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术后的辅助治疗

2024-10-11

宫颈癌术后的辅助治疗(精选7篇)

宫颈癌术后的辅助治疗 篇1

宫颈癌是我国女性生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随着宫颈癌筛查工作的广泛开展, 早期宫颈癌的比例逐渐上升。对于早期 ( ⅠB ~ ⅡA期) 术后患者, 若存在≥2个中危复发危险因素 ( 包括肿瘤最大直径>4 cm、宫颈深层间质浸润和脉管瘤栓) 通常会进一步接受辅助放疗[1,2]。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显示, 对于具有≥2个中危复发危险因素的患者, 术后辅助放疗可以延长疾病无进展生存期, 但长期随访未发现其总生存期的延长[1,2]。放疗对年轻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和放疗后复发患者的治疗选择问题逐渐受到关注。与放疗相比, 化疗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是可逆的, 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相对减少[3], 化疗避免了放疗剂量的累积, 为局部复发患者的进一步治疗留有更多选择余地。近年来有回顾性研究显示, 对于有中危因素的患者术后进行辅助化疗, 其预后与术后行辅助放疗相当[3]。我们从2004年开始对ⅠB1 ~ ⅡA期宫颈癌术后存在中危因素和病理检查提示低分化或非鳞癌的患者行辅助化疗。现回顾性分析这部分患者术后辅助化疗的不良反应及预后, 初步分析影响其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

1资料与方法

1. 1研究对象收集2004年8月至2012年9月就诊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妇科ⅠB1 ~ ⅡA期宫颈癌术后病理检查提示具有1项及以上中危复发因素、低分化或非鳞癌行补充辅助化疗69例患者的病历资料。 69例患者均行Piver Ⅲ型广泛性子宫切除+ 盆腔淋巴结切除术。中危因素包括: 宫颈深层间质浸润 ( >1 /2肌层) ; 脉管癌栓; 术前肿瘤直径>4 cm。69例患者中, 因具有1项及以上中危因素行术后辅助化疗47例, 其中宫颈深层间质浸润者23例 ( 33. 3% ) , 脉管癌栓者21例 ( 30. 4% ) , 肿瘤直径> 4 cm者20例 ( 29. 0% ) ; 仅具有1项中危因素者有31例; 具有2项及以上中危因素者16例。69例患者中病理检查提示为低分化24例 ( 34. 8% ) , 病理类型为非鳞癌者15例 ( 21. 7% ) , 仅因肿瘤低分化或非鳞癌行术后辅助化疗22例。69例患者平均年龄39. 5岁 ( 25 ~ 57岁) , 平均体重指数 ( BMI) 22. 8 kg /m2 ( 16. 0 ~ 29. 4 kg /m2) 。患者治疗前均行鳞状上皮细胞癌相关抗原 ( SCC) 检测, 行盆腹腔MRI或盆腹腔CT检查评估远处转移及淋巴结转移情况, 并由2名有经验的妇科肿瘤专科医师行妇科检查明确FIGO临床分期, Ⅰ B1期47例 ( 68. 1% ) , Ⅰ B2期15例 ( 21. 7% ) , Ⅱ A期7例 ( 10. 1% ) 。主要的病理类型为鳞癌 ( 54例) , 其次为腺癌 ( 13例) , 另有腺鳞癌和未分化癌各1例。

1. 2辅助化疗方法除6例伴有中危因素的腺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6疗程外, 其余63例患者术后辅助化疗3疗程。术后首次化疗距手术时间平均2. 6周 ( 0. 86 ~ 6. 86周) 。术后辅助化疗方案包括: 氟尿嘧啶+ 顺铂34例 ( 49. 3% ) ; 紫杉醇+ 铂类28例 ( 40. 6% ) ; 吉西他滨+顺铂3例 ( 4. 3% ) ; 博来霉素+ 异环磷酰胺+顺铂2例 ( 2. 9% ) ; 拓扑替康+顺铂2例 ( 2. 9% ) 。所有患者均未行术后辅助放疗。

10例ⅠB2期的患者因肿瘤直径>4 cm考虑手术困难术前行新辅助化疗1 ~ 3疗程, 其中紫杉醇+顺铂5例 ( 50. 0% ) ; 吉西他滨+顺铂1例 ( 10. 0% ) ; 拓扑替康+ 顺铂2例 ( 20. . % ) ; 顺铂动脉插管化疗1例 ( 10. 0% ) ; 博来霉素+ 异环磷酰胺+ 顺铂1例 ( 10. 0% ) 。

1. 3随访患者治疗后定期随访, 每3 ~ 6个月行妇科检查、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 ( SCC) 、盆腹腔超声检查和阴道断端的细胞学检查, 可疑复发时行CT和 ( 或) MRI、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 PET-CT) 等影像学检查。化疗副反应的评价和分级参照肿瘤化疗药物不良反应评价系统 ( common terminology criteri for adverse events, CTCAE v3. 0) [4]。

1. 4统计学方法采用Kaplan-Meier方法绘制疾病无进展生存曲线, 临床病理因素对疾病无进展生存期影响的单因素分析采用Log-rank test, 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 P<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 1生存期分析69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33. 7月 ( 12. 5 ~ 86. 5月) , 无失访病例, 死亡2例。采用Kaplan-Meier方法绘制疾病无进展生存曲线, 2年疾病无进展生存率为93% , 3年疾病无进展生存率为89% 。见图1。

2. 2复发及转移共4例患者复发, 复发率为5. 8% 。4例复发患者的病理类型均为鳞状细胞癌, 术前均未行新辅助化疗, 术后病理检查均存在宫颈深层间质浸润的复发中危因素, 其中3例为低分化 ( 见表1) 。4例均有远处转移, 其中2例伴有盆腔复发, 局部复发率为2. 9% , 同时伴骨转移; 2例仅伴远处转移。 盆腔复发伴骨转移的2例患者中, 其中1例术后行补充氟尿嘧啶+顺铂化疗3疗程, 随访36. 1月后出现SCC升高至12. 9 ng / ml, 盆腔MRI检查示盆腔复发累及左侧输尿管, 骨扫描提示骶骨转移, 予拓扑替康+顺铂化疗1疗程, 盆腔放疗及奈达铂同步化疗, 肿瘤持续进展, 复发后10个月患者死亡, 生存时间为46. 1月; 另1例术后行吉西他滨+顺铂化疗3疗程, 随访7. 1月后出现SCC升高至5. 8 ng / ml, 盆腔MRI检查示盆腔淋巴结转移, 骨扫描提示右侧肱骨转移, 予氟尿嘧啶+顺铂3疗程后疗效评价为疾病稳定 ( SD) , 行盆腔放疗, 疗效评价完全缓解 ( CR) , 骨转移予唑来膦酸钠治疗, 复发后随访69. 5个月疾病无进展。

2例仅伴远处转移的患者, 其中1例术后行氟尿嘧啶+顺铂化疗3疗程, 随访27. 4月后胸部CT检查示右下肺肿物10 mm×39 mm, 穿刺活检病理回报为低分化鳞癌, 行局部放疗, 疗效评价CR, 复发随访7. 9个月无进展; 另1例术后行氟尿嘧啶+顺铂疗程, 随访33. 7月, 胸部CT检查示右肺上叶肿物, 胸膜多发结节, 纵膈多发肿大淋巴结, 腹部CT检查示肝右叶结节病灶。行超声引导下肺部肿物穿刺, 病理检查提示中分化鳞癌。予紫杉醇+顺铂化疗2疗程, 因紫杉醇过敏更改化疗方案为吉西他滨+顺铂化疗5疗程, 疗效评价为SD, 行局部放疗, 疗效评价部分缓解 ( PR) , 患者拒绝继续治疗, 复发后11. 2月患者死亡。

2. 3术后辅助化疗影响疾病无进展生存率的临床病理因素分析单因素 ( Log-rank test) 分析显示, 宫颈深肌层间质浸润及低分化与疾病无进展生存率有关 ( P =0. 014, P = 0. 041) 。FIGO分期、脉管癌栓、肿瘤直径、中危因素数与疾病无进展生存率无关。见表2。 将低分化、宫颈深层间质浸润这2项在单因素分析中与疾病无进展生存率有关的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 结果显示低分化是影响疾病无进展生存率的独立因素 ( RR =26. 7, P =0. 005) 。

2. 4术后辅助化疗的不良反应分析6例患者因经济因素仅完成2疗程化疗, 无患者因化疗不良反应终止治疗。4例患者因紫杉醇过敏反应更换了化疗方案。白细胞减少Ⅰ级者20例 ( 其中5例伴Ⅰ级血红蛋白减少) , 白细胞减少Ⅱ级者11例 ( 其中3例伴Ⅰ 级血红蛋白减少) , 仅2例患者出现Ⅲ级白细胞减少 ( 其中1例拓朴替康+顺铂化疗的患者同时伴有Ⅱ级血小板减少及Ⅱ级血红蛋白减少, 另1例为氟尿嘧啶+顺铂化疗的患者同时伴有Ⅰ级血红蛋白减少) 。 21例患者出现 Ⅰ ~ Ⅱ 级的胃肠道反应。1例患者出现化疗相关的肠梗阻, 该患者术后恢复好, 于术后12天开始氟尿嘧啶+顺铂方案化疗, 化疗后7天出现排气减少, 恶心、呕吐症状, 行立位腹平片见气液平, 予禁食、禁水、胃肠减压、静脉营养治疗3天后好转, 并如期完成了术后的3疗程化疗。

3讨论

3. 1宫颈癌术后辅助化疗的可行性对于早期 (ⅠB ~ ⅡA期) 术后患者, 若存在≥2个中危复发危险因素 ( 包括肿瘤最大直径>4 cm、宫颈深层间质浸润和脉管瘤栓) 通常会进一步接受辅助放疗[1,2]。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显示, 对于具有≥2个中危复发危险因素的患者, 2年疾病无进展生存率在术后放疗组为88% , 在无进一步治疗组为79%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然而该研究长期随访后 ( 12年) , 更新的分析结果显示, 放疗可以减少盆腔复发, 但不能降低远处复发风险, 盆腔放疗延长了疾病无进展生存期, 而总生存期无显著性改善[5]。目前, 对于有中危因素的早期宫颈癌患者术后的治疗方式尚存在争议。由于宫颈癌发病呈年轻化趋势, 放疗导致的卵巢功能丧失、阴道挛缩, 使患者生理功能和生活质量下降的问题逐渐受到关注[6]。 放疗有剂量累积效应, 复发后通常无法再次使用放疗。而放疗所致的组织纤维化则会严重影响复发后的化疗效果, 同时导致复发患者再次手术困难, 放疗后患者复发后的治疗选择非常受限。与放疗相比, 化疗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是可逆的, 因此, 近年来有研究尝试对中危因素的早期宫颈癌患者术后补充化疗。 国外的小样本回顾性研究显示, 对于宫颈癌术后有中、高危复发因素的患者术后行辅助化疗, 其无疾病进展生存期与辅助放疗相当[3,7]。Hosaka等[3]对宫颈癌术后存在中危因素或宫旁浸润行辅助化疗或盆腔放疗的患者行回顾研究, 结果显示术后辅助化疗和放疗的患者3年疾病无进展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96. 5% 和82. 6% ) 。Lee等[7]的研究显示, 对宫颈癌术后存在中危因素或病灶近阴道切缘<1 cm的患者行辅助化疗或盆腔放疗, 疾病无进展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并且辅助化疗可以降低远处复发的风险 ( 23% 和71% ) 。这些研究结果提示化疗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

本研究结果显示, 复发4例, 复发率5. 8% 。复发患者均接受了局灶或盆腔放疗, 1例病情持续进展死亡, 另1例患者经放疗后疗效评估为PR, 但患者拒绝继续治疗, 复发后11. 2月死亡, 其余2例均完全缓解。2年疾病无进展生存率为93% , 3年无疾病进展生存率为89% , 提示具有中危因素的早期宫颈癌患者术后行辅助化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本研究共入组69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33. 7月 ( 12. 5 ~ 86. 5月) , 仅观察到2例患者死亡, 尚无法评价总生存期。总生存期的评价尚待更多病例和长期随访数据的积累。

3. 2宫颈癌术后行辅助化疗中危因素的选择虽然现有的循证医学证据支持对存在2项及以上中危因素的早期宫颈癌患者术后补充辅助治疗[8], 但对于仅存在1项中危因素的患者是否需术后辅助治疗存在争议, 临床中的处理方案多样。一项国外回顾性研究显示, 在仅存在宫颈深层间质浸润1项中危因素的患者中, 术后辅助治疗者 ( 放疗或同步放化疗) 的疾病无进展生存期优于无进一步治疗者[9]。也有研究对存在宫颈深层间质浸润1项中危因素的患者术后辅助化疗, 其5年疾病无进展生存率为93. 3%[10]。本研究中, 对于具有1个及以上中危因素的患者均进行术后辅助化疗, 单因素分析显示, 中危因素数与疾病无进展生存率无关, 同时深肌层浸润与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有关。因此, 即使具有单一的中危因素, 尤其是宫颈深层间质浸润的患者, 应考虑术后辅助化疗。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 主要的辅助化疗方案为氟尿嘧啶+顺铂, 在复发的4例患者中有3例采用此方案行术后辅助化疗。近年来有研究显示, 紫杉醇+顺铂方案可作为复发宫颈癌的首选治疗方案[11], 在具有高危因素的宫颈癌辅助治疗中也有较好的疗效[12]。Hosaka等[12]对宫颈癌术后具有深肌层浸润、脉管癌栓、肿瘤直径>4 cm, 宫旁转移和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术后行紫杉醇+顺铂化疗或盆腔放疗, 结果显示其3年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无显著性差异 ( 78. 1% 和67. 3% ) , 化疗组的总生存期优于放疗组 ( 93. 8% 和69. 4% ) 。其结果提示对于宫颈深层间质浸润的患者, 术后辅助化疗应考虑更为有效的化疗方案, 如紫杉醇+ 铂类方案。

肿瘤低分化在宫颈鳞癌和腺癌中都是影响预后的不良因素[13], 但其是否作为辅助治疗的指征仍存在争议。宫颈腺癌较鳞癌预后差[14,15], Ⅰ期宫颈鳞癌5年生存率为90% , 而腺癌仅为60%[14]。有研究显示, 与宫颈鳞癌相比腺癌更易发生远处转移[16]。化疗为全身性治疗, 对于远处复发的疗效优于局部放疗, 因此, 我们对具有低分化和非鳞癌这两项危险因素的22例患者也补充了术后辅助化疗。本研究中4例患者复发, 其中3例为低分化, 研究结果显示肿瘤低分化是影响疾病无进展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 RR = 26. 7, P = 0. 005) , 提示低分化应作为复发的危险因素给予辅助治疗。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 主要的化疗方案为氟尿嘧啶+顺铂, 提示针对低分化这一危险因素应使用更为有效的化疗方案。本研究中腺癌患者13例, 目前尚未观察到腺癌患者复发。术后辅助化疗是否能改善腺癌患者的疾病无进展生存率尚需更多病例积累及随访。

3. 3术后辅助化疗的安全性国外的小样本回顾性研究显示, 对于宫颈癌术后有中危和 ( 或) 高危复发因素的患者术后辅助化疗, 其严重的骨髓抑制和泌尿系统不良反应的发生低于放疗[3]。本研究中91. 3% ( 63 /69) 的患者完成了预计的术后化疗, 患者的依从性较好, 没有患者因化疗不良反应中断治疗。仅2例 ( 2. 9% ) 患者出现Ⅲ级中性粒细胞减少。1例患者出现化疗相关的肠梗阻, 其术后首次化疗距手术时间较短, 为1. 71周, 经对症保守治疗3天好转, 未观察到严重的影响患者预后的不良反应。因此, 宫颈癌术后化疗的不良反应较轻, 患者依从性好。

综上, 本研究结果提示ⅠB1 ~ ⅡA期宫颈癌患者行广泛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切除术后, 对有复发中危因素的患者行辅助化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对于具有单一中危因素, 尤其是宫颈深层间质浸润的患者, 也应考虑术后辅助治疗, 应选择更为有效的化疗方案。肿瘤低分化是早期宫颈癌的预后不良因素, 应考虑作为术后辅助化疗的指征。本研究仍存在样本量少、化疗方案不一致的不足。根据近期新的研究选择更加有效且患者耐受好的化疗方案, 进行大样本的前瞻性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明确早期宫颈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的作用。

宫颈癌术后的辅助治疗 篇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4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局部宫颈癌晚期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 年龄26~69岁, 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各35例, 其中腺癌6例, 鳞癌64例。

1.2方法

患者在手术或者放疗之前给予新辅助化疗方法, 鳞癌患者给予博来霉素25 mg/m2、长春新碱1 mg/m2、丝裂霉素10 mg/m2;腺癌患者给予顺铂70 mg/m2、阿霉素30mg/m2。 对患者的肝功能、心电图、血象、肾功能以及胃肠道出现的反应加以监测。

对照组使用新辅助静脉化疗治疗方案, 实验组患者使用新辅助介入化疗治疗方案, 选择患者单侧股动脉穿刺, 实施股动脉插管, 并结合其影像学检查结果来选择恰当的导管, 插入子宫髂内动脉, 并接受20 min灌注化疗[2]。

1.3疗效判定标准

所有患者在接受2~3周介入化疗之后, 结合UICC标准来对其疗效加以判定。完全缓解:患者肿瘤完全消失, 未发生新病灶;部分缓解:患者肿瘤体系缩小超过50%, 未出现新病灶;稳定:患者肿瘤体系缩小未超过50%;进展:患者肿瘤体体系未出现缩小, 或者出现新病灶。治疗有效率= 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稳定率。

2结果

两组患者在系统治疗后都产生了显著的疗效, 其中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85.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3讨论

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病灶较大, 一般伴有淋巴结转移或宫旁浸润, 患者若直接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 其复发率或者淋巴结转移可能性较大, 预后也相对较差。巨型宫颈癌由于肿瘤内部厌氧细胞含量不断增加, 从而导致放疗敏感性相对较低, 接受根治性放疗难以产生显著疗效。患者使用新辅助化疗方案除了能够实现转移灶消除, 还能够减小肿瘤负荷, 从而为手术的顺利进行奠定坚实的基础, 对于患者局部控制率的提升有着直接的影响。

局部宫颈癌供血大都通过子宫动脉, 患者病灶长时间集中在盆腔内部, 也正是在这种条件下才能够通过子宫动脉、髂内动脉前干对宫颈癌进行新辅助化疗。临床研究发现介入化疗能够不断提升患者肿瘤组织内部、子宫附件、 周围组织内部抗癌药物的浓度。总之, 新辅助介入化疗能够让患者的肿瘤体积在化疗前就消失或者缩小, 从根本上缩短患者宫颈癌的疗程, 对于手术适应征扩大、切除率的提升有着显著的作用。接受这种方案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能够保留卵巢功能, 不断提升其生活质量, 值得在今后的临床治疗活动中运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董霞, 王刚.局部晚期宫颈癌新辅助化疗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 (电子版) , 2012, 15:4412-4415.

宫颈癌术后的辅助治疗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3月至2013年11月我院收治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58例, 随机分为两组, 各29例。对照组患者年龄30~54岁, 平均 (46±4) 岁;其中腺癌5例、鳞癌20例、鳞腺癌4例。观察组患者年龄31~56岁, 平均 (45±4) 岁;其中腺癌6例、鳞癌18例、鳞腺癌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直接行手术治疗, 观察组患者在术前行新辅助化疗, 后行手术治疗。即给予患者服用20 mg地塞米松在紫杉醇前的12 h与6 h;给药前30~60 min, 给予患者口服50 mg苯海拉明, 同时静脉注射西咪替丁300 mg。将135~175 mg/m2紫杉醇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中, 静脉滴注, 每15分钟对患者的呼吸、心率、血压测量1次, 了解其是否出现过敏反应。将300~400 mg/m2卡铂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 1次/d, 持续给药5d, 化疗时间为2~3周。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淋巴结转移情况、尿管留置时间。

1.4疗效评价标准

以世界卫生组织 (WHO) 疗效评价标准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显效:患者肿瘤消失, 无新病灶形成;有效:患者肿瘤面积有明显缩小, 无新病灶形成;无效:患者疾病与治疗前相较无明显好转, 甚至有新病灶形成[2]。总有效率= (显效例数+有效例数) /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本组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结果比较

经研究得知,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1%,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9%,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盆腔淋巴结转移率比较

从表2可以看出,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盆腔淋巴结转移率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P<0.05) ;两组患者的尿管留置时间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治疗宫颈癌的有效方法就是手术治疗;早期宫颈癌患者若能及时接受手术治疗, 其生存率可提高5%[3]。局部晚期宫颈癌的治疗难度相对较大, 现阶段主要通过在术前行化疗, 使肿瘤体积缩小, 同时有利于降低癌细胞活性, 为手术治疗提供条件。

新辅助化疗可使术中损伤减少, 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利用新辅助化疗, 抑制微小病灶的转移、控制肿瘤细胞的传播, 使耐药细胞株减少[4]。现阶段, 这一化疗方式已受到人们的重视, 利用这种方式, 可使局部肿瘤体积有明显缩小, 便于为患者实施手术治疗[5]。本次研究中可知, 观察组患者在术前采用新辅助化疗介入治疗后, 使治疗有效率高达93.1%,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9%;且患者的并发症、手术时间、盆腔淋巴结转移率均低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采用新辅助化疗可以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 局部晚期宫颈癌的治疗中, 在术前采用新辅助化疗, 可以提高临床疗效, 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同时还可有效控制盆腔淋巴结转移率, 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宋红林, 黄清华, 李力.新辅助介入化疗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治疗中的价值[J].中国肿瘤临床, 2012, 39 (5) :283-286.

[2]米建锋, 迟博, 徐红.局部晚期宫颈癌介入治疗的现状及进展[J].医学综述, 2010, 16 (13) :1977-1980.

[3]徐晓武.宫颈癌术前新辅助介入化疗的疗效分析[J].广东医学, 2011, 32 (14) :1872-1874.

[4]董敬敬.局部晚期宫颈癌术前新辅助化疗的临床分析[D].大连:大连医科大学, 2012.

宫颈癌术后的辅助治疗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组患者67例, 均为我院收治的Ⅰb~Ⅱb宫颈癌患者, 所有患者的标本均经我院病理科活检确诊, 化疗前后宫颈直径均由妇科检查及B超确定。年龄27~55岁, 平均37岁。宫颈局部桶状、质硬, 出血明显, 局部肿块≥4 cm51例, 内生型16例, 盆腔检查宫旁增厚, 弹性欠佳, 但未达盆壁。根据1995年FIGO分期标准进行临床分期, Ⅰb期30例, Ⅱa期22例, Ⅱb期15例。病理类型为:鳞癌52例, 腺癌10例, 腺鳞癌5例。临床类型包括:菜花型23例, 结节型17例, 糜烂型12例, 菜花溃疡型9例, 中心小空洞型6例。该组患者经治疗前检查, 心、肝、肾功能无明显损害, 血白细胞计数>4×109/L, 血小板计数>80×109/L, 卡氏评分 (Karnofsky评分) ≥70分。

1.2 治疗方法

该组患者无化疗禁忌证, 全部经动脉介入化疗。在化疗期间常规给予速尿、水化及止吐的药物, 化疗前为减少过敏反应, 静脉滴注地塞米松10 mg;为减少胃肠道反应, 静脉滴注托烷司琼5 mg。其中所采用的化疗方案为: (1) PVB化疗方案:该组患者中52例鳞癌患者采用该方案, PVB具体操作为第1天用澳沙利铂130 mg/m2和长春新碱 (VCR) 1.5 mg/m2, 第1~3天用博来霉素 (BLM) 20 mg/m2。 (2) FCP化疗方案:该组患者中10例腺癌采用该方案, FCP具体操作为第1天用环磷酰胺 (CTX) 600 mg/m2与顺铂 (DDP) 60 mg/m2, 第1~3天氟尿嘧啶 (5-Fu) 500~750 mg。 (3) PVBM化疗方案:该组患者中5例腺鳞癌采用该方案, PVBM具体操作为在PVB化疗方案的基础上, 第1天加用丝裂霉素 (MMC) 7 mg/m2。采用1~3个疗程化疗, 化疗间隔为21 d。在化疗期间每周进行血常规检查, 血象低者予以升白细胞处理, 化疗后2~3周行彩超或CT及妇科检查, 胸部X线片、心电图及肝、肾功能检查, 了解患者肿瘤大小及不良反应等情况, 根据情况决定是否再次化疗或手术[3]。

1.3 疗效评定标准

化疗结束后7~21 d, 以化疗前后肉眼观察、B超测定及CT扫描综合判定局部肿物变化情况。 (1) 完全缓解 (CR) :肿瘤完全消失; (2) 部分缓解 (PR) :肿瘤缩小超过30%; (3) 好转 (MR) :肿块缩小25%~50%; (4) 肿瘤进展 (PD) :肿瘤增大超过20%; (5) 肿瘤稳定 (SD) :肿瘤缩小不足30%或肿瘤增大不足20%。显效包括CR、PR;有效包括CR、PR、MR;无效包括PD、SD。化疗毒副反应 (主要包括骨髓抑制、肝肾功能受损、胃肠道反应、过敏性休克及神经性反应) 评定参照WHO抗癌药物毒副作用分度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两样本间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该组患者经过3个疗程的辅助化疗, 其中11例完全缓解, 40例部分缓解, 9例好转, 5例肿瘤进展, 2例肿瘤稳定。显效11例, 有效49例, 无效7例, 总有效率为89.6% (6067) 。其中15例Ⅱb期患者中有12例患者临床级别下降达手术要求;22例Ⅱa期患者中有17例通过妇科检查发现阴道上段已无浸润, 下降为Ⅰb期, 且所有患者的局部肿瘤直径均<4 cm;30例Ⅰb期患者局部肿瘤直径均于较化疗前明显缩小, 肿瘤直径<4 cm。该组患者均于化疗后行广泛子宫切除加双侧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术后病理示阴道切缘均无肿瘤浸润。新辅助化疗的治疗效果与宫颈癌的临床分析有关, 其中, 其对Ⅰb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Ⅱa、Ⅱb,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此外, 治疗效果也与病理类型有关, 其中鳞癌的有效率明显高于腺癌、鳞腺癌,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 讨论

宫颈癌是妇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我国每年新增的宫颈癌病例约13.15万, 且其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新辅助化疗起源于1980年, 又称先期化疗, 是针对局部晚期宫颈癌即具有预后不良因素的高危宫颈癌提出的治疗策略[4]。其目的是缩小局部肿瘤直径, 降低临床分期, 扩大手术适应证, 及时进行手术切除, 减少不良预后因素[5]。本文结果表明, 术前新辅助化疗近期总有效率为89.6% (60/67) , 疗效显著。同时, 结果还显示, 化疗结果与分期有关, 其中Ⅰb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其他分期 (P<0.05) ;化疗结果与病理类型有关, 其中鳞癌的有效率明显高于腺癌、鳞腺癌 (P<0.05) 。说明临床分期越晚, 化疗效果越差, 且鳞癌对化疗更敏感, 这可能与鳞癌是外生性肿瘤, 药物易于到达肿瘤部位有关, 腺癌多为内生性, 药物难以抵达, 也起不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注:与Ⅱa、Ⅱb相比, *P<0.05;与腺癌、鳞腺癌相比, △P<0.05

此外, 该组患者无化疗禁忌证, 全部经动脉介入化疗。对于中晚期宫颈癌患者, 由于病变向周围盆腔侵犯, 已近失去手术根治切除机会。以往的传统治疗以放疗为主, 放疗对周围组织器官影响较大, 降低生活质量。常规的全身静脉化疗, 由于癌组织局部药物浓度低, 效果较差。宫颈癌的血液供应主要来源于骸内动脉分支的子宫动脉, 经子宫动脉的介入性灌注化疗并栓塞, 减少其在外周血液及器官中的分布和代谢, 较大程度地提高了化疗药物在癌组织中的浓度, 且原发灶与局部浸润灶较长时间局限于盆腔内, 这为宫颈癌的介入化疗治疗提供了可靠的血管解剖学和病理学基础。除此之外, 介入治疗的最大优势在于药物的首过效应, 这使得药物首先接触的组织器官优先摄取药物以得到最大抗癌药物生物反应的目的[6,7,8]。本组67例患者经血管介入治疗后, 治疗有效率为89.6%。

综上所述, 新辅助化疗对于宫颈癌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患者对其毒副作用可以耐受, 安全有效, 能明显缩小局部肿瘤, 且全是静脉给药, 方法简便, 损伤小, 患者易于接受, 对提高手术切除率, 改善患者的预后有重要的作用, 为中晚期宫颈癌患者提供了一种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能缓解患者症状, 使肿块退缩, 为手术切除创造有利条件, 可控制病灶, 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增加患者的生存年限。

参考文献

[1]范金华, 侯彩莉, 丁秀娟.新辅助化疗治疗宫颈癌62例临床疗效探析[J].中外医学研究, 2006, 8 (8) :40-41.

[2]段迎春, 胡平.宫颈癌的治疗进展[J].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 2007, 34 (2) :137-139.

[3]郎景和.迎接子宫颈癌预防的全球挑战与机遇[J].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2, 50 (3) :8-10.

[4]程晓东, 吕卫国, 叶枫, 等.局部晚期子宫颈癌新辅助化疗价值的评估[J].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6, 41 (2) :95-98.

[5]尹凤玲, 韩素萍.新辅助化疗-宫颈癌治疗中的新趋势[J].国外医学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分册, 2006, 25 (4) :212-2l4.

[6]宋水勤, 张国楠.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现状[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05, 2 (2) :22-25.

[7]刘梅.Ⅰb2、Ⅱa期26例宫颈癌根治术前新辅助化疗的幅床观察[J].广西医学, 2008, 30 (8) :1236-1237.

子宫肉瘤术后的辅助治疗 篇5

1 化学治疗

1.1 子宫平滑肌肉瘤 (LMS) LMS

目前单药化疗最有效的是多柔比星60 mg/m2, 间隔3周, 有效率10%~25%。异环磷酰胺有效率17%。联合化疗方案很多, 多柔比星、异环磷酰胺、顺铂和达卡巴嗪等为常用药物。其中异环磷酰胺+多柔比星的有效率为30%~40%。2008年妇科肿瘤学组报道2个实验结果, 方案为:吉西他滨900 mg/m2, 第1天和8天用, 多西他赛100 mg/m2第1天用, 21天为1个周期。一个以此方案作为一线药物, 实验组有效率为36%, 与多柔比星 (反应率20%~30%) 及异环磷酰胺+多柔比星 (反应率约30%) 相比是有优势的;另一个以此方案作为二线药物, 实验组有效率为27%。同一方案用于评估Ⅰ~Ⅳ期LMS手术后患者应用能否提高无进展生存率, 结果显示采用此方案Ⅰ、Ⅱ期LMS的术后患者2年的无进展生存率为59%, 因此认为吉西他滨+多西他赛联合化疗应当用于早期LMS手术后患者[1]。

其他多药联合虽然有效率有提高, 但是不良反应明显加重。近年来一种海洋源性抗肿瘤生物药物Trabectedin应用于LMS的患者。Trabectedin是用于进展型软组织肉瘤的二线治疗药物, 其机制是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中DNA短支的缺口, 影响并抑制蛋白质的合成, 抑制肿瘤细胞的分裂和生长, 被认为是一种全新的细胞毒性药物。现在已经成为对蒽环类和异环磷酰胺耐药的进展型软组织肉瘤患者的有效药物。Sanfilippo等[2]报道Trabectedin用于66例转移性LMS的回顾性研究, 11例患者 (17%) 达到部分缓解, 23例 (35%) 稳定, 总的无进展生存3.3个月, 3个月和6个月的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53%和33%, 认为Trabectedin可以作为转移性LMS患者姑息治疗的一个选择。现有的临床观察结果提示, Trabectedin作为LMS的二线治疗效果并不逊色于多柔比星, 异环磷酰胺和吉西他滨的单药化疗。目前将进行多柔比星与Trabectedin联合用药的研究。

1.2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ESS)

对于ESS的报道较少。辅助化疗可用于晚期或复发性ESS的治疗, 异环磷酰胺单药化疗的有效率为33.3%。有学者报道用顺铂+表柔比星方案治疗子宫肉瘤15例, 显效的7例中5例为ESS, 其中4例获得完全缓解。而激素治疗有一定疗效。

1.3 癌肉瘤 (CS)

术后辅助性化疗对于CS提高生存率有效。Sutton等[3]报道96例Ⅰ~Ⅱ期CS患者手术后用异环磷酰胺+顺铂连用5天方案, 结果65例可评估的患者中50例为Ⅰ期, 15例为Ⅱ期, 5年总生存率为62%, 而单纯手术治疗的5年生存率为29%。而Ⅰ~Ⅳ期术后采用异环磷酰胺+顺铂方案化疗232例, 结果207例可评估, 化疗组较放疗组复发率低, 死亡率也较放疗组低。异环磷酰胺与紫杉醇联合的化疗方案也有较好的疗效, 有效率可达45%。

2 放射治疗

由于子宫肉瘤病例较少, 辅助放疗应用于子宫肉瘤的治疗相关报道缺少足够的随机研究而多为单独的回顾性研究。目前大多数的研究认为, 辅助放疗可以提高局部病变的控制, 减少子宫肉瘤的局部复发, 但是对生存率没有影响。Wright 等[4]则发现, 辅助放疗对LMS患者的作用十分有限。对于LMS手术有残留的患者可以辅助放疗加或不加化疗。2009年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 (NCCN) 推荐ESSⅠ、Ⅱ期患者术后仅需随访, 不推荐辅助放疗。对于Ⅲ、ⅣA期患者行激素治疗±盆腔放疗, ⅣB期患者行激素治疗±辅助放疗。未分化子宫内膜肉瘤 (UES) Ⅰ、Ⅱ期患者术后常规辅助放疗, Ⅲ期患者放疗或化疗, ⅣA期患者化疗和 (或) 放疗, ⅣB期患者化疗联合姑息性放疗。CS术后推荐辅助盆腔放疗, 放疗患者盆腔复发率低于仅行手术者, 远处转移的中位时间较仅行手术者长, 但5年生存率和远处转移率无明显差别, Ⅰ~Ⅲ期放疗患者总生存期延长, Ⅳ期总生存期和疾病特异生存期均延长;放疗提高术中未行淋巴结切除的早期患者的生存率。2011年一项关于子宫肉瘤术后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结果显示, 111例子宫肉瘤患者术后接受放疗, 外照射的中位剂量为45Gy, 43%的患者接受了阴道后装治疗, 21%的患者接受了化疗。5年生存率为74.6%, 局部的孤立行复发率为12.6%, 远处转移率为29.7%, 80%发生在肺部。认为术后放疗对于局部控制良好, 后装治疗有效, 但没有提高局部控制率。对于复发或转移的晚期患者, 可行姑息性放疗或化疗。复发肉瘤的放疗根据复发部位和既往辅助治疗的情况来制定放疗方案。

3 激素治疗

子宫肉瘤患者中30%~50%雌孕激素受体阳性。目前临床观察的结果证实, 子宫肉瘤患者雌激素受体阳性者, 与雌激素受体阴性的患者比较, 他们的总体生存率更高, 而无论在原发或复发的雌激素受体阳性的子宫肉瘤患者中都可以考虑辅助激素治疗。也有临床证据显示, 残留或复发的低级别ESS患者对激素疗法的总反应率高达82%, 这提示对于不易行手术切除的复发病例可以考虑激素治疗。另外应用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也可缓解LMS进展。通过应用激素治疗激素依赖性的肿瘤, 也证实了ESS对芳香化酶的反应性[5]。芳香化酶抑制剂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 (GnRHa) 已成为一、二线肿瘤治疗药物效果不佳时有效的替代治疗药物, 且芳香化酶抑制剂的疗效比孕激素的不良反应更小, 耐受性更好。O′Cearbhaill 等[6]报道40例进展期或复发的LMS患者应用芳香化酶抑制剂的情况, 结果34例有可以测量的肿瘤, 22例雌激素受体阳性, 9例雌激素受体阴性, 3例不明确, 10例孕激素受体阳性, 10例孕激素受体阴性, 14例不明确;患者中74%采用来曲唑, 21%用阿那曲唑, 6%用依西美坦;中位无进展生存期 (PFS) 为2.9个月 (95%CI: 1.8~5.1) , 雌激素受体或孕激素受体阳性者1年PFS率为28% (95%CI: 11%~48%) , 所有雌激素受体阳性的患者有较好的部分缓解率。UES由于雌孕激素受体均阴性, 因此对激素无反应。CS约有30%表达雌孕激素受体, 在激素受体阳性的肿瘤化疗前可以试行激素治疗。

4 分子靶向治疗

分子靶向治疗对于子宫肉瘤的疗效仍在探索之中, 近年来研究比较多的靶向治疗药物主要有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周期蛋白依赖激酶抑制剂、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等。临床试验在评价苹果酸舒尼替尼治疗复发性或持续性LMS的研究中认为, 作为二线、三线药物舒尼替尼的疗效并不理想[7]。而烟曲霉醇 (TNP- 470) 是一种烟曲霉素合成类似物, 能有效抑制肿瘤血管生成, 破坏血管内皮细胞增殖, 从而抑制肿瘤的生成与扩散。Miura 等[8]则将TNP- 470联合Jun氨基端激酶抑制剂 (jun N-terminal kinase inhibitor, JNK-Ⅰ) 用于CS细胞。结果表明, 低浓度的两者联用可有效降低各种不良反应, 阻止肿瘤血管的生成。

5 小 结

子宫肉瘤罕见, 各组织学类型的标准治疗方式尚未建立。目前子宫肉瘤的主要治疗方式是手术治疗, 仍未发现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案可以显著减少复发、延长术后生存期。放疗、化疗、激素治疗、分子靶向治疗值得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Hensley ML, Blessing JA, Mannel R, et al.Fixed-dose rate gemcit-abin-eplus docetaxel as first-line therapy for metastatic uterine leio-myosarco-ma:a Gynecologic Oncology Group phase trial[J].Gynecol Oncol, 2008, 109 (3) :329-334.

[2]Sanfilippo R, Grosso F, Jones RL, et al.Trabectedin in advanced u-terine leiomyosarcomas:a retrospective case series analysis from two reference centers[J].Gynecol Oncol, 2011, 123 (3) :553-556.

[3]Sutton G, Kauderer J, Carson LF, et al.Adjuvant ifosfamide and cisplatin in patients with completely resected stageⅠorⅡcarcinosar-comas (mixed mesodermal tumors) of the uterus:a Gynecologic On-cology Group Study[J].Gynecol Oncol, 2005, 96 (3) :630-634.

[4]Wright JD, Seshan VE, Shah M, et al.The role of radiation in im-proving survival for early-stage carcinosarcoma and leiomyosarcoma[J].Am J Obstet Gynecol, 2008, 199 (5) :536-540.

[5]Reich O, Reqauer S.Hormonal therapy of endometrial stromal sarco-ma[J].Curr Opin Oncol, 2007, 19 (4) :347-352.

[6]O'Cearbhaill R, Zhou Q, Iasonos A, et al.Treatment of advanced u-terine leiomyosarcoma with aromatase inhibitors[J].Gynecol Oncol, 2010, 116 (3) :424-429.

[7]Hensley ML, Sill MW, Scribner DRJr, et al.Sunitinib malate in the treatment of recurrent or persistent uterine leiomyosarcoma:a Gyneco-logic Oncology Group phaseⅡstudy[J].Gynecol Oncol, 2009, 115 (3) :460-465.

宫颈癌术后的辅助治疗 篇6

关键词:宫颈癌,新辅助化疗,不良反应

宫颈癌已是妇科三大恶性肿瘤之一, 在女性恶性肿瘤中仅次于乳腺癌排第二位, 发展中国家排首位, 是全球关注的女性疾病之一[1]。近年来, 巨块型 (肿瘤直径>4 cm) 或局部晚期宫颈癌发病率呈明显增长趋势, 无论手术或是放疗治疗效果均不理想, 五年生存率提高不明显。据报道, 宫颈癌患者在手术或放疗前, 先行全身化疗, 可以使病灶体积减小, 为肿瘤整体切除带来有利条件, 使临床治疗有效率上升, 且延长术后生存时间, 该辅助治疗称为宫颈癌新辅助化疗 (new adjuvant chemotherapy treatment, NACT) [2], 目前该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应用广泛。本文通过比较两种新辅助化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以期找到较理想的宫颈癌新辅助化疗方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0年1月-2013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术前行PF或PIB方案新辅助化疗并接受开腹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Ⅰb2~Ⅱb期宫颈癌患者66例。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均完整, 影像学证实化疗前无远处转移, 心、肝、肾功能正常, 无明显化疗禁忌。其中Ⅰb2期23例, Ⅱa期28例, Ⅱb期15例;鳞癌50例, 腺癌10例, 腺鳞癌6例。按化疗方案分组, 采用顺铂+5-氟尿嘧啶为PF组34例, 年龄25~62岁, 平均 (43±11.3) 岁;顺铂+异环磷酰胺+博莱霉素为PIB组32例, 年龄26~64岁, 平均 (44±11.9) 岁。两组患者年龄、病理分期及分型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化疗方案

PF组顺铂60 mg/m2, 第1天静滴, 5-Fu 1.0 g/d, 第1~5天静滴, 化疗间隔3周;PIB组顺铂60 mg/m2, 第1天静滴, 异环磷酰胺0.9 g/m2, 第1~5天静滴, 博莱霉素25 mg/m2, 第1~3天静滴, 化疗间隔3周, 两组均行两个疗程。

1.2.2 手术方法

均行开腹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根据病理类型及患者年龄, 决定是否保留卵巢或卵巢高位悬吊术。

1.3 疗效评价及随访

WHO疗效判定标准:完全缓解 (complete response, CR) :所有可见肿瘤病灶完全消失;部分缓解 (partial response, PR) :肿瘤病灶减少>50%;稳定 (stable disease, SD) :肿瘤病灶增大或减小不超过25%且无新病灶出现;进展 (progressive disease, PD) :肿瘤病灶增大>25%, 或出现新病灶, 有效率= (CR+PR) /总例数×100%[3]。结合妇检、B超、CT及MRI等评价化疗前肿瘤体积, 根据术后病理判断化疗后肿瘤体积。评估患者化疗期间有无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发热及肝肾功能损害等情况, 评估化疗前后血清SCC、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随访时间4~26个月, 平均 (16.0±3.1) 个月。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化疗前后肿瘤体积及血清SCC比较

PF组患者化疗后肿瘤体积为 (15.41±3.13) cm3, SCC (1.62±0.44) μg/L, PIB组患者化疗后肿瘤体积为 (18.63±3.48) cm3, SCC (2.37±0.56) μg/L, 两组化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见表1。

2.2 两组患者化疗后效果比较

化疗后PF组有效率为76.5%, PIB组为53.1%,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2.3 两组患者化疗毒副反应比较

PF组、PIB组化疗毒副反应发生总例数分别为9、19例,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7.31, P<0.05) , 见表3。

2.4 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相关结果比较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阴道切缘阳性、淋巴结转移情况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4。

3 讨论

宫颈癌的常规治疗是手术和/或放射治疗, 尽管手术方式不断提高、放疗设备不断更新, 但宫颈癌的疗效未见明显提高, 尤其是所占比例较大的巨块型宫颈癌 (Ⅰb2~Ⅱa2期) 以及局部晚期宫颈癌疗效不理想, 淋巴结转移率高, 脉管内转移及远处转移的潜在风险性也较高, 仅借助于手术及放疗并不能达到理想疗效[4]。近几年, 化疗在宫颈癌治疗方面越来越受到重视, 特别是新辅助化疗 (NACT) , 术前行一定疗程的新辅助化疗, 使部分患者肿瘤包块缩小, 降低宫旁浸润和脉管癌栓发生率以及淋巴结转移率, 从而促进手术或放疗的彻底性[5], 起到“降低肿瘤期别”作用, 为不能手术患者提供手术机会, 改善手术质量, 从而根治性手术以及放疗的敏感性和疗效得到显著提高[6]。

新辅助化疗药物主要以铂类为主, 联合其他类药物[7]。铂类中以顺铂为主要药物, 它主要作用于肿瘤细胞DNA嘌呤和嘧啶碱基, 阻碍肿瘤细胞的复制, 并损伤细胞膜, 研究表明顺铂为铂类药物中疗效最佳的药物, 在宫颈癌治疗中单药有效率为17%~38%, 完全缓解率可达9%~18%[8]。目前顺铂多与氟尿嘧啶、紫杉醇、博来霉素、异环磷酰胺等药物联用, PF (氟尿嘧啶+顺铂) 、PIB (顺铂+异环磷酰胺+博来霉素) 、PVB (顺铂+长春新碱+博来霉素) 、PT (紫杉醇+顺铂) 等方案成为新辅助化疗的一线用药方案[9]。

鳞状细胞癌抗原 (SCC) 相对分子量为48000, 属于丝氨酸/半胱氨酸抑制物家族, 是一种肿瘤相关性抗原, 主要参与调控癌细胞的生长。存在于宫颈、消化道、头颈、肺等肿瘤组织中具有较强的抗原表达能力, 与肿瘤的浸润性生长及肿瘤体积有关[10]。研究表明SCC对高、中分化的宫颈鳞癌诊断敏感度高, 对于鳞状上皮癌的诊断特异度更高, 根据SCC值能够分析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放疗后的5年生存率[11], 治疗前血清SCC水平与肿瘤期别、体积及盆腔淋巴结转移程度关系紧密[12]。本研究将化疗前后血清SCC水平变化作为评判新辅助化疗效果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

氟尿嘧啶在细胞内转化为有效的氟尿嘧啶脱氧核苷酸后, 通过阻断脱氧核糖尿苷酸转化为胸苷酸, 干扰DNA的合成[13]。对晚期宫颈癌患者的研究表明与单纯放疗治疗相比, 顺铂联合5-氟尿嘧啶+放疗进行治疗能减轻临床症状[14]。也有研究表明Ⅱb期及以上的宫颈癌患者进行顺铂+5-氟尿嘧啶新辅助化疗后, 患者生存率明显提高达65%, 高于单纯放疗的患者[15]。

本文对66例Ⅰb2~Ⅱb期宫颈癌患者采用以顺铂为主的两种不同化疗方案进行新辅助化疗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PF组肿瘤体积缩小及血SCC下降均优于PIB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表明PF化疗方案在肿瘤体积缩小及SCC下降更具优势;化疗毒副反应主要包括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高热及肾功能损害, PF组化疗毒副反应发生率低于PIB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化疗后近期疗效比较, PF组有效率为76.5%, PIB组有效率为53.1%, PF组有效率明显高于PIB组 (P<0.05)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阴道切缘阳性、淋巴结转移情况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PF组术后淋巴结转移率为8.8%, PIB组术后淋巴结转移率为6.3%, 新辅助化疗后术后淋巴结转移率较低。

宫颈癌术后的辅助治疗 篇7

关键词:宫颈癌,新辅助化疗,放疗

在妇产科中, 宫颈癌为常见恶性肿瘤, 据有关资料显示世界上每年新增宫颈癌患者达50多万, 其中20万患者因病死亡[1]。宫颈癌被发现后, 大多数患者已处于中晚期, 临床治疗方法是以放疗与化疗为主。放疗对于该病患者生存率并没有显著提高, 对该病治疗效果不明显。据临床相关研究证明, 单纯放疗对宫颈癌临床治疗效果不理想, 复发率高, 该治疗难以满足满意生存率, 使其并发症发生率异常升高[2]。近年来, 为解决这一问题, 有学者提出放疗与新辅助化疗联合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 临床效果理想, 有利于放疗敏感性与疗效的提高。随机选取该院于2013年3月—2015年5月收治的80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 针对患者给予放疗与新辅助化疗的联合疗效与单纯放疗疗效进行了对比分析,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该院收治的晚期宫颈癌患者80例, 作为该研究对象, 随机分成两组, 对照组 (n=40) 行以单纯放疗方法治疗, 治疗组 (n=40) 则行以放疗与新辅助化疗联合治疗, 对照组患者的平均年龄 (52.3±7.2) 岁, 组织病理学分型:15例腺癌, 5例腺鳞癌, 20例鳞状细胞癌;12例低分化者, 11例中分化者, 17例高分化者;临床分期标准:24例ⅢA期, 6例ⅢB期, 8例ⅣA期, 2例ⅣB期;治疗组患者的平均年龄 (51.5±8.1) 岁, 组织病理学分型:10例腺癌, 14例腺鳞癌, 16例鳞状细胞癌;11例低分化者, 22例中分化者, 7例高分化者;临床分期标准:12例ⅢA期, 13例ⅢB期, 9例ⅣA期, 6例ⅣB期。两组患者年龄、组织病理学分型等资料中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治疗组:术前于患者髂内动脉途径给予灌注化疗, 药物为博来霉素 (国药准字H20055883) 8~12 mg+氟尿嘧啶 (国药准字H31020593) 1 g+顺铂 (国药准字H37021358) 60~80 mg等, 腔内给予高剂量药物的放疗处理, 放射源为铱192, 每周2次, A点的放射剂量是每次5 Gy, 总剂量需满足15~20 Gy。对照组行以单纯放疗法, 其使用剂量及治疗方法与治疗组相同。

1.3 疗效判定标准

疗效判定依据世界卫生组织对实体肿瘤的疗效作为评价标准:肿瘤消失, 维持时间超过1个月, 完全缓解;最大径缩小一半以上, 维持时间超过1个月, 部分缓解;出现新病灶或者最大径增至25%以上, 进展;介于部分缓解与进展之间, 稳定;部分缓解与完全缓解百分比之和为治疗总有效率。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贫血、血小板计数减少、恶心、呕吐、肝功能异常、腹泻及中性粒细胞减少。

1.4 统计方法

该研究的实验数据使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包分析, 计数资料使用百分比 (%) 表示, 行以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后, 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00%,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37.50%, 经对比,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经治疗后,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状况:治疗组不良发生率为12.50%, 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50%, 经对比, 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53, P>0.05) 。

3 讨论

妇产科中, 宫颈癌是常见恶性肿瘤, 近几年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并向低龄化发展, 对女性健康带来严重威胁[3]。淋巴结转移与直接蔓延是宫颈癌主要的转移途径, 血行转移是比较少见的。宫颈癌的发病原因较为明确, 其中较为常见的病理类型就是鳞癌, 然后是腺癌[4]。局部晚期宫颈癌从广义上定义包括Ⅰb2期~Ⅳb期, 从狭义上定义为局部的肿瘤直径大于等于4 cm早期宫颈癌。该病不易被控制, 极易发生转移, 预后较差, 5年生存率比较低[5]。

该研究针对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分别给予单纯放疗法与放疗及新辅助化疗联合治疗法,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00%,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40.00%, 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此结果有大量参考文献所得结果一致[6]。足以证明, 该治疗方法对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治疗效果确切。

该治疗方法不是单纯将对两种治疗方法的作用效果进行相加, 而是通过化疗药物对放疗起到增敏的作用, 进一步提升放疗放的临床治疗疗效。当细胞周期不同时, 放疗与化疗会发挥其互补性作用, 不会影响治疗时间[7]。癌细胞通过化疗可与放疗敏感周期同步, 即缩小了肿瘤细胞, 也促进了放疗敏感性的提高, 有利于减小宫颈癌发生转移的几率[8]。

4 结语

对于患有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行以放疗与新辅助化疗治疗方法, 临床效果较为理想, 值得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谢莺, 张庆华.新辅助化疗联合放疗与单纯放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疗效比较[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3, 12 (6) :445-446.

[2]杨晋蓉, 张英, 谢珊莉, 等.新辅助化疗在中晚期宫颈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J].西部医学, 2012, 24 (3) :582-583.

[3]欧丽红, 李琼珍, 陈中文.新辅助化疗应用于局部晚期宫颈癌手术前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 2012, 7 (1) :101-103.

[4]王俊.化疗联合放疗与单纯放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 (19) :142-143.

[5]王彬, 赵洪亮.同步放化疗联合辅助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刊, 2013, 40 (13) :29-31.

[6]陆向东, 张汀荣.新辅助放化疗联合手术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癌的临床观察[J].江苏医药, 2014, 40 (16) :1936-1938.

[7]杨琳琳, 杨宏英, 杨谢兰.两种新辅助化疗治疗老年局部晚期宫颈癌的回顾性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 33 (23) :6020-6021.

上一篇:商业空间结构评估分析下一篇:媒体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