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人的生活护理

2024-07-11

高血压病人的生活护理(精选12篇)

高血压病人的生活护理 篇1

高血压病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高, 可引起心、脑、肾等器官的严重并发症, 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巨大的痛苦和沉重的负担。高血压的防治一直是医学研究和临床的重要课题。研究显示, 高血压是多基因、多环境因素疾病, 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或不利的物理及社会环境有关[1]。本文将2年来高血压患者护理方法及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选择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收治高血压住院患者80例, 男52例, 女28例, 年龄63~81岁, 平均72岁。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症护理

(1) 当患者出现明显头痛, 颈部僵直感、恶心、颜面潮红或脉搏改变等症状体征时, 应让患者保持安静, 并设法去除各种诱发因素。 (2) 对有心、脑、肾并发症患者应严密观察血压波动情况, 详细记录出入液量, 监测其心率、呼吸、血压、神志等情况变化。 (3) 冬季应注意保暖, 室内保持一定的室温, 避免受凉。

1.2.2 药物治疗护理

药物是治疗高血压的主要手段, 也是决定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要反复宣讲高血压患者的用药原则和正确用药的益处, 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测量血压, 并做血压与服药关系的记录。当血压降至理想水平后, 应继续服用维持量, 以保持血压相对稳定, 对无症状者更应重点强调。必须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 不能擅自突然停药, 以免出现停药综合征[2]。

1.2.3 心理护理

(1) 精神紧张焦虑。护理人员应向其详细讲解引起高血压病的可能原因, 讲解紧张、焦虑对高血压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从而使患者正确认识疾病, 保持良好心态, 训练自我控制能力, 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 (2) 情绪不稳定。情绪不稳定的患者, 在护理工作中应十分注意, 及时调节患者的思想情绪, 为患者建立安静、舒适的病室环境, 做好早晨和晚间的护理, 保持床单位的整洁, 使患者处于安静、舒适的状态, 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心理紧张刺激因素, 保持情绪稳定。同时护理人员要做到心平气和, 和颜悦色, 避免使之受到强烈刺激, 导致血压升高而引起不良后果。 (3) 恐惧心理。对恐惧心理的患者, 从入院开始就要以诚相待, 解除恐惧、焦虑心理的心理状态。护理人员要像对待亲人般诚恳、周到的服务, 以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尽可能满足其合理要求, 充分理解和同情他们, 维持他们的自尊, 使患者从入院就对护理人员产生一种亲切感、信任感和安全感。 (4) 抑郁心理。在与有抑郁心理的患者进行交谈时, 应密切注意其表情变化, 选择适当的话题进行疾病的保健知识宣教, 讲解心理因素对此病的影响, 从而达到减轻心理压力的目的, 达到降压的效果。

1.2.4 饮食护理

患者平时以清淡素食为主, 少吃动物脂肪及高胆固醇食物, 如蛋黄、骨髓、动物内脏, 选择鱼类、兔肉、牛奶。蔬菜宜选含纤维素高的新鲜蔬菜, 如芹菜、萝卜、胡萝卜等。水果选用含纤维素高的, 如香蕉、西瓜、山楂、柑橘等。多吃含钾、钙、镁丰富的食品, 如豆类、杏仁、花生、茄子、海带等。食用油应选择植物油, 少吃动物油。

1.2.5 出院指导

(1) 向患者或家属说明高血压病需坚持长期规范治疗和保健护理的重要性, 按医师指示服药, 绝对不要任意停药或自行增加药量, 且服药前30min尽量少运动, 以免发生姿势性低血压。血压急剧上升时会发生头痛、头晕、面色潮红、耳鸣、想吐, 此时应立即休息及测量血压, 按医师指示服药, 若未能缓解应立即就医。 (2) 提高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 维持心理平衡, 避免各种不良刺激的影响。 (3) 保持愉快、平稳的心情, 避免紧张、惊慌、激动、忧郁、悲伤或过度的兴奋。 (4) 每日应有充足的休息与睡眠, 保持适当的运动, 如散步、慢跑;运动时发生胸痛、喘、脸部潮红时应立即停止, 休息后症状仍无法改善, 请到医院就诊。 (5) 避免抽烟、喝酒。 (6) 食物摄取均衡。

2 结果

本组高血压患者80例, 显效50例, 有效22例, 无效8例, 总有效率90.00%。

3 讨论

高血压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是许多严重心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与重要的危险因素[3]。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老年高血压发病患者明显增多。老年高血压在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与预后等方面具有某些特殊性, 老年高血压的防治日益受到重视。临床实践证明, 单纯的药物治疗从有效率和远期疗效看, 难以令人满意。因此, 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要从疾病观察、症状治疗护理, 同时还要重视对患者的心理了解, 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 并且还有关注饮食健康。从而减少甚至避免了心、脑、肾等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了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治疗及护理措施。方法 针对高血压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对症护理、药物治疗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及出院指导等对策。结果 本组高血压患者80例, 显效50例, 有效22例, 无效8例, 总有效率90.00%。结论 选择综合治疗方案及细心的护理措施, 通过护理干预和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善了高血压患者血压的降低水平。提高临床治疗疗效及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措施

参考文献

[1]单太华.重症高血压病人的急救护理体会[J].中国医学研究与临床, 2006, 4 (11) :56~57.

[2]高杰.浅谈老年人高血压病的护理[J].中国现代医药, 2006, 8 (9) :130.

[3]王萍.浅谈老年高血压病的护理[J].吉林医学, 2010, 31 (3) :60.

高血压病人的生活护理 篇2

一.病例介绍:

患者林菊花,女性,53岁,因“反复头痛、头晕8年余,再发20余天”于2015年2月12日入院。查体:T36℃ P64次/分 R18次/分 BP140/100mmHg神清,精神倦,头颅五官对称,左侧颈部见一长约5cm手术疤痕,愈合良好。颈软,心肺(-),腹(-)。双下肢无水肿,四肢肌张力正常,肌力Ⅴ级,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征(-)。舌质红,苔薄,脉弦。查TCD:1.左、右大脑中动脉收缩期血流峰值低;2.符合脑动脉硬化TCD改变。血脂:CHO 6.32mmol/L,LDL 4.18mmol/L。入院诊断:中医诊断:头痛-肝阳头痛。西医诊断:1.头痛查因:①高血压病2级?②脑动脉供血不足? 2.高脂血症。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西医以改善循环、营养脑细胞、降压、降脂等对症治疗;中医拟平肝潜阳为治则。经治疗后患者诉无头痛、头晕,无发热、畏寒,无恶心、呕吐,无耳鸣,精神、睡眠可,纳可,二便正常。于2010-12-29-08:50办理出院。

一、定义:

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即在非药物状态下,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

二、高血压的判断标准 :

轻度高血压(I级)140~159/90~99 mmHg 中度高血压(II级)160~179/100~109 mmHg 重度高血压(III级)收缩压≥180/舒张压≥110 mmHg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收缩压≥140/舒张压<90 mmHg

三、高血压的临床表现:

高血压病起因缓慢,早期多无症状,一般40-50岁偶于体检时发现血压升高,有时头晕、头痛,眼花、耳鸣、失眠、乏力等症状与血压水平未必一致,体检时可听到主动脉瓣第二音亢进,年龄大者可呈金属音,可有第四心音,高血压持续时间长时,有心室肥厚现象。

四、治疗要点 :

(一)非药物治疗:适合于各型高血压病病人,尤其对轻者,单纯非药物治疗也可使血压一定程度的下降。

(二)降压药物治疗:1:利尿剂。2:B-受体阻滞剂。3:钙通道阻滞剂。4:血管转换酶抑制剂。5:ɑ1-受体阻滞剂。

(三)降压药物的选择:1:伴有左心室肥厚者:选用ACEI。2:胰岛素抵抗者:选用ACEI,ɑ1-受体阻滞剂。3:伴有冠心病者:选用B-受体阻滞剂。4:肾功能异常者:ACEI对早期糖尿病性肾病伴有高血压者有保护肾功能作用。

(四)联合用药:优点产生协同作用,减少每一种药物剂量,抵消副反应,提高疗效。

(五)高血压急症的治疗:1:卧床休息。2:快速降压,首选硝普钠静脉点滴,其次也可选用硝苯地平。3:有高血压脑病时给脱水剂。4:有烦躁、抽搐,给予镇静剂。

五、护理问题:

1.有受伤的危险 与头晕、视力模糊意识改变或发生直立性低血压有关。 2.活动无耐力 与脑梗塞肢体麻木乏力有关 3.焦虑 担心病情恶化,经济负担有关。

4.营养失调:高于机体需要量 与摄入过多、缺少有关。

5.潜在性并发症 小腿曲张静脉破裂出血,高血压急症,高血压危象。

六、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a.保证合理休息和睡眠,避免劳累。B.给予低盐、低脂、低胆固醇、低热量的饮食,每日盐应低于5-6g。c.提倡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

2.病情观察:应注意血压及心率的变化,认真做好记录,掌握血压变化规律,同时避免过大的血压波动以减少脑出血的危险。3.降压的原则:

a坚持长期服药,应用降压效果,作用持久,副作用少的药物。

b.对血压长期显著增高者,尤其对老年高血压患者,不宜降压过急过快,以免导致心脑肾供血锐减,产生并发症,应用降压药应密切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对老年高血压急症病人,首先迅速降压,同时也对靶器官的埙害和功能障碍予以处理,限制蛋白质和食盐的饮食,严格控制好血压对该病至关重要。

七、健康宣教:

(1)调畅情志:保持轻松愉快的情绪,避免过度紧张。良好的心境,对于预防高血压和血压波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最忌情绪激动、暴怒,防止发生脑出血。

(2)戒烟少酒,饮食有节:饮食结构合理,多吃粗粮,以清淡为主,多食蔬菜水果,少吃脂肪、甜食、盐。肥胖者应控制食量及热量,减轻体重。

(3)注意劳逸结合:包括精神上、体力上的休息。不宜重体力劳动、剧烈运动。要保持良好的睡眠状态,养成午睡习惯。保持大便通畅。应节制性欲,慎房事。

(4)秋冬寒凉季节,由于血管收缩、血液黏稠,避免着凉,注意保暖。坚持锻炼,如打太极拳,练气功等,每日早晚各一次,可改善血液循环,减少外周阻力而使血压降低。

(5)清晨6~9时,由于血压的晨峰现象,这是高血压病患者的危险时刻,猝死多发生于此时,此时注意不要急躁、紧张、生气、过用力、急赶车、运动锻炼等。

(6)晨醒后不要急于起床,可以懒床5min,待心律、血压、呼吸、内分泌功能等较为平稳后,再缓慢起床。起床要遵循3个“半分钟”即“坐起后停办分钟,双腿垂于床沿半分钟站起后在床前站立半分钟”。

(7)坚持服药:对中、晚期高血压病,坚持服药治疗是十分重要的。平时应经常测量血压,不可随意停药。

(8)降压不能操之过急,定期测量血压。

高血压病人的护理心得 篇3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0-0484-01

高血压是中老年常见病、多发病。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高血压病患病率高达39.7%,若不及时治疗常导致中风、冠心病、心肌梗死及心力衰竭,并可并发和促进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甚至致残或猝死。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有效地控制高血压,帮助患者正确熟悉高血压病的治疗知识,对减少和避免患者重要脏器的损害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传授健康知识,培养健康行为的一项社会活动。随着医学模式和健康观念的改变,大多数患者不只需要一般的生活护理,更需要的是健康知识、以及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疾病治疗和预后的问题。高血压病病程长,病情进展程度不一。积极预防、治疗可制止高血压病对靶器官的损害。所以健康教育尤为重要。进行个性化健康知识教育,并且对患者家屬进行示范、指导,针对其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等向患者及家属介绍防治高血压病的基本知识,帮助他们建立起高血压病的相关知识体系,使患者及家属充分认识到不良生活习惯的危害性,主动地建立起科学的生活习惯。做到自我控制血压、定期检查心、脑、肾等脏器功能及眼底状况等。根据病情坚持长期合理用药,以减少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提高患者维护自身健康的能力,促进其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

2 心理护理

患者多表现有易激动、焦虑及抑郁等心理特点,而精神紧张、情绪激动、不良刺激等因素均与本病密切相关。因此,对待患者应耐心、亲切、和蔼、周到。根据患者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指导患者学会自我调节,减轻精神压力,避免情绪激动、紧张等不良刺激,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指导患者使用放松技术如:缓慢呼吸、音乐治疗等。

3 合理饮食

坚持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饮食,进食钠盐过多是高血压的致病因素之一,盐中的钠能收缩血管,使小血管壁水肿,细胞外渗透压增高、肢体水肿。合理膳食是高血压病治疗的基础,对控制病情、预防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意义重大。限制动物脂肪、内脏、鱼子等食物,补充适量蛋白质。戒烟、控制饮酒,保证足够钾、钙、镁等人体必需微量元素的摄入。富含钾的食物进入人体可以对抗钠所引起的升压和血管损伤作用。足量的钙、镁对治疗高血压有益。多吃新鲜蔬菜及水果,预防便秘,因排便用力可使血压上升,甚至造成血管破裂。肥胖者应控制体重,减少每日总热量。

4 适当的体育锻炼

保证合理的休息及睡眠避免劳累,提倡适当的体育活动进行有氧代谢运动效果较好,如骑自行车、跑步、做体操及打太极拳等,锻炼过程中,加强安全意识,防止碰伤、跌倒等事故。清晨交感神经处于兴奋时期,血压易于波动,因此患者起床时应缓慢,先清醒会儿,然后再逐步起床,以防止脑供血骤然下降致晕倒而摔伤。,

5 用药护理

用药注重事项降压药物的使用从小剂量的开始,遵医嘱调整剂量,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忽然撤换药物,多数病人需长期服用维持量。注重降压不宜过快过低,服药后如有晕厥、恶心、乏力应立即平卧,并取头低脚高位以增加脑部血流量。老年病人,服药后不要站立太久,因长时间站立会使腿部血管扩张,血液淤积于下肢,脑部血流量减少,导致晕厥。用药期间指导病人起床不宜太快,动作不宜过猛,防止头晕加重;外出活动应有人陪伴,以防晕倒引起外伤。

6 小结

高血压病人的生活护理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14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高血压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6例,女54例,年龄38岁~78岁。所选病人均为非初诊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均为普通饮食,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高血压病程不足1个月,严重心、肝、肾、脑等基础疾病病人以及采取特殊膳食病人。

1.2 方法

1.2.1 调查问卷设计

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和卫生部《防治高血压宣传教育知识要点》等高血压控制相关内容[5],结合研究目的,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调查高血压病人生活方式,经预调查修改完善后确定。问卷内容包括病人的一般情况(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血压、体重指数、高血压家族史等)、生活方式(包括吸烟、饮酒、睡眠、体力活动等)。由2名经过培训的专业护士对100例病人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收集数据。

吸烟,世界卫生组织定义吸烟是指一生中连续或累积吸烟6个月及以上;“现在吸烟”指达到吸烟者标准,在调查时前1个月内吸过烟者;“戒烟”指吸烟者吸烟1年以上后戒烟达半年以上;“从不吸烟”指既往不曾吸烟[6]。

饮酒,是指每周饮酒1次或1次以上连续6个月者;“现在饮酒”指调查时存在饮酒行为,不包括以前饮酒目前不饮酒;“戒酒”指饮酒者饮酒1年以上后戒酒半年以上;“从不饮酒”指既往未曾饮过任何酒[7]。

适量运动:相当于每周运动3 d~5 d,每天运动时间30 min~60 min;低于适量运动:每周运动频率少于3 d,或每天运动时间少于30 min,超过适量运动,每周运动时间超过5 d,每天运动时间超过60 min[8]。睡眠即指夜间平均睡眠时间。

1.2.2 调查方法

首先向病人讲解调查的意义、问卷的内容、各项条目的填写方法及注意事项等,发放调查问卷表,填写后现场收回,并核对,共发放1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98份,有效率98%。

1.2.3 血压测量

血压测量及高血压诊断标准按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收缩压≥140 mm Hg和/或舒张压≥90 mm Hg,或调查时,血压值未达到上述标准,但有原发性高血压病史或有服降压药史者,均判定为高血压[9]。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组间率的比较用χ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独立危险因素,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压控制效果不同的高血压病人基本情况

100例病人中血压控制达标52例(52%),血压控制未达标48例(48%)。血压控制达标病人男性少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控制达标与血压控制未达标病人在年龄、教育程度、体重指数以及高血压家族史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血压控制效果不同的高血压病人生活习惯、行为比较

血压控制达标与血压控制未达标病人在吸烟、饮酒以及运动量、睡眠时间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详见表3。

2.3 血压控制效果的多因素Logstic回归模型

以血压控制是否达标为应变量,高血压家族史、饮酒、体力活动时间及平均睡眠时间为自变量,将以上因素带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结果显示,睡眠时间超过8h、适量运动、饮酒与血压控制情况存在相关性见表2。

例(%)

3 讨论

高血压是心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根据发病原因分为原发性高血压以及继发性高血压,主要临床表现是血压升高,伴或不伴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综合征。至今高血压病人病因仍不明确,考虑与遗传因素、不良生活习惯、生活方式以及病人所处环境存在一定关系。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的饮食控制以及适量运动,能够使血压得到稳定的控制[10]。病人及其家属在充分认识到生活方式对高血压控制的重要作用后,通过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如戒烟、戒酒、低脂低盐饮食、行适量运动等,能有效降低血压,稳定血压在适宜水平,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11]。改善不良生活方式对于高血压病人具有重要意义。高血压防治指南中指出:高血压病人应采取积极的生活方式干预,吸烟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对高血压病人亦要积极控烟。

本研究结果显示,100例病人中血压控制达标52例(52%),血压控制未达标48例(48%);血压控制达标与未达标病人在性别、吸烟、饮酒、运动以及睡眠时间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年龄、教育程度、体重指数以及高血压家族史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男性、吸烟、饮酒、运动量少以及睡眠时间不足的病人血压控制较差。且以血压控制是否达标为因变量,性别、年龄、高血压家族史、吸烟、饮酒、体力活动时间及平均睡眠时间为自变量,将以上因素带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结果显示,睡眠时间超过8 h、适量运动、饮酒与血压控制情况存在相关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血压控制达标病人中55.8%日常进行适量运动,而血压未控制病人仅25.0%进行适量运动,54.2%病人低于适量运动。有文献报道,适量的体力活动有助于血压控制,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收缩压4 mm Hg~9 mm Hg。本研究中,血压控制达标的病人中约68%病人达到推荐量运动,50%病人每天运动时间超过60 min。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适量运动者与血压控制情况呈现明显相关。相关研究证实,每天运动30 min以上对于预防疾病有一定的作用。指南中建议每天30 min的中等强度体力活动较为适宜[12]。

本研究结果显示,血压控制组52例病人中饮酒者占3 8.5%,血压未控制组4 8例病人中饮酒者占70.8%,血压未控制组中饮酒者明显增多。国外大行流行病学调查,提示每日平均饮酒量超过36 g酒精,则收缩压与舒张压均会相应上升,且随着饮酒量的增多而增大[13]。饮酒是高血压病的高危因素,会导致血压升高,甚至引发脑出血或心肌梗死,且干预性研究证实饮酒会降低药物的降压效果。本研究亦证实饮酒与血压控制存在相关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血压控制达标52例病人中吸烟者占19.2%,血压未控制组48例病人中吸烟者占64.6%,血压控制未达标病人中吸烟者明显增多。众所周知,吸烟以及吸二手烟会危害人类身体健康,对高血压病人的危害更甚。烟叶所含尼古丁成分有兴奋交感神经的作用,加快心率,还可促进儿茶酚胺的大量释放,收缩小动脉,直接导致血压升高。长期大量吸烟还会升高体内血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降低高密度脂蛋白,从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此外,吸烟者体内一氧化碳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增多,降低了血液的含氧量,亦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吸烟还会影响一些降压药物的疗效,降低某些降压药物敏感性,不能获得较好的降压效果。因此,无高血压的吸烟者戒烟能预防高血压,有高血压的吸烟者、戒烟能较好地控制血压[14]。

本研究结果显示,血压控制达标病人中53.8%保持每日睡眠时间在7 h~8 h,而血压控制未达标病人仅20.8%每日睡眠时间在7 h~8 h。睡眠是缓解心理压力的重要措施之一,现在紧张的生活节奏使人们面临多重压力,长期的精神紧张及心理压力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之一[15]。本研究将缓解压力的有效措施之一睡眠,作为血压控制率的一个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提示每天保持7 h~8 h睡眠或者更多睡眠时间的病人,其血压控制率较睡眠时间低于7 h者明显提高。近年多项研究提示睡眠时间低于7 h及超过8 h者,高血压的患病危险均显著增加。

休克病人有创血压监测及护理 篇5

动脉测厃箠的护理

1调整压力伀愗器的高庆奋终放置于心脏同一水平,一般放在腃中线第四肋间。2 压劚袋及内盛肝素盐水应每日更捠1次。压力表值应保持>40kPa,主要起抵制动脉血反流的作用。定时冲洗管道保持通畅,以确保动脉测压的有效性和预防动脉内血栓形成:每隔30-60分钟冲洗一次,每次冲入2ml,避免冲入量过多引起出血,采血后立即冲洗浃压管,防止血液凝固堵塞。4 做好妥善固定,各管道连接紧密,无漏液、漏栔。如有恡染应及时更⍢。传感器的塑料盖(DOME)内要充满液体,无气泡。5 当需用延伸管时,所连接的延伸管要有一定的硬度,以免在压力袋充气时,由于管道的过度扩张,产生误差。取值前应调零,最好每4小时调零一次并仔细观察监护屏幕上的压力波形,波形满意方可取值。如见到监护仪上动脉波形消失,就意味着动脉堵塞,可用注射器抽吸,如无回血,必须立刻将动脉插管拔除,禁用动脉内注射及加压冲洗。

监护仪的观察和护理

动脉内测压可在监护仪屏幕上描记出动脉压力波形、区域和压力上升速率,比袖带测血压更能反映心排出量。因此,密切观察监护仪上ABP的波形变化。1 如何判断波形传输的准确性

方波实验:打开压力记录走纸,使用快速冲洗装置冲洗管道1秒钟以上并迅速复原,走纸上显示一个快速上升的方波,并快速下降低至基线以下(下降支)后再升至基线以上(上升支)。如ABP波形异常,考虑是否有下列因素:①管道是否折叠,管道内有无气泡、血凝块堵塞。②穿刺针位置是否恰当。③是否应用升压药、增强心肌收缩药。④是否存在心律失常。处理方法:①冲洗或更换管道。②调整穿刺针位置。③重新调零,调零顺序即先关近端后通大气,按Zero键,归零后,先关通气端后开近端。

置管处皮肤护理

动脉穿刺处每天用碘伏消毒并更换透明敷贴,便于观察局部有无出血,并可防止细菌从导管入口处进入血液而导致逆行感染的发生。

并发症的观察

高血压冠心病人输液前后的护理 篇6

【关键词】高血压;冠心病;输液;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455-02

新时期,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高血压冠心病作为心血管慢性疾病中的一种,其在我国的发病率日益增加。如不能及时接受治疗,将大大增加患者患心脑血管疾病的几率。静脉输液因其显效快,成为老年人患者较长选择的一项治疗措施。文章将随机抽取我院收治的30例患者(高血压冠心病),对其输液前后的护理工作展开详细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自2013年2月-2014年3月收治的30例高血压伴有冠心病患者(已确诊)展开研究。其中,男性患者共10例,女性患者20例,患者年龄均在34-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7.5±5.3)岁。诊断依据:高血压主要以1999年WHO/ISH为主;冠心病的诊断则以1979年WHO建议为主。

2 護理方法

2.1 输液前护理

2.1.1病情观察

首先,对患者治疗期间,应全面检测其呼吸和心电图。血压测量前,应提醒患者静卧/坐半小时。其次,假如患者的血压骤然上升,且伴有头痛或呕吐等症状,应即刻通知医生,并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再者,在监护过程中,护理人员及时了解患者的体征变化,并将各种抢救设备、药物等准备好,确保静脉通道顺畅。

2.1.2静脉血管的选择

对患者的血管条件进行评估,选择好穿刺静脉,这是穿刺成功的前提。老年人因输液速度较缓,时间相对较长,在静脉输液时,更应选择手背、小臂背面等较为舒适的部位,而不应选择关节处进行输液。此外,有些患者听力不好,在输液前,护理人员应待患者应答后再予以静脉穿刺。

2.1.3 心理护理

心理学认为,人际交往能够影响甚至改变病人的行为及心理状态,进而帮助患者更快康复健康。通常,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多是老年人,他们的情绪波动性明显,心理相对脆弱,因而更需在输液前提供心理护理。病人入院后,护理人员应积极告知患者所在病区的基本情况,减少其内心的陌生感。护理期间中,护士还可通过多种方式,向患者讲述高血压病、冠心病等疾病知识,帮助其稳定情绪,使之能积极配合输液治疗。

2.2输液中护理

2.2.1穿刺方法的选择

血管不同,所采用的穿刺方法也应有所不同。1)针对那些充盈不良的血管,在穿刺前应进行热敷,并用手掌轻轻搓摸血管,加速静脉充盈,而后再进行静脉穿刺。2)穿刺时,应尽量对患者选择自然放松法,护士可用左手将患者的五指握住,并呈半悬空状进行。应避免采用传统的攥拳法,以免患者松拳后,血管回弹或针头斜面脱出血管,从而增加穿刺难度。3)假如患者体质偏好,血管相对较为粗直,可选择大角度(40°-60°)快速进针法;如果患者静脉较细,皮肤偏薄,则可选择低角度(小于20°)缓慢进针法,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4)有些患者手背上的血管较短、近指关节周边静脉浅小,此时可选择静脉逆行穿刺,以免输液时液体发生渗漏。5)从老年人患者的血管特点来看,护理人员穿刺时通常可选择6号或是5.5号输液器,既能帮助患者减轻疼痛,同时还可消除其恐惧心理。

2.2.2滴速调节

通常而言,护理人员应根据病情来控制好滴速。针对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的输液患者,因其心脏生理功能衰弱,心肌细胞逐渐萎缩,输液速度如果太快,很容易使其产生胸闷心慌等不良状况。因而,护理人员可将液体滴速控制在(20-40)滴/min,做到量出为入。同时,应提醒患者不能自行调节输液速度,以免带来严重后果。

2.3 输液后护理

输液结束后,护理人员应立即拨针。如果是贵重药品,则应等到药物全部输完后再拔针,以适应老年患者内心对药物的节约需求。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因长时间服用降压、降血脂等药物,其凝血速度较慢。假如拨针后按压不合理,皮下很容易产生淤血,给患者带来痛苦。为此,在拔针时,应进行必要的按压,尽量保护患者的静脉血管,避免其发生皮下淤血现象。输液结束后,如果患者活动相对方便,可提醒其将另一只手的拇指轻按第二条输液贴,护士则捏住针柄迅速拔针,并嘱咐患者按压两个针口,时间通常可控制在5-10分钟。如果是患者行动上有所不便,护士应自行为其按压到注射部位停止出血。针对冠心病患者,由于其长期服用硝酸酯类或抗高血压药物,容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等情况。因而,在静脉输液结束后,护理人员应提醒其静坐数分钟后再起来活动。此外,输液完毕后,还应做好必要的健康指导工作,如告知患者高血压冠心病的诱因,平衡营养,做好必要的预防;引导患者自测血压、血糖等,患者出门时,应提醒其携带硝酸甘油。

3 讨论

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质量在不断提升,心脑血管疾病,尤其是高血压冠心病也逐渐成为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现阶段,防治高血压冠心病的重要方法是对患者提供科学的治疗与护理。通过此次研究,临床中对高血压冠心病患者进行输液时,首先,应对患者自身的身体及血管情况进行评估,而后根据病情酌情制定相应的输液计划;其次,输液期间,应注意观察并处理好各个细节问题,逐步探索新的护理技巧,要将舒适、心理护理等运用到穿插、拔针等输液护理环节中,帮助患者减轻痛苦,使护理服务质量得到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高艳华,杨春玲.老年患者静脉穿刺与输液的临床护理体会[J]. 吉林医学. 2013(09)

高血压脑出血病人手术治疗的护理 篇7

1 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及肢体情况

术后应注意复发血肿的发生, 如有进行性意识障碍, 或术后清醒又逐渐进入昏迷, 一侧瞳孔扩大及对光反射差, 手术同侧肢体运动障碍和病理反射阳性等, 提示有术后并发远隔手术区的颅内血肿发生。如持续头痛、喷射状呕吐或意识变化, 常为急剧颅内压增高的表现。

2 呼吸系统的护理

2.1 一般护理

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 取床头抬高15°, 平卧头偏健侧的体位, 有利于静脉的回流, 也能防止呕吐物吸入呼吸道, 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定时翻身、叩背、预防坠积性肺炎, 同时给氧气吸入, 以改善脑部缺氧。

2.2 气管切开的护理

昏迷较深者尽早做气管切开, 经气管套管吸痰时应注意无菌操作, 吸痰管每次用完后应消毒, 内套管每日煮沸消毒一次, 吸口腔分泌物的吸管不可与气管切开处的吸痰管合用。吸痰管粗细要合适 (不超过套管内径的1/2) 。操作动作要轻柔, 吸痰时导管由深部左右旋转向上提起以吸尽痰液, 切不可上下移动或固定一处抽吸, 每次吸15 s, 如一次未吸净, 应休息3 min~5 min再吸, 以免影响和加重呼吸困难。如痰液黏稠, 用庆大霉素和糜蛋白酶雾化吸入, 使痰液稀释后再吸。

2.3 高热的护理

由于手术刺激, 术后病人出现中枢性高热, 在用冬眠药降低代谢的同时, 用酒精冷疗, 头部放冰袋, 足部放热水袋, 使足底血管扩张, 以防头部充血, 当体温降至39 ℃以下时, 取开冰袋及热水袋。

2.4 躁动的护理

躁动有继发颅内血肿加重病情的危险, 需使用约束工具, 使用时注意受压部位。

2.5 皮肤的护理及饮食的管理

保持床铺平整、干燥, 定时翻身, 按摩受压部位, 防止发生褥疮。由于修复创伤、感染、高热、机体消耗增加, 而昏迷和气管切开的病人又不能经口进食, 可于手术3 d后给予鼻饲, 以供给营养丰富易消化的蛋白质饮食, 如混合牛奶, 每4 h 1次。注意做好口腔护理, 每周更换一次胃管。

2.6 脑室持续引流的护理

术后有脑室引流的病人, 应严格掌握引流瓶的高度, 引流管的最高处距穿刺点10 cm。引流袋过高则引流不畅, 引起颅内压增高, 过低则脑脊液引流过快, 使颅内压过度降低, 有造成颅内出血的危险, 引流管切不可放低再抬高, 以防感染。待脑脊液循环通畅后即可拔管。

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护理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49例, 其中男35例, 女14例;年龄34~71岁, 平均54.7岁。均有明确高血压病史, 病程1~20 a, 其中21例按医生指导长期服用降压药, 15例不规律服药, 13例未治疗。有脑出血病史4例, 脑梗死史 3例。本组以头痛、呕吐、偏瘫、失语、意识障碍或昏迷为最常见, 发病到入院时间0.5~96 h, 平均12.3 h。格拉斯哥昏迷分度表 (GCS) 评分6~9分28例, 10~12分12例, ≥13分9例。影像学诊断:出血位于基底节区27例, 皮层下17例, 小脑5例。出血量12~100 ml, 平均36.4 ml。手术方式:均经气管内插管静脉复合麻醉。根据CT或MRI片, 拟血肿距皮层最近处或非重要功能区做头皮直切口四五厘米, 开骨窗约3 cm×3 cm。穿刺血肿后, 于手术显微镜下扩大穿刺点, 缓慢清除血肿, 严密止血。

1.2 护理方法

对49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前采取密切的病情观察, 术后加强各种管道的护理, 积极防治各种并发症, 并给予康复护理和出院指导。

2 护理体会

2.1 临床观察要点 主要包括意识、血压、瞳孔、呼吸及血氧饱和度等变化。

2.1.1 意识状态

患者术毕, 因为麻醉的后续作用, 意识往往难以准确判定, 但此时要严密观察生命体征, 若有明显异常应及时通知医生。麻醉作用消失后, 应准确判定意识分级, 并与术前比较。

2.1.2 血压的观察与控制

血压过高亦是导致再出血的原因之一, 目前临床上普遍采取控制过高血压, 但缺少统一标准和依据[1]。大部分患者术后血压波动较大, 对血压高且不稳定者, 需定时、定血压计、固定测量肢体 (健侧) , 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若平均动脉压超过130 mm Hg或明显高于其基础血压, 则应该降压处理。

2.1.3 严密观察瞳孔变化

尤其早期, 谨防再次脑出血。3 d后脑水肿逐渐进入高峰期[1], 要预防脑疝。若患者昏迷由浅入深或清醒后再次昏迷、血肿侧瞳孔变化不定、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偏瘫加重等, 表明病情恶化, 可能有严重脑水肿或再出血, 应及时通知医生行CT扫描。本组有4例均为术后24~48 h突然出现意识障碍加重、瞳孔不等大, 经及时通知医生行头颅CT扫描, 证实为再出血。

2.1.4 呼吸及血氧饱和度的监测

此类患者肥胖体型较多, 且多有吸烟史, 气管内分泌物较多, 易舌后坠, 影响通气功能。另外, 患者呕吐后, 易误吸入气管、支气管及肺内, 引起气道阻塞或吸入性肺炎。部分患者术后带有气管插管, 随着麻醉后续作用消失而开始烦躁, 此时应考虑拔管或行气管切开。麻醉插管保留一般不超过24~48 h, 以免气道黏膜坏死。另外血压居高不下, 降压效果差, 亦与带管有明显关系。本组有6例术后经及时行气管切开并同时拔气管插管, 血压自动下降到较好水平, 呼吸亦变得平稳

2.2 护理措施

2.2.1 术前护理

将病人安置重危病室, 备齐急救药品和用物, 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及其他呕吐物。根据病情及时给氧、吸痰、配血、建立静脉通道, 遵医嘱快速使用脱水剂以减轻脑水肿, 降低颅内压。做好各种术前准备。

2.2.2 术后护理

2.2.2.1 常规护理

给予正确的卧位, 减少搬动和刺激, 昏迷按昏迷护理常规, 将头部抬高15°~30°, 尽可能避免搬动病员和不必要的操作, 以防止加重脑出血和再次出血的发生, 保持环境安静。头部应置冰袋以降低脑耗氧量。

2.2.2.2 保持呼吸道通畅

昏迷病人头侧向一边, 吸氧、及时吸痰, 随时做好气管切开的准备, 如有呼吸衰竭迹象应做好人工呼吸及有关急救准备。

2.2.2.3 脑室引流的护理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引流管应高于侧脑室前角水平15 cm, 保持引流管通畅, 妥善固定, 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 应先试夹管一二天, 无高颅压症状方可拔管。

2.2.2.4 预防并发症的处理

加强口腔护理, 预防口腔感染, 昏迷病人用湿纱布覆盖口鼻处, 防止口鼻腔黏膜干燥和痰液粘稠结痂误咽而窒息。预防压疮:急性期睡气垫床, 4h翻身1次, 翻身时注意保护头部, 以后每2 h翻身拍背、吸痰1次, 建立床头翻身记录卡。尤应注意骶尾部, 亦不可忽视敷料包裹部位。本组无1例压疮。预防泌尿系感染:昏迷病人常有排尿功能紊乱, 短暂尿潴留继以尿失禁。必须导尿时, 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留置尿管过程中, 加强会阴部护理, 并定时放尿以训练膀胱贮尿功能, 尿管留置时间不宜超过3~5 d。预防暴露性角膜炎;眼睑闭合不全者, 给予眼药膏保护, 无需随时观察瞳孔时, 可用纱布遮盖上眼睑。预防静脉炎:掌握静脉炎判断标准, 沿静脉走向出现多条索状红线, 局部组织发红肿胀, 灼热疼痛。观察时间为10 d, 凡在此输液期间发生静脉炎均为阳性[3]。特别是静脉应用甘露醇应防止液体外渗。

2.2.2.5 循序有效的功能训练

应尽早协助病人进行功能锻炼, 减少病残率, 既要保持舒适体位, 同时又要保持功能位置, 并用足托和棉垫加以保护。早期可按摩肌肉, 舒筋活血及被动运动, 动作缓慢, 由小渐大, 以不痛为宜, 并观察病人反应, 待出现自主运动时可鼓励病员自己锻炼。失语给予语言功能锻炼, 并鼓励病员多听广播, 恢复语言功能。对脑出血患者实施循序渐进的有效功能锻炼, 可促进脑血管患者社会心理康复水平, 使患者在家庭得到连续性完善护理, 减少复发率, 使肢体功能及早得到康复[4]。

2.2.2.6 营养

急性期禁食24 h, 以后按医嘱给予鼻饲流质, 直到病员恢复吞咽动作后, 方可给予少量饮食, 应以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低盐, 易消化饮食为主, 保持大便通畅, 恢复健康体能。同时由于手术创伤可应激产生严重分解代谢, 使血糖增高, 乳酸堆积可加重脑水肿。因此, 必须及时、有效补充能量和蛋白质以减轻机体耗损。定期评估病人营养状况, 如体重、氮平衡、血浆蛋白、血糖、电解质等, 以便及时调整营养素供给量和配方。

3 结果

对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病人通过密切的病情观察, 精心、细致的护理, 使49例病人46例存活, 3例死亡。获随访的42例中, 良好19例, 中残但生活能自理12例, 重残、意识清醒但生活不能自理5例, 植物生存3例, 死亡3例, 其优良率为73.8% (31/42) 。

参考文献

[1]王拥军.脑血管病急性期血压的管理.脑血管疾病杂志, 2002, 2 (1) :37-39.

[2]Zuccarello M, Brott TG, Derex L, et al.Early surgical treatment for su-pratentorial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a randomized feasibility study.Stroke, 1999, 30:1833-1839.

[3]秦燕.脑卒中瘫患者静脉输液发生渗漏的观察.中华护理杂志, 2004, 39 (7) :507.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病人的护理进展 篇9

关键词: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剖宫产术,护理,健康教育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症,是孕妇妊娠期特有的病症之一,也是引发产妇和围生儿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1]。妊高症多发生在孕妇妊娠20周以后,发生率为5%。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伴有头痛、视力模糊、蛋白尿、浮肿等临床症状,严重者损害产妇心脑血管和肾脏等器官,引起抽搐、昏迷、心肾功能衰竭,对产妇和胎儿的生命安全构成极大威胁。某些特殊产妇采用剖宫产手术分娩可以挽救产妇和新生儿的生命,减少产妇生理疼痛及妊娠并发症对于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

1 健康教育

虽然分娩是正常的生理过程,但分娩过程是对产妇强烈且持久的应激源[2]。分娩应激不仅作用于生理,也作用于产妇的精神意识。研究表明[3],产妇心理情绪影响期体内激素调节、分娩过程的适应情况以及产妇和胎儿的健康。许多产妇在影视作品中了解分娩过度疼痛和负面情况,对分娩产生恐惧,害怕产房陌生环境、发生难产或意外、担心胎儿性别受指责等,导致产妇分娩过程中压力过大,治疗护理过程中有必要对产妇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让产妇及其家属了解整个治疗及分娩过程,消除或减轻影响因素。可以通过报刊、分发宣传单、知识讲座、口头教育等多种形式展开健康教育,或在门诊或住院部设立健康资讯台、予以候诊健康教育等;使产妇遵医嘱,严格遵循医护人员指导,积极配合治疗,为诊断疾病和预后治疗提供有效保障。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会过分担忧胎儿生命体征变化,患者情绪不稳定,需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心理教育,及时安抚产妇情绪,用温和的语言、娴熟的技术赢得产妇的信赖,增加其安全感,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医护人员要不断加强专业技能知识水平,并提高业务操作技术[4]。各科室间、医生和护理人员之间应当加强沟通,及时交流新项目、新技术,探讨各环节出现的问题,提供良好的医疗诊治环境,提高整体的治疗护理水平。

2 术前护理

全身小动脉痉挛引发血压升高、血管壁通透性增强、血液粘度变大等是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根本原因。研究显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与临床遗传免疫有关,但较少见。妊高症损害产妇心脑血管和肾脏等器官,引起功能衰竭、子痫抽搐、精神恍惚、意识模糊或呼吸衰竭[5],如不及时有效救治,患者可能出血全身性痉挛甚至休克,对产妇和胎儿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妊高症病情复杂,病因尚未明确,临床治疗存在一定难度。目前妊高症产妇早期药物治疗包括降压、解痉、镇静、利尿、强心等,降压采用硝苯地平,镇静口服或肌肉注射地西泮[6];硫酸镁是解痉首选药物,静脉滴注硫酸镁应加强巡视,严格掌握用量及滴速,定时检查膝反射且须存在,呼吸不少于16次/min,尿量不少于25mL/h,监测血镁浓度,预备钙剂作为解毒剂,教会病人自测镁离子中毒症状,出现异常及时汇报。药物早期治疗后效果欠佳或伴有并发症的产妇采用剖宫产术,以挽救产妇和新生儿生命,减少产妇生理疼痛及妊娠并发症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

重视产前保健:①加强产妇孕前、孕期保健,妊娠高血压、贫血、凝血功能障碍等相关患者应积极治疗后再受孕,症状严重者必要时早期终止妊娠;②大力宣传计划生育政策,鼓励优生优育,减少产妇人工流产次数;③有产后出血危险的产妇要加强产前检查,到有较好抢救条件和能力的医院分娩,分娩前期护理人员根据产妇孕周及生理特征制定个性化饮食和运动方案,并针对性开展孕期保健、分娩技巧、婴儿护理等课程,医院邀请妇产科专家举办产前产后保健讲座。护理人员在产妇分娩前进行心理辅导,缓解产妇紧张、恐惧情绪,减轻产妇心理负担和压力[7]。

3 密切观察产妇和胎儿的状况

有先兆子痫症状或产前子痫的产妇应安置在重症监护室,监测产妇心率、心律、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动态监测产妇颅内压的变化,出现瞳孔增大、血压升高、呼吸困难倾向应及时向值班医生汇报并有效处理[8]。同时定期测量产妇体温,做好保暖工作,防止受凉、受风致其病情恶化,监测产妇体内水和电解质水平,出现水、电解质紊乱须及时处理[9]。用胎心监护器观察胎儿心率及胎动和宫缩情况,判断胎儿在子宫内的状态;低流量吸氧,注意观察产妇有无阴道流血及宫底上升、腹痛等。安排病人入住光线稍暗的单间病室,嘱其绝对卧床休息,限制亲友探视,加强落实生活护理;为防受伤,须专人护理,床边加护栏,取下活动假牙,备好急救用物。先兆子痫或产前子痫的产妇会突发意识模糊、神志不清及阵发性抽搐的症状,需严密观察,防止抽搐过程中坠床或咬伤舌头,护理人员需在产妇上下齿之间插入绑有洁净纱布的压舌板,详细记录产妇子痫的发作时间、次数以及解痉药物的使用情况,产妇子痫抽搐被控制6~8小时后可考虑终止妊娠[10]。产妇子痫发作出现呼吸道异物、舌根后坠等导致呼吸道梗阻须立即进行气管插管,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用吸引器清除产妇鼻腔内的分泌物以及痰液;产妇分泌物和痰液过多致缺氧可行气管切开,以保持产妇呼吸顺畅,或采用超声雾化器或加温湿化器湿润产妇气道,湿化液可加入少量抗炎、化痰药物,促进产妇排痰、通气。同时,使产妇遵医嘱服用支气管扩张剂,缓解支气管痉挛及支气管水肿等药物。

4 产程护理

第一产程又称宫颈扩张期,是指产妇开始出现规律宫缩到宫口开全的过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第一产程护理着重观察产妇宫缩的规律性、间歇时间和持续时间,观察胎动并定时听胎心音,判断胎儿在子宫内的状态[11],密切监测血压、脉搏、呼吸及体温变化,安慰产妇,尽量使其保持心情愉快;积极处理产程,以防产程过长;嘱病人采取左侧卧位,以改善子宫胎盘血液供应。第二产程又称胎儿娩出期,是指宫口开全到胎儿娩出的阶段,第二产程中产妇宫缩频率、幅度增加,护理人员需密切监测胎儿是否出现急性缺氧反应,加速产程进程,将产妇送往分娩室,做好消毒工作和接产准备[12]。第三产程又称胎盘娩出期,是指胎儿娩出后胎盘完全剥离的过程。护理人员要处理新生儿呼吸道、脐带,吸除新生儿咽部及鼻腔内的羊水和粘液,进行紧扎脐带和脐带消毒处理,擦净新生儿并作详细检查[13]。产后2小时内严格观察产妇阴道出血情况,发现产后出血征兆立即上报,采取有效救治措施。

5 产后及术后护理

护理人员在产妇成功分娩后的生活指导及康复指导中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泌乳护理:产后产妇体内孕激素、雌激素分泌出现变化,产妇开始泌乳[14],母乳喂养对母儿身体健康均有重要作用,可以有效促进产妇生殖器官等恢复。母乳分泌与产妇的生活状态息息相关,护理人员要保证产妇有足够的睡眠和休息时间,多摄取高维生素、高蛋白等营养丰富的食物,适当限制钠摄入,遵循“少食多餐”原则,同时兼顾产妇心理状况和情绪变化,保持其良好心态,避免产妇受精神刺激。剖宫产术后24小时内可继续静脉滴注硫酸镁,以防止产后子痫。妊高症患者术后血液处于高凝状态,选择性剖宫产宫口未开,极易发生宫腔积血,术后医务人员要密切观察血压、脉搏、体温、宫底高度及子宫质地,以免延误病情。介绍早期活动的意义,指导床上活动,鼓励并协助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母乳喂养期间,母亲服用的药物会通过乳汁进入新生儿体内,因此产妇哺乳期间护理人员应全面考虑用药的不良反应和对新生儿的不利影响,告知产妇规范用药。

6 环境护理

保持病房内通风,空气流通,定时用一定浓度的消毒药水清洗病房地板、生活用具。同一病房有疑似传染病病例应及时转移病房隔离观察,并加强观察。产妇卧床静养期间保持床铺干燥、清洁,产妇每天用温水擦身2~3次,防止压疮。同时,定时变换产妇体位,防止产妇身体一侧压迫肿胀。

7 出院指导

产妇出院时护理人员需叮嘱患者继续服用降血压药物控制高血压,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卫生饮食习惯,勤换会阴垫,保持会阴干爽、清洁;分娩后30天内尽量保持卧床休息,避免下床过度走动导致子宫及内脏下垂。在产妇生理情况及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鼓励产妇母乳喂养;可根据产妇泌乳情况适当予猪蹄汤调理,猪蹄含有较多蛋白质、胶原蛋白、胆固醇及钙、镁、铁等多种微量和维生素,能补充产妇泌乳时期的营养所需,具有补虚弱、调节神经功能的作用。或借助手法按摩促进乳汁分泌,按摩部位主要为产妇乳房周围和腹部,产妇按摩前需排尽大小便,以免膀胱、大肠受压产生不适感;按摩过程中指导产妇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呼吸自然、顺畅,若感不适及时告知操作者或护理人员,以便及时有效处理。

8 小结

高血压脑出血病人急性期的护理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0例, 其中男53例, 女37例, 年龄47~84岁, 平均年龄62岁, 病程5~30年。所有患者均符合高血压性脑出血的诊断标准, 排除外伤以及脑动脉畸形等因素导致的脑出血。所有病人在入院后均给予对症治疗并做好护理工作。

1.2 方法

1.2.1 基础护理

患者要卧床休息, 头要抬高15~30°以促进静脉回流保持颅内压下降。护理人员要及时为患者清理呼吸道的分泌物以防止出现脑缺氧, 还要加强口腔护理, 以避免口腔细菌感染并发症。除此之外, 可以给患者头部用冰袋降温以增强患者脑组织的缺氧耐受力。由于甘露醇等脱水剂能够降低颅内压, 所以护理人员可以选择静脉滴入甘露醇, 以确保降压效果[1]。护理人员要确保患者的血压维持在合适的水平, 在保证的灌注压的同时避免由于血压过高而引起脑出血。护理人员还要注意给予患者的手腕以及足踝等关节位置垫上棉垫以防止压迫。在基础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护理的效果, 因此护理人员要加强对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病人的心理护理, 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1) 对患者的心理护理。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因长期卧床, 生活难以自理而容易产生悲观厌世心理而不配合治疗以及护理工作。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密切关注患者的精神状态, 关心患者并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取得他们的信赖和支持, 鼓励他们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并配合护理工作以争取早日实现康复。这样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促进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病人渡过难关。 (2) 家属心理疏导。因为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病程长、经济负担重, 有些家属会出现失望、不满等心理, 这些不良情绪会给急性期患者的康复有着难以忽视的影响。护理人员要重视家庭支持对患者康复的重要意义, 给家属讲解有关高血压脑出血的相关知识, 消除他们因为缺乏了解而导致的悲观失望情绪并让他们意识到家庭成员的支持对患者康复的重要意义。患者病情允许后, 尽量让家属陪护, 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 为患者创造舒适宽松的治疗及康复环境, 家庭的稳定是患者心理健康首要条件, 引导其进行积极的心理调节, 培养和树立治疗信心。本组所有的患者都进行了基础护理。

1.2.2 病情观察

在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 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观察患者意识变化。 (2) 观察患者血压的变化。 (3) 观察患者的瞳孔变化。 (4) 观察患者体温变化, 对超过38.5℃的患者要及时降温。本组患者中有12例有血压的变化, 所以护理工作中对此加强了观察。

1.2.3 并发症的护理

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 护理人员要做好并发症的护理工作。 (1) 再出血的护理。再出血往往是由于情绪波动焦虑导致血压波动过大, 或者患者因为用力咳嗽或者喷嚏等引起颅内压增高。护理人员要注意观察病人有无意识障碍、头痛、恶心以及呕吐等症状, 防范可能引起血压增高的因素。 (2) 脑疝以及脑水肿的护理。脑水肿会压迫脑组织而引起脑疝, 也会影响颅内血液循环而导致脑水肿加重。因此护理人员要积极给予患者以生理和心理上的护理, 有效进行脱水以控制血压, 减轻脑水肿[2]。 (3) 肺部感染的护理。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的患者由于长期卧床容易引发肺部感染。护理人员应注意帮助患者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要对医疗器械进行定期消毒, 避免医源性感染。本组有34例发生了并发症现象, 并发症分别是脑水肿24例, 肺部感染6例, 颅内高压4例。

3 结果

90例病人中出院时基本痊愈67例 (74.44%) , 部分恢复15例 (16.67%) , 死亡8例 (8.89%) , 有效率高达91.11%。

4 讨论

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 高血压患者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由于高血压患者往往以中老年为主, 其自身的抵抗能力以及活动能力较差, 并且高血压脑出血导致的并发症较多, 给患者的治疗与康复带来的很大的难度。高血压脑出血的死亡率较高, 因此做好相关护理工作就显得更为重要。为了减轻患者的痛苦, 促进他们的早日康复, 护理人员必须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以及丰富的临床经验, 并要有高度的责任心, 这样才能科学规范地做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的各项护理工作, 帮助患者稳定病情渡过急性期的难关。在高血压脑出血病人急性期的护理过程当中, 护理人员做好对患者的观察和护理并及时处理一些危机情况往往可以挽救患者的性命, 并且急性期的护理质量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患者的康复进程和水平[3]。

参考文献

[1]杜禾芳.高血压性脑出血的进展[J].大理医学院, 2007, 6 (4) :29~30.

[2]邱月芳.急性为血压病脑出血的预见性护理[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6, 12 (11) :101~102.

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治疗和护理 篇11

高血压脑出血,是高血压伴脑动脉病变,血压骤然升高引起动脉破裂出血,其在临床上的发病率较高。出血会影响或损伤到脑组织,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及致死率。为了减少本病的发生率,降低致死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医护人员进行了不断地研究,使对本病的治疗及护理有了很大的进展。

1 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

在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上可以分为保守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具体治疗方式的选择要根据出血量及出血部位等病情而定。对病情较轻的患者可以采取内科治疗方式,而对于存在血肿等占位性病变的患者,内科治疗效果不佳,一般会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引起颅内压升高、脑疝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而手术治疗主要针对病情严重的患者,可以清除脑部的血肿,但仍然会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2 高血压脑出血的护理

2.1 急性期护理

2.1.1 病情观察 ①严密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尤其要注意观察瞳孔、意识状态等主要生命体征,仔细观察患者的表情与姿势,并通过语言刺激,即定时唤醒病人作简单对话,如无反应则进一步用疼痛刺激,同时观察病人的肢体活动,有无生理反射消失及大小便失禁。②脑出血量较大的患者,要在第1、3、7天检测血清钠,血清钠是反映病情的重要指标,与病情的预后、血糖变化及出血部位有关,通过及时地检测能及时发现异常的情况,当观察到血清钠升高明显时,则要考虑到病情的加重。

2.1.2 并发症的监护

2.1.2.1 脑水肿和脑疝 这两种并发症能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因此,要严格控制输液量和输入速度,按时准确快速输入脱水剂,严密观察血压、尿量及水电解质紊乱情况,氧气吸入,防止出血侧脑半球发生周围水肿而造成体积增大,移向对侧,导致颅内压升高,造成颅内血液及脑脊液循环的障碍,加重脑水肿,甚者引发脑疝。及时发现脑疝前驱症状,如出现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烦躁不安、意识状态改变、两侧瞳孔大小不等、血压急骤升高、脉搏缓慢、颈项强直、呈潮式呼吸等。对出血量超过30ml的患者,要听从医生的安排做好微创穿刺清除术及颅内血肿抽吸术的准备,如配血、备皮、禁食等,同时注意保护脑部,对头部进行物理降温,降低脑的耗氧量,利于病情恢复及减轻脑水肿。

2.1.2.2 上消化道出血 脑出血严重者可因影响到下丘脑而反射性地造成胃黏膜出血。护士要仔细观察患者的胃液及呕吐物,还要观察大便的性状,必要的情况下进行大便潜血实验,还要观察患者有无呃逆、腹胀、尿少等情况,还要抽取并观察胃液,检测胃液的酸碱度,当pH<1.0时要使用制酸剂或胃黏膜保护剂,PH<3.5时,是出血的危险信号,应怀疑应激性溃疡可能。若无出血,要尽早鼻饲流质饮食,以保护胃粘膜,减少消化道出血的发生。护士要仔细观察,当患者出现重度的意识障碍、烦躁不安、血压下降、心率加快、眼球浮动或震颤、体温持续升高时,说明病情影响到丘脑及脑干,提示可能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如果患者昏迷加重,血压及脉搏异常,检测胃液呈暗红色或咖啡色,进行大便潜血试验呈阳性,甚至呕血,排便呈柏油样,说明存在上消化道出血,要注意提前用药可以降低其发生率及致死率。

2.1.2.2 肾衰竭 急性肾衰竭一般发生在脑出血后的2-11d,其发生与脑部病变程度、不合理用药、老年人器官退行性改变有关。肾衰竭与急性脑出血引起神经-体液调节功能障碍有关,还引起其他靶细胞功能障碍,尤其是心肺等靶器官,导致肾缺血缺氧,形成大量自由基损伤到肾组织。要常规检查尿常规,还要定期监测血肌酐、尿素氮,必要的情况下查α1-微球蛋白和β2-微球蛋白,这两项指标能早期反映肾功能损害。在治疗上要正确地使用脱水剂,脱水治疗首选甘露醇,在使用的过程中要警惕引起肾中毒。陈忠伟报道,脑出血后应用甘露醇与速尿联合脱水能有效地保护血肿周围组织,有效地降低颅内压,防止肾功能衰竭,降低死亡率。在应用甘露醇时可以单剂量减半(125ml20%的甘露醇)或每天应用的次数减半,即6h使用1次改为12h使用1次,输注速度不宜过快,一般控制在10ml∕min,间隔使用10%复方甘油盐水500ml,12h静脉输入1次,以降低APF的发生率。

2.1.2.4 再出血 再出血主要与下述因素有关:不良情绪影响,产生恐惧、焦虑、激动等不良心理反应,造成血压波动过大;起床活动过早;用力过度使腹压增高,引起颅内压增高;清除速率过快;过度抽吸;血肿腔内压力梯度下降过大。告诉患者绝对卧床休息,至少卧床4W,医护人员尽量避免不必要的移动和操作,鼓励病人多吃蔬菜及水果,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使用缓泻剂或开塞露,防止排便用力加重脑出血。严格控制陪探视,保持患者情绪稳定,对躁动不安者及时给予镇静,血压应控制在135-150∕70-80mmHg比较稳妥。并观察患者意识障碍是否加重,有无烦躁不安、头痛或头痛加剧,有无恶心呕吐,观察引流液的色及量,对微创穿刺引流治疗的患者,如果引流液呈鲜红色时,要考虑到存在再出血。要注意在护理过程中要注意防范增高血压及颅内压的一切因素。

2.1.2.5 肺部感染 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可由不同的细菌引起,其感染方式也不相同,但均能加重脑出血,影响到脑损害的程度,增高病死率。因此,在急性期抢救过程中,要确保呼吸道的畅通,对呼吸道内的阻塞物要及时给予清除,还要严格按照无菌规程来操作,在使用呼吸机、湿化器及吸痰管等器械的时候要严格消毒,防止或减少因操作引起感染的发生。另外,应保持病室清洁,定时开窗通风,可使细菌总数减少至2cfu∕m3⑽。每日紫外线消毒1次,勤翻身更换体位,配合拍背,加强气道湿化和及时吸痰,保持口腔清洁。

2.2 恢复期护理 指导患者在病情控制后尽早进行康复训练,传统的观点认为,康复锻炼一般从恢复期开始,而目前观点更倾向于在发病后病情控制后尽早进行康复锻炼,同时认为康复效果与康复训练开始的早晚有关。摄食训练:在训练前要备好纤维支气管镜、急救药品、氧气、吸引器等器械,还要选急救经验丰富,业务能力强的医生来进行监护,指导其自主攝食,避免发生呛咳、误吸。言语训练:对存在言语障碍者采用示教-模仿法来指导练习,依据不同的失语类型采取不同的措施,在指导练习的过程中要多关心患者,多鼓励患者,自己也有耐心和信心,还要注意言语训练与其他康复训练的同步性。运动训练:对运动障碍的患者采用“三阶段训练法”。要指导患者正确地练习被动和主动活动,主张练习上的综合性再加上作业治疗等,训练过程中要考虑到不同的个体有所差异,因此,要进行个体化的指导练习;有时患者会产生悲观、绝望等不良心理反应,护士要给予更多的鼓励,以取得患者或家属的配合,尽量减轻患者的痛苦,还要避免发生其他并发症,如肌肉萎缩等,在训练的过程中要逐渐地增加活动量,加大关节的活动度,最终恢复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参考文献

[1] 荣本珍,张如弈,神经外科意识障碍病人的观察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4,19(5):440-441.

[2] 鲜继淑,李翠红,急性脑血管病并发症的分析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2):25-26.

[3] 陈忠伟,重症脑出血后应用大剂量甘露醇及速尿联合脱水治疗的临床观察[J].中国临床医学研究,2005,10(3):214.

高血压脑出血病人急性期的护理 篇12

1 临床资料

53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中, 男36例, 女17例;年龄35岁~87岁, 平均53岁;均有高血压病史;经CT扫描确诊, 其中基底节区18例, 脑干5例, 蛛网膜下腔出血12例, 小脑8例, 丘脑3例, 其他7例;治愈15例, 好转18例, 自动出院7例, 死亡13例。

2 护理

2.1 基础护理

做好基础护理是为病人赢得生存及早日康复的先决条件。急性期应让病人绝对卧床休息, 24 h~48 h内尽量减少搬动、翻身和重复检查, 头部抬高15°~30°可使颅内压下降, 促进脑部静脉回流, 减轻脑水肿;24 h~48 h内禁食, 头偏向一侧 (尽量朝患侧) , 可防止呕吐物反流至气管造成窒息或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置水袋或冰袋, 可增加脑组织对缺氧的耐受力, 使用甘露醇等脱水剂能快速有效降低颅内压;保持呼吸道通畅, 按时清除口腔分泌物, 对口、唇、舌干裂者用生理盐水纱布湿润, 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肢体正常生理位置, 可防止挛缩或畸形;吸氧则能改善脑组织的缺氧状态, 但应避免高浓度引起氧中毒从而加重脑水肿。

2.2 脑功能观察与护理

高血压脑出血指非外伤性原发于脑实质内的出血, 主要是长期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出血急性期意识状态和瞳孔的变化是判断病人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如枕骨大孔疝病人很快进入昏迷, 瞳也先缩小后散大;小脑幕裂孔疝则表现为清醒躁动、嗜睡、朦胧乃至昏迷, 瞳孔为早期病灶侧一过性瞳孔缩小、对光反射迟钝, 如病情加重, 瞳孔散大, 光反射消失。当内囊出血时常有头和眼转向出血病灶侧, 呈“凝视病灶症”和“三偏症”, 丘脑出血时两眼球向下方注视, 亦可出现病灶对侧或同侧凝视麻痹, 双侧瞳孔缩小, 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桥脑出血时双侧瞳孔极度缩小及眼球固定;小脑出血时眼球震颤或瞳孔缩小, 两眼球向病变对侧同向凝视, 所以5 min~10 min必须观察1次意识、瞳孔及眼球的变化, 为抢救及治疗赢得时间。

2.3 生命体征监测

密切观察病人体温、血压、脉搏、呼吸的变化, 并认真做好记录。当发生中枢性高热时予以物理降温, 甚至可以人工冬眠治疗, 但注意冻伤;加强呼吸道的管理, 急性期由于脑组织缺氧、脑水肿使呼吸发生改变, 病情危重时会出现潮式呼吸、叹气样呼吸等, 动态24 h心电监护;如发现烦躁不安、频繁呕吐、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两侧瞳孔不等大、血压进行性升高、脉搏加快、呼吸不规则等是脑疝的前驱症状, 应立即通知医生, 迅速降低颅内压[1,2,3]。注意输液速度不宜过快, 尽量用微量输液泵泵入降压药物, 使血压控制在要求的范围;调节水、电解质平衡及尿量变化, 特别是注意有无低血钾发生。

2.4 心理护理

高血压脑出血病人表现为剧烈头痛, 使病人感到很痛苦, 影响休息从而使血压进一步升高, 致使颅内压增高, 增加了再出血的危险。应因人施护、因病施护、因需施护, 从减轻病人头痛开始, 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 教会病人利用放松的方法缓解疼痛。多询问、体贴和鼓励病人, 做好精神安慰, 消除烦躁情绪, 解除其思想顾虑, 树立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如发现病人有消极的心理反应, 应给予适宜的心理干预[4]。

2.5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正确有效的健康教育可改善病人的遵医行为, 保证疗效, 减少并发症, 改变不良习惯, 控制高危因素, 改善医护关系。高血压脑出血病人应积极配合医生将血压控制在适当水平。避免情绪激动和不良刺激, 戒烟、忌酒, 给予低脂饮食, 注意劳逸结合, 保证充足睡眠, 适当锻炼身体, 不可突然用力过猛。

3 小结

高血压脑出血病人预后决定于出血部位、出血量、全身情况及是否有并发症。轻型脑出血治疗后可明显好转, 甚至恢复工作;重症者病死率高, 多在发病后数小时到数天内因脑疝死亡。总之, 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病人的护理范围涉及面广、内容复杂, 做好基础护理、病情观察、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有利于病人疾病的康复。

关键词:脑出血,高血压,护理

参考文献

[1]朱虹, 任永峰, 朱彩霞.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病人的护理[J].护理研究, 2007, 21 (Suppl1) :215-216.

[2]韦春燕.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的治疗及护理进展[J].护理研究, 2005, 19 (3A) :383-385.

[3]王秀葵.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病人的护理进展[J].护理研究, 2004, 18 (8B) :1415-1417.

上一篇:实现我国建筑节能下一篇:课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