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护理质量

2024-09-10

社区护理质量(精选12篇)

社区护理质量 篇1

摘要:随着我国深化医疗卫生改革, 社区卫生服务迅速发展, 卫生事业正在实现由医疗型为主向保健型为主的历史性跨越, 护理工作范围及职能也在不断地拓展和转变, 护理工作也从医院转向社区, 为之, 抓好护理质量管理是社区工作健康运转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社区护理,管理,质量

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疾病谱、死亡谱改变, 医院功能和结构的调整等充分显示了开展社区服务工作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加强社区护理管理是培养和提高社区护理人员素质与业务水平, 提高社区护理服务质量的良好途径[1]。根据我院社区发展现状, 就如何搞好社区护理管理谈些个人粗浅的体会。

1 建立管理制度, 制订各项考核细则

对照社区有关文件要求建立社区护理管理网络、各级人员工作制度、管理制度;制定常见病、多发病护理常规、社区护理操作规程、社区护理工作考核标准。为社区护理管理工作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2 质量管理

护理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和健康, 因此加强护理质量管理, 使患者满意, 是护理管理的中心任务[2]。社区护理在内容上与医院有很多相同之处, 如输液、导尿、灌肠等。但也有许多不同之处, 医患关系也不同于医院, 为此我们要求社区护士在完成正常的护理工作外, 还必须增加以下服务内容。

2.1 做好心理护理和卫生宣教

社区服务对象多为慢性病病人和老年病人, 他们不但患有躯体疾患, 心理上也常因久病不愈而产生焦虑、失望甚至对生活丧失信心。我们要求护士对他们都要有高度同情心, 热情服务, 引导他们增强对生活的信心, 同时对他们进行健康宣教, 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 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坚持发放健康教育处方, 建立健康档案, 每季度举办一次健康知识讲座, 使卫生保健知识逐步在社区普及。

2.2 实行家庭访视、上门开展基础护理工作、提供便捷服务

对中风、癌症等慢性病病人, 急性期已过, 长期住院给家庭生活、经济上带来很大的压力, 于是就可以转入社区由社区医护人员进行家庭访视, 上门服务以减轻压力。对于长期在家卧床患者, 依据需求提供基础护理及健康指导, 如褥疮护理、口腔护理、导尿等操作。并对患者及家属开展健康教育和生活技能指导。如家庭急救、康复护理等。为居民提供便捷服务。

2.3 开展妇幼保健

社区护士定期到居委会了解孕产妇的名单, 到区妇幼所拿产后访视本, 采取随机或定期方法对孕产妇进行孕产期健康指导, 如预防流产、指导母乳喂养及新生儿行为能力测查, 以便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3 护理培训

社区护理是一种对社区人员提供连续性综合性医疗保健服务, 它需要护理人员既熟练掌握护理专业的各学科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 还应掌握预防医学, 社会医学、老年、康复医学心理学及一些人文科学等知识[1]。故制定护理培训计划。

3.1 科内培训

每月组织护士学习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常规, 根据季节学习季节性疾病的护理常规, 如中暑、秋季腹泻等。根据社区的特点学习六种慢性病的护理常规。

3.2 院内培训

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业务学习及每季度护理查房, 提高专科护理知识, 如参加心血管内科的护理查房, 可以了解目前心血管学科的新业务、新动态, 以便更好地为社区慢性病人 (心血管病人) 服务。

3.3 院外培训

目前社区护士中, 学历大多为中专, 有些社区还聘用临时人员, 这些虽然能满足基本卫生服务, 但要为社区人群提供生理、心理、社区全方位和连续性的服务就存在着很大的差距[1]。因此, 我们在加强社区护士专业知识培训的同时, 还特别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利用各种渠道开展继续教育, 有计划、有组织的外派护士进行全科培训, 逐步培养综合型的全科护士。

4 转变服务意识

在社区工作首先就得转变思想观念。一切以居民的需求为主, 主动服务, 医护共同承担“六位一体”的服务, 每人有重点负责项目, 每项工作有交叉部分, 团队协作程度直接影响工作完成。所以要培养护士树立团队精神, 转变思想观念。

5 管理的方法

计划管理与随机管理相结合根据院护理部下达的各项指标, 对照标准认真领会精神, 在平时工作中收集资料并进行归纳总结, 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 做到每月有重点, 每周有安排。并将每项计划都落实到人, 使每个护士都明确自己所承担的任务和责任, 工作中发现新问题, 及时反馈, 再重新制定相应的计划、措施, 这样就形成动态管理。

6 抓好质量管理是促进社区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

(1) 社区质控工作在医院护理部的监督管理下执行, 将护理工作制成表格进行量化并制定考核标准, 采取每月不定期抽查、医院护理部各质控小组每月大检查相结合, 发现问题及时反馈, 及时解决, 并落实奖惩制度, 做到奖惩分明。

(2) 每月召开护理质控员例会, 布置传达有关文件精神和要求, 反馈护理问题, 修改工作流程、制定解决方案, 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各项护理工作。

随着社区卫生服务的广泛覆盖, 人民群众增长的多样化卫生服务需求日益提高, 社会对社区的要求标准和期望值越来越高, 建立健全的社区护理组织体系, 加强社区护理质量管理, 使社区护理健康发展, 是每个社区工作者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上海市护理学会.双月刊, 2005 (2) :61~62.

[2]赵红光.护士压力状况的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 2002, 17 (9) :689~691.

社区护理质量 篇2

1.2社区护理质量管理中缺少合理的考核考评体系:目前,大多数社区护理主要由各个医院或者本地的卫生单位负责,尽管卫生系统发布了发展社区护理的相关文件,但并未明确制定规章制度及评价指标。卫生机构或者医院领导均把临床摆在第一位,而轻视了社区护理,导致社区护理质量评价处于杂乱无章,均是自发形成的考核考评体系。

1.3考核过程中忽略了社区医院服务的社区居民的重要性:与国外发达地区相比,我国的社区护理人员还没有真正从以疾病为中心调整到以患者为中心。指标与质量评定及指标的制定缺乏务实性,违背了现代倡导的“以人为本”的理念,忽略了以医院内护理调整到以社区家庭护理,因此目前社区医院护理质量管理体制来看,在制定指标时未以社区居民为核心,仅强调“患者适应社区医院制度,而社区医院未适应患者需求”。在评价护理质量中忽略了社区居民对护理质量的.诉求及感受,脱离了实际与群众。

1.4社区护理人员对质量管理疲于应付:大多数社区医院护理质量评审多采用事后查,考核内容多为护士记录来评定护理质量,因此在考核时,很多护士为了应付检查,补写记录,甚至篡改记录,护士把考核看做包袱,疲于应对;同时,由于卫生资源分布不均,对社区医院物力投入较少,投入到社区护理上的资金更少,导致社区护理人员绩效奖励制度未有相应的财政支持,绩效难以准确执行,很难调动社区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因此社区护理人员很难重视护理质量的管理,不能起到提升护理质量的目的。

2对策

2.1加大对社区护理质量管理人员的管理培训:现任的社区护理质量管理人员因为欠缺护理管理知识,致使在管理过程中会出现盲目性与偏差。因而对于管理人员的培训很有必要,管理素质培训后进行必要的考核,考核通过者允许上岗,从而提升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

2.2建立健全社区护理质量管理考核考评体系:社区医院的健康发展应有相应的规章制度作保证。随着城镇居民的医保的建立,相关部门应考虑怎样能够和社区医院充分结合,充分利用社区医院的医疗资源为居民服务,让每个居民都能得到快速、便捷、高水平的社区卫生服务,促进社区卫生服务的持续发展。因此,卫生部应促进有关部门增强对社区护理的管理,建立科学严谨的质量考核考评体系。

2.3以社区居民为中心,将重视社区居民对卫生服务的心理需求纳入考核指标: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往单一的护理技术服务己经不适应现代社区医院的发展。社区医院的医护人员应以人为根本,以社区居民的需求为中心,在重视社区居民的生理疾病的同时,应给以居民足够的尊重和爱护,能够和居民深入交谈,关注社区居民对卫生服务的心理需求。在社区医院护理质量管理中应该把管理决策、制度和患者紧密联系起来,管理者应该充分重视护理人员在服务的过程中是否使社区居民满意,而不应该仅关注护理人员工作是否完成。社区医院护理质量管理人员应坚持“以人为本”,制定护理质量的考核标准。

社区护理质量 篇3

【关键词】糖尿病;社区;护理干预;生活质量

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我们对32例糖尿病患者在服用降糖药物和一般护理基础上进行社区护理干预,患者的血糖和餐后血糖均明显下降,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64例患者均符合糖尿病的诊断标准[1] 。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32例。干预组男17例,女15例,平均年龄47.6岁,病程4~10年,平均5.9年。对照组男19例,女13例,平均47.6岁,病程4~9年,平均6.1年。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上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降糖药物和一般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社区护理干预。包括(1) 成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档案,联系电话,和住址路径图放于档案中,主管护士定时给患者讲解、评估、教育评价达到最理想目的。(2) 膳食指导:目标是控制血糖,维持理想体重,合理控制总热量,保持营养的合理性,高纤维清淡饮食,不吸烟,不喝酒,帮助患者及家属掌握饮食原则,饮食中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比例合理(碳水化合物50%~60%,脂肪30%~40%,蛋白质10%~20%),摄取的脂肪应以单链不饱和脂肪酸为主。(3)预防低血糖:糖尿病患者应按时进餐,不要过度饥饿,避免运动过量,不要盲目限制饮水,平时随身携带几块糖果,以备急用,服药后按时进餐,定期测血糖,当发生低血糖先兆如心慌饥饿时及时口服糖果或糖水。(4)正确服用降糖药:通过健康教育帮助患者理解正确服药对控制血糖及预防并发症的意义和作用。提高患者的服药遵医行为,按时按剂量服药,注意用药后的反应和血糖变化,不要随意自行增减和改变药物,有特殊不良反应及时就医。(5) 成立糖尿病健康俱乐部,相互学习、搞好病友之间的关系,建立一个团结友爱的环境,从而消除患者恐惧焦虑心理,建立积极治疗的信心。(6)组织收看糖尿病相关录象。针对不同人群制定出健康食谱和运动计划。请有关专家讲解饮食运动健康教育及疾病相关知识学习,讲授与讨论相结合,讲解血糖正常值,复查血糖的目的、意义、注意事项。最好的糖尿病治疗原则即教育心理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在饮食方面推荐合理膳食、限制钠盐摄入(每日食盐量6 g以下),减少膳食脂肪,补充适当蛋白质,多吃粗纤维蔬菜,摄入足量钾镁钙,限制烟酒。在运动方面指导患者进行中小强度长时间的有氧运动,如快速步行、慢跑、游泳、登楼梯、每项运动不少于30分钟。餐后60~90分钟后活动为益 ,循序渐进,保持中等负荷的运动强度。掌握足部护理。(7) 定期举办联谊会、电话随访。嘱患者及家属如有需要随时联系,个别指导,讲解糖尿病并发症及危害。讲解血糖、血压调脂的经验,对饮食不佳或不能坚持运动者给予指导。(8) 布置作业、检查提问、每次家访时均发放收回护理干预卡,使患者都能了解糖尿病有关知识,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和保持良好的心态的重要性。对疾病有一个正确认识,切忌听信某宣传而中断药物治疗,有规律用药。在漫长的生活道路上学会管理自己,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充分体现“以患者为中心”、使患者主动参与的、最理想的共同参与型护患关系[1] 。

1.3 观察项目

于治疗护理前、后分别对患者饮食控制、运动状况、服药依从性进行评分,均以0~3分计,标准如下;0分:长期坚持合理治疗、饮食和运动;1分:偶尔不坚持合理的治疗、饮食和运动;2分:常常不坚持合理治疗、饮食和运动;3分:基本上不坚持合理的治疗、饮食和运动。与治疗前、后就诊时分别检查血糖及血尿常规。

1.4 疗效判断

显效:护理后评分下降≥75%;有效:评分下降50%~74%;无效:评分后<50%。当治疗前评分总积分为零患者不评估护理疗效。总有效率=(显效病例数+有效例数)/总病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0.0统计学分析软件对结果进行整理,以均数±标准差(x±s)形式表示。

2 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对照组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均明显下降(t分别为2.40和2.44)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7,P<0.05)。表1 两组疗效比较 (略)

3 讨论

3.1 糖尿病是我国常见病、多发病,在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中,健康教育是很重要的一环,糖尿病患者一般认识不够,自己不足以重视。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由此引起的各种急性并发症[2]。加强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系列的健康教育,逐步改变患者的不正确认识和态度,提高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从而促进行为发生改变。干预后患者可以根据病情主动对自己的饮食、起居、生活习惯、方式重新调整安排,有效地解决了各种问题,并通过和患者经常接触、交流沟通,密切了护患关系,赢得患者和家属的信任。有助于患者积极主动配合治疗,提高了遵医率。糖尿病患者只有很好地遵从医嘱,才能长期控制疾病,保持血糖稳定,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3.2 社区护理干预是医院护理工作的延续,可以随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恰当的指导和帮助。如针对老年患者经常忘记服药问题。帮助他们设计3个不同颜色的药杯,分早、中、晚用。每晚摆出一天的药,并把药杯放在床头桌或茶几容易看见的地方。上闹铃定时提醒,有效避免了漏服药的现象。另外,帮助患者联系购买血、尿糖试纸。

3.3 家庭双重监督机制是患者有力保障,社区护理干预促进患者康复,对糖尿病患者实行护理干预,让家庭参与监督护理。尤其是饮食控制方面,及时发现治疗过程中的问题,随时了解患者的遵医过程。随时与社区护理联系,使患者得到相应指导和帮助。协助患者建立有规律的健康生活秩序的同时,注意减少发病危险因素,养成良好饮食习惯非常有意义。

3.4 运动是控制糖尿病症状的有效方法之一。它可增强机体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有利于控制血糖和体重,改善心肺功能,促进机体代谢,增强机体抵抗力。根据老年患者的特点,在帮助他们制定运动计划时,因人而异,选择运动强度较小的项目,如散步、做操,时间的控制:尤其在餐后1~2 h降糖效果最明显,并且运动时间不宜过长,30~60 min为宜。

3.5 社区护理干预在传统护理基础上进行一系列有计划的全身心护理。改善患者的无知状态,这是长期控制病情的基础。采取个体教育对糖尿病患者是必要的、有效的。可以改善他们的心理状态,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这使有效控制病情基础,态度,行为水平、知晓率显著改观。建立完善的社区护理体系势在必行。

干预组进行健康教育和行为指导护理后,同对照组比较,血糖明显得到控制,达到满意的效果,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保健意识,经过社区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健康教育后,患者不仅掌握了糖尿病的相关知识,改变了不良的生活习惯,而且建立了良好的心态,能积极面对疾病,取得更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 李玉芬 .內科病人健康教育效果量化评价方法探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3A):15-16.

探讨提高社区护理教学质量的方法 篇4

关键词:社区护理,教学质量,教学方法

世界卫生组织 (WHO) 提出21世纪的护理工作由医院向社区发展, 护理人员将成为初级卫生保健的主力军和健康教育的主要实施者。为适应医疗服务要求, 满足市场需要, 在社区护理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使其知识结构和能力满足市场需要, 成为社区服务体系发展中的高技术型护理人才。在教学过程中, 笔者采用了一些教学方法, 现总结如下。

1 转变观念, 重视社区护理教育

随着卫生事业改革的深化和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日益增长, 社区护理服务已全面展开。社区护理将成为21世纪的护理发展方向, 中国将有很大一部分护士走出医院进入社区开展社区护理工作[1]。社区护理不同于临床护理, 其护理对象、范畴、性质、责任远大于传统意义上的医院护士, 社区承担着多元化角色, 为社区个人、家庭、群体提供健康服务, 如健康教育、家庭护理、康复指导、妇幼及老年人保健和心理咨询等, 所以在社区护理教育中需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2 应用适宜的教学方法, 培养主动灵活的学习型人才

2.1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

教学方法变革的中心思想在于教师要启发性地教, 学生要探索性地学。以问题为基础 (PBL) [2]的教学过程符合这一中心思想。PBL教学法能促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思考、表达,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特别是学生能够主动在课外、课前学习, 充分发挥潜力, 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围绕知识点, 深入临床一线寻找或设计病例并提出问题, 让学生去查找资料、分析、讨论、解决问题, 在自学与讨论中牢固掌握各学科知识。以糖尿病病人居家护理为例, 教师选择典型案例发给学生, 根据本次课堂教学目标提出讨论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根据所学知识或查找资料讨论糖尿病的预防, 以及糖尿病对病人及其家庭的影响, 并针对病人情况制订详细的居家护理计划, 形成讨论报告。这样既可使学生牢固掌握相关知识, 又可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2 角色扮演教学法

学生扮演角色的目的是完成某项学习任务或检查自己的学习效果, 或为以后的实际工作做准备。角色扮演需要学生扮演投入, 演练时间越多演得也越好, 学生在娱乐的同时, 也学到了知识。角色扮演可以有很多主题, 如在讲授“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时, 可在课堂上设计如下模拟情景:由学生扮演不同阶段的家庭成员, 从新婚不久的夫妻成为三口之家, 孩子长大结婚后成立新的家庭到夫妻一方离世。在这样的角色扮演中, 学生讲述该家庭各阶段的类型、家庭权力、功能及各阶段的发展任务, 在轻松的课堂气氛中完成学习任务。运用这种方法时, 除参加表演的学生外其他学生也要在总结时发表意见。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控制节奏、提供帮助, 既负责引导学生进入角色, 也负责将学生拉回现实。让没有参演的学生首先评价, 然后是参演的学生谈感受, 最后教师进行点评。

2.3 演示教学法

社区护理是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 是该专业最重要、最实用的课程, 所讲授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操作是社区护理工作中最常用的、带有普遍性的知识, 完成社区护理的学习是社区护理人员进行社区护理工作的最根本条件。社区护理的教学效果直接体现在学生的行为上, 并影响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评价。社区护理最显著的特点是授课后学生要会操作, 形成稳定的技能, 并逐步过渡到能为病人服务, 体现出操作的规范性、准确性、人文性。因此, 教师需对社区护理进行教学方法改革, 除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讲授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外, 还可采用演示教学法进行现场演示 (内容包括知识、技能、态度) , 以便学生看到最标准的操作方法, 从而明确操作练习的方向与标准。

2.4 多媒体教学法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得到广泛使用。我院购置、自制了一批专业基础与专业课的多媒体课件和光盘, 将信息技术与护理课程整合, 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影视技术引入护理教学中,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多媒体教学, 使教学过程图文并茂、声乐并存, 教学效果大大提高。

2.5 角色置换教学法

学生将来的服务对象是病人, 为使学生尽早进入角色, 理解病人痛苦, 我们采用了角色置换教学法, 让学生两人一组互为病人和护士, 做技能练习。如在讲授家庭访视的内容时, 教师首先对学生讲述家庭访视的基本步骤, 要求学生两人一组分别扮演病人和社区护士, 扮演社区护士的学生要求演示访视前、访视中、访视后的操作过程 (包括与病人联系、询问病情、身体检查、病情处理、健康教育、预约下次家访的时间等) , 最后师生共同点评。学生通过角色置换则可掌握家庭访视的技巧, 为今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6 社区实践教学法

社区护理内容多、学时少, 教学易流于形式。针对该问题, 应增加实践内容, 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社区实践活动均在课余时间进行, 在流感高发期, 组织学生进入社区, 面对不同人群、家庭, 以“冬、春季节如何防治流行性感冒”为题开展健康宣教活动, 重点讲解流感的致病菌、传播途径、临床表现、居家护理等内容, 并为重点人群建立健康档案。活动结束后要求写出实践报告, 在实践中增加学生对健康与疾病的感性认识, 增进与社区人群的交流, 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2.7 调查法

主要调查社区护理专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教师带学生去社区, 观察社区护士所需的技能, 了解社区护士的待遇。在调查前, 师生要做好充分准备。教师要了解学生想知道什么, 然后分组进行准备;学生将问题设计好, 并对如何与社区护士交流进行探讨。调查结束后, 小组内进行评估, 然后在班级内做报告 (包括内容、调查成果、采访方式等) 。

2.8 知识、技能操作竞赛教学法

我们采用知识、技能操作竞赛教学法, 开展多项护理知识技能操作竞赛, 学生的学习、训练成果得到及时肯定, 极大地鼓励与培养了学习兴趣。

2.9 模拟教学法

在教学中, 我们充分利用多媒体实验室的仿真电子模拟标准———立竿见影人 (仿真心肺听诊模拟人、仿真腹部触诊模拟人等) 实施模拟教学法, 使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全面、系统、规范地掌握体格检查方法及真实观察异常的体征。

3 讨论

3.1 多种教学方法并用, 有利于提高教师自身业务水平, 促进教学相长

在授课过程中, 环环相扣的教学过程激发教师不断学习, 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在不断充实、完善自己的过程中, 教师的知识结构完成由质到量的飞跃。

3.2 适合学生心理特点

与传统教学法相比, 学生更倾向于创新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再被动接受知识, 而是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对知识结构具有感性认识, 在轻松的教学环境中掌握知识, 并把握实践机会, 充分开发学习潜能, 拓展知识, 提升创造力, 提高评判性思维能力。

3.3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 社会所需求的护理人才已从单一的技能型转变为全方位素质型[3]。通过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可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并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中提高语言沟通能力,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提高团队意识, 达到一课多练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黄志红.加入WHO护理教育改革的探讨[J].护理研究, 2003, 17 (3) :295.

[2]樊新霞, 刘永兵, 姚鸣.PBL教学法在《健康评估》教学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护理教育, 2009, 6 (1) :10~12.

社区护理质量 篇5

【教学目的】

1.掌握肺结核、细菌性痢疾、甲型和乙型肝炎及艾滋病病人的社区管理与居家护理措施 2.熟悉传染病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传染病分类与报告 3.了解传染病的概念与特征

【教学重点】

肺结核、细菌性痢疾、甲型和乙型肝炎及艾滋病病人的社区管理与居家护理措施

【课程类型】 新知识理论课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讲授法(结合提问、社区案例等进行启发式教学等)、讨论教学

【教 具】

多媒体电脑、多媒体投影仪、投影屏幕、多媒体课件、激光笔等

第八章 社区传染病的管理与居家护理

第一节

传染病概述

一、概念

(一)传染病的概念

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具有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在人群中形成流地的疾病。

(二)传染病的特征 1.基本特征(1)病原体(2)传染性

(3)流行病学特征(4)感染后名疫

2.临床特征、病程发展具有阶段性,症状特征具有一定的共性。

二、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

(一)流行过程的基本环节 1.传染源

传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或动物。(1)传染病病人(2)病原携带者(3)受感染的动物

2.传播途径

空气飞沫传播、经水传播、经食物传播、接触传播媒介节肢动物传播、经土壤传播、垂直传播、医源性传播。4.易感人群

(二)影响因素 1.自然因素的影响 2.社会因素的影响

三、传染病的社区管理

(一)传染病的预防 1.改善环境卫生条件 2.健康教育 3.预防接种 4.疫情报告

(二)传染病的控制 1.控制传染源(1.)传染病患者(2)疑似患者(3)病原携带者(4)接触者 2.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人群

4.疾病暴发流行时的紧急预防

(三)社区传染病护理的特点

1.专科性强、需要多学科的知识和技能 2.病性复杂,人员素质要求高 3.强调预防为主,做发消毒与隔离 4.做好心理护理

5.开展健康宣教,及时发现并报告疫情

四、传染病的分类与报告

(一)传染病的种类

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将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大类。甲类两种:鼠疫、霍乱 乙类26种 丙类11种

第二节社区常见传染病的管理与居家护理

一、肺结核的社区管理与居家护理 结核病

(一)结核病的社区管理 1.管理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 3.增强人群免疫力

(二)结核病的居家护理 1.饮食护理

2.休息与活劝 3.用药护理 4.消毒隔离 5.洛血的护理 6.心理护理

二、甲型和乙型肝炎的社区管理与居家护理

(一)甲型和乙型肝炎的社区管理 1.管理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人群

(二)甲型和乙型肝炎的居家护理 1.饮食护理 2.休息与活动 3.用药护理 4.消毒隔离 5.心理护理

三、细菌性痢疾的社区管理与居家护理

(一)细菌性痢疾的社区管理 1.管理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人群

(二)细菌性痢疾的居家护理 1.饮食护理 2休息与活动 3用药护理 4.消毒隔离 5.症状护理 6.心理护理

四.艾滋病的社区管理与居家护理

(一)艾滋病的社区管理 1.管理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人群

社区护理质量 篇6

关键词 社区护理发展 社区护理教育 卫生服务人员

一、国内外社区护理发展现状

(一)美国社区护理。美国社区护理开展时间较长,体系相当完善。上世纪60年代初就通过了联邦政府医疗资助项目,将家庭健康护理扩展到花费较少的医院外社区健康护理。20世纪80年代末又提出了把全国的卫生工作重点转向初级保健。美国社区护理机构是一个独立的医疗单位,护士占80%以上。社区健康护士一般由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和临床经验丰富的注册护士承担,要求至少有3年~5年临床经验,具有较强的决策能力及合作和管理能力。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和设备的完善,许多社区护士涉及和参与二、三级医疗保健,社区护士逐渐趋向于具有硕士学位者,2000年在社区护士中具有硕士以上学历者达11.6%,远远高于医院护士7.6%的比例,又通过专科护理专家(Nursing Specialist)制度,使社区护士具备较高的行政管理能力,并与医生合作,管理和实施各项工作。美国护士协会(ANA)1986年制定社区护理活动基准为:理论、资料收集、诊断、计划、实施、评价、质量保证及专业人员的开发、与其他部门的合作、研究等,共9个领域。

(二)英国社区护理。英国是现代护理开创者南丁格尔的故乡,也是社区服务的发源地。目前,英联邦卫生保健系统大致由“家庭-初级保健-院外治疗-院内治疗”组成,而初级卫生保健是构成整个卫生服务及社区服务系统的重要部分。80年代以来,英联邦广泛实施了3种社区服务,即教区护理、保健访视和学校护理。教区护理是英联邦社区护理中最重要的服务形式。主要护理内容包括家庭护理、术后护理、病人出院护理、保健中心护理及社区护理等;健康访视的主要护理任务是疾病访视、婴幼儿及老年人巡视、预防和健康教育;学校护理大致分为两方面:一是选择和实施对学生的筛检,二是对学生的卫生保健及健康促进。英国的社区服务工作主要由社区护士来完成,社区护士的培养比医院护士要求更高,一般为3年基础教育,毕业后还要进行1年社区护理技能培训,使之有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以适应社区保健工作的需要。

(三)韩国社区护理。韩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大力发展社区护理事业,并迅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70年代末试行了医疗保险政策,不仅解决了大量社区贫困居民的医疗费用问题,也使护士真正作为独立的角色,与医生、卫生技师一起作为保健管理者,担当起了初级保健医疗的任务。分布在社区各个部门工作的社区护士可分为精神保健看护师、保健看护师、家庭看护师、助产士、保健诊疗员、产业看护师、母子(妇幼)保健人员等,约占韩国护士的20%。韩国的社区护士必须毕业于看护大学并在临床上积累一定经验,在国家指定的专门机构经6个月至1年的专门培训和考试合格后,才可获得国家认可的资格。社区护士的主要任务有直接护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环境的监督和指导、实习指导、转诊和行政业务等。

(四)我国社区护理。我国社区护士的角色仍以二级预防的角色为主,与国外社区护士的角色和职能相比较局限,其主要原因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服务站工作的社区护士人数少,负担过重;从事社区服务的人员缺乏相关知识和能力;社区护理工作的相关政策不够健全等。此外,社区护理学的专业定位不明确,服务内涵和模式与社区卫生服务定位不一致,系统性的社区护理学研究相对滞后等因素均是目前我国社区护理发展存在的问题。

二、各国社区护理发展现状对我国社区护理专业教育的启示

(一)教育项目多样化,各课程间合理衔接,突出社区护理专业特色。结合我国医疗卫生大环境,开设具有我国特色的满足社区护理发展需要的社区护理专业学士课程、研究生课程,针对不同学历层次,制定不同的培养目标和具体的培养方案。此外,为了避免科目重复,可以将课程分等,各级课程均包括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根据不同学历层次,规定不同的选择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进行自主选择,在不同等级课程的学习中尽可能避免科目重复,并兼顾自身的专业兴趣。

(二)社区护理除了面向社区、家庭与个人,还可进一步丰富专业学习方向。正如美国护理专业研究生方向主要分为临床型和科研型,前者以培养临床护理专家为目标而后者主要培养护理教育者或护理研究人员,社区护理研究生课程也可分为两个方向:即社区护理专家和护理教育者或护理管理者,前者侧重于社区评估、计划、评价、政策、健康促进、疾病预防,并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学习病例管理、学校护理、职业卫生护理、家庭护理、公共卫生护理、心理健康护理、学习障碍者护理等内容;而后者则侧重于教育及管理方面。

(三)教学内容以人和健康为中心,打破学科界限,突出护理专业特点。社区护理专业课程应结合社区实际,以某一特定人群服务或某一临床问题为切入点将此项工作所需的知识技能组织在一起,综合讲授基础科学与临床科学,使两者有机联系。如迈尼多巴大学开设的“初级保健技能与社区保健”专业,其核心课程之一为“初级保健技能—临床干预”。该课程学习临床工作中常见的急慢性健康问题,涉及领域包括:病理学、影响健康的社会心理因素、特异性诊断、管理计划、转诊与随访策略、手术、生殖健康、儿童及成人急救。

此外,加强社区护理教学基地建设,使早期接触社区,加大实践比例增强学生实践技能,从而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社区实践中,还应加强师资培养,带教老师不仅要临床经验丰富,而且需具备教育技能;教学中应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与评价方法,着重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罗洪.美国社区健康护理见闻[J].中华护理杂志,2001.

[2]刘虹,王云翠.国外社区护理对我国社区护理教育的启迪[J].中医教育,2003.

[3]郭红.韩国社区护理发展启示[J].中华护理杂志,2004.

[4]李春玉,金胜姬.国外社区护理现状及其发展方向[J].中华护理杂志,2004.

社区护理质量评价满意度调查分析 篇7

随着国家社区卫生综合改革的深入,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已经向社区卫生服务站延伸, 向社区居民家庭延伸, 社区护理工作也相应的紧跟步伐, 向站所、向社区居民家庭延伸。因此, 再用二级综合医院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护理工作进行评价已与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发展不相适应。上海市徐汇区卫生计生委于2014年6月初, 首次成立独立的社区护理质量评价小组 (简称评价小组) , 由社区护理专家担任评价小组组长和成员, 请二级医疗机构专家作为指导, 结合社区六位一体工作重新制订质量评价指标。2014年6月底, 评价小组应用新的评价指标对区属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督导评价。2014年7月, 徐汇区卫生计生委对社区护理质量评价工作开展满意度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社区护理质控组专家的建立

在上海市徐汇区1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选取4名总护士长作为专家成立评价小组。为保证护理专家的权威性, 入选的护理专家在社区护理管理岗位工作年限≥5年, 所在单位均为国家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中级职称2名, 高级职称2名, 年龄41.75岁±7.04岁。

1.2 社区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的建立

社区护理质量评价组根据《社区护理管理的指导意见》《上海市创建国家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评审标准》《上海市综合医院管理评估标准指导手册》和国内外文献, 初步形成社区护理质量评价标准, 初稿完成后组织专家评阅并反复修改后确立标准。

1.3 组织培训

社区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建立后, 社区护理质量控制组组织徐汇区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总护士长及社区卫生服务站护士长开展社区护理质量评价标准的培训和标准解答, 培训以PPT的形式进行。

1.4社区护理质量评价

社区护理质量评价工作由1名高级职称、1名中级职称评价小组成员到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站所, 通过现场查阅护理工作记录及观察护理工作过程进行评价。

1.5 社区护理质量评价满意度调查

该表由8个项目组成, 项目内容经专家反复讨论确定。每项0分~3分, 其中3分为满意, 2分为较满意, 1分为一般, 0分为不满意, 总分24分。

1.6 统计学方法

统计分析软件采用Office2010excel。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计数资料用例数 (百分率) 表示。

2 结果

2.1 社区护理质量评价满意度表收发情况

在社区护理质量评价工作结束后, 由徐汇区卫生计生委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统一发送至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总护士长邮箱, 在确定各总护士长收到邮件后, 要求在1周内以邮件的形式反馈。结果发送12份, 回收10份, 回收率83.33%。

2.2 社区护理质量评价满意度得分情况 (见表1)

各项目满意度为76.67%~96.67%, 满意度 (89.17±6.11) %, 一半以上项目的满意度在90%以上, 个别项目满意度低于80%。满意度最高的项目为评价指标内容, 督导方式最低, 其他满意度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指标分值分布、反馈方式、指标解释和培训方式以及兼顾站所。

3 讨论

护理质量评价[2]是护理管理中的控制工作。通过护理质量评价工作达到肯定护理工作成绩, 及时发现护理工作问题, 纠正偏差, 规范护理行为, 持续提高护理质量的目的。满意度调查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区属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本次社区护理质量评价的满意现状, 找出护理质量评价工作的不足之处, 提出相应改进建议。

3.1 社区护理质量评价指标要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与以往单纯评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工作质量不同的是, 本次评价指标的构成增加了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护理工作质量的评价, 整个评价过程能更全面地反映整个社区的护理工作质量。本次调查结果显示, 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社区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内容、分值分布满意度分别为96.67%和93.33%, 远高于项目平均值 (89.17%) , 说明评价的各项指标构成贴近社区护理工作现状, 指标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较强, 这可能与评价小组成员均来自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长期立足于社区护理管理工作, 熟悉社区护理工作, 社区护理质量评价的内容源于社区密不可分。

3.2 科学的评价方法有助于社区护理质量的提高

本次社区护理质量评价工作由2名评价小组成员组成专家组, 通过现场查阅护理工作记录及观察护理工作过程的方式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其站所的基础质量、过程质量和终末质量进行评价, 达到发现护理工作问题、纠正偏差、规范护理行为的目的。评价结果能全面、客观、真实地反映社区护理工作质量。但从表1可得出, 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本次护理质量评价督导方式不是很满意, 满意度仅为76.67%, 远低于项目平均值, 可能与评价小组成立时间不长, 评价专家均为首次参加外单位质量评价, 缺乏一定的质量评价技巧和经验有关。因此, 建议评价小组成员在今后的质量评价工作中, 本着督促、指导、学习态度与相关单位沟通交流, 达到持续改进的护理质量评价目的。

3.3 单独成立评价小组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本次社区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内容的满意度高达96.67%, 这与评价指标的制定立足于社区护理工作, 贴近社区护理工作实际, 能较全面地反映社区护理工作内涵有关。说明单独成立评价小组, 让社区专家担任评价小组专家开展社区护理质量评价工作更能反映社区护理工作质量。因此, 认为单独成立由社区专家组成的评价小组非常有必要。

综上所述, 在社区护理质量评价工作中, 由社区护理专家组成评价小组对区域社区护理工作进行督导评价, 更能结合社区护理实际工作构建评价指标, 规范社区护理行为, 持续提高社区护理质量, 更好地为社区居民健康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王远湘, 欧玉兰, 张淑兰.中等发达城市社区护理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J].中华全科医学, 2013, 11 (5) :907-908.

社区护理质量 篇8

关键词:慢性病老年人,护理干预,健康行为,生活质量

老年人慢性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因此, 普及健康教育基本知识, 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习惯, 对降低各种慢性病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对南昌市16个社区168名身患各种慢性病的老年人进行了各类疾病的健康教育, 通过护理干预, 提高了老年患者的自护能力和家属的照顾技巧,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 工作对象

为志愿护理队伍, 由南昌市5所医疗机构的高中级医护人员96人及南昌市卫校师生共200人组成。

1.1.2 护理对象

为16个社区168名身患各种患慢性病的老年人, 其中男99例, 女69例;年龄38~82 (平均62) 岁;全部为身患各种慢性病的老年人, 住院17例。

1.2 方法

(1) 志愿者义工护理服务:每周假日, 以“片医、片护”的责任包干形式, 入户家庭访视, 进行一对一的交谈。 (2) 制定健康教育计划:图文并茂的健康行为形成方案, 每月进行保健知识讲座、开展各种类型的健康教育咨询, 培训家庭护理员。 (3) 指导患者改变不良的行为习惯:首先建立个人健康档案, 收集不良行为的行为习惯, 内容包括: (1) 不服药:全年服药时间<2个月; (2) 无规律服药:近3个月内未遵医嘱, 自己更换降压药>2次, 或近2周内漏服药>2d; (3) 摄盐过高:食盐摄入量>6g/d; (4) 嗜烟酒:吸烟>5支/d, 饮白酒>50ml/d; (5) 活动过少:有氧活动<1h/d。并针对不良行为进行护理干预。

2 结果

2.1 16个社区168名身患各种慢性病的老年人接受护理干预前后行为习惯的改变 见附表。

2.2 对社区护理干预服务进行了跟踪调查

健康行为形成率75%, 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90%, 健康教育覆盖率100%。

3 讨论

加强对家属的宣教。家庭成员是病人精神和活动上的最主要的支持者, 能帮助和督促病人改变其不良生活方式, 为其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情感支持, 有利于社会和家庭的稳定。老年人居室环境, 力求选择安静、阳光充足的地方, 最好住楼房的下层, 减少登楼的劳累与危险。也便于外出散步或轮椅出入活动。老人的心理护理, 老人由于工作岗位到退休在家闲居无事, 生活和兴趣范围缩小, 时常感到苦闷, 茫然不知所措, 对外界事物了解少了, 作用意识减弱[1], 有的老人变得暴燥, 有的变得敏感猜疑, 有的特别担心自己健康受到威胁, 甚至失去生活的乐趣和愿望, 易患心身疾病。所以应对老人的心理活动要给予特别的关注, 以维持老年的心身健康。这就需要多与老人谈心, 了解老人所忧所需, 了解老人的真实思想和实际问题并设法加以解决。另外, 老人饮食以清淡可口, 少油、少盐、软食, 富于营养易于消化的原则, 最好少食多餐, 每日定时进3~4次为宜, 还应注意细嚼慢咽。有些老人还需要喂食, 喂食不要急躁、仓促, 严防食物误入气管。食品上要有丰富的蛋白质, 鼓励老年人多食鲜奶豆制品瘦肉等蛋白质饮食, 但蛋白质过高的饮食可使药物在体内分解加速, 故应掌握适量[2]。并坚持运动, 提倡每日步行活动, 鼓励有氧活动, 如太极拳, 门球、自由操等, 保持你一个乐观的心态。健康教育是预防和控制慢性病的有力措施, 健康教育的效果直接影响老年患者的知晓率以及病人的健康行为模式。人及文化程度较低的人群以家访、图文并茂、解答疑惑的形式开展教育易被接受。同时每周入户访视, 监测血压, 督促用药, 增强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慢性支气管炎等患者对自己健康的关心程度。由于社区人群对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的危害认识不足, 同时对慢性病患者缺乏有效的管理, 致使部分患者无规律服药, 甚至不服药。通过社区护理干预, 定时监测T.B.R.BP, 家庭访视, 指导用药, 使患者能认清疾病的发生机理和危害性, 有意识的进行自我保健, 坚持治疗, 避免或减缓病情的发展, 从而提高了生活质量。改善生活方式、控制危险因素使慢性病管理的有效手段。生活指导加上药物治疗可有效的控制血压, 达到减少脑卒中、冠心病的发病的目的[3]。通过护理干预, 提高了老年患者的自护能力和家属的照顾技巧, 使他们愉快地渡过晚年并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孙建萍.老年人的心理卫生[J].护士进修杂志, 2002, 17 (7) :487-489.

[2]王建刚.药理学[M].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3.184.

社区护理质量 篇9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抽取220例广州市荔湾区昌华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辖内的社区空巢老人纳入护理干预研究, 试验组及对照组各110例。两组空巢老人在性别、年龄、经济来源、文化程度、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等方面比较均无明显差异 (P>0.05) 。

1.2 方法

1.2.1 基线评估

社区护士深入空巢家庭, 说明干预的目的, 征得老人的同意和积极配合。评估空巢老人的一般资料、日常生活能力、健康行为心理状况等。

1.2.2 试验组

社区护士每2周对空巢家庭访视1次, 每次约半小时, 采用一对一的方式对空巢老人进行护理干预, 包括健康行为干预、日常生活锻炼及心理护理等。

1.2.3 对照组

社区护士给予常规护理干预, 主要为其建立社区健康档案, 患者有问题与社区护士联系, 护士每月或每季度对其进行家庭访视一次。

1.3 评价与指标

1.3.1 健康行为评价

健康行为评价[2]包含:饮食规律;按时吃早餐;体质量保持正常值;睡眠时间 (6~8h/d) 适度;参与体育活动锻炼;不吸烟;不饮酒。

1.3.2 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分为两个部分: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和躯体生活自理能力量表[3], 其按照程度可分为Ⅳ级。Ⅰ:生活完全可以自理;Ⅱ:生活自理稍有难度;Ⅲ:生活自理要他人提供帮助;Ⅳ:生活完全依靠他人帮助;分值越低, 证明空巢年迈老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就越强, 反之就越差。

1.3.3 心理功能评定

心理功能多采用抑郁自评量表[4]作为老人的评定指标。此量表包括20个条目, 每一个有关症状都相当于每一条目。每个条目均按l~4级评分, 分数越高, 表示抑郁程度越重。

1.4 数据处理

用SPSS l5.0统计软件完成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两组健康行为比较

试验组及对照组在干预前健康行为比较无差异 (P>0.05) , 见表1。试验组与对照组在干预后进行组间比较, 在经常吃早餐、饮食规律、保持适当体质量、保持适当睡眠、经常运动及不饮酒方面,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但在不吸烟方面,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2.2 干预前后两组生活自理能力、心理状况评价指标比较

在生活自理能力、心理状况方面, 试验组干预前后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1) , 而对照组干预前后组间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3。

与干预前比较*P<0.05, **P<0.01

3 讨论

空巢年迈老人由于无子女或得不到子女的细心照顾及不正确的生活方式, 导致各种较高的患病率的发生。所以, 健康教育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对空巢年迈老人是十分重要的, 主动行为尤为重要。社区护理干预是帮助老年人建立有益于身心健康的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的有效措施[5]。本研究中, 护理人员要定期对空巢老人进行科学生活指导, 帮助老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研究结果来看, 在实施社区护理干预后, 老人在运动、早餐习惯、饮食习惯、体质指数、睡眠以及饮酒等六个指标方面的改善较为明显, 但其在干预前后的吸烟情况差异不大, 未起到明显干预效果。这可能与长期的尼古丁成瘾以及生活习惯有关, 且不乏有心理因素, 这需要护理人员加强对其心理以及习惯的干预。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和能力直接反应着他们的健康情况, 可以作为评估其健康状况的一个指标, 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老年人的健康生命质量水平[6]。因此, 帮助空巢老人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 是提高其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社区护士在护理服务过程中, 在自理方面予以具体的指导和校正。研究结果表明干预后空巢老人自我护理能力有提高。空巢老人是社会上的及特殊群体, 精神慰藉极度缺乏, 多数心理问题容易引发[7]。本研究以空巢老人的护理需求为导向, 正确树立健康观并建立良好社会支持系统, 同时为其提供“精神赡养”, 使之有强烈的心理归属感。而结果亦表明, 社区护理干预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

对长期受空巢状态刺激的老人, 对其实施具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如情感支持、心理干预、健康教育、社区服务等, 可以有效改善老人的心理状态, 帮助其培养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习惯, 从而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身体素质。

摘要:目的 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空巢老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空巢老人220例, 试验组110例接受定期随访, 同时接受健康行为、生理、心理等方面的护理干预;对照组110例接受常规社区护理。比较两组效果。结果 干预后两组健康行为 (除不吸烟外) 、日常生活能力、心理功能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社区护理干预可改善空巢老人的不健康行为, 有效提高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生活质量,空巢老人

参考文献

[1]杨冬叶, 赵勇.我国空巢老年人的现状与对策[J].现代临床护理, 2004, 3 (5) :60.

[2]Thoresen CE, Eagleston JR.Counseling, health, and Psychology//BrownSD, Lent RW.Handbook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M].New York:JohnWiley&Sons, 1984:930-935.

[3]林菊英.社区护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8:75.

[4]汪向东, 王希林, 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 1999:194.

[5]李德华.社区护理干预对农村老年人健康行为的影响[J].右江医学, 2010, 38 (1) :65.

[6]孙晓春, 王琼, 黄芬, 等.军队离退休干部的日常生活能力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05, 13 (1) :29.

社区护理质量 篇10

关键词:糖尿病,社区护理,生活质量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分为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 (1型) 和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 (2型) , 在数量急剧增加的糖尿病患者中, 2型至少占患者总数的90%以上。当机体胰岛素分泌不足时会导致1型糖尿病;当胰岛素分泌正常, 而其与相应受体的亲和力降低时会产生2型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其临床症状为“三多一少”, 即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 它需要机体长期药物治疗、控制饮食并有一定量的体育锻炼, 才能有效地控制血糖浓度, 使空腹血糖浓度≤7.0mmol/L,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社区护理以健康为中心, 社区人群为对象, 以促进和维护社区人群健康为目标, 能有效地改善该社区患者的生活质量[1]。在该社区我们分别采用了常规药物配合社区护理和单纯的常规药物治疗此病。比较两种方法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变, 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糖尿病患者100例。试验组50例, 男27例, 女23例, 年龄 (52.5±16.5) 岁, 病程 (4.5±2.7) 年, 1型糖尿病8例, 2型糖尿病42例;临床表现:空腹血糖>6.9mmol/L, 多食、多尿、消瘦。对照组50例, 男29例, 女21例, 年龄 (51.5±14.8) 岁, 病程 (4.2±2.5) 年, 1型糖尿病10例, 2型糖尿病40例;临床表现:空腹血糖>7.0mmol/L, 多饮多食且消瘦。两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有可比性。

方法: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 如胰岛素、磺酰脲类、双胍类、噻唑烷酮类等, 要根据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来调整用药剂量。试验组采取常规药物配合社区护理治疗, 药物同对照组, 同时还要有相应的社区护理对其进行干预: (1) 健康教育:社区通过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教育活动, 使患者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 并向患者普及糖尿病的知识, 介绍监测血糖浓度的重要性和方法, 并嘱咐他们要按时服药。 (2) 饮食习惯:需要有合理的饮食习惯和结构, 多吃高纤维膳食, 如玉米、大豆等, 适量选择优质蛋白, 如鱼、家禽等, 禁食纯糖食物, 它会使胰岛功能更加减退[2]。 (3) 体育锻炼:指导患者采取相应的体育运动, 如慢跑、骑自行车等, 体育锻炼消耗热量, 促使血液循环, 加速血糖的分解代谢, 从而使血糖降低。 (4) 心理干预:对出现了焦虑、消极、失落等情绪的患者, 我们要经常与其沟通, 鼓励患者, 让其积极地治疗[3]。

观察指标: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健康理念的有无、遵医行为的有无。

统计学处理:对试验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经3个月的治疗后, 试验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

讨论

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 是由于机体中唯一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胰岛素分泌的绝对或相对不足, 使得空腹血糖浓度>7.0mmol/L, 产生一系列的临床症状。此病需要患者永久性的服药, 并有合理的饮食结构, 如果不能有效地控制血糖浓度, 会造成眼、肾、血管等脏器的慢性损害和功能障碍。社区护理可以在各个方面对患者进行干预, 如饮食、心理、健康理念、疾病认知等, 使患者对疾病有充分的认识, 有战胜疾病的信心, 能定时服药并对血糖进行监测, 多吃高纤维的膳食, 尽量不吃含糖量高的食物, 以免加重病情, 每天采取适量的运动, 能加速血糖的分解代谢, 提高胰岛素的降糖作用, 从而使血糖降低[4]。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 采用了社区护理配合常规药物治疗, 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单纯的药物常规治疗, 所以, 在治疗糖尿病患者的过程中, 我们需要对其进行社区护理, 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5]。

参考文献

[1] 曾海芳, 陈小燕, 陈少英.社区护理干预提高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 4 (6) :223-224.

[2] 范丽凤, 栾秀香, 郑亚光, 等.个体化饮食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的干预效应[J].中国糖尿病杂志, 2011, 12 (2) :154-155.

[3] 温秀琳.糖尿病患者的社区护理策略[J].北医学, 2012, 12 (7) :1008-1010.

[4] 沈妲.护理干预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 27 (12) :75-76.

基层社区护理管理探讨 篇11

资 料

我县位于新疆中部,天山中段南麓,全县辖2区、4镇、8乡、5个国有牧场、1个良种场、1个平原林场。境内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4个团场,和静县也是新疆重要的矿产资源大县,有开采价值的矿区117个,规模较大的矿产地17处。全县现有总人口18.6万人(少数民族7.7万人),蒙古族约3万人,是巴音格勒蒙古族主要聚集区。农业人口11.95万人。建立了32个社区居委会,成立了17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其中县城4个社区服务站,各乡镇团场9个社区服务站,矿区4个社区服务站。近几年对我县18余万人口进行健康调查,发现社区的主要慢性病为脑、心血管系统疾病为主,其中高血压、糖尿病、结石病、包虫病、肝炎病等多发,社区43.6%的居民自己承担门诊医疗费用,愿意接受社区护理57.8%。社区服务中心现有职工68人,其中聘用16人,其中正高职称1人,副高职称4人,中级职称19人,初级44人,护理人员32人。服务中心与和静县人民医院(二级甲等医院)建立了双向转诊制度,门诊患者免各项治疗费,主要以预防保健、健康教育为主,为辖区居民提供较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本卫生服务。

社区护理的特點

护士的区别:我国目前将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的护士称为社区护士,在其他医疗机构从事公共卫生护理的护士,如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治所、慢性病防治院工作的护士称为公共卫生护士。但无论是公共卫生护士和社区护士都与临床护士有很大的区别和不同。

服务对象:社区护理对象是健康人群,部分高危人群和少部分患者,是个体与群体的结合,相对较固定。服务范围:除个人、家庭外,还包括各种群体,如社区内的幼儿园的儿童、学生、工人等。护理时间:对护理对象的照顾是长期的,服务是全程的、连续的。护理的目标:鼓励患者及家属进行自我管理,可针对社区、人群、家庭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主动地开展护理工作。服务方式:社区护士走进社区,迈进家庭,将服务送进患者家里。

工作中心:社区护理和公共卫生护理都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强调促进和维护人群的健康。

社区护理管理的内容和方法

加强社区护理管理是提升护理质量的关键:社区护理管理是基层医院护理部的重要工作职能,重视社区护理管理,规范社区护理管理,将为社区护理工作的发展及护理质量的提高提供坚实的保证和基础。我县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质控工作在我县医院护理部的监督管理下执行,成立了专门的监督组,制定量化表格和考核标准,每个月在经管部门监督下进行核算;制定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和同事监督卡,了解服务质量;将质控结果与科室效益、个人奖金结合起来,目前我院社区护士工作积极性高,各岗位人员均能认真负责,充分发挥了个人价值。

监督、指导社区护理服务功能到位:我院成立了专门的监督管理组织,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制,奖惩分明。每周组织医务科、护理部、院感科、社区主任、护士长、财务科等进行督导,每个月进行1次全面盘点、考核,考核内容包括专业技术操作和理论考试,并结合服务对象满意度,综合评价护士,对于工作优秀的护士给予物质奖励;实行末位淘汰制,对服务质量差的护士给予一定处罚,必要时将其返还原科室。

注重抓好康复和健康教育工作:争取政府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经费投入,特别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投入,为建立和管理居民健康档案提供经济保障。

转变观念:社区护士除了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外,最重要的是要有爱心,才能使社区护理达到最佳效果。因此从社区护理的特点来进行人员教育。

对社区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加强社区护士培训是社区护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一方面,一名合格的社区护士可能同时负责内、外、妇、儿等几个专业的护理工作,必须全面、熟练地掌握全部护理知识和技术。要加强对社区护士进行临床心理学、预防医学、保健医学、康复医学、社会学、伦理学、现代电子技术及有关仪器使用等方面知识技能的培训,就必须通过多种渠道进行继续教育。

加大对社区护理的宣传力度

社区护理人员可在给患者治疗护理的同时,要耐心仔细地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让人们认识到社区医疗护理是一种经济的康复途径,使广大居民从心理接受和欢迎社区护士的护理服务,设立定点定时的免费医疗咨询站,解决居民日常生活中的健康小知识,通过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宣传,让群众充分了解社区护理机构的性质与功能,从而自愿接受卫生服务站提供的医疗卫生服务。

讨论

社区护理在社区卫生服务和医疗保健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已成为社区护士工作范围广,要求综合素质高,常需对个人或家庭进行访问和护理工作,除了要应用医学、心理学、社会学、关系学等学科知识去护理患者外,还需运用流行病学的知识去发现社区中存在的健康问题,并具备一定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近几年的社区护理活动实践分析探讨后,认为应加强规范化管理,扩大社区护士角色及技能,强化护理的安全管理,做好适合社区需要的护理培训。结果显示,规范化的社区护理管理为社区的健康管理创造了良好的服务环境,提高社区护士的综合能力及社区护理的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 高红.社区护理管理面对的困境及对策.中国护理管理,2006,6(9):2426.

2 黄素芳,方鹏骞.我国社区护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护理学杂志,2007,22(17):7577.

3 李春玉,金胜姬.国内外社区护理的现状及其发展方向.中华护理杂志,2004,39(6):475.

社区护理质量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抽取2 个社区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 (1) 年龄≥60 岁。 (2) 能够进行正常有效沟通。 (3) 自愿参加本次研究并且愿意配合研究人员。排除标准: (1) 无法进行有效沟通。 (2) 存严重躯体疾病。 (3) 存在精神疾病。

总共纳入研究对象148 例, 男59 例、女89 例, 平均年龄 (71.2±5.3) 岁;配偶照顾者86 例, 子女照顾者49 例, 其他人13 例;92 例有慢性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74 例, 2组老年人在性别、年龄、是否患有慢性病及主要照顾者方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发放学习睡眠科普知识小册子;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 按照《2012 年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行为治疗方法, 组织进行睡眠卫生教育、刺激控制疗法、睡眠限制疗法、认知治疗和松弛疗法。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后3 个月收集2 组老年人资料。

1.3 评价指标

1.3.1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PSQI) [1]PSQI是美国匹茨堡大学睡眠专家BUYSSE D J等于1993 年编制, 用于评估患者最近1 个月的主观睡眠质量, 只需5 min~10 min便可完成。刘贤臣[2]等对其进行了信度和效度的检验, 适用于国内的患者。其18 个自评项目构成7 个因子, 分别是主观睡眠质量、习惯性睡眠效率、睡眠潜伏期、睡眠紊乱、睡眠维持性、使用睡眠药物与日间功能紊乱。总分0~21 分, 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

1.3.2 睡眠不良行为记录表根据成人失眠指南列出常见的不良睡眠行为习惯, 主要包括午睡时间过长、睡眠时间不规律、睡前吸烟、睡前饮茶或咖啡等、睡前饮酒过量等5 项不良睡眠行为习惯。

1.4 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u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干预前PSQI得分和不良睡眠行为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表2。

2.2 干预后2 组PSQI得分比较见表3。

2.3 干预后2 组老年人不良睡眠行为比较见表4。

3 讨论

老年人是睡眠障碍的高发人群, 睡眠障碍中失眠又是多发病, 长期失眠对身体各个系统有着不可忽视的危害。老年人自身的各种慢性病与低质量的睡眠之间形成恶性循环, 将对健康造成更严重的影响。睡眠障碍不仅会导致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和大脑其他功能的损害等问题, 而且增加老年人患阿尔茨海默症的风险, 对整个老年期生活质量产生巨大的影响。

本文以《2012 年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为基本原则, 制订相应的老年人睡眠干预措施, 对2 组老年人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结果显示, 干预后PSQI的7 个因子中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潜伏期、睡眠紊乱、习惯性睡眠效率和睡眠药物均有改善,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同时, 睡前吸烟和睡前饮酒过量这两项生活习惯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午睡较多、睡眠无规律、睡前饮茶或咖啡等不良睡眠行为在干预后均有所减少,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说明根据指南制定的睡眠干预手段对提高社区老年人睡眠质量是非常有效的, 对社区的睡眠护理工作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 (增订版) [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 1999:122-377.

上一篇:通信线路施工技术下一篇:猪坏死杆菌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