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碱类药物

2024-06-05

茶碱类药物(精选3篇)

茶碱类药物 篇1

哮喘疾病是由细胞及细胞组分参与的一种慢性炎性呼吸系统疾病, 临床具体表现为呼吸急促、胸闷、咳嗽等症状, 这些病症一般会伴有广泛而多变的气流阻塞, 临床证实哮喘疾病在治疗得当的情况下具有可逆性[1]。茶碱类药物是临床中应用比较广泛的平喘类药物, 治疗哮喘安全可靠。本研究对茶碱类药物治疗哮喘的临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观察,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92例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符合《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疾病诊断标准[2]。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 观察组52例中, 男28例, 女24例, 平均年龄为 (42.5±5.3) 岁, 平均病程为 (5.74±2.08) 年;对照组40例患者中, 男22例, 女18例, 平均年龄为 (43.4±5.6) 岁, 平均病程为 (5.68±1.83) 年。所有患者均为自愿选择相应的治疗方式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无药物过敏史, 无其他重大疾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基础性治疗, 具体治疗内容如下:吸氧、感染控制、化痰治疗、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此外还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使用β2受体激动剂、糖皮质激素进行对症治疗。

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使用多索茶碱注射液 (厂家:浙江北生药业汉生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40617) 进行辅助治疗, 以2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至40 m L缓慢静脉注射, 时间控制在20~40 min, 5 d/疗程。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 可在遵从医嘱的情况下将疗程延长至7~10 d。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具体治疗效果标准如下[3]:无效:患者病症未得到任何程度好转, 甚至有所加重;有效:患者的临床病症有所改善, 肺部啰音明显减少, 肺部功能得到了良好的恢复;显效:患者的病情症状得到了显著的好转, 肺部啰音消失, 肺部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治疗有效率=[ (有效例数+显效例数) /总例数]×100%。比较两组患者的PEF、FVC、FEV1肺部功能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数资料用n/%表示, 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用±s表示, 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52例患者接受治疗后, 治疗总有效率为98.08% (51/52) , 1例患者治疗未见效, 其原因尚不明确;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2.50% (33/40) , 7例患者经过治疗未见效果;两组比较, 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比较

观察组52例患者接受治疗后, 各项肺功能指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P<0.05, 表1) 。

3 讨论

临床研究证明, 哮喘疾病与患者的细胞组分情况、T淋巴细胞、嗜酸性细胞渗入均存在明显的关联性, 这些问题会导致患者的气管出现慢性炎症反应, 如得不到有效的治疗, 会进一步与激发因子的反应, 导致患者出现胸闷、呼吸急促、喘息等临床症状[3]。哮喘症状在发作时, 会由于患者个体的差异出现病症程度、持续时间等方面的差异。因此部分患者的哮喘病情较轻, 一般表现为胸部紧迫感。而重度哮喘患者则一般会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 且持续时间较长。但是, 哮喘疾病具有可逆性, 如果治疗及时、得当, 患者的病情可得到改善甚至是消失。目前临床中常用的治疗哮喘类疾病的药物主要有抗胆碱类药物、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糖纸皮糖激素以及文中研究的茶碱类药物[4]。

经过大量的临床研究, 茶碱类药物对于轻度以及中度哮喘的治疗效果已经得到了普遍的共识, 但是对于重度哮喘的治疗效果尚未得到明确[5]。部分临床研究结果指出茶碱类药物在哮喘疾病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抢先作用, 简单来说, 茶碱类药物在哮喘患者的发病最早阶段就可以起到良好的治疗作用。哮喘患者使用茶碱类药物进行治疗可以有效地提升其支气管的舒张度, 这主要是因为茶碱类药物对人体磷酸二酯酶的分泌具有良好的抑制性作用, 可以有效增强人体支气管平滑肌的松弛度, 缓解哮喘患者的呼吸急促症状, 同时胸闷、气喘等现象都能够得到更加有效的缓解和改善。另外, 哮喘患者使用茶碱类药物进行辅助治疗, 可有效促进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的活性, 从而抑制肿瘤坏死因子的生物活性, 有效调节局部循环, 控制哮喘症状发展。

从本次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 观察组患者接受茶碱类药物进行辅助治疗后, 总体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 各项肺功能指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P<0.05) 。然而, 也有报道指出, 茶碱类药物治疗哮喘疾病的效果并非都是积极的, 也有部分患者会产生一定的药物不良反应, 由于茶碱类药物属于一种非选择性的磷酸二酯酶抑制剂, 如果用药量控制不合理或是药物配伍不合理, 将会对患者的消化系统功能、心血管系统功能等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6]。

除文中治疗方法之外, 部分临床研究指出, 茶碱类药物也可以联合机械通气法为哮喘患者进行治疗, 茶碱对膈肌和呼吸的作用有利于呼吸衰竭的逆转和脱离呼吸机, 进一步为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提供保证[7]。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疾病、睡眠和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疾病中, 茶碱类药物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为进一步保证治疗安全性, 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下列情况下患者应尽量避免使用茶碱类药物: (1) 有癫痫发作史; (2) 存在心律不齐; (3) 存在复发性左心衰竭; (4) 存在不同程度的肝脏疾病; (5) 心血管状态不稳定; (6) 存在败血症。在患者使用茶碱类药物进行治疗期间, 如果同时使用西米替丁、环丙沙星、红霉素等药物, 或者是患者具有甲状腺功能减低、肺心病、长期发热等症状的情况下, 需要遵从医嘱减少用药量;反之, 如果患者长期吸烟、在治疗过程中同时使用苯妥英钠、卡马西平、利福平等药物, 需要遵从医嘱增加用药量[8]。

综上所述, 茶碱类药物治疗哮喘疾病效果安全, 与常规治疗相比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摘要:目的 观察茶碱类药物治疗哮喘疾病的临床疗效, 为哮喘疾病的临床用药提供科学指导。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52例接受茶碱药物进行辅助治疗的哮喘病患者为研究对象, 将其设为观察组;另外选取同期内未接受茶碱类药物辅助治疗的40例哮喘患者为对照组。比较治疗完成后两组的治疗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52例患者接受治疗后, 治疗总有效率为98.08% (51/52)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2.50% (33/40) , 两组比较, 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哮喘患者接受茶碱类药物辅助治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哮喘,茶碱类药物,辅助治疗

参考文献

[1]王勍.茶碱类药物治疗哮喘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 25 (4) :139-140.

[2]陈博, 郭强.茶碱类药物在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合理应用[J].医学美学美容 (中旬刊) , 2015, 24 (6) :82.

[3]王晓良.不同药物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2, 12 (2) :281-282.

[4]黄银新.支气管哮喘应用茶碱类药物治疗的效果分析[J].心理医生, 2015, 21 (19) :100-101.

[5]袁晓勇.两种不同茶碱类药物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效果比较[J].中国当代医药, 2015, 22 (24) :63-65.

[6]刘丽娟.茶碱类药物在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合理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 7 (22) :95-96.

[7]芮玲.系统评价口服茶碱类药物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效果[J].医学信息, 2015, 18 (27) :355.

[8]陈喜.茶碱类药物对治疗哮喘46例的临床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3, 9 (22) :3042-3043.

茶碱类药物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患者年龄、性别

61例患者中, 男性41名, 女性20名, 年龄:42~56岁4例, 61~92岁57例, 最小42岁, 最大92岁, 平均年龄76.6岁。

1.2 患者的疾病与诊断

61例患者中均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 均无癫痫病史, 无精神病史。

1.3 患者用药情况

61例患者均为静脉给药, 见表1。

1.4 患者精神发作时间

最早出现于用药后20min, 最晚出现在用药后3d, 其中10例于首次用药后1h内出现, 45例于首次用药后1小时后24小时内出现, 第二天有6例出现。

1.5 精神症状

61例患者中烦躁不安1例, 兴奋1例, 幻觉、幻听2例, 失眠7例。

1.6 治疗转归

患者经停药及对症处理痊愈或好转11例, 治愈好转率100%.。

1.7 ADR (不良反应) 因果关系评价

卫生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制定的药品不良反应因果判断标准[1]: (1) 开始用药时间与可疑ADR出现有无合理的先后关系; (2) 可疑ADR是否符合该药品已知的ADR类型; (3) 可疑ADR能否用合并用药作用、患者的临床状况或其他疗法的影响来解释; (4) 停药或减量后, 可疑ADR是否消失或减轻; (5) 再次接触同样药品后, 同样反应是否重新出现。

根据我国卫生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制定的药品不良反应判断标准, 分5个级别来判断ADR, 即肯定、很可能、可能、可疑 (条件性) 、不可能。736份ADR报告中, ADR因果关系评价为肯定的3例, 很可能5例, 可能2例, 可疑1例。之所以“很可能”的比例最高, 是因为因果关系评价标准中规定“肯定”的判断标准是“重复用药, ADR再次出现”, 而临床上一旦怀疑发生ADR, 则基本不再重复用药。

2 讨论

喹诺酮类药物具有脂溶性, 可透过血脑屏障, 抑制脑内抑制性递质γ-氨基丁酸与受体结合, 不仅使γ-氨基丁酸从自主神经末梢释放减少, 还竞争性抑制γ-氨基丁酸与突触后受体的结合, 增加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 引起一系列神经系统症状。喹诺酮类药物不同程度上抑制了肝脏对氨茶碱的代谢, 从而减慢了体内的清除, 导致血清浓度升高, 肾脏清除率降低。喹诺酮的依诺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克林霉素、林可霉素等可降低茶碱清除率, 增高其血药浓度。其中尤以红霉素、依诺沙星为著, 当茶碱与上述药物伍用时, 应适当减量或监测茶碱血药浓度。根据老年人的生理特点, 相当一部分人血浆蛋白偏低, 而致体内游离药物浓度增高, 游离药物进入中枢的量比较高, 再加上老年人肾脏功能减退, 肾消除药物的能力降低, 药物消除时间延长, 导致老年人合用导致精神症状概率高。临床上要避免这两类药物合用, 一定要合用时, 必需减量使用, 拉长间隔时间, 个体化给药[2,3,4]。

摘要:目的 分析喹诺酮类药物与氨茶碱合用致精神症状的原因及临床表现。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 统计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武进第二人民医院应用喹诺酮类药物注射剂与氨茶碱合用抗感染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出现精神异常反应的患者病例。观察用药剂量、出现精神症状的时间、临床表现。分析患者的生化指标,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学检查头颅CT。结果 喹诺酮类药物与氨茶碱合用, 患者精神症状包括紧张、失眠、怀疑、焦虑、忧郁、幻觉和欣快感, 易激惹、烦躁、谵妄、躁狂等;与其营养情况、肝肾功能;是否伴发脑血管疾病等因素有关。

关键词:致精神症状,喹诺酮类,氨茶碱

参考文献

[1]徐惠琴, 郑荣远.氟喹喏酮类药物的神经系统不良反应[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1997, 6 (4) :220.

[2]黄莉莉.喹诺酮类药物诱发精神症状的分析[C].药物性损害与安全用药学术会议, 2010.

[3]李元福, 疏义杰.喹诺酮类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J].药物研究, 2000, 9 (7) :17-18.

茶碱类药物 篇3

本文通过检索国外权威数据库与国内的相关资料,结合本院临床上将氨茶碱与甲泼尼龙琥珀酸钠配伍使用的实际情况,就氨茶碱与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注射液的配伍这一有争议的问题进行分析,旨在给这两种药在临床上联合使用时提供指导性的意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病例

收集我院2006~2009年住院期间氨茶碱注射液与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同时配伍使用的患者589例。其中,男416例,女173例,平均年龄(64.84±15.77)岁。

1.2 检索资料

MICROMEDEX Healthcare Series数据库;美国国家卫生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ion of Health,NIH);国立医学图书馆(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NLM)的PubMed数据库(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的DailyMed数据库(http://dailymed.nlm.nih.gov);《400种中西药注射剂临床配伍应用检索表》;《400种中西药注射剂临床配伍应用检索手册》;新编临床用药参考1.5版(金叶天翔公司出品)

1.3 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5.0统计统计包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直接计数法计算,如患者所在病区、使用输液品种和使用方法等;计量资料以众数表示,如氨茶碱含量、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含量和使用天数等。

通过互联网连接PubMed数据库,对氨茶碱与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进行药物配伍相关的医学主题词(medical subject headings,Me SH)检索,选用Me SH主题词:aminophylline;methylprednisolone;drug incompatibility,检索表达式:aminophylline[Me SH]AND methylprednisolone[Me SH]AND drug incompatibility[MeSH]。

通过互联网连接Daily Med数据库,检索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英文版说明书,输入检索词:methylprednisolone sodium succinate。

进入MICROMEDEX Healthcare Series数据库,选择IV Compatibility子数据库,分别在Multiple Drug Search与Single Drug Search选项组中,检索aminophylline与methylprednisolone sodium succinate两药的配伍情况以及单一组分药物溶液的相容性记录。

分别查询《400种中西药注射剂临床配伍应用检索表》与《400种中西药注射剂临床配伍应用检索手册》中关于氨茶碱与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相互的配伍情况。

运行“新编临床用药参考1.5”软件,于“用药审查”模块下,勾选“配伍禁忌”选项,检索氨茶碱注射液与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相互的配伍情况。

2 结果

2006~2009年间,病区有589例患者同时配伍使用氨茶碱与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期间未见病区上报药品配伍问题与不良反应,使用结果分析如下:

患者绝大部分集中于呼吸疾病病区与重症监护病房,其中呼吸疾病病区417例,重症监护病房148例。487例使用0.9%氯化钠注射液为溶媒,93例使用5%葡萄糖注射液,1例使用10%葡萄糖注射液,8例使用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487例采用静脉滴注给药,5例静脉泵入0.5 h,92例静脉泵入1 h,5例静脉泵入2 h。589例氨茶碱与甲泼尼龙琥珀酸钠配伍使用天数情况见表1,样本呈明显偏态分布,众数(mode)为3 d,使用最长时间21 d,最短时间1 d。

589例患者使用氨茶碱的浓度见表2,众数(mode)为2.45 mg/m L,最低浓度为0.99 mg/m L,最高浓度为11.36 mg/m L。

589例患者使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的浓度见表3,众数(mode)为0.39 mg/m L,最低浓度0.08 mg/m L,最高浓度1.88 mg/m L。

2.1 P ubMe d数据库可检索到有关氨茶碱与甲泼尼龙注射液相互配伍的文献

JOHNSON等[7]曾对此进行过详细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氨茶碱终浓度不大于1.0 mg/m L和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终浓度不大于2.0 mg/m L时,使用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溶液在配制后3h内可供静脉滴注。

2.2 Da ily Me d数据库检索me thylpre dnis olone s odium s uccina te

可得6条记录,因我院使用的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为辉瑞公司生产,故选择记录“SOLU-MEDROL(methylprednisolone sodium succinate)injection,powder,for solution[Pharmacia and Upjohn Company]”。英文版说明书“Description”项下注明,依据美国药典标准(United States Pharmacopeia,USP),该药浓度为40mg/mL时,溶液pH为7~8,渗透压为0.5 Osm/m L,见图1。USP30-NF25中规定,1mL溶液中含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约50mg时,溶液pH值应为7~8[8]。

2.3 MICROMEDEX He a lthca re

S e rie s数据库的Multiple Drug S e a rch项下检索氨茶碱与甲泼尼龙琥珀酸钠两药的配伍情况

返回3种结果类别的信息:Y型管(Y-Site)、混合物(Admixture)和注射器(Syringe),概要结果见表2。

2.3.1“Y型管”概述

相容性试验的容器为模拟Y型管的玻璃容器,溶剂分别为5%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和5%葡萄糖/0.45%氯化钠注射液,氨茶碱终浓度为12.5 mg/m L,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先溶于灭菌注射用水,浓度125 mg/m L,再与氨茶碱注射用溶液混合,考察时间内样品溶液无絮状物或混浊出现,无肉眼可见颗粒出现,颜色无变化,两药配伍相容。检测方法为目视直观研究与电子仪器测量,考察时间4 h,室温约23℃,环境光强度为一般输出荧光灯[9]。

2.3.2“混合物”概述

相容性试验结果分为相容与不相容,两药配伍的相容性受混合体系中药物的浓度与放置时间的影响。(1)氨茶碱注射液(终浓度0.4mg/m L)与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终浓度10mg/m L,20 mg/m L)分别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和乳酸林格式注射液,试验容器未注明,室温,考察时间大于24 h,目视直观检测法,样品溶液颜色均变黄,两药配伍不相容[10]。(2)氨茶碱注射液(终浓度0.5 mg/m L)与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终浓度0.04~0.25 mg/m L)分别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和0.9%氯化钠注射液,试验容器未注明,室温,考察时间大于24 h,目视直观检测法,考察时间内样品溶液均无絮状物或混浊出现,无肉眼可见颗粒出现,颜色无变化,两药配伍相容[11]。(3)样品溶液中氨茶碱浓度为0.5 mg/m L,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浓度为0.125 mg/m L,未注明溶剂,室温25℃,考察24 h,目视直观检测法,样品溶液在6 h后出现沉淀,两药配伍不相容[12]。(4)氨茶碱注射液(终浓度1 mg/m L)与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终浓度0.08 mg/m L)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试验容器未注明,室温,考察时间大于24 h,目视直观检测法,考察时间内样品溶液无絮状物或混浊出现,无肉眼可见颗粒出现,颜色无变化,无气体释放,两药配伍相容[11]。(5)氨茶碱注射液(终浓度1 mg/m L)与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终浓度0.25 mg/m L)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试验容器未注明,室温,考察时间大于24 h,目视直观检测法,样品溶液出现沉淀,两药配伍不相容[11]。(6)氨茶碱注射液(终浓度1 mg/m L)与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终浓度0.5 mg/m L,2 mg/m L)分别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与0.9%氯化钠注射液,室温,玻璃容器,环境光强度为一般输出荧光,考察时间3 h,目视直观检测与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检测药物浓度。样品溶液物理性质稳定,无絮状物或混浊出现,无肉眼可见颗粒出现,颜色无变化,无气体释放。样品溶液的化学性质稳定,3 h内氨茶碱浓度未降低,约有6%~11%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酯解生成甲泼尼龙醇化物并使后者浓度上升。但研究者认为这对临床疗效无影响,因为甲泼尼龙醇化物依旧具有药理活性且活性未受破坏。两药配伍相容[7]。

2.3.3“注射器”概述

未有考察在注射器中进行配伍试验的数据。

2.4 MICROMEDEX He a lthca re

S e rie s数据库的S ingle Drug S e a rch项下分别检索氨茶碱与甲泼尼龙琥珀酸钠与各种溶液相容性的相关资料

氨茶碱注射液与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和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均可相容,氨茶碱的最大考察浓度为10 mg/m L,考察时间24 h[13]。

甲泼尼龙琥珀酸钠与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和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的相容性受药物浓度与生产厂家的影响。(1)甲泼尼龙琥珀酸钠与0.9%氯化钠注射液可相容,溶液放置24 h,外观无明显变化,浊度检测仪未检出浊度有改变,HPLC检测含量未有明显变化,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的最大考察浓度为60 mg/m L[10]。(2)甲泼尼龙琥珀酸钠与5%葡萄糖注射液的相容性与其浓度有关[14]: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浓度≤1 mg/m L,溶液放置24 h外观无明显变化,浊度检测仪未检出浊度有改变,可与5%葡萄糖注射液相容[14];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浓度1.25~20.00 mg/m L,溶液放置8 h外观无明显变化,浊度检测仪检出溶液的浊度有改变,12 h后溶液出现絮状混浊,不能与5%葡萄糖注射液相容[14];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浓度30~60 mg/m L,可与5%葡萄糖注射液相容,放置24 h,溶液外观无明显变化,浊度检测仪未检出浊度有改变[10]。

甲泼尼龙琥珀酸钠与5%葡萄糖氯化钠溶液的相容性与其浓度相关[11]:(1)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浓度0.08 mg/m L,溶液放置24 h外观无明显变化,浊度检测仪未检出浊度有改变,可与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相容;(2)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浓度1~10 mg/m L,溶液在30min内出现混浊,不能与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相容;(3)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浓度20mg/m L,溶液放置6h,无肉眼可见的混浊与颗粒出现,颜色无变化,无气体释放,可与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相容。(4)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浓度40mg/m L,溶液放置24 h,无肉眼可见的混浊与颗粒出现,颜色无变化,无气体释放,可与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相容。

注:√:可配伍,×:不可配伍,/:未测试

2.5《400种中西药注射剂临床配伍应用检索表》与《400种中西药注射剂临床配伍应用检索手册》

其中对于氨茶碱与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相互的配伍均为配伍禁忌[15,16]。

2.6“新编临床用药参考1.5”中的“配伍禁忌”项

氨茶碱注射液与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为“配伍禁忌”,见图2[17]。

3 讨论

目前对于药物配伍的问题,医务工作者除了查阅有关药物配伍应用方面的书籍外,还可借助于医药类应用软件,或检索国际权威的医药学数据库得到相关的信息。

PubMed是NIH下属NLM开发的因特网检索系统,建立在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ational Center of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的平台上,作为免费的搜寻引擎,提供生物医学方面的论文搜寻以及摘要,其数据库来源为MEDLINE。

Daily Med也是NIH下属NLM开发的数据库,该数据库收载美国各药品生产厂向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提供的药品说明书,面向大众免费提供最新的、最准确的获FDA认证的的药物使用说明书(PDF格式)的下载。

MICROMEDEX Healthcare Series是由美国汤姆生卫生保健信息集团(Thomson Healthcare)公司出品的数据库,不同于其他提供期刊或图书文献信息的题录或全文数据库,属于综述型临床实践事实数据库,主要提供药物咨询、疾病咨询和毒理学咨询等事实信息,供医务人员直接查询解决临床实践问题的答案,属于付费数据库。其DrugDex、Poisindex、Disease Dex和Emergency Medicine为美国国会指定的官方医药百科全书。可检索的信息有药物、疾病、毒理学、实验室检查、静脉注射药物配伍和药物相互作用等。

徐帆等[18]的研究发现:在室温和自然光照射下,氨茶碱注射液和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以0.9%氯化钠注射液和5%葡萄糖注射液为溶媒的配合液均显碱性;两种配合液8h内的外观和pH值无明显变化,不溶性微粒随配伍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少,可能是配伍液中微粒不断溶解的缘故;含量测定结果显示,配伍液中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含量随配伍时间的延长显著降低,其前端甲泼尼龙及其类似物的吸收峰随时间延长明显增大,氨茶碱含量无明显变化。该结果与JOHNSON等[7]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由此,该研究认为甲泼尼龙琥珀酸钠不宜与氨茶碱注射剂配伍,笔者认为该结论有待商榷,原因如下:氨茶碱为茶碱乙二胺盐二水合物,氨茶碱注射液为碱性,按中国药典2010版规定,pH值不得超过9.6[19];我院使用的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为美国辉瑞公司生产,规格为40 mg与500 mg,分别配0.9%苯甲醇溶液1.0 m L及7.8 m L作为稀释液,药品中文使用说明书(所附药品使用说明书为中文版,无英文版使用说明书)中的“性状”项下未注明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溶于定量液体后的溶液pH值,2010版药典亦未收录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的质量标准;甲泼尼龙溶于乙醇(1︰100),不溶于水[1];USP30-NF25关于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项下规定其为甲泼尼龙琥珀酸钠与适当缓冲体系的混合物,含量为50 mg/m L时,pH值为7~8[8],Daily Med中检索到FDA批准的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的英文版说明书也明确注明药物溶于水后的pH值为7~8;因此,当它与氨茶碱注射液混合后,短时间内并不会发生酸碱反应。此外,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说明书中的药代动力学一项明确注明:在体内,胆碱酯酶迅速将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水解为游离的甲泼尼龙。而供静脉注射用的氨茶碱与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的配伍液中并不含胆碱酯酶成分,且JOHNSON等[7]以HPLC法测定氨茶碱+甲泼尼龙琥珀酸钠+5%葡萄糖注射液和氨茶碱+甲泼尼龙琥珀酸钠+0.9%氯化钠注射液的含量结果表明,溶液混合后3h,约有6%~11%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酯解生成甲泼尼龙醇化物。结合徐帆等[18]的研究,可认为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在配伍液中3~8 h内有部分发生酯解,而非生成游离甲泼尼龙析出。

通过对我院2006~2009年同时配伍使用氨茶碱注射液与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的589例患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氨茶碱使用浓度低于8 mg/m L者为98.8%;589例患者使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的浓度均低于2 mg/m L;487例使用0.9%氯化钠注射液为溶媒;423例患者的使用天数超过2 d;患者绝大部分属于危重症患者,且集中于呼吸疾病病区与重症监护病房,其中呼吸疾病病区417例,重症监护病房148例。患者治疗期间未见病区上报药品配伍问题与不良反应,结合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临床急救与治疗方案中,氨茶碱与甲泼尼龙琥珀酸钠不存在配伍禁忌的问题。

对结果2.4项下的分析,表明氨茶碱与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是否存在配伍禁忌,除了与药物的浓度有关,与溶液放置的时间也有很大关系。考察时间>24 h,氨茶碱/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溶液体系易产生沉淀;氨茶碱浓度为1 mg/m L、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浓度为2 mg/m L时,3 h内溶液体系的性质是稳定的;同时,12.5 mg/m L的氨茶碱与高浓度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混合时,4 h内溶液体系的性质稳定;结果提示,氨茶碱与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混合后3 h内使用无配伍禁忌。

结果2.5项表明药物浓度、放置时间和输液品种均影响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在不同输液中的稳定性。PYTER等[14]的析因分析表明,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的浓度是最主要的影响因子。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的溶解度在5%葡萄糖注射液和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中表现为低浓度和高浓度可溶,中间浓度不溶解,而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高浓度、中浓度和低浓度均可溶解。通过以上分析,可认为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的最佳溶媒是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次之,应避免选用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作为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的溶媒。

临床治疗中,对于心功能不全的患者,输液量过多及输液速度过快,可导致心脏收缩力突然严重减弱,心排量急剧减少;或左室瓣膜性急性反流,左心室舒张末期压(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pressure,LVEDP)迅速升高,肺静脉回流不畅,肺静脉压快速升高,肺毛细血管压随之升高使血液渗入到肺间质和肺泡内形成急性肺水肿,以致心力衰竭明显加重[20]。对于此类患者或伴合并症需行输液治疗时,其液体量需加以控制,总量以≤300 m L为宜,输液速度也应适宜,以减少治疗时非致死事件的发生[21]。

综上所述,并结合临床实践,氨茶碱与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在常规临床使用条件下不存在配伍禁忌,尤其抢救必须严格限制静脉输注液体量的危重症患者时,氨茶碱与甲泼尼松龙配伍使用对于控制液体输注量尤为必要,但需注意配制后溶液放置的时间、输液种类和药物浓度:尽可能选用0.9%氯化钠注射液作为溶媒,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浓度不超过2mg/m L,氨茶碱浓度不超过8 mg/m L,配制后3 h内给患者输注完毕。而国内目前相关资料迥异于国外权威数据库,有待修订,以给临床用药治疗方案提供更为清晰合理的建议。

摘要:目的 对氨茶碱与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是否可注射配伍使用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为抢救与治疗必须严格限制液体用量的危重患者联合使用两药时提供合理的指导性建议。方法 SPSS15.0软件统计分析该院2006~2009年住院期间配伍使用氨茶碱与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的589例患者病例。检索国外权威数据库与国内相关资料,对返回信息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临床治疗中普遍采用氨茶碱与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用药的治疗方案,其中在呼吸内科与危重症监护病区中,两种药物的联用更为常见。国外权威数据库的检索结果均表明,两药可配伍使用;国内相关资料则表明,两药禁止配伍注射。结论 国内目前相关资料迥异于国外权威数据库,有待修订。氨茶碱与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在常规临床使用条件下不存在配伍禁忌,尤其在抢救必须严格限制静脉输注液体量的危重症患者时,两药配伍使用以控制液体输注量尤为必要。

上一篇:儿童支气管哮喘下一篇:大学生流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