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查宫颈癌前病变

2024-09-21

筛查宫颈癌前病变(共10篇)

筛查宫颈癌前病变 篇1

摘要:目的 为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及病死率, 我院开展了针对宫颈癌及宫颈癌癌前病变筛查, 以了解近1年宫颈癌的发病率情况。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来我院做宫颈筛查者1385例作为研究对象, 行HPV检测及阴道镜检查筛查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结果 2013年接受筛查的1385名妇女中检出子宫肌瘤35例, 经病理活检检出癌前病变和宫颈癌共56例, 根据CIN分级, Ⅰ级35例, Ⅱ级6例, Ⅲ级7例, 宫颈癌7例, 发病率4.0%。4655岁是宫颈癌高发年龄, 癌前病变多发的年龄为3655岁。结论 HPV感染率与临床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检出率有密切关系, 临床上需要密切长期地对HPV阳性患者进行定期检查, 以期为临床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普及社区及社会预防和治疗宫颈癌的相关知识, 以及提高妇女健康水平提供相关参考依据。

关键词:宫颈癌,宫颈癌前病变,临床筛查,分析

宫颈癌和乳腺癌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最常见的两大高发妇女恶性肿瘤,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宫颈癌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且发展中国家发病率明显高于发达国家, 近几十年宫颈细胞学筛查的普遍应用, 是宫颈癌和癌前病变得以早期发现和治疗, 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已有明显下降。宫颈癌前病变是指癌症发生前该部位发生的病变, 而由此引发癌症的病变。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有一个渐进的可逆的演变过程, 平均历时5~10年, 早期宫颈癌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 5年后的生存率达100%, 可见临床加强宫颈癌的筛查对预防和治疗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院于2013年1月-2014年1月通过行HPV检测及阴道镜检查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进行筛查,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来我院做妇科检查的患者1385例, 其中已经绝经者190例, 未绝经且伴有月经紊乱者848例, 月经正常者347例, 受检者多在平时生活中有不适症状:阴道分泌物增多且多伴异味、接触性出血、宫颈糜烂, 有HPV、HSV感染史患者, 以及有宫颈癌家族史和患者自己肉眼可见的可疑病变。患者年龄23~65岁, 平均年龄 (37.6±4.4) 岁。15例未曾生育, 其余均为经产妇。

1.2 诊断与排除标准

诊断标准:采用国币TBS分级诊断系统进行细胞学诊断, 分为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 (As-CUS) 和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 (HSIL) ;宫颈癌前病变分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Ⅲ级和宫颈原位癌。排除标准: (1) 排除妊娠期妇女; (2) 子宫切除者、有盆腔放射史患者出除外; (3) 进行检查前1周阴道有用药史者排除。

1.3 方法

对1385例宫颈筛查妇女同时进行电子阴道镜检、HPV、TCT、电子阴道镜下取活检四种方法进行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筛查。 (1) HPV检测方法:膀胱截石位无菌棉签拭去宫颈分泌物, 取宫颈拭子于宫颈口顺时针方向采样送检, Cervista HPV高危试剂盒来源于美国Hologic公司, 具体操作方法严格按试剂盒操作说明进行操作。 (2) TCT检查方法:由有经验的妇产科医师于患者膀胱截石位无菌棉签拭去宫颈分泌物, 特制毛刷取宫颈脱落细胞于保存液小瓶中漂洗, 经Thinprep 2000自动制片系统处理, 阅片读取结果。 (3) 阴道镜下活检方法:无菌棉拭子拭去宫颈表面分泌物, 3%醋酸擦拭宫颈病变处, 多点取样, 阴道镜低倍初检, 高倍镜下局部观察。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组间数据比较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013年我院宫颈癌筛查发病情况及发病率统计

2013年接受筛查的1385名妇女中检出子宫肌瘤35例, 经病理活检检出癌前病变和宫颈癌共56例, 根据CIN分级, Ⅰ级35例, Ⅱ级6例, Ⅲ级7例, 宫颈癌7例, 发病率4.0%。

2.2 宫颈病变发病率与年龄统计

我院广泛开展了宫颈病变普查, 临床上应做到了早发现、早治疗, 此次临床筛查结果显示:46~55岁是宫颈癌高发年龄, 癌前病变多发的年龄为36~55岁, 可见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发生与女性生育年龄有密切关系, 因此提示25~55岁是妇女患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多发易发年龄, 临床应建议有性生活经历超过三年的该年龄段的妇女加强定期宫颈病变的普查, 应当定期做宫颈细胞学筛查及HPV病毒检测, 以便尽早发现宫颈癌前病变, 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以降低宫颈癌发病率以期最大限度地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尽早杜绝晚期宫颈癌。

2.3 HPV感染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检出情况对比

将CIN及以上宫颈病变作为HPV阳性诊断, HPV阳性组266例, 病理阳性率为18.0% (48/266) ;HPV阴性组1119例, 病理阳性率0.71% (8/1119) ,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说明HPV感染率与宫颈病变发生率有一定关系。

3 讨论

宫颈疾病是目前妇科临床的常见多发病, 宫颈癌是目前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 已成为威胁女性健康的常见疾病, 位居世界范围内女性癌症发病率之首。据WHO癌症中心最新估计, 每年我国女性宫颈癌新发病例约13.15万人, 约3万人死于宫颈癌, 发病率呈逐年上升及年轻化趋势[1]。宫颈病变是由于宫颈鳞状上皮脱落, 脱落面被柱状上皮及不成熟化生的鳞状上皮所覆盖。主要包括宫颈人乳头瘤病毒 (HPV) 感染、宫颈上皮内瘤变 (CIN) 、宫颈癌 (CC) 。宫颈上皮内瘤变是宫颈上皮细胞不同程度地被异型细胞所代替而出现的宫颈不典型增生, 是宫颈癌癌前病变期。如果宫颈内瘤变继续发展, 会形成浸润的宫颈癌。宫颈癌是目前唯一病因明确, 可以在临床中早发现、早预防的妇科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近年来患病率呈年轻化趋势, 与性生活过早、性伴侣多, 早育及经济条件和所处地理环境等多因素相关。宫颈癌在临床上具有较长的癌前病变过程, 文献多报道为10年[2]。换言之, 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检查对宫颈癌的预防极为重要。

此次我院对1385名女性进行宫颈病变筛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发现, 2013年接受筛查的1385名妇女中检出子宫肌瘤35例, 经病理活检检出癌前病变和宫颈癌共56例, 根据CIN分级, Ⅰ级35例, Ⅱ级6例, Ⅲ级7例, 宫颈癌7例, 发病率4.0%。35~64岁妇女宫颈癌的筛查是社区妇女保健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 宫颈原位癌高发年龄为30~35岁, 浸润癌为45~55岁, 本研究发现7例宫颈癌患者年龄均在36~55岁, 临床应建议有性生活经历超过3年的该年龄段的妇女加强定期宫颈病变的普查, 以期最大限度地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尽早杜绝晚期宫颈癌。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从炎症发展到CIN再到宫颈浸润癌是一个漫长而连续的过程, 我院对1385例妇女进行癌前病变筛查发现:绝经期后妇女患子宫肌瘤的发病率较高, 可能与绝经期后妇女雌激素分泌水平下降, 炎症长期刺激导致局部宫颈黏膜增生有关[3]。其次老年妇女内分泌失调导致分泌物增多的临床表现及老年性阴道炎发生率高, 分析可能也与老年妇女卵巢雌激素的分泌功能减退有关, 以上这些需要结合临床阴道镜活检和病理可以将其排除[4]。同时我们临床医师应该注意在临床诊断、治疗中, 要特别注意“宫颈糜烂”患者的细胞学检查及HPV检测结果, 以免出现漏诊, 造成患者不可挽回的损失。

HPV感染从宫颈早期损伤到宫颈癌前病变再到宫颈癌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 所以宫颈癌是一种可早期预防并能治愈的疾病。患者感染HPV, 其免疫系统可识别并予以清除, 若被感染的细胞持续存在并增生, 则会发展为癌前病变或宫颈癌[5]。早期筛查是现阶段检测和预防宫颈癌的主要手段, 若能定期对适龄女性进行高危型HPV检测, 对早期发现宫颈癌变、降低我国女性宫颈癌发病率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大量临床资料证明, 宫颈糜烂与宫颈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积极治疗慢性宫颈炎, 可以减少宫颈癌的发生;其次要加强围生期妇女的保健;同时尤其要防治人乳头瘤病毒、单纯疱疹病毒Ⅱ型、人巨细胞病毒, 对增进妇女健康, 预防宫颈癌的发生有一定的重要性[6]。

综上所述, 应对女性加大卫生知识及生殖健康教育, 同时也应扩大宫颈病变的筛查范围, 努力实现对该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从而有效降低发病率, 提高女性的生殖健康, 改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杨丹球, 陈凤坤, 唐惠英, 等.广西沿海地区妇女宫颈病变感染人乳头瘤病毒分布特点[J].实用临床医学2010, 11 (12) :113-115.

[2]陈伟红, 蓝杰.282例宫颈癌前病变快速HPV基因检查的结果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4, 35 (11) :1426-1430.

[3]高晓波, 付君红, 彭秀瑜, 等.2009-2013年广州北部山区妇女宫颈癌筛查结果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4, 20 (14) :2092-2094.

[4]高惠芳, 冼海燕, 黄若虹.番禹区农村妇女宫颈癌筛查结果分析[J].当代医学, 2013, 19 (7) :44-45.

[5]姚慧兰.1067例阴道镜筛查宫颈病变的临床分析[J].实用临床医学, 2013, 14 (5) :58-60.

[6]杨秋燕.电子阴道镜在宫颈病变中的应用体会[J].实用临床医学, 2014, 15 (2) :68-70.

正确理解宫颈病变及其筛查的意义 篇2

【关键词】 宫颈病变;人乳头瘤病毒;筛查

宫颈病变是一个尚未限定的、比较泛化的概念。系指在宫颈区域发生的各种病变,包括炎症、损伤、肿瘤(以及癌前病变)、畸形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现今我们通常所指的宫颈病变主要限定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1。近年来,子宫颈癌在病因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目前已经明确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病因2。随着薄层液基细胞学技术、TBS报告系统及HPV DNA检测技术的引进与应用,宫颈病变筛查与诊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同时借鉴国外的研究理论,对宫颈病变中的概念有了重新认识。然而,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临床上仍沿用着一些不恰当的术语,并且在宫颈病变的筛查和诊治中存在过度检查、过度治疗的现象,即给妇女带来身体及精神上的伤害,又浪费了医疗资源,引起了国内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3,4。医护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应重视宫颈病变诊治新进展、新理论的学习,摒弃某些陈旧的、甚至是错误的观念,科学指导目标人群进行合理的宫颈筛查。

1 对宫颈病变相关概念的理解

1.1 宫颈炎症 传统的概念将宫颈炎症分为急性宫颈炎和慢性宫颈炎两种,且以慢性宫颈炎多见,宫颈糜烂是慢性宫颈炎最常见的病理类型。近年来,随着阴道镜技术的应用及对子宫颈病理学的研究,对慢性宫颈炎的主要病理表现形成了新认识5:宫颈糜烂是宫颈柱状上皮外移到宫颈阴道部所致,称为宫颈柱状上皮外翻或移位,是宫颈生理变化之一;宫颈腺囊肿是转化区形成过程中,新生的鳞状上皮覆盖宫颈腺管口或深入腺体,将腺管口堵塞,导致腺体分泌物潴留形成的囊肿,宫颈腺囊肿是宫颈转化区生理改变的结果,其意义在于此处为原始鳞柱交接的起始处,它的重要性是作为辨认转化区的一个标志;宫颈息肉为宫颈良性增生性病变。第7版的婦产科学重视与国际接轨,取消了急、慢性宫颈炎之分,并规范了宫颈炎症的诊断标准6

1.2 宫颈上皮内瘤变(CIN) CIN是组织学的诊断术语,是一组与宫颈浸润癌密切相关的癌前病变的统称。根据细胞的异型程度和累及范围,CIN分为3级,CINⅠ即轻度不典型增生,CINⅡ即中度不典型增生,CINⅢ即重度不典型增生和(或)原位癌。CINⅠ由HPV感染引起,但并不改变宿主的细胞周期,大部分可自然愈复,但不会直接进展为癌,不属于癌前病变,CINⅡ和CINⅢ因HPV感染改变细胞周期,促进细胞增生,阻断和减少鳞状细胞成熟,属于癌前病变7。CIN可发生于青春期后任何年龄,以20—40岁为发病高峰期,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其自然转归有三种①消退或逆转;②持续不变;③进展为更高级别的CIN或浸润癌。

2 宫颈病变的筛查诊断程序

传统意义上的宫颈癌筛查是以早期检出宫颈癌为目的,而现代宫颈癌筛查是以检出高级别CIN并进行阻断性治疗为目的。子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是多因素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从HPV感染到CIN、宫颈癌,需要数年或十几年时间,宫颈癌是世界卫生组织唯一建议在世界范围内开展筛查的恶性肿瘤8。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就如何选择适宜的宫颈筛查技术进行了大量的临床研究,目前认为三阶梯技术是筛查诊治宫颈病变的基本原则与标准的诊疗程序。

2.1 宫颈病变的初筛方法

2.1.1 宫颈细胞学检查 自上世纪40年代Pap首先应用宫颈脱落细胞学方法诊断宫颈癌,巴氏涂片一直是宫颈癌筛查的主要方法,90年代后,巴氏涂片在细胞标本的取样、制片技术及报告方式上有了很大改进,液基簿层细胞学检查(TCT)和TBS分类法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巴氏涂片及五级分类法。TBS(2001)分类将宫颈异常上皮分为非典型鳞状上皮(ASC),ASC又分为ASC—US(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和ASC—H(不能排除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包括CINⅠ和HPV感染),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包括CINⅡ和CINⅢ),鳞状细胞癌;非典型腺细胞和腺癌。

2.1.2 高危型HPV—DNA检测 由于同一高危亚型的HPV持续感染是CIN和宫颈癌的生物学病因,高危型HPV DNA检测成为近年来宫颈病变初筛的方法。HC—Ⅱ是惟一获得美国FDA许可的检测方法,可检出13种高危型HPV—DNA,但不具体区分亚型,当其中任何一个亚型的HPV—DNA≥1ug/L,检测结果均为阳性。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是HPV—DNA分型检测的新方法,能同时对21种(16种高危型和5种低危型)HPV进行分型检测。目前认为高危型HPV—DNA检测在宫颈筛查中的意义:可单独作为初筛的方法或联合细胞学检查用于30岁以上妇女的初筛,对细胞学结果为ASCUS分层处理,阴道镜检查的适应症,宫颈病变治疗后残留或复发病变的预测及随访9

2.2 阴道镜检查 阴道镜检查不是宫颈病变的初筛技术,而是针对宫颈筛查结果异常者进行的一种诊断性检查。通过在宫颈/阴道表面依次涂抹生理盐水、5%醋酸溶液、复方碘化钾溶液,利用阴道镜来观察宫颈/下生殖道被覆上皮与血管在应用上述化学试剂后的变化,评估阴道镜图像是否满意,有无病变,病变的位置、范围及病变级别,为活检提供准确定位,可提高活检的阳性率。

2.3 宫颈活组织检查 在阴道镜指引下,对可疑的病变部位进行活检,是确诊宫颈病变的方法,也是临床上进一步治疗的依据。

3 对宫颈筛查相关问题的理解

3.1 对宫颈筛查方法与结果的理解 三阶梯技术(宫颈细胞学检查和高危型HPV检测—阴道镜—组织病理学)是宫颈病变的标准化筛查诊断程序。需要明确的是:宫颈细胞学检查是针对宫颈的一项筛查试验,其结果异常仅提示该妇女可能是宫颈癌或宫颈癌前病变的高危人群10,宫颈细胞学结果不能作为临床的确定诊断;高危型HPV—DNA检测技术是宫颈病变筛查的新方法,WHO建议高危型HPV—DNA检测与宫颈细胞学联合用于年龄在30岁以上妇女的宫颈癌筛查中,但不推荐用于30岁以下的妇女,因为30岁以下妇女发生HPV感染率较高,且多为一过性感染;阴道镜检查是三阶梯技术的第二步,目的是检出肉眼不能发现的宫颈病变并明确病变部位,但阴道镜检查的局限性是评估者的主观性,以及不能准确评估宫颈管内的病变10,临床上不能仅凭阴道镜检查结果作为宫颈病变确诊的依据;在阴道镜指引下在可疑病灶部位取活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才是临床上确诊宫颈病变的方法,即宫颈病变诊断的“金标准”。

3.2 宫颈病变筛查人群与筛查时间 我国制定的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策略11:筛查对象是21岁以上有性生活史或有3年以上性生活的任何妇女。一般人群筛查开始时间,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为25—30岁,经济欠发达地区为35—40岁,筛查终止年龄为65岁。筛查间隔时间开始每年1次,连续2次细胞学检查结果均正常者延长至3年,连续2次HPV和细胞学筛查均正常,可延长至5—8年。对于高危人群,筛查起始年龄适当提前,筛查间隔时间最好缩短为1年。2009年美国妇产科學会(ACOG)发布的宫颈细胞学筛查最新通告指出12:宫颈细胞学筛查的起始年龄不应早于21岁,21—29岁妇女每2年筛查1次,30岁以上的妇女,如果连续3次细胞学筛查阴性,可延长为每3年1次,对于65岁或70岁以上的妇女,如果连续3次筛查结果正常,并且在近10年中检查没有发现过异常,可以停止筛查。

参考文献

[1] 沈铿,郎景和.妇科肿瘤临床决策[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0:51.

[2] Walboomers JM,Jacobs MV,Manos MM,et al.Human papillomavirus is a necessary cause of invasive cervical cancer worldwide[J].J Pathol,1999,189(1):12—19.

[3] 宋学红.“子宫颈糜烂” :一个错误的诊断术语[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1,20(5):330—332.

[4] 崔满华,许天敏,林杨.宫颈病变的过度治疗问题[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0,26(4):301—303.

[5] 王泽华.妇产科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8:307—308.

[6] 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5:244—245.

[7] 陈杰,李甘地.病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8:352.

[8] 费华丽,吕卫国,谢幸.宫颈癌筛查研究进展[J].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10,37(5):314—316.

[9] 廖勤平,赵健.人乳头瘤病毒分型检测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0,26(5):331—333.

[10] 宋学红,徐晓红,毕蕙,等.宫颈筛查结果异常的临床处理流程与诊治原则[J].现代妇产科进展,009,18(2):81—89.

[11] 董志伟.中国癌症研究进展(第7卷)——中国主要癌症的筛查及早诊早治[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230.

筛查宫颈癌前病变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我院妇科门诊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之间接收诊治的1286例妇女,妇女年龄介于24~63岁,平均(45.3±5.3)岁,临床症状统计19例房事出血,28例白带增多,37例中重度宫颈糜烂,临床告知患者本研究目的并在患者同意下开展机会性筛查。

1.2 三阶梯诊疗程序筛查方法

(1)宫颈细胞学筛查:基于液基细胞学检测方法,取患者膀胱截石位,将患者宫颈充分暴露,用清洁卫生的棉球对宫颈表面血迹、分泌物进行擦拭,向宫颈口插入细胞刷尖部并旋转约10圈,细胞刷去柄后放入细胞液中保存标本,标本制片进行自动化移液与梯度离心,细胞沉降后对标本染色,根据TBS细胞分类标准出示液基细胞学检测报告[2]。(2)HPV检测:液基细胞学检测的低度及高度鳞状上皮病变进行人乳头瘤病毒检测(HPV检测),检测方法为2代杂交捕获[3]。(3)阴道镜检查:宫颈细胞学检查结果中异常细胞学的患者进行阴道镜检查,取患者膀胱截石位,常规放置内镜,用清洁卫生的棉球对宫颈表面血迹、分泌物进行擦拭,调整焦距使检查部位充分暴露;对患者宫颈颜色、解剖学外观进行观察,血管行绿色滤镜观察,上皮涂抹醋酸并观察颜色变化,对病变范围、性质进行观察,涂碘着色,取4个可疑部位进行宫颈活检,将包装好的标本于10%甲醛溶液中固定,在我院病理科进行分析[4]。(4)组织病理学检查:行阴道镜检查的患者标本进行石蜡切片,对标本进行HE常规染色检查,镜下检测标本,出示检测报告。

1.3 统计学处理

研究中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与相对数描述,结果百分比表示。

2 结果

2.1 宫颈细胞学筛查结果

1286例妇女中宫颈细胞学筛查发现异常细胞学80例,检出率6.2%,患者年龄介于34~47岁,平均(39.2±3.4)岁,液基细胞学检测报告显示ASCUS及以上异常检出80例(6.2%),ASCUS检出67例(83.7%);高级别细胞学异常13例检出率为16.3%,13例患者进行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发现HPV感染10例,检出率76.9%。

2.2 阴道镜下宫颈活检与组织病理检测结果

80例异常细胞学患者阴道镜检查CINⅡ、CINⅢ18例,检出率26.9%,宫颈活检组织病理学CINⅡ、CINⅢ检出17例(25.4%),阴道镜检查结果经组织学评价灵敏度94.4%,特异度64.3%,见表1、表2。

3 讨论

宫颈癌是仅次于乳腺癌的女性常见恶性肿瘤性疾病,近年来我国宫颈癌患者总体增多且低龄化,对宫颈癌进行早期有效筛查诊治是降低患者死亡的重要方法。宫颈癌主要因病毒感染导致,其中因HPV感染引发宫颈癌的比例较高。在患者宫颈移行带上皮受损后,上皮基底细胞易受HPV感染而出现不典型增生,不典型增生动态向上皮表面发展,根据上皮全层中不典型增生细胞所占比例将宫颈上皮内病变分为CINⅠ、CINⅡ、CINⅢ三个等级,而肿瘤细胞突破基底膜并在其下方间质内浸润引发浸润性宫颈癌,临床研究发现其病变过程具有可逆特性,因此临床早期筛查与诊疗具有重要意义[5]。

本研究中对宫颈癌前病变应用三阶梯诊疗程序筛查检测,通过液基细胞学检测法在754例妇女体检者中筛查出80例异常细胞学患者,检出率6.2%,与相关研究的10%检出率存在差异,临床分析发现部分患者参与研究前有性生活及阴道急性疾病症状,对检出率有重要影响。此外4.4%的患者筛查前有房事出血及重度宫颈糜烂症状,2.2%的患者白带增多,经宫颈细胞学检测ASCUS阳性67例,占总体筛查患者的5.2%,与相关研究基本一致,证明了本研究的有效性[6]。阴道镜检查主要是对宫颈细胞学检测结果进行评估与验证,通过对异常细胞学标本进行分析选择准确的活检标本并进行组织细胞学检测,本研究中阴道镜下CINⅡ、CINⅢ检出18例,组织细胞学检出CINⅡ、CINⅢ17例,以组织细胞学检出结果为金标准则阴道镜检测灵敏度高达94.4%,与已报道的相关灵敏度相似[7]。

通过本研究发现三阶梯诊疗程序在宫颈癌前病变筛查中总体检测结果与理论报道结果相似,在临床筛查中由于研究对象差异及患者筛查前部分疾病症状影响,导致结果存在一定误差,最终导致检出率存在差异,但总体检测效果显著,对宫颈癌前病变早期诊疗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综上所述,三阶梯诊疗程序在高级别宫颈癌前病变筛查诊断中灵敏度高,降低CIN发展为浸润性宫颈癌的可能性,临床筛查诊断效果显著。

摘要:目的 评价宫颈癌前病变运用三阶梯诊疗程序筛查诊治效果,为临床应用三阶梯诊疗程序提供理论指导。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妇科于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接收诊治的1286例妇女进行宫颈细胞学检查,对异常细胞学患者进行阴道镜与组织病理学检查,统计CINⅡ、CINⅢ检出率,对结果进行组织学评价。结果 ASCUS以上异常检出80例(6.2%),其中高级别细胞学异常13例(16.3%),10例(76.9%)为HPV感染;ASCUS67例(83.7%);阴道镜检查CINⅡ、CINⅢ18例(26.9%),宫颈活检组织病理学CINⅡ、CINⅢ检查出17例(25.4%);阴道镜检查结果经组织学评价灵敏度94.4%。结论 三阶梯诊疗程序在高级别宫颈癌前病变筛查诊断中灵敏度高,降低CIN发展为浸润性宫颈癌的可能性,临床筛查诊断效果显著。

关键词: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细胞学,阴道镜,组织病理学,浸润性宫颈癌

参考文献

[1]赵春兰,王建,张会辰.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的现状和研究进展[J].河北医药,2012,34(2):259-261.

[2]靳艳和,郑冬梅.液基细胞学在子宫颈病变筛查临床中的应用[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8):115.

[3]李燕,陈小星.阴道镜应用于诊断宫颈癌病变的价值[J].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0):4321.

[4]黄佩芬,陈联芬,甘钊杏.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9):54-55.

[5]戴欧欢.液基细胞学检查技术联合高危人乳头状瘤病毒DNA检测对宫颈癌前病变筛查的意义[J].实用医技杂志,2013,6(20):643-644.

[6]Sandri MT,Lentati P,Benini E,et a1.Comparison of the Digene HC2Assay and the Roche AMPLICOR[J].J Clin Microbiol,2006,44(6):214l-2146.

宫颈炎症和宫颈癌前病变 篇4

宫颈为子宫下方的部分,其解剖学部位决定了容易检查、治疗,同时也容易罹患炎症、癌前病变甚至宫颈癌。

急性宫颈炎

多见于生育年龄女性,主要由性传播疾病的淋病和衣原体导致。也可能由于感染性流产、产褥感染、宫颈损伤、阴道异物导致的其他细菌感染。

临床表现:一部分患者可以没有症状,如果有症状的话,则是在有上述高危因素的患者中,表现为白带增多,脓性、黏液状,同时有外阴瘙痒、烧灼样疼痛。炎症刺激还可能出现腰酸、下腹部坠痛。性传播疾病还可能伴有泌尿系感染,出现尿急、尿频、尿痛的症状。

妇科检查及辅助检查:检查可以看到宫颈充血,有脓液流出,宫颈有触痛,容易出血。

辅助检查就是把宫颈分泌物送检,进行涂片、染色、培养,检查淋球菌和沙眼衣原体。

治疗:治疗上如果是淋病性的,应用大剂量、单次的头孢三代、喹诺酮类;如果是衣原体性的,应用四环素、多西环素、红霉素、阿奇霉素、喹诺酮类治疗。

慢性宫颈炎

可以有或没有急性宫颈炎的病史,主要为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及厌氧菌感染导致,其次为淋病、衣原体等性传播疾病为病因。临床表现主要为阴道分泌物增多,呈乳白色黏液状、淡黄色脓性,也可能有息肉导致的性交后出血,也可能出现腰腹部坠痛不适。

宫颈糜烂:宫颈外口的宫颈阴道部外观呈颗粒状的红色改变,叫宫颈糜烂。但是国际上最新的观念认为这不是一种疾病改变,而是生理改变,如果没有白带增多等典型症状可以不需任何治疗,仅做细胞学筛查,如果细胞学异常再进行相应处理。这是目前很多医院、医生和患者都存在误区的地方,很多医生还把宫颈糜烂当作疾病,让患者积极上药、吃药、物理治疗,造成巨大的医疗资源浪费和患者的恐慌。作为社区医师应该及时改进观念,并对社区居民做适当宣教。

宫颈息肉:宫颈管黏膜增生形成的局部突起病灶为宫颈息肉,常有蒂自基底部向宫颈外口突出,颜色发红、直径1cm左右,质软、易出血。可以在门诊消毒后直接行宫颈息肉切除术,注意夹住蒂部向同一方向拧除,使蒂部缺血、坏死,不会术后出血。如果有少许渗血,术后可以留置带尾纱球压迫,一定在病历上记录并告知患者何时取出。术后将息肉送病理学检查。

宫颈黏膜炎:宫颈管黏膜及黏膜下组织的炎症,宫颈外观光滑,外口可有脓性分泌物,充血发红,需要进行宫颈管分泌物培养,根据病原体性质,进行全身治疗,使用相应的抗感染药物。

宫颈腺囊肿:宫颈的腺体被阻塞,是分泌物引流受阻,潴留形成囊肿,可见宫颈表面突出小囊泡,内有黏液。如果没有症状,不予任何处理。如果是很大的囊肿又合并感染,就需要微波或激光治疗。

筛查宫颈癌前病变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5年7月至2006年6月以白带多、黄,宫颈炎,宫颈糜烂,性交出血及部分患者无任何症状就诊于我院门诊,而进行妇科普查的2311例为检查对象,年龄20~64岁。

1.2 方法

采用新柏氏液基细胞学(TCT)进行宫颈细胞学检查,将结果按不同年龄段分为4组(即20~29岁组、30~39岁组、40~49岁组、≥50岁组)。

1.3 诊断及分类

采用TBS系统报告,宫颈病变的范围包括良性细胞改变及宫颈上皮内病变,宫颈上皮内病变根据程度可分为: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宫颈鳞癌(SCC)、非典型腺上皮细胞(AGC)和腺癌。

1.4 阴道镜检查及活检

对细胞学检查异常者ASC及以上病变进行阴道镜检查,个别的细胞核大、HPV感染者亦进行阴道镜检查,对阴道镜下不正常者在病变处取材活检。

1.5 统计学处理

χ2检验。

2 结果

2.1 TCT检查结果

2311例中异常者344例,宫颈病变检出率14.88%,异常者中宫颈上皮内病变及鳞癌共221例,占9.56 %,包括ASCUS 162例(7.00%, 其中ASC-H 15例,占0.64%)、LSIL 23例(0.99%)、HSIL 34例(1.47%);HPV感染38例细胞检出率1.64%;鳞癌2例(0.086%);良性病变85例,其中滴虫性阴道炎56例(2.42%);霉菌性阴道炎29例(1.25%)。

2.2 宫颈上皮内病变发病率及年龄分布

见表1。

由表1可见,宫颈上皮内病变在≥50岁组发病率稍低,占7.45%,但与其余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LSIL、HSIL、ASCUS在30~39岁组中发生率最高,但与其余各组比较亦无显著差异(P>0.05)。

2.3 TCT与阴道镜下组织学活检对宫颈病变检出的结果

2311例病人中TCT结果为宫颈病变的病例有221例,阴道镜下活检的161例,其余60例均为ASCUS病例,嘱随访3个月复查,但也有部分病人失访。CIN及鳞癌的检出率分别为47.2%(76/161)和4.96%(8/161),慢性宫颈炎占40.8%(66/161),湿疣性宫颈炎占6.8%(11/161),TCT与病理组织学诊断LSIL以上宫颈上皮内病变符合率为89.8%。见表2。

3 讨论

宫颈癌发病率有逐年上升且年轻化趋势,宫颈癌发生与过早性生活、多产、HPV感染、HSV及HIV感染等高危因素有关,但宫颈癌前病变发展成宫颈癌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大约10年)。因此,宫颈癌是一种可预防、可治疗的疾病,关键是进行筛查。对已婚妇女进行规范化筛查,及时发现早期宫颈癌,及时恰当治疗,治愈率几乎达100%。发达国家宫颈癌发生率明显低于发展中国家,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对宫颈癌前病变的早期诊断及治疗。

以往用巴氏涂片,由于取样器上的大量细胞不能转移到载玻片上及涂片质量差,过多黏液、血液或上皮细胞过度重叠使异常细胞被遮盖,假阴性率达50%以上。TCT改变了常规巴氏涂片操作方法,标本采集后立即注入细胞保存液中,保存液中的细胞经程序化处理,随机取样制成均匀的薄层涂片,涂片中的细胞结构和背景清晰,有利于正确诊断,本文宫颈病变筛出率达14.88%,鳞状上皮细胞异常221例,其中LSIL 23例,HSIL 34例,癌2例,ASCUS 162例。行阴道镜下活检的161例,结果CIN 76例,占47.2%,其中CIN1 33例,CIN2 19例,CIN3 24例;癌8例,占4.96%;湿疣性宫颈炎11例,占 6.83%。可见CIN级别升高细胞学阳性检出率增高,且随CIN级别增加,镜下活检漏诊及误诊的发生降低。我们认为,TCT能明显提高异常细胞的检出率,TCT配合阴道镜是CIN及早期宫颈癌可靠的早期诊断方法。TCT因取材方便及无创可作为宫颈癌前病变筛查的参考指标,但不能以此确定宫颈病变的程度,病理组织学才是诊断宫颈病变的依据。阴道镜检查能直接观察宫颈表面血管和形态以评估病变[1],又可确定宫颈病变的部位,提高宫颈活检的阳性率。

另外,ASCUS在临床实践中,常被要求3~6个月复查。本文异常鳞状细胞221例中,66.5%患者为ASCUS,102例ASCUS病人行阴道镜下活检,检出CIN1 17例(11.56%);CIN 26例(4.08%);CIN 36例(4.08%);鳞癌2例(1.36%); 慢性宫颈炎60例(40.8%);湿疣性宫颈炎11例(7.48%)。有文献报道,宫颈细胞学诊断ASC,尤其是ASC-H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它高度提示了宫颈鳞状上皮内癌变的可能,并有一部分病例是高度病变,应当进一步积极检查和处理[2]。笔者认为,无随诊条件的ASCUS者,应给予足够重视,及时行阴道镜检查,镜下病变部分活检,同时努力创造条件定期随访,以免延误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治。

摘要:目的探讨新柏氏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TCT)配合阴道镜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5年7月至2006年12月妇科门诊2311例进行TCT检查。结果异常者344例,宫颈病变检出率14.88%。宫颈上皮内病变及鳞癌共221例(9.56%),其中包括ASCUS162例(7.00%)、LSIL23例(0.99%)、HSIL34例(1.47%)、鳞癌2例(0.082%);HPV感染38例细胞检出率1.64%;良性病变85例,其中滴虫性阴道炎56例(2.42%)、霉菌性阴道炎29例(1.25%)。LSIL、HSIL、ASCUS在30~39岁组中发生率最高,40~49岁组为第二个高发阶段。对161例ASCUS及以上病变者进行阴道镜检查及活检,结果TCT细胞学与病理组织学诊断LSIL以上宫颈上皮内病变符合率为89.8%。结论TCT技术能明显提高异常细胞的检出率,因取材方便及无创,可作为宫颈癌前病变筛查的参考指标,阴道镜可确定宫颈病变的部位,提高宫颈活检的阳性率,故TCT配合阴道镜可作为宫颈癌前病变及早期癌筛查的可靠早期诊断方法。

关键词:膜式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技术,阴道镜,宫颈病变,筛查

参考文献

[1]钱德英.阴道镜在宫颈癌变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3,19(3):137-138.

筛查宫颈癌前病变 篇6

资料与方法

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进行宫颈癌筛查女性150例, 年龄22~67岁, 平均 (33.4±5.6) 岁。其中有白带增多、异常阴道出血等等临床症状的女性78例, 孕次0~5次, 平均 (2.2±0.2) 次;产次0~3次, 平均1.3次。参与检查的女性均排除子宫切除史、细胞学检查异常等情况。

一般方法:对本院150例女性进行人乳头瘤病毒检测、阴道镜检查以及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 并根据病理学诊断分为宫颈上皮内瘤变即CINⅠ级组、CINⅡ级组、CINⅢ级组、宫颈炎组及宫颈癌组。具体来说, 检查方法如下。接受检查的女性在采样前3天内未使用阴道清洗药物, 1天内未行房事且不在月经期, 在采样时要先女性宫颈口的分泌物清理干净, 然后利用超薄液基制片采样刷进行细胞采样 (采样刷要紧贴宫颈口黏膜顺时针均匀旋转5周) ;接着利用HC-Ⅱ试剂盒取样器对女性宫颈口分泌物进行HPV-DNA检测。同时专业医师对接受检查的女性阴道镜下的白色病变等部位进行定点活检, 其他部位进行四点活检, 并在样品管上标注被检查人姓名, 然后送检。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治疗进行数据的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 (±s) 表示, 进行t检验, 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P<0.05时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基本情况分析:150例接受检查的女性中,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呈阳性70例 (46.67%) , 平均年龄35.8岁;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呈阴性80例 (53.33%) , 平均年龄36.0岁。≤20岁4例 (2.67%) , 21~30岁23例 (15.33%) , 31~40岁63例 (42%) , 41~50岁38例 (25.33%) ;51~60岁18例 (12%) , 60岁以上4例 (2.67%) 。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具体情况分析:宫颈炎组检测95例, HPV阳性27例, 感染率28.42%, CINⅠ级组检测25例, HPV阳性18例, 感染率72.00%, CINⅡ级组检测15例, HPV阳性11例, 感染率73.33%, CINⅢ级组检测7例, HPV阳性6例, 感染率85.71%, 宫颈癌组检测8例, HPV阳性8例, 感染率100.00%。且HPV感染率随病情严重而上升, 见表1。

人乳头瘤病毒基因亚型分布情况:该次检测中涉及到的人乳头瘤病毒基因有18种, 主要有HPV16、HPV58、HPV18、HPV31, 所占比例分别为5.3%、4.4%、2.8%、2.7%;同时检测结果没有发现HPV35。

讨论

宫颈癌作为临床上最为常见的恶性癌瘤之一, 发病率仅低于乳腺癌。目前关于宫颈癌的病因还不是很清楚, 有专家认为与女性性生活紊乱有关, 有的认为与病毒传染有关, 如人乳头瘤病毒, 不仅影响女性正常生活, 而且给女性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因此要定期做健康检查, 及时的发现宫颈癌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病情[2]。而相关研究已表明:人乳头瘤病毒是导致宫颈癌病变的最主要原因, 以HPV16型与HPV18型最为常见;且宫颈癌是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 从感染人乳头瘤病毒到病变、到演化成宫颈癌至少需要10年的时间, 因此通过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及时地发现和排查宫颈癌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3]。

HPV检测作为一种宫颈癌筛选的重要手段, 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开始研究, 并在90年代在临床上应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进步, 当下主要的HPV检测方法有杂交捕获二代技术 (即HC-Ⅱ) 、低密度基因芯片导流杂交技术等等。Cuzivk等对西方发达国家 (包括英国、法国、德国等) 相关研究进行分析, 发现HPV检测对CIN二级及二级以上的病程敏感度较强, 96%左右。同时HPV检测对于阴性预测准确度较高, 可相应的把女性宫颈癌筛查间隔时间往后延长, 且与细胞学联合检测能估计出女性10年内的宫颈癌得病率。

本文对我院150例女性进行了HPV检查、阴道镜检查以及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 结果表明:150例女性中HPV呈阳性70例, 感染率46.67%, 宫颈炎组检测95例中感染27例 (28.42%) , CINⅠ级组检测25例中感染18例 (72.00%) 、CINⅡ级组检测15例中感染11例 (73.33%) 、CINⅢ级组检测7例中感染6例 (85.71%) , 宫颈癌组检测8例中感染8例 (100.00%) ;且HPV感染中以HPV16、HPV58、HPV18、HPV31为主, 所占比例分别5.3%、4.4%、2.8%、2.7%。由此可见, 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对宫颈癌病变敏感性较高, 在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筛查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此外, 女性要健康的生活, 注意保护自己, 从源头上避免日后出现宫颈癌。

摘要:目的:研究人乳头瘤病毒 (即HPV) 检测在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进行人乳头瘤病毒检测、阴道镜检查以及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女性150例。结果:150例女性中, HPV感染70例 (46.67%) ;宫颈炎组HPV感染率28.42% (27/95) , CINⅠ级组、CINⅡ级组、CINⅢ级组感染率分别72.00% (18/25) 、73.33% (11/15) 、85.71% (6/7) , 宫颈癌组感染率100.00% (8/8) 。且HPV感染中以HPV16、HPV58、HPV18、HPV31为主。结论:HPV感染率随着宫颈病变严重程度而明显上升, 因此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在宫颈炎变及宫颈癌筛查中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宫颈癌,筛查,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周玉华.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在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J].山东医药, 2011, 51 (8) :92-93.

[2] 邓海萍, 莫可良, 秦梅, 等.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在宫颈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J].现代预防医学, 2009, (16) :3110-3111.

筛查宫颈癌前病变 篇7

关键词:宫颈癌前病变,人乳头瘤病毒,肉眼醋酸试验

宫颈癌是女性恶性肿瘤中发病率位居第二的肿瘤。宫颈癌新发病例数全世界每年达到47万例, 其中, 发展中国家占80%。宫颈癌有可逆且较长的癌前病变期, 因此, 宫颈癌的早期发现就显得尤其重要[1]。另外, 目前控制宫颈癌的主要手段是筛查[2]。本文进行了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human papilloma virus, HPV) 检测联合肉眼醋酸试验在宫颈癌前病变筛查中应用的研究,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8月~2010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532例可疑宫颈癌前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 年龄21~62岁, 平均31.2岁。

1.2 方法

1.2.1 肉眼醋酸试验

于试验前向所有可疑宫颈癌前病变患者讲解检查过程, 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取膀胱截石位于检查床上, 先观察有无分泌物, 外生殖器和会阴部有无疣、溃疡、丘疹、水泡、水肿、表皮剥脱等, 有无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暴露宫颈, 观察宫颈形态及大小, 拭净宫颈表面的分泌物, 辨别鳞柱状交界区, 观察是否有宫颈炎、湿疣、白斑、陈旧性裂伤、纳氏囊、息肉、宫颈外翻等;将沾有5%醋酸溶液的棉球涂于宫颈表面, 1 min后观察宫颈着色情况。

1.2.2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

取冻存已裂解的细胞, 沉淀RNA, 清洗RNA后将RNA干燥, 合成样品c DNA, 将包含逆转录buffer、上游引物、下游引物、d NTP、逆转录酶、DEPC水、RNA模板共10μl的反应体系混合, 得到逆转录终溶液后, 将梯度稀释的标准品及待测样品的管家基因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 制备出用于绘制梯度稀释标准曲线的DNA模板, 最后将待测样品的待测基因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 计数资料用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肉眼醋酸试验情况

532例可疑宫颈癌前病变患者均进行肉眼醋酸试验, 发现异常着色的患者320例, 占60.15%, 年龄28~59岁, 平均35.4岁。

2.2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高危型HPV感染情况

320例肉眼醋酸试验异常着色的患者中, 高危型HPV阳性190例, 阳性率为59.38%。212例肉眼醋酸试验正常着色的患者中, 高危型HPV阳性18例, 阳性率为8.49%。肉眼醋酸试验异常着色患者高危型HPV感染阳性率 (59.38%) 明显高于肉眼醋酸试验正常着色患者 (8.49%)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肉眼醋酸试验正常比较, *P<0.05

3 讨论

宫颈癌在发展中国家是严重威胁妇女健康和生命的疾病之一[3], 也是唯一通过人为干预即可降低病死率和发病率的恶性肿瘤[4]。宫颈癌前病变是指癌症发生部位于癌症发生前产生的病变。其中, 与宫颈浸润癌密切相关的癌前病变主要是指宫颈上皮内瘤变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CIN) , 其进展变化过程中的细胞学改变则被作为筛选方法的依据[5]宫颈癌前病变主要通过筛查达到及时、有效诊断的目的。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发病、致病的主要原因[6]。

以往传统的宫颈细胞学检查为宫颈巴氏涂片法, 虽然宫颈巴氏涂片法在以前大大降低了宫颈癌的死亡率和发病率但是巴氏涂片法漏诊率高, 假阴性率高。李洁等[7]报道, 宫颈巴氏涂片法的敏感度为20%~35%, 已逐渐被其他的检查方法如肉眼醋酸试验和HPV-DNA法代替。肉眼醋酸试验的试验原理为蛋白凝固。HPV感染上皮的不正常细胞和细胞过多产生的蛋白质与醋酸结合后凝固, 出现发亮、雪白的损害其边缘为羽毛状、角状或锯齿状。Ottaviano等[8]最早将肉眼醋酸试验应用于临床, 他认为宫颈不典型增生细胞、宫颈不典型鳞化状细胞等由于含有较丰富的染色质, 细胞核浆比例大, 加入醋酸后表层细胞和细胞浆发生凝结, 降低细胞的透明度, 出现肉眼可见的白色, 而正常的柱状上皮虽然在醋酸的作用下出现细胞肿胀, 血管收缩, 一过性降低细胞透明度也可出现一过性白色改变, 但是时间较短, 故涂抹醋酸1 min后观察到白色改变则为宫颈不典型增生细胞和宫颈不典型鳞化状细胞。肉眼醋酸试验具有依从性好, 失访率低, 方法简单, 易于掌握, 具有只需集中、系统、短期的培训即可操作等优势[9,10,11]。全球宫颈癌联盟 (ACCP) 认为, 在发展中国家, 可将肉眼醋酸试验作为宫颈癌前病变的初筛方法[12,13]。本研究肉眼醋酸试验的灵敏度为60.15%, 稍低于Sankaranarayanan[11]研究中选取56 939例患者筛查的灵敏度76.8%。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是一种近年来发展较快的多色荧光检测核酸定量技术[14,15]。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定量检测PCR扩增引物, 且在封闭状态下检测, 克服了扩增引物污染导致的假阴性、假阳性等缺陷, 特异性增强, 提高了检测质量, 是临床应用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的一种可靠的方法[16]。本研究结果显示, 肉眼醋酸试验异常着色患者HPV感染阳性率为59.38%, 类似于刘红卫等[17]报道的高危型HPV阳性率为63.39%。

本研究分别检测了肉眼醋酸试验异常着色患者的高危型HPV感染阳性率和肉眼醋酸试验正常着色患者的高危型HPV感染阳性率, 意在用较为精确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证明正常着色和异常着色患者中高危型HPV阳性率的差异, 从而进一步说明肉眼醋酸可作为较为可靠的初筛方法筛选出宫颈癌前病变患者。

筛查宫颈癌前病变 篇8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005年1月—2007年12月期间在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参加健康检查的已婚在职和退休的女职工(公务员),并符合以下条件者:无子宫切除史、无身孕、无盆腔放射治疗史、无细胞学检查异常或宫颈上皮内病变史、未处于月经期。入选研究的1240例妇女中无临床症状者1026例(82.74%),有临床症状(包括白带增多,性交后出血或异常阴道出血者)214例(17.26%);年龄在21~65岁,平均年龄(35±10.2)岁;孕次0~5次,平均孕次2次;产次0~3次,平均产次1.4次。

门诊就诊中发现宫颈异常的患者其临床症状包括白带增多、性交后出血或异常阴道出血,妇科检查发现有不同程度的宫颈糜烂者共534例。平均年龄32.4岁(24~56岁),所有患者均无急性生殖道炎症和子宫切除史。

1.2筛查程序

入选者填写“知情同意书”,接受“HR-HPV感染(携带)检测登记表”流行病学危险因素问卷调查。

1.3筛查方法、试剂和仪器

1.3.1 HR-HPV·DNA检测

样本采集由经过培训的妇科医生进行,用无菌棉拭子插入宫颈口,均匀用力旋转5周取出后置有1ml无菌NS的1.5ml离心管中,充分洗涤后挤干,弃棉拭子。将浸液15 000r/min离心15min(离心半径=22.5cm),弃上清,在沉淀中加入50μl提取液,吹打均匀后100℃沸水浴15min,15 000r/min离心10min,应用PCR-Taqman荧光探针技术检测HPV 16、18型特异性DNA核酸片段。荧光定量检测试剂(深圳匹基公司),ABI 7000型荧光定量PCR扩增仪,诊断阳性指标为标本中检出HPV·DNA≥1.0pg/ml。

1.3.2宫颈细胞学检查

所有进入研究的妇女均行宫颈细胞学涂片,采用薄层液基细胞学技术(Liquid-basedThinprepCytologictest,LTCT)进行检测,细胞学诊断标准采用2001年修订的Bethesde细胞学检查结果报告系统,“TBS”(TheBethesdaSystem)分类法,发现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及ASCUS以上病变为阳性。

1.3.3电子阴道镜检查与宫颈活检

门诊就诊者和健康检查者HR-HPV·DNA检测阳性或LTCT检查阳性则进行阴道镜检查与宫颈活检,用深圳科威SLC-2000型电子阴道镜,由文字成像系统,对图像与资料实行计算机一体化管理。由妇科主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观察宫颈和下生殖道上皮的病变,并在阴道镜下对可疑病灶进行宫颈四象限活检及颈管刮术,病理诊断:(1)正常或炎症;(2)CIN分为Ⅰ、Ⅱ、Ⅲ级或原位癌;(3)浸润性鳞癌和腺癌;(4)HPV感染,镜下可见核周空泡细胞及湿疣外层底细胞。

1.4诊断标准

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统计分析以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并比较细胞学检查与HR-HPV·DNA筛查,CINI、Ⅱ、Ⅲ型诊断的符合度、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约登指数。

2结果

2.1 HR-HPV·DNA检测结果

健康检查无妇科临床症状的1024名妇女中HPV·DNA检测阳性49例(4.78%),其中16型11例,18型38例;经宫颈活检确诊为CIN 19例(0.88%),CINⅡ5例(0.49%),CINⅢ3例(0.29%),湿疣5例(0.49%),HR-HPV感染27例(2.64%)。健康检查中有妇科临床症状的214名妇女中HPV·DNA检测阳性28例(13.08%),其中16型8例,18型20例;宫颈活检确诊为宫颈癌2例(0.93%),CINⅠ6例(2.80%),CINⅡ4例(1.87%),CINⅢ3例(1.40%),湿疣4例(1.87%),HR·HPV感染8例(3.74%)。妇科门诊宫颈异常的患者534例,HR-HPV·DNA检测阳性108例(20.22%),其中16型31例(5.81%),18型77例(14.42%);宫颈活检确诊为宫颈癌4例(0.75%),CINⅠ26例(4.87%),CINⅡ15例(2.81%),CINⅢ11例(2.06%),湿疣12例(2.25%),HR·HPV感染40例(7.41%)。

3组人群HPV·DNA阳性率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5,P<0.01)。

2.2宫颈细胞学检查

以下将健康检查和门诊患者计1774例宫颈细胞学检查结果合并统计分析:LTCT技术检查结果为无宫颈上皮内病变者1626例(91.65%),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typicalsquamouscellofundeterminedsignification,ASCUS)75例(4.23%),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quamouintraepitheliallesion,LSIL)36例(2.03%),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squamouintraepitheliallesion,HSIL)31例(1.75%),鳞状细胞癌(SCC)6例(0.34%)。上述细胞学异常者HPV·DNA检测阳性率分别为ASCUS 50.67%(38/75)、LSIL 94.44%(34/36)、HSIL 100%(31/31)、鳞状细胞癌100%(6/6),见表1。

2.3病理学检查

病理诊断为:CINⅠ49例、CINⅡ26例、CINⅢ17例、宫颈浸润癌6例、内膜瘤2例、湿疣26例、HR-HPV感染76例。经统计学检验,宫颈病变组HPV检出率(72.3%),显著高于宫颈正常(炎症)组(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9.4,P<0.01)。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宫颈病变的患者HR-HPV·DNA阳性率分别为宫颈癌100%(6/6)、CIN 183.7%(41/49)、CIVⅡ92.31%(24/26)、CINⅢ100%(17/17)、内膜瘤0.0%(0/2)、湿疣80.77%(21/26)。

2.4几种诊断方法的符合率

以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比较HR-HPV·DNA、LTCT 2种筛查方法的符合率,见表2。

从表2可见在病理学诊断为CINⅠ的有10.2%(5/49),HPV和LTCT检测均为阴性,但随病理级别的升高,HPV和TCT诊断符合率也升高,在CINⅢ和浸润癌,2种筛查方法阳性率及符合率均为100%。

2.5 2种筛查方法的评价

以组织病理学确诊为金标准,计算HR-HPV·DNA检测以及和TCT联合筛查CINⅡ、Ⅲ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约登指数,见表3。

3讨论

目前,几乎所有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与生物学资料都证明,HR-HPV感染是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发病的必要条件,检测HR-HPV·DNA是直接针对病因的检查,能够将已经患宫颈癌或癌前病变的妇女以及存在发病潜在风险的妇女筛选出来。本调查采用PCR荧光定量技术检测与宫颈癌密切相关的16型、18型HPV,结果显示在本地区健康检查已婚妇女中HP-HPV阳性率达4.78%(49/1024),低于我国宫颈癌高发地区山西省襄垣县调查结果[20.8%(415/1997)][3],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23,P<0.01),可能与本地区是宫颈癌低发区有关,HR-HPV感染率相对较低。HR-HPV·DNA检测对筛查各期CIN和早期宫颈癌的敏感度很高,CINⅡ、Ⅲ敏感度为95.35%,特异度91.67%,约登指数0.87与TCT联合筛查敏感度可提高到100%、特异度100.0%、约登指数1.0、阴性预测值100%,从而提高筛查的准确率,把可能患病的高风险人群筛查出来[4]。根据本文结果HR-HPV·DNA筛查具有阴性预测值高(99.87%)的特点,可以推断HR-HPV·DNA筛查阴性的人群患宫颈癌的风险很低。

由于宫颈癌存在着一个较长的可逆转的癌前病变期,大约1/3未经治疗的高度病变者可以在1年内发展成癌,而70%的低度病变(CINⅠ)将自动逆转或维持不变,本文49例CINⅠHR-HPV感染率83.67%(41/49)、与CINⅡ的感染率92.3%(24/26)经校正χ2检验,HR-HPV携带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8,P>0.05),提示宫颈的轻度非典型增生,CINⅠ在LTCT检测中主要表现为ASCUS和LSIL,可能是由HPV感染造成细胞形态和结构的异常,随着机体抵抗力的增强,HPV感染渐消退,形态结构也恢复正常;反之,则病变进展。由于30岁以下的女性多数HPV感染是一过性的,具有自限性,经一定时间后可逐渐消失[5];只有持续HPV感染才会导致宫颈癌的发生,有研究发现HR-HPV感染阳性、宫颈涂片正常的妇女在随访三四个月后,其宫颈细胞发生的风险高于HPV阴性组(28.2∶1.0),而且细胞学发生改变的对象90%以上是HR-HPV的持续感染者[6]。因此,对HR-HPV阳性而宫颈正常的对象应每年定期随访。

当然,更期待着HPV疫苗进行病因的群体预防,阻断HPV的持续感染和宫颈病变。

参考文献

[1]Syrjanen S,Shabalova IP,Petrovichev N.et al.Human papilomavirus tes-ting and conventional pap smear cytology as optional screening tools woman at different risks for cervical cancer in countries of the former so-viet union.Low Genit Tract Dis,2002,6:97-110.

[2]乔友林.中国妇女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和子宫颈癌的流行病学研究现状及其疫苗预防前景.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7,28(10):937-940.

[3]Walboomers JM,Jacobs MV,Manos MM,et a1.Human palillomavirus is a necessary cause of invasive cervical cancer worldwide.Pathologg,1999,189:12-19.

[4]赵方辉,李楠,马俊飞,等.山西省襄垣县妇女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宫颈癌关系的研究.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1,22(5):375-378.

[5]乔友林,章天华.子宫癌筛查方法的模断面比较研究.中国医学科学院报,2002,24:50-54.

轻度宫颈癌前病变需手术吗等 篇9

上海尤蓓蕾

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副主任医师李芳:CIN I为宫颈癌前病变最轻的一种。如果你未生育,可选择临床随访,最好采用第6和12个月时重复宫颈细胞学涂片检查,高危型HPV DNA检测和阴道镜检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随访,根据结果决定是否治疗。如果你已生育,则可采用病变表面破坏术(激光、微波等)、诊断性病变切除术(LEEP术)或宫颈病变切除术。具体选择哪种治疗方法,还需由专科医师根据阴道镜检查的具体结果来选择。

专家门诊:周二下午,周四上午

糖尿病有哪些蛛丝马迹

我父亲患糖尿病5年了,我哥哥今年40岁,刚被确诊为糖尿病。我今年56岁,非常担心也“难逃一劫”。糖尿病有没有征兆?怎样才能早期发现糖尿病呢?

江苏吴圣华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医师刘芳:糖尿病还是有一些“蛛丝马迹”可循的,以下这些现象可能是糖尿病的征兆。①不明原因的口干、唾液少,容易口渴,老想喝水或喜欢冷饮,含糖饮料。②不明原因的消瘦,体重明显比以前减轻。③近一段时间老是疲乏虚弱,四肢酸痛或腰痛,身体没劲儿,工作时不能集中精力。④没有前列腺增生而夜尿次数多,或不明原因的尿多、尿频。⑤体形肥胖,同时有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等代谢综合征表现。⑥皮肤易长“疖子”或其他化脓性炎症,或伤口经久不愈,或易发尿路感染。⑦经常便秘。你父亲和哥哥都有糖尿病,所以你要定期检查血糖、尿糖等指标,同时留意是否有以上现象,如果有,就要及时就诊。

专家门诊:周一下午,周五上午

声带白斑病术后如何减少复发

最近,我因声音嘶哑检查发现患有声带白斑,做了手术。听说,这个病手术后很容易复发,有什么方法可以降低复发率吗?

上海邱泓博

上海市中医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郭裕:声带白斑病手术后的复发率比较高,且长期不愈容易癌变,手术后的中医治疗和保养可以降低复发率,减少癌变的发生。祖国医学认为,可能导致声带白斑病的原因为:①烟酒过度,过食肥甘生冷,至痰湿内生,郁久化热,聚结声带;②七情失调,肝气郁结,气郁生痰,阻滞气机,痰瘀互结,结于喉部;③用声不节,劳倦过度,房劳伤肾,致脾肾阳虚,寒浊上泛,变生白斑。因此,中医采取辨证论治来治疗声带白斑病,根据不同证型而采用益气健脾、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利水渗湿、软坚散结等不同治法。一般需要坚持3个月以上,同时,应用生物制剂,采用穴位注射疗法,配合中医中药一起使用。在服药治疗期间,应绝对避免进食熏腌炙及烟酒辛辣刺激之物,注意嗓子的休息。这样,可以大大地降低声带白斑病手术后的复发率,减少癌变的发生。

特需门诊:周二上午,周五上午

种植牙有什么优点

我的牙不好,现在快拔光了。听说现在有一种“种植牙”技术,效果似乎比装假牙要好。什么是种植牙?有什么优点?费用多少?

浙江李保国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修复科主任医师郑元俐:种植牙是国内近十几年来逐渐发展起来的一项修复新技术,是利用与人体骨质兼容性高的纯钛金属,制造成类似牙根的圆柱体,以外科小手术的方式植入缺牙区的牙槽骨内。经过1~3个月后,当人工牙根与牙槽骨紧密结合后,再在人工牙根上制作烤瓷牙冠等修复体。也可酌情植入金属牙根后即刻装置假牙,这便是即刻种植牙。种植牙具有以下优点:①牙槽骨支持,固位稳定,基本恢复原自然牙的功能;②不损伤邻近牙齿,避免临近牙齿咬合力负担过重;③修复时间长,只要有良好的骨结合,就可以长期使用;④不对牙槽骨吸收产生持久影响;⑤可以解决游离端缺牙修复困难的难题。一颗种植牙的费用在1~1.5万元。需要提醒的是,种植牙有严格的适应证,要看缺牙位置、牙槽骨,身体健康状况等是否适合做种植牙。

筛查宫颈癌前病变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5月至2016年6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符合标准的3420例研究对象进行HR-HPV分型检测, 年龄20~59岁, 平均 (36±10) 岁。纳入标准: (1) 均有性生活史; (2) 无子宫手术史; (3) 无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史; (4) 均有不同程度的白带增多、白带出血及宫颈充血等症状[3]; (5) 病历资料完整; (6) 患者均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 (1) 无性生活史者; (2) 既往有子宫手术史者; (3) 临床已确诊为宫颈癌或癌前病变者; (4) 参与其他项目研究者; (5) 不同意参加本研究者。

1.2 检测方法

(1) 所有患者均接受HR-HPV分型检测:采用阴道窥阴器暴露宫颈, 使用宫颈取样器取宫颈脱落细胞, 并将其放置于无菌管中送检, 通过荧光PCR技术进行HR-HPV分型检测。 (2) 对于HR-HPV检测阳性或有临床症状者需进行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测:将装有宫颈细胞标本的保存液倒入离心管中离心, 去除上清液, 加入清洗液、离心, 再去除上清液, 用吸管取细胞悬液涂片, 烘干、HE染色, 镜下观察。 (3) HR-HPV阳性或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测阳性, 或有临床症状需进行阴道镜检查者, 均行阴道镜检查, 根据阴道镜检查结果, 必要时行宫颈活检病理学检查。诊断宫颈病变的“金标准”是病理学检查[4]。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不同年龄段人群HR-HPV的感染情况, 以及不同宫颈病变中HR-HPV的感染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年龄段人群HR-HPV的感染情况

由表1可见, 3420例患者筛查中, 共计530例发生HR-HPV感染, 感染率为15.5%;HR-HPV感染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 不同年龄段HR-HPV感染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不同宫颈病变中HR-HPV的感染情况

对150例患者行宫颈活检病理学检查的患者中, 共检出53例子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 (CIN) Ⅰ、20例CINⅡ、38例CINⅢ、5例宫颈癌。不同宫颈病变中不同分型HR-HPV感染情况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 讨论

乳头瘤病毒是一组无包膜的小DNA病毒, 属乳头瘤病毒科, 可感染人和多种高级脊椎动物的皮肤及黏膜上皮组织, 诱发产生的疣状增生乃至引发良恶性肿瘤。1972年, Zur Hausen在对宫颈癌风险因素探索研究的基础上首次提出宫颈癌可能由HPV感染引起, 20世纪80~90年代证实HPV感染可诱发包括宫颈癌在内的多种恶性肿瘤。50%~90%的HPV感染可在感染后数月至2年内被免疫系统清除, 感染的平均持续时间为8~12个月。如果间隔1年以上连续两次检测出同一高危型的HPV-DNA则被认为是持续性感染。而仅慢性持续性高危型HPV感染才能最终演变为宫颈癌。从慢性持续性高危型HPV感染到最后进展为恶性肿瘤常需要10~20年, 因此, 对女性患者进行HR-HPV分型检测, 早期发现, 有效干预, 对阻止病变的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 宫颈癌已成为女性生殖器官癌瘤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5], 其发生率在我国居第1位。近年随着宫颈癌的早期发现和治疗, 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已经明显下降。CIN属于宫颈癌癌前病变, 临床上按病变程度分为轻度 (CINⅠ) 、中度 (CINⅡ) 、重度 (CINⅢ) [6,7]。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发生均与HR-HPV长期持续性感染有关[8]。

目前, 宫颈癌的筛查以早期检出宫颈癌前病变为目标, 而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确诊需要经过细胞学、阴道镜与组织病理学检查完成, 而组织病理学是诊断宫颈癌的“金标准”。2008年, 持续性HR-HPV感染导致宫颈病变和宫颈癌发生的学说得以正式确立, 认为HR-HPV可导致高级别CIN的发生, 这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发生密切相关。2009年, 国际癌症研究署将HPV16、18、31、33、35、39、45、51、52、56、58、59列为致癌因子, 认为HPV68很可能致癌[9]。本研究利用荧光PCR技术进行HR-HPV分型检测, 并对HR-HPV检测阳性或有临床症状者进行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 再行阴道镜检查, 必要时行宫颈活检病理学检查, 以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作为诊断宫颈病变的“金标准”[10]。结果发现, 3420例患者筛查中, HR-HPV感染率为15.5%, 其中20~29岁患者HR-HPV感染率最低 (12.9%) , 50~59岁患者HR-HPV感染率最高 (28.6%) , 可见HR-HPV感染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 不同年龄段人群HR-HPV感染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此外, 在150例行宫颈活检病理学检查的患者中, CINⅠ53例、CINⅡ20例、CINⅢ38例、宫颈癌5例, 不同宫颈病变中不同分型HR-HPV的感染情况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尤以HPV16、HPV52、HPV56、HPV58分型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发生率较高, 与既往研究[11,12,13]结果一致。

上一篇:石油仪器下一篇:社会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