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二级预防

2024-09-20

脑卒中二级预防(共10篇)

脑卒中二级预防 篇1

摘要:目的 探讨人群中无症状脑卒中发生的特点, 规范二级预防措施, 减少致残率, 提高生活质量。方法 对5个行政单位进行健康体检的720例与住院治疗的412例患者中的无症状脑卒中患者进行比较, 观察无症状脑卒中的发生率及治疗情况。结果 健康人群中有118例发现无症状脑卒中, 占16.3%, 在住院治疗的患者中有42例为无症状脑卒中, 占10.2%。住院患者与正常人群无症状脑卒中发病率有明显差异性, 干预者仅占26.3% (42/160) 。结论 在无卒中史的人群中有预警脑卒中者规范二级预防措施, 对减少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脑卒中,无症状,健康人群,二级预防

脑卒中常见的症状之一是偏瘫, 而无偏瘫表现者则少见, 故常造成临床误诊或漏诊。我科收治经头颅CT证实的脑卒中患者412例, 其中无肢体偏瘫者42例, 现结合健康体检人群检查结果对其进行临床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自我科2010年9月—2011年9月收住的患者412例, 来自健康体检者720人。健康体检720人中无症状脑卒中118例, 其中男82例, 女36例;高血压36例, 高胆固醇血症14例, 高甘油三酯血症43例, 血糖异常25例;年龄28岁~59岁;残疾13例, 死亡1例。住院患者412例中无症状脑卒中42例, 男28例, 女14例;年龄30岁~72岁, 平均年龄53.3岁;动态起病38例, 静态起病4例;出血性卒中27例, 梗死性卒中15例;有高血压病史17例, 冠心病史2例, 有吸烟史10例;发病时血压高者32例, 其中收缩压及舒张压均高者23例, 收缩压高者5例, 舒张压高者4例;意识清楚42例, 仅3例嗜睡, 头痛31例, 眩晕11例;痊愈41例, 好转1例。

1.2 方法

筛选方法:健康体检项目中有头颅CT与血脂、血糖、血压常规检查, 将结果中的无症状脑卒中人群设为体检组;住院患者均经头颅CT扫描证实为脑卒中, 将其中的无症状脑卒中患者设为住院组, 比较2组的发病率、治疗情况。干预方法:采用脑卒中二级预防的方法即控制血压在140/90 mm Hg以下, 加强运动与控制饮食来调节血糖、调脂, 抗血小板聚集。

1.3 诊断依据

无神经系统症状或仅有轻微头痛、眩晕等表现;既往无卒中病史 (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头颅CT或MRI证实有血管源性脑实质损害病灶。

1.4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来自体检人群720人中的118例为腔隙性脑梗死、多发腔隙性脑梗死, 有43例使用降压药、调脂药、降糖药却无1例坚持规范治疗, 均为间断服用;确诊后予以二级预防。来自住院患者412例中的42例患者均采用药物治疗, 给予脱水、脑细胞营养剂、止血、对症治疗, 均出现了过度治疗;住院1周后出院予以二级预防。2组发病与治疗情况比较见表1, 脑卒中二级预防1年后情况比较见表2。

3 讨论

由表1可以看出体检人群中的无症状脑卒中发病率是住院患者中无症状脑卒中的3倍以上, 预后情况则更差, 说明亚健康状态人群中的无症状脑卒中更具危险性, 是“小卒中大麻烦”的重点人群, 必须规范二级预防[1]。表2显示体检组118例无症状脑卒中短时间内就有32例发展为有症状脑卒中, 占到27.1%, 其中11.9%最终发展到残疾或死亡;而住院组发展为有症状脑卒中仅4例且无残疾病例, 说明积极预防与治疗有重要意义。

无症状脑卒中患者毫无感觉, 只有在轻微不适或体检时靠影像学检查才能发现, 本组160例患者来自于健康体检118例与住院患者中的42例。所有患者均经头颅CT证实为无症状脑卒中患者, 临床上具有以下特点:绝大多数患者意识清楚, 仅3例嗜睡;部分患者以颅神经损害为首发或惟一症状;少数患者表现为突起的眩晕、行走不稳、语言障碍、肢体麻木等;部分患者伴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早期诊断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凡中老年急性起病, 有剧烈的头痛、呕吐、眩晕、肢体麻木、语言障碍、精神异常、抽搐等症状, 尤其伴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眼底动脉硬化时, 应首先考虑无偏瘫脑出血的可能。仔细全面神经系统查体, 以发现有助于诊断的体征, 如出血灶位于枕叶、颞顶叶, 常可查到同向偏盲、象限盲或视物变形;出血灶位于额颞叶者, 多表现为失语症及精神异常;基底节区出血者有时仅有语言不清、偏身感觉障碍;丘脑出血者常可发现眼部异常、偏身感觉异常等;脑干出血可只表现为面舌瘫和眼球运动障碍;小脑出血多无为定位体征, 但仔细查体可发现共济失调、肌张力低下等。及时行头颅CT或MRI检查, 对早期诊断脑卒中是非常重要的。

出血量小且位于非主要功能区如额顶叶出血的主要症状表现为肢体瘫痪而颞枕叶则多无瘫痪。出血部位在桥脑中部以上的中线腹侧, 避开了桥脑神经核、锥体束、内侧丘束系、内侧纵束, 故临床未出现定位体征, 仅有头痛、头晕等一般表现。出血破入脑室, 尤其是尾状核出血, 由于其临近脑室附近, 出血后易破入脑室, 血肿一旦破入脑室, 既不出现脑占位效应, 又减轻了对周围脑组织及锥体束的压迫损伤, 故临床上亦不出现肢体瘫痪。我们观察的无症状脑卒中患者平均出血量5.4 m L, 出血量小, 均治愈。腔隙性脑梗死及多发腔隙性脑梗死或CT所见陈旧性脑梗死在无症状脑卒中患者中较为常见, 是脑深部微小血管的梗死, 因为正常人脑血流先到达脑灰质再经细而长的血管穿透到脑白质, 故因梗死血流减少时首先影响到深部的白质, 而白质区病变不产生神经系统局灶性体征出现无症状脑梗死。

总之, 有些脑卒中患者可不出现肢体瘫痪, 其原因可能是梗死部位在深部微小血管或出血部位在非主要功能区且出血量小或破入脑室等有关。临床上不能因为无症状或症状轻微而忽视规范的二级预防, 造成有症状脑卒中或残疾及死亡, 表2提示经规范二级预防后有72.9%与90.5%的患者获益, 警示无症状脑卒中患者以及血压、血脂、血糖升高等具有独立危险因素的人群[2], 重申二级预防之重要, 未雨绸缪之意义重大。阻断其共同的病理基础, 达到预防有症状脑卒中发生, 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秀华.心脑血管病的一级二级预防[J].基层医学论坛, 2009, 13 (10) :943.

[2]郭迓玲.脑卒中的一级预防[J].基层医学论坛, 2011, 15 (31) :1057.

如何预防脑卒中 篇2

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正以每年8.7%的速度上升,上升的速度比美国快1倍。在我国,脑卒中的致死率是心肌梗死的4~6倍,而其对患者造成的经济损失却是心肌梗死的10倍。脑卒中每年给我国带来的社会经济负担高达400多亿元。我国卫生部部长陈竺指出,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我国的疾病谱就以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为主,由这些慢性病引发的死亡人数已占因病死亡总人数的85%左右。卫生部原副部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陇德指出,近年来,发达国家开展了大量防控脑卒中的工作,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近40年来,发达国家的脑卒中发病率降低了42%,但发展中国家的脑卒中发病率还在不断攀升。我国现有脑卒中患者700多万,相当于中国香港2010年初的总人口数。目前,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依然以较高的速度增长,甚至“赶超”了GDP的增长速度。中国工程院院士周良辅说:“有数据表明,我国居民和医护人员对脑卒中指南的知晓度和信任度都不到50%,因此要防控这种以‘火箭速度’增长的疾病,关键的措施是不断加强健康指导工作,让更多的普通人了解脑卒中的筛查与防治方法。”那么,我们如何预防脑卒中呢?

1.年过40者每年都应进行脑卒中筛查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心血管病学会主任高润霖教授指出,脑卒中的预防措施可分为3级,其中一级的预防措施(指疾病发生前的预防措施)最为重要。一级预防措施的目的是降低高危人群发生脑卒中的几率。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包括以下几个:①患有高血压。②患有房颤或心瓣膜病。③吸烟。④患有血脂异常。⑤患有糖尿病。⑥很少进行运动。⑦体重超标。⑧有脑卒中家族史。40岁以上的人若有上述3个以上的危险因素,就属于脑卒中的高危人群,应定期到医院进行脑卒中筛查。此外,人们若突然出现了一侧手臂或腿部麻木无力、言语障碍、视物障碍、行走困难、眩晕、平衡困难及不明原因的严重头痛,也应及时到医院进行脑卒中筛查。

2.进行头颈动脉筛查

脑卒中既可由颅内动脉病变诱发,也可由颈部动脉病变诱发。上海瑞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赵卫国指出,颈部血管狭窄及斑块脱落是引发脑卒中的主要原因。北京宣武医院血管超声科主任、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颅脑专业委员会主任华扬教授则指出,除了颈动脉狭窄以外,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也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发作或再发作的重要原因。调查数据显示,在西方国家的脑卒中患者中,有20%的人是因发生颅内狭窄闭塞性病变而诱发此病的。在我国的脑卒中患者中,有30%~50%的人是因发生颅内狭窄闭塞性病变而诱发此病的。因此,有脑卒中高危因素的人应进行颅内血管和颈动脉的联合超声筛查,以确定病变在颅内还是颅外。华教授还介绍说:“抗血小板药是防治缺血性脑卒中的基础药物。关于使用此类药物防治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最多,获得的临床证据也最多。《中国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指南》指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单用一种抗血小板药进行治疗,可将氯吡格雷、阿司匹林作为首选药物。有证据表明,与服用阿司匹林相比,此病患者服用氯吡格雷进行治疗可获得更大的益处。”

3.积极防治房颤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心内科主任胡大一教授说:“一直以来,很多人只知道高血压可导致脑卒中,却不知道房颤也是导致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每5个脑卒中患者中就有1个是因房颤而诱发此病的。”胡教授指出,与普通人相比,房颤患者患脑卒中的几率更高,在患病后发生脑梗死的面积更大,神经功能受损更严重,残疾率和死亡率更高,病情康复的几率更低。由于对房颤危害性的认识不足,我国对此病的预防力度还不够。目前,在我国的房颤患者中仅有1.7%的人使用抗凝药进行治疗,而在欧美国家的此病患者中有2/3的人在使用抗凝药。此外,吸烟也会增加人们患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几率。而我国居民对这一危害的知晓率还不到40%。一些广告宣传甚至误导民众,声称心脑血管病患者可以不吃药,只需服用保健品和进行食疗就能将病治好。胡教授指出,专家们应站出来发布科学健康的医药信息,政府应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限制这些误导公众、带有明显趋利商业运作性质的虚假宣传。

4.长期服药,坚持运动

为了有效地预防脑卒中,此病的高危人群应遵守以下2个预防原则:①坚持长期服用阿司匹林。②及时排查、去除可诱发此病的危险因素。可导致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主要有2种,即行为危险因素(如吸烟、饮酒、生活方式不良等)和疾病危险因素(如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为了消除行为危险因素,脑卒中的高危人群要及早戒烟限酒,调整饮食结构,并适当地进行运动。为了消除疾病危险因素,此类人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服用抗凝药、降糖药和调血脂药。研究发现,45~54岁女性的血压和胆固醇水平较高,发生脑卒中的几率也较高(是同年龄段男性的2倍)。因此,此类女性应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并坚持进行身体锻炼,以有效地预防脑卒中。美国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45岁以上的女性若每天服用100毫克的阿司匹林,在10年内发生脑卒中的几率可下降24%,发生心梗的几率可下降33.9%。此项研究还发现,进行运动,尤其是快步走也能有效降低45岁以上女性发生脑卒中的几率。但是,剧烈的体力活动反而会增加这些女性发生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几率。

5.每天吃半斤水果

研究发现,高血压是导致脑卒中的第一危险因素。近年来,我国高血压患者病情的控制率已经由3%提升到6%,而美国高血压患者病情的控制率为50%。我国高血压患者除了应坚持服用降压药等药物以外,还应严格控制食盐的摄入量,多吃水果和蔬菜。研究发现,高血压患者若每天仅摄入6克食盐,可将患脑卒中的几率降低23%。此外,一项针对7万名女性的临床调查结果显示,与不爱吃水果的人相比,常吃水果的人患脑卒中的几率会降低47%。国际组织在对51个国家的水果消耗量进行调查后发现,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水果消耗量处于较低水平。为了有效地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人们每天应摄入半斤的水果。但在我国,有94%的男性和96.6%的女性每天摄入的水果明显偏少。

6.积极防治糖尿病

脑卒中二级预防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所有患者均为2011年6月—2012年6月住院或门诊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即急性起病局灶定位体征在24h内明显出现, 包括稳定与进展型。病程在14d以内。诊断符合《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3], 且均经头颅CT扫描检查确诊。所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分组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阿司匹林治疗组和益心康泰组。阿司匹林治疗组口服阿司匹林75mg/日;益心康泰组口服阿司匹林75mg/d加益心康泰1.0g, 3次/日。两组患者其他治疗如降压、降糖、降脂治疗均维持原有方案。

1.3 观察指标

复发性脑缺血事件包括脑梗死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 均记录为复发, 出现一次定义为复发一次。头昏定义为无运动或旋转感的头部沉重、不轻快感觉, 记分0分:无头昏;1分:有但不影响日常生活;2分:有且影响日常生活。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观察神经功能缺损状况。分别于入组时和入组后3月、6月和12月评价记录。

1.4 毒副作用

入组时和入组后12月分别检查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治疗过程中任何不良反应均记录为副作用。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以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LSD-t检验, 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偏态资料采用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病例数量

入选患者205例, 阿司匹林组99例, 年龄66.84岁±11.92岁;男性56例, 年龄62.50岁±12.03岁;女性43例, 年龄72.49岁±9.18岁。益心康泰组1 06例, 年龄6 4.9 0岁±9.53岁;男性65例, 年龄64.22岁±9.30岁;女性41例, 年龄65.98岁±9.91岁。两组患者年龄、男女构成无统计学意义。完成3月随访者176例, 占85.85%;完成6月随访者91例, 占44.38%;完成12月随访者78例, 占38.05%。其组间分布情况见表1。益心康泰组在随访3月时病例保留率稍高于阿司匹林组 (χ2=4.29, P=0.04) , 但在随访6月和12月时无统计学意义 (χ2=2.60, P=0.09和χ2=0.23, P=0.63) 。

2.2 卒中复发

随访3月时出现卒中复发5例, 复发率2.84%;随访6月时出现卒中9例, 复发率9.89%;12月时复发9例, 复发率11.54%。组间复发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χ2=0.63、0.30、0.01, P=1.00) 。

2.3 头昏症状

入组时出现头昏症状者31例 (记1分者18例;记2分者13例) , 占15.12%;随访3月时有头昏症状者18例 (记1分者10例;记2分者8例) , 占10.11%;随访6月时头昏者14例 (记1分者10例;记2分者4例) , 占15.39%;随访12月时头昏者12例 (记1分者7例;记2分者5例) , 占15.39%。入组时两组患者头昏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χ2=1.40, P=0.24) 。随访6月和12月两组患者头昏发生率差异明显 (χ2=5.99, P=0.01和χ2=4.75, P=0.03) 。

2.4 Rankin评分

入组时总体Rankin评分2.30±1.39;随访3月时2.21±1.32;随访6月时2.07±1.18;随访12月时2.05±1.15。采用秩和检验。组间组内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2.5 副反应

全部患者治疗前后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无异常。阿司匹林组出现1例严重胃痛, 停药后消失, 更换为其他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益心康泰组出现1例严重腹泻患者, 停药后消失, 退出观察。

3 讨论

脑血管病目前已经成为我国农村和城市人口首位致残和死亡原因。85%以上为缺血性卒中[4]。抗血小板治疗能显著降低缺血性卒中患者再发血管事件的风险, 因此广泛应用于脑卒中的二级预防[5]。国际卒中试验[6]和中国急性卒中试验[7]均证明阿司匹林能显著降低卒中复发率。2002年抗栓协作组荟萃分析显示阿司匹林可使非致死性脑卒中降低25%[8]。因此, 中国脑卒中二级预防指南2010[5]和美国脑卒中二级预防指南2011[9]均推荐阿司匹林作为二级预防抗血小板治疗的一线药物。中医中药治疗脑卒中有着悠久的历史, 虽然目前尚缺乏规范化的治疗指南, 但在临床实践中被普遍采用[10]。益心康泰胶囊源于祖传藏药秘方, 由多味天然高原藏药组成复方, 可明显改善脑血流状态、保护血管内皮细胞, 适于脑卒中的预防治疗[11]。

本研究中采用阿司匹林联合益心康泰胶囊作为观察治疗, 在治疗后3月、6月和12月时, 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率与阿司匹林治疗组无统计学意义。添加益心康泰胶囊治疗并不能显著降低脑卒中复发。但益心康泰胶囊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后3月时, 依从率明显高于单用阿司匹林组 (P<0.05) , 从治疗角度也相应增加了阿司匹林的应用, 巩固了卒中预防效果。同时卒中复发在发病6月时有一明显升高趋势, 提示首次卒中后6个月时卒中复发危险性最高的阶段, 与刘敬薇[12]报道相一致。说明卒中后前6个月强化预防治疗的重要性。Rankin评分无论在阿司匹林组还是益心康泰组, 均较入组时减少, 两组治疗均有改善, 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从两组患者的依从率观察发现, 患者入组后3月内依从率明显高于治疗后6月和12月, 相对应患者的流失率在治疗6月时为最高。提示卒中患者二级预防治疗中, 治疗后 (3~6) 月是患者流失最高的阶段, 直接影响卒中长期预防效果。孟令海等[13]研究发现, 影响卒中患者二级预防治疗依从性变化的因素包括: (1) 首次发病患者易于停药, 二次以上发病患者依从性较高; (2) 依从性与文化程度成正比, 文化程度越高者依从性越好; (3) 经济收入较低者易于停药; (4) 从患者的年龄来看, <60岁者依从性比61岁~75岁者差, >75岁者比上2个年龄段都差; (5) 城市患者依从性好于农村患者。导致患者依从性变化的原因, 可能是由于二级预防治疗的目的在于降低卒中复发而不能明显改善症状。因此患者服药一段时间后并未主观上感受到症状改善之获益, 加之多数患者对长期预防治疗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很容易在服药治疗后自行停药, 导致依从性降低[14]。

中药能够从多层次、多环节、多靶点发挥药理作用, 达到最佳防治效果。而且中药制剂药效缓和、不良反应较少, 最适合作为二级预防用药长期服用[15]。常富业等[16]报道, 在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治疗上, 中西药联合治疗优于单用中药或西药。本研究中益心康泰组在入组后前3月的依从性高于阿司匹林组, 显示出传统药物治疗在患者具有较高的认可度。

头昏是脑卒中患者最常见的非特异性不适症状, 虽然不像偏瘫、失语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但却明显影响患者对长期服药的依从性。本研究发现, 两组患者入组时头昏发生率并无统计学意义, 但在随访的6月和12月时, 益心康泰组发生率明显低于阿司匹林组 (P<0.05) 。益心康泰胶囊在改善卒中患者头昏症状方面, 具有肯定疗效, 而且连续服药6月以上, 头昏改善更为明显。这对于提高患者服药信心、增加依从性、促进预防治疗效果都具有重要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自由基、提高一氧化氮合成酶活性[17]以及保护血管内皮功能有关[18]。

预防脑卒中八大误区 篇4

误区一:血压正常或偏低不会发生脑卒中 脑卒中分出血性脑卒中与缺血性脑卒中两种。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在于某支脑动脉发生了堵塞,导致局部脑组织因缺血缺氧而丧失功能。血压正常或偏低的脑动脉硬化患者,由于脑动脉管腔变得高度狭窄,或伴有颈动脉斑块形成,或有血脂、血糖、血黏度增高等因素存在,均可能发生缺血性脑卒中。

误区二:小脑卒中无关紧要不少脑卒中患者发病前在短时间内出现过一侧肢体无力或麻木症状,伴有突然说话不利或吐字不清。但由于上述症状常在数分钟内消失,头部CT检查正常,从而不易引起人们的重视。其实,这是微小脑血栓引起的瞬间脑局部缺血,医学上称为小脑卒中。约有一半的小脑卒中患者在5年内会发生偏瘫,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小脑卒中,及早就诊防治。

误区三:药吃多少跟着感觉走有的人每晚仅服1片(25毫克)肠溶阿司匹林。在脑血栓的预防性用药中,不少人知道每晚睡前服用肠溶阿司匹林,但仅服1片。其实,目前国际公认的肠溶阿司匹林用量为每晚50~75毫克,即25毫克1片的肠溶阿司匹林应服2~3片。如果药量不足,则达不到预防目的。需要说明的是,“毫克”不等于“片”。有人使用心痛定降压时,错误地认为10毫克即10片,结果用药过量导致血压过低,脑血流变缓,吃出了偏瘫。

误区四:用药品种越多越好一些有过脑卒中表现的人惶恐不安,于是四处看病。甲医生开了“圣通平”,乙医生开了“尼富达”,殊不知这些名称不同的药,其实都是心痛定,结果因用药过量导致脑卒中。

误区五:只管服药不检查比如使用抗凝药不注意监测。风湿性心脏病引起的偏瘫多见于房颤患者,这类患者要终身使用抗凝药,同时进行用药监测。尤其对于彩超检查发现心房内有血栓的患者,在使用抗凝药时,要根据病情不断监测凝血酶原时间,以及时调整临床用药剂量。否则,用药多了,会引起出血:用药量不足,又会引起血栓。

误区六:少服几次药没关系一些老年人由于记忆力差,常忘记或重复服药。所以,建议将自己常服的降压药、降糖药、强心药等分开包装,上面注明服用日期及早中晚具体时间。或者把每日用药种类按时间写在一张纸上,贴在醒目处作为备忘录。工作繁忙的朋友应备三套药,办公室、家里、手提包内各一套,随时提醒自己服药。

误区七:瘦人不会发生脑卒中有些人以为瘦人不会发生脑卒中,于是拼命减肥。根据对3975名患有高血压的60岁以上的老人进行跟踪调查发现:瘦人也会发生脑卒中,只不过比胖人略少一些。所以,不管胖瘦,都应采取综合防范措施,以避免脑卒中的发生。

脑卒中二级预防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2年2月—2013年2月120例鹤山市沙坪街道六大社区脑卒中病人作为研究对象,符合1996年中华神经学会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中脑梗死的诊断标准[4],均经头颅CT及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确诊,且无智力和语言功能的障碍。其中男63例,女57例;年龄46岁~82岁(67.8岁±14.3岁);文化程度:大学18例,高中30例,初中43例,小学25例,文盲4例;有脑动脉狭窄10例,脑动脉炎6例,无先天性脑血管畸形病例;脑梗死85例,脑出血35例。采取分层抽样,随机分成管理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

1.2方法

对照组病人出院后给予常规的家庭护理;观察组除了给予以上的措施以外,还对其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社区健康管理干预,并了解其对二级预防和康复治疗效果的影响。

1.2.1建档

在健康管理干预前后分别收集研究对象的相关信息建立档案,其中重要的信息包括性别、年龄、住址、电话、病程、症状、体征、并发症、生活习惯(烟、酒、食盐以及油脂的摄入情况)、运动情况、用药情况等。

1.2.2健康教育

督促管理组病人定期参加脑卒中相关知识的讲座和普及,提高病人对脑卒中的知晓率;督导病人及家属常常阅读脑卒中健康教育宣传手册,告知脑卒中二级预防的重要性;还可以根据病人的当前身体具体状况及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1.2.3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

通过调查了解管理组脑卒中病人的日常饮食情况,对不同病人制定出个性化的指导方案,特别是要指导病人对盐的合理摄入,限制高盐饮食。对于有饮酒和吸烟习惯的病人,劝告病人家属帮助其戒酒和戒烟。为病人制定科学合理的运动计划,每周3次以上的有氧运动锻炼,若肢体遗留有偏瘫的病人应每日进行3次~5次的康复锻炼。帮助病人养成良好的作息规律,以保证充足的睡眠。

1.2.4心理干预

病人因为不同的康复状况会出现不同的心理反应,这些不良情绪都会直接影响病人的二级预防,甚至导致脑卒中治疗效果不理想。因此,了解病人心理状况并给以及时有效的心理干预显得尤为重要。面对自己的疾病状况,病人常发生情绪失控,从而丧失了生活的信念,情绪低落,悲观抑郁,害怕拖累家人,所以不配合医生的治疗。所以,应根据病人的不同心理表现对其进行心理干预,并重视家属的参与。家属的共同参与,一方面使病人感受到家属的关心与爱护,在病人情绪低落、意志薄弱时,能够提供及时的支持与鼓励;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不断督促并协助病人克服困难,在实际生活中建立饮食控制、合理运动、按时服药、定期检查等自我管理行为,并长期坚持。

1.2.5用药指导

导致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心脏病等,所以需要指导病人遵医嘱并坚持规律服用药物治疗。脑卒中病人需要服用降糖、降压、降血脂、抗动脉硬化等药物,同时还要坚持自我监测血压、血糖。

1.2.6评价指标

脑卒中知晓率;二级预防依从性;病人能够配合健康管理干预并完成当天的康复治疗,被界定为完全依从;病人在家属和随访人员的监督下才能够完成当天的康复治疗,被界定为部分依从;病人不能完成当天的康复治疗,被界定为不依从。FurlMeyer运动评分量表(FMA):100分为正常,病人肢体功能恢复越理想分数就越高。用改良Barthel生活能力指数:满分为100分,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自理能力越强。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版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用率和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干预前后脑卒中知晓率的比较

干预前管理组病人脑卒中知晓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管理组的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例(%)

2.2两组干预后脑卒中二级预防依从性比较

干预1年后,管理组病人对脑卒中二级预防依从性(包括遵医按时服药、适当运动、合理膳食、控制血压、戒烟戒酒、良好生活习惯和积极心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详见表2。

例( % )

2.3两组干预后脑卒中复发率比较

干预1年后,管理组病人脑卒中复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5.175,P<0.01)。详见表3。

例( % )

2.4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比较

干预前两组病人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管理组的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详见表4。

3 讨论

脑卒中是严重危害我国中老年人健康和生命的疾病,因此脑卒中的二级预防是重大的社会问题。大多数脑卒中病人回到家中,并没有得到科学、系统和有效的康复训练和健康指导,神经系统功能恢复不理想,比较容易复发[5]。社区健康管理是一个具有长期性、综合性和周而复始的过程,其主要宗旨是充分调动个人、群体及社区的积极性,提高治疗和缓解疾病的效果。社区健康管理是符合我国现有的国情,重点是提高病人对缺血性脑卒中预防的认知水平,改变对脑卒中二级预防的态度,从而提高对指南[6]中推荐行为的依从性,更好地促进良好行为的长期保持。

脑卒中有着不同的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血管损伤部位和危险因素的不同对脑卒中病因的诊断及康复治疗效果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病人脑卒中再发的风险也有所差别[7]。脑卒中二级预防的具体实施,病人的依从性起关键作用,如果没有病人的依从性作为保障,任何正确有效的治疗措施都无法奏效。大多数病人对疾病的认识相当有限,甚至对脑卒中的病因、预警信号、危险因素所知甚少,而且社会一些保健品的大肆宣传等都是二级预防没有得到很好实施的现实原因,因此,脑卒中健康教育提高病人对疾病的认识在二级预防中起重要作用,也是做好二级预防的基础。

就目前而言,脑卒中病人依靠常规的家庭护理进行康复往往带有盲目性和随意性,导致脑卒中二级预防依从性不高,康复效果也不乐观,甚至导致复发[8]。本研究通过对60 例脑卒中病人进行社区健康管理,与对照组比较,管理组病人通过科学有效的健康管理能明显提高病人对相关疾病知识的知晓率和二级预防依从性,减少病人脑卒中的复发率,而且还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所以,社区健康管理对病人遵医嘱按时服药,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持续家庭康复护理训练及自我健康管理起到了一定的干预作用,具有良好的康复治疗效果。

因为制度和机制的深层问题尚未得到彻底解决,我国卫生服务体系的现状还是重治标轻治本,只是一种简单的应急保健模式。这种状况长此以往,卫生费用资金的庞大是个问题,更重要的是人们的健康状况没有任何的改变[8]。社区健康管理虽然在我国已开展多年,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还缺乏政府和社会的支持。脑卒中的二级预防不仅仅依靠社区、家庭与个人,更加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关注与投入才能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马锐华,王拥军,王春雪,等.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住院病人二级预防依从性研究及90天随访[J].中华医学杂志,2008,88:2618-2622.

[2]Bushnell CD,Olson DM,Zhao X,et al.Secondary preventive medication persistence and adherence 1 year after stroke[J].Neurology,2011,77:1182-1190.

[3]Hohmann C,Neumann-Haefelin T,Klotz JM,et al.Adherence to hospital discharge medication in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a prospective,interventional 2-phase study[J].Stroke,2013,44:522-524.

[4]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379-380.

[5]Eldred C,Sykes C.Psychosocial interventions for carers of survivors of stroke:a systematic review of interventions based on psychological principles and theoretical frameworks[J].British Journal of Health Psychology,2008,12:563-581.

[6]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指南撰写组.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10[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92:154-160.

[7]Ovbiagele B,Saver JL,Bang H,et al.Statin treatment and adherence to national cholesterol guidelines after ischemic stroke[J].Neurology,2006,66:1164-1170.

脑卒中二级预防 篇6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150例患者均为来自河北省唐山市第二医院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连续住院的>65岁的老年骨科患者。其中有明确缺血性卒中史者65例, 长期口服阿司匹林者42例, 剂量75 ~100mg;入院后头MRI检出陈旧性脑梗死14例;急性/亚急性脑梗死31例 (9例同时存在陈旧性脑梗死) , 共101例患者需要在围手术期行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 其中男59例, 女42例, 年龄66~95岁, 中位年龄70岁。其中需手术治疗的骨折类型:股骨颈骨折或粗隆间骨折82例 (81.19%) , 腰椎骨折10例 (9.90%) , 尺桡骨骨折8例 (7.92%) , 锁骨骨折1例 (0.99%) 。

1.2缺血卒中二级预防

1.2.1危险因素控制: (1) 高血压: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者, 最好将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 但对于手术要求血压控制并稳定在160/100mmHg以下即可。 (2) 糖尿病:使用胰岛素将空腹血糖连续稳定在8~4.9mmol/L, 餐后2h血糖稳定在7~11mmol/L。 (3) 高脂血症: 血脂轻度升高, 一般不予特殊降脂治疗。 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明显, 给予他汀类药物调脂。 (4) 绝对禁止吸烟、 饮酒。

1.2.2药物抗栓方法:按照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及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的相关指导意见使用抗栓药物[1-2]。对于明确有脑梗死病史而无新发梗死者及既往无病史但MRI发现的陈旧性脑梗死患者, 均给予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 并予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10 ml 1次/d静脉滴注。所有患者均同时停用阿司匹林;新发脑梗死者择期手术推迟2~6周[3], 开始口服阿司匹林100mg, 1次/d, 至术前1周停用, 后改为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 并与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丹参川芎嗪注射液10ml 1次/d静脉滴注。低分子肝素钠使用至术后患者可活动, 一般>10 d, 可延长至35d[2], 然后改为阿司匹林口服, 恢复正规卒中二级预防。

2结果

101例患者中有2例因术前大面积脑梗死而转入神经内科治疗放弃手术。 其余99例患者, 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未出现新发卒中或症状加重。

3讨论

目前的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指南都涉及非手术人群, 而对骨科患者围手术期如何进行二级预防无专门指导。而这类人群往往是卒中的高危患者, 一方面骨科医师缺少卒中的防治知识, 另一方面围手术期的病人往往有高血压、低血压、脱水、大量输血及血液高凝状态等, 都可成为诱发因素, 使原有心血管病变的病人出现脑血管意外[4], 加之创伤、 手术、疼痛使患者处于应激状态易导致心脑血管意外发生, 而出于对出血风险的顾虑, 有效的预防缺血药物阿司匹林又不能使用, 一系列的原因导致需要进行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的患者在骨科围手术期处于卒中风险高发状态。 而且, 老年人容易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5], 意识内容的混乱更加影响了骨科医师对患者围手术期卒中发生的判断。

抗血小板治疗在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中占有核心地位, 各指南都将阿司匹林作为主要药物推荐, 然而, 出于对出血风险的考虑, 无论是经典教科书还是各类骨科手术治疗共识都建议术前至少7d停用阿司匹林, 术前10d停用噻氯匹啶和氯吡格雷[3]。按照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要求[2], 骨折卧床患者, 特别是下肢骨折, 需要使用抗凝药物预防深静系统血栓形成, 虽然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不推荐首选口服抗凝药物预防非心源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但是WARSS研究 (华法林-阿司匹林复发性脑卒中研究) 发现华法林与阿司匹林在预防脑卒中复发和死亡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 因此对于无法使用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 大多选择抗凝治疗, 既可起到预防缺血卒中发作的作用又可兼顾骨折患者预防深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作用。低分子肝素钠使用方便无需像华法林那样频繁监测凝血功能, 可以使用到术前12h, 术后12~24h即可恢复皮下注射, 基本可做到无间隔覆盖高凝状态期。本研究观察了101例需要在围手术期行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的老年患者, 均在停用抗血小板药物的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 使用方法参照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要求, 在最终实施了骨科手术的99例患者中, 没有发现卒中再发或者加重, 此结果提示虽然动脉系统 (卒中) 与静脉系统 (深静脉系统血栓形成) 血栓发生机制并不完全相同, 在动脉系统的抗栓治疗中, 抗血小板治疗居于核心地位,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才联合抗凝治疗, 但是在创伤、手术形成的高凝状态下抗凝治疗对抑制动、静脉系统的血栓形成均具有肯定的临床意义, 既可起到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发作的作用又可兼顾骨折患者发挥预防深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作用。本组患者联用了丹参川芎嗪注射液, 加强了抗栓作用。虽然目前尚无大规模临床试验证据, 但是临床中可以应用丹参、川芎嗪、三七和葛根素等通过活血化瘀改善脑梗死症状[6]。通过对本组101例患者的观察, 我们认为在骨折围手术期使用低分子肝素联合活血化瘀类中药进行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安全有效, 可进一步推广研究。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指南撰写组.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10[J].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0, 43 (2) :154-159.

[2]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2009[J].中华骨科杂志, 2009, 29 (6) :602-604.

[3]吴在德, 吴肇汉.外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128-130.

[4]崔苏扬.老年病人围手术期风险与处理[J].实用老年医学, 2012, 26 (1) :4.

[5]刘璇, 刘存明.老年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J].实用老年医学, 2012, 26 (1) :14-15.

脑卒中二级预防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3月-2012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符合高血压的诊断标准[1],排除存在严重肝、肾功能不全,严重血液系统疾病、严重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和临床资料不全的患者。男67例,女33例,年龄60~80(69.36±3.16)岁。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观察组采用阿托伐他汀钙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阿托伐他汀钙由辉瑞公司生产(国药准字:J20070060)20mg,每天1次。阿司匹林由Bayer S.p.A生产(国药准字:J20080078)100mg,每天1次。持续服药。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用法用量参照观察组。

1.3观察指标

采用GE Vivid 7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12MHz,观察颈动脉斑块。观察2组血脂变化、动脉斑块形成率和脑卒中复发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脂变化

观察组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动脉斑块形成和复发率

观察组治疗6和12个月检测时发现动脉斑块形成率和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脑卒中的发生与患者的血脂紊乱关系密切,血脂水平异常极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进行诱发血栓形成,当其影响到脑内正常的血液循环时即可出现脑卒中。王兵等[2]在研究中发现低密度脂蛋白的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的降低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降低血脂是预防脑卒中的有效方式之一。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阿托伐他汀钙实质上是羟-β-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HMG-Co A)抑制剂的一种,HMG-Co A是体内总胆固醇合成反应当中的关键限速酶,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体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张林等[3]在研究中发现阿托伐他汀钙可以有效地降低老年患者的颈动脉斑块的面积。付美鸳等[4]在研究中发现阿托伐他汀钙可以有效地降低糖尿病患者体内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在本组研究中,我们发现使用阿托伐他汀钙可以有效地改善老年脑卒中患者的血脂异常,同时降低动脉斑块的形成率和脑卒中的复发率。

综上所述,阿托伐他汀钙在老年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中具有十分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S].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9(7):579-616.

[2] 王兵,姜玉章,沈冲,等.血脂与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的相关分析[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5(1):92.

[3] 张林,熊明,阳波,等.阿托伐他汀钙对老年颈动脉斑块面积的影响[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5(3):317-318.

脑卒中二级预防 篇8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3年11月至2014年10月前瞻性连续纳入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缺血性脑卒中(包括脑梗死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198例。纳入标准:(1)年龄≥18岁;(2)依据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标准诊断为缺血性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住院患者;(3)脑血管事件发生的时间距住院时间≤7 d;(4)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出血性卒中或无症状及体征的静止性脑梗死;(2)非脑血管病事件;(3)不能保证配合完成12个月的随访。

1.2 研究方法

前瞻性连续纳入2013年11月至2014年10月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98例。患者于住院期间均按指南规范治疗,并进行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健康教育,调查患者住院期间以及出院1年他汀类药物的应用情况及复发状况。

1.3 评价指标

(1)住院期间他汀类药物使用情况;(2)出院1年随访,了解患者他汀类药物的依从性及影响因素;(3)1年时患者的复发情况。依从性判定标准:(1)依从性好:遗忘服用药物≤1次/周;(2)依从性差:遗忘≥2次/周及停药者。

1.4 统计学分析统计分析使用SPSS 17.0软件;计数资料应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共纳入患者198例,其中男124例、女74例,男女比例1.7∶1;年龄34~88岁,平均年龄63.6岁;脑梗死患者189例(94.5%),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11例(5.5%)。患者住院期间他汀类药物使用100%,均进行正规的降压、降糖治疗。全部患者均完成1年随访,无失访。

2.2 1年时卒中复发与依从性的关系

1年随访时,应用他汀治疗者98例(占49.00%)。198例患者中15例(7.5%)发生了缺血性脑血管事件,15例患者中仅有3例(20.0%)坚持他汀治疗。依从性较好的患者复发率低于依从性差的患者(P<0.05),见表1。

2.3 影响他汀类药物依从性的因素

影响他汀类药物依从性的因素中,性别、文化程度、生活方式(吸烟)对依从性有影响,见表2。患者中男性、文化程度低、吸烟人群依从性差,两组比较有差异(P<0.05)。

3 讨论

他汀类药物是3-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该药能降低胆固醇,改善动脉粥样硬化,减少心脑血管病发病率和病死率[4]。在我国,除了一些脑卒中高危人群有显著证据表明服用他汀类药物能获益,在其他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能使用他汀类药物进行二级预防的还很少。多项研究指出,在脑卒中发生前后使用他汀类药物,能降低病死率,改善长远期结局。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住院期间使用他汀类药物能降低复合事件的再发,包括脑卒中、缺血性心脏病和全因死亡,而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终止他汀药物也会带来一些不良后果,如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后1年全因病死率会达到50%[5]。在多个流行病学研究中发现,血清中总胆固醇、低密度胆固醇和脑卒中风险相关。在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后使用他汀药物可以减少风险[6],这与本研究结果相似。

本研究发现,做为神经科医生,对于他汀类药物的应用有很高程度认识。但患者出院1年时他汀类药物服药依从性较差,只有49%的患者坚持服药,提示应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二级预防用药的重视程度。男性患者、不良生活方式、文化程度低的人群长期规律服用药物依从性差,更容易忽视二级预防,更需要医生加强健康教育。

摘要:目的:了解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二级预防他汀类药物的依从性,分析影响患者依从性的相关因素。方法:2013年11月至2014年10月,前瞻性连续纳入神经内科住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200例,调查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1年时他汀类药物的应用情况及复发状况。结果:(1)患者住院期间他汀类药物使用率为100%;(2)出院1年时,他汀类药物的使用率降为49.0%,与住院期间相比有差异(P<0.01);(3)影响依从性的因素包括:性别、不良生活方式及文化程度。(4)1年随访发现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复发率为7.5%,复发患者中仅有20.0%坚持他汀治疗。结论:在所调查神经内科,医生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认识程度较高;对文化程度低的吸烟男性患者更应重视二级预防的健康教育。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他汀类药物,依从性

参考文献

[1]Hankey GJ.Secondary stroke prevention[J].Lancet Neurol,2014,13(2):178-194.

[2]Wang YJ,Zhang SM,Zhang L,et al.Chinese guidelines for the secondary prevention of ischemic stroke and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2010[J].CNS Neuroscience&Therapeutics,2012,18(2):93-101.

[3]Hardie K,Hankey GJ,Jamrozik K,et al.Ten-year risk of first recurrent stroke and disability after first ever stroke in the Perth Community stroke study[J].Stroke,2004,35(3):731-735.

[4]Sever PS,Dahlof B,Poulter NR,et al.revention of coronary and stroke events with atorvastatin in hypertensive patients who have average or lower-than-average cholesterol concentrations,in the Anglo-Scandinavian Cardiac Outcomes Trial-Lipid Lowering Arm(ASCOT-LLA):a multicentre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J].Lancet,2003,361(9364):1149-1158.

[5]Colivicchi F,Bassi A,Santini M,et al.Discontinuation of satin therapy and clinical outcome after ischemic stroke[J].Stroke,2007,38(10):2652-2657.

房颤患者怎样预防脑卒中等 篇9

每到冬天,我的手、脸、耳朵和脚后跟就会生冻疮,已经十几年了,无论怎么做好保暖工作,都不能完全不生冻疮。听说中药熏蒸治疗冻疮效果不错,是真的吗?具体怎么治?

江苏 武林

上海市中医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李萍:中药熏蒸可改善四肢微循环、缓解手脚冰凉症状、净血排毒、改善新陈代谢、帮助排出体内废物,可以达到温阳散寒、调和营卫、温通血脉的作用,对冻疮的治疗和预防有积极意义。一般地说,对于冻疮我们以“冬病夏治”为主,也就是在夏天进行中药辨证熏蒸治疗。根据“春夏养阳”的原则,由于夏季阳气旺盛,人体阳气也达到四季高峰,尤其是三伏天,肌肤腠理开泄,药物最容易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能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处,最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专家门诊:周一上午,周二、周五全天(石门路门诊部)

房颤患者怎样预防脑卒中

我母亲70岁,最近因心慌、气短、胸闷等症状去就医,被诊断为心房颤动。听说房颤容易导致“中风”,该怎样预防呢?

上海 张瑞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心内科教授马丽萍: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表现为心脏跳动极不规律。因房颤时血液容易在心房内淤滞而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后可随着血液流动到全身各处,从而导致脑栓塞、肢体动脉栓塞、肠动脉栓塞、肾动脉栓塞等,其中脑栓塞最常见,即脑卒中(俗称“中风”)。因此,要预防脑卒中,在医生指导下积极治疗房颤很重要,治疗措施主要包括:①戒烟限酒,避免食用含有咖啡因的药物以及饮料、食物,如茶、咖啡、可乐等;②抗凝治疗,常用药物有华法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③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④导管消融,这是恢复正常窦性心律的有效手段,优于药物治疗。

专家门诊:周一下午,周四上午

男性无精子如何要孩子

我婚后一直没能怀孕,后来检查发现我先生无精子。如果想要孩子,有哪些方法可供选择呢?

上海 姜玲玲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泌尿外科教授李铮:首先,需要确认您的先生是不是患有无精子症。一般需要进行至少两次精液的离心检测,并经细胞染色确实没有发现精子,才能确诊为无精子症。其次,若确诊为无精子症,还需要通过一些检查来确诊是梗阻性还是非梗阻性。如果是梗阻性无精子症,可选择做精道再通手术;若是双侧输精管缺如,可通过睾丸或附睾取精联合人工辅助生殖技术实现生育的梦想;若是非梗阻性无精子症,通过睾丸显微取精术,有可能找到精子进行人工辅助生殖技术;部分非梗阻性无精子症可通过药物治疗恢复稀少精子,若出现精子可尽快冷冻保存,用于试管婴儿。若是上述方法失败,可选择供精人工受精治疗。治疗无精子症时,还要考虑女方年龄、遗传学筛查结果、家庭经济状况等因素,需要医师与患者共同商讨决定。

专家门诊:周一、周五上午(西院特需),周三下午(东院特需),周四下午(东院)

肾病综合症患儿生活中要注意什么

孩子刚8岁,得了肾病综合征,现在病情好转并出院。今后生活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上海 刘一阳

上海市儿童医院肾脏风湿科教授朱光华:肾病综合征儿童住院治疗一段时间后,病情稳定、浮肿消退甚至尿蛋白转阴,即可回家调理,生活中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注意休息。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自我约束能力差,容易玩得过累,要特别注意约束孩子不能过度劳累。②饮食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注意低盐饮食,但饭菜无盐又会影响食欲,浮肿消失后,可适当放开对盐的限制,千万不要随意禁盐或用盐的代用品。另外,肾病的孩子常伴消化功能不良,饮食应清淡易消化,补充必要的蛋白质和一些新鲜蔬菜和水果,以补充体内维生素。③注意个人卫生。感染是肾病反复的最常见原因,尤其皮肤、呼吸道、肠道等感染。④不宜到人流量大的公共场所。尽量不带孩子去超市、商场、影院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避免交叉感染。同时注意根据气候变化增减衣服,预防感冒。⑤对医生开的药物,尤其激素,不要随便减量或停药。总之,肾病综合征儿童大部分预后良好,规范治疗很重要。

专家门诊:周二上午、周四上午,周三上午(特需)

怎样早期发现宫颈癌

近两年,朋友、同事中相继有人患上宫颈癌,都是中晚期。我心中惶恐,宫颈癌怎样才能早期发现呢?

江西 张冰茜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科教授王华英: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等妇科肿瘤中,宫颈癌的早期发现最容易。大多数非常早期的宫颈癌患者可能没有症状或者症状较轻,但宫颈癌从早期发展至中晚期需要历经5~15年的时间,这期间一定会呈现它独有的各种症状。首先,阴道出血:常表现为接触性出血,一般发生在性生活、妇科检查之后以及便后。其次,阴道排液:出现阴道排液增多,白色或血性,稀薄如水样或米汤样,有腥臭味。一旦发现以上症状,女性朋友应该立即就医,争取最佳治疗时机。此外,每年定期进行一次“宫颈涂片”检查是一种能够更早、更准确地发现宫颈癌前兆的方法。目前,这种检查手段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已经成为筛查宫颈癌前期病变和早期发现宫颈癌最主要的方法。

专家门诊:周三上午,周五上午(特需)

切洋葱时流泪怎么办

孩子很喜欢吃洋葱,所以近两年洋葱成了我家餐桌的常客。但每次切洋葱时,我就会被刺激得泪流不止,眼睛都睁不开。有什么好方法可以避免这种尴尬吗?

湖北 王红妹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过敏反应科教授刘光辉:剥切洋葱时会破坏洋葱的细胞结构,释放出一种酶,这种酶作用于洋葱中的一些有机分子,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产生刺激性挥发物质,这些物质挥发出来刺激神经末梢感受器,引发烧灼感,于是泪腺分泌泪液稀释并冲出这些刺激物质,就引起了人们流泪不止的现象。如果切洋葱时已经“泪流满面”,可打开冰箱冷冻柜,把头伸进去片刻,只要稍感到脸部凉凉的,就能止住流泪了。更好的方法是做好预防措施,如:在切洋葱前将菜刀在冷水中浸一会儿、将洋葱对半切开后在凉水中泡一会再切、将洋葱浸入热水中3分钟或放进微波炉加热片刻再切,这样就不会流泪了。

专家门诊:周一上午、周五上午、周三全天

肩袖撕裂怎么治

我母亲今年53岁,近期出现右肩疼痛、上举无力,夜间痛尤为明显,去医院做了核磁共振检查,结果是肩关节退变、肩袖撕裂。听说肩袖撕裂很难治疗,不知道该用哪种方法?要吃什么药?生活中还需要注意些什么吗?

上海 尹明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骨科教授程飚:肩袖撕裂的治疗方法包括非手术和手术治疗,绝大多数患者仅通过初期的非手术治疗即可明显改善症状。①运动锻炼治疗:运动锻炼治疗的目的是增强肩袖肌腱力量,通过牵拉恢复因疼痛和炎症丧失的活动度。②抗炎药物治疗:可以使用止痛、消炎药物,疼痛控制后功能可明显改善。③类固醇注射:推荐肩峰下滑囊注射可的松等类固醇药物,常与局麻药物联合应用,以控制疼痛和滑囊炎症。如果经过以上保守治疗6周,症状仍然没有改善的话,则需要手术修复肩袖,可以通过微创的关节镜进行。

特需门诊:周一下午

切除胆囊能不开腹吗

我患有胆囊结石,医生说最好手术切除胆囊。我很害怕开刀,也担心切除胆囊会影响今后生活质量。可以保守治疗或者尽量不开腹手术吗?

山东 何远之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微创外科教授王明亮:对于有症状的胆囊结石患者,手术切除胆囊是最佳的治疗方案。由于机体中胆囊结石形成的胆汁内环境很难得到根本性的改变,因此若一味的保守治疗,或者行保胆取石手术,术后结石复发率仍较高。目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已被公认为治疗胆囊结石的金标准手术,具有创伤小、切口愈合快、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特点。胆囊切除术后,少部分患者会出现大便次数增多、脂肪消化不良等情况,只要注意合理调整饮食结构,上述症状一般都能得到控制。因此,失去胆囊对大多数人而言并不影响生活质量。

专家门诊:周四全天

脑卒中二级预防 篇10

1 主要做法

1.1 脑卒中二级预防组织管理网络构建

1.1.1 成立脑卒中二级预防服务团队

中心成立脑卒中社区二级预防管理项目小组,由中心主任任组长,医务科、防保科、全科、康复科医生任组员的项目小组。11位高年资全科医生以团队责任制形式,分片包干辖区脑卒中患者,实施规范化随访。 平均每位全科医生对30~40名脑卒中患者提供随访服务。康复医生对随访过程中发现的适宜于社区康复的患者提供康复服务。项目质控科设置于医务科内, 每月一次进行质量控制。在项目组成员培训上,中心以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神经内科专家为依托, 对项目组成员实施每月一次的业务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二级预防项目介绍、脑卒中危险因素控制、生活行为干预技巧、药物适应症与禁忌症等。

1.1.2 实施分片包户签约

中心对服务区域进行合理分片,确定全科医生负责对象。按照自愿原则,全科医生与愿意接受服务的居民签订《脑卒中二级预防服务协议书》,并存放于家庭健康档案中,共同履行协议条款。签约周期原则上为2年,期满后不再续约。目的是通过2年的有效管理,让患者逐步提升自我管理的能力。截止目前,共有300名脑卒中患者纳入二级预防项目管理中。

1.2 脑卒中二级预防服务流程构建

1.2.1 脑卒中患者报告

选择由浙江省慢性病报卡系统报出的诊断为“缺血性脑卒中”,并且实际居住地址为白鹤街道辖区内的患者。由慢病科工作人员将患者按属地划分原则分配给全科医生。

1.2.2 脑卒中患者随访

项目组全科医生对辖区新发脑卒中病人第1年进行每月一次随访,第2年进行每季一次随访。每次随访需完成血压、血糖、血脂(1次/3~6月)监测、危险因素药物控制、生活行为方式干预三项工作。对随访过程中发现有脑卒中复发症兆的病患及时通知家属上转至上级医疗机构。其中每年50%以上的随访需以面对面形式进行,其余可通过电话随访等形式进行[2]。

1.2.3 认识和抑郁评估

责任医生对患者第6个月的随访过程中,加入认识和抑随评估。对评估过程中发现有异常的患者,及时告知家属。通过中心二级心理咨询师、精神病专科医院等多种途径予以疏导,缓解病情[3]。

1.2.4 患者康复

对稳定期病患适宜在社区接受康复冶疗的,将其纳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康复治疗。确定其障碍的性质和程度,制定康复计划,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实施治疗。训练内容主要是坐位平衡、移乘、站立、重心转移、跨步、进食、更衣、排泄等以及全身协调性训练、立位平衡、实用步行、手杖使用及上下楼梯等[4]。

1.2.5 患者及家属健康教育

定期举办脑卒中患者及家属联谊会,进行有关脑卒中早期表现的宣教,使得患者和家属知晓,一旦怀疑有卒中发现,马上经120急救送到能开展溶栓治疗的神经科,告诫不要留在家中或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提高家属对脑卒中患者护理知识的知晓率[5]。

1.2.6 脑卒中患者转诊

社区医生在随访过程中发现患者有复发症兆,告知患者到上级医疗机构及时就诊。或由社区医生通过市级医院远程挂号系统将病患者转诊至李惠利医院进行规范化诊治。李惠利医院需指定专职医生或专门机构接待上转病患。

1.3 二级预防干预措施的实施

1.3.1 危险因素药物控制

主要是控制血压、血糖和血 脂,以及抗栓 治疗, 包括:1高血压。对于缺血 性脑卒中 和TIA进行抗高血压治疗,以降低脑 卒中和其 他血管事 件复发的 风险。在参考高龄、基础血压、平时用药、可耐受性 的情况下,降压目标应该达到≤140/90mmHg;2糖尿病。糖尿病血糖控制的靶目标为HbAlc<6.5%, 但要警惕糖尿病患者血糖过低可能带来的危害。糖尿病合并 高血压患 者应严格 控制血压 在130/80 mmHg以下;3胆固醇水 平升高的 缺血性脑 卒中和TIA患者,进行生活 方式的干 预及药物 治疗。 使用他汀类 药物,目标是使LDL- C水平降至2.59 mmol/L以下;4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和TIA的抗栓治疗。在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和TIA二级预防中,正确应用抗血小板药物[6]。

1.3.2 生活行为方式干预

全科医生坚决劝告所有吸烟的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患者戒烟。有嗜酒习惯的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患者,应戒酒或减少饮酒量。提倡多吃蔬菜、水果,适量进食谷类、牛奶、豆类和肉类等,使能量的摄入和消耗达到平衡。限制红肉的摄入量。对有能力进行体力活动的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患者,每天进行至少30分钟的中等强度的体力活动;对于遗留残疾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医师指导下进行康复锻炼。劝说超重者和肥胖者通过采用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加体力活动等措施减轻体重[7]。

1.4 脑卒中二级预防信息机制构建

1.4.1 无线随访系统建设

社区医生每月一次携带 “江东区国家基本公共卫生移动式随访平台”,入户为居民提供时实血压、血糖、 血脂测量服务。社区医生根据监测结果予相应用药指导及生活行为方式干预。社区医生每次将随访结果填写于《宁波市江东区脑卒中二级预防管理社区医生工作记录册》,并录入“江东区国家基本公共卫生移动式随访平台”中的“脑卒中随访”界面,通过3G无线网络及时传输入居民健康档案内。

1.4.2 个人自我健康管理系统启用

提升脑卒中患者及家属自我健康管理的能力,为管理对象病后6个月、12个月配发使用“人个自我健康管理系统”,免费使用周期为一周。个人自我健康管理系统是一套以手机健康管理软件为核心,集家庭健康检测仪器,便于居民自我健康监测的系统。该系统内配置了心电、血糖、血压、血氧、运动计步等监测设备,并通过蓝牙通讯和无线网络实现健康数据自动无线传输的健康管理系统,该系统搭建了患者与全科医生之间的桥梁, 实现患者与全科医生之间的时实互动沟通。

1.4.3 卒中处方智能提示系统建设

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关键是降压、降脂、抗栓“三联药”的正确使用。尽管针对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中抗拴、降压、降糖和调脂药物治疗指南十分明确,但国内外研究显示,临床实践与指南间存在巨大差距,而影响卒中二级预防措施有效落实的主要原因之一即为基层全科医生对缺血性脑卒中正确用药知晓率低。基于提升正确用药率目的,中心建成“缺血性脑卒中处方智能提示系统”,该系统植于全科医生工作平台,全科医生如果给予“缺血性脑卒中”诊断,系统便会给予降压、降脂、抗栓用药提醒。如果全科医生不予正确配药,系统会弹出提示框,让全科医生选择不予配药的理由[8]。

1.5 脑卒中二级预防绩效考评构建

1.5.1 建立绩效考核评价体系

中心建立《全科医生脑卒中二级预防绩效考评标准》,明确全科医生脑卒中二级预防工作目标、工作内容和服务范围,把脑卒中患者正确用药率、危险因素控制率、复发率、死亡率纳入全科医生有效工时绩效考评体系中。绩效考评体系指标详见表1。

1.5.2 纳入职工绩效分配依据

中心以有效工时绩效考评为载体,通过计算全科医生脑卒中二级预防各项工作有效工时“量化”指标, 和每月脑卒中二级预防工作考核“质控”指标,得出全科医生的脑卒中二级预防专项奖励经费,实现全科医生专项奖励 经费与脑 卒中二级 预防管理 效果相挂 钩[9]。具体有效工时计算标准详见表1。

2 工作体会

2.1 健全的组织网络架构是脑卒中二级预防基础

中心实施全科医生团队责任制服务。中心共成立11个团队,平均每个团队管理30~40位卒中患者。 团队负责人原则上由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经过省级全科医生岗位(规范化)培训的全科医生担任,组织团队其他成员共同开展脑卒中规范化二级管理。在规范管理过程中重点把握好几个关键问题:全科医生不断接受脑卒中防治业务知识培训,掌握与患者交流的技巧, 鼓励患者而不是恐吓他们,着重宣传防止血管长期损害的好处。采取预约复诊,加强随访。建立慢性病俱乐部,鼓励患者之间定期讨论自已的疾病和有关问题, 从精神上创造一种互相支持、互相鼓励的气氛。患者家属积极做好支持作用。

2.2 完善的信息系统是脑卒中二级预防工作前提

脑卒中二级预防规范化管理需要依托完善的社区卫生信息 化系统,中心逐步 构建了以 脑卒中病 例报告、日常随访、远程监测、卒中用药 智能提示 为核心的脑卒中信 息化管理 系统,为做好脑 卒中的规 范化管理奠定了良好基础。一是远程监控系统实现了患者健康数据实时收集,实时评估当前健康风险,促进了基层全科医 生与居民 个人良好 互动,提升了患 者自我管理能 力。 二是实现 了规范用 药的智能 提醒。卒中用药智能提醒系统有效解决了以往基层医务人员对指南用药的不规范,促进了卒中规范用药。 三是业务系统与决策分析双推进。中心以决策分析平台为载体,通过对各 种信息分 类存储、快速检索、 自动统计汇总等功能,实现了对脑卒中规范化用药、 危险因素控制情况 等信息的 实时汇总 与监管,并以此建立起了以 服务数量、服务质量 为核心的 绩效考核运作 机制,促进了脑 卒中二级 预防的规 范化运作[5]。

2.3 有效的随访干预是二级预防工作关键

白鹤街道对脑卒中二级干预策略的 成功之处在于,以科研项目带动管理的维持和模式方案的不断调整。

上一篇:道路桥梁施工质量下一篇:效用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