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药物

2024-07-18

多种药物(精选8篇)

多种药物 篇1

服用几种药物具有挑战性。因而,不得不正确认识一些事情。否则可能发生有害的副作用,或者慢性疾病得不到合适的治疗。一些专家建议道:“我曾经看过服用15种药物的患者,服用这么多药片对他们来说是非常困难的。”

为了继续坚持用药方案,你得有条不紊并了解服用的每种药物。

诸多忧患

多药疗法指服用五种或更多种药物(包括处方药物、非处方药物和草药补充剂)或服用的药物多于医疗所需,这会带来许多风险。主要风险是有害的药物相互作用。随着服用药物的数量增加,发生药物相互作用的可能性增加。由副作用导致急诊和住院的可能性也增加。例如,如果你服用几种降压药,你可能出现低血压,导致晕倒和住院。

此外,多药疗法导致难以明确某种药物是否引起副作用。例如,你可能怀疑其中某个药物引起不稳定性、疲劳或失眠,但你需要做一番侦查才能找出哪个药是真凶。

其他风险包括:服用处方药遇到困难,因为用药方案可能太混乱,让人难以坚持;不必要的药物开销;可避免的住院。

寻求帮助

如果发生副作用,联系医生。如果在管理用药方案遇到困难,与药剂师沟通。不要等到淹没在药片之海中。我们可以提供用药咨询以及建议来改善你的方案。例如,药剂师可能建议你服用不同或较少药物,这样或许可以减少你的服药负担或节约资金。

成功贴士

每次配新处方时,询问药剂师药物的用途、如何以及何时与其他药物一起服用,以及是否与其他药物有相互作用。了解药片的外观,询问药剂师新一批药物外观是否不同。此外,建议你在同一家药店配处方。药剂师可以查看你配的药物是否会相互作用,并且检查医生是否开有冲突的药物。

管理药物可以从一份最新的清单开始,这份清单说明每种药物用途、正确的剂量和给药说明。当你忘记时或者家人帮助你管理用药方案时,清单可以帮上忙。

使用有多格的药盒,如早餐、午餐、晚餐和睡前服用的药物各一格。现在的药盒有:每周需要补药的简单塑料盒,或高科技电子分配器,可向你的智能手机发送警报和提醒。你的药典也可能提供简便的分配方法,称为气泡袋包装法,将每次服用的几种药物装在一个塑料袋中。

如果你懂科技,平板和智能手机应用软件可提醒你服药甚至追踪你是否按规定服药。

一种工具不见得总比另一种好。最好是评估患者的具体需求,然后再来选择最佳的用药管理系统。

管理非处方药物

很重要的一点是,告知药剂师或医生是否服用非处方药、维生素或草药。它们可增加整体药物负担,其中一些产品可能与处方药相互作用。

例如,人参、生姜、银杏叶、大蒜可以增加出血的可能,特别是与血液稀释剂华法林(商品名:Coumadin)一起服用时。圣约翰草可以与抗抑郁药氟西汀(商品名:Prozac)、舍曲林(商品名:Zoloft)和帕罗西汀(商品名:Paxil)相互作用。钙补充剂可以与甲状腺药物左旋甲状腺素(商品名:Synthroid)相互作用,降低其有效性。

开始服用新的非处方药之前,询问医生是否有相互作用。记得每年与医生会面时将药物和补充剂清单带给医生看,或者带上药瓶。

多种药物 篇2

【关键词】 左氧氟沙星;耐药性;其他药物;比较

【中图分类号】R978.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09-0046-02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间经临床分离出的1000例细菌作为研究对象,测定左氧氟沙星及其他抗菌药物对它们的耐药性,旨在为临床提供依据,现总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间经临床分离出的1000例细菌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肠道致病菌564例、革兰阳性球菌162例及革兰阴性杆菌274例,所有致病菌均来自于我院的住院患者,取样标本主要包括痰液、腹水、血液及尿液。

1.2 方法 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1]中的相关标准对所有致病菌进行检验和培养。通过K-B法[2]测定所有致病菌的抗生素敏感性,主要应用的试剂包括MH琼脂和药敏纸片,均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鉴定所提供。研究中应用的药敏纸片包括左氧氟沙星(LVLX)、环丙沙星(CPLX)、青霉素(PCG)、阿莫西林/克拉维酸(AMPC/CA)及头孢噻肟(CTX)等。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大肠埃希氏菌的药敏质控菌株依次为ATCC25922、ATCC25923、ATCC25922。

1.3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19.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比较,以率(%)表示;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x±s)表示,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菌种构成 564株肠道致病菌主要包括23株沙门氏菌属、141株索氏志贺氏菌、293株弗氏志贺氏菌、90株弧菌属、17株其他肠道菌;274株革兰阴性杆菌主要包括59株克雷伯氏菌,47株气单胞菌属,33株不动杆菌属,120株大肠埃希氏菌,15株其他革兰阴性菌;162株革兰阳性球菌主要包括29株肠球菌,46株链球菌,85株葡萄球菌,2株其他菌株。

2.2 左氧氟沙星及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LVLX对苯唑西林的耐药率明显低于PCG,明显高于CTX和AMPC/C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VLX对苯唑西林敏感葡萄球菌的耐药率明显低于PCG和CPLX,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VLX对肠球菌的耐药率明显低于PCG和CPLX,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LVLX对链球菌的耐药率明显低于PC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VLX对大肠埃希氏菌的耐药率与CPLX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VLX对克雷伯氏菌的耐药率与CPLX和CTX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LVLX是氧氟沙星的左旋體,其结构比较特殊,具有广谱抗菌效果,杀菌效果强,对大多数肠杆科细菌、革兰阴性菌均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对部分革兰阳性菌、肺炎支原体也具有一定的抗菌效果[3]。目前,临床上通常将LVLX用于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中,其疗效已获肯定。随着近年来抗生素用药频率的不断增加和疗程的逐渐延长,LVLX的耐药性也在逐渐增加[4]。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LVLX对气单胞菌和索氏志贺氏菌未出现耐药性,对弗氏志贺氏菌、弧菌属、沙门氏菌、不动杆菌及苯唑西林敏感葡萄球菌的耐药率均<10%,对链球菌和克雷伯氏菌的耐药率也相对较低,而对于苯唑西林耐药葡萄球菌、肠球菌及大肠埃希氏菌的耐药率都比较高。由此可见,临床上在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时应结合细菌耐药性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抗生素,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童裳伦,张晓翔.氧氟沙星和左氧氟沙星与DNA的相互作用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0,30(2):481-485.

[2]罗玲玲,胡咏梅,张磊,等.左氧氟沙星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3,29(8):578-580,586.

[3]肖素华.左氧氟沙星治疗重症细菌性眼病的疗效及耐药性[J].国际眼科杂志,2014,(9):1707-1709.

[4]豆峰娜,刘琪琦,陈苏红,等.幽门螺杆菌对两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及相关基因突变分析[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4,16(3):225-228.

多种方法测定头孢菌素类药物质量 篇3

1 高效液相色谱法

C8柱和C18柱是测定抗生素的常用色谱柱, 特别是被称为万能柱的C18柱尤为常用。在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生物样品中的药物含量进行测定时, 须对生物样品进行预处理, 以去除蛋白。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生物样品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有机溶剂沉淀法和酸性沉淀剂沉淀法。其中常用的有机溶剂有甲醇和乙睛, 而常用的酸性沉淀剂有三氯醋酸和高氯酸。若所测定的头孢菌素类品种在酸性条件下不稳定, 则可采用有机溶剂沉淀法。因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具有紫外可见吸收, 故测定样品时多用携带紫外检测器的。常用缓冲液有醋酸盐缓冲液、柠檬酸盐缓冲液及磷酸盐缓冲液。

2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

高效毛细管电泳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以高场电压为驱动力, 以毛细管为分离通道, 依据样品中各组分滴度和分配行为的差异来实现组分分离的一类液体分析技术, 其同时兼有电泳和高效液相色谱的特点。常用于测定头孢派酮、头孢拉定等抗生素。药物的毛细管电泳背景电解质有磷酸盐、四硼酸钠等缓冲液。缓冲液浓度越高, 分离效果越好, 但通过毛细管的电流随之增大, 易损坏仪器。

3 化学发光分析法

根据化学发光反应在某一时刻的发光强度或反应的发光总量来确定反应中相应组分含量的分析方法, 称为化学发光分析法。化学发光法具有灵敏度高、线形范围宽、仪器设备简单等优点, 其与流动注射技术结合后, 更兼有分析速度快、精密度高、易实现自动化的特点。由于高锰酸钾、可溶性锰能与部分头孢菌素类药物反应, 产生微弱的化学发光, 在加人多聚磷酸、甲醛或荧光素等后, 发光强度增强, 所以高锰酸钾与可溶性锰均能作为头孢菌素类药物含量测定化学发光法的化学发光体系。

4 荧光分析法

某些物质受紫外光或可见光照射激发后能发射出比激发光波长更长的荧光, 当激发光强度、波长、所用溶剂及温度等条件固定时, 物质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的发射光强度与溶液中该物质的浓度成正比关系。荧光分析法正是利用这一正比关系来对物质进行定量分析的。此法具体应用为用酸或碱将被测物水解, 产生荧光物质, 通过测定其荧光强度来测定样品含量。部分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如头孢拉定的水溶液具荧光, 其荧光强度与含量成正比。荧光分析法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等优点, 特别适合于药物代谢产物的分析。

5 近红外光谱法

近红外光谱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绿色分析技术, 其主要反映的是含氢基团的倍频和合频, 光谱信息丰富, 光谱特性稳定, 非常适用于药品原辅料及制剂的定性及定量分析。现在国内外已用此法对头孢克洛、头孢拉定等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含量测定进行了研究, 研究结果证明, 该方法简便可行、无损、无污染、准确度高。

6 电化学分析法

电化学分析法的基础是在电化学池中所发生的电化学反应。电化学池由电解质溶液和浸入其中的个电极组成, 这个电极用外电路接通。在这个电极上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电子通过连接这个电极的外电路从其中的一个电极流到另一个电极。电化学分析法系根据溶液的电化学性质与被测物质的化学或物理性质之间的关系, 将被测定物质的浓度转化为一种电学参量加以测量一种分析方法。该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 因而被广泛应用于药物分析。

结语

综上所述, 目前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含量测定主要有色谱法、化学发光法、荧光法、近红外光谱法及电化学法等。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效能高, 应用范围八是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主要含量测定手段。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是目前研究最多的色谱新方法, 在经济性、实用性等方面显示了巨大的优势, 因此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含量检测中有巨大的应用空间。化学发光法是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一种分析测试方法, 是一种高灵敏度的微量及痕量分析技术, 具有线性宽、仪器设备简单等优点, 将其与流动注射技术联用, 可达到分析快速、重现性好、自动化程度高的目的。随着对化学发光体系的进一步研究, 化学发光法渐渐走向成熟, 将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各种药物的含量检测。荧光分析法用于测定具有荧光基团的物质, 适用范围窄, 但具有灵敏度高、专属性强等优点, 因此有关该法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含量检测方面的研究较多。近红外光谱法作为绿色分析技术具有方便、快速、高效、非破坏、无污染、成本低等优点, 是药物非破坏性分析的一种快捷方法, 但由于该法是一种需要建模的二次分析方法, 故其适用性和推广性受到一定限制。

摘要: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分析方法的应用现状作一简单概述, 并分别对目前常用的分析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毛细管电泳法、化学发光法、荧光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以及极具推广价值的分析方法近红外光谱法等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含量测定中的应用作一评述。

多种药物 篇4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辽宁省鞍山市第四医院内科2007~2010年间诊断为DCM引起全心衰竭患者54例, 男32 (59.3%) 例, 女22 (40.7%) 例, 平均年龄 (60.5±1.5) 岁, >60岁18 (33.3%) 例, <60岁36 (66.7%) 例。所有患者心脏彩超均显示:全心增大, 左室射血分数<45%。54例患者中合并心房纤颤者13例, 占24.1%, 合并窦性心动过速者20例, 占37.0%, 合并左束支传导阻滞者8例, 占14.8%, 合并右束支传导阻滞者4例, 占7.4%, 合并室内阻滞者9例, 占16.7%。所有患者均排除高血压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血管病和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

1.2 治疗方法

1.2.1 一般治疗

(1) 休息:控制体力活动, 避免精神刺激。 (2) 控制钠盐的摄入。 (3) 消除诱因:常见诱因为呼吸道感染, 先选用适当的抗菌药物治疗, 同时作痰培养, 依据痰培养结果调整抗菌药物。

1.2.2 药物治疗

(1) 利尿剂:给予托拉塞米20mg/d每日1~2次静脉注射。 (2) 扩血管治疗:依据血压情况给予硝普钠25mg/d 1~2次泵入或静点。 (3)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给予依那普利2.5mg/d每日一次口服, 依据血压情况逐渐增加剂量;有3例患者口服后出现咳嗽, 改用氯沙坦25mg/d每日一次口服, 依据血压情况逐渐增加剂量。 (4) 洋地黄:给予西地兰0.2~0.4mg/d每日一次缓慢静注, 病情平稳后改为地高辛0.125mg/d每日一次口服。 (5) β受体阻滞剂:水肿消退后, 给予倍他乐克6.25mg/d每日二次口服, 依据心率及血压情况逐渐增加剂量。 (6) 抗血小板聚集:对合并心房纤颤患者给予阿司匹林100mg/d每日一次口服预防附壁血栓形成。

1.2.3 观察指标

主要是心力衰竭的症状及体征:包括程度不同的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咳嗽、咳痰、乏力、疲倦、头晕、心悸、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少尿等症状及肺部湿性啰音、双侧胸腔积液、腹腔积液、双下肢水肿等体征。

1.2.4 疗效判定

(1) 有效:患者呼吸困难等症状消失, 肺部湿性啰音消失, 双侧胸腔积液及腹腔积液消失, 双下肢水肿消退, 视为有效。 (2) 无效:患者治疗后仍时有呼吸困难, 肺部湿性啰音未减少或消失, 双下肢水肿未消退或加重。

1.3 病例完成治疗及失访情况

54例患者中, 有3例治疗效果欠佳转上一级医院进一步治疗, 其余患者均完成治疗及随访。

2 结果

(1) 5 4例D C M引起全心衰竭患者中, 5 1例治疗有效, 3例治疗无效, 转上一级医院进一步治疗, 有效率达94.4% (51/54) 。 (2) 药物不良反应:54例患者中有3例患者口服依那普利后出现咳嗽, 改用氯沙坦口服后好转。

3 讨论

3.1 DCM的病因[2]

DCM的病因如下: (1) 特发性DCM (IDCM) :原因尚未明确。 (2) 家族遗传性DCM (FDCM) :DCM中有20%~35%有基因突变和家族遗传背景, 部分原因不明。 (3) 获得性DCM:由已知病因所引起的心肌损害, 导致心腔扩大和心功能不全, 常见类型有: (1) 感染/免疫性DCM:病毒性心肌炎最终转化为DCM。 (2) 围生期心肌病:原因不明。 (3) 酒精性心肌病:长期大量饮酒是导致心肌损害的独立原因。 (4) 应激性心肌病。 (4) 继发性DCM:继发性DCM是指心肌病变是全身性疾病的一部分, 心脏受累的程度和频度变化很大。

3.2 治疗进展

3.2.1 非药物治疗

(1)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CRT) :2005年Acc/AHA心力衰竭指南将CRT列为心力衰竭的I类适应证[5]。CRT通过调整左右心室收缩程序, 改善心脏功能, 缓解症状, 有一定疗效。带有除颤器功能的CRT (CRT-D) 能使主要治疗终点即全因死亡率和全因住院率降低20% (P<0.01) , 能显著降低总死亡率 (P=0.003) [6]。 (2) 心脏电复律除颤器 (ICD) :心力衰竭和左心室收缩功能异常的患者其心脏性猝死 (SCD) 的危险增加[7.8], 可采取SCD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9.10]。如少数患者会出现严重的心律失常, 通过药物治疗无法控制, 危及患者生命 (伴轻至中度心力衰竭症状、LVEF<30%, 预期临床状态预后尚好) , 可置入ICD, 以预防猝死的发生。 (3) 心脏移植:内科治疗无效的长期严重心力衰竭患者, 可考虑心脏移植, 可作为终末期心力衰竭的一种治疗方式[11]。心脏移植等待期可行左心机械辅助循环, 以改善患者心脏功能。或试行左室成形术 (切除部分扩大的左心室同时置换二尖瓣) , 减轻反流, 改善心功能, 但疗效尚待肯定[11]。心脏移植是外科治疗中最有效的方式, 1年生存率可达83%, 5年存活率可达70%以上[12]。 (4) 血液超滤:血液超滤已经用于肺水肿和 (或) 严重顽固性充血心力衰竭患者, 超滤能缓解药物治疗无效的肺水肿和体液潴留, 大多数严重病变的患者, 症状缓解是暂时的[4]。

3.2.2 探索中的治疗方法[3]

(1) 细胞移植:骨髓干细胞移植在临床治疗心肌病方面可能具有广阔的前景。 (2) 基因治疗:随着对DCM认识的深入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 发现并证实部分DCM患者发病机制中一重要环节是基因缺陷, 因此基因治疗DCM逐渐成为目前研究热点。基因治疗方法的探索将有助于寻找治疗家族遗传性DCM的方法。

3.3 DCM的预后与康复[3]

DCM患者一旦发生心力衰竭, 则预后不良, 据报道5年随访的病死率为35%, 10年随访的病死率为70%。随着对DCM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 建立该病早期诊断的方法, 积极开展对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和预防 (一级预防) , 在DCM无心力衰竭期患者中进行有效的干预治疗 (二级预防) , 使患者心功能改善, 心脏大小逐渐恢复到正常, 延长患者生命, 提高生活质量, 有可能使该病患者康复。

摘要: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 (DCM) 引起全心衰竭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多种药物联合方法对54例DCM引起全心衰竭患者进行综合治疗, 对多种药物联合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等进行随访观察2年。结果:患者经多种药物联合治疗后, 心力衰竭症状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减轻, 总有效率94.4%;在治疗过程中药物的不良反应较少。结论:多种药物联合治疗并长期维持治疗方法应用简便, 效果可靠。

关键词:扩张型心肌病,全心衰竭,药物联合治疗

参考文献

[1] 胡大一, 刘梅林.老年心血管病学.第一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 89~91

[2] 李景思.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临床诊治分析.中国医药导刊, 2013;15 (2) :215~216

[3] 曹林生, 廖玉华.心脏病学.第三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121~123

[4] 胡大一, 赵水平.心血管学诊疗指南解.第三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98~101

[5] Hunt SA, Abraham WT, chin MH, et al.Acc/AHA 2005 Guideline Update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Chronic Heart Failure in the Adult:summary article.Circulation, 2005;112:1825~1852 and J Am Coll Cardiol, 2005;46:1116~1143

[6] 刘文娴, 吕树铮.心脏危重症处理原则和案例分析.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0, 101~102

[7] Uretsky B, Sheahan R.Primary Prevention of sudden cardiac death in heart failure:will the solution be shockingfiJ Am Coll Cardiol, 1997;30:1589~1597

[8] Stevenson WG, Stevenson LW, Middlekauff HR, et al.Sudden death pre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ventricular dysfunction.Circutalion, 1993;88:2953~2961

[9] Kuck KH, Cappato R, Siebels J, et al.Randomized comparison of antiarrhythmic drug therapy with implantable defibrillators in patients resuscitated from cardiac arrest:the cardiac arrest study Hamburg (CASH) .Circulation, 2000;102:748~754

[10] 刘中梅, 郭涛, 黄伟, 等.埋藏式自动复律除颤器干预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患者预后的前瞻性研究.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8;36 (4) :309~311

[11] 陆再英, 钟南山.内科学.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168~169

多种药物 篇5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选取213名患者, 年龄38~82岁, 2013年3月~2013年9月入院的107名患者为实验组A, A组平均年龄61岁, 男性患者64人, 女性患者43人。自2013年10月~2014年4月入院的106名患者为对照组B, B组平均年龄59岁。其中男性60人, 女性患者46人。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介入导管室每周有一天为心内科集中手术日, 每名入院患者在术前各项指标检查完毕后最早可以在第二天进行手术。术后如果恢复良好可以在2~5天左右出院。因此导管室组织每周集中手术前一天下午进行术前集体医疗知识宣教, 每周术后第二天进行术后康复指导教育。而传统宣教患者则在入院时接受一对一宣教。

1.2 方法

实验组进行术前多种形式的集体宣教, 对照组进行传统一对一模式宣教。集体宣教的实施由介入导管室的护士轮流担当集体宣教教员。一对一传统宣教由巡回护士进行。

1.3 集体宣教与传统宣教包含内容

集体宣教所讲授的知识与传统模式大致相同, 一般来说包含以下几点: (1) 医院介入导管室基本情况概述; (2) 介绍手术中配台护士, 手术医生, 经治医生; (3) 术前正确的饮食指导与告知患者要保证充足的睡眠; (4) 手术目的与手术方法的告知; (5) 术前准备与术前用药的介绍, 此为关键一环。因术前使用抗凝药物, 宣讲时将术前常规用药阿司匹林、硫酸氯吡格雷片与辛伐他汀片的使用方法, 用药意义详细告知患者。并告知术前注意事项, 导管室手术间环境, 患者在术中感觉; (6) 术后注意事项, 预防血栓形成;桡动脉导管入口愈合不良[5]; (7) 出院后定期复查与饮食治疗的意义。

1.4 集体宣教的形式

(1) 口头宣讲, 是最基本也是最简便的宣讲方式与传统一对一宣教相类似。 (2) 播放PPT, 认真充分准备。PPT或可摆脱传统宣讲的枯燥乏味, 充分调动患者积极性, 利于患者学习。且对护士自身对疾病的认知和护理的规范也有益处。 (3) 视频教育通俗易懂, 学习便捷。但却缺少跟患者直接讲解。故需要配合护士的讲解。 (4) 制作简单教育卡片:小巧便捷, 方便查阅。是患者初步了解自身疾病情况与手术方法, 预后的有效途径。

1.5 调查内容

(1) 医疗知识宣教内容掌握情况评估:将两组患者分别进行问卷调查。共有4大类问题包括医院基本情况, 疾病掌握情况, 手术前后的注意事项, 出院康复注意事项。问卷所有问题均以选择题形式发问。每类问题共有10小题。每题1分。共40分。每类问题得分为7分或7分以上者为合格, 7分以下为不合格。总分32分及以上为合格32分以下为不合格。 (2) 负性情绪评定实验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 对宣教前及宣教后患者支架手术前的焦虑情况进行评估。评定标准为:轻度焦虑, 40~49分, 中度焦虑, 50~59分, 重度焦虑, 得分≥60。 (3) 宣教满意度评估:以问卷调查形式进行评估, 所有题目均为选择题, 每题3个选项, 满意为2分, 一般为1分, 不满意0分。共50题, 100分。

1.6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结果处理。计量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数据采用χ2检验。P<0.05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对宣讲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经过统计学分析发现, 对于各项与总体了解合格率来说集体宣教组优于传统宣教组并且有统计学差异 (P<0.05) (见表1) 。

(A:n=107;B:n=106)

经过统计学分析发现, 对于各项与总体只是了解合格率来说集体宣教组优于传统宣教组并且有统计学差异 (P<0.05) 。

2.2 两组患者宣教后术前焦虑情况评估 (见表2) 。

(A:n=107;B:n=106)

根据统计分析宣教后两组焦虑分数明显下降 (P<0.05) , 实验组焦虑分数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

2.3 比较两组患者对宣讲的满意程度 (见表3)

(A:n=107;B:n=106)

根据上表发现实验组满意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

3 讨论

我科患者多为冠心病患者, 在行药物涂层支架手术后的康复中有很长一段时间是在院外进行的, 所以医疗知识的宣教就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传统的一对一宣教模式是中国绝大多数医院所采用的基本护理宣教模式, 但一难以适应患者多, 病情复杂, 患者周转速度快的现代医疗模式, 护理压力大且出现的问题多[6], 可能会影响医患关系。有文献[7,8]指出, 当运用卡通漫画、知识手册等方式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可以充分调动患者的听觉、视觉和参与到宣讲中的热情, 从而加强健康教育的效果。因此, 我科充分利用这一发现, 在宣讲的各个环节中加入卡通漫画等多媒体元素。这些元素通俗易懂, 吸引患者使患者更好地了解疾病与治疗不仅减轻了医护工作者的负担。

经过我科室探索研究的多种形式集体宣教方式相对于传统的一对一宣教来说具有形式多样, 内容活泼的特点, 不仅丰富了患者对宣讲内容的充分了解, 而且提高了护士效率。对比中还发现, 参与集体宣教的患者在每一项基本知识的掌握上都优于参与传统宣教的患者。不仅如此, 集体宣教中护士与患者的互动比传统的宣教优势明显, 例如采用了向患者提问, 耐心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并做详解, 分组进行讨论的方法也有加深患者理解加深的印象, 又提升了患者与医护人员的关系[9,10], 为患者康复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

摘要:目的:评估多种形式集体宣教在药物洗脱支架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3年8月入院的107名患者为实验组, 自2013年9月2014年2月入院的106患者为对照组, 术前和术后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 分别对实验组多种形式的医疗知识宣教与对照组传统的单一模式宣教进行比较。结果:经过比较发现进行多种形式宣教后的患者对教育内容的掌握程度 (84.1%) 高于传统的单一模式宣教 (68.9%) (P<0.05) , 并且焦虑程度较低, 宣教满意率也较高。结论:多种形式集体宣教方法多, 人力资源消耗相对较少, 更加促进了医患之间的相互信任与合作。

关键词:多种形式,集体宣教,支架手术,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杨静.国产生物涂层可降解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心病的临床观察.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1;31 (19) ;3671~3672

[2] 李莹.早发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与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服药依从性的临床研究.中国药业, 2011;20 (21) ;65~66

[3] 黄富宏, 刘艳秋.230例心脏支架植入患者用药分析.中国药业, 2009;18 (17) ;34~35

[4] 林菁, 肖伟伟, 赖家欣, 等.多形式集体宣教在白内障日间病房手术患者中的实施[J].护理学报, 2013;19:77~78

[5] 陈静.药物洗脱支架的力学性能分析与优化设计.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2011;29 (3) ;385~389

[6] 姚秋爱.集体健康宣教对术前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6;23 (7) :39~40

[7] 吴海英, 金红芳, 宋亚军.图片手册应用于永久起搏器植入患者的健康教育.护理学报, 2012;19 (12) ;72~73

[8] 牟宗娟, 袁春丽, 郑范溶, 等.4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稳定期健康教育及意义[J].中国医药导刊, 2013;15 (z1) :239~240

[9] 陈小燕, 庄永秀.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能力及技巧的培训[J].临床护理杂志, 2006;5 (4) :58~59

多种药物 篇6

1 病例摘要

患者,男性,73岁,因活动时气喘半年,加重2周入院。患者半年前出现活动时气喘,在地方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示:第一对角支(D1)80%狭窄,回旋支(LCX)扭曲中段不规则狭窄70%~80%,右冠(RCA)最狭处80%,TIMI血流3级,冠状动脉多支多处狭窄,诊断为冠心病,并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症状改善不明显。2月前又因胸闷、头晕、伴恶心呕吐行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近2周来患者自觉症状加重,步行不到100米即出现胸闷气喘,无胸痛,休息后缓解并出现晨起面部水肿,夜间小便次数增多。有高血压病史2年,Ⅱ型糖尿病史3年。

入院查体:体质指数(B M I)2 7.0,呼吸频率(R)2 0次/分,脉搏(P)8 0次/分,血压(B P)150/110mmg,神志清楚,颈静脉怒张,右肺底少许湿罗音,律不齐,心率(HR)78bpm,主动脉瓣区轻度舒张期杂音(D M),心尖部2/6DM,腹软无疼痛,双下肢轻度可凹性水肿。辅助检查:心电图示房颤律,V4-V6 ST段下移0.05MV,T波倒置;颈部超声示左侧颈膨大处钙化斑,颈总动脉下段后壁条索状混合斑块形成,右侧颈膨大处及颈内动脉动脉起始处钙化斑;心脏彩超示右房增大,三尖瓣大量返流,中度肺动脉高压;左房增大,二尖瓣少量反流,左室壁运动不协调,活动僵硬,少量心包积液。实验室检查:总胆固醇5.92 mmol·L-1,低密度脂蛋白4.77 mmol·L-1,甘油三酯1.8mmol·L-1,余大致在正常范围。

入院诊断“冠心病、缺血性心肌病、PCI术后、起搏器植入术后、心房颤动、心功能Ⅲ级,高血压病,Ⅱ型糖尿病”。首日治疗方案见表1。

2 病情评估

该患者为老年人,既往有高血压病史、Ⅱ型糖尿病史、PCI术后、起搏器植入史,心电图示房颤律,V4-V6 ST下移0.05MV,T波倒置;颈总动脉下段后壁条索状混合斑块形成;左、右房增大,二、三尖瓣大量返流;肺动脉扩张,中度肺动脉高压。BP:150/110mmg,颈静脉怒张,右肺底少许湿罗音,律不齐,主动脉瓣区轻度舒张期杂音(DM),心尖部2/6段DM,双下肢轻度可凹性水肿。患者同时并存多种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属于心血管病的高危个体。提示目前患者心脏扩大,心功能不全,心功能Killip3级。患者二尖瓣反流程度的改变或短暂的心律失常的出现,会加重呼吸困难,液体负荷过多,肺水肿和呼吸无力会导致肺毛细血管压增高。患者有外周血管疾病、心力衰竭预后不良,易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心电图示有心房颤动,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也增高。病情危急,若不能尽快缓解心功能不全的症状,极可能发展为严重心衰或发生恶性心律失常而导致死亡。

3 治疗方案优化与药师干预

入院后,临床医师给出的治疗原则是:强心、利尿、降压、降糖、抗血小板、营养心肌、改善心功能及对症治疗。临床药师通过查看患者体征、辅助检查结果及临床诊断,查阅心血管病相关治疗指南、分析用药方案,发现了多个用药问题。并针对该患者的药物治疗方案提出用药调整建议,对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和处理措施,优化了患者的治疗方案。

3.1 药物治疗方案的补充优化

临床药师参考2008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及2008年ESC《急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同时结合该患者目前病情,认为该患者心功能Killip3级治疗方案中应加用β-受体阻滞剂。据3个临床实验(CIBISⅡ,COPERNICUS,MERIT-HF)都发现使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1年后,死亡的相对危险度减少34%,因为心功能恶化导致再住院的相对危险度减少28%~36%。COPERNICUS,MERIT-HF研究也发现β-受体阻滞剂可以改善患者的心室功能、主观感觉,减少因为心衰恶化导致的住院和提高生存率主观感觉[1]。除非患者有禁忌症或者不能耐受,所有有症状心衰和LVEF≤40%的患者都应该使用β-受体阻滞剂。患者PCI术后,有糖尿病、高血压病史,年龄≥65岁,故该患者有强适应症且该患者已安装起搏器无禁忌症,患者入院心率80次/分,BP:150/110mmHg,建议使用β-受体阻滞剂,可选用美托洛尔25mg/次,每日两次。同时建议停用曲美他嗪,虽然曲美他嗪也有改善心肌缺血的作用,但是其循证医学证据较少,为避免重复用药建议停用曲美他嗪,而且对于该患者无论从患者经济方面、治疗方面还是循证医学方面,β-受体阻滞剂都优于曲美他嗪。

在本方案中临床药师建议使用他汀类调脂药,因为他汀类药除了降低胆固醇的作用外,还具有其它的治疗益处,包括稳定动脉硬化斑块,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抗炎,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等。系列研究表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每降低1%,冠脉事件约减少1%。在大剂量他汀强化降脂治疗的基础上,LDL-C降低30%~50%,冠脉事件随之减少约30%~50%。4S试验报道了4444例冠心病及中度高胆固醇血症男女患者5.4年的研究结果,与安慰组相比,辛伐他汀组的冠心病死亡率下降42%,总死亡率下降30%[2]。可见积极降脂治疗可降低冠心病总死亡率,预防缺血性脑卒中,患者PCI术后,早期应用仍然能获益。同时他汀类药物还可抑制心肌凋亡,从而保护心功能。该患者有Ⅱ型糖尿病病史、PCI术后,患者颈部超声示:左侧颈膨大处钙化斑,颈总动脉下段后壁条索状混合斑块形成,右侧颈膨大处及颈内动脉动脉起始处钙化斑;生化检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73mmol·L-1;属冠心病的极高危患者,不管患者血脂水平如何,根据美国胆固醇成人教育计划(ATP-Ⅲ)要求,均需强化降脂,即在原水平基础上将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C)下调30%~40%(至少LDL-C水平<1.82mmol·L-1),他汀类药物可作首选;可适量加用调脂药稳定斑块,降低LDL-C,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存率。建议服用循证医学证据较多的辛伐他汀,20mg次,每晚一次。

患者心功能Killip3级,双下肢可凹性水肿。螺内酯作为醛固酮拮抗剂主要是它可以竞争性的抑制醛固酮与其相应受体(MR)的结合,从而减少醛固酮所引起的钠水潴留、心肌纤维化、离子紊乱、心律失常、血管损害、内皮功能失调等有害作用。从受体水平拮抗醛固酮的螺内酯,在理论上可以彻底解决“醛固酮逃逸”问题,但它的实际效果一样需要循证医学的验证。其利尿作用较弱,不能彻底改善患者目前钠水潴留症状,建议加用袢利尿剂改善患者目前心衰加重的症状。利尿剂可在几个小时或几天内减轻肺水肿和外周水肿,比其他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物更能迅速地改善心力衰竭的症状。恰当使用利尿剂是成功治疗心力衰竭的关键,剂量过小,导致体液潴留,降低机体对ACEI的反应,增加使用β-受体阻滞剂的危险性。相反,使用过量,导致血容量不足,增加使用ACEI及血管扩张剂发生低血压和造成肾功能不全的危险。剂量应从小开始,逐渐增加,以每日减轻体重(0.5~1.0)kg为宜,一旦病情控制,即以最小有效剂量长期维持。综合考虑患者经济问题,临床药师推荐使用呋塞米20mg,每日静脉推注一次,监测体重,根据体重变化,调整利尿剂用量,同时监测电解质变化。

临床药师在分析患者首日药物治疗方案中发现治疗方案中的不足之处及时干预,与临床医师共同协商后,最终采纳了优化后的治疗方案,临床药师严谨的工作态度,得到了医护人员的认可,为患者提供最经济、最有效的用药方案。

3.2 治疗中临床药师的干预

第1天:患者气喘减轻,无咳嗽咳痰腹胀,昨日腹泻两次,为浠水便,无脓血,无腹痛,胃寒发热。查体:心脏杂音无变化,腹软,无压痛,胸音正常,双下肢水肿减低,血糖8.0mmol·L-1,稍高,白蛋白31.4g·L-1,减低,血钾3.02mmol·L-1,其白蛋白低考虑同进食差及胃肠道淤血有关。药师干预:患者血钾稍低,可能与腹泻浠水便或呋塞米利尿作用有关,暂时停用呋塞米,适当补钾、止泻。建议使用氯化钾缓释片,1.0g/次,每日两次,次日复查电解质。考虑到患者为浠水便,无脓血,暂不用肠道杀菌剂,可用复方地芬诺酯,2片/次,每日3次,至腹泻控制时,即可减少剂量停药。

第3天:患者诉静息时无气喘,活动后有气短,夜间平躺时胸闷,BP:150/90mmHg,颈静脉怒张,肺部湿罗音,心音钝,心率80次/分,心律不齐,腹软,肝脏剑下8cm,压痛,下肢水肿,心脏彩超示,右房增大,三尖瓣大量反流,股动脉扩张,左室室壁运动不协调,运动僵硬,少量心包积液。目前患者缺血性心肌病,心功能Ⅲ级明确,患者疾病多,病情重,预后较差。药师干预:今天输液后,在补钾的基础上,再给予速尿20mg静注,降低心脏前负荷,明日复查电解质。

第4天:患者无明显不适,精神欠佳,不发热。BP:150/75mmHg,神清,两肺无明显湿罗音,心率7 8次/分,双下肢不肿。血钾3.4 9mmol·L-1,血糖6.8 mmol·L-1,余正常。目前患者治疗基本明确,经积极药物治疗有效,继续观察病情变化。

第6天:患者未诉不适,无胸痛气喘,查体:心率70次/分,BP:175/120mmHg,双肺呼吸音清,未问及明显干湿罗音,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下肢无水肿,患者病情稳定,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药师干预:患者目前病情稳定,双下肢水肿消退,血钾趋于正常,建议停止静脉推注呋塞米,改为口服,建议呋塞米20mg/次,每日上午10点服用,利尿作用最强,且不良反应轻。患者血压一直较高,建议加用钙离子拮抗剂,加强血压控制,因为患者有心衰症状,因此推荐在心衰治疗中有循证医学证据的氨氯地平或非洛地平,5mg/次,每日1次。患者有心房颤动,应用低分子肝素已1周,建议可停用,改用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定期复查国际标准化比率(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INR值最好控制在2.0~3.0范围内。

第9天:患者未诉不适,无胸闷,查体:BP:140/90mmhg,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罗音,心率72次/分,律不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双下肢不肿,患者病情较稳定,余治疗同前,密切观察病情。因患者心率波动大,行Holter检查。药师干预:患者应用呋塞米已多日,应复查电解质和血糖。

第11天:患者近日未诉不适,精神一般可,BP:130/70mmHg,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罗音,心率75次/分,律不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双下肢不肿,动态心电图偶发室早,起搏心率,房颤,患者病情稳定,空腹血糖7.8 mmol·L-1,餐后9.3mmol·L-1,偏高,密切观察病情。药师干预:患者空腹及餐后血糖一直波动较大,建议加用格列美脲控制血糖,1mg/次,每日早餐前服用。

第13天:患者今日未诉不适,无气喘,睡眠饮食尚可,大小便正常,查体:BP:130/75mmHg,心率70次/分,无异常阳性体征,患者病情稳定,允许出院。

4 药学监护及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防治

4.1 出血

抗血小板、抗凝药物在对冠心病一级预防及二级预防中起着积极的治疗作用,但在临床上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如牙龈出血、尿血、便血是比较常见的。临床药师要对患者进行疾病宣教和讲解药物基本知识,说明每一种药物疗效,在整个药物治疗方案中的作用及药品常见的不良反应。在血小板、抗凝药物使用出现出血症状后,随即停用所用抗血小板、抗凝药物是很普遍的,这对冠心病治疗是无益的。如果发生意外出血,药师建议在密切监测出血情况下,采用逐个递减的方式或将阿司匹林肠溶片从100 mg改为75 mg的方法。既避免了药物不良反应,又防止停用抗血栓药物后血栓形成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4.2 肝损害及肌病

他汀类药物是冠心病的二级预防药物,是以胆固醇升高为主的血脂异常治疗的首选药物。增大用药剂量在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率的同时,会增加肝功能异常和横纹肌溶解症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因此,治疗时应按推荐的治疗剂量,从小剂量开始,用药一段时间后确定无任何不良反应时,方可根据需要适当增加剂量。治疗期间临床药师应密切观察,询问患者有无肌肉酸痛、肌无力发生,同时监测肌酸激酶(CK)、肝功能,若CK值超过正常上限10倍以上或持续升高或如氨基转移酶超出正常高限3倍以上或持续升高,应减量或停用他汀类药物[3]。临床药师提出科学的防治,可以让患者承受最小的风险而获得最佳治疗效果。

4.3 强心甙中毒

成人应用地高辛治疗,血清浓度为1.0~2.0μg·L-1,强心甙中毒的心外表现有胃肠道症状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神经症状如头痛、失眠、抑郁、眩晕、精神障碍和谵妄。视觉异常包括黄视、绿视等。心脏表现有两类,一类是心肌收缩力受抑,表现心衰一度好转后又突然加重;另一类表现为心律失常。洋地黄的治疗取决于多种因素,如最后一次服药的时间(以了解药物的高峰作用)、所给药物的总量、患者的健康状况及中毒的心电图改变。该患者联合利尿剂治疗,应严密监测心电图、电解质、地高辛浓度,一旦发现强心甙中毒应及时停止给药、纠正低血钾、纠正心律失常。

5 结束语

从本例患者的用药方案优化及治疗干预可看出临床药师的药学思维方式。首先,临床药师对患者成功的评估与监测需要收集和整理所有可获得的患者信息,包括全面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如有关诊断的资料、主诉、现病史、既往史、辅助检查、实验室及其他检查结果等;其次,结合有关药物治疗指南、药物的药理、药效、药动学等对患者的治疗方案进行优化干预;最后,关注患者用药后的情况是否在向预期的方向发展,包括不良反应的预防与监测等。

本病例为合并多种疾病的患者,临床药师和医师必须同时考虑每种疾病的治疗目标及综合治疗目标。最理想的情况是用一个简单的方案可以达到多个治疗目标,但必须确定治疗某一个问题的方案不会使另一个问题恶化或产生新问题。药物治疗过程中,药师多次发现用药问题并及时干预,提出了建议、解决方案,并对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和处理措施。有效帮助临床医师规范化用药的同时,也提高了临床药师的药学思维能力,也更加体现出临床药师开展临床药学工作在药物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摘要:目的:为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降低临床用药风险,从干预优化药物治疗方案方面探讨临床药师开展临床药学工作在药物治疗中的作用。方法:结合1例冠心病伴多种疾病的用药方案,介绍临床药师从分析治疗方案,提出用药调整、补充,并对治疗全过程用药干预、优化的方法。结果:临床药师的药学知识及思维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使临床用药更合理、安全。结论:提高了临床药物治疗水平,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对保障药物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安全、有效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临床药师,治疗干预,冠心病

参考文献

[1]刘坤申.心血管疾病合理用药手册[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7:35-36.

[2]吴立群,秦永文,廖德宁,等.现代心血管疾病治疗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8:166.

多种药物 篇7

1 与头孢孟多存在配伍禁忌

章国梅和周武军报道, 将抽吸过头孢孟多里面还尚有残余药液的一次性注射器直接抽吸盐酸氨溴索后, 立即出现白色浑浊及絮状物, 静置15-30min后未见澄清。按上述方法重复几次, 都呈现相同反应。

2 与盐酸头孢吡肟存在配伍禁忌

杨洪志报道, 将溶解的注射用盐酸头孢吡肟溶液2mL与盐酸氨溴索注射液15mg直接混合, 发现混合液立即变为白色浑浊, 放置24h后, 出现颗粒状白色沉淀物。

3 与头孢曲松钠存在配伍禁忌

王毅泓报道, 用5mL生理盐水加入头孢曲松钠 (1g/瓶) , 待充分溶解后, 用5mL注射器抽取1mL与盐酸氨溴索充分混合, 出现白色浑浊液。用另1付5mL注射器抽取头孢曲松钠后注入8号头皮针, 用5mL生理盐水充分冲管后, 再推注盐酸氨溴索1mL, 无浑浊现象。

4 与达力欣 (头孢呋辛钠) 存在配伍禁忌

李婷报道, 将沐舒坦 (盐酸氨溴索) 15mg溶于10mL生理盐水中和达力欣0.75g溶于10mL生理盐水中, 将两药直接混合, 发现1min内药液出现白色絮状物, 放置30min后出现白色结晶, 继而堵塞针头。

5 与凯斯 (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 存在配伍禁忌

刘慧丽报道, 将凯斯2.0g (1支) 加入生理盐水100mL注入无菌试管中, 用无菌注射器抽取沐舒坦 (盐酸氨溴索) 1支也加入该试管中液体立即变浑浊, 2-3s后产生许多白色絮状物, 放置24h则白色絮状物沉淀。两种注射液分别用生理盐水按1∶5比例稀释, 同时取两种溶液置于无菌玻璃瓶内, 仍为此结果, 存在配伍禁忌。

6 与头孢地嗪钠存在配伍禁忌

吕鸿文报道, 将抽完的头孢地嗪钠小瓶 (内壁有残留) 内注入生理盐水2mL, 然后抽取盐酸氨溴索2mL注入瓶内, 即可出现白色浑浊。

7 与头孢匹胺钠存在配伍禁忌

王毅泓报道, 将头孢匹胺钠1瓶 (0.5g) 溶解于5%葡萄糖溶液5mL, 待完全溶解后用5mL注射器抽取1mL与盐酸氨溴索1mL充分混合, 即成白色浑浊液。用另1付5mL注射器抽取头孢匹胺钠1mL后注入8号头皮针, 抽取生理盐水5mL充分冲管后, 再推注盐酸氨溴索1mL, 无浑浊现象。周红琴报道, 分别将头孢匹胺0.5g, 盐酸氨溴索30mg用0.9%氯化钠注射液5mL溶解后, 各取1mL混合后即出现白色浑浊絮状物。

8 与阿莫西林舒巴坦钠存在配伍禁忌

刘奇玉报道, 在配置好的阿莫西林舒巴坦钠液组及盐酸氨溴索液组各抽取2mL后融合在一起, 发现两种药物接触后立即浑浊, 说明两种药物之间存在配伍禁忌。

9 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存在配伍禁忌

赖小星等报道, 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取盐酸氨溴索注射液2mL与注射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1.2g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的溶液2mL混合, 立即出现白色浑浊, 轻摇晃絮状物不消失, 放置2h后絮状混浊物仍存在。

10 与利福霉素注射液存在配伍禁忌

冷雪娟报道, 将盐酸氨溴索1瓶 (30mg) 用灭菌注射用水溶解成3mL后用5%葡萄糖注射液250mL稀释 (每250mL5%葡萄糖注射液中含有盐酸氨溴索30mg) 。加入利福霉素注射液1mL (原液5mL:0.25g) 后立即出现了白色沉淀物。

11 与磷霉素存在配伍禁忌

刘英报道, 为了验证临床出现的配伍变化, 将磷霉素1.0g配置成0.4g/mL、0.24 g/mL、0.144g/mL、0.054 g/mL, 将盐酸氨溴索30mg加入生理盐水5mL溶解, 分别滴入不同浓度的磷霉素中, 均出现白色沉淀。

12 与注射奥美拉唑存在配伍禁忌

栗海燕报道, 用20mL的注射器抽取注射奥美拉唑、盐酸氨溴索注射液两种配置好的液体各10mL, 放置30min后, 注射器内液体成淡红色, 说明两种药物之间存在配伍禁忌。

13 与泮托拉唑钠存在配伍禁忌

崔刚英报道, 将泮托拉唑钠40mg (1支) 加入生理盐水100mL, 从中抽取10mL注入无菌干燥玻璃试管中, 再抽取盐酸氨溴索注射液2mL (1支) 也注入该试管中, 发现试管中混合液立即变乳白色混浊液, 证实这2种药物之间存在配伍禁忌。

14 与呋塞米存在配伍禁忌

周桂芬等报道, 用1只5mL注射器, 先抽取盐酸氨溴索2mL, 再抽取呋塞米2mL, 结果注射器中迅速出现白色混浊, 放置5min、15min继续混浊未澄清。昌文珺报道, 将兰苏 (注射用盐酸氨溴索) 30mg用0.9%氯化钠注射液5mL溶解后, 用5mL一次性注射器抽取1mL后加呋塞米2mL, 注射器内出现白色絮状沉淀物。后经0.9%氯化钠溶液稀释上面的方法实验, 结果一致。白色絮状沉淀物静置24h无改变。

15 与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存在配伍禁忌

王毅泓报道, 将甲泼尼龙琥珀酸钠上室内的液体压入下室中, 充分摇匀后, 用5mL注射器抽取甲泼尼龙琥珀酸钠 (15mg/瓶) 1mL, 再抽取盐酸氨溴索1mL即成白色混浊液。用另1付5mL注射器抽取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后注入8号头皮针, 抽取生理盐水5mL充分冲管后, 再推注盐酸氨溴索1mL, 无浑浊现象。

16 与胸腺肽存在配伍禁忌

周俊卿和温钦玲报道, 分别取同一批号的注射用盐酸氨溴索与胸腺肽各1mL混合, 注射器中出现白色混浊, 放置24h无变化。

17 与香丹注射液存在配伍禁忌

赵秀丽和张雷报道, 用无菌5mL注射器先抽取香丹注射液2mL, 再抽取氨溴索2mL, 2种药液一混合, 立即形成肉眼可见白色絮状物, 随即转为白色混悬液, 2min后, 混合液静置分层, 上层为澄明淡棕色液体, 下层为白色絮状沉淀。

18 与痰热清存在配伍禁忌

吕畅等报道, 将输注用痰热清液5mL与盐酸氨溴索液5mL在干燥的无菌试管中直接混合1min后发现混合液变为白色混浊物, 静置30min仍有白色浑浊, 放置24h后有沉淀析出, 判断发生了化学反应形成了不溶性混合物, 因此, 判断痰热清与盐酸氨溴索存在配伍禁忌。

19 与喜炎平存在配伍禁忌

刘会美和谭启明报道, 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取盐酸氨溴索及喜炎平各1mL混合, 3-5min混合液体颜色变浑浊, 安瓿底部出现白色沉淀物, 放置24h后出现颜色稍透明, 但白色沉淀物不消失。

20 与炎琥宁存在配伍禁忌

黄瑛和李自霞报道, 直接抽取炎琥宁注射液1mL和盐酸氨溴索注射液1mL混合, 立即呈白色浑浊, 澄清度差, 放置24h, 仍呈白色浑浊, 放置热水中 (40-50°C) 白色浑浊不变, 放置水浴 (98-100°C) 6min混合液完全澄清。丁丽英和崔占杰报道, 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取盐酸氨溴索注射液2mL与5%葡萄糖注射液2mL溶解注射用炎琥宁80mg, 注射到干燥无菌玻璃管内, 即刻出现絮状白色浑浊物, 观察5min后未见消失, 重复多次, 反应一致。另做一个实验:把注射用炎琥宁80mg入5%GS100mL内, 连接输液器并排气, 再把盐酸氨溴索注射液15mg入5%GS100mL内并更换液体, 输液器管内即出现白色絮状物。

21 与甘草酸苷注射液 (商品名为美能) 存在配伍禁忌

文静报道, 在输入注射用甘草酸苷治疗过程中, 因病情需要遵医嘱给予盐酸氨溴索滴斗注入, 在将盐酸氨溴索自莫菲滴管滴入后滴管内出现白色混悬液, 临床实践证明, 两者存在配伍禁忌。白志芳报道, 将美能20mL加入5%葡萄糖100mL中, 将沐舒坦 (盐酸氨溴索注射液) 30mg加入到0.9%氯化钠100mL中, 分别抽取2mL二者的稀释液, 混合随即出现白色浑浊, 放置5-15min后浑浊未变澄清。

22 与多烯磷脂酰胆碱 (又名易善复) 注射液存在配伍禁忌

李晶报道, 将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465mg (2支) 加入生理盐水100mL中, 从中抽取10mL注入无菌干燥玻璃试管中, 再抽取盐酸氨溴索注射液2mL (1支) 也注入该试管中, 发现试管中混合液立即变成乳白色浑浊液, 证实存在配伍禁忌。徐静和张彬报道, 取易善复注射液232.5mg与5%葡萄糖溶液100mL充分溶解的淡黄色透明液体1mL, 与沐舒坦注射液 (盐酸氨溴索注射液) 1mL充分混合, 立即出现絮状物, 液体由淡黄色变为乳白色, 放置冰箱24h有白色絮状物沉淀。

23 与注射用阿昔洛韦存在配伍禁忌

吕侠等报道, 将阿昔洛韦、开顺 (注射用盐酸氨溴索) 分别用10mL生理盐水溶解备用。用10mL无菌注射器逐个抽吸2mL, 混合即刻出现乳白色浑浊。常温下静置30min, 乳白色浑浊液逐渐变成白色半透明状, 同时肉眼可见有晶体物形成, 经摇晃或加温晶体均不溶解。

多种药物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2年5月6日所收治的24例多种中枢性药物所致帕金森综合征 (DIP)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 男14例, 女10例, 年龄55~88岁平均为 (60.2±10.6) 岁。因进行性饮水呛咳伴步态不稳, 加重1周入院。在出现步态不稳时未发现明显诱因, 且不存在大小便失禁等情况, 在他人协助下可自行行走, 患者在院外被诊断为抑郁症、帕金森病, 行改善微循环、抗抑郁以及多巴胺替代治疗。患者在入院前1周其病情出现加重情况, 其发病后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咳出少量白痰、咳嗽、卧床休息、睡眠质量差、饮食不规律、委靡不振等。选择同期住院治疗的原发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24例 (PD组) 进行对照组研究, 其中, 男13例, 女11例, 年龄58~84岁平均为 (63.1±9.8) 岁。

1.2 方法

对此患者在入院前的相关症状、既往病史以及用药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患者在入院前诊断为帕金森综合征, 1.5个月前曾服用卡左双多巴、银杏叶胶囊、维生素E丸、劳拉西泮、氯硝西泮、佐匹克隆以及曲舍林。患者在入院前3个月间断性使用过圣·约翰草提取物、丁螺环酮以及西酞普兰等药物。

1.3 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 以 (±s) 表示计量资料, 并经t检验;以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 并经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DIP与原发性DP的特点分析

DIP组的发病时间显著短于DP组, 明确用药史、合并其他椎体外系表现发生率显著高于DP, 且DP多为双侧不对称发病, 而DP多为单侧发病, 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的震颤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但DP多为精致性震颤, 而DIP为动作性或者双手姿势性细小震颤, 见表1。

2.2 DIP治疗结果

入院后让患者停用所有药物, 排除患者存在青光眼的情况下, 每天给予患者2 mg苯海索进行治疗, 疗程为5 d, 在此过程中对患者给予相应的输液治疗, 以此来促进前述药物的迅速排泄。经过15 d的治疗后, 患者的肌张力逐渐降低, 治疗18 d后, 患者四肢的肌张力基本恢复正常, 痊愈出院。患者在出院后基本可以独立行走, 其四肢的肌张力恢复正常, 其饮食量以及食欲均有所增加。在对患者采用中枢性药物来进行治疗时, 多种药物联用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帕金森综合征, 对于此类患者通过停药或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进行纠正处理后, 可以使患者的病情得以缓解。

3 讨论

3.1 DIP特点分析

通过对本研究的案例以及大量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分析发现, 患者的临床特点主要为运动平衡失调、运动迟缓、不能运动、肌肉强直以及肌肉震颤等[2]。一般情况下, 在对药物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进行临床诊治时, 容易与帕金森病混为一体, 因此, 在对此类患者进行临床诊断时, 一定要对患者是否存在氟桂利嗪、甲氧氯普胺、SSRI、锂剂、利血平等药物治疗史进行全面了解。

舍曲林作为一种新型抗抑郁药物, 它是一种选择性SSRI类抗抑郁药, 有学者对其进行研究发现, 此类药物可导致患者神经系统锥体外系出现一系列的不良反应, 例如使患者的肌张力增高等, 此类药物不能与其他中枢性药物联用[3]。本研究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存在舍曲林与多种中枢性药物联用的情况。此例患者还存在劳拉西泮、氯硝西泮、佐匹克隆与左旋多巴联用的情况, 因此导致患者出现了可逆性的帕金森综合征恶化。这些因素可能是导致患者出现帕金森综合征的主要原因, 通过患者家属的讲述, 得知患者在每次服药后, 其四肢的僵硬情况较为明显,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说明, 患者的肌张力增高与所有药物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 此外, 患者在用药后, 其步态不稳情况出现了明显加重, 停药后, 患者的四肢肌张力恢复, 其饮水呛咳的情况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3.2 帕金森综合征的临床治疗

在对患者使用抗抑郁药物来进行时, 其不良反应相对较多, 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机制也较为复杂, 患者在出现不良反应时, 通常会涉及到多个系统, 对于此类患者通过停用部分药物患者的临床症状就会自行改善。不过, 在对患者使用中枢性药物来进行治疗时, 部分药物可能导致患者出现不可逆转的损伤。为了避免患者在使用中枢性药物进行治疗时出现帕金森综合征, 在对患者进行用药治疗前, 一定要对患者的用药史以及家族史进行详细的询问, 以此来对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所需的药物进行选择。

摘要:目的 本研究主要就患者在使用各类中枢性药物进行治疗后出现帕金森综合征的相关情况展开分析讨论。方法 对我院所收治的24例帕金森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用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采用中枢性药物来进行治疗时, 多种药物联用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帕金森综合征, 通过停药或采取相应的措施可以使患者的病情得以缓解。结论 通过对相关资料以及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发现, 多种中枢性药物联用、使用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SSRI) 后出现不良反应等情况与患者出现帕金森综合征及其恶化之间存在密切联系。

关键词:帕金森综合征,恶化,中枢性药物,临床分析

参考文献

[1]周志华, 王训, 喻绪恩, 等.干燥综合征并发帕金森综合征1例及文献复习[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11, 19 (5) :496-499.

[2]何忠芳, 杨奎, 陈江君, 等.多种中枢性药物合用致帕金森综合征及其恶化的循证分析[J].中国药房, 2012, 23 (34) :3253-3255.

上一篇:好八连下一篇:最短路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