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性护理

2024-10-03

康复性护理(通用10篇)

康复性护理 篇1

国际尿控协会 (ICS) 明确规定:压力性尿失禁 (SUI) 的症状为当用力、打喷嚏、咳嗽时出现的无法控制的尿泄漏, 真性压力性尿失禁是当膀胱内压超过最大尿道内压时, 逼尿肌没有收缩而导致无法控制的尿液排出。除了结缔组织薄弱, 其他病因还可能与多次分娩子宫脱垂后骨盆底部和括约肌的解剖结构改变有关。尿失禁者如不及时治疗, 将严重影响妇女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近年来随着对压力性尿失禁认识和研究的进展, 非手术康复治疗成为首选。目前被广泛接受的方法有盆底肌锻炼康复 (膈肌锻炼法) 、电刺激和生物反馈等方法。本文着重介绍盆底肌康复锻炼效果及护理。

1 临床资料

随意抽查2000年1月—2003年12月产后病历1 008例, 其中剖宫产术后284例, 经阴道分娩724例;年龄21岁~45岁;孕次1次~8次, 产次1次~7次;农村668例, 城镇340例;调查发现, 33%的孕期妇女有尿失禁症状;阴道分娩后首次发生压力性尿失禁的占11.3%, 产后3个月34.3%的孕妇有不同程度尿失禁, 其中3.3%每天都有漏尿现象或便频, 8.5%的女性需带护垫, 75.0%的产妇压力性尿失禁持续产后1年以上;初产后无尿失禁者, 产后5年压力性尿失禁发病率19.0%, 初产后3个月内发生尿失禁者, 5年后仍然存在压力性尿失禁者占92.0%;并且妊多产多及农村妇女发生压力性尿失禁明显高于城镇产妇;剖宫产术后尿失禁占8%。

2 产后发生SUI的原因

①阴道分娩后引起盆底肌收缩力减弱;②盆底神经损伤;③尿道控制机制的影响, 即产后尿失禁持续存在的妇女有效尿道长度缩短, 尿道关闭压力降低, 咳嗽、打喷嚏、用力时腹压增加超过尿道内压力, 导致尿失禁。④盆腔器官前部区域缺陷。指阴道前壁及膀胱膨出, 发生在阴道下段的膨出与压力性尿失禁相关, 发生在阴道上段的膨出与排尿困难相关[1]。⑤产后早期剧烈运动或从事重体力劳动, 致使产后松弛的盆底肌组织不能复原。

3 护理

盆底肌肉锻炼治疗压力性尿失禁是尿失禁康复治疗的重中之重。具体方法:指导病人做收缩肛门及阴道的动作, 每次进行3 s后放松, 连续15 min~30 min, 每日3次, 4周~6周为一个疗程。盆底肌锻炼可在站位、坐位及卧位时进行。与此同时训练间断排尿, 即在每次排尿时停顿或减缓尿流, 以及在任何“尿失禁诱发动作”如咳嗽、弯腰等之前收缩盆底肌, 从而达到抑制不稳定的膀胱收缩, 减轻排尿紧迫感程度、频率和溢尿量[2]。产后早期避免从事剧烈运动及重体力劳动。在康复治疗过程中一定要树立持之以恒的坚韧信心, 并随时咨询, 加以指导[3,4]。护理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 定期随访, 了解病人的康复情况, 并给予指导或指正。

3 结果

经过盆底肌锻炼后, 有84%病人的症状得到改善, 每周平均漏尿数由5次下降为1次, 治愈率为54%;坚持锻炼5年后, 提高为58%, 便频明显减少。盆底肌锻炼有效降低了子宫膀胱脱垂, 提高了阴道紧缩度。

4 小结

经过研究观察发现, 产后是盆底肌锻炼防治压力性尿失禁的理想时期。产后盆底肌康复治疗是一种无损伤、简便、安全、有效的疗法, 是女性尿失禁非手术治疗中的一个良好选择, 在孕期和产后早期进行盆底肌康复训练, 对防止压力性尿失禁就显得非常重要。在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康复治疗中还有生物反馈和电刺激疗法, 但最终都离不开盆底肌的训练。因此, 产后妇女一定要重视并坚持做好盆底肌锻炼。

参考文献

[1]韩劲松.前盆腔缺陷的手术治疗进展[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6, 22 (3) :237-239.

[2]Harvey MA.Pelvic floor exercists during and after pregnancy:asystematic review of thein in preventing pelvic floor tion[J].J Obstet Gynaecol Can, 2003, 25 (6) :487-498.

[3]韩皓, 韩微, 樊雅静.女性尿失禁生物反馈与盆底肌训练的护理[J].护理研究, 2008, 22 (6B) :1563-1564.

[4]徐莉真, 肖虹, 夏芳.系统干预对老年尿失禁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研究, 2008, 22 (7B) :1815-1816.

康复性护理 篇2

【摘要】目的:分析创伤性骨折患者应用疼痛控制护理对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的选择来自2014年3月-2015年3月于本院收治79例创伤性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所护理时的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使用的是常规的护理方式,研究组36例使用的是疼痛控制护理方式,对资料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伤口3-4级疼痛情况41.67%显著少于对照组72.09%,且研究组患者3-4级肿胀情况33.33%也显著少于对照组67.44%;研究组患者康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具有创伤性骨折患者应用疼痛控制护理对术后康复的影响显著。

【关键词】创伤性骨折;疼痛控制护理;术后康复;影响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6-0187-02

创伤性骨折患者常在术后产生不同程度的疼痛情况,不利于其术后康复与锻炼;同时持续的疼痛可导致患者生理以及心理层面出现不良的应激反应,从而对术后康复产生不良影响。本研究主要对本院收治的79例创伤性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的选择来自2014年3月-2015年3月于本院收治79例创伤性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所护理时的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患者,男女比例22:21,年龄20-49岁,平均(32.15±4.21)岁,其中18例右侧骨折,25例左侧骨折;研究组36例患者,男女比例15:21,年龄21-47岁,平均(33.23±1.19)岁,其中11例右侧骨折,25例左侧骨折。两组基線资料比较差异在统计学上无意义(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手术治疗与术前相关护理,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行常规护理:术中密切关注患者各项指标的变化,及时做好记录;术后帮助患者翻身,加强对患者功能锻炼的指导[1]。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行疼痛控制护理:责任护士根据不同疼痛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护理,积极指导患者采取正确的体位方式以及制动方法,及时观察固定架安置位点以及石膏固定等情况,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并协助医生重新放置;对于切口疼痛的患者,使用冰袋冷敷手术切口周围皮肤,并予以轻柔的按摩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同时耐心了解患者的疼痛位置,给予针对性的处理,必要时使用止痛药物;制定详细的康复计划,每日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同时告知其锻炼原理,提高患者功能锻炼的自觉性;热情主动地与病人交流,了解患者的心态和疑虑,及时给予心理指导和解疑,使患者感受到被理解、被关怀的温暖,从而减轻心理负担,正确认识疼痛,提高痛阈[2];为患者创造安静舒适的住院环境,保持病房安静、清洁,以利于患者休息和睡眠,尽量减少病区内的噪音,以避免患者因失眠而加重疼痛;引导患者过愉快充实的生活,安排其看喜爱的电视节目,听轻音乐,转移其注意力,并指导患者家属多体贴患者处境,使其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伤口肿胀及疼痛情况,其中肿胀情况,1级:肿胀不明显;2级:可见轻微肿胀,且伤口处皮肤略高于健侧1cm之内;3级:伤口处皮肤高于健侧1-2cm;4级:严重性肿胀,伤口处皮肤高于健侧皮肤3cm以上;疼痛情况:1级:无明显疼痛感;2级:轻微疼痛,但可耐受且不影响生活与睡眠;3级:中度疼痛,疼痛耐受性较低,需服用止痛类药物;4级:严重疼痛,无法耐受[3]。康复情况:住院、骨折愈合时间以及关节功能评分;其中关节功能评分根据Harris评分标准,满分为100分:运动5分、畸形5分、功能46分、疼痛44分,分值越高恢复越优;采用自制调查问卷统计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患者满意度调查以百分率计算,≥90%为合格,≥95%为优秀[4]。

1.4统计学处理

研究所有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予以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百分比(%)表示,使用X2检验,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伤口肿胀及疼痛情况对比

研究组患者伤口3-4级疼痛情况显著少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患者3-4级肿胀情况显著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术后康复情况对比

研究组患者关节功能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护理满意评分

出院时,两组患者均采用自制调查问卷统计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对照组患者满意度88.3%,研究组患者满意度97.8%,研究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本研究通过对比两组伤口肿胀及疼痛情况,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伤口3-4级疼痛情况41.67%显著少于对照组72.09%,且研究组患者3-4级肿胀情况33.33%也显著少于对照组67.44%,表明创伤性骨折患者应用疼痛控制护理对术后康复的影响显著,利于改善患者伤口肿胀及疼痛情况。可能与采用技术性镇痛方法有关,对患者采用镇痛,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情况,促进坏死组织的新陈代谢、消除肿胀,起到加速伤口愈合的目的,同时护士所采用的物理性镇痛方法,能有效降低患者的疼痛感,并配合转移患者注意力的方式,提高了患者痛阈,达到减少疼痛的目的[5-6]。

此外,通过对比两组术后康复情况,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住院、骨折愈合时间以及关节功能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表明创伤性骨折患者应用疼痛控制护理对术后康复的影响显著,利于术后康复情况的改善。可能与责任护士的全面护理有关,护士对患者实施心理、环境等护理,使患者身心舒适,降低心理负担,从而加快患者身体健康的恢复,有效缩短住院时间[7]。同时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在创伤性骨折患者整个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坚持以患者为中心,把患者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制造和谐的住院环境,细心听取患者的意见,能明显融洽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8]。

综上所述,创伤性骨折患者应用疼痛控制护理对术后康复的影响显著,对改善伤口肿胀及疼痛情况具有积极作用,并有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胡明慧.疼痛控制护理在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4,1(9):1613-1616.

[2]陈锐.疼痛控制护理在促进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的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5,(15):126-128.

[3]桑田,王欢,王桂华,等.疼痛控制护理在促进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的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5,(11):135-136.

[4]赵艳梅.分析探讨疼痛控制护理在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应用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6):237-238.

[5]陈丽华.疼痛干预护理在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应用效果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13):2025-2027.

[6]田野丹.疼痛控制对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J].生物技术世界,2015,(6):101.

[7]杨艳莉.疼痛控制护理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J].中国伤残医学,2015,(10):152-153.

康复性护理 篇3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3年1月~2014年5月, 我院收治的TB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 (1) 临床确诊, 无误漏诊; (2) 已度过急性期, 转为康复期; (3) 知情同意, 若为儿童需有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书。共纳入患者94例, 其中男54例、女40例, 年龄6~64岁、平均 (24.1±15.4) 岁。病程6个月~3.2年, 平均 (12.0±4.5) 个月。合并其他部位TB44例。据入院顺序, 采用随机队列插入法, 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 各47例,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合并症、临床表现、抗结核治疗疗程与疗效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 常规隔离, 落实日常消毒、病情监护、用药指导、病房管理工作, 以防护隔离、康复护理为主要护理内容, 对于成年、病情较轻患者, 医嘱做好个人卫生清洁工作。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 给予优质护理, 主要内容如下。强化基础护理: (1) 积极预防颅内压升高, 主要方法包括创造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 控制刺激因子, 加强通风管理, 医嘱患者避免用力起坐, 禁止倒立, 避免剧烈运动, 若有咳嗽、喷嚏情况, 及时通知护士; (2) 加强环境清洁消毒工作:每日对流通风3次以上, 将患者安排至向阳、通风病房, 为患者提供全新的日常生活用品, 集中处理消耗品、垃圾, 医嘱勤洗澡、换衣, 做好“二便”管理, 每日盐水漱口2-3次。强化心理护理: (1) 护士须转变服务态度, 以真诚的态度感染患者, 坚持以人为本; (2) 积极主动的帮助患者做好基础护理、自我管理, 积极解答患者疑惑; (3) 关注细节, 创造和谐的护患关系, 据患者文化背景、性格特征, 调配与患者关系更融洽的护士作为责任护士; (4) 做好每日巡视, 评估患者心理状况, 识别强烈的心理应激事件; (5) 针对性处理焦虑、抑郁, 了解患者负面情绪产生的原因; (6) 特别关注住院时间较长、有后遗症患者, 给予专业的心理治疗。强化风险管理: (1) 识别风险事件, 如高热、呼吸衰竭、护理不良事件等; (2) 分析风险产生的原因、识别高危人群, 针对性的开展风险控制; (3) 主要护理对策包括:准备充足的冰袋、降温药等降温用具, 以备不时只需;进行系统性健康教育, 增强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使患者掌握基本的并发症早期先兆自我鉴别、诊断方法, 学会基本的主诉技巧, 使患者能够完整的表达自己的感受;走廊配备急救车, 做好急救车管理, 以及时处置危象;做好环境危险因素筛查, 每日巡视, 寻找刺激因素, 如强光、尖锐物体;提高药物不良反应管理水平, 每次用药后, 据药代动力学特征, 做好药物浓度高峰时期不良反应鉴别、处置。

1.3 观察指标

瘫痪、去皮质状态、癫痫、慢性脑积水等并发症与后遗症发生例, 患者有破坏行为、不依从行为例。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资料以EXCEL录入, 转SPSS 18.0软件处理, 计数资料以数 (n) 与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秩和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例次率、患者不依从率、有破坏行为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

a:该组为与对照组相比P<0.05

3 讨论

TBM是最严重的TB类型, 康复期病情易反复, 并发率发生较高, 且并发率一旦发生, 治愈难度大, 可能造成永久性器官结构、功能病理性改变[3]。常规护理注重交叉感染、颅内并发症预防, 细节落实不足, 对患者心理护理缺乏足够的重视, 早期并发症发生率居高不下[4]。本次研究中, 对照组并发症例次率高达40.43%, 常规护理已无法满足TBM康复需要。优质护理强调整体护理, 注重护理预见性, 通过控制预后影响因素, 创造有利于疾病康复的心理、生理、环境条件, 结果显示观察组并发症例次率、患者不依从率、有破坏行为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提示优质护理确实有助于增进康复治疗效果, 改善患者预后。

摘要: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在结核性脑膜炎 (Tuberculous meningitis, TBM) 康复护理中应用的效果。方法:2013年1月2014年5月, 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纳入TBM患者47例, 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与优质护理, 对比并发症、患者不依从与暴力行为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并发症例次率19.15%、患者不依从率6.38%、有破坏行为率4.26%低于对照组40.43%、46.81%、31.9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优质护理有助于增进TBM治疗效果, 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增强患者依从性, 改善患者预后。

关键词:结核病,结核性脑膜炎,优质护理,康复期

参考文献

[1]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技术指导组.2010年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报告[J].中国防痨杂志, 2012, 34 (8) :485-508.

[2]胡佳, 张家堂, 郎森阳, 等.47例结核性脑膜炎误诊分析[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11, 31 (1) :175-176.

[3]闫世明.关于结核性脑膜炎临床诊治的困惑与进展[J].中国防痨杂志, 2011, 33 (12) :777-778.

乳癌术后病人的性康复 篇4

第一,应当明确告诉患者及其配偶,乳房是哺乳器官而非性器官,也不是惟一的性敏感区,乳房的切除不会影响性功能。虽然在现代人眼中,丰满的乳房能够体现出女性特有的线条美,但为了生命牺牲乳房应该是明智的。何况,女性美除了第一性征和第二性征外,心灵、风度、气质、性格、知识等内在的美,完全可以弥补前两者的不足。

第二,男性的错误认识也影响着女性的性康复。比如有的男子看到妻子只有一只乳房时感到别扭,甚至连健侧的乳房也不愿意触碰,夫妇双方接触时,只有缺憾没有激情。还有一些非常看重荣誉的男子,病前妻子娇好的容貌和曲线使他在别人面前充满自豪,而术后认为妻子形象的改变有损于他做丈夫的自尊,虽然大多数夫妻不会为此而离异,但这在心理上给他们的压抑,在不同程度上会妨碍女性的性康复,影响夫妻对性生活的满意程度。所以,妻子乳腺癌术后的性康复,也与丈夫有关。

第三,指导患者消除下述疑问:

1、过性生活会传染癌症吗?乳腺癌术后是否有癌细胞残留?性生活时接触患者患侧胸部,是否会染上癌症?是许多患者及其配偶关心的问题。癌症没有传染性,即使是局部有癌细胞残留,也不会传染给配偶。

2、性生活是否会导致乳腺癌的复发?我们说,雌激素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确有一定的关系,但是,人类性活动对雌激素的分泌影响很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证据有:妇女的月经周期主要受雌激素等的控制,但很少有女性因性生活而改变月经周期,单身女性与已婚女性的月经周期并无明显不同,说明雌激素的分泌是较为恒定的,它并不为性生活所左右;人类在性生活过程中,参与活动的主要是大脑皮质、神经、血管以及生殖器官,激素并不直接参与,绝经后的女性仍有性高潮。此外,女性性交后血中的雌激素或雄激素水平并无明显变化。由此可见,说性活动促进乳腺癌复发是没有根据的。实际上只要身体条件允许,保持适当的性生活只会有益,不会有害。

3、接受内分泌治疗的人是否还会有性欲和性功能?三苯氧胺是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最常使用的药物,它本身属于作用较弱的雌激素,对绝经前女性的性欲和性功能影响不大,对绝经后女性,反而可促进阴道上皮细胞分泌,缓解阴道干燥,实际上有利于性生活;长期使用雄激素者,可能因出现男性性征而在心理上影响病人的性欲和性功能;孕激素治疗一般不会影响性功能。

4、性生活中胸部疼痛如何解决?乳房根治术后覆盖在患者肋骨上面的只是薄薄一层皮肤;男上位性交时,男方的压力会引起女方患侧胸部疼痛,这可用采取女上位或侧位性交姿势解决。

5、爱抚健侧乳房为什么会引起有些患者的反感?在性生活中,健康女性一般有渴求男方爱抚自己乳房的本能,但在一些乳腺癌患者中,如果丈夫抚摸或亲吻其健侧乳房,引起的是反感而不是激动。这是因为乳房切除使患者的性意识发生了潜在性的变化。此外,还有可能与体位变化有关,例如,有些患者过去习惯睡在丈夫右侧,让丈夫的左手抚摸自己右侧的乳房,使这只乳房受到更多的偏爱。当右侧乳房被切除后,夫妻都需要适应新的体位,抚摸另一侧乳房。对于患者,应该了解乳房的生理意义,乳房在性别、性欲和性行为中的位置;作为患者的丈夫,则要善于观察、了解妻子的反应,探索能使患者满意的性行为,在妻子尚未作出适当的心理调整之前,性生活中应避免爱抚乳房。

康复性护理 篇5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8月—2013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76例, 其中男54例, 女22例;年龄最小9岁, 年龄最大73岁, 平均年龄 (42.6±15.7) 岁;按照脊髓损伤的原因分类, 交通事故54例, 高空坠落16例, 硬物刺伤4例, 外科手术损伤2例;按照损伤部位分类, 颈髓损伤18例, 胸髓损伤16例, 腰髓损伤42例;按照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症状分类, 痉挛性神经源性膀胱18例, 患者会不自主排尿, 表现为尿失禁, 松弛性神经源性膀胱58例, 临床表现为尿潴留。所有患者在手术治疗后4周生命体征稳定时, 开始实施康复护理。

2 综合康复护理措施

2.1 心理护理[2]

脊髓损伤多是由于突发的意外事故所造成, 属于严重的创伤性疾病, 患者往往遗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 从而丧失基本生活能力;另一方面, 由于神经源性膀胱的发生, 患者的膀胱功能受损, 小便失禁, 使得患者很难接受。面对这些情况, 患者会表现出抑郁、焦虑、悲观等消极情绪;又由于术后康复期较长, 患者往往会对治疗失去信心, 从而不愿意配合护理人员进行康复训练。此时, 护理人员需要教育患者敢于面对生活中的不幸, 多与患者交流, 可通过一些人物事迹鼓励患者建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以引导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再者, 对于患者家属的心理支持也是进行综合康复护理的重要举措。在康复治疗过程中, 患者家属需要负责照顾患者的日常生活, 还要解决患者医疗费用等带来的经济问题, 因此对于患者家属的心理指导具有重要意义。护理人员需要积极与患者家属沟通, 帮助患者家属了解患者的治疗进展, 同时指导患者家属如何协助康复训练, 以便家属能够督促并帮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2.2 膀胱残余尿量和膀胱容量、压力的测定

膀胱残余尿量即在患者尽可能排尿后, 使用导尿引出的尿液量, 在康复训练中, 可指导患者采用腹式呼吸和缩唇呼吸训练, 提高呼吸肌和腹肌的肌力, 从而减少残留尿量。一般残余尿量>100 m L时需要进行导尿, 导尿次数需要根据患者的膀胱容量、压力来确定[3]。对于膀胱容量、压力的测定, 以膀胱内压力等于40 cm H2O时作为上限, 具体操作如下:嘱患者平躺, 使用导尿管排空膀胱, 采用三通管将导尿管、具有刻度的膀胱冲洗用输液和测压管连接, 并调整输液架的高度使测压管的零刻度与患者的耻骨平齐, 后以10~30 m L/min速度向膀胱内输液, 仔细观察测压管的变化, 并记录每输液50 m L对应的变化值, 直至有尿液漏出或者测压管达到40 cm H2O以上停止, 记录此时的压力, 并使用导尿管排出膀胱内的液体, 计算引出尿量, 此即为膀胱的压力和容量[4]。护理人员可根据患者的膀胱容量和压力计算每天导尿次数, 以实施间歇导尿, 同时对于膀胱容量较小的患者可进行留置导尿管持续引尿。

2.3 间歇导尿

间歇导尿 (intermittent catheterization, IC) 是指当患者膀胱充盈, 一般在残余尿量>100 m L时, 采用导尿管引流, 以排空膀胱内尿液, 不进行留置尿管, 每次操作结束后拔除导尿管。间歇性导尿便于操作且成本较低, 目前已成为国际尿控协会推荐的治疗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的首选方法[5]。同时, 间歇性导尿能够模拟正常生理状况下膀胱规律性的扩张与收缩, 从而有规律地排出尿液, 不仅避免了膀胱过分膨胀而引发的肾积水等症状, 而且对于膀胱功能的恢复起到一定的刺激作用, 有利于促进患者膀胱的自主性排尿。间歇性导尿分为2个阶段:初期实施有护理人员进行, 采用无菌间歇导尿;后期经护理人员的教育指导, 可由患者或其家属实施清洁间歇性导尿。

2.3.1 操作流程

对于无菌性间歇性导尿, 一般由护理人员在无菌条件进行, 适用于留置尿管刚取出或者在住院期间的患者。对于脊髓损伤患者出院后的护理过程中, 建议采用清洁性间歇导尿, 其方法如下:①准备用具, 包括洁净且无菌处理的导尿管、弯盘、尿壶等。②清洁会阴部, 保持会阴部的洁净卫生。③清洁双手, 可使用肥皂或洗手液。④使用石蜡油等润滑导尿管。⑤经尿道口轻轻插入导尿管。⑥进行排尿, 尽量排空尿液, 在导尿末期可利用双手按压腹部, 以挤压膀胱, 促进尿液的排出。按压时力量由轻到重, 逐渐加压, 反复进行多次, 力求排尽残余尿液。⑦待尿液排出后, 缓慢拔除导尿管, 并对所用用具进行分类处理并消毒。⑧每次操作均要记录。

2.3.2 间歇导尿的注意事项

①合理饮水。对于实施间歇导尿的患者, 需要制订相应的饮水计划, 从而能够对导尿时间和次数进行合理控制, 可使患者养成定时排尿的习惯, 从而适时进行膀胱训练, 促进膀胱功能恢复。同时饮水计划的实施, 可避免膀胱过度充盈的情况发生, 对输尿管反流、肾积水、尿路感染、尿路结石等并发症可起到预防的作用。患者每天的饮水总量控制在1 800~2 000 m L, 每次饮水时间间隔1 h为宜。②导尿管的选择。对于导尿管的选择, 需要遵循以下原则:无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质地柔软、无创伤、使用方便等。目前非亲水涂层和亲水涂层两种导尿管使用较广, 其中亲水涂层导尿管以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能够减少患者泌尿系统病变, 降低尿道黏膜损伤, 成为间歇性导尿管的首选, 但其价格较为昂贵, 对于康复后期的患者可选择使用非亲水涂层导尿管。③导尿管的插入。在行导尿管插入时, 可使用石蜡油等润滑剂对导尿管进行润滑, 以便使其在插入时较为顺畅, 避免引起不适。在导尿管插入过程中, 患者须放松, 轻轻地缓慢插入, 切不可用力过猛对尿道黏膜造成损伤;若此过程中遇到阻碍, 须停止进管, 并进行深呼吸几次后再缓慢插入。④导尿管的取出。待排尿完成, 须缓慢拔除导尿管, 若此时出现拔管受阻的现象, 多是由于尿道痉挛所致, 患者可静静等待几分钟, 并深呼吸以放松肌肉, 然后缓慢取出导尿管。⑤对于每一次导尿操作均须如实记录, 内容包括尿液的气味、颜色、尿量等, 以便及时发现问题。⑥在间歇排尿的过程中出现血尿、疼痛等现象时, 须及时与护理人员或医师进行沟通, 以便采取相应措施处理。

2.4 膀胱功能训练

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的康复目标, 是能够使患者恢复膀胱自主性排尿, 因此, 及早进行膀胱功能训练对于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6]。护理早期, 间歇性导尿对于刺激膀胱规律性排尿具有积极作用, 可帮助患者建立反射性膀胱, 但其作用有限, 在临床使用的效果并不理想。目前有研究表明, 采用生物反馈训练可使患者利用新的方式感知尿液量, 并建立主动排尿意识。其次, 指导患者采用手压法、肛门牵张和盆底肌训练以及其他自主排尿训练方法, 以促进患者建立排尿意识、排尿反射, 尽快恢复患者的膀胱功能, 提高生存质量。同样, 对于训练也须进行记录, 了解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并及时终止出现输尿管反流、肾积水等症状患者的训练[7]。

3 结果

本组76例患者, 经过综合康复护理, 22例患者能自行清洁导尿;12例患者可在其家属帮助下, 实施清洁导尿;其余42例患者的膀胱功能恢复良好, 均可自主排尿, 膀胱残余尿量<50 m L。在康复护理实施期间, 仅3例患者出现泌尿系统并发症, 其中输尿管反流1例、肾积水1例、尿路感染1例, 3例患者经对症处理后均得以恢复。

4 小结

神经源性膀胱是脊髓损伤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患者膀胱功能的恢复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如何选择合适的康复护理方法对于患者的排尿障碍恢复具有重要意义。综合康复护理的实施, 依据患者自身的生理特征、临床表现等, 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有效减少了泌尿系统并发症, 同时改善了排尿功能障碍, 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的康复护理措施。方法 采用心理护理、间歇导尿、膀胱功能训练等综合康复护理措施, 对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进行康复护理。结果 本组76例患者, 经过综合康复护理, 22例患者能自行清洁导尿;12例患者可在其家属帮助下, 实施清洁导尿;其余42例患者的膀胱功能恢复良好, 均可进行自主排尿。结论 综合康复护理的实施, 有效减少了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泌尿系统并发症, 改善了排尿功能障碍, 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康复护理,排尿功能

参考文献

[1]林瑞珠, 许建峰.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康复治疗现状[J].中国实用医药, 2011, 6 (22) :225-226.

[2]张敏, 王芳, 艾艳, 等.临床路径在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 10 (7) :123-125.

[3]尹晓晖.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康复护理[J].实用医药杂志, 2011, 38 (5) :439-440.

[4]周波, 张威, 李璇.综合康复护理在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应用[J].中国康复, 2014, 29 (2) :133-134.

[5]吴文娜, 欧志梅, 邱桂花.膀胱管理方案在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4, 11 (4) :150-151.

[6]李淑琴, 唐洁, 杨夏渝, 等.康复护理干预对脊髓损伤病人生活自理能力及膀胱管理的影响[J].护理研究, 2014, 28 (9) :1037-1039.

康复性护理 篇6

关键词:康复性护理,胃肠外科,术后恢复

胃肠外科康复性护理是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方式,其目的是通过对围手术期对患者采取各种积极的护理模式,减少手术创伤对患者造成的应激反应,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其胃肠道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节约患者的患者的医疗费用[1]。作者从2015年2月起对胃肠外科手术患者进行康复性护理,临床效果突出,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2月~2016年3月在大连市友谊医院就诊的60例胃肠外科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45~67岁,平均年龄(50.0±6.1)岁;基础疾病:高血压2例,糖尿病3例,冠心病4例。试验组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44~67岁,平均年龄(51.0±6.0)岁;基础疾病:高血压3例,糖尿病2例,冠心病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比较。

1.2方法对照组采取普通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康复性护理,具体方法如下:①术前评估:在手术前详细了解患者的个人情况,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进行较为准确的评估,以便提前制定护理对策,估计患者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②心理辅导:多数患者在术前会因为经济原因、手术等对患者产生严重的心理影响,如会出先紧张、焦虑、烦躁等[2],这些不良情绪可能会对患者手术后的术后恢复造成影响,因此,护理人员在与患者的交流过程中要细心观察患者,分析其焦虑原因,对其进行疏导。讲解一些手术成功的案例,鼓励患者,增加手术成功的信心。③术前健康宣教:对患者进行手术方法和麻醉方法进行讲解,可以采取播放幻灯片、发放健康宣传手册的方式,让患者了解手术,消除对手术的恐慌感,取得患者最大程度的配合[3]。④术后生命体征检测: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观察患者伤口有无感染、裂开等并发症。⑤管道护理:当患者麻醉完全清醒后的24~72 h内可以将患者的导尿管和胃管拔除,尽快促进患者的机体恢复。⑥饮食护理:患者恢复意识后,可以让患者少量饮用温开水,湿润患者的口腔,每隔1 h 1次。患者排气后,可以向少量饮用温开水,如果患者情况可以再适当的饮用流食。并且逐步从流食变为半流食之后到普食[4]。⑦康复训练:患者麻醉清醒后就可以进行康复训练,患者可以在家属的帮助下进行翻身,防止静脉血栓的形成可以在床上适当的进行四肢活动。如果患者体质较为虚弱可以在家属的帮助下进行被动活动。

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下床活动时间、肠道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试验组下床活动时间、肠道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康复性护理外科护理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趋于成熟,其主要是在患者围手术期间对患者进行一系列的综合护理模式,从而起到减少患者手术创伤的目的[5]。作者使用康复性护理模式在术前对患者的心理恐惧进行分析,了解其心理状态,进行辅导,是患者在一个平和的心情下进行进行手术。患者术后使用全方位的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有异常及时向医生汇报,以免耽误患者的病情。对患者的管道进行及时,护理及时准确的拔出管道,处进患者机体尽快恢复。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使患者早日下床。从本试验可以看出试验组下床活动时间、肠道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对胃肠外科手术患者采取康复性护理可以明显缩短其术后恢复时间,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刘永侠.两种不同护理方法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观察.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2):358-359.

[2]廖素珍.快速康复护理对胃肠手术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影响研究.中外医疗,2014,12(29):180-181.

[3]朱竹华,顾菊凤,姚洪芳,等.协同护理模式对胃癌术后化疗患者心理健康和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西部中医药,2014,27(12):115-117.

[4]向莉.快速康复护理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康复中的效果研究.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4):66-67.

康复性护理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接收的糖尿病性脑梗死偏瘫患者78例,其中男42例,女36例;年龄48~85岁,平均年龄(66.5±11.5)岁。且所有患者均经核磁共振及CT等进行颅脑检查,并通过血糖及尿糖等检测后确诊,平均空腹血糖值在10.8~17.2 mmol/L之间。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男22例,女17例,年龄49~85岁)和观察组(男20例,女19例,年龄48~83岁)两组,每组39例,且两组在性别、年龄等方面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护 理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进行干预, 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1心理护理。患者在得知自己病情后会出现恐惧、焦虑、害怕或拒绝治疗等心理,所以护理人员应耐心、真诚的与之进行沟通,并对其讲解有关此类疾病的知识, 及该院治疗的技术及环境等, 以此减轻患者的疑虑;同时要不断鼓励患者增强自信,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有助于疾病的恢复。2饮食护理。由于患者并发糖尿病,所以在饮食上一定要避开糖类较高的食物;并根据患者自理能力的程度,对食物进行形态上的改变,以便于患者进食。3血糖监测。护理人员需加强对患者血糖的监测及观察, 并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正规检测血糖及尿糖方法的纠正与传教, 同时根据患者血糖值采取降糖药物或胰岛素用量的适量选取, 将患者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也减少其引发并发症的概率。4肢体功能锻炼。患者在患病初期可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进行卧位及肢体的调整; 同时家属或护理人员可对其进行四肢的按摩或帮助其进行屈伸运动 ;待其病情控制后可督促患者在耐受情况下自主进行肢体锻炼。

1.3 疗 效评定标准

所有患者治疗效果的评定, 均需按照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情况及自理能力进行判断,包括洗衣、穿衣、洗澡、上厕所及吃饭等,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三类。显效指患者经治疗后肢体功能全部恢复,生活完全能够自理;有效指患者经治疗后肢体功能基本恢复,可自行吃饭和上厕所;无效指患者经治疗后肢体功能及自理情况均无改善迹象[2]。

1.4 统 计方法

数据统计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 计数资料用n(%) 表示 ,用χ2 检验 ,计量用 (±s) 表示 ,用t检验 ,P<0.05表示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的39例患者中,呈显效的有11例(28.21%),有效的有13例(33.33%),无效的有15例(38.46%),总有效率为61.54%;观察组的39例患者中,呈显效的有32例(82.05%),有效的有3例(7.69%),无效的有4例(10.26%),总有效率为89.74%;两者对比,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康复性护理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与分组

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MID患者, 均呈不同程度的呆滞、迟钝、易激惹、记忆力和计算力及定向力障碍等, 符合《精神病学》相关诊断标准[4]。本研究内容及流程均事先告知患者及其家属, 并取得患者的知情同意书。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30例。观察组:男25例, 女5例;年龄53~70岁, 平均65岁;平均病程2.5年;伴高血压病15例 (50.0%) , 高脂血症9例 (30.0%) , 糖尿病6例 (20.0%) 。对照组:男23例, 女7例;年龄55~72岁, 平均68岁;平均病程2.2年;伴高血压病18例 (60.0%) , 高脂血症8例 (26.7%) , 糖尿病4例 (13.3%) 。两组患者基本情况大体一致。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静脉滴注辅酶A、三磷腺苷、胞磷胆碱、纳洛酮。对照组患者实施基础护理, 观察组患者实施基础护理加康复护理。

1.2.1 基础护理

①饮食护理:MID患者常有吞咽障碍, 应少量多次进食;对于不知饥饱或进食不主动的患者, 应协助其控制进食水平。在食物的选择上, 应以高蛋白、低脂食物为主, 多进含纤维素的食物和水果, 防止高脂血症和便秘, 避免因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和便秘导致血压上升而发病。②睡眠护理:调整患者合理的生物钟, 做到早睡早起, 午休时间控制在1小时左右。③卫生护理:协助患者搞好个人卫生, 每隔5天更换、清洁床单, 保持病房卫生。对于部分不能自理的患者, 应及时和其家属实施排便、排尿护理。④心理护理:护士针对病情与患者常沟通, 了解病史、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 观察患者的心理活动, 让患者了解自己表现出的忧郁、低落和行为散漫等情绪均是该病的发病形式, 可通过药物治疗和心理干预获得满意疗效, 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积极配合。

1.2.2 康复护理

①认知康复训练:针对患者表现出的不同认知障碍, 护士应通过不同的训练方法进行认知康复训练, 包括定向认知训练、注意力训练、归类训练。定向认知训练是由专业护理人员从旁引导患者对周围物品进行定向认知, 引导患者认知时间、人物、地点;注意力训练是根据患者的爱好进行相应内容的阅读训练, 培养注意力;归类训练是由护士指导患者对物品进行相关性推断、归类。②肢体功能障碍护理:严重者在护士协助下早期以被动运动和按摩为主, 适当缓解后自主运动, 制定运动计划, 每天2~3次, 每次约30分钟, 运动时间根据患者情况适当调整, 既要保证一定的运动强度, 又要避免过度疲劳[5]。③语言障碍护理:可通过模仿口型逐步过度, 由简单到复杂, 循序渐进锻炼患者的沟通能力。进行语言康复训练时, 选择较短、易懂的文章摘句子, 与患者共同诵读, 利用简单的图形、卡片训练患者的发音、认知。

1.3 疗效判定

采用Hachinski缺血指数量表 (HIS) [6]评估缺血情况, 共13项18分, 7分以上为血管性痴呆;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 (ADL) [7]评估日常生活能力, 共1 0项1 00分, 6 0分以上表示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低于60分表示日常生活需要一定帮助;采用改良长谷川痴呆量表 (HDS-R) 评估患者智力精神状态, 共11项, 满分32.5分, 30分及以上为智力正常, 20~29.5分为轻度智能低下, 10~19.5分为中度智能低下, 低于10分为重度智能低下。

2结果

两组干预前HIS、ADL差别不大,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干预后ADL略高于对照组,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干预后HIS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干预后HDS-R均较干预前明显升高, 尤其是观察组。

3讨论

MID是由于患者脑部大面积血管堵塞导致, 多并发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等疾病。目前, 临床上常给予血塞通、胞磷胆碱钠等治疗, 然而这些药物并不是直接作用于脑细胞或其毒性代谢物, 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局部血液循环, 临床效果有限[5]。纳洛酮具有非阿片受体介导作用, 可竞争性拮抗各种阿片受体, 同时逆转阿片激动剂[8]。纳洛酮还可通过细胞信号介导巩固和稳定溶酶体膜, 有效减少释放蛋白水解酶, 抑制脂质过氧化, 调控钙离子稳定, 稳定中枢系统内循环, 最终提高脑细胞兴奋度[9]。

MID是一种身体和精神共同障碍的疾病, 其与其他疾病最大的特点是患者存在智力障碍, 所以治疗期间的康复护理工作较重要。MID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认知障碍和肢体限制, 护理工作更为繁重。护士要在尊重患者的基础上具有敏锐的观察力, 对患者实施基本的心理干预、用药护理的同时兼顾康复训练, 有助于延缓病情、改善患者认知力和生活能力, 提高生活质量[10]。本文结果显示, 观察组干预后HIS评分低于对照组, ADL、HDS-R评分高于对照组, 说明实施康复护理相对于基础护理更有益于患者后期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和改善, 提高智力, 延缓血管性痴呆。

总之, MID的护理工作必须由护士、家属和患者互相配合, 从细节着手, 把握该病的发病病程和特征, 同时了解患者病史及治疗过程中的生理和心理变化, 同时实施康复护理, 有助于提高患者自理能力、智力状况。

参考文献

[1]张素兰.30例多发脑梗死性痴呆患者的护理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6, 15 (18) :2542.

[2]黄丽鹏.35例多发脑梗死性痴呆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 2014, 12 (12) :323.

[3]Al-Adawi S, Braidy N, Essa M, et al.Cognitive profiles in patients with multi-infarct dementia:an omani study[J].Dement Geriatr Cogn Dis Extra, 2014, 4 (2) :271.

[4]贾杰, 厉秀云.多梗死性痴呆护理体会[J].河北中医, 2008, 30 (12) :1334.

[5]Zhao L, Shen P, Han Y, et al.Effects of acupuncture on glycometabolic enzymes in multi-infarct dementia rats[J].Neurochem Res, 2011, 36 (5) :693.

[6]尤劲松, 陈日朝, 崔娟, 等.皮层下缺血所致血管性认知损害患者的临床特征[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 (5) :1176.

[7]翁映虹, 黄坚红.阿尔茨海默病评定量表-认知部分中文版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价血管性痴呆的信度与效度[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 34 (7) :1751.

[8]Silver B, Nagel MA, Mahalingam R, et al.Varicella zoster virus vasculopathy:a treatable form of rapidly progressive multi-infarct dementia after 2 years'duration[J].J Neurol Sci, 2012, 323 (1-2) :245.

[9]张茹芳.纳洛酮治疗老年多发脑梗死性痴呆效果分析[J].中国乡村医药, 2015, 22 (2) :20.

康复性护理 篇9

【关键词】中风症;康复护理;影响;康复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6-0103-02

中风又可以被成为是脑卒中或者脑血管意外,主要是由于脑血管患者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导致脑内动脉搏出现狭窄、破裂或者闭塞的情况,导致患者出现脑血管急性血液循环障碍,本病具有高病死率和高致残率的特点[1]。配合以科学合理的护理可达到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情绪的目的,由此本文对已选定91例中风症患者的临床资料予以分析,现将就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随机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本院诊治的中风症患者91例,按照不同护理方法分为两组,其中研究组46例,男性22例,女性24例,年龄45-85岁,平均(56.53±3.34)岁,大专以上文化程度13例,中学13例,小学及以下20例;对照组45例,男性23例,女性24例,年龄44-86岁,平均年龄(55.65±3.43)岁,大专以上文化程度12例,中学14例,小学及以下19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文化程度等各项基本资料无显著的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临床护理:所有患者入院后,均需要对患者的性格特点以及心理状态等予以了解,在临床护理的过程中维持基本的护患关系。研究组患者均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以康复护理:⑴患者入院后需要同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和交流,以建立起良好的护理关系,在沟通和交流的过程中临床护理人员需要重视语言以及态度,针对患者可能存在或者已经存在的心理情绪予以针对性的心理疏导;⑵康复指导,定期召开健康教育讲座,临床医护人员需要指导患者按摩或者被动运动,以便能够显著增加患者的血液循环,从语言、迈步等方面指导患者进行训练,按照患者的病情情况制定合理的运动计划;⑶饮食护理,主妇患者家属应该给患者准备脂肪少、油腻低以及维生素含量丰富的食物。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心理状态以及生存质量情况,其中临床心理状态主要采用焦虑抑郁量表(SDS&SAS)予以评定,总分均为100分,评分高于50表示患者存在抑郁、焦虑症状;生存质量情况采用SF-36生活质量量表予以评估,指标包括社会功能、躯体健康、活力、生理机能、情绪角色功能等5检查项目[2]。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以SPSS20.0软件包行统计分析处理,一般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X2检验,当P<0.05时,表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心理状态情况

研究组患者护理后SAS、SDS评分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2.2两组生存质量情况

研究组患者护理后SF-36各项指标评分值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3.讨论

康复护理主要在于从心理、饮食以及运动训练方面予以护理,中风患者的神經系统多产生变化,配合以一定的运动训练课显著改善患者的大脑皮层活动能力,增加蛋白含量并促使新血管的生成,进而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3]。本研究选取91例中风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了其中46例予以康复护理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现康复护理应用于中风症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研究组SAS评分为(30.23±11.35)分、SDS(32.58±10.16)分,研究组患者的SDS、SAS两项数据的评分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上述研究结果表明予康复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

中风患者受到疾病因素的影响,自身的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生存情况不太理想,因此配合以合理科学的临床护理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有学者经过临床研究证实,康复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情况[4]。本研究发现,护理后研究组SF-36各项指标评分值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表明予以康复护理可有效提升中风症患者的生存质量,进一步证实康复护理在中风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本研究尚未对患者护理后的满意度情况进行分析,有待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康复护理可有效调节中风症患者的临床心理情绪,显著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位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供帮助,因此康复护理在中风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冬梅,王海英,稽迎春.社区康复护理对心境障碍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10(11):55-56.

[2]董瑞兰,李全会,王素红,等.社会功能训练对住院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叨.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8,5:407.

[3]庞月娥.早期康复护理对中风患者全面康复的作用[J].医学文选择,2002,21(03):394-395.

康复性护理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5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收治妊娠合并症状性肾结石病人56例, 年龄17岁~37岁;初产妇38例, 经产妇18例;其中双胎3例;发病孕周:≤11周9例, 12周~27周16例, 28周~36周26例, ≥37周5例;分娩方式:足月顺产36例, 剖宫产17例, 早产3例;产前检查:56例孕妇均按期产检;本市户籍49例, 外市户籍7例。

1.2 临床表现

56例病人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腰背部疼痛甚至阵发性绞痛及不规则宫缩。疼痛剧烈时病人常不能安静平卧, 表情痛苦, 因疼痛难忍而大喊大叫, 绞痛间歇期为持续隐痛或胀痛[3];合并泌尿道感染39例均有不同程度发热伴尿频、尿急、尿痛、肾区叩痛, 发热程度:体温在37.5 ℃~37.9 ℃者11例, 38.0 ℃~38.9 ℃者15例, ≥39 ℃者13例;高热者均伴有寒战、恶心、呕吐, 结石阻塞下尿道致排尿不畅2例;疼痛位于右侧腰腹部45例, 全腹痛6例, 左侧腰腹痛6例;肉眼血尿6例;尿液分析56例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显微镜下血尿, 中段尿白细胞 (++) 以上45例。

1.3 诊断

所有病人均行B型超声波检查, 证实结石存在部位, 明确诊断, 并排除结石以外的其他原因所致的疼痛疾患。

1.4 治疗方法

解痉:黄体酮20 mg~40 mg肌肉注射, 盐酸山莨菪碱20 mg加入静脉注射液500 mL中以40 gtt/min~60 gtt/min的速度滴注;抗生素抗感染:生理盐水100 mL加氨西林或头孢唑啉钠2 g静脉输注;有先兆早产症状时予静脉注射液500 mL加25%硫酸镁40 mL缓慢静脉输注;发生绞痛时予安定10 mg或哌替啶75 mg肌肉注射;高热时予物理降温, 效果不好时予复方氨基比林2 mL肌肉注射。

2 护理

2.1 一般护理

2.1.1 卧床休息

对侧卧位[4], 减轻患侧输尿管及肾盂压力, 以利于积水引流。

2.1.2 鼓励孕妇多饮水

每日饮水2 000 mL~3 000 mL, 以增加尿量, 稀释尿液, 使结石易于排出。妊娠期大量排尿对于保持膀胱的无菌状态有非常关键的作用, 又称为“冲洗效应”。因此除白天大量饮水外, 睡前也须饮水500 mL, 睡眠中起床排尿后再饮水200 mL, 即可冲洗泌尿系统结石, 又可稀释尿液, 改变尿pH。

2.1.3 指导孕妇调整饮食结构, 预防结石再生

含钙结石病人应少吃牛奶等含钙高的饮食, 草酸盐结石病人应少吃菠菜、马铃薯、豆类等。磷酸盐结石病人宜用低磷、低钙饮食。尿酸盐结石病人应少吃含嘌呤的食物, 如动物内脏、肉类及豆类, 口服碳酸氢钠使尿液碱化, 亦利于尿酸盐结石的溶解。

2.1.4 注意观察排石现象

结石越小, 越有可能排出, 而孕期由于生理性肾盂积水可能会使更大的结石容易排出[2]。如绞痛部位下移, 表明结石下移;疼痛突然消失, 表明结石可能进入膀胱, 每次排尿于玻璃、金属盆内, 注意观察小便的颜色、性质及量, 尿液内是否混有结石, 以便观察结石的排出。本组资料中19例症状性肾结石病人疼痛发作前3 d~4 d小便时伴随无痛性肉眼血尿, 这是否与肾结石下行移位有相关性还需进一步证实。

2.1.5 高热的护理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定时监测生命体征。体温超过39 ℃时常伴有寒战、恶心、呕吐及尿频、尿急或排尿不畅等情况, 如除按医嘱给予抗感染处理外, 还应给予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乙醇擦浴, 并予多饮水, 进清淡易消化饮食, 每4 h测1次体温, 必要时随时监测体温变化。大量出汗时注意保暖, 勤换衣服, 以防着凉。

2.2 疼痛护理[4]

由于合并妊娠, 肾绞痛所致的腰腹部疼痛与子宫的收缩痛通常合并存在, 症状缺乏典型性, 因此应正确评估病人疼痛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 正确区分疼痛的原因, 肾绞痛发作时可用热水袋热敷腰部, 指导病人做深呼吸, 予听音乐、按摩、适当交谈等措施以分散其对疼痛的注意力, 使肌肉放松以减轻疼痛;根据医嘱给予解痉镇痛药如山莨菪碱、哌替啶、黄体酮等可有效缓解疼痛, 合并先兆早产时予硫酸镁稀释液以1 g/h~2 g/h静脉输注。对本组56例症状性肾结石病人的资料分析显示中54例经卧床休息、输注山莨菪碱、肌肉注射黄体酮后缓解, 2例加用哌替啶50 mg肌肉注射后缓解。

2.3 专科护理

严密监测母体宫内胎儿情况, 密切观察宫缩、阴道流血等征象, 每6 h听诊胎心1次, 必要时增加听诊次数, 教会孕妇胎动计数, 告知孕妇胎动活跃与否是反映胎儿在母体宫内的健康状况重要指标之一, 以增加其自我监测胎动的依从性。如听诊胎心音≥160/min或≤120/min, 应嘱孕妇取左侧卧位, 低流量间断吸氧, 必要时予电子胎心监护, 因其能连续观察并记录胎心率的动态变化, 又有子宫收缩描记、胎动记录, 可早期发现胎儿窘迫或早产迹象, 以达到早发现、早处理的目的。高热可致母体血氧含量不足而诱发胎儿缺氧引起胎儿窘迫[5], 而剧烈的肾绞痛可诱发早产。本组资料中56例病人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腰背部疼痛甚至阵发性绞痛及不规则宫缩, 有19例病人疼痛发作前3 d~4 d小便时伴随无痛性肉眼血尿, 因此可疑阴道流血时应仔细观察流血的部位, 明确是阴道出血或是尿道出血。

2.4 用药护理

药物治疗是妊娠肾绞痛发作时的主要治疗方法, 以改善症状、保护孕妇安全为原则。应选用对肾脏及胎儿无毒、无害的抗生素抗感染。黄体酮缓解尿路结石所致的绞痛已较普遍应用于临床, 它的作用机制是能使泌尿系统平滑肌普遍松弛, 文献报道[6]肌肉注射黄体酮20 mg后行B超检查, 用药后20 min输尿管即扩张显著, 用药40 min病人排尿后探查结石比原位置下降30 mm, 次日复查, 结石消失, 说明黄体酮在缓解肾绞痛方面有独到作用。本组资料显示56例症状性肾结石病人经肌肉注射黄体酮、静脉输注山莨菪碱及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后发热、肾绞痛症状等在72 h内缓解, 先兆早产症状经静脉输注硫酸镁后也全部得到控制。在给药时应告知药物的作用、用药目的和注意事项;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山莨菪碱为阻断M胆碱受体的抗胆碱药, 可使平滑肌明显松弛兼有镇痛作用, 毒性小, 对肝、肾等实质性脏器无损害, 副反应一般有口干、面红、轻度扩瞳、视近物模糊等, 若口干明显时可口含酸梅或维生素C, 症状即可缓解。使用硫酸镁时以1 g/h~2 g/h的滴速慢滴, 注意观察膝腱反射、呼吸及尿量的变化, 还应注意个体差异。黄体酮为油剂, 抽吸和进针后推注时均会遇到较大阻力, 因此应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 并将针头与注射器乳头旋紧, 以防推药时针头与注射器乳头脱开而使药液外溢。

2.5 心理护理

妊娠合并症状性肾结石的病人因剧烈疼痛, 尤其伴有高热、恶心、呕吐以及排尿异常、先兆早产等症状的病人, 既担心结石反复发作对自身的不良影响, 又担心疾病和治疗措施对胎儿造成不利影响, 从而产生紧张、焦虑、恐惧、无助感等不良情绪反应。针对上述心理问题, 首先, 向病人和家属讲解有关妊娠合并肾结石的相关知识, 使病人明白妊娠合并肾结石产生的原因、治疗方法、目的、有效性及注意事项, 取得产妇和家属的理解与配合。其次, 把以往此类病人治愈的成功经验以及此病的治疗护理措施对胎儿的安全性告诉病人, 为孕妇及家属提供心理支持, 增强了其康复的信心。第三, 提供人性化护理, 及时满足其日常生活和心理所需, 强调保持良好的心情有助于病情好转及维护胎儿健康。通过上述心理护理措施的实施, 所有孕妇都能保持良好心态, 遵医行为良好。

2.6 出院护理

有肾结石的孕妇再发结石的风险会增加[2], 从而使再发肾绞痛的危险增加, 因此应做好出院宣教工作, 宜均衡饮食, 多饮水, 每日尿量保持在2 000 mL以上, 以减少尿中钙盐沉积, 预防结石形成。坚持自我计数胎动, 定期产前检查, 定期随诊尿常规, 尤其注意有无血尿, 如再次出现腰腹痛、血尿等情况应及时就诊。

3 结果

56例病人经过保守治疗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 结石自发排出42例, 占75%;疼痛在72 h内缓解, 治愈率100%。

4 体会

妊娠期症状性肾结石是妊娠期的急症, 可导致孕妇严重不舒适, 甚至有诱发早产的危险, 及早明确诊断, 及时采取药物治疗, 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 可使妊娠期症状性肾结石的症状有效缓解, 促进结石排出, 从而保障母儿健康。

摘要:[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症状性肾结石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对策, 提高临床护理水平。[方法]对2005年1月—2008年12月入住我院的56例妊娠期合并症状性肾结石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保守治疗和有效的护理干预的实施, 结石自发排出42例, 占75%, 疼痛在72 h内缓解, 治愈率100%。[结论]保守治疗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促进肾结石自发排出, 缓解肾绞痛症状, 促进母儿健康。

关键词:妊娠,肾结石,护理干预

参考文献

[1]李亚珍.妊娠合并肾结石13例分析[J].中华现代医学与临床, 2006 (8) :99.

[2]杨慧霞.妊娠合并症[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129.

[3]郭虎, 龚继敏, 夏玉真.妊娠期肾绞痛36例临床分析[J].现代妇产科进展, 2004 (3) :230.

[4]周月华, 贾颖如.25例中晚期妊娠合并上尿路结石致肾绞痛病人保守治疗的护理[J].护理学报, 2007, 14 (11) :62.

[5]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143.

上一篇:最新教学模式下一篇:对羟基苯甲醛的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