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患者健康教育

2024-07-01

脑卒中患者健康教育(精选12篇)

脑卒中患者健康教育 篇1

以患者为中心开展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是护士针对患者生理、心理、社会的适应能力而进行的一种干预性活动, 促进患者自觉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从而避免或减少暴露危险因素, 提高患者自我保护能力, 有利于早日康复。本科通过对脑卒中患者实施健康教育, 取得了满意的护理效果, 提高了患者和家属参与治疗的积极性。现将健康教育的方法介绍如下。

1 教育方式

由护士以口头讲解为主, 发放书面资料为辅, 根据患者入院时、住院期间、出院时不同阶段病情特点, 以面对面、一对一的形式进行个体化的健康教育。

2 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2.1 入院时

①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脑卒中的原因、病理变化、治疗方法等, 使患者了解自己的疾病;②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主管医师的情况及其在治疗脑血管疾病方面取得的成就, 展示治疗效果好的患者的住院及随访资料, 使患者对治疗充满信心;③鼓励患者家属、亲人等给予患者情感支持, 使患者能感受到家人的照顾, 来自各方面的关心和自己存在的价值, 从而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主动配合医师进行治疗。

2.2 住院期间

①护士掌握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的技巧, 主动接近患者及家属, 正确回答患者及家属提出的问题, 建立相互信任的护患关系;②给予患者生活护理和指导, 如休息、饮食、营养等, 定时翻身并传授正确的翻身方法;③告知患者脑卒中急性期的注意事项、有关治疗方案、效果、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对策;④预防并发症:落实各项基础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 定时更换体位, 教会患者有效的咳嗽排痰方法, 正确喂养, 鼓励患者多饮水, 以预防褥疮、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发生;⑤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时给予心理支持;⑥指导患者卧床期间的功能锻炼, 如保持良肢位、瘫痪肢体的被动运动、体位变换、肢体主动训练等, 以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促进肢体功能恢复;⑦根据患者吞咽及语言功能障碍情况, 给予吞咽功能逐步恢复训练和语言功能恢复训练方面的指导。

2.3 出院指导

脑卒中患者出院时其吞咽、语言、肢体功能多存在残障, 针对存在的残障问题传授家属继续家庭训练的方法, 指导患者家属对患者实施日常生活行为和家务训练, 如刷牙、梳洗、吃饭、穿脱衣服、开关门窗等。另外, 指导患者掌握更多的脑卒中危险因素方面的知识, 指导患者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如低盐低脂饮食、保持血压稳定、戒烟酒、合理安排工作, 避免过度疲劳、控制血糖血脂在正常范围等, 让患者了解预防疾病复发的措施。

3 讨论

3.1 实施健康教育的切入点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不良习惯的不断增加, 脑血管病的发病率不断年轻化, 如何降低病残率、缩短病程及提高生活质量一直是许多脑血管病研究者的一项重要课题。许多新的治疗方法的出现, 使致残率有所下降, 但由于时间窗的严格限制, 在我国, 特别是医疗水平低下的中小城市及农村医院还很难推广。本研究中所采用的综合治疗方法被广泛采用, 由于目前我国康复师缺乏, 多数医院达不到最佳康复效果。因此, 早期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 不仅可以节约人力资源, 还可明显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和服药依从性, 主动积极配合治疗, 取得较好的康复效果。

3.2 实施健康指导内容的选择

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康复指导的重点在于如何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防止各种并发症, 减少身体残障, 促进患者尽快恢复功能。因此, 在健康教育内容的选择上, 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 选择基本、重要、有用的内容, 采用简单、易行、安全、有效的方法, 使不同年龄、性别、素质、文化程度的患者和家属都能掌握并实施。

3.3 健康教育对预防并发症的影响

脑卒中患者由于长期卧床、无效咳嗽、留置导尿、肢体瘫痪等原因, 极易并发褥疮、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针对以上特点, 及时加强预防并发症方面的知识教育, 落实预防并发症的措施, 有效地防止和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3.4 心理支持是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

人的情绪分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两大方面, 积极情绪对人体可起到积极作用, 增添巨大能量, 促进身心健康。良好的心理护理可唤起患者的积极情绪, 发挥正常的心理防御机制, 对促进神经功能的康复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朱玉霞, 孙晓岚.我院神经内科开展健康教育的方法及效果评价.中华护理杂志, 2001, 36 (6) :420-422.

[2]廖水群, 何援春.阶段式健康教育在护理中应用.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4, 22 (11) :54-55.

[3]张振足, 主编.临床护理、健康教育指南.广东科技出版社, 430-434.

[4]吴容, 陈雅琴.健康教育在手动功能康复中的应用.中华护理杂志, 2002, 37 (7) :514-516.

脑卒中患者健康教育 篇2

亲爱的朋友们,您们好!

非常高兴您能看见这篇文章,因为在这里您又多了一条通往健康的道路,首先请允许我介绍下我们上海江夏血液技术有限公司(http:///),它是一家专业从事血液治疗技术的科研与开发、产业化和知识营销的外商独资高科技企业(港商独资),近年来我公司在预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技术方面有重大突破,多次重点医院临床实验效果显著,为广大患者带来了福音。但因为是新技术还未被广大患者所知晓,从而让不少患者错失治疗良机。根据统计中国每年发生脑中风病人达200万。发病率高达120/10万。现幸存中风病人700万,其中450万病人不同程度丧失劳动力和生活不能自理。致残率高达75%。中国每年中风病人死亡120万。世卫组织数据显示,我国脑卒中发生率正以每年8.7%的速度上升,比美国高出一倍。已得过脑中风的患者,还易再复发,每复发一次,加重一次,真是劳民又伤财!而如果将我们的新技术推广应用于广大患者,不仅能及时解决你们的身体疾患,造福广大脑卒中患者,也是一项对社会产生积极贡献的事业!

目前国家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也是及其关心,并采取了一系列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卫生部部长陈竺说,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我国的疾病谱就以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病为主,由慢病引发的死亡已占因病死亡人数的85%左右。因此,如果再不重视慢病防控工作,卫生部将犯历史性的错误。卫生部也于2010年8月成立了脑卒中筛查及防治工程委员会。在这项机构中提出了八个任务:

1、进一步完善我国“脑卒中筛查与防治指导规范”,制定相关的准入标准、健康干预准则等;

2、建立全国脑卒中筛查与防治网络体系。开展基地医院检查考评,以查促建。争取三至五年内,在全国各省及部分地级城市医院建立起200--300所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

3、开展科普宣教,普及脑卒中防治知识。面向社会开展脑卒中防治知识宣传,提高人民群众防范意识。尤其要提高医护人员对脑卒中危险因素的知晓率。基地医院要利用当地的广播、电视、报纸以及医院宣传栏、闭路电视、宣传册、壁报等做好宣教,要组织医院医护人员到城乡开展健康宣教活动;

4、开展专业技术培训。根据基地医院实际,组织专家,以省级基地医院为依托,在全国范围内,分东部、中部、西部等区域开展专业培训。基地医院组织好本院医师培训,同时,负责区县医院和城市社区卫生中心、农村乡镇卫生院的培训活动;

5、从人群保健、社区体检、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开始,开展对高危人群的筛查,广泛推开ABCDE防治策略,及时干预、预防或缓解疾病的发展,争取3年内在全国筛查100万高危人群;

6、募集“脑卒中筛查与防治爱心基金”,用于对城乡贫困患者实施脑卒中诊治/手术救助;

7、每年举行“中国脑卒中大会”;

8、开展科学研究:建设全国统一数据库,对脑卒中疾病评估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脑卒中患者健康教育 篇3

【关键词】脑卒中;家庭照顾者;健康教育需求

【中图分类号】473. 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0400-02

脑卒中又称脑血管意外,是一组以急性起病,局灶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失为共同特征的脑血管病,包括脑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1]。在我国脑卒中年发病率约为178/10万,患病率为600/10万,1993年以后我国约有150万人患脑卒中,其中75%残废[2],这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和家庭照顾者带来很大的影响。而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可降低發病率、伤残率和病死率,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3]。为此,本文对我院神经内科62例住院患者家庭照顾者对脑卒中的相关健康教育需求进行了调查,以期有的放矢地对照顾人员实施护理指导,提高脑卒中患者及家庭的生活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入选与排除标准

1.1.1 入选标准 本次调查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2月本院神经内科住院的62名脑卒中患者的主要照顾人员,1例患者选取1例家庭照顾者进行调查。(1)患者均符合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诊断标准,并经CT或MRI检查确诊脑卒中,且无严重心肺肝肾等脏器疾病(2)住院治疗10d以上(3)照顾人员为长期与患者一起生活的配偶、父母、子女等直系亲属或主要照料者(照顾时间每周至少40h以上)(4)所有研究对象知情同意,自愿参加调查。

1.1.2 排除标准 (1)所照顾的患者有内外科合并症和/或具有合并症的并发症如糖尿病、COPD等。(2)所照顾的患者为精神障碍者(3)照顾者有精神病史及完全失语症,严重智力障碍。

1.2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神经内科住院的62名脑卒中患者的主要照顾人员作为调查对象,男29例,女33例,年龄37~78岁。大专以上23例,中专以下39例。照顾人员与患者关系为配偶31例,父母12例,子女16例,兄弟或姐妹3例,其他关系0例。其中脑梗死48例,脑出血1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比较不同年龄、文化程度的家庭照顾者的健康教育需求差异有可比性(P<0.05,见表2、4),不同性别的家庭照顾者的健康教育需求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3)。

1.3 方法

1.3.1 调查工具 患者家庭照顾者的调查均采用自行设计问卷,问卷是笔者根据自身临床工作经验并搜集相关文献,并请4位医疗和护理专家审定。问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患者和其家庭照顾者的基本资料,包括姓名、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居住地、与患者的关系、每天照顾患者时间,是否为患者主要照顾者等;第二部分为家庭照顾者对健康教育内容的需求选择。健康教育内容共有5部分,包括疾病知识(脑卒中病因、诱发因素、早期症状、后遗症)、治疗知识(药物名称、用法、作用、注意事项)、预防知识(再发预防、并发症预防、应急处理)康复护理(肢体功能锻炼、语言训练、家庭环境改造指导)、基础护理(饮食、口腔、排泄、皮肤、心理和管道护理)。问卷采用单项选择的形式答题,给予很需要、一般需要、不需要3个选择回答,分别计3、2、1分,得分越高说明需求程度越高。

1.3.2 调查方法 在患者出院前3d或至出院当天,由笔者分发问卷调查表,向患者或其照顾者讲明调查的目的,然后逐条件讲解调查问卷的内容,使被调查者完全理解后自行填写或由笔者代填,患者照顾者共发放问卷62份,当场收回有效问卷62份,有效问卷回收率100%。

1.3.3 统计学处理 采用描述性研究。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按项累计人次计算百分比及t检验。

2 结果

2.1 脑卒中患者家庭照顾者希望获得的相关信息的需求程度,见表1

从表1可知90%以上的家庭照顾者很需要康复护理知识、疾病知识和预防知识;80%以上家庭照顾者对基础护理知识和治疗知识很需要了解。

2.2 不同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家庭照顾者健康教育内容需求比较,见表2~4

从表2可知不同年龄脑卒中家庭照顾者对基础护理知识、康复护理知识和疾病知识的需求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50岁以下的中青年人群对疾病知识和康复护理知识的需求较50岁以上中老年人群高;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对基础护理知识的需求较50岁以下中青年人群高。

从表3可知不同性别脑卒中家庭照顾者对5项健康教育内容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中男性人群除对预防知识的需求较女性人群稍低外,对其余4项健康教育内容都普遍比女性人群高。

从表4可知不同文化程度的家庭照顾者对康复护理知识和疾病知识的需求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可见大专以上人群普遍对5项健康教育内容的需求较中专以下人群高。

3 讨论

3.1 脑卒中患者家庭照顾者对相关知识的需求

从表1可知90%以上的家庭照顾者很需要康复护理知识、疾病知识和预防知识。由于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和康复周期长的特点 [4],如今越来越多的脑卒中患者及其照顾者对疾病的病因、一些诱发因素及早期会发生的临床症状等都迫切的想要了解,而脑卒中通常遗留的后遗症之后的康复及预防知识也是其照顾人员非常关注的项目,这提示了在进行健康教育时要把康复和疾病的相关知识及预防知识作为重点内容。而80%以上家庭照顾者很需要对基础护理知识和治疗知识的了解,这可能是针对一些已经留有某些后遗症的病患对其治疗及后期恢复知识的了解需求,缺少对脑卒中疾病护理技术的专业性指导,包括为患者正确翻身、叩背的方法,皮肤护理、口腔护理和管道护理等。有关资料表明,对照顾者有效的护理指导能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5]。而脑卒中患者家庭照顾者也是其生活和康复的主要支持来源,提示我们在今后的健康教育中应有针对性的对患者照顾者进行相关护理指导,有利于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增进患者的生命质量。

3.2 年龄因素对脑卒中相关知识需求的影响

从表2可见,对于基础护理知识的需求50岁以上组得分高于50岁以下组(P<0.05);对于康复护理和疾病知识的需求50岁以下组得分高于50岁以上组(P<0.05)。可能由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照顾的大多为配偶、父母或兄弟姐妹的中老年患者,而大部分中老年患者在长期反复发病过程中都遗留一些脑卒中后遗症,其家庭照顾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帮患者翻身、叩背、喂食、排泄及做一些管道护理等,所以相应的对这些基础护理知识的需求程度更为迫切。而50岁以下的照顾者则相对地更关心患者的日后康复知识及疾病知识。可能由于中青年组照顾的患者为同为中老年组照顾的患者(配偶、父母或兄弟姐妹)相较年龄略低,渴望回归社会继续工作,对疾病治疗和日后康复的期望值更高,则更渴望接受脑卒中的疾病知识,对脑卒中的发生、发展、转归有更深入的了解。健康教育内容要因人而定,做到具体化,而脑卒中的健康教育也应体现其专业性[6]。提示我们应更努力的满足中青年照顾者对脑卒中疾病的认识和康复护理的需求,而对中老年照顾者进行健康教育时应重点放在基础护理,同时也不能忽略其他相关需求。

3.3 性别因素对脑卒中相关知识需求的影响

从表3可知不同性别脑卒中家庭照顾者对5项健康教育内容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论男女照顾者对于预防知识、康复护理和疾病知识的需求量相对的还是最多,这与表1的显示结果基本一致,更进一步的表明如今越来越多患者家庭照顾人员对脑卒中的预防及后期康复知识的迫切需求。我们护理人员可针对这一结果在进行健康教育时应更为重视此方面的宣传力度。

3.4 文化程度对脑卒中相关知识需求的影响

不同文化程度的家庭照顾者对疾病相关知识需求的程度不同,因此教育侧重点也应不同。表4可见,家庭照顾者的文化程度越低对康复护理和疾病的知识需求程度越低(P<0.05),对预防知识、治疗知识和基础护理知识的需求程度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脑卒中疾病最好的转归是给予积极有效的康复锻炼,而表4则提示低学历组较高学历组对康复护理的学习的主动性较差。有资料表明,家庭照顾者的照顾能力对患者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康复质量[7]。护士在进行健康教育时应注重对文化程度低的照顾者给予通俗易懂的语言,详尽、细致地向其传授脑卒中致病原因和正确康复锻炼等的有关知识,重点宣传康复护理和对疾病正确认识的重要性,加强患者对脑卒中的诱发因素、早期症状等的警惕性,提高照顾人员的照顾能力。

4 结论

本文通过对脑卒中患者的家庭照顾者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与分析,表明在进行健康教育时应了解照顾者所需的不同健康问题,同时要考虑年龄、性别和文化程度因素的影响。在选择健康教育内容上,护理人员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宣教和指导,帮助家庭照顾者掌握护理要点,可促进患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预防复发而使患者长期受益,从而达到健康教育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1] 王维治,罗祖明主编.神经病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26.

[2] 张俊娥,苏永静,蔡丽娥,周凤婵.脑卒中病人家庭主要照顾者照顾能力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护理研究,2009,7(23):1891.

[3] 段思羽.脑卒中健康教育研究进展.全科护理,2010,8(8):2219.

[4] 王麗华,陈亚红,黄明春.脑卒中患者家庭照顾者的健康教育.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0,9(24):45.

[5] 闰青.对脑卒中患者家庭照顾者护理指导的意义.临床军医杂志,2007,12(6):916.

[6] 向超群,陈静,杨文彬.中风患者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分析与护理对策.华西医学,2005,20(4):749-751.

[7] 王乃荣.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病人功能恢复的影响[J].家庭护士,2006,4(5C):15-17.

作者简介:

脑卒中患者的健康教育 篇4

1健康教育

1.1 高血压人群是预防脑卒中进行健康教育的重要人群, 脑卒中患者发病的危险因素中, 高血压与脑卒中发病有密切关系。有资料表明, 舒张压降低5~6 mm Hg, 可以减少脑卒中发生率42%, 如为单纯收缩压增高的老年患者, 抗高血压治疗后, 可降低各种类型脑卒中发病率38%, 降低脑卒中病死率58%。高血压患者出现脑卒中的原因主要为晨练不当、服药不当、自护不当、娱乐不当等因素, 故主张老年人晨起后活动适度, 避免精神紧张, 进行放松训练, 保持心情愉快;举办脑血管病护理讲座, 普及预防护理知识, 给高血压患者强调早晨服药的准确性与及时性, 可以减少脑卒中的发生。

1.2 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脑卒中患者的危险因素中吸烟、酗酒, 精神紧张抑郁等与脑卒中的发生关系密切。与国内有关研究一致。有报道显示, 吸烟多较吸烟少者脑卒中危险增加2倍、同时长期吸烟也是脑梗死复发的重要因素, 长期吸烟可使血黏滞因素显著增高及血管壁损害, 促使脑卒中的发生与发展。因此, 脑卒中患者要绝对戒烟。饮酒与出血性脑卒中成量效关系, 少、中量饮酒对缺血性脑卒中有保护作用, 大量饮酒导致高血压、高血脂、脑血流量减少。因此, 对脑卒中患者要少饮酒或戒酒。避免精神紧张和过度劳累, 每天有适度的规律性的体力活动, 注意加强锻炼, 运动量以运动中稍微出汗, 轻度呼吸加快, 无疲劳感为度, 如医疗步行操、慢速步行、太极拳等, 运动可能主要通过调节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和肥胖而起作用。

1.3 注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首先, 重症患者在发病24 h内须暂禁食, 待病情稳定后再进食, 轻者进餐后先保持半卧位, 30~60 min后再恢复平卧。指导患者饮食要有节制, 不宜过饱。选用低盐、低胆固醇、适量碳水化合物、丰富维生素的饮食。限制食盐的摄入量, 平均不超过6 g/d;少食动物脂肪、奶油、蛋黄、动物内脏等食物, 防止肥胖和高胆固醇血症;增加膳食中优质蛋白质尤其是鱼类蛋白和大豆蛋白的摄入量, 可多食鱼虾、瘦肉、豆制品、新鲜蔬菜水果等;适当饮茶以增加血管韧性, 改善血液循环;忌食辛辣, 戒烟酒, 鼓励患者多饮水, 尤其是夏季要防止脱水以及血液浓缩的发生, 补充水分2500~3000 ml/d, 另外, 切记暴饮暴食, 保持大便通畅, 以免疾病的进展。

2家庭健康指导

由于脑卒中的致残率很高, 家庭康复指导亦成为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

2.1 增加患者信心

偏瘫患者经常认为偏瘫的康复潜力较小, 为其康复所作的努力都是白费, 认为病残就是死亡的前奏。这些有害的偏见必然产生相应的护理方式。要对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 使其配合。

根据患者个性和病残状况, 带来的物质、社会、工作丧失的痛苦, 对前途丧失希望, 表现有哭泣、拒食、烦躁、懒言、不配合等。对此护理人员要耐心解释和安慰, 让其了解疾病的转归及各种康复锻炼的意义, 以增强信心。

2.2 掌握自我护理方法

康复训练是一个较长时间的过程, 患者在进入康复期不久就要出院。因而, 出院后的家庭康复训练是关系到患者日后生活质量高低的重要环节。自我护理是提高训练效果的措施, 也是防止依赖心理, 体现自身价值的好方法:故住院期间做好出院指导, 设法训练患者家属掌握一些必要的康复训练方法及基础护理知识包括褥疮、便秘、肺炎、泌尿系感染的预防及护理等。可打印成小册子, 发给患者亲属, 先讲解、再示范。做好出院指导, 可有效的防止出院后盲目负荷体育性走路, 促进运动功能的完全恢复, 提高患者的生活及生命质量。

脑卒中患者健康教育 篇5

血液透析患者脑卒中与血脂水平关系的探讨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脂水平与脑卒中的关系.方法 95例MHD患者分为脑卒中组与非脑卒中组.另外选取健康体检人员3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各组患者以及脑卒中组与其自身血透前血脂水平改变情况.结果 MHD组的TG、LDL-C及TC/HDL-C比值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P<0.05~P<0.001),HDL-C显著性低于对照组(P<0.001).脑卒中组的HDL-C显著性低于非脑卒中组(P<0.05),TC/HDL-C比值显著性高于非脑卒中组(P<0.05);同时发生脑卒中时皿HDL-C显著性低于血透前(P<0.001),TC/HDL-C比值显著性高于血透前(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进入回归方程只有TC/HDL-C比值,其偏回归系数为0.513,P<0.05.结论 MHD患者存在脂质代谢紊乱.HDL-C降低以及TC/HDL-C比值升高与MHD患者发生脑卒中有关,并且TC/HDL-C比值具有独立的预测作用.

作 者:郑育 王红 金领微 叶菡洋  作者单位: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肾内科,浙江,温州,325027 刊 名:心脑血管病防治 英文刊名: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ARDIO-CEREBRAL-VASCULAR DISEASE 年,卷(期): 8(4) 分类号:B743.3 R459.5 关键词:脑血管意外   血液透析   尿毒症   脂质类  

脑卒中患者的护理 篇6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4954(2010)04-274-02

doi:10.3969/j.issn.1671-4954.2010.04.019

众所周知,脑卒中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大敌,从国内而言,卒中已成为人类死亡的第一位原因,也是首要的致残原因,全国生存的脑血管病人高达700万人,而生存的脑血管病人中有三分之二留下了不同程度的残疾。在神经内科住院的病人中,卒中占了绝对优势。本人体会在临床工作中卒中患者的护理尤为重要。

1 临床资科:

对2008年1月到2008年12月我科收治的100例卒中病人进行分析和总结:均经颅CT检查确诊。其中脑出血38例,脑梗塞62例,其中男性56例,女性44例,年龄为13~82岁,平均年龄58岁,发病1~2日入院,有不同程度的活动及意识障碍,接受具体的治疗及护理后,其中3例死亡,38例治愈,致残59例。a

回顾性分析:2002年我科收治的100例卒中患者,脑出血36例,脑梗塞64例,男性58例,女性42例,年龄为16~81岁,平均年龄56岁,接受治疗及护理后,其中9例死亡,26例治愈,致残65例(P<0.01)。2002年与2008年对比结果:死亡率与致残率明显降低,治愈率显著提高,就护理体会如下:

2 护理体会

2·1 心理护理

多数脑卒中的民生大多与情绪有关,患病后急性期,因瘫痪、言语障碍等给病人带来沉重的思想负担。病人处于恐惧、紧张、烦躁不安中,首先应指导患者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避免精神刺激,维持正常心理平衡,鼓励病人树立乐观思想,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与医护人员和家人密切配合,尽早进行功能锻炼,防止关节畸形和肌肉萎缩[1]。当病情稳定症状缓解后,应当讲明再出血的危险性和诱发因素。有些半身不遂、生活不能自理者,会产生焦虑、恐惧、绝望等心理状态,要充分关注,积极鼓励,了解患者需求,努力创造一个温馨祥和的环境,让患者感到心情舒畅,乐观、积极配合治疗。

2.2 功能锻炼

2.2.1 手是最难恢复的部位,应特别注意功能锻炼护理。一手握住患手四指,另一手握患手手腕,使手指、拇指划圈转动。瘫痪肢体的手指关节应伸展,稍屈曲,手中可放一轻物,肘关节微屈,肩关节稍外展,保持功能位,避免关节内收。护理人员活动上肢以懂得功能的方法:站在患者侧旁,一手握住患者手腕,另一手置于肘关节上方,将患肢慢慢放下,再将患肢慢慢置于头顶,肘关节和肩关节自然屈曲,再将患肢放于胸部,回复原位,再重复上述活动,每次半小时,一日两次。

2.2.2 为防止足下垂,可于脚掌与床档之间垫一软枕或足部着硬底布鞋。使踝关节稍背屈可带矫形器,始终使足部保持功能位。病情平稳后,可由专人搀扶下地、站立、行走,但一定要防止病人摔伤。下肢做功能锻炼时,护理人员位于患者患侧,握住患者足踝部,另一手握住膝关节下面,使髋关节、膝关节屈曲、伸展、内旋、外旋,如此反复做20分钟为一次,一日二次[2]。

功能锻炼时切记:不能操之过急,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还有运动量不能过大,否则除使肢体劳累外,易引起再次中风或其它心脑血管疾病;还要根据个人体质、病情等情况制定相应的运动量,本着宁小勿大的原则,严防意外发生。

2.3 预防并发症的处理

2.3.1 防止褥疮发生:因瘫痪肢体运动和感觉障碍,局部血管神经营养差,若长时间压迫,易发生褥疮,故应注意定时变换体位,每两小时翻身叩背一次,对压红部位可用75%酒精局部按摩,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杜绝褥疮发生。

2.3.2 注意保暖,防止受凉:将50~60℃热水袋置于足底保温;洗浴时水温应适当,防止皮肤烫伤。

2.3.3防止便秘:多饮水,多食富含纤维素、维生素蔬菜和水果,保证足够营养,养成定时排便习惯,以防止大便秘结,在早餐前饮一杯热饮料(根据习惯可用温开水、茶水、牛奶、咖啡等),可促肠蠕动增加而刺激直肠的排便反射。防便秘还可按摩腹部,由右下腹向右上腹再转向左下腹,按逆时针方向帮助患者按摩,促进结肠内容物往下蠕动,促进排便,反复10~20次。遇排便困难者,应先口服果导片类缓泄剂,也可开塞露纳肛,不缓解时可清洁灌肠,严防因排便用力而引起脑血管意外的再次发生。

通过对脑卒中患者护理,总的体会是:首先在自己的思想上,要把患者当亲人,排除一切杂念;与患者耐心沟通,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让患者认识到:可怕的不是疾病本身而是自己放弃与之抗衡到底的信心;与患者家属相互信赖支持,正确指导功能锻炼方法,详尽说明护理要点及注意事项;共同培养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主动锻炼患肢,尽早进行康复训练;加强生活护理;饮食合理搭配,严防便秘;密切观察发现异常及时汇报。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通过整体系统的护理,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缩短康复期,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使患者尽快适应生活,尽早恢复功能。

【参与文献】

[1]张从丽:脑卒中的护理(B)现代医药卫生2007.19(07):929

脑卒中患者健康教育的体会 篇7

1 护士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1) 护士工作态度不积极主动, 对教育者的角色认识不充分。 (2) 部分护士专业知识掌握不足, 无法获得患者信赖。 (3) 护士缺乏沟通技巧, 不能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 (4) 不能坚持反复对患者传授健康知识。 (5) 未能有效地运用护理程序去解决患者所遇到的健康问题。 (6) 人性化护理观念还未完全转变。

2 影响健康教育的客观因素

(1) 长期以来护士的从属地位, 使部分患者缺乏对护士的理解和信任, 影响健康教育的效果。 (2) 由于医疗费用高的现象, 部分患者由此而产生对医护人员的不信任, 无法进行部分教育内容。

3 医院对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医院应成立健康教育督察小组, 督察各科室的健康教育工作开展情况。通过实施主动、规范、连续、有效的健康教育使患者及家属满意, 取得患者的信任, 调动患者主动参与治疗、护理的积极性, 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引导其正确认识疾病。

4 了解患者及家属的需求

护士应了解患者与家属的需求, 并在工作中主动为患者及家属提供恰当的信息, 促使其对治疗、护理全过程的理解。对于医疗的有关信息, 及时将患者、家属的意见与医师沟通, 对于特殊问题, 建议其直接与医师交流, 起到患者、家属、医师之间沟通的桥梁作用。

5 健康教育对提高脑卒中患者遵医行为及康复有重要作用

健康教育不仅利于疾病的早日康复, 而且可以提高患者的健康行为, 降低复发率, 并有利于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的信任和尊重程度。不仅强调了护理的积极作用, 而且充分发挥了患者的主观能动性, 医患作为伙伴共同配合, 对于提高治疗效果有利, 同时也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患者因疾病产生恐惧、焦虑、悲观等心理反应, 有强烈的被理解、被安慰、期望了解病情、回归社会等心理需求, 需要大量的信息和知识以应对疾病。其心理需要疏导、精神需要安慰、行为需要指导。因此护士仅入院时对其短暂的健康知识教育是达不到健康教育的效果的。要根据患者的情况, 将健康知识分阶段、按要求传授给患者及家属。

6 护士的施教能力影响教育效果

我科大多数护士在校都未系统的接受健康教育知识的学习, 毕业后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知识的学习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 缺乏自觉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的理论和知识[3]。护士在专业知识、人文科学知识、沟通技巧、交流方法的掌握上满足不了患者需求, 调查结果显示出护士对患者社会心理问题的教育效果不理想。

参考文献

[1]刘东升.临床护理[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402.

[2]刘纯艳.社区护理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64-65.

脑卒中患者家庭照顾者的健康教育 篇8

1 临床资料

2008年1月—2010年1月收住我科, 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的诊断标准, 经CT或MRI确诊为脑卒中的患者120例, 男97例, 女23例, 年龄62~91岁, 平均年龄79.83岁。主要照顾者纳入标准:初次负责照顾脑卒中患者, 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能胜任照顾者角色的成年人120人, 男性18人, 女性102人;年龄36~72岁, 平均年龄53.78岁;学历:小学21人, 初中32人, 高中及以上67人。

2 方法

2.1 根据患者入院顺序编号,

再将相应的照顾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人。两组性别、年龄和学历等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 对照组实施常规的健康教育,

观察组先采用自设问卷对照顾者进行调查, 问卷分两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为照顾者的基本资料, 包括照顾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及与患者的关系;第二部分为照顾者对脑卒中健康教育相关知识的需求, 包括疾病知识 (脑卒中的发病原因、诱发因素、再发预防、后遗症和应急处理) 、治疗知识 (药物名称、用法、作用、副作用和注意事项) 、康复护理 (肢体功能锻炼、语言训练及家庭环境改造指导) 及基础护理 (饮食、口腔、排泄、皮肤、心理和管道护理以及并发症的预防) 。

2.3 调查者向观察组讲明调查目的,

然后逐条讲解调查内容, 让被调查者完全理解后自己填写或由调查者代填。共发放调查问卷60份, 有效回收率为100%。根据照顾者的需求, 结合患者实际病情需求有针对性地实施个性化健康教育。对需求性不高的照顾者, 要注意强化教育掌握相关知识对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性;对需求性高的照顾者, 要注意评价效果并及时纠正指导, 以达到最佳效果。

2.4 患者出院前一天或当天,

对两组照顾者掌握脑卒中的健康教育内容 (疾病和治疗知识、基础和康复护理等知识) 以及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进行测评。

3 结果

3.1 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包处理, P<0.0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2 观察组对脑卒中健康教育内容的掌握及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具体见表1。

%

4 讨论

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据国外报道[4], 20%的患者出院后继续接受社区的康复中心、护理中心和日间照护等服务机构的照顾, 80%的患者回到家里接受来自家属和社区健康保健工作者的照顾。我国由于缺乏相应的机构以及社区医疗的不完善, 患者只能在家里由家属或保姆照顾, 由于这些照顾者普遍缺乏专业的护理知识和康复技能, 常常影响患者的康复质量。本研究显示, 观察组通过了解脑卒中患者照顾者的健康教育需求, 结合患者病情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 脑卒中的健康教育内容掌握程度及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1) 。观察组中有1例脑出血偏瘫患者的照顾者对家庭环境改造知识需求性特别高, 我们根据其家庭的环境给予了改造指导, 照顾者遵从指导将家中的墙壁安装扶手, 为患者自主锻炼提供了场所和一定的安全保障, 经过4个多月的康复训练, 患者在家中能依靠扶手行走并独立完成接听电话等日常活动。观察组中还有1例脑梗塞合并失语、瘫痪和鼻饲喂养的患者, 照顾者对其排泄护理知识需求性特别高, 于是我们指导照顾者采取锻炼定时排泄加语言刺激的计划, 经过半年的训练, 每天清晨7时左右照顾者将患者抱坐于坐便器上, 养成了患者能在半小时内排大便的习惯。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发现, 对需求性不高的照顾者, 必须先强化掌握相关知识对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性, 不然健康教育的效果只能是事倍功半。我们还开通了电话咨询、电话回访指导及复诊时指导等, 以保证康复工作的连续性。

实施脑卒中患者的健康教育, 要将教育对象以病人为中心过渡为以家属 (和患者) 为中心;实施健康教育前先评估照顾者的知识需求, 再结合患者的病情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从而提高教育效果, 调动家属和 (或) 患者的主观能动性, 使他们遵循科学的生活方式, 在疾病状态下保持最佳的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杨期东.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118.

[2]钟元河, 李春竹, 袁桂菊.地级市区脑卒中病人家庭护理现状调查[J].山西护理杂志, 2000, 14 (3) :106-107.

[3]王乃荣.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病人功能恢复的影响[J].家庭护士, 2006, 4 (5C) :15-17.

脑卒中患者健康教育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1-12月住院的老年性脑卒中患者100例, 经脑CT和MRI检查, 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疾病会议制定的标准。其中男73例, 女27例, 年龄61~93岁, 平均年龄78.3岁,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每例患者均选择较固定的亲属来陪护。陪护人员年龄37~64岁, 平均年龄49岁;高中以上文化程度44名, 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56名。两组基础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均采取常规神经内科护理。观察组在常规神经内科护理的基础上从患者入院开始到出院由责任护士对陪护人员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 (1) 采用多种宣教方式:在病房提供健康教育知识手册, 供患者及陪护人员进行翻阅, 定期组织健康教育讲座, 定期组织教育大讲堂或者以小组学习的形式、必要时采取一对一的形式进行指导。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 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有侧重点的健康教育。 (2) 健康教育的内容: (1) 心理指导。在患者患病后, 指导亲属陪护人员在患者面前不要表现出紧张、焦虑、恐惧等负性心理, 以免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 尽量给患者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 向其讲明疾病发生、发展及预后、治疗及检查项目等相关知识, 让其做到心中有数。 (2) 保障患者的睡眠质量。指导陪护者保持室内环境安静、清洁、温湿度适宜, 有利于患者的休息, 协助患者睡前服用牛奶、温水泡脚以及松弛疗法, 同时为患者保持床铺清洁干燥舒适, 睡前避免进行刺激性谈话。 (3) 饮食指导。因老年性脑卒中患者咽喉部感知觉减退, 协调功能及吞咽反射降低容易发生误吸或吞咽困难。陪护人员应给患者清淡、易消化、高纤维素、高蛋白质饮食, 加工成较黏稠、糊状。进食时在病情许可的情况下抬高床头, 进食速度宜慢, 让患者细嚼慢咽。 (4) 防坠床、跌倒指导。患者因年老及疾病导致行动不便利, 动作不协调, 指导陪护人员做好防范措施的同时要时刻陪护患者, 如有暂时离开一定做好交接。患者起床、坐起、或低头等体位变换时动作宜慢, 特别是夜里, 患者可能认为有些事自己能够去做而不愿麻烦别人, 往往会引起不良事件的发生。 (5) 压疮指导。对容易发生压疮的患者指导陪护人员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平整, 衣着柔软棉质内衣, 保持清洁干燥, 如有潮湿及时换洗, 保持患者皮肤清洁。及时给予翻身拍背, 按摩受压部位。 (6) 防烫伤。指导陪护人员热水袋局部热敷的温度及使用方法。热水温度不超50℃, 袋外加布套, 不宜直接接触皮肤, 不擅自给患者使用热水袋。在为患者洗脚时一定要调好水温, 并经常检查用热局部皮肤情况, 防止烫伤。

1.3 观察指标 (1) 2 组在住院前、后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 、抑郁自评量表 (SDS) 进行焦虑、抑郁情况测定。 (2) 出院前1d总结患者住院期间发生的健康安全问题, 2组进行比较。 (3) 满意度评价采用4点评分法: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很不满意,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 由专人负责记录并统计患者的满意度, 所有问卷发放后给予相同指导语, 由被调查者自己填写, 对阅读困难或活动受限者, 由专人为其逐条诵读条目, 让患者家属给出自认为最恰当的得分。

1.4 数据处理采用SPSS16.0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成组设计的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SAS和SDS评分比较2组住院前SAS、SDS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住院前比较, 观察组出院后SAS、SDS评分明显下降, P<0.05, 而对照组评分无明显变化, P>0.05。观察组出院后SAS、SDS评分低于同期对照组,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注:a与同组住院前比较, P<0.05;b与对照组出院后比较, P<0.05。

2.2 2组健康安全问题比较2组睡眠障碍、误吸、跌倒、坠床、压疮、烫伤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明显较低,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 2组患者满意度评分比较实施护理后,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升高, P<0.0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3 讨论

老年脑卒中患者病情易复发、致残率高, 亲属的陪护至关重要。对陪护人员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 可以消除亲属的紧张、无助等负性心理。有利于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 提高患者满意度。患者希望得到亲人尤其是配偶和儿女的关爱。因此, 应加强对家属的健康教育, 以激发患者积极参与健康维护, 改变不良生活方式。从而延缓病情进展, 提高生活质量[1]。

良好的家庭支持系统能使患者情绪稳定、心情舒畅, 促进患者更有效的治疗和护理[2]。同时, 通过对陪护人员的健康教育给予患者正确的指导和护理, 保障患者安全治疗, 有利于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 促进老年脑卒中患者的健康恢复, 降低护理安全危险因素的发生率, 提高护理质量。随着医疗纠纷的日益增加, 对患者亲属陪护人员的健康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通过实施规范化的健康教育充分调动老年脑卒中亲属陪护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结果显示, 观察组的焦虑、抑郁评分与护理前比较明显下降, 并且低于同期对照组。实施健康教育后,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升高, 健康安全问题明显减少。因此, 对老年脑卒中患者亲属陪护人员进行健康教育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亲属陪护人员进行健康教育对老年性脑卒中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老年脑卒中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 均有患者家属进行陪护。对照组患者及家属进行常规健康教育,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全面系统的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通过给予亲属陪护人员相应的健康教育, 较对照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明显改善, 睡眠障碍、误吸、坠床、跌倒、压疮、烫伤等护理安全问题明显减少, 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进行亲属陪护人员的健康教育可明显改善老年脑卒中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健康安全问题。

关键词:亲属陪护,健康教育,老年脑卒中,健康安全

参考文献

[1]高宇, 黄志亮.冠心病陪护人员对健康教育知识认知现状的调查〔J〕.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2, 44 (5) :591-592.

脑卒中患者健康教育 篇10

1 对患者进行评估

取得有效的护理。首先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 收集与患者身心健康有关的一切信息, 包括一般情况如姓名、性别、年龄、职业、民族、文化程度和对该疾病的认知水平、日常生活方式等。评估患者应针对他们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问题进行系统评估。通过与患者及家属的交谈, 观察患者的举止言行及各项护理体验, 可以帮助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 制订符合其个体健康需求的健康教育个案。

2 确定健康教育目标

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最终目标是使患者及家属能在家庭环境中应用最简单、最经济的方法来预防脑卒中的再次发生, 参与功能锻炼, 包括肢体及语言功能的恢复等, 从而使患者达到生活自理、生活质量得到改善的过程。目标必须与患者及家属共同制订, 分为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 通过目标的不断实现, 帮助患者树立康复信心。根据患者的病情, 制订初入院、住院、出院三个不同阶段的健康教育的内容, 让患者及家属基本了解脑卒中的发病诱因、发展过程、临床表现、应急处理及预防;脑卒中患者的饮食基本常识, 包括对存在吞咽障碍患者的进食指导;指出情绪对疾病的重要性, 注意调节情绪, 避免不必要的刺激;宣教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 解释药物服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制订功能锻炼计划、截瘫肢体的功能康复和语言的训练[1]。

3 具体实施

通过交谈、观察及护理体验, 了解患者的健康需求, 实施健康教育。在实施健康教育过程中必须围绕教育目标, 注意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 以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教育全过程需有家属的积极参与, 以争取家属的最大支持和配合。

3.1 入院时健康教育

患者入院后, 护士可以根据入院时的评估资料, 有针对性地对患者介绍病房环境、护理级别、医护人员情况、标本的留取方法等, 同时也可以递上一本入院手册、一张健康教育处方, 使患者尽快适应环境, 建立有利于接受治疗和护理的遵医行为。

3.2 住院期间的健康教育

根据患者及家属的文化程度、对疾病的认识情况, 开展全程分期教育, 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 环环相扣, 让患者及家属明白, 只要树立信心, 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恢复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是可以达到的。

3.2.1 讲解脑卒中的基本常识, 包括脑卒中的发生原因, 诱发因素、主要症

状、基本处理原则及疾病的转归, 语言通俗易懂, 使患者及家属认识脑卒中的病因、危险因素、诱发因素及促进再发因素, 有助于患者及家属了解脑卒中的预防方法。

3.2.2 饮食指导

有些脑卒中患者在患病后, 神经反射性活动退化, 吞咽肌群不协调, 造成吞咽困难, 故要指导患者进食速度要慢, 进食时注意力集中, 并创造温馨的进食环境。饮食应遵循“三低一高”原则, 即低盐、低糖、低脂、高蛋白饮食, 清淡易消化。避免过饱, 并戒烟酒。

3.2.3 截痪肢体的功能锻炼

根据瘫痪患者不同情况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 让患者认识到早期功能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及具体训练的方法, 取得患者配合及家属支持。

(1) 床上运动:

在床上进行各部位的被动运动, 练习抬头、坐起、挺胸、抬臂, 练习腹股长臂力, 为站立行走创造条件。

(2) 站立:

有护士或家属给予搀扶或适当的支撑物, 练习站立、站稳、站久, 然后离开支撑物进行移动。

(3) 迈步:

迈步不可硬拉, 在行走时应循序渐进, 防止跌倒, 并注意踝关节的位置以及患者的耐受性, 以免发生意外而重病情, 影响下一步锻炼。

(4) 上肢功能的锻炼:

应从大关节被动运动逐步到细小关节。主要练习抬臂、握拳、抓拿等功能训练。

3.2.4 语言功能的健康训练

应鼓励患者用语言表达信息, 从一个简单的字、词、耐心教患者说话或用图表达意思, 逐步训练患者的语言功能。

3.3 出院的健康教育

在患者出院前1~2 d进行, 使患者及家属掌握脑卒中的康复知识, 正确进行康复功能训练, 了解预防脑卒中再发的方法以及再发时的应急措施, 指导健康的生活方式, 提高患者自我照顾的能力, 提高生活质量。

3.3.1 告知患者消除或控制脑卒中的诸多危险因素, 生活要有规律, 多做轻体力活动, 避免过度用力及疲劳, 避免情绪激动, 戒烟、戒酒。

3.3.2 告知患者及家属语言功能训练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3.3.3 出院后服药指导, 包括服药时间、方法、剂量。

3.3.4 与患者或家属制订检查及复查计划。

3.3.5 建立出院后的电话访谈, 告知联系电话。

4 讨论

随着现代临床医学的发展, 对脑卒中急性期和并发症处理技术已有很大提高, 病死率已大为降低, 但病残率却很高。患者都留有截肢瘫痪、失语、膀胱直肠功能障碍, 甚至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工作能力直至死亡。有资料表明许多脑卒中患者并不是死于脑卒中疾病, 而是死于对疾病的无知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2]。健康教育是一种治疗手段, 运用护理程序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形式多样化的健康教育, 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患者学习相关疾病知识的兴趣和对自身疾病的认识水平, 对防止脑卒中的发生、发展、降低复发率、致残率,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患者配合治疗, 对提高护理工作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摘要:目的 应用护理程序对脑卒中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 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 运用护理程序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形式上多样化教育, 针对不同个体制订完整健康教育计划, 进行健康教育。结果 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促进患者的康复。结论 健康教育是一种治疗手段, 运用护理程序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形式多样化的健康教育, 对防止脑卒中的发生、发展、降低复发率、致残率,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提高护理工作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脑卒中,护理程序,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黄津芳, 刘玉莹.护理健康教育学.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0, 1.

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 篇11

【摘 要】目的 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对2011年1月-2012年7月,我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2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护理。结果 全部患者在康复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经康复治疗后全部患者的Brunnstrom评分,FMA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优于康复护理前,表明早期康复护理效果较好。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有利于患者患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使致残率得以有效降低。

【关键词】脑卒中;康复护理;运动功能

脑卒中(Stroke)又称脑中风或脑血管意外,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1]脑卒中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常见的难治性疾病,存在着明显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现象。由于接受急性治疗和康复治疗的直接护理费用非常昂贵,因此,一旦发病将会给社会、家庭和经济上带来沉重的压力。[2]因此,加强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康复具有重要意义。我科自2011年1月至2012年月共收治脑卒中患者120例,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2011年1月-2012年7月,我科共收治脑卒中患者120例(脑出血56例、脑梗死64例),患者中男性48例,女性72例,年龄42~84岁,平均62±4.15岁。?所有患者均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证实,患者有不同程度功能障碍。所有患者在我科接受常规治疗:包括控制血压,使用脱水剂、营养神经的药物。患者常规治疗神志清晰,体征稳定后,早期加入康复护理。

2 康复护理方法

2.1 体位护理。康复体位又称良肢位。脑卒中患者常由肌肉弛缓期向痉挛期转变,如不能及早介入护理,肌体功能的恢复就会十分困难。为此,应及早介入体位护理,常用体位护理有:(1)仰卧位。仰卧位并非是康复护理的理想卧位,因为这种体位常会使下肢伸肌張力增高,同时也容易导致偏瘫下肢外旋引起足下垂。但这种体位对于患者接受治疗比较方便,可要求患者在患侧肩胛下垫一小枕头,将膝关节屈曲,以防足部被褥压迫。②患侧卧位。这种体位对于上肢屈肌痉挛和下肢伸肌痉挛有较好的防护作用,同时对于患肢功能的恢复较为有利。体位摆放时要注意对患者头部的良好支撑,使患者病患一侧上肢尽量前伸,保持与躯干90°角;同时肘关节尽量伸展,十指张开,掌心向上。健腿在前,患侧在后,膝关节略后屈。③健侧卧位。患者半卧于床,健康的一侧在下,病患一侧在上,病患侧上肢下垫一枕头,患者肩膀向前屈90~100°,同时保持肘关节、腕关节、指关节均伸展,髋、膝关节自然屈曲。这种体位可以有效防止患者患侧上肢的屈肌及下肢的伸肌痉挛。

2.2 运动功能康复护理

运动功能康复包括被动运动,被动按摩,主动运动,坐、站、走和生活活动训练。

2.2.1 被动运动。主要是指护理人员帮助患者进行患肢运动,这种护理一般要在发病后3~4d进行,动作应保持轻柔,切忌幅度不宜过大,开始时患肢屈曲幅度可以在10~30°间,以每日3~4次,每次关节作5~6遍为宜,随后逐渐增加患肢屈曲的幅度和重复次数。如患处关节疼痛,可以再训练前对患处进行热敷。

2.2.2 被动按摩。主要是指护理人员对患者患肢进行按摩。按摩可以改善患肢的血液循环,预防静脉炎和压疮,按摩手法要缓慢、有节奏、力度轻柔,一个动作需3~5 s,一般从远端向近端进行。

2.2.3 偏瘫肢体各关节常出现痛、肿、热,即所谓“偏瘫性关节痛”。可用热毛巾敷肩、肘、髋、膝关节,手和足可放在温水中浸泡一段时间,一方面可舒展各关节,另一方面可缓解关节痛,热敷一般在被动运动之前做,可提高疗效。

2.2.4 主动运动。护理人员应协助患者做主动运动,以帮助患者恢复患肢功能。上肢可以做肩上举、外展、外旋、伸肘的伸展练习,尽量不要做屈曲联合动作;下肢则主要作屈曲、内收、踝背伸等屈曲动作,避免出现伸展性联合动作。上下肢也可同时做运动,以加强肌体协调性训练。患者可双手指呈交叉状,用健侧上肢带动患侧上肢做上举、伸展动作,下肢保持双膝屈曲,护理人员应帮助将患者移到床边,从而便于其屈膝伸髋。

2.2.5 大脑反应训练和日常生活训练。让患者大脑发出各项活动指令,进行神经冲动训练,同时,指导患者步行、上下楼梯等项目训练。让患者触摸不同温度、湿度、硬度的物品,以锻炼患肢感觉,还可对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训练如刷牙、进食、穿脱衣服、捡豆子等刺激感觉机能。

2.3 结果

对120例患者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评定运动功能,Twichell-Brunnstrom脑卒中功能恢复阶段评定法评定偏瘫恢复阶段功能;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3]。全部患者在康复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经康复治疗后全部患者的Brunnstrom评分,FMA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优于康复护理前,表明早期康复护理效果较好。

3 讨论

对脑卒中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及早予以康复护理,有利于患者患肢运动功能的恢复,降低了致残率。同时也提高了患者日常生活的能力,从而使患者心情得以保持舒畅,为后期治疗奠定基础。本次所选120例脑卒中患者经早期康复护理后,效果均优于护理前,表明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效果较佳,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 冯社军、刘鸣、李卫征等,脑卒中患者复发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9.29(5):123-124

[2] 赵静、姜文浩,罗燕侠,北京市某社区中老年人脑卒中患病风险调查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7):201-202

脑卒中患者健康教育 篇12

通过调查分析, 了解患者与家属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巧。方法: (1) 直接评估, 从患者及家属的谈话中直接获得; (2) 间接评估, 观察患者与家属的非语言表现、阅读病历、分析病史及健康影响因素。护士应不断评估患者的信息需求, 调整健康教育内容与方法。

健康教育诊断:根据取得的资料, 作出教育诊断。即患者与家属存在的问题及导致该问题的原因, 如脑卒中患者及家属对早期康复训练缺乏信心和康复技巧。

制定教育计划:根据教育存在的问题, 制定教育计划, 确定教育目标。根据患者及家属的文化水平、学习能力、健康价值观及对自身健康的责任认识的不同, 制定出有个体差异的教育目标。如脑卒中患者及家属的学习目标: (1) 认知, 脑卒中对机体的危害, 早期康复训练的意义; (2) 态度改变, 接受患病的事实, 认识早期康复训练的重要性; (3) 技能, 使患者及家属能早期、积极、主动参与康复训练, 进行行为演示, 予以正性激励, 不断强化。

实施教育计划:根据教育计划实施健康教育活动。

(1) 一对一教育:通过与患者的交流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反应, 适时予以心理疏导[2]。 (2) 电化教育:定期组织患者观看康复训练的录像, 因老年患者视、听、记忆力减退, 我们在播放视、听材料时, 适时地放慢播放速度, 并对重点内容重复播放, 以便记忆。 (3) 示范教育:如护士向脑卒中患者演示床上翻身、上下轮椅的方法等。它的真实感可以启发患者及家属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能很好地达到教育的目的。 (4) 小组教育:护士长利用召开公休座谈会的机会, 将患者组织起来, 针对其共同需要了解的问题进行教育指导, 并组织患者进行讨论, 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

措施: (1) 入院指导:入院指导是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的基础内容, 包括病室环境、工作与休息时间、住院规则、科室特色等内容。其目的是使住院患者积极调整心理状态, 尽快适应医院环境, 配合治疗, 促进康复。 (2) 心理指导:卒中后患者会遗留下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患者常不同程度地出现焦虑、悲观情绪。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特点, 护士给予关心、理解和安慰, 使之产生亲近感和信任感, 安心住院治疗。告诉患者早期正确地进行健康训练, 对大脑半球的代偿及功能重组可起到积极作用[3]。 (3) 饮食指导:指导患者进食低盐、低脂、低糖饮食;饮食适量, 戒烟酒, 最好每日钠盐摄入量控制在5 g以下[3]。创造安静、舒适的进餐环境, 利于患者集中精力进食, 勿催促和强迫患者进餐。一般选择坐位、头稍向前倾45°或将头部转向患侧。如不能坐起可采取健侧卧位, 以免食物误吸。进食速度:每餐进食时间不少于30 min, 对吞咽反射迟钝的患者, 适当延长时间, 利于吞咽。 (4) 用药指导:告诫患者遵医嘱, 按时服药。同时应讲清有关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等, 以便使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能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5) 特殊指导:告知家属卧床患者应使用有护栏的床, 防止坠床;定时翻身、叩背, 防止褥疮及坠积性肺炎;有感觉障碍者禁止使用热水袋, 防止烫伤。 (6) 运动指导:脑卒中发病后的前3个月是功能恢复最快的时期[4]。因此, 要告知患者和家属应尽早进行语言功能训练、肢体康复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训练, 最大限度地减少其致残率, 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7) 行为指导:此过程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中, 尽可能让家属参与护理。如应教会家属管道的护理技术, 如留置导尿管时, 应每3 h~4 h放尿1次, 放后应将尿管关闭, 尿管末端低于耻骨联合, 防止尿液倒流引起逆行感染。 (6) 出院指导:出院宣教是巩固疗效, 预防复发的保障。告知患者回家后须注意的事项、饮食、活动、情绪等, 然后根据所患疾病发一份“出院指导卡”, 供患者出院后参照。告知家属因脑血管病的高致残率, 因此, 出院后的家庭护理是我们健康宣教工作的重点。

教育效果评价:在患者教育过程中, 不断评估进展情况, 发现问题, 及时修改计划, 调整教育内容和方法, 最后将实施结果以口头、书面问卷、填写评价表方式评价教育目标是否达到。 (1) 通过健康宣教, 使患者和家属从中学到了疾病预防、保健、治疗、康复知识, 主动与医护人员配合, 缩短了住院天数, 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2) 46例住院患者中, 对健康教育患者满意率为95%, 家属满意率为100%, 其中有14%的家属要求对医学护理知识更深入、细致地探讨和学习, 5%的家属对所接受的健康教育内容理解欠佳。 (3) 培养了护士主动学习、勤于思考的习惯, 提高了护士的语言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蒋春清.我国医院健康教育研究现状与展望[J].护理研究, 2001, 15 (3) :139

[2]王维治.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130

[3]Weiller C, Chollet F, Friston KJ, et al.Functional reorganization of the b-rain in recovery from striatocapsular infarction in man[J].Ann Neurol, 1992, 31 (5) :463~472

上一篇:聚苯材料下一篇:机械深松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