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危险因素

2024-08-21

早产危险因素(精选9篇)

早产危险因素 篇1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 目前我国产妇出现早产现象的比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 就目前已有的研究表明, 早产儿产生先天性疾病的几率远远高于满月出生的婴儿, 因此降低我国产妇出现早产的可能性对于婴儿的健康成长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1]。目前对于早产几率的降低主要运用的方法还是对可能导致早产现象出现的危险因素进行控制, 在本文中结合某院所收治的240例早产病例, 并对可能造成早产现象的危险因素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某院在2013年12月~2014年10月所收治的孕期已满7个月但是不足9个月就进行生产的产妇240例, 把其作为研究组, 平均年龄25岁, 在研究组中的240例产妇在生产之前器官均处于正常工作的状态。对照组病例的选择需要结合研究组患者的入院时间以及平均年龄, 一般情况下, 对照组病例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1月所入住的产妇, 整体的平均年龄与研究组产妇的平均年龄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所选择的对照组产妇的人数也为240例。两组产妇在年龄、婚姻状况方面的差异可以忽略不计。

1.2 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对于早产危险因素的探讨主要采用的是调查, 调查的形式根据被调查对象的不同可以有多种形式, 但是一般病例的调查都包括对产妇的住院病例以及产房的相关进行查阅, 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患者在孕期的生活习惯、自身疾病情况以及其它可能导致早产现象产生的危险因素进行调查。调查时间均选定为产房分娩前[2]。在本次研究中根据我国已有的研究以及文献初步确定调查问卷的内容总共涵盖可能的危险因素58条, 其中既包括对患者基本信息的调查, 如孕妇的年龄、体重、身体健康指数等, 又包括对患者自身身体情况的调查, 像孕妇的流产史、高血压史等。在调查问卷被填写后, 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 从而得到影响产妇出现早产现象的危险因素。

1.3 统计学方法

对于本研究中所有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均采用软件SPSS 11.0,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对两组病例的研究以及分析之后, 可以发现导致患者出现早产的危险因素有很多, 像怀孕期间产妇的血压状况;产妇怀孕的时间以及怀孕前平均经期的天数等都有可能导致产妇产生早产现象。除此之外婴儿在成长期的体积以及体重或着产妇分娩前的收缩、舒张压都会导致早产现象的发生[3]。在对产妇的单因素进行回归性分析后可以发现可以划分为产妇早产危险因素的有在产妇怀孕期间具有不健康的生活习惯, 像长时间上网或者接触其他辐射性能比较大的物品、在怀孕的晚后期孕妇的生殖器官被感染、在婴儿生长时胎盘出现一定的异常情况、产妇自身患有贫血、GDM、高血压等症状以及产妇有过人工流产的历史和生育史等。另外可以划分为早产可疑危险因素的有刨宫产史以及产妇在孕期有不合理性行为等。

3 讨论

如果产妇在不足月就进行生产, 那么其给产妇以及婴儿所带来的风险性都是高于足月生产的, 通过本文的探究可以发现, 导致产妇出现早产现象的危险因素有很多, 其中最常见的就是产妇在怀孕期间不能够具有比较健康的生活方式, 具相关研究表明, 如果孕妇在怀孕期间过度的熬夜、上网等都会增大其早产的可能性, 另外孕妇在怀孕期间所产生的妊娠性疾病也会导致早产现象的发生[4]。要想最大程度的降低产妇早产现象出现的可能性, 就必须对于已经探究出来的早产危险因素进行控制, 加强孕妇在孕期的检查力度, 一旦发现异常情况, 则需要及时的采取措施对其进行处理。除此之外, 孕妇在孕期间一定要保证心情的愉悦于稳定, 尽可能的避免较大的情绪波动, 要在孕期保证相关营养的获取, 确保其身体质量指数能够在合理的范围之内[5,6]。

参考文献

[1]张俊辉, 潘晓平, 张青碧, 等.我国婴儿早产部分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 2012, 33 (3) :272-274.

[2]张东峰, 姜秀波, 李红彩, 等.早产影响因素的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J].中国医院统计, 2013, l1 (2) :102-105.

[3]杨李梅, 陈必良, 辛晓燕, 等.早产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14, 25 (11) :1022-1024.

[4]金丹, 刘彦, 倪鑫, 等.妊娠期血浆CRH与早产、贫血和肝功损害的临床研究[J]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 2012, 14 (1) :1-3.

[5]王弘, 丁鹏, 刘涛, 等.早产危险因素的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2, 21 (6) :735.739.

[6]Sar iei SU, Serdar M A, Korkmaz A, Erdem G, Oran O, Teki nalpG, et a1.Incidence, COUl ee, and pred i ction of hyperbilirubinem iai n near-t er m and t er m newbor ns[J].Pedi at r ics, 2013, 113 (4) :775-780.

早产危险因素 篇2

2009-02-12 15:36:47| 分类: 危险源辨识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危险源辨识资料十六

根据工艺要求和可行性研究报告介绍,本工程锅炉采用Q=65t/h燃煤蒸汽锅炉3台,本锅炉系统属于危险单元,锅炉发生事故的主要危险因素有: 1.锅炉炉管爆漏、受热面腐蚀

锅炉水冷壁、过热器和省煤器管道爆漏约占全部锅炉设备事故的40%-60%,甚至70%,引起锅炉炉管爆漏的原因较多,其中腐蚀、过热、焊接质量差是主要原因。

锅炉受热面的腐蚀主要是管外的腐蚀和水品质不合格引起的管内化学腐蚀。当腐蚀严重时,可导致腐蚀爆管事故发生。

过热器是锅炉承压受热面中工质温度和金属最高的部件,而汽侧换热效果又相对较差,所以过热现象多出现在这个受热面中。受热面过热后,管材金属温度超过允许使用的极限温度,发生内部组织变化,降低了许用应力,管子在内压力下产生塑性变形,使用寿命明显减少,最后导致超温爆破。因此,超温意味着降低安全系数或减少使用寿命,应严格控制蒸汽温度的上限。

锅炉主体是由焊接组装起来的,每个受热面的每一根管子都有多个焊口,一台大型锅炉整个受热面焊口数量多的达几万个。而受热面又是承受高压的设备,焊接缺陷主要有裂纹、未焊透、未熔合、咬边、夹渣、气孔等,这些缺陷存在于受热面金属基体中,使基体被割裂,产生应力集中现象。在介质内压作用下微裂纹的尖端、末焊透、未熔合、咬边、夹渣、气孔等缺陷处的高应力逐渐使基体开裂并发展成宏观裂纹,最终贯穿受热面管壁导致爆漏事故。因此,焊接质量的好坏对锅炉安全运行有着重大的影响。

2.锅炉灭火放炮

锅炉灭火放炮是指锅炉灭火后,炉膛中积存的可燃混合物瞬间爆燃,使炉内压力突然升高,超过了炉墙设计承受能力,而造成冷壁、刚性梁及炉顶、炉墙破坏的现象。锅炉灭火放炮严重影响安全经济运行,进而造成巨大经济损失。3.压力容器爆炸

锅炉系统中承压容器很多,如疏水器,连排、定排扩容器,换热器等。这些容器发生事故不仅会造成经济和财产的巨大损失,甚至造成人员的伤亡。4.锅炉运行中的超温、超压、满水、假水位。5.易燃物(如雷管等)危险物品入炉。6.锅炉严重缺水。

7.锅炉的安全附件不全或失灵。8.司炉人员的违章操作。

9.对锅炉本体进行改造、焊接。

10.炉水处理不好,使炉管内结垢,造成炉管受热不均,产生爆管。

综合上述,一旦锅炉系统出现故障或操作事故都将引起超温、超压、火灾爆炸,轻者可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严重时会造成设备损坏以及人员伤亡事故。锅炉系统预先危险性分析 经过对锅炉系统进行的危险因素分析得知,一旦锅炉系统出现系统故障或操作事故都将引起超温、超压、火灾爆炸,轻者可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严重时会发生爆炸事故,将造成设备损坏以及人员伤亡。因此,在这里采用预先危险性分析评价。

锅炉系统预先危险性分析表

序号 主要危险源位置 事故、故 障类型 触发条件 事故 后果 危险性 等级 对策措施

1.1 承压部件 爆炸事故 锅炉内的饱和水与饱和蒸汽迅速膨胀;制造缺陷;压力过高控制失灵,安全附件、自控保护装置失灵或没有。人员伤害、设备损坏 Ⅲ-Ⅳ

1、各类安全附

件保持完好、灵敏可靠。

2、操作人员持 证上岗。

3、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4、定期对锅炉进行检验,对主要承压部件进行探伤检查。

5、做好交接班记录、班中巡回检查记录

6、强制水循环采用备用电源

7、保证锅炉水质质量符合要求。

8、加强设备管理和维护、完善灭火保护装置、加强运行管理。

9、加强制度管理,在锅炉大修、小修和临修中,负责对受热面磨损、管外腐蚀、胀粗和撕裂等情况做定期、有计划的检查。

10、应建立化学监督体系保证减少或减缓管子内部腐蚀、结垢造成的爆漏。

11、应建立金属监督体系在材料、焊 口检验等方面开展防磨防爆工作。

12、采用与锅炉相匹配的煤种,是防止炉膛结焦的重要措施。

13、炉膛结焦情况,一旦发现结焦,应及时处理。

14、受热面及炉底等部位严重结渣,影响锅炉安全运行时,应立即停炉处理。1.2 受压部件、燃烧室 严重损

伤事故 锅炉缺水、水质不良、给水含氧超标,安全附件、自控保护装置失灵或没有。人员伤害、设备损坏 Ⅱ-Ⅲ

1.3 承压部件 一般损

坏事故 轻微损伤 设备损坏 Ⅰ

1.4 承压部件 严重损

坏事故 外压或内压 人员伤害、设备损坏

1.5 水冷壁 爆管

事故 短时过热爆管,主要是由于管内水循环发生故障,内部介质冷却条件恶化,管子壁温急剧上升,材料强度大幅度下降;长时过热爆管。人员伤害、设备损坏 Ⅱ 1.6 汽包 锅炉满水、缺水事故 运行人员疏忽大意;水位表故障造成假水位;水位报警器或给水设备或给水管路故障,无法给水或水量不足;忘记关闭排污阀或排污阀泄漏。人员伤害、设备损坏 Ⅱ-Ⅲ

1.7 汽包 汽水

共腾 没有严格监视水位,在进行负荷调整时,增加负荷过快。人员伤害、设备损坏 Ⅱ

1.8 省煤器 省煤器 的损坏(1)水质不符合标准,含氧量较高,且补水量较大,产生氧腐蚀;(2)给水温度及流量变化频繁或运行操作不当;(3)给水温度偏低,且燃料中硫分较高,省煤器管外壁产生低温腐蚀;(4)材质问题 Ⅲ

1.9 过热器管 过热器

管爆破(1)水质不合格;(2)在点火、升压或长期低负荷运行时,过热器内蒸汽流量不够,造成管壁过热;(3)过热器上的安全阀截面积不够或排气压力偏高,使过热器长期超压运行;(4)过热器长期超温运行,管壁强度降低;(5)管壁腐蚀、减薄或管材质量不合格。人员伤害、设备损坏 Ⅲ

1.10 炉墙 炉墙损

坏事故 设计方面、运行方面、安装和检修方面。设备 损坏 Ⅲ

1.11 炉膛 结焦

早产儿肺炎发病的相关因素探讨 篇3

【关键词】肺炎;早产儿;致病因素;研究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4-0178-02

据权威医学诊断资料指出,肺炎早产儿的患病时间大致分成宫内感染肺炎、分娩中感染肺炎、脱离母体后感染肺炎、呼吸机关联性感染肺炎等[1]。为探究不同类型肺炎早产儿的诱病相关因素,本文以2015年4月-2016年4月入本院后出生并患有肺炎的早产儿72例为评估对象,将其分成实验组,探讨入选病例的各种致病因素,并抽选同期出生的健康早产儿54例为对比组,借助多元分析法评估两组早产儿有关因素的比对差异性,现将此次调研情况阐述如下:

1.对象及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2015年4月-2016年4月入本院后出生并患有肺炎的早产儿72例为评估对象,将其纳入实验组,这些病例都于生后5天以内被鉴定患有肺炎,含有42例男性、30例女性,胎龄在27-36周间,平均(32±2.43)周;抽选同期出生的健康早产儿54例为对比组,有31例男性、23例女性,胎龄在28-37周间,平均(32±2.59)周。

1.2方法

两组早产儿在母体腹中期间已接受实时指标探测,探查项目涉及:孕母胎膜是否过早破裂、妊娠后期有无高血压或感染现象、羊水有无被污染、胎盘前置、多胎情况及分娩方式等。待胎儿产出后,详尽记录早产儿的胎龄、体质量、性别、体温值、肠道内营养状况及全血常规指标等多方面的具体数据。对证实患有肺炎的早产儿施行有关对症化治疗,例如,深部辅助排痰、机械性通气、鼻饲及置管、肠道外供给营养。同时,检测同期健康早产儿的相应指标,并和肺炎早产儿做比对观察,多元化评估有关致病因素。

1.3统计学研究方法

运用SPSS21.0版统计软件对本次所有相关的调查数据予以整合处理,当中,( ±s)表示计量数据,(n/%)表示计数资料;运用 2检验组间计数资料的对比,计量资料比较通过t检验,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时表示为P<0.05。

2.结果

实验组病例临床特征、诱病因素和对比组相应数据如表1及续表所示,从表中对比情况得知,实验组72例肺炎早产儿在体温低、胎膜早破、深部排痰、视黄醇结合蛋白等方面与对比组54例健康早产儿存在较大的差异性(P<0.05)。而其余评估项目则并没有突出差异(P>0.05)。

3.讨论

此次研究结果如表1及续表所示,从表中知,实验组72例肺炎早产儿在体温低、胎膜早破、深部排痰、视黄醇结合蛋白等方面与对比组54例健康早产儿存在较大的差异性(P<0.05)。而其余评估项目则并没有突出差异(P>0.05)。有关临床试验调研发现,胎膜过早破损属早产儿患上肺炎的关键性因素。因为胎膜破裂后会使阴道及外阴等处滋生病原菌,且往上移动,致使羊膜腔体中形成感染问题。胎儿在母体内时,体格、免疫机能、营养状况等都没有达到成熟、完备阶段,一旦吸收受污染的羊水后,其肺部将存有较大的感染性风险[2]。出生时体温偏低,会对早产儿生命体征构成一定负性影响,新生幼儿体温值的正常范围在36-37 ℃间,如果体温值不超35 ℃,那早产儿肺脏易遭到损坏,并会出现肺水肿、肺充血等的诱发因素[3]。

从防护肺部受感染的医疗角度讲,对新生儿置管鼻饲属保护性医疗手段,因为早产儿在消化系统组织、肠胃道等的耐受刺激能力还较弱,且易诱发误吸现象,因此,构建肠道外的营养供给通道,能规避肺感染有关因素。视黄醇结合蛋白作为血液检测中指证体内营养状况的关键指标,其可尽早反馈机体的营养不良信息,若指标值正常或者较高,则代表早产儿自身营养水平较好;若标值偏低,则代表早产儿自身营养水平偏弱,并伴随相应的感染风险性。

综合以上所述,早产儿内脏器官及系统机能、身体营养水平等均处于相对不成熟、不完善的状态,容易患上肺部感染炎症,为警惕其感染肺炎,要尽可能规避原发性致病因素,以减少肺炎早产儿人数。

参考文献:

[1]张莉,郑肖瑾,张耀,等.晚期早产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机械通气治疗期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5,23(12):27-30.

[2]蔡志勇,刘进娣,卞洪亮,等.不同时间应用“气管插管-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使用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技术在呼吸窘迫综合征高危早产儿中的疗效[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6,(2):101-104.

早产危险因素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择2014 年9 月—2015 年9 月期间在南京市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的120 例自发性早产产妇作为观察组,按1:1 随机选择120 例产妇作为对照组,入组产妇孕前健康状况良好,无合并症。 配对条件为早产产妇同医院分娩、分娩时间接近、年龄相差≤3 岁。 该研究资料搜集过程均征得产妇本人同意,研究内容已通过该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方法

查阅产妇保健手册及住院病历,填写调查问卷,比较两组对象在临床指标上的差异,进行病例-对照研究,该研究纳入分析系统的指标为:年龄、孕次、婚姻状况、早产史、是否多胎妊娠、产检次数多少、常住地址、孕前体重指数、阴道炎、胎膜早破、子痫前期等。

1.3 统计方法

利用SPSS 13.0 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配对资料的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n(%)]表示,采用 χ2检验,早产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分析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

2 结果

2.1 早产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对两组产妇进行对照分析,临床相关因素比较见表1。如表1 所示,病例组孕妇年龄为(27.58±4.92)岁,对照组孕妇年龄为(25.35±2.45)岁,两组调查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例组孕妇孕前体重指数为(28.70±1.51),对照组孕妇孕前体重指数为(25.01±3.47),两组孕妇孕前体重指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两组研究对象之间的居住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例组孕妇常住户口为城镇的比例(61.72%)显著低于对照组(75.85%)(P < 0.05)。 两组研究对象之间的婚姻状况、孕次、早产史、是否多胎妊娠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两组研究对象之间的产检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例组孕妇产检≥2 次的比例(57.20%)显著低于对照组(80.11%)(P < 0.05)。两组研究对象之间的罹患子痫前期的比例存在统计学差异,病例组孕妇罹患子痫前期的比例(18.48%)显著高于对照组(8.75%)(P < 0.05)。 两组研究对象之间的发生胎膜早破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例组孕妇发生胎膜早破的比例(35.00%)显著高于对照组(20.83%)(P < 0.05)。 两组研究对象之间的发生阴道炎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例组孕妇发生阴道炎的比例(36.72%)显著高于对照组(24.51%)(P < 0.05)。 见表1、表2。

2.2 早产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6 个变量,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 筛选出有实际意义影响早产的因素。 结果显示,产前保健和常住地址为城镇是早产的保护性因素,而胎膜早破、孕前体重指数高和罹患子痫前期是早产的危险因素,见表3。

3 讨论

预防早产是降低围生儿病死率的重要措施。 目前,分娩的发动机制尚未明确。 学者们普遍认为早产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常见的医源性早产的原因包括子痫前期和子痫、阴道流血、胎儿生长受限、孕妇内外科合并症等。 自然临产和继发于未足月胎膜早破的分娩事件为自发早产。目前的证据表明,自发性早产的危险因素包括孕妇产前出血、宫颈机能不全、自发宫缩、感染、营养不良、多胎妊娠和胎膜早破等[3]。 宫颈长度过短和胎儿纤维连接蛋白水平升高是预测自发性早产的强有力证据[4]。

该研究采用1:1 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对早产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产前保健、常住地址为城镇是早产的保护性因素,胎膜早破、子痫前期和肥胖为早产的危险因素。

近年来, 中国城乡已经逐步开展健全了孕产妇系统的保健管理体系,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对孕产妇进行筛查和定期的体格检查,指导孕期合理营养和用药,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这些均是保证孕妇和胎儿健康和安全分娩的必要措施。 该研究显示,产前保健能显著降低早产的风险,与国内外研究结论一致。

常住地址为城镇者发生早产的风险较低, 其原因可能是城镇生活的环境和物质水平较高, 通过神经内分泌和免疫途径增加对感染和高血压的抗性, 也可能通过调整孕产妇行为,如更为合理的妊娠间隔、积极有效的产前保健服务等都对降低早产率产生正面影响。

该组研究的病例中胎膜早破占35%(42/120),为早产的首要危险因素。 未足月胎膜早破多继发于炎症和感染、血管疾病、子宫张力过大。 该研究中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胎膜早破可增加早产风险,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 研究认为,细菌性感染是胎膜早破的最重要原因[5]。某些手术操作如羊膜腔穿刺术、 诊疗性胎儿镜术可引发胎膜早破;另外宫颈机能不全、吸烟、高龄、创伤、孕妇缺乏某些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等也是胎膜早破的危险因素[6]。

子痫前期, 特别是重度子痫前期是医源性早产的主要原因之一。 该研究结果显示,早产病例中子痫前期占18.48%(22/120)。 值的一提的是,随着医疗技术特别是新生儿监护治疗水平的改善,医源性干预更为积极。这也使早产率明显上升。 但新生儿近远期病率、致残率能否得到改善仍需进一步研究。

研究显示[7],肥胖是晚期自然流产的独立危险因素。Cnattingius[8]报道,怀孕妇女在妊娠期间超重及肥胖与早产有关。 该研究显示, 孕前体重超重可增加早产风险。 肥胖孕妇的一些特别的合并症可能与发生早产有关,如严重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自发性早产、未足月胎膜早破更容易继发于绒毛膜羊膜炎, 而与正常体重孕妇相比, 肥胖孕妇更易发生绒毛膜羊膜炎。 除此之外,肥胖孕妇容易发生妊娠期糖尿病,而后者也是自发性早产的危险因素。 因此,进行个性化体重管理可有效地控制孕妇体重, 对于减少孕期并发症和改善分娩结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由于早产病因的复杂性, 该实验对早产危险因素的研究方法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不同类别早产的影响因素需要收集更多临床资料、多中心的、前瞻性的临床研究进一步分析探讨。 识别、筛查早产的危险因素是预测早产的关键, 是降低早产发病率及围生儿死亡率的重要途径。 目前,分子生物学及免疫学技术已经在围生医学领域逐步开展, 与之相应的预测早产的分子水平的研究正在逐步开展中。 为更准确、有效的预测、诊断早产提供理论依据。

摘要:目的 探讨早产的危险因素,为制定早产的预防策略和干预治疗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方便选择2014年9月—2015年9月在南京市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的早产产妇及足月产产妇各120例为调查对象,进行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1胎膜早破、较高的孕前体重指数和罹患子痫前期均为早产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5.56(95%CI 3.51~9.66)、1.76(95%CI 1.35~2.84)、3.88(95%CI 3.37~8.49)(P<0.05);2产前保健、常住地址为城镇是早产的保护性因素,OR值分别为0.75(95%CI 0.44~0.98)、1.63(95%CI 1.28~3.54)(P<0.05)。结论 早产为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需规范产前检查,增加孕期保健,并积极处理妊娠并发症和合并症,从而有效降低早产发病率。

关键词:早产,危险因素,预防

参考文献

[1]尚丽新.早产在全球及中国的流行现状[J].武警医学,2015,26(3):217-220.

[2]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早产临床诊断与治疗指南(2014)[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4(4):241-245.

[3]Robinson J.N.,Regan J.A.,Norwitz E.R.The epidemiology of preterm labor[J].Seminars in Perinatology,2001,25(4):204-214.

[4]李琴,丛林,袁静.早产预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的建立及预测价值的评价[J].安徽医学,2014,35(7):887-890.

[5]Cappelletti M,Della Bella S,Ferrazzi E,et al.Inflammation and preterm birth[J].J Leukoc Biol,2016,99(1):67-78.

[6]Goldenberg RL,Andrews WW,Hauth JC.Choriodecidual infection and preterm birth[J].Nutr Rev,2002,60:S19-25.

[7]Parker MG,Ouyang F,Pearson C,et al.Prepregnancy body mass index and risk of preterm birth:association heterogeneity by preterm subgroups[J].BMC Pregnancy Childbirth,2014,14(1):153.

早产危险因素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符合条件的早产儿共430例,为2006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及昆明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病房住院的早产儿(胎龄<37周)。其中,男269例,女161例;胎龄26~36周,平均(33.9±2.4)周;出生体重770~3 250 g,平均(2 038±560)g。430例中,新生儿窒息113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66例,早产儿呼吸暂停95例,感染性肺炎121例,动脉导管开放20例,新生儿败血症66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47例,新生儿硬肿症73例,早产儿喂养不耐受108例。部分病例同时有2个或2个以上的疾病诊断。BPD诊断标准:采用《实用新生儿学》(第3版)的BPD诊断标准[3]。

1.2 BPD危险因素调查项目

包括母亲受孕方式、胎膜早破、产道感染、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ve disorders of pregnancy,HDP)、产前应用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s,GC)、新生儿性别、胎龄(gestationa age,GA)、出生体重(birth weight,BW)、出生时血p H、有无窒息、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disease,RDS)、感染性肺炎、呼吸暂停、动脉导管开放(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败血症、应用机械通气和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等项目。430例早产儿中发生BPD者45例,非BPD者385例,从3个层面,即BPD组、非BPD组、早产儿组(N组)进行分析。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Backward(Likelihood Ratio)Logistic回归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430例早产儿中,45例发生BPD,发病率为10.47%。

2.1 BPD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2.1.1 胎龄、出生体重与BPD发病的关系

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BPD发病率愈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1.2 胎膜早破、产道感染、窒息等相关因素与BPD发病的关系

母亲有胎膜早破、产道感染、产前应用糖皮质激素(GC)、患儿为试管婴儿、男婴、出生时血p H<7.20、患有RDS、感染性肺炎、呼吸暂停、PDA、败血症、应用机械通气和PS治疗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而母亲患HDP和出生时有窒息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3)。

2.2 BPD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选择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发病因素15个:母亲有胎膜早破、产道感染、产前应用糖皮质激素(GC)、患儿为试管婴儿、男婴、GA<32周、BW<1 500 g、出生时血p H<7.20、患有RDS、感染性肺炎、呼吸暂停、PDA、败血症、应用机械通气和PS治疗,以它们作为自变量,以BPD为应变量,作Backward 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GA<32周、BW<1 500 g、感染性肺炎、PDA开放和机械通气等为BP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表4)。

3 讨论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是一种与早产相关的慢性肺部疾病,临床上分为经典型BPD和新型BPD两种。前者以肺泡和气道结构严重破坏、肺严重纤维化为特征,见于需要机械通气的相对较成熟的早产儿,有典型的X线表现[4];而后者以肺发育受阻为特征,表现为肺泡结构简单化和肺血管发育停滞,见于经过温和的机械通气、甚至没有机械通气的小早产儿,X线表现不典型[5,6]。目前,随着呼吸管理水平的提高,经典型BPD逐渐减少,而新型BPD逐渐增多。本研究资料显示,早产儿BPD的发生率为10.47%。

早产和低出生体重是早产儿BPD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Cunha等[7]报道胎龄≤30周是BPD发生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出生体重500~750 g者BPD发病率为60%,751~1 000 g者为36%,1 001~1 500 g者为5%,提示BPD的发生与早产儿出生体重成负相关[8]。本研究中,胎龄<32周BPD发病率为48.52%,胎龄≥32周BPD发病率为3.31%,出生体重<1 500 g发病率为30.85%,出生体重≥1 500 g发病率为4.76%,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BPD发病率愈高。多因素分析显示胎龄小于32周、出生体重<1 500 g是BP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小胎龄、低出生体重儿肺发育不成熟,这是BPD发病的最根本因素。

感染和炎症是BPD发病的危险因素。本研究显示,产前母亲产道感染和生后败血症是早产儿BPD发病的潜在危险因素,生后感染性肺炎是早产儿BPD的独立危险因素。母亲产道感染可使各种炎症细胞因子和前列腺素水平升高,导致胎肺发育受阻以及触发早产,炎症介质亦可通过胎盘至胎儿体内,损伤胎肺。感染性肺炎时产生炎性介质,引起炎症细胞在肺内聚集,活化的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释放大量氧自由基,造成肺损伤[2]。在BPD患儿气道吸引物中发现高浓度炎症标志物中有白介素(IL)-6、IL-8、IL-1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以及弹性蛋白酶、Ⅳ型胶原、内皮素-1,以及可溶性E-选择素和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9]。败血症时血液中炎症性细胞因子增高,亦可损伤肺部。感染可以激发炎症反应,而炎症介质又是发生BPD的关键环节。因此预防和处理感染和炎症,对于降低BPD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

机械通气始终是BPD的高危因素。本研究中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均显示机械通气是BP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机械通气易于发生BPD,除与高吸气峰压所致的气压伤、高容量所致的容量伤、低容量所致的不张伤以及高浓度氧所致的氧中毒外,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亦是BPD发生的重要原因。

本研究中PDA亦是BP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DA致肺水肿是造成BPD发病的因素之一。动脉导管未闭与发生BPD显著相关[10],生后早期的较高液体入量150~190 ml/(kg·d)时,可使已关闭的动脉导管再度开放。同时BPD患儿肺部液体平衡异常,对液体耐受性差,补充过多时易出现肺间质和肺泡水肿,使肺功能恶化。因此应严格控制液体量,一般每天控制在80~100 ml/kg[11],但是过分严格地限制补液可导致营养缺乏,从而导致肺泡发育障碍。

本研究还发现母亲有胎膜早破、产前应用糖皮质激素(GC)、患儿为试管婴儿、男婴、出生时血p H<7.20、患有RDS、呼吸暂停、PS治疗是早产儿发生BPD的潜在危险因素。母亲胎膜早破易致早产和感染;试管婴儿易于早产;出生时血PH值低与缺氧有关,患有NRDS及呼吸暂停时需要吸氧治疗甚至机械通气治疗,这些因素均可促进BPD的发生。应用糖皮质激素预防的早产儿BPD发病率高,可能与应用糖皮质激素的早产儿均为小早产儿有关。前瞻性调查[12]认为产前皮质激素的应用确能减少早产儿NRDS的发生,但不能减少BPD的发生率。另外,RDS的发病率男婴多于女婴以及中国人重男轻女,男性早产儿RDS得到积极救治,而女性早产儿家长常常放弃治疗,因而男婴BPD发病率高于女婴。

早产危险因素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5月~2015年1月,本院新生儿科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早产儿共74例,其中包括男42例、女32例;胎龄27+6~32周,平均胎龄(30.49±0.86)周;出生体质量1059~1930 g,平均出生体质量(1523.50±174.02)g。其中发生BPD 18例(BPD组),平均胎龄(28.56±0.71)周,平均出生体质量(1304.25±83.37)g,基础疾病包括生后窒息史3例胎膜早破4例,肺透明膜病11例,反复呼吸暂停7例,反复肺部感染9例,上机时间为5~24 d,吸氧时间28~43 d,其中10例应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没有发生BDP的56例为非BDP组,平均胎龄(29.86±0.76)周,平均出生体质量(1576.58±134.78)g,基础疾病是窒息史11例,胎膜早破8例,肺透明膜病19例,反复呼吸暂停17例,反复肺部感染6例,上机时间为4~13 d,吸氧时间为5~21 d,其中30例应用PS。

1.2 诊断资料

BPD诊断标准:(1)在住院期间,早产儿接受过呼吸机治疗;(2)接受机械通气或吸氧时间>28 d,或在纠正胎龄>36周后,仍需要提供吸氧治疗;(3)早产儿出现持续性的呼吸窘迫和肺部啰音;(4)经早产儿的胸部X线片显示,双肺的透亮度相比之前有所降低,并出现不规则肺浸润或条索影,晚期则会出现囊腔。

1.3 观察指标

运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患儿的胎龄、出生体质量、有无窒息史、有无胎膜早破、有无肺透明膜病、有无反复呼吸暂停、是否生后应用PS、是否有反复肺部感染、机械通气及吸氧时间进行记录,对BPD组和非BPD组进行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多因素进行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胎龄、出生体质量与BDP发病的关系

两组胎龄、出生体质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龄越大、出生体质量越高,BPD发病率就越低,反之,BPD的发病率也就越高。见表1。

2.2 各种高危因素与BDP的关系

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可以发现BDP的危险因素包括:吸氧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反复肺部感染。而窒息史、肺透明膜病、PS应用、反复呼吸暂停、胎膜早破不是BDP的诱发因素。运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引发BPD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出生体质量、胎龄、反复肺部感染和机械通气。回归系数分别为0.722、0.819、0.351、0.461,OR值分别为2.279、2.401、1.632和1.528。见表2。

注:与非BPD组比较,P<0.05

注:与非BPD组比较,aP<0.05,bP>0.05

3 讨论

BDP自被提出至今经过了数十年的发展,已经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完善和健全,但至今仍旧没有一个治疗BPD的特效方法,因此还是要充分的做好BPD的预防工作,对能够诱发BPD的危险因素有一个全面具体的认识。大量的研究都表明能够诱发BPD的因素有很多[3]。

通过本研究,可以发现接受过机械通气的早产儿胎龄越大、出生质量越高,发生BDP的可能也就越小。早产儿的胎龄越小,出生时肺部的发育也就越不成熟,肺泡的发育也会愈加困难,最终导致肺部的发育不良。经过研究证实,肺发育受阻是BPD的主要病理特征,肺泡结构简单化、肺泡的数目减少、体积变大都是肺发育受到阻碍的表现。加上早产儿体质较弱,对于炎症的抵抗力十分的微弱,肺部在遭到损伤后,损伤的修复也会变得十分困难[4,5,6]。

此外,早产儿接受的机械通气的时间越长,发生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可能性也就越高。长时间的机械通气会使肺部的发育受到干扰和阻碍、肺泡的发育会逐渐的减缓甚至是停止,还可能损伤肺部,引起肺部炎症。而吸氧则会引起早产儿的氧化应激反应,这也会损伤肺部。通过对比分析,可以清楚的看到BPD组接受机械通气的时间和吸氧的时间都远高于非BPD组。分析原因,BPD组的患儿上机后易发生肺部感染合并现象,极大的增加了气道阻力和呼吸负担,这时早产儿就需要接受更长时间的机械通气,对氧产生了依赖性,这样的恶性循环下去就导致了BDP。

综上所述,肺部感染也有极大的可能性导致BPD的发生。肺部感染会引起肺组织充血、水肿和炎症反应,而这些病症都能够损伤肺部,从而引发BPD。

摘要:目的 分析导致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DP)的原因,为BDP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74例出生质量≤2000 g,胎龄≤32周,存活时间≥28 d并接受过呼吸机治疗的早产儿,其中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18例为BDP组,其余的56例为非BDP组。对比两组早产儿胎龄、出生体质量、有无窒息史、胎膜早破、肺透明膜病、反复呼吸暂停、生后应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反复肺部感染、机械通气时间、吸氧时间的情况。结果 BDP组与非BDP组在胎龄、出生体质量、反复肺部感染率、机械通气时间及吸氧时间上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些因素可能会引发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结论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诱发因素包括胎龄、出生体质量、机械通气时间、反复肺部感染。

关键词:早产儿,机械通气治疗,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危险因素

参考文献

[1]唐本玉,李疆,张敏.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危险因素及防范对策.中国处方药,2014,12(10):75-76.

[2]严文康,曾雪飞,张秀琴,等.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危险因素分析.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5):33-34.

[3]轩哲.机械通气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高危因素分析.中国医科大学,2010.

[4]邢春苗.早产儿机械通气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危险因素的分析.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32(1):75-76.

[5]李彦夫.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高危因素及防治对策.中国医药导刊,2012,14(3):417-418.

早产危险因素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设计和对象

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 时间自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止。入选对象为所有妊娠妇女且有早产危险者, 包括有IUGR病史、胎儿死亡和先兆子痫病史。排除标准: (1) 非活胎; (2) 胎膜早破病史; (3) 妊娠出血; (4) 应用前列腺素抑制剂; (5) 多胎; (6) 鱼类过敏; (7) 定期摄取鱼油; (8) 阴道衣原体、支原体、检查阳性, 细菌性阴道炎; (9) 阴道畸形。孕龄计算根据妊娠头3个月超声扫描。

1.2 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经阴道给予DHA 1 g, 每天1次, 自妊娠第1~37周。对照组给予相似形式的安慰剂。

1.3 随访观察

所有患者自报告任何相关并发症, 临床条件加重患者, 则撤离研究组给予保胎治疗。所有孕妇随访至分娩。患者的基础特征、分娩时间、新生儿体质量及其他任何并发症均加以记录。

1.4 统计学处理

连续性变量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 非连续性变量以中位值 (四分区间范围, interquartile range, IQR) 表示, 分类变量应用卡方或Fisher's检验, 连续变量比较采用t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取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统计学软件为SPSS16.0。

2 结果

共74例患者纳入研究。38例为治疗组, 36例为对照组。对照组14例患者因临床症状加重而撤离研究组。两组患者的基础特征见表1, 两组的基本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分娩时平均孕龄治疗组为 (38.6±1.05) 孕周, 对照组为 (37.6±0.84) 孕周 (P=0.006) 。完成治疗的孕妇分娩时新生儿体质量治疗组为 (3082.1±293) g, 对照组为 (2699.3±150) g (P<0.001) 。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 与对照组相比, 对于高危的妊娠经阴道给予DHA可显著延长妊娠时间, 增加新生儿体质量。一些研究表明, ω-3补充可能会影响分娩过程, 延迟分娩发动, 降低早产复发危险, 动物试验显示其有保胎作用[9]。虽然其确切机制尚不清楚, 但是涉及类十二烷酸介导子宫肌层收缩变化和结缔组织重建, 类十二烷酸受体变化, 或这些脂肪酸对胎膜的影响如改变信号传送途径或调整离子介导的收缩。特别是亚麻酸 (n-6) 是前列腺素的重要来源, 是分娩过程的必需部分。n-3脂肪酸可降低分娩过程促发物质如类十二烷酸的活化, 特别是前列腺素F和E;增加子宫肌层松驰物质如前列腺环素的活化[9,10]。

根据本研究结果及先前文献资料, 可以认为DHA应用后由PUFA产生的前列腺环素对子宫肌肉细胞和血管造成直接影响, 或许, 阴道内给予不仅可避免首过效应, 因此药物剂量更能完全达到药物浓度, 而且也直接作用于宫颈。增加ω-3摄取和其他脂肪酸比例相适应致使ω-6的合成下调, 从而降低PGE2和PEF2α生成, 对宫颈有修正作用。前列腺环素PGI2和PGI3, 对子宫肌层具有松驰作用。对于妊娠时间的其他影响可能与子宫肌层电生理活动有联系, ω-3可能使规律性收缩发动延迟, 影响妊娠时间的长短。

总之, 本研究结果提示对于早产高危险患者经阴道给予DHA显著降低早产发生率, 可改善胎儿发育。

摘要:目的 观察经阴道应用二十二碳六烯酸 (docosahexaenoic acid, DHA) 改善早产危险孕妇妊娠时间长短和新生儿体质量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化研究观察方法, 纳入早产高危险孕妇74例, 38例为治疗组, 36例为对照组。治疗组经阴道给予DHA 1 g每天1次, 从妊娠1~37周。主要终点为妊娠时间长短, 次要终点为新生儿体质量。结果 分娩时孕龄治疗组为 (38.6±1.05) 孕周, 对照组为 (37.6±0.84) 孕周 (P=0.006) 。完成治疗的孕妇分娩时新生儿体质量治疗组为 (3082.1±293) g, 对照组为 (2699.3±150) g (P<0.001) 。结论 早产高危孕妇经阴道应用DHA增加妊娠时间长度和新生儿体质量。

关键词:早产,高危妊娠,DHA,阴道用药

参考文献

[1]Menon R.Spontaneous preterm birth, a clinical dilemma:etiologic, pathophysiologic and genetic heterogeneities and racial disparity[J].Acta Obstet Gynecol Scand, 2008, 87 (6) :590-600.

[2]Olsen SF, Secher NJ, Tabor A, et al.Randomised clinical trials of fish oil supplementation in high risk pregnancies.Fish Oil Trials In Pregnancy (FOTIP) Team[J].BJOG, 2000, 107 (3) :382-395.

[3]Horvath A, Koletzko B, Szajewska H.Effect of supplementation of women in high-risk pregnancies with long-chain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on pregnancy outcomes and growth measures at birth: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J].Br J Nutr, 2007, 98 (2) :253-259.

[4]Szajewska H, Horvath A, Koletzko B.Effect of n-3 long-chain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 supplementation of women with lowrisk pregnancies on pregnancy outcomes and growth measures at birth: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J].Am J Clin Nutr, 2006, 83 (6) :1337-1344.

[5]张侃, 何凤慈, 曾琳, 等.必需脂肪酸对新生大鼠脑发育与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 2004, 8 (4) :624-625.

[6]张侃, 曾琳, 龙在云, 等.必需脂肪酸对新生大鼠小脑细胞构筑结构的影响[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05, 27 (13) :1355-1356.

[7]Sung WK, Ronald DM.Functional Amino Acids and Fatty Acids for Enhancing Production Performance of Sows and Piglets.Asian-Aust[J].J Anim Sci, 2007, 20 (2) :295-306.

[8]Olsen SF.Is supplementation with marine omega-3 fatty acids during pregnancy a useful tool in the prevention of preterm birth?[J].Clin Obstet Gynecol, 2004, 47 (4) :768-774.

[9]Baguma-Nibasheka M, Brenna JT, Nathanielsz PW.Delay of pret e r m del ive r y i n she e p by omega-3 long-chai n polyunsaturates[J].Biol Reprod, 1999, 60 (3) :698-701.

早产危险因素 篇8

资料与方法

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早产患者55例和新生儿65例, 分析患者早产的各项原因及影响早产儿预后的各项因素。55例早产患者占同期分娩产妇的6.17%, 年龄20~40岁, 平均年龄 (27.23±2.22) 岁;孕周28~36例, 平均孕周 (33.88±1.36) 周;初产妇42例, 经产妇13例。

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 分析患者早产的各项原因及影响早产儿预后的各项因素。

结果

早产高危因素:①并发症:本研究55例早产患者, 45例合并一种或多种妊娠并发症, 10例患者无并发症。引起早产的前5种并发症分别为胎膜早破28例、前置胎盘8例、重度子痫前期7例、多胎妊娠5例、瘢痕子宫5例。个别患者存在臀位、胎儿宫内窘迫、羊水过少和肝内胆汁淤积症等。②年龄:本研究55例早产患者年龄多大于30岁。22岁妇女2例, 23岁妇女1例, 24岁妇女2例, 26岁妇女5例, 27岁妇女1例, 28岁妇女2例, 29岁妇女3例, 30岁妇女3例, 32岁女服6例, 33岁妇女5例, 34岁妇女4例, 35岁妇女5例, 36岁妇女8例, 37岁妇女7例和40岁妇女1例。31~40岁妇女合计36例 (65.45%) 。③其他因素:早产与妊娠经历有一定关系, 本研究初产妇42例, 经产妇13例。其中12例初产妇曾有人工流产史, 9例经产妇曾经有流产史。本组55例早产患者的平均血红蛋白浓度 (106.66±16.23) g/L, 略低于足月妊娠产妇, 足月妊娠产妇 (115.21±10.83) g/L。而早产产妇的平均外周淋巴细胞记数 (1.98±1.21) ×109/L, 略高于足月妊娠产妇的 (1.72±0.76) ×109/L。

影响早产儿预后因素:本研究55例早产患者, 合计分娩65例早产儿。对早产儿预后影响最大的因素是胎龄。胎龄越大, 新生早产儿的并发症发生率越低, 其死亡率也越低。一般情况下, 胎龄越大, 新生儿体重越重, 其死亡率越低。见表1。

本研究65例新生儿, 分娩后夭折5例, 其中2例夭折新生儿是经阴道自然分娩, 剖宫产3例。而其余60例新生儿中12例经阴道自然分娩, 剖宫产48例。经阴道自然分娩的新生儿夭折率14.28% (2/14) 。剖宫产新生儿夭折率5.88%。剖宫产和阴道分娩与新生儿的预后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夭折的新生儿出生的平均体重 (1.88±0.53) kg, 而存活的新生儿的出生的平均体重 (2.31±0.36) kg, 两组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夭折的新生儿距出生时间5~16 d, 平均 (10.22±2.15) d, 其余60例新生儿经治疗护理后均痊愈出院。

讨论

目前, 早产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 与各种因素有关, 如产妇的年龄、生育史、并发症、体重和生殖器官发育等, 还与社会、心理、环境等因素有关[4,5]。本研究结果显示导致孕产妇早产的高危因素主要包括胎膜早破、前置胎盘、重度子痫前期、高龄、妊娠期贫血、多胎妊娠和瘢痕子宫等。影响早产儿预后的因素主要为胎龄、体重、分娩方式。不足29周的早产儿死亡率高;体重<2kg的早产儿死亡率高;自然分娩的早产儿死亡率高。

为了降低新生儿的死亡率, 需要降低早产的发生率。有学者认为应对曾有早产、流产史的孕产妇进行早产预测[6]。目前临床早产预测的常用指标, 包括孕中期阴道B超, 可提示宫颈管长度、母血甲胎蛋白等。本研究发现早产孕妇的平均血红蛋白浓度 (106.66±16.23) g/L, 略低于足月妊娠的产妇, 足月妊娠产妇 (115.21±10.83) g/L;而早产产妇的平均外周淋巴细胞 (1.98±1.21) ×109/L, 略高于足月妊娠产妇。因此认为这两项指标也可以作为参考指标。

综上所述, 早产的高危因素复杂, 降低早产的发生率需要重视围生期保健, 积极采取措施防治妊娠并发症。对于新生儿并发症, 需要积极对症治疗。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中国城市早产儿流行病学初步调查报告[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05, 1 (7) :25-28.

[2]廖百花.早产高危因素及早产儿预后的临床分析[D].暨南大学, 2005.

[3]周胜兰, 刘彩霞, 崔红.早产高危因素10年前后变化分析[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13, 8 (18) :751-754.

[4]李晓琼, 季东林, 钮慧远.292例早产危险因素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08, 3 (19) :178-179.

[5]杜培丽, 张慧丽, 何玉甜, 等.早产孕妇1963例临床结局分析[J].广东医学, 2013, 10 (12) :1552-1555.

早产高危因素研究进展 篇9

1 诱发早产的感染性疾病

1.1 宫内感染

Lee等[1]通过早产儿 (1206例) 和足月儿 (300例) 胎盘病理结果对照分析发现, 慢性绒毛膜羊膜炎发生比例为 (20.8%比10.0%) , 统计学分析显示慢性绒毛膜羊膜炎是早产发生的危险因素 (P<0.001) 。马美芬等[2]研究指出肿瘤坏死因子 (TNF-α) 和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Ⅰ (sTNFRⅠ) 与孕妇感染性早产的关系, 早产感染组血清中TNF-α和sTNFRⅠ水平较高, 进一步诱导产生前列腺素, 增强趋化因子作用, 导致分娩早启动。

蒋敏等[3]研究显示早产与胎膜早破有关, 且胎膜早破占据早产临床因素首位。宫颈和阴道微生物产生蛋白水解酶, 使胶原纤维减少, 脆性增加, 引起宫缩, 致使胎膜早破诱发早产。李庆姝等[4]探讨胎膜组织中骨形成蛋白-2 (BMP-2) 和基质金属蛋白-9 (MMP-9) 与胎膜早破的关系, 研究发现, 早产组胎膜早破的BMP-2和MMP-9表达水平高于足月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37, P=0.0065) 。

1.2 生殖道感染

周静等[5]对妊娠期生殖道衣原体、支原体感染孕妇 (95例) 与无生殖道感染孕妇 (88例) 的分析发现, 生殖道衣原体、支原体感染孕妇早产发生率明显增加 (15.8%比4.5%P<0.05) , 宫颈分泌物衣原体和支原体可上行感染胎膜, 分解胎膜中的花生四烯酸产生前列腺素, 诱发宫缩导致早产。国外一项针对1026例孕妇病例对照研究调查分析指出[6], 孕前期阴道菌群异常的孕产妇, 孕35周发生早产风险是健康孕产妇的2.4倍 (OR=2.4, 95%CI1.2~4.8) , 细菌性阴道炎可增加早产发生风险 (OR=2.4, 95%CI1.1~4.7) 。徐凤秋等[7]将妊娠合并生殖道感染的89例孕妇作为观察组, 同时选择同期无生殖道感染孕妇89例作为对照, 生殖道感染的孕妇, 阴道分泌物的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2 (IL-12) 和白细胞介素-18 (IL-18) 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 (t=18.75P<0.0001;t=12.13P<0.0001) , 早产发生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 (χ2=9.8889, P=0.0017) , 提示IL-12和IL-18是生殖道感染引发早产的重要因素。

1.3 牙周感染

黄振等[8]通过病例对照研究, 探讨牙周炎与早产的关系, 选取早产母亲83例作为观察组, 同时期健康新生儿母亲44例作为对照组, 结果显示, 早产组母亲唾液及龈沟液中IL-6及IL-1β水平与对照组有差异, 同时, 唾液及龈沟液中IL-6及IL-1β含量与分娩孕周呈负相关。林垚等[9]研究指出, 牙周炎的发病率在早产低体重产妇组中与对照组明显不同 (20%比3.3%, P<0.05) , 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同时研究结果显示牙龈卟啉单胞菌 (P.gingivalis) 检出率越高, 孕周越小, 提示P.gingivalis是早产低出生体重危险信号。母体牙周炎可能是一个尚未被充分认识发生早产的危险因素。

2 诱发孕妇早产的饮酒、吸烟及其他不良生活习惯

华茂芳[10]对4460例产妇 (早产360例) 回顾性调查发现, 主动或被动吸烟、饮酒是影响早产的社会因素 (χ2=84.93, P<0.05;χ2=26.29, P<0.05) 。钟红秀等[11]对闽南地区孕产妇不良妊娠结局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指出, 饮酒和被动吸烟是早产的危险因素, 且差异显著 (95%CI1.381~4.407, P=0.002;95%CI1.096~3.542, P=0.023) 。袁彦玲等[12]针对云南省农村育龄夫妇不良妊娠结局与危险因素的研究, 在880例不良妊娠结局中, 早产占首位 (340例, 38.63%) , 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男性吸烟及吸烟量、女性饮酒与不良妊娠结局呈正相关 (P<0.05) , 特别是女性饮酒, 其不良妊娠风险增加1.5倍以上。龚俊等[13]对124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有吸烟及饮酒习惯者早产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显著 (24.2%比4.8%, P<0.05) 。

3 诱发孕妇早产的一般情况

3.1 年龄

Ip等[14]调查研究分析, 年龄在35岁及以上的高龄产妇, 早产风险增加 (OR=1.75, 95%CI1.11~2.76) 。提示在接诊高龄产妇时需高度警惕其发生早产的危险。Fleming[15]一项针对青少年妊娠结局的队列研究指出, 青少年 (<20岁) 早产比例高于成人组 (20~35岁) 。Khashan[16]认为年龄在14~17岁的孕妇会有更高的早产风险与胎儿低出生体重的风险。

3.2 早产史及妊娠间隔

Ananth等[17]对自发性早产再次妊娠妇女回顾性调查分析, 有过早产史的妇女再次妊娠, 早产的概率明显提高 (OR=3.6, 95%CI3.4~3.9) 。国外一项回顾性分析得出[18], 两次妊娠间隔<6个月的胎儿早产率提高至1.5倍 (OR=1.5, 95%CI1.2~1.8) 。过短的妊娠间隔导致子宫没有完全恢复到正常生理功能。

3.3 宫颈因素

Timor-Tritsch等[19]对70例先兆早产患者于治疗前进行阴道B型超声检测, 同时观察宫颈形状的差异, 经治疗后仍有19例早产, 并且早产者宫颈均为漏斗状,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早产与宫颈漏斗的形成密切相关。Hartmann等[20]通过B型超声检测871例早期单胎孕妇的宫颈长度和宽度, 对其妊娠结局的追踪结果发现:宫颈管的缩短及内口的增宽均可增加早产的风险性。目前一些研究建议普及子宫颈检测, 以检测子宫颈缩短现象, 并对已经确诊子宫颈缩短的孕妇辅以阴道孕酮药物治疗, 以减少由子宫颈缩短引发的早产发生。

4 诱发孕产妇早产的胎儿因素

4.1 双胎及多胎妊娠

国外一项2000-2007年回顾性分析 (145246例) 显示[21], 与单胎相比, 双胎或多胎妊娠早产发生率显著增加 (48.1%比6.0%) 。胡春霞等[22]对470例早产相关因素研究发现, 通过辅助生殖技术而受孕的双胎或三胎患者成为早产最重要的患者群。

4.2 胎儿疾病

一项针对2189例先天性心脏病胎儿调查分析发现[23], 早产的发生率为13.5%, 先天性心脏病胎儿发生早产的概率是正常胎儿的2倍。朱丽娜等[24]对100例伴有先天性心脏病的早产儿研究发现, 在这100例先天性心脏病早产儿中, 检测到异常染色体64例, 染色体核型异常检出率为64%, 染色体数目异常占异常总数的84%, 提示染色体异常是导致先天性心脏病早产儿的重要因素。

4.3 胎位异常

张慧杰等[25]对3470例产妇的调查分析, 臀位产占自发性早产11.11%, 主要是因为先露高低不平造成前羊膜囊压力不均或较小先露使宫颈机械性过早扩张而导致早产。

5 孕妇合并妊娠期疾病

5.1 妊娠期高血压

蒋秀等[26]对198例孕妇早产回顾性分析, 妊娠期高血压是医源性早产的主要原因, 尤其是妊娠期高血压早期未给予及时治疗, 病情加重, 从而引发医源性早产发生。张丽红等[27]回顾性分析11758例孕妇围生期资料, 探讨先兆子痫及不同程度蛋白尿对孕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 结果发现大量蛋白尿 (尿蛋白定量≥3.5g/24h) 是不良妊娠结局早产的危险因素 (OR=2.899, P=0.015) , 提示随着先兆子痫尿蛋白程度的加重, 不良妊娠结局的概率也会随之增加。

5.2 妊娠期糖尿病

Mozas等[28]对257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和277例无糖尿病孕妇回顾性分析, 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发生早产的概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OR=1.63, 95%CI1.14~2.34, P=0.005) 。包红霞等[29]对3166例高危孕妇妊娠结局分析, 孕妇孕早期体重异常 (≤40kg, ≥70kg) 、贫血 (Hb<100g/L) 是孕妇早产的高危因素, 孕妇膳食结构不合理, 体重异常和贫血, 导致妊娠期高血压及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率增加, 胎儿早产的几率增加。

6 叶酸缺乏及其他相关因素

Bukowski等[30]对34480名孕妇进行分析, 孕前开始补充叶酸可以使自发性早产降低50%-70%, 但超过32孕周的早产发生率与叶酸补充与否无关。Johnson等[31]研究了美国Camden一个贫困地区324例妊娠妇女二氢叶酸还原酶 (DHFR) 基因缺失的妇女, 其流产的风险增加3倍, DHFR缺失型同时叶酸摄取量低 (日摄取量<400mg) , 其发生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婴儿的风险比非缺失基因型和日叶酸摄取量≥400mg的妇女显著增高。叶酸代谢途径上的基因突变引起的临床表型与个体叶酸摄取量有关, 合理的补充叶酸可以避免某些早产的发生。

近年国外研究发现早产与遗传学有一定关联。McElroy等[32]研究发现, 母体补体受体I基因的一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与早产发生有较强相关性 (P=0.01) 。同时提出筛查和干预的办法, 预防早产发生。

综上所述, 孕妇早产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与围生期的诸多因素有关。虽然流行病学研究已经阐述一些导致早产的高危因素, 但还有绝大部分的早产病例不能用现有的高危因素去解析, 潜在的致病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摘要:早产儿的出生, 不仅影响儿童的生命和生存质量, 还给家庭、社会、医疗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近年来, 早产原因和机制的研究已成为热点, 现将国内外关于早产儿的研究内容进行总结和分析, 加强早产诱因认识, 以利于早产的预防和临床研究。

上一篇:组织结构因素下一篇:高温碱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