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护理(共12篇)
早产儿护理 篇1
舒适护理是使人在生理、心理、精神、社会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 以及缩短、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 而达到愉悦感受[1]。早产儿是指孕周满28周不足37周的活产婴儿, 体重在1 000~2 500 g之间, 胎龄越小, 体重越轻, 病死率愈高[2]。我院自2005年1月-2008年6月共收治42例, 经合理治疗和舒适护理与整体护理结合运用, 取得了较好疗效, 缩短了住院天数。现将其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42例, 男27例, 女15例;孕周30周~37周;体重1 200~2 500 g;出生1 min后Apgar评分3~8分;住院天数1 d~14 d;治愈38例, 死亡4例。
1.2 结果
38例早产儿经舒适护理与整体护理相结合, 平均住院天数为8 d, 病情好转出院。
2 护理
2.1 保暖
由于早产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成熟, 皮下脂肪少, 体表面积相对较大, 产热不足, 散热增加, 导致早产儿体温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 保暖成了挽救生命的重要内容。室内温度一般应保持在24~28℃, 相对湿度55%~65%, 并根据早产儿的体重、胎龄、日龄及病情给予不同的保暖措施。入暖箱的患儿, 一切护理操作均应在暖箱内进行, 以保持恒温, 每小时测体温1次, 根据体温调节箱温, 当体温维持在36.5℃左右时可每4 h测体温1次, 保持衣服、床褥的平整, 更换尿布动作要快、幅度小。暖箱每日消毒1次, 每周更换1次, 每日更换蒸馏水, 并定时添加, 以免影响箱温及湿度。
2.2 减少噪声刺激
噪声对早产儿正在发育的大脑有很多副作用, 可引起呼吸暂停、心动过缓、缺氧、颅内压增高、血压增高、窒息, 还可带来长期的后遗症, 如听力缺失和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等。因此说话要轻柔, 尤其在靠近早产儿时降低音量, 最好不要在暖箱旁说话, 走动轻柔, 避免穿响底鞋, 不要用力摔碰暖箱门, 避免敲击暖箱等。尽量减少仪器的报警音量, 报警声响起时要反应迅速。
2.3 减少光线的刺激
光线对早产儿脑部发育有很大影响, 光线刺激可使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生率增高及减少睡眠。周期性的光照 (模仿黑夜和白天的光线变化) 能使比那些持续地呆在黑暗环境中的早产儿生理性节律增强, 使其发育得更好。20:00暖箱上加遮光罩, 有利于生长发育和疾病的恢复, 帮助树立起正常的睡眠周期。
2.4 心理舒适的护理
护理时尽量减少操作, 在进行护理操作时, 要用温柔的语言和眼神与早产儿进行交流, 应给予肢体支持, 尽量减少对肢体的捆绑。抚触患儿[3], 抚触有利于提高婴儿的免疫力和应激力, 并能促进消化功能, 减少婴儿的哭闹, 改善婴儿的睡眠, 降低婴儿黄疸指数和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 避免“皮肤饥饿现象”, 有利于早产儿的生长发育。
2.5 加强呼吸道管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 早产儿仰卧时可在肩下放置软垫, 避免颈部弯曲, 促使痰液排出。随时调整吸氧浓度, 避免用氧过量。氧分压保持在50~70 mm Hg (1 mm Hg=0.133 k Pa) , 经皮血氧饱和度90%~95%。密切观察患儿面色及肤色, 呼吸频率、深浅, 一旦发生呼吸暂停, 可轻弹、抽打足底或托背等恢复呼吸。一旦紫绀消失即停吸氧。如继发性呼吸暂停应查明病因后治疗。
2.6 喂养
病情允许情况下早产儿应予早期、适量喂养, 以刺激肠蠕动和胃肠激素分泌, 减轻黄疸症状或缩短其持续时间, 减少坏死性小肠炎发生等。乳汁首选母乳, 无母乳可给配方奶, 有吸吮能力的可于生后4 h~6 h内喂哺10%葡萄糖水2~3次, 耐受后开奶。吸吮、吞咽能力不全者, 可鼻饲喂养, 每次鼻饲前都注意奶液温度并从胃管回抽以了解胃排空情况, 决定喂奶量。喂奶后取右侧卧位, 抬高床头30°, 根据体重决定每次喂奶量及间隔时间, 并每日检测体重, 理想体重增加每日10~15 g。
2.7 预防感染
早产儿抵抗力差, 免疫功能低下, 来自母体的Ig G较少, 易患各种感染。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 入室做到更衣、洗手、换鞋、空气消毒、限制探视、有感染疾病不得入室等规定。严格执行“一次操作, 一次洗手”, 以减少院内感染发生。保持皮肤的完整性, 每次大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 防止红臀或尿布疹发生。保持脐带残端清洁和干燥, 认真做好乳具消毒, 每日病房通风2次, 紫外线消毒2次, 每月1次空气、物表、奶瓶、奶嘴、医务人员的手行微生物监测, 保证各项指标达标。
2.8 家长的心理支持
入院后详细了解早产儿母亲情况及早产儿情况, 把住院期间的治疗护理内容告之家长, 讲解患儿护理、抚触、婴儿操等方面的知识, 并教会家长操作的方法。出院后留下联系方式, 以便有问题时家长可随时咨询。
3 小结
舒适护理提高了护理质量, 突出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指导思想, 发挥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通过对早产儿进行周到的舒适护理, 明显改善了病区环境, 促进了早产儿的生长发育, 减少了院内感染, 大大缩短了住院时间和减轻了住院患者经济负担, 使早产儿在心理、社会、精神等方面都达到了最佳的状态。
参考文献
[1]运怀英.论舒适护理的美学要求[J].护理学杂志, 2006, 21 (5) :74
[2]金汉珍, 黄德珉, 官希吉, 等.实用儿科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421~422
[3]赵婉文, 张建平, 陈文才.抚触对新生儿血糖及体重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 2001, 36 (4) :275~276
早产儿护理 篇2
【摘要】 目的 探讨早产儿转运途中的护理。方法 通过转运系统将基层 医院 早产儿转运至我院nicu 治疗 , 包括现场处理、途中监护。结果 转运早产儿267例, 258例治愈好转出院, 放弃治疗7例,死亡2例。结论 宫内转运、加强转运途中监护与护理,是降低早产儿病死率、改善预后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 早产儿;转运;监护;护理
新生儿转运(neonatal transport nt)是新生儿急救工作的重要一环[1],我科nicu 2001—2008年共转运危重新生儿549例,其中早产儿267例,占48.6%。为更好地发挥危重新生儿转运系统(nets)的职能,本文将重点探讨早产儿途中监护与护理,从而降低早产儿病死率与致残率。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转运早产儿267例,其中超低出生体重儿12例,极低出生体重儿23例;生后6h转运的87例,12h转运的58例,24h转运的101例,均于生后3天内转运。
方法
2.1 转运设备及人员 用新生儿转运暖箱、简易呼吸机、监护仪、微量血糖仪、微量输液泵、氧气瓶、自制急救箱(内含婴儿复苏气囊、新生儿喉镜、各种型号的气管导管、各种急救药品、输液器、注射器、头皮针或静脉留置套管针、胶带等)。救护车上配备有吸痰器及备用氧气人员由一名新生儿科专科医师(有多年从事新生儿临床工作经验者)、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专职护士及司机组成一个转运小组,随时待命。转运范围由深圳市政府规定的我院的转运范围。
2.2 转运方法 转运的全程注意预防低体温、低血糖、低氧血症、低血压。
2.2.2 转运途中措施 密切观察患儿病情,监测呼吸、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暖箱保暖(且未到达目的地前均预先将暖箱预热,箱温根据患儿出生体重、体温、出生时间调整),静脉输液维持正常血糖,保持呼吸道通畅,适当放宽吸氧指征,大多数采用鼻导管吸氧,必要时予面罩吸氧,部分患儿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插管时对于气管插管套管外部的固定相当牢固, 故无一例在途中发生插管滑脱或发生气漏的。早产儿相对较易发生颅内出血,减少途中颠簸尤其重要:患儿取仰卧位,用安全带固定患儿身体;转运暖箱应与救护车纵轴方向一致,以减少汽车运行时对患儿头部血流的影响;鸟巢式护理增加患儿的安全感并减少震动;加强急救车辆的减震功能;在急救车辆上安装轨道固定转运温箱。到达前随时与nicu病房联系,做好相应的准备。
早产儿的护理体会 篇3
胎龄在37足周以前出生的活产婴儿称为早产儿或未成熟儿。
1.护理方法
初生的早产儿入室后应先安静4小时,头侧向一边,使口内黏液向外流,以后每2~3小时轻换体位1次。每4小时测体温1次,每日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之差不应超过1℃。如已稳定在36~37℃间3次以上,可改为每日上午时及下午时各测1次。若体温高于37℃或低于36℃,仍需每4小时测1次。氧的使用以有呼吸困难或青紫、情况欠佳者为限,勿以氧吸入当作常规。一般给氧数小时后青紫消失、呼吸正常时便可停止。如体重1000g以下的早产儿,可持续1昼夜。持续给氧最好不超过3天。禁忌放氧過度、浓度过高,时间过长,以免损伤婴儿的眼及肺。哺喂时容易发绀的婴儿,可于哺喂前后给予数分钟氧吸入。
2.注意事项
早产儿在脐带脱落、创口愈合后才予沐浴。在不沐浴时,上半身在暖箱内进行擦澡护理,包裹上半身后再抱出清洗臀部。体重在1000~1500g以下者,可用消毒植物油或滑石粉轻擦皱褶处,以保护皮肤。护理中着重做好下列三点:
(1)保暖 早产儿由于体温调节困难,因此护理中对温、湿度的要求就显得很重要。
(2)正确的喂养 由于早产儿生长发育较快,正确的喂养比足月儿更重要。生后开始喂养时间:一般早产儿可于生后2~4小时开始喂糖水,试喂1~2次无呕吐者,6~8小时后再改喂奶液。曾发生过青紫、呼吸困难、体重过低或用手术产出者,可用静脉滴注10%葡萄糖液,或应用全静脉和部分高营养液,情况好转后才改口服。喂奶间隔时间可根据不同体重安排,1000g以下每小时喂1次,1001~1500g者1.5小时1次,1501~2000g者2小时1次,2001~2500g者每3小时1次。夜间均可适当延长。如遇到摄入量不足,一般情况欠佳,吮吸力差,胃纳欠佳易吐的婴儿,白天晚间均以少量多次为宜。喂奶方法:按早产儿具体情况而定。①直接哺喂母奶 出生体重较大已有吮吸能力的可试用此法。②奶瓶喂养 也只能用于体重较大、并已有吮吸力的早产儿。用小号奶瓶,奶液不易转冷。橡皮奶头要软,开孔2~3个,大小以倒置时奶液适能滴出为度。流奶过快,来不及吞咽,易致窒息;流奶过慢,吮吸费力,易使疲倦而拒食。③胃管喂养 适用于吮吸吞咽能力不全,体重较低的早产儿。孕周小于32周,体重小于1,500g者,输入各种和人奶近似的氨基酸和脂类、10%葡萄糖、各种维生素和电解质,最多勿超过3天。对于消化道畸形、手术后暂时不能喂养或严重的呼吸系疾病、低体重儿等摄入量不足者,也可采用消化道外颈静脉补充营养。喂哺早产儿以母乳最为相宜,应尽量鼓励产妇维持母奶。在母乳不足的情况下,也可考虑用早产儿配方奶人工喂养。早产儿对糖的消化吸收最好,其次为蛋白质,对脂肪的消化吸收能力最差。因此以半脱脂奶较为理想。
3.防止感染
舒适护理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 篇4
1 临床资料
2007年3月—2008年3月我院新生儿病区收治的142例早产儿, 男75例, 女67例;胎龄28周~36周, 平均32.6周;出生体重900 g~2 425 g;双胞胎23例。本组病例经舒适护理与整体护理相结合, 均缩短住院时间, 病情好转出院。
2 护理
2.1 新生儿暖箱保暖护理
首先, 保持室温在26 ℃~28 ℃。早产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 应该根据胎龄、日龄、体重调节箱温与湿度, 尽量接近宫内环境, 高湿的环境下体重增长快, 湿度宜保持在60%~65%。在温箱内密切观察患儿的体温变化, 4 h测体温1次, 保持体温恒定在36 ℃~37 ℃, 每日温差不应超过1 ℃, 体重较轻的早产儿可在温箱内擦浴。各种护理操作集中执行, 各种管道从暖箱转窗进入, 以减少开关暖箱门所致的早产儿热量流失。
2.2 喂养的舒适护理
根据早产儿的胎龄、体重、病情和一般情况。喂养方法分非营养性吸吮及微量喂养、胃管喂养、经胃管营养向经口哺乳过度和直接授乳的开始。出生后4 h可喂10%葡萄糖水2次或3次, 耐受后可开奶, 病情重者可适当延长, 吸吮能力差者可停留胃管或滴管胃喂养, 一般2 h~3 h进行1次。喂养过程中出现喂养不耐受情况, 如胃食管反流, 喂奶后多次呕吐, 回抽咖啡样物及残余奶超过30%或>2 mL/kg, 腹胀, 被禁食>2次, 体重不增加 (10 d以后每天<15 g) , 排便不畅等定义为喂养不耐受, 则延迟喂养 (>3 d) 。人工喂养者宜选择质地柔软的小号奶嘴, 奶嘴孔不宜过大以防呛咳而发生窒息。每周固定时间测量体重3次, 以了解体重增长情况, 提供合适的静脉和胃肠营养支持。
2.3 预防感染
严格遵守新生儿室消毒隔离制度, 入室做到更衣、换鞋、洗手、空气消毒、限制探视、有感染疾病不得入室等规定。加强日常护理, 如口腔护理, 皮肤护理, 脐部护理[2]。执行各种操作要严格执行无菌原则及操作常规。为减少院内感染发生, 严格执行“一次操作, 一次洗手”。新生儿所需用物做到专人专用, 部分物品必须高压消毒。温箱每日用消毒液擦拭, 特别是操作窗口。温箱储水槽每日消毒和更换无菌蒸馏水。每天病房通风2次, 紫外线消毒3次。每月1次空气、物体表面、奶瓶、奶嘴、医护人员的手行微生物监测, 保证各项指标达标。
2.4 心理舒适的护理
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医护人员重视新生儿的舒适护理, 培养每个人都富有母爱。在进行治疗护理操作时, 要用温柔的语言和眼神与早产儿进行交流。在患儿烦躁或哭闹时给予安抚, 并通过对其头部、背部或手部的抚触, 避免“皮肤饥饿现象”, 使新生儿通过触觉刺激产生安全感和愉快的情绪, 有利于新生儿的生长发育。
2.5 生长发育的舒适护理
要注意大环境 (病房) 和小环境 (婴儿周围) 对婴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目前越来越关注光线、声音及抚触对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影响[3]。
2.5.1 光线
早产儿畏光, 他们只能在光线微弱时睁开双眼。但病房多使用荧光灯, 光线强, 光源持续。周期性的光照 (模仿黑夜和白天的光线变化) 能使早产儿比那些持续地呆在黑暗环境中的早产儿的生理性节律增强, 使其发育得更好。持续的明亮光照会使人活动增加、睡眠减少和心动过缓。根据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的建议调整病房光线明亮度:暖箱内25 ftc, 室内60 ftc, 特殊治疗时100 ftc[4]。因此, 可以模仿黑夜的环境, 20:00给早产儿双眼覆盖黑色的眼布, 有利于生长发育和疾病的恢复, 帮助树立起正常的睡眠周期。
2.5.2 声音
过强的噪音可以损坏听觉器官, 产生不良的生理反应, 如缺氧、颅内压增高、血压增高、窒息, 心率减慢及肤色改变。新生儿监护室是高噪音环境, 有医务人员产生的噪音 (如床边交班, 病房集体讲话, 开水龙头, 开关暖箱门等) , 有部分仪器产生的噪音 (如呼吸机和暖箱运行的声音、心电监护报警的声音、输液泵报警的声音, 甚至电话铃声) 。因此医护人员应尽量做到谈话、走路、技术操作轻微, 尽量减少仪器的报警音量, 护理早产儿时具备高度的责任心, 严密观察病情, 能预见危险隐患, 反应迅速, 措施到位, 报警声响起时要反应迅速。
3 小结
舒适护理提高了护理质量, 突出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指导思想, 发挥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使护士真正做到急病人所急, 给早产儿周到的舒适护理。在实际的工作中, 充分体现了自我价值。舒适护理改善了病区环境, 促进了早产儿的生长发育, 减少了院内感染, 大大缩短了住院时间和减轻了住院经济负担, 使早产儿在心理、社会、精神等方面都达到最佳的状态。
摘要:[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对142例早产儿采取舒适护理与整体护理相结合的护理, 包括在温箱内保暖, 病房环境的改善, 加强喂养, 预防感染, 加强心理护理, 强调光线和声音的生长环境等。观察舒适护理的应用效果。[结果]本组病例均病情好转出院。[结论]对早产儿实行舒适护理能促进生长发育, 促使早产儿病情好转, 缩短住院时间。
关键词:舒适护理,早产儿,应用
参考文献
[1]运怀英.论舒适护理的美学要求[J].护理学杂志, 2006, 21 (5) :74.
[2]李红文.32例早产儿护理体会[J].家庭护士, 2007, 5 (11C) :26.
[3]龚梅, 王珏, 徐悦.新生儿舒适护理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 2007, 21 (1B) :95-96.
护理早产儿5大注意事项 篇5
1.皮肤要勤清洁。
很多家长都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认为早产儿体质弱,怕感冒,就给他减少洗澡次数,“其实早产儿的皮肤薄,更容易受细菌感染,清洁显得更为重要。” 她表示,广东气温高,即使是冬天也可以通过开暖气等来保证室温,没必要担心孩子会感觉冷。清洗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其褶皱部位,屁股每次换完尿布后要及时用 清水清洗并擦干。口腔要用凉开水清理,防口腔感染。
2.喂奶要控制好频率和奶的冲调比例。
由于早产儿一般要进ICU,脱离母亲的时间比较长,所以出院后基本上都是人工喂养或者混合喂养,在住院期间一般由医院为早产儿配置奶粉。据了 解,目前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早产儿和低体重儿一般使用早产奶粉或者专为早产儿配置的液体奶,但目前国内市场上尚无此类产品,对此,专家表示,出院的`早产儿 在家可以用普通奶粉,但家长一定要掌握好冲调比例。用奶瓶喂奶时,奶头孔眼不宜过大,否则乳汁流得太快,易引起呛咳,甚至发生窒息,
资料
但奶头孔眼也不宜太 小,以免吸奶费力,引起疲劳。吸吮和吞咽能力差的早产儿,可使用套有橡胶管的滴管喂奶。喂完奶后,可让婴儿侧卧,这样即便是吐奶也不容易呛咳,能避免呕吐 物吸入气管,引起吸入性肺炎或窒息。
3.多进行抚触和语言沟通,给孩子一些爱的传递。
据介绍,早产儿待病情稳定后即可开始抚触疗法,经过一定时间按摩,可以使婴儿的摄入奶量明显增加,头围、身长、血经蛋白、体重均明显增高。
“抚触对早产儿生长能带来诸多益处,可作为早产儿时期综合干预措施之一。”杨杰介绍,抚触是一种被动式的运动,皮肤的接触能刺激触觉神经、运动 神经等的发育,利于大脑发育。抚触过程中,能增进亲子感情,让孩子感受到爱,更坚强地成长。“但要注意的是,抚触时要确保房间内温度适当,一般保持在 20℃~30℃,另外要选择合适的时间,一般选在宝宝吃饱后1~2小时清醒时为佳,不要选在吃饱后或饥饿时或想睡时。”
4.家居保持通风环境,少让宝宝处于人多的环境中,避免交叉感染。
专家表示,家长欢天喜地带宝宝回家,大摆酒席,或接受亲戚朋友的登门拜访,这些都应该在早期尽量避免。因为早产儿抵抗力相对较弱,很容易受到外界的感染,一不留神就不得不重回医院。
5.一定要遵医嘱带孩子定期复查和进行早教。
早产儿科学护理新进展 篇6
随着医疗护理技术的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已经有所提高,但其日后的生活质量和社会适应能力较正常足月儿差,因此,发展和探讨对早产儿进行早期科学护理,对减少后遗症,提高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早产儿;科学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425-01
早产儿是指出生时胎龄<37周、体重<2500g、身长<47cm的新生儿。我国早产儿的发生率为5~10%。随着医疗护理技术的提高,早产婴儿的存活率已有所提高,但其日后的生活质量和社会适应能力较正常足月儿差。因此,发展和探讨对早产儿进行早期护理干预,对减少后遗症,提高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 保暖
1.1 保持适宜的环境温度
由于早产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成熟,皮下脂肪少,体表面积相对较大,产热不足,散热增加,导致早产儿体温易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适中的环境温度能使早产儿维持理想的体温,早产儿室的温度一般应保持在24~26℃,相对湿度在55~65%,并应根据早产儿的体重、成熟度及病情,给予不同的保暖措施。早产儿的中性温度(是指能保持早产儿正常体温,而新陈代谢率最低,耗氧量最少的一种最适宜的环境温度)一般在32~36℃之间,体重越轻者,周围环境应越接近早产儿体温。因此,早产儿往往需要置于暖箱中保暖,体重1001~1500g者箱温应在32~34℃[1]。
1.2 暖箱保暖或辐射台保暖
早产儿往往需要置于暖箱中保暖,体重1000~1500g者,箱温应在32~34℃;体重低于1000g者,箱温应在34~36℃。暖箱相对湿度一般为60~80%,胎龄和出生体重越低,暖箱相对湿度要高一些,对维持体液平衡非常重要,但要注意预防感染。低出生体重儿在暖箱内一般不宜全裸体,可着尿布及单衣,以防辐射增加,一切护理操作应尽量在暖箱中轻柔的完成,避免不必要的检查及移动,以减少医护刺激。每小时测试体温 1次并记录,根据体温高低随时调节箱温,保持患儿体温在正常范围内。对出生体重大于2000g 的早产儿或临床症状不稳定的患儿,为了便于操作,可将患儿置于辐射台上,根据体重设置好辐射台温度,用塑料薄膜遮盖患儿体表,以减少热量散失及不显性失水。适当喂水,增加输液量,防止脱水热的发生[2]。
2 加强环境管理
2.1 减少噪音刺激
噪音对早产儿正在发育中的大脑有很多副作用,可引起呼吸暂停,心动过缓,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的急剧波动,还可带来长期的后遗症,如听力缺失和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等。因此,护理人员应尽力营造一个安靜的环境,如说话轻柔,尤其在靠近早产儿时要降低音量,最好不在早产儿暖箱或床旁说话;走动轻柔,避免穿响底鞋;护理仪及电话声音设定于最小音量,及时回应监护仪的报警;不要用力摔碰暖箱门,避免敲击暖箱等[3]。
2.2 减少光线刺激
光线对早产儿脑部发育有很大影响,光线刺激可使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生率增高,生长发育缓慢,持续性照明能致早产儿生物钟节律变化和睡眠剥夺。然而,大多数新生儿病房都采用持续的高强度荧光照明,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减少光线对早产儿的刺激,如拉上窗帘以避免太阳光照射,降低室内光线,暖箱上使用遮光罩,营造一个类似子宫内的幽暗环境,以保证患儿的睡眠。
3 合理喂养
人类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是从妊娠3个月到生后18个月,快速增长的大部分时间在生后,大脑快速增长的时期很容易受营养的影响,可能导致智力及运动功能的长期损害。母乳喂养是早产儿的重要营养来源,它能有降低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率。然而,单纯母乳不能满足早产儿快速的生长发育的需要,还需要加上一定的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如胎龄较大、吸吮力好可直接用奶瓶喂养[4]。胎龄32周、咽反射不良、吸吮力弱或无吸吮力患儿,用管饲法。我科在固定胃管时,不再用传统的两根胶布固定,而是用一张减小的粘贴巾,固定在近鼻翼旁的脸颊上,效果很好,不易被患儿拔出。遇有鼻导管吸氧的患儿,用红标签纸贴吸氧管,蓝标签纸贴鼻饲管,以示区别,防止操作中疏忽导致差错发生。鼻饲以鲜母乳作为首选,如条件不允许可用早产儿奶粉,要少量多次喂养,密切观察患儿的情况。不主张注射器直接打奶,而是抽出活塞,把需要的奶量倒进空针筒,依靠自然重力流入。这样做,可以让早产儿有一个慢慢适应的过程,还可以减少反流。病情稳定时给其非营养性吸吮,如把患儿的手放在嘴边,以自我安慰,刺激胃肠激素的分泌。
4 发育支持性护理
4.1 “鸟巢”式护理
胎儿在宫内时周围是温暖的羊水柔软的胎盘及子宫组织,娩出后早产儿亦喜欢卷曲身体舒适的体位能促进早产儿自我安抚和自我行为控制,有利于早产儿神经行为的发育用毛巾或床单制作早产儿睡的鸟巢,中底层由水垫制作,早产儿肢体活动时能产生水的震动,犹如宫内环境可减少呼吸暂停,促进早产儿的韵律感,增加安全感;使用水枕有利于头颅塑形,可避免早产儿中常见的双侧头部平坦,而造成持久的体格及心理社会适应困难;用柔软的绒布造成的鸟巢犹如胎盘及子宫组织,早产儿双手双腿靠近身体中线呈卷曲体态,使其更容易触摸躯干及肢体活动,能触及面部促进手的互动,吸吮手指进行非营养性吸吮,鸟巢为早产儿提供安静安全舒适的生长环境,增强了早产儿的活动能力,促进了吸吮消化,促进了早产儿的生长发育[5]。
4.2 “袋鼠”式护理
当早产儿身体状况稳定,母亲或父亲取坐位,把仅穿戴尿布的早产儿放在自己胸前进行皮肤对皮肤的接触,研究显示,袋鼠式护理能促进母乳喂养,使父母亲对早产儿的表现更加敏感,并提供更好的家庭环境,早产儿表现为更稳定的生理状况和神经行为反应;研究还显示,袋鼠式护理还能减轻足跟采学时早产儿的疼痛反应。
5 定期随访,加强对父母的心理支持
父母往往认为早产儿易于出现各种健康问题,而产生较重的心理负担医务工作者应该给早产儿母亲更多的支持,可以通过开设网上和电话咨询,定期举办早产儿健康讲座,或制定宣传小册子等途径来为早产儿父母提供一些方便快捷的医疗资源,从而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医务人员不仅要重视早产儿出院后对其父母的心理问题进行护理干预,还要在早产儿住院期间为他们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如允许父母每天1~2次参与护理他们的婴儿。这种护理方式在发达国家已广泛实施,而国内目前只有允许病情危重的新生儿的父母入内探视[6]。
此外,预防感染和加强呼吸道的管理也是早产儿管理的重要内容。
总之,早产儿是一个极其脆弱的群体,医护人员及家庭社会共同协手,为其提供良好的医疗护理及发育支持,对提高早产儿存活率及日后的生存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樊杰.早产儿的发育支持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0): 780-781.
[2]孙家俊.早产儿护理新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4): 132-135.
[3]张群英,陈志伟,张红霞,等.早期护理干预对早产儿发育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6): 524-525.
[4]臧少敏,绳宇.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实施发育支持护理措施及效果的研究现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9): 35-37.
[5]董会娟,刘淑艳,黄秋学,等.循证护理在早产儿早期干预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0): 935-936.
循证护理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5月至2011年7月, 我院共收治了30例体重不足2000g的早产儿, 其中男性16例, 女14例, 胎龄26~35周, 平均年龄 (32.3±2.1) 周, 体重880~2000g, 平均体重 (1375±303) g, 1minApgar评分5~9分5minApgar评分6~10分, 阴道分娩9例, 剖宫产21例。
1.2 方法
1.2.1 循证护理方法 (1) 建立循证护理小组。
护士长带领全体护士成立循证护理小组。护士长任组长, 一位责任护士任副组长, 其他4名护士任组员。组长安排组员查阅有关资料围绕护理问题组织业务学习, 去伪存真。每位组员发表见解, 有据可依, 有证可循, 有疑问时反复查阅资料及请教有经验的同行、护理专家、新生儿医生。 (2) 了解早产儿生理发育特点。 (3) 建立完善护理常规。全体成员共同负责患儿的护理,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 每当遇到疑问或难题时, 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分析、总结, 提出解决方法。并组织护理查房及护理病历讨论, 使每个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均有证可循、有据可依。小组成员从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查阅相关文献10篇, 及儿科护理学相关资料等, 经过学习讨论, 列出如下护理要点。 (1) 加强保暖; (2) 保持呼吸道通畅; (3) 合理用氧; (4) 正确喂养; (5) 预防感染; (5) 预防出血; (7) 密切观察病情; (8) 发展性照顾; (9) 健康教育。
1.2.2 循证护理实践 (1) 加强保暖。
早产儿体表面积较大, 体表散热大于产热, 体温中枢和汗腺功能发育不全, 易受外界温度因素影响[2], 又因棕色脂肪少, 低体温较多见, 常因寒冷而导致硬肿症的发生。因此, 保暖对于挽救早产儿的生命极为重要。患儿入NICU, 环境温度在24~26°C, 相对湿度55%~65%, 将患儿立即裸体放入暖箱内, 尽量减少室温暴露时间, 每4小时测量体温1次。每项治疗和护理操作尽量集中在暖箱内进行。暴露操作应在远红外辐射床保暖下进行。体重<1500g极低体重儿, 每6小时油浴1次, 促进血液循环。 (2) 保持呼吸道通畅。由于早产儿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少, 常出现呼吸不规则和呼吸暂停, 应取仰卧位, 稍垫高颈肩部, 使头部稍后仰, 保持呼吸道通畅, 备好吸痰器及简易呼吸器、人工呼吸机, 及时有效吸出口、鼻、咽分泌物, 如出现呼吸暂停, 采用背托、刺激皮肤等方法缓解, 如无效, 可采用简易复苏囊复苏。 (3) 合理吸氧。根据血氧饱和度及缺氧症状合理选择给氧方式, 如鼻塞低流量吸氧、头罩吸氧、正压CPAP吸氧。氧气应加温加湿, 长时间高浓度吸氧尽量不超过3d, 随时观察血氧饱和度, 维持在85%~93%之间。定时测血气, 避免氧中毒, 症状改善后及时停氧。 (4) 正确喂养。早产儿因各种消化酶不足, 消化吸收能力极差, 但生长发育所需的物质多, 而初乳中有大量的IgA/IgM, 补充溶菌酶, 可迅速提高免疫力[3], 因此最好早期母乳喂养, 如条件不允许可根据病情给与早产儿专用奶粉微量喂养。体重越轻, 开始哺乳量越少, 每次增加奶量越少, 哺乳间隔时间越短, 可先给奶2~5mL, 如能耐受, 每次增加1~2mL, 直至每日需要能量。体重低于1500g者, 哺乳间隔时间为1~2h。对吸吮力差者, 可用滴管喂哺。按时提供非营养性吸吮。对既无吸吮能力又无吞咽能力者, 可用胃管法, 每次进食前应抽吸胃内容物, 有残留奶则减少奶量, 如持续有较大量残留奶可改用静脉高营养液。每日计算液体量和奶量, 随着奶量增加, 输液量减少, 奶量达160mL/ (kg·d) 时, 静脉营养停止供给。喂哺后将儿头抬高30°, 严密观察, 防止胃肠食道返流引起窒息。每日记录出入量及准确测量体重, 以便分析、调整喂养方案, 满足机体能量需求。 (5) 预防感染。患儿免疫力差, 为避免交叉感染, NICU必须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及无菌操作规程, 室内定时通风换气, 紫外线和消毒机空气消毒, 地面、工作台、暖箱每日用含氯消毒液内外擦拭, 再用清水擦拭, 室内用具定期灭菌。湿化瓶和流量表按要求严格消毒, 人工呼吸机管路环消灭菌。加强早产儿的口腔、皮肤、臀部、脐部护理。工作人员强化洗手意识, 每次接触患儿前后严格按规定洗手或用快速消毒液擦拭手部。 (6) 预防出血。早产儿缺乏维生素K依赖凝血因子, 出生后应及时补充维生素K, 预防出血症, 还应补充维生素A、C、D、E和铁剂等。各种治疗和操作动作轻柔。 (7) 密切观察病情。早产儿病情复杂, 变化快, 应专人守护,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等变化, 积极防治呼吸窘迫综合症、颅内出血、缺血缺氧性脑病、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 尤其是呼吸窘迫综合症是早产儿死亡最主要原因[3]。应备好氧气、吸痰器、心电监护仪及急救药品。 (8) 发展性照顾。可以促进早产儿体重增长, 减少哭闹和呼吸暂停, 将光线调暗, 以减少不必要的刺激, 使患儿侧卧, 用直径3~4cm棉圈环绕在身体周围, 使其所处环境与子宫内尽可能相似, 帮助患儿尽快适应新的环境, 产生安全感, 以促进体格和精神的正常发育。提倡早期抚触, 早产儿具有发育的可塑性, 早期干预治疗至关重要, 1次/d, 15min/次, 抚触时注意刺激频率和强度, 充满爱心。 (9) 健康教育。生育早产儿的父母亲往往会有忧郁和焦虑, 不知所措, 接受早产儿需要特殊照顾观念需一段时间。应在提供消毒隔离措施的前提下, 鼓励父母进入早产儿室, 探视及参与照顾患儿的活动;如抱抚、喂奶。指导父母如何冲调奶粉、沐浴、观察体温、脐带护理、何时预防接种、门诊随访等。使他们得到良好的信息支持和树立照顾患儿的信心[4]。
2 结果
通过循证护理, 30例早产儿 (体重<2000g) 均存活, 治愈出院, 效果满意。
3 讨论
近年来, 随着现代护理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 以真实可靠的科学证据为基础的护理实践—循证护理 (evidence-basednursing, EBN) 广泛开展, 使传统的以经验为主的护理模式向依据科学研究成果为基础的新型护理模式转变, 这也是护理领域发展的新趋势。我院在早产儿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 旨在帮助护理人员认识循证护理, 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 最终实现以循证的观念进行护理实践、护理教育、护理管理的目标。我们在护理实践中, 遵循循证护理的理念, 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减少了实践中的变异性带来的不必要资源浪费及对患者的不利因素。资料显示, 30例患儿均存活, 明显提高了早产儿的存活率, 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NICU病房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2009年5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30例早产儿 (体重<2000g) 应用循证护理, 观察护理效果。结果 30例均未因护理不当引起并发症及死亡, 效果满意。结论 在低体重患儿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可有效提高患儿的存活率, 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循证护理,早产儿
参考文献
[1]余桂英, 邓云珍.发育支持护理对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睡眠和体质量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 2009, 24 (23) :35~37.
[2]金汉珍, 黄德珉, 官希吉.实用新生儿[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200~202.
[3]梁小梅, 陆俭.早期护理干预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存活质量的影响[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7, 24 (1) :10~11.
早产儿的护理体会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0月—2012年10月, 我科收治早产儿37例, 其中男22例, 女15例, 孕28周~32周21例, 孕32周~36周16例。体质量1 400~1 600 g 7例, 1 700~2000 g13例, 2 200~2 400 g 17例。住院时间7 d~30 d。
1.2 方法
根据不同胎龄及出生时体质量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及院内感染, 提高治愈率。
1.2.1 注意保暖
室温24~26℃, 湿度55%~65%, 根据早产儿的体重和成熟度采取不同的保暖措施, 一般体重小于2 000 g者, 尽早放婴儿保温箱保暖, 婴儿保温箱的温度根据患儿体重调节。体重大于2 000 g者, 应放在婴儿保温箱外保暖, 维持体温在36~37℃, 因头部面积占体表面积的20.8%, 散热量大, 头部应戴绒布帽, 以降低氧耗和散热量。护理早产儿时, 双手必须温暖, 各种操作应集中, 并在远红外辐射床保暖下进行;更换衣服尿布时, 应先放暖箱中预热再更换, 并尽量缩短操作时间;每2 h测体温1次, 如出现异常, 及时通知医生。出保温箱的条件: (1) 患儿体重达2 000 g或以上, 体温正常; (2) 在不加热的温箱里室温维持在24~26℃时, 患儿能保持正常体温; (3) 患儿在温箱里生活了1个月以上, 体重虽不到2 000 g但一般情况良好。不同出生体重早产儿保温箱温度参数见表1。
1.2.2 呼吸管理
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保持呼吸道通畅, 有缺氧症状者, 给予低流量 (0.5 L/min) 间断吸氧, 一旦症状改善立即停用, 以防视网膜病变等氧疗并发症。呼吸暂停时可采用拍打足底、托背等方法帮助早产儿恢复自主呼吸, 随时备好吸痰器、新生儿呼吸复苏囊、气管导管和急救药品等, 若发生异常情况及时进行抢救。
1.2.3 喂养
开乳时间:提早喂养以预防低血糖, 一般生后2 h~4 h试喂10%葡萄糖1~2次 (2 m L/kg) , 无呕吐者, 可于生后4 h~6 h开始喂乳, 乳汁首选母乳, 无母乳者可选早产儿配方乳。喂乳量与间隔时间见表2。
喂乳方法:有吸吮吞咽能力者直接喂母乳或用奶瓶喂养;有吞咽能力无吸吮能力者, 可用5 m L针管去掉针头吸母乳后缓慢滴入患儿口中, 喂奶后将患儿竖抱, 轻叩背部, 将其误咽的空气排出然后取右侧卧位;吸吮吞咽能力均差者, 可采用鼻胃管, 包括间歇管饲法和持续管饲法, 并观察有无呕吐、溢乳、腹胀等情况;有喂养不耐受者, 停止喂养后观察临床症状缓解情况, 待耐受良好逐渐增加奶量。为准确了解新生儿营养状况, 应检测体重, 测体重时要求定时, 定磅秤, 空腹, 洗澡后未穿衣服时测。出生后按医嘱给维生素K13 d, 预防出血, 第4天加维生素C, 第10天加维生素A, 出生后2周补充维生素D, 每日400~1 000 U, 4周后添加铁剂, 并同时加维生素E和叶酸等。每天详细记录出入量, 准确称体重, 以便分析调整营养补充量。
1.2.4 预防危险的护理
做好消毒隔离, 壁挂式空气消毒机对室内空气每天消毒2次, 每次1 h, 确保空气、物品、仪器洁净。防止交叉感染, 工作人员、母亲强化洗手意识, 室内物品定期更换消毒, 做好暖箱的日常清洁、消毒工作, 每日更换氧气湿化瓶、吸引器、暖箱水槽中的水, 防止细菌滋生。早产儿皮肤屏障功能差, 应加强对皮肤、脐部的护理, 出现微小病灶及时处理, 保持皮肤的完整性和清洁, 大小便后洗臀, 每天温水擦浴1次, 温水擦浴后用75%酒精棉签对脐部进行擦拭。经常更换体位, 以防发生肺炎。
1.2.5 抚触
每天对患儿进行抚触1~2次, 20~30 min/次。抚触能给患儿带来触觉上的刺激, 会在孩子大脑中形成一种反射, 促进智力发育;促进呼吸功能, 使浅而不规则的呼吸变得平稳;减少哭闹, 更好地睡眠, 促进生长发育。
1.2.6 密切观察病情及生命体征的变化
护理人员加强巡视, 积极观察患儿的精神反应、哭声、面色、皮肤颜色、肢体末梢温度、反射、进食有无腹胀及排尿、排便等情况, 需输液治疗时要准确药物剂量, 最好用输液泵严格控制输液速度, 防止医源性低血糖或高血糖发生。有下列情况应及时与医生联系, 配合医生积极抢救: (1) 低温低于35℃或高于38℃; (2) 咳嗽、口挤唾液、呼吸急促; (3) 吃奶骤减; (4) 面色蜡黄、哭声低弱; (5) 突然发生腹胀; (6) 发生痉挛抽搐时。
1.2.7 宣教及随访
每个婴儿出院前发给产妇卫生宣传小册子, 教会其护理、保暖、喂养和预防感染等知识, 有异常情况及时到医院就诊。出院后必须随访, 第1年的前半年每1个月随访1次, 后半年2个月随访1次, 重点是神经系统及生长发育评估, 若发现问题, 及时将患儿转相关科室, 采取干预措施。
2 结果
37例患儿经积极治疗和护理, 32例健康出院, 3例家属要求转上级医院诊治, 2例体质量1 400 g家属放弃治疗。
3 讨论
早产儿护理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9月—2011年9月入住我院的104例早产儿, 2009年9月—2010年9月前入院的54例早产儿为对照组, 2010年9月后—2011年9月入院的50例早产儿为观察组。对照组男29例, 女25例;无严重心、肾、脑部疾病, 无先天畸形;体重1 100 g~1 950 g, 平均1 460 g;出生时胎龄29周~36周 (32周±2周) ;入院时诊断:吸吮能力较差, 自主呼吸微弱, 进食量低, 低体温14例, 高胆红素血症9例, 喂养不耐受4例, 其他3例;平均住院时间14.8 d;治愈49例, 死亡5例。观察组男28例, 女22例;无严重心、肾、脑部疾病, 无先天畸形;体重1 085 g~2 050 g, 平均1 378 g;出生时胎龄28周~37周 (31周±3周) ;入院时诊断:吸吮能力较差, 自主呼吸微弱, 进食量低, 低体温19例, 高胆红素血症8例, 喂养不耐受6例, 其他4例;平均住院时间10.6 d;治愈49例, 死亡1例。两组早产儿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护理方法
对照组早产儿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早产儿应用循证护理[2]。具体内容如下。
1.2.1.1 提出问题
对儿科护理人员进行循证护理相关知识培训, 理解并掌握循证方法。将早产儿护理过程中的难点、重点, 如呼吸暂停、体温控制、喂养等作为循证问题。
1.2.1.2 搜集并评价证据
确立关键检索词:早产儿、喂养、体温、呼吸暂停等。应用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检索, 查询早产儿护理相关文献, 寻求证据, 对资料实用性和可靠性进行分析, 找寻实证。结合儿科护理工作经验和培训学习新的方法, 针对每例早产儿的情况和其家属的意见制订相关护理计划并实施。
1.2.2 疗效评价
要求护理人员熟练掌握早产儿护理仪器如温箱等的使用方法和各种急救方法。常用抢救药物与物品交由专人管理。综合运用统计、观察、有效问卷等方式进行循证护理效果评价[3]。
1.2.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AS6.12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循证护理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既来源于临床, 又高于临床, 是护理学科的最新领域与发展方向, 它要求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寻求更多的科学依据, 理性地针对个体进行分析, 也使得专业护理人员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循证实践中去。儿科护理尤其是对早产儿的护理关系到新生儿的生命安全, 所以对护理人员的素质与护理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在运用循证护理方法对早产儿进行护理的过程中, 护理人员需通过查阅文献、寻找可靠真实的依据来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并培养其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 摒弃以往经验主义为主的不良行为和习惯。在本组研究中, 观察组早产儿的护理预期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各项指标如睡眠时间、感染情况和住院时间等差距显著。意味着对早产儿采用循证护理的正确性和可操作性。循证护理过程中, 早产儿体温变化、喂养、呼吸暂停或窒息等重要问题可通过确立问题、寻求实证、评价证据、应用证据和检测实证结果几个步骤得到解决[5]。另外, 对早产儿的循证护理是将早产儿自身状况、家属意愿、护理人员的专业临床知识和更多最新临床科研成果等诸多因素结合起来综合考虑的, 所以循证护理能够满足病人及其家属对现代医疗和护理的高要求。在未来的临床护理中, 循证护理将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 对提高病人生存质量、改善护患关系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斌全, 李洁.循证护理的发展[J].护理研究, 2007, 21 (5A) :1221.
[2]王爱华, 赵丽君, 宋富美.浅谈循证护理在临床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 2005, 19 (5B) :898-899.
[3]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儿科协作组,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 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 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06, 21 (9) :716.
[4]周玉琴.我国循证护理实施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 2006, 14 (4) :422-425.
45例早产儿护理体会 篇10
1一般资料
2005年我科共收治了45例早产儿, 男26例, 女19例, 体重1 430~2 550g, 孕周为30.0~36.7周。平均住院日为20d, 成功治愈43例, 2例因孕周小, 体重轻, 出生时伴有窒息, 经积极抢救无效死亡。
2护理
2.1 对护士的要求
早产儿的护理要求有异于一般新生儿, 所以对护士自身素质要求特别高, 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心、敬业精神, 能掌握病情趋势及时处理问题, 详细记录生命体征及各项生理指标, 积极配合抢救及时报告病情变化, 为医疗提供精确详细的资料。
2.2 加强环境管理
2.2.1 保持适宜的环境温度。
由于早产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成熟, 肌肉活动少, 皮下脂肪少, 体表面积相对较大, 因此体温调节能力比足月新生儿差, 抗寒能力差, 容易散热, 体温偏低, 导致早产儿体温易随环境温度而变化。因此, 适中的环境温度能使早产儿维持理想的体温。早产儿病室的温度要保持在24~26℃, 相对湿度在55%~65%[2]。根据早产儿的体重、成熟度及病情的不同, 暖箱温度灵活设置, 体重1 001~1 500g者, 箱温设置在32~34℃;体重<1 000g者, 箱温设置在34~36℃。
2.2.2 减少噪音的刺激。
噪音对早产儿正在发育中的大脑有很多副作用, 可引起呼吸暂停, 心动过缓, 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的急剧波动, 还可带来长期的后遗症, 如听力缺失和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等。因此, 护理人员应尽力营造一个安静的环境, 如靠近早产儿时要降低音量, 最好不在早产儿暖箱或床旁说话;走动轻柔;监护仪设定为最小音量;及时回应监护仪的报警;不用力摔碰暖箱门等。保证早产儿的睡眠时间和质量, 使其尽早建立规律的日夜作息。
2.2.3 减少光线的刺激。
光线对早产儿脑部发育有很大影响, 室内的光线太暗或者太亮, 都不利于孩子大脑和视力发育。强光刺激可使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生率增高, 生长发育缓慢;持续性照明可导致早产儿生物钟节律变化和睡眠剥夺。因此, 应避免太阳光直接照射, 尤其是直射眼部, 窗户上可遮一层纱质窗帘;避免长时间日光灯连续照射, 可降低日光灯瓦数, 在晴天时采用自然光线;在夜间或睡眠时, 降低室内光线, 暖箱上可使用遮光罩, 为孩子营造一个类似子宫内的幽暗环境, 减少光线对早产儿的刺激, 保证孩子的睡眠。
2.3 合理的喂养
合理的喂养对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至关重要, 用滴管喂养或用一次性注射器按医嘱量抽取, 慢慢滴入其口中, 观察其情况。喂奶后采取头高位, 头偏向右侧, 以防止呛奶。对小儿出现喂养不耐受而致消化道出血和腹胀者进行胃肠减压, 出血期间禁食, 并遵医嘱给予止血剂胃管内注入。对胎粪黏滞者予以温盐水20ml灌肠。有的早产儿无吸吮及吞咽能力, 吸吮与吞咽不协调极易发生溢奶和呛奶而导致窒息, 更容易因奶质和浓度不适而导致坏死性小肠炎。奶汁首选母乳, 其次是早产儿配方奶, 其渗透压不超过460mOsm/L, 每次饲前抽尽鼻饲管空气及液体, 并检查有无潴留。如残奶量超过胃内容量的25%, 则立即通知医生, 并暂停鼻饲, 鼻饲时速度宜慢, 完毕后用5%的葡萄糖液1~2ml冲管, 以确保乳汁全部进入胃内, 避免管内乳汁导致小儿功能紊乱。为防止胃食管反流引起窒息, 患儿头部抬高并侧卧, 定时腹部按摩促进肠蠕动帮助消化。按常规48 h更换鼻饲管1次, 每日测体重以了解小儿热能供给情况。
2.4 保持呼吸道通畅
由于早产儿的呼吸肌薄弱, 胸廓和肺组织缺乏弹性, 呼吸浅快而不规则, 常出现呼吸暂停或青紫。护士必须仔细观察, 及早发现, 及早处理, 及时清除口鼻腔黏液及分泌物, 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先让早产儿的头偏向一侧, 使口中的黏液流出, 采用一次性吸痰器低负压快速吸引, 每次吸引不超过5s, 操作时动作要轻柔, 切忌动作粗暴。吸奶前后发现青紫或呼吸困难时给予吸氧, 采用面罩小流量给氧, 1~2L/min, 一般不超过3d。对呼吸暂停的给予托背, 弹足底。吸氧过程中, 应密切观察患儿呼吸变化及缺氧改善情况, 并做好特护记录单及重点交班。
2.5 预防感染和加强呼吸道的管理
早产儿比足月儿体质弱、抗病能力差, 所以要特别注意预防各种疾病和感染。除医护人员和孩子的父母外, 尽量不让其他人靠近早产儿。在对其进行检查、护理和喂奶时, 要换上专用的消毒罩衣, 洗净双手或戴无菌手套。早产儿应采取侧卧位, 左右两侧交替侧卧, 这样可使婴儿两侧肺部都能很好地扩张, 还可以通过变换体位改善他们的血液循环。更重要的是, 早产儿极易吐奶, 侧卧位能避免呕吐物吸入气管, 引起吸入性肺炎或窒息。
2.6 预防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由于早产儿出生时呼吸系统功能发育不完善, 因此出生后往往需要吸氧, 而氧气为维护早产儿的生命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 也可以导致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经过吸氧治疗的早产儿在满月时, 一定要请眼科医生进行眼底检查, 如发现视网膜病变, 应及早进行治疗。
2.7 预防感染
病室内保持空气新鲜, 定时通风换气, 使用空气消毒机, 消毒2次/d, 2 h/次, 每月空气培养指标均达标。所使用的衣物、床单、被套、枕套、毛巾等物品均高压灭菌后再用, 并且用物专用。所用的奶瓶、奶嘴、配奶用具, 均用高压、煮沸及消毒柜消毒后再用, 配奶前后认真清洁消毒双手并戴口罩。暖箱及辐射台每日用1∶1 000的含氯消毒液毛巾擦拭, 2次/d, 病室地面及物体表面均用1∶1 000含氯消毒液擦试, 2次/d, 并登记。凡接触早产儿的医护人员, 用流水洗手后再用洛本清手消剂擦手3 min, 方可接触患儿。做好晨、晚间护理, 包括皮肤、口、眼、脐、臀护理, 防止继发感染。在护理过程中, 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 如面色及全身晦暗, 吃奶不好等表现, 可能有感染症状, 立即报告医生给予对症处理。本组中有7例发生院内感染, 经积极治疗和护理均治愈。
3小结
早产儿出生时, 各系统器官发育均不完善, 生理功能较足月出生儿差。根据其出生后的不同表现, 及时实施基础护理和特殊护理以后, 不仅降低了早产儿死亡率, 还使其生活质量大大提高, 社会适应能力有了明显改善。
关键词:早产儿,护理
参考文献
[1]胡亚美, 江载芳,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 (M) .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1261.
早产儿的护理观察与应用 篇11
【摘要】目的 探讨早产儿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选择本院62例早产儿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护理经验。结果 通过完善护理观察,加强预防感染、呼吸道管理等措施,配合母乳喂养以及静脉营养,早产儿全部健康出院,无并发症,无营养缺乏性疾病。结论 及时正确的护理方法,可保证早产儿治疗,降低死亡率,并为提高其日后生存和成长适应能力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早产;母婴观察;护理;
胎龄28周以上而不足37周的活产婴儿为早产儿[1],早产儿由于出生体重在2500g以下,全身各个器官都未发育成熟,调节中枢以及呼吸消化功能不稳定,抵抗力低等因素,其存活率和生存质量都较足月儿差,护理难度亦较大,故加强对早产儿的护理支持,至关重要。本文将系统分析早产儿护理工作中不容忽视的问题,旨在为今后提高早产儿护理水平提供依据,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2例中,男37例,女25例,胎龄在28~36周,体重在1300~2350g,身长47cm以下,临床表现为吸吮力及适应能力差、自主呼吸困难等,均符合早产儿诊断标准[2]。其中脑损伤29例,窒息伴多器官衰竭10例,吸入性肺炎8例,单纯性早产儿15例,排除先天合并症。住院日最短7d,最长39d,平均19d。
1.2 方法
以上62例早产儿均入早产室(室温24°C-26°C,相对湿度55-56%)24h全程护理,置入暖箱,暖箱上使用遮光罩,吸氧或CPAP辅助通气,定时测体温,根据体温变化随时调节箱内温度,做好清洁、消毒工作,积极预防感染,加强呼吸道管理,鼻饲喂养早产儿配方奶粉,为亲子情感建立提供支持。
2 护理干预措施
2.1 营养护理
科学喂养是提高早产儿存活率的关键,早产儿由于各种消化酶不足,消化功能较弱,导致营养需求比正常足月产婴儿更多,所以应合理安排以满足离开母体后各种营养成分的需求。首先要提倡和鼓励母乳喂养是早产儿最合理的喂养方法,一般在出生后4h即可喂少量糖水,待乳汁分泌后应及早抱哺母乳,以后应每2h喂乳一次。为及时提供营养支持,对母乳不足者还需要增加一定的热量、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我院采用特殊加工的人奶(按比例配制的三大营养素)来满足母乳喂养的不足,应取侧卧位,注意奶液温度及吞咽反应,以防误入气管而引起呛咳甚至窒息,对完全无吞咽能力者以胃管法喂养。对那些体重过轻,体弱的早产儿或无母乳者,采用静脉补给热量,水分及其他营养成素,静脉内营养具有操作简单、方便、安全的特点[2],可作为一种理想的营养途径,但应用过程中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及无菌操作[3],配制营养液应认真查对医嘱和相溶稳定性,按顺序混合配置,配制好的营养液应当日24h匀速输完,绝不可隔日使用。输注过程中密切加强病情观察以及内环境的监测。
2.2 呼吸道管理
早产儿由于呼吸中枢及呼吸器官未发育成熟,常会出现原发性呼吸暂停现象。应采取头偏向一侧卧位,肩下放置软枕以避免颈部弯曲。如果出现呼吸暂停立即给予弹足底、托背处理,或放置水囊床垫,利用水振动减少呼吸暂停发生[4]。对有紫绀和呼吸困难的早产儿应给予导管吸出黏液及羊水或气管插管、持续正压通气,并根据其症状采取不同给氧方法。如缺氧不严重最好采取间断给氧,浓度在30-40%,血氧分压维持在50-80mmHg为宜,如长时间高浓度给氧可造成早产儿视网膜血管收缩及视网膜周围神经纤维层的内皮细胞继发增生。
2.3 预防感染
早产儿由于从母体中获得的免疫球蛋白G较少,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比足月儿抗感染力差,应严格执行隔离制度及无菌操作,进室护理人员必须是身体健康而无感染者,产妇在每次给新生儿喂乳前须用肥皂及清水清洗双手并用消毒湿纱布擦拭肉头,对有产褥感染、皮肤感染、腹泻、感冒或发热38°C以上的产妇应禁止其喂乳,认真做好奶瓶及奶嘴的消毒,以防发生交叉感染。在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应每天至少给患儿沐浴1次[3],严格避免大小便等污物引起感染。由于早产儿维生素K依赖因子的合成比足月产儿少,凝血因子量少,微血管脆性增加而易发生胃肠道、肺及颅内出血。在进行护理操作时动作要轻柔以防误伤局部而引起出血,必要时应在出生后肌注VK3,口服VE和VC。
2.4 情感支持
进行抚触和语言沟通,有利于早产儿大脑发育,可以增进亲子感情,使其获得爱的传递。早产儿待体征平稳后即可开始抚触疗法,以刺激触觉神经、运动神经等的发育,经过一定时间抚触按摩,婴儿的摄入奶量会明显增加,体质量会明显增高,适应环境能力增强。
2.5 健康教育
做好相应的心理护理,增加父母对育儿知识的掌握,解除不良因素,要及时护患沟通,增强父母育儿信心,指导母亲正确喂哺姿势和卫生常识,提高母乳喂養成功率。做好出院指导,要求患儿家属出院后继续保暖,室内温度保持在26~28℃,不能过冷或过热,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相对湿度在65%~75%,要科学调理按需哺乳,弥补先天不足,防止电解质紊乱,从4个月开始逐渐添加辅食,必要时补钙、补锌,多晒太阳。关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定期进行各项生长发育指标监测,按时预防接种。
3 结果
本组62例早产儿均健康出院,无死亡病例,平均住院日19d,体重较出生时平均增长45%, 无贫血及其他营养缺乏性疾病。
4 小结
资料显示:早产儿是新生儿死亡的常见原因,胎龄越小,体重越轻,死亡率越高。早产儿由于体征复杂、病情变化快,为护理行为的实施增加了难度,本组以提高早产儿存活率及生命质量为目标,通过密切临床观察,迅速采取治疗措施,实施有计划的整体护理及早期预防并发症,收到了较为满意的效果,也进一步提示我们:对早产儿的护理应精心、细致、规范,不仅需要护理人员具备熟练地操作技术和丰富的医学知识,而且应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人文情怀[5]。
参考文献
[1] 宋君如.早产儿护理研究综述[J].中华护理杂志,2009,l0(44):85~86.
[2] 张群英,张红霞.危重新生儿周围静脉全胃肠外营养的护理[J].南方护理学报,2009,10(6):32-33.
[3] 张春梅,吴育萍,郭建青.儿科病房护理纠纷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护理研究,2006,20(10B):263.
[4] 丁小燕.42例危重新生儿周围静脉营养临床观察[J].儿科药学杂志,2006,12(6):45-50.
[5] 常爱芳,沈晓英. 重症新生儿护理对护士素质的要求[J]. 护理管理杂志, 2010, 5(7):49.
早产儿体温护理的意义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71例早产儿, 采用简单数字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 (35例) 和观察组 (36例) 。纳入标准:胎龄28周~37周, 体重≤2.5kg;均为剖宫产;母亲体健, 无高血压、肥胖、糖尿病等疾病史;早产儿无先天畸形、遗传性疾病等。排除标准:阿氏 (Apgar) 评分≤4 分或病情较重, 预后较差;临床资料不完善, 中途退出研究等。对照组男19例, 女16例;胎龄29周~35周 (34.1周±2.4周) ;体重1.5kg~2.3kg (1.9kg±0.3kg) ;身长43cm~46cm (45.2cm±0.7cm) ;1min Apgar评分7分~9分 (8.6分±0.5分) 。观察组男21例, 女15例;胎龄2 8周~3 6周 (3 5.2周 ±2.3周) ;体重1.4kg~2.2kg (1.8kg±0.5kg) ;身长42cm~45cm (44.7kg±0.8cm) ;1min Apgar评分7分~9分 (8.3分±0.6分) 。两组早产儿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干预方法两组早产儿均给予对症处理,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定时检测肛温 (体温分度依据世界卫生组织体温调节顾问小组规定的新生儿低体温标准分段[2]:36.5℃~37.5℃为正常体温, 36.0℃~36.4℃为轻度低体温, 32.0 ℃~35.9 ℃为中度低体温, 32.0℃以下为高度低体温) , 对低体温患儿采用保温箱保暖, 并给予常规体征监测、营养支持等。观察组均早期采用体温护理, 具体包括产房、转运、沐浴过程中的保暖措施, 同时给予袋鼠式及鸟巢式护理。
1.2.2 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早产儿低体温发生率、体温水平、并发症发生率, 随访6个月时体重的差异性。1.2.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早产儿体重轻, 脂肪贮存量少, 体表面积相对较大, 因此散热快。临床上因治疗、喂奶等操作需将暖箱门打开, 导致暖箱温度下降, 早产儿热量丢失, 对体温的稳定产生不良影响。机体维持体温, 需过量消耗糖原, 引起低血糖, 并诱发脑功能障碍;另外, 体温调节紊乱可能造成体温长时间不升, 形成广泛出血、酸中毒、硬肿症等, 给早产儿预后产生不利影响[3]。因此, 对早产儿给予体温护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中观察组早产儿给予科学、严密的体温护理, 具体操作如下。
第一, 产房保暖措施[4]。新生儿出生后热量可通过辐射、蒸发、对流等散失, 因此, 产房保暖显得尤为重要。将产房温度保持在27 ℃左右, 胎头娩出后用热毛巾擦干, 以免热量散失。早产儿出生后立即放在辐射加温床上, 用干燥、温暖的毛巾将全身擦干, 再用毛巾包裹起来, 盖上棉被, 以防热量散失。在早产儿情况良好情况下让母亲与其进行皮肤接触, 将暖毯盖上, 最大程度减少热量散发。
第二, 转运过程中的保暖措施[5]。将早产儿从产房运送至新生儿室时, 需使用封闭式的转运温箱, 尽量提高转运速度, 减少热量流失。使用转运温箱时无论路途远近均需使用, 并进行提前预热, 使温箱温度保持在34 ℃左右。将早产儿放置在温箱后根据出生体重不同, 对温箱温度进行设置。在运送过程中用暖毯及保鲜膜将暖箱包裹, 长途运输需使用双层转运温箱, 减少转运过程中热量散失。
第三, 沐浴时的保暖措施[6]。早产儿沐浴前进行体温测量, 将体温控制在正常范围, 手足温暖后方可进行沐浴。如患儿体温较低需暂缓沐浴。沐浴时动作需迅速, 将水温控制在40 ℃左右。沐浴后将早产儿身体完全擦干, 尤其是皱褶处, 将衣服穿好后用暖毛毯包裹带上帽子, 迅速放在温箱中。
第四, 鸟巢式护理[7]。该护理方式有利于早产儿恒定体温保持, 减少体温波动。鸟巢式护理在暖箱外为早产儿创造鸟巢相似的自然环境, 以利于早产儿热量聚集在小范围内, 不易散发, 使体表温度始终保持在适宜范围。鸟巢体积可有效限制早产儿的活动范围, 减少活动量, 从而减少热量消耗。另外, 鸟巢由绒布制作而成, 底部为棉垫, 高度15cm, 可有效减少开启暖箱门时的空气对流, 减少温度的波动, 给早产儿提供适宜的环境温度, 有利于早产儿维持肢体稳定及生理活动, 减少体能消耗。
第五, 袋鼠式护理[8]。早产儿出生后直接送至母亲怀抱, 用产妇的身体作为保温箱, 维持早产儿体温, 同时母乳喂养。具体方法为早产儿身着尿片, 戴上帽子, 伏在母亲赤裸的胸膛上, 母亲盖上外衣保持体温, 第1次持续半小时, 随着早产儿的情况适当延长时间。与母亲肌肤接触可有效减少水分及热量的散失, 从而维持早产儿体温。另外, 拥抱和触摸在极大程度上促进了亲子关系, 使早产儿更有安全感, 更易入睡, 有利于缩短保温箱时间及住院时间。相关研究表明, 袋鼠式护理与传统温箱相比更能降低早产儿低体温风险, 有利于提高早产儿成活率。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低体温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体温水平显著增高, 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 随访6个月时体重显著增加。综上所述, 早期体温护理对减少早产儿低体温发生和增加体重均有重要意义。
摘要:[目的]研究早产儿体温护理的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将71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 (35例) 和观察组 (36例) ,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 观察组进行科学严密的体温护理, 包括产房、转运、沐浴过程中的保暖措施及袋鼠式、鸟巢式护理, 比较两组早产儿低体温、并发症发生率及随访6个月时体重的差异性。[结果]观察组低体温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随访6个月时体重明显高于对照组, 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P<0.05) 。[结论]科学的早期体温护理对减少早产儿低体温发生和增加体重均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早产儿,体温护理,体重
参考文献
[1]严学渝.早产儿发生低体温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吉林医学, 2015, 11 (7) :2395-2396.
[2]张素真, 蔡秋妮, 蒋傲, 等.暖箱内早产儿体温测量方式及时间的探讨[J].护理管理杂志, 2015, 15 (1) :73-74.
[3]李晓梅.早产儿的临床护理措施[J].吉林医学, 2014, 35 (1) :165-166.
[4]吕元红, 周雀云, 麦瑞琼.过渡期护理模式在低体重早产儿中的应用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 2014, 10 (9) :799-801.
[5]李一美, 林晓秋, 张丽萍, 等.极低出生体重儿入室低体温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3, 19 (23) :2756-2760.
[6]程福霞.应用快速复温法对早产儿低体温的护理干预[J].包头医学, 2013, 37 (4) :229-230.
[7]刘海英, 高海霞, 高玲.早产儿低体温的护理体会[J].中国伤残医学, 2013, 21 (11) :397-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