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颈癌

2024-07-25

子宫颈癌(共10篇)

子宫颈癌 篇1

摘要:目的 目前宫颈癌在我国呈现高发且年轻化趋势, 为减低宫颈癌的发病率及病死率, 我国开展了宫颈癌的早期筛查。为了解我县宫颈癌的发病情况, 我们做了该项目的研究。方法 利用三八妇女节“为了妇女姐妹的健康”开展妇女宫颈癌筛查工作, 采用门诊与住院患者同时筛查, 统计筛查结果。结果 子宫颈癌高发年龄为51~55岁, 癌前病变的年龄为36~40岁。结论 宫颈癌筛查应从30岁以后开始进行, 筛查方法应根据不同地区的现状区别对待。

关键词:子宫颈癌,宫颈癌筛查,阴道镜检查,TCT

近年来子宫颈癌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 在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中仅次于乳腺癌, 占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二位, 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 宫颈癌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发达国家。据统计, 2002年全球子宫颈癌新发病例有493, 000例, 我国的新发病例约占据为1/5, 大部分新发病例分布于农村及偏远山区[1]。子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过程是一个缓慢长期且可逆的变化过程, 平均约历时5~10年, 早期子宫颈癌患者通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后五年生存率高达100%[2], 为临床普及筛查且早期诊断治疗提供了可行性, 因此加强子宫颈癌筛查, 不但可以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子宫颈癌, 同时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及生活水平。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选择2010年1月至2010年5月镇平县妇幼保健院妇科门诊及住院患者。入选患者的自觉症状包括以下阴道分泌物增多伴异味、接触性出血、宫颈糜烂及有宫颈癌家族史、HSV、HPV感染史和有肉眼可见的可疑病变者共计326例。年龄为20~71岁, 平均年龄为41.7岁。排除子宫切除、宫颈锥切及放化疗病史后入选。

1.2 筛查方法

(1) TCT检查:对194例患者行TCT检查, 采用英国珊顿公司生产的Shandon PapSpin液基细胞涂片检测系统, 专用取材器取材并将刮取的脱落细胞全部洗脱到细胞固定液中, 制片后专业医师阅片 (对有异常改变者复查一次) 。按2001年修订的TBS系统作出诊断。 (2) 阴道镜及定位活检:对所选患者采用日本产SILKA阴道镜成像系统进行检查, 观察宫颈变化, 分别作醋酸试验及碘试验。采用阴道镜RCI评分方法, 对病灶颜色、边缘、血管及碘试验情况给予每项0~2分的评分, 4项相加为RCI总分。0~2分为CINⅠ级或HPV感染, 3~5分为CINⅡ级, 6~8分为CINⅢ级。宫颈活检采用5点法, 即3、6、9、12及可疑病变处。

收集2010年1月份在我院行子宫颈癌筛查的患者资料并随机采用不同方法进行宫颈癌筛查, 主要方法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 (TCT) 和阴道镜检查两种方法, 共筛查326人, 其中TCT检查194人, 阴道镜检查202人, 调查人群平均年龄为40岁, 其中30~34岁为47人, 占14.44%;35~39岁为58人, 占17.79%;40~44岁62人, 占19.02%;45~49岁56人, 占17.18%;50~54岁46人, 占14.11%;55~59岁为57人, 占17.48%。

2 结果

2.1 TCT检查情况

在194例宫颈TCT检查的患者中, 其中168例良性反应, 3例细胞学标本不满意 (取材不满意, 细胞数目较少) ;21例不良反应TBS诊断如下:6例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 (ASCUS) ;4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 (LSIL) ;5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 (HSIL) ;6例鳞状细胞癌 (SCC) 。年龄分布, 见表1。

2.2 阴道镜检查结果

按RCI评分标准检出异常图像15例, 其中, CIN I4例, CINⅡ3例, CINIⅢ5例, IC3例。年龄分布, 见表2。

3 讨论

关于子宫颈癌病因的研究, 1842年Rigoni Stern等最早提出性传播疾病感染与子宫颈癌的相关关系推测。经历一个世纪后, 直到1973年, Zur Hausen才明确提出病毒感染引起宫颈癌的观点, 并最终于1976年首次成功地从宫颈癌组织中分离出人乳头瘤状病毒 (human papilloma virus, HPV) , 研究表明HPV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生存在着潜在的病因关系[3]。在此之后, 人们试图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来观察HPV感染患者子宫颈癌的发病率, 最终发现HPV感染者子宫颈癌的发病率明显高于非感染者。减低子宫颈癌发病率和病死率最好的办法应为子宫颈癌的早期筛查和及时有效的治疗, 控制HPV感染最有效的方法要数HPV疫苗的应用, 但在目前HPV检测费用比较昂贵, HPV疫苗尚未普遍应用之前, 做好大面积人群的筛查仍是预防和控制子宫颈癌的主要手段。

1981年Ottaviano和LaTorrer最早描述了醋酸、碘染色实验, 最初应用的目的是作为细胞学检查的辅助项目, 用以降低细胞学检查的假阴性率[4]。醋酸、碘染色用以筛查CINⅢ及浸润性宫颈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49%~96%和49%~98%;同时, 该方法快速简便, 易于观察及应用, 费用低廉, 发展中国家进行的一些关于醋酸、碘染色的横断面研究结果显示该方法可以作为子宫颈癌有效的筛查方法, 因此在进行普查及大面积调查时应用具有可行性, 特别是对于经济落后地区来说更合适[5]。

宫颈癌的发病具有一定的隐蔽性, 大量早期宫颈癌患者没有任何的临床症状, 但出现临床症状后进行检查诊断后一般均处于中晚期, 给治疗带来较大的难度, 同时预后明显较早期癌差, 本研究中, 9例宫颈癌患者均无症状, 无任何不适, 仅在常规的普查及时发现, 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最佳的时机。因此在广大的农村及偏远地区, 定期行宫颈癌筛查不但能节约大量的治疗费用, 同时还可以明显减低子宫颈癌的病死率。大量的研究结果也表明, 定期妇女病普查普治不但有效降低了宫颈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同时还有效控制了晚期宫颈癌的发生, 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在过去几十年里, 由于广泛开展了宫颈癌的普查, 许多国家子宫颈癌的发病率呈持续性下降。然而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 英、美和其他一些发达国家却观察到年轻妇女子宫颈癌的发病率下降不明显或有上升趋势[6], 我们此次的研究结果也显示子宫颈癌高发年龄为51~55岁, 癌前病变的年龄为36~40岁。因此我们建议, 子宫颈癌的筛查对象为30岁以上, 有性生活达三年的女性, 应常规进行子宫颈癌的普查, 普查的方法可根据自身的经济支付能力自主选择, 而对于普查的建议频率为1次/1年, 如果连续3年无异常者, 可以改为1次/3~5年。只有对广大的女性群体进行广泛的普查, 才能最大限度的减低子宫颈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我国的子宫颈癌防治工作才可以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早日实现杜绝晚期子宫颈癌的目标。

对绝经后的筛查对象和围绝经的者, 鳞柱交界内移, 肉眼观察效果欠佳, 上述的筛查方法较不满意, 主要原因是宫颈转化区是宫颈癌的好发部位, 绝经后宫颈萎缩, 因此生育期人群的筛查效果要好于绝经及围绝经人群。有研究显示, 鳞柱交界因萎缩而内移的子宫颈检测到癌前病变的机率约是鳞状交界位于子宫颈外口者的2倍, 故不能因鳞柱交界内移表现为光滑的宫颈而误以为是正常宫颈。而对于绝经人群的子宫颈癌的筛查方法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Parkin DM, Bray FI, Devesa SS.Ccancer burden in the year 2000.The global picture[J].Eur Cancer, 2001, 37 (8) :S4-66.

[2]Parkin DM, Bray F, Ferlay J, et al.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02[J].CA Cancer J Clin, 2002, 55 (2) :74-108.

[3]Furumoto H, Irahara M.Human papillomavirus (HPV) and cervicalcancer[J].Med Invest, 2002, 49 (3/4) :124-133.

[4]OttavianoM, La Torre P.Examination of the cervix with the nakedeye using acetic acid test[J].Am J Obstet Gyneeol, 1982, 143 (2) :139-142.

[5]杨玲, 章文华.山西子宫颈癌筛查方法比较的可行性研究[J].中国肿瘤, 2000, 9 (1) :91.

[6]Intem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eh on Caneer.Cervix Caneersereening.IARCH and books on Caneer Prevention[M].Lyon, Franee:IARC Press, 2006:10.

新科技防治子宫颈癌 篇2

但子宫颈癌本身又有其独特的征兆。因性行为而不断感染产生的HPV(人乳状瘤病毒)是生成子宫颈癌的致命性因素。专家们决定针对这一病毒的“弱点”,集中力量展开攻势。一种命名“卡特西尔(音译)”的有效药物应运而生。今年6月初,美国食品医药管理局宣布并批准,由美国著名的制药企业开发的这种预防疫苗已投放市场。该疫苗可以预防16型和18型等4种类型的HPV病毒,这是划时代的疫苗。

HPV病毒属于一般性诱发感染症的病毒之一。一般情况下,不会存在性感染症状,约有100种HPV病毒,其中的部分病毒会自然消失掉。但其中也有一些是极其恶性和顽固不化的病毒。譬如,16型和18型HPV病毒就占子宫颈癌致病原因的70%。医学实践证明,医治子宫颈癌的最好的效果是加大预防力度,能收事半功倍之效。

HPV病毒疫苗研究开发之父、达特默思大学医学院的哈巴教授说:“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极其关键。若能早期发现子宫颈癌征兆,必要时就可以做手术和用化学疗法医治。若抱以侥幸心态任其自由发展下去,恐怕就会变成积重难返的顽敌。到头来,患者会因不断地失血而死亡。”

在显微镜下,HPV病毒像一只微小的高尔夫球。病毒的遗传基因被密封在一层硬实的外壳里。人们研制疫苗的原理是,将病毒形态的粒子注入体内,人体免疫系统就会将它与HPV病毒发生误解,进而产生抗体。尔后,当原先的病毒再侵入时,这个抗体就会对其进行有效地反击,并产生一种能将其驱逐出人体的生理机制。美国制药公司所开发出的2种类型的疫苗,在临床实验中取得了惊人的效果。对HPVl6型、18型病毒的预防效果几乎达100%,还对另外的几种HPV病毒的防治也十分有效。

关于疫苗效力的持续时间等,目前看来还不十分清楚。据某家权威性制药公司4月份的报告宣称,从疫苗接种开始后的4年零4个月内,受验者的抗体能始终维持在高水准界限以内。“该疫苗的研发,不仅需要尖端的技术和工艺,而且还需要非凡的想象力和甩开老路另辟蹊径的巨大勇气和创新能力”,制药公司的临床开发负责人多宾博士这样说。

防治疫苗通常对9~26岁的女性较为有效。子宫颈癌一直被列为尖端医疗的研究领域,目前这一研究仍在深入进行。科罗拉多大学健康科学中心的卡尔契尔教授的研究目标是,他所研发的安全廉价的疫苗不仅能防止感染HPV病毒,更重要的是还能驱逐感染后的病毒。为便于储存和携带,他生产出的疫苗制品将被制成粉末状,这项实验是前所未有的。

子宫颈癌的介入治疗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1年3月-2004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介入治疗子宫颈癌患者60例, 年龄最小25岁, 最大70岁, 维吾尔族患者40例, 汉族20例, 所有患者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诊断为子宫颈癌, 取活检后病理诊断确诊为宫颈鳞癌。根据CT平扫及增强扫描影像表现可判断出对邻近组织侵犯程度及是否有淋巴结肿大, 判断有无转移。本组60例中10例因病灶未超出宫颈行手术根治, 20例病灶蔓延到宫颈外, 30例侵犯到邻近脏器。

1.2 方法

引导设备为西门子800 ml DSA X光机, 美国MARKV PROVIS高压注射器, 天津哈那好公司产动脉鞘、导管及穿刺针、超液化碘油、明胶海绵。术前完善各项检查, 常规消毒铺巾, 局部麻醉应用改良seldinger技术, 穿刺右/左侧股动脉, 置入5F COBRA导管, 在主动脉弓处经导管给予昂丹司琼4 mg, 之后成形导管, 牵引至L4~L5水平, 将导管插入左/右侧髂总动脉, 再经导丝引导导管插入左/右侧髂内动脉, 以优维显为造影剂5 ml/s减影, 确认血管无误后, 将化疗药物总量的1/4经导管灌注到髂内动脉, 灌注完毕再将导管超选至子宫动脉, 再次减影, 明确肿瘤染色后, 经导管将剩余1/4化疗药物灌注到子宫动脉, 取联合化疗药物中的一种药物与超液化碘油混合, 充分乳化, 用乳化剂栓塞肿瘤新生血管床, 再用明胶海绵颗粒 (条) 栓塞子宫动脉, 左侧栓塞完毕后, 应用导管成襻技术, 对右侧子宫动脉进行栓塞。治疗完毕, 拔管压迫止血, 加压包扎, 送回病房。连续治疗3次, 每次间隔30~40 d。

2 结果

2.1 DSA表现

本组60例, 10例手术后患者DSA造影无明显表现, 余50例表现为肿瘤血管“浓染”, 境界不清, 子宫动脉增粗、迂曲、推移。较大肿瘤有坏死时表现为周围浓染, 中间“空洞”形成。

2.2 化疗后3 d的CT复查表现

术后10例患者无异常特殊表现, 20例蔓延至宫颈外的患者表现为肿块较前有明显缩小, 30例侵犯邻近脏器的患者表现为脂肪界面出现[1]。

3 讨论

3.1 宫颈癌是妇科常见的肿瘤, 占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首位, 目前宫颈癌的首选疗法仍然是手术和放疗[3]。放疗在宫颈癌的治疗中占主要地位。对于早期宫颈癌, 手术和放疗均可获得同样的疗效, 但在晚期患者中, 主要采用放疗或以放疗为主, 配合化疗或手术治疗[4]。

3.2 子宫颈癌动脉灌注化疗疗效的决定因素有药理作用、肿瘤对药物的敏感性、药物在病灶区分布的浓度和接触的作用时间等, 其中与动脉灌注化疗最直接相关的是首过效应。与静脉途径用药相比, 动脉化疗由于药物首先进入病灶动脉血管, 使得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明显降低, 局部癌细胞浓度大大提高, 药物效价提高2~2.2倍, 疗效提高4~10倍[5,6]。3.3动脉灌注栓塞化疗的抗癌机制是先给予一定量或全量的抗癌药物灌注, 再用剩余量混合栓塞剂或纯用栓塞剂栓塞, 前者希望达到一个抗癌药物在癌细胞组织中的较高峰浓度, 后者追求一个最高峰浓度, 希望在最高浓度下有最大的杀灭癌细胞作用, 同时联合栓塞作用, 使癌细胞在缺氧、缺血的作用下更容易被抗癌药物所攻击, 达到更好的效果。

3.4 动脉化疗时的药物分配, 对于手术后的患者, 化疗药物应均匀灌注于双侧子宫动脉。未手术的患者根据肿瘤的位置不同而药物配合亦不同。肿瘤位于宫体中央者给予化疗药物总量的1/2, 再将总量的1/4经髂内动脉灌注, 1/4经子宫动脉灌注, 这样保证了受侵犯的周围组织有足够的化疗药物。若肿瘤偏向某一侧, 则将化疗药物总量的2/3给予偏向侧动脉血管。

3.5 关于子宫动脉是否栓塞的选择, 笔者认为, 手术后经造影未见有血管染色者, 常规灌注化疗即可, 发现有异常血管染色, 必须对子宫动脉及其侧支供血血管进行栓塞, 未行手术的患者肿瘤染色明显, 应选择一种化疗药物同液态栓塞剂混合乳化, 栓塞肿瘤血管床, 同时对子宫动脉及其侧供血动脉进行栓塞。

3.6 宫颈癌在病理学上以鳞癌为主, 对放射线敏感, 多以放疗为主, 但是笔者认为, 对于宫颈癌应采取手术、放疗、化疗等综合手段, 尤其是侵犯周围组织及邻近脏器的宫颈癌, 化疗是非常必要的, 可有效防止肿瘤细胞的扩散和转移, 提高其治疗效果。

3.7 疼痛为子宫颈癌介入栓塞术的主要并发症, 是因子宫颈动脉栓塞后, 组织缺血缺氧所致。笔者的经验是, 在栓塞子宫动脉前, 经导管给予2 ml利多卡因后再栓塞子宫动脉, 这样可以明显减轻患者介入术后的疼痛。

摘要:目的:探讨子宫颈癌介入栓塞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应用改良SEIDINGER技术, 经双侧髂内动脉、子宫动脉给予化疗药物, 并用液态及固态栓塞剂栓塞肿瘤血管床及供血动脉。结果:60例患者, 特别是50例未能手术的患者, 经1~2次介入治疗后, 经CT复查, 治疗效果明显。结论:介入栓塞治疗子宫颈癌效果肯定。

关键词:子宫颈癌,介入治疗,疗效

参考文献

[1]陈兴荣, 沈天真, 段承祥, 等.全身CT和MRI[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1994:729-731.

[2]李玉林.病理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297-299.

[3]马廷行, 韩金声, 葛兴萍, 等.现代临床常见肿瘤诊疗[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0:311-314.

[4]刘泰福.现代放射肿瘤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1:257-266.

[5]王建华, 王小林, 颜志平.腹部介入放射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1999:152-154.

怎样早期发现及确诊子宫颈癌 篇4

一、子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是发现宫颈癌前期病变和早期宫颈癌的主要方法。但注意取材部位正确及镜检仔细,可有5%~10%的假阴性率。因此,均应结合临床情况,并定期检查,以此方法作筛选。

二、碘试验正常宫颈或阴道鳞状上皮含有丰富的糖原,可被碘液染为棕色,因宫颈管柱状上皮、宫颈糜烂及异常鳞状上皮区(包括鳞状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原位癌及浸润癌)均无糖原存在,故不着色。临床上用阴道窥器暴露宫颈后,擦去表面黏液,用碘液涂抹宫颈及穹窿,如发现不正常碘阴性区即可在此区取样做病理检查。

三、宫颈和宫颈管活体组织检查在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为Ⅲ级以上涂片,如宫颈活检为阴性时,应在宫颈鳞一柱交界部的6、9、12和3点处取四点活检,或在碘试验不着色区及可疑癌变部位,取多处组织,并进行切片检查,或应用小刮匙搔刮宫颈管,刮出物送病理检查。

四、阴道镜检查阴道镜不能直接诊断癌瘤,但可协助选择活检的部位进行宫颈活检。据统计,如能在阴道镜检查的协助下取活检,早期宫颈癌的诊断准确率可达到98%左右。但阴道镜检查不能代替刮片细胞学检查及活体组织检查,也不能发现宫颈管内病变。

关于子宫颈癌早期筛查的体会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于我院进行疾病调查的适龄妇女900例作为研究对象, 所选对象均采取自愿原则。年龄21~59岁, 平均年龄 (38.9±5.6) 岁;其中20~30岁159例, 31~40岁368例, 41~50岁298例, 50岁以上75例;所选对象中均无宫颈手术史与子宫切除史, 均未进行过癌前病变筛查[2];均为已婚女性, 孕次1~4次;产次1~3次。

1.2 检测方法

先行HPV-DNA检测, 将标本采集刷置于宫颈管中, 旋转几圈后再置入缓冲保存液内, 将瓶盖盖好, 并储存于4℃的环境中, 后进行反向杂交信号扩大检测[3], 分别对高危型与低危型标本进行临床检测, 并将高危型的检测结果纳入统计范围内。

液基细胞学 (LCT) 检测:采用特制的毛刷沿着顺时针方向从研究对象的宫颈与宫颈管连续旋转5圈, 并将采集的标本置于细胞保存液内, 在常温条件下对标本进行保存, 并送往上级医院进行临床检测, 诊断范围包括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正常与炎症、高度与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等[4]。

检测完成后对高危型HPV与细胞学呈阴性的检查对象进行为期3~5年的疾病复查, 并根据研究对象的实际情况考虑是否需转至上级医院进行更加深入的检查。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计数资料以百分数 (%) 表示, 采用x2检验, 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年龄段HPV-DNA检测的阳性率比较

年龄年龄越大时, 感染阳性率也随之下降, 其中20~30岁、31~40岁、41~50岁、50岁以上的人群阳性率分别为13.84%、11.96%、10.74%、9.33%。见表1。

2.2 分析两种检测结果之间的关系

当液基细胞的病变程度加重时, 高危型的HPV-DNA检测阳性率也随之增高, 两者之间联系较为紧密。见表2。

3 讨论

临床研究报道[5], 不同年龄段的HPV感染率各不相同, 其中14~49岁的妇女的感染率为25%~30%, 感染率较高的多集中于14~24岁, 且性活跃期妇女对HPV较易感。本次研究结果同样表明, HPV感染率最高的为20~30岁的妇女, 其阳性率为13.84%, 且随着妇女年龄的增长, 阳性率也逐渐下降。

目前, 临床上已确认导致宫颈癌前病变与宫颈癌的相关因素为感染高危型HPV, 且后者是前者发生发展的必要因素。有关学者[6]研究报道, 将近99%的子宫颈癌患者被判定为高危型HPV感染。本次研究结果表明, HSIL、LSIL、ASC、正常或慢性宫颈炎发生高危型HPV感染的阳性率分别为100.00%、88.00%、29.69%、6.97%, 提示当患者宫颈细胞病变越严重时, 其高危型HPV感染的阳性发生率则越高, 两者之间呈正相关, 且进一步说明了对于宫颈癌疾病开展早期筛查的应用价值较为显著。若初步筛查有问题, 可进行电子阴道镜和宫颈活组织检查确诊, 且宫颈癌确诊必须行宫颈活组织检查。

综上, 妇科疾病普查作为维护女性健康的一项重要检测手段, 可以及时有效的预防各类妇科疾病, 并对疾病的后期治疗提供了相关的参考数据,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女性疾病的发病率与病死率, 从而有效保障女性健康, 提高女性的日常生活质量, 应用价值显著。

摘要:目的 探究对子宫颈癌开展早期筛查的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妇产科门诊的适龄妇女900例作为研究对象, 并对其给予液基细胞学 (LCT) 与HPV-DNA联合检测, 对子宫颈癌开展早期筛查, 探究其应用价值。结果 所有筛查对象中高危型HPV感染患者105例, 阳性率为11.67%;且随着研究对象年龄的增加, 感染阳性率也逐渐下降。结论 对本地区适龄女性开展子宫颈癌早期筛查可以尽快明确高危人群, 利于子宫颈癌的早期防治。

关键词:早期,筛查,子宫颈癌

参考文献

[1]吴瑞芳, 刘植华, 周庆芝, 等.深圳女性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现患率调查及子宫颈癌筛查方法的评价[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0, 32 (1) :90-95.

[2]费华丽, 程易凡, 程晓东, 等.五种检测方法在宫颈癌及其前期病变筛查中的准确性评估[J].中华医学杂志, 2011, 91 (5) :309-312.

[3]马莉, 顾晓芬, 赵方辉, 等.深圳市社区人群子宫颈癌CIN现患率及子宫颈癌认知水平调查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 2013, 40 (1) :25-28.

[4]吴玉萍, 王国平.液基细胞学和HPV原位杂交检测及其联合应用在子宫颈癌筛查中的作用[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10, 26 (4) :402-406.

[5]彭宏伟, 彭颖, 谭丽, 等.长沙市2009~2012年乳腺癌和子宫颈癌筛查成本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14, 29 (27) :4373-4375.

基层医院筛查子宫颈癌的方法 篇6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 0 1 4年3月~2 0 1 6年3月在我院接受体检的妇女520名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2~61岁,平均年龄(43.2±4.1)岁;病程6个月~7年,平均病程(2.4±0.8)年。依照患者意愿选择液基细胞学检查390名,传统巴氏细胞学检查130名。

1.2方法

选择液基超薄细胞学技术与传统巴氏涂片细胞学技术实施筛查检测。其中,传统巴氏通过刮板法进行取材,涂片在经95%酒精完全固定后,选择苏木素-伊红法进行染色。而液基细胞学根据美国利普液基系统的使用说明书接受巴氏染色。必须由同一医师完成全部取材操作,且由同一医师完成阅片及病理诊断操作,由此排除人为带来的差异[3]。此外,按照伯塞斯达系统分成以下几类:腺细胞异常;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鳞状细胞癌;低级别鳞状上皮细胞内病变。此外,超过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以外的阳性患者需接受阴道镜等病理检;微生物主要为疱疹病毒、念珠菌、滴虫及放线菌等[4]。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390名接受液基细胞学检查,显示阳性19例,其检出率为4.87%;130名接受巴氏细胞学检查,显示阳性6例,其检出率为4.62%。其中液基细胞学检查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传统巴氏细胞学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宫颈癌是一种临床中常见与多发的恶性肿瘤,此疾病的晚期预后效果非常差。最近几年,我国宫颈癌的临床发病率呈现着逐年上升的趋势,且病死率非常高。现阶段,临床中尽早的对健康体检人群实施宫颈细胞筛查,及时发现宫颈癌前病变,且尽早采取有效措施治疗,可显著降低发生宫颈癌的概率[5]。此外,一些发达国家采取宫颈细胞学涂片方法对全民女性进行检查,且及时的给予处理,则可以有效降低宫颈癌死亡率。但我国的细胞诊断学一直没有得到重视,尤其是一些基层医院,因为经济条件与医疗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导致宫颈癌的临床发病率及死亡率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现阶段,临床中一般采用传统巴氏细胞学检查方法对宫颈癌细胞进行筛查,但难以达到满意的疗效。而液基细胞学检查方法作为新型宫颈癌筛查手段,其主要是通过液基薄层检测系统实施宫颈细胞检测的诊断及分类,具有着较高的灵敏度及阳性检出率,有利于及时的发现与抑制恶性肿瘤发生病变,并确保肿瘤的临床治疗及预后情况[6]。

此次研究结果显示,390名接受液基细胞学检查,显示阳性19例,其检出率为4.87%;130名接受巴氏细胞学检查,显示阳性6例,其检出率为4.62%。其中液基细胞学检查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传统巴氏细胞学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结语

总而言之,与传统巴氏细胞学检查方法进行比较,液基细胞学检查手段在灵敏度及微生物阳性检出率等方面都具有显著的筛查效果,对于基层医院子宫颈癌的临床筛查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值得临床重视并推广。

摘要:目的 探究基层医院子宫颈癌的筛查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接受体检的妇女520名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宫颈细胞筛查,并对其基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90名接受液基细胞学检查,显示阳性19例,其检出率为4.87%;130名接受巴氏细胞学检查,显示阳性6例,其检出率为4.62%。其中液基细胞学检查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传统巴氏细胞学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巴氏细胞学检查方法进行比较,液基细胞学检查在灵敏度及微生物阳性检出率等方面均具有显著的筛查效果,对于基层医院子宫颈癌的临床筛查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值得临床重视并推广。

关键词:基层医院,子宫颈癌,筛查,液基细胞学检查,巴氏细胞学检查

参考文献

[1]李霓,马聪萍,孙立新,张永贞,邵淑丽,邢菊霞,鲍彦平,黄瑞德,贺立绩,乔友林.碘染色肉眼观察作为宫颈癌初筛方法的效果评价[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6,54(1):121-128.

[2]韩历丽,齐庆青,王朝,张月,董翠英,王连英,丁辉.北京市宫颈癌筛查宫颈细胞学结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1,15(08):79-82.

[3]孙小蓉,汪键,Alfred Boecking.DNA倍体分析系统用于宫颈癌及上皮内瘤变的诊断及预测[J].中华病理学杂志,2015,16(02):36-38.

[4]曾转萍,陈凤,刘彬,黄曼妮,张洵,潘秦镜,赵芳辉,戎寿德,乔友林.山西省宫颈癌高发区宫颈癌的年龄分布[J].广东药学院学报,2015,30(04):89-92.

子宫颈癌的MRI诊断及分期 篇7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0年1月至2006年5月,我们共检查了经宫颈活检证实的72例子宫颈癌。年龄33~77岁,平均51.3岁。从统计分析来看,子宫颈癌的好发年龄段在41~50岁和60岁以上年龄段之间。主要的临床表现为:阴道不规则出血32例,接触性出血28例,子宫颈糜烂加息肉7例,分泌物异常增多5例。以阴道不规则出血和接触性出血为最具特征的临床表现。72例中42例有同期经腹超声检查的结果,其中,有阳性所见8例。主要表现为:子宫颈肥大、宫腔积液,4例子宫颈处可见占位表现。72例子宫颈癌均为组织学证实的鳞状细胞癌。其中低分化27例,中—高度分化45例。MRI检查在活检定性后1周内进行。51例子宫颈癌在MRI明确诊断后7~15 d内行手术治疗。

1.2 MRI检查

使用GE Signa contour 0.5T超导MR机完成。常规轴位,体柔软线圈SE T1WI(TR 500 ms,TE 20 ms),FSE T2WI(压脂,不压脂)(TR 3 500 ms,TE 80 m s),矢状位FSE T2WI(压脂),冠状位FSE T2WI(压脂),层厚7 mm,间距3 mm,FOV:36 cm×36 cm,矩阵:256×160,NEX=3,所有病例均加扫垂直于子宫颈纵轴的薄层FSE T2WI(不压脂),层厚3 mm,间距1 mm,一般不行增强扫描,完成检查需时23 min。

2 结果

2.1 图像分析

72例组织学证实的子宫颈癌,MRI成像均显示了病灶。其图像由2位高年资MR诊断医师采用双盲法进行统计分析。根据以下标准记录:在T2WI上:a)见高信号的肿瘤组织局限于子宫颈黏膜区,表现为子宫颈黏膜线增宽,边缘呈细颗粒状,周围为子宫颈肌质部低信号组织环绕(见图1,2);b)肿瘤组织侵入间质部,但病灶与浆膜面间仍可见肌质信号环绕(见图3,4);c)肿瘤组织占据肌质部达浆膜面,但各个序列、方位观察未突破浆膜,即子宫颈外缘光整,与周围脂肪界面清楚(见图5,6);d)肿瘤组织已突破浆膜在子宫旁形成浸润灶,表现为子宫颈外缘毛糙、局部外突不规则并见条索影,判定为子宫旁受侵(见图7,8)。e)侵及阴道上1/3;f)骨盆壁受侵,表现为闭孔内肌界线不清,可见异常信号;g)侵及邻近脏器,如直肠和膀胱受侵,髂内血管周围淋巴结肿大。当结果不一致时,经讨论达成一致结果者作为本组分析资料。

2.2 子宫颈癌的MRI表现

72例子宫颈癌的MRI检查均显示了病灶。其MRI表现为子宫颈内膜线规则增宽,内膜线下可见等T1稍长T2的异常信号影2例。子宫颈内膜线不规则增宽,内膜下可见颗粒状等T1和稍长T2的异常信号影28例。子宫颈区可见肿块影,致内膜线消失,部分移位,前后唇均有受累20例,其中,10例有子宫旁受侵,5例有阴道上1/3受侵。前唇局限性结节6例,其中,3例合并阴道上1/3受侵,2例有子宫旁受侵。后唇局限性结节12例,其中子宫旁受侵5例,1例合并阴道上1/3受侵。以前唇及右侧壁受累为主的4例,其中3例子宫旁受侵。

病灶信号分析:62例T1WI呈等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其中信号不均匀的12例,其间夹杂有高信号;8例T1WI呈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2例T1WI呈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

2.3 子宫颈癌的MRI分期

采用Sironi等提出的方法,对72例子宫颈癌进行MRI分期。其中Ⅰa 3例,Ⅰb 25例,Ⅱa 23例,Ⅱb 15例,Ⅲa 5例,Ⅲb 1例。分期结果见表1。其中,Ⅰa~Ⅱa的51例子宫颈癌接受手术治疗。将51例的MRI分期结果与手术病理的分期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见表2。

51例子宫颈癌的MRI分期结果中,44例与手术病理分期结果相吻合,MRI总的分期符合率为86.4%。7例子宫颈癌的MRI分期结果与手术病理分期结果不相符。分析其原因主要在于:I a以下的子宫颈癌MRI难以显示其病灶;而I b以上的病例主要是由于在分析图像时不够细致和全面所致。

3 讨论

3.1 子宫颈癌检查方法的比较

子宫颈癌的检查方法有:B超、刮诊、CT和MRI。B超诊断子宫颈癌的价值有限,本组资料B超的正确诊断率为22.7%。CT的诊断价值也有限,仅在子宫外形增大、外缘不规则和子宫旁受侵时才能提示诊断,而此时病变已属晚期[3]。刮诊对于子宫颈癌的诊断是有重要价值的,它可以早期发现子宫颈癌,但对浸润深度不易判定,无法评价浸润深度及子宫外受侵,故不利于分期的判断。MRI的出现,特别是近年来成像技术的改进,使其成为子宫颈癌较理想的无创评价方法,它不仅可以早期发现子宫颈癌,而且能进行合理分期。本组子宫颈癌MRI分期的正确率为86.4%,病理证实的72例子宫颈癌,行MRI检查均显示了病灶。

为了提高子宫颈癌分期的准确性,一些作者进行了积极的探索[4,5,6]。包括使用相控阵线圈、与子宫颈垂直的轴位扫描和对比增强扫描。我们在MRI常规成像方法的基础上对每一例患者加扫与子宫颈纵轴垂直的轴位不压脂像,明显提高了子宫颈癌分期的准确率。

3.2 MRI信号特征与分期的解剖基础

子宫颈癌的影像学分期对子宫颈癌的治疗十分重要。而准确的分期取决于直观显示盆腔内各器官的解剖结构、各组织间的层次及肿瘤与正常组织间的差异。

MRI多方位成像使盆腔内各器官、结构间的解剖关系显示较完整,其高的组织分辨率为子宫颈癌侵犯范围的判断提供了直观的解剖基础。MRI多序列成像能使盆腔内的各个器官间、器官与组织间及器官内部因信号差异而出现良好的层次对比。正常子宫颈在T2WI表现为3层信号差异;内带为黏膜层,呈明显高信号;中间带又称连接带,组织学上为子宫肌内层,呈明显低信号;外带即子宫肌外层,呈较均匀一致的低信号。子宫颈周围大部在T1WI和T2WI均呈明显高信号的脂肪组织,其内可见有低信号的子宫固定韧带及有流空效应的血管网影。子宫颈与前方的膀胱后壁及后方的直肠前壁因信号差异有清晰的分界。盆壁肌肉及阴道壁在T2WI呈低信号,而子宫颈癌组织在T1WI呈等信号,与子宫旁组织有明显的信号差异,T2WI呈稍高—高信号与正常子宫间形成良好的对比。

3.3 MRI分期对治疗方法选择的指导意义

目前子宫颈癌的治疗原则是:一旦发现肿瘤侵犯子宫旁组织即放弃手术治疗,实行放疗。故判断宫旁有无受侵是宫颈癌分期的关键。子宫颈癌的临床分期采用FIGO分类法:主要通过妇科检查来确定,有明显的主观性,其可信度及准确性均较低[3,4,5,6,7]。文献报道:子宫颈癌临床分期总的诊断符合率为61%~66%。Hertel等研究表明:FIGOⅠ期及Ⅱ期的患者诊断错误率为25%,Ⅲ期的错误率为65%~90%。临床分期准确率较高的是0~Ⅰa期,随着病变的进展,分期的准确率有降低的倾向,而MRI恰对0~Ⅰa期的子宫颈癌分期的准确性较低,对Ⅰb以上的子宫颈癌准确性则很高,合理把子宫颈癌MRI的影像学分期应用到临床并在临床推广对于子宫颈癌的治疗方法的选择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杨沛钦,李新春,郑晓林.MRI对早期宫颈癌的诊断和分期价值[J].放射学实践,2006,17(5):511-513.

[2]江新青,谢琦,梁长虹,等.宫颈癌的MRI诊断与分期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2,36(7):621-625.

[3]Kim SH,Choi BI,Lee HP,et al.Uterine cervical carcinoma:comparison of CT and MR imaging[J].Radiology,1990,175(1):45-51.

[4]Yu KK,Hricak H,Subak LL,et al.Preoperative staging of cervical carcinoma:phased array coil FSE versus body coil spin-echo T2weighted MR imaging[J].AJR,1998,171(3):707-711.

[5]Shiraiwa M,Joja I,Asakawa F,et al.Cervical carcinoma:efficacy of thin section oblique axial T2-weighted images for evaluating parametrial invasion[J].Abdom Imaging,1999,24(2):514-519.

[6]Tsuda K,Murakami T,Kurachi H,et al.MR imaging of cervical carcinoma:comparison among T2-weighted images,dynamic,and postcontrast T1-weighted images with histopathological correlation[J].Abdom Imaging,1997,22(1):103-107.

子宫颈癌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986年1月—1997年12月我院收治接受放射治疗的子宫颈癌患者共463例。年龄25岁~73岁,中位年龄49岁,36岁~60岁393例,占85%.临床分期:Ⅰ期1例,Ⅱ期52例,Ⅲ期394例,Ⅳ期16例。分型:菜花型347例,结节型30例,糜烂型47例,溃疡型39例。所有病例均经脱落细胞和病理学检查,均为鳞癌。

1.2 治疗方法

1.2.1单纯60Co远距离外照射266例:(1)全盆2野照射,每日1野,每次300 c Gy,肿瘤总量50~66 Gy;(2)全盆4野照射:每日1次,每次每野250 c Gy,前后交替;肿瘤总量50~66 Gy;(3)6野外照射(前后中心野加前后两侧小野):中心野每日1野,每次300 c Gy;侧野每日2野,每次每野250 c Gy,中心野照射20次后改为侧野照射;肿瘤总量58~68 Gy.

1.2.260Co远距离外照射加镭腔内照射70例:(1)全盆2野外照射:每日1野,每次300 c Gy,肿瘤总量40~66 Gy;(2)镭腔内照射:内照射1~4次,总量12~58 Gy,内照射当日停外照射1次。

1.2.360Co远距离外照射加192Ir高剂量率腔内照射127例:(1)全盆外照射,每日1野,每次300 c Gy,肿瘤总量50~66 Gy;(2)192Ir腔内照射:内照射1~6次,照射总量12~66 Gy,内照射当日停外照射1次。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组病例随访至2008年6月,1,3,5,10年总生存率为82.1%,47.1%,36.2%,25.7%.不同分期和不同放疗方法生存率比较见表1.

注:※为Ⅱ、Ⅲ期比较的χ2值。

本组死亡372例,其中5年内死亡294例,5年~10年内死亡48例,存活10年以上死亡30例。复发转移343例,并发症死亡13例,食管肿瘤死亡2例,意外死亡5例,其他疾病和老年性疾病死亡9例,死亡病例中生存年龄达65岁以上者44例。现存活91例中,年龄达65岁以上的31例,生存时间最长达20年者3例。

3 讨论

体外放疗结合腔内近距离放疗是公认的局部晚期子宫颈癌的标准治疗方案。张新[1]报告低剂量率后装腔内加体外照射治疗Ⅱ期、Ⅲ期5年生存率为85.9%和55.5%;日坛医院报告镭腔内加体外照射Ⅱ期、Ⅲ期5年生存率为83.4%和66.8%;本组Ⅱ期、Ⅲ期5年总生存率为40.4%,37.1%,镭腔内加体外照射Ⅱ期、Ⅲ期5年生存率为81.8%(9/11),51.7%(30/58)。

孙建衡[2]认为一些人工同位素虽已取代了腔内放射源镭,但并未提高生存率。本组192Ir高剂量率腔内照射5年总生存率为33.1%,比镭腔内照射5年生存率的57.1%为低。Ⅲ期192Ir高剂量率腔内照射的5年生存率为41.4%,比牛书怀[3]报道的Ⅲ期5年生存率的50.0%为低。

近20年来Ⅲ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徘徊在30%~50%之间[4],且多以局部复发或转移而导致治疗失败;本组Ⅲ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37.1%,主要死因是复发和转移,占73%.复发2次放疗7例,均在2年内复发,平均存活2年2个月。从分期比较可以看出生存率随着期别的增加而下降。

三种治疗方法比较,3,5,10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显示镭腔内加外照射最优,192Ir高剂量率内照射加外照射次之,单纯外照射最差。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应以内照射和外照射结合治疗,除非患者条件不允许,则不应单纯外照射。

摘要:目的探讨体外照射、体外照射配合腔内镭疗、体外照射配合192Ir高剂量率腔内照射治疗子宫颈癌的临床远期疗效。方法对1986年—1997年我院收治的接受放射治疗的463例子宫颈癌患者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3,5,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2.1%,47.1%,36.2%,25.7%.Ⅱ期、Ⅲ期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40.4%,28.8%和37.1%,26.4%.三种治疗方法比较3,5,10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生存率随着期别的增加而下降。镭内照射加外照射优于192Ir高剂量率内照射加外照射和单纯外照射。

关键词:子宫颈癌,放射治疗,腔内放射治疗,生存率,分析

参考文献

[1]张新,王伊洵,王慧明.宫颈癌低剂量率后装腔内放射治疗的远期疗效[J].中华肿瘤杂志,2002,24(3):294-296.

[2]孙建衡.子宫颈癌治疗的回顾与展望[J].中华肿瘤杂志,2006,28(2):159-160.

[3]牛书怀,李魁秀,翟福山,等.宫颈癌外照射加腔内加速照射的远期疗效[J].肿瘤研究与临床,2000,12(4):248-249.

子宫颈癌 篇9

梅兰自打到医院看病之后,就像换了一个人——一贯和老公磕磕碰碰,现在变得随和温顺;一贯对孩子严肃挑剔,现在变得温柔可亲;一贯对家务不屑一顾,现在变得事事亲为……面对家人异样的目光,她满脸堆笑,说道:“现在已过不惑之年,对什么事都悟开了,相夫教子才是女人的本职所为……”

在梅兰的精心打理下,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一日三餐美味可口,家也安顿的有条有理,就连家人四季用的物品也都分门别类地整理好了,柜门的内壁上还张贴了详细的名目。一家三口其乐融融。

直到有一天,丈夫要出远门,在寻找身份证时,意外发现了一个白色的信封,打开一看,竟是梅兰留给自己的遗书,上写着:

亲爱的老公,可爱的儿子:

当你们看到了这封信时,我可能已经不在人世了。回忆往事,我感到无比的幸福。老公像大山,像海洋,像天空,是我们的依靠,儿子像星星,像月亮,像太阳,是我们的骄傲,原谅我曾经的任性和无理,如果有来生,我还做老公的妻子,儿子的母亲……

原来,梅兰因身体不适到医院做妇科检查。经过详细地检查,医生告诉她,目前是“子宫颈上皮病变CIN3,合并高危型HPV(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医生解释说,不除外原位癌或更高级别的病变。

听到“癌”这样的字眼,她晕了,天旋地转,说不出话来。后来,医生又详细地给她讲解,并告诉她这样的疾病是完全可以治愈的,可以先做子宫颈病灶切除,然后……

可她一句也没有听进去,此时此刻,她想的都是那些因患癌症而故去的人,他们在死亡线上痛苦挣扎的凄惨景象……

丈夫为自己的粗心深感自责,放弃远行,请了假,专程陪同妻子,又一次来到医院,深入了解了妻子患病的前因后果。

医师絮语:

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是与子宫颈癌密切相关的一组癌前病变,它反映宫颈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连续过程。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已发现CIN有着双向发展的特性,也就是说一种情况是病变自然消退,很少发展为浸润癌;另一种是病变具有癌变的潜能,有可能发展为浸润癌。

有研究表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对于不同级别、不同年龄、不同的基础状况、是否合并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以及感染的型别等,它的发展与转归是不尽相同的。其中CIN1 60%-85%在消除炎症,调整心态,提高机体免疫力的情况下是可以逆转或自然消退的,20%的病变持续存在,只有15%可继续发展。因此CIN1的治疗趋于保守,局部药物治疗等,建议3个月~半年复查宫颈细胞学,高危型HPV感染者一并予以复查。

CIN2、3约20%可能发展为原位癌,5%可能发展为浸润癌,约75%可能为持续状态。CIN2比CIN3更具异质性,有消退的可能性。但是CIN2与CIN3往往很难绝对划清界限,一般情况下应等同对待。CIN3是指病变细胞累及了上皮层的全层,很难与原位癌鉴别,因此病变典型时亦可认为其有原位癌的可能。

CIN3虽然包括原位癌,只要积极治疗是可以治愈的。年轻女性,有生育要求者,保留子宫也是可能的。值得注意的是,在CIN人群中,10%~50%的子宫颈外观是光滑的,也没有任何症状。因此跟着感觉走,或仅凭医生的视诊是靠不住的。CIN发展到浸润癌大约需要8~10年的时间,这段时间为我们赢得了早发现、早诊断、早治愈的最佳机遇。

HPV(人乳头瘤病毒)可以分为100多种亚型,其中高危型16、18、31、33、35、39、45、51、52、56、58,长期持续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病关系密切,而低危型6、11、42、43、44等一般不诱发癌变。

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导致子宫颈癌的主要原因,这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迄今为止,子宫颈癌是第一个明确病因的癌,病因明确了,治疗的方法也就应运而生。发达国家已经研制出预防和治疗HPV的疫苗,并用于人体。子宫颈癌已成为人类第一个可以根治的癌。我国HPV疫苗的研制也在期待中。我们将通过免疫接种的方法使女性免遭子宫颈癌的危害,彻底攻克宫颈癌的曙光的即将到来。

在阴道镜检查满意的情况下不宜将全子宫切除作为CIN2、CIN3首要的或初始的治疗方法。可先行物理治疗、冷刀锥切、Leep锥切,在切缘无异常病理现象基础上保留子宫,严格随访,以满足女性的心理需求和生理功能的完好。

考虑到梅兰年近50岁,除宫颈上皮内病变CIN3、人乳头瘤高危型感染外,还合并有多发性子宫肌瘤,失血性贫血等,为其实施了全子宫切除术,术中未见双卵巢及输卵管病变予以保留。梅兰的病因此得到了根治,全家人恢复了以往的幸福和欢乐。

倘若病人年青或希望保留生育功能,不采取子宫切除也是可以治愈的。

郭述真,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教授,主任医师。从事妇产科专业40余年,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会常务委员、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编委、《现代妇产科》杂志常务编委。专业、科普著作20余部,撰写科普文章200余万字。

子宫颈癌 篇10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选择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病理科门诊患者子宫颈活检及住院患者手术切除子宫颈标本并确诊为宫颈癌的病例1 004例为研究对象, 这些病人主要来自四川东北部的南充地区。患者年龄17~76岁, 平均年龄 (47.72±11.52) 岁, 所有标本均经10%福尔马林固定, 常规石蜡切片, HE染色。

1.2 统计方法

资料数据采用Excel 2003录入, 用SPSS11.5分析系统, 计算构成比、均数、百分比,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不同年度子宫颈癌平均发病年龄的变化

在10年1 004例宫颈癌病例中, 年龄17~76岁, 随着时间推移, 宫颈癌患者的发病年龄总体趋于年轻化, 由50.6岁下降至46.7岁, 见表1及图1。

2.2 不同年度35岁以下子宫颈癌占同期宫颈癌的比例

在10年1 004例子宫颈癌病例中, 年轻宫颈癌占同期宫颈癌的比例见表2, 从表2和图2可以看到年轻宫颈癌病例数逐年增加。

2.3 不同年限内宫颈癌病理类型的比较

2001—2010年间的10年分为2个年限, 即2001—2005年及2006—2010年。因为门诊宫颈活检所取组织少, 不易确定少见的病理类型及分化程度, 故我们将病理类型分为鳞癌和非鳞癌两类, 2001—2005年非鳞癌为30例, 其中腺鳞癌3例, 印戒细胞癌1例, 未定类型的恶性肿瘤2例, 占同期全部患者的11.3%, 2006—2010年为124例, 其中腺鳞癌8例, 未定类型的恶性肿瘤10例, 占同期全部患者的16.8%, 后5年非鳞癌的构成比明显高于前5年 (χ2=4.594, P<0.05) 见表3。

注:* (χ2=4.594, P<0.05) 。

2.4 不同年龄组别子宫颈癌患者临床症状和妇科检查子宫颈形态

把35岁以下的子宫颈癌分为青年组, 35岁的以上分为中老年组, 并根据临床症状分为: (1) 无明显症状或仅为白带增多; (2) 接触性出血; (3) 不规则阴道流血或排液增多。依据妇科检查肉眼所见子宫颈形态分为: (1) 基本正常或呈糜烂样; (2) 呈菜花样或溃疡状改变。并将不同年龄组子宫颈癌临床症状和妇科检查所见进行比较分析, 见表4。

由表4可见, 青年组中临床症状为无明显症状或仅为白带增多的患者和妇科检查所见子宫颈形态基本正常或呈糜烂样所占比例分别为17.29% (46/266) 和52.63% (140/266) 明显高于中老年组的4.87% (36/738) 和23.85% (176/738)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以接触性出血为主要临床的构成比中, 青年组也明显高于中老年组 (52.63%/23.85%, P<0.05) , 而中老年组中有71.27% (526738) 的以特征性的不规则阴道流血或排液增多为主要临床症状, 明显高于青年组的30.08% (80/266) , P<0.05。中老年组宫颈形态呈菜花或溃疡状明显高于青年组 (49.24%/74.39%, P<0.05) 。

3 讨论

3.1 宫颈癌发病趋势

由于性生活过早, 性伴侣过多, 性紊乱及HPV感染[1], 导致35岁以下年轻女性子宫颈癌的发病率有显著升高的趋势。该组资料显示年轻宫颈癌的比例由2002年的8.3%升到2009年的17.9%, 平均年龄也由2001年的50.6岁改变为2009年的46.7岁, 平均年龄下降近5岁, 宫颈癌发病年龄有所提前, 而相对应的大于35岁的宫颈癌患者构成比出现下降趋势, 提示宫颈癌的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与国内外报道相符[2,3]。目前国内外子宫颈癌筛查年龄以30岁作为年龄的下限。以上数据表明, 就目前子宫颈癌筛查年龄而言, 会漏诊30岁以下的子宫颈癌患者。因此, 本研究提示, 是否也应该将30岁以下的已婚女性纳入子宫颈癌筛查对象内, 以更好的实现子宫颈癌的早期发现及干预的目的。

3.2 宫颈癌的病理类型

近几年来子宫颈癌的病理类型发生了明显变化。以往子宫颈癌的病理类型中腺癌仅占5%~10%, 并且其他病理类型如腺鳞癌等极为少见[4]。但近年来原发性子宫颈腺癌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 约占子宫颈癌的20%左右[5]。这可能是由于病理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 子宫颈癌病理诊断更加明确, 病理类型也出现了以前较少见的类型, 从而使子宫颈癌病理类型构成比明显改变。本研究显示子宫颈非鳞癌占同期宫颈癌的比例由前5年的11.3%上升到后5年组的16.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与资料报道相符。但是由于门诊子宫颈活检所取组织少, 不易确定少见的病理类型及分化程度, 我们将病理类型分为鳞癌和非鳞癌两类, 即腺癌和其他病理类型均纳入非鳞癌范畴, 所以不能真实反映其他病理类型的变化特点。但是本资料还是反映出非鳞癌有增高趋势。

虽然现在结婚年龄有所推迟, 但是由于性自由在年轻群体中的增长, 初次性交年龄有所提前。因此, 我们也要加强对子宫颈癌的筛查工作和相关知识的宣传工作, 并且筛查年龄提前到30岁以下的妇女, 同时也不能忽视中老年妇女的筛查教育工作, 提高宫颈癌的早期发现率,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改善预后。

摘要:目的 探讨2001—2010年川北地区宫颈癌年龄和病理特点变化趋势。方法 对2001年1月—2010年12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的1004例宫颈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宫颈癌患者的发病年龄由50.59岁下降至45.85岁, 年轻宫颈癌病例数逐年增加;以5年为年限, 前5年非鳞癌为30例, 占同期全部患者的11.3%, 后5年为124例, 占同期全部患者的16.8%, 后5年非鳞癌的构成比明显高于前5年 (P<0.05) 。结论 该地区宫颈癌患者的发病年龄总体趋于年轻化, 年轻宫颈癌病例数逐年增加;应加强对青年女性的性教育和防癌普查。

关键词:子宫颈癌,病理特点,临床症状

参考文献

[1]蒿艳蓉, 甘浪柯, 阮林.年轻妇女子宫颈癌发病因素分析[J].现代肿瘤医学, 2006, 14 (2) :212-213.

[2]刘佳, 王跃.3098例宫颈活组织检查结果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科, 2008, 35 (6) :1074-1075.

[3]Turkistanli Ec, Sogukpinar N, Saydam BK, et al, cervical cancer prevention and early detection the role of nurses and midwives[J].A sian Pac J Cancer Prev, 2003, 4:15-21.

[4]乐杰, 主编.妇产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88.

上一篇:会计行为独立性下一篇:多功能实验室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