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药物类化学专业

2024-10-10

天然药物类化学专业(共11篇)

天然药物类化学专业 篇1

一、天然药物化学教学中的问题

天然药物化学是应用现代科学理论、方法与技术研究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天然药物中各类型化学成分的结构特点、理化性质、提取分离与鉴定的方法、操作的技术及在实际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我校自创校以来, 高度重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特别是我校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的商洛市, 地处秦岭山地, 天然药物资源相当丰富, 素有“天然药库”“生态王国”的美誉, 自古就有“秦地无闲草, 商山多灵药”之说, 光地道药材就有56种, 又加上以中药材为原料的医药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使得就业前景一片大好, 另外, 其也是中药执业药师的必考课程。所以天然药物化学这门课程也是药学专业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之一。对于我校三年高职药学专业学生来说, 基于他们的学习基础和对将来从业的的方向的定位, 对他们的要求是通过学习这门课程, 能够熟练掌握一些常见的天然药物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 提取分离的方法与技术, 并能够熟练鉴别生活中和工作中常见的天然药物。然而, 通过近几年的教学, 发现学生在学习天然药物化学的时候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近几年的高职药学专业, 除了理科生之外, 还有一部分是文科生, 对于他们来说, 化学基础知识薄弱, 尽管天然药物化学是在学习了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但学习的效果仍不太理想, 面对复杂的化学结构和理化性质总觉得头绪杂乱, 难以掌握。二是由于天然药物品种繁多, 有效成分各不相同伴随的物质也不相同, 因此需要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灵活运用各种提取分离方法, 不能千篇一律, 拘泥一法, 往往使学生迷惑不已, 不被学生理解。三是对于实验中需要运用到的实验装置, 由于以往学习过程中见的比较少, 导致他们在使用的过程中不能够熟练自主选择, 也不能够正确使用。四是由于天然药物品种繁多, 成分复杂, 结构多样, 实验时间也相对较长, 导致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力不从心, 长期下来, 学生的学习兴趣普遍不浓。总体上来讲, 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 学习基础薄弱, 学习起来比较费劲, 就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兴趣欠缺, 不能够很好自主学习, 更不能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二、改进天然药物化学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

(一) 理论教学。天然药物化学的教材选用的是全国高职高专药品类专业国家卫生和计划委员会“十二五”规划教材《天然药物化学》 (主编吴剑锋、王宁) 。此教材的特点是:淡化理论、理实一体、联系实际、突出案例、书盘互动、资源丰富。为了使同学们能够学好这门课程, 笔者在第一节课时就给同学们指出了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重点是化学结构、理化性质、提取分离鉴定方法, 难点是提取分离鉴定的方法。而在教学中, 也结合了当前高职教育的特点, 对在今后工作中很少涉及的内容 (如结构测定、波谱分析) 的要求降低, 只作简单介绍。另外, 在向同学们介绍到提取、分离、鉴定的方法与技术时, 为了让同学们更直观理解装置和设备在实验过程中的运用, 除了在课堂中运用视频教学外, 还将一些实验内容操作给学生看, 例如常用的回流提取法, 为了让学生们加深理解, 在视频看完后, 还亲自示范, 讲解原理, 要求同学们自己搭建装置, 做到教-学-做一体。另外对于教材中涉及到的一些大型的、中型的提取工艺流程, 如超临界流体萃取, 由于其价格昂贵, 学校没有条件购买, 所以为了帮助同学们理解, 除了运用动画演示、图片演示、视频演示外, 还可以联系学生实习的单位, 去见习, 让同学们加深理解。对于各论部分, 就是针对具体类型的药物时, 采取的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但在学习的过程中, 学生的兴趣不浓, 缺乏知识的连贯性, 例如在讲结构时, 对于一些特定的官能团, 学生往往不能和以前学习的无机化学很好地联系, 学习色谱鉴定时, 学生也对分析化学的知识比较陌生。所以, 我们如何帮助同学加强这方面的知识, 是需思考解决的问题。

(二) 实训教学。天然药物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非常强的课程, 但和其他实验课所不同的是它的实验周期特别长, 往往需要七八个课时, 实验操作也非常复杂, 一个实验项目往往需要持续好几个周, 任何一个中间环节出现错误, 都可能导致前期心血白费, 后续操作无法进行。就如本学期在做实验过程中, 由于同学疏忽将一组实验成果打翻, 就导致了实验无法继续, 前期工作白费, 这就对学生的实验技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所以我们在针对如何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强化理论知识的理解方面进行了思考。要根据课后实验, 让学生熟悉实验过程和方法, 也可以提供一些未知样品, 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但通过几届学生的情况来看, 效果并不理想, 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实训实践过长, 天然药物都需要提取, 往往这一项就花费一上午的时间, 由于课时安排的问题, 导致实训室无法专门安排时间用于实验。二是实验仪器、药品、试剂用量过多过杂, 不同的方案, 需要做不同的准备, 加大了实施难度。三是学生往往以组为单位, 但实验时普遍存在只有一两个同学在动手操作, 而其他同学无动于衷、滥竽充数, 所以对于考评体系还要进一步加强。

(三) 综合素质培养。笔者尝试让同学们通过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由同学们自主去发现、去设计, 鉴别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天然药物。提高同学们的主观能动性, 激发他们的兴趣。就以商洛地道药材丹参为例, 让同学们自己去查阅本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来源、外观性状、药理功效, 然后可以去药店查阅哪些药品中存在这些成分, 再回到实验室进行讨论、设计, 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天然药物化学课程教学中需要探讨的问题

(一) 教材内容。对于教材中提到的“波谱分析法”这样难度比较大的内容, 在药物研究中才会用到, 所以对于学校高职药学专业来说, 用处不大, 可以适当调整。

(二) 课时安排。由于天然药物化学的实训部分试验时间比较长, 连贯性比较高, 所以对于实验课的安排尽可能可以连贯, 有的实验要连续做好几个周, 在此过程中可能有效成分难以得到很好的保留, 或者会腐烂变质。

(三) 教学手段。可以尝试PBL教学法, 强调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使学生自己投入到学习中去, 激发学生的自主性, 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结语

随着中药产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也随着中药产业现代化的发展, 结合陕西省商洛市地域发展的需要以及学校学生对就业的期望, 按照高职药学的培养目标, 应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同时在前期学习中要注重基础学科 (譬如无机化学、分析化学) 的学习, 同时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理实一体, 培养实践型人才, 培养大众需要的人才。

摘要:本文就高职药学专业天然药物化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进该课程教学效果的方法, 以便使学生增强学习兴趣, 提升课堂效果, 为其他相关的专业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关键词:药学专业,天然药物化学,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吴剑锋, 王宁.天然药物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2]王新玲, 王晓梅, 胡君萍.天然药物化学方法初探[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09, 5

[3]蔡晓玲.中职中药制剂专业天然药物化学课程教学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 2009, 14

[4]曹蔚, 张雅, 王四旺.天然药物化学教学改革的几点体会[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1

天然药物类化学专业 篇2

化学工程师涉及石油、天然气、能源、水处理、塑料等领域。虽然每个领域的流程各不相同,但是化学和化学工程的角色贯穿始终,直接涉及化学产品和材料的设计、开发、制造过程。研究人员在化学工程领域非常普遍,负责创建和开发新的化学技术,通常结合纳米技术或生物医学工程等其他先进和新兴科学领域。

作为一名化学工程师,工作职责包括确保化学工艺在生产过程中的效率与安全性,调整产品的化学组成以满足环境或经济需求,扩大化学工艺的生产利润,并且应用新技术改进现有的制作工艺。

对于这一职位而言,虽然化学类专业本科生不是没有机会。但是基本上研究生学位成功入职的机会要大得多。

科研类职位

化学类专业毕业生可以在科研机构或者一些组织的科研部门工作,例如化学工程、医疗保健或其他相关行业等。研究员的职位并不单一,远比看起来更加丰富多元。你可能会在大学进行科研,并将科研与教学相结合;也可能会在制药公司工作,尝试新药品的研发;还有可能在公共部门的科研中心工作,确保国家医疗保健的与时俱进。

在应用途径多样化的表面下,我们需要知道的是,所有的科研类职位都是依托于实验室的。而这些科研需要个人或团队按照既定的科学标准和方法进行下去,这就要求从业者必须拥有化学专业相关学位。

那么化学科研主要做些什么呢?例如新药物的研发、新型疫苗的研发、对刑事案件的法医分析、对环境问题的理解以及开发新的化学产品或材料(例如化妆品、油漆、塑料、食品和饮品等)。

虽然化学科研类工作始于实验室,但是并不在这里结束。如果你想要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可以尝试以下领域:新兴工业、户外等。

医疗化学行业

与科研行业类似,医疗化学行业的从业者也是奋斗在实验室里!一般会做临床生物化学或保健科学等方面的工作,主要工作职责就是分析血液、尿液或其他液体以协助疾病的调查、诊断与治疗。

虽然有些职位会要求从业者有临床专业知识,但更多职位只需要与临床医师配合,共同对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解读,将这一解读作为诊断和评估的支持。但是未取得资格证书的人,并不能就医疗问题提供咨询意见,能够做的就是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找到病因并准确地报告。

制药行业

制药行业与医疗保健行业密切相关,医药行业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市场。随着对特种药物和新药的需求不断增长,行业对制药化学家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作为一名制药化学家,需要设计、开发、分析、评估和管理新药以及现有药物。掌握专业的技术、拥有强大的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管理能力,并且拥有较强的数学和分析性思维能力。

合成药化学家和毒理化学家都为我们所知,但是二者并不是完全相同的。合成药化学家更多地关注于新药的测试和化学分析,以确保每种产品都符合公共消费以及政府的规定。而医药化学家主要的工作职责是检测任何用于公共消费的化学物质的危险性和破坏性毒素。

虽然化学专业的本科学位也能争取上述职位,但是基本上硕士甚至博士学位才是这类“高级职位”的标配。

公共部门

除了上述行业外,法律、政策、国防、公共卫生、环境部门等领域都愈加需要化学专业人才!

在法律与政策相关的部门内,化学专业毕业生可以进行法医研究,并推动其不断进步。法医很有可能会被要求在法庭上对检查结果进行陈述,那么作为化学专家,就要对现有的情况进行分析,以确保自己所掌握的信息是最准确的。

如果想要在公共机构或政策部门工作的话,那么很有可能会有机会参与制定国家科学政策或健康与安全法规。

作为化学相关专业毕业生,如果刚好对于环境问题比较关注,那么非常适合公共部门。环境咨询、农业诊断和化学诊断都是公共部门的三大就业方向。

天然药物类化学专业 篇3

关键词:无机化学 分层教学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4(a)-0179-01

海南大学是一所综合性211大学,由原来的海南大学和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合并而成。学校结合海南地域特色,开设了特色农科类专业,如农学、植物保护、园艺花卉、草业科学、农产品质量与安全等,这些专业大一第一学期都要必修《无机化学》。本人从事无机化学教学十余年,结合农科类专业的特点,对教学方法和手段上进行一些探讨。

1 课程特点

无机化学是化学学科的基础部分,系统地阐述了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有关理论,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化学基础。农科类专业安排的学时为40学时,主要内容包括基础热力学,四大化学平衡和物质结构。由于学时有限,没有安排元素化学内容。农科类专业无机化学课程教学需实现以下目标。

(1)丰富学生的无机化学知识,提升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

(2)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的中学化学知识,激发他们用化学进行专业交流和深入研究的愿望;

(3)帮助学生逐步培养阅读化学专业书籍及相关论文的能力,从而能够及时掌握国际上最前沿的信息和资料,为将来进行专业研究奠定基础。

2 学生特点

农科类专业的学生普遍来自农村,其整体学习水平稍差。作者對2011级农学和草业科学两个专业150名学生进行调查统计,发现只有57.5%的同学在高考中选考了化学,也就是说,只有略多于一半的同学按照中学化学的大纲要求有系统有重点地进行了高中化学课的学习。而在其他未选考的同学中,有54.5%的同学未能按正常课程要求全部修完中学化学,甚至有个别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化学课程仅仅修了一年。可见,学生的化学基础参差不齐。因此在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有效的教学。

3 教学方法探讨—分层次教学[1]

根据本校农科类专业学生化学基础参差不齐,可采取分层次教学方法。分层次教学就是根据每一个学生最近发展区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提出相应的教学要求,在各自不同的起点上给予相应的教学辅导,从而使各类学生不断地把潜在水平转化为现有水平,不断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每个人水平有两种,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水平,它们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使每个人都得到最大限度发展,最终都能达到基本的规格要求[2]。

学生分层后,教师紧扣教学大纲和教材,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制定与各层次最近发展区相吻合的分层教学目标。对于基础很差,学习理解能力不强的学生,以教育部规定的农科类专业无机化学基础课大纲的教学要求为标准,以跟得上课程进度为基本要求,同时对课程中所涉及到的知识盲点进行课后补习,最终达到大纲要求;对于基础较好,学习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在大纲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提高要求,适当增加与补充研究性内容,提出引导性问题,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的思维方法的基础上能够深入思考,拓展学生的思路与视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对于处于前二者之间的这部分同学,辅以少量的应用性知识,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思考的意识,使学生能够较好地达到大纲的要求,并初步认识到无机化学理论与研究的一般方法与途径。

4 教学手段的改革

学生一般对理论知识兴趣不是很浓,如果在无机化学教学中采取满堂灌,从一个理论到另一个理论的灌输,会让学生丧失学习的积极性。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学过程中需要和采取一些教学手段与学生互动[3-4]。

4.1 多媒体教学,生动活泼

无机化学是研究化学基本原理和物质结构的一门学科,概念与原理大多较为抽象,物质的微观结构既看不见又摸不着,且化学变化又是在原子的基础上重新组合的结果,因此单靠语言和文字描述,学生难以理解。通过多媒体进行动画模拟,能形象生动地表现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的运动特点,变抽象为形象,让学生直观形象地认识微观世界,从而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对于一些较复杂、有危险、要求高的实验,不适合课堂演示,利用多媒体播放,既保证了实验的真实性和直观性,又便于观察实验现象,同时提高了教学效果。

4.2 案例教学,联系实际

在课堂教学的时候,结合教学内容引入实际案例,如:如何利用热力学判断消除尾气的反应是否能自发,以此引用目前城市环境的热点话题;在学习酸碱缓冲溶液概念的时候,可举例:人体血液、土壤溶液等缓冲体系,引起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兴趣和重视。

4.3 课堂测试,提高效率

刚经历过高考的新生,对于考试有着特别的敏感,一遇到考试会特别兴奋。因此适当的在课堂上进行一些当场测试,能迅速的让全体学生集中精力回到教学内容上来。本人经过多年教学实践,发现课堂测试,能让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于课堂,将明显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效率。

4.4 网络沟通,以人为本

利用网络,构建一个网络教学平台,进行网上答疑、课件习题下载、提交作业等[5]。课堂上学生人数众多,难以有针对性的进行沟通,教师可利用现代通讯技术如手机、网络等,在课外与学生进行一对一沟通。尤其通过网络QQ,学生能敞开心扉和老师平等对话,教师除了解答一些课程知识以外,还可以对新入大学的大一新生进行一些必要的心理辅导,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全身心的投入学习中去。

5 结语

根据农科类专业的特点,培养学生理论与专业相结合,即实际运用能力作为无机化学课程特色的人才培养教学模式,其基本特征是:既注重理论,又注重应用。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进行分层次教学,做到“因材施教”,同时在教学手段上,灵活多变,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培养目标上,结合具体专业与社会需求,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及培养过程,充分调动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为社会培养所需人才,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威,龚淑华,刘晓瑭.农科院校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分层教学方法的应用[J].高教论坛,2011,1:68~70.

[2]周光明,彭红军.尊重差异因材施教构建和谐教学新模式高校分层教学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07(6):69~71.

[3]王效香.如何进行分析化学教学[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11,24(1):79~80.

[4]黄昊文.分析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析[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3(3):42~44.

[5]褚鹏云.网络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9,4:103~104.

天然药物类化学专业 篇4

1多方面出发,激发学生科研兴趣

学生对于科研的认知还不是很成熟,大多只是简单的以为跟平时本科的基础实验差不多,按部就班的进行实验课本上的实验操作,这极不利于学生兴趣的开发,由于天然产物化学这门学科涉及多学科相关知识,实践性较强,对于化学专业的学生今后的学习深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在讲课时,应多方面,多角度的介绍学科特点,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提升该课程的学科地位。

1. 1介绍大型实验仪器,激发科研兴趣

进行科学研究离不开科学仪器,它是创新成就的重要体现形式。天然产物化学课程教学时会涉及到很多大型仪器,如天然产物的分离常用色谱法,色谱法的一个重要分支是高效液相色谱,给学生讲述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工作原理,流动相为液体,色谱柱装有固定相,利用高压输液泵将流动相泵入色谱柱,经进样阀注入样品,由流动相带入柱内,在柱内分组分被分离后,依次进入检测器,由记录仪记录色谱信号。主要用于混合物各组分的分离分析,该仪器不仅仅应用于化学方面,同时也在医学、农学甚至于法检等领域中应用广泛。很多化工类公司招聘时大多有一个条件要求,就是对高效液相色谱的熟练使用,这就进一步说明该仪器在化学科研方面的重要地位,激励学生更进一步的进行科研深造。另外天然产物的结构鉴定中都需使用大型仪器: 红外光谱仪、质谱仪以及核磁共振,这些仪器是在本科的基础实验中很少用到,尤其是核磁共振,该仪器在医学上的使用是大家所熟知的,同时对于化学物质的结构测定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些让学生明白本科的学习还是不够的,要想在该学科有更大发展,还需进一步努力,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

1. 2介绍学科发展动向,激发科研兴趣

天然药物之所以能够防病治病,其物质基础在于所含的有效成分,研究天然产物的目的是寻找其生理活性的化合物,继而进行药物开发,为人类健康服务。介绍天然产物由古到今的发展历程以及当前热门的科研动向,让学生意识到该学科的发展前途,使学生对该学科有极大的学习兴趣,对科研有更多的认知,有兴趣进一步科研深造。

2引用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天然产物的的发展由来已久,有最初的 《神农本草经》、 《本草纲目》等,这些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在今天,天然产物跟我们的生活联系也非常紧密,在授课时,面对复杂的化合物,学生很难提起兴致,因此,可以抛砖引玉,将生活中的接触到的药物或者一些实例联系到我们所学的天然产物的各种化合物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在上第一节课绪论时, 不需要按部就班的介绍天然产物的一些相关概念,引入大量生活实例,不仅能引导学生很快了解该门课程所要学习的内容, 同时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的每一章节都是分类介绍各种天然产物,很多都是复杂有机分子,导入实例,以趣味性的提问方式,提高学生的关注度。例如,在讲到生物碱结构的时候,种类繁多,结构复杂,学生很难有所记忆,开课前,可以提问在 《康熙王朝》中康熙所得的寒热重症是用什么治好的? 鸦片为什么使人成瘾? 这样自然的引出奎宁以及鸦片使人成瘾的元凶吗啡,很好提起学生的兴趣来学习生物碱的知识,另外讲到黄酮类化合物,可以导入市场上的抗氧化保健品[3],糖类化合物,可以介绍市场上的常用糖类药物,这样, 能大大活跃课堂气氛,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授课效率。

3实践教学,开展实验教学模式

由于对天然产物化学学科的重视不够,对于化学专业的学生认为只要学好四大基本专业课程就可以了,然而该课程实践性较强,涉及的实验操作为以后的工作以及进一步科研做铺垫。因此开展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以及科研能力和素养。该课程课时较少,开展实验课最好是一个综合性实验能够将天然产物的提取分离方法中涉及的几个实验操作手段糅合在一起[4],如,大黄中羟基蒽醌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另外学生可以自己查阅文献,设计综合实验,安排实验过程,让学生自主完成整个实验工作,包括准备实验所需仪器,配制实验试剂,完成实验过程,处理实验出现的问题,记录实验现象等。同时可以安排学生去药厂实习,学校附近有个羚锐制药厂,让学生去工厂体验药品的制作工艺流程,体会实践与理论的差距,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4 chemdraw应用于多媒体辅助教学[5]

由于天然产物化学课程教学时涉及很多的复杂化合物,如果仅仅是对其简单的描述,那么很多学生在学习时,感觉枯燥无味,更不用说理解和记忆了。因此,面对该学科物质的特点,讲课时,将chemdraw绘图软件应用于多媒体课件中,该绘图软件中含有很多绘图模版,方便在制作ppt时能快捷地绘制天然产物提取分离流程图,提取分离所用的装置图,物质的复杂结构式等,这样,在授课时,能够美观且生动的将所授内容展现给学生,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物质结构认识深刻,也便于教师引导学生把握好内容的主次,提高课时效率。

5紧抓主线,引导学生总结

天然产物化学课程内容丰富,物质结构较复杂,种类繁多,其实该课程整体布局较规律,课本中每一类天然产物都是围绕着 “物质分类- 物理、化学性质- 提取、分离- 结构鉴定”思路来展开的。教学中,要把握好主次,秉承这 “性质取决于结构,提取方法取决于性质”这一主线[6],引导学生总结天然产物的相关性质以及提取分离方法,例如: 黄酮类和醌类化合物结构中都有苯环,而且苯环上通常具有羟基而显示酸性,故这两类化合物都可以用碱提酸沉法来提取,同时由于苯环上不同的羟基位置以及数目,显示不同的酸性强度,故采取p H梯度萃取法来进行分离,如依次用Na HCO3、Na2CO3、1% Na OH、5% Na OH溶液抽提,依次酸化即可达到分离目的,另外不同种类的生物碱显示不同的碱性,依此特点也可以采取p H梯度萃取法来进行提取分离。对于天然产物的提取大多采取有机溶剂提取法,根据 “相似相溶”原理,通常来说大多天然产物分为游离苷元类和苷类,前者极性小,用有机溶剂提取,但是后者极性大,用水或极性大的有机溶剂提取,如甲醇。不同的结构具有不同的极性大小,如黄酮类化合物中花色素,虽然是游离二氢黄酮苷元类,但是为非平面结构,水溶性较大,所以该类物质的提取也需采取极性大的溶剂来提取。利用这一主线,引导学生将学习的知识总结联系在一起,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学习不费力,知识掌握也牢固,老师讲起来也游刃有余,极大提高课堂授课效率。

6结语

天然产物化学课程实践性较强,应用广泛,教学中,通过改变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该课程的学科地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研能力,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大改善课堂教学质量。

摘要:结合天然产物化学的学科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和科研兴趣,同时提升该课程的学科地位。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素养。紧抓“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提取分离方法”的主线,引导学生自主总结知识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堂时效和教学质量。

药物化学专业研究生求职信 篇5

您好!

我是一名湖南中医药大学药物化学专业2012级硕士研究生,即将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在读研期间,本人曾在湖南医药职业中专学校、前进医药学校及湖南省医药学校教授《生物化学》《中药学》及《药物化学》课程,在教书过程中发现自己十分热爱教育事业。同时自己的教学能力也得到了校方和学生的认可。

在三年的研究生学习中,我掌握了良好的专业基础知识,具备了比较牢固的科研素质并掌握了一套基本的科研思路,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在读研期间,深受导师和同学的好评。虽然我没有足够的实践经验,但出于对教育事业的那份执着,我殷切期盼能贵校的一分子,为贵校的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贵校的实力与特色能够为我以后的工作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实现我的教育梦想。

我殷切期盼您的回信!祝愿贵校教育事业蒸蒸日上!

此致

敬礼!

天然药物类化学专业 篇6

【关键词】有机化学 药学专业 教学模式

1 引言

有机化学是药学药剂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也是化学学科中最为活跃的一个分支。它的发展是日新月异,涉及面也非常的广,已经渗透到生物医药材料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因此,如何才能更有利于药学有机化学的教学,使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有过硬的理论水平,而且还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充分满足社会对高级药学人才的需求,是有机化学教学研讨的主要内容,也是未来有机化学教学的努力方向。

2 激发学习兴趣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有机化学的课时少,内容多,反应复杂,机理抽象,很难在有限的教学时间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在有机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知识体系进行优化,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

2.1 营造宽松学习氛围

有机化学教学过程中,有机化合物反应过程复杂,数量庞大,因此,学生会觉得该课程非常难学,没有信心。所以教师在讲课时,要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使他们树立信心。比如在讲解糖类化合物时,可以告诉学生“支链淀粉的溶解性大于直链淀粉”这一非常重要的结论就是一名本科生发现的。

2.2 理论与专业实践相结合

在有机化学讲课时,教师应该将其与药学专业的相关特点有机结合在一起,理论联系实践,使课程内容更加生动有趣,以便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在讲化学反应时,可以介绍该反应在药物方面的应用。比如讲酯化反应时,可以补充新型解热镇痛抗炎药物贝诺酯的合成,阿司匹林与扑热息痛进行酯化反应时,会生成贝诺酯,其不但具有较好的解热镇痛抗炎的效果,并且降低了药物的刺激性。

2.3 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大学生具有很强的自学能力,同时兼具争强好胜的心理,因此,教师可以基于学生的这种特点,让他们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比如,在讲课之前,提前给学生画一些重点学习内容,让他们提前预习,在上课时,让学生试着在讲台上当老师,在规定的时间内向同学讲述预习过的知识点,在学生之间引入竞争,采取奖励措施,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增强自信心。

3 多种教学模式相渗透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采用的教学方式大多是课堂讲授。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新型教学手段也应运而生,在有机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式进行授课,让学生感到新奇、有趣。同时,也可以结合重大社会事件讲述大家身边的、熟悉的有机化学知识,还可以和临床医学、生命科学进行联系,既便于学生的理解,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3.1 类比教学模式

认知心理学认为,在课堂授课中灵活使用类比法,可以有效强化学生的认知能力。在有机化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类比法。例如在讲解二烯烃的结构特点和分类时,可以依据两个双键的相对位置分为隔离二烯烃、聚集二烯烃和共轭二烯烃,虽然都有两个双键,但是性质却差别很大。教师可以将单键看成是索道,把双键看成是山峰,由于隔离二烯烃的两个山峰相距很远,不能通过索道连接,因此电子不能从一个山峰到达另外一个山峰。聚集二烯烃中虽然两个山峰相连,但是位阻较大,性质不稳定。共轭二烯烃的两个山峰之间有一个索道连接,方便电子的流动,形成了共轭体系。运用类比法就把抽象的化学结构和生活中的实物联系起来,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加深学生记忆。

3.2 启发式教学模式

启发式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积极主动的跟着老师学习,努力思考,发散思维。因此,在有机化学课程讲授时,老师可以发挥语言的艺术性,启发和引导学生,同时还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3.3 归纳教学模式

在有机化学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反映教学内容过多,有机反应复杂,知识点非常难以记忆,比较容易混淆,因此,教师讲课过程中应该善于归纳总结,同时引导学生运用归纳法,以便可以找出规律,将复杂的内容简单化。

3.4 知识点联想教学模式

在有机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巧妙的和生命科学知识进行联系,把有机化学延伸到临床医药专业中。这样不仅丰富了有机化学的教学内容,加强了学科之间的渗透和联系,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深造提供基础和帮助,也有助于药学专业人才的培养。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药学有机化学的飞速发展和日新月异,以及新形势下迫切需要高级药学人才的要求,迫切需要对有机化学的教学方式和手段进行改革。教师要从具体的现实需要出发,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利用好教学的每个环节,改变传统的有机化学教学方法和理念,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为培养新形势下的高级药学人才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黄冠,郭勇安,周红,赵树凯. 有机化学教学与实践改革的思考[J]. 化工高等教育,2007(05).

[2]陈鲜丽. 药学专业有机化学教学改革初探[J]. 韶关学院学报,2008(03).

天然药物类化学专业 篇7

《药物化学》是一门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药物的化学结构、制备原理、理化性质、体内代谢、构效关系、生物活性和发展新药的科学。其先修课程有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和生物化学, 后续课程为天然药物化学、药剂学和药物分析, 是药学领域的一门重要学科[1]。

高职高专院校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面向医药行业生产、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2]—[3]。因此, 《药物化学》课程以必需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为核心, 为后续药学专业素质的发展和课程学习提供支撑。课程围绕药物的制备和质量检测的工作过程来组织理论教学, 主要内容包括:各类药物的发展、结构类别、常用药物的化学结构、化学名、理化性质、临床应用、药物结构与药效的关系和药物研究开发的途径和方法等, 为科学、合理用药、药物调剂、制剂及储存保管, 以及学习后续课程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在药物化学实验教学中, 模拟实践情境, 对实验分组、分工形式、质量评价进行改革, 着重训练药物的合成、分离纯化和鉴定技术, 突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

2. 课程设计

2.1 课程设计理念

课程设计结合我校学生状况、教学资源等实际, 力求达到可操作性、科学性和规范性。汉中职业技术学院药物化学课程标准以 (教高[2006]16号) 精神为指导, 参考了同类高职院校药物化学课程设置, 根据我校药学专业教育的实际情况, 经多方讨论总结形成的。通过理论与实际应用有效结合, 准确把握本门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作用和地位。教学设计和方法选择以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 与国家规定的高等职业教育就业岗位要求相一致。

2.2 课程教学设计

药物化学教学要求分为三个层次:掌握、理解 (熟悉) 、了解。在考核试卷中掌握的内容约占总分的60%, 理解 (熟悉) 的内容约占30%, 了解的内容约占10%。课堂提问平时作业占期末总成绩的15%, 在教学设计中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2.2.1 结合实例,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好知识的动力。只有有了探究知识的欲望, 才能自觉地学习并学好。比如在讲吗啡时, 可以先告知学生吗啡来源于毒品罂粟。学生会产生疑问:怎么毒品可以用来治病?为什么?在使用过程中有无限制?引起学生探求答案的兴趣, 从而导入新课。

2.2.2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使学生易学易记。

以药物结构为主线, 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逐步学习、理解、掌握识。分析药物的结构特点 (有哪些特征基团) , 由药物的结构分析药物的性质, 由药物的性质分析药物的稳定性, 由药物的稳定性分析药物的贮存原则, 由药物的结构分析药物的构效关系。

通过图示学生能产生联想同时能产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如阿司匹林的思维导入图 (见图1) 。对于分析阿司匹林的结构, 找出其特征基团:酯键和羧基, 酯键对应的性质是易水解, 羧基对应的性质是显弱酸性, 由于易水解产生含有酚羟基的水杨酸而易氧化, 与三氯化铁溶液显紫色。没有水解的阿司匹林结构中无酚羟基则没有这两个反应, 此反应可鉴定阿司匹林是否水解。阿司匹林易水解, 稳定性较差, 所以需密封、防潮保存, 避免水分的侵入;避光, 减少光对它的影响。在其结构中具有游离的羧基, 对胃肠道有刺激性而产生不良反应, 如对羧基进行结构修饰, 使其成酯、成盐或成酰胺, 可避免不良反应的产生。这样环环相扣, 使学生增强分析问题能力, 加深记忆。

2.2.3 注重案例教学,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采用案例启发, 把教学内容化繁为简, 变虚为实, 变抽象为具体, 以解决课程中的重点难点。如在讲述解热镇痛药章节时给出案例:一个两岁的小孩被心神错乱的母亲送到急诊室, 她告诉大夫孩子大约吃了半瓶对乙酰氨基酚片, 洗胃后, 医生推荐口服5%的乙酰半光氨酸, 问:对乙酰氨基酚的代谢途径怎样、产生何种毒性、为何使用乙酰半光氨酸进行急救?此案例必须掌握对乙酰氨基酚的结构、代谢途径、作用机制等重点知识, 才能正确解答问题, 因此通过案例的分析讨论, 可使同学们对各种重点药物的结构、理化性质、代谢途径及如何应用等难点内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记忆, 同时能够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4]。

2.2.4 重视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的应用。

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5], 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药剂学涉及操作车间和很多制药机械, 学校不可能具备所有的设备, 因此应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技术, 制备集图片、文字、声音为一体的课件, 全方位展示制药企业的车间设计、设备结构及工作原理, 使不易口头表述清楚生产过程能够通过课件演示变得一目了然, 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结语

总之, 药物化学作为高职高专药学专业核心课程, 应以 (教高[2006]16号) 精神为指导, 课程设计结合学生情况、教学资源等实际, 力求达到可操作性、科学性和规范性, 满足理论和实践教学大纲, 使学生具备药学专门人才所必需的基本理论知识, 培养面向医药行业生产、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徐进宜.浅谈药物化学课程的教学[J].药学教育, 1998, (4) .

[2]徐进宜, 尤启冬, 姚其正.药物化学课程群的改革与建设[J].药学教育, 2005, (02) .

[3]李敏艳, 毋楠.浅谈高职药学类毕业生就业指导的方法[J].出国与就业 (就业版) , 2012, (02) .

[4]雷英杰, 欧阳杰, 刘福德, 史小凤.药物化学课程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J].药学教育, 2009, (05) .

天然药物类化学专业 篇8

关键词:广西高校,烹饪化学,烹饪专业,教学方式

随着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 人们的饮食消费呈现出了新的趋势, 他们对健康和生命本质的关注越来越高, “营养与健康、营养与保健、营养与康复”成为餐饮业的新理念和新需求, 饮食的营养配膳及卫生安全性受到极大重视。社会要求烹饪行业能够制备出安全、卫生和营养价值最大化的产品, 要求从业人员掌握基本的食品卫生与安全学和营养学知识成为一大新趋势。因而, 以培养餐饮行业专业技术人才为直接目标的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教育, 必须将如烹饪化学或食物生物化学类课程作为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列入了专业教学之中, 只有这样, 才能培养出高文化、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

1 广西高校烹饪类专业基础课程开设状况

目前, 在广西区内开设有烹饪类专业的高等院校约有6所, 1所为第三批次应用型本科院校, 其余5所为高职院校。在专业方向上, 6所高校可分为两个方向, 一是烹饪工艺与营养方向, 一是烹饪工艺与营养教育方向;在专业课程计划安排上, 对化学类课程的开设态度和教育方式各有侧重。这6所高等院校中, 现行的培养目标和方向倾向有所不同, 专业课程设置上有轻微区别, 共同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有:《食品卫生与安全》、《烹饪原料学》、《烹饪营养学》、《烹饪工艺学》、《中西面点基础》和《中/西餐烹饪基础》;部分院校则增设有《基础化学》、《烹饪化学》、《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分析》、《饮食文化学》、《中医学基础》和《中国饮食保健学》等课程。总体上看, 大部分高职院校烹饪类专业课程计划对化学类课程未给予足够重视, 对化学类课程开设的意义缺乏必要认识, 这对烹饪类专业人才的可持续发展上有明显的掣肘作用。

2 广西高校烹饪类专业中化学类课程教育存在的问题

2.1 对化学类课程的教育不重视

在6所高校课程计划中, 唯有1所三本院校将化学理论知识教育放在比较重要的位置, 分配了72课时用于教学, 并有24课时的烹饪化学实验课程, 开设与烹饪化学课程相关的后续课程也比较多, 该校主要培养的是营养配餐师及高级厨政管理人才, 学制为4年;其他5所高职院校, 主要侧重于培养技能性烹饪人才, 就业方向主要分布在酒店餐饮部或餐饮行业厨房, 学制仅为3年, 因此, 为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 在课程设计中减少了不少专业基础课程的学时, 基本不重视化学类课程, 认为此类课程与后期的专业学习关系不大, 部分高校甚至是直接取消了化学类教育课程, 或是仅仅要求上专业技能课程的老师随堂讲授部分知识。

2.2 学生基础知识架构差异大, 对化学类知识点难以理解

广西区内的烹饪类专业招生一直均是文理兼招, 大部分学生来自文科专业, 知识结构有较大差异, 还有不少学生来自中职, 化学基础更加薄弱, 甚至是对化学类课程厌倦情绪;若任课老师授课时又不能结合生活实例或案例分析, 强调不清楚化学类课程在专业中的作用, 而是照本宣科讲授课程的知识点, 或谈及过多理论性的化学反应和化学结构式, 学生就会比较难理解关键的知识点和原理, 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2.3 师资来源受限, 化学类课程落实难

据调查, 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开设有烹饪类专业的本科院校不足10所, 广西区内更是仅有一所三本院校, 招收烹饪类专业研究生的院校更为罕见, 这显然难以满足专业师资需求。在广西各高校中从事教师行业的人员主要有两类, 一类是食品科学或食品工程类专业毕业的本科或研究生, 一类是从高职中毕业或企业工作转型的烹饪类技师。前一类教师在烹饪类专业教学中主要承担理论基础课程, 他们对技能课基本不了解甚至没有接触;而烹饪实践或实训课程则主要由后一类烹饪类技师们承担, 他们的文化水平相对比较低, 没有完整的、系统的学习过与烹饪技工相关的化学理论知识, 更不用说将化学学科的知识结合实际操作去讲授。

2.4 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与后期专业课程的学习结合性不强

在这6所高校中, 既能讲解好理论基础课, 又能同时教授技能的双师型师资力量相对偏少, 几乎没有老师能把整个化学类教育, 贯穿于本科或职业教学过程中;大部分老师仅仅是依照课本原有的架构去讲解化学类知识点, 与后期的延伸课程教学 (如《食品卫生与安全》、《烹饪营养学》) 联系不够紧密;加上基础课与技能课的授课老师之间沟通不够紧密, 在延伸课程教学过程中又不能恰当的将前期所学的知识点引入案例分析中, 导致学生无法参透各种机理, 形成不了完整的学科基础知识架构, 常常出现老师反复讲解, 学生反复忘记的现象。

2.5 培养理念的倾斜与教学条件的限制, 导致化学类实验课程被忽视

开设烹饪类专业的院系基本集中在旅游学院或是商学院, 通常习惯把专业建设和课程安排的重点放在技能培养和提高上面, 主要强调要培养学生掌握过硬的技能, 要求学生能够在工作岗位上熟练应用技能, 却往往忽略了对学生的文化素质的整体提升, 不重视学生用理论指导实践能力的培养。由于高职院校已少有化学类专业的设置, 无法配备有专门的实验室, 甚至不能按照教学要求开设或完成实验教学任务[1], 诸如《基础化学》、《烹饪化学》、《烹饪营养学》、《食品卫生与安全》和《食品生物化学》等课程, 即使开设也往往限于理论教学, 导致学生无法将课堂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 无法理解烹饪工艺中存在的各种化学现象 (如面包发酵过度变酸的原因) , 更不用说让学生去利用化学知识来创新烹饪工艺了, 严重影响了学生知识体系的完整构成与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形成。

3 解决化学类课程教育中存在问题的方法

3.1 从思想上端正化学类课程教育在烹饪类专业中的地位与作用的认识

化学类课程, 尤其是《烹饪化学》, 它主要是研究烹饪原料化学成分及其性质, 以及原料在烹调加工过程中色、香、味、形、营养等方面的主要变化, 是食品卫生与安全学、烹饪工艺理论、烹饪营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更是烹饪技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之一, 应作为烹饪类专业的必修基础课来开设[1]。在理论基础课程开设的同时, 尽可能配合增加简单的烹饪化学实验课, 重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让学生主动掌握食品成分在加工过程中变化的规律, 学会控制各种加工方法, 培养他们独立烹调出新颖、美观、营养又卫生的上等佳肴的能量, 使之成为新一代的高文化、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2]。

3.2 做好化学类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衔接

化学类课程教育与后续的不少课程, 包括《食品卫生与安全》、《烹饪原料学》、《烹饪营养学》、《烹饪工艺学》、《中西面点基础》和《中/西餐烹饪基础》都有着紧密关系, 要让学生全面掌握所学的这些课程的知识, 需要教授化学类基础课的教师和教授烹饪专业课的教师之间多沟通, 做好课程教学内容之间的衔接, 在基础课中提前引入部分专业课的案例, 在专业课中重复强调所学过的化学类知识点, 引导学生思考应用过程中食物原料质地产生变化或烹饪过程中味道变化的原因。

3.3 加强对实训师资文化素养的提升, 建设和培养双师型教学人才

由于师资来源的局限性, 为更好的将化学类课程融入到专业教学中, 需要提高教师的基础理论水平, 尤其是技师出身的教师群体, 因为他们在受教育期间, 我国烹饪类专业的教育还处在起步阶段, 高校对烹饪类人才的培养多定位在技能型厨师, 加上相关教材的缺乏, 教学计划设置的不科学, 导致他们化学类理论基础比较薄弱, 在现行教育中又多以学徒式教授学生学习技能, 难以将化学知识渗透在实训课程中讲解;最好的解决方式, 就是鼓励这些教师接受继续教育, 继续提升自身文化水平, 比如接受在职研究生教育, 让他们重新学习相关的化学类课程。从老师层面起培养出具备能将知识与技能结合的教育型人才, 才会更有利于培养下一代新型的烹饪人才。

3.4 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切入点, 全面推进教学方式改革和创新

教学方式要有所突破, 寻求新的考核学生的模式,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应用化学类知识点。教育过程, 教师不应该拘泥于死板的课堂讲授, 可以采用生活案例分析、相关视频播放、实地调研与考察、现场演示化学现象等方式开展教学, 吸引学生的求学欲、求知欲;学校应为化学类实验课程提供配套资金与环境保障, 专业教师应主动将化学类教学引入到实践或实训课程中来讲授, 基础课老师和专业老师配合设计新的烹饪实训方案, 让学生在烹饪食物的过程中记忆和理解知识点, 比如料酒和醋的搭配使用, 能去除鱼类的腥味并给菜肴增加特殊香味, 原因是醋和乙醇能发生酯化反应, 生成带有香味的乙酸乙酯[3];并在实训或实验过程中, 列举新的案例, 考察学生的应用知识、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 结语

高等教育应当以学生为主体, 以满足社会经济建设与发展需要为宗旨, 在我国餐饮行业迅速发展的时期, 广西区内的烹饪类专业人才培养已不能充分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 职业中重技术、轻文化的现象日显突出, 欲从根本上改变此种现象, 就必须更新观念, 切实加大专业教育内涵建设力度, 在培育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的同时, 传授实用的理论知识和技能, 教会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努力为社会培养出具备全面知识体系、操作技能强、创新意识高的烹饪类人才。

参考文献

[1]魏跃胜.高职院校烹饪化学实验教学内容改革探讨[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 2010, 24 (4) :79-82.

[2]顾卫红.烹饪专业学生特点及学习烹饪化学现状与教学方法[J].家教世界, 2013, 10:258.

天然药物类化学专业 篇9

1 对课程内容准确定位,强化基本技能

药化实验的重点不是有机合成。有机合成和药物合成的区别在于,有机合成是以合成为目的的,但求以最大效率合成目标化合物。而药物合成除了合成所需药物,还需要考虑药物的药效、代谢、毒性、制剂等方面的因素。因此药物化学学习的重点不能仅仅放在合成上,还应该放在合成后的除杂、活性分析、质量分析等方面。这要求药物化学教师对药物化学的学科体系有全面的掌握和定位,并利用实验来加强巩固理论知识的重点。

2 加强与相关课程的知识联系,开展综合实验

以往的课程实验一般只为本课程服务,而忽略了专业内各课程实验之间的系统联系性。药物化学实验课和很多其他实验课存在横向联系:比如对杂质和样品检测需要药物分析知识,提取一些药物中的有效成分会用到天然药化的知识,进行生物催化和手性拆分时可能又会用到生物化学和微生物学的知识。应合理编排以上专业相关的实验课,使实验内容融会贯通,一脉相承,让学生在新的实验课上能不断回顾和巩固已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而不是零星地学习孤立的实验思路和技能。如在“外消旋DL-丙氨酸的酶法拆分”实验中,需要先将外消旋的DL-丙氨酸酰化得到N-乙酰-DL-丙氨酸,再通过酰基转移酶对其进行拆分,最后根据旋光度判断实验结果。这个实验需要学生灵活运用有机合成、生物酶学及药物分析的知识,只有每部分都顺利进行出来,才能得到较好的最终结果。将相关实验课的知识串联起来,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

3 通过跨课程实验,提高学生对药学课程群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目前,药物研究进入了自主创新的时代,药学人才更加需要具有广阔的行业视野。在教学中除了加强相关实验课的横向联系,更要将专业上下游各课程间的系统关联性教学放在重要的位置。

对于药物化学实验教学,侧重点不仅仅是如何将药物合成出来,更重要的是灌输给学生一个意识:药物的合成不是孤立的,而是和从合成到制成可以使用的药物过程中的每一步息息相关。不同的药物性质决定了合成工艺,不同的工艺又导致了药物的杂质、质量差异,而这些又会导致药物的毒性和药效的差别。逐步让学生形成一种思考方式:根据药物结构确定合适的合成工艺,考虑可能产生哪些杂质,合成的药物性状与其药理活性之间的关系,药物产品质量要求及其检测方法。

比如经典的阿司匹林的合成实验,学生合成的阿司匹林需检测其中水杨酸的残存量,残量过高会刺激胃黏膜。可以将学生合成的阿司匹林用于后续他们的药理学实验,对比商业化的阿司匹林,药效如何,副作用在哪里,是由于药物化学实验中的哪些操作导致的等。然后,再进行药剂学实验,剂型的选择及所制制剂的质量又取决于合成过程的中的哪些要素等。通过后续的实验,可以使学生从更高的角度思考药物合成的问题,引发学生对行业的链状思考[3]。

4 强调实验思路的设计,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现今大多数药化实验教学多采用的是老师讲解,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书上的步骤进行实验的方式进行。学生对于为何实验如此设计不进行思考,也不注重实验过程,只追求实验结果。实验课后,学生对实验原理和方法理解浅薄,动手能力未得到提高,也没有培养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5]。

药物化学实验课,可以分为基础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两块。基础性实验重在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及解决科研难题的思路。这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帮学生理清思路,并将整个实验的设计思路交给学生,而非仅让学生参照书本埋头实验。比如阿司匹林的经典合成实验,合成步骤仅一步酯化,除杂和检测占了较大的篇幅。实验中,教师需要跟学生强调,设计实验时首先要考虑用怎样的方法合成产物,使产率最高,杂质最少;对于已经存在的副产物,利用哪些性质(比如溶解度差异,pH差别,保护基团)用什么合适的方法除去;用哪些手段和仪器检测杂质是否除去,及检测产物的产量与纯度。利用每次实验课强调实验思路,刺激学生形成条件反射,以后遇到难题时,能顺利地找到问题的切入点、合理分解并各个击破。

在学生对实验有初步认识和理解后,可以针对化合物合成路线不单一的特点,开设出综合性实验。教师拟定题目和要求,学生查阅文献、书籍、资料,自己确定实验路线、条件、方案、后处理方法以及产品的鉴定等细节问题,学生各组别之间可以相互交流、比较,最后,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实验[6]。在此环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放宽视野,开拓思路,勇于创新,鼓励他们运用当前最先进的技术和方法[7]。这样可以让学生真正理解实验的意义,对如何做好一个实验形成一定认识;更好的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激发了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可以加深学生对药化领域新概念、新技术的认识,更好的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5 改革考核方式

传统的实验考核着重于学生对实验基础知识、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及每个实验的完成情况和实验报告的质量。改革后,还需要考察学生在整个实验基础课过程的科学态度,是否按照预期的培养要求具备了一些基本的科学素养,甚至能够对现有的实验过程提出质疑并提供更合理的解决方法。在设计性实验环节,重点考核学生的思路是否清晰合理,是否有内在的逻辑,是否应用了较新的技术和方法;自主实验进行的顺利程度;如果最终实验失败,对于结果的分析是否合理到位等。通过从单纯追求产率的考核过渡到激励学生思考的考核,可使学生在实验课上思维更加活跃,遇到失败不气馁,善于从失败中寻找原因,这样更加有利于学生掌握实验的原理,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考核对学生无疑具有更大的挑战性,也能更加客观地评价学生潜在的科研能力。

6 提高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能力

至今,英语仍是国际上学术研究和交流的通用语言,因此从本科开始训练学生用英语进行科研的能力十分重要。实验课时,可以运用双语实验教材,要求学生课前预习,保证上课时能够无障碍的看懂英文实验教材,且能顺利进行实验。对于基础较好的同学,还可以要求他们以英文来书写实验报告。这样,逐步积累专业词汇,习惯英文表达方式,可使他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科研中更加自如。

7 结 语

综上所述,为了更好的达到教学目的,使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药学专业人才[8,9],教师需要不断的细心观察研究,思考如何才能使学生更好更快的进行学习,如何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10],提高他们的技能,培养他们科学的思考方式。并在实验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大胆尝试,勇于创新,才能更好的达到实验教学改革的目的。

摘要:药物化学是制药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药物化学实验课旨在加深学生对药化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了更好的达到教学目的,需要加强实验课与专业课的对接,找准实验课的学习重点;加强与其他相关实验课的横向联系;启发他们思考行业内纵向联系;教学时强调实验思路的设计;尝试进行双语教学;最后并选取一种更加具有挑战性的考核方式,以培养合格的学生来满足社会对药学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药物化学实验教学,教学改革,自主设计实验,创新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朱卞林.综合性大学高等药学教育改革发展的探索与实践[J].药学教育,2004,20(4):9-12.

[2]徐得锋,李绍顺.药物化学创新性实验教学改革[J].药学教育,2008,24(5):42.

[3]金坚,许正宏,邱丽颖.改革制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构创新人才培养平台[J].中国医药导报,2009,34(6):102-104.

[4]蔡际群,王晓红,刘强,等.学习哈佛教学新理念搞好药理学整合教学[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2,27(2):57.

[5]杨家强.在药物化学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医学教育探索,2007,6(12):1145-1146.

[6]杨宏健.改革实验教学内容与方法,创建新的实验教学模式[J].实用预防医学,2005,12(1):135.

[7]张新旺.优化实验内容,促进医学遗传学实验教学改革[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3,34(12):49-50.

[8]周玉平,罗艳,张万金.浅谈药物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8,24(4):376.

[9]尹红梅,金辉,成丽.高等药物化学实验课程的建设[J].药学教育,2009,25(3):37.

天然药物类化学专业 篇10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于面向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注重能力培养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鲜明特色。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 提高学生实验操作技能水平, 是职业教育教学的重中之重。《药物化学》虽然是一门实验科学, 但其实验主要是药物合成实验和药物性质实验, 操作过程中几乎没有量化的指标, 考核标准不易量化, 评分细则不易制订, 导致《药物化学》实验的考核不严格。虽然教师在平时实验课严格要求学生, 但因为实验考核没有严格的评分标准和细则, 所以, 《药物化学》实验考核大多时候都是走过场。如此, 学生平时的实验态度就会有所怠慢, 对实验操作技术就不会认真学习和掌握。因此, 制定严格的《药物化学》实验课程的考核方案和评分细则, 是促进《药物化学》实验课教学质量提高的一种必要手段。在此, 笔者将实施多年的《药物化学》实验课程考核方案提出来供同仁们参考和探讨, 以期抛砖引玉。

《药物化学》课程实验操作技能考核方案

未知药物鉴别

考核内容:

一定范围内未知药物的鉴别。

考核重点:

1.鉴别未知物方案设计;

2.实践操作技能。

药品:

第一组:片剂: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苯巴比妥、异烟肼、盐酸氯丙嗪、维生素C、维生素B1共7个药品均为片剂, 并除去所有标签。

第二组:原料药或注射用粉针:盐酸普鲁卡因、盐酸肾上腺素、苯巴比妥钠、硫酸阿托品、维生素C、维生素B1、青霉素钠7个药品, 除去所有标签。

仪器、试剂 (略) , 考核时间:90分钟

实训步骤:

1.两组药品, 均布置给学生进行方案设计;

2.设计指定范围内未知药物分析的方案, 并书写鉴别流程图;

3.教师将未知药物进行编号, 并将每个未知药物分为三份, 第一份做初步试验用;第二份做确证实验用;第三份保留供复查用;

4.学生抽签, 记录样品编号, 并根据外观状态判断样品是片剂组还是原料、注射用粉针组。

5.开始试验。

该考核方案是“未知药物鉴别”的考核方案, “药物合成实验”考核方案不在此列出。《药物化学》开始上实验课时, 即把两个考核方案发给学生, 使学生知道《药物化学》的实验考核也是严格的, 评分有细则、有标准, 促使学生平时实验独立操作, 认真、仔细完成每个实验。该方案笔者实施多年, 收效良好。

当然, 实验考核并不是评定实验操作技能的唯一标准, 要结合平时的实验态度、操作技能、实验报告综合评定, 强调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 实行实验教学全过程评价, 以此提高高职学校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使职业教育的改革向纵深发展。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于面向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注重能力培养是职业教育的鲜明特色。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 提高学生实验操作技能水平, 是职业教育教学的重中之重。《药物化学》虽然是一门实验科学, 但其实验主要是药物合成实验和药物性质实验, 操作过程中几乎没有量化的指标, 考核标准不易量化, 评分细则不易制订, 《药物化学》课程实验的考核过程不严格, 学生平时的实验态度就会有所怠慢, 对实验操作技术就不会认真学习和掌握。因此, 制定严格的《药物化学》实验课程的考核方案和评分细则, 是促进《药物化学》实验教学质量提高的一种必要手段。

关键词:高职,药物化学,实验考核,评估方案

参考文献

[1]郑虎.药物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8.

天然药物类化学专业 篇11

研究生创新教育就是以激发和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重点, 以提高人的创新素质、塑造现代创新人格、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的教育[6]。 药物化学学科是药学中的龙头学科, 药物化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能否在新世纪里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 勇敢地面对来自社会各方面的种种困难和压力,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本科生和研究生时期所受的教育。为了全面提高吉林大学药学院 (以下简称“我院”) 药物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教育质量, 不断完善药学专业研究生培养工作的管理体制与机制, 本研究组积极进行研究生教学改革, 创新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培养模式, 积极努力进行摸索和探讨, 初步形成自己的培养模式。

1 修订和完善药物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我国现行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存在较为严重的封闭性, 一直难与国际接轨, 这与我国的研究生课程设计不合理有很大关系[7]。 近年来, 我国的高等教育经过了全面的体制改革和大规模的调整, 已经取得了空前的发展, 但同时也面临着机遇和挑战, 提高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 与世界接轨培养出创新人才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关键部分之一, 其中加强素质教育, 是全面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一个很好途径。本专业在加强素质教育的同时, 对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 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我院修订和完善了药物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利用学院组织学科带头人和教师去全国著名药学院校学习和考察的机会, 对著名药学院校的研究生教育也进行了调研, 受益匪浅。 回来后, 对药物化学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了充分的讨论, 加大了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增加了药学实验技术等课程, 使研究生及时地了解药学实验仪器的最新研究成果, 并重新修订和完善本专业的课程计划, 加大了在创新型人才培养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力度。 我院以人才市场需求和努力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及就业层次为基点,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坚持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办学原则, 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 设计了适合我院药物化学专业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模式。

2 建立“一个思维”、“六个能力”药物化学专业研究型人才培养的模式

在研究生培养方面我院坚持加强创新能力和“六个基本能力”的培养, 即:按照学校创新型研究型人才的培养方向, 突出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坚持不懈, 开创“一个思维”、“两个技能”药物化学专业高素质研究型人才培养的模式, “一个思维”———创新思维的培养;“两个技能”———药学基本技能和科研技能的培养;科研技能的培养还包括“六个能力”的培养模式。

通过几年的实践与探讨, 笔者感觉到规范的实验技能和方法, 是提高研究生整体素质和水平的基本保障, 也是发展学生科研能力的基础, 所以必须加强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的培养, 这样才能保证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型研究型人才。 应用型研究生培养主要是为满足社会各行各业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 这类研究生不仅要具备系统的专业知识, 更重要的是具有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素质[8]。 本研究组还借鉴我院相关学科的研究生教学成果, 探索药物化学专业硕士人才培养的新模式[9,10,11]。 由于近几年研究生的生源很复杂, 既有应届毕业生, 也有往届生毕业生;既有本校的学生, 也有其他学校的学生, 同时学生攻读研究生的目的也不相同, 这些就导致生源的学术水平岑差不齐, 实践能力差异很大, 使我院不得不重视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 本研究组在对药物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和药学专业本科生进行科研技能培养的过程中, 不仅注重因人而异的培养模式, 而且将摸索出的“六个能力”培养方式应用到药学本科生和研究生实验基本技能的培训中, 即计算机使用、文献检索、设计实验、实施实验、数据归纳整理、论文写作六个综合科研能力。 为了保证创新性能力培养的质量, 我院还开设了许多相关的课程及讲座, 致力于解决国内学生不注重的文献检索能力培养, 无法跟上国外新的研究成果及发现, 以及研究生普遍跨文化沟通能力弱, 很难培养出国际化的学者的不足等问题。

2.1 文献检索能力的培养

在当前网络环境下, 知识和信息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 知识经济的基本特征就是信息化和知识创新, 利用文献信息是人们开展各种创新活动的必要前提, 文献检索是这种创新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12]。 而文献检索贯穿了科学研究的整个过程, 更是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的基础和前提[13]。

为了配合文献检索能力的培养, 我院教授为新入学研究生开设了文献检索等讲座, 并且对文献检索课程进行改革。 首先课堂上采取教授图文并茂地详细介绍药学文献检索的方法, 然后邀请新入学的研究生参与课堂互动, 研究生根据学习的内容, 讲述自己在查找文献时遇到的实际问题, 在课堂上为同学展示自己怎样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的实例, 理论联系实际, 使学生更直观地掌握药学文献检索, 为其查找国内外文献、了解国内外研究进展、参加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同时, 还为学生制订了国内外研究热点的课题, 由研究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 最终完成国内外研究等综述性论文, 并由导师出资, 研究生为第一著者发表在高水平杂志上, 提高研究生撰写论文的积极性。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快速文献检索能力, 还培养了学生论文撰写能力, 为后期毕业论文撰写奠定了基础。

2.2 设计实验能力的培养

本研究组在教学计划中还为研究生开设了“药物设计学”等课程, 即开阔了研究生的知识视野, 增加创新思维, 也指导研究生学会自己设计实验。 我院在研究生设计实验能力培养的同时, 也给研究生创造条件, 鼓励研究生积极申报《吉林大学研究生创新研究计划》项目, 培养研究生申报科研项目的能力, 让他们独立承担课题, 循序渐进, 先易后难, 最终达到能够独立设计实验, 完成实验能力, 使研究生毕业之后, 在用人单位很快能够独挡一面, 发挥自己的才能, 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2.3 实验实施能力的培养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在导师的指导下, 学生自己设计的实验路线是否合理, 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 所以必须掌握过硬的实验技能, 才能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我院在实验实施能力的培养过程中, 遵循李岩[14]论文中所说的紧紧抓住国家专业学位教育发展的重大机遇, 将专业学位人才培养与学术性学位人才培养置于同等重要位置, 整合并合理配置药学院教育资源, 充分发挥药学院实习就业基地较多的综合优势和学科特色, 使药学类专业学位教育人才培养层次更加完善, 我院在实验设备及条件上, 给研究生创造机会, 充分利用我院实验教学中心是“十二五”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优势, 在完成本科生教学工作的基础上, 为研究生开放。 充分利用这些仪器设备, 为研究生实验实施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发挥了作用, 受到了研究生的欢迎。 本研究组从本科生开始在药物化学实验课中就提倡学生自己设计实验[15,16], 并将这些研究成果应用于研究生培养中。 在实践中, 同样也严格要求研究生必须按照正规的操作进行实验, 规范操作规程, 正确书写实验记录, 养成严谨的科学作风和认真总结实验结果的良好习惯, 并把这良好的工作作风带到用人单位, 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认可。

2.4 数据归纳整理能力 (波谱解析能力) 的培养

无论实验做得成功与否, 研究生都应该掌握对实验数据归纳整理的方法和技巧, 这个过程非常重要。我院为研究生开设了“波谱解析”等课程, 这门课程在药学专业本科阶段许多学校已经开设了, 我院在研究生阶段以实践为主。 这门课程也是学生平时最不喜欢学的课程, 但是科学研究应是严谨的, 例如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必须通过光谱数据推测证明是否正确。 所以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对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十分必要。另外, 这项能力的培养, 我院也紧密与实践相结合, 只有多训练、多实践, 才能不断地提高解谱和鉴定化合物的能力。 为了提高这门课程的实用性, 我院还在课堂上开展教学改革, 提倡创新性教学在研究生课堂教学模式中的应用[17], 为学生创造练习解谱的机会, 并在期末考试中, 要求研究生自己上讲台举例解析化合物的化学结构, 教授根据解析结果和研究生掌握这门课程的程度, 以及研究生的现场表现给出成绩。 这种培养及考试模式, 激发了学生学习波谱解析的积极性, 改革了枯燥的教学方法, 使学生的波谱解析能力大大地提高, 受到导师的好评。

2.5 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

科技论文写作是培养研究生能力很重要的一部分[18]。 论文写作能力决定研究生能否快速准确地将成果表达出来、发表出去, 因为一个好的实验结果, 必须以论文的形式发表之后, 才能被社会认可, 所以论文的质量是实验成果评价的重要依据。 加强学生科技论文的撰写能力的培养, 是关系到科研成果水平的大事, 所以必须重视。 药物化学专业的研究生一入学就由教授、 博士生导师为学生讲述药学科技论文写作等内容, 并且与文献检索能力的培养同时进行, 使学生科技论文写作能力提高很快, 对毕业论文的撰写、科研项目的申报、结题总结、论文写作与发表都起到很好的作用。

2.6 计算机使用能力的培养

研究生在大学时代已学过“大学计算机基础”等相关课程。 但是药学研究中还涉及许多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知识是在大学计算机基础知识中没有涉及到的内容, 所以必须在实践中逐步掌握, 例如, 化学结构式及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等。 我院也是在学生一入学, 有高年级讲师进行培训, 要求学生一周之后要熟练掌握这些技能。

3 创新思维的培养

基本功的训练完全是为学生创新能力和研究型人才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只有基本功过硬的学生, 才能尽早的出创新性研究成果, 同时也为研究生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院还经常利用聘请国外专家学者来院讲学之际, 尽量安排外国专家学者和药学专业研究生座谈, 使学生直接与国外著名专家学者对话, 及时了解国际药学学科发展的新动向, 尽快与国际接轨, 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 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 对培养创新型研究型人才非常有益。

上一篇:小学班主任工作的秘诀下一篇:减轻学习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