医院实习评估标准、实习合约书等。
建立完善的医院药学实践体系, 应以工作任务为中心, 整合理论与实践,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院校合作、校内实训基地等多种途径, 采取工学结合等形式, 充分开发学习资源, 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强化实训, 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沟通能力。
(二) 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工作情境, 从工作任务着手, 掌握完成任务的方法和手段, 寻找产生问题的原因。要让学生知道“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 使学生明白教学的目的并为之而努力, 完成知识的正迁移, 切实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 使学生在“做”中学, 在“做”中学会学习和工作。要紧密结合职业技能证书的考证工作, 加强考证实操项目的训练, 使学生掌握药品调配的必备技能, 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情境教学法采用情境教学, 可以通过感知、理解、深化三个教学阶段来进行。首先运用多媒体展示课程内容, 譬如对于药房的工作内容, 可通过视频短片做一个详细的介绍, 让学生对药房的日常工作有直观的认识。然后再进行书本知识的学习, 将知识从感性认识转换为理性认识, 这是一个理解的过程。最后通过实践课程深入医院药房实地, 继续深化课本知识。
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是一种通过模拟或者重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场景, 让学生将自己纳入案例场景, 通过讨论或者研讨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 在医学、药学领域运用较多, 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某女患者53岁, 头颈部受撞, 症状为头痛、眩晕, 收治入院。第三天下午药学查房时, 患者家属反映患者比入院前头部感觉更眩晕, 甚至不能轻微移动。经审阅医嘱, 发现开有参附、头孢吡肟等药物。头孢吡肟的不良反应症状为皮疹、头晕、过敏性昏迷等, 据此认为可能是头孢吡肟引起的与病症相似、难于辨认的药源性不良反应, 再考虑该患者感染症状不明显, 因此向医师提出调整治疗用药建议, 停止头孢吡肟输液, 改口服甲钴胺 (弥可保) 500ug, tid。第五天查房时, 患者述说症状已减轻了很多, 能起身坐在床上。
探究式教学法即在讲授新课时针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先设置问题, 为学生提供一个交流、合作、探索、发展的平台, 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新知识、新概念间寻找“最近发展区”, 在教学活动中以问题为线索, 基于问题发现探索知识, 掌握技能, 使教师与学生一起走进“重视探究、重视交流、重视过程”的新天地。
专业选修课及讲座的开设为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可邀请来自临床一线的富有经验的药师、医生到学校开设专题选修课或讲座, 讲授最新、最实用的临床药学知识, 如《临床合理用药》、《医学信息检索与利用》、《药物治疗学》、《药学英语》、《药事管理与法规》等。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多方面地认识到合理用药的重要性以及国家对药品监管的必要性, 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 课程资源开发
要注重教学仪器、视听光盘、多媒体仿真软件、多媒体课件等常用课程资源和现代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与真实的工作场景相结合, 丰富教学手段和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应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 建立跨校的多媒体课程资源数据库, 努力实现多媒体资源共享, 以提高课程资源利用效率。
要建立本专业开放实训中心, 使之具备现场教学、实验实训、职业技能证书考证的综合功能, 实现教学与实训合一、教学与培训合一、教学与考证合一, 满足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
课程考核方式
本课程的应用性较强, 单纯的闭卷考试无法检验学生灵活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 因此, 应结合课程特点, 采取实践考核及论文撰写的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实践考核时间可选择在学生进行临床实践以后, 主要内容包括在模拟药房进行处方调配、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医院常用制剂的配制、血药浓度的监测等。
论文可以由学生根据个人的实习经验及专业兴趣自主选题, 经教师认可后学生自己收集资料并撰写。论文完成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评比, 通过交流评比, 可以极大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有助于知识的积累和应用。
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团队的质量决定了教学质量。由于本课程的实用性较强, 配备的教师应有丰富的药学实践经验及教学经验。因此, 必须选择在各大医院长期从事药品调配、制剂、临床药学服务、药房管理的教师担任。实践教师要求由各实习医院具备药师以上技术职称的技术人员担任。还要通过评教评学不断优化教师队伍, 以保证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 《医院药学》是一门内容较广, 实用性非常强的理实一体化课程, 其开发与建设还需要各方面加强重视并不断更新完善, 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临床适用的合格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吴永佩, 颜青.医院药学与药学人才定位的探讨[J].中国药房, 2008, 19 (22) :1687-1689.
[2]陈刚, 于兆海.优良药房工作规范是医院药学服务的基础[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9, 3 (7) :206-207.
[3]聂继红, 张海英.现代医院药房工作技术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施[J].新疆医学, 2009, (39) :135-137.
[4]张健, 张海英.浅谈新医改对医院药学服务模式带来的影响[J].中国处方药, 2009, 6 (87) :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