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化学专业

2024-10-25

材料化学专业(精选12篇)

材料化学专业 篇1

精细化学品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个行业中,起到提高质量、节能、降耗和改善人民生活等重要作用,是当今世界各国竞相发展的重点和热点[1]。本世纪初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化学品精细化率已达到60%以上[2]。我国化学工业长期处于粗放发展模式,化学品精细化程度较低。目前,在国家产业升级和供给侧改革政策的引导下,化学工业正迅速向精细化工转型,因此需要大量具有精细化工专业技术的人才。

贵州师范大学为了适应社会对精细化工人才的需求,在材料化学专业开设了精细化学品化学选修课,课程总学时数36个。由于精细化学品种类较多,涉猎广泛,文献知识极为浩繁,如何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较短的学时数内让学生牢固地掌握内容庞杂的精细化学品知识,是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索的课题。

为了提高精细化学品化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我们按照学校制定的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着力从三个方面对教学改革进行探索,包括课程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改革和考核方式改革。在课程内容上优先讲授与专业紧密相关的知识点,同时体现学科发展前沿动态;在教学方法上将多媒体演示的案例式教学法与学生授课教学法相结合;在考核方式上将生产实践论文、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列为同等重要的考核内容。通过以上教学改革措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我国的精细化工行业培养综合素质优良的人才。

1 课程内容选择

科技的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带动了精细化工的迅速发展,发达国家的精细化学品品种已经超过30个大类,主要包括表面活性剂、药物、农药、涂料、染料、香料、食品添加剂、化妆品、水处理剂、合成材料助剂、石油化学品和皮革化学品等[3]。精细化学品不仅种类丰富涉及领域广泛,且每类产品又包括结构、性质、制备方法和应用范围等多个部分,使现有的精细化学品化学教材内容庞杂。因此,必须在有限的课时里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对课程内容进行选择,才能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我们以闫鹏飞等主编的《精细化学品化学》第二版作为教材,针对材料化学专业的特点,优先讲授与其紧密相关的表面活性剂、涂料、稀土材料等章节。例如,第二章表面活性剂,由于其在各种精细化学品的生产加工过程中作为基础原料被广泛应用,授课时除了要着重讲解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点和由此产生的表面张力降低、润湿作用、乳化作用等特殊性能外,还要让学生掌握表面活性剂的分类、合成工艺和应用范围,以便为接下来的课程学习打下基础;第五章涂料,主要讲授涂料的分类、合成方法和适用范围,要求学生掌握醇酸树脂、环氧树脂、聚氨酯树脂、丙烯酸树脂等几种重要树脂涂料,并与学生共同探讨涂料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对于与生活紧密相关的药物及中间体、食品添加剂、化妆品等章节,着重讲授学生感兴趣的知识。例如,第九章化妆品,女同学很感兴趣,可以选取护肤品、抗粉刺化妆品、美发产品等内容进行讲授。对于教材中的剩余章节,鼓励同学们课余时间自学。另外,我们积极进行与课程相关的文献调研,为学生开设精细化工新材料和新技术专题研讨课,比如纳米技术在阻燃材料中的应用研究进展[4],壳聚糖及其衍生物负载过渡金属催化剂在有机反应中的应用进展[5],吸波材料研究进展[6]等,力求反映精细化学品化学科研发展的最新动态。

2 教学方法改革

建立在多媒体基础上的填鸭式教学法是我国高校目前主要的教学方法,这种多媒体灌输式教学法解决了精细化学品化学课程涉及知识繁多的问题,老师可以方便地通过幻灯片将精细化学品的分类、性质、功能和合成方法等内容展示出来,但在较短的课时内灌输大量的知识信息容易让学生应接不暇,难以掌握课程重点,同时极大地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因此,需要对现有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近年来,国内诸多高校和培训机构对案例教学法进行了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案例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再现案例情景,引导学生对特殊情景进行讨论,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7]。我们从生产生活中选取与课程知识密切相关的经典案例,利用多媒体对每个案例进行充分展示和讲解。例如,第二章表面活性剂,为了让学生对表面活性剂的两性结构有深刻认识,可以讲述洗衣服时的洗涤去污过程。首先洗衣粉的亲油端插入污渍中,同时亲水端分布在水相中,接着污渍因表面张力改变而发生变形,最后污渍受水流剪切力的作用离开衣服表面实现去污。第三章药物及中间体,可以介绍沙利度胺事件,使学生加深对映体异构体的药理作用和手性药物合成路线的理解和记忆。第四章农药,可以讲述英国化学家迈克尔发明第二代超高效拟除虫菊酯的故事。迈克尔课题组通过解决了拟除虫菊酯对光不稳定问题,完成了第一代拟除虫菊酯(仅用于室内防治害虫、牲畜体外寄生虫和贮粮害虫)向第二代拟除虫菊酯(可用于农林害)转变,成为农药发展史上的光辉篇章。第五章涂料,可以介绍世界上最先进战斗机的隐形性能在现代化战争所发挥的作用,引导学生主动了解涂料的高分子结构结构与性能的关系。第八章食品添加剂,可以介绍瘦肉精事件,使学生了解滥用添加剂的危害,对食品添加剂使用范围有深刻认识。上述案例使学生关注精细化学品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认识精细化学品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贵州师范大学图书馆拥有丰富的藏书和各种专业数据库,学生入学后便开始在图书馆接受系统的图书文献检索技能培训。材料化学专业的精细化学品化学课程安排在大学四年级第一学期,经过前三年的学习,学生已具备熟练的文献资料查阅能力。在此基础上,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还尝试了学生上台授课的教学方法。在学期初开课之前,将精细化学品化学每章的重点印发给学生,要求每个学生独立查阅文献资料备课。每节课随机抽取学生,用10~20分钟上台授课,讲解本章节的知识点,讲完后授课学生与台下同学进行互动讨论,最后由授课教师进行点评。通过学生授课教学法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还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3 考核方式改革

精细化学品化学课程传统考核方式分为两部分: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成绩70%。平时成绩以出勤率、课后作业情况和回答问题表现作为考核内容,但由于精细化学品化学课时较短,平时成绩的考核往往难以实施。期末考试成绩采用闭卷考试决定,由于期末考试成绩所占考核比重较大,容易造成学生平时不听课,考前突击复习,考后迅速遗忘的不良现象。因此,有必要对传统考核方式进行改革。

根据贵州师范大学材料化学专业的培养方案,我们将精细化学品化学课程的考核方式分为三部分,生产实践论文30%,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成绩40%。材料化学专业的学生在学期前九周要参加社会生产实习,实习完成后才回到学校进行专业理论课的学习。针对学生参加化工厂生产实习的培养环节,我们在精细化学品化学的课程考核中增加了生产实践论文部分,要求学生必须将工厂实习经历和精细化学品化学课程内容相结合进行论文的选题和写作,使学生能巩固课程知识并总结生产实习经验。比如,今年有学生在贵阳某电子材料有限公司的超细功能陶瓷粉体生产线实习,该生便可以将实习经历与教材第十一章中的精细陶瓷部分内容结合,从产品的性状、生产工艺流程、产品用途以及其在生产操作中所遇到的问题等方面入手撰写生产实践论文。对于平时成绩部分,我们以学生在台上授课的表现作为考核指标。每个学生授课完毕后,任课教师根据学生授课质量和互动讨论情况进行现场评分。对于期末考试成绩部分,我们不仅将其所占考核比重降低至40%,而且将试卷题目全部改为主观题,从而避免学生平时学习时对理论知识死记硬背。

通过对精细化学品化学课程考核方式的探索性改革,使考核方式更侧重于对学生平时学习情况的考察。同时,生产实践论文考核部分还将课程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相联系,为材料化学专业学生将来就业打下了基础。

4 结语

精细化学品化学是一门内容庞杂且知识更新较快的专业选修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容易掌握课程核心知识。我们结合材料化学的专业特点,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三方面对精细化学品化学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探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将理论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培养出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具有创新能力的精细化工行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闫鹏飞,高婷.精细化学品化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1-7.

[2]孙昌民,李育佳.试论21世纪我国精细化工发展趋势[J].化工时刊,2001,15(7):12-14.

[3]孙德帅,张晓东,刘馨,等.“精细化学品化学”专业课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化学教育,2014,35(12):17-19.

[4]马海云,宋平安,方征平.纳米阻燃高分子材料:现状、问题及展望[J].中国科学:化学,2011,41(2):314-327.

[5]王硕,周宏勇,宋沙沙,等.壳聚糖及其衍生物负载过渡金属催化剂在有机反应中的应用进展[J].有机化学,2015,35(1):85-91.

[6]胡小赛,沈勇,王黎明,等.吸波材料研究新进展[J].炭素技术,2016,35(2):11-17.

[7]雷呈.案例教学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运用和评价[J].高师理科学刊,2011,31(5):107-110.

材料化学专业 篇2

yjbys

一年以上工作经验|男|25岁

居住地:吉林

联系电话:

E-mail:/jianli

最近工作[8个月]

公司:XX有限公司

行业:机械/设备/重工

职位:零部件生产专员

最高学历

学历:本科

专业:材料化学

学校:吉林大学

求职意向

到岗时间:可随时到岗

工作性质:全职

希望行业:机械/设备/重工

目标地点:吉林

期望月薪:面议/月

目标职能:零部件生产专员

工作经验

/2–2015/10:XX有限公司[8个月]

所属行业:机械/设备/重工

工程部零部件生产专员

1、指导外贸零部件的日常生产,执行6S现场生产管理以及持续改进项目,进行精益生产。

2、与上游机械加工部门、下游装配部门以及质量部门进行沟通协作,完成产品交付。

3、负责接受公司内部例行质量检查和配合,进行过程控制和质量管理行为的优化。

/5–2015/1:XX有限公司[8个月]

所属行业:机械/设备/重工

工程部产品工艺师

1、负责编制和管理金属表面处理工艺。

2、进行机械零件图纸识认和绘制,独立完成工艺会签,编制,管理以及协调质量管理。

3、整理和翻译相关材料、工艺其质量控制标准文件。

教育经历

/8—2014/6 吉林大学 材料化学 本科

证书

/12 大学英语四级

语言能力

英语(良好)听说(良好),读写(良好)

自我评价

材料化学专业 篇3

关键词:专业导论;质量保障系统;教学实践;材料化学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41-0035-03

一、引言

随着对大学新生开设专业导论课的背景、价值和目的日益充分的探讨,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重视专业导论课程的设立,任课教师也提出了许多教学改革方法和措施。专业导论课主要对本专业性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课程设置及未来就业前景和领域进行介绍,目的是培养学生专业思想和兴趣,引导正确的学习方法,规划四年学习计划和未来就业。专业导论课程的授课质量将会影响本科生大学四年的学习质量,甚至外延到学生的职业生涯。课程教学质量是学校教学水平的具体体现,是教学评估的重要指标,建立课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必要的。

材料化学专业(绿色电子材料方向)是教育部批准2009年开始招生的新专业。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基于电子产品制造绿色化和从源头上解决废弃电子产品环境污染问题的行业背景,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政策和企业需求开设了本专业。材料化学专业(绿色电子材料方向)培养掌握电子信息制造基础知识、材料化学专业知识和电子废弃物资源化技术,从事绿色电子材料设计与制备的专业技术人才,满足微电子及光电子材料与器件制造、电子原辅材料制备、电子废弃物处理等高新技术和环保产业需求。在新专业的培养方案中,大学一年级第一学期开设了“材料化学专业导论”课程。对于新专业建设,应当始终把教育评估的质量观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个环节。从2009年开始,我校制订和完善了教学大纲、教学进程表;自编了讲义,并制作多媒体课件;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从课程目标、课程实施、课程管理和课程评价四方面初步建立了“材料化学专业导论”课程教学质量保障系统。

二、课程目标

材料化学专业导论课是大一新生最早接触到的一门和专业相关的必修课程,1学分,16学时。建立清晰、准确的课程目标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首要前提。课程教学必须解答新生心中的三大困惑,即这个专业是“干什么”的?要“学什么”?毕业后自己能“做什么”?学生学完之后将对材料化学专业(绿色电子材料方向)有全面的了解,包括本专业在社会发展中与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本专业涉及的科学技术研究内容与发展趋势;本专业的教学培养计划及课程设置;本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与素质要求。从而使学生更明确大学四年学习目标与内容,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了解就业方向与领域。

三、课程实施

1.课程教学内容

材料化学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内容涉及专业知识、思想教育、职业创业教育等方面的内容,要实现教育和教学双重目标。通过三部分材料化学专业知识的讲解,使学生首先了解这个专业是“干什么”的。第一部分从什么是材料、材料的分类、材料的用途、新材料入手,让学生有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第二部分包括一级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内容以及学科专业发展过程;第三部分先介绍传统的材料化学专业涵盖的内容,在材料化学专业框架下讲解材料化学专业(绿色电子材料方向)的设置背景、研究范畴、专业特点等。电子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带来的电子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欧盟相继出台了WEEE指令、RoHS指令来应对,电子废弃物的资源化以及电子产品的绿色设计与制造是解决问题的主要技术和方法,本专业的特点就是培养掌握这方面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应用性人才。为了使学生更深入理解本专业在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以及开设本专业的意义,在这一部分增加了电子材料概述、电子辅料概述,无公害电子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三个模块的内容。

针对学生希望知道在我校这个专业能“学什么”,课程重点介绍了本专业培养方案,讲述专业学习的课程体系,也增加了本专业学生所能参加的技能考试所需的知识点。培养方案包括本专业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修学年限、毕业与学位的授予、四年课程安排和学分要求。对专业主干课程要学习的主要内容作一概括。针对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课不同课程的特点,介绍学习这些课程的基本方法。材料化学专业(绿色电子材料方向)有着全新的课程体系,以四大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课程为基础,材料化学、材料物理、高分子材料、胶体与界面化学等课程为主,增开了电子信息材料、印制电路技术、电子化学品(电子原辅材料)、封装技术与材料等专业课,让学生较全面地了解电子信息产业和产业链;增加了废弃物资源化技术、电子产品和电子化学品中有毒有害物质和毒理学的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让学生了解电子产品和电子化学品中有毒有害物质及其危害,以及资源化技术。增加了纳米材料、薄膜材料制备技术的专业课和绿色电子材料设计的实验课,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电子原辅材料绿色设计和制造技术与制备方法。增加的这些课程与材料化学专业的材料制备/合成、组成,结构、测试,表征、性能,应用的专业课程相互衔接,形成了独特的知识体系。

对于学生毕业后能“做什么”的问题,从几个方面来讲授。第一是材料类人才的现状和需求;第二是已开设环境工程(电子废弃物方向)专业、相关材料类专业的学校以及研究所的简介;第三,结合我校开设的职业生涯规划以及自主创业教育,为本专业学生明晰就业方向,树立正确的择业和就业观。

材料化学导论课程中还设计了专题讲座,包括欧盟WEEE指令、欧盟RoHS指令、PCB与绿色生产,通过听取专题报告学生对本专业进行更深层次的了解。

2.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根据材料化学专业导论课的特点分析和教学内容可以看出本课程的教学难度并不大,因此在教学方法上可以实现多层次、多样化,避免单纯枯燥的讲解。在专题讲座中,邀请有经验的企业技术骨干作1~2个报告;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体验式教学,学生课后通过各种途径来查阅相关资料,并在课堂上相互交流成果,比如调研电子原辅材料企业、查找开设材料化学专业的学校等;实践环节方面安排学生参观我校的学生实验室以及各研究课题组的专业实验室,激发学生对科研的感觉。

利用多媒体课件与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教师通过精讲的方式促进学生对重点概念的理解。在课堂上采用讨论教学法,拟定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有启发性的讨论题目,结合学生课后自己查阅的资料开展讨论。在考核方式上采用期末考试与小论文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四、课程管理与评价

1.课程管理

课程质量不仅受静态的课程资源要素的影响,也与课程管理对课程活动进程中的动态控制有关。材料化学专业导论课程教学质量保障系统包括教师工作的规范管理、学生学习的规范管理和施教过程规范管理。成立了材料化学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团队,上好导论课不仅需要统观专业教学体系,还应通晓专业应用领域,同时还要对专业就业市场有一定的了解,因此,任课教师团队由系主任和两位教授组成。任课教师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制定教学进程表。教学大纲中明确了这门课程的性质与任务、课程基本要求、课程内容、教学时数分配,考核方式,教材。教学进程表是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分配一学期内16学时课程,每周1个课时的上课内容。所有相关本课程的教学文件每学期进行归档,由教务部门统一管理。学生学习规范包括有学习条件、学习任务、学习要求,有课后作业,接受诚信教育。教师在施教过程中必须遵守学校的一切教学管理规定。

2.课程评价

材料化学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学评价包括学生评教,督导和同行评议。学生评教和督导听课由学校层面组织,并将结果反馈到学院;同行评议是由学院组织其他教师听课,结果由学院的学术委员会反馈给授课教师。此外,授课教师在课程学习期中和期末运用课堂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此构成今后改进教学的基础。

五、结语

材料化学专业 篇4

关键词:分析化学实验,卓越工程师,考试改革,评价模式

教育部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以下简称 “卓越计划”) 是国家工程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改革项目,通过实施该计划,树立人才观念和主动服务国家、行业企业需求的观念,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培养较强创新能力、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1]。地方院校是培养工程师的主力军,承担着培养工程师的重要责任,是未来工程师的摇篮[2]。玉林师范学院是一所新建的地方本科院校, 2006年招收第一届材料化学专业本科生[3]。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 立足广西,面向桂东南、北部湾,掌握现代化学与材料学基础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具备新材料研究和技术开发能力,能在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及其相关领域,从事新材料的设计、检测、研究、开发和管 理等工作 的高素质 复合型人 才[4]。分析化学实验是材料化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实验课,是实现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的重要课程。通过学习该课程,有助于学生理解分析化学基础理论,熟练掌握化学实验的方法和正确的基本操作技能,并可强化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严谨、踏实、认真、求是的工作作风。因此,开展分析化学实验课程考试改革有助于卓越工程师的教育培养。在开展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之前,材料化学专业的分析化学实验课总课时为104学时,分两个学期教学,课程考试采用笔试 + 操作考试的方式,第一学期采用笔试的考核办法,第二学期进行1 ~ 2小时的操作考试。从2012级材料化学专业起采用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在总学时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了专业课的学时,该课程的总学时缩减为36学时,一个学期完成。 这造成学生对该实验技能不重视,不能正确掌握各种实验操作要领,进而影响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为了适应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目的要求,必须对该课程的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合理的考核办法既能反映学生的水平,也是激励学生认真、创造性地完成实验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达到以考促学、以考促教、全面提高实验教学质量[5]。由于实验技能考试比理论笔试需要更多的监考教师,实验室工作人员需要准备多种考试器材,同时,也很难做到公平、公正的评分,不利于普遍推广。为此,笔者根据材料化学专业分析化学实验的特点及以往的教学经验,改革并完善了考核办法,充实了考核内容,制定了较为具体的考核方案。采取以下方式来评价学生成绩: 实验考核总成绩 = 平时实验考核( 20% ) + 期末面试考核( 80% ) ,平时教学中狠抓基本操作技能训练,阶段性进行考核。通过实验报告、实验小测验、平时上课表现等方面进行平时实验考核, 期末面试考核主要内容描述如下:

1考试目的和目标

1.1考试目的

( 1) 了解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基本操作技术和典型的分析测定方法,增强对 “量” 的概念的认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测试学生正确的分析化学实验技能,同时又考核学生实验智慧。

( 2) 通过测试,培养学生严紧的科学态度,尊重事实与实验结果,要善于发现新现象,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有利于将来就业以及进一步深造学习。

1.2考试目标

( 1) 电子分析天平的使用。

( 2) 定量分析实验的基本操作。

( 3) 容量瓶、移液管、滴定管的正确使用。

( 4) 实验基础知识和数据处理。

2考试方式

采用面试的形式,按照 “操作 + 回答问题”的方式进行, 学生完成一个操作后回答一个问题,老师视学生的操作和回答问题的程度进行评分。操作分4个评分点评分,每个评分点20分,回答问题20分,总分100分。

抽签方式: 制作操作题试签和思考题试签,由学生在面试前进行抽签,按抽得的操作题试签和问答题试签进行考试。

入场方式: 按照学号顺序,学生依次进场抽签,提前一个学生进行准备,可带计算器,不准带任何有关实验资料。

出题方式: 事先公布操作题和思考题,学生自己练习和准备。

考试时间: 在分析化学实验结束后进行,每人约15分钟。

3考试前的准备工作

3.1考试说明

( 1) 测试在指定的实验室内进行,由2 ~ 4位教师主考, 1人测试和面试1个学生并评分; 应试者首先在评分表上签名, 由监考教师确认,然后在主考教师的安排下进行实验,在教师完成评分后并示意离开时才能离开实验室。

( 2) 实验时要注意操作规范。

( 3) 实验结束时要清理仪器和桌面。

3.2测试题及评分标准

3.2.1操作题及评分标准(表1,共80分)

3.2.2思考题及评分标准

试题包含50多个问题,学生完成实验操作部分后进行随机抽取问题,并当场面对教师作出回答。如减量法称量是怎样操作的? 增量法称量是怎样操作的? 宜在何种情况下采用? 在重量法中,为什么试液与沉淀剂都需要预先稀释和加热? 为什么标准溶液装入滴定管之前要用该溶液润洗滴定管2 ~ 3次? 是否需要用标准溶液润洗锥形瓶? 洗涤锥形瓶后是否也需要烘干? 在滴定中,有时候要在被测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辅助试剂或蒸馏水,这些辅助试剂不与被测物质和标准溶液反应,对滴定的准确性是否有影响? 采用双指示剂法测定混合碱,如何判断混合碱的组成? ( 1) V1= 0,V2> 0; ( 2) V1> 0,V2= 0; ( 3) V1> V2; ( 4) V1< V2; ( 5) V1= V2。滴定Pb2 +时要调节溶液p H为5 ~ 6,为什么加入六亚甲基四胺而不加入醋酸钠? 采用邻菲啰啉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铁,该法测得的为什么是水中亚铁和高铁的总量? 等等,共50多个问题。

学生回答问题评分 标准共20分: ( 1) 准确性共16分; ( 2) 语言简明扼要、清楚、流畅共2分; ( 3) 整体表现共2分; ( 4) 独特见解可加分,但不超过2分。注: 其他方法酌情给分或扣分,如有创新可加分,但加分不超过2分。总分不超过100分。

3.3实验考试前准备工作

( 1) 实验室工作人员事先准备好各试题所需仪器和试剂4 ~ 6组,并分别摆放到考试用的实验桌上,注意贴好标签,仪器要事先检查、试漏,不合格的要更换。

( 2) 考试用到的各种试剂要符合要求,监考教师提前到实验室做预备实验,保证试剂质量符合考试要求,观察好实验现象,为正确评价学生实验结果做准备。

( 3) 操作面试试签和思考题面试试签折叠后让学生随机抽取。

3.4强调学生进行考前练习

考试前要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反复进行实验操作练习, 复习所学的理论知识,巩固和提升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验理论水平,达到考试的目的。

3.5考前教师培训内容

考试前所有的监考教师都要到实验室进行预备实验,检查各种仪器和试剂是否符合要求,统一操作规范要求和评分标准,合理设置考生考位,确保做到评分的公平、公正性。

4本实验考试改革中的创新点

与过去的实验考试相比较,改革后的实验考试具有以下创新之处[6]:

( 1) 将笔试 + 操作方法改为实验操作与口头答问题相结合的测试方法,既可测试学生的分析化学实验技能,又可考核学生实验智慧,更能突显分析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 2) 采用开放式测试方式,事先公布考试的实验内容,让学生考前能了解测试的相关内容,强化考前练习,实现以考促学的目的。

( 3) 该测试内容面广,涉及教学中的大部内容,符合考试大纲的要求,评分也更加公正。

( 4) 学生完成考试所需的时间相对缩短,监考教师人数减少。

5本实验考试改革中的不足

( 1) 用Na2C2O4标定KMn O4的滴定操作中需要加热至70 ~ 80 ℃ ,开始滴定时反应较慢,耗时较长,约需15 min才能完成,其他操作题耗时较短,可以10 min内完成,先完成的学生会对操作此题的学生造成一定的压力,影响考试质量。

( 2) 有些操作环节耗时较短,学生操作很快完成,如果监考教师同时监考几个学生时容易造成漏失,需要经验丰富的教师监考,减少评分误差。

6结论

材料化学专业的简历 篇5

个人信息

yjbys

性 别: 男

年 龄: 27岁 民 族: 汉族

工作经验: 3年以上 居 住 地: 浙江台州 温岭市

身 高: CM 户 口: 浙江台州 温岭市

自 我 评 价

积极进取、热爱探索,能够在较快时间适应各种工作,学习掌握相关技能,能够不断改进完善自我,热爱工作、勤于思考,能够出色得完成任务。

普通话标准流利;具有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及熟练的交际英语。

熟悉基本外贸流程,熟练PS、AI、CDR等设计软件,熟悉关键字寻找,能独立上传、优化产品。多次参加广交会等大型展会,能够与国外客户很好得沟通,并进行后续的跟踪交流。

求 职 意 向

希望岗位: 贸易/内贸/外贸类-外贸专员/助理 化工类-化工技术应用

寻求职位: 外贸业务,高分子材料工程师

希望工作地点: 浙江台州

期望工资: /月 到岗时间:随时到岗

工作目标 / 发展方向

希望能有更好的发展机会.

工 作 经 历

▌-05---09:台州金阳

所属行业: 纺织品业(服饰、鞋类、家纺用品、皮具…)(私营企业)

担任岗位: 销售类-管理/商务/销售类-管理/商务

职位名称: 外贸业务

职位描述:技术员/外贸业务员

产品打样,新产品开发,生产工艺改善。

打理、维护阿里巴巴,回复询盘、报RFQ,新产品上传。

参加广交会等大型展会,接待客户,技术参数讲解。 并进行展会后的跟进工作。

▌-07--2015-04:保密

所属行业: 石油、化工业(国有企业)

担任岗位: 化工类/其它相关职位

职位名称: 化工/制药/环境/生物技术类其他

职位描述:至今在大唐国际辽宁阜新煤制天然气公司工作,工作期间认真负责、积极学习总结、刻苦钻研,并取得公司“技术能手”荣誉称号

教 育 经 历

2008-07--2012-07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化学工程类/材料化学(高分子) 本科

主修课程科目: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无机化学及实验、有机化学及实验、物理化学及实验、分析化学及实验、化工原理及实验、化学反应工程、结构化学、材料科学导论、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原理、功能高分子材料、仪器分析、石油化工催化剂、石油加工基础、聚合物合成工艺学。

技 能 专 长

技术职称: 初级工程师

语言能力: 英语:熟练(英语六级); 中文普通话:精通

所在地方言:精通;

计算机能力: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

计算机详细技能: 具有较全面的电脑基本知识,能熟练应用Microsoft office软件,自学了Corel VideoStudio、photoshop、AutoCAD等软件,擅长解决基本的电脑常见问题。

经常帮同事重装系统、处理计算机问题。

其它相关技能:

熟练操作PS、AI、CorelDRAW.

材料化学专业 篇6

关键词:材料化学 人才培养 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1(b)-0092-01材料化学作为化学和材料科学的一个交叉学科,受到了各国政府的重视,许多高校纷纷设立材料化学专业。为适应21世纪社会对材料化学专业人才的需求,经安徽省教育厅批准,我校于2003年增设了材料化学本科专业,并在当年正式招生,目前已经有5届毕业生,学生就业情况良好。材料化学作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二级学科专业,培养的是应用型理科人才,所以材料化学专业学生不但要加强数学、物理、化学及材料学科等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还必须接受更多的应用性、实践性的知识教育。如何完成这一培养目标,使材料化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能够满足现代化社会发展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是高校材料化学专业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只有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深化教育改革,革新教学体系,优化课程体系中实践性教学环节,才能培养出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动手能力强,富有创造精神的材料化学专业人才,才能办出高水平的材料化学专业,以满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1 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基本框架

从“厚基础、强能力、重实践”的人才培养总体要求出发,设计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我校材料化学专业教育内容和知识体系由公共基础课程、通识教育课程、专业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和实践性课程五大部分内容构成。

公共基础课程包括:思想教育,体育活动,大学英语和计算机基础等。

通识教育课程包括:人文社会类,自然科学和艺术类等知识体系。

专业课程包括:大类平台专业基础课程和材料化学专业课程。

专业选修课程包括:材料化学专业方向性选修课程。

实践性课程包括: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社会实践、科技活动等材料化学专业实践训练知识体系。

2 材料化学专业课程体系设计

材料化学作为化学和材料科学的交叉学科,其课程要求学生掌握材料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培养学生具有材料的制备、表征、技术开发和生产的基本能力。在构建材料化学专业课程体系时,我们一直强化教学环节的科学性、系统性和综合性,将所有教育环节分为公共基础课程、通识教育课程、专业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和实践性课程五个知识体系。其专业课程体系以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的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基础,把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化学、材料物理等作为本专业的入门专业课程。在经过这些课程的学习之后,陆续学习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材料性能学、材料现代分析技术、机械制图等专业课程,在此基础上通过专业选修课程的学习形成专业特色方向。并通过开设材料科学导论、纳米材料导论等任选课程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了淡化专业界限,我校材料化学专业和化学、应用化学专业实施按大类培养,统一设置通识教育和基础教育平台。在2011年修订的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教学计划课内总学时为2633学时,学生毕业应取得总学分为154学分,其中,通识教育和基础教育与我校化学专业和应用化学专业一致;专业教育、实践教学和综合教育的课程体系与化学专业和应用化学专业有区别的开设,更加突显材料化学的特色。

3 构建相对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3.1 构建新的实践教学体系

材料化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交叉学科,在教学计划中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确保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按照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我们优化完善了实践教学体系。将实践教学体系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基础实验层次,注重基础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对科学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二是测量实验层次,注重专业技能训练,设置了课程设计、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等内容,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三是综合实践层次,注重综合素质训练,设置了毕业设计(论文)、社会实践、科技竞赛和创新性实践活动等内容,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3.2 更新重组实践教学内容

在2011年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环节为35学分,占总学分的22.7%。实践教学内容重点强调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优化和重組了原四大化学(无机、有机、分析和物理化学)实验教学的内容与结构,将实践教学内容分层次进行教学,确立了基础实验、测量实验和专业实验三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涵盖了验证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和研究性实验等教学内容。同时,积极推进实践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方法手段的改革,减少验证性实验,积极创造条件增开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研究性实验,强化毕业论文实践环节的检查和指导;加强校企合作,积极安排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实验技能、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4 结语

材料化学专业的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的探索和完善将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们今后多年的一大工作任务。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结合社会需求和学科发展实际,研究建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材料化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以能力培养为本位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课程体系遵循“厚基础、强能力、重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制定教学计划,在四年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分析理论教学相关课程,优化教学内容,合理分配理论课程学时数,使课程体系逐渐趋于科学、规范,达到构建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优化学生知识结构和促进专业人才培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禹筱元,罗颖,董先明.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高教论坛,2010(1):24-25,39.

[2]宋金玲,蔡颖,王瑞芬,等.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价值工程,2011:273-274.

[3]易清风,申少华,肖秋国,等.教学研究型高校材料化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J].广东化工,2011,38(10):174-175.

[4]郭琳琳.材料化学课程设置与教学初探[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26(1):115-116.

[5]孙建之.材料化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1):66.

[6]瞿晓岳,刘常坤,孙延一.材料化学专业阶梯式实践教学模式探索[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25(8):147-148.

材料化学专业 篇7

关键词:材料化学,功能高分子,教学探索,教学改革

材料化学属于理科的材料科学类专业,其主要任务是将材料的组成、结构与性能间建立一座桥梁,从而揭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并最终实现按所需功能来设计材料,是材料科学研究的最高层次。功能高分子是一门与多种学科如物理学、生物学、医学、分离科学等交叉的综合性课程。高分子材料的功能化主要是从其组成,结构上加以设计而达到的,于是, 《功能高分子材料》在材料化学专业中是一门重要的专业主干课程,其主要内容涵盖了电、光、磁以及化学反应、吸附分离、膜分离、液晶、生物医用等特殊功能高分子,内容繁多,更新快。“十二五”期间,大力开发新材料是国家重点支持发展的技术领域之一,这对高校材料学方面课程教学和科学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我校材料化学专业成立于2005年, 《功能高分子材料》也有了将近十年的教学经验。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材料科学的迅速发展以及学生对课程教学的要求提高,改进《功能高分子材料》课程传统的教学方式势在必行,这对培养出材料化学专业高素质的优秀人才显得越来越重要。

1 我校 《功能高分子材料》 课程的教学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功能高分子材料所涵盖的内容繁多,其发展迅速,具有特种功能的高分子材料不断涌现,它已成为新技术革命不可或缺的关键性材料。在21世纪,功能高分子材料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我校材料化学专业一直也很重视《功能高分子材料》这门课程的教学,不断的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的进行改革和创新。至今为止,还存在不少的问题需要改进: 首先,功能高分子主要是涉及高分子材料的组成、结构、特性、制备及其应用,其自身结构复杂,相关知识的跨学科性强[2],此外,很多内容还涉及到正在发展的边缘学科,因此,该门课程的教学内容的选择需要进一步的去完善和提炼,教学课本不能照传统模式选取某一本,应该综合各版本的优势内容。其次,材料化学专业的学生学习功能高分子时,更需要重点理解高分子材料是怎样从组成、结构上进行设计而使材料功能化,但这些理论的东西往往比较晦涩难懂,学生学习缺乏兴趣。因此,怎么去提高学生对该门课的学习积极性,也是我们眼前面临的问题。此外,该门课程所涉及到的内容多,更新速度快,知识点和难点也比较多,常规的填鸭式教学已难取得较好的培养效果,更多需要从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去思考。

2《功能高分子材料》 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改革措施

2. 1 精心选取教学内容

《功能高分子材料》课程涉及功能高分子材料的组成、结构、性能、制备及其应用,内容包括有: 反应性、吸附分离、超高吸水、导电、感光、液晶、生物医用等功能高分子,讲述其发展历程,作用机制、设计思想、制备方法及发展方向等。其内容丰富,复杂,并涉及到高分子物理、高分子化学以及物理学、生物学和分离科学等交叉学科。就我校而言,该门课程主要在大四上学期开学,32学时。学时较短,且大四学生很多精力集中在考研找工作上面,因此,如何重点突出,精选功能高分子的授课内容至关重要。经过实践探索和分析,我们应该从各版较好的教材以及网络最新资源中提炼出该课程的授课内容,了解和掌握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发展前沿。另外,在授课时,我们应该始终抓住“高分子的结构决定性能,性能反映结构,性能是应用的基础”这一主线,分清主次,重点突出。做到深入浅出,精炼授课内容。此外,功能高分子是发展迅速的新兴学科,其知识更新快,作为教师,应该随时跟随其发展步伐,了解其发展前沿,结合自己的科研方向和成果,扩充相关知识,积累该门课程的教学素材,让学生既可以掌握功能高分子的基础知识,又可以了解其发展动态,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善教学效果。

2. 2 从生活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七个层次,其中学习动机属于成长需要中的认知需要,是学生维持作为社会人的基本生活以及发展提高的需要,学生的学习动机实际是求知需要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和转化[3]。因此,笔者认为教学中要帮助学生认识功能高分子的价值,激发学生主动地学习功能高分子的期望,选用适合的学习策略,努力有意义地获取功能高分子知识和技能。

教学效果不好,很多时候是因为老师没有激发出学生学习的激情和动力,学生缺乏探索新知识的意愿。因此,在每次讲解一个新知识点之前,老师可以先精心选取生活实例或学生可能有兴趣的最新发展情况进行介绍,从而达到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比如,在讲到电致发光功能高分子材料时,可以先从学生们熟悉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谈起,进而慢慢讲解其屏幕发光机理和应用机制。再比如讲到吸波材料时,我们可以先从各国隐身战斗机的发展开始,这特别是对男同学也许更具吸引力。在谈到上述材料的特殊功能后,可慢慢引出其不足之处,比如为什么发光材料的发光效率低、吸波材料的吸波范围窄等问题,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去思考,去发掘其原因。使学生领悟学习功能高分子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与个人成长之间的关系,感受成功,增进自信,提高学习功能高分予的内部动机,让学生在功能高分子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功能高分子学习在未来职业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2. 3 教学手段多样化,增强教与学的互动性

改革功还能不高够分,子在所今涉后及的到教的学内过容程繁中多,,还传要统随的时教进学行模教式学已探经索满,足找不出了更要好求的。一随些着教科学学方技法术和的手不段断。发此展外,,多注媒重体更教新学书起本到知了识越,来将越教重学要和的科作研结用合。起多来媒,体让课学件生所真涉正及、到全的面内的容掌多握,该信课息程量知大识,这和缓技解能了,为该科门学课程研内究容培多养与优秀教人学才课。时少的矛盾; 另外,多媒体教学内容形象生动、难点重点容易突出,并且能较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有较好参的考教文学献效果。比如在讲到功能高分

[1] 柴波.《材料化学》课程教学改革和实践初探[J]. 广东化工,2014,

子材料中的吸附性材料时,老师们可以利用软件将相关内容做

41(18):173 - 174.

成动画形式,以这样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更容易理解高性能吸附材料的吸附原理,并且更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但是,事物总是具有两面性,完全依靠多媒体教学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在教学过程中,过多的依赖多媒体,老师的主导作用以及学生的主体地位相应都会降低,课题的互动性也相应要减弱,特别是在对某一些重要的理论公式的推导时,老师用黑板板书的形式一步一步推导给学生看更具有教学效果,学生的理解更深刻,记忆更牢固。因此,在教学手段方面,老师应该将多媒体手段和传统的教学手段相结合,相得益彰,发挥更好的教学效果。

此外,互动性教学非常重要,互动性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老师可以安排学生课下查阅资料,之后让学生自己上台讲授,这样不仅能起到锻炼学生检索文献和演讲的能力,还能督促学生学习以及加强学习效果的作用。另外,还可以要求学生撰写一些相关的综述性科技小论文,培养学生的论文写作水平。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及教与学的互动性,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2. 4 注重实验和实践性教学

《功能高分子材料》课程是一门将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工科性质的课程,因此,实验以及实践性教学在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学习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4]。实践能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的积极性,能加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增加设计性实验模块,让学生自己查阅相关理论资料,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在老师的帮助下,学生完成自己设计的实验,获得实验结果,并撰写成实验报告或学术论文。这大大的提高了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效果。此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去相关工厂进行实习,让学生对书本上,实验室中学到的东西亲眼所见,亲耳所闻,这样对教学效果能起到事半功倍的积极作用。

2. 5 改革考核方式,端正学习态度

教师应该随时注意自己的教学效果,教学效果的好坏主要是通过学生的考核情况来反映出来。教师只有随时做好查漏补缺,积极调整教学方式才能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传统的考核方式主要是通过最后学生们的考试成绩来评价这门课的教学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往往平时不学习,最后考试阶段突击复习几天,应付过关。这样,学生所学的知识往往在考试后不久就忘记了,没有较好的掌握。因此,本文对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课堂表现,其内容包括学生的上课出勤率、课题发言交流情况、该方面占最后总成绩的20% 。其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上课的纪律性和交流思考能力; 第二,文献检索及其课堂报告,在该部分中,老师给学生一个与功能高分子相关的论题,学生自行查阅资料并整理成报告,在课堂上讲解,最后占总成绩的20% 。其目的是锻炼学生检索资料、撰写报告以及演讲能力; 第三,设计性试验等课后作业,包括平时的课后作业以及一次专门的设计性试验方案作[业2], 该邹部勇分进占.《总功能成高绩分的子2材0%料》。课其程目教的学是的探培讨养与学实生践理[J]论. 联科技系信实息践,的创新20性12思(11维)能:23力4.; 第四,考试成绩,最终的闭卷考试占总成[绩3]的 4于0%清。波.考《查材料学化生学对》概教念学、体原会理[J]、. 性化能学以工及程与实装验备设,计20方08 案(3等):基本知14识6 -和 14理7.论的掌握情况。通过以上全新的考核方式,加强

[4] 齐民华. 功能高分子材料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 广东化工,

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这对

2011,38(5):267.

提高功能高分子材料课程的教学效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 结 语

在《功能高分子材料》教学过程中,老师们也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升自身科学素养,要灵活的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通过上述一些方法的优化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当然,上述

改革还不够,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还要随时进行教学探索,找出更好的一些教学方法和手段。此外,注重更新书本知识,将教学和科研结合起来,让学生真正、全面的掌握该课程知识和技能,为科学研究培养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柴波.《材料化学》课程教学改革和实践初探[J].广东化工,2014,41(18):173-174.

[2]邹勇进.《功能高分子材料》课程教学的探讨与实践[J].科技信息,2012(11):234.

[3]于清波.《材料化学》教学体会[J].化学工程与装备,2008(3):146-147.

材料化学专业 篇8

近年来,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和对外交流的扩大, 我国高教体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高等教育深化改革中,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一个根本性的指导思想[1]。材料化学是一门工科类的应用型学科, 其化学实验课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为此, 我们对材料化学专业综合实验进行了改革。

1 材料化学专业综合实验实施教学改革的原因分析

1.1 传统的材料化学专业实验教学的弊端

传统的材料化学专业实验教学模式只是让学生照着书做一遍实验, 只是重复原有的知识, 很少有真正的探索与创新。学生上过实验课后, 只会机械重复, 不具备真正的创新能力, 从而不能独立设计实验开展科研, 也很难解决新的实际问题, 这就给他们将来的工作或者进一步的研究学习造成很大困难[2]。这种旧的实验教学模式显然已经不适用于21世纪的材料化学专业综合性的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有必要改革旧的实验教学模式, 建立新型的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3]。

1.2 材料化学专业综合实验教学新模式的优势

教改后的材料化学专业综合实验, 引入科研思维, 引导他们学会科研思考, 同时将以往的重复性实验改为离科研比较近的探索性实验, 在实验教学中不断增加开放度, 放手让学生积极思考, 大胆尝试和探索。这种由单一的、重复性的验证性实验向设计性、综合性、探索性实验转变, 既有旧知识的再现, 也有新知识的产生, 训练了学生的科学研究素质,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也提高了学生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以及独立开展新实验的科研能力。实践证明:与科研课题相结合的材料化学专业综合实验教学新模式的建立, 对于培养学生学习和实验的激情,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培养创新型的全方位发展的综合性优秀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4]。

2 材料化学专业综合实验教学新模式的内容

2.1 改革实验模式

随着实验课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沿用多年的实验课模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势, 于是, 我们改变了以往专职专用的单一实验人员的构成模式, 组成了一支高学历、高职称、专业性强、教学和科研经验丰富的中青年教师队伍, 分管各实验室的现代大型贵重仪器设备, 并从事该课程相关部分的实验教学及实验的指导工作。如分管x射线粉末衍射仪的教师从事XRD实验的教学, 分管扫描电镜的教师负责SEM实验的教学等。这些改革为新课程教学体系和实验教学体系的正常运行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2.2 增加师生交流

在实验教学活动中, 师生间的信息互馈是对实验教学活动的一种评价, 是实验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实验结束时, 师生共同讨论思考题, 同时鼓励学生对现有的实验内容提出改进方案, 并积极采纳。巧妙安排, 纠正学生重“结果”轻“操作”的不良习惯。师生共同讨论还可以使学生看到自己实验结果的重要性, 激发学生的实验热情。

2.3 提供鼓励创新的环境和政策

科研素质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不能仅仅依靠课堂或者实验教学。作为实验教学单位, 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学术氛围, 来促进学生自觉从事科研活动, 培养创新能力, 提高自身素质。适当的鼓励会促使学生主动思考问题, 激发学生学习专业基础知识的兴趣及探索、创造的科研热情, 引导学生自觉走上提高科研素质的道路。比如对学生的创新活动、学生参加学术会议、学生发表论文、学生参与国家比赛等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鼓励, 并为其创造良好的环境, 给予理论上的帮助。

3 结语

以上对材料化学专业综合实验教改项目作了具体分析和总结。希望通过对综合实验的教育和改革, 使其符合现代教育、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要求, 增加实验技术教学的实用性、多样性和先进性, 培养出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新型人才。

摘要:本文对材料化学专业综合实验教学改革进行初步探索, 对开展教学改革的原因及实验教学新模式进行了分析, 通过近几年的实践对综合化学实验改革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关键词:材料化学专业,综合实验,教学改革,实验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顾斌, 黄余改, 方夏.仪器分析实验教学改革探究[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1, 27 (2) :66-67.

[2]左国防, 李艳红.论设计性实验与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03, 5 (23) :80-81.

[3]陈步云, 李红, 李爱群, 等.构建实验教学大平台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0, 29 (8) :91-93.

材料化学专业 篇9

一、研究性问题创设的原则

知识是前人经过若干年的实践经验总结并且经过科学工作者多次验证是正确的结果。当这些知识形成教材内容时,其知识性、科学性、逻辑性、规范性当然也是无数次的归纳、总结、推敲的结果。传统的灌入式、注入式教育模式就是按照教材的章节次序照本宣科、人云亦云。知识从教师到学生变成了单向流动。事实上,即使是书本上的知识,对于学生而言,也是新的或未知的知识领域。用恰当的思路引导学生由已知世界进入未知世界,当然是课程教学的第一艺术特色。

(一)引导性

创设问题的第一原则就是应该具有引导性,引导的目的是利用这些问题指引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规划、有条理、有针对性的预习、听课和复习。引导性问题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 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探究、发现等学习活动中来, 进而深入理解重要的内容和观点。引导性问题还可以把孤立、分散的教学活动联系起来, 有利于把学生引向深层次的理解[6]。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知识逻辑关系认知能力和知识应用创新能力。所提出的问题应该能够指导学生首先完成相关教材内容的阅读,从中找出知识的关键点、所能解决的问题、知识领域的逻辑关系、基本知识和原理的实际应用。

(二)涵盖性

任何研究都是从问题开始的,而问题的提出需要满足某种诉求。只有问题提出有效,能够吸引并指导学生达到“曲径通幽”,才是成功的问题设计。教材,通常是按照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原理、概念和原理应用的层次关系来编写。因此,所创设的问题要能够涵盖基本概念、知识和原理。最重要的是所创设的问题应该体现一条知识主线,这条主线体现出章节知识的完整性。而对于实验课程,诸多问题是原理和方法的有机结合,同时也是探索未知领域的有效引导。教师所创设的问题不但能够涵盖实验中的内容,更重要的是涵盖学生进行创新研究所涉及的未知领域。此时的实验报告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照搬,而是一个研究报告,因而也就不再千篇一律。

(三)针对性

知识逻辑关系教学法,教师不是把现成知识与结果直接呈现给学生,而是有针对性地选择探究主题、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发挥主动性,让他们自主地分析、解决问题,并且激发学生不断探索未知知识领域的激情与动力[7]。教材的编写是有层次的,知识点是有逻辑关系的,而教材的层次与知识的逻辑并不是等同的。这就要求在学习、总结知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前提下,更加深入地掌握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形成学科知识的三维结构体系,知识才会在学生的头脑中变成生动的、有立体感的、有逻辑关系的内容。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才能通过自己的研究,把握相关领域内容的基本原理、研究方法、研究思路。

(四)逻辑性

实验课堂绝不是简单的重复。培养具有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才是根本目标。知识领域逻辑表现的是知识体系内在规律的衔接[8]。所以,问题的创设要体现出知识体系的逻辑关系,方可使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生动而又立体,形成根系发达、枝干粗壮、枝繁叶茂的知识树。

二、教师的作用

教师不总是学生的向导,同时也应该是学生的助手。教师在设计实验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的同时,对学生合作研究、探究式研究方式进行设计,让学生能够分工协作,集体探讨,共同解决一些疑难,发挥集体智慧,培养团队精神,使实验课堂更多地变成师生共同探究知识、协作开展学习的场所。体现我国著名高等教育学家潘懋元和李秉德强调的作为一名高等学校教师应该起到的“教学过程的主导、教育研究的主体和教学改革的主力”的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三大作用[9,10]。

(一)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学的本质在于通过师生互动,使受教者自我觉悟。取代教师绝对权威角色的是合作、民主的师生关系[11]。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教师要凝练教学内容,科学设计问题,把握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构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所设计的问题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具备合适的知识梯度,体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必须具备转变观念的素质、发现问题的素质、创设情境的素质、引导发现的素质、研究实践素质和科学评价的素质[12]。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学习过程中,逐步探究知识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意愿,让他们不断研究、实践, 最后发现问题的本质。当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根据反馈和自我评估的信息,更深入地挖掘知识理论及其逻辑关系的核心观念。实践课堂尤其如此。

(二)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

“鱼”与“渔”的关系论由来已久,教学方式的采用其目的都应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研究过程。参与性是大学教学的基本原则。教师以学生为主体,积极营造主动探究的氛围,激发学生实践的内在动机,启发他们的兴趣和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心,经过思维的整理加工、实践探索,成为自己的东西。在对知识的研究中有所发现,有所突破,有所建树,提出新的概念、范畴、体系、命题和观点,拓展了已有研究对象的范围,带动知识的认知达到新高度。

三、研究性教学的实践策略

材料化学是从化学的角度研究材料的组成、结构、性质、制备、表征、设计与应用的一门科学。它是在学科的生长和发展的相互交叉和相互渗透中,由基础学科化学直接介入材料科学而形成的新兴学科,它既是材料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又是化学学科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明显的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的性质。目前在我国,开设材料化学专业的高等院校已超过百所,多数的985及211院校均设有材料化学及相关学科专业。随着材料科学和化学科学领域的不断进展,作为新兴学科的材料化学发展日新月异。从材料角度讲,材料化学涵盖功能材料所涉及的纳米材料、光学材料、磁性材料、电学材料、声学材料、陶瓷材料、半导体材料、高分子材料等多个学科领域。材料化学以培养较系统地掌握材料科学的基本理论与技术,具备材料化学相关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及其相关的领域从事研究、教学、科技开发及相关管理工作的材料化学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因而,材料化学专业实验课程应以材料化学专业主干课程材料科学基础、固体化学、材料化学、功能材料、材料制备技术、材料近代分析测试方法等为基础,实现具有基础性强、涉及面广泛、内容新颖、涉及科学研究最新前沿、综合性强、体现学生设计实验和在实验中锻炼培养科学研究能力等特点,并在基础知识和能力培养方面更加注重学生对物质微观结构和性能的解析认识,使学生在完成基础理论学习的前提下,材料的制备方法、性能分析测试手段等能力也得到培养和训练。在完成材料化学专业实验研究性教学工作方面,笔者与学生主要共同进行如下几方面的工作。以“介孔Zr O2的合成及四方晶相稳定性能”实验(参见《材料化学专业实验》教材,董国君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年)为例。

(一)实验准备

实验的准备阶段不是学生的简单预习,而是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教师讲解Zr O2的晶相结构、X射线衍射(XRD)对体相晶相的表征以及拉曼(Raman)光谱对表面晶相的表征原理及结果、金属离子对四方相Zr O2结构的稳定作用、表面活性剂及表面活性剂助剂对介孔材料结构的调节作用以及实验方法。尤其要指出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研究兴趣,此时问题的提出是高质量完成整个实验的关键所在和引导。实践过程中,针对本实验所提出的问题及其目的、开展研究工作内容见表1。

进行上述问题分析及指导,学生的实验活动及研究工作便成为有目的的、有内容的、体现学生思想的、且真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过程。

(二)实验研究过程

既然我们已经获得了实验研究的目的和研究问题,实验便可在一定的、可设计的思路指导下,按照所设计的流程进行深入研究。学生的研究内容、实验方法、表征测试手段等是互不相同的,但总体上都是围绕着实验的目的和宗旨进行的。实验研究及内容总结的流程可用图1表示。

(三)创新研究

这里所说的创新研究是学生根据自己所设定的研究问题,拟定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案、研究步骤进行规范实验研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然会对介孔Zr O2的制备工艺、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因素等逐一进行讨论,并且通过自己的实验获得最直观真实的实验结果。研究过程中,学生一定会发现大量书本上没有的、事先没有想到的新问题,同时学生也一定会不断修正自己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使研究工作趋于完善。同时,这样的研究是富有启发意义和建设性的,摆脱了传统的照方抓药模式,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有助于他们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四)研究总结

研究总结不是简单的描述实验过程和结果,而是学生必须学会并掌握相当大量的数据解析和处理手段,并根据自己的研究结果,分析获得研究结果和结论。这个结果和结论是学生在一定的指导思想下独立设计并通过实验研究所完成的。因而,实验研究报告不再是简单的照搬照抄,而是真正论文性质的研究报告。在这个研究过程中,学生的感触一定是充实而富有成就感的。

采用研究性实验教学方法不但有效避免传统实验课程模式所带来的内容枯燥、照搬照抄、千篇一律、学无所得的弊端,而且具有知识条理清晰、启发和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便于建立知识整体性和培养学生独立设计研究内容及创新能力的特点。

摘要:文章从大学开展研究性教学的意义与特点出发,基于材料化学专业实验课程知识体系的特点,从问题创设的原则与教师的作用两个难度,探讨了研究性教学的实施策略。

化学工业出版社材料专业新书推荐 篇10

本书是为了适应我国光学功能薄膜行业发展的需要编写而成的, 填补了国内在此类专业书籍领域的空白。书中介绍了平板显示器件中所用各种光学功能薄膜的产品结构、性能特点、制造方法、市场动向及发展趋势等。

《橡胶黏合应用技术》

本书介绍了橡胶黏合的基本理论, 各类被粘接基材的表面处理方法, 商业黏合剂的选用, 橡胶与金属、织物、橡胶、塑料等基材的黏合等。本书注重实用性, 可作为橡胶制品企业技术人员、设计人员的实用工具书。

《复合材料成型技术及应用》

化学化工专业浏览 篇11

1.化学(含师范类)

师范大学、综合大学、理工大学几乎都会设置。学生主要学习化学方面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方法,受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的训练,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应用研究及科技管理的能力。师范院校开设的目的是培养化学教师、化学教学研究人员及其他教育工作者。

温馨提示:化学属于高考中的小学科,相对主流学科需求相对较少。

2.应用化学——化学类热门专业的代表

培养具备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较强的实验技能,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及企事业单位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及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涵盖整个化学行业,如:教育、材料、军工、汽车、电子、信息、环保、市政、建筑、建材、消防、化工、农业、食品、日用、化妆品、机械等。毕业生流向非常广阔。

3.材料化学

研究新型材料在制备、生产、应用和废弃过程中的化学性质,课程主要涉及物理学、冶金学、化学,对考生要求较全面,对动手能力有一定要求。学生需具有运用化学和材料化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进行材料研究和技术开发的基本能力。

涉及领域极广,生产中对优秀人才需求巨大,出国难度不是很大,考研选择也不少。若找专业比较对口的工作,主要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特别是大型钢铁制造公司。

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是我国成立最早的材料系之一。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都设有此专业。

4.地球化学

学生主要学习地球化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方面科学思维和科学实践训练,掌握野外和室内地质及地球化学的基本技能。主干学科是地质学、化学。 表1 国家重点学科——化学、化工一级学科

另外,会安排野外地质学习。

代表院校:西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五年)、东华理工学院、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吉林大学、大庆石油学院、兰州大学等。

5.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学生要系统学习化学基础理论知识,接受严格基本技能训练。运用化学和物理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高分子材料的分子设计、合成、结构与性能关系,开发新材料及其应用,争取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科学素养,成为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及高分子材料与加工方面的专门人才。

毕业生适宜到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从事科研、教学工作;到石油化工、化工、轻工、塑料、材料等相关企业、公司从事应用研究、科技开发、生产技术和管理工作。

6.化学工程与工艺

学生要掌握化学和化学工程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接受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科技开发和科技管理初步训练。该专业具有坚实的化学、化工理论基础、工程开发能力及应用技术。具有科研、开发、设计及工艺操作相结合的特点。

毕业生可从事企业、公司从事应用研究、开发设计、生产技术和科技管理以及教学工作。

7.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就业率高

学生主要学习无机非金属材料及复合材料的生产过程、工艺及设备的基础理论、组成、结构、性能及生产条件间的关系,具有材料测试、生产过程设计、材料改性及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和设备及技术管理的能力。

毕业生可到相关公司、企业、研究设计部门、高等院校、国家机关等从事管理、产品设计开发、材料检测、教学及科研等工作。

8.纳米材料与技术——2011年新增专业

学生主要学习环境纳米材料的绿色制备及其规模化、面向环境检测的纳米结构与器件的构筑原理、方法、纳米材料与纳米结构性能与机理研究、纳米材料在污染治理中的应用原理、技术与装置研发、纳米材料的环境效应与安全性评估、纳米材料在节能和清洁能源中的应用等。其中,功能纳米材料最富活力,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首批开设此专业的高校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苏州大学。

就业方向:在科研院校及纳米材料、黏合剂、涂料、电镀、陶瓷等相关领域从事产品开发、生产和检测等工作。

另外,福建农林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中南林学院、广西大学、西南林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还开设林产化工专业。

◇部分学校特色列举

清华大学:与美国、德国、英国、比利时等建立了本科生交换项目,每年有近五成学生有国际交流机会。

北京大学:化学系在国内成立最早,重点学科数目居全国高校首位。化学专业不再细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等专业,学生只在高年级按不同研究方向做毕业论文。学院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提前进入各课题研究小组参与科学研究和创新活动。

厦门大学:率先在全国增设化学生物学专业,学生可通过 “育苗基金”进入实验室,接受科研训练。化学系本科生可以直接攻读博士。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化学专业是国家重点学科,在全国排名第一。学生到大三上学期才分应用化学和海洋化学,成绩排名靠前的才能上海洋化学,此专业保研率高,还设有基地奖学金。(温馨提示:~女生很少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

材料化学专业 篇12

关键词:材料化学,实践教学体系,教学改革

材料化学是一门材料科学与化学的交叉学科。[1]它与材料物理、材料工程一起构成了材料科学的三大基石[2], 同时它也是材料科学的核心。在目前众多的高新技术领域中, 新材料的开发与应用起着先导和基础的作用。因此, 高新技术的发展为材料化学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也对高校材料化学专业的本科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

我校的材料化学专业作为理学专业, 于2004年开始招收本科生, 现已招收10届。在10年的教学实践中, 我们一直积极探索符合学科自身特点和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 并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教改成果, 如构建了以“基础性、先进性、应用性”为特征的理论教学体系和课程标准[4], 构建并实施了“一体化、分阶段、多层次”为特征的阶梯式实践教学体系[5]和以“个性化、重过程、讲实效”为特征的过程考核方法, 以及“三三制”为特色的毕业设计 (论文) 管理办法[6], 这些举措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

在2013年的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中, 我们将材料化学专业方向从原来的高分子材料调整为电子与信息功能材料。新的专业方向迫切需要我们对课程教学体系进行深入的改革和整体的优化, 以适应专业的日后发展。课程教学体系主要分为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两大部分。其中,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主要方法和重要手段。因此, 改革与优化实践教学体系, 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对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推进专业特色的建设都尤为重要。

一、我校材料化学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材料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虽然我们一直非常重视实践教学改革, 但目前本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中仍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与不足。

(一) 课程体系结构不尽合理

在学生平均总学时数中, 实践教学的学时比例仍偏低。在基础实验课程中, 验证性的实验项目过多, 综合性、设计性的项目偏少。同时, 还存在实验项目与理论课内容的联系不够紧密;实验课程之间倾向于各自为政, 内容和结构衔接得不够好;教师的科研课题未能充分引入到专业实践课程或毕业设计中。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实践课程体系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二) 校外实践资源有所不足

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校外专业实践的开展大部分仍停留在依靠情感关系, 未能形成多方长期稳定合作、互利共赢的模式。另外, 由于目前所联系的实习单位数量偏少或其接纳能力有限, 所以由学院统一集中安排生产实习的学生人数仍偏少, 其余学生实习地区与行业的分散性就比较大, 难于有效管理与指导, 也难以保证其实习的质量与效果。

(三) 实践教学制度不够完善

整体上, 实践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仍依附于理论课教学, 被看做是理论教学的延伸和补充, 没有相对独立的管理机制和评价体系。主要表现在, 实践教学任务中人员职责与工作要求不够清晰, 指导教师在教学环节的实施上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实践教学质量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与客观有力的监督机制;学生与教学督导员对教学情况的反馈未能得到充分重视。

二、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优化实践

针对我校材料化学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我们以“注重基础、强化实践、培养能力”为指导思想, 对现有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全面深入的改革与优化。具体思路是从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内容体系、保障体系、管理体系、质量监控体系等五个实践教学的子体系着手, 全方位打造一个以提高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 明确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实践教学目标是设置实践课程的出发点, 也是实践教学活动的驱动力。因此, 实践教学目标必须清晰明确, 而且目标体系必须层次分明又递进连贯, 不能存在学生能力培养上的断层。我们从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总目标出发, 结合各门实践课程的特点, 分解并细化出实践教学的各项子目标, 使教学要求与目的得以具体化与具备可检验性。另外, 根据本科生在各阶段中所需具备的专业技能与素质, 我们还对各项教学目标进行了系统化的梳理, 构建出分层递进、具有“阶梯式”特点的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并将各级、各项教学目标分别写入相应实践课程的教学大纲中。

(二) 优化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实践教学内容是实践教学体系中最核心的部分, 也是实践教学执行力的体现。在2013年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中, 我们初步构建了具有“模块化”特点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体系共包括基础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实践、综合素质四大模块。在该体系的主体框架下, 我们进一步优化了实践教学内容, 以实现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培养。

首先, 在课程内容的改革方面, 我们尝试突破理论课教学对实践教学内容的长期限制, 主要依据专业特点和学科发展趋势来安排实践教学内容。例如, 调整四大化学实验项目内容, 削减验证性实验, 增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加大专业核心课程相关实验的配套力度, 精选具有代表性、体现专业特色的实验项目;大力鼓励并支持教师将自己科研中一些合适的技术方法、研究子项目引入到《综合实验》等课程中让学生进行开放性的实验研究。

其次, 在技能与素质拓展方面, 我们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 以及各级各类学科竞赛、科技创新活动, 如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挑战杯等;我们还通过与校外的技能鉴定机构开展合作, 对有意向考取省、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高年级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 帮助学生提升就业竞争力。另外, 对于校外实践的最重要环节———生产实习, 我们正不断创造机会逐年提高集中实习的学生比例, 并充分保证安排学生到专业相关性强的企业进行实习。

(三) 巩固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需要一系列软件和硬件作支持, 这些软硬件主要包括实践指导教师队伍、仪器设备设施、校内实践场地、校外实践基地等, 它们共同构成了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首先,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我们坚持“引进与培养”两手抓, 尤其加大内部的扶持力度, 促进实践指导教师的学历、职称层次逐年提升, 同时鼓励并支持教师向“双师型”和“双证型”教师方向发展。另外, 通过制定政策措施, 引导更多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承担实践教学工作;鼓励青年教师到企业、市场去亲身实践, 提升自身的实践技能和指导水平。

其次, 在校内教学硬件投入方面, 我们争取学校在经费与场地上给予重点支持。在保证原有一批大中型仪器设备充分用于实践教学的同时, 有计划、有步骤地增购新型仪器或实现仪器的升级换代;在原有应用材料研究中心、材料化学实验教学中心的基础上, 进一步完善以专业基础实验为核心的实践教学平台;加强实验室的开放管理, 为学生开展学科竞赛、科技创新、毕业设计等提供场地和资源。

再次, 针对我们历来比较薄弱的校外实践环节, 我们在巩固现有的校外实践基地的同时, 积极拓展校企之间、校际之间、学校与科研单位之间的合作, 新建一批“产学结合”的校外实践基地, 并建立起长效稳固的合作关系, 形成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之间优势互补、资源互助的“组合型”实践教学模式。

(四) 健全实践教学管理体系

材料化学专业作为我校重点建设的专业, 必须具有健全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 才能保持良好的教学秩序, 保证教学质量与效果。为此, 我们依据原有的教学管理总制度, 进一步修订出实践教学管理文件。在文件中, 对实践教学各个环节, 从教学计划的制定、课前准备、过程指导、报告批改、考核评价到期末教学总结, 都有相关的细则;对各部门、各类人员担任实践教学的职责分工都有明确的界定;对仪器设备、实验室、校外实践基地的日常管理也做了相应规定, 方便相关人员有章可循、对照执行。

(五) 完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对整个实践教学体系起着质量把关和过程督察的重要作用。因此, 完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我们在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评价指标的基础上, 进一步巩固了领导和教学督导员的听课制度、相关指导教师的互评制度, 以及学生的评教制度。同时, 我们还强化了信息反馈制度, 定期或不定期召开教师和学生座谈会, 或采取问卷调查等形式, 广泛征求和收集教师、学生、实习单位、检查负责人对实践教学的评价和意见, 并认真分析、及时反馈和督促整改。另外, 严肃处理各类实践教学事故, 完善责任追究制度, 形成分级负责、奖惩结合的管理体制。

三、结语

材料化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优化是一项重要又艰巨的任务, 为此需要进行长期的探索与实践。另外, 在不断发展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的同时, 如何实现其与理论教学体系的适配, 共同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升级, 也是我们今后工作的重点。我们将继续坚持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的教学理念, 进一步提升我校材料化学专业的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为社会培养和输送更多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文胜, 龚春丽, 郑根稳, 汪连生, 周环波.材料化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建设[J].孝感学院学报, 2010, 30 (3) :109-112.

[2]董秋静, 罗春华, 韩燕, 崔玉民.教学型高校材料化学专业定位及课程体系思考[J].广州化工, 2009, 37 (9) :228-230.

[3]梁金.浅谈材料化学专业本科教学现状及教改思路[J].广州化工, 2010, 38 (8) :275-277.

[4]孙延一, 瞿晓岳, 王悦辉, 钟建军, 谢辉, 马军现, 刘建庄.材料化学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的构建[J].广州化工, 2012, 40 (6) :138-139.

[5]瞿晓岳, 刘常坤, 孙延一.材料化学专业阶梯式实践教学模式探索[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09, 25 (8) :147-148.

上一篇:龋齿报告权威发布下一篇:精神分析的本土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