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的治疗新进展

2024-10-12

宫颈癌的治疗新进展(精选10篇)

宫颈癌的治疗新进展 篇1

摘要:宫颈癌是世界范围内女性最常见的三大肿瘤之一, 其发病率在全球女性肿瘤中仅次于乳腺癌排在第二位。传统手术治疗和放化疗在治疗宫颈癌方面非常的局限。近年来, 治疗宫颈癌的方法有了新的进展, 本文将就宫颈癌常见的治疗手段及新疗法做简要综述。

关键词:宫颈癌,治疗

宫颈癌 (uterus cervical carcinoma, UCC) , 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 是威胁全世界女性健康的主要问题, 其发病率在我国妇科恶性肿瘤中居首位。据流行病学资料显示, 每年全世界约出现50万左右新增病例, 占所有新发癌症患者的5%, 其中绝大多数宫颈癌的病例发生于发展中国家[1], 因此, 提高宫颈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就宫颈癌的常见治疗方法和新出现的一些新的疗法总结如下。

1 传统治疗方法

1.1 手术治疗

近年来, 腹腔镜微创技术因具有出血少、损伤小及术后恢复快速等优点, 逐渐成为了宫颈癌治疗的新手段。腹腔镜根治性子宫切除术是治疗宫颈癌的常用的微创手段, 对没有转移或扩散的宫颈癌来说, 手术治疗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也是很多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比较重要的综合性治疗方式。腹腔镜根治性子宫切除术联合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早期宫颈癌有望代替开腹手术, 可最大程度地保留患者的卵巢功能、生育功能、盆底功能及性功能等。目前新的手术技术不断出现, 腹腔镜及阴式手术的完美结合更加改善了治疗效果。随着科技发展, 近年来产生了机器人手术, 现已完成了首例机器人辅助根治性宫颈切除术, 并逐渐在宫颈癌手术中得以应用[2]。

1.2 化学治疗

以往认为宫颈癌对化疗不敏感, 化疗效果取决于持续时间和频率, 主要作用是为了预防远处扩散和局部淋巴结转移。目前认为铂类治疗宫颈癌有绝对优势, 常用的化疗方法包括全身用药、腹膜后淋巴化疗、局部灌注或直肠黏膜下注射治疗。其优点是临床各期均可应用, 缺点是需要多疗程治疗, 时间长, 很多患者因毒副作用大难以坚持。临床上常用的化疗方案有PBV方案和DF方案, 有效率达90%左右。此外, VIP方案也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1.3 新辅助化疗

新辅助化疗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NAC) 是一种联合治疗方法, 手术或放疗前先给1~3疗程化疗, 其目的是使肿瘤对化疗产生反应, 增加放疗敏感性, 缩小肿瘤体积, 抑制或消灭微小转移病灶。

1.4 放射疗法

宫颈癌的放疗包括腔内照射和体外照射, 既可单独治疗又可联合治疗, 适用于各期宫颈癌, 腔内照射是将放射源置于宫腔或阴道内进行治疗, 近年来, 高剂量率射线的腔内治疗因具有治疗时间短、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及肿瘤消退快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体外照射是指射线经过一定空间后到达受照射肿瘤组织, 近年来, 随着放疗技术的发展, 开创了三维形式放疗模式, 不仅能使射线束在三维空间形态上与靶区形状一致, 而且在计算机优选的条件下能实现靶区边缘被90%等剂量曲线包绕, 满足了临床剂量的要求并且不受病灶形态和大小的限制, 该种放疗方法能更有效地减少小肠、直肠和膀胱的受量[3,4,5], 进而根据CT扫描成像的逆向思维模式, 通过对照射野内个点的输出剂量率的调节, 使靶区内部及表面剂量均等, 促成了调强放射治疗技术。此技术可以保证所要治疗的靶区受到均匀的照射, 同时有效地保护了周围正常组织, 因而允许对肿瘤进行高剂量照射, 进而可以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现已被作为一种新的疗法引起了学者的广泛重视, 被应用于宫颈癌治疗。

四维形式放疗模式和五维形式放疗模式包括自适应照射和及时照射, 其作用机制是在三维形式放疗模式的基础上增添了放疗照射的时间, 在治疗的前5d, 每天通过完成1次影像学检查, 然后把每次的结果利用放射治疗的计划系统进行全面、系统分析, 明确计划照射靶区, 最终确定各计划照射目标。最近研究发现的重粒子束, 如快质子线、中子线、重离子线和负π介子线等均在生物效应和肿瘤物理剂量分布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 被广泛应用于肿瘤治疗方面, 被认为是当今最前沿的放疗技术和高线性能量传输。

1.5 同步放化疗

即同时行放化疗治疗, 目前常用的同步放化疗药物有DDP和5-FU。其作用为使不同细胞周期的肿瘤细胞同步化, 增加对放射线的敏感性, 避免了延迟盆腔放疗时间, 使死亡危险下降, 明显改善了生存率, 被国际癌症组织推荐为接受放射治疗的宫颈癌患者新的治疗标准。

2 新治疗方法

2.1 基因疗法

主要以分子生物学及细胞生物学为基础, 方法有抑制、阻断癌基因, 植入抑癌基因、自杀基因和免疫基因治疗。其疗效已经通过一些体内外的实验得到了证实, 但毒性反应和有效性等问题还不明确, 想真正应用于临床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2.2 热疗

热疗的作用机制有: (1) 热效应能阻碍DNA复制时链的延长和DNA的合成, 抑制DNA进行损伤修复; (2) 热效应可以破坏细胞的功能和结构, 其主要作用为使蛋白质解聚, 并且在热效应下使蛋白质的启动网络和启动因子迅速的崩溃, 其效果主要取决于时间及温度, 当温度>40℃时, 可改变多种结构, 如细胞膜、细胞骨架、DNA合成修复酶的改变; (3) 癌细胞对热的敏感性比正常细胞更高, 热效应可以使肿瘤细胞凋亡[2]。

宫颈癌已经严重威胁妇女的生命健康, 因此除了做到早期发现及确诊外, 制定正确的个体化宫颈癌治疗方案, 是提高宫颈癌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Parkin DM, Bray F, Fertay J, et al.Estimating the World Cancer Burden:Global Cancer 2000[J].Int J Cancer, 2001, 94 (2) :153.

[2]Chuang LT, lemer DL, Liu CS, et al.FertiLity-sparingrobotic assisted radical trachelectomy and bilateral pelvic lymphadenectomuy in early–stage cervical cancer[J].J Minim Invasive Gynecol, 2008, 15 (6) :767-770.

高血压治疗的新进展 篇2

1.高血压疫苗

2009年,瑞士的一家制药企业发布消息称,他们经过多年的研发,终于制成了具有控制高血压作用的疫苗。据研究者透露,该疫苗在被注入人体时,会“感染”并刺激人的免疫系统,使其生成大量的血管紧张素抗体,从而抑制血管紧张素的分泌,使血压下降。而最新的消息显示,2011年1月,这种高血压疫苗已在美国、加拿大、瑞士、日本等19个国家的29所医院开始使用。专家预测,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在未来的三年内,全球50个以上的国家都将采用这种疫苗预防高血压的发生。在未来的10年内,这种疫苗将在全球得到普及。

2.外用降压药

长期以来,口服给药一直是降压药的主要用法。不过,大多数口服降压药都存在用量大、起效慢、副作用大等缺点。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近年来,临床上一直都在研发外用型降压药。现在,这种外用型降压药已经研制成功,它就是可乐定控释贴。与传统的口服降压药相比,可乐定控释贴具有使用方便、适用范围广、疗效好、副作用小等优点。目前,可乐定控释贴已经经过我国药监局的审批,并在我国多家大型医院开始使用。

3.普通高血压患者选用降压药的顺序已有明文规定

过去,临床上对普通高血压患者选用降压药的顺序并没有强制性的规定,医生多是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为患者选择降压药。不过,美国国家高血压研究会的最新研究发现,医生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为患者选择降压药的行为并不科学,很容易使患者在用药方面出现偏差。因此,他们制定了普通高血压患者使用降压药的顺序。这个顺序是首选利尿剂,其次选用β—受体阻滞剂,再次选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然后选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最后选用钙拮抗剂。据悉,在2013年以前,美国将强制推行这种普通高血压患者的选药顺序。

4.高血压前期患者也应使用降压药

“高血压前期”是2003年由美国高血压预防、检测、评价和治疗联合委员会提出的概念,是指人的血压水平处于120~139/80~89毫米汞柱的一个时期。据调查资料显示,我国的高血压前期患者约占成年人总数的1/5。此类患者大多合并有中央型肥胖、高甘油三酯血症、糖尿病等疾病,或是有爱生气、吃高盐高脂饮食、经常吸烟饮酒等不良的生活习惯。过去,临床上主张高血压前期患者最好通过控制饮食、加强锻炼、戒烟限酒等非药物疗法进行治疗。但2008年德国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高血压前期患者若使用非药物疗法效果不理想,或是合并有慢性肾病、糖尿病、左心室肥厚、肥胖症、血脂异常、动脉硬化等疾病,则应使用降压药进行治疗。研究者认为,高血压前期患者使用降压药进行治疗可以有效地减少其发展成为高血压患者的几率,同时也可降低其患冠心病、心力衰竭、脑卒中的风险。目前,联合国高血压研究会已经确认了这项研究成果,并准备将其写进2012年出版的《高血压防治指南》。

5.高血压患者服用叶酸可预防脑卒中

2009年9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等6家医院经联合研究后发现,高血压患者在服用降压药的同时补充叶酸,可以降低其患脑卒中的几率。此项研究的负责人介绍说,我国高血压患者患脑卒中的几率比欧美国家的高血压患者高,这主要与我国的高血压患者普遍患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有关。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高血压的常见合并症之一。此病可导致患者脑动脉受损,从而使其易患脑卒中。目前,服用叶酸是临床上治疗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主要方法。因此,研究人员推荐,高血压患者可联合使用降压药和叶酸进行治疗,以降低患脑卒中的几率。

6.降压药阿替洛尔的疗效不足

近年来,阿替洛尔的疗效一直受到临床医生的广泛质疑。 2007年9月,在瑞士召开的全球高血压研究峰会上,专家们根据多项研究结果最终确认,与使用其他降压药进行治疗的高血压患者相比,使用阿替洛尔进行治疗的高血压患者其死亡率和发生脑卒中的几率都明显偏高。因此,专家们主张,临床医生不应将阿替洛尔作为一线降压药进行使用。

慢性宫颈炎治疗新进展 篇3

1 聚焦超声治疗慢性宫颈炎

聚焦超声原理是利用超声波的可聚焦性和穿透性, 将超声波在体内聚焦为小区域, 通过声波和热能瞬时使靶组织升温达65~100℃, 数秒内即可凝固蛋白质和杀死微生物及细胞, 达到破坏病变组织的目的, 坏死组织通过自然代谢逐渐被机体溶解吸收, 从而起到治疗效果。聚焦超声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治疗效果, 根据张玲娟等[1]报道, 对慢性宫颈炎聚焦超声治疗168例, 治疗后1个月~2个月成功随访140例, 一次性痊愈87例, 有效44例, 总有效率为93.56%。根据吴成勇等[2]报道, 对300例慢性宫颈炎患者采用聚焦超声治疗, 治疗后3个月, 痊愈247例, 占82.3%, 显效24例, 占8%, 有效15例, 占5%, 无效14例, 占4.7%, 认为聚焦超声是治疗慢性宫颈炎安全有效的方法。根据林庭佳等[3]报道, 将慢性宫颈炎患者随机分成聚焦超声治疗组和微波治疗组, 聚焦超声治疗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可以明显减缓, 甚至消失, 恢复时间短, 不良反应少, 并发症少, 复发率低, 优于微波治疗患者。根据要静[4]报道, 将508例慢性宫颈炎患者随机分为聚焦超声治疗组302例, 微波治疗组206例, 结果显示, 聚焦超声组轻、中度宫颈炎治疗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重度宫颈炎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微波治疗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在白带过多、腰骶疼痛及腹坠等症状改善方面疗效明显优于微波治疗组 (均P<0.05) 。大量文献显示, 聚焦超声治疗慢性宫颈炎安全有效。

2 微波治疗慢性宫颈炎

微波治疗疾病的原理与上述聚焦超声治疗原理有所不同, 其主要是通过热效应和生物效应两方面来达到治疗目的, 微波热疗是微波照射到病变部位后, 病变组织吸收微波能自身产生热量, 病变组织升温更快且温度分布均匀, 通过微波的微热效应和生物效应, 使凝固破坏组织的周围基底部位增强血液循环、改善营养、加速再生、增强白细胞吞噬作用, 微波治疗具有良好的消炎作用。微波治疗慢性宫颈炎治疗效果, 根据张军华等[5]报道, 将慢性宫颈炎患者256例随机分为微波治疗组 (治疗组) 和阴道塞药组 (对照组) , 治疗组总有效率100%, 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58.4%。根据吴卫文等[6]报道, 慢性宫颈炎86例采用微波治疗, 随访观察3个月后, 痊愈80例, 另6例于3个月后行第2次治疗后也痊愈。

3 射频消融治疗慢性宫颈炎

射频是指无线电频率, 目前医用射频大多采用200~750 k Hz的频率, 不属于无线电通信中波段的区域。在高频振荡下, 人体照射部位的各种离子相互磨擦而产生生物热作用, 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 具有消融作用, 治疗后的坏死组织可以吸收而达到治疗目的。射频消融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治疗效果, 根据高四四等[7]报道, 将1 131例慢性宫颈炎的患者随机分为射频消融治疗组905例, 微波治疗对照组226例, 治疗结果显示, 射频消融治疗组治愈率97.9%, 高于微波治疗组的治愈率82.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4 LEEP刀 (利普刀) 治疗慢性宫颈炎

LEEP刀 (利普刀) 亦称超高频电波刀, 由电极产生的高频电波 (3.8 MHz) , 与人体组织接触的瞬间, 机体组织吸收高频电波产生高热, 使细胞破裂而达到治疗目的。简单地说, LEEP刀 (利普刀) 的医疗应用是利用其热效应。LEEP刀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治疗效果, 根据邵茸等[8]报道, 将慢性宫颈炎患者134例随机分观察组74例和对照组60例, 观察组采用LEEP刀治疗, 对照组采用微波治疗, 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在在术中出血情况以及临床疗效上明显优于对照组, 在手术时间上明显少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根据宋玉彬[9]报道, 将慢性宫颈炎患者14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试验组的治愈率为93.1%, 高于对照组的73.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试验组的出血率为5.6%, 低于对照组的15.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根据李瑞莉等[10]报道, 对慢性宫颈炎158例患者LEEP刀术治疗后跟踪随访3个月, 一次性成功治愈153例, 占97%, 显效5例, 占3%, 总有效率为100%。大量文献显示, 利普刀治疗慢性宫颈炎安全有效。

5 淑润治疗慢性宫颈炎

淑润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治疗效果, 根据许爱萍[11]报道, 慢性宫颈炎患者54例采用淑润塞入阴道深处治疗, 每次1粒, 隔天1次, 9粒为1疗程, 连用2个疗程后, 重度14例中1例治愈, 3例显效, 5例无效, 总有效率64%;中度18例中2例治愈, 7例显效, 3例无效, 总有效率为83%;轻度22例中治愈8例, 8例显效, 2例无效, 总有效率91.9%。认为淑润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效果显著。

6 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慢性宫颈炎

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治疗效果, 根据朱晓玲[12]报道, 将200例慢性宫颈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 对照组给予凝胶基质治疗, 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根据黄小云[13]报道, 将慢性宫颈炎合并HPV阳性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 治疗组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 对照组采用治糜灵栓治疗, 治疗3个疗程后, 治疗组白带增多的消失率和HPV的转阴率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7 宫颈炎康栓治疗慢性宫颈炎

宫颈炎康栓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治疗效果, 根据曾莉琴等[14]报道, 宫颈炎康栓治疗组第1, 2, 3个疗程痊愈率分别为25.25%, 50.50%, 72.72%, 利福平合剂治疗组第1, 2, 3个疗程痊愈率分别为10.10%, 31.31%, 45.45%, 组间痊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宫颈炎康栓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治疗效果优于利福平合剂治疗。

8 白芷莪术散治疗慢性宫颈炎

白芷莪术散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治疗效果, 根据刘洋[15]报道, 用白芷莪术散治疗慢性宫颈炎, 按治愈所需时间, 1, 2, 3个疗程后治愈率分别为21.51%, 47.31%, 31.18%, 总治愈率为92.08%。认为用中药白芷莪术散治疗经济、方便、简单、疗效好。

9 慢性宫颈炎的手术治疗

慢性宫颈炎手术治疗有多种手术方法, 根据陈仁[16]报道, 采用子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慢性宫颈炎手术一次电切成功率为100%, 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认为子宫颈环形电切术操作简单, 并发症少。根据古凯英[17]报道, 采用宫颈电圈切除术治疗慢性宫颈炎82例, 通过放电极尖端产生高频 (3.8MHz) 电波接触宫颈组织后吸收电波瞬间产生高热, 圆形电极切除宫颈组织, 具有疗效好、创伤小、恢复快、不易损伤宫颈功能等优点。根据邢允光[18]报道, 用宫腔镜电切环锥形切除宫颈治疗42例, 术后2个月, 16例宫颈肥大并多发宫颈腺囊肿均形态恢复正常, 明显缩小, 26例宫颈重度糜烂一次性治愈率达100%, 术中出血平均约10 m L, 无1例感染及宫颈口粘连, 认为宫腔镜电切锥形切除宫颈治疗具有治愈率高, 出血少, 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根据龚蔚等[19]报道, 采用高频电波刀行电圈切除术治疗慢性宫颈炎, 平均手术时间5.3 min, 术中平均出血量7.5 m L, 术后3个月痊愈率98.1%, 好转率1.9%, 总有效率100%, 认为高频电波刀行电圈切除术治疗慢性宫颈炎具有操作简便、安全, 手术时间短, 出血少, 治疗效果好, 并发症少等优点。

1 0 结语

30年来治疗高血压的新进展 篇4

一、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更为完善:过去临床上规定,正常人的收缩压应低于140毫米汞柱,舒张压应低于90毫米汞柱。若一个人的收缩压高于16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高于95毫米汞柱,即可被确诊患有高血压。与以前相比,2005年出版的《中国高血压病防治指南》将正常血压的标准降低了。该指南中规定,正常人的血压应为:收缩压低于130毫米汞柱,舒张压低于85毫米汞柱。若一个人的收缩压高于或等于14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高于或等于90毫米汞柱,即可被确诊患有高血压。临床研究发现,一个人的舒张压每升高5~6毫米汞柱,该人患脑卒中的危险就会增加35%~40%,患心肌梗死的危险就会增加25%~30%。因此,新的高血压诊断标准更有利于高血压患者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二、高血压病的分期更为科学:过去临床上将高血压病进行分期时,只把患者有无并发症作为依据,从不考虑患者血压的高低。即只要患者的血压达到了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且没有并发症时就为Ⅰ期高血压;有了心肌肥厚、眼底改变、蛋白尿或肌酐增高等并发症时就为Ⅱ期高血压;有了脑血管意外、心衰、肾衰或眼底出血等并发症时就为Ⅲ期高血压。经过几年的临床实践证实,上述分期方法不够科学。现在高血压的分期标准是:患者的收缩压为140~159毫米汞柱,舒张压为90~99毫米汞柱,且无心、脑、肾等器官的损害时为Ⅰ期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为160~179毫米汞柱,舒张压为100~109毫米汞柱,同时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的损害,但受损害的器官还处于代偿状态时为Ⅱ期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高于180毫米汞柱,舒张压高于110毫米汞柱,同时出现了左心衰竭、肾功能衰竭和视网膜出血等并发症时为Ⅲ期高血压。

三、在诊治高血压方面有了较大的进步:近30年来,经过我国医学专家的共同努力,不但统一了高血压的诊断和分期标准,制定了许多符合我国国情的高血压治疗方案,同时还引进了很多国外的新理论、新技术、新疗法和新药物。下面就介绍一下最新的降压目标、降压原则、降压药物和联合用药的方法:

1.降压目标:以前的观点认为,人的收缩压和脉压差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和增大,因此老年人的收缩压高一些或脉压差大一点没有关系。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现代医学研究发现,收缩压、脉压差和舒张压都是反映人体血压情况的一部分。年龄小于50岁的人,可用舒张压作为预测其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主要依据。年龄在50~60岁的人,可用收缩压和舒张压作为预测其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依据。而年龄在60岁以上的人,则可用收缩压和脉压差作为预测其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依据,而且脉压差增大尤为危险。因此,高血压患者无论年龄大小,都应将血压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合并有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更应该将血压控制在130/85毫米汞柱以下。而真正可以使高血压患者远离心脑血管事件的理想血压应为120/80毫米汞柱。

2.降压原则:现在专家们公认的降压原则是:①应从小剂量开始使用降压药,然后逐渐增加用药量,以减少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②提倡联合用药,以减少单用一种药物的副作用,从而达到平稳降压的目的。③使用初次的治疗方案无效者,可改用另一种方案进行治疗。④应尽可能地使用长效降压药,以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减轻血压的波动。⑤症状较重的高血压患者不宜将血压降得过快、过多,以防止发生心、脑、肾等血管意外。⑥合并有糖尿病或血脂异常的高血压患者应在控制好血压的同时积极地治疗这两种合并症。

3.降压药的分类:30年前,临床上可使用的降压药主要有萝芙木类(如利血平、降压灵等)、肼苯达嗪类(如肼苯达嗪、双肼苯达嗪等)、神经节抑制剂(如胍乙定、硫酸胍生等)、利尿剂(如双氢克尿塞、环戊甲噻嗪、氯噻酮、速尿等)、α受体阻滞剂和β受体阻滞剂等。现在这些药物在临床上基本已经很少使用了,仍在沿用的只有利尿剂、α受体阻滞剂和β受体阻滞剂,而且在这几类药物中已经增添了多种新剂型。目前,我国临床上使用的降压药主要有:利尿剂(如吲哒帕胺、双氢克尿塞等)、β受体阻滞剂(如倍他洛尔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贝那普利、福辛普利等)、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如缬沙坦、氯沙坦等)、钙拮抗剂(如硝苯地平、尼群地平、非洛地平等)和α受体阻滞剂(如哌唑嗪、多沙唑嗪等)。

4.药物的联合治疗方案:目前专家们一致认为,高血压患者应在减少食盐摄入量和减轻体重、增加运动的基础上进行药物联合治疗。临床上常用的药物联合治疗方案主要有:①利尿剂与β受体阻滞剂联用。此种联用法能降低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几率,适合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使用。②利尿剂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联用。这样联用是因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可以消除利尿剂引起的低血钾和血尿酸增高等副作用。③钙拮抗剂与β受体阻滞剂联用。这样联用是因为β受体阻滞剂能抑制钙拮抗剂引起的反射性心动过速。④钙拮抗剂与利尿药联用。这样联用是因为利尿剂可以消除钙拮抗剂引起的下肢水肿。⑤钙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联用。此种联用法适合合并有心功能不全、心肌梗死和2型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使用。

四、对病情的监测更加全面:过去,高血压患者只重视对血压的检测。现在,临床上主张高血压患者在坚持自测血压的同时,还要监测血脂、血黏度和尿蛋白等指标,同时还要关注体重和眼底的变化,以尽早发现并发症。■

不孕症的治疗新进展 篇5

世界卫生组织 (WHO) 将不孕症定义为结婚后至少1年、同居、有正常性生活、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而不能生育[1,2]。我国对不孕症的定义是婚后2年未避孕未孕。美国不孕学会的标准是1年不避孕有性生活史而未受孕。其实, 不孕症时间的规定应根据不同情况具体分析, 区别对待。近年, 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不育夫妇占已婚育龄夫妇的7%~15%[2], 我国6对夫妇中有1对不育, 其中属女方因素者占40%~50%, 属男方因素者占30%, 属男女双方共同因素者约占20%。不孕症的发病率及患病率受众多因素影响, 在不同的国家、地区有很大差别, 这与社会发展、民族习俗、文化卫生等因素有关, 近年人们逐渐认识到, 职业、环境尤其是基因因素在不育中起举足轻重的作用[3]。

2 不孕症的表现

WHO和我国对不孕症的定义分别强调了1年和2年婚后未避孕未孕的病理现象。不孕并不是指单纯的不能妊娠也包括可妊娠的女士但由于遗传因素, 环境因素等的影响导致习惯性流产, 畸胎或死胎的现象。它的引发因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 所以治疗的原则应因人而异。对于遗传性流产和非遗传性流产应区别对待。许多因素诸如生活环境, 工作环境[3], 饮食习惯, 精神因素等均会影响妊娠。

3 不孕症的治疗方法

3.1 基础治疗

3.1.1 控制体质量:

肥胖可影响人的心理, 心血管系统, 内分泌系统和生殖系统等。腹部脂肪过多的患者更易诱发生殖系统疾病。控制体质量有助于不孕不育患者的治疗[4,5]。但控制体质量推荐使用适量运动和适量节食的方法。不要盲目服用减肥药物, 有些激素类药物虽可减肥但会扰乱体内激素水平, 打乱内分泌系统, 可能对不孕症的治疗有害无利。

3.1.2 加强锻炼:

经常不运动的患者体内代谢水平会降低, 机体的免疫系统对外界的病菌抵抗力也会降低, 同时身体各器官的工作强度也会下降, 女性卵巢的排卵功能也会下降间接导致不孕发生。男性精囊产生精液也会有一定的障碍[6]。建议运动项目有瑜伽和健美操。同时, 心情要保持愉悦, 不可过度工作过度劳累, 也不要给自己施加太大的压力。

3.1.3 有节律的生活:

生活中要从各方面坐起, 从家居上女性少接触洗涤剂, 最好戴上手套。起居室要干净卫生, 避免引发生殖系统炎性反应。穿着方面避免过于紧身的衣物, 勤换内衣内裤。饮食方面注意均衡饮食, 保证各种营养素的摄入。不挑食不偏食。尽量降低对酒精的摄入及烟的危害, 烟酒对男女生殖的影响是深远的, 可能会遗传给下一代[7]。

3.2 手术治疗

3.2.1 女性方面:

手术多是在腹腔镜, 宫颈镜的辅助下, 从镜下影像可快速直观准确的定位病灶或查明原因, 使用及时有效的治疗对策缩短了治疗时间, 防止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时期[8]。

3.2.2 男性方面:

手术有显微镜下精索静脉结扎术, 显微镜下输精管吻合术、显微镜下输精管附睾吻合术等。

3.3 中药治疗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和对症治疗。如今人们的疾病表现症状也多样化, 古人论治不孕症是虚证多, 实证少;现在论治不孕症是实证多, 虚证少;因古人的营养不均衡, 脾肾虚弱, 疲劳过度, 出现的疾病, 一般是虚证多而实证少, 表现为气虚、血虚、肾气虚等, 所以, 瘦人不能孕, 以子宫无血而不能摄精受孕。现在一般人是营养过剩, 很多人乱食用保健食品, 或滋补药品, 造成各种不明原因的疾病, 如肥胖者多不孕, 以身中有脂膜而闭塞子宫, 由内科疾病转为妇科疾病的不孕不育症等现象很多, 出现不良的实证或虚证病变, 一般是实证多, 如气血淤滞, 月经不调, 闭经等。医者对于历代传统的秘方, 效验方, 结合现代临床实践, 灵活化裁, “方”与“术”相结合, 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9]。

3.4 药物治疗

3.4.1 氯米芬:

为临床首选促排卵药, 适于体内有一定雌激素水平者。从月经周期第3~5天起, 每天口服50mg, 连服5d, 3个周期为1个疗程。若无排卵可增加剂量至每天100~150mg, 排卵率高达80%, 但受孕率仅为30%~40%。治疗6个周期仍无排卵者应进一步检查不孕原因。

3.4.2 尿促性腺激素 (HMG) :

为高效促排卵剂, 每支含LH与FSH各75U。自月经第6天开始, 每天1支, 肌内注射, 共7d。用药过程需观察宫颈黏液, 测血雌激素水平及B型超声监视卵泡发育, 一旦卵泡发育成熟即停用HMG。停药后24~36h, 加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 5000~1000U肌内注射, 促进排卵及黄体形成。

3.4.3 HCG:

具有类似LH作用[10], 常与氯米芬合用。即于氯米芬停药后7d加用HCG 2000~5000U肌内注射。

3.4.4 氯米芬与HMG合用:

于月经周期第5天起, 每天氯米芬50~100mg口服, 连续5d, 从周期第7~9天加用HMG, 每天1~2支肌内注射。当1~2个主导卵泡发育至18mm时予HCG 5000~10000U肌内注射。这种方法可降低HMG用量, 降低花费和减少卵巢过度刺激的发生[11]。

3.4.5 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 (LHRH) 脉冲疗法:

适用于下丘脑性无排卵。采用微泵脉冲式静脉注射, 脉冲间隔为90min。小剂量, 每脉冲1~5μg较佳, 排卵率为91.4%, 妊娠率为85.8%;大剂量, 每脉冲10~20μg, 排卵率为93.8%, 妊娠率为40.6%。用药17~20d。

3.4.6 溴隐亭:

能抑制垂体分泌催乳激素, 适用于无排卵伴有高催乳激素血症者。从小剂量 (每天1.25mg) 开始, 若无反应, 1周后改为2.5mg口服, 每天2次。一般连续用药3~4周时血催乳素降至正常, 多可排卵, 排卵率为75%~80%, 妊娠率为60%。

3.4.7 补充黄体激素:

月经第15天开始, 每天肌内注射HCG1000~2000U;或于月经周期20d开始, 肌内注射黄体酮10~20mg, 每天1次, 连用5d。改善宫颈黏液于月经周期第5天起, 口服戊酸雌二醇1~2mg, 连服10d, 使宫颈黏液稀薄, 有利于精子穿过。

3.5 B型超声介入促排卵技术

范玉香等[11]报道应用超声引导下经阴道卵泡穿刺治疗多囊卵巢不孕。结论:超声监测卵泡发育在不孕症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3.6 系列辅助生殖技术

急则治其标, 缓则之气本, 标本兼治, 双管齐下。近些年辅助生殖技术已得到飞速发展, 胚胎移植 (IVF2ET) , 体外受精, 输卵管内配子移植 (GIFT) 或输卵管内合子移植等治疗不孕不育的技术在临床上应用非常广泛, 也帮助了很多不孕不育患者[12,13]。此外, 对于患者本身, 治疗方案应个体化。对于生活压力过大或职业因素可考虑和患者进行沟通改变生活方式, 保持愉悦的心情等均可作为辅助治疗手段介入治疗。

消化性溃疡治疗的新进展 篇6

1 消化性溃疡治疗的新进展

1.1 外科手术新发展

目前, 在消化性溃疡的外科手术治疗中发展最快的是腹腔镜技术。腹腔镜手术与传统手术相比, 具有切口小、痛苦小、恢复快等优点, 尤其是术后瘢痕小, 符合美学要求, 患者易于接受。微创手术是外科发展的总趋势和最终追求目标, 新型的腹腔镜手术是现代高科技医疗技术, 是用电子、光学等先进设备原理来完成的手术, 是传统剖腹手术的跨时代进步。腹腔镜手术是在密闭的腹腔内进行的手术:摄像系统在良好的冷光源照明下, 通过连接到腹腔内的腹腔镜体, 将腹腔内的脏器摄于监视屏幕上, 手术医师在显示屏的监视、引导下, 于腹腔外操纵手术器械, 继而对病变组织进行探查、电凝、止血、组织分离及切开、缝合等操作。医师仅在患者腹壁开2~4个0.5~1.0cm的小洞, 将直径为1.0cm的腹腔镜伸入患者腹腔内, 腹腔内脏器的图像就会清晰地显示于电视屏幕上, 医师边看屏幕边通过腹壁小洞插入器械进行操作, 从而使手术在不需要剖腹的情况下完成。和传统开腹手术比较, 两者手术效果相同, 有时腹腔镜手术还能发现腹腔内其它病症, 可一并处理而不需再另开切口。电子腹腔镜的镜头可自由转向, 使手术过程顺畅, 尤其对于深部骨盆腔之直肠剥离非常有用;腹腔镜专用胆道镜可在腹腔镜下实施胆道探查, 打破了腹腔镜胆总管手术的禁区;超声刀切割精确, 便于在重要器官处行分离, 对周围组织损伤较小, 使得一些复杂手术、恶性肿瘤根治术得以顺利完成;还可安全封闭7mm的血管, 其封闭血管断端的效果与血管夹、缝线等同, 这样处理血管及剥离组织就显得相对容易, 也促进了腹腔镜胃肠道手术的发展。

1.2 药物治疗的新发展

消化性溃疡主要是由于幽门螺杆菌引起的, 在幽门螺杆菌粘附的上皮细胞可见微绒毛减少, 细胞间连接丧失, 细胞肿胀、表面不规则, 细胞内粘液颗粒耗竭, 呈空泡样变, 细菌与细胞间形成粘着蒂和浅杯样结构。幽门螺杆菌主要是经口传播, 因此用抗菌杀灭法是不现实的, 幽门螺杆菌免疫疫苗的研究或可给我们提供一条彻底清除幽门螺杆菌的途径。目前, 已有部分学者从事此方面的研究, 但尚未见到成功报道。

2 结语

加强对消化性溃疡治疗新进展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 同时也是研究的一个新趋势, 具有较大的社会意义。

摘要:消化性溃疡的治疗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阐述了消化性溃疡的产生原因, 其次从外科手术新发展、药物治疗新发展方面分析消化性溃疡治疗的新进展, 为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外科手术,药物治疗,新进展

参考文献

[1]彭海波.消化性溃疡患儿的临床诊治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09, 4 (6) :24.

替吉奥治疗胃癌的临床新进展 篇7

药物疗效方面, 替吉奥在早、中期胃癌术后辅助性化疗、晚期胃癌化疗、新辅助化疗等方面均有很好疗效。

1 替吉奥在Ⅱ、Ⅲ期胃癌术后辅助性化疗中的相关研究

2007年胃肠肿瘤研讨会上首次公开研究结果的一项代号为ACTS ̄GC的临床试验, ACTS ̄GC研究在100多个临床中心进行, 此大型多中心随机Ⅲ期临床试验对1059例Ⅱ、Ⅲ期胃癌D2手术切除痊愈的患者进行术后使用S ̄1辅助化疗 (术后45d内开始并以连续服药4w、而后停药2w为一疗程重复治疗, 用药剂量则依个体体表面积在80~120mg/d) 与单纯手术的生存率 (术后3年) 、3年内无复发生存率、死亡率、复发率进行比较:术后S ̄1辅助化疗组生存率为80.5%, 单纯手术组生存率为70.1%;术后S ̄1辅助化疗组3年内无复发生存率为72.2%, 单纯手术组3年内无复发生存率为60.1%;术后S ̄1辅助化疗组死亡率比纯手术组死亡率低32%, 术后S ̄1辅助化疗组复发率比单纯手术组复发率低38%。邢汉飞、韩超[1]也对国内50例进展期胃癌手术患者进行相关试验, 单纯手术组 (25例) , 试验组 (25例, 术后1个月起口服替吉奥80mg/ (m2·d) , 每日早晚餐后分2次口服, 连用14d, 间隔7d, 21d为1周期, 共用3个周期) 对比术后2年生存率为:单纯手术组为68%, 试验组为84%。由此可以看出替吉奥在Ⅱ、Ⅲ期胃癌术后辅助性化疗中疗效确切, 比单纯手术好, 可以作为胃癌术后的标准治疗。

2 替吉奥在晚期胃癌治疗中疗效更为明显

夏炎春[2]对39例老年晚期期胃癌患者, 口服替吉奥胶囊 (根据体表面积给予口服替吉奥40~60mg/次, 2/d, 连续服用4w, 休息2w, 6w为1个周期) , 完成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显示全组39例客观疗效为:CR 1例, PR12例、SD 11例、PD 15例, 有效率 (CR+PR) 为33.3%, 肿瘤控制率为 (CR+PR+SD) 61.5%。唐金钱[3]对38例晚期胃癌患者采用口服替吉奥 (体表面积<1.25m2, 基准量40mg/次;<1.5m2体表面积>1.25m2, 50mg/次;体表面积>1.5m2, 基准量60mg/次。连服28d, 停药14d, 42d为1个周期, 共用2个周期) , 治疗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显示38例患者中, CR 5例, PR12例, SD 9例, PD 12例, 有效率达44.74%。得出结论:替吉奥治疗晚期胃癌疗效好, 不良反应小, 适用于晚期患者和不宜联合化疗及静脉给药的患者。

3 使用替吉奥对胃癌患者行新辅助化疗可以降低分期, 提高手术切除率

陈颖[4]将5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分成两组:观察组 (25例) 行替吉奥单药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治疗;对照组 (25例) 直接行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根治性切除率、术后病理分期与术前临床分期差异, 观察以替吉奥单药方案对进展期胃癌进行新辅助化疗的作用。结果:观察组中22例完成根治性切除, 对照组中19例完成根治性切除;观察组中8例术后病理分期低于术前临床分期, 对照组中1例术后病理分期低于术前临床分期,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果显示替吉奥单药新辅助化疗方案应用方便, 毒副反应低, 可降低进展期胃癌的病理分期, 提高手术根治性切除率, 未增加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由此可以看出通过替吉奥对胃癌患者行新辅助化疗可以降低术后分期。

3.1给药方式采用单药和联合用药均对胃癌的疗效均显著, 联合用药更佳

3.1.1 S ̄1单药治疗有效

因为胃癌早诊率较低, 大多数病人确诊时已为晚期, 失去手术机会或只能进行姑息性手术, 因此化疗成了主要治疗方法, 日本有两项II期后期研究, 包括101例进行性胃癌患者接受标准剂量的替吉奥口服治疗实验数据结果显示:总响应率为44.6%, 中数存活期是224d, 1年存活率为37%。替吉奥在国内上市后, 国内学者也针对替吉奥对晚期胃癌的化疗疗效做了一些研究, 毕延智等[5]对35例晚期胃癌初治患者23例, 复治患者12例, 用单药替吉奥治疗, 其中初治者有效率为43.5% (10/23) 。复治者有效率为16.7% (2/12) 。证明替吉奥治疗胃癌有效且疗效明显。

3.1.2 S ̄1联合给药的研究较为丰富

研究证明S ̄1三药联合治疗胃癌的有效率大于S ̄1双药联合更优于S ̄1单药治疗。

2007年6月召开的美国临床肿瘤学学会 (ASCO) 第43届年会上予于首次公布。SPIRITS研究共包括305例无化疗史且已不能切除的复发性或进展期胃癌患者, 给药方案分别为:S ̄1 40~60mg/m2, bid×4w, q6w;S ̄1+DDP组为:S ̄1 40~60mg/m2, bid×3w;DDP 60mg/m2, d8, q5w。2年随访结果显现, S ̄1组与S ̄1+DDP组的RR分别为31.1%和54%, S ̄1+DDP组有效率较高。国内进行的RCT (Ⅲ) SC ̄101研究, 比较了S ̄1单药与S ̄1+P方案以及FP方案的疗效, S ̄1+P组的疗效显著优于FP组优于S ̄1单药。2010年日本一项Ⅱ期临床研究报告显示, 周剂量紫杉醇联合替吉奥治疗晚期胃癌总有效率达46.3%, 随访3年, 中位PFS为6个月, 中位生存时间为14.3个月。更有韩国方面研究紫杉醇、替吉奥、顺铂三药联合方案治疗晚期胃癌Ⅱ期临床试验报告总有效率为59.1%, 中位PFS为9.4个月, 总生存时间11.2个月。国内刘海燕、丁慧鑫[6]对20例入组的晚期胃癌病人, 给予替吉奥胶囊80mg/m2每日分两次口服, 连服2w休1w, 奥沙利铂125mg/m2, 第1d, 每3w重复。每2个周期进行影像学检查及肿瘤标志物监测, 评价疗效和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显示总有效率 (CR+PR) 为50.0%, 疾病控制率为 (CR+PR+SD) 80%, 达到了极好的效果, 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大多1~2度, 占87.26%, 3~4度占9.74%, 病人耐受良好。以上研究证明S ̄1联合用药大大提高了胃癌的化疗的有效率, 可以作为一线用药的选用对象。

3.1.3不良反应

有研究证明[7]替吉奥钾毒性仅为5 ̄FU的1/4~1/7, 其成分之一Oxo口服给药后主要对消化道内分布的乳清酸磷酸核糖转移酶 (ORPT) 有选择性拮抗作用, 抑制5 ̄FU磷酸化转变为5 ̄FUMP, 减少5 ̄Fu对消化道粘膜的损害等副作用可达80%, 进而降低5 ̄Fu消化道毒性。2007年胃肠肿瘤研讨会上公开代号为ACTS ̄GC的临床试验研究中统计奥钾治疗最常见的3~4级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腹泻、食欲缺乏和血液学症状, 然它们的发生率均≤6%, 国内刘鹏[8]单药S ̄1治疗胃癌患者47例, 总结出不良反应:恶心呕吐 (27.66%) 、腹泻 (21.28%) 、口腔炎 (12.77%) ;其中Ⅲ或Ⅳ度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恶心呕吐为2.13%, 腹泻为10.64%, 口腔炎为4.26%。血液学不良反应中, Ⅲ或IV度贫血、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分别为14.89%、6.38%和2.13%, 但毒性均可以耐受。

4 总结

替吉奥作为替加氟的一种增效减毒性改良制剂, 治疗胃癌的新药, 它对胃癌尤其是进展期、晚期胃癌的疗效明显, 联合用药疗效更好, 副反应较小, 作为治疗胃癌的新药, 它的优越性已趋凸现, 经过不断的研究有望成为胃癌治疗的一线用药的良好选择。

参考文献

[1]邢汉飞, 韩超.替吉奥联合手术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1, 18 (8) :1312.

[2]夏炎春, 赵瑜, 王俊丽.替吉奥治疗老年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6) :36-37.

[3]唐金钱替吉奥治疗38例晚期胃癌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 2011, 32 (3) :485.

[4]陈颖, 杨大明, 邵俊, 等.替吉奥单药新辅助化疗对进展期胃癌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刊, 2012, 14 (1) :43-44.

[5]毕延智, 曾冬香, 宋红蕾.替吉奥胶囊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J].江苏医药, 2012, 38 (7) :845-846.

[6]刘海燕, 丁慧鑫, 王淑英, 等.替吉奥胶囊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 2012, 18 (3) :146-147.

[7]邹卉瑜.替吉奥胶囊 (S-1) 在中国癌症患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生物等效性[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10, 26 (5) :349-352.

妇科抗肿瘤治疗的新进展 篇8

1 妇科肿瘤的诊断

在临床妇科肿瘤的检查中较为普遍的超声检查主要是确定病变类型或病变范围, 属于一种较为典型的无创性检查。经阴道超声检查能更近地接触靶器官, 可清晰地显示肌瘤数目、大小和部位等, 且不受体型肥胖、肠腔气体、膀胱多重反射等因素的干扰, 大大提高了子宫肌瘤的检出率, 可作为子宫肌瘤的首选检查方法, 充分显示了其优越性。

2 药物治疗妇科肿瘤

2.1 化疗药物

妇科肿瘤给女性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了严重影响, 并产生极大的痛苦, 必要情况下给予化疗药物治疗。化疗药物具有较强的细胞毒性, 可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效果, 且化疗药物对造血系统源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2.2 中成药治疗

中成药治疗妇科肿瘤患者, 比较适合肿瘤较小或患者即临近绝经期, 并且临床无明显症状的患者。此方法属于保守治疗, 患者在治疗时无需住院, 也可保留全子宫, 其临床疗效也较为稳定[3]。如西黄丸、散结灵、百合固金丸、荷叶丸、蟾酥制剂、莪术制剂等, 其功能均具有清热解毒、化痰散结、活血祛瘀, 对于较小肿瘤以及良性肿瘤患者可以改善肿瘤症状, 显著减轻患者病痛。

3 手术治疗妇科肿瘤

3.1 手术切除术

手术切除肿瘤是妇科用于治疗肿瘤的常用方法, 常用术式为经腹部子宫全切术、经阴道子宫全切术和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 依照B型超声进行检查, 查看肿瘤的所在部位。

3.2 传统开腹术

妇科肿瘤患者采取传统开腹术以剖开腹腔, 并彻底将肿瘤进行全部切除, 比较适用于各种子宫肿瘤的患者, 且无任何手术禁忌证患者, 以及对于无生育要求的患者。

3.3 腹腔镜技术

近年来, 随着我国腹腔镜技术的快速发展, 越来越多的患者及医师都青睐于腹腔镜手术, 因腹腔镜无需开腹即可完成手术治疗。目前, 随着可视化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影像学设备的研发, 将患者腹腔组织解剖结构进行精确可视化已不在是难题[1]。采用腹腔镜技术治疗妇科肿瘤, 较以往的开腹手术取得了很大的改进, 但操作依然会影响患者的身心, 所以, 应加强患者围术期的观察情况, 尽量避免并发症的出现[2]。

4 结束语

妇科肿瘤疾病不同于其他疾病, 女性患者在不同年龄段可患有不同类型的疾病, 且肿瘤的生长部位范围比较广, 也可能在一个部位发生多个肿瘤, 且大小不同, 有些恶性肿瘤进展较快[4]。对治疗妇科肿瘤的相关疾病知识进行研究, 且对不同治疗方法以及适用情况进行探讨和分析, 为有效治疗妇科肿瘤, 需进一步实现对患者的检查, 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在满足患者治疗的同时, 为患者今后继续生育功能考虑并积极治疗。通过临床抗肿瘤治疗的研讨, 使妇科医师能够更加准确的制订治疗方案, 有利于患者对整个治疗过程有更加详细的了解。

摘要:本研究重点阐述临床抗肿瘤治疗在妇科中的新进展, 对临床抗肿瘤治疗进行分析, 分别从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方面, 从而实现对患者全面、有效的治疗, 以便为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方案, 也可为妇科疾病治疗提供更有效的方法。由于肿瘤生长因子在体内广泛表达, 且与许多妇科疾病密切相关, 因此, 临床抗肿瘤治疗对于妇科肿瘤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抗肿瘤治疗,妇科,临床进展,疾病

参考文献

[1]布洁.现代放射治疗新技术在妇科肿瘤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0, 22 (8) :632-633.

[2]王永莉, 廖丹英.老年妇科肿瘤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 2012, 31 (20) :132-133.

[3]刘彩玲.对妇科肿瘤临床诊治的探讨[J].当代医药论丛 (下半月) , 2013, 12 (5) :1256-1257.

肝癌近代治疗新进展近 篇9

肝癌手术切除新概念首先给病人带来根治希望的是手术切除疗法。近些年来,肝癌的手术切除已取得较好的疗效:各型肝癌切除后5年生存率已达30%左右,其中小肝癌切除后的5年生存率可达60%。早年的肝癌手术受癌灶所处解剖部位特殊和中央型癌灶当属手术禁区等限制,使临床上许多肝癌病例无法进行切除。近年来随着手术器械的改进和操作技术的提高,事实上对任何部位的肝癌均可实施切除,因而提出了“肝癌手术无禁区”的新概念。对于直径小于5厘米的小肝癌,可行亚肝段切除或局部切除,只需切除距癌灶2厘米的正常肝组织,即可达根治目的。对于大肝癌,目前主张只要有条件切除,均宜实施手术切除,从肿瘤生物学观点来看。这样处理可以减轻或解除人体积癌灶给机体造成的重负荷免疫功能负担,从而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抗癌能力,对某些暂时不能切除的大肝癌,还可以先用非手术疗法待癌灶缩小以后施行“二期切除”手术。

近些年来,肝移植在治疗小肝癌中的地位不断提高,肝移植不公切除了肝癌,同时还消除了肝癌的发展基础,肝硬化,能从根本上控制肝癌的发展。目前公认,与切除相比,肝移植的疗效更好。不过目前在供肝来源和经费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限制了肝移植的大面积推广应用。

肝癌非手术疗法新进展由于肝癌的恶性程度高,复率也高,而且我国肝癌80%以上合并肝硬化。其手术治疗的切除率仅20-30%,因此,临床上仍然存在大量不能作手术切除的病倒。但近些年来,随着非手术疗法的迅速进展,治愈肝癌的希望之门已向一些肝癌病人打开,各种非手术疗法在不能切除肝癌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公认有效非手术疗法有如下多种。

(一)肝动脉栓塞化疗:穿刺股动脉放入导管直至肝动脉,注入抗癌化学药物与碘化油的混合物。高浓度化学药物能给癌细胞以致命打击。碘化油进入癌组织后,将其小动脉分支完全阻塞,使癌细胞得不到血液供应,犹如在战争中断绝了敌人的“粮草”,使癌细胞不攻自破。此种疗法可多次进行,疗效较好。有些病人经栓塞化疗后癌灶明显缩小,为手术创造了条件可行“二期切除”。

(二)无水酒精注射治疗:在B型超声波的监视下,将无水酒精直接注入肿瘤结节中。这种高浓度的酒精能使癌细胞脱水、固定,导致癌细胞变形、坏死;同时能破坏癌结节中及其周边的血管使之坏死、闭塞,引起血供障碍,加重了癌组织的变形坏死。酒精注射可反复多次进行,局部治疗的效果甚好。

(二)内放射栓塞治疗:长期以来肝癌被认为是对放射不敏感的癌症,加之外照射放疗会产生诸多并发症而限制了照射剂量的提高,疗效一直不满意。但近年来,采用含有同位素的栓塞剂进行放射栓塞取得了显著效果,已逐步成为治疗不能切除肝癌的一种新技术。临床应用表明,内放射栓塞具有较好的缓解症状和延长生存期的作用,有些病人经内放射治疗后已获长期生存。

(四)冷冻治疗:研究表明,癌组织比正常组织对冷冻更为敏感。冷冻可导致组织细胞坏死。通过快速冷冻后缓慢融解,反复冻融及阻断组织血供,可使冷冻区癌组织最大限度发生凝固性坏死。冷冻疗法用于不能切除肝癌的治疗,已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压疮的预防及治疗新进展 篇10

1.1 基本概念:

压疮 (又称压力性溃疡) 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 发生持续缺血缺氧, 营养不良, 而致局部组织溃烂坏死, 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压疮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 随着患者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 压疮的发生将有可能引发护患纠纷, 因此预防发生成为压疮护理工作的重点。

1.2 压力因素。

(1) 垂直压力:引起压疮最主要的原因是局部组织遭受持续性垂直压力, 特别在身体骨头粗隆凸出处。如果长期卧床或坐轮椅、夹板内衬垫放置不当、石膏内不平整或有渣屑、局部长时间承受超过正常毛细血管的压迫, 均可造成压疮 (一般而言皮肤层下的血管可承受的压力约为32 mm Hg, 假若超过以上的压力, 局部血管便可能扭曲、变形而影响到血流的通过, 则有缺血的现象) 。 (2) 摩擦力:摩擦力作用于皮肤, 易损害皮肤的角质层。当患者在床上活动或坐轮椅时, 皮肤可受到床单和轮椅垫表面的逆行阻力摩擦, 如皮肤被擦伤后受到汗、尿、大便等的浸渍时, 易发生压疮。 (3) 剪力:所谓剪力是一个作用力施于物体上后导致产生一平行反方向的平面滑动, 是由摩擦力与垂直压力相加而成。它与体位关系密切, 例如平卧抬高床头时身体下滑, 皮肤与床铺出现平行的摩擦力, 加上皮肤垂直方向的重力, 从而导致剪力的产生, 引起局部皮肤血液循环障碍而发生压疮。

1.3 易发部位:

多发生于无肌肉包裹或肌肉层较薄、缺乏脂肪组织保护又经常受压的骨隆突处。 (1) 仰卧位好发于枕骨粗隆、肩胛部、肘、脊椎体隆突处、骶尾部、足跟。 (2) 侧卧位好发于耳部、肩峰、肘部、肋骨、髋部, 膝关节的内、外侧及、内外踝。 (3) 俯卧位好发于耳、颊部、肩部、女性乳房、男性生殖器、髂嵴、膝部、脚趾。

1.4 压疮的危害:

一旦发生压疮, 不但给患者及家属增加痛苦, 加重病情, 延长病程。严重因继发感染引起败血症而危及患者生命。

1.5 压疮临床分期。

Ⅰ度 (淤血红润期) :表皮还无损伤, 只是局部皮肤发红, 为暗红色, 同时伴有红肿热痛, 而且解除局部压迫30 min以上肤色没有改善。Ⅱ度 (炎性浸润期) :受损皮肤呈紫红色, 红肿进一步扩大, 皮肤变薄, 同时表面有大小不一的水疱, 容易破溃, 伴有疼痛, 尚未出现坏死组织。Ⅲ度 (浅度溃疡期) :表皮水泡破溃, 可见创面, 局部有渗出液, 感染后有脓液覆盖, 有浅层组织坏死, 形成溃疡面, 疼痛加重。Ⅳ度 (坏死溃疡期) :为压疮严重期。感染向深部发展, 甚至到达骨骼;坏死组织呈黑色, 分泌物增多, 严重者可出现败血症。

2 预防压疮的护理措施

控制压疮的关键是预防, 对高危因素患者要加强观察和护理, 做到早发现, 早预防, 早治疗, 防患于未然。教育患者及家属认识到压疮的发生机制及危害性, 注意避免同一姿势时间过长, 局部长期受压, 并做到早期发现。

2.1 对卧床患者建立翻身卡, 每2 h翻身一次并观察记录皮肤受压情况, 严格交接班制度。对长期卧床的患者, 最好使用气垫床。压疮防治气垫床系由双气囊构成, 能够通过交替充气和排气, 帮助患者缓慢翻身, 避免局部长时间受压, 起到有效改善受压部位血液循环, 防止压疮发生或发展的目的。使用气垫床极大降低了临床卧床患者压疮发生率。

2.2 保持床铺平整、清洁、干燥, 病号服及患者皮肤清洁干燥, 发现污渍及时更换, 减少对皮肤的刺激也是预防压疮重要环节。便盆使用得当, 避免擦伤皮肤。传统理论认为局部皮肤按摩可以改善血液循环, 但近年研究不主张对受压局部进行按摩, 因皮肤受压变红是正常的保护反应, 一旦发现皮肤受压可迅速解除压力, 一般30~40 min后皮色可恢复正常。

2.3 卧床患者易营养不良, 皮肤弹性差, 要注意补充营养, 给予高蛋白, 高热量, 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 必要时给予静脉输液如脂肪乳等, 以增强机体和皮肤的抵抗力, 促进伤口愈合。

2.4 除局部换药外, 还可配合红外线照射。照射时距离患处皮肤约20~30 cm, qd或bid, 每次20~25 min。照射时应随时观察局部情况, 以防烫伤。

3 压疮各阶段的治疗方法

传统认为创面干燥利于愈合, 现代研究则认为无菌湿润条件下有利于创面新鲜肉芽组织形成, 能够促进肉芽组织的生长, 提出伤口湿润环境愈合理论。

Ⅰ期压疮:给予气垫床以减轻局部压力, 加强翻身护理, 局部可给予透明贴保护[1]。

Ⅱ期压疮: (1) 伤口周围碘伏消毒后用水胶体敷料封闭, 隔日换药[2]。 (2) 局部有水泡者先用无菌注射器抽出水泡内液体。 (3) 治疗的同时可配合红外线照射。

Ⅲ期压疮:伤口可先用双氧水和生理盐水清洗, 再用德湿威浸林格氏液湿敷, 应用自溶性清创, 将水凝胶挤入创面, 外敷水胶体敷料, 溃疡贴要超出创面2 cm以上[3]。操作者摩擦发热后, 将溃疡贴向四周拉平, 粘贴牢固, 隔日换药。

Ⅳ期压疮:首先清创术多次清创, 逐步清除坏死组织及荚膜, 裸露出新鲜组织。创面用生理盐水彻底清洗, 再应用自溶式清创, 创面用水胶体敷料封闭, 注意换药及创面观察。有感染症状的压疮可选用银离子敷料, 更利于吸收渗液。

4 讨论

我科 (神经内科) 采用了规范、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配合气垫床的实用, 在治疗上采用湿性愈合理论, 效果满意。同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 了解压疮的发生机制、危害性及预防措施, 使我科卧床患者的压疮发生率大幅度下降, 获得了患者及家属的好评, 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减少了医疗纠纷的发生。

摘要:压疮的预防和护理一直是神经内科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由于脑血管重症患者卧床时间长, 病情重, 营养状况差, 皮肤感觉下降, 肢体瘫痪, 难以完全避免发生压疮。而压疮一旦发生, 可作为护理不良事件, 因此必须及时预防, 加强护理, 尽最大可能避免压疮发生发展。正确有效的护理显著减少卧床患者压疮的发生, 水凝胶敷料治疗溃疡期压疮方法简便, 疗效满意, 提高了压疮的治愈率。

关键词:压疮,预防,护理,治疗

参考文献

[1]翟海龙.对于压疮认识的几点辨析[J].中华护理杂志, 2011, 46 (4) :411-412.

[2]杨竹芹, 綦美娟.褥疮护理与治疗方法[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3, 26 (5) :667-668.

上一篇:城市住宅小区设计下一篇:走近雅鲁藏布大峡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