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颈炎

2024-08-16

子宫颈炎(精选10篇)

子宫颈炎 篇1

自从阴道脱落细胞学检查广泛应用于宫颈癌的筛查以来, 宫颈浸润癌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晚期癌所占比例显著下降。但宫颈浸润癌并不能完全消灭, 其重要原因之一是细胞学检查的假阴性, 使得部分患者的癌前病变及早期癌未能及时诊断, 从而延误治疗, 导致不良后果。为了解已确诊为宫颈癌患者细胞学检查的准确性及探讨降低假阴性率的方法, 本研究采用细胞学检查与病理切片同时对照的方法, 对单纯宫颈刮片与宫颈刮片加颈管刮片双份涂片的假阴性进行比较。

1 材料与方法

自2002年1月至2005年12月在我院门诊或病房随机抽取经病理证实而未经治疗的宫颈癌患者200例, 进行细胞学涂片检查。于宫颈及宫颈鳞、柱状上皮交界区刮片, 涂片后立即固定于95%酒精中, 进行巴氏涂片染色法检查, 为单片组, 共100例。另抽取100例进行双份涂片, 一份与单片相同, 另一片为细竹签伸入宫颈管内2~3 cm刮取一圈, 涂于玻片上, 固定后同时进行病理检查, 为双片组。比较单片法与双片法对癌细胞及异型细胞的检出率。统计学比较采用U检验法。

2 结果

2.1 两组宫颈癌患者的临床分期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分期情况进行统计学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两组宫颈癌患者病理组织学分级情况

对两组患者的病理组织学分级情况进行统计学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2.3 两组癌细胞及异型细胞的检出例数及假阴性率

对两组癌细胞及异型细胞的检出例数进行统计学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见表3。按照巴氏涂片的五级分类法, 本研究将涂片检查发现的癌细胞、可疑细胞及重度核异质细胞作为细胞学检查阳性的标准。本研究中单片组的阳性率仅为57%, 亦即假阴性率为43%, 而双片组的阳性率为93%, 假阴性率为7%, 这说明双份涂片可以明显降低假阴性率。

2.4 病理学分类

单片组:鳞癌93例, 腺癌7例。双片组:鳞癌95例, 腺癌5例。

3 讨论

3.1 宫颈涂片细胞学检查, 是现代对广大人群进行宫颈癌筛查的重要方法。过高的假阴性率就失去筛查的意义。细胞学筛查假阴性, 使医生及患者都产生假安全感, 随着时间的推移, 患者病情不断发展, 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恶果。因此对假阴性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文献报道细胞学检查对宫颈原位癌及异型增生的假阴性率不一。Sandmire等[1]报道为5%~30%, 而Coppleson等[2]估计假阴性率高达40%~50%。真正的假阴性率是难以判定的, 因为通常细胞学报告为“阴性”或“正常细胞”后就不再对患者进行检查。要准确估计假阴性率, 只有同时进行宫颈锥切及病理连续切片检查才能判定, 这在临床实践中是不可能的。在我国宫颈刮片假阴性率的确切数据不清。普通宫颈刮片方法以即本研究的单片法, 其假阴性率仍然较高。

3.2 本研究比较单、双片两组子宫颈癌的病理分类、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说明两组患者的情况是一致的, 是具有可比性的。本研究结果提示, 宫颈管涂片的确可以提高细胞学涂片检查的阳性率, 特别是对癌细胞的检出率大大提高。单片组仅为37%, 而双片组提高到77%。

3.3 笔者认为宫颈管的刮片对筛查宫颈癌是必不可少的步骤。为了节省材料, 可以将一张玻片分成两部分。上半部用于宫颈口以外的涂片, 下半部用于宫颈管内的涂片。除此以外, 正确取材、固定、染色及阅片也是降低假阴性率的重要环节。

总之要提高宫颈细胞学涂片的质量, 降低假阴性率, 病理医师及细胞学医师应经常商榷, 遇到问题及时讨论, 注意制片技术及实验室的质控, 都是极其重要的。

参考文献

[1]Sandmire HF·Autin SD.Bechtel RC.Expe rience with40000pa-panicolaou semears.Obstet Gynecol, 2001, 48:56.

[2] Coppleson LW. Brown B. Estimation of the screening error rate from the observe detection rates in repeated cervical cytology. Am J Obstet Gynecol, 1998, 119:953.

新科技防治子宫颈癌 篇2

但子宫颈癌本身又有其独特的征兆。因性行为而不断感染产生的HPV(人乳状瘤病毒)是生成子宫颈癌的致命性因素。专家们决定针对这一病毒的“弱点”,集中力量展开攻势。一种命名“卡特西尔(音译)”的有效药物应运而生。今年6月初,美国食品医药管理局宣布并批准,由美国著名的制药企业开发的这种预防疫苗已投放市场。该疫苗可以预防16型和18型等4种类型的HPV病毒,这是划时代的疫苗。

HPV病毒属于一般性诱发感染症的病毒之一。一般情况下,不会存在性感染症状,约有100种HPV病毒,其中的部分病毒会自然消失掉。但其中也有一些是极其恶性和顽固不化的病毒。譬如,16型和18型HPV病毒就占子宫颈癌致病原因的70%。医学实践证明,医治子宫颈癌的最好的效果是加大预防力度,能收事半功倍之效。

HPV病毒疫苗研究开发之父、达特默思大学医学院的哈巴教授说:“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极其关键。若能早期发现子宫颈癌征兆,必要时就可以做手术和用化学疗法医治。若抱以侥幸心态任其自由发展下去,恐怕就会变成积重难返的顽敌。到头来,患者会因不断地失血而死亡。”

在显微镜下,HPV病毒像一只微小的高尔夫球。病毒的遗传基因被密封在一层硬实的外壳里。人们研制疫苗的原理是,将病毒形态的粒子注入体内,人体免疫系统就会将它与HPV病毒发生误解,进而产生抗体。尔后,当原先的病毒再侵入时,这个抗体就会对其进行有效地反击,并产生一种能将其驱逐出人体的生理机制。美国制药公司所开发出的2种类型的疫苗,在临床实验中取得了惊人的效果。对HPVl6型、18型病毒的预防效果几乎达100%,还对另外的几种HPV病毒的防治也十分有效。

关于疫苗效力的持续时间等,目前看来还不十分清楚。据某家权威性制药公司4月份的报告宣称,从疫苗接种开始后的4年零4个月内,受验者的抗体能始终维持在高水准界限以内。“该疫苗的研发,不仅需要尖端的技术和工艺,而且还需要非凡的想象力和甩开老路另辟蹊径的巨大勇气和创新能力”,制药公司的临床开发负责人多宾博士这样说。

防治疫苗通常对9~26岁的女性较为有效。子宫颈癌一直被列为尖端医疗的研究领域,目前这一研究仍在深入进行。科罗拉多大学健康科学中心的卡尔契尔教授的研究目标是,他所研发的安全廉价的疫苗不仅能防止感染HPV病毒,更重要的是还能驱逐感染后的病毒。为便于储存和携带,他生产出的疫苗制品将被制成粉末状,这项实验是前所未有的。

子宫颈癌筛查结果分析 篇3

关键词:子宫颈癌,宫颈癌筛查,阴道镜检查,TCT

近年来子宫颈癌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 在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中仅次于乳腺癌, 占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二位, 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 宫颈癌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发达国家。据统计, 2002年全球子宫颈癌新发病例有493, 000例, 我国的新发病例约占据为1/5, 大部分新发病例分布于农村及偏远山区[1]。子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过程是一个缓慢长期且可逆的变化过程, 平均约历时5~10年, 早期子宫颈癌患者通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后五年生存率高达100%[2], 为临床普及筛查且早期诊断治疗提供了可行性, 因此加强子宫颈癌筛查, 不但可以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子宫颈癌, 同时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及生活水平。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选择2010年1月至2010年5月镇平县妇幼保健院妇科门诊及住院患者。入选患者的自觉症状包括以下阴道分泌物增多伴异味、接触性出血、宫颈糜烂及有宫颈癌家族史、HSV、HPV感染史和有肉眼可见的可疑病变者共计326例。年龄为20~71岁, 平均年龄为41.7岁。排除子宫切除、宫颈锥切及放化疗病史后入选。

1.2 筛查方法

(1) TCT检查:对194例患者行TCT检查, 采用英国珊顿公司生产的Shandon PapSpin液基细胞涂片检测系统, 专用取材器取材并将刮取的脱落细胞全部洗脱到细胞固定液中, 制片后专业医师阅片 (对有异常改变者复查一次) 。按2001年修订的TBS系统作出诊断。 (2) 阴道镜及定位活检:对所选患者采用日本产SILKA阴道镜成像系统进行检查, 观察宫颈变化, 分别作醋酸试验及碘试验。采用阴道镜RCI评分方法, 对病灶颜色、边缘、血管及碘试验情况给予每项0~2分的评分, 4项相加为RCI总分。0~2分为CINⅠ级或HPV感染, 3~5分为CINⅡ级, 6~8分为CINⅢ级。宫颈活检采用5点法, 即3、6、9、12及可疑病变处。

收集2010年1月份在我院行子宫颈癌筛查的患者资料并随机采用不同方法进行宫颈癌筛查, 主要方法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 (TCT) 和阴道镜检查两种方法, 共筛查326人, 其中TCT检查194人, 阴道镜检查202人, 调查人群平均年龄为40岁, 其中30~34岁为47人, 占14.44%;35~39岁为58人, 占17.79%;40~44岁62人, 占19.02%;45~49岁56人, 占17.18%;50~54岁46人, 占14.11%;55~59岁为57人, 占17.48%。

2 结果

2.1 TCT检查情况

在194例宫颈TCT检查的患者中, 其中168例良性反应, 3例细胞学标本不满意 (取材不满意, 细胞数目较少) ;21例不良反应TBS诊断如下:6例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 (ASCUS) ;4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 (LSIL) ;5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 (HSIL) ;6例鳞状细胞癌 (SCC) 。年龄分布, 见表1。

2.2 阴道镜检查结果

按RCI评分标准检出异常图像15例, 其中, CIN I4例, CINⅡ3例, CINIⅢ5例, IC3例。年龄分布, 见表2。

3 讨论

关于子宫颈癌病因的研究, 1842年Rigoni Stern等最早提出性传播疾病感染与子宫颈癌的相关关系推测。经历一个世纪后, 直到1973年, Zur Hausen才明确提出病毒感染引起宫颈癌的观点, 并最终于1976年首次成功地从宫颈癌组织中分离出人乳头瘤状病毒 (human papilloma virus, HPV) , 研究表明HPV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生存在着潜在的病因关系[3]。在此之后, 人们试图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来观察HPV感染患者子宫颈癌的发病率, 最终发现HPV感染者子宫颈癌的发病率明显高于非感染者。减低子宫颈癌发病率和病死率最好的办法应为子宫颈癌的早期筛查和及时有效的治疗, 控制HPV感染最有效的方法要数HPV疫苗的应用, 但在目前HPV检测费用比较昂贵, HPV疫苗尚未普遍应用之前, 做好大面积人群的筛查仍是预防和控制子宫颈癌的主要手段。

1981年Ottaviano和LaTorrer最早描述了醋酸、碘染色实验, 最初应用的目的是作为细胞学检查的辅助项目, 用以降低细胞学检查的假阴性率[4]。醋酸、碘染色用以筛查CINⅢ及浸润性宫颈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49%~96%和49%~98%;同时, 该方法快速简便, 易于观察及应用, 费用低廉, 发展中国家进行的一些关于醋酸、碘染色的横断面研究结果显示该方法可以作为子宫颈癌有效的筛查方法, 因此在进行普查及大面积调查时应用具有可行性, 特别是对于经济落后地区来说更合适[5]。

宫颈癌的发病具有一定的隐蔽性, 大量早期宫颈癌患者没有任何的临床症状, 但出现临床症状后进行检查诊断后一般均处于中晚期, 给治疗带来较大的难度, 同时预后明显较早期癌差, 本研究中, 9例宫颈癌患者均无症状, 无任何不适, 仅在常规的普查及时发现, 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最佳的时机。因此在广大的农村及偏远地区, 定期行宫颈癌筛查不但能节约大量的治疗费用, 同时还可以明显减低子宫颈癌的病死率。大量的研究结果也表明, 定期妇女病普查普治不但有效降低了宫颈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同时还有效控制了晚期宫颈癌的发生, 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在过去几十年里, 由于广泛开展了宫颈癌的普查, 许多国家子宫颈癌的发病率呈持续性下降。然而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 英、美和其他一些发达国家却观察到年轻妇女子宫颈癌的发病率下降不明显或有上升趋势[6], 我们此次的研究结果也显示子宫颈癌高发年龄为51~55岁, 癌前病变的年龄为36~40岁。因此我们建议, 子宫颈癌的筛查对象为30岁以上, 有性生活达三年的女性, 应常规进行子宫颈癌的普查, 普查的方法可根据自身的经济支付能力自主选择, 而对于普查的建议频率为1次/1年, 如果连续3年无异常者, 可以改为1次/3~5年。只有对广大的女性群体进行广泛的普查, 才能最大限度的减低子宫颈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我国的子宫颈癌防治工作才可以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早日实现杜绝晚期子宫颈癌的目标。

对绝经后的筛查对象和围绝经的者, 鳞柱交界内移, 肉眼观察效果欠佳, 上述的筛查方法较不满意, 主要原因是宫颈转化区是宫颈癌的好发部位, 绝经后宫颈萎缩, 因此生育期人群的筛查效果要好于绝经及围绝经人群。有研究显示, 鳞柱交界因萎缩而内移的子宫颈检测到癌前病变的机率约是鳞状交界位于子宫颈外口者的2倍, 故不能因鳞柱交界内移表现为光滑的宫颈而误以为是正常宫颈。而对于绝经人群的子宫颈癌的筛查方法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Parkin DM, Bray FI, Devesa SS.Ccancer burden in the year 2000.The global picture[J].Eur Cancer, 2001, 37 (8) :S4-66.

[2]Parkin DM, Bray F, Ferlay J, et al.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02[J].CA Cancer J Clin, 2002, 55 (2) :74-108.

[3]Furumoto H, Irahara M.Human papillomavirus (HPV) and cervicalcancer[J].Med Invest, 2002, 49 (3/4) :124-133.

[4]OttavianoM, La Torre P.Examination of the cervix with the nakedeye using acetic acid test[J].Am J Obstet Gyneeol, 1982, 143 (2) :139-142.

[5]杨玲, 章文华.山西子宫颈癌筛查方法比较的可行性研究[J].中国肿瘤, 2000, 9 (1) :91.

怎样早期发现及确诊子宫颈癌 篇4

一、子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是发现宫颈癌前期病变和早期宫颈癌的主要方法。但注意取材部位正确及镜检仔细,可有5%~10%的假阴性率。因此,均应结合临床情况,并定期检查,以此方法作筛选。

二、碘试验正常宫颈或阴道鳞状上皮含有丰富的糖原,可被碘液染为棕色,因宫颈管柱状上皮、宫颈糜烂及异常鳞状上皮区(包括鳞状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原位癌及浸润癌)均无糖原存在,故不着色。临床上用阴道窥器暴露宫颈后,擦去表面黏液,用碘液涂抹宫颈及穹窿,如发现不正常碘阴性区即可在此区取样做病理检查。

三、宫颈和宫颈管活体组织检查在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为Ⅲ级以上涂片,如宫颈活检为阴性时,应在宫颈鳞一柱交界部的6、9、12和3点处取四点活检,或在碘试验不着色区及可疑癌变部位,取多处组织,并进行切片检查,或应用小刮匙搔刮宫颈管,刮出物送病理检查。

四、阴道镜检查阴道镜不能直接诊断癌瘤,但可协助选择活检的部位进行宫颈活检。据统计,如能在阴道镜检查的协助下取活检,早期宫颈癌的诊断准确率可达到98%左右。但阴道镜检查不能代替刮片细胞学检查及活体组织检查,也不能发现宫颈管内病变。

子宫颈炎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3月至2013年12月妇科门诊子宫颈炎患者180例为观察对象, 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90例, 年龄21~51岁, 平均 (34.2±4.7) 岁;病程3个月至8年, 平均 (4.3±2.2) 年;白带清洁度:Ⅲ度51例, Ⅳ度39例, 未见滴虫、霉菌。对照组90例, 年龄22~50岁, 平均 (33.3±5.2) 岁;病程3个月至8年, 平均 (4.8±1.9) 年;白带清洁度:Ⅲ度49例, Ⅳ度41例, 未见滴虫、霉菌。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白带清洁度比较, 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2]

(1) 临床表现:阴道分泌物呈乳白色黏液状或淡黄色脓性, 有臭味, 外阴痒, 在经期、性交后症状加重, 伴尿急、尿频, 性生活后有少量阴道出血; (2) 排除外生殖器急性炎症、性传播疾病; (3) 宫颈涂片检查癌细胞阴性; (4) 均经宫颈刮片及细胞学检查、阴道镜病理活检确诊。

1.3 治疗方法

两组均于月经干净后3~7天给予甲硝唑研成粉末宫颈上药, 7~14天为一个疗程, 连用3个疗程。经期停用, 用药期间禁止性生活和坐浴。治疗组同时加用中药四妙散汤剂口服。四妙散方剂组成:黄柏10 g, 苍术10 g, 生薏米30 g, 怀牛膝10 g, 白芨10 g, 土茯苓20 g, 鸡血屯10 g, 柴胡10 g, 枳壳10 g, 赤芍10 g, 甘草5 g, 川断10 g, 制乳香10 g, 制没药10 g, 丹参20 g, 生黄芪20 g。每日一剂, 分两次服, 7~14天为一个疗程, 连用3个疗程。

1.4 疗效标准[2]

治愈:症状完全消失, 宫颈糜烂面完全愈合, 宫颈光滑。显效:症状明显减轻, 宫颈糜烂面大部分愈合。控制:症状有改善但不明显, 宫颈糜烂面小部分愈合。无效:诸症无改变, 糜烂面无明显变化。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处理, 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治疗组显示阴道排液、尿路刺激、下腹坠痛、腰骶部疼痛等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分别为: (0.05±2.12) 天、 (3.26±1.46) 天、 (4.23±1.36) 天、 (2.53±1.01) 天,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差异有显著性, 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宫颈糜烂面愈合时间为 (3.86±0.62) 周, 对照组为 (7.25±1.31) 周, 治疗组宫颈糜烂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1。

2.2 临床疗效

治疗组治愈68例, 占75.6%;显效14例, 占15.6%;控制5例, 占5.6%;无效3例, 占3.3%, 总有效率 (治愈+显效+控制) 为96.7%。对照组治愈47例, 占52.2%;显效9例, 占10.0%;控制16例, 占17.8%;无效18例, 占20.0%, 总有效率为80.0%。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2。

3 讨论

子宫颈炎传统治疗方法有微波、激光、冷冻等物理方法, 使宫颈糜烂面单层柱状上皮坏死脱落, 被新生的复层鳞状上皮覆盖[3], 达到阻止再生和修复的目的。上述治疗虽已在门诊广泛开展, 作为治疗宫颈糜烂的首选方法, 具有速效、操作简便等优点, 但上述方法治疗深度有限, 易受时间限制, 术后易有阴道排液、出血、子宫颈狭窄、不孕、感染的可能, 且治疗范围仅限于宫颈糜烂。甲硝唑联合四妙散治疗子宫颈炎具有痛苦少、并发症少、用药不受时间限制 (经期后即可进行) 等优点。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本研究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显示, 治疗组的宫颈糜烂面愈合时间和4种症状的持续时间较对照组短 (P<0.05)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 , 说明四妙散+甲硝唑联合治疗效果优于单独使用甲硝唑。子宫颈炎中医属“带下病”范畴。由于湿邪内停, 致任脉不固, 带脉失约, 湿毒下侵, 淤血内阻, 气血瘀滞, 血瘀肉腐而成。病机为脾虚湿盛, 中医治宜温补脾肾, 淡渗利湿[4]。根据其湿毒瘀滞为标、脾肾亏虚为本的基本病机, 笔者予以四妙散化湿泄浊, 消肿止痛, 调益脾肾, 达到标本施治的效果。本研究方剂中黄柏、苍术可清热燥湿;薏米逐秽渗湿;白芨收敛止血, 消肿生肌;乳香、没药活血止痛, 收敛止痛;茯苓健脾利湿;赤芍止痛;丹参活血化瘀;黄芪补益正气。全方共奏清热利湿、祛腐生肌、燥湿止带、益气健脾、活血化瘀之功效。据现代药理研究[5], 苍术、薏米、黄柏、土茯苓等药均具有降低炎症局部鳞状上皮中IL-1和TNF-α表达的作用。有学者研究显示, 四妙散能通过提高血红蛋白中超氧化物酶的活性, 阻断脂质过氧化反应的酶系统, 减少脂质的过氧化反应, 降低氧自由基的生成及其氧化作用, 从而减轻宫颈鳞状上皮细胞的受损和凋亡, 促进鳞状上皮细胞修复、再生和功能恢复[6]。这些与本文临床观察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 四妙散联合甲硝唑治疗子宫颈炎疗效肯定, 避免了局部物理治疗引起的分泌物多、不孕、出血、宫颈粘连等副作用, 可短期内明显改善慢性子宫颈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 患者容易接受, 较单纯甲硝唑宫颈上药疗效好,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谢幸, 苟文丽.妇产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2]乐杰.妇产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

[3]桑泽新.中药抗宫炎分散片联合微波治疗重度宫颈糜烂的疗效观察[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 7 (4) :336-337.

[4]谢桂珍, 邹晴燕, 韦丽芳, 等.宫颈炎I号治疗宫颈糜烂合并HPV感染的临床观察[J].西部中医药, 2012, 25 (5) :3-5.

[5]齐学敏, 刘刚.益气化湿解毒汤联合辛复宁治疗慢性宫颈炎合并HPV感染的临床观察[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13, 38 (6) :17-19.

关于子宫颈癌早期筛查的体会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于我院进行疾病调查的适龄妇女900例作为研究对象, 所选对象均采取自愿原则。年龄21~59岁, 平均年龄 (38.9±5.6) 岁;其中20~30岁159例, 31~40岁368例, 41~50岁298例, 50岁以上75例;所选对象中均无宫颈手术史与子宫切除史, 均未进行过癌前病变筛查[2];均为已婚女性, 孕次1~4次;产次1~3次。

1.2 检测方法

先行HPV-DNA检测, 将标本采集刷置于宫颈管中, 旋转几圈后再置入缓冲保存液内, 将瓶盖盖好, 并储存于4℃的环境中, 后进行反向杂交信号扩大检测[3], 分别对高危型与低危型标本进行临床检测, 并将高危型的检测结果纳入统计范围内。

液基细胞学 (LCT) 检测:采用特制的毛刷沿着顺时针方向从研究对象的宫颈与宫颈管连续旋转5圈, 并将采集的标本置于细胞保存液内, 在常温条件下对标本进行保存, 并送往上级医院进行临床检测, 诊断范围包括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正常与炎症、高度与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等[4]。

检测完成后对高危型HPV与细胞学呈阴性的检查对象进行为期3~5年的疾病复查, 并根据研究对象的实际情况考虑是否需转至上级医院进行更加深入的检查。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计数资料以百分数 (%) 表示, 采用x2检验, 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年龄段HPV-DNA检测的阳性率比较

年龄年龄越大时, 感染阳性率也随之下降, 其中20~30岁、31~40岁、41~50岁、50岁以上的人群阳性率分别为13.84%、11.96%、10.74%、9.33%。见表1。

2.2 分析两种检测结果之间的关系

当液基细胞的病变程度加重时, 高危型的HPV-DNA检测阳性率也随之增高, 两者之间联系较为紧密。见表2。

3 讨论

临床研究报道[5], 不同年龄段的HPV感染率各不相同, 其中14~49岁的妇女的感染率为25%~30%, 感染率较高的多集中于14~24岁, 且性活跃期妇女对HPV较易感。本次研究结果同样表明, HPV感染率最高的为20~30岁的妇女, 其阳性率为13.84%, 且随着妇女年龄的增长, 阳性率也逐渐下降。

目前, 临床上已确认导致宫颈癌前病变与宫颈癌的相关因素为感染高危型HPV, 且后者是前者发生发展的必要因素。有关学者[6]研究报道, 将近99%的子宫颈癌患者被判定为高危型HPV感染。本次研究结果表明, HSIL、LSIL、ASC、正常或慢性宫颈炎发生高危型HPV感染的阳性率分别为100.00%、88.00%、29.69%、6.97%, 提示当患者宫颈细胞病变越严重时, 其高危型HPV感染的阳性发生率则越高, 两者之间呈正相关, 且进一步说明了对于宫颈癌疾病开展早期筛查的应用价值较为显著。若初步筛查有问题, 可进行电子阴道镜和宫颈活组织检查确诊, 且宫颈癌确诊必须行宫颈活组织检查。

综上, 妇科疾病普查作为维护女性健康的一项重要检测手段, 可以及时有效的预防各类妇科疾病, 并对疾病的后期治疗提供了相关的参考数据,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女性疾病的发病率与病死率, 从而有效保障女性健康, 提高女性的日常生活质量, 应用价值显著。

摘要:目的 探究对子宫颈癌开展早期筛查的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妇产科门诊的适龄妇女900例作为研究对象, 并对其给予液基细胞学 (LCT) 与HPV-DNA联合检测, 对子宫颈癌开展早期筛查, 探究其应用价值。结果 所有筛查对象中高危型HPV感染患者105例, 阳性率为11.67%;且随着研究对象年龄的增加, 感染阳性率也逐渐下降。结论 对本地区适龄女性开展子宫颈癌早期筛查可以尽快明确高危人群, 利于子宫颈癌的早期防治。

关键词:早期,筛查,子宫颈癌

参考文献

[1]吴瑞芳, 刘植华, 周庆芝, 等.深圳女性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现患率调查及子宫颈癌筛查方法的评价[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0, 32 (1) :90-95.

[2]费华丽, 程易凡, 程晓东, 等.五种检测方法在宫颈癌及其前期病变筛查中的准确性评估[J].中华医学杂志, 2011, 91 (5) :309-312.

[3]马莉, 顾晓芬, 赵方辉, 等.深圳市社区人群子宫颈癌CIN现患率及子宫颈癌认知水平调查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 2013, 40 (1) :25-28.

[4]吴玉萍, 王国平.液基细胞学和HPV原位杂交检测及其联合应用在子宫颈癌筛查中的作用[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10, 26 (4) :402-406.

[5]彭宏伟, 彭颖, 谭丽, 等.长沙市2009~2012年乳腺癌和子宫颈癌筛查成本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14, 29 (27) :4373-4375.

晚期子宫颈癌患者SSEP的改变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3月~2016年5月来河南省平舆县人民医院就诊的晚期子宫颈癌患者98例作为观察组;患者均经宫颈活检或手术后病检证实为子宫颈癌,经影像学或术中证实有远处转移或肿瘤侵犯临近的盆腔器官,临床分期属于Ⅳ期,其诊断标准符合妇产科学本科教才(第8版)[1]。病史:发现子宫颈癌1个月~3年,平均1年2个月。有阴道不规则出血者91例,其中有32例伴有阴道排液;有泌尿系刺激症状者39例;里急后重、排便困难21例。年龄22~80岁,平均年龄51.23岁。选择2016年4月来平舆县人民医院体检的108例成年女性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年龄28~72岁,平均年龄49.38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研究对象均进行SSEP检查。采用国产上海海神NDI200P+型神经电检诊仪。刺激条件:刺激强度15~30 m A,刺激频率1~3 Hz,电流脉宽0.1~0.2 ms。记录条件:灵敏度10~50μV,平均叠加500次,分析时间100 ms[2]。上肢选择正中神经SSEP,刺激点在腕点,N9记录点在同侧Erb点,左上肢N20记录点在C4后2 cm,右上肢N20记录点在C3后4 cm。下肢选择胫神经SSEP,刺激点在踝点,N8记录点在同侧腘窝,双下肢P40记录点都在CZ后2 cm。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研究对象的双上肢SSEP检查N9、N20潜伏时均值、双下肢SSEP检查的N8、P40潜伏时均值。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u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双上肢SSEP检查结果比较

观察组的双上肢SSEP检查的N9、N20潜伏时均值延迟,标准差增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43、2.61,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2 两组双下肢SSEP检查结果比较

观察组的双下肢SSEP检查的N8、P40潜伏时均值延迟,标准差增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45、2.66,P<0.05)。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3 讨论

SSEP检查患者的深感觉神经的传导功能。恶性肿瘤细胞可释放多种有害因子,这些因子对全身多器官均有损害作用,当其作用于神经纤维时,将会导致神经纤维脱髓鞘、神经纤维变性,甚至坏死,严重损伤神经纤维的传导功能,从而导致患者的深感觉神经传导减慢,SSEP潜伏时延迟。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双上肢SSEP检查的N9、N20潜伏时均值延迟,标准差增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双下肢SSEP检查的N8、P40潜伏时均值延迟,标准差增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子宫颈癌是严重消耗性疾病,患者在晚期会出现恶液质,全身营养不良,同时也会导致神经纤维的营养不良,影响到神经纤维的传导功能,从而影响到患者的SSEP潜伏时。同时有一部分患者接受放疗或化疗,可能会损伤深感觉神经的传导功能。特别是一些化疗药物,有严重的神经系统毒副作用可能会损伤患者的深感觉传导,导致SSEP潜伏时延迟,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3,4]。

综上所述,晚期子宫颈癌可使患者的SSEP潜伏时延迟,传导减慢。

摘要:目的 探讨晚期子宫颈癌患者的深感觉传导通路的改变,观察其体感诱发电位(SSEP)有何变化。方法 晚期子宫颈癌患者98例作为观察组;体检的108例成年女性健康人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SSEP检查,观察两组研究对象的双上肢SSEP检查N9、N20潜伏时均值、双下肢SSEP检查的N8、P40潜伏时均值。结果 观察组的双上肢SSEP检查的N9、N20潜伏时均值延迟,标准差增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43、2.61,P<0.05);观察组的双下肢SSEP检查的N8、P40潜伏时均值延迟,标准差增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45、2.66,P<0.05)。结论 晚期子宫颈癌可使患者的SSEP潜伏时延迟,传导减慢。

关键词:子宫颈癌,体感诱发电位

参考文献

[1]谢幸江,苟文丽.妇产科学.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01-309.

[2]卢祖能,曾庆杏,李承晏,等.肌电图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636-660.

[3]赵玲,林兮,柳先明,等.中晚期子宫颈癌的介入治疗.肿瘤预防与治疗,2003,16(4):210-211.

子宫颈癌的MRI诊断及分期 篇8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0年1月至2006年5月,我们共检查了经宫颈活检证实的72例子宫颈癌。年龄33~77岁,平均51.3岁。从统计分析来看,子宫颈癌的好发年龄段在41~50岁和60岁以上年龄段之间。主要的临床表现为:阴道不规则出血32例,接触性出血28例,子宫颈糜烂加息肉7例,分泌物异常增多5例。以阴道不规则出血和接触性出血为最具特征的临床表现。72例中42例有同期经腹超声检查的结果,其中,有阳性所见8例。主要表现为:子宫颈肥大、宫腔积液,4例子宫颈处可见占位表现。72例子宫颈癌均为组织学证实的鳞状细胞癌。其中低分化27例,中—高度分化45例。MRI检查在活检定性后1周内进行。51例子宫颈癌在MRI明确诊断后7~15 d内行手术治疗。

1.2 MRI检查

使用GE Signa contour 0.5T超导MR机完成。常规轴位,体柔软线圈SE T1WI(TR 500 ms,TE 20 ms),FSE T2WI(压脂,不压脂)(TR 3 500 ms,TE 80 m s),矢状位FSE T2WI(压脂),冠状位FSE T2WI(压脂),层厚7 mm,间距3 mm,FOV:36 cm×36 cm,矩阵:256×160,NEX=3,所有病例均加扫垂直于子宫颈纵轴的薄层FSE T2WI(不压脂),层厚3 mm,间距1 mm,一般不行增强扫描,完成检查需时23 min。

2 结果

2.1 图像分析

72例组织学证实的子宫颈癌,MRI成像均显示了病灶。其图像由2位高年资MR诊断医师采用双盲法进行统计分析。根据以下标准记录:在T2WI上:a)见高信号的肿瘤组织局限于子宫颈黏膜区,表现为子宫颈黏膜线增宽,边缘呈细颗粒状,周围为子宫颈肌质部低信号组织环绕(见图1,2);b)肿瘤组织侵入间质部,但病灶与浆膜面间仍可见肌质信号环绕(见图3,4);c)肿瘤组织占据肌质部达浆膜面,但各个序列、方位观察未突破浆膜,即子宫颈外缘光整,与周围脂肪界面清楚(见图5,6);d)肿瘤组织已突破浆膜在子宫旁形成浸润灶,表现为子宫颈外缘毛糙、局部外突不规则并见条索影,判定为子宫旁受侵(见图7,8)。e)侵及阴道上1/3;f)骨盆壁受侵,表现为闭孔内肌界线不清,可见异常信号;g)侵及邻近脏器,如直肠和膀胱受侵,髂内血管周围淋巴结肿大。当结果不一致时,经讨论达成一致结果者作为本组分析资料。

2.2 子宫颈癌的MRI表现

72例子宫颈癌的MRI检查均显示了病灶。其MRI表现为子宫颈内膜线规则增宽,内膜线下可见等T1稍长T2的异常信号影2例。子宫颈内膜线不规则增宽,内膜下可见颗粒状等T1和稍长T2的异常信号影28例。子宫颈区可见肿块影,致内膜线消失,部分移位,前后唇均有受累20例,其中,10例有子宫旁受侵,5例有阴道上1/3受侵。前唇局限性结节6例,其中,3例合并阴道上1/3受侵,2例有子宫旁受侵。后唇局限性结节12例,其中子宫旁受侵5例,1例合并阴道上1/3受侵。以前唇及右侧壁受累为主的4例,其中3例子宫旁受侵。

病灶信号分析:62例T1WI呈等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其中信号不均匀的12例,其间夹杂有高信号;8例T1WI呈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2例T1WI呈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

2.3 子宫颈癌的MRI分期

采用Sironi等提出的方法,对72例子宫颈癌进行MRI分期。其中Ⅰa 3例,Ⅰb 25例,Ⅱa 23例,Ⅱb 15例,Ⅲa 5例,Ⅲb 1例。分期结果见表1。其中,Ⅰa~Ⅱa的51例子宫颈癌接受手术治疗。将51例的MRI分期结果与手术病理的分期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见表2。

51例子宫颈癌的MRI分期结果中,44例与手术病理分期结果相吻合,MRI总的分期符合率为86.4%。7例子宫颈癌的MRI分期结果与手术病理分期结果不相符。分析其原因主要在于:I a以下的子宫颈癌MRI难以显示其病灶;而I b以上的病例主要是由于在分析图像时不够细致和全面所致。

3 讨论

3.1 子宫颈癌检查方法的比较

子宫颈癌的检查方法有:B超、刮诊、CT和MRI。B超诊断子宫颈癌的价值有限,本组资料B超的正确诊断率为22.7%。CT的诊断价值也有限,仅在子宫外形增大、外缘不规则和子宫旁受侵时才能提示诊断,而此时病变已属晚期[3]。刮诊对于子宫颈癌的诊断是有重要价值的,它可以早期发现子宫颈癌,但对浸润深度不易判定,无法评价浸润深度及子宫外受侵,故不利于分期的判断。MRI的出现,特别是近年来成像技术的改进,使其成为子宫颈癌较理想的无创评价方法,它不仅可以早期发现子宫颈癌,而且能进行合理分期。本组子宫颈癌MRI分期的正确率为86.4%,病理证实的72例子宫颈癌,行MRI检查均显示了病灶。

为了提高子宫颈癌分期的准确性,一些作者进行了积极的探索[4,5,6]。包括使用相控阵线圈、与子宫颈垂直的轴位扫描和对比增强扫描。我们在MRI常规成像方法的基础上对每一例患者加扫与子宫颈纵轴垂直的轴位不压脂像,明显提高了子宫颈癌分期的准确率。

3.2 MRI信号特征与分期的解剖基础

子宫颈癌的影像学分期对子宫颈癌的治疗十分重要。而准确的分期取决于直观显示盆腔内各器官的解剖结构、各组织间的层次及肿瘤与正常组织间的差异。

MRI多方位成像使盆腔内各器官、结构间的解剖关系显示较完整,其高的组织分辨率为子宫颈癌侵犯范围的判断提供了直观的解剖基础。MRI多序列成像能使盆腔内的各个器官间、器官与组织间及器官内部因信号差异而出现良好的层次对比。正常子宫颈在T2WI表现为3层信号差异;内带为黏膜层,呈明显高信号;中间带又称连接带,组织学上为子宫肌内层,呈明显低信号;外带即子宫肌外层,呈较均匀一致的低信号。子宫颈周围大部在T1WI和T2WI均呈明显高信号的脂肪组织,其内可见有低信号的子宫固定韧带及有流空效应的血管网影。子宫颈与前方的膀胱后壁及后方的直肠前壁因信号差异有清晰的分界。盆壁肌肉及阴道壁在T2WI呈低信号,而子宫颈癌组织在T1WI呈等信号,与子宫旁组织有明显的信号差异,T2WI呈稍高—高信号与正常子宫间形成良好的对比。

3.3 MRI分期对治疗方法选择的指导意义

目前子宫颈癌的治疗原则是:一旦发现肿瘤侵犯子宫旁组织即放弃手术治疗,实行放疗。故判断宫旁有无受侵是宫颈癌分期的关键。子宫颈癌的临床分期采用FIGO分类法:主要通过妇科检查来确定,有明显的主观性,其可信度及准确性均较低[3,4,5,6,7]。文献报道:子宫颈癌临床分期总的诊断符合率为61%~66%。Hertel等研究表明:FIGOⅠ期及Ⅱ期的患者诊断错误率为25%,Ⅲ期的错误率为65%~90%。临床分期准确率较高的是0~Ⅰa期,随着病变的进展,分期的准确率有降低的倾向,而MRI恰对0~Ⅰa期的子宫颈癌分期的准确性较低,对Ⅰb以上的子宫颈癌准确性则很高,合理把子宫颈癌MRI的影像学分期应用到临床并在临床推广对于子宫颈癌的治疗方法的选择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杨沛钦,李新春,郑晓林.MRI对早期宫颈癌的诊断和分期价值[J].放射学实践,2006,17(5):511-513.

[2]江新青,谢琦,梁长虹,等.宫颈癌的MRI诊断与分期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2,36(7):621-625.

[3]Kim SH,Choi BI,Lee HP,et al.Uterine cervical carcinoma:comparison of CT and MR imaging[J].Radiology,1990,175(1):45-51.

[4]Yu KK,Hricak H,Subak LL,et al.Preoperative staging of cervical carcinoma:phased array coil FSE versus body coil spin-echo T2weighted MR imaging[J].AJR,1998,171(3):707-711.

[5]Shiraiwa M,Joja I,Asakawa F,et al.Cervical carcinoma:efficacy of thin section oblique axial T2-weighted images for evaluating parametrial invasion[J].Abdom Imaging,1999,24(2):514-519.

[6]Tsuda K,Murakami T,Kurachi H,et al.MR imaging of cervical carcinoma:comparison among T2-weighted images,dynamic,and postcontrast T1-weighted images with histopathological correlation[J].Abdom Imaging,1997,22(1):103-107.

子宫颈炎 篇9

梅兰自打到医院看病之后,就像换了一个人——一贯和老公磕磕碰碰,现在变得随和温顺;一贯对孩子严肃挑剔,现在变得温柔可亲;一贯对家务不屑一顾,现在变得事事亲为……面对家人异样的目光,她满脸堆笑,说道:“现在已过不惑之年,对什么事都悟开了,相夫教子才是女人的本职所为……”

在梅兰的精心打理下,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一日三餐美味可口,家也安顿的有条有理,就连家人四季用的物品也都分门别类地整理好了,柜门的内壁上还张贴了详细的名目。一家三口其乐融融。

直到有一天,丈夫要出远门,在寻找身份证时,意外发现了一个白色的信封,打开一看,竟是梅兰留给自己的遗书,上写着:

亲爱的老公,可爱的儿子:

当你们看到了这封信时,我可能已经不在人世了。回忆往事,我感到无比的幸福。老公像大山,像海洋,像天空,是我们的依靠,儿子像星星,像月亮,像太阳,是我们的骄傲,原谅我曾经的任性和无理,如果有来生,我还做老公的妻子,儿子的母亲……

原来,梅兰因身体不适到医院做妇科检查。经过详细地检查,医生告诉她,目前是“子宫颈上皮病变CIN3,合并高危型HPV(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医生解释说,不除外原位癌或更高级别的病变。

听到“癌”这样的字眼,她晕了,天旋地转,说不出话来。后来,医生又详细地给她讲解,并告诉她这样的疾病是完全可以治愈的,可以先做子宫颈病灶切除,然后……

可她一句也没有听进去,此时此刻,她想的都是那些因患癌症而故去的人,他们在死亡线上痛苦挣扎的凄惨景象……

丈夫为自己的粗心深感自责,放弃远行,请了假,专程陪同妻子,又一次来到医院,深入了解了妻子患病的前因后果。

医师絮语:

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是与子宫颈癌密切相关的一组癌前病变,它反映宫颈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连续过程。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已发现CIN有着双向发展的特性,也就是说一种情况是病变自然消退,很少发展为浸润癌;另一种是病变具有癌变的潜能,有可能发展为浸润癌。

有研究表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对于不同级别、不同年龄、不同的基础状况、是否合并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以及感染的型别等,它的发展与转归是不尽相同的。其中CIN1 60%-85%在消除炎症,调整心态,提高机体免疫力的情况下是可以逆转或自然消退的,20%的病变持续存在,只有15%可继续发展。因此CIN1的治疗趋于保守,局部药物治疗等,建议3个月~半年复查宫颈细胞学,高危型HPV感染者一并予以复查。

CIN2、3约20%可能发展为原位癌,5%可能发展为浸润癌,约75%可能为持续状态。CIN2比CIN3更具异质性,有消退的可能性。但是CIN2与CIN3往往很难绝对划清界限,一般情况下应等同对待。CIN3是指病变细胞累及了上皮层的全层,很难与原位癌鉴别,因此病变典型时亦可认为其有原位癌的可能。

CIN3虽然包括原位癌,只要积极治疗是可以治愈的。年轻女性,有生育要求者,保留子宫也是可能的。值得注意的是,在CIN人群中,10%~50%的子宫颈外观是光滑的,也没有任何症状。因此跟着感觉走,或仅凭医生的视诊是靠不住的。CIN发展到浸润癌大约需要8~10年的时间,这段时间为我们赢得了早发现、早诊断、早治愈的最佳机遇。

HPV(人乳头瘤病毒)可以分为100多种亚型,其中高危型16、18、31、33、35、39、45、51、52、56、58,长期持续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病关系密切,而低危型6、11、42、43、44等一般不诱发癌变。

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导致子宫颈癌的主要原因,这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迄今为止,子宫颈癌是第一个明确病因的癌,病因明确了,治疗的方法也就应运而生。发达国家已经研制出预防和治疗HPV的疫苗,并用于人体。子宫颈癌已成为人类第一个可以根治的癌。我国HPV疫苗的研制也在期待中。我们将通过免疫接种的方法使女性免遭子宫颈癌的危害,彻底攻克宫颈癌的曙光的即将到来。

在阴道镜检查满意的情况下不宜将全子宫切除作为CIN2、CIN3首要的或初始的治疗方法。可先行物理治疗、冷刀锥切、Leep锥切,在切缘无异常病理现象基础上保留子宫,严格随访,以满足女性的心理需求和生理功能的完好。

考虑到梅兰年近50岁,除宫颈上皮内病变CIN3、人乳头瘤高危型感染外,还合并有多发性子宫肌瘤,失血性贫血等,为其实施了全子宫切除术,术中未见双卵巢及输卵管病变予以保留。梅兰的病因此得到了根治,全家人恢复了以往的幸福和欢乐。

倘若病人年青或希望保留生育功能,不采取子宫切除也是可以治愈的。

郭述真,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教授,主任医师。从事妇产科专业40余年,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会常务委员、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编委、《现代妇产科》杂志常务编委。专业、科普著作20余部,撰写科普文章200余万字。

子宫颈癌患者手术大出血临床探讨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0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在庆阳市人民医院手术的宫颈癌患者99例, 平均年龄为 (47.71±12.86) 岁。所有患者均经至少两名病理专家确诊, 宫颈癌的临床分期按照国际妇产科联盟 (FIGO) 2000年标准进行[2]。所有患者术前未接受放化疗, 并按照FIGO的诊疗指南选择手术方式, 即Ib~IIa期患者选择行子宫广泛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Piver III类手术) 。所有患者按照术中出血量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 其中, 研究组患者15例, 平均年龄为 (46.41±12.17) 岁, 手术中出血量>800 ml;对照组患者84例, 平均年龄为 (46.79±13.46) 岁, 术中出血量<800 ml。

1.2 手术方法

取患者仰卧位, 稍垫高臀部, 采取腰硬联合麻醉或全身麻醉方式, 做下腹正中或左旁切口, 深约16~18 cm, 依次切开腹壁各层, 大弯血管钳提起双侧子宫角, 湿纱布排垫肠管。然后用弯血管钳于圆韧带中外1/3处钳夹, 11×24圆针7号丝线缝扎双侧圆韧带。随后在髂总动脉处切断, 并用7号丝线缝扎双侧骨盆漏斗韧带。有需保留卵巢者, 仅切断卵巢固有韧带, 保留输卵管。依次清扫双侧髂总淋巴结、双侧髂外淋巴结、双侧腹股沟深淋巴结和双侧髂内淋巴结。然后至髂内动脉分支处分离结扎子宫动脉, 切开子宫直肠腹膜并反折。游离输尿管至膀胱宫颈韧带后, 分离直肠及阴道, 于宫骶韧带外带打开直肠侧窝。于靠近骶骨处髂骨处钳夹并切断双侧骶骨韧带, 然后用11×24圆针7号丝线缝扎。剪开膀胱腹膜并反折, 下推膀胱, 于主韧带前找出膀胱侧窝后分离主韧带, 随即用血管钳钳夹并切断主韧带, 11×24圆针7号丝线缝扎主韧带。游离输尿管后, 依次切断膀胱宫颈韧带前后页及阴道旁组织。然后用直角钳于癌瘤边缘3~4 cm处将阴道全横钳并切断, 用5%活力碘纱布消毒后, 6×14小圆针缝合后腹膜, 压迫或缝扎止血。

医师资质:我们规定, 高年资医师为从事妇科肿瘤临床工作10年以上 (包括10年) , 低年资医师为从事妇科肿瘤临床工作时间10年以下或非妇科肿瘤专业医生[3]。

1.3 术中出血量计算方式

术中出血量=吸引瓶吸取的出血量+纱布吸血量。纱布吸血量=术后纱布重量-术前纱布重量 (按血液比重106 g=100 ml折算出每块纱布所吸取的血量) [4]。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4.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采用 (x±s) 表示计量资料, 组间差异采用t检验;采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 组间差异采用χ2检验, 相关分析采用非参数Pear⁃son相关分析, 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

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淋巴结切除数目分别为 (12.16±1.92) 个和 (10.97±2.14) 个, 盆腔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0.5%和9.7%, 手术时间分别为 (144.72±19.46) min和 (139.35±21.19) min, 术后膀胱功能恢复时间分别为 (21.65±5.76) d和 (20.96±6.35) d, 经统计学分析, 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分别为 (14.28±1.89) d和 (11.17±1.92) d, 高年资医师所占的比例分别为33.3%和57.1%,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临床分期和病理类型见表1。

2.2 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的部位

手术中大出血主要是创面广泛渗血, 其次为盆腔结构不熟悉未找到正常的组织间隙, 或操作者不熟练造成盆腔血管损伤。研究组患者出血部位为, 主韧带2例 (13.3%) , 阴道旁1例 (6.7%) , 输尿管区3例 (20.0%) , 闭孔区1例 (6.7%) , 髂血管区1例 (6.7%) , 创面广泛渗血9例 (60.0%) 。

2.3 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研究组患者术中出现闭孔静脉损伤1例, 膀胱损伤1例;对照组无一例患者出现术中并发症。研究组患者术后病率和低血钾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 但尿瘘、切口感染、泌尿道感染和淋巴囊肿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2.4 两组患者的随访

两组患者术后定期进行妇科门诊随访, 研究组有0例阴道残端复发, 对照组有1例局部盆侧壁复发。两组患者术后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1.278, P>0.05) 。

2.5 术中出血量与手术者资历的关系

低年资医师术中出血量平均为 (957.5±114.2) ml, 高于高年资医师的 (318.6±96.4) ml,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11.42, P<0.05) 。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 出血量与出血部位、术后并发症不相关, 而与医师资历呈负相关 (r=-17.01, P<0.05) 。

3 讨论

宫颈癌是世界范围内的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严重威胁着女性的身心健康, 而且, 宫颈癌发病近年来有年轻化的趋势。对于宫颈原位腺癌及Ⅰb~Ⅱa期的患者, 次广泛子宫切除术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广泛子宫切除术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仍然是其主要手术方式[5]。

宫颈癌根治术是妇科领域中较大的手术, 手术难度高、范围广, 对患者创伤大, 技术操作较复杂, 稍有不慎即可出现手术并发症, 术中容易造成大出血, 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6]。因此, 防治手术并发症至关重要。

本研究结果显示, 最容易出血的部位是盆腔创面, 其次为主韧带区和输尿管区。上述部位出血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直接在大血管上操作, 容易直接损伤大动脉、大静脉及其小分支而出血。 (2) 闭孔窝血管丛密集, 是另一个易出血的部位。 (3) 在子宫颈外侧子宫动静脉跨过输尿管到达宫侧, 于此处打开输尿管隧道时极易损伤血管。 (4) 在分离输尿管时, 若术者怕损伤输尿管, 过于紧贴宫颈, 会损伤到宫颈及阴道旁的血管, 或血管钳不慎插入主韧带内的血管造成出血。基于此, 手术者应该熟悉盆腔解剖关系, 尤其注意某些血管可能存在变异, 如髂外静脉属支, 其中部下方有时可有1~2支小静脉分支沿盆腔侧壁进入闭孔区, 术中分离闭孔区淋巴结时, 应先予分离、结扎该分支;操作要轻巧、准确, 尤其在清扫有转移的淋巴结时, 尽量采用锐性分离, 不可撕扯。一般有转移的淋巴结与血管壁之间仍有一定的空隙, 可利用该间隙剪除淋巴结, 如已浸润至血管壁则不可妄加清扫;闭孔区淋巴结清扫时通常不必切除闭孔神经平面以下的骨盆深处淋巴结, 也不需游离髂内静脉[7,8,9]。

宫颈癌根治术难度大、创伤大, 术后容易继发各种并发症[10]。本研究结果表明, 研究组患者术后病率、低血钾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 住院时间也较对照组明显延长;但研究组患者术后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本研究随访结果表明, 两组患者术后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大出血虽然增加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但只要术后治疗得当, 处理及时, 加强护理, 并发症的预后与未发生大出血的患者无明显差异[3]。

我们的研究表明, 低年资医师术中发生大出血的概率明显高于高年资医师, 研究组中有1例患者在分离输尿管时引起大出血, 有1例患者在清扫盆腔淋巴结时发生闭孔静脉损伤造成大出血, 术者均系低年资医师。分析其原因主要是低年资医师对盆腔解剖结构不熟悉, 手术技巧不如高年资医师, 以及他们在出血情况下的应变能力差。因此, 在宫颈癌术中, 手术医生的熟练程度及手术技巧就显得至关重要。

例 (%)

综上所述, 妇产科医生熟练掌握盆腹腔的解剖结构, 术中规范认真操作, 以及必要的手术技巧是预防术中出血的关键。这就要求低年资医生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为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Prkin D M, Bray F I, Devesa S S.Cancerburdenin the year of2000.The global picture[J].Eur J Cancer, 2001, 37 (Suppl 8) :64-66.

[2]蔡淑香, 金卓杏, 赵霞, 等.宫颈癌广泛性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手术方式的探讨[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8, 24 (1) :67-68.

[3]Trimbos J B, Maas C P, Deruiter M C, et a1.A nerve—sparingradical hysterectomy:guidelines and feasibility in Western patients[J].Int J Gynecol Cancer, 2001, 11 (3) :180-186.

[4]Mantzaris G, Rodolakis A, Vlachos G, et a1.Magnifying lensesassisted nerve-spring radical hysterectomy and prevention of nervePlexus trauma[J].Int J Cancer, 2008, 18 (4) :868-875.

[5]张蓉.保留盆腔植物神经的广泛性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颈癌的初步研究[J].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8, 43 (8) :35-37.

[6]陈勇.腹腔镜下保留盆腔植物神经的解剖性广泛性子宫切除术37例临床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9, 44 (5) :27-30.

[7]Lowe M P, Chamberlain D H, Kameile S A, et al.A multiin sti-tutional experience with robotic-assisted radical hysterectomy forearly stage cervical cancer[J].Gynecol Oncol, 2009, 113 (2) :191-194.

[8]Pareria F R, Ramirez P T, Borrero F M, et a1.Abdominal radi-cal trachelectomy for invasive cervical cancer-a case series and lit-erature review[J].Gynecol Oncol, 2008, 111 (3) :555-560.

[9]秦冬岩, 曹文, 胡基贤, 等.宫颈癌根治术后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J].全科护理, 2010, 8 (2) :417-418.

上一篇:迭代增强下一篇:拓荒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