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层预测技术在TA井区的应用研究

2024-07-06

储层预测技术在TA井区的应用研究(精选4篇)

储层预测技术在TA井区的应用研究 篇1

储层预测技术在TA井区的应用研究

运用精细储层预测技术,在精细构造解释以及测井资料预处理和储层评价、储层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和井约束储层反演预测技术,对TA区块UH砂岩储层进行了预测研究,落实了TA区块储层的`空间展布特征,取得较好的预测结果,预测出该区块砂体总面积9.62 km2,地质储量达23.5 MMbbl.

作 者:王香文 付维署 胡学智 王连雨 Wang Xiangwen Fu Weishu Hu Xuezhi Wang Lianyu 作者单位:王香文,付维署,胡学智,Wang Xiangwen,Fu Weishu,Hu Xuezhi(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海外研究中心,北京,100083)

王连雨,Wang Lianyu(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采油一厂,黑龙江大庆,163001)

刊 名:勘探地球物理进展英文刊名:PROGRESS IN EXPLORATION GEOPHYSICS年,卷(期):32(1)分类号:P631.4关键词:储层预测 精细构造解释 井约束反演

储层预测技术在TA井区的应用研究 篇2

关键词:MDI,多属性,优选,储层预测

1 引言

地震属性指的是那些由叠前或叠后地震数据, 经过数学变换而得出的有关地震波的几何学、运动学、动力学或统计学特征。从岩石物理学的角度看, 地震属性和储层参数之间虽不存在直接的解析关系, 而且影响储层参数的因素很多。众多学者通过在不同地层温度压力条件下, 研究岩性、孔隙度、流体等对岩石性质的影响的基础上, 分析地震波传播规律, 并初步建立了各岩性、物性等参数与地震波速度、密度等弹性参数之间的关系, 为储层预测与流体检测提供基础, 也为地震勘探提供评估依据。

顺1井区位于塔中北坡顺托果勒低隆起, 以岩性圈闭为主, 属典型的隐蔽油气藏。已钻井揭示该区目的层埋藏深、砂体空间展布复杂, 单一属性定性预测存在着严重的多解性。如何减少储层预测的多解性、有效获取储层参数从而预测有利砂体分布成为关键。

本文主要是针对该区储层预测存在的问题, 以地震岩石物理学为理论基础, 在已钻井所获取的储层参数的约束下, 提取地震资料中各类属性信息, 并通过地震属性与储层参数之间统计关系研究, 从而达到自动优化的目的, 建立反映该区志留系柯坪塔格组下段砂岩储层物性的属性定性、定量化多维解释模型。

2 主要研究思路

钻井、测井资料相对于研究的地质体来说具有很高的纵向分辨率, 但由于井点少, 且在横向上的分布不均匀, 具有一定的稀疏性;地震数据具有较为密集的空间采样和相对较低的时间分辨率。因此, 单纯应用井信息或地震属性预测储层及其含油气性空间展布规律是远远不能够满足精度要求的。

地震多属性分析技术是引入多参数约束降低储层预测多解性的思想[1,2], 利用地震数据密集的空间采样和测井资料纵向高分辨率的特点, 将多维地震属性的数据作为各种欲知信息的载体, 在一定的原则约束下进行某个储层物性参数的敏感属性优选, 并进行井点处储层物性参数与地震属性数据的统计关联性计算, 通过将这种关联推广到整个勘探目标区, 来实现井控条件下地震多属性定量化分析和储层物性参数的量化预测 (图1) 。

3 地震属性定量化分析

3.1 储层参数

通过钻、测井得出的井资料它反映的是井孔所在位置的储层情况, 且在纵向上具有很高的分辨率。且通常使用到的描述储层的参数有储层的砂岩厚度、储层砂岩孔隙度、储层砂岩渗透率和储层砂地比等;通常使用到的描述含油气情况的参数有储层有效砂岩厚度、储层砂岩含气 (油) 饱和度、储层砂岩含气 (油) 丰度和储层含油气性 (定性) 等。

通过顺1井工区通过已钻的井资料的实际情况, 我们统计出了与砂体发育及含油气性的相关储层物性参数, 如下表 (表1) 所示。

3.2 地震属性提取及优选

在本次研究中, 沿T65 (志留系柯坪塔格组下段) 目的层砂体在合理的时窗范围内提取了包括波阻抗、振幅统计类、复数道统计类、频谱统计类、吸收参数类及相关统计类等近30种沿层属性[2], 将这些属性按照合理的网格参数进行网格化后再进行属性的优选。

3.2.1 地震属性优选准则

优化后的属性集整体与研究对象具有某种相关性, 能够对样本进行有效分类;达到属性结构的最优化, 以尽可能相互独立的变量组成尽可能低维的变量空间[3,4,5];使有用信息损失为最小, 剔除起干扰作用的属性。

3.2.2 地震属性的优选

属性优选首先是通过Pearson (皮尔森) 法计算所研究的所有属性中每两种属性间的相关系数, 根据相关程度不同, 剔除冗余的属性;然后, 通过Spearman (斯皮尔曼) 法将Pearson (皮尔森) 法初选出的属性与储层参数相关联, 同时属性与储层参数相关联后, 属性间的相关关系就会发生变化, Spearman (斯皮尔曼) 法会再次计算每2种属性间的相关系数, 同样进行冗余属性的剔除, 最终优选出我们所需要的属性。下面以砂岩厚度这一储层参数为例来详细介绍地震属性优选的过程:

(1) Pearson (皮尔森) 法初选:

由于提取的众多地震属性参数之间并不是相互独立的, 而对于预测目标来说, 并非特征空间中的每一种地震属性参数都真实地反映了地下地质体的特征, 故Pearson法是对我们所提取的属性进行积差相关计算, 如下图 (图2) 所示, 表格中的数值为每2个属性间相关性值, 且用不同的颜色进行表征, 然后将相互之间相关系数大于0.7的两个属性剔除一个, 通过对众多地震属性进行筛选和优化, 减小地震属性参数间的数据冗余度, 最终筛选出我们所需要的一批属性, 包括波阻抗、均方根振幅、参考频率处的相对能量、道剖面正极值的平均值、负半波数、道剖面的正极值数、正半波数、能量/功率谱、相邻层位时差。

(2) Spearman (斯皮尔曼) 法复选:

将经过Pearson法初次筛选后的属性与井上的预测参数 (以有效砂体厚度为例) 建立关联, 以确定选定的属性是否适合于预测给定的储层参数, 如图 (图3) 中P表示储层参数, 其所对应的一列的值代表预测参数与每一个属性的互相关系数, 该数值越大表示对应的属性越敏感有效, 保留敏感属性即相关系数大的, 剔除不敏感属性即相关系数小的属性;同时Spearman法将属性与储层参数关联后, 属性间的关联性会发生变化, 通过Spearman法会再次计算每2个属性的互相关系数, 同样冗余属性需要剔出一个。由Spearman法最后筛选出了道剖面正极值的平均值、负半波数、正半波数、能量/功率谱这4种敏感属性。

3.2.3 属性优化组合

属性优化组合采用Helwig (赫尔维格) 法, 其主要特点是它有可能获得不同的决策变量, 以表示不同解释结果的特征参数组合。这使从给定的特征值组合中选择最恰当的特征参数组成为可能。其原理为:从N个潜在解释的属性元素中, 可能形成的组合有:1, 2, 3, …N个元素, 然后从所形成的组合Km (m (m==1, 2...N) …N) 中, 选择最佳的Km, 对于这样的组合, 存在以下关系:HHmo=MaxHm, 其中, 为信息介质的综合能力。

其中, rj为特征值jX和所解释的特征值r之间的相关系数。这些量应该是尽可能的取高值, 因为存在下面的假设, 即最佳组合是与正在解释的特征值和已解释特征值间最大相关的结合。rij是特征值jX和加入被考虑组合的特征值iX间的相关系数。这些量应尽可能地取小值, 因为正在解释的特征值彼此间必须是不相关的, 或者相关程度较弱。

通过Helwig优化组合运算, 软件会提供不同属性组合的复相关系数, 如下图所示 (图4) , 图中最下一行的数值代表不同属性组合的复相关系数, 我们可以选择相关系数最大的属性组合来进行储层预测。

3.3 储层物性预测及效果分析

储层物性平面分布的预测是运用Prediction法, 采用多元插值函数, 将一个接近于样条函数确定的光滑函数, 通过在多维空间内插值的方法, 最终实现量化的参数预测[6]。即根据Pearson、Spearman、Helwig算法优选出的属性与井上的储层参数相关联, 以井上的储层参数为基础, 将相关后的敏感属性做为中介由点及面合理外推, 最终得出反映储层物性的 (包括砂体厚度、孔隙度、渗透率和含油气性) 平面分布图以及通过融合得出的有利储层分布图 (图5) 。运用MDI多属性分析技术刻画出的综合储层特性与各单井的储层情况较吻合。

(a) 含油气性平面分布图 (b) 融合后的有利储层分布图

4 结论

本研究通过MDI的多属性分析技术将属性与井点处的储层参数相对应之后, 将井上由高分辨测井、岩芯信息得到的储层参数及含油气性, 以面上具有较高分辨率的反映这些信息的敏感的地震属性为中介推广到整个目标区, 从而得到整个工区的储层特性, 使得储层预测研究变得高效, 便捷, 同时也存在下面一些问题: (1) 提取不同属性时要按照不同的时窗, 这要才能保证属性能准确地反映储层特征; (2) 井孔处的各种储层参数是储层参数外推的基础, 若测、录井解释精度不高时, 储层预测的可靠性也会降低; (3) 井资料的分布不均匀时会导致强势信息的存在, 对预测结果有一定影响; (4) 地震属性和井数据采样伪相关在独立的井数据较少或者参加考虑的独立地震属性过多时产生的概率较大。

参考文献

[1]刘文岭, 牛彦良, 李刚.多信息储层预测地震属性提取与有效性分析方法[J].石油物探, 2002, 41 (1) :100~106

[2]陈遵德, 陈富贵, 等.地震数据油气预测中的属性优化方法[J].石油物探, 1998, 37 (4) :32-40

[3]董立生, 刘书会, 等.地震属性分析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石油物探, 2004, 43:17~21

[4]侯伯刚, 杨池银, 武战国等.地震属性及其在储层预测中的影响因素[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4, 39 (5) 553~558

[5]朱玉波, 陆光辉等.地震属性优化提取及实例分析[J].石油物探, 2004, 43:91~93

储层预测技术在TA井区的应用研究 篇3

关键词:西南庄潜山;缝洞预测;裂缝预测;分方位曲率;玫瑰图;各向异性强度

中图分类号: P61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8-143-4

0 引言

西南庄潜山位于南堡凹陷的北部,西南庄断层的上升盘;由于次级断层的分割形成一系列的前第三系断块潜山,钻井井主要分布于断块的高部位,临近西南庄断层(图1)。主要出油层系为古生界的寒武系毛庄组及府君山组,元古界青白口系、太古界花岗岩及古生界奥陶系及中生界的侏罗系都有不同级别的油气显示。

主要出油层段之一的府君山组主要为开阔海潮下低能环境的碳酸盐岩沉积,以石灰岩为主,主要发育泥晶石灰岩、粉晶石灰岩、云斑石灰岩、白云质石灰岩、粉细晶白云岩等;另一个主要出油层段毛庄组主要潮坪沉积,发育云灰泥坪、泥灰坪等沉积相带,钻井揭示在顶部发育了一套鲕状灰岩,向下为紫红色页岩及黏土岩、灰岩、白云质灰岩、白云岩。钻井解释府君山组和毛庄组的主要储层为碳酸盐岩网状缝、角砾间溶孔,按照储层类型及日产液量等因素,将储层划分为三种类型。一类储层为高孔隙度的孔隙型和裂缝孔隙型,日产液量大于3/t/d/m;二类储层为裂缝孔隙型和裂缝型,日产液量大于2/t/d/m小于3/t/d/m;三类储层裂缝孔隙型、裂缝型和特低孔隙度的孔隙型,日产液小于2/t/d/m。

受制于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的规模,各向异性等因素的影响,利用地震资料进行碳酸盐岩储层预测一直是石油勘探和开发的一大难点。近年来地震资料的“两宽一高”采集,使很多地区的地震资料得以改善,在碳酸盐岩储层预测方面也取得了较好的进展。但由于本区地震资料为2003年采集,受制于复杂的地表条件(建筑物、虾池、盐池等)、成本等因素的影响,尚没有进行“两宽一高”采集,地震资料分辨率低,品质较差,利用地震资料进行储层预测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裂缝和孔隙型储层在平面的展布不清楚,制约了本区的增储上产。难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地震资料主频低,仅有20Hz,纵向分辨率低,府君山组和毛庄组地层层速度约为5500m/s,按照四分之一波长计算,地震纵向分辨率约为70m,而钻井揭示本区缝洞储层纵向厚度最大不到30m,因此地震资料纵向上无法区分储层。

②地震资料并没有因为目的层含有裂缝或油气而产生明显的地震响应异常。虽然从钻井上统计,含油气的钻井目的层速度为5000-5300m/s左右,而不含油气的钻井目的层层速度为6000-6700m/s左右,即含有油气的地层层速度明显偏低,但受地震资料保幅处理程度的限制,地震资料没有明显的能量或其他异常。如图2所示,1井、2井、3井都钻遇角砾间孔洞,3井比1井、2井发育程度较弱,1井、2井为油气井,3井为干井,地震剖面上3口钻井没有明显地震响应异常,且地震响应特征相似,因此常规属性无法区分。

③从多口钻井的声波、密度及自然伽玛等进行交汇分析,储层段和围岩之间不能明显的区分,如图2所示,含油储层与围岩之间无论自然伽玛、电阻率、声波都混淆在一起无法区分,因此不能利用波阻抗反演进行平面的储层预测。

为此,探索新的缝洞储层预测方法不仅对本区科学合理的滚动勘探、开发工作具有实际指导意义,而且还对其他地区同类或类似地质目标的勘探、开发具有技术推广价值。

1 各向异性强度属性技术原理

各向异性强度属性是在三维地震体曲率计算的基础上,进一步计算得到的。在利用叠后地震数据提取的几何属性中,体曲率的应用前景光明,允许我们勾勒裂缝和断层。虽然裂缝和曲率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许多研究已经论述了开放的裂缝与强烈的构造变形相关。Hart(2002)和Nelson(2001)研究表明致密砂岩中开放裂缝与挠曲相关。Narhari等人(2009)通过成像测井发现了曲率与天然裂缝直接的关系。Arasu等人(2010)用Schmidt图表推导出了估算一个给定方位角的裂缝甜点的蚂蚁追踪的算法。郭等人(2010)年观察到在Woodford页岩中高产的钻井与最负主曲率K2表现出的构造低相关。Hennings等人(2000)发现了在北落基山露头的Frontier组地层测量的天然裂缝与古应力(通过古构造重构估算)和现今的曲率高度相关。以上的实例都表明,体曲率与裂缝之间关系非常密切。自2009年开始,地球物理学家开始研究流体和地震体曲率之间的关系。Nissen(2009)等人,在美国堪萨斯州的Dickman油田的研究中,发现流体与钻井到曲率图上最近的裂缝异常的距离有很近的相关性,即随着到最近的北西向裂缝的距离的增加,水产量下降了,表明北西向裂缝是开放的,油气产量随着到北东向裂缝距离的增加而增加,表明这些裂缝是封闭的,这些都被附近水平井所证明。根据以上的实例,Zhangkui,Marfurt等人(2011)提出了各向异性强度属性,它是基于两个假设:①流体产量是来自附近全部裂缝流体的总和而不仅局限在最近的裂缝,即对于一个具体的点,附近所有的裂缝都对流体流有贡献。②裂缝强度与曲率值成正比。

各向异性强度属性的计算流程如图4所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过程:

①对地震数据进行多窗口倾角扫描,从而计算出主测线方向和联络测线方向的倾角,利用两个方向的倾角数据体进行曲率计算,得到各种曲率,包括最大曲率、最小曲率,最正曲率、最负曲率等。

②对最负曲率进行比例化。如图5所示,选定较低的门槛值klower和较高的门槛值kupper,曲率值小于klower的部分设定加权值为1.0,曲率值大于kupper的部分设定加权值为0,中间值通过线性内插设定对应的加权值。这样做的目的是在最负曲率体中能够更加凸显裂缝。

③对最负曲率进行分方位滤波,得到不同方位角的曲率子体。当|k2|>|k1|,裂缝的走向是最大曲率的方位角,当|k2|≤

|k1|,裂缝的走向是最小曲率的方位角,这里k1 是最正曲率,k2是最负曲率。

④将步骤3得到的不同方位角的子体与1/r褶积,这里r是任一点到附近裂缝距离。这种方式是基于Nissen等人2009年提出的统计相关,即在平层中直井或断面内外流体流的格林函数可以简单地看作1/r,这里r是径向的距离r=(x2+y2)1/2,1/r可以看作如图6 所示的脉冲响应。

2 技术应用效果

各向异性强度属性是在体曲率属性的基础上进一步计算的,因此物理意义存在多样性,取决于曲率本身预测出的地质体的物理意义。如果曲率属性表现的地质体是裂缝,则各向异性强度反映的也是裂缝,并且是与油气产量相关的裂缝。本区的曲率属性反映的地质体是微断层或裂缝,而本区的孔洞储层主要是角砾孔洞,是由于裂缝作用在裂缝所分割的角砾之间经过溶蚀等作用形成,因此洞与缝具有相关性,并且产能与缝洞型储层在本区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因此可以利用各项强度异性属性预测开启的裂缝发育带及缝洞发育带。主要研究思路为,首先通过欧拉曲率及玫瑰图等属性或因素确定裂缝的发育方向,然后优选主要的发育方向进行蚂蚁追踪而得到细化的裂缝发育图,最后利用各向异性属性预测缝洞发育带并叠合蚂蚁追踪的结果定性预测储层并进行分类。

确定裂缝方向。图7是毛庄组利用曲率计算得到的玫瑰图,可以直观地反映裂缝的发育方向,证明本区的裂缝主要发育方向为北东向和北西向两组方向,玫瑰图上叠合了2口钻井的玫瑰图,与地震预测的玫瑰图吻合,证明裂缝方向预测的可靠性。

欧拉曲率是一种分方位的曲率,图8是主要目地层毛庄组不同方位的欧拉曲率,分别是0度、45度、90度和135度的曲率,图中暖色调表示不同方位下发育的裂缝,也可以看出,本区的裂缝发育方向主要有两组,一组为近北东向展布的裂缝,一组为近北西向展布的裂缝。

进一步,优选北东向展布和北西向展布的裂缝进行蚂蚁追踪,从而对北东向展布的裂缝进行细化,图9为蚂蚁追踪的结果,两组裂缝更加清晰,并且北东向展布的裂缝明显多于北西向展布的裂缝,因此北东向是本区裂缝发育的主要方向。

缝洞储层综合预测。

在确定了主要裂缝为北东向展布后,利用各向异性强度属性预测北东向的缝洞复合体,图10b为连井的各向异性强度属性剖面,其中B井具有成像测井资料,从成像测井看,具有明显的缝洞体,在地震剖面上对应高值区(暖色调),即钻井结果与预测结果相吻合。图10a是各向异性强度的毛庄组平面图,暖色调表示缝洞体的发育区。

进一步,将各向异性强度与蚂蚁追踪的曲率相叠合(图11a),可以直观地反映裂缝储层发育区和缝洞储层发育区,曲率和各向异性强度同是高值的地区,为缝洞型储层;曲率为高值而各向异性强度为低值的地区,为裂缝型储层,由于各向异性强度属性是与产量相关的属性,因此认为上述裂缝发育区裂缝开启程度较差;曲率和各向异性强度属性同是低值的地区,储层不发育,为非储层。图11a中3口钻井的成像测井可以看出,A井毛庄组裂缝比较发育,B井和C井缝洞比较发育,与预测结果相吻合。的按照上述三种类型,进一步将图11a转化为储层类型图,见图11b,缝洞发育区为I类储层,约占全区30%;裂缝发育区为II类储层,约占全区60%;非储层约占10%。

3 结束语

各向异性强度属性是近一两年出现的一项新的技术,目前还存在一定局限性:

①各向异性强度属性的具有两个假设条件,一是流体产量是来自附近全部裂缝流体的总和而不仅局限在最近的裂缝,即对于一个具体的点,附近所有的裂缝都对流体流有贡献,二是裂缝强度与曲率值成正比。假设条件不一定适用于所有地区。②各向异性强度属性是在曲率的基础上计算的,本意是预测与产量相关的裂缝发育带,预测的前提是曲率属性所反映的地质体是裂缝,而在实际的工作下,曲率除了反映裂缝外,还会反映其他地质现象,比如火山口、盐丘等,如果有这些地质现象存在,各向异性强度属性必将其计算在内,对裂缝预测造成影响。因此在利用各向异性强度属性预测裂缝的过程中,要根据不同地区,针对不同情况加以区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参 考 文 献

[1] Chopra, S., and K. J. Marfurt, 2007, Seismic attributes for prospect identification and 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 SEG.

[2] Goebel, E. D., 1966, Stratigraphy of Mississippian rocks in western Kansas: Ph. D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Kansas, Lawrence.

薄互层储层预测技术研究与应用 篇4

关键词:地震波,波形,储层预测

1 储层厚度与地震波关系

地震波震幅谱分析技术是以弹性波理论为基础的。主要研究地震波的动力学特征规律以及所反映的地层岩性关系。

不同的岩性其分界面上地震波组特征是有差别的, 岩石弹性参数是地震反射特征分析的基础, 不同厚度地层地震反射波形态也截然不同。

在进行储层识别时, 对储层厚度进行定义, 储层厚度∆H>波长/2时为厚储层, 储层厚度∆H<波长/8时为薄储层, 不同厚度储层在地震剖面上显示不同特点:

(1) 在厚层区, 地震属性反映的是储层速度与密度的变化。

(2) 在畸变区, 视厚度少于真厚度, 储层顶底的反射波发生相长干涉, 形成复波、产生畸变, 储层厚度减少反射振幅增大, 反射波频率与储层厚度存在近似线性关系。当储层厚度变化时其反射波干涉结果大于储层速度与密度的变化影响结果;只有储层厚度不变时地震波场才能反映出储层速度与密度的变化。

(3) 在过度区, 视厚度大于真厚度, 储层顶底的反射波发生相消干涉, 复合反射波振幅随储层厚度减薄呈非线性减少, 频率呈非线性增加, 反射波振幅、频率联合计算储层厚度效果较好。同理, 当储层厚度变化时波场相消干涉结果也大于储层速度与密度的变化影响结果;只有在储层厚度不变时地震波场才能反映出储层速度与密度的变化。

(4) 在薄层区, 视厚度基本不变, 反射波频率与储层厚度存在近似线性关系。反射波场和储层物性关系与在畸变区、过度区相似。

2 薄互层储层地震波反射特征研究

当储层为薄互层时, 地震反射波场与单砂层存在较大差异, 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 地层总厚度和地震反射波场关系与单砂层时特征基本相同。

(2) 砂层累计厚度的畸变区、过度区和薄层区较单砂层变小 (与地层中砂岩比例有关) , 因此, 砂层在波长/16以内用反射波振幅标定砂岩累计厚度较好, 在波长/16-波长/4之间时反射频率与砂岩累计厚度存在近似线性关系。

(3) 对于砂泥岩薄互层而言, 高频、弱振幅反映砂岩不发育;中频、高振幅反映砂岩中等发育;低频、中振幅反映砂岩发育。

根据地震资料处理方法, 归纳出薄互层不等间隔等厚砂岩地质模型及地震响应特征如下:

(1) 当间隔厚度大于λ/4时, 层间基本不发生干涉, 各砂有自己独立的反射, 可以应用地震属性研究储层物性。

(2) 当间隔厚度减少到在λ/4时, 层间发生最大的相长干涉, 反射振幅极大, 各砂层独立信息被模糊, 产生调谐现象。

(3) 间隔厚度继续减少到在λ/8时, 层间发生相消干涉, 各砂层反射振幅微弱, 砂岩响应与旁瓣振动相叠置, 初步形成薄互层组, 顶底界面有较强的反射。

(4) 间隔厚度进一步减少到在λ/16时, 砂层组内几乎无反射, 若有同相轴也可能是旁瓣振动引起, 单砂层完全组合成砂包反射, 可看成与砂层总厚度相当的单砂层反射。

不等间隔不等厚薄互层砂岩地质模型及地震响应特征如下:

(1) 当隔层厚度小于λ/16时, 各砂层将组合成砂包反射, 且只有砂包顶部界面能形成反射同相轴。

(2) 当隔层厚度增大到λ/16以上时, 砂包内16m的厚砂层有较强的地震反射, 砂包顶底部界面反射振幅变弱。

(3) 当隔层厚度继续增大到λ/8时, 砂包内16m、8m的厚砂层有较强的地震反射, 但砂包顶底部界面几乎无反射。

(4) 当隔层厚度继续增大到λ/4时, 砂包解体成以各砂层反射为主, 反射强弱与砂层的厚度相关, 此时, 地层处于调谐厚度区, 相对振幅最大。

(5) 当隔层厚度继续增大到λ/2时, 层间基本不发生干涉, 各砂有自己独立的反射, 可以应用地震属性研究储层物性。

3 薄互层储层预测技术应用

对薄互层砂岩储层利用地震波预测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从已有井地震资料出发, 分析砂岩的发育层段, 研究其反射特征, 并与钻、测井资料中的相应岩性加以对比, 通过储层地震振幅谱分析, 进行储层几何形态描述, 确定储层的深度、厚度、空间展布, 准确描述评价储层。

利用地震频率分析确定剖面上各井点处的频率特征, 研究沉积的旋回性;同时通过分析各井点处的频率特征, 总结沉积规律, 推测砂体发育情况, 预测储层的分布, 并进而了解沉积层序体的内部结构。所谓地震旋回体, 是形成层序体的地层层理厚度与它们的岩性、粒度、分选性有明显的相关性。具体地说, 沉积物颗粒由粗到细变化, 则对应的地层层理厚度逐渐有厚变薄;相反, 由细到粗, 则是由薄到厚。层理结构中的上述尺度的变化以及变化的方向, 与地震响应的频率成分有关, 通过频率分析, 可以发现地震旋回分别有正向旋回、反向旋回和混合型旋回, 它们分别对应着水进、水退和进退或退进型旋回。水进型反射波频率向上逐渐增加, 水退型则降低。因此根据波形和频率分析, 可以获得有关层序体沉积的旋回性, 水进水退沉积过程及有关储层、盖层分布及沉积间歇面等地质信息。根据以上分析, 总结出薄互层地震反射波场具有以下特征可以指导薄层水平井的钻井轨迹调整。通过研究后, 在欢127块莲花油层11口水平井应用, 进行水平井跟踪调整, 使油层钻遇率大到95%, 高于同类油藏水平井油层钻遇率10个百分点以上。

4 认识

(1) 地震波振幅谱特征是振幅类、频率类和时间类等属性综合, 对于复杂的薄互层可以从井出发, 制定其地震波变化量板, 预测储层的变化。

(2) 可以根据地震波振幅谱的振幅形态分析储层发育, 单砂层完全组合成砂包反射, 与砂层总厚度相当的单砂层反射。储层越厚, 反射振幅越强。

(3) 地震结合钻井、测井等资料, 有其独特的地质效果。从已钻井出发, 对储层分布进行研究, 指导水平井跟踪, 可提高水平井油层钻遇率。

参考文献

[1]殷八斤等.AVO技术的理论与实践, 石油工业出版社, 1995.[1]殷八斤等.AVO技术的理论与实践, 石油工业出版社, 1995.

[2]朱广生著.地震资料储层预侧方法, 165-224, 石油工业出版社。1995.2.[2]朱广生著.地震资料储层预侧方法, 165-224, 石油工业出版社。1995.2.

[3]刘雯林著.油气田开发地展技术, , 36-44, 石油工业出版社。1996.3.[3]刘雯林著.油气田开发地展技术, , 36-44, 石油工业出版社。1996.3.

[4]鲍样生.储层预测的地震属性优选技术研究, 石油物探.2006, 45 (1) :631-637.[4]鲍样生.储层预测的地震属性优选技术研究, 石油物探.2006, 45 (1) :631-637.

[5]陆基孟.地震勘探原理.石油大学出版社, 2004.[5]陆基孟.地震勘探原理.石油大学出版社, 2004.

上一篇:与雪的爱情诗句下一篇:致爸爸的一封信500字小学四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