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教学资源

2024-06-15

多种教学资源(通用12篇)

多种教学资源 篇1

小学数学是一个起步, 包括计算、应用题及图形的认识, 这些都将是以后数学学习的基础, 我们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就应注重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让学生了解数学、认识数学并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所以,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必须根据学生自身的发展和数学这门学科的特点, 注重培养学生个性差异和学习需要, 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采取多种教学措施, 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 增强信心培养学生多种能力。

一、培养扎实的计算功底

1. 理清概念。

任何数学规则都是建立在一系列数学概念之上的, 概念不清会导致对数学理解不清或张冠李戴, 要让学生在做计算时做到有理有据。

2. 熟练口算。

任何一道整数、分数或小数的四则运算, 最终都要化成一些基本口算题来解决。口算不熟会使计算缓慢, 所以说培养学生熟练的口算是提高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关键。计算的基础是口算, 是计算教学的开始阶段, 是计算能力提升的重要组成。口算能力的提高要通过每天的训练而慢慢提高的, 要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关键是要持之以恒坚持训练, 使学生养成熟练的口算技能技巧, 达到正确、快速、灵活地口算。

3. 牢记法则。

法则是数学运算的基础, 当学生算错时, 反复检查也不会发现, 甚至告诉他做错了, 让他重做, 他仍旧用错误的方法来做,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学生已经形成了错误的计算习惯。在计算时丢三落四, 对法则记忆不准确。

二、培养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1. 审明题意是关键。

首先需要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识别存在于生活中蕴涵的大量数量关系, 并把它们提炼出来。语文中所学习的阅读可以来为我们数学中的应用题来服务, 要让学生细读, 在教学中, 我常常会遇到这样的学生, 一道题还没有读完就开始做, 结果答非所问, 这和学生的学习习惯有很大的关系, 因此, 在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中, 小学数学教师应加强培养学生细心读题的习惯。

2. 理清已知寻找突破口。

运用所学的知识对其进行分析, 解答应用题, 分析问题是关键。然后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加以解决。一方面, 当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 能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另一方面当学生学习新的数学知识时, 能积极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 学生应认识到现实中所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 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为此, 培养学生主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尤为重要。

3. 检查计算总结题型。

在这里我们就用到了我们之前所说的计算能力, 如果你之前两步做得非常好, 对问题分析得非常透彻, 但还有重要的一步就是计算, 所以要求学生要有较强的计算功底。我们还要让学生学会讨论问题, 对题目有新的认识。思考讨论, 寻找问题中所隐含的数学关系, 强调对问题实际意义和数学意义的真正理解。教师要去鼓励学生品味问题情境, 用自己的方式表达问题情境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根据所求的问题和情境中的条件, 运用多种形式分析数量关系, 将数量关系表达出来, 向别人解释自己对问题的理解。教学时, 我们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 进行有针对的训练。如看例题编题、看习题编题。再到对问题的解决,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对题目的理解能力, 达到期望的教学目标。

三、培养小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

小学生的思维大多依赖于直观形象, 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他们对图形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丰富的现实原型的直觉观察。因此在教学中, 教师要按照小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 向学生提供充足的现实原型, 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几何形体感知经验, 具体可采用以下三种形式:

1. 要贴近生活实际。

我们要充分地利用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所接触的空间图形来教学, 在认识图形的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唤醒学生已有的感知经验。例如, 在教学《射线的认识》时, 首先将激光手电筒光射向木板, 问学生:“这束激光的端点在哪儿?”然后抽去木板, 请学生继续观察, 说说现在这束激光的特点。在学生初步感知射线的基础上, 用具体的生活现象增强了学生对基本图形的感知经验, 这样学生对射线有了更深的印象。

2. 要活用教具。

首先, 利用实物和模型等直观教具进行教学是培养学生空间感知能力不可缺少的途径。实物、模型能使空间形式在学生头脑中具体化、形象化。这样日积月累, 学生逐步做到离开实物、模型, 也能进行空间形式的思考了。其次, 如果利用生活中容易找到的物品来制做实用、直观的教具, 这会使原本很难的知识变得简单多了, 学生通过这样一个过程, 思路打开了, 学习热情高涨, 学习效率也随着提高了。教师还可以在上一节课给学生布置一下预习任务, 让学生自己做教具, 这样更能增强学生的学习乐趣。例如, 在《圆柱的体积》教学中, 可以让学生模仿在学习圆的时候所做的教具, 用萝卜做一圆柱体, 并将其分割拼为一个类长方体, 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要运用多媒体手段。

在认识图形中, 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 这种方法是现下最时兴也最有效的手段, 运用多媒体手段有利于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第一, 多媒体可以直观具体、生动形象地展示图形, 从而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 多媒体能更多、更好地展示图形, 能突出观察重点, 突破教学难点, 使学生对抽象的图形知识理解得更准确、更深刻。同样是在教学《圆柱的体积》时, 学生借助直观操作, 但在实际操作中是不能无限地将圆柱体分割的, 这里我们就可以运用多媒体不断地进行拼图, 发现图形越来越接近一个长方体, 这样就会很轻松地得到圆柱体的体积公式。这样的教学, 多媒体为学生推导公式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经验, 学生观察方便、理解深刻。

斯托利亚尔在《数学教育学》一书中指出:“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小学数学是一切以后进行数学学习的基石, 是基础的数学语言, 只有把这些基础的数学语言扎扎实实地学好, 才能为以后更好地学习数学服务。

多种教学资源 篇2

【摘要】目的分析在内科教学中多种教学法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14级内科学21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B组、C组,A组采用LBL教学法(教师主导式传统理论教学法),B组采用PBL教学法(以问题为基础的讨论式教学法),C组采用LBL+PBL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对比三组研究对象平均成绩及教学方法满意度。结果三组科研究对象平均成绩及满意度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内科教学中采用LBL+PBL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的效果最为显著。

【关键词】内科教学;LBL;PBL;满意度

内科学属于一门常见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并且涉及的`相关学科也较多[1]。本科学生一般在校时间是4年,其基础课程常被压缩,内科学习时间一般为1年,因此若在教学活动中采用单一、枯燥的教学方法,可导致其教学质量下降[2]。本文主要分析了在内科教学中多种教学法中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将我院2014级内科学21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男82名,女128名,年龄范围18~22,平均年龄(20.28±1.11)岁,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各70例。三组研究对象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A组采用LBL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主要是根据章节内容理论课程由教师进行主导式传统理论进行授课。B组采用PBL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由10~12名学生组成学习小组,选派组长,并配1名经验丰富的导师;老师需要制定1个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分为2~3幕形式分次设计围绕教学计划制定相关题目;导师要提前2周将下次需要进行讨论的内容布置给学生,小组成员对这些问题进行专题讨论。利用相关书籍、教科书以及网络资料等查找相关答案,最后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问题讨论,教师进行提问、总结与分析。C组采用LBL+PBL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将两种教学方法进行结合,对于部分章节应由教师展开主导式教学,而对于一些实践性内容,则由学生组成学习小组,由教师引导学生以主体地位参与学习,这一事实过程和B组相同。

1.3观察指标

试验结束后对学生进行分离方式考核,根据教学大纲要求进行命题,采用百分制形式进行评价,分值越高,成绩越好。对学生进行教学方法满意度调查[3],包括课堂气氛、师生交流、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习积极性、自我评价等方面,分值为100分,得分在80分以上(包括80分),可视为满意,见表1。(82.14±2.05)分,C组学生考核成绩为(94.82±1.87)分,C组学生考核成绩明显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三组研究对象满意度调查

A组学生满意48例,满意率为68.57%(48/70),B组学生满意52例,满意率为74.29%(52/70),C组学生满意69例,满意率为98.57%(69/70),C组学生满意度明显高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采用多种方法提高兴趣教学 篇3

学生的学习过程觉得有趣,就学得积极、主动、轻松,反之,就消极、被动、吃力。尤其是高中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多,知识抽象,学习任务繁重,压力大。所以,我们的课堂应努力创设教学情境,变抽象为形象,变无趣为有趣,使课堂永远对学生有一种魅力,让学生有滋有味地读,兴趣盎然地学,在自主学习中感受到课堂生活的快乐,真正实现寓教于乐。愉悦式教学就是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师生以愉悦的心态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活泼、愉快的氛围,使学生在获得知识和能力的过程中,心理上具有愉悦感,体力上具有轻松感,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中接受知识、发展智力、陶冶情操、提高素质。愉悦式教学首先从教师的“乐教”出发,以唤起学生的“乐学”为根本,紧紧围绕这一根本,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进行整体的教学改革,把学生从“苦学”中释放出来。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

1、巧妙以有趣生动的形式引入

导语是创设教学情境的开始。导语导得好,可以先声夺人,抓住学生的思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兴趣,使其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恰当的导入在教材的章节之间、层次之间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可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使课堂一开始就象一块无形的磁铁将学生吸住。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情境灵活采用。如在学习“常见天气系统”时,我以学生那几天亲身感受到的气温和风向的变化导入;学习气象灾害时我以“卡特里娜”飓风导入等等。一个个的问题悬念,紧紧抓住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他们就会乐于去探究这些知识点了。2、精心设问,激发兴趣

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主要表现在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在师生互动中学习。只有学生觉得有趣,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才会感到轻松愉快,有了愉悦感,就能产生学习兴趣。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呢?精心设问,就是方法之一。设计问题时,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从学生熟悉或感兴趣的社会现象、自然规律和生活中,找一些有科学研究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分析解决,激发学生的思维。问题的设计要有层次,易中设难,做到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适合回答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内在联系,选择合适的资料和案例。然后教师层层深入,揭示矛盾,引导学生进行思维,以解决矛盾。当学生面临有一定困难的问题,而又觉得自己有能力通过思考解答时,就会感到一种无比的满足与愉悦。

3、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突破教学难点

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刺激学生的感观,突破教学难点,提高学习效率。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如学习第一单元“地球的运动”时可采用多媒体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意义,寓抽象的教学内容于生动形象的情景画面之中,加上优美动听的音乐,精辟的解说词,声情并茂的动画场面,给学生以强烈的感染,很容易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激起情感上的愉悦,触发他们的想象和思考,从而在愉悦的气氛中突破了教学难点。在学习“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一节中的“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时,我以珠江三角洲种植的农作物的变化(由粮食→蔬菜)为例说明市场区位及需求的变化。通过师生互动,加深了对知识的印象,提高了学习效率。

4、成功激励,强化学生的学习热情

成功激励是激发和强化学生学习热情与兴趣的有效方法。当学生在学习上取得成功,心理上得到满足时,就会产生一种再次获得成功,再次体验心理满足的需求。因此,教师要设法让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经常体验到这种成功的喜悦,并且当学生获得成功时,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强化学生的这种探究精神,维持这种积极情绪。如当学生答对了问题或发现了新问题或提出了新观点或考试进步了等,老师都要给予鼓励和表扬,这种方法对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同样有作用。如我校美术班的学生,大多数文化基础较差,对数学、地理(特别是自然地理)等科目的学习感到吃力,有的同学甚至想放弃这些知识的学习,所以上课时不听课的同学相对较多。为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我将考试试题难度降低,在一次考试中,有一位同学原来学习态度较差,但近段时间较认真的学生考试及格了,我及时在班上表扬了他,并以他为例,说明学习态度与成绩的关系,课后又单独找这位同学谈心,鼓励他,帮助他分析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告诉他学习地理的方法。在此后的考试中,这位学生无论题目难易都能考及格,在题目较易时还能上80分。平时,只要班上某位同学有进步,我都会表扬鼓励,此后这个班学习地理的兴趣越来越浓,地理成绩进步很快,与我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了。

5、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兴趣

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引伸和辅助,积极开辟地理课第二课堂的活动,是目前深入开展教学改革,进行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1)利用乡土地理调查研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乡土地理的调查,使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变化和发展,也助于学生加深对其它地理知识和地理现象的理解与记忆,可使爱国主义教育更加形象、直观、具体、扎实,并结合乡土地理的一些实例,如河道污染、白色污染、噪声污染等,对学生进行环境观、道德观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环境和生态意识。通过调查使学生树立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爱国主义情操.

(2)利用地理课外活动小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地理课外小组通过参观气象站,进行天气预测、物候观测;到天文馆看星空,组织学生观星空找星座,观月相;还可以组织地质夏令营、制作地理模型、宣传有关地理的法规等活动,力求把课本知识寓于各种活动之中,把知识结构转化为能力结构。这样,地理课的教学就会变得有声有色,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为一炉。从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品德。

兴趣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不仅能使学生积极地、能动地、自觉地從事学习,而且能起着开发学生潜能的作用,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

(作者单位:河南省安阳市第二十中学)

多种教学资源 篇4

一、丰富文本资源

传统意义上的文本教学资源即为教科书和教案, 教师往往按照教材和教案预设的教学步骤按部就班地开展教学活动, 在客观上忽略了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反应和感受, 也没能根据实时课堂情况调整教学进度, 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 并不能真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激情。

笔者认为, 丰富文本资源是开发多种教学资源首当其冲的一步。笔者建议, 教师要通过编写教师教学手册来辅助教学。教师手册不同于教案, 它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开发课程, 不仅是教师对教材的自我感悟, 还是教师对实际教学情况和学生特点的总结, 体现了教师对教材的个性化理解, 并给教案的编写提供依据和建议, 能够有效帮助教师创造性地开展教学。与此同时, 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自主编写学生学习手册。学生学习手册并不是要求学生上课简单地记笔记, 而是鼓励学生记下学习感受、总结学习方法, 更要记下每次实验的心得体会, 长此以往, 学生便会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系统学习方法。这些方法是学生总结而来, 符合每个人的个性特点, 比任何经验都更加宝贵。

二、补充多媒体资源

相对于文本资源而言, 多媒体资源具有形象、生动、直观的优点, 而且更具趣味性, 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 是文本资源的有益补充。不仅如此, 多媒体资源在展示化学现象方面还独具优势。高中化学教材中, 有些实验具有危险性, 或者实验成本过于昂贵, 教师无法带领学生动手实验, 而多媒体却能够真实地展示整个化学实验过程, 呈现实验结果, 同样可以给学生带来真实的实验感受。

在开发多媒体资源的过程中, 教师要注意, 多媒体资源既要服从于文本教学资源, 以辅助教学为目标, 又要突破文本资源的限制, 努力从不同的角度诠释教学内容, 给课堂增加一些活泼的色彩, 做到与文本资源相得益彰。例如, 在学习“化学键”的内容时, 为了帮助学生有效区分离子键和化学键, 笔者采用一个小动画分别展示了NaCl和HCl的形成过程, 并分别从不同原子的角度对配对过程进行配音, 这种活泼的方式给学生清楚地展示了原子结构特点、不同的结合方式和原因分析, 学生看得轻松, 也看得明白, 就像观看了一段有趣的动画片一样, 轻松地理解了离子键和共价键。

三、利用网络资源

网络是一个开放的学习平台, 其信息量大、资源全, 是任何其他的资源都无法媲美的, 利用网路资源拓展高中化学教学渠道已是大势所趋。认识到网络资源的优势的同时, 教师还要清醒地认识到互联网的弊端, 即网络资源过于繁杂, 很少有针对性的化学学习网站, 学习资源散落地分布在互联网中, 要实现统一的、系统的检索和资料下载实属不易。针对这种情况, 笔者认为, 教师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第一, 交给学生检索技巧, 帮助减少检索时间, 过滤无用信息, 迅速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料;第二, 师生共同努力, 创建属于自己的化学学习网站。教师要根据教学经验和学生的学习需要来确定网站的内容, 旨在给学生提供一个专业的化学学习平台。

在教学过程中, 笔者经常给学生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 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来解答。不仅如此, 经过长时间努力, 笔者和学生共同创建的化学学习网站也越来越完善, 并在学生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可以从网站上找到笔者上传的教案、教学建议和笔者精心收集的化学学习实例, 笔者还将有用的课外学习资料一并上传到网站与学生共享。每个学生都有一个ID, 他们不仅可以自由下载网站资源, 还可以上传自己收集的资源, 并可以通过网站的讨论版与教师和学生进行交流互动。这个网站给学生课外学习提供了便利, 很多学生在课后发现了问题都能够通过利用网站上的资源顺利解决。

四、重视生活资源

化学的学习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同, 要构建开放性化学课堂, 便不能缺少生活的参与。生活资源丰富多彩, 教师可以利用生活现象导入新课, 激发学习兴趣, 也可以通过生活实例诠释化学概念, 帮助学生降低理解难度, 还可以联系生活实际, 设计课堂练习题, 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水平。但笔者认为, 生活资源在化学教学中最重要的应用莫过于开放的生活小实验。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而利用生活资源进行化学实验更是给学生提供了无穷无尽的想象空间, 任何生活用品都可以用到化学实验中去, 只要学生积极开动脑筋, 充分发挥想象, 用对化学原理, 即便所设计的生活实验的可行性不大, 也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

总之, 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化学课堂是发挥学生自主性和创新性的开放课堂, 教师要通过丰富文本资源、补充多媒体资源、利用网络资源、重视生活资源等方式开发多样化教学资源, 拓宽化学教学渠道, 引导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体育的多种优秀教学方法 篇5

语言法

1 定义

语言法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形式的语言,指导学生学习掌握学习内容,进行练习的方法。

2 具体方式

体育教学中语言法运用的具体方式有:讲解、口令与指示、口头汇报、口头评价、默念和自我暗示等。

(1)讲解

A、定义:

讲解是教师给学生说明教学目标、动作名称、动作要领、动作方法、规则与要求等,指导学生进行运动技能学习掌握运动技能的方法。

B、具体方式

讲解可分为直陈式、分段式、概要式、侧重式、对比式、鼓动式、收敛式等。

C、运用讲解时应注意:

a、要明确讲解的目的

b、讲解的内容要正确,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

c、讲解要生动形象,精简扼要

d、讲解要具有启发性

e、注意讲解的时机与效果

(2)口令和指示

口令是指用最简明的语言,以命令的方式,指挥与组织学生完成任何活动与练习的一种方法。运用口令时应准确、洪亮、节奏分明、富有力度。

指示是指运用比较简明的语言,用比较平和的语气,组织指导学生进行活动的一种方法。运用指示时应清晰、坚定、准确、及时。

(3)口头评价

口头评价是指按教学标准,对学生的行为表现、练习完成的情况以口头方式进行评价的一种方法。运用评价时应以正面鼓励评价为主,要指明努力方向,提供改进提高的方法。

(4)口头汇报

口头汇报是教师要求学生根据教学目标和自身的体验,简明扼要地说明自己的见解的语言方式。这种方式将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生自评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与表达能力、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反馈信息。

(5)默念和自我暗示

默念是学生在实际练习之前通过无声语言(思维)重现整个动作或运用的某个部分的过程、重点、时空特征,以提高练习效果的一种方法。自我暗示是学生在实际练习过程中,默诵某些具有指令性的词句,自我调控练习过程的一种方法。

直观法

1 定义

直观法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实际的演示或外力帮助、借助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肌肉本体感觉器官来直接感知动作的方法。

2 具体方式

体育教学中常用的直观法有:动作示范、教具和模型的演示、电影电视录像、助力和阻力、定向和领先等。

(1)动作示范

A、定义

动作示范是教师或教师指定某一学生以具体的动作为范例,使学生了解动作形象、结构、要领的方法。

B、运用示范时应注意:

a、要有明确的目的

b、示范要正确

准确、熟练、轻松、优美

c、正确选择动作示范的位置与方向

正面示范、侧面示范、背面示范和镜面示范

d、示范与讲解要有机结合

先讲解后示范、先示范后讲解、边讲解边示范

(2)教具和模型的演示

教具和模型的演示是利用挂图、照片、模型等直观手段,显示练习动作的结构、过程、关键、时空特征,帮助学生正确感知练习、动作的方法。

(3)电影和电视录像

电影电视录像是运用电化教学的视听手段,显示练习、动作过程、时空特征,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理解练习、动作的直观方式。

(4)助力和阻力

助力和阻力是指借助于外力的帮助,使学生通过触觉和肌肉本体感觉,体验正确的用力时机、大小、方向、时空特征,从而正确掌握动作的一种直观方法。

(5)定向和领先

定向是以相对静态的具体视觉标志,给学生指示动作方向、幅度、轨迹、用力点等的直观方式。

领先是以相对动态的、超前的视听信号,给学生以刺激与激励,以利于他们完成动作的直观方式。

完整法与分解法

1 完整法

(1)定义

完整法是指从动作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与段落,完整地传授某种运动动作的方法。

其优点:有利于保持动作的完整结构,有利于学生完整地掌握动作。其缺点:学习难度较大,不利于掌握完整动作中难度较大的动作环节。

其适用于:简单的动作或虽然较难但不能分解的动作。

(2)运用完整法的几种常用方法:

(1)、直接运用(2)、强调重点(3)、降低难度(4)、改变练习的外部条件 2 分解法

(1)定义

分解法是将一个完整的动作技术,合理地分解成几个部分与段落,逐个进行教授,最后完整掌握动作技术的方法。

其优点:能降低难度,简化教学过程,缩短教学时间,提高学习信心,较快地掌握动作技术。其缺点:容易割裂、破坏动作技术结构。

其适用于:比较复杂的、且能合理分解的动作。

(2)运用完整法的几种常用方法:

(1)、根据动作技术的特点,采取合理的分解方式

分解方式有:单独(纯粹)分段法、递进分段法、顺进分段法、逆进分段法和其它等。

(2)、划分动作技术的段落与部分,应考虑各部分与段落之间的有机联系,不破坏动作的结构

(3)、明确各部分与段落在完整动作中的地位与作用

(4)、在建立完整动作概念的基础上分解,并及时向完整法过渡

预防与纠正错误法

1 定义

预防与纠正错误法是在动作技能教授过程中,针对学生形成与掌握运动动作中产生错误动作及其原因,预先在教授中及时采取有效的手段措施,防止出现和纠正学生错误动作的方法。

2 产生动作错误的原因

(1)运动生物力学方面的原因

(2)生理方面的原因

(3)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原因

(4)教学的外部环境与条件的原因

(5)教师的素质与组织教法因素

3 预防与纠正错误的方法

(1)强化概念法(2)转移法(3)降低难度法(4)信号提示法

(5)外力帮助法

4 预防与纠正错误的过程

预测可能产生的错误动作-观察与发现错误动作-分析错误动作产生的原因-采取对应的措施-检查与验证矫正效果-总结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

游戏法与竞赛法

1、游戏法

(1)定义

游戏法是指在规则许可的范围内,充分发挥个人主动性和创造性,完成预定

任务的一种方法。

(2)运用游戏法时应注意:

(1)、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活动内容与形式,采取相应的规则与要求

(2)、在教育学生遵守规则的同时,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与创造性

(3)、认真做好游戏的评判工作,要客观公正评价游戏的结果

(4)、布置好游戏的场地器材,加强游戏的组织工作

(5)游戏结束后要做好讲评,指出优缺点。

2、竞赛法

(1)定义

竞赛法是指在比赛的条件下,组织学生进行练习的方法。

(2)运用竞赛法时应注意:

(1)、明确运用竞赛法的目的

(2)、合理配对、分组

(3)、适时运用

(4)在比赛中教师应加强组织管理工作,要求学生遵守比赛规则,防止伤害事故发生

采用多种途径 促进识字教学 篇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这一崭新的理念促使我们大胆思考:如何拓宽儿童的识字领域,让儿童更好更直接地接触语文材料?如何在开放的识字环境中,培养儿童自觉识字、自主探索的能力?

一、开展主题识字活动,在游戏的愉悦中快乐识字

“给儿童以劳动的快乐,取得学习的快乐,唤起隐藏在他们心中的自豪感,自尊感,这就是教育工作的金科玉言。”活动前,教师要引导儿童围绕一个主题,自己动手、动脑,收集有关材料,做好准备。到了活动的时候,大家把各自准备的有关资料带到班上来交流——先小组交流,再大组交流或集体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儿童还可以相互邀请识字、猜谜、回答问题,还可以适时地表演和歌唱。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则以与儿童平行的身份参与活动,并随机引导。

比如,“认识各种昆虫”:学生可将家中已有的模型、卡片、儿歌片断等带入课堂,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识字活动,使原本枯燥无味的识字活动变得有滋有味。汉字的组合本不是单调的笔画搭建,而是一个个生动活泼的个体,是血肉与灵性并存的活物,它们蕴涵着不同的意义,不同的故事。教师要充分发掘汉字的人文内涵,发酵汉字的形象性、趣味性,架起语文课堂与生活的桥梁,对儿童平时的主动识字也会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

二、剪贴“识字课本”,在制作的乐趣中快乐识字

一位教育家说过:“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尖上。”人对知识的吸收如果仅仅是听、看,加起来只能吸收15%,如果动手的话,则能提高到90%以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动手实践操作是小朋友最感兴趣的事。在教学中,运用动手操作,既能激发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让学生在实践中身临其境,明白道理。识字教学必须和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教学内容、手段、形式都必须体现开放、灵动、活泼的特点,让学生在广泛、生动、有趣的活动中乐学,提高识字能力。从儿童的认知规律看,儿童最先认的字,是与他们的日常生活最密切相关的。因此,可以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把学生的视野引向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提倡在生活中识字。如在教学有关“花果山旅游胜地”方面的识字时,让学生课前收集有关花果山旅游胜地的材料、情境图和相应的生字卡片。学生必须先通过查找、剪贴等语文实践活动才能完成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每一个成员收集的图片和生字卡片分别归类综合,再让学生把生字卡片与相对应的图片贴在一起,最后认读,集体评议。在剪贴过程中,孩子们忙得不亦乐乎,辨析、塑型、选择、归类,虽然过程有点辛苦,但孩子们得到了更多的快乐。

三、走进生活,在体验环境中快乐识字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科学的知识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而应当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在学生获得了汉字的基础知识以后,教师要营造一个相应的环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识字的快乐,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理想的教育环境,应该是内外部因素的作用都是积极的,才有助于对儿童进行一致的教育,因此,我们要不断优化学校识字环境。儿童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对于学校识字环境的布置,老师们要独具匠心,要根据儿童的口味以形象直观、鲜明生动的图文结合的形式来处理,满足儿童的认识需要,也提倡学生主动布置出他们感情的“原生态”。新课程理念指出:反对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倡导教师与学生一起走向知识,鼓励学生通过思考与协作主动获得知识。

比如,刚入学的新生,他们聪明活泼,对校园的一切都感到好奇,无形中就产生了想了解的欲望。教师可把学生的这种欲望与认字联系起来,进行科学诱导。可以把班级中学生的名字,以大号字体写在纸上,贴在教室墙上,让学生认识。再如,带着学生走出课堂,使校园、花草树木、各专用教室的名称等都成为学生认字的对象。学生既认识了汉字,也熟悉了学校环境,可谓一举两得。

运用多种策略 提升教学效益 篇7

一、问题导学,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习得知识

所谓问题导学,即由教师根据课堂教学要求,从学生实际出发,精心设计问题,以问题为焦点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相关概念和知识,从而获得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把握好学情、课标、考纲、教材四大要素之间的关系,并由此确定合适的教学目标,围绕教学目标和知识点,设计具有导学价值的问题,以问题确定学习的方向、引导学习,逐层推进教学进程。导学的关键是问题设置,所设置的问题,应具有以下的基本属性:一是问题导向明晰,既能体现教学要求,又能统摄教学内容;二是问题情境丰富,情境是问题的土壤,应精心创设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三是问题难度适中,既要求问题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要超出学生认知能力。问题中含有许多未知的、模糊的成分,没有现成的解决办法,但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及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能得到解决。例如,在进行《局域网的组建与设置》教学时,我们可以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小军和他的父母因为工作的需要都配备了笔记本电脑,他们经常要在家上网,小军的家庭小型局域网应该如何恰当的规划?”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局域网组建及相关设置的方法。

二、任务驱动,让学生在任务探究中提高学习水平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倡导在教学过程运用任务驱动教学的策略,让学生在密切联系学习、生活和社会实际的有意义的任务中,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知识、获得技能、形成能力。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其课堂结构是由明确任务、分析任务、小组探究与合作、交流和分享成果、评估完成情况等环节构成。任务驱动教学活动的优势在于将抽象的学科知识转化为若干个生动形象、具体可操作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获得相应的知识与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首先要科学设计学习任务,强调任务与学生原有经验和生活体验贴近。其次,要强调学习任务量的适度,既不是单一知识点的学习,也不需要花费太长时间才能完成任务。一些较大的学习任务,通过分解的方式,形成若干循序渐进的、有梯度的任务,让学生自主探究。教师不应该采用灌输的方式,把知识点及操作要领讲得太透,从而让学生失去探究的空间。例如,在教学《初识HTML代码》时,我们首先创建“探究.htm”的网页,并且为学生设置了以下三项任务:1.用FrontPage打开网页,查看HTML标签中的对应代码,了解HTML的基本结构。2.在“探究.htm”中完成操作,并查看相应的代码,填表。3.由学生自己设置任务,尝试修改相关的属性值,验证猜想。

三、自主探索,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不断进步

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广博但并不难理解和操作,很多内容学生完全可以自学,比如压缩软件、搜索引擎这样一些常用软件的使用,学生自学的效果就很好。自主探索可以分为三种类型:(1)不带目标的。让学生参与相关活动,在活动中发现问题,从而确立学习方向和内容。(2)具有明确的目标。在教学活动之前,就给定学生明确的目标,然后让学生围绕目标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3)在许多自主探索学习活动中,我们将(1)(2)两种方式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围绕目标开展活动,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比如,在学习《网络技术运用》时,我们可以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随意在网络上漫游,不设定具体目标。这一活动环节是让学生对网络运用有初步的体验,教师针对学生发现的问题进行分类整理,然后给他们布置具体学习任务,如:让学生通过网络,搜索出某个人要外出旅游时相关旅游地的信息等。这时的教学活动,就具有一定的目标。学生围绕明确的目标,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在学生自学探索的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自己无法解决时,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或由教师指导完成相关的任务。在课堂结束之前,教师应该简明扼要地就学习内容进行总结,也可以提出新的相关联的自主探究课题,让学生课后完成。这时的教学过程不像传统教学那么有序、可控制,甚至课堂上会显得有些混乱,但在教师的有效控制下,这种方法能使学生进行卓有成效的自主学习。

综上所述,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要精心备课,研究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引导学生科学地选择学习方法和手段,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过程中提升信息素养。

摘要: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研读文本,联系学生的实际,精心预设教学方法,巧妙运用教学策略,实现课堂教学过程的优化,打造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

多种教学资源 篇8

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好奇、好动、爱幻想、争强好胜的心理发展特点, 来培养其认识的直接兴趣。游戏是引起直接兴趣的手段之一, 较受小学生欢迎的趣味游戏有快速反应、歌曲、歌谣、竞赛评比、角色扮演等。比如:在教26个字母时, 我经常使用“Who is missing?”这个游戏。因为我教的是三年级学生, 所以对游戏特别感兴趣。我让其中一位学生到前面来藏起一张卡片, 让其他学生猜少了哪一个, 猜对的, 我会奖励其一张“进步券” (一学期集满20张券, 可以获得一支钢笔, 这是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 , 猜错的, 给全班学生唱首所学的英文歌曲。学生非常喜欢这种学习方法, 不会感到厌烦, 而是有一种愉悦的心态, 在“学中玩”、“玩中乐”、“乐中学”。创造力来源于兴趣。兴趣需要教师的引导、培养、保护才能形成和发展。调动学生的兴趣是提高英语课堂效率的有效手段之一。

二、交流教学多元化预设目标我先行

交流教学多元化, 可采用的形式有:师生自由对话;同龄人两人一组对话;多角色对话。主要方法: (1) 集思广益性活动交际。教师给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或计划, 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发言, 最后取得一致意见。如讨论外出野营需带的5件物品时, 学生先自由讨论, 然后教师根据讨论结果进行最后合并, 列出物品清单。 (2) 竞猜游戏活动交际。如教师让学生猜手中物或画中词, 形式多种多样, 可以是教师出示学生猜, 学生出示教师猜, 也可以是学生出示学生猜。这种交际不仅使学生在活动中轻松愉快地学习掌握语言, 还能复习前面学到的词或句子。 (3) 个人信息交流的活动交际。交流个人信息包括个人兴趣、爱好、志向、生活、父母工作等, 比如:在课上, 我经常让学生描述“你最喜欢的水果, 你将来想从事什么职业”等。 (4) 角色扮演的活动交际。我根据课文的新知学习, 设置一种模拟情境, 让学生扮演其中一个角色。

三、创设情境教学法真实直观印象深

情境教学法主要特征之一是对视觉辅助物依赖性很强。视觉辅助物主要包括挂图、卡片、图画、人像、背境布置等, 教师可以自制或购买成品。需要注意的是, 创设情境要注意为教学目标和内容服务, 也就是说, 要体现所教内容, 服务于听教内容。切忌只追求形式的多样化, 而忽视了为内容服务的功能性。

比如:在教“Fruit”这一课时, 我从超市买了很多水果, 有书上出现的苹果、香蕉、梨、西瓜等, 还有书上没有出现的草莓、黄桃、樱桃等。然后我还带了一个从网上买的玩具“购物篮”, 让学生身处在一个真实的情境中学习“Fruit”。学生们的积极性很高, 争先抢着上台描述自己认识的水果单词, 课上效果非常好。我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力, 编一个“与服务员对话买水果”的场境, 每位学生都融入到了整个课堂中, 不仅学习了课本知识, 还拓展了其他英语水果单词, 学生学起来非常轻松, 我们就在模拟的“超市里”学完了“水果”这一课, 而且学生们的印象非常深刻, 不易忘记所学水果英语单词。而且, 每到上英语课, 学生都会带着一双渴望知识的眼睛, 希望我能给他们带来更多好玩的学习活动, 我班的学生感觉到学英语是件非常快乐的事情。而且, 令我意想不到的是, 很多学生会自己自觉地提前看下节课所讲的内容, 自己从家里带来可用的东西, 以便上课时可以表演, 这样就变成了自己想学的境界了。所以, 我切身感受到学生都是非常聪明的, 就看我们老师如何去引导他们, 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情感教学“引导者”。真情融洽“配合者”

情感交融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和活动的动力之一。

比如:在课间活动时, 我从来不会坐在办公室里, 因为我的办公室在所教班级的隔壁, 所以走到班上很方便。我会去跟学生一起踢毽子, 玩丢手绢游戏, 与学生打成一片, 和学生成为“朋友”。久而久之, 学生就会非常亲近我, 遇到不会的题目会主动问我, 他们的思维很奇特, 会想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我都会尽可能的回答他们, 满足他们的要求, 这样就避免学生产生“怕”的思想, 对学习英语的兴趣就越来越浓厚了, 相应地, 英语学习成绩就有所提高了。学生是最纯真的, 他们如果觉得老师很和蔼可亲, 就会变得很大胆, 敢想、敢说、敢问, 所以我们不能抹灭他们的天性。当然, 在上课时, 我们不能对学生太过放松, 学生有错的地方, 一定要指出, 让其改正, 要做到有“度”, 有一定的界定性。我们既要做学生的“引导者”, 又要做学生的“配合者”, 让整个英语课堂成为高效率的英语课堂。

实践证明, 我们教师如果能和学生打成一片, 融入到他们当中并与之成为亲密友好的合作伙伴, 那么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就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一些优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间的心理距离非常近, 他们的手势、眼神、语调都会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情感因素十分重要, 如果我们教师善于把握, 小学生就会对学习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 就能积极投入到课堂学习和活动中去, 形成生动活泼的英语学习氛围, 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有机组合, 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和积极性。小学英语教学从一开始就应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注意力集中、善于模仿、不怕出错、勇于实践、喜欢猜测、勤于思考、友好大方、乐于交往以及克服困难、有毅力等, 还要使用科学的学习方法, 比如形象感知、观察对比、情境想象、联想记忆、五官并用等, 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教学内容要贴近孩子们的生活, 使他们在英语学习和习得过程中有真实的生活感受和体验, 我们教师应走进学生的世界, 在活动中教学, 使之在探究中发展。

教学过程中组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 让学生亲历各种教学实践, 多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且寓教于乐。将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到课堂中, 让学生接触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在快乐、有效课堂中学到知识, 才是我们英语老师上课的真正目的。

摘要:小学生年龄小, 不成熟, 小学英语教学应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根本出发点, 整个教学过程要以情感为主线, 交流为目的, 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多元化的英语教学方法的融合, 能提高小学英语的课堂效率。

多种教学资源 篇9

一、导入含活式----带着兴趣, 带着思索

很久以来, 对怎样在短时间内有效地导入课文, 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迫切的求知欲, 使学生们都能带有兴趣去学习课文, 是我不断研究的话题。近几年来, 我试用了种种教学手段, 力图探求到最佳的要领。比如: (1) 由温习单词导入课文。 (2) 由老师先介绍课文的背景资料或者老师先简略地复述课文。 (3) 由课文的内容提出一系列的问题, 让学生们作出简略的讨论。 (4) 要是课文有较强的故事情节, 则让一组学生以课本剧的形式在解说课文之前进行演出。为了让学生既能拓展思路, 又能以最佳的思路进行学习。近一学期我实验了一种新的手段导入课文, 学生们热情高, 进入角色快。课文足球“Soccer”, 在学课文之前, 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题目:When you hearor see the word“soccer/football”, what’s the first word or expression appearing in your mind?题目很简略, 主题也熟悉, 因而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下就高涨起来, 并纷纷展开各自的想象。我把他们的想象一一排列在黑板上, 归纳在不同的板块中, 便于总结:从黑板上排列的内容来看, 学生的头脑是积极的, 想象是丰富的。

二、形式求生动----要领多样化, 多方位信息反馈流通

提及课堂教学, 人们就会想到这样的一个教学模式:温习---导入新课---教学新课---实习---部署作业。课堂活动为 (1) 听:听老师、听录音、听同学 (2) 说:背诵、回复、小品演出 (3) 读:读课文 (4) 写:作业牢固。大多数的老师和学生懂此教学要领。但你们发现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 课堂缺乏生气, 学生缺乏活力。学生为学而学, 一个字“苦”。

(一) 创建全新的脑图

实践证明, 我们小时候都有一种偏好的学习要领。我们有些人是视觉学习者:当他们看到学习的内容以图象情势出现时, 他们学得是最容易, 最好。有些人是听觉的学习者:运用攀谈的声音或音乐来学习。有些人则是触觉/动觉学习者:当他们能亲身活动, 体验或者是试验时会觉得更好。美国马里兰州洛克维勒斯特市特别诊断研究公司董事林恩.奥伯来恩发现, 大多数中小学生在运动时学得最好, 而大多数成年人则有视觉偏爱。但是我们大多数人把全部三种类型以差异的要领加以组合。只有当我们把大脑的许多巨大能量连接起来的, 才能觉得更好。

因此, 在通常的课堂教学中, 让学生运用不止一个感观进行学习, 尽量运用其它感观信息, 传统的教学要领是让学生一行一行地记, 但大脑是不因此要领动作的。大脑是将信息存储在树状的树突上的, 它以类型和关联存储信息。因而, 当你用大脑自身的影象处理事情, 你就会觉得容易、迅速。让学生随着我一起画脑图---用树关结构再辅以颜色、标志、类型和关联来把整篇课文勾画出一幅脑图。 (1) 在黑板的中心开始文章的主题 (通常是课文的标题) 。 (2) 然后画出从主题疏散出来的的分支 (各个差异的章节) 。 (3) 理清每个要点, 通常只用一个词、词组或者一个标志来记录。 (4) 将相关的内容放到统一的分支上。 (5) 对差异的内容用差异的颜色加以区分。 (6) 每完成一个分支, 可用框将其框上。

(二) 建立多位一体款式

一种姿态会使发生厌倦, 若让厌倦感伸张生长, 纵然最优秀的人也会变得平庸。同样地, 厌倦也会对学生产生紧张的危害。学生如发生厌倦感, 任其加深, 那他上课时就会情绪低沉, 注意力不集中。即使最积极的学生上课时期偶然也会跑神或漫不经心。为激起学生学习的精神, 让学生思绪重入正轨, 我不断的使用新的教学手段, 而不是一味地从黑板报上排列keywods或画出脑图来让学生来复述。

三、探索有活力----头脑有深广度, 看法有创新度

教育学家卡罗乐, 布卢姆, 费格等到人多年来对学生参与活动举行过深入的研究, 他们的研究认为: (1) 教学活动的情况应以学生参与的水平来权衡。 (2) 学生的参与情况表现在积极的学习上。 (3) 学习时机和动机是参与的决定因素。 (4) 教学直接影响将学习时机转化为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动机等其它因素。

在某些课堂教学活动中, 学生只是被动参与教学活动。学生参与的动机不明确, 老师也只是让学生以指定要领参加指定的活动, 尽管参与的人次多, 课堂生动, 但学生毫无自主性。学生要有明确的学习动机, 参与者的活动具有外交性, 则活动能收到显著的学习效果。那才是学生的有效参与。而教师能做的是充分变更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使之在学习时积极动脑, 并能正确、适当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多种教学资源 篇10

作为一名远程教学的教师, 不但承担着普通教师承担的教学任务, 完成必要的面授教学辅导, 还要为更多的不能按时来校听课的学习者提供教学支持服务。因此, 我们不仅要从“教师教”的角度去研究, 还要从“学生学”的角度去探讨。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策略的选择, 需要考虑是否有助于学习者认知结构的有效达成, 是否实现了与学习者的有效交互, 是否把握了学习者学习的重点与难点, 是否促进、帮助、引导了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及对教学资源的利用等等。其中多种媒体资源无疑是为成人在职学习者提供学习支持服务的必要的物质基础。所以, 如何利用好我们现有的多种媒体资源开展教学活动, 是我们每个远程教育教师应该重视的问题。

一、多媒体资源的分类

1. 文字 (文本) 文件

文字是多媒体课件中的最主要成分, 文本是指带特点格式的文字。文字的输入可以直接用计算机键盘输入, 也可以采用语音输入、手写输入等辅助输入方法, 大量的文字材料还可以利用扫描仪附带的文字识别 (OCR) 软件通过扫描转换输入。文本的不同格式我们可以根据文件名的后缀来区别, 文本的常见格式有:*.txt文件、*.oct文件、*.rtf文件、*.wps文件等。

2. 图像文件的常见格式

图像文件的格式非常多, 在多媒体软件中常见的有*.bmp文件、*.jpg文件、*.gif文件、还有*.dib、*.tif、*.tga、*.pic等格式。同一内容的素材, 采用不同的格式, 其形成的文件的大小和质量有很大的差别。如一幅640×480大小的采用24位颜色深度的图像, 如果采用bmp格式, 则这个图像的文件大小为921kb, 若转用jpg格式 (一种应用图像压缩技术处理的文件格式) 则该图像文件的大小只有35kb左右。在考虑到文件的传送或储存方便时有时候要选用文件较小的格式, 如网页制作时一般都不采用bmp格式, 而用jpg格式。

3. 动画文件的常见格式

动画是用计算机制作的动态图像。它的常见格式有*.flc文件、*.gif文件 (常用于网页制作) 、*.swf文件 (Flash文件) 等。

4. 声音文件的常见格式

声音文件常用的有*.wav文件和*.mid文件, *.wav文件 (WAVE声音波形文件) 是直接由音频输入转换成的文件, 它可以是各种声音的素材所采用。*.wav文件的数据比较庞大, 如果不经过压缩处理的话, 一分钟的录音所形成的文件就有8Mb多, 近年来, 采用压缩技术, 可以将声音文件的大小压缩10倍以上, 采用这种技术的声音文件是*.mp3文件。*.mid文件又称为MIDI (乐器数字化接口) 文件, 它是一种电子乐器 (如电子琴、电子合成器) 通用的音乐数据文件, MIDI只能模拟乐器的发声, 只能用来播放音乐, 不能用来播放语音或带人声的歌曲。但MIDI文件非常小, 一首乐曲只有十几KB的大小, 如用WAV文件则要20-30MB。所以MIDI文件常用作多媒体的背景音乐。

5. 影像文件的常见格式

影像文件是视频信号经过数字化处理的文件, 它往往带有伴音, 也有用计算机动画技术生成的影像文件。常见的影像文件有*.avi文件、*.dat文件、*.mov文件、*.mpg文件、*.mpeg文件等格式, 影像文件也是十分庞大的, 其中后面两种文件是常用了压缩技术处理的文件 (即VCD影蝶的文件) 。

6. 矢量图形 (图元) 文件的格式

矢量图是一种用计算机生成的图形文件, 它比图像文件小, 而且可以随意拉伸变形, 如PowerPoint的剪贴画就是这类文件。其主要格式有*.wmf文件、*.emf文件、*.dxf文件等。

二、目前远程教育中常见的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形式

1. 文本资源:文字教材 (最基本、最重要的教学资源) 、辅助教学资料等;

2. 视频资源:三分屏课件、录像带、VCD、VOD视频点播、电视播课、直播课堂等;

3. 网络资源:

教学网站 (如电大在线) 、IP课件、网上直播、课程论坛等。这些网站主要是面对开放教育在籍的学员, 只有通过注册的学号和密码才能登陆。

4. 教学课件:

目前只有部分课程有。这些课件是省校责任教师参与或自行设计开发的多媒体课件, 这些课件目前还未统一整理出来, 放在兵团电大在线平台上。

5. 实践操作课程课件:

对于一些实践操作性较强的课程, 如计算机应用基础、会计模拟实验等课程, 提供该实验课程的模拟练习软件。

三、根据教学资源的实际情况应课程而宜进行教学一体化的设计

“教学媒体的现代化不等于教学最优化, 使用了最现代化的媒体, 并不一定能提高教学质量, 不一定使教学达到最优化的境界。先进的教学媒体不能自动地产生好的教学效果。”。要综合运用多种媒体资源组织教学, 首先必须做好教学一体化设计, 把该门课程的各种媒体资源有机地整合融入自己的教学过程, 二者互补, 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果学生看资源, 教师讲面授, 二者完全是分离的, 来上课的学生会感到看其它媒体资源是一种重复, 是一种负担, 这样下去仍然摆脱不了教师完全面授的模式, 教学资源就不能完全发挥作用。

因此, 对于远程教育的教师, 应该清楚了解所讲课程有哪些教学资源的前提下, 需要搞好“教学一体化设计”。

如果视频资源是系统讲授, 辅导老师就可以根据学习者在收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进行自学收看的指导和阶段性的集中辅导。如果其它资源是阶段辅导, 老师可以根据情况自己安排教学。这样不仅可以使学员向教师学习, 还可以从不同的媒体资源中学习。学员不仅可以和教师同步学习, 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利用各种资源进行异步学习。

在进行“教学一体化设计”时, 应当注意的是:

1. 清楚本门课程有哪几种形式的教学资源, 进行合理选用;

2. 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导学为辅。

因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的认知过程, 教学设计要以学生为主体, 要进行学习者分析:明确学习者的基础和程度;明确学习者要学什么, 进而发挥学习者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要因材施教, 承认、尊重学生学习、风格存在差异;

3. 教学设计必须应用系统方法, 将各种资源进行整

合, 结合学习者的情况, 进行系统分析, 从而做出切实可行地“教学一体化设计”。H

摘要:文章通过对多种媒体资源的分类、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形式的描述, 主要阐述了远程教育中充分合理地利用多种媒体教学资源进行组织教学, 根据教学资源的实际情况应课程而宜进行教学一体化的设计。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资源,教学一体化设计

参考文献

[1]陈明.多媒体技术基础[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7.

利用多种策略落实教学目标 篇11

【关键词】教学目标 策略 对比阅读 把字变画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它是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 教学目标具有导向功能,我们的教学活动追求什么目的,要达到什么结果,都会受到教学目标的指导和制约。可以说,整个教学过程都受教学目标指导和支配;整个教学过程也是为了教学目标而展开。

当我们提出教学目标时,一定会考虑怎样在教学活动中落实这些目标。而落实教学目标的策略是多样的,下面就结合《小山村》一课的教学,谈谈我的做法。

《小山村》是一篇描写小山村美丽景色的一篇文章,它反映了农村的新面貌,表达了作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课文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写了山坡上的果树林,山脚下村庄及村前的小河,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多彩的山村美景图。本文具有浓厚的人文气息,是一篇行文优美、图文并茂,很适合低年级儿童阅读和学习的一篇文章。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将该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朗读课文,继续练习词连读和按句逗停顿。通过对文本的阅读,充分让学生感受小山村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重点、难点);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句子初步体会了解叠词的意思;学会正确规范的书写“图”、“画”两个字。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部分第一条就指出了低年级孩子要“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可见,教学的成功关键在于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爱上阅读。

我在本课的教学中采用了课件插图来调动学生的视觉器官,通过给学生观看一幅美术作品引出新课,图画对低年级的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当我出示一幅美丽的山村图之后,学生的注意力全部被吸引了过来,同时学生也都迫不及待的想去小山村看一看了。这个导入借助让学生观察小山村美丽的图画,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学生有了读书的兴趣,就为达成教学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对比阅读,读出精彩

在体会山坡上的美景时,我利用对比阅读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山村的美丽景色,落实让学生感受小山村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这一教学目标。

首先,出示描写山坡美景的句子,指名让学生读一读,结合自己的理解说说美在哪儿。然后出示下面一组句子:

A、树上结着苹果和梨。

B、树上结满红红的苹果、黄黄的梨。

对比着读一读,让学生说说哪一句好。学生都认为B句好,我马上追问“为什么?“在对比阅读的基础上学生很容易发现了两个句子的区别。在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的基础上,我适时的抓住机会,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满”、 “红红的”、“黄黄的”这些词语带给我们具体、形象的感受,展开想象身临其境的体会山坡上丰收的美景和看到丰收的美景后的喜悦心情,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想象着山坡上的景色,再读读山坡上的美景。学生把对山村的喜爱之情自然而然的流露于朗读之中。

通过比较阅读的方法引导学生读中感悟山坡上的丰收美景,更加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给每一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成功的机会。调动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学习,体现学习与教学的有效性,能够更好的落实教学目标。

三、引发想象,读出韵味

小山村是幅美丽的画卷,许多地方都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比如如果你来到了小山村,亲眼看到了满山的果树,紫色的葡萄、金黄诱人的桔子、粉里透红的桃子等各种水果挂满了枝头。你会想些什么,又有怎样的感受呢?再如绿绿的水面上游着白白的小鸭是什么样子?白白的小鸭悠闲地游在绿绿的水面上,时而捕食,时而嬉戏。此时,你刚好放学和几个小伙伴经过这里,你会说些什么,又会做些什么呢?

想象出美丽的画面,将自己想象到的画面用语言表达出来,再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读出美感,读出韵味。想象中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同时积累了语言,可谓一举三得。

四、把字变画,利于理解

“丰富视像”是感悟语言的最高境界,“把字变画”是低年级学生学习写景文章的好辦法。当学生真正把抽象、无声的语言变为有形、有声的景象时,理解自然透彻,感受自然深刻。

一年级的小学生思考问题时形象思维占很大的比重,纯文字的内容学生理解起来会觉得枯燥无兴趣。我抓住了学生的这一特点,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把文本中的文字都转变成了鲜明的图画。比如:“山脚下有一排排的新房子”“村前有一条小河,绿绿的水面上白白的小鸭在游泳”“树上结满了红红的苹果黄黄的梨”,在讲授这些内容时,我准备的课件上形象的图画,鲜艳的颜色深深地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他们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再如:丰富多彩的山村美景图,以解决学生缺少相关生活体验的问题,增强学生对山村美景的直接感官体验;破旧、简陋的旧村庄及校舍与现在崭新的村庄、校舍的图片对比,使学生深深感受农村的发展和变化。看着图画、读着文字学生仿佛身临其境,置身其中,被美景陶醉,遐想联翩。

五、师生评价,给学生自信

要让学生在课堂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好的落实教学目标,师生的评价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本课教学中我经常使用鼓励性的评价语言,贴近了孩子的心灵,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这必将促使孩子不断地进步,对学习的兴趣会更加浓厚。同时孩子也会学会用心去倾听同伴的朗读,学会了赞赏别人的优点和委婉地提出自己的看法。老师与同学的正面评价让更多的孩子爱上课堂。

落实教学目标的策略多种多样,以上只是我在《小山村》一课中运用的几种主要的策略。在教学中,不管我们选择怎样的策略来落实教学目标,我们仍然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的生命得到发展是我们每节课的目标。

参考文献:

采取多种措施 促进文献资源利用 篇12

一、重视数据收集, 了解读者需求

图书馆的数据统计是图书馆基础业务工作之一。图书馆馆藏建设是否适应本馆读者的需要, 正是依据对馆藏文献和读者情况等方面数据的统计分析获得的。近年来, 我们借助图书馆“汇文管理系统”, 对专业馆藏结构、文献更新情况、文献利用情况、读者分类情况、读者借阅情况等方面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和研究, 每年做出馆藏结构分析报告和馆藏利用分析报告。通过这些原始真实的统计资料, 了解馆藏文献在各馆藏地的分布情况, 分析馆藏文献分布是否合理;对新一年来新入藏文献和已入藏文献进行统计, 了解馆藏文献的更新比例和速度;统计馆藏文献当前利用的实际情况, 了解利用率低的图书和利用率高的图书, 以此作为馆藏资源建设的依据;统计读者分类了解读者群的借阅趋向和读者兴趣, 有助于根据读者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收藏文献;统计读者借阅情况是对一年来读者借阅册次和分类借阅册次进行统计, 了解读者对文献资源的需求。长此以往, 使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趋于科学性、合理性, 有利于文献资源利用率的提高。我们所要努力的就是让利用率为零的书刊减少到最低限度。

二、加强多方沟通, 确保入藏文献与需求相匹配

文献质量是影响文献利用率的关键因素, 采购工作一定要围绕读者的需求展开, 只有所采购的图书为读者实际所需要, 才能提高文献的利用率。要想了解读者对文献资源的需求, 馆员必须要与读者进行多方沟通。

一是根据民办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紧密结合市场变化需求的特点, 密切关注学院招生和专业设置情况, 向学院相关部门了解新学年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为做好下一年度的采购预算提供依据和准备。

二是深入各二级学院了解有关专业的调整变化情况以及信息需求的新特点和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得出分析结论, 为制订下一年的文献采购计划提供科学依据, 及时调整文献采购结构和比例, 尽量满足教学需求, 发挥文献保障作用。譬如, 负责图书采购的工作人员, 会订期的把相关新书目通过学院网络发送到各教学单位, 让任课教师直接圈选图书。每年期刊订购时, 也会直接把期刊征订目录发到各系院, 让教师直接提出选定意见, 这样一来所采购的图书, 征订的期刊必然为教学所需, 长此以往, 会促进文献利用率的提高。

三是建立由各系院学科带头人, 图书馆采访负责人共同组成的文献资源建设工作小组。在此基础上, 开展一系列的互动活动。如我馆每学期一次的读者座谈会, 请各系院的老师代表和学生代表, 谈谈他们对图书馆的意见和建设, 了解各系院对文献资源的需求情况。同时, 图书馆的采访人员也可以参加系院的教学会议, 听听任课教师的意见和建设, 了解教学第一线的文献需求情况;还可以请任课老师推荐学习参考书、邀请老师们到图书采购现场进行现场采购等等。

四是建立一个长效的调研机制, 做到定期、定时、定责、定人开展调研, 并设计一套能够及时、科学、便捷地获取读者借阅信息分析的技术方法和保障措施, 为文献采访、组织提供现时的读者需求信息。读者借阅需求是一个动态变化地需求目标。读者借阅需求调研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手段。例如, 我馆现在开展的每两个月一次的“服务之星”评比活动, 借助问卷调查方式, 开展读者借阅需求的调研工作, 通过对调研数据进行分析统计, 进而掌握读者对文献资源的需求情况, 从而有的放矢的进行文献采访工作。

三、优化服务内容, 促进文献利用

一是做好新书推荐和热门书推荐工作。我馆把每一批新到馆的图书, 根据学院专业设置的情况, 挑选部分图书, 把新书的索书号、书名、内容提要摘抄下来, 再配上新书封面的照片发到图书馆的网站上, 这样读者不用到馆就可以知道图书馆新到图书的信息, 及时了解到馆的新书资源。热门图书推荐是结合形势和社会需求, 把一段时间内读者借阅率较高的图书信息发布在图书馆的信息栏及图书馆的网站上, 以上两种工作的开展, 大大方便读者的查询, 有利用提高文献的利用率。

二是及时发布排行榜, 开展荐书服务, 充分调动同学们的借阅积极性。图书馆流通部门每月统计一次读者借阅情况, 把借阅图书前10名的同学信息发布在图书馆的信息栏中, 增强同学们的荣誉感, 从而激励他们借阅图书的热情, 同时作为图书馆年度先进读者评选的依据。馆里还开展了“读者推荐我来买”的特色服务。高职院校图书馆资金不足是普通现象, 馆里坚持尽量使有限经费用到刀刃上。根据读者所需, 尽量满足个例读者的购书申请。目前可采取读者QQ群、网站信箱、或在流通台登记等多种形式, 将把所需图书的信息登记下来, 馆里就会单独采购, 到馆首先加工完成后通知读者, 做到人性化服务, 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文献的利用率和读者的满意度。

三是坚持“服务至上、读者为本”的理念, 制度服从于服务。我馆开展的具体措施有:延长图书借阅开放时间, 每周达80小时以上;每遇到学生考试期间, 还会加开借阅时间, 方便学生查阅资料和自修;采取自愿申请办理“VIP”的方式, 增加学生借阅图书的册数, 以提高图书的利用率。通过不断深化、完善服务手段和措施, 来促进文献的利用。

四是加强图书宣传和阅读指导工作, 充分发挥知识宝库、第二课堂的作用。首先, 我们十分重视新生入馆教育, 并求实效和创新。使学生在入校之始就了解利用图书馆的意义及作用, 了解图书馆的藏书布局、规章制度, 介绍相关数据库资源及如何查询图书等, 引领学生走进图书馆, 利用图书馆的各种资源。其次, 采取多种形式, 加强宣传和阅读指导工作。如图书馆网站、电子显示屏、宣传栏等, 大力宣传阅读的价值。并开展多种形式的、同学们喜闻乐见的读书活动。如每年结合“世界读书日”、学院的读书节等, 举办辩论赛、知识竞赛、征文比赛等系列活动, 以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和兴趣。

四、加强工作人员的业务培养和管理, 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

无论怎样求新求变, 图书馆永远不变的主题就是服务。图书馆不能拘泥于传统而单一的借阅服务、被动服务, 多元化服务是当前图书馆的特点和趋势。要想让读者了解图书馆, 我们必须先掌握好各方面的技能, 如熟悉图书馆藏书布局、分类法类目设置、计算机信息检索等。读者咨询时须认真对待, 不得敷衍, 做到微笑面对读者, 仔细听清楚读者所需, 熟练掌握各种检索手段, 做到及时、准确地为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若要吸引读者、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需求, 就要多角度、多领域地开展个性化、网络化、学术性的主动服务, 积极探讨深层次、实质性、个性化的服务方式。要以其优雅的环境, 优质的服务才能不断提高读者满意度, 从而促进流通量的提高。

综上所述, 本人坚信只要我们以高度的责任感, 发扬爱岗敬业的精神, 用科学的态度不断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不断总结工作中的经验, 加强正确的阅读引导, 提供优质服务, 并积极争取学院相关部门及全体老师的支持和参与, 齐抓共管, 势必能使图书流通量有所增长, 充分发挥图书馆第二课堂的作用。

摘要: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利用率普通偏低的现状, 本文结合钟山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的工作实践, 从重视数据收集, 了解读者需求;加强多方沟通, 确保藏书与需求匹配;优化服务内容, 促进文献利用等方面, 对如何有效地开展服务, 提高文献利用率加以探讨。

上一篇:志愿者服务下一篇:课程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