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病变(精选10篇)
宫颈癌病变 篇1
宫颈癌前期病变, 包括宫颈细胞学检测结果异常和经组织学活检确诊为宫颈上皮内瘤变 (CIN) , 是一组与宫颈浸润癌密切相关的病变。
1 宫颈癌前期病变的诊断
其一般无明显的症状和体征, 部分有白带增多、白带带血、接触性出血即宫颈肥大、充血、糜烂、息肉等慢性宫颈炎的表现, 正常宫颈也占相当比例。由于缺乏典型的临床变现, 目前趋于借助多种辅助诊断方法联合使用, 但最后确诊需靠病理学检查。三阶梯技术[1]是全世界范围内专门用于筛查、诊治宫颈癌与CIN的常规诊治技术, 包括宫颈细胞学、阴道镜检查、宫颈组织病理学。
1.1 宫颈细胞学
是三阶梯技术中的初级筛查技术。该技术是用特制的细胞刷获取宫颈管、移行带和阴道组织的细胞学样本, 然后进行制片、染色与读片的过程。细胞学诊断不能等同于组织病理学诊断, 也不是临床的确定诊断, 细胞学诊断结果异常者, 须经阴道镜检查评估确定病变是否存在, 并在其指引下取组织学活检确诊。不管是传统手工涂片, 还是液基细胞学涂片, 在细胞的取材、制片、染色以及读片的各个环节中, 都可能因各种偏差或失误, 导致细胞学诊断的假阴性或假阳性问题, 这一点尤其要引起临床医生的注意。
1.2 阴道镜检查
验证细胞学结果异常的来源。目的:在阴道镜的指引下, 对下生殖道的所有可疑癌前期病变, 提供评估意见与组织学活检标本。评估宫颈、阴道的病变应在湿敷3%或5%的醋酸1 m in后;评估外阴、肛周皮肤的病变则必须在3 m in后。阴道镜检查不是筛查技术, 是为了保证组织病理学诊断的准确性, 用阴道镜对病变部位进行准确定位并获取活检标本的诊断技术。阴道镜检查的局限性是评估者的主观性以及不能评估宫颈管内的病变。
1.3 宫颈组织学
是三阶梯技术的顶级诊断。所谓“金标准”, 指经过细胞学筛查与阴道镜评估, 经宫颈活检、或宫颈锥切标本所做出的组织病理学诊断。该诊断的准确性不仅与活检标本的质量有关, 还与标本的取材、制片以及读片人员的水平密切相关。即使是在高水平的病理学专家之间, 读片时也存在主观性与不确定性。此外, 阴道镜医生的评估经验、获取标本的大小与准确性、送检标本的分瓶与标识是否准确等等, 都是影响病理学诊断的因素。三阶梯技术各有其长短, 联合应用则可以扬长避短, 减少漏诊, 提高宫颈病变的检出率。
2 治疗原则与随访
2.1 对细胞学检查结果异常妇女的治疗
2.1.1 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 (A SC)
A SC被分为两类, 即不能明确意义 (A SC-U S) 和不能除外高度病变 (A SC-H) 。A SC-U S和A SC-H的诊断应分别占实验室A SC的诊断的90%和10%.对A SC-H的临床处理强调直接行阴道镜检查。对A SC-U S的治疗可选择:直接阴道镜检查、每4个月~6个月重复细胞学检查、或用高危型H PV-D N A检测结果作为分检试验, 检测结果阳性就做阴道镜检查, 阴性可6个月~12个月重复细胞学随访。有关资料显示, A SC-U S中发生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 (H SIL) 与宫颈癌的风险并不高;A SC-U S经病理学确诊, 最常见的病变是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 (LSIL) (H PV或CINⅠ) 和慢性宫颈炎。用阴道镜评估A SC-U S, 不仅有良好的价/效比, 而且有利于对患者尽早作出确定的诊断。
2.1.2 LSIL
LSIL与组织病理学的对应关系是人乳头瘤病毒 (H PV) 和 (或) CINⅠ, H PV感染有关的细胞病理学改变可以是一过性的, 随访中很难重现, 也可以是暂时性的, 大约持续1年~2年后自行消退, 也可以长期存在, 最终发展为癌前病变或癌。细胞学结果为LSIL的妇女的治疗, 首选阴道镜检查, 随后的临床处理取决于阴道镜检查是否存在病变、阴道镜检查是否满意以及患者是否妊娠。对细胞学结果LSIL、阴道镜检查满意且转化区正常者, 可选择6个月~12个月的随访。转化区异常者取宫颈活检确诊, 随后的管理取决于CIN的分级。对细胞学结果LSIL、阴道镜检查不满意的处理, 强调用宫颈管诊刮术 (ECC) , 评估宫颈管内有无病变, 常规用宫颈环形电切术 (LEEP) 或各种物理疗法进行处理是错误的, 也是不可接受的 (有充分的统计资料反对) 。对妊娠期细胞学结果LSIL的妇女, 首选阴道镜检查, 一个基本的处理原则是:定期随访, 尽可能保守至产后处理。在阴道镜检查中, 除非见到高等级病变或浸润癌, 否则不常规宫颈活检, 禁止行ECC.
2.1.3 HSIL
H SIL的细胞学诊断不是经常性的, 美国1996年的统计资料显示, H SIL的发病率仅有0.45%.细胞学诊断H LIL的妇女大约有70%~75%的机会经宫颈活检确定为CINⅡ~Ⅲ, 1%~2%诊断为浸润癌。对细胞学结果H SIL的妇女管理, 强调在阴道镜评估转化区的同时, 必须采取必要的手段 (如ECC) 明确宫颈管内有无病变。随后的治疗取决于是否存在宫颈病变、阴道镜检查是否满意、患者是否妊娠以及是否适宜对患者直接行切除治疗等。对非妊娠期H SIL的妇女, 不管阴道镜的检查结果是否满意, 建议首选诊断性宫颈锥切术 (锥切标本可同时评估转化区与宫颈管, 无需ECC) 。锥切的方法为LEEP、激光锥切或冷刀锥切 (选择何种方法取决于医生与患者沟通后的结果) 。对该组妇女由阴道镜专家直接行LEEP (即诊即治) 是安全、有效且经济实用的方法。对随访困难或无生育需求的老年妇女, 首诊时即用LEEP评估H SIL, 也是适宜的;对妊娠期H SIL妇女的治疗首选阴道镜检查。妊娠期的宫颈活检术并不增加大量出血和流产的风险。妊娠期禁止行ECC, 因有导致流产或早产的风险;也不提倡宫颈锥切术, 因有并发大出血和流产的风险。妊娠期诊断性切除仅限于高度怀疑浸润癌的妇女。有研究结果显示, H SIL在妊娠期间发展为宫颈浸润癌的风险很小, 产后自然消退的比例较高。对妊娠期发现的H SIL, 允许保守观察至产后6周~8周时处理。
2.1.4 不典型腺细胞 (AGC)
过去宫颈细胞学检查主要报告鳞状上皮细胞的病变, 对腺细胞病变的报告敏感性很低, 因为在取材和诊断两方面都存在问题。液基细胞学技术较好地解决了标本的取材问题, 腺上皮细胞异常的严重程度分为低于腺癌以下的三个亚级: (1) 不典型腺细胞; (2) 不典型腺上皮细胞倾向瘤变; (3) 宫颈腺原位癌 (A IS) , 是宫颈腺癌的癌前期病变, 大多数宫颈腺原位癌与宫颈腺癌存在相似的H PV类型, 主要是H PV 16和18型, 有半数原位癌同时存在鳞状上皮的高度病变。对A G C中不典型子宫内膜细胞的患者而言, 首次评估就要行子宫内膜诊刮术。对其他A G C亚型则建议做阴道镜检查和宫颈管内膜取样 (ECC或宫颈锥切) 。35岁以上的A G C伴有不可解释的阴道出血, 除需阴道镜检查外, 也应行子宫内膜诊刮术。对细胞学结果为A IS的妇女也建议首先做宫颈管内膜取样。用阴道镜指引下的宫颈多点活检术与选择性分段诊刮术首次评估A G C, 可以早期发现CIN、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对A G C或A IS的评估, 仅仅重复细胞学检查是轻率的、不负责任的, 是不可接受的。对A G C的治疗非常富有挑战性, 对细胞学结果持续A G C的妇女, 应由具备丰富临床经验的资深阴道镜专家接诊。
2.2 对经组织学活检确诊为CIN的治疗
近代对CIN的治疗策略趋于保守, 原因为CIN和早期癌的综合诊断水平提高, 宫颈癌的发生、发展经历较漫长的时间 (约10年) , 约有20%~50%的不典型增生发生逆转或自然消退, 绝大多数CIN病灶局限, 保守性治愈率高达90%左右, 原位癌的5年生存率为100%[2].
2.2.1 对CINⅠ的治疗
(1) 对CINⅠ的期待与随访, 对CINⅠ自然史的研究已经确定, 大多数CINⅠ在诊断后的24个月内自然消退;CINⅠ的观察条件是阴道镜检查满意的病例, 即转化区360°全部可见的病例;CINⅠ的观察或手术治疗的选择, 取决于医生与患者沟通的结果。 (2) 观察手段, 每6个月~12个月行细胞学涂片检查, 或每12个月进行1次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基因 (H R-H PV D N A) 检测;如细胞学结果A SCU S或H R-H PV D N A (+) 都需阴道镜检查。 (3) 不允许观察的病例, 阴道镜检查不满意;颈管刮取术 (ECC) 阳性;持续CINⅠ≥1年;随访中可能丢失的病例。 (阴道镜检查不满意的CINⅠ或ECC (+) 者, 经宫颈锥切检出的CINⅡ~Ⅲ占12%, 因此A SCCP推荐对阴道镜检查结果不满意的CINⅠ选择手术切除) 。 (4) CINⅠ治疗选项, 对阴道镜检查结果满意的CINⅠ可接受的治疗方法为:冷冻、电灼、激光、LEEP, 方法的选择要考虑医生的经验、患者的经济和对临床的价值;如选择破坏性治疗, 之前须做ECC;先前用烧灼疗法后复发的CINⅠ, 推荐切除的方法, 如LEEP;如果选择LEEP, 可以不做ECC.
2.2.2 对CINⅡ~Ⅲ妇女的治疗
(1) 一个基本的原则是:积极治疗, 不允许观察 (但有几种情况例外) 。阴道镜检查满意可以选择烧灼治疗, 但之前必须行ECC;复发的CINⅡ~Ⅲ必须行切除治疗;子宫切除术不可作为CINⅡ~Ⅲ的首选治疗。 (2) 治疗后随访:规范化治疗后的随访是每4个月~6个月的细胞学或细胞学+阴道镜检查, 连续3次正常后, 可选择每年1次的细胞学、或细胞学+阴道镜检查, 至少10年。 (3) 几种例外情况≤18岁少女CINⅡ, 癌的风险几乎是0, 1年内可行4个月~6个月的细胞学+阴道镜随访;≤18岁少女的CINⅢ, 处理同成年妇女;妊娠期的CINⅡ~Ⅲ, 产后病变消退的机会约为69%, 可以在产后6周~8周评估处理;免疫抑制的患者, 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 IV) 妇女或器官移植的妇女, 其CINⅡ~Ⅲ持续/复发的高风险与患者的免疫抑制水平有关。
2.2.3 A SCCP对治疗CIN方法的认可与评价
切除的方法包括LEEP、激光锥切和冷刀锥切, 用以上三种切除方法治疗CIN均显示有效;CIN持续和复发的风险与以下三个因素有关: (1) CIN累及腺的位置及是有否宫颈管内腺体的累及; (2) CIN面积的大小; (3) CIN的等级。
CIN是可以预防和治愈的:宫颈解剖部位特点是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 有条件早发现、早诊断, 而且CIN又有双向发展的趋势, 发展为癌的自然演变一般需要10年左右, 所以CIN是有时间得以治疗而且也是可以治愈的疾病, 关键在于规律筛查、及早诊断和正确处理。临床处理必须严格遵守规范, 避免漏诊, 延误治疗, 特别是不要遗漏宫颈管内的病变。也不要过分治疗, 对妇产科临床医生而言, 正确处理宫颈癌前期病变的诊治, 对减少宫颈癌发生率具有重要的导向意义。
参考文献
[1]宋学红.三阶梯技术诊治管理女性下生殖道癌前期病变[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04, 20 (2) :69-70.
[2]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2024.
警惕!宫颈癌前病变悄悄发生 篇2
宫颈癌前病变悄悄发生
某公司体检,李小姐做了宫颈刮片(細胞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她感染了HPV。而她自己除了偶尔白带多外,一直没有特别的症状。由于十分担心,她又到医院做了一个阴道镜检查,检查发现,她处于较轻的癌前病变(即宫颈上皮内瘤变)。
一听到医生说“癌前病变”,把李小姐吓得心都凉了一大截。“这只是较轻的癌前病变,属于癌前病变的第一期,对90%的妇女而言,从宫颈病变到癌的自然演变一般需要5~10年。”杨主任说,“在这个阶段,只要尽早处理,不会患上宫颈癌。”
针对李小姐的情况,杨主任建议进行随访(因为有50%的人会恢复正常,还有50%会发展到中重度的癌前病变),定期回医院做检查,或者进行较为保守的物理治疗,比如激光、冷冻或热疗。经过一番解释,李小姐的心才算是安定下来,原来在癌前病变期进行治疗,就能阻断癌变发生。
三道防线阻断宫颈癌
杨主任说,基于现在宫颈癌前病变越来越年轻化,因此,女性应对此提高警惕。专家认为,对付宫颈癌有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注射HPV疫苗,这是子宫颈癌的一级防治措施。疫苗的保护率也不是100%,目前认为适用人群为9~26岁的无性生活的女性。
第二道防线:建议21岁以上的女性或者有性生活3年以上的女性,至少每两年做一次宫颈細胞学检查(目前广泛采用的是液基細胞学检查,即TCT)。如果以上检查发现HPV阳性,那么可以做阴道镜检查,取少许子宫颈上的组织,做病理检查,以判断是否处于癌前病变。
第三道防线:对中、重度的癌前病变,应该做手术,即宫颈锥切,以判断其是否为更严重的宫颈原位癌、宫颈早期浸润癌、宫颈浸润癌,以便医生进行合理的治疗。
戴套做爱,预防感染HPV
几乎所有的有性生活女性都会感染HPV,但是只有非常少的人会发生宫颈癌,大多数人的免疫系统通常会抑制或消灭HPV。只有那些HPV持续感染(很多年)才会导致宫颈癌。
应该说,HPV持续感染才是女性发生宫颈癌的一个危险因素。那么,避免生殖器感染HPV就是一个靠谱的办法了,而不和男人做爱这似乎是不可能的!因此,专家指出,应该说对于性活跃的女性,与自己的男伴(老公)保持长期、固定的关系,这就可以最大限度地预防生殖器HPV感染。
宫颈癌病变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平江县妇幼保健院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4250例体检及妇科门诊患者, 均采用新柏氏液基薄层细胞学技术进行子宫颈癌筛查。年龄20~66岁;患者年龄结构见表1。
1.2 检查方法
1.2.1 检查设备
Thin Prep2000检测仪;扫帚样取样器;专用瓶子。
1.2.2 检查方法
对所有检查者采用扫帚样取样器常规取样后, 立即冲洗进装有新柏氏液基薄层细胞学技术 (TCT) 保存液的专用瓶子中, 经过Thin Prep2000检测仪对细胞样品进行处理, 得到细胞学涂片。本研究以诊断结果有非典型鳞状细胞性质 (ASCUS) 为阳性病例。
1.3 结果判定
根据1991年美国国际癌症协会对TBS的修正诊断标准, 对细胞学涂片采用TBS细胞学进行描述性诊断分级报告方式, 分为二大类: (1) 正常细胞学涂片:包括正常细胞学与良性细胞学改变, 如各类宫颈炎症、微生物感染、宫内节育器及放疗后的反应性和修复性改变; (2) 异常细胞学涂片可分为:未明确意义的非典型柱状细胞 (AGCUS) 或不典型鳞状细胞性质 (ASCUS) ;HPV感染的细胞改变或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 (CIN1) ;中度鳞状上皮内病变 (CIN2) 中;重度鳞状上皮内病变及原位癌 (CIN3) ;鳞状细胞癌[3]。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处理, 进行t检验, 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从表2可以看出, 31~40岁组筛查出阳性病例261例, 占14%, 大大高于其他年龄组, 且差异明显, 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筛查结果显示, 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 30岁以下的阳性病例91例, 占9.13%。
3 讨论
宫颈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 在临床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严重威胁妇女的身心健康, 宫颈癌前病变发展为宫颈癌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因此, 对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进行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对预防和降低宫颈癌, 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的意义[4]。从本次4250例体检及妇科门诊检查的妇女采用新柏氏液基薄层细胞学技术对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筛查结果显示, ASCUS 328例, 占7.72%;ASCUS表示异常细胞的数量和质量尚不能诊断上皮恶性病变, 但异常细胞特征明显多于炎性细胞, 细胞在此阶段的改变可能具有潜在的癌变性质或者转变为良性, 提示有宫颈癌前病变的征兆, 应引起重视并及时治疗, 以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
从本次筛查结果显示, 以31~40岁阳性病例比例最大, 占14%, 大大高于其他年龄组, 且差异明显, 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提示, 该年龄段妇女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高发年龄, 应定期进行相关检查, 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另外, 从本次筛查结果显示, 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 30岁以下的阳性病例91例, 占9.13%, 仅次于31~40岁年龄组, 提示了临床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发病年龄越来越年轻化。宫颈癌前病变的原因主要与现代生活行为方式的改变有关, 初次性生活年龄过小或者拥有多个性伴侣是宫颈癌前病变年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另据相关文献报道, 宫颈癌前病变年轻化的原因与人乳头瘤病毒 (HPV) 感染有关[5], 笔者认为,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是引发宫颈癌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对宫颈癌前病变趋于年轻化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综上所述, 从本次筛查结果显示, 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且发病年龄呈年轻化, 利用液基薄层细胞学技术结合病理组织活检可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对妇女特别是对40岁以下的年轻妇女进行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筛查, 可有效诊断出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 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可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参考文献
[1]岑坚敏, 钱德英, 黄志宏, 等.阴道镜对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诊断价值[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3, 19 (4) :215-218.
[2]林晓华, 吴宁, 侯丽辉, 等.人乳头瘤病毒与宫颈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J].医学研究生学报, 2006, 19 (2) :183-185.
[3]Lo KW, Yeung SW, Cheung TH, et al.Quantitative analysis ofhuman papilloma virus type 16 in cervical neoplasm:a study inChinese population[J].J Clin Virol, 2005, 34 (1) :76-80.
[4]黄永刚.宫颈癌年轻化发病相关因素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 2005, 32 (3) :186-189.
宫颈癌病变 篇4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7.0软件,对问卷调查结果及HPV检出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2.1 病理诊断:宫颈癌Ⅰ期377例、Ⅱ期489例、Ⅲ期617例、Ⅳ期440例,HPV-DNA检测结果(见表1),在2047例研究对象中发现宫颈癌418例,癌前病变545例,CIN I296例,良性病变6780例CIN I96例(见表一)
表1. 城乡宫颈病变人数及平均年龄分布 ※表示与早期宫颈癌相比,城乡人数分布P<0.05,&表示与宫颈浸润癌相比,城乡人数分布P<0.05。
2.2 CIN及以上病变和宫颈炎性病变患者在HPV感染、文化程度低、多次孕产史、初次性生活年、性伴侣个数等方面的人数分布见表2,二者在这5个方面不同层次所占比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表2. 15311例患者宫颈病变检查结果及相关因素调查。
#*★☆表示与CINⅠ及以上病变相比,P<0.05。3 讨论宫颈癌是全世界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之一,发生率居妇女恶性肿瘤第1位[4]。HPV感染是引起CIN和子宫颈癌的主要危险因素,分子流行病学的研究已经证实某些HPV亚型在CIN和子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5]。 本研究结果表明,宫颈癌和癌前病变患者HPV感染率是非常高(98.773%),HPV可导致妇女的生殖道上皮细胞的良性增生促进宫颈癌的发展,感染高峰年龄是20岁至30岁,高达25%~30%[6]。研究表明HPV感染率最高的是25至29岁年龄组(91.12%),与来自其他国家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研究同时也表明性生活活跃的年轻妇女是HPV感染的高危人群。
宫颈癌由许多因素影响。在宫颈癌的的发病过程中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是重要的致病因素。但研究发现一些患者HPV感染后可能会自行消失,只有小部分发展为持续感染。因此,除了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在宫颈癌的发病原因外,遗传和环境因素在不同的地区和人口的影响也存在差异[7]。Aristizabal研究显示,女性的文化程度对宫颈癌的知识和妇女健康知识及对妇女对医疗的态度有影响。刘尧等研究广东外来女工和当地妇女子宫颈癌的流行病学,不同职业群体,文化层次较低的工人和服务人员子宫颈癌的检出率较高。本研究显示子宫颈癌早期和晚期阶段的城乡人口是存在差异的。
中国学者首次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患者的研究发现,在18或18岁(CIN)开始性生活的风险比14岁前开始性生活降低50%以上。这可能是因为年龄较小的女性的宫颈鳞状上皮有一个发展的活跃期,如果反复接触感染,损伤或精子刺激,很可能产生一种潜在的细胞变异,几年后有可能发展成为癌症。本次研究亦显示,首次性行为和孕产年龄有关。
宫颈癌病变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8月至2013年12月于我院妇科门诊进行就诊的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患者238例, 患者的年龄段在19~63岁, 平均年龄为 (38.7±7.3) 岁。
1.2 方法:
对所选患者进行子宫颈细胞学检查, 阴道镜检查及子宫颈活组织检查相结合的方法, 子宫颈细胞学检查, 利用扫帚样取样器按照临床常规方式进行细胞样品的取得后冲洗并装进含有TCT保存液的相关瓶子中, 后经Thin Prep2000检测仪对所得患者的细胞样品进行细胞分散、采集和转移等步骤进行处理, 后得到均匀且薄的细胞学涂片。
子宫颈细胞学检查, 使用TBS分类系统进行诊断, 包括: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 (ASC) , 鳞状上皮内病变 (SIL) , 鳞状细胞癌 (SCC) , 腺癌等。子宫颈细胞学检查阳性者在阴道镜下行子宫颈活组织检查后确认为CINⅠ, CINⅡ, CINⅢ, 鳞癌及腺癌等。后根据患者年龄分组了解患者的疾病分布情况。
1.3 数据处理:
采用SPSS18.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 数据资料采用例数 (n) 、百分数 (%) 进行表示, 组间数据资料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时, 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由表1中数据可知, 年龄≤25岁的患者有42例, 占17.65%;年龄在26~40岁的患者有147例, 占61.77%;年龄在41~56岁的患者有46例, 占19.33%;年龄≥56岁的患者有3例, 占1.26%。即年龄段在26~40岁的女性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发病率最高,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论
随着现今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 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发病率越来越高, 且发病年纪越来越年轻化。由相关研究表明宫颈癌疾病发病一定程度上与人体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年轻化有关, 而导致出现宫颈癌的主要原因为病毒感染、分娩次数及性行为等[1]。宫颈癌主要临床症状为阴道流血、阴道排液,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 且子宫颈癌病因明确, 筛查方法比较完善, 是可以预防的疾病, 因此规范宫颈癌的“三阶梯”筛查可以阻断宫颈癌的发生[2]。
在对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患者进行疾病诊断时采取子宫颈细胞学检查, 阴道镜检查, 子宫颈活组织检查能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疾病诊断准确率。而由本次试验所得数据可知, 年龄≤25岁的患者占17.65%, 年龄在26~40岁的患者占61.77%, 年龄在41~56岁的患者占19.33%, 年龄≥56岁的患者占1.26%。即可知年龄段在26~40岁的女性宫颈癌发病率最高, 从而得出宫颈癌前病变以及宫颈癌患者与生育年龄段妇女有一定关联, 因此应积极鼓励26~40岁有性经历的妇女定期进行宫颈癌的“三阶梯”筛查, 从而达到早发现早治疗目的, 有效减少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发生率[3,4,5,6,7,8,9]。
综上所述, 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多发年龄为26~40岁这一年龄段, 应定期进行疾病诊断, 从而及早进行治疗。宫颈癌前病变筛查采用子宫颈细胞学检查, 阴道镜检查, 子宫颈活组织检查的“三阶梯”方法进行诊断能有效提高临床疾病诊断率, 有积极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张会娟.中晚期宫颈癌动脉介入栓塞化疗前后病变组织中VEGF、Gaspase-3的变化及意义[D].泰山:泰山医学院, 2011.
[2]范远芳, 郭云翼, 张维, 等.TCT和DNA倍体分析技术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比较[J].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4, 18 (2) :288-290.
[3]廖湘萍, 孙红, 丁建华, 等."三阶梯"步骤诊断宫颈病变的临床结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10, 25 (15) :2081-2082.
[4]谢幸, 苟文丽.妇产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130-137.
[5]朱永芹, 邵美芹.阴道镜联合LEEP治疗宫颈癌前病变的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 2014, 52 (27) :141-143.
[6]向璐娜, 邓燕杰.IL-2、NO的变化与宫颈癌前病变的相关性[D].大连:大连医科大学, 2014.
[7]刘专科.高危型人乳头状病毒检测联合液基细胞学检查对宫颈癌前病变筛查的意义[J].中外医学研究, 2014, 12 (30) :54-55.
[8]苗英.徐胜东新柏氏液基细胞学检测 (TCT) 对于妇女宫颈癌癌前病变的普查价值[J].中外女性健康 (下半月) , 2014 (11) :77.
宫颈癌病变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1月间经我院诊断并在我院治疗CIN的患者共69例,年龄为26~56岁,平均为(40.5±14.5)岁,患者均为已婚且已生育的妇女。在入院后患者的CIN主要表现为腰骶部酸痛、白带增多以及接触性阴道出血等症状,对其进行诊断后,均诊断为CIN,其中CINⅠ级的有18例,CINⅡ级的有31例,CINⅢ级的有20例。
1.2 LEEP手术
在患者月经后3~7天之内进行手术,在术前24小时内禁止一切性生活。手术中所选用的是多功能的环形电极刀,为患者实施静脉麻醉后,让患者取截石位躺在手术台上。对患者的外阴部进行常规消毒,将患者的宫颈暴露出来,并用消毒纱布将分泌物擦拭干净后,用碘液在宫颈上标记手术范围,然后根据患者的病变范围及性质选择电热圈。将电极刀的功率调整到30~45W之间,电凝功率调整到45~60W之间,调整好后就可实施切除手术,切割范围在碘液标记外的0.5cm处开始进行切割,切割深度则要根据病变性质来确定,一般控制在5~20mm之间。在实施切割过程中一定要按照顺序并均匀用力移动电圈进行切割,直到将整个病变组织完全切下,然后用球形电极将创面熨平,并用电凝止血,将切下来的病变组织送实验室进行病理检查。在术后应给予患者止血药和抗生素进行治疗,在两周之内应尽量卧床休息,帮助术后恢复。
1.3 术后随访
在患者术后出院后对患者进行随访,随访中注意复查患者的子宫颈恢复情况,检查是否出现复发症状,是否出现其他并发症等。
2 结果
69例患者的LEEP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为5~16min,平均为(7.8±1.4)min,术中出血量在11~22ml,平均为(9.8±0.8)ml;在术中报告手术疼痛的有6例,占总人数的8.7%,但疼痛均在能够忍受范围之内,有10例患者在术中报告有轻微的下腹坠胀的症状,占总人数的14.5%,其他患者在实施手术过程中没有出现明显的不适,在手术完成后半个小时内患者均可自行回家。
患者在手术前后的病理检查结果一致的有60例,占总人数的86.96%;在术后检查出病理诊断级别提高的有9例,其中患有浸润癌的有6例,患有原位癌的有3例。在69例患者的病变组织病理检查中有67例显示其切缘或基底未见CIN病灶,LEEP手术的病灶切除干净率达到了97.1%。
患者在术后均出现分泌物增多和少量流血等症状,在持续两到三周后可自行缓解,有2例患者在术后出血较多而随诊,经检查后发现是由于脱痂的创面出现小血管出血,在患者出血点用电凝刀进行止血后痊愈,有1例患者在术后即出现腰部疼痛现象,未经特殊处理,在持续4~6小时自行缓解,69例患者在术后均未出现大出血、粘连、子宫内异症等并发症。
在术后随访过程中,患者每月进行一次复查,经检查69例患者在术后宫颈均愈合良好,患者宫颈的完整性和形状均未发生改变,在阴道镜显示下宫颈的醋白上皮消失,进行碘试验显示着色均匀。在术后病理检查中只有2例患者的病变组织边缘或基底出现轻度的CIN病灶,其中1例患者在术后3个月的复查中仍见醋白皮反应,而另1例患者则未见病灶反应,但由于本次随访的时间不够长,因此尚不成得出痊愈的结论。
3 讨论
宫颈上皮内瘤变,简称CIN,是临床常见妇科疾病之一,发病原因一般认为与发生高危型HPV病毒感染、吸烟以及性生活紊乱有关,是宫颈癌前病变的统称,主要包括宫颈原位癌和不典型增生,多发于中青年妇女之中,其对人体的危害较大,若不及时治疗,随着病情的加重有可能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目前已经引起包括医学界在内的广泛关注,且CIN在近几年的发病率逐年增长,因此尽早进行CIN的早期治疗工作是预防出现宫颈癌的关键。
目前对CIN的治疗主要是采取切除手术进行治疗,其中LEEP就是一种用来治疗CIN的新型切除手术,手术中所使用的电极刀是通过运用高频电波在患者病灶处生成强大能量,对病变组织进行破坏,使病变组织细胞发生不可逆坏死,然后将其切除,以促进组织新生,从而达到治疗目的。LEEP手术刀不会使切割的细胞边缘发生灼伤和粘连,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并且阻断了癌症病变向更深处发展的路径,在术后患者宫颈的形状和完整性不会遭到破坏,也不会留下疤痕,对女性的生育功能也没有影响,手术伤害小,对女性的身心健康影响小。
LEEP手术治疗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等优点,在本次研究中,69例患者的手术时间为5~16min,平均仅为(7.8±1.4)min,而手术平均出血量也仅为(9.8±0.8)ml,且操作方便,是治疗CIN疾病的有效方法。LEEP手术对女性的生育功能没有影响,对于未生育的年轻CIN患者来说,利用LEEP手术进行CIN的治疗能够达到去除病灶和保留子宫的双重目的,十分适合在临床门诊中进行推广。
对于患有其他合并症的患者,如阴道炎,应先将阴道炎治好之后再行LEEP手术,这样能够明显减少手术中的出血量和术后感染的发生,在实施手术过程中,主刀医师应注意尽可能地将病灶分成宫颈唇部和基底部分两层进行切除,这样层次分明能够保证宫颈组织完整性,有利于后期的恢复,同时能够最大限度地将病灶切除,提高手术治疗质量。在完成切除后,要将切下来的病变组织送实验室进行病理检查,以判断是否将病灶切除干净。在术中应采用电凝止血法为患者止血,最大限度减少出血。在用针状电极进行止血时,若创面的焦痂较多,则应将焦痂先擦除干净后找准出血点进行电凝止血。
在本组研究中,69例患者在手术前均进行CIN诊断的分级鉴别和阴道镜下的定位活检,然后实施LEEP手术,其术后病理检验结果显示69例患者中有67例患者的病灶切除干净,其切除干净率达到了97.1%,这说明采用LEEP手术治疗CIN是有效的、可行的。在对患者进行随访过程中,没有一例患者出现大出血、感染等并发症,这说明采用LEEP手术治疗CIN是安全可靠的,因而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
摘要:目的 对采用LEEP手术治疗宫颈癌前病变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价值进行探讨。方法 对我院妇科收治的69例患有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患者临床手术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分析术前术后的病理结果。结果 69例患者的LEEP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为516min,平均为(7.8±1.4)min,术中出血量在1122ml,平均为(9.8±0.8)ml;患者在手术前后的病理检查结果一致的有60例,占总人数的86.96%;在术后检查出病理诊断级别提高的有9例,其中患有浸润癌的有6例,患有原位癌的有3例。在69例患者的病变组织病理检查中有67例显示其切缘或基底未见CIN病灶,LEEP手术的病灶切除干净率达到了97.1%。结论 LEEP手术具有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以及治愈率较高等优点,是治疗CIN的重要方法之一,应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关键词:LEEP治疗,宫颈癌,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陈春丽,黄天舒,郝力.rhGM-CSF凝胶联合LEEP治疗CIN的疗效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1):46-47,51.
[2]徐波,姚吉龙.LEEP治疗中老年妇女宫颈上皮内低度瘤样病变36例临床分析[J].肿瘤预防与治疗,2010,12(2):122-124.
[3]俸珊,于江,张玉诺.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联合LEEP治疗宫颈病变的临床观察[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9,11(10):31-32.
[4]覃烨,谢莉.重组人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胶囊联合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疗效分析[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30(1):127-129.
[5]唐晖,王莉莉,彭丽芳,蒋文化.宫颈上皮内瘤变LEEP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HPV16/18的变化及其意义[J].医学临床研究,2009,26(7):1277-1280.
宫颈癌病变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3月~2016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宫颈癌前病变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随机对照、平行、单盲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43例。其中, 对照组年龄23~48岁, 平均年龄 (32.2±2.5) 岁。观察组年龄23~47岁, 平均年龄 (31.9±2.8) 岁。液基细胞检查显示ASCUS86LI例.其中, 65例, HPV阳性, 21例HPV阴性。进行阴道镜检查取活检显示LSIL45例, HSIL41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 并表示愿意配合。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分阶段治疗, 观察组则联合综合性治疗:针对LSIL患者, 应进行定期检查, 同时通过冰冻、激光、电凝等物理治疗进行干预;针对HSIL患者, 主要通过环形电波刀进行干预, 针对年龄偏大的HSIL患者, 应使用子宫全切术。若患者症状反复, 给予中药治疗, 成分包括车前子、生薏苡仁各30 g、茯苓、熟地黄各20 g、山慈菇、川芎各15 g、丹参、白芍、黄连、黄芩、当归各10 g。1剂/d, 以水煎服, 取汁200 m L, 早晚温服。
1.3 评价指标
对患者进行跟踪随访, 4例随访失败, 剩下82例随访成功。统计对照组的创面愈合时间及阴道排液时间, 并与观察组的相关数据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的创面愈合时间及阴道排液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 讨论
相关的研究报道称, 宫颈癌前病变的主要致病因素是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大部分患者会在性生活后出现出血症状, 长期白带混血, 接触性出血、年轻患者存在持续性宫颈糜烂[3]。在本次研究中, 对观察组43例宫颈癌前病变患者采用了综合性治疗, 经对比研究分析可知, 观察组的创面愈合时间及阴道排液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其中物理治疗能够促进切口的快速愈合, 降低术后出血量和复发率, 而且精准性高、安全性高。而环形电波刀具有操作时间短、患者出血少等优势, 能够开展门诊治疗, 而且治疗费用低、术后患者不易感染。有研究发现, 环形电波刀在治疗后不会在患者宫颈留下瘢痕, 而且还能够保持宫颈的柔韧性[4]。针对病变严重、临床症状典型的患者, 应使用子宫全切术或宫颈锥切术, 保证治疗的彻底性, 延长患者生命。研究中所有观察组患者均接受了中医治疗, 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 中药具有止血作用, 能够刺激血管收缩、促进红细胞聚集, 同时降低细胞壁的活性, 具有抗菌作用, 能够有效抑制细胞的生长, 因此疗效更加确切。
综上所述, 在宫颈癌前病变患者的治疗过程中, 综合性治疗能够使患者获得更佳疗效, 值得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研究并分析治疗宫颈癌前病变患者时使用综合治疗的效果。方法 收集宫颈癌前病变患者共86例, 根据随机对照、平行、单盲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 (43例) 和观察组 (43例) , 对照组接受分阶段治疗, 观察组则联合综合性治疗, 将两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阴道排液时间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 观察组的创面愈合时间及阴道排液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在宫颈癌前病变患者的治疗过程中, 综合性治疗能够使患者获得更佳疗效, 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宫颈癌前病变,综合治疗,疗效
参考文献
[1]余红, 韩淑英, 岳静玲, 等.阴道镜指导下宫颈癌前病变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相关性及治疗的研究[J].中国内镜杂志, 2014, 13 (12) :1281-1284.
[2]何金慧, 汪英.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癌前病变的临床效果[J].贵阳医学院学报, 2015, 13 (04) :420-422.
[3]张秀珍, 张鸿博.妇科宫颈糜烂及宫颈癌前病变筛查及治疗[J].现代养生B, 2015, 15 (11) :250-251.
宫颈癌病变 篇8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滨海县2 0 0 6年妇女病普查出的子宫颈病变2276例, 年龄18~60岁。宫颈炎症2148例 (94.4%) ;宫颈癌及癌前病变128例 (5.6%) , 其中宫颈上皮内瘤变 (CIN) 102例, 宫颈癌26例。
1.2 结果
1.2.1 宫颈C I N与宫颈癌的年龄分布情况
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 在宫颈CIN中以36~45岁的年龄段所占构成比最高, 在宫颈癌中以41~55岁所占构成比最高;总体上在128例宫颈肿瘤妇女中, 以36~45岁所占构成比最高。
1.2.2 宫颈CIN分级与宫颈癌分类情况
102例宫颈CIN中Ⅰ级60例 (5 8.8%) , Ⅱ级2 9例 (2 8.4%) , Ⅲ级13例 (12.7%) 。宫颈癌26例中原位癌10例 (38.5%) , 浸润癌16例 (61.5%) 。
1.2.3 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与宫颈糜烂的关系
1 0 2例宫颈C IN中宫颈息肉3例 (2.9%) , 其他为不同程度的宫颈糜烂;26例宫颈癌均为中重度宫颈糜烂。
2 讨论
本组资料中癌前病变患者以36~45岁为多, 宫颈癌患者以41~55岁为多, 年龄最小的只有26岁;患病年龄相对较年轻。因此, 笔者建议对年轻的有性生活史的妇女进行阴道镜检查, 对筛查宫颈疾病有重要意义。
宫颈癌是由宫颈癌前病变发展而来, 本组资料中宫颈C I N在子宫颈病变中高达4.5% (1 0 2/2 2 7 6) 。若能定期进行阴道镜检查, 早期发现癌前病变, 可以阻止病情进一步发展, 降低宫颈癌的发生率。
宫颈癌病变 篇9
【关键词】阴道镜;LEEP刀;宫颈癌;癌前病变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179-01
宫颈癌是临床常见妇科癌症,严重威胁广大女性健康。一般宫颈癌发生癌变前会经历9年左右的癌前病变阶段,慢性宫颈炎、湿疣、宫颈上皮内瘤变等,这个过程持续时间很长,若在此阶段及时发现癌前病变征象,并行积极的手术治疗,可推迟甚至避免宫颈癌的发生[1]。阴道镜的应用为宫颈组织活检及微创手术提供了方便;宫颈环状电切术(LEEP刀)是国际上公认的最先进的宫颈疾病诊治方式之一,具有损伤小、出血少、安全、不住院等优点[2]。本次探究将阴道镜与LEEP结合应用,探讨分析在宫颈癌前病变方面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宫颈癌前病变患者85例,患者年龄34-53岁,中位年龄46.7岁。患者表现为阴道不规则流血27例,接触性出血19例,血性白带12例,无症状者27例。宫颈不同程度宫颈糜烂者71例,宫颈光滑者14例。患者行液基细胞学检测(TCT),结果显示CIN1者18例,CIN2者32例,CIN3者35例。HPV阳性,持续阳性2个月-2年不等。所有患者均经阴道镜病理活检,诊断结果异常的宫颈病变且不能排除恶性病变,同意行阴道镜联合LEEP刀治疗。排除哺乳期或妊娠妇女,排除原体、衣原体感染者、凝血功能异常者[3]。病程中,观察患者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恢复等情况,分析阴道镜联合LEEP刀对宫颈病变治疗的临床效果。
1.2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血常规、凝血四项检查,术前禁性生活5天以上,手术时间选择在月经干净后4-6天进行。患者排空膀胱,常规肛周、内外阴、宫颈消毒后,患者取膀胱截石位,暴露宫颈。阴道镜下行复方碘溶液试验确定病变范围。阴道、宫颈二次消毒后,無菌棉球擦拭干净[4]。
LEEP刀选用深圳金科威公司生产的HF-120B型LEEP治疗仪,2%利多卡局部麻醉,选择合适的环形电极刀,输出功率为30-55W,于宫颈病变最外缘约5mm±1mm处顺时切割,环行切割,尽量一次性切割掉所有病变,切割宽度10mm左右,深度8~22mm。若患者病变范围较大,无法完成一次性切割,可分步、多次进行,切下组织送病理检查[5]。
为防止LEEP刀切割引发的出血、感染等,需尽量加快切割速度,控制手术时间,必要时行电凝止血或压迫止血[6]。术后口服抗生素预防感染、禁盆浴、禁性生活3月;嘱患者注意外阴清洁,定期复查。
1.3观察指标
术后第1、3、5周复查,观察患者刀口愈合情况,是否有阴道出血、异常分泌物、感染等情况;术中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术后记录患者复查创面愈合、出血、感染等情况。
若患者复查示宫颈病变消失,既往临床表现消失,宫颈大小正常、黏膜光滑,新生的鳞状上皮被完全覆盖则为治愈。若患者复查示宫颈病变面明显缩小,临床症状显著减轻,病变趋于好转,宫颈完整、较光滑,新生的鳞状上皮生长良好则为有效;若患者术后临床症状无改善,则为治疗无效[7]。总有效率=痊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计量数据以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85例患者术中平均出血量为5.1±0.8ml,平均手术时间为6.0±0.4分钟。术中所有患者均无明显不适感。术后随访3周,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有2例创面较宽、有明显出血,先后给予2次止血处理;2例患者发生轻度创面感染,其中1例伴出血症状,给予口服抗生素及止血处理。共计6例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7%。
2.2术后病理结果及手术效果统计
3讨论
阴道镜在临床诊治宫颈疾病方面应用广泛,具有安全、无创、精准、快捷的特点。LEEP刀技术结合阴道镜,可利用阴道镜的图像显示、管理优势,更加精准的处理病变。LEEP刀采用高频电波,瞬间使细胞内水分形成蒸汽波,来完成切割、止血[8]。本次探究结果表明,LEEP刀可以早期发现宫颈病变,为临床医师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术后三月复查,77例患者(90.59%)治愈,其中3例患者(3.5%)发生了宫颈粘连并发症,经对症处后痊愈,复发2例(2.3%)。90%以上的治愈率、低复发率、低并发症率与阴道镜和LEEP刀的结合治疗密切相关。阴道镜将病变部位高倍放大、清晰的显现在术者勉强,对于微小病变也容易发现。在结合LEEP刀超高频率的瞬间高能量操作,使病变组织不可逆性坏死,减少了出血量,促进了组织重建,使治愈后宫颈光滑、柔韧,愈后不留瘢痕。
总之,采用阴道镜联合LEEP刀诊治宫颈病变安全有效,具有出血少、时间短、并发症少的优势,患者痛苦小,无需住院,经济负担轻,有效避免了宫颈病变的误诊,可大大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
参考文献
[1]朱小鹏,戴红萍.高频LEEP刀在治疗宫颈病变中的临床价值[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4,27(5):586-587.
[2]朱永芹,邵美芹.阴道镜联合LEEP治疗宫颈癌前病变的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临床探讨,2014,52(27):141-143.
[3]张宏艳,尹庆红,胡娜.LEEP诊疗宫颈癌前病变的临床研究[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3,10(1):125-126.
[4]张雪花.阴道镜联合LEEP刀治疗宫颈病变的临床研究[J].浙江创伤外科,临床研究,2014,19(5):717-718.
[5]牡丹,宋志华.LEEP治疗宫颈癌前病变临床观察[J].疾病监测与控制杂志,2013,7(1):55-56.
[6]吕晓晖.阴道镜及TCT对宫颈癌的临床筛查探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26):192-194.
[7]陈文娟,朱丽华,黄雪芳.阴道镜检查结合LEEP刀治疗宫颈病变疗效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18):25-26.
宫颈癌病变 篇10
关键词:宫颈癌,宫颈癌前病变,临床筛查,分析
宫颈癌和乳腺癌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最常见的两大高发妇女恶性肿瘤,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宫颈癌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且发展中国家发病率明显高于发达国家, 近几十年宫颈细胞学筛查的普遍应用, 是宫颈癌和癌前病变得以早期发现和治疗, 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已有明显下降。宫颈癌前病变是指癌症发生前该部位发生的病变, 而由此引发癌症的病变。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有一个渐进的可逆的演变过程, 平均历时5~10年, 早期宫颈癌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 5年后的生存率达100%, 可见临床加强宫颈癌的筛查对预防和治疗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院于2013年1月-2014年1月通过行HPV检测及阴道镜检查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进行筛查,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来我院做妇科检查的患者1385例, 其中已经绝经者190例, 未绝经且伴有月经紊乱者848例, 月经正常者347例, 受检者多在平时生活中有不适症状:阴道分泌物增多且多伴异味、接触性出血、宫颈糜烂, 有HPV、HSV感染史患者, 以及有宫颈癌家族史和患者自己肉眼可见的可疑病变。患者年龄23~65岁, 平均年龄 (37.6±4.4) 岁。15例未曾生育, 其余均为经产妇。
1.2 诊断与排除标准
诊断标准:采用国币TBS分级诊断系统进行细胞学诊断, 分为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 (As-CUS) 和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 (HSIL) ;宫颈癌前病变分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Ⅲ级和宫颈原位癌。排除标准: (1) 排除妊娠期妇女; (2) 子宫切除者、有盆腔放射史患者出除外; (3) 进行检查前1周阴道有用药史者排除。
1.3 方法
对1385例宫颈筛查妇女同时进行电子阴道镜检、HPV、TCT、电子阴道镜下取活检四种方法进行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筛查。 (1) HPV检测方法:膀胱截石位无菌棉签拭去宫颈分泌物, 取宫颈拭子于宫颈口顺时针方向采样送检, Cervista HPV高危试剂盒来源于美国Hologic公司, 具体操作方法严格按试剂盒操作说明进行操作。 (2) TCT检查方法:由有经验的妇产科医师于患者膀胱截石位无菌棉签拭去宫颈分泌物, 特制毛刷取宫颈脱落细胞于保存液小瓶中漂洗, 经Thinprep 2000自动制片系统处理, 阅片读取结果。 (3) 阴道镜下活检方法:无菌棉拭子拭去宫颈表面分泌物, 3%醋酸擦拭宫颈病变处, 多点取样, 阴道镜低倍初检, 高倍镜下局部观察。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组间数据比较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013年我院宫颈癌筛查发病情况及发病率统计
2013年接受筛查的1385名妇女中检出子宫肌瘤35例, 经病理活检检出癌前病变和宫颈癌共56例, 根据CIN分级, Ⅰ级35例, Ⅱ级6例, Ⅲ级7例, 宫颈癌7例, 发病率4.0%。
2.2 宫颈病变发病率与年龄统计
我院广泛开展了宫颈病变普查, 临床上应做到了早发现、早治疗, 此次临床筛查结果显示:46~55岁是宫颈癌高发年龄, 癌前病变多发的年龄为36~55岁, 可见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发生与女性生育年龄有密切关系, 因此提示25~55岁是妇女患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多发易发年龄, 临床应建议有性生活经历超过三年的该年龄段的妇女加强定期宫颈病变的普查, 应当定期做宫颈细胞学筛查及HPV病毒检测, 以便尽早发现宫颈癌前病变, 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以降低宫颈癌发病率以期最大限度地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尽早杜绝晚期宫颈癌。
2.3 HPV感染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检出情况对比
将CIN及以上宫颈病变作为HPV阳性诊断, HPV阳性组266例, 病理阳性率为18.0% (48/266) ;HPV阴性组1119例, 病理阳性率0.71% (8/1119) ,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说明HPV感染率与宫颈病变发生率有一定关系。
3 讨论
宫颈疾病是目前妇科临床的常见多发病, 宫颈癌是目前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 已成为威胁女性健康的常见疾病, 位居世界范围内女性癌症发病率之首。据WHO癌症中心最新估计, 每年我国女性宫颈癌新发病例约13.15万人, 约3万人死于宫颈癌, 发病率呈逐年上升及年轻化趋势[1]。宫颈病变是由于宫颈鳞状上皮脱落, 脱落面被柱状上皮及不成熟化生的鳞状上皮所覆盖。主要包括宫颈人乳头瘤病毒 (HPV) 感染、宫颈上皮内瘤变 (CIN) 、宫颈癌 (CC) 。宫颈上皮内瘤变是宫颈上皮细胞不同程度地被异型细胞所代替而出现的宫颈不典型增生, 是宫颈癌癌前病变期。如果宫颈内瘤变继续发展, 会形成浸润的宫颈癌。宫颈癌是目前唯一病因明确, 可以在临床中早发现、早预防的妇科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近年来患病率呈年轻化趋势, 与性生活过早、性伴侣多, 早育及经济条件和所处地理环境等多因素相关。宫颈癌在临床上具有较长的癌前病变过程, 文献多报道为10年[2]。换言之, 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检查对宫颈癌的预防极为重要。
此次我院对1385名女性进行宫颈病变筛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发现, 2013年接受筛查的1385名妇女中检出子宫肌瘤35例, 经病理活检检出癌前病变和宫颈癌共56例, 根据CIN分级, Ⅰ级35例, Ⅱ级6例, Ⅲ级7例, 宫颈癌7例, 发病率4.0%。35~64岁妇女宫颈癌的筛查是社区妇女保健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 宫颈原位癌高发年龄为30~35岁, 浸润癌为45~55岁, 本研究发现7例宫颈癌患者年龄均在36~55岁, 临床应建议有性生活经历超过3年的该年龄段的妇女加强定期宫颈病变的普查, 以期最大限度地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尽早杜绝晚期宫颈癌。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从炎症发展到CIN再到宫颈浸润癌是一个漫长而连续的过程, 我院对1385例妇女进行癌前病变筛查发现:绝经期后妇女患子宫肌瘤的发病率较高, 可能与绝经期后妇女雌激素分泌水平下降, 炎症长期刺激导致局部宫颈黏膜增生有关[3]。其次老年妇女内分泌失调导致分泌物增多的临床表现及老年性阴道炎发生率高, 分析可能也与老年妇女卵巢雌激素的分泌功能减退有关, 以上这些需要结合临床阴道镜活检和病理可以将其排除[4]。同时我们临床医师应该注意在临床诊断、治疗中, 要特别注意“宫颈糜烂”患者的细胞学检查及HPV检测结果, 以免出现漏诊, 造成患者不可挽回的损失。
HPV感染从宫颈早期损伤到宫颈癌前病变再到宫颈癌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 所以宫颈癌是一种可早期预防并能治愈的疾病。患者感染HPV, 其免疫系统可识别并予以清除, 若被感染的细胞持续存在并增生, 则会发展为癌前病变或宫颈癌[5]。早期筛查是现阶段检测和预防宫颈癌的主要手段, 若能定期对适龄女性进行高危型HPV检测, 对早期发现宫颈癌变、降低我国女性宫颈癌发病率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大量临床资料证明, 宫颈糜烂与宫颈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积极治疗慢性宫颈炎, 可以减少宫颈癌的发生;其次要加强围生期妇女的保健;同时尤其要防治人乳头瘤病毒、单纯疱疹病毒Ⅱ型、人巨细胞病毒, 对增进妇女健康, 预防宫颈癌的发生有一定的重要性[6]。
综上所述, 应对女性加大卫生知识及生殖健康教育, 同时也应扩大宫颈病变的筛查范围, 努力实现对该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从而有效降低发病率, 提高女性的生殖健康, 改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杨丹球, 陈凤坤, 唐惠英, 等.广西沿海地区妇女宫颈病变感染人乳头瘤病毒分布特点[J].实用临床医学2010, 11 (12) :113-115.
[2]陈伟红, 蓝杰.282例宫颈癌前病变快速HPV基因检查的结果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4, 35 (11) :1426-1430.
[3]高晓波, 付君红, 彭秀瑜, 等.2009-2013年广州北部山区妇女宫颈癌筛查结果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4, 20 (14) :2092-2094.
[4]高惠芳, 冼海燕, 黄若虹.番禹区农村妇女宫颈癌筛查结果分析[J].当代医学, 2013, 19 (7) :44-45.
[5]姚慧兰.1067例阴道镜筛查宫颈病变的临床分析[J].实用临床医学, 2013, 14 (5) :58-60.
【宫颈癌病变】推荐阅读:
筛查宫颈癌前病变09-21
宫颈病变患者06-08
宫颈病变高危09-04
宫颈良性病变11-20
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10-02
妊娠合并宫颈病变09-06
宫颈病变CIN09-21
子宫颈病变筛查研究07-30
宫颈上皮内瘤病变Ⅲ级05-20
宫颈癌放疗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