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呼吸窘迫护理(共8篇)
早产儿呼吸窘迫护理 篇1
摘要:目的早期使用固尔苏预防NRDS降低肺部疾患及并发症, 降低死亡率。方法将早产儿分为二组, 同意接受应用固尔苏的为观察组, 不同意为对照组。二组均给予机械通气治疗, 比较二组上机时间, 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发生NRDS的比例, 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产儿出生后早期应用固尔苏可降低NRDS发生率, 减少并发症。
关键词:早产儿,固尔苏,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
由于环境和非医学适应证的选择性剖腹产率的上升, 近年来早产儿发生率越来越高, 呼吸窘迫综合征是最常见的危重疾病, 表面活性物质的量不足导致呼吸失代偿, 严重威胁此类早产儿的生命安全。过去临床上往往用长时间高氧来维持生命, 使早产儿在后期并发慢性肺疾患及视网膜病变, 影响了生存质量[1] 。从2007年3月开始, 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开始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早期预防性治疗NRDS取得了显著疗效, 现将使用固尔苏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07月3月到2008年8月在我院入住的早产儿, 孕周数为28~34周, 临床未出现明显NRDS症状, 无先天性肺发育畸形。与家属沟通自愿应用固尔苏者作为观察组, 家属拒绝用药直接使用机械通气者为对照组。二组基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1.2 方法 二组患儿入院后均放置远红外辐射台保暖, 保持呼吸道通畅, 观察胸廓呼吸起伏及生命体征。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及抗生素预防感染, 监测血气、电解质、血糖。告知家属可能出现NRDS给患儿带来的后果, 预防性的选择意大利凯西制药公司生产的固尔苏。稳定肺泡表面张力[2]。
1.3 给药方法 对于自愿应用固尔苏患儿, 出生后6 h内, 越早越好, 剂量100~200 mg/kg, 给予气管插管后, 清理呼吸道分泌物, 吸取药液存留3 ml空气, 测量长度接6号胃管下到气管插管深度上1公分快速注入药物与空气, 快速拔出胃管接呼吸机行机械通气, 固尔苏可以快速在肺内弥散, 约1 min就可使氧合上升至90%以上, 迅速降低氧浓度, 5~10 min降至30%左右, 维持PEEP在3~4 cmH2O, 4 h内不进行拍背、吸痰, 保持体位在鼻吸气位, 同时上身稍高于下身成30°, 密切观察呼吸情况, 及时处理堵管。
1.3 诊断标准 NRDS依据《实用新生儿学》第二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疗标准, 经确诊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生后6~12 h内进行性的呼吸困难、胸部x线出现普遍性透亮度减低, 有细颗粒和网状影或毛玻璃样改变, 支气管充气征, 排除新生儿湿肺症、吸入性肺炎、肺出血等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
1.4 综合护理措施 二组患儿均给予个体发展性照顾护理, 严格按照消毒隔离措施洗手消毒, 集中操作、减少手接触机会, 观察病情变化, 准确记录患儿面色、胸廓呼吸、心率、看有无鼻扇、呻吟、三凹征, 记录呼吸机各项指标监测, 依病情更改呼吸管理护理方法。
1.5 疗效标准 患儿痊愈出院或放弃治疗为最终结果, 痊愈的标准为患儿体温正常、呼吸平稳、吃奶正常、神经系统稳定、合并症消失。
2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后呼吸机参数变化、机械通气并发症、撤离呼吸机时间、住院时间,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3护理
药物的保存及给药方法护理:固尔苏是由猪肺中提取的一种混合物, 有多种磷脂和特异蛋白组成。保存在2~8℃冰箱里, 取出后抽吸药液放置温花于室温相同, 按100 mg∕kg用5 ml注射器抽吸, 吸取中动作轻柔[2], 防止泡沫的产生浪费药液, 并吸取3 ml空气接6号胃管, 测量气管长度。患者插管后取仰卧位, 给气囊加压辅助给氧5次左右, 使血氧饱和度在95%以上, 按测量长度插入胃管在吸气时迅速注入药液及3 ml空气, 保证足量给入药液, 不因患者呼吸而导致药液溢出浪费。
给药后的护理;给药后要密切观察血氧饱和度, 一般在1分多钟后, 血氧饱和度迅速上升, 监护护士要不停的迅速调节氧浓度。10 min能调节至30%。观察患儿的状态、心率、呼吸等指标, 4~6 h后依血气指标调节其他参数[2]。
呼吸道管理:给药前彻底清理呼吸道, 保证药液均匀分布, 给药后4 h不吸痰, 给予鼻吸气位, 胸部抬高25~30℃, 可使药液向肺下部弥散。做好口腔护理, 可间断轻托患者背部, 防治气管分泌物堵管。密切观察患者面色、胸廓起伏、痰鸣音。4 h后可按常规进行呼吸道管理, 早产儿严禁拍背吸痰, 以免颅内出血发生。
肺保护性策略的应用护理;呼吸机参数的调节, 按最适pip:10~20 cmg、小潮气量5~6 ml/kg吸气时间0.3~0.4 s、PEEP:4~5 cmHg, 来保证有效通气防治肺损伤。小潮气量时可以减少肺损伤避免PaCO2降低过快导致缺血性脑损伤, 选择PEEP在最合适的低值, 不减少回心血量, 还能保持一定的功能残气量, 保证肺泡不萎陷达到理想的氧合, 使PaO2>60 mm Hg, FiO2<50%, Pco2;45~55 mm Hg, 且维持PH>7.20~7.25。减少气压伤及死亡率。呼吸机参数调节时应先调节氧浓度后调节压力, 减少高氧对早产儿的损害[1]。
镇静及发展性照顾护理:早产儿在高度激惹状态下易增加人机对抗, 是呼吸做功增加, 注意调整呼吸频率, 使用镇静剂, 调节光源、使用鸟巢对早产儿进行关爱照顾, 消除其不安情愫反应, 用母乳喂养增加其免疫功能, 是早产儿顺利度过难关达到出院目标[3]。
4小结
早产儿与近足月儿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 不能维持肺泡处于膨胀状态、保证足够的功能残气量, NRDS发生是早产儿造成肺部疾患和死亡的主要原因。长时间的高氧、高气道压治疗都会造成肺损伤, 而机械通气带来的炎性反应又会影响肺表面活性物质的生成, 长时间的机械通气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亦不利于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实施。临床上早期尽快预防性或治疗性应用固尔苏, 固尔苏可内衬与肺泡表面并降低肺泡张力, 快速在肺内弥散应用后1~2 min见效, 配合机械通气可使肺表面活性物质均匀分布在肺泡, 是肺泡膨胀不塌陷, 增加功能残气量, 完成肺通气交换, 使患儿得到充分氧合 [4]。监护护士可快速降低氧浓度维持血氧饱和度在88-93%.采用小潮气量及小压力, 注意PEEP的选择。原则是先降氧浓度再降压力, 护理中要防止压力过高造成肺泡损伤, 及时与医师联系调节呼吸机参数, 加强呼吸道管理, 关注血气指标及生命体征, 准确及时书写护理记录单, 通过一年多时间的护理体会。使用固尔苏能很好的改善氧合, 减少上机时间、减少气漏及住院时间。
参考文献
[1]冯琪.欧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防治指南,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2007, 22 (6) :387-392.
[2]高明榕, 李向芝, 陈仙, 等.肺表面活性物质及呼吸末正压联合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中华护理杂志, 2008, 43:804-805.
[3]余捷文, 金伟.发展性照顾理念在NICU早产儿中的应用.护理学报, 2008, 15 (2) :64-65.
[4]柳洁, 王莉, 孙健梅.固尔苏.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研究.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07, 22 (3) :139-141.
早产儿呼吸窘迫护理 篇2
【关键词】 间歇正压通气 呼吸窘迫综合症 机械通气
【中图分类号】 R720.5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3-0053-01
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作为一种重要的无创呼吸支持方法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的治疗中已被广泛应用,但仍有部分NCPAP治疗失败的新生儿需要进行机械通气。因此,近年来,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在国外的新生儿病房中应用并逐渐推广,它是在NCPAP的基础上给予间歇正压形成另一种呼吸支持模式。本研究旨在探讨NIPPV治疗早产儿重度呼吸窘迫综合症的临床疗效,采用NCPAP作为对照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入选标准 (1)2011年1月~2012年12月台州医院出生后收治NICU的胎龄<34周的早产儿,出生前母亲未使用地塞米松针促肺成熟;(2)生后不久即出现呼吸急促、呼气呻吟、吸气性三凹征等呼吸窘迫表现,并进行性加重,血气分析提示低氧血症,胸片提示有典型NRDS的Ⅲ-Ⅳ表现,符合重度呼吸窘迫综合征表现;(3)经家属同意常规应用PS-次,剂量为100mg/kg;(4)除外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膈疝等严重畸形。
1.2 分组方法 由专人按照随机数字表将纳入研究的新生儿随机分为NIPPV组和NCPAP组。
1.3 治疗方法 两组新生儿出生后均常规应用剂量为100mg/kg的PS。而后,NIPPV组:使用Christina呼吸机,采用合适的鼻塞型,初调参数:FiO2 0.4-0.6,呼气末正压4-6 cmH2O,吸气峰压10 - 16cmH2O,呼吸频率30次/min。NCPAP组:使用Stephen CPAP机,采用合适的鼻塞型号,初调参数:FiO2 0.4- 0.6,流量6- 8 L /min,呼气末正压4- 6 cm H2O。两组均依据病情、血气调节参数。当出现以下情况时立即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1)FiO2=0.6,PaO2<50mmHg或经皮氧饱和度<85%;(2)PaCO2>60-70mmHg伴pH<7.25;(3)严重或药物治疗无效的呼吸暂停。
1.4 无创呼吸支持疗效评价标准 治疗成功:使用NIPPV或NCPAP治疗后病情改善,呼吸困难逐渐缓解,血氧饱和度维持在正常范围,并顺利撤离NIPPV或NCPAP,不需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即为治疗成功。治疗失败:使用N IPPV或NCPAP治疗后病情改善不明显或继续加重,需改用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即为治疗失败。
1.5 观察指标 患儿一般情况包括胎龄、体重、性别,并观察无创呼吸支持治疗成功率、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率等情况。
1.6 统计学处理 利用SPSS 16.0 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 表示,采用t、χ2 检验。P <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研究期间共收治153例出现RDS表现的早产儿,入选59例,均使用过单剂PS。NIPPV组:32例,其中男15例,女17例;NCPAP组:27例,其中男13例,女14例。两组之间在胎龄、出生体重、性别构成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
2.2 辅助呼吸支持的比较 NIPPV组的无创呼吸支持治疗成功率为87.5%(28/32),NCPAP组的无创呼吸支持治疗成功率为63%(17/27),NIPPV组明显高于NCP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理,NIPPV组的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率明显低于NCP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NRDS是由于PS缺乏导致的,而PS是由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合成并分泌的,于孕18-20周开始产生,35-36周达成熟水平。因此我们选择胎龄<34周的早产儿最为研究对象,并排除产前激素等因素影响,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
无创呼吸支持作为一项重要的治疗手段,一直以来都是新生儿临床研究的热点。其中,NCPAP对于NRDS的显著治疗效果已经达成共识,但Morley[1]等经过大规模的临床研究表明,约55%胎龄在25-26周和40%胎龄在27-28周早產儿尽管早期使用了NCPAP,仍需在5天内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而NIPPV在NCPAP的基础上给予一定频率的间歇正压,该压力随着呼吸道下传,起到类似于有创正压通气的效果。NIPPV与NCPAP相比,有更高的平均气道压,使气体能够更加有效的到达肺泡,支持肺泡的充盈,增加潮气量和分钟通气量,提高肺容量,增加了气体交换,改善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潴留;还可以帮助患儿克服呼吸道阻力,减少呼吸肌做功,使呼吸肌得到充分休息,以解除呼吸肌疲劳。唐仕芳等[2]则通过meta分析指出,NIPPV不仅可显著降低NRDS患儿行机械通气的比例,并显著提高机械通气后脱机成功率,还可以改善早产儿呼吸暂停和减少ROP的发生率。
本研究显示,NIPPV组的无创呼吸支持治疗成功率为87.5%(28/32),明显高于NCPAP组的63%(17/27),亦说明NIPPV早期应用于NRDS的治疗能够降低气管插管的比例,疗效优于NCPAP,与国内外研究相符。
综上所述,与NCPAP相比NIPPV作为一种新的呼吸支持策略应用于NRDS的治疗,效果显著且安全,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上推广和研究。
参考文献
[1] 杨娟,周婷,沙宁等.经鼻双相正压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22(1):80-82.
早产儿呼吸窘迫护理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至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60例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者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儿均符合“实用新生儿-ARDS诊断标准[1,2]”, 且患儿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无法要求完成试验者、病历资料不全者以及未获得知情同意者。以数字抽签法将60例患儿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 每组30例。试验组中男性患儿17例, 女性患儿13例;胎龄为31~35周, 平均 (32.5±0.4) 周;体质量为1 200~1 972 g, 平均 (1 403±46) g;剖宫产者8例, 自然分娩者22例。对照组中男性患儿18例, 女性患儿12例;胎龄为31~35周, 平均 (32.7±0.5) 周;体质量为1 200~1 984 g, 平均 (1 396±51) g;剖宫产者9例, 自然分娩者21例。两组患儿的性别、胎龄与体质量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 包括:观察病情, 监测呼吸与SPO2等指标, 保持呼吸道畅通, 定期清理口腔中的分泌物, 用药指导等。试验组患儿采用优质护理[3], 具体如下。
(1) 和产科密切配合, 转运期间加强对患儿基础生命体征监测的力度, 给予患儿保暖措施, 维持呼吸道畅通。
(2) 将患儿及早放入暖箱中, 使其体温保持在36.5℃左右。完善静脉穿刺以及抽血等工作, 注意保持力度适中, 避免损伤患儿皮肤。集中对患儿进行诊护, 尽量减少箱门的开启频次, 保持暖箱中的温、湿度稳定。
(3) 全天候心电监护, 准确记录24 h尿量。于患儿发病初期, 结合其病情状况, 每日监测血糖及体重1次, 并做好相应的数据记录。若发现患儿的血糖或体重出现异常, 需立即告知责任医师, 并实施对症治疗。
(4) 针对NCPAP辅助呼吸患儿, 定期仔细检查其通气管道是否连接良好, 并于患儿辅助呼吸期间, 遵医嘱给予一定剂量的镇静药物, 避免患儿哭闹, NCPAP的压力严格控制在3~6 cm H2O范围内, 预防气胸。
(5) 协助患儿吸痰时, 严格落实无菌操作, 动作尽量轻柔, 吸痰压力维持在8~13.3 k Pa范围之内。
(6) 护士在执行每项护理工作前, 必须用消毒凝胶彻底清洁双手, 防止感染。加强对患儿所用物品进行高压灭菌的力度, 同时1次/d对其暖箱进行全面擦拭消毒。
(7) 待患儿撤离呼吸机后, 结合其实际情况, 给予肠外静脉营养辅助治疗, 初次吮吸时, 奶量控制为1 m L/次, 此后逐渐增加。维持3 h/次。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4]
观察比较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死亡率及临床疗效。疗效等级分显效、有效与无效: (1) 显效, 动脉血气检查提示完全恢复正常, 全身症状彻底消失, 氧合指数上升幅度超过40 k Pa; (2) 有效, 全身症状明显改善, 氧合指数的上升幅度低于40 k Pa; (3) 无效, 全身症状未改善, 或者病情恶化, 甚至死亡。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得数据均利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计数资料用n/%表示, 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试验组发生不良反应1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对照组有6例出现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0%, 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
试验组中显效15例, 有效13例, 总有效率为93.33%, 对照组显效10例, 有效11例, 总有效率为70.00%, 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表1) 。
2.3 两组患儿死亡率比较
试验组死亡0例, 死亡率为0.00%, 对照组死亡3例, 死亡率为10.00%, 两组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呼吸窘迫综合征乃早产儿常见疾病, 具有相当高的病死率[5]。因此, 患儿在发病后需及早接受对症治疗。因患儿发病危急且治疗过程十分复杂, 稍有不慎便会加重病情, 所以治疗期间, 应加强对患儿的护理力度[6]。临床实践表明, 采用监测呼吸与SPO2等指标、病情观察、口腔分泌物清理、用药指导及保持呼吸道畅通等常规护理措施, 并不能达到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及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的目的。
优质护理属于现代化新型护理模式中的一种, 其核心理念为“以人为本”, 可根据疾病的治疗要求, 同时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 向其提供更全面、更优质的护理服务, 以达到增强疗效与提高诊护安全的双重目的[7]。此外, 也有研究表明, 和常规护理法相比, 优质护理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更具有临床应用的优势[8], 譬如: (1) 能明显缩短患儿病情康复的时间; (2) 可降低病死率; (3) 利于患儿生存质量的快速改善; (4) 能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因此, 我们可将优质护理更广泛地应用于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的护理工作中。
本研究结果显示, 试验组患儿的死亡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00%、3.33%, 对照组分别为10.00%、20.00%, 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试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 对照组为70.00%, 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可见, 优质护理应用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综上所述, 优质护理用于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 利于患儿病情改善, 降低死亡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 值得临床借鉴。
摘要:目的 剖析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取2013年6月至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60例, 按照数字抽签法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 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 试验组行优质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临床总有效率及死亡率。结果 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 (1/30) , 对照组为20.00% (6/30) , 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试验组的死亡率为0.00%, 对照组为10.00%, 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优质护理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提高临床疗效, 值得推广。
关键词:呼吸窘迫综合征,优质护理,早产儿
参考文献
[1]鲁惠玲, 孙艳芳, 朱玉霞.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实施优质护理的效果观察[J].宁夏医学杂志, 2014, 36 (1) :94-95.
[2]陈燕鸿.护理干预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持续气道正压吸氧治疗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 9 (18) :247-248.
[3]张李霞, 李函, 董银凤.1例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 2015, 25 (11) :139-140.
[4]肖少芬.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情观察与护理方法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 2013, 8 (13) :104-105.
[5]张东梅.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情观察与护理方法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 (下旬刊) , 2013, 23 (1) :11.
[6]宗渝敏.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60例护理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 (上旬刊) , 2013, 23 (2) :799.
[7]于丽瑞, 张毅, 葛利, 等.极低出生体重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及呼吸暂停的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 6 (22) :104-105.
早产儿呼吸窘迫护理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2 年4 月-2013 年4 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6 例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37 例, 女29 例, 患儿的胎龄31~35 周, 平均 (32.9±1.6) 周。出生体重1540~1920 g, 平均 (1670±185) g。将66 例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33 例, 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所有患儿均符合《实用新生儿学》第4 版关于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标准[3,4];所有患儿家长对本次研究知情且自愿参加。
1.2 方法
首先均给予两组患儿心电监护、改善微循环、维持内环境稳定、预防感染、营养支持治疗, 并做好保暖工作。此外, 对照组患儿采用氨溴索治疗, 给予患儿微泵静脉滴注氨溴索注射液15 mg/kg, 2 次/d。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 设置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的参数为:CPAP流量6~8 L/min, 吸入氧浓度 (Fi O2) 0.4~0.6, 压力4~8 cm H2O, 根据患儿的血气分析结果、经皮血氧饱和度及临床表现情况, 调整吸入氧浓度及压力参数。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患儿经治疗72 h后, 呼吸困难、紫绀等症状基本消失, 经皮血氧饱和度>90%, 血氧分压>9.33 k Pa;有效:患儿经治疗72 h后, 上述临床症状有所改善, 经皮血氧饱和度范围为85%~90%, 血氧分压范围为6.67~9.33 k Pa;无效:患儿经治疗72 h后, 上述临床症状无改善, 经皮血氧饱和度<85%, 血氧分压<6.67 k Pa, 或病情恶化。总有效率= ( 显效例数+ 有效例数) / 总例数 ×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 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 ± 标准差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比较采用字2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93.9%,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字2=4.59, P<0.05) , 详见表1。
2.2 两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2.1%, 对照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为9.1%,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字2=0.95, P>0.05) , 详见表2。
3 讨论
在临床上, 呼吸窘迫综合征是早产儿的多发疾病, 早产儿的胎龄越小, 患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风险越大。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主要发病原因为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缺乏。近年来, 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发病人数有所增加, 各大医院每年都会收治许多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5,6]。呼吸窘迫综合征对于早产患儿具有巨大危害, 对患儿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 可获得良好预后。否则患儿常会发生颅内出血、脑出血、肺部疾病等危险事件, 严重情况甚至会导致患儿死亡。可以看出, 呼吸窘迫综合征对于早产儿的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所以找到一种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具有重要价值[7,8]。
氨溴索是临床上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常用药物, 其能刺激肺泡Ⅱ型细胞, 使得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合成和分泌增加, 能够防止肺不张和肺泡萎陷, 其还能够抗氧化、清除氧自由基, 对呼吸窘迫综合征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n CPAP) 在呼气末保持正压, 能够防止患儿的肺泡发生萎缩凹陷, 能够增大气体弥散面积, 降低肺泡动脉氧分压差, 使得肺内分流量减少, 对改善氧合具有重要作用。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可以通过调节氧流量而起到调压作用, 避免高氧高压对患儿造成的损伤, 经过湿化后, 其能够促进痰液排出, 对患儿的呼吸道黏膜具有一定保护作用。另外, 在早期对患儿使用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还能够减少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及气管插管的应用, 对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选取2012 年4 月-2013 年4 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6 例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将66 例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33 例, 分别对其采用氨溴索治疗及氨溴索联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 结果显示:氨溴索联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3.9%, 显著高于氨溴索组的69.7% (P<0.05) 。氨溴索联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2.1%, 氨溴索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为9.1%,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综上所述, 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n CPAP) 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具有良好的效果, 值得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探讨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nCPAP) 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应用效果, 为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选取了2012年4月-2013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6例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将66例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33例, 对照组患儿采用氨溴索治疗, 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 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93.9%,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7% (P<0.05) 。观察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2.1%, 对照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为9.1%,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nCPAP) 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具有良好的效果, 值得推荐。
关键词: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均, 陈健.猪肺磷脂注射液联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2, 5 (6B) :17-18.
[2]刘爱萍, 李晓红, 刘建花.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50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 2009, 15 (21) :12-13.
[3]李跃英, 张萌, 伊丽, 等.n CPAP联合氨溴索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症35例观察[J].中华全科医学, 2010, 8 (3) :339-340.
[4]李兆权.固尔苏联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72例[J].航空航天医药, 2010, 21 (11) :1995.
[5]Yang F, Fang-Fang T U, Jin G X, et al.The application of Pro Phylactic nasal continuous airway Positive Pressure on res 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in Preterm newborns of 28-32 gestational weeks[J].Chinese Journal of Neonatology, 2009, 21 (4) :83-84.
[6]Ricotti A, Salvo V, Zimmermann L J, et al.N-SIPPV versus bi-level N-CPAP for early treatment of res 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in Preterm infants[J].J Matern Fetal Neonatal Med, 2013, 26 (13) :1346-1351.
[7]Chen G J, Guo L, Xiao Z Y, et al.A com Parative study on early a PPlying of B-NCPAP 8 cm H2O with PS Plus B-NCPAP 5 cm H2O in neonatal res 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J].Chinese Journal of Evidence-Based Pediatrics, 2009, 4 (3) :295-300.
早产儿呼吸窘迫护理 篇5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5年2月-2009年5月我科收治的早产儿100例, 入院随机分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50例, 其中男36例, 女14例, 平均胎龄30~35周, 体质量1 500~2 500g;对照组50例, 其中男27例, 女23例, 平均胎龄31~36周, 体质量1 500~2 800g。2组性别、胎龄、体质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且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组患儿入院后均给予禁食, 6h后试喂糖水, 无呕吐、潴留、消化道出血、给鼻饲奶液每次2ml、3h 1次;测血糖、吸氧 (亦加温与湿化) ;置保暖箱;预防感染, 使用抗生素直到血培养阴性方可停药;预防出血, 并控制液量, 第1天60~80ml/kg至第5天150ml/kg, 置辐射台给予更多水分补充, 纠正水电解质及酸中毒等治疗[1]。观察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沐舒坦30mg·kg-1·d-1, 分2次静脉滴注, 连用3d。
1.3 诊断标准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标准:多见早产儿, 也可见于未成熟儿或有选择性剖宫产, 围产期窒息, 及母亲有糖尿病史的新生儿。刚出生时哭声多正常, 6~12h内出现呼吸进行性加重, 伴呻吟, 呼吸不规则, 并有呼吸暂停, 双肺呼吸音低, 吸气可闻细湿啰音[2]。泡沫稳定试验 (出生后30min内取0.5 ml胃液置于直径1cm的试管中, 加95%乙醇溶液0.5ml混合后用力振荡15s, 直立放置15min, 如试管周边及上部有泡沫层即可排除, 阴性则提示本病) X线示毛玻璃状或支气管充气症及白肺[2]。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NRDS发生率及病死率
观察组发生NRDS 12例 (24.0%) , 死亡0例;对照组发生NRDS 32例 (64.0%) , 死亡10例, 病死率31.25%, 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并发症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6.0%明显少于对照组的96.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讨论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多见于早产儿, 主要原因是缺乏PS引起, PS不足时肺泡表面张力增高, 肺泡萎陷不张, 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 伴呻吟、吸氧不缓解, 因此在PS缺乏阶段给予补充, 使早产儿度过难关, 存活率可以提高。机械通气及PS是治疗本病的基本措施, 但成本非一般家庭所能承担。使用沐舒坦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取得较好疗效。
沐舒坦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效应的粘痰溶解药物, 较好促进呼吸道黏稠分泌物排除改善呼吸状况。具有刺激肺泡II型上皮细胞内细胞器的发育, 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合成和分泌, 其效果优于皮质激素, 且无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3]。另外沐舒坦对肺组织有高度亲和力, 可以促进肺成熟, 还可以减少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氧化物的释放, 抑制细胞因子和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的生成, 显示出抗氧化、抗感染特性, 这些作用可以阻断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病程进展, 为临床提供了理论依据[4]。早期应用沐舒坦可减少气管插管率及对机械通气的需求, 虽然疗效可能不如PS, 但价格便宜, 操作方便, 简单安全, 不良反应少, 易被接受, 临床上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可以预防和减轻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 有利于节约医疗资源, 减轻成本负担, 尤其对于不具备使用机械通气和气管插管基层医院有广泛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吴希, 如秦炯.儿科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3:160-163.
[2]金汉珍, 黄德珉, 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395-427.
[3]郭佳群.沐舒坦在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作用[J].中国医药导报, 2007, 5 (13) :163.
早产儿呼吸窘迫护理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间收治2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早产儿患者, 其中男13例, 女7例, 胎龄29~35 (30.8±2.8) w, 体重1.1~2.3 (1.4±0.6) kg。患儿临床表现主要有:呻吟样呼吸、三凹征、面色发绀与呼吸暂停等, 通过X线辅助检查均有明显的支气管充气特征、部分颗粒状或小片状影以及肺扩张等。患儿出生后均使用呼吸机与PS, 平均出生后7.7±3.1h使用呼吸机, 出生后19.8±8.6h使用PS。
1.2 诊断标准
NRDS患者临床确诊结合病史、临床表现以及X射线诊断, 患者均需进行机械通气。
1.3 方法
本组患者PS制剂主要有牛肺提取SURVANTA、猪肺提取CUROSURF以及人工合成EXOSURF。患者给药剂量按照100mg/kgoo次, 本组患者均给1次药。给药时先将患儿呼吸道分泌物吸净, 利用与注射器相连的细硅胶管通过气管插管分次注入, 再用球囊加压吸氧1~2min后进行机械通气。在患儿用药后6h不进行拍背与吸痰, 并密切监控并发症的发生。用药后, 密切观察发绀情况变化, 三凹征缓解情况以及有无呼吸道梗阻现象出现。另外, 给药前5min、给药后1h、12h、24h以及48h分别对动脉血作血气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本组研究数据采用±s及百分数表示, 对用药前后配对t值进行检验。
2 结果
本组20例患儿给药后, 发绀现象立即改善, 皮测SaO2达90%以上, 伴周围循环改善。三凹征现象得到明显改善, 无呼吸道梗阻病例发生。患儿用药后血气变化情况见附表。
注:与用药前相比, *:P<0.05
患儿用药后氧合和肺功能指标及呼吸参数变化得到明显改善, 与用药前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用药后并发症主要有肺炎17例、动脉导管未闭6例, 3例患儿因脑出血死亡。用药后10d, 17例患儿存活, 用药后28d, 14例患儿存活, 3例患儿因反复腹部感染而死亡。
3 讨论
NRDS病发主要由于新生儿缺乏PS而引起的大范围的肺泡萎陷, 肺顺应性明显降低。对NRDS患儿置入PS, 能有效降低肺泡表明张力, 增加肺泡顺应性, 可明显改善肺部氧合作用。近年来, 由于选择性剖宫产病例的增加, NRDS发生率逐年增多, 早期给予PS替代治疗, 并减少机械通气治疗, 避免因机械通气带来的急性肺损伤、感染、颅内出血、气胸等并发症, 增加存活率[2]。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 NRDS患儿在接受PS治疗后, 发绀与三凹征明显得到改善, 1h后PaO2及PaO2/FiO2上升明显, 表明肺部氧合能力显著提高, PaCO2明显降低, 提示萎陷肺泡得以迅速有效的扩张。
对NRDS使用PS治疗的安全性问题一直受到广泛关注, 有文献指出在患儿气管内快速注入PS后肺血管阻力迅速降低, 改善了肺部的通气功能, 增加了肺的有效循环量, 导致肺组织充血性水肿, 使脑室出血及脑室周围白质演化的危险增高[3]。在给药后常见并发症主要有脑出血以及肺出血, 本组患儿接受治疗后, 3例患儿因脑出血死亡。另外, 本组研究中患儿在给药后均未出现过敏反应, 也未出现与药物相关的毒性反应。
摘要:目的 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间收治的2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早产儿患者, 对其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进行治疗, 对患儿用药前后氧合、肺功能指标、呼吸参数变化以及常见的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患儿用药后氧合和肺功能指标及呼吸参数变化得到明显改善, 与用药前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用药后并发症主要有肺炎、动脉导管未闭、脑出血以及肺出血等。结论 肺表面物质能够快速有效改善呼吸窘迫早产儿肺功能与肺泡充气程度, 临床疗效显著。
关键词:肺表面活性物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参考文献
[1]周晓光.新生儿急性肺损伤的诊断与治疗策略[J].临床儿科杂志, 2008, 26 (3) :169-172.
[2]沈刚, 寿佳慧.儿科药物手册[M].上海:第三军医大学出版社, 2004.167.
早产儿呼吸窘迫护理 篇7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收治的早产儿90例,入院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男27例,女18例;胎龄30~35周;体质量1500~2500g。对照组男26例,女19例;胎龄31~36周;体质量1500~2800g。2组性别、胎龄、体质量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2组入院后均予常规综合治疗:保暖、预防感染、营养支持、氧疗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沐舒坦静脉滴注,每次7.5mg/kg,每6小时1次。视病情可用1~3d。治疗过程中出现呼吸困难,给予相应氧疗如面罩给氧等。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早产儿在24h内RDS的发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和发生RDS后机械通气开始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下机后氧疗时间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
2结果
2.1 RDS发生率
观察组发生RDS 5例,发生率为11.1%;对照组发生RDS 12例,发生率为26.7%。2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 并发症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8.9%低于对照组的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机械通气开始时间、通气时间及氧疗时间
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及下机后氧疗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RDS是以呼吸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3],是早产儿并发症和呼吸衰竭的最常见病因。早产儿RDS是由于早产儿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合成并分泌的肺表面活性物质(PS)不足,导致生后肺泡弥漫性不张、表面张力增大,形成肺透明膜,使肺部顺应性下降、功能残气量增加。早产儿RDS诊断标准:出生后12h内出现进行性的呼吸困难,包括气急、呻吟、三凹征、紫绀、动脉血氧发压(PaO2)下降等。胸部X线显示有分布均匀的细小颗粒和网状阴影和支气管充气征。胎龄愈小,体质量愈低,RDS发生率愈高。体质量>2kg者,PS增多,活性显著增加,极少发生早产儿RDS。同时宫内窘迫及产时窒息均因长期缺氧而降低PS的合成和分泌,影响胎肺发育。PS分泌减少,肺泡表面张力增高,肺泡萎陷不张,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呻吟,吸氧常不能缓解[2]。目前有学者采用PS替代疗法可使RDS发病率明显降低,但PS费用昂贵,经济不发达地区一般人难以承受,且气管插入容易给患儿造成损伤[4]。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沐舒坦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效应的黏痰溶解药物,较好促进呼吸道黏稠分泌物排除改善呼吸状况。其具有刺激肺泡II型上皮细胞内细胞器的发育,促进PS合成和分泌,其效果优于皮质激素,且无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另外沐舒坦对肺组织有高度亲和力,可以促进肺部成熟,还可以减少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氧化物的释放,抑制细胞因子和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的生成,显示出抗氧化、抗感染特性,这些作用可以阻断新生儿RDS病程进展,为临床提供了理论依据[5]。早期应用沐舒坦可减少气管插管率及对机械通气的需求,虽然疗效可能不如PS,但价格便宜、操作方便、简单安全、不良反应少,易被接受,可以预防和减轻新生儿RDS的发生,有利于节约医疗资源,减轻成本负担,尤其对于不具备使用机械通气和气管插管基层医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摘要:目的 探讨氨溴索(沐舒坦)预防和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效果。方法 90例早产儿入院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沐舒坦。观察2组早产儿在24h内RDS的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和发生RDS后机械通气开始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下机后氧疗时间等。结果 观察组发生RDS 5例,发生率为11.1%;对照组发生RDS 12例,发生率为26.7%,2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8.9%低于对照组的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及下机后氧疗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沐舒坦防治早产儿RDS效果显著,简便易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氨溴索,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参考文献
[1]沈小明,王卫平.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10.
[2]黄壁璇,张素玲,徐桂萍,等.沐舒坦预防早产儿肺透明膜病40例疗效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6):815.
[3]李璧瑜,吕海燕.盐酸氨溴索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100例临床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29(19):2313-2314.
[4]王如美,赵璐,许岩丽.沐舒坦与固尔苏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临床疗效对比[J].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5):2090-2092.
早产儿呼吸窘迫护理 篇8
1 病例资料
1.1 病例选取标准
取本院新生儿科2010年06月至2012年09月胎龄不足36周的新入院NRDS病人, 均符合NRDS诊断标准[1], 剔除新生儿窒息、先天肺炎、败血症、先天性心脏病、气胸、膈疝等有可能影响呼吸的合并症患儿。
1.2 随机分组法
通过随机数字表从任意位置开始摘录随机数字38个, 除以组数2得余数38个, 通过掷硬币决定余数0入NIPPV组, 余数1入NCPAP组, 正好每组19例, 按照所得的38个余数的原来顺序, 符合条件的病人按入院先后顺序逐一对照入组。
1.3 病例资料
NIPPV组19例, 男性10例, 女性9例, 入院年龄19.26±5.24分钟;胎龄32.51±2.04周, 最小28.71周, 最大35.43周;出生体重1932±488g, 最小1100g, 最大3100g。NCPAP组19例, 男性11例, 女性8例, 入院年龄19.42±3.53分钟;胎龄32.05±1.36周, 最小29.14周, 最大34.43周;体重1774±309g;最小1300g, 最大2300g。两组之间性别、入院年龄、胎龄、出生体重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1.4 围产因素
NIPPV组母亲大于36岁4例, 胎膜早破6例, 母亲妊高症5例, 多胎妊娠2例, 前置胎盘2例。NCPAP组母亲大于36岁3例, 胎膜早破4例, 母亲妊高症3例, 多胎妊娠2例, 前置胎盘4例。两组资料对比无显著性差异。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NIPPV组19例采用NIPPV模式辅助通气, 初始参数设置PEEP5cmH2O, PIP20cmH2O, 呼吸频率30次每分, NCPAP组19例采用NCPAP辅助通气, 初始参数设置PEEP5cmH2O。两组病人均予以保温、补液、维持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治疗, 两组病人在改用MVET前均未予肺表面活性物质应用。当有频繁呼吸暂停药物干预无效, 呼吸困难持续加重, 血气结果急剧恶化等严重情况时改用MVET治疗。记录分析两组病人入院时、入院4小时血气分析结果和转归情况, 以及平均无创辅助通气时间和BPD发生情况。
2.2 统计分析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6.0软件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两组血气监测结果
入院时测血气PH值、PCO2、PO2均无明显差异 (P>0.05) , 入院4小时复测血气PH值、PCO2 NIPPV组较NCPAP组好转明显 (P<0.05) , PO2无明显差异 (P>0.05) (见表1) 。
3.2 两组无创通气时间及预后情况
NIPPV组19例, 因病情加重改用MVET治疗2例, 17例治疗成功顺利脱机, 17例治疗成功患儿平均使用无创辅助通气时间40.65±18.78小时。NCPAP组19例, 因病情加重改用MVET治疗9例, 10例治疗成功顺利脱机, 10例治疗成功病人平均使用辅助通气时间38.4±7.98小时。改用MVET例数NIPPV组明显少于NCPAP组 (P<0.05) , 好转病人平均辅助通气时间两组无明显差异 (P>0.05) 。NIPPV组发生BPD1例, NCPAP组发生BPD2例, 所有并发BPD患儿均为改用MVET的病例, 发生BPD例数两组对比无显著差异 (P>0.05) (表2) 。两组病人均无死亡病例。
4 讨论
NCPAP已成为NRDS的常规初始治疗方案[2], 给予持续正压通气能有效防止肺泡萎陷, 并且有助于萎陷的肺泡重新张开, 同时改善肺泡周围血液循环, 还能促进肺泡自身肺表面活性物质产生, 避免病情恶化。但在临床中还是有很多病人因为出现严重呼吸性酸中毒或频繁呼吸暂停而不得不改用MVET, 早产儿呼吸中枢发育不成熟容易出现频繁呼吸暂停, 呼吸肌力量较弱容易出现呼吸微弱导致肺部通气功能不足二氧化碳潴留。NIPPV是在持续低水平正压通气的基础上, 给予每分钟设定次数的高压通气, 这样可以在病人出现呼吸暂停时提供人工通气, 对呼吸微弱的早产儿可以帮助他增加肺部通气量, 避免二氧化碳在体内蓄积, 提高治疗成功率, 降低治疗失败改用MET的比例。国外对NIPPV与NCPAP的对比研究已经很多, Sai Sunil Kishore M等研究发现当怀疑有早产儿有RDS可能时早期应用NIPPV比应用NCPAP能降低插管通气的比例[3]。Ramanathan R等研究发现NIPPV对比NCPAP可以降低早产儿一周内使用MVET的比例[4]。Meneses J通过对三个研究Meta分析得出, NIPPV对比NCPAP可以显著减少有创通气的比例[5]。本次研究得出NIPPV组的治疗成功率明显高于NCPAP组 (P<0.05) , 与国外研究结果相吻合。近年国内也多个有研究发现NIPPV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疗效明显好于NCPAP[6,7]。BPD是NRDS患儿的常见并发症, 与基因易感性、肺发育并不成熟、氧中毒、机械通气高气道压力等多种因素有关[2]418, 气道高压力是影响BPD发生的重要因数, 在本次研究中发生BPD的病人NIPPV组比NCPAP组少1例, 无统计学意义, 但所有发生BPD的病例均是改用MVET的病人。NIPPV相对于MVET高气道压力损伤机会比较小, 当气道压力过高时, 部分气流可以经过食道或口腔泄漏, 从而避免了气道压力过高对肺造成损害, NIPPV相对于MVET能减少与高气道压力相关的并发症。Dumpa V等通过对164例胎龄小于30周的早产儿不同通气方式对比研究, 发现NIPPV组和NCPAP组BPD发生率和死亡率均明显低于MVET组, 认为早产儿在出生一周之内采用无创通气可以明显降低BPD发生率和死亡率[8]。崔蕴璞等通过对5个研究meta分析得出NIPPV可以较低BPD患病率, 而且在MVET拔管后应用NIPPV可提高一次拔管成功率[9]。所以在NRDS病人通气方式的选择上, 选择NIPPV比选NCPAP有更高的成功率, 比MVET有更高的安全性。
摘要:目的:研究经鼻间歇正压辅助通气 (NIPPV) 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NRDS) 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38例胎龄小于36周的NRDS病例随机分成两组, NIPPV组19例, 经鼻持续正压辅助通气 (NCPAP) 组19例, 记录分析两组病人的血气分析结果和转归情况、辅助通气时间及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BPD) 发生情况。结果:入院4小时复测血气PH值和PCO2NIPPV组较NCPAP组好转明显 (P<0.05) , 因病情加重改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MVET) 的例数NIPPV组明显少于NCPAP组 (P<0.05) , 好转病人平均辅助通气时间两组无明显差异, BPD发生情况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NRDS采用NIPPV治疗能有效减少MVET的使用比例。
关键词: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经鼻间歇正压辅助通气,经鼻持续正压辅助通气,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参考文献
[1]胡亚美, 江载芳,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460.
[2]邵肖梅, 叶鸿瑁, 丘小汕.实用新生儿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397.
[3]Sai Sunil Kishore M, Dutta S, Kumar P.Early nasal inter-mittent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versus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for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J].Acta Paediatr, 2009Sep;98 (9) :1412-1415.
[4]Ramanathan R, Sekar KC, Rasmussen M, Bhatia J, Soll RF.Nasal intermittent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after surfac-tant treatment for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in preterminfants<30weeks'gestation: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J Perinatol, 2012, 32 (5) :336-343.
[5]Meneses J, Bhandari V, Alves JG.Nasal intermittent positive-pressure ventilation vs 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pressure for preterm infants with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ArchPediatr Adolesc Med, 2012, 166 (4) :372-376.
[6]杨建生, 吴本清, 贺务实, 等.经鼻间歇正压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观察[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2011, 26 (5) :315-318.
[7]乔彦霞, 韩丽萍, 郭秀霞, 等.经鼻间歇正压通气辅助呼吸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2, 27 (2) :119-121.
[8]Dumpa V, Northrup V, Bhandari V.Type and Timing of Ventilation in the First Postnatal Week is Associated with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Death[J].Am J Perinatol, 2011, 28 (4) :321-330.
【早产儿呼吸窘迫护理】推荐阅读:
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05-16
早产儿的呼吸道管理11-21
早产儿护理08-05
早产儿护理研究10-21
早产儿护理分析08-05
早产儿发育支持护理07-16
早产儿的舒适护理12-12
早产儿家庭护理要点11-28
早产儿的转运及护理05-24
早产儿的护理及新进展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