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列练习

2024-10-01

队列练习(共6篇)

队列练习 篇1

一年级小学生年龄小, 方向、方位的感知不敏感, 因此, 在队列练习时, 常常出现口令向左转, 学生向右转、集合乱插队的现象。通过教学的实践笔者发现, 在队列练习时寓于一些趣味性较强的游戏, 能够收到较好的练习效果。

一、举手左右转

一年级小学生虽然对左右的概念模糊, 但左右手却分得比较清楚, 因此在学习向左向右转时, 笔者和学生一起玩起了举手左右转身的游戏。要求举右手, 向右转;举左手, 向左转, 先举手后转身。为了强化记忆, 每一个方向的转身要连续做四次, 这样正好绕一圈。为了让活动充满趣味性, 练习中同时要求学生, 谁做错了, 就必须唱一首歌。这样, 学生练习起来就会兴趣盎然。

二、“安装小栅栏”

一年级小学生队列一般以纵队为主, 向前看齐时要求两臂向前平举, 掌心相对。但练习中, 有些学生伸臂时超过前面一名学生, 致使紧贴在前面学生的身后, 难以保持前后的距离。通过反复尝试, 笔者创设了一个“安装小栅栏”的游戏:四组学生手拉手首尾相接围成四边形的“小花园”, 并沿逆时针方向以跑跳步方式行进, 当听到安装“小栅栏”的口令后,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在“花园”的一个边上迅速做好向前看齐的动作, 这时如果孩子间隔的距离太近, “小栅栏”就会出现间隙, 这个小组的安装就判为失败。这样, 学生在游玩中领悟了看齐时保持前后距离的重要性了。

三、“千脚蜈蚣走”

齐步走时, 小学生常常不知道先迈哪一只脚, 即或你告诉他先迈左脚, 可下一次他还会错, 致使齐步走的步伐混乱。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 笔者发现让学生四列纵队站好, 后面的学生将手搭在前面学生的肩膀上, 然后一起喊着“一、二”。这个游戏由于学生前后距离非常贴近, 出脚受到限制, 迫使学生按统一步调行进, 多次练习, 就能够达到步伐整齐的目的。但做这个游戏前, 一定要先强调“一”迈左脚, “二”迈右脚。在前行的时候, 全体学生一起喊“一、二、一、二”更容易保持队形的整齐。

四、“老狼几点了”

一年级的小学生在集合的时候非常容易挤在一起, 找不到队, 更找不到位。针对这一现象, 笔者首先给每一个小队起一个小动物名字, 如小兔队、蝴蝶队、老虎队、大象队, 这样, 学生一下子就能记住自己的队。其次, 再让每一名学生记住自己前面和后面学生的名字, 这样, 学生在队里的位次就记住了。这时, 可以起做“老狼老狼几点了”, 当“老狼”说:“12点了”, “小动物”迅速跑开, “老狼”开始追捕, 捉到一只“小动物”的时候, 被捕捉到的“小动物”与“大灰狼”角色交换, 其他的“小动物”迅速集合, 游戏重新开始。集合时, 为了让学生能够做到快、静、齐, 可以有意留给学生一个反应的时间, 想一想自己所在小队、自己所在位次, 这样, 学生很快地掌握集合的要领。

队列练习 篇2

在队列队形练习教学中,行进间向左(右)、后转走,学生们普通反映难学,口令难下。教科书上对这部分知识的讲述极少,在这里将这三个动作的教与学方法总结如下,供参考。

一、动作口令及做法

1、齐步向左(右)转: 口令:向左(右)转――走

做法:动令落在左(右)脚,听到动令后,右(左)脚向前半步,脚尖稍向左(右),身体向左(右)转90度,同时出左(右)脚向新的方向行进。

2、齐步向后转: 口令:向后转――走

做法:动令落在右脚,听到动令后,左脚向前半步,脚尖稍向右,以两脚掌为轴,从右向后转180度,出左脚向新方向行进。

3、跑步向左(右)转 口令:向左(右)转――走

做法:动令落在左(右)脚,听到动令后,继续跑进两步,右(左)脚再向前跑半步,脚尖稍向左(右),身体向左(右)转90度,同时出左(右)脚向新的方向行进。

4、跑步向后转 口令:向后转――走

做法:动令落在右脚,听到动令后,继续跑进两步,左脚再向前跑半步,脚尖稍向右,以两脚掌为轴,从右向后转180度,出左脚向新方向行进。

二、教与学法

第一步:分解练习。齐步向左(右)转走,采用口令:“向左(右)转――走,一、二、三。”听到“一”时,右(左)脚向前半步,脚尖稍向左(右)后不动;听到“二”时,身体向左(右)转90度,同时出左(右)脚并落地不动;听到“三” 1 时,出右(左)脚着地。向后转走,采用口令:“向后转――走,一、二、三。”听到“一”时,左脚向前半步,脚尖稍右不动;听到“二”时,以两脚掌为轴,从右向后转180度,两臂自然摆动到位,放下不动;听到“三”时,出左脚向前一步着地。跑步向左(右)、后转走的分解练习基本同齐步向左(右)、后转走方法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口令之后,采用“一”、“二”、“三”、“四”、“五”拍分解,其中,“一”、“二”为继续跑两步,“三”、“四”、“五”的分解法相同。

第二步:原地踏步下完成第一步的分解动作,待熟练后进入第三步。

第三步:完整练习。在教师统一口令并领做下完整练习。学生自喊自做。学生二人一组互喊互做。学生分组完整练习。

三、口令的下法

口令是否下得准确对这些动作能否顺利完成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下好这个口令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顺势法。当下完一二一的口令后,紧接着就喊“向右转――走”,此时,动令就能落在右脚上,适合完成向右(后)转的动作。当下完一二一的口令后,停一拍(或者吸口气)再喊“向左转――走”,此时,动令就能落在左脚上,适合完成向左转的动作。第二种是观察法。当练习者的左脚刚刚提离地面时就要下“向左转――走”,此时,动令就能落在左脚上,同理,当练习者的右脚刚刚提离地面时就要下“向右(后)转――走”,此时,动令就能落在右脚上。教学中常采用的方法是:在教师的统一口令下,学生集体喊口令,待达到都能熟练喊出后,再结合步法完整练习。(一)队列队形练习的意义

队列队形练习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运用队列队形练习,能合理地组织学生活动、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培养节奏感、协调性和审美观念,有助于完成教学任务和提高教学质量。通过队列队形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使学生养成“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优良作风。站立,是发展人体美的基础;行走,则是人体运动美的起点。青年正处在长身体的时期,可塑性很强,体育教学中必须重视这些基本技能的训练。通过 2 队列队形练习,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从而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

队列练习是指学生按照一定的队形,做协同一致动作,队列练习原则上应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队列条令》进行。队列队形练习要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审美能力。可根据教学任务的需要,采用齐步、跑步、大步、小步、脚尖、弓步走以及各种舞蹈步进行。把一些常规的队列练习稍加变化,使队形多变,重新组合,便可以演化成许多有趣而又实用的练习,创造出美的教学情境。如分队走、合队走、裂队走、绕场走、错肩走、对角线走、锯齿走、斜向走、背向走、对向走、交叉行进、8字形行进、蛇形行进、大弧形走、圆阵形行进、内外螺旋行进或跑等。

队列队形的整体系统变化,必须建立在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先分散后综合、循序渐进的基础上进行,要求教师运用整体原理,按变化的系统结构组织教学,并根据学生认识基础的发展需要,把握队列教学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运用系统方法逐步掌握队形变化的技能。

(二)队列队形练习的基本术语

列--左右并列成一线叫“列”。

路--前后重叠成一行叫“路”。

翼--队形的左右两端叫“翼”。右端叫右翼,左端叫左翼。

正面--队列中学生所面向的一面叫正面。

后面--与正面相反的一面叫后面。

间隔--个人或成队彼此之间左右相隔的间隙叫间隔。

距离--个人或成队彼此之间前后相距的间隙叫距离。

队形宽度--两翼之间的横宽叫队形宽度。

队形深度--从第一个或第一列(站在最前面的学生)到最后一个或一列(站在最后面的学生)的纵长叫队形纵深。

伍--二列横队中前后重叠的两个学生叫一伍。

纵队--个人或成队前后重叠组成的队形叫纵队。在纵队中,队形的纵深大于 3 队形的宽度或相等。

横队--个人或成队左右并列组成的队形叫横队。在横队中,队形的宽度大于队形的纵深或与队形纵深相等。

方队--横宽和纵深大体相等的队形叫方队。

基准学生--教师指定作为全体学生行动目标的学生,即为基准学生。

排头--位于纵队之首或横队右翼的一个或几个学生叫排头。

排尾--位于纵队之尾或横队左翼的一个或几个学生叫排尾。当纵队向后转时,排头变为排尾,排尾变为排头。

(三)队列动作

(1)集合

口令:“成一(二、三……)列横队--集合!”或(按教师指定的队形)--“集合”。

要领:教师在下达口令后,面向站队的方向成立正姿势,学生听到口令后,按口令所指示的队形,迅速地依次排列于教师的左方,全部脚尖站在一条线上,如多列集合,各列分别站在一条线上。

此外,如果教师下达:“面向我成一(二、三)列横队-集合!”或“面向我(按教师所指定的队形)--集合!”的口令,右翼的排头学生在教师前约4~6步处成立正姿势,其余学生迅速跟着在排头的左方站在指定的横队,一队或各队脚尖站在一条线上。

站队之前,教师应迅速站到横队中央的前面,面向队列,监督站队,如需要站成纵队,教师应指示清楚。

(2)解散

口令:“解散!”

要领:听到“解散”口令后,迅速离开原位。

(3)立正

立正是基本姿势,是队列动作的基础。

口令:“立正!” 4

要领:两脚跟靠拢并立,两脚尖向外分开约一脚之长;两腿站直;小腹微收,自然挺胸;上体正直,微向前倾;两肩要平,稍向后张;两臂自然下垂,手指并拢自然微屈,中指接于裤缝;头要正,颈要直,口要闭,下颚微收,两眼向前平视。

教学要求:做到“三直、一挺、三要,眼有神”。

(4)稍息

口令:“稍息!”

要领:左脚顺脚尖方向伸出大半脚,两腿自然伸直,上体保持立正姿势。稍息过久,可自行换脚,但应先恢复立正姿势,再换脚。稍息时,精神仍不能涣散,也不能随意相互说话。

教学要求:稍息时,上体应保持立正姿势。

(5)整齐

口令:“向右(左)看--齐!”

要领:基准学生不动,其余学生向右(左)转头,眼睛看右(左)邻同学腮部,并通视全线,后列人员对正,看齐。

看齐时,身体姿势仍应保持正直。如发现自己的位置与基准同学不在一条线上,要立即以碎步调整。如是二列横队向右看齐时,第二列的基准学生,应取一臂之长的距离,向第一列基准学生对正,第二列其余学生动作同第一列。

一般应是向右看齐整理队伍,除必要时才用向左看齐。

口令:“以××为准向中看--齐!”

要领:基准学生不动,其余学生按照向右(左)看齐规定实施。基准学生听到“以某人为准”时,左手握拳高举听到“向中看--齐”后,将手放下。

口令:“向前--看!”

要领:基准学生不动,其余学生立即收头转正,恢复原来姿势。

(6)报数

口令:“报数!” 5

要领:从右至左依次以短促洪亮的声音转头报数(最后一名不转),后列最后一名报“满伍”或缺×名。

在体育课中,为上课的需要,往往用指定数字的报数,或几列同时报数。方法同上,但教师应事先说明:如“一至三--报数!”、“各列--报数!”等。

(7)步法和立定

口令:“齐步--走!”

要领:左脚迈出约75厘米处着地,体重前移,右脚照此法行进;上体正直,微向前倾;手指轻轻握拢;两臂前后自然摆动,向前摆时,小臂稍向里合,手约与第五衣扣同高并不超过衣扣线,行进速度每分钟约120步。

教学要求: ①上体正直,精神饱满。②摆臂自然,步幅与步速准确。

口令:“正步--走!”

要领:左脚踢出(脚掌离地面约20厘米并与地面平行,腿要绷直)约75厘米处适当用力着地,体重前移,右脚照此法行进;上体正直,微向前倾;手指轻轻握拢;摆臂时,向前摆肘部弯曲,小臂略平,手腕摆到第三、四衣扣之间,离身体约15厘米,手心向内稍向下,向后摆到不能自然摆动为止,行走速度每分钟约116步。

教学要求:腿要踢直,着地用力;重心前移,上体正直;臂腿协调,雄壮有力。

口令:“踏步!”

要领:两脚在原地上下起落,抬起时,脚尖自然下垂,离地面约15厘米,上体保持立正姿势。听到“前进”口令,继续踏两步,再前进。

口令:“立--定!”

要领:齐步和正步都是左脚向前大半步,右脚靠拢左脚,成立正姿势,跑步时,继续跑两步,然后左脚向前大半步,右脚靠拢左脚,同时将手放下,成立正姿势,踏步后原地立定。

6(8)步法变换

步法变换以左脚开始。齐步变换跑步,听到预令,两手迅速握拳提到腰际,两臂自然摆动。听到动令,即换跑步行进。

跑步换齐步,听到口令,继续跑两步,再换齐步行进。

教学要求:步法互换时,应做到准确,节奏分明。

(9)转法

停止间转法

口令:“向右(左)--转!”

要领:以右(左)脚跟为轴,右(左)脚跟和左(右)脚掌前部同时用力向右(左)转90°,体重落在右(左脚),左(右)脚靠拢右(左)脚。转时,两腿绷直,上体保持立正姿势。

口令:“向后--转!”

要领:按向右转的要领向后转180°。

行进间转法

口令:“向右(左)转--走!”(齐步)

要领:左(右)脚向前半步,脚尖稍向右(左),身体向右(左)转90度,同时出右(左)脚,向新方向行进。

口令:“向后转--走!”(齐步、跑步)

要领:左脚向前半步(跑步时继续跑两步),脚尖稍向右,以两脚掌为轴,从右向后转180度,出左脚向新方向行进。转时,两臂自然摆,不得外张。

(10)队形变换

(横队和纵队的互换)停止间按照向右(左)转,行进间按照向右(左)转走的规定进行。

(11)方向变换

横队方向变换

停止间的口令:“左(右)转弯齐步--走!” 行进间的口令:“左(右)转弯--走!” 7

要领:以左(右)翼第一名为准,内翼用小步,外翼用大步标齐,成“关门式”转到90°后踏步,后列各学生对正,取齐,然后按口令立定或前进。

纵队方向变换

停止间的口令:“左(右)转弯齐步--走!”;“左(右)后转弯变齐步--走!”

行进间的口令:“左(右)转弯--走!”;“左(右)后转弯--走!”

要领:基准学生(列)用小步边行进边变方向,转到90°后,照直前进,其他学生(列)逐次进到基准(列)的转弯处,转向新的方向跟进。转弯,各列应对齐。

(四)队形练习

1原地和行进间的队形变换

(1)原地一(二)列横队变为二(一)列横队

口令:“成二列横队--走!”

要领:听到口令后,双数学生左脚向后退一步,右脚不靠拢左脚而是向右跨一步,站在单数学生的后面,左脚向右脚靠拢。

口令:“成一列横队--走!”

原地要使二列横队变为一列横队时,各学生要先离开一步的间隔,然后再下达口令。

要领:双数(第二列)学生左脚先向左跨一步,右脚不靠拢左脚而是向前跨一步,站在单数学生的左方,左脚向右脚靠拢。

(2)行进间一(二)列横队变(二)一列横队

口令:“成二列横队--走!”(口令落在左脚)

要领:听到口令后,单数学生继续前进,双数学生原地踏脚两步,第三步则进到单数学生的后面,并随之继续前进。

口令:“成一列横队--走!”(动令落于右脚)

行进间要使二列横队变为一列横队时,先使各学生离开一步的间隔,然后下口令。

要领:听到口令后,单数学生原地踏步两步,双数学生向左跨一步,右脚不 8 靠拢左脚而是向前跨一步,进到单数学生的左边,并随之继续行进。

2原地和行进间的一(二)路纵队变为二(一)路纵队

(1)原地一路纵队变为二路纵队

口令:“成二路纵队齐步--走!”

要领:听到口令后,双数学生右脚向右跨一步,左脚不经右脚至单数右方,右脚向左脚靠拢。或双数右脚向前方跨一步,左脚向右脚靠拢。

(2)原地二路纵队变为一路纵队

口令:“成一路纵队齐步--走!

要领:做动作前每个学生前后要有一步距离,听到口令后,右路的学生右脚后退一步,左脚不经右脚至左路后面,右脚向左脚靠拢。或右路学生左脚向左后方跨一步,右脚向左脚靠拢。

(3)行进间一路纵队变为二路纵队

口令:”成二路纵队--走!“

要领:听到口令后,基准(排头)学生以小步行进;双数学生即进到单数学生的右方,各学生并取规定间隔和距离,仍以小步行进;直到听”照直前进“或”立--定“的口令为止。

(4)行进间二路纵队变为一路纵队

口令:”成一路纵队--走!“

要领:听到口令后,左边一路的基准(排头)学生照直前进,其余学生则以小步行进,待留出双数学生的空隙后,双数学生向左插入单数学生的后面,并取规定的距离,然后继续以原步幅行进。

3原地和行进间的一(二)列横队变为一(二)路纵队

(1)原地一(二)列横队变为一(二)路纵队

口令:”成一(二)路纵队齐步--走!“

要领:听到口令后,右翼基准学生照直前进(如是二列横队,当第二列的基准学生上到第一列基准学生的右边后才照直前进),其余学生向右转,逐渐进到 9 基准学生原来的位置后,转向新方向,跟随前进。

如果要一(二)列横队向右翼方向变为一(二)路纵队时,就使纵队向右转来完成。

(2)行进间一(二)列横队变为一(二)路纵队

口令:”成一(二)路纵队--走!“

要领:在行进间听到口令后,动作同原地一(二)列横队变为一(二)路纵队。

4原地一(二)路纵队变为一(二)列横队

口令:”成一(二)列横队齐(跑)步--走!“

要领:听到口令后,基准学生即行踏步,其余学生半面向左转,用齐(跑)步各取捷径,逐次到达新线后踏步,并向基准翼取齐,直至听到”照直前进“或”立--定“口号为止。

如是二路纵队,右边一路的基准学生,右脚向后退一步,左脚不靠拢右脚而是向左跨一步,进到左边一路基准学生的后面,右脚靠拢左脚再原地踏步。

5原地由一列横队变二路纵队

口令:”向右转成二路纵队--走!“

要领:全队先一、二报数。听到口令后,全队向右转,双数用右脚向单数右边斜上一步,并向单数看齐成二路纵队。

6原地二路纵队变成一列横队

口令:”向左转成一列横队--走!"

要领:听到口令后,全队向左转,双数用左脚向单数的左边斜上一步,并向单数看齐成一列横队。

队列练习 篇3

摘要 自小学体育教学改革以来,往往注重的是教学的教法,学生快乐教学,忽视了队列队形的练习。然而队列队形的练习又是体育教学的灵魂,是顺利完成体育教学的保证。

关键词 小学体育 队列队形练习 教学新探

队列队形练习在体育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无穷的魅力,是其它任何教学内容无法代替的,缺少了队列队形的练习,体育课就像大树没有了根基。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整齐划一的集体意识、正确的身体姿势、顽强的意志、良好的组织纪律性和健康向上的审美观等等。所以,我们体育教师有责任在体育教学中开展好队列队形练习。

通常,每学期的开学伊始,体育教师就应多安排一些队列队形的练习。因为学生在放假期间,自由自在惯了,一上课,不能及时投入正常的教学活动中,上课控制不住自己,和同学交头接耳了、动手动脚了,不能遵守课堂纪律。这只有通过体育教师严格、集中、刻苦的队列队形训练,才能培养出小学生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和吃苦耐劳的品质,纠正散漫、娇气、拖拉的不良习惯。

对于小学体育队列队形练习来说,教师也要根据学生年龄、运动兴趣、心理需求等方面的差异性,区别对待,合理安排队列队形练习。

首先,对小学1-2年级低龄学生来说,他们年龄小,心里渴望教师的表扬,运动兴趣不能保持长久的特点。教师就要用亲切的语言多鼓励,同时,增加队列队形的趣味性。如“齐步走”可以变成“图形走”。还可以让学生感受不同方位、空间变化,“侧身走”、“倒退走”等。既锻炼学生空间感知力,又能提高学生兴趣。又如慢跑,不要求低年级学生能对齐跑,只要求跑直线、不走路就可以了。可采用单行比赛跑,这里的比赛不是比速度,而是比整齐度,同学们一听到比赛,积极性很高,但如何跑得又直又齐呢?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其它小组是如何跑得又直又齐的,来衡量自己组跑步的要领,懂得自己如何做,才能让自己的小组得第一。谁做得不好,大家都会提醒他,既提高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集体主义观念,又能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对3-4年级中段学生来说,学生注意力相对比低年级学生能长一些,但意志品质差。体育教师首先要以身作则,必须做到口令准确、声音洪亮、示范优美、节奏鲜明,要特别注意口令的轻、重、缓、急,给学生做个好榜样,营造威严、神圣的氛围。这样学生就会思想集中、动作认真,自觉地按教师的要求去做,为提高学生注意力,可以用游戏形式,如三角转,转错的学生做三次纵跳,培养学生快速反应能力,使课堂气氛比较轻松活跃。队列队形训练中,可以让学生加上口号,振作精神,感受集体的力量,培养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集体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在队列队形练习中,学生根据教师口号作规定动作,并使自己的行动和集体协调一致,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都必须一致,这样才是一个集体。这就要求学生具有集体的组织观念和较强的纪律性。所以说严格队列队形练习,能够培养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和集体主义精神。还可以适当穿插呼喊一些有教育意义并振奋精神的口号,如:“强身健体,振兴中华”,既振奋精神,又能使学生受教育,培养热爱祖国的崇高情感。队列队形练习让学生能严肃课堂纪律,养成动作迅速、准确、协调一致和令行禁止的良好作风,为教学服务。课堂上,不能有了轻松而忽视了紧张,不能有了活泼而忽视了严肃。只有培养学生严格的组织纪律性,才能确保教学的顺利进行。

对5-6年级高段学生来说,有一定逆反心理,首先要让学生在思想上提高认识,重视接纳队列队形练习,树立精益求精的意识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要把操练和教育、要求和理解、强迫和启发、痛苦和快乐很好地结合起来,把队列队形练习作为规范集体适应能力的教育来对待,让学生在队列队形练习中体验美、感受美、认识美、创造美,通过队列队形练习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高段学生比中段学生要增加一點难度,如同样是“三面转”可以用数字代替口令或反口令练习,让学生觉得有一定挑战性,注意力高度集中。队列队形练习可以由单一的走变成交叉行进、错位行进、螺旋形走等,让学生感受到队列队形练习的魅力,从而引导学生创编出多种多样、新颖的队形,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把队列队形练习灵活和教学内容结合在一起。如在学习弯道跑技术时,可采用圆形路线慢跑准备活动,适当利用速度的变化让学生感受弯道跑的动作要领,激发学生练习兴趣,增加学生练习次数,教学效果会更好。

在进行耐久跑教学时,发现学生怕累不愿意跑,除了思想上对同学们进行教育以外,采用每人领跑一分钟、可变化不同图形,一组15个人,每个人跑一分钟至少就跑了15分钟,学生主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在自己创造的不同路线的跑中也不觉得枯燥、累了,并能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队列队形也是促进良好校风、学风的形成重要手段。学校组织升旗仪式、课间操、广播操比赛、运动会等都离不开队列队形,队列队形的好坏,直接影响学校的精神面貌、校风学风。严格有效的队列队形训练,有利于加强课堂常规管理,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经受锻炼,逐步养成他们的组织纪律性和严格要求自己的作风。

小学体育课队列队形练习,不仅是整节课能否顺利完成的保证,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手段。而且,还是德育教育的重要体现。因此,可以说队列队形练习是体育教师常抓不懈的教学环节。

参考文献:

[1]小学体育[J].

队列练习 篇4

在课程改革的大浪潮中, 有些体育教师认为队列队形练习是陈旧、刻板的内容, 其实不然, 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2011年版) 中明确强调“学校体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学生还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 其中的形体、习惯、姿势、精神状态等都可以通过队列练习得到改变。

不仅如此, 队列队形的合理运用还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充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比如, 体育课开始的整队, 用队列练习内容集中学生注意力;在上课过程中, 用队列队形来过渡课堂中的项目衔接和安全教学的渗透, 可使课的结构紧密, 达到自然过渡的目的;另外, 每节课都进行队列练习, 也对体育教师自己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使教师能高度保持严谨的工作作风, 避免松散形象的产生。

二、优化形式, 有效增加队列队形练习的趣味性

队列队形的练习方法单一, 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常常觉得乏味, 练习效果也较不理想。所以, 有的教师认为可以利用游戏、比赛或展示等方式提升队列队形练习的趣味性。有的教师采取“让每位学生自己当小老师”的形式开展教学, 让小老师指导其他同学进行练习, 并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达到自主练习的效果;还有部分教师提出在队列队形教学中用音乐替代口令, 营造轻松氛围;利用图片, 加强视觉的刺激;利用多媒体, 提高学生的感观意识;不断变换练习场地和器材, 改变练习环境来缓解练习的枯燥感;充分利用生活情境进行教学等多样的形式和手段。这为体育教师日后进行队列队形教学提供了借鉴的模板。

三、立足学情, 逐步提升队列队形练习的系统性

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能力水平和认知倾向优化教学过程, 才能更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 提高教学效率, 才是课改的最终目的。进行队列队形教学也是如此。要根据学情, 因材施教, 循序渐进地进行。

首先, 应根据学生的行为习惯、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选择适合学生特点的队列队形教学。比如, 小学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 通过游戏或者情境化教学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初、高中阶段的队列队形通过展示和比赛的形式更易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其次, 根据学校的校情和校园文化特点、养成教育的需要等选择队列队形内容;最后, 选择合理地教材内容, 也要有选择地搭配。比如, 在实心球投掷课中就可采取“解放军演习”的情境安排正步走、跑步走等相关队列……只要合理渗透、安排, 才能逐步提升队列队形练习的系统性。

四、常抓不懈, 努力提高队列队形练习的实效性

队列队形练习说到底其实就是一种习惯的养成, 需要常抓不懈。所以队列队形的练习时间和时机的把握至关重要。经过讨论, 大家认为队列队形练习落实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开学初采用练习集中抓, 教学过程时时抓, 开展比赛层层抓, 课间活动针对抓。开学时学生思想和纪律上都比较松散, 利用这段时间训练有助于让学生明确课堂的组织和秩序, 也有助于日后教学工作地顺利进行。每节体育课开始时, 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队列队形练习, 内容上做到“精”, 形式上突出重点, 对于较难的练习可连续出现或阶段复习, 使其动作逐渐正确、熟练、规范。为了提高大家对队列队形重要性的认识, 体育教师可以多进行课间操或队列队形比赛, 把队列作为一项重要内容, 提高学生队列队形的整体素质。在每次大课间进出场时可进行动作提示, 强化动作要领。

队列练习 篇5

四川大学附属实验小学 肖庆丰

关键词:队列 童趣化 游戏化 标志化 常规化 奖惩化

每年的九月,我们都会迎来一群活泼可爱的小精灵。这些小精灵对于我们来说,又爱又疼。爱的是他们天真,可爱,活泼。疼的是他们还没有形成学习习惯,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让人头疼。在体育课中,他们需要上的第一节课,就是学习如何排队。因为孩子很小,常常出现分不清左右前后,记不住自己的位置,在队列行进时,常出现掉队,走错路线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总结了一些经验与大家分享。

一、童趣化的语言

大多数的体育老师在语言运用上都太过于生硬,相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这样生硬的语言不能吸引他们,他们也不容易理解。而且他们的认知能力和空间方位感觉差,对各种行进间的动作变化很难掌握,对教师枯燥乏味的口令调动往往显得不知所措,不知道该如何走动,该站到什么位置。因此,教师童趣化的语言和动作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更易理解和掌握教师的组织要求。例如,运用学生喜欢的名称为孩子们命名,男生可以叫“喜羊羊”,女生可以叫“美羊羊”等。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情境诱导:“听话的美羊羊到向后褪一步走”、“勇猛的喜羊羊站在第一条白线后”„„学生们会在教师有趣的话语指引下很快到达指定地点排好队。教师也可以通过儿歌、口诀以及激励性的语言与学生对话,如教师:“老师喜欢谁呀?”,学生:“老师喜欢我!”;教师:“小眼睛”,学生:“看老师!”;教师:“小耳朵”,学生:“认真听!”。教师还可以把一些动作提示也用童趣化的语言表达出来,如在练习原地踏步或者齐步走的时候,教师:“双手摆起来”,学生:“一二一!”;教师:“双脚踏起来”,学生:“一二一!”;教师:“挺胸抬头”,学生:“背挺直!”。让学生在轻松欢乐的情境中不知不觉地学会站队的方法,提高队伍组织调动的效率。

二、游戏化的队伍调动

游戏是一年级学生最喜欢的一种形式,游戏化的队伍调动就是把单调枯燥的队列调动融合到游戏中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建立队列队形概念,完成队形组织调动。成四列横队站队是我们体育课中最为实用和常见的组织形式,一般我们都把每一列作为一个小组单位,学生也较明确自己所在的小组,在队形调动时基本也能紧跟队伍,不会发生混乱现象。但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由于练习分组的需要,经常要运用一路纵队变二路纵队的队列变化,使全班由四路纵队变成了八路纵队,并且还要改换练习场地,对于一年级小学生来说,由于重组了学习小组,增加了组数,改变了站队的位置,变换了站队的参照同学,好多学生一下子会不熟悉新组建的小组。如果教师不能及时引导,仅仅用正规专业的口令调动,学生很难明白教师意图,在队伍调动时常常发生学生窜位现象,给组织教学带来极大的麻烦。如果能够把队伍的变化和调动融入到游戏活动中去,会起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当全班由四路纵队变成了八路纵队时,首先让每一排的学生第一个学生双手上举,第二个学生蹲下,第三个学生双手上举,第四个学生蹲下,以此类推后,举手的学生手拉手向后退一步,这时四路纵队就变成了八路纵队了。然后我会组织一个开火车的游戏:要求每个纵队的排头学生当作火车头,后面的学生依次双手轻轻地搭在前一人的肩上,组成一列列小火车,并把火车编好号码或让学生自己命名,比一比哪列火车开得最稳又最快;有时我会让每个纵队的学生蹲下来,用双手扶住前面一人的腰,做毛毛虫爬行的游戏。通多种纵队组织的游戏,让学生明确纵队的概念,熟悉自己的新团队,同时也培养了团队的意识,游戏过后,我再语言引导各游戏小队快快到老师指定地点排好队,比比谁最快,这时学生会非常迅速、有序地到达老师指定的地点,大大缩短队伍组织调动的时间,能做到严而不拘,活而不乱。

三、标志化的场地组织

场地组织标志化就是充分利用场地上的标志物、标志点和图形设置,引导学生队列队形组织和调动。一年级学生的空间方位感和队形变化能力十分薄弱,如果在教学中仅凭教师的语言讲解和指点,很难让学生明白教师意图。如果能在场地的布置上多动动脑筋,多下点功夫,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学“成四列横队——集合!”时,教师在利用跑道上跑道线,并利用操场的旗台等物品作为标志物,便于学生迅速到位,在让学生变成圆形队(双圆、四小圆、半圆)、方形队、十字队、三角形队时,先在场地上画好醒目的站位图形和移动线路,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移动的线路,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有了直观、简洁、明确的标志线的引领,学生完成列队形组织和调动方便了许多,待到熟练掌握以后,在以后教学中就会变得自如,不管什么队形调动起来就不再是难事。

四、常规化的队列组织

队列组织常规化就是把队列队形训练作为体育课的常规学习内容。良好的队列队形常规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立起来,好的常规、好的习惯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反复磨练才能得以巩固。在一年级新生第一堂体育课起,就明确告诉学生整齐一致、听从指挥、遵守纪律是上好体育课的前提,集合、立正、排好队是体育课学习的主要内容之一。把集合、整队、报告人数、师生问好这几个环节,并作为每节课的固定常规模式,在每节体育课中都有队列学习的内容。从最基本的集合解散、立正稍息到排队看齐教起,做到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先分散后综合、循序渐进地教给学生队列的基本知识。把队列教学要求落实到其它体育学习内容中去,绝不出现在教队列时按队列要求,教完队列开始做其它动作就随随便便的现象。当学生明确了队列学习的重要性,逐渐养成了队列学习的习惯,那今后课堂组织调控和队形调动就会得心应手。

五、奖惩化的应用

队列练习 篇6

1 教学策略的创设

一年级队列教学是最呆板、最乏味的一个内容。如何上好队列教学这一课, 首先要改变过去那种成人化、军事化的教学模式。选择适合儿童特点的、满足当前儿童活泼好动、爱说、爱唱、爱玩、爱乐的心理愿望。在教学当中, 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几个小策略。

1.1 在唱游中学习

唱游活动是低年级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教学形式。它通过形象的模仿活动和具有简单情节的表现活动, 培养学生节奏感、协调性以及审美能力。一年级新生在入学前, 通常要经过两周的常规教育, 体育也不例外。如果一上来就教学生稍息、立正、队列等课堂常规, 学生会感到枯燥且不适应。通过唱游教学法, 可以引起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使学生觉得“上学、上课”是件快乐的事情, 打消学生对老师的恐惧心理, 促使师生情感和谐融洽。例如在教“立正”时, 在讲解示范动作的基础上学生边说顺口溜, 边做练习。“你不动, 我不动”学生用手指指对方, 指指自己。“看谁的立场最坚定”双手在胸前击掌一次, 然后放在体侧站好;教“稍息”时, 说到:“你也好, 我也好, 看谁稍息做得好”用手指指对方, 指指自己, 然后击掌一次两手背后, 作出稍息的动作;教“向左右转法”时, 以说歌谣的形式边说边辨认左右方向。如:伸出左手去、收回左手来, 伸出左手摇一摇, 马上收回来。用同样的方法在反复辨认的基础上, 再学习向左右转法, 学生能很快的掌握稍息、立正、左右转法的动作方法。

1.2 在游戏中学习

体育游戏, 是由基础运动动作组成的、具有情节的体育手段。是一项古老的、至今仍充满活力的活动。运动游戏具有基础性、简易性、情节性、趣味性、教育性、适应性、开放性、娱乐性等。孩子在幼儿园接受过的体育教育也恰恰正是这种运动游戏, 为了使小、幼体育教育自然过渡, 使孩子能很快适应正规的体育, 在一年级第一学期仍应多采用这种游戏教学方法。可以通过“咕噜, 咕噜捶”、“请你像我这样做”、“吹泡泡”、“图形跑”和“无声操”等游戏, 使学生的空间知觉得到较快提高。

例如:在课的常规教学中的队列训练, 学生不仅会感到特别枯燥而且不容易做对、做好。站队时, 应给每人编上号, 然后通过“找找火车头”“找找小伙伴”和“快快集合”的游戏, 帮助学生很快记住自己在队伍里所处的位置, 并能很迅速站好队。在“集合—解散”的训练中, 教师可以把全班分成几个小队, 围成几个简单的图形。在解散状态下, 听到集合哨声时, 比一比哪个小队集合的速度快、队列整齐;看一看哪一队的队员精神饱满, 站姿准确;听一听哪队队员报数的声音响亮有力, 评选出“优秀小分队”, 予以表扬。

1.3 在情景中模拟

我国古代曾经有一名学者说过:“劳其形者疲其神, 悦其神者忘其形。”队形队列练习的内容比较单调, 不外乎立正、稍息, 向左转、向右转, 齐步走、跑步走等。反复的训练中, 学生会感觉枯燥疲惫, 从而失去了对队形队列练习的兴趣, 把它看作是一件苦差事。教师在教学中不妨采取情景创设的方法, 把学生带入一定的情境中, 使学生在交往的过程中模拟完成任务, 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也体验到了合作的愉悦。

例如:在齐步走的训练中,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出示国庆大阅兵的场面, 让学生感觉自己就是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 教师也要置身其中, 扮演好检阅者的角色, 用语言激发他们的激情, 用口令来指挥他们的行动。又如在练习原地四面转法时, 教师可以把训练场地布置成热闹的十字路口。让一部分学生来扮演行人和车辆, 另一部分学生就模仿交警指挥交通。当“小交警”打着手势向不同的方向转动时, 课堂上学生情绪十分高涨, 以往训练中重复单一的原地四面转法得到了较好的巩固。

2 注重队列练习的人文性

体育教学首先是教育, 它必须为育人的最高目标服务。因此, 体育教学必须突出它的教育性、人文性。小学体育教材中队形队列练习的内容和要求都是参照军事训练的相关要求制定的。然而在实际教学中, 这种军事化的要求对小学生来说是不切合实际的。六、七岁孩子的空间知觉很差, 对事物的形状、大小、特别是方位认识模糊。如果教师不顾学生的实际情况, 一味地以高标准去要求他们, 只会使他们的生理、心理都承受巨大的压力。我们在实际教学中, 应从儿童的视角出发, 对他们提出切实可行的标准, 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从而感受到体育的快乐。例如:我在学生上的第一次体育实践课时, 由于孩子刚入学, 一个也不认识, 在给孩子们排队时, 我就以学生在教室里的座位为基准, 每队以座位号为依据, 女生在前、男生在后, 排了四路纵队, 这样学生就容易识记自己在队列中的位子, 老师也容易判断学生的站位对错, 就不会出现解散后集合时, 学生挤成一堆、吵吵嚷嚷, 老师却因不认识学生而束手无策的局面。当学生彼此互相熟悉之后, 教室再以正规的队列要求学生整队, 学生绝对会以“快、静、齐”的表现来回应老师。这样就避免了新生刚上体育课时, 教学任务因为学生找不到队伍找不到位子的整队而完不成的浪费局面。

3 在行为的规范中巩固

一年级小朋友的随意性比较强, 自控能力差。而队列队形又是一项共同的集体活动。要求学生必须在活动种控制个人的私利和欲望, 按集体的要求去做, 按行为规范去做。在教中学中, 我充分利用体育活动中的统一要求、统一口令、统一规则, 要求学生一切行动听指挥。在队形队列的练习中, 学生根据教师的“口令”做规定的动作, 并使自己的行动和集体协调一致, 每一个动作, 每一个眼神, 都必须一致。

例如:在“立正”教学中, 我要求学生立如“松”, 心中要想着集体, 训练自己和集体协调一致的习惯和品质, 适时把握学生的情绪, 当他们有挫折感时、有焦虑表现时, 我变让他们改做其他活动, 目的在于稳定孩子们的情绪。之后, 我会再一次提出练习要求, 让学生再次练习, 并在练习是提醒学生学会坚持, 学会计时, 让他们每次了解自己的“立正”姿势的坚持力有长时间。每次他们都会为自己在时间上的长进而激动, 会为之一振, 尽力站好, 从而培养了孩子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在学生练习“立正”姿势的过程中, 的那个他们感觉到累的时候, 想放弃的时候, 我就给以鼓励“坚持住——坚持住——坚持就是胜利——再努力一点你就战胜自己的记录了!”以此来培养孩子们的耐搓力和坚强的个性, 以及在困难面前再进一步的精神。当孩子们完满的完成了预设的队列教学之后, 我一定会奖励他们一个小游戏, 这时, 他们无一例外, 都是充满着笑容投入到游戏中去, 而我在第二次的课堂练习中, 也总能收到孩子们期盼的眼神, 这时候, 我知道他们在渴望着我在体育课中给大家带来又一次的快乐, 而我又何尝不是在教学中拾到了孩子们满满的童心呢。

4 结语

上一篇:多种危险因素下一篇:点燃学生兴趣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