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的舒适护理(精选8篇)
早产儿的舒适护理 篇1
近年, 多种因素导致早产儿出生率增加。早产儿各系统发育不完善, 生活能力弱, 脱离母体后生存环境与胎儿期宫内环境存在巨大差异, 易发各种并发症[1]。早产儿出生后因生活能力低下而大多入住新生儿病房, 而病房中低湿度、噪音、强光、疼痛、过多搬动等造成了对早产儿的不良刺激, 使早产儿产生应激, 对神经系统影响尤其明显, 影响了早产儿疾病恢复与生长发育。舒适护理使人在生理、心理、精神、社会上达到最愉快状态, 降低其不愉快程度, 达到愉悦感受[2]。将舒适护理应用于早产儿护理中, 可从环境、喂养、疼痛等方面提高早产儿舒适度, 促进发育, 提高早产儿生命质量。
1 临床资料
选择2012年9月-2013年3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早产儿106例, 男56例, 女50例;胎龄29+3~36周, 平均33.2周, 平均出生体质量2.2kg。所有新生儿均入住新生儿病房, 将舒适护理与整体护理相结合, 早产儿体重增加明显, 住院天数缩短。
2 护理
2.1 环境护理
2.1.1 提供适宜的温湿度环境:
早产儿病房温度控制在24℃~26℃, 湿度控制55%~65%。暖箱温湿度根据早产儿胎龄、日龄、体重等调节。
暖箱温度一般控制较好而湿度控制欠佳。环境湿度对暖箱湿度影响较大。近几年, 为防止院内感染, 很多医院取消暖箱水槽内加水, 采用暖箱干烧法。环境湿度较难达到要求, 特别因冬季取暖, 使环境湿度明显降低。暖箱内湿度受环境湿度影响, 一般仅维持在40%左右, 甚至30%。使得早产儿皮肤干燥脱皮, 口腔、鼻腔黏膜受到刺激, 不显性失水增加, 体重下降或增长受限。
舒适护理在病房采用加湿器, 维持病房湿度在55%~65%。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选用“长颈鹿暖箱”, 采用暖箱内加入灭菌注射用水的方式, 维持暖箱内湿度60%~80%, 同时严格消毒, 注意手卫生, 防止院内感染。对于一般养育的早产儿暖箱内可不必加水, 暖箱内用放置2只一次性塑料杯, 以提高暖箱湿度。适宜湿度使早产儿皮肤与呼吸的水分挥发也减少, 水分蒸发而带走的热量减少, 从而降低早产儿对环境温度要求, 利于体温维持, 同时弥补了出生初期摄入不足, 因脱水而体重过分降低的不足[3]。
2.1.2 调节光线, 促进发育:
早产儿畏光, 仅在光线微弱时睁开双眼。病房多用荧光灯, 光线强, 光源持久。在暖箱上方铺绒毯, 采用周期性光照 (模仿黑夜与白天的光线变化) 使早产儿睡眠质量提高, 同时使早产儿生理性节律增强, 促进其发育。
2.1.3 减少噪音, 避免不良反应:
过强的噪音可损坏听觉器官, 产生不良生理反应, 如缺氧、颅内压增高、血压增高、窒息, 心率减慢及肤色改变。监护室声音强度应低于50分贝, 暂时性增强不应超过70分贝[4]。电话铃声调至最低, 仪器、温箱等报警时及时消警, 病室内放轻松舒缓音乐, 工作人员应做到说话轻、走路轻, 创造适合早产儿听觉发育的环境[5]。通过减少噪音, 控制分贝, 避免因噪音所致的一系列早产儿不良反应。
2.2调整体位, 避免变形, 促进发育
在暖箱内用小包被为早产儿做“巢”, 增强早产儿安全感, 方便更换体位。除治疗、喂奶、皮肤护理外, 每2~3h变换体位1次, 每天俯卧时间16~20h[6]。更换时尽量与其他护理操作集中进行, 动作轻柔。选取俯卧位应在给早产儿喂奶后20min, 头高脚底倾斜30°, 四肢呈蛙状, 头交替侧偏。俯卧位时需加强巡视, 以免口鼻部受压影响呼吸。及时更换体位可防止早产儿头型和耳廓变形。采取俯卧位可改善早产儿潮气量及动态肺顺应性, 降低气道阻力, 对改善早产儿呼吸及肺功能有很大作用。还可促进胃排空, 减少胃食道返流, 从而减少呼吸暂停的发生[7]。俯卧位让患儿四肢有所依附, 有安全感, 使患儿有较多安静睡眠, 稳定呼吸。
2.3 注重疼痛, 正确处理
改变医护人员对早产儿疼痛的漠视, 强调疼痛对早产儿的严重影响。疼痛是第五大生命体征, 应实施人性化的护理。对医护人员加强理论和操作技术的培训, 操作时动作轻柔, 技术熟练, 尽量减少有创操作刺激[8]。早产儿疼痛哭闹时, 给予抚触, 吸吮糖水, 或沾有糖水的安慰奶嘴。通过甜味刺激激活内源性阿片途径, 产生镇痛效果, 缓解侵入性操作引起的哭闹和行为异常。应用轻柔抚摩、说话、奶嘴唤醒婴儿。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静止痛药。
2.4 合理喂养
早产儿无呕吐腹胀, 排便正常, 早期开始微量喂养, 先予5%葡萄糖溶液, 后为淡奶再至全奶, 奶量由少到多, 循序渐进。以早产儿耐受为宜。奶液现吃现配, 奶粉合理存放, 注意消毒卫生。奶孔不宜过大、过小, 过大易呛奶, 过小早产儿吸吮费力。喂养过程中观察早产儿吸吮情况、面色、呼吸、血氧饱和度等, 需要时1次奶量分数次喂, 喂养后密切观察, 防止反流。
住院早产儿多选择早产儿配方奶, 对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可选择特殊配方奶。出院早产儿提倡母乳喂养, 母乳可以添加母乳强化剂, 弥补不同阶段母乳不足, 促进其生长发育。
对不能经口吸吮者予非营养性吸吮, 非营养性吸吮能够帮助早产儿形成规律吸吮, 协调其吞咽能力, 同时改变其胃肠激素分泌, 刺激胃肠道生长发育成熟, 提高胃肠道喂养耐受性, 促进生长发育[9]。
2.5 预防感染
严格遵守新生儿室消毒隔离制度。做好有效的空气质量、环境清洁管理、医疗设备、器械消毒等工作。按照规定建立医院感染监控和报告制度。加强日常护理, 执行各种操作, 严格执行无菌原则及操作常规。重视手卫生, 接触早产儿前后用消毒液消毒, 接触超低出生体重儿前带一次性薄膜手套, 保证快速消毒液质量。
2.6 抚触按摩
对病情允许的早产儿, 在沐浴后予全身抚触5min左右。促进血液循环, 刺激免疫系统, 提高免疫力和应激能力。保持皮肤清洁和弹性, 尤其对生病的婴儿可以减轻疼痛和不适感觉, 缩短治疗过程。
在采集足跟血中采取抚触, 稳定孩子的情绪, 减少焦虑。能有效减少新生儿疼痛评分。此外, 抚触能用于其他疾病, 促进健康的恢复。
2.7 健康教育
达到出院指标的早产儿, 与家长做好核对交接, 指导其环境护理、合理喂养、基础护理、异常情况处理等。指导家长在早产儿照护中及时发现问题, 及时咨询医务人员, 必要时医院随诊。提高早产儿被照护水平, 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 减少发病率。丰富了早产儿家长的育儿知识和护理经验, 减轻家长的心理压力, 提高满意度。
3 讨论
近年, 因早产儿增多, 护理人员年轻化, 新生儿护理工作负荷较重等因素, 早产儿护理不能满足早产儿及家长需求。通过对早产儿进行周到的舒适护理, 明显促进了早产儿生长发育, 缩短了住院时间, 减轻了住院患儿家长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 同时也降低了院内感染发生率。使早产儿在心理、社会、精神等方面都达到了最佳的状态[10]。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早产儿,舒适护理,体会
参考文献
[1] 李亚辉, 黄丽娟, 唐晓燕, 等.发展性照顾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护理, 2010, 5 (2) :270.
[2] 运怀英.论舒适护理的美学要求[J].护理学杂志, 2006, 21 (5) :74.
[3] 徐小平, 朱解琳, 俞建德, 等.早期提高暖箱湿度对早产儿体重影响的相关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 2008 (1) :43-44.
[4] 邵肖梅, 叶鸿瑁, 丘小汕.实用新生儿[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167.
[5] 姚志红, 熊少娟, 戴汝贵.舒适护理在早产儿中的应用及疗效观察[J].实用医技杂志, 2008, 15 (12) :1529-1530.
[6] 杨春风, 阙秋萍.俯卧位在早产儿护理中的作用[J].齐鲁护理杂志, 2008, 14 (11) :39-40.
[7] 夏传雄, 孟浦, 王琳.不同体位对早产儿呼吸暂停的影响[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2, 17 (3) :184-185.
[8] 张彩玲, 宋君云.舒适护理在早产儿疼痛中的应用[J].中国基层医药, 2008, 12 (12) :2098.
[9] 王鉴, 陈晓霞, 金皎, 等.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07, 9 (22) :677-680.
[10] 陈艳珍.舒适护理在早产儿护理中的运用[J].基层医学论坛, 2009, 13 (36) :1075-1176.
早产儿的舒适护理 篇2
胎龄不满37周的新生儿称早产儿,体重多低于2500克,身长不足47厘米,早产儿由于发育差,生活能力低,抚养很困难。凡是早产儿,都是高危新生儿,体重越低,危险程度越大。有条件的地方,应放在医院里抚养,保温箱目前正在普及,许多难以养活的.早产儿可以得救。
早产儿护理应该注意什么呢?这要从早产儿的生理特点谈起。
(1)保温:早产儿由于胎龄短、体质较差、皮肤细嫩、皮下脂肪很少、散热快;进食少、代谢低、产热少。散热快、产热少,对保温的要求很高。
早产儿室温应经常保持在24℃左右,被窝里的温度保持在3l℃,地面经常洒水,保持空气中湿度在55%~56%。寒冷季节,给孩子洗澡、换衣服、换尿布动作要快,避免暴露时间过长,并应预先将衣服烘热。早产儿的体温很容易随环境温度而变化,室温过高,或保温过度也不行,以保持婴儿体温在36.5℃~37℃为宜。
(2)早产儿喂养:早产儿吸吮能力差,胃的容量少,各种消化腺的分泌功能低;另一方面,生长发育快,需要的营养物质相对地比足月新生儿多,这就使喂养不同于足月新生儿。
母乳喂养:母乳喂养者不要拘于定时定量,1小时~2小时喂奶一次也可以,
资料
当婴儿疲劳时,可以歇一会儿再喂。如果婴儿吸吮能力差,可以将母乳挤出来,用滴管一滴一滴地喂。宝宝吃奶少时,为了不让母乳分泌减少,可以用吸奶器把奶吸出,以维持母乳的分泌。
人工喂养:实在没有母乳,也只有用奶粉喂养。奶粉喂养者一定要注意配制奶粉时加水的比例,按容量计算,开始时可以1份奶粉6份水。每次喂奶的数量要根据婴儿的体重和食量而定,应从少量开始,逐渐增加。喂奶间隔也不可机械规定,体重越少,间歇时间越短,一般可以2小时喂一次。到每次能吃奶60毫升~80毫升,就可像足月新生儿一样喂奶。
添加维生素、钙与铁剂:早产儿体内贮备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不足,应及早补充。每天服维生素C100毫克、维生素E5毫克、维生素B1(10毫克)、浓缩鱼肝油3~4滴,葡萄糖酸钙2片。1月后加喂铁剂,预防缺铁性贫血。
(3)预防感染:早产儿免疫力弱,哭声低,呼吸浅,皮肤嫩,预防感染很重要。早产儿最易得呼吸系统疾病,室内要保持清洁、空气新鲜。
地板、家具应用湿布拖擦,以免尘土飞扬。要尽量避免外人进入早产儿居室,护理人员要注意个人卫生。婴儿的衣服,床上用品要勤换、勤洗,尿布应用开水烫洗,要注意调换婴儿的体位,吃奶后应侧卧位片刻,以免吐奶,流入气管或外耳道。
舒适护理在早产儿护理中的运用 篇3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42例, 男27例, 女15例;孕周30周~37周;体重1 200~2 500 g;出生1 min后Apgar评分3~8分;住院天数1 d~14 d;治愈38例, 死亡4例。
1.2 结果
38例早产儿经舒适护理与整体护理相结合, 平均住院天数为8 d, 病情好转出院。
2 护理
2.1 保暖
由于早产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成熟, 皮下脂肪少, 体表面积相对较大, 产热不足, 散热增加, 导致早产儿体温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 保暖成了挽救生命的重要内容。室内温度一般应保持在24~28℃, 相对湿度55%~65%, 并根据早产儿的体重、胎龄、日龄及病情给予不同的保暖措施。入暖箱的患儿, 一切护理操作均应在暖箱内进行, 以保持恒温, 每小时测体温1次, 根据体温调节箱温, 当体温维持在36.5℃左右时可每4 h测体温1次, 保持衣服、床褥的平整, 更换尿布动作要快、幅度小。暖箱每日消毒1次, 每周更换1次, 每日更换蒸馏水, 并定时添加, 以免影响箱温及湿度。
2.2 减少噪声刺激
噪声对早产儿正在发育的大脑有很多副作用, 可引起呼吸暂停、心动过缓、缺氧、颅内压增高、血压增高、窒息, 还可带来长期的后遗症, 如听力缺失和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等。因此说话要轻柔, 尤其在靠近早产儿时降低音量, 最好不要在暖箱旁说话, 走动轻柔, 避免穿响底鞋, 不要用力摔碰暖箱门, 避免敲击暖箱等。尽量减少仪器的报警音量, 报警声响起时要反应迅速。
2.3 减少光线的刺激
光线对早产儿脑部发育有很大影响, 光线刺激可使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生率增高及减少睡眠。周期性的光照 (模仿黑夜和白天的光线变化) 能使比那些持续地呆在黑暗环境中的早产儿生理性节律增强, 使其发育得更好。20:00暖箱上加遮光罩, 有利于生长发育和疾病的恢复, 帮助树立起正常的睡眠周期。
2.4 心理舒适的护理
护理时尽量减少操作, 在进行护理操作时, 要用温柔的语言和眼神与早产儿进行交流, 应给予肢体支持, 尽量减少对肢体的捆绑。抚触患儿[3], 抚触有利于提高婴儿的免疫力和应激力, 并能促进消化功能, 减少婴儿的哭闹, 改善婴儿的睡眠, 降低婴儿黄疸指数和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 避免“皮肤饥饿现象”, 有利于早产儿的生长发育。
2.5 加强呼吸道管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 早产儿仰卧时可在肩下放置软垫, 避免颈部弯曲, 促使痰液排出。随时调整吸氧浓度, 避免用氧过量。氧分压保持在50~70 mm Hg (1 mm Hg=0.133 k Pa) , 经皮血氧饱和度90%~95%。密切观察患儿面色及肤色, 呼吸频率、深浅, 一旦发生呼吸暂停, 可轻弹、抽打足底或托背等恢复呼吸。一旦紫绀消失即停吸氧。如继发性呼吸暂停应查明病因后治疗。
2.6 喂养
病情允许情况下早产儿应予早期、适量喂养, 以刺激肠蠕动和胃肠激素分泌, 减轻黄疸症状或缩短其持续时间, 减少坏死性小肠炎发生等。乳汁首选母乳, 无母乳可给配方奶, 有吸吮能力的可于生后4 h~6 h内喂哺10%葡萄糖水2~3次, 耐受后开奶。吸吮、吞咽能力不全者, 可鼻饲喂养, 每次鼻饲前都注意奶液温度并从胃管回抽以了解胃排空情况, 决定喂奶量。喂奶后取右侧卧位, 抬高床头30°, 根据体重决定每次喂奶量及间隔时间, 并每日检测体重, 理想体重增加每日10~15 g。
2.7 预防感染
早产儿抵抗力差, 免疫功能低下, 来自母体的Ig G较少, 易患各种感染。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 入室做到更衣、洗手、换鞋、空气消毒、限制探视、有感染疾病不得入室等规定。严格执行“一次操作, 一次洗手”, 以减少院内感染发生。保持皮肤的完整性, 每次大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 防止红臀或尿布疹发生。保持脐带残端清洁和干燥, 认真做好乳具消毒, 每日病房通风2次, 紫外线消毒2次, 每月1次空气、物表、奶瓶、奶嘴、医务人员的手行微生物监测, 保证各项指标达标。
2.8 家长的心理支持
入院后详细了解早产儿母亲情况及早产儿情况, 把住院期间的治疗护理内容告之家长, 讲解患儿护理、抚触、婴儿操等方面的知识, 并教会家长操作的方法。出院后留下联系方式, 以便有问题时家长可随时咨询。
3 小结
舒适护理提高了护理质量, 突出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指导思想, 发挥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通过对早产儿进行周到的舒适护理, 明显改善了病区环境, 促进了早产儿的生长发育, 减少了院内感染, 大大缩短了住院时间和减轻了住院患者经济负担, 使早产儿在心理、社会、精神等方面都达到了最佳的状态。
参考文献
[1]运怀英.论舒适护理的美学要求[J].护理学杂志, 2006, 21 (5) :74
[2]金汉珍, 黄德珉, 官希吉, 等.实用儿科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421~422
早产儿个案护理 篇4
关于早产儿患儿病例
作 者: 王 ** 学 历: 大 专 科 室: 新 生 儿 科 职 称: 护 士 评 阅 人: 邱** 职 称: 护 师 评阅时间:2017/8/20
对一例早产儿患儿的护理体会
王** 前言
早产儿又称未成熟儿。指胎龄大于等于28周至小于37周,体重低于2500克,身长不足47厘米的活产婴。发病率为5%~10%,死亡率约为12.7%~20.8%。足月新生儿在出生时已具有较好的吸允和吞咽功能,早产儿则较差,婴儿胃呈水平位,当开始行走后渐变成垂直位,早产儿胃排空慢,易发生胃潴留,早产儿由于呼吸中枢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呼吸调节功能不完善,易出现呼吸节律不齐,甚至呼吸暂停。早产儿角质层薄嫩,容易破损,故屏障作用差,对外界的刺激的抵抗力弱,易受机械或物理损伤而继发感染,此外,皮肤较足月儿偏碱性,易于细菌或真菌增殖,功能低下,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弱,如果护理不当,很容易感染疾病,导致死亡。因此,提高早产儿的生存率、降低病死率是医务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
病情简介
患儿郑丹之女,女,19分钟,体重2000g, 因胎龄35+2周,生后19分钟于8月14 日12:25抱入我科,入科时早产新生儿外观,全身胎脂覆盖,两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四肢末端凉,肢端稍青紫。
体格检查:T:36.2℃,P:142次/分,R:45次/分。早产新生儿外观,神志清楚,精神反应差,全身可见胎脂覆盖,“三凹征”阴性,两肺呼吸音粗、未可闻干湿啰音,心率142次/分,心音有力,率齐,未及明显杂音,腹部平坦,软,脐端无渗血,肠鸣音存在,四肢肌张力正常,原始反射存在,四肢末端凉,肢端稍青紫。APGAR评分:1分钟8分,5分钟10分。患儿无既往史,过敏史。
辅助检查:血细胞分析:白细胞:12.53*10^9/L,血红蛋白165g/l,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15.7%,淋巴细胞计数4.07*10^9/L,单核细胞计数1.13*10^9/L,单核细胞比率9%,肾功能:肌酐43umol/L,二氧化碳:18.2mmol/L,凝血功能:AT3 42.8%,PT14.9,PT-INR1.28,纤维蛋白原11.8g/l,APTT89s,D-二聚体1.59mg/L;肝功能:谷草转氨酶48/ul,总胆红素34.9umol/l,总蛋白50.4g/l,白蛋白34.2g/l,γ-谷氨酰转肽酶244u/l,磷酸肌酸激酶197u/l,乳酸脱氢酶688u/l,α-羟丁酸脱氢酶529u/l;PCT 0.11ng/l;
危急值:8月14号15:38分检验科陈菁医师危急值回报,血清CK-MB170u/L,目前予输注复合辅酶营养心肌治疗。
心理、社会状况;由于早产儿一出生来到重症监护室,家属不能陪护,家属会产生焦虑,患儿会哭闹,没有安全感。饮食:早产奶5MLQ3H喂养。主要诊断:1.早产儿 2.心肌损害
护理诊断
1.体温过低:与体温调节功能差有关。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吸允、消化功能差有关。3.皮肤完整性受损:与患儿皮肤抵抗力差、薄嫩有关 4.有感染的危险:与免疫功能不足有关
5.知识缺乏(家长):缺乏正确保暖及育儿知识 6.焦虑(家长):与缺乏疾病相关知识有关
目前的治疗
1.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 2.入暖箱保暖,防治感染;
3.予输注复合辅酶营养心肌,补液等对症治疗。保持患儿血糖、电解质稳定; 4.其母在产科住院治疗,尚未送入母乳,暂予配方乳喂养,患儿喂养后出现腹胀,予洗胃,生理盐水100ML洗胃,洗出胃内容物约105ML,予禁食,胃肠减压,8月16日患儿无腹胀予停胃肠减压,早产奶5MLQ3H喂养;
5.积极防治并发症,患儿8月16号测得经皮胆红素10.7mg/ldl,予蓝光照射治疗,降胆红素。
预期目标
1. 患儿住院期间维持正常体温。2.患儿住院期间保证营养的摄入 3.患儿住院期间保持皮肤完整不受损。4.患儿住院期间不发生感染。5.患儿住院期间维持呼吸道通畅
6.患儿家长能了解本病的相关知识,焦虑减轻。
护理措施
(一)环境
早产儿与足月儿应分室居住,室内温度应保持在24℃~26℃,晨间护理时,提高到27℃~28℃,相对湿度55%~65%。病室每日紫外线照射1~2次,每次30min.每月空气
培养一次。室内还应配备婴儿培养箱、远红外辐射床、微量输液泵、吸引器和复苏抢救设备。
(二)保暖
尽早置婴儿培养箱保暖,维持体温在36.5℃~37℃。各种操作应集中,并在远红外辐射床保暖下进行,并尽量缩短操作时间。每日测体温6次,注意体温的变化,如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三)合理喂养
患儿有青紫,可适当延迟喂养时间。喂乳量应根据消化及吸收能力而定,以不发生胃内潴留及呕吐为原则。最好母乳喂养,患儿母亲产科住院,尚未送入母乳,以配方乳。喂养后,患儿宜取右侧位,并注意观察有无青紫、溢乳和呕吐的现象发生。每周一、周四测体重一次,并记录,以便分析、调整营养的补充。患儿喂养后出现腹胀,予洗胃,生理盐水100ML洗胃,洗出胃内容物约105ML,予禁食,胃肠减压,8月16日患儿无腹胀予停胃肠减压,早产奶5MLQ3H喂养。
(四)维持有效呼吸
早产儿出生后吸入空气时,若动脉氧气压(Pa02)<50mmHg或经皮氧饱和度(TcS02)<85%以下,为有缺氧症状,应给予氧疗及呼吸支持方式,吸入氧的浓度、时间应根据缺氧程度及用氧方法而定,使血液中氧含量维持在Pa02在50~80mmHg,或TcS02在90%~95%。若持续吸氧时,吸氧的时间最好不超过3d或在血气监测下用氧,防止氧疗并发症的发生。
(五)补充维生素K1,预防出血症。
(六)预防感染
应加强口腔、皮肤及脐部的护理,患儿脐部未脱落,每日碘伏消毒两次,保持脐部皮肤清洁干燥。脐带脱落后每日沐浴1~2次,每日口腔护理1~2次。制定严密的消毒隔离制度,工作人员接触患儿前后均应洗手,严禁非本室人员人内。如人流量超过正常时,应及时进行空气及有关用品消毒,确保空气及仪器物品洁净,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七)进行蓝光疗法治疗
检查单面蓝光灯管,保证每根灯管蓝光亮度,擦净灯管污迹及灰尘。将箱内温度调至32℃,水箱内注满灭菌用水,注水量以水箱刻度为准,使湿度维持在50%-60%。皮肤暴露面积增大,可增加光疗效果,清洁患儿皮肤,修剪指甲,戴黑色眼罩,用尿布保护会阴。光疗过程中尽量让患儿身体各部位裸露,加强巡视,当患儿身体移至床周边时,及时将患儿移至床中央区以保证光疗效果。每次喂奶后半小时内,给予侧卧位,增加巡视次数,防
止发生窒息。如果患儿有溢奶发生,及时清除玻璃床上的奶液,保持床的透明度。患儿每3小时更换1次尿布,防止尿液及大便溢出污染玻璃床。每4小时测体温1次,有发热及时与医生联系,调低箱内温度。光疗期间不定时喂入少量白开水并记录。
(八)密切观察病情
护理人员应具有高度的责任感与娴熟的业务技能,加强巡视,正确喂养,及早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师,做好抢救准备。
健康指导
(1)合理喂养,按需喂养,注意观察患儿有无发绀、呕吐、腹胀。
(2)教会父母各种照顾技能,阐明各护理措施的重要性。鼓励母乳喂养,讲解母乳喂养的好处,母乳中所含的各种营养物质和氨基酸更加丰富,适合早产儿的营养所需。(3)注意保暖,多晒太阳,预防黄疸。
(4)患儿的衣服易柔软、透气、吸水,宽松舒适,以避免皮肤擦伤,做好皮肤护理,有大小便及时更换尿裤。
(5)建立预防接种卡,按时预防接种,定期健康检查,门诊随诊。
护理评价
1.患儿在住院期间体温在正常范围内 2.患儿现体重为2.46kg 3.未出现感染,皮肤完好无破损 4.患儿自纳奶可,无腹胀及呕吐
体会
通过护理早产患儿,让我更加知道护理人员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在护理工作中做到认真、细心、耐心。除此之外,还要有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和更加专业的知识来护理好早产儿,更加要做好保暖、喂养、基础护理等措施,对早产儿的存活起着重要作用。严格消毒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早产儿皮肤黏膜屏障功能比较差,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系统不成熟,免疫力低下,易发生感染。在护理工作中,防止交叉感染是极为重要的,要加强责任心,在接触患儿前应严格洗手,预防交叉感染,各项护理技术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做治疗时更加要集中,减少触摸患儿,要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空气消毒机每日消毒,以及更换暖箱水,每日清洁暖箱1次,用含氯消毒剂,做好出院病人终末消毒,预防院内
感染,谢绝探视,所用衣物、浴巾、床单,奶嘴,包被,奶瓶等每日必须高压灭菌消毒,合理喂养及耐心喂养,吸吮与吞咽不协调极易发生溢奶和呛奶而导致窒息,予鸟巢保护患儿,以免哭闹时脚踢破,必要时予水枕,预防压疮,病室内要保持安静,避免喧哗,尽量减少不良的刺激,调暗灯光或者用暖箱罩遮住暖箱,每三小时按时更换尿布,避免红臀的发生,如有腹泻,及时通知医生,按时执行医嘱,按时测量生命体征,及时留取大小便,做好晨间护理,穿刺不成功,及时寻找高年资的老师,以免破坏血管,和家属做好有效的沟通,做好首问负责制,以免引起纠纷,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变化,应注意观察患儿的吸允情况,精神反应、哭声、反射、面色、皮肤颜色、肢体末梢的温度,防治高血糖、低血糖的反应。
参考文献
舒适护理在早产儿保暖中的应用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随机抽取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我院出生胎龄<35周, 无妊娠并发症, Apgar评分为10分, 体质量1500~2000g的100例早产儿, 分为观察组50例, 对照组50例。两组胎齡、体质量、分娩方式及Apgar评分、处理时间差异无显著性。
1.2 方法
观察组出生后应用舒适护理模式——用消毒液体石蜡油进行油浴、应用保鲜膜转运置于婴儿辐射台采用防辐射罩保暖并应用鸟巢”式护理, 对照组50例胎龄<35周早产儿按常規护理, 观察2组早产儿的各项指标, 并评价其效果。
2 舒适护理方法
2.1 油浴:
于早产儿断脐后将其放在婴儿辐射保暖台 (预设温度35℃) , 产房保持室温25℃~26℃, 用柔软的无菌纱布醮消毒的石蜡油迅速擦试身上的水分和血迹[2], 包上一次性尿布, 将带速封粘胶的食品保鲜袋底部正中剪去三分之一约15cm将保鲜袋从患儿头部套入, 经底部正中开口处使其头面部外露, 颈部至足部全都装在保鲜袋内, 用速封粘胶封口[3];转运置NICU。
2.2 防辐射罩:
采用无色的有机玻璃.成梯形或是半圆形, 规格30cm×26cm×13cm[4]。使用此法给早产儿保暖, 出现低体温并发症明显减少。2.3鸟巢”式护理的应用:所谓的“鸟巢”就是将棉布环绕在早产儿四周, 用柔软的海绵作为底垫, 沿着早产儿身体的四周围绕 (包括头部) , 围成椭圆形, 形似“鸟巢”[5];“鸟巢式”护理就是在暖箱保暖护理的基础上, 再制造类似“鸟巢”的自然环境。从而减少开箱门时冷空气对早产儿的影响, 且鸟巢的大小可以使其活动范围局限, 活动减少, 减轻热卡的消耗。
3 结果
两组早产儿比较见表1。经统计学处理, 观察组早产儿的1h复温、24h体温维持恒定、住院一、天数明显髙于对照组, 两组数据经过t检验, 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1=3.166, P<0.05、t2=4.244, P<0.05、t3=3.708, P<0.05) 。
4 讨论
胎儿未出生前一直生活在羊水中, 一旦离开母体, 皮肤的水分极易受外界的影响而被蒸发掉, 特别是<30周的早产儿, 其皮肤几乎无角质层, 水分蒸发明显, (成人有18~20层角质层) 对其生理功能影响更为明显。通过使用“鸟巢”, 可以降低环境温度波动幅度, 减少散热, 同时减少身体无意义的活动, 使机体能量消耗减少, 使早产儿保持稳定的体温;保鲜膜遮盖不仅保温效果好, 有效地保证了早产儿体温的稳定而且保湿效果好, 使早产儿的不显性失水减少;油浴, 由于使用油剂, 不容易挥发, 不容易溶解, 用其涂抹在身上或沐浴, 可以在早产儿皮肤表面形成一层保护层[6], 有利于锁住水分, 减少水分蒸发, 避免皮肤缺水而出现干燥, 同时有效减少体能散发, 使体温迅速回升;在暖箱保温的基础上加防辐射罩, 可以使防辐射罩被暖箱的温暖空气对流加温至箱温, 使辐射失热大大减少能起到双壁温箱的作用, 可以减少单壁温箱过多辐射, 对流失热的缺点, 减少早产儿由于低温引起并发症的机会, 提高成活率。
综上所述舒适护理提高了护理质量, 突出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指导思想, 发挥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使护士真正做到急患者所急, 给早产儿周到的舒适护理, 充分体现了自我价值。舒适护理在早产儿保暖的应用减少了外界环境对早产儿体温的影响, 可减少发生低体温、低氧血症、低血糖和代谢性酸中毒或寒冷损伤等并发症, 提高了早产儿的存活率, 大大缩短了住院时间和减轻了住院经济负担。
摘要: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对早产儿保暖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胎龄<35周早产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观察组应用舒适护理模式, 观察2组的变化, 并评价其效果。结果 通过对早产儿实施舒适护理, 稳定了患儿的体温, 减少了因低体温造成的并发症的发生率。结论 舒适护理在早产儿保暖保湿的应用, 可减少不显性失水增加致生理性体质量下降, 减少发生低体温、低氧血症、低血糖和代谢性酸中毒或寒冷损伤等并发症, 提高了早产儿的存活率, 此外住院时间缩短也减少了早产儿家庭的经济负担。
关键词:舒适护理,早产儿,保暖
参考文献
[1]向国平, 彭文涛, 周凤玲.重症监护患儿舒适护理64例[J].实用护理杂志., 2003, 19 (4) :33-34.
[2]张卫红, 刘志英, 赵金瑞, 等.新生儿油浴对体温影响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 2002, 37 (7) :524.
[3]陈瑶, 陈晓菲, 廖晓琼.保鲜膜应用于预防早产儿低体温的护理观察[J].当代医学, 2008, 8 (147) :155.
[4]陈冰, 何清桂.防辐射罩在早产儿体温监测中的应用[J].现代护理, 2006, 12 (28) :2679-2680.
[5]杨春凤, 冼日凤“.鸟巢”在早产儿护理中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 2008, 14 (14) :2121-2123.
早产儿的舒适护理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新生儿科早产儿92例,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患儿46例。观察组男26例, 女20例, 胎龄28~34周, 平均胎龄 (31.7±1.34) 周, 出生体质量 (2.19±0.93) kg, 新生儿Apgar评分5~9分, 平均得分 (7.5±1.4) 分;对照组男24例, 女22例, 胎龄29~35周, 平均胎龄 (31.2±1.45) 周, 平均出生体质量 (2.18±1.06) kg, 新生儿Apgar评分5~9分, 平均得分 (7.4±1.5) 分。两组患儿在胎龄、性别及性别比例, 平均体质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等方面差异不明显 (P>0.05) , 有可比性。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1.2 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基础重症监护, 在此基础上, 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措施, 观察组患儿给予舒适护理, 具体内容如下。
1.2.1常规基础护理。
(1) 一般环境护理:减少噪音干扰:早产儿监护室噪声主要来源于工作人员和医疗设备, 医护人员应提高减少噪音的意识, 积极控制室内噪音强度, 监护仪、暖箱等医疗设备如有报警时应及时消除, 并适当播放轻柔轻音乐, 刺激早产儿听力发育并舒缓身心[3]。周期性改变光线强度:室内应建立24 h昼夜循环, 及时调节室内亮度, 帮助早产儿顺应身体自然生物钟, 促进正常生长发育。 (2) 集中护理:医护人员对早产儿进行相关治疗与护理时, 应尽量集中进行, 避免打扰患儿正常休息。操作应由技术操作熟练的护士进行, 采用静脉留置针减少疼痛刺激及侵入性操作。每次接触患儿后, 应保证患儿后续不少于2 h的不间断休息[4]。 (3) 舒适的体位:早产儿应定时更换体位姿势, 并尽量控制患儿处于舒适的体位, 减少长期仰卧造成的身体畸形发育。患儿喂奶后常采用右侧头高位, 减少胃食管反流的同时, 减少患儿哭闹与惊跳现象。
1.2.2舒适护理。
(1) “鸟巢”护理模式:由于早产儿四肢裸露于空间中, 且常因治疗需要会裸露身体, 会导致早产儿缺乏安全和舒适感, 应用“鸟巢”护理模式, 将柔软的棉毛巾对角折叠卷曲成长条形并围住患儿身体, 营造一种类似母体内的环境, 可消除患儿脱离母体后紧张不安情绪[5]。 (2) 心理护理:早产儿常常缺乏安全感、医护人员应积极给予心理安慰。定时给予患儿抚摸刺激, 缓解患儿的“皮肤饥渴”[6];在患儿表现出非营养性吸吮时积极与患儿互动, 使其产生受关注的感觉体验;经常与患儿对视, 并用轻柔的语音与患儿对话, 经常给患儿播放轻柔的轻音乐。 (3) 疼痛的控制:减少长期的疼痛性、侵入性操作等不良感觉与情感体验, 可以通过一些非药物性的措施来缓解这种应激反应。如:抚摸患儿、非进食性吸吮、拥抱患儿等。避免使用镇静剂等药物, 相关医疗操作应轻柔尽量减少疼痛刺激。 (4) 暗室的护理:避免强光和光线直射刺激、损伤视网膜和视神经, 在形成昼夜规律的基础上, 调节室内光线强度, 使之保持柔弱、温和。白天统一使用暖箱遮光布套, 并将窗帘拉下, 但应保持足够室内亮度。夜晚必要时开灯, 应尽量减少患儿光线暴露。
1.3 统计学方法:
统计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儿体质量恢复时间、睡眠时间、每日进食奶量、平均住院时间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 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观察组患儿发生硬肿症、呼吸暂停、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为11.9%, 明显低于对照组33.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胎龄<37周出生的新生儿称为早产儿, 其发生率为5%~10%, 早产儿由于在母体内发育时间短, 为身心功能缺陷的不成熟儿, 极易受到外界不良环境的影响。早产儿出生后通常要在新生儿科监护室度过最初阶段直至早产儿达到相关标准。在此期间, 早产儿主要受医院监护室环境的刺激, 如噪音、光线强度、医疗设备干预、医护人员的医疗操作刺激以及早产儿不恰当的体位和缺乏与母亲交流接触等, 生存率往往较低。由于早产儿各系统发育不成熟, 功能低下, 尤其是免疫功能未发育成熟, 早产儿感染、硬肿症等疾病发生率远高于足月儿, 且患儿出生体质量越低, 胎龄越小, 病死率越高, 可达12.7%~20.8%[7]。这些因素都可以导致胎儿过早脱离母体体验加重, 严重缺乏安全感和依赖, 产生心理、生理上的变化, 影响早产儿的生活质量[8]。而随着现代护理学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市民护理意识的增强, 现在的护理工作更加注重“以人为本”、“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性、个体化护理模式[9], 故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舒适护理理论”, 该理论认为通过细致舒适的护理, 能够改变患者精神状态, 从而促进疾病康复, 缩短治疗时间, 减少患者不愉快程度[10]。早产儿舒适护理尚未引起业界的足够重视, 有相关研究认为, 舒适护理模式应用于早产儿, 可能对促进患儿生长发育、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有一定效果, 为探讨舒适护理模式在早产儿的应用效果, 我院新生儿科选取92例早产儿进行了随机对照研究。
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儿体质量恢复时间、睡眠时间、每日进食奶量、平均住院时间、患儿发生硬肿症、呼吸暂停、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显著, 有统计学意义。
舒适护理模式在早产儿中的应用, 能够促进早产儿正常生长发育, 减少早产儿对外界不良刺激的耐受力, 患儿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并发症发生率降低, 住院时间明显缩短,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由于本研究样本数量较小, 本结论有待大样本多中心临床试验进一步验证。
参考文献
[1]阎慧丽, 徐瑞琴, 兰海利, 等.优质护理服务在早产儿病室的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 2012, 31 (20) :172.
[2]李亚辉, 黄丽娟, 唐晓燕, 等.发展性照顾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护理, 2010, 2 (3) :270-271.
[3]黄凤莉, 李素香, 李庆霞, 等.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 2008, 5 (18) :140-141.
[4]黄肆娥.早产儿的特点及护理干预[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10, 4 (7) :236-237.
[5]赵艳红.早产儿使用水囊鸟巢护理模式30例护理体会[J].河北医学, 2012, 18 (8) :1160-1161.
[6]胡萍.人性化护理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J].家庭护士 (下旬刊) , 2008, 6 (21) :1926-1927.
[7]姜云仙, 梁月香.早产儿发展性照顾的护理体会[J].江苏医药, 2010, 36 (8) :989-991.
[8]张拴英, 王莹, 仵亚梅, 等.早产儿护理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 2013, 32 (16) :161-162.
[9]石安文.33例早产儿护理体会[J].当代医学, 2009, 15 (21) :123-124.
早产儿的舒适护理 篇7
关键词:俯卧位,舒适护理,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
呼吸暂停是新生儿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新生儿原发性呼吸暂停指的是胎儿或新生儿缺氧的早期,呼吸代偿性加深加快,如缺氧未及时纠正,随后立即转为呼吸停止、心率减慢,引起新生儿的原发性呼吸暂停。有关研究资料表明,心率减慢与患儿发生原发性呼吸暂停的持续时间关系较明显,当呼吸暂停的持续时间在15~20s时,呼吸暂停的发病率约为34%,呼吸暂停的持续时间>20s时,呼吸暂停的发生率瞬间骤增至75%以上[1]。近期的科学研究表明,呼吸暂停有遗传倾向[2]。因此,新生儿病房需对早产儿呼吸暂停做好相关评估工作。患儿的发病率与患儿的出生质量有明显的关系,新生儿的体重越小胎龄越小发生呼吸暂停的概率越高,因此新生儿科对早产儿呼吸暂停越来越重视。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药物有氨茶碱类及咖啡因等,其中咖啡因由于半衰期长、毒副作用少、易于给药等优势而广受欢迎[3]。护理干预是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重要环节。本研究旨在通过在治疗方式方法一致(咖啡因治疗)的情况下,对比基于俯卧位的舒适护理与普通护理对早产儿呼吸暂停的临床疗效,探讨基于俯卧位的舒适护理辅助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自2012年2月~2015年1月于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住院的患有原发性呼吸暂停的早产儿244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研究组A共122例,男60例,女62例;胎龄最大者为35周,胎龄最小者为28周,平均胎龄为(32.8±0.4)周;出生体重最大者为1990g,出生体重最小者为1400g,平均出生体重为(1730±330) g。对照组B共122例,其中男58例,女64例;胎龄最大者为34周,胎龄最小者为28周,平均胎龄为(31.7±0.6)周;出生体重最大者为2000g,出生体重最小者为1280g,平均出生体重为(1765±420) g。
纳入标准:(1)患儿出现呼吸暂停症状>20s,心率<100次/分,并且有皮肤青紫、血氧饱和度明显降低及肌张力减弱等临床表现;(2)患儿无严重的感染性疾病以及其他的免疫系统疾病;(3)患儿无先天性心脏疾病;(4)患儿无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性疾病;(5)确认患儿母亲在分娩时未使用麻醉药物;(6)患儿父母及其他家属均同意参与研究并签署了同意合同书[4]。
排除标准:(1)正常足月产的胎儿;(2)早产儿未出现原发性呼吸暂停的临床症状者;(3)患儿患有先天性心脏病者;(4)患儿患有感染性疾病及免疫功能缺陷者;(5)患儿母亲分娩时使用麻醉药物及剖宫产者;(6)患儿患有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性疾病者;(7)患儿家属不同意参加研究者。
1.2 治疗方法:
严密检测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给予相应的常规治疗措施,随后两组患儿均给予咖啡因(商品名倍优诺,生产厂家Alfa Wassermann SpA)注射液治疗,给药方式为:首次给药20mg/kg,30min内静注,12h后5mg/kg维持,日一次,连续7d。
对照组B给予常规护理,主要护理内容有:(1)治疗前护理:将患儿放于恒温箱中并调节恒温箱温度;选择合适的体位以保持患儿呼吸顺畅,避免患儿头颈部扭曲;严密观察患儿的进食反流情况,防止进食时阻塞患儿呼吸道而引起患儿的呼吸暂停;时刻检测患儿的体温、心率、血氧饱和度、皮肤颜色、呼吸、肌张力等,如有异常及时处理。(2)用药时护理:严格按照医嘱给药,及时清除患儿呼吸道内分泌物,注意操作过程应在无菌条件下进行,静注时应注意缓慢推进防止二次呼吸暂停的发生;治疗过程时刻观察患儿的反应及其生命体征,出现异常后要及时上报并处理。(3)用药后护理:患儿治疗后取头高足低体位;给予适当的腹部按摩以促进奶汁的消化吸收并减少反流;注意日常生活环境及生活用品的清洁,时刻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如有异常及时处理[5]。
研究组B采取基于俯卧位的舒适护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体位选择:患儿选取俯卧位护理,除常规治疗、生活护理及进食后半小时内取仰卧位外,均取俯卧位;(2)环境温度:早产儿容易发生体温降低,体温易随着周围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适宜的环境温度能够促使患儿维持理想的体温;(3)声音环境:各种噪音对正处于发育中的早产儿来说会造成很多的副作用,非早产儿脑部发育的影响尤其大,可引起患儿出现呼吸暂停、心率减慢,呼吸、血压等的急剧波动,还可以形成后遗症给患儿造成长期甚至终生的影响;(4)光照环境:光照同样会对早产患儿的脑部产生严重影响,-持续的强光照射会使早产儿视网膜破坏造成早产儿视力下降,同时还会影响早产儿生物钟的变化;(5)护理操作:早产儿出生后即可感受疼痛,因此疼痛对于新生儿尤其对已经接受过大量导致疼痛的操作的新生早产儿会造成一系列严重的不良后果[6]。
记录两组患儿的呼吸暂停发作次数、发作时间、症状消失时间,以及两组患儿的显效人数、有效人数及有效率。1.3疗效评判标准:根据新生儿呼吸暂停标准进行本研究的评价:(1)显效:给药24h后患儿呼吸暂停症状明显减少,48h内症状完全消失,停药后无复发;(2)有效:给药72h后患儿呼吸暂停症状基本消失,停药后无复发;(3)无效:患儿给药后超过5d病情无好转或恶化,严重者甚至死亡。患儿的有效率为显效人数与有效人数之和占总治疗人数的百分比。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有效率的比较:
经过治疗后,采用基于俯卧位舒适护理的研究组A的有效率明显高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B的有效率(P<0.05)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两组患儿呼吸骤停发作时间、次数及症状消失时间的比较:
通过临床观察发现,采取基于俯卧位的舒适护理的研究组A与采取常规护理的对照组B的患有呼吸暂停的早产儿的发作时间、发作次数、呼吸暂停症状消失的时间相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 讨论
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易发生原发性呼吸暂停,并且患儿的个体质量越小、胎龄越小,其发病率越高,早产儿还容易发生喂养不耐受情况,严重的影响了早产儿的生长和发育。早产儿易发生原发性呼吸暂停的主要原因与早产儿的脑干的神经细胞功能发育不成熟、肋间肌抑制潮气量下降,动脉血氧分压降低,胎龄小对CO2的敏感性较低,呼吸肌的肌张力降低,早产儿的神经系统及呼吸系统的发育不成熟等有关系,频繁发生的呼吸暂停常常伴有心率的下降,可能导致血压降低、脑循环的灌注不足甚至可引起不可逆性的缺氧性脑损伤,因此积极防治早产儿的呼吸暂停更加显得及其重要[7]。现在临床上最常用的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药物是咖啡因,该药物具有疗效较好,作用时间较长,副作用较少等优点。此外护理干预的选择对早产儿呼吸暂停症状的临床发生发展亦具有较大的影响,近些年来发展起来的基于俯卧位的舒适护理是来源于常规护理又高于常规护理方式的新型护理方式,是常规护理干预方式的升级版。近些年来大量的临床研究发现早产儿的体位的选择有助于改善患儿的呼吸及喂养的不耐受的症状,早在20世纪就已经有专家学者提出俯卧位能够改善早产儿的氧分压及肺的顺应性,增加早产儿的潮气量与有效呼吸量,降低早产儿的机体消耗,近些年也有很多的专家学者通过大量的临床研究发现俯卧位具有改善早产儿的肺部功能、辅助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作用。本研究通过对比对患有呼吸暂停的早产儿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后的不同护理干预方式(研究组A采用基于俯卧位的舒适护理干预,相应的对照组B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研究基于俯卧位的舒适护理对患有呼吸暂停的早产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得出如下结论,基于俯卧位的舒适护理辅助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与常规护理辅助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相比患儿的显效率、有效率均有较大程度的提升,同时明显缩短了原发性呼吸暂停患儿的发病时间、减少了患儿的发作次数,使患儿症状消失的时间大大减少,从而提升了患有原发性呼吸暂停的早产儿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了早产儿由于患有呼吸暂停而导致死亡的死亡率,提升了早产儿的存活率,因此基于俯卧位的舒适护理辅助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护理辅助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临床疗效,值得在新生儿科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Lorch SA,Srinivasan L,Escobar GJ.Epidemiology of apnea and bradycardia resolution in premature infants[J].Pediatrics,2011,128(2):66-73.
[2]Mathew OP.Apnea of prematurity:pathogenesis and management strategies[J].J Perinatol,2011,31(5):302.
[3]单清华,氨茶碱和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新生儿呼吸暂停的疗效分析[J].World Latest Medicne Information(Electronic Version),2015,15(6):26.
[4]王素敏,咖啡因与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疗效比较及护理分析[J].中国药业,2015,24(9):69-70.
[5]李会敏,戎惠娟,刘伟,等,人性化管理配合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38例[J].临床医药,2015,24(7):106-107.
[6]王雪松,潘家华,俯卧位对早产儿呼吸喂养的影响[J].安徽医学,2012,33(6):712-713.
早产儿的舒适护理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根据如下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收集2012年2月~2015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早产儿患者24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22例。试验组男72例,女50例,年龄0.5~7d,平均年龄(2.72±1.35) d;对照组男71例,女51例,年龄0.5~7d,平均年龄(2.78±1.32)d。两组患儿年龄、性别均无统计学差异。纳入标准:①结合患儿临床表现和体征确诊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综合征,即呼吸停止超过20s,心率<100次/分;②患儿符合咖啡呀和氨茶碱治疗适应症;③患儿家属了解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风险,明确研究目的和内容,愿意治疗并配合调查研究。排除标准:①患儿存在先天性发育畸形、发育异常、营养障碍等疾病;②患儿属于足月妊娠分娩,非早产儿。
1.2 方法:
两组患者统一选择俯卧位舒适护理,即患儿头部提高15°,除喂奶、治疗和皮肤护理等时间外均保持俯卧状态,每天俯卧位时间应≥16h,连续治疗3~5d。舒适护理包括体位、喂养、声、光、热、冷、空气和疼痛等新生儿不良生长因素的回避。试验组给予咖啡因治疗,枸橼酸咖啡因注射液(倍优诺,意大利Chiesi Farmaceutici SpA公司,1mL:20mg,进口药注册证号H20130109),静脉滴注,起始剂量20mg/kg,12h后减少至5mg/kg,1次/d,连续治疗7d。对照组给予氨茶碱注射液治疗,氨茶碱注射液(扬州中宝制药有限公司,2mL;0.25g,国药准字H32024040),起始剂量5mg/kg,静脉滴注,12h后减少至2mg/kg,每12h给药1次,连续治疗7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临床效果差异。
1.3 评价标准:
本研究临床治疗评价包括治疗前后呼吸暂停发作情况比较、治疗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统计。治疗前后呼吸暂停发作情况比较包括每天呼吸暂停发作次数,每天呼吸暂停发作时间及呼吸暂停严重程度评分。呼吸暂停严重程度具体评分如下:患者存在呼吸暂停发作,但可自行恢复,计1分;患者呼吸暂停发作时需用氧气于鼻前部刺激方能恢复,计2分;患者经上述方法处理无效,需经足底刺激方可恢复,计3分;患者经一般刺激均无效,需接受复苏面罩加压给氧辅助通气才能恢复自主呼吸,计4分[2]。治疗有效率包括显效和缓解,显效:患者用药后24h内症状得到有效控制,无呼吸暂停现象发生,呼吸节律恢复正常;有效:患者用药24h内呼吸暂停现象明显缓解,呼吸节律趋于正常;无效:患者经治疗呼吸暂停现象亦持续存在,甚至加重,出现低氧血症、死亡等严重不良结局。原发性呼吸暂停的治疗并发症主要包括电解质紊乱、心动过速、烦躁不安和心动过速等[3]。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计数资料采用百分位数表示,选择卡方检验比较,计量资料采用()表示,选择t检验比较,统计学分析工具采用SPSS21.0软件,检验水准α=0.05,即P>0.05,差异无统计系意义,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比较:
根据表1可知,两组患者治疗前呼吸暂停每天发作次数、每天发作时间及呼吸暂停严重程度评分均相近,分别经t检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每天发作次数、每天发作时间及呼吸暂停严重程度评分均降低,且试验组降低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分别经t检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表2可知,试验组治疗后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卡方检验,卡方值18.3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并发症比较:
根据表3可知,试验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经卡方检验,卡方值12.016,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原发性呼吸暂停是早产儿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主要发病原因包括早产儿呼吸中枢发育不成熟、呼吸系统解剖结构发育不完善和生理功能不稳定等。输氧、物理性呼吸中枢刺激和药物治疗是其主要治疗措施,氨茶碱作为其临床治疗最常用的治疗药物之一,可改善患儿呼吸暂停和窘迫程度,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副作用和并发症发生率较高[4]。因此,探究治疗副作用和并发症更低的治疗药物对提高患儿的治疗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氨茶碱是茶碱与乙二胺复盐,属于甲基黄嘌呤类药物,其药理作用主要来自茶碱,可快速提升患儿神经中枢对二氧化碳的敏感度,刺激呼吸中枢和呼吸运动,从而恢复呼吸,实现治疗呼吸暂停的目的;同时可有效刺激膈肌,增强呼吸运动度。但同时也增加脑部细胞的耗氧量,出现神经过敏、恶心、呕吐、头晕及心悸等不良反应和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患儿生命[5]。与氨茶碱相似,咖啡因同属甲基黄嘌呤类药物,是常用的中枢神经兴奋剂,其在呼吸中枢的刺激性作用同氨茶碱相似,可有效恢复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并提高呼吸运动程度。此外,由于咖啡因脂溶性高,吸收代谢速度快,给药后咖啡因可快速进入脑部,发挥呼吸中枢刺激作用,具有作用迅速的优点。而且,咖啡因有效血药浓度明显低于不良反应浓度,在正常治疗浓度范围内,其对患儿脑部细胞的耗氧量无显著影响,毒副作用发生率远低于氨茶碱。故治疗较氨茶碱更为安全可靠[6]。本研究同时采取俯卧位舒适护理治疗,早产儿俯卧位有助于改善小儿呼吸通气功能,提高呼吸通气效率,稳定呼吸并改善肺活量。而舒适护理通过避免体位、喂养、声、光、热、冷、空气和疼痛等因素对患儿呼吸暂停的影响,为患儿营造良好的休息和康复环境,有助于患儿病情的改善和康复[7]。因此,本研究基于俯卧位舒适护理辅助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患儿呼吸暂停每天发作次数、每天发作时间、呼吸暂停严重程度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降低,而治疗有效率明显升高,证实疗效安全可靠。
参考文献
[1]王永军,刘建伟,张江辉,等.俯卧位辅助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病例对照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28(1):42-44.
[2]王素敏.咖啡因与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疗效比较及护理分析[J].中国药业,2015,24(9):69-70.
[3]Fredholm BB,Battig K,Holman J,et al.Actions of caffeine in the brain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factors that contribute to its widespread use[J].Pharmacol Rev,1999,51(1):83-133.
[4]王晓敏,曹莉,蒋玲,等.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观察与护理[J].儿科药学杂志,2015,21(2):29-31.
[5]许景林,王瑞泉,陈冬梅.枸橼酸咖啡因与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比较[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4,16(11):1129-1132.
[6]Gray PH,Flenady VJ,Charles BG,et al.Caffeine citrate for very preterm infants:effects on development,temperament and behaviour[J].J Paediatr Child Health,2011,47(4):167-172.
【早产儿的舒适护理】推荐阅读:
早产儿的转运及护理05-24
早产儿的护理及新进展11-01
早产儿护理08-05
早产儿护理研究10-21
早产儿护理分析08-05
早产儿发育支持护理07-16
早产儿呼吸窘迫护理06-11
早产儿护理知识分析01-08
早产儿家庭护理要点11-28
早期早产儿的转运体会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