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预测的临床研究(通用8篇)
早产预测的临床研究 篇1
关键词:早产,妊娠,预测指标
早产是指妊娠满28周以上但不满37周 (196~258d) 而分娩者[1]。世界卫生组织也将早产定义为妊娠不满37周或少于259d。目前, 早产的病因尚未完全明了, 导致早产的治疗也未能明显奏效。在发达国家 (如美国) , 早产率一直居高不下, 发病率为11%, 而在欧洲国家的发病率亦为5%~7%[2,3]。由于早产是新生儿疾病和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 做好早产预测, 可为临床提供有效的预防和治疗应对措施。为了解近年来早产预测的手段和诊断研究成果, 笔者收集近年来的相关文献, 将各种早产的预测指标进行综述如下。
1临床诊断
根据有关文献[4], 早产的诊断标准基本确定为:孕周在28~37周以内;宫缩存在1h以上, 持续时间>30s, 间隔5~6min;进行性宫颈管消退和宫口扩张。符合以上标准的即可诊断为早产。
2预测指标
早产的预测指标主要有宫颈超声评价指标、各种实验室项目检测指标, 如细胞因子及其相关产物、胎儿纤维连结蛋白 (fFN) 以及各种相关激素, 做好这些项目的检测, 可有效地对早产进行预测[5]。
2.1 宫颈超声技术的评价
通常情况下, 宫颈指检Bishop评分一直是宫颈机能状态评价的临床常用方法, 然而宫颈指检主要观察宫颈阴道的情况, 无法测量宫颈的准确长度, 从而不能评价宫颈内口的结构改变和胎膜膨出虚实, 主观性结果非常明显[6,7,8,9,10]。最近几年来, 伴随着超声诊断技术的介入, 越来越多的发现认为超声技术能准确地观察宫颈结构变化情况, 并且重复性好, 无创伤, 对早产预测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一般而言, 常用的超声诊断技术主要包括会阴B型超声、阴道B型超声和腹部B型超声3种, 其中以阴道B型超声的检测结果最精确, 宫颈显像成功率最高。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 阴道B型超声就已开始用于妊娠期宫颈改变的临床检测, 筛查患者有无早产的危险, 同时, 对有早产危险患者的保胎治疗预后进行估计。Gomez等[11]对59例宫口开启直径<3cm、孕程在20~30周具有早产征象的孕妇进行阴道B型超声检查, 发现早产与宫颈的长度、漏斗形成情况、漏斗长度和宽度以及宫颈指数的变化显著相关。Timor-Trich等[12]则对70例先兆早产患者于治疗前进行阴道B型超声检测, 观察宫颈的变化情况, 结果发生早产19例, 并且早产者宫颈均形成漏斗状;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早产与宫颈漏斗的形成密切相关, 其早产预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和74%, 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9%和100%。Hartmann等[13]通过B型超声监测871例早期单胎孕妇的宫颈长度和宽度, 对其妊娠结局的追踪结果发现:宫颈管的缩短及内口的增宽均可增加早产的危险性。众多文献结果显示, 阴道B型超声检测是预测早产较好的临床指标。
2.2 各种细胞因子及其相关产物
许多研究结果显示, 早产与孕妇体内各种感染相关, 绒毛膜羊膜感染可导致胎膜早破以致早产。一般情况下, 感染主要来源于宫颈及阴道的各种微生物, 常发生宫内感染。引起感染的病原微生物主要包括支原体、沙眼衣原体、需氧菌、厌氧菌等, 这些微生物的感染可诱导多种细胞因子的产生, 如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 、C-反应蛋白 (CRP) 、白介素-1 (IL-1) 、白介素-2 (IL-2) 、白介素-6 (IL-6) 、白介素-8 (IL-8) 以及白介素-10 (IL-10) 等[14]。在早产者的母体外周血、羊水及宫颈黏液中, 各种细胞因子的活性均有不同程度地升高, 这些细胞因子可通过中介体, 如前列腺素E2 (PGE2) 和前列环素I2 (PGI2) 促使孕妇发生强烈宫缩, 引起早产。PGE2常与其特异性膜受体 (EP1、EP2、EP3和EP4) 结合而发生作用。在宫内感染引起的早产病例中, 发病机制多为IL-1β干扰羊膜组织EP1受体的水平调节以及增加产量来发挥作用。因此, 临床认为对相关细胞因子活性水平的检测可作为早产预测的可行性指标。Remero等[15]研究发现, 感染性早产患者羊水中IL-1和TNF-α的浓度水平均显著高于无感染的早产患者, 并且IL-1和TNF-α的水平高低与PGF2α、PGEα、PGE2水平的高低显著相关。Wenstrom等[16]分别对290例自然早产和人工早产的产妇进行分析发现, 早产组羊水IL-6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并且自然早产组显著高于人工早产组, 各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 还发现IL-6水平的升高与孕龄无关, 但IL-6水平的变化与早产的发生显著相关。由此可见, 各种细胞因子水平的检测对感染性早产的预测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但是这些细胞因子由于分子量小, 代谢速度快, 缺乏特异性, 难以确切诊断感染的病原体。
2.3 fFN检测
fFN是一种胎盘绒毛蜕膜组织合成的蛋白质。当有宫缩出现早产征兆时, 或是不易察觉的子宫收缩时, 可引起绒毛膜、蜕膜分离, 促使胎膜和蜕膜发生轻微损伤而释放fFN。另外, 羊水中的fFN能经损伤的胎膜渗漏到羊膜腔外, 这些fFN还可通过胎膜与子宫蜕膜的间隙进入宫颈和阴道。生殖道上行感染可引起绒毛膜羊膜炎, 促使绒毛膜蜕膜界面降解, 导致fFN可在阴道中检出。临床常采用妊娠后期宫颈或阴道分泌物及羊水作为标本, 以fFN>50ng/ml判为阳性, 对于怀疑有早产倾向的患者, 国际上主要采用胎儿纤连蛋白酶免疫法进行早产分娩预测。排除在24h有性交史或行阴道检查的情况, 因为阴道流血和子宫收缩均可出现假阳性结果[8]。由此可见, fFN可作为一种早产早期预测的筛查方法, 筛查阳性的患者结合其他预测指标, 可及时进行早产的诊断和预防。
2.4 各种激素与早产的关系
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素 (CRH) 、雌激素 (E3) 等水平的检测可作为早产的预测指标[17,18]。研究认为, 母胎的“应激”状态与早产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如营养不良、失业、贫困、青少年妊娠、未婚先孕、丧偶、精神焦虑、胎盘循环障碍等, 均可能与早产相关。研究显示, 母胎的各种应激因素可通过内分泌调节机制激活胎盘、胎膜及蜕膜细胞释放CRH, CRH反作用于胎盘、胎膜组织引起前列腺素释放, 导致早产。由于CRH水平升高可导致胎儿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亢进, 胎儿肾上腺皮质脱氢雄酮水平合成不断增加, 经胎肝和胎盘代谢从而形成E3。由此可知, 测定血浆中CRH和E3水平的变化可预测应激性早产的发生。McLean等[19]对860例孕17~30周的孕妇进行母体血浆CRH测定, 并同时进行甲胎蛋白检测和早产危险系数评分, 结果发现:CRH水平随孕周增加而升高, 早产组与足月产组中位数比较, 早产组是足月组的1.92倍。Goodwin等[20]选取190例孕22~24周的高危早产和低危早产孕妇进行E3水平的检测, 结果发现E3≥2.1ng/ml是预测早产的标准值, 高危早产和低危早产血浆E3的检测敏感性分别为86%和67%, 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和95%, 这说明血浆E3的检测可用于临床阴性筛选。
3总结与展望
综上所述, 宫颈超声技术的评价、各种细胞因子及其相关产物、fFN检测以及各种激素水平的检测在早产的预测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虽然各种预测方法不一定能独立地精确地预测早产, 仍需要大量的实践经验来验证, 但是各种方法的的综合应用可为临床早产病例提供良好的预测指标。目前, 超声检查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宫颈超声检查中, 阴道B型超声的检测结果最精确, 宫颈显像成功率最高, 预测早产价值高,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自我监护+早产预测 篇2
早产儿中,约有15%在出生一个月内死亡,另有8%左右的早产儿虽能存活,但留有智力障碍或神经系统后遗症。一般地讲,早产儿比较难带大,一是出生体重比较轻,一般不足2500克; 二是早产儿的各个系统发育不是十分成熟,免疫功能存在缺陷,所以生存能力较弱,养育中的问题要比正常儿童多得多。
所以,准妈妈们(尤其是有高危因素的准妈妈)孕晚期要特别注意自己是否有早产的表现,以便及时进行相关检查,早期发现早产征兆和早期治疗。那么,哪些准妈妈属于早产的高危对象,需要特别重视呢?请准妈妈看以下——
高危早产自我评估表
1.你是否合并下述急慢性疾病中的任一项:病毒性肝炎、急性阑尾炎、严重贫血、心脏病
是 否
2.你是否存在以下生殖道疾病中的任一项:双角子宫、纵隔子宫、子宫肌瘤、宫颈口松弛
是 否
3.你是否患有以下妊娠合并症中的任一项: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综合征
是 否
4.你是否存在感染,特别是阴道炎症、绒毛膜羊膜炎
是 否
5.你孕期是否精神紧张、很劳累
是 否
6.你是否吸烟
是 否
7.你是否大于35岁或小于20岁
是 否
8.你是否属双胎或多胎妊娠
是 否
9.你是否属羊水过多
是 否
10.你是否胎位异常
是 否
11.你是否有宫内感染,比如绒毛膜羊膜炎
是 否
12.你是否属前置胎盘
是 否
对以上评估项目,准妈妈“是”的答案越多,早产的可能性越大。所以,女性在准备怀孕以前就应该做一次全面的身体检查,了解自己是否患有慢性疾病、阴道炎、子宫畸形等疾病,及早治疗。在怀孕以后,为了预防意外的发生,准妈妈可以积极主动地采取以下——
预防早产的有效措施
1. 坚持产前检查,及时发现异常,积极治疗妊娠合并症;
2. 听从孕期营养指导,注意科学饮食,营养结构合理;
3. 尽量避免情绪激动,家人也应注意准妈妈的精神状态,多加抚慰;
4. 避免过度劳累、登高举物,并应避免腹部受到撞击;
5. 注意休息,卧床休息时一般取左侧卧位,这样可以增加子宫-胎盘血流量,防止和减少自发性宫缩;
6. 戒烟和避免被动吸烟,吸烟时吸入的一氧化碳和尼古丁会减少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携氧量,并使血管收缩,使对胎儿的供氧量减少,造成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导致早产;
7. 孕晚期应避免性生活,以免引起胎膜早破,或引起羊膜感染导致早产;
8. 注意保持大便通畅,同时注意饮食卫生,防止腹泻;
9. 双胎或多胎、前置胎盘的准妈妈应提早入院,住院观察。
如果在以上积极干预的前提下,准妈妈仍然出现了早产先兆,也不要太紧张。一般早产的症状与临产几乎一样——阴道流血、子宫收缩、阴道流水,只是这些症状出现在孕37周以前。稍许阴道流血和不规则的子宫收缩只是早产的先兆,并不意味着准妈妈一定会发生早产。但是,如果不处理的话,部分准妈妈最终会发生早产;如果将所有有先兆的准妈妈都收入院的话,又使相当一部分准妈妈接受了不必要的过度治疗,造成病家人力、财力的损失和医疗资源的浪费。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现在临床上已经有了很多可靠的手段,可为准妈妈们——
预测早产发生的概率
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可以测定宫颈管的长度和宫颈内口的形状。正常情况下宫颈管的长度一般为2~3厘米。
* 如果宫颈管明显缩短,甚至消失,而且宫颈内口呈漏斗状,那么近期发生早产的可能性就比较大。
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可以测定宫颈黏液中的胎儿纤维结合蛋白、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等。
* 如果仅仅是检查结果阳性,无其他明显症状,近期发生早产的可能性在30%左右;
* 如果检查结果阳性,并出现明显的先兆早产症状,近期发生早产的概率高于30%;
* 如果检查结果阴性,那么近期不发生早产的机会是95%左右。
可见,目前实验室检查预测不发生早产的可靠性,要比预测发生早产的可靠性要高许多。因此,如果准妈妈的检查结果是阴性,发生早产的可能性就比较小,就没有必要入院进行治疗。
早产预测的临床研究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取笔者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先兆早产孕产妇100例为研究对象。年龄22~38岁, 平均年龄 (25.2±1.2) 岁。孕周29~37周, 平均孕周 (32.8±1.2) 周。孕妇宫口开大范围在3 cm以下, 胎膜无异常, 不存在其余合并症。规律性宫缩≥4次/h, 持续30 s/次。部分产妇存在阴道少量流液、流血。结合超声检测途径分成对照组以及实验组, 各50例。对照组予以经腹部超声检测, 实验组予以经阴道超声检测。两组患者的孕周、年龄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两组产妇均给予超声检测, 仪器选择SAMSUNG MEDISON-X6型超声。对照组:探头频率控制为3.5 MHz, 检测前将患者膀胱适当充盈, 取无菌避孕套套住探头, 取耦合剂在避孕套内外涂抹, 于耻骨联合上方通过移动确定宫颈矢状切面, 观察产妇宫颈内口、宫颈外口以及宫颈管。对宫颈内、外口之间的距离进行检测, 记录宫颈长度。如果存在宫颈漏斗以及羊膜囊嵌入, 则宫颈长度为漏斗最低点以及宫颈外口之间的距离。实验组:探头频率控制为7.5 MHz, 在患者膀胱排空后进行检测, 无菌避孕套套住探头, 取耦合剂在避孕套内外涂抹, 探头置于阴道内部, 并靠近宫颈, 子宫颈矢状面的显示以及检测同对照组一致。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5.0对数据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以百分数 (%) 表示, 采用x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宫颈长度<2.6 cm的早产率为63.3%, 宫颈长度在>2.6 cm的早产率为25%。对照组宫颈长度<2.6c m的早产率为3 0.8%, 宫颈长度在>2.6 c m的早产率为4.3%。实验组早产率均比对照组要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在国内, 早产的发生率较高, 占5%~15%的比率, 其病因复杂, 发病机制较多, 目前表明与宫肌功能异常、子宫膨胀过度以及妇科炎症等因素有关。早产的危害性较大, 对胎儿的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均会造成不良影响, 导致早产儿生活能力下降, 加大颅内出血、肺部疾病、感染以及硬肿症的发生率, 还可对胎儿的智力造成影响。因早产导致的死亡在早产胎儿中占据15%的比率, 因此需要尽早对早产进行预测, 及时处理[2]。
早产导致的症状较多, 妊娠晚期产妇下腹部以及肌肉可出现变硬的情况, 且有发胀感, 宫缩每隔10 min出现1次, 可持续30 s/次以上, 若宫颈管同时存在缩短情况, 则可确定为先兆流产。早产征兆中, 阴道出血也是常见的一种, 需要注意的是, 因胎盘早剥、宫颈炎症以及前置胎盘作用也会导致阴道出血, 但其出血量比早产征兆出现的阴道出血量要更多。产妇可出现温水样液体流出, 且伴有阵痛, 此为早产征兆[3]。
产妇若出现以上几种症状, 则要及时调整产妇体位为左侧卧位, 并结合胎儿的情况对其基于保胎干预, 延长产妇的妊娠期, 保障胎儿的生存率。
目前对于早产的预测, 主要应用超声对产妇宫颈长度进行检测, 宫颈退缩为宫颈制约力下降、成熟的一种表现, 尤其与宫颈机能异常、低体质指数、多胎妊娠等宫颈因素导致的早产联系密切。应用超声对宫颈长度进行检测, 优势明显, 体现在其客观、无创、可重复以及精确, 且其检测途径较多, 包括经阴道、经腹部以及经会阴等途径, 其中经阴道检测的价值性在临床上得到更多认可。经腹部应用超声进行检测, 需要产妇事先保持膀胱充盈, 这对宫颈解剖位置影响较大, 可导致宫颈增长, 经腹部检测在一定范围内会因膀胱容量增加, 导致宫颈长度增加, 导致早产的预测结果收到影响, 降低了精准性。而经阴道超声进行检测, 超声探头与宫颈组织相接近, 产妇不需要充盈膀胱, 因此宫颈长度也不会出现变化。然而经阴道进行超声检测对产妇有一定的心理作用, 会过于担心感染、出血以及早产等情况, 因此临床依从性会受到影响, 且经阴道进行超声检测要求的技术、仪器条件较高, 因此临床推广有一定难度。
笔者医院研究得出, 实验组宫颈长度<2.6 cm的早产率为63.3%, 宫颈长度在>2.6 cm的早产率为25%。对照组宫颈长度<2.6 cm的早产率为30.8%, 宫颈长度在>2.6 cm的早产率为4.3%。实验组早产率均比对照组要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可见, 应用超声对产妇宫颈长度进行检测, 对预测产妇早产有较高的价值性, 且其中以经阴道超声检测的精确性较为理想, 优于经腹部超声检测, 对宫颈长度<2.6 cm的产妇, 临床上需要加强关注以及干预。
参考文献
[1]张晓莉, 温龑晨.超声检测宫颈长度预测早产的临床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4, (4) :670-671.
[2]魏玮, 李俊鹏, 杨汇娟.超声检测宫颈长度预测早产的临床价值[J].中国保健营养月刊, 2013, 23 (3) :1539.
早产预测的临床研究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12例先兆早产孕妇均为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我院产科门诊收治的患者, 患者年龄22~32岁, 平均年龄 (27.5±4.9) 岁。112例均为单胎初产, 孕龄24~34周, 患者无任何早产高危因素, 无其他合并症和产科并发症。
1.2 方法
1.2.1 标本采集
嘱患者采集前禁止其他阴道治疗、检查和性生活48h。取膀胱截石位, 使用窥阴器打开阴道暴露宫颈, 将无菌拭子放置于阴道后穹窿10~15s, 采集分泌物。
1.2.2 fFN测定以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 测定fFN水平。
将拭子头插入缓冲液中, 并充分混合10~15s, 将f FN快速测试条下端插入缓冲液中准确放置10min, 取出测试条并判读。fFN≥50as/mL为阳性。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 组间显著性检验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12例出现先兆早产症状的孕妇中, 有3项以上早产症状患者26例, 其中fFN阳性16例, 发生早产15例;fFN阴性10例发生早产3例。fFN检测的敏感性为88.89%, 特异性为87.50%。有3项以下临床症状组fFN阳性为62例, 发生早产62例, fFN阴性24例, 发生早产3例, fFN检测的敏感性为94.47%, 特异性为72.41%, 见表1。
3 讨论
目前, 临床上往往依据宫颈评分、胎膜是否破裂、宫、缩情况等判断先兆早产。由于这些指标个体差异大、主观性强而使其准确性较低。fFN相对于传统的预测早产的指标, 可以更准确的筛选出早产高危人群, 从而给予及时准确的干预措施, 预防早产的发生[1]。fin属于糖蛋白, 有20种不同的分子形式, 来源于肝细胞、癌细胞、纤维母细胞以及羊膜细胞, 主要分布于绒毛、胎盘子宫连接处、绒毛膜间隙基质和羊水中, 在胎盘与子宫蜕膜的相互粘附和保护方面起着重要作用[2]。由于孕21周以后, 绒毛膜与蜕膜的融合阻止了fFN的释放, 正常孕妇在22~35周时, fFN的含量极低。早产发生前发生绒毛膜-蜕膜界面的进行性蛋白水解破坏, 导致完整的或降解的绒毛膜或蜕膜细胞外基质蛋白释放人宫颈和阴道分泌物中, 同时促进胎膜从子宫下段的病理性分离, 因此, 在孕22~35周之间, 宫颈分泌物中fFN的水平与是否发生早产有很好的相关性。Loekood等最早开始应用fFN检测用于早产预测研究, 并发现对先兆早产孕妇发生早产有较高的预测价值。目前临床已有检验药盒, 进入实用阶段。王焕英研究认为fFN检测的阴性预测值临床意义更大, 联合宫颈长度指标判断可提高准确率。王彩霞等[3]显示, fFN检测与宫颈长度测量对早产的阴性预测值为92.9%。戴森戈等[4]研究认为联合IL-6检测可提高fFN检测对早产的诊断准确率。但上述研究结果与刘津予[5]的研究结果不一致, 数据出入较大, 具体原因未明。
本研究显示宫颈分泌物胎儿fFN检测对早产的预测敏感性达到88%以上。达到临床应用要求, 切本监测为无创检测, 刺激性小, 检测操作不会造成进一步伤害, 不加重患者临床症状。
综上所述, 我们认为宫颈分泌物胎儿fFN检测可有效预测早产, 特别是临床症状明显的早产的发生, 结合临床症状可准确预测早产的发生, 便于临床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临床干预治疗。
参考文献
[1]仇东辉, 边巍.胎儿纤维连接蛋白在早产预测诊断中的研究近况[J].中国优生与遗传, 2008, 16 (5) :137~138.
[2]王焕英.胎儿纤维连接蛋白联合宫颈长度预测早产的临床观察[J].浙江临床医学, 2010, 12 (5) :453~455.
[3]王晓彩, 张彦璎, 邵晓明.胎儿纤维连接蛋白检测在早产预测中的临床价值[J].淮海医药, 2010, 28 (2) :148~149.
[4]戴森戈, 张文淼.宫颈分泌物中胎儿纤维连接蛋白和血清白细胞介素-6在早产预测中的价值[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8, 17 (26) :4051~4053.
早产儿败血症发病预测模型研究 篇5
本文主要致力于新生儿败血症预测性监护系统的研究, 主要研究我国新生儿临床心电监护数据对新生儿败血症发病的预测作用。本文在合作单位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NICU) 中搭建临床心电数据采集平台进行数据采集, 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基于斜率阈值法及自适应阈值的心电处理及分析算法, 结合采集病例的临床诊断, 分析获得NICU中患儿心电数据与新生儿败血症发病的相关性, 为以后建立新生儿败血症预测性监护系统提供理论基础。
1 心电采集对象选择
为了能更有效地说明心电数据与新生儿败血症的相关性, 需要对心电采集对象进行选择。具体心电采集对象选取标准如下:
(1) 纳入标准在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出生的早产儿, 胎龄<34周, 或出生体重<1 500 g。
(2) 排除标准产前检查提示存在器质性心脏疾病;存在明显先天性畸形;生后5 min新生儿阿氏评分 (Apgar) <7分;家属放弃治疗。
基于上述心电采集对象选取标准, 本课题在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NICU中选择了8名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 所选择早产儿的临床信息统计如表1所示。
2 NICU临床心电监护数据采集
本文采用NICU中配备的飞利浦Intelli Vue系列临床监护仪中的心电采集模块、心电信号模拟输出接口以及研华科技USB-4704便携式数据采集模块, 设计心电采集平台硬件系统。该心电采集平台的具体系统框图如图1所示。
飞利浦临床监护仪的心电测量模块通过ECG导联测得患儿的心电数据, 然后对心电数据进行一定的处理并输出心电模拟信号。ECG模拟信号通过传输线被传输至研华USB-4704 A/D采集装置进行模拟量与数字量的转换。由于该A/D采集模块最多可支持8个通道进行同时采集, 因此可同时采集8名患儿的心电数据, 并通过USB数据线将数字信号传输至临床数据采集电脑进行数据存储。临床数据采集电脑也可通过USB数据线对A/D采集模块进行设置和控制。
3 心电信号处理系统
3.1 心电信号预处理
从数据采集模块采集到的数据, 经过频域分析后发现, 原始信号在50 Hz左右的谐波异常高大, 因此考虑该噪声可能是50 Hz的工频干扰。为了去除干扰, 保留有用信息, 设计了50 Hz陷波器去除此干扰。
3.2 心电信号R波提取
Q R S波群是整个心电信号中最显著的波型 , 为计算机自动检测提取R波提供了可能。近三十多年来, 心电信号QRS波群的自动检测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之一, 现已经发展出了斜率阈值法、模板匹配法、小波变换法、神经网络法以及数学形态法等主要的检测算法[3]。
对于本文而言, 心电信号R波提取算法需要用于预测性监护系统中, 其实时性要求比较高, 因此要求该算法计算量较小。同时, 所采集到的心电信号经过飞利浦临床监护仪内置算法的处理后, 其所包含的噪声和干扰也较小。所以, 本文主要采用斜率阈值法进行新生儿心电信号R波检测。在斜率阈值算法中, 阈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它会随着信号幅值的改变, 自动计算合适的阈值大小, 以适应基线漂移等干扰噪声对正常心电信号造成的影响, 避免R波误检和漏检的发生[4]。具体算法流程图如图2所示。
如图3所示为心电信号经过斜率阈值法提取R波后所获得的成果。从图3可以看出, 心电信号中的各个R波均被该算法检测出来, 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根据获得的R波位置信息, 就可以分析心电信号的RR间期, 以反映被检测者的心率变异情况, 如图4所示。
4 新生儿败血症发病预测模型研究
研究对象临床结果统计如表2所示。
4.1 心率变异性分析
图5为部分NICU中采集到的心率变异数据, 每段数据时长为30 min。其中, 图5 (a) 为未发生感染早产儿的心率变异情况, 图5 (b) 与图5 (c) 分别为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发病前2周和2 h的心率变异曲线。
从图5可以明显看出, NICU中未发生感染早产儿的心率变异性与败血症患儿的心率变异性有着较大差别, 并且败血症发病患儿发病前不同时期的心率变异性也有很大的不同。本文使用全部正常心跳间距之标准差 (Standard Deviation of Normal to Normal, SDNN) 来具体量化心率变异性, 反映心率变异的剧烈程度。针对上述数据, 计算得出未发生感染早产儿的RR间期SDNN值为:SDNNA = 26.58 ms, 提示心率变异性较大。计算败血症病发患儿的RR间期SDNN值为:SDNNB = 12.58 ms, SDNNC = 3.33 ms, 与未发生感染早产儿的心率数据相比较, 得出在败血症发病前的早期, 患儿的心率变异性会发生一定程度上的降低, 并且随着感染病情的进展, 患儿的心率变异性会不断的降低。
综上所述, 当新生儿发生感染, 并向败血症发展的过程中, 患儿的心率变异性会有明显的下降, 并且呈一个长期的下降趋势, 具体表现为其SDNN值的降低。因此, 在心电监护过程中, 如果通过计算发现被监护对象RR间期SDNN值长期呈下降的趋势, 则可提示医生该被监护对象具有发生新生儿败血症的风险。
4.2 心率减速分析
在一名败血症发病患儿的心电监护过程中发现, 在感染发病时, 其除了总体心电变异性有所降低外, 还伴有明显的且频繁的大规模心率减速, 如图6所示。根据RR间期数据, 计算其SDNN值为79.44 ms, 明显大于上述未发生感染早产儿的心率SDNN值, 其原因是存在较大规模的心率减速。对该RR间期数据做心率加减速直方图[5]分析, 发现大规模的心率减速导致了直方图的对称性降低。
综上所述, 如果在心电监护中, 能够通过计算发现被监护对象心率变异参数突然显著增大, 而且能够监测到频繁的变化幅度较大的心率减速, 则可以提示该被监护对象有败血症发病的风险。
5 结论
本文旨在研究NICU中临床心电监护数据对新生儿败血症的预测作用。为了采集到我国新生儿的临床心电监护数据, 本文在合作医院NICU中进行数据采集, 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心电处理及分析算法, 结合临床病例的临床诊断, 分析获得患儿心电数据与新生儿败血症发病的相关性, 为以后建立新生儿败血症预测性监护系统提供理论基础。同时, 本文设计的心电信号采集平台以及心电信号处理算法也可以为将来的预测性监护系统使用, 为预测性监护系统的研发打下了良好的软硬件基础。
摘要:该文主要致力于新生儿败血症预测性监护系统的研究, 主要建立了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临床心电信息采集平台, 设计了基于斜率阈值法以及自适应阈值的心电特征分析算法, 分析了我国新生儿临床心电监护数据对新生儿败血症发病的预测作用。
关键词:新生儿败血症,预测性监护系统,心电特征提取,心率变异性分析
参考文献
[1]Fairchild KD.Predictive monitoring for early detection of sepsis in neonatal ICU patients[J].Neonatology and perinatology, 2013, 25 (2) :172-179.
[2]Fairchild KD, O’Shea TM.Heart rate characteristics:physiomarkers for detection of late-onset neonatal sepsis[J].Clin Perinatol, 2010, 37 (3) :581-598.
[3]张秀秀.基于小波变换的心电信号处理与分析[D].东北大学, 2006.
[4]刘杰.心电信号分析算法的研究与软件实现[D].北京交通大学2010.
早产儿心脏储备功能的临床研究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出生于2011年1月至2011年5月,出生2小时后至7天内的新生儿,所选择新生儿均获得家属的许可,早产儿选择28~36+6周,足月儿选择37~41+6周,其孕母均无合并症。测试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产科及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科进行。所有病例均为随机选取。
1.2 仪器
应用博精医学信息研究所研制的“运动心力监测仪”进行该项研究[4]。该仪器的硬件组成包括心音脉搏传感器、CCM 信号采集器、计算机。心力信号处理软件用Visual Basic 写成,其运行环境为 Windows 2000操作系统。
1.3 设计和信号的基本测量方法
该研究采用不同孕周新生儿心力变化趋势和心率变化趋势的自身对照方。心音信号量化分析的方法是:①测量心音有关成分的幅值和时限;②根据以上测量得到的数据,生成所需要的有关指标,供分析使用。在该系统中,用鼠标在 S1 波峰点击,即可方便地获取 S1 幅值并显示 S1 波幅对应的 0~255 的级值。取基线平均幅度作为基线幅值。用心音成分幅值与基线幅值的比值来表示其对幅值的分辨能力。由于胸壁厚薄等因素的影响,所采集的心力信号的强度的绝对值的意义不大,该项研究中主要应用相对值;同时,心力信号在处理中经过多次转换,最后转换为用屏幕坐标作图,故单位被隐去。
1.4 心力和心率信号记录方法
采用类似PCGET方法,受试者在安静状态下平静呼吸, 心音脉搏传感器置于心前区心尖搏动最明显处,记录新生儿心音图。操作上的要点是受试者每次测试时的体位、传感器放置部位、检查者对传感器的施压情况应该一致,从而尽可能减少人为误差[5]。该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已作初步分析[6]。
1.5 测量数据的计算和统计学分析
根据心音测量的有关成分的幅值和时限计算心率(HR)、第一心音幅值与第二心音幅值的比值(S1/S2)和舒张期时限与收缩期时限的比值(D/S)。心率指标和心力指标值表示为undefined。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各组间分别配对比较,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不同孕周新生儿的心脏储备状态
不同孕周新生儿心脏储备状态(HR、S1/S2、D/S)的比较见表1。足月儿的 D/S 比值均≥0.80,而早产儿的D/S 分布在 0.66~1.20,1%的早产儿 D/S <0.80。
2.2 Pearson相关分析
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HR、S1/S2与孕周无相关性(P均>0.05),D/S与孕周有相关性(P<0.01),HR、S1/S2、D/S的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043、0.008、0.188。
2.3 早产儿与足月儿的心脏储备状态的比较
早产儿(孕 28~36+6 周)与足月儿(孕 37~41+6 周)之间 HR、S1/S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D/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94,P<0.05),足月儿D/S均值大于早产儿,见表2。
3 讨 论
目前,临床上有很多测量和评估心脏功能的方法,但都存在一定的缺点。监测心脏变时性和变传导性的最佳方法是心电图检查,但无法监测心脏的变力性。心导管检查只能在导管室无菌操作下进行,虽然能客观、量化测定心功能,但属于有创伤检查,且不宜重复使用。超声心动图能通过对心腔直径从舒张期到收缩期的变化程度和速度以及射血分数等的测算来评估心肌的功能状态,但不便于现场应用,且某些指标敏感性较差。放射性核素心血池显影的敏感性、特异性都高,但价格昂贵,难以推广。最大氧摄入量及无氧代谢阈测定虽属客观、实用、可靠,但又受呼吸功能的影响,且不适于在日常条件下应用。一个理想的心脏功能评估方法应该具有无创、简便、快速、费用低等特点,又能客观量化地反映心肌收缩能力的心脏储备并能在随时应用。
已有研究表明[7,8],第一心音幅值的变化和左心室压力上升最大速率的变化呈正相关,故可以用第一心音幅值的变化趋势来评估心力储备、心脏耐力。在相继的各心动周期之间,心肌收缩力在不断变化,并在不同因素作用下表现出一定的变化规律,心肌收缩力的这种变化及其规律性称为“心力变异性”[3]。在不同运动量负荷下运动会引起第一心音(S1)幅值的不同变化,其中蕴藏着心肌收缩能力和心力储备信息。基于这一发现,Xiao等[3]提出PCGET,并进行了测试PCGET实用性的研究,同时与一些大范围应用的评估心脏功能的指标,如射血分数、最大耗氧量、最大收缩力、纽约心脏协会的心功能分级和6分钟步行实验等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PCGET在评估心脏变力性状态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是96%、100%和100%。因此,PCGET可做为心力储备的无创性、简便、快速、费用低廉、可重复性强的客观量化测量方法。
我们应用Xiao等的专利发明“运动心力监测仪”对早产儿和足月儿进行心音图的采集,通过测量心音图中有关成分的幅值和时限来计算 HR、S1/S2、D/S 等指标,从而对心脏储备功能进行评估。本组资料显示,足月儿的 D/S 比值均≥0.80,而早产儿的D/S 分布在 0.66~1.20,1%的早产儿 D/S <0.80;早产儿较足月儿心脏储备功能下降(见表1、表2),其中早产儿S1/S2 最高升至3.02,D/S最低降至0.66,这表明早产儿心脏的一种适应性变化,既动用了心率储备又动用了心力储备。这是一个加重早产儿心脏负担的变化,在早产儿保健工作中应该给予充分重视。如果早产儿在早期不能动用心脏储备至相应水平,则早产儿在围生期的安全即应受到特别关注。本组资料还显示D/S 与孕周有相关性,足月儿和早产儿的D/S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提示足月儿的心脏收缩能力和心脏储备的能力均强于早产儿。
本组资料表明,足月儿的心脏储备功能强于早产儿,应用基于心音信号的“运动心力监测仪”能够用于新生儿心脏储备无创性检测和评估,该方法客观、简单、费用低、快速和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Tan LB.Evaluation of cardiac dysfunction,cardiac reserveand ino-tropic response[J].Postgrad Med J,1991,67(1):S10-20.
[2]Timmins AC,Hayes M,Yau E,et al.The relationship betweencardi-ac reserve and survival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receivingtreatment aimed at achieving supranormal oxygen delivery and consumption[J].Postgrad Med J,1992,68(2):S34-40.
[3]Xiao S,Guo X,Sun X et al.A relative value method for measuring and evaluating cardiac reserve[J].BioMedical Engineering OnLine,2002,1(1):6.
[4]郭兴明,郭玮珍,周承文,等.心脏储备无创监测系统的研究[J].仪器仪表学报,2008,4(29):690-695.
[5]Talreja DR,Nishimura RA,Oh JK.Estimation of left venuicular filling pressure with exercise by Doppler echocardicgraphy in patients with normal systolic function:a simultaneous echocardicgraphic—cardiac catheterization study[J].J Am Soc Echocardiogr,2007,20(5):477-479.
[6]Xuesong Ye,Qiang Cai,Yuquan Chen.Noninvasive detection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based on heart sounds[J].Proceeding of the20th Annual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the IEEE engineering in medicine and biology society,1998,20(3):1546-1548.
[7]Wu WZ,Guo XM,Xie ML,et al.Research on First heart sound and second heart sound amplitude variability and reversal phenome-non-a new finding in athletic heart study[J].Med Biol Eng,2009,29(4):202-205.
提高极早产儿成活率的临床研究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病例均为本院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收治的胎龄小于32周的极早产儿, 其中治疗组为2012年6月-2014年5月收治58例;对照组为2009年6月-2012年收治54例。治疗组男33例, 女15例, 胎龄<28周5例、28~30周20例、30~32周23例;对照组男30例, 女14例, 胎龄<28周例4例、28~30周18例、30~32周22例。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NRDS) 的诊断标准参照实用新生儿学 (第4版) 依据早产生后2~6 h内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呻吟, 胸片呈毛玻璃样、甚至白肺, 并有支气管充气征而确诊[1];肺出血早期诊断依据具有肺出血高危因素的极早产生儿, 结合临床突然出现青紫、呼吸困难加重、呼吸节律改变及肺部罗音突然出现或增多, 气管内吸引发现气道内均匀不凝固血液而诊断。极早产儿多同时以下具有两种以上高危因素:早产、围产期窒息、多胎妊娠、男性、新生儿体温不升、剖宫产儿、糖尿病母亲、产前出血等。
1.3 治疗方法
1.3.1 一般治疗
两组患儿均行心电监护及血氧饱和度监测, 并按早产儿给予保温, 限液, 强心、利尿,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加强呼吸道管理, 防治感染等常规治疗。
1.3.2 治疗组 治疗组在一般资料基础上采用特别治疗, 具体如下。
1.3.2. 1 早预防
采用INSURE策略防治NRDS。 (1) 通过量化早产儿NRDS高危因素确定气管插管给予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Pulmonary surfactant, PS) 的指征。具体方案:①对孕周大于30周小于32周的早产儿具有NRDS两个高危因素;②对孕周大于28周小于30周的早产儿具有NRDS一个高危因素;③对于孕周小于28周的早产儿;符合上诉任意一条即建议生后尽早气管插管给予PS, 一般要求生后2 h内完成, 最好产前通过产儿科协作查房沟通预备好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生后在产房初步复苏后立即进行。 (2) 气管内注入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PS) 100~200 mg/kg预防NRDS并拔管。 (3) 拔管后使用CPAP。使用CPAP仪或空氧混合简易CPAP装置进行给氧, 其中空氧混合简易CPAP装置要求空氧混合总流量达到5 L/min, 初始氧浓度控制在30%~40%左右 (有时仅使用空气) , 最高不能超过60%, 监测患儿血氧饱和度, 维持患儿血氧饱和度在88%~93%之间, 随后根据血氧饱和度或血气分析调节氧浓度和呼气末正压 (PEEP) 压力;如果没有发生NRDS和其他需要CPAP给氧的情况, 一般给氧6 h内, 最长不超过12 h逐步撤离。
1.3.2. 2 早诊断
患儿完成INSURE技术后, 积极完善相关检查尽早诊断NRDS和肺出血。 (1) 抽取胃液进行胃液泡沫实验, 具体方法:取患儿胃液1 m L加95%酒精1 m L, 振荡15 s, 静置15 min后观察试管页面周围泡沫环的形成。无泡沫为 (-) , 表示PS缺乏, 肺未成熟, 易发生RDS;泡沫少于1/3试管周围为 (+) , 泡沫多于1/3试管周围为 (++) , 表示已有一定量PS, 但肺成熟度还不够;试管周围一圈或双层有泡沫为 (+++) , 表示PS较多, 肺已成熟[2]。 (2) 多次床旁胸片动态观察, 明确NRDS出现时间及程度, 具体分度如下:Ⅰ级:两肺野普遍透亮度降低, 可见均匀散在的细小颗粒;Ⅱ级:除Ⅰ级变化加重外, 可见支气管充气征, 延伸至肺野中外带;Ⅲ级:病变加重, 肺野透亮度更加降低, 心缘肋缘模糊;Ⅳ级:整个肺野呈白肺, 支气管充气征更加明显。 (3) 原发病突然严重, 未等到患儿口鼻腔或气管插管内出血, 即采用气管内吸引早期诊断肺出血等措施早发现疾病。
1.3.2. 3 早治疗
NRDS早期采用NCPAP辅助通气, 初始压力4~6 cm Hg, 初始氧浓度30%~40%, 胸片达Ⅲ级以上或需氧浓度达到40%以上、PEEP压力上升至8 cm水柱时采用常频机械通气、对于NRDS常频呼吸机通气失败或氧浓度达到60%以上者给予高频振荡通气。将关口前移, 早期中止早产儿疾病进展, 提高抢救成功率。
1.3.2. 4 其他适宜技术
利用全静脉高营养 (TPN) /部分静脉营养 (PN) 技术、鼻饲胃管微量喂养术、非营养吸吮等技术保障早产儿营养供给和发育;根据小时胆红素值结合高危因素给予早期光疗干预病理性黄疸, 达到换血水平者必要时换血治疗;根据血培养、痰培养药敏实验结果, 合理使用抗生素, 注意手卫生, 集中护理, 定期给予输注免疫球蛋白, 抗真菌药物预防真菌感染等防治感染, 注重人文关怀, 开展发育支持护理, 总之, 利用先进的综合技术为极早产儿提供生命支持。
1.3.3 对照组
对照组入院后给予根据血氧饱和度或血气分析选择不同给氧方式, 出现呻吟或胸片提示NRDS给予CPAP给氧, 上机指征参照参照实用新生儿学 (第3版) 。
1.4 观察指标
(1) 监测指标:动态观测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胸片变化。 (2) 发病率:NRDS、新生儿肺出血的发病例数占同组极早产儿的比例。 (3) 上机率:需要上呼吸机治疗的例数占同组极早产儿的比例。 (4) 抢救成功率:抢救成功治愈出院的例数占同组极早产儿的比例。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 比较采用字2检验, 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58例发生NRDS 13例, 发病率22.4%;发生肺出血2例, 发病率3.4%;机械通气10例, 机械通气率17.2%;死亡3例;因先天性心脏病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放弃1例, 抢救成功率达93.1%。对照组54例, 发生NRDS 23例, 发病率42.6%;发生肺出血10例, 发病率18.5%;机械通气率31.4%;死亡5例;因不能撤机、不能脱氧、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转院6例, 自动出院、放弃治疗3例, 抢救成功率74.1%。治疗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 (字2=7.51, P<0.01) , NRDS发病率、新生儿肺出血发病率均低于对照组 (字2=5.22、6.64, P<0.05) ;两组上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考虑极早产儿生后各器官功能极不成熟的特点, 为极早产儿提供一种模拟宫内环境的生命支持, 对极早产儿健康成长非常重要;小早产儿要成活必须经过呼吸关、营养关和感染关, 尤其是呼吸关更加重要。NRDS将是救治的第一道难关, NRDS的发生是由于PS缺乏而导致, PS是由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合成分泌的一种磷脂蛋白复合物, 孕18~20周开始产生, 继之缓慢上升, 35~36周迅速增加达肺成熟水平。PS覆盖在肺泡表面, 降低其表面张力, 防止呼气末肺泡萎陷, 以保持功能残气量, 稳定肺泡内压和减少液体自毛细血管向肺泡渗出。早产儿胎龄愈小, 功能肺泡愈少, 气体交换功能愈差;胎龄愈小, PS的含量越低, 肺泡表面张力增加, 呼气末功能残气量降低, 肺泡趋于萎陷, 故其肺功能异常主要表现为肺顺应性下降, 气道阻力增加, 通气/血流降低, 气体弥散障碍, 从而导致缺氧和代谢性酸中毒及通气功能障碍所致的呼吸性酸中毒。缺氧和酸中毒进一步抑制PS合成, 形成恶性循环, 甚至可导致肺动脉高压 (PPHN) 的发生。胎龄28~32周的早产儿约有30%~60%会发生NRDS, NRDS是早产儿死亡的最重要的死亡原因。如何提高极早产儿的救治成功率, 关键是减少NRDS重症的发生, 对基层医院更是如此。以往本科考虑PS费用昂贵, 往往患儿病情发展严重才考虑使用, 效果不尽理想, 近年来本科本着预防为先, 防治结合的原则, 应用INSURE策略防治NRDS, 基于愈早使用PS、CPAP, 能愈早补充PS, 有助于萎缩肺泡张开, 而CPAP使肺泡在呼气末保持开放, 增加功能残气量, 减少PS的消耗[3];应用INSURE策略目的就是最大限度降低NRDS重症发生率和机械通气的使用, 由于降低呼吸机的使用保护了气道的完整性, 促进了气道纤毛的正常运转, 降低了气道损伤及二重感染的风险, 增加了患儿的舒适感, 有利于病情恢复, 降低死亡率,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4]。
新生儿肺出血是新生儿一种极为严重的临终状态, 待口鼻流出鲜血已是肺出血晚期, 死亡率高达50%左右。对具有肺出血高危因素的新生儿, 结合临床突然出现青紫、呼吸困难加重、呼吸节律改变及肺部罗音突然出现或增多, 立即气管内吸引, 通过发现气道内血液来间质反映肺泡出血从而早期诊断, 早上机, 以期在尚未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之前, 及时中止新生儿肺出血的中心环节, 提高新生儿肺出血的抢救成功率。基层医院限于技术和设备一旦极早产儿出现肺出血等并发症死亡率明显升高。如果能主动进行气管内吸引, 甚至进行灌洗, 将气道深处的积血稀释扩容, 并随呼吸运动上升而被吸出, 则能尽早发现气道内的血液, 达到早期诊断的目的;肺脏的腔道系统相当于一个容器, 肺出血积于其中, 当出血量大到从气道内流出时, 失血量较多, 内窒息时间较长;过晚则出血多、内窒息时间较长, 抢救难度加大;笔者本着预防为先, 防治结合的原则, 将关口前移, 利用气管内吸引早期诊断新生儿肺出血, 及时上机并以高PEEP尽早控制出血。高频振荡通气近年已广泛应用于新生儿严重呼吸障碍的患者, 尤其对常频呼吸机给氧失败的NRDS氧合提高快, 疗效显著, 缩短病程, 降低死亡率;笔者对4例NRDS常频呼吸机Fi O2>0.6时, 及时给予高频振荡通气, 均取得成功。笔者本着预防为先, 防治结合的原则, 利用各种适宜技术采取早预防, 早诊断, 早治疗, NRDS发病率42.6%降至22.4%, 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 同时最大限度降低NRDS重症发生率, 尤其是新生儿肺出血的发生;近2年笔者感到肺出血已明显少见了, 极大提高极早产儿成活率, 抢救成功率由74.1%升至93.1%, 肺出血发病率18.5%降至3.4%,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字2=7.51、6.64, P<0.01) , 比较两组抢救成功率, 笔者认为转院率亦是一个重要原因。
极早产儿救治是一个系统工程, 早期防治NRDS非常关键, 但以后的感染关亦非常重要;近来人们注重手卫生, 合理使用抗生素和定期输注免疫球蛋白, 抗真菌药预防真菌感染等预防感染, 同时应用INSURE策略防治NRDS, 降低了上机率, 对肺的损伤小, 并发肺部感染和呼吸暂停减少[5], 从而使氧需求减少, 进而降低早产儿视网膜病、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发生率, 降低了转院率。应用INSURE策略防治NRDS, NRDS发病率42.6%降至22.4%, 薛素娟等[6,7,8]等报道亦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 上机率由31.4%降至17.2%, 亦有了明显的下降,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可能和样本量较少有关, 尚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 以便得出更为科学的结论。
参考文献
[1]邵肖梅, 叶鸿瑁, 丘小汕.实用新生儿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396.
[2]朱进秋, 郭芳, 宋英, 等.羊水泡沫试验预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 2012, 9 (8) :141-143.
[3]肖昕, 周晓光.新生儿重症监护治疗学[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8:118.
[4]王君庆, 江英.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江西医药, 2013, 48 (8) :720.
[5]黄西林, 陈丹, 李小萍, 等.INSURE策略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的临床研究[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3, 15 (1) :12.
[6]薛素娟.呼吸机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 2011, 8 (7) :42-43.
[7]谭峰云.牛肺磷脂注射液与猪肺磷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对比[J].中外医学研究, 2015, 13 (14) :13-14.
妇产临床早产危险因素分析及研究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某院在2013年12月~2014年10月所收治的孕期已满7个月但是不足9个月就进行生产的产妇240例, 把其作为研究组, 平均年龄25岁, 在研究组中的240例产妇在生产之前器官均处于正常工作的状态。对照组病例的选择需要结合研究组患者的入院时间以及平均年龄, 一般情况下, 对照组病例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1月所入住的产妇, 整体的平均年龄与研究组产妇的平均年龄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所选择的对照组产妇的人数也为240例。两组产妇在年龄、婚姻状况方面的差异可以忽略不计。
1.2 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对于早产危险因素的探讨主要采用的是调查, 调查的形式根据被调查对象的不同可以有多种形式, 但是一般病例的调查都包括对产妇的住院病例以及产房的相关进行查阅, 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患者在孕期的生活习惯、自身疾病情况以及其它可能导致早产现象产生的危险因素进行调查。调查时间均选定为产房分娩前[2]。在本次研究中根据我国已有的研究以及文献初步确定调查问卷的内容总共涵盖可能的危险因素58条, 其中既包括对患者基本信息的调查, 如孕妇的年龄、体重、身体健康指数等, 又包括对患者自身身体情况的调查, 像孕妇的流产史、高血压史等。在调查问卷被填写后, 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 从而得到影响产妇出现早产现象的危险因素。
1.3 统计学方法
对于本研究中所有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均采用软件SPSS 11.0,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对两组病例的研究以及分析之后, 可以发现导致患者出现早产的危险因素有很多, 像怀孕期间产妇的血压状况;产妇怀孕的时间以及怀孕前平均经期的天数等都有可能导致产妇产生早产现象。除此之外婴儿在成长期的体积以及体重或着产妇分娩前的收缩、舒张压都会导致早产现象的发生[3]。在对产妇的单因素进行回归性分析后可以发现可以划分为产妇早产危险因素的有在产妇怀孕期间具有不健康的生活习惯, 像长时间上网或者接触其他辐射性能比较大的物品、在怀孕的晚后期孕妇的生殖器官被感染、在婴儿生长时胎盘出现一定的异常情况、产妇自身患有贫血、GDM、高血压等症状以及产妇有过人工流产的历史和生育史等。另外可以划分为早产可疑危险因素的有刨宫产史以及产妇在孕期有不合理性行为等。
3 讨论
如果产妇在不足月就进行生产, 那么其给产妇以及婴儿所带来的风险性都是高于足月生产的, 通过本文的探究可以发现, 导致产妇出现早产现象的危险因素有很多, 其中最常见的就是产妇在怀孕期间不能够具有比较健康的生活方式, 具相关研究表明, 如果孕妇在怀孕期间过度的熬夜、上网等都会增大其早产的可能性, 另外孕妇在怀孕期间所产生的妊娠性疾病也会导致早产现象的发生[4]。要想最大程度的降低产妇早产现象出现的可能性, 就必须对于已经探究出来的早产危险因素进行控制, 加强孕妇在孕期的检查力度, 一旦发现异常情况, 则需要及时的采取措施对其进行处理。除此之外, 孕妇在孕期间一定要保证心情的愉悦于稳定, 尽可能的避免较大的情绪波动, 要在孕期保证相关营养的获取, 确保其身体质量指数能够在合理的范围之内[5,6]。
参考文献
[1]张俊辉, 潘晓平, 张青碧, 等.我国婴儿早产部分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 2012, 33 (3) :272-274.
[2]张东峰, 姜秀波, 李红彩, 等.早产影响因素的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J].中国医院统计, 2013, l1 (2) :102-105.
[3]杨李梅, 陈必良, 辛晓燕, 等.早产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14, 25 (11) :1022-1024.
[4]金丹, 刘彦, 倪鑫, 等.妊娠期血浆CRH与早产、贫血和肝功损害的临床研究[J]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 2012, 14 (1) :1-3.
[5]王弘, 丁鹏, 刘涛, 等.早产危险因素的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2, 21 (6) :735.739.
【早产预测的临床研究】推荐阅读:
早产的预测方法研究10-28
早产临床教学查房记录10-15
早产儿护理研究10-21
早产儿触摸干预研究07-02
早产胎膜早破的处理08-23
早期早产儿的转运体会09-25
早产儿的转运及护理05-24
早产儿的护理及新进展11-01
晚期早产05-23
早期早产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