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危险因素

2024-10-01

多种危险因素(精选5篇)

多种危险因素 篇1

目前,很多学者认为高血压病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影响的结果。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分为不可改变因素和可改变因素两类[1,2,3]。遗传因素是现在医学认为不可改变的因素,而环境因素是人们可改变、可调控的[4,5]。所以,笔者选取社区内居民400人,作为研究对象,探讨高血压病患者与部分危险因素,如年龄、体重、血脂、血糖、饮食、吸烟、饮酒、精神状态等因素的相关性[6,7,8,9]。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由本院附近社区内随机抽取35~74岁当地普通居民400名,每人发给1份自行设计的问卷,由调查员询问,并当场填写。

1.2 抽样方法

将400名居民按性别分组,每个体1个随机写码,按随机写码排序,从最小的写码开始抽取,将抽到的个体归类到各自的性别、年龄组,重复上述过程,直至男、女性分别有200人,将400人分为5个年龄组,并保证每个龄组至少有30人。抽取信息时,确保对每个家庭只抽取1个成员,以保证抽取样本的有效性。

1.3 调查内容

询问既往病史及家族史,当场测量身高、体重、血压情况;抽血了解其血脂、血糖情况等。

1.4 相关指标检测及诊断指标

1.4.1 高血压

将400名检测者取坐位,在右上臂测量3次血压,取3次测量的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平均值为调查所得值,每次测量时间间隔为1 min,收缩压(SBP)≥140 mm Hg和(或)舒张压(DBP)≥90mm Hg判定为高血压病[6,7,8,9]。

1.4.2 血脂

将400名居民进行血脂检测,将总胆固醇(TC),TC>5.2 mmol/L(>200 mg/dL);三酰甘油(TG),TG>1.7 mmol/L(>150 mg/d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DL-C<1.0 mmol/L(40 mg/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LDL-C>3.4 mmol/L(130 mg/dL)中任何一项符合者,视为防治对象[10,11,12,13]。

1.4.3 血糖

以空腹血糖(FBS)≥6.4 mmol/L为高血糖,视为防止对像[14,15]。

1.5 统计学处理

分类资料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用两样本比较秩和检验(校正),两样本均数比较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自身前后比较用配对t检验或配对秩和检验。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显著性比较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数据经SPSS13.0统计软件包处理。检验水准为α=0.05。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统计

现将400名受试者一般情况统计成表,记录详见表1。

2.2 高血压组与正常血压组各项指标的比较

高血压组与正常血压组各项指的比较,详见表2。

2.3 高血压组与正常血压组检测的各项指标比较

高血压组与正常血压组检测的各项指标比较,详见表3。

注:正常血压组和高血压组比较,各项指标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

注: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

3 讨论

高血压病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脑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等发病的危险因素。随着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饮食结构的改变,以致全球范围内高血压的患病率和病死率不断上升[16]。据统计[17],我国中年人群中高血压患病率为24%。因此,各国医学界和卫生管理部门都高度重视高血压病的防治。

现代研究表明,三酰甘油升高、HDL-C低和LDL-C增高。这3种血脂异常共同存在,常是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所伴随的血脂异常的特征,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也明显增加。这3个指标从排列来讲,危害最大的LDL-C升高,第二是HDL-C降低,第三个是TG的增高。

本研究随机抽取的居民400名,测定舒张压、收缩压、空腹血脂、血糖、身高、体重,询问家庭年收入、年龄、吸烟及饮酒情况。结果显示: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及血糖均大于正常血压组,而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小于正常血压组;年龄、体重指数、血脂是影响血压的主要因素。为此,笔者认为高血压病组与正常血压组之间年龄、体重等因素存在密切相关性,且在改变体重等因素,将有助于改善高血压病患者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 研究高血压病患者与部分危险因索,如年龄、吸烟、饮酒及精神状态间的相关关系等。方法随机抽取居民400名,按是否患高血压病分组,测定舒张压、收缩压、空腹血脂、血糖、身高、体重,询问家庭年收入、年龄、吸烟及饮酒情况。结果 ①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及血糖均大于正常血压组,而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小于正常血压组;②年龄、体重指数、血脂是影响血压的主要因素。结论 ①高血压病组与正常血压组之间年龄、体重等因素存在密切相关性;②高血压病的发病存在着多种危险因素,而且和这些因素密切相关。

关键词:高血压,危险因素,相关性

多种危险因素 篇2

案例的基本情况

C市是一座山城,火车站临江而建,地势较低,进出市区的主要通道是建于上个世纪50年代,提升高度达30多米、长约200米的火车站站前缆车。随着经济发展,客流扩大,站前缆车长期超负荷运行,运力不足矛盾突出。1991年初,某外商拟投资站前缆车改造项目。根据《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从1991年7月1日起新成立的非生产性中外合资企业,不再享受所得税“两免三减半”的税收优惠。该外商为了能享受所得税优惠,加快了投资步伐,决定成立新的合资企业实施该项目,拆掉原缆车,原地兴建三条封闭式大扶梯,于1991年6月30日如愿以偿领取了营业执照。,站前大扶梯竣工投入运营。但这时火车站地区的面貌已发生巨大变化,新建的现代化公交广场和多条快速通道,使火车站地区成为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大扶梯已不再是进出市区的主要通道。因此,大扶梯自开业以来,客流量一直很小,仅为设计通行量的1/6和可行性报告预测通行量的1/4左右,经济效益自然难尽人意,合资企业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当初所筹划的享受中外合资企业所得税优惠自然化为泡影。

从表面分析,该项目失败是外因所致,即周围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导致客流减少,达不到预期收入。但从税收筹划角度看,该项目的失败揭示了知识、时间及费用、筹划人员的独立性对税收筹划的内部制约,表明成功的税收筹划必须遵循筹划的一般规律和必要程序,与科学决策相结合,对纳税人的投资、生产经营活动作山整体性的安排。

知识因素――税收筹划成功的基础

全面掌握和综合运用相关知识是税收筹划成功的基础,相关知识一方面包括财务、税收、相关法律知识,另一方面包括与投资项目、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信息和专业知识。

在本案例中,投资者具备财税方面的专业知识,意识到中国吸引外资政策导向的变化,加快投资步伐的目的是搭上享受非生产性中外合资企业所得税优惠的末班车,使企业享受所得税优惠。

然而投资者对投资项目的相关信息和专业知识显然掌握不充分。就缆车改造项目而言,新建大抉梯,投资大,时间长,建成后经营方向无法转移,对客流量的依赖性大,具有很大风险。决策的关键是对未来客流量、运力需求进行科学预测。缆车运力不足是事实,但缓解缆车运力不足的主要手段不是建扶梯,而是已动工或开始规划的火车站改造和几条快速通道的建设。投资者对这方面资料收集不充分,没有将所拥有的知识进行合理的分析和综合运用,割裂了税收筹划与生产经营决策的有机联系,片面强调税收优惠,导致了项目的失败。

时间和费用――税收筹划成功的保障

设计和实施税收筹划要花费必要的时间和费用。首先,时间是获得知识、信息的保障。税法和财务制度正在变得日益完善和复杂,为了适应反避税的需要,许多税法变得比较复杂。为了获得必要的知识,需要花费时间收集资料,学习和研究税法及财务制度,对投资及经营项目有充分的认识。

其次,设计和实施税收筹划更需要时间的保证。纳税人在进行税收筹划时面临成本与收益的权衡:依靠自己的财务人员进行筹划可以节省费用,委托中介机构实施税收筹划会发生额外的支出。因此,纳税人认为,只有当期望的节税额大于支付给中介机构的费用时,选择中介机构进行税收筹划才是明智之举。在节税收益无法确定时,纳税人更倾向依靠自己的财务人员进行税收筹划。但企业财务人员往往不具备全面的专业知识,时间上也无法保证他们去思考未来的经济活动可能与税收的联系。在本案例中,如果由中介机构进行投资的税收筹划,要根据投资决策不可逆的特点,投入足够的时间和费用,提出多种方案供投资者决策参考。遗憾的是投资者仅仅根据自己的理解,陷入了思维定式,匆忙作出了决策。投资者节省了支付给中介机构的费用,但失败的投资浪费了更多的资源。

一般来讲,成功的税收筹划应包括提出问题、草拟方案、实施方案三个必要的阶段。

提出问题是指清晰地描述存在的问题和希望实现的目标。专业人士通过与客户的交谈,能敏锐地发现问题,使纳税人意识到如果不采取相应的`措施,可能会面临税收方面的问题。

草拟方案是税收筹划的核心。对税法的理解可能存在一些分歧,但筹划方案应具备明确的法律基础,不违反税法条款。进行税收筹划的专业人土必须认识到自己在经历、知识和时间方面的缺陷,当自己无法提出令人满意的方案时,需要向更多的专家咨询。

只有能顺利实施并确保被税务部门接受的方案才是好的筹划方案。这就要求税收筹划在事前而不是在税务检查之后才进行。

在本案例中,投资者如果不受制于7月1日的期限,遵循税收筹划的客观规律,按程序进行,在时间和费用上保证足够的投入,是不难找出更好的投资方案的。

筹划人员的独立性――税收筹划成功的必要条件

进行税收筹划,选择中介机构优于依靠内部财务人员,这不但是因为中介机构具有知识、时间方面的优势,更由于中介机构具有独立性,这是税收筹划成功的必要条件。独立性使中介机构面对税务局和客户时站在中立的立场,依据事实和法律,寻求合法的纳税方案。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成功的税收筹划不可缺少的,但并不意味着中介机构与税务部门或客户应保持密切的利益关系或友谊,甚至进一步成为私人朋友,过分密切的关系往往对筹划带来危害。税务代理和客户之间关系过分密切,客户的问题就可能成为税务代理的问题。在回答税务人员的询问时,税务代理就可能有所选择和保留,隐瞒部分真相,这样的结果往往会造成逃税。税务代理与税务部门关系过分密切,同样可能产生不良后果。

多种危险因素 篇3

为配合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推广HAZOP方法的应用, 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自2012年起每年举办一届化工行业危险分析与风险控制交流研讨会。前两届会议主题集中在HAZOP方法应用的交流与研讨。自2014年起, 根据专家建议, 将交流研讨的内容扩展为包括HAZOP方法在内的多种危险分析方法。虽然, HAZOP方法只是众多危险分析方法中的一种, 但由于其特有的系统性与结构性的分析特点, 至今仍然是石油和化工行业中最重要和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危险分析方法。从国际发展趋势来看, 现多主张把HAZOP方法与其他方法结合应用, 根据装置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和不同的分析目标与分析要求, 分别运用不同的方法。因此, 扩展会议交流的内容, 突出危险分析与风险控制这一主题, 强调HAZOP与其他分析方法的综合运用, 适应了企业风险控制的需要和实际, 顺应了国际发展趋势。

在本届会议交流的论文中, 有关组合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危险分析与风险控制的实践和体会方面的论文占了较大比例。这些论文对于引导和促进多种危险分析方法的组合运用具有很好的启发和借鉴意义。例如:运用HAZOP和其他危险分析方法相结合进行过程危险深度分析;HAZOP与FTA结合进行精确风险评估的应用;HAZOP与其他定量风险分析的结合和应用等。

把HAZOP分析成果应用到过程安全管理中的实践和体会方面的论文在会上格外受到关注。例如:《化工装置HAZOP分析结果的复用》《基于风险分析的操作规程编写实践》《关键性操作的HAZOP分析》等。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QHSE部副总经理赵宝顺在致辞中表示, 中国海油作为协会第三届理事会的理事长单位, 将和协会一道继续为全行业搭建HAZOP和多种危险分析方法应用交流的平台, 共同促进石油与化工行业危险分析与风险控制水平与能力的提高。

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秘书长路念明在致辞中表示, 协会将按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的总体部署和要求, 继续坚定不移地积极推进HAZOP和多种危险分析方法的应用, 促进推广应用工作的健康发展。在继续认真做好宣传、培训、交流等工作的基础上, 组织编写有关HAZOP分析质量的标准, 希望通过标准规范促进和引导HAZOP分析方法应用不断提高水平、提高质量。使这项在国际上得到广泛应用的危险分析方法在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本届研讨会共收录论文42篇, 其中20篇被评为优秀论文, 安排在大会上演讲。所有录用论文都编入会议论文集, 供会议期间与会人员学习与交流。

论述多种因素下超高层建筑的设计 篇4

关键词:多种因素,超高层建筑,设计分析

超高层建筑不仅使建筑类型更加丰富多样, 而且也方便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 有着观赏及工作双重特质。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根据周围环境进行合理的分析, 以便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增加其使用效率与增强艺术观感。

一、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控制因素

1、形体构成

在进行建筑方案设计的过程中, 要充分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 例如要分析建筑物的可使用面积、建筑的限制高度、功能区的面积分配等等, 在此基础上来决定形体构成的主要方案。像单体式、双体式、联体式等都是常见的超高层建筑的形体构成, 在根据建筑设计理念的基础上考虑建筑的形体要求, 来决定采用何种方案, 而且要考虑建筑外观的完整性, 保证在进行设计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相应的体量比例关系进行, 避免造成千篇一律的超高层体量设计模式。

2、风载荷

针对于超高层建筑设计来说, 风载荷的分析及确定是相当重要的, 在进行建设设计的过程载荷, 最主要的考虑因素就是风载荷。在进行实际操作过程中, 要进行风力设计载荷的实验, 最好制作1:500比例的模型, 在半径为600m的现场环境中进行风力测试, 进而统计出建筑物的实际受力情况。

3、地震力

地震力在实际操作中是很难进行预测的因素, 就算是地震预测的发达地区也无法准确预测出何时会发生地震以及会发生几级地震。所以在考虑地震因素方面要进行加倍重视, 要保证超高层建筑设计的抗地震能力在一定的地震力范围内, 这样才能够保证超高层建筑的安全性、及建筑设计的合格性。

4、地基基础

地基基础是超高层建筑中最为关键的一项, 在进行设计动工之前, 要对建筑物周围的地质进行严格的勘测, 以便设计出适合相应建筑物的地基基础。针对于超高层建筑来说, 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可以采用相对于多种的地基条件, 根据现实状况进行综合分析, 将抗震要求、上部结构特征、建筑物功能要求、建筑材料的选取及工程环境作为参考基础, 使地基设计趋于合理化。

5、业主要求

在进行超高层建筑的设计分析过程中, 针对多种因素的考虑情况下还要充分考虑业主的实际要求。在现实状况中, 业主通常会提出关于设计外观、应用功能及经济方面等要求, 所以不光要考虑其他因素, 还要结合业主要求融合到设计方案中, 使超高层建筑不仅在外观上深受人们喜爱, 而且更加能够满足实际应用的要求。

二、多种因素下超高层建筑的主要结构体系

超高层建筑的结构不同于一般建筑, 在应用过程中, 要充分考虑其实际效果, 按照抵御各种外界因素的要求进行设计方案的分析, 将结构设计与其他影响因素相结合, 从而设计出合理的结构体系。

1、框架结构体系

在进行框架结构体系设计的过程中, 要根据抗风能力及抵御地震能力来进行设计, 在这种情况下, 采用竖柱面积较小的、构件本身占用面积不多的设计, 这样在进行超高层建筑设计及布局的过程中就能够运用较大的面积来进行外观设计, 而且能够大大提高使用面积, 适用于超高层建筑的设计。

2、架空与中空

在总体设计上, 将超高层建筑的底部架空, 一方面是从城市设计角度出发, 将更多的城市用地还给大众, 同时将场地空间引入到建筑空间内部, 增添建筑的亲和力, 同时又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另一方面, 架空建筑又增加了建筑的高度, 提高了建筑的高宽比, 为形体的处理创造了有利条件。此外, 为呼应建筑底部的架空空间, 在建筑体量内部我们同样打破建筑的体块, 创造出公寓部分的共享中庭, 打破了传统的公寓模式, 形成了上部体量的中空, 使建筑空间做到上下相映、完整统一。

3、中庭与庭院

在设计过程中, 采用由室外广场延伸到室内空间的形式。在建筑底部与顶部分别形成各具特色的两个中庭, 可以丰富空间层次, 并很好的辅助了建筑功能的展开。在下部区域可以采用简洁、宽敞布局。上部区域的概念则与体量构成的母体形成了很好的结合, 使得空间错落有致, 为所有住户及工作人员提供了高质量的生活空间。在建筑之中出现了大面积的共享空间, 这对于快节奏的都市生活尤为重要。会将更多的人群引入其中, 增加了人与人的交流, 凸显了建筑的人性化设计。

三、多种因素下超高层建筑的场地设计

1、场地回归城市

由于一般的城市布局都有建筑紧邻的特点, 城市空间高楼林立, 虽然极具现代都市气息, 但人性化空间的贫乏却成为其最重要的问题。建筑的架空能够创造出大面积的场地空间, 从而使得场地回归城市。此外, 也可以采用人行天桥与用地对面的市民广场相连接, 更会进一步的融合城市空间。所以, 我们决定以为城市提供更广阔的场地空间为首要宗旨, 创造出更加宜人的公共环境。

2、场地与建筑相交融

在进行场地设计的过程中, 应充分考虑建筑设计的理念, 使整个场地的构成形式与超高层建筑的整体外观布局相协调, 这样才能够使场地与超高层建筑相交融, 不再使场地显得突兀, 而是成为建筑空间的有机的一部分。现在在一般的场地设计中, 都突破了传统模式, 将广场空间扩大, 以便承载更多的人数及集体活动, 通过将场地与建筑相结合的设计理念, 大大增强了整体布局应用的灵活性, 体现了现代化的设计理念。

3、将层次的细化及尺度相结合

在建筑架空的基础上, 将场地设计成层层递进的状态有助于实现空间过度的视觉效果, 在广场的设计中实行开放、半开放及半封闭的过度, 这样的设计有助于满足人们进行多种活动的要求, 同时在配合超高层建筑的情况下, 这种过度的空间设计能够提升层次感, 淡化超高层建筑给人的突兀感。丰富了城市空间布局的美感, 并且更加适合生活及各种活动的相统一, 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四、多种因素下超高层建筑的寓意与文脉

1、结构寓意

在体量、构成与色彩的运用上, 整体结构要突出城市的主要特色, 在引入设计方案的过程中, 除了地域特征之外, 还应根据人们的喜好及生活特点来进行结构寓意上的设计, 在体量上要考虑超高层建筑的居住人群及周边环境, 在立面结构上要尽量采用简洁大方的设计理念来迎合当地的地域特征, 在色彩运用上要根据文化及应用需求来进行设计, 还要注意突出时尚气息。所以说在超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上应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

2、文脉的展现

结合超高层建筑所在的城市的文化特征及艺术氛围, 在展现其建筑物的特色的同时还要增添城市的文化特色, 所以说展现地域的文脉也是超高层建筑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进行设计过程中, 要充分展现地域特征, 提高建筑物的文化气息, 将传统风格与现代流行相结合, 例如哈尔滨城市的建筑风格将俄式风格与现代新艺术相结合, 打造出的异域风格。在提升建筑的稳固性与实用性的基础上, 提升其人文特征及艺术观感, 这样才能使超高层建筑物具有更高的价值。

结论:

在本文中主要通过对超高层建筑在多种因素下的设计方案进行分析, 从而打造出更加具有实际应用意义及观赏意义的建筑物, 不单丰富了建筑类型, 而且大大提升了人们生活及工作的方便度。所以说在建筑业不断发展的进程中, 充分考虑安全、实用、美观的效果能够为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及灵感。

参考文献

[1]张文静.浅析高层建筑设计与规划[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 (06)

多种危险因素 篇5

关键词:全血,采集时间延长,影响因素,分析

自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颁布实施以来, 血液采集及临床用血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其中采血对象从卖血者全部转变为无偿献血者, 临床用血从输注全血转变为成分输血是其中的两个重要变化。现今, 我国所有采供血机构采集的全血绝大多数用于制备各种血液成分, 制备有效的血液成分与全血的采集时间有较大关联, 因此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血站技术操作规程》 (2012版) 中明确要求:应当对采血时间进行控制。200 m L全血采集时间>5 min, 或400 m L全血采集时间>10 min, 应给予特殊标识, 所采集的全血不可用于制备血小板。200 m L全血采集时间>7 min, 或400 m L全血采集时间>13 min, 所采集的全血不可用于制备新鲜冰冻血浆[1]。而全血采集时间与献血者的各项客观条件, 以及采血环境、采血方式和血液采集者的操作能力等客观因素可能有较大关系[2,3,4]。珠海市中心血站2012年下半年开始全面使用Compoguard Complete全自动采血混合仪采集全血, 为研究采血时间的影响因素提供了更加科学和可靠数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对象

2012年12月17日至2013年6月16日笔者单位使用全自动采血混合仪采集的所有符合既定规格全血的采集活动。符合既定规格全血即能制备至少一种最小规格成分血的全血, 笔者单位以能够至少制备1单位悬浮红细胞为符合既定规格全血。

1.2 设备和软件

全自动采血混合仪 (规格型号:Compo Guard, 生产厂家:费森尤斯集团, 德国) ;Pass Spring System (安全输血标准化系统—全自动采血仪查询管理模块, 开发商:广东穿越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该管理模块可查询到全自动采血混合仪记录下的每一袋血液采集过程的信息, 信息内容包括:献血唯一性序列号, 采血者、采血所用时间、采血地点、采血方式、采血预设采血量、实际采血量、采血程序是否中途结束、流量监测报警次数、重量突变报警次数、平均流量、重量、中断次数、总的中断时间等。通过查询系统, 能有效追溯到每袋血液采集过程信息, 便于血液质量跟踪控制。同时, 查询系统有各种采血数据统计分析功能, 如预设采血量与实际采血量对比, 平均流量, 平均采血数量, 出现报警过程的血袋比例等。

1.3 血液采集方法

采用四川南格尔生物医学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各种塑料采血袋, 在温度为18~24℃的自然环境下采集血液。操作者均为熟练掌握采血技术的资深护士, 献血者均采用坐位献血, 采集穿刺点与血袋平面垂直距离均约为40 cm。按照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全自动采血混合仪, 站外采血时, 血液送回前将采血信息通过无线网络发送到血站“安全输血标准化系统”, 站内采血时, 采血信息直接进入血站“安全输血标准化系统”。具体工作模式是:全自动采血混合仪每采集一袋血液, 就会生成一条采血过程信息数据, 并保存在固定的文件里。当每次或每袋血液交接时, 通过开发好的与穿越信息管理系统联接模块, 上传数据;系统将会对采血数据自动判断, 生产相应的血液产品码, 并对少量或超量血液进行预报废处理;采血信息还可以通过献血唯一性序列号与献血者档案信息及其他信息进行无差错地匹配。

1.4 统计方法

1.4.1 统计采血时间延长的个数和比率:

全血采集时间200 m L>5 min, 300 m L>7.5 min, 400 m L>10 min, 换算为流量即:平均流量<40 m L/min, 定为采血时间延长个案, 不同因素时采血时间延长的比率=采血时间延长个案数/采血人数×100%。

1.4.2 数据分析采用Excel 2007和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对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χ2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检验标准α=0.05。连续变量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 方差齐性检验采用F检验, 均数采用Mean±SD表示。

2 结果

2.1 血液采集时间延长的总体情况

本次研究共截取自愿献血并符合既定规格的献血共8552人次, 分析时段内献血者没有重复献血, 男女性别比1.36∶1, 其中采血时间延长606例, 比率为7.09%。献血者平均年龄 (28.79±9.21) 岁, 全血采集平均流速 (71.79±21.65) m L/min。

2.2 血液采集时间延长的不同因素分析

通过对不同采血量的采血时间延长分析发现, 在采血量为200 m L、300 m L和400 m L组中, 平均采血时间分别比对应正常组延长235.93 s、314.42 s和389.74 s (P<0.05) ;平均流速分别比对应正常组慢40.31 m L/min, 42.83 m L/min和48.04 m L/min (P<0.05) ;平均年龄分别比对应正常组小3.81岁, 2.23岁和3.94岁 (P<0.05, 表1) 。

2.3 不同因素对血液采集时间延长的单因素分析

对不同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χ2分析发现, 不同采血方式、采血量、性别、年龄段、采血环境、采血护士均有统计学差异 (P<0.05, 表2) 。

2.4 不同因素对血液采集时间延长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对单因素分析中有意义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 只有采血量、性别、年龄等影响因素进入方程。其中采血量为300 m L时相关系数为3.91 (Exp (B) =49.92, 95%CI=23.42~106.42, P=0.00) , 采血量为400 m L时相关系数为1.96 (Exp (B) =7.10, 95%CI=4.60~10.96, P=0.00) ;性别的相关系数是-0.52 (Exp (B) =0.59, 95%CI=0.49~0.72, P=0.00) ;年龄的相关系数是0.04 (Exp (B) =1.04, 95%CI=1.03~1.05, P=0.00) 。即采血量较多的年龄较大的女性, 容易产生血液采集时间延长 (P<0.05, 表3) 。

3 讨论

全血输注的适应证很少, 仅包括:急性大量出血、体外循环和换血[5,6], 因此全血主要制备成悬浮红细胞, 新鲜冰冻血浆, 冰冻血浆以及血小板。全血采集时间延长容易使血小板在针头处聚集, 形成凝块, 塞住针头, 影响血液的成功采集;采血时间延长也会使血液经过没有抗凝剂的导管时产生凝集, 形成凝块, 并且消耗大量的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 从而降低了相应血液成分的质量, 影响临床治疗的效果, 同时血液凝块在较长时间的保存期间还会产生溶血现象, 对受血者产生不良反应[7,8]。本文从采血方式、采血量、采血环境、采血护士、献血者性别和年龄6方面分析引起全血采集时间延长的相关性, 基本覆盖了采供血机构当今工作过程中可以明确地控制和识别的因素[9]。单因素分析结果发现, 6种因素对全血采集时间延长的影响都有统计学差异,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仅发现采血量较多的年龄较大的女性, 容易产生血液采集时间延长。其中单因素中年龄较大献血者、采血量较多发生全血采集时间延长的比率分别小于年龄较小献血者、采血量较少的情况, 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采血量较多的年龄较大的女性, 容易产生血液采集时间延长, 结果相反, 两种分析方法产生的明显差异原因在于, 单因素分析只针对单个变量进行分析, 而实际上全血采集时间的影响因素有很多, 例如采血方式、采血量、采血环境、采血护士、献血者性别和年龄等因素, 因此多因素分析才是最佳的分析方法, 进而得出采血量较多的年龄较大的女性, 更容易产生血液采集时间延长的结果。

注:*编号表示9个不同的资深护士

同时, 本文分析结果与其他从业者的研究结果在单因素方面部分相似、部分不同或相反。张婷等[10]分析流动采血车无偿献血采血时间的影响因素认为男性采血时间延长者多于女性;年龄越小采血时间延长比例越大;献血量对采血时间延长无影响。王清等[11]分析血站外无偿献血采血时间影响认为:性别对采血时间无影响;年龄越小采血时间延长比例越大。笔者的单因素分析男性采血时间延长者少于女性, 与之相反, 可能是上述从业人员研究的时间比较早, 无偿献血知识和认可程度有差别, 无偿献血人群的更加有趋同性, 比如当时下达指标的无偿献血比例较多, 而现在笔者单位现在全部是自愿无偿献血者;或者采用秒表进行人工收集采血时间存在较大误差, 以及收集较多数据的难度很大, 分析的结论较难精确。但可以明确的是:采血时间延长的判定标准存在变化、研究范围和统计方法存在差异, 这些都可能影响分析的结果, 比如当时判定采血时间延长的标准是:采集200 m L全血时间>3 min, 采集400 m L全血时间>6 min;以及他们仅对血站外和采血车中进行全血采集作了调查分析, 并且未对多因素进行综合分析[10,11]。

分析结果提示, 在本地区无偿献血实践中, 应对年龄较大的女性献血者予以更多的关注, 其原因可能是:年龄较大的女性相对年轻人群其身体结构上脂肪占比率较大, 且分布趋于中心性[12], 从而相对总的血容量较小、静脉血管较细、静脉血管充盈较差, 所以对于静脉血管较细、充盈较差的年龄较大的女性献血者, 应尽量采集200 m L规格的血液, 而不应仅仅凭体质量决定采血量, 从而最大限度地防止采血时间延长的发生。

根据单因素分析结果, 采取集中式的采血方式和采血车采血时更易产生采血时间延长。这与本地区无偿献血实践相符, 因为本地区往往使用采血车进行集中采血, 集中采血一般在学校和工厂进行, 学校和工厂往往是选择200 m L的献血规格, 且工厂以30岁以下的女工为主。今后工作中应当充分考虑这两项因素, 应为献血者提供舒适、温馨、卫生的献血环境, 缓解献血者心理的担忧和紧张情绪;在有组织的采血活动中, 合理安排献血者的分批, 避免献血者的拥挤, 防止献血者产生焦虑情绪, 从而避免因心理因素引血液采集过程的短暂不畅, 造成采血时间延长[13]。同时, 做好宣传教育工作降低或者避免它们对采血时间延长的影响, 从而保证血液成分的质量。

本次调查分析发现全血采集时间延长的比率为7.09%, 产生原因也可能与献血者自身条件高度相关, 主要是静脉血管的大小、充盈程度影响血液流速[13,14,15]。若能设定评估静脉血管粗细和充盈程度的标准, 且在采集过程中定量评估静脉血管大小和充盈程度, 并如实记录, 也许能够充分分析产生采血时间延长的主要客观原因, 并依此制定最佳采集方案, 从而进一步减少采血时间延长的比率。

上一篇:知识与技能的转化论文下一篇:队列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