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生活护理系统

2024-09-01

病人生活护理系统(共11篇)

病人生活护理系统 篇1

随着医院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医疗护理业务的增加,许多医院护士的配备数量已不能完全满足医疗护理工作的要求,从而制约了整体护理工作质量的提高。其次是人们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学习的压力越来越大,使很多患者家属面对家人生病住院需要时,顾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为此,生活护理成为医院护理工作中不可缺的一部分,病人对护理人员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对病人的生活护理进行科学、合理地管理,是摆在医院管理者面前的一大难题。

1 需求分析

以前病人的生活护理工作一般都是由病人家属自己找的“四没有”的生活护理员。即:(1)没有经过专业的护理培训,往往是凭经验进行护理。(2)没有组织管理,这些人员流动性强,随时都可能走人。(3)没有生活护理的质量标准,无法评价生活护理的质量。(4)没有签定生活护理合同,缺乏约束机制。一旦发生纠纷,既损害了病人的利益,也影响到病区的医疗秩序,有时也损害到生活护理人员的自身的利益。为了有效地对生活护理人员和护理费用进行管理,利用医院HIS的现有条件,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法。

2 软件开发三种模式的选用

⑴第三方开发考虑到第三方开发软件存在诸多问题:如需要开放数据库,提供HIS数据接口、容易带进病毒、第三方对我院HIS的不熟悉、今后维护以及操作界面不能整合在一起。我们基本排除了这种开发模式。

⑵HIS开发商进行开发最大问题改动较大,一是开发周期较长,二是需要一笔开发费用。由于它破坏了原程序的流程,需要进行个性化修改,开发商通常不愿意做。我们也没采用此种方法。

⑶自己开发由于原HIS平台的开放性、菜单的可植入性(类似于中间件),根据我院软件技术人员目前对现用HIS的掌握情况,决定自己开发,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完成了适合我院的病人生活护理系统的开发。

3 系统功能的实现

⑴在病区管理中增加了五个功能菜单(1)生活护理项目长期记帐;(2)生活护理收费状态修改;(3)生活护理项目直接收费;(4)病人生活护理记账明细;(5)病人生活护理每日汇总(分病区)。

⑵在出院管理系统中增加了五个功能菜单(1)出院病人信息维护;(2)病人生活护理费用清单;(3)生活护理费用出院处理;(4)生活护理发票管理;(5)生活护理预交金管理;(6)病人生活护理发票打印。

⑶编写了病区生活护理操作手册,由各病区的办公护士专门操作,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4 做好与信息管理配套的管理

针对我院后勤社会化的推进,我们择优选择了一家多年从事医院后勤及医院临床配套服务与管理相结合的公司,并专门成立了生活护理管理中心,以加强管理型护理员和专业型护理员队伍的建设,确保护理员队伍的职业化、培训工作的专业化、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生活护理收费的统一化,以期望为有生活陪护需求的病人提供极具竟争力的、价格合理、服务优良的病人生活护理。

由分管院长召集护理部、医务科、保卫科和各病区护士长、科主任参加病区配备护理员专题会议,强调我省现代化医院配备病区护理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医生协助宣传,通过护理人员的护理,对病人病情的及时恢复也有很大帮助。

护理员在病区护士长、护士的监督和指导下进行基础生活护理工作。并请护理部安排有丰富经验的护士长定期对生活护理员进行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护理部负责生活护理员的培训、考核和《护理员上岗证》的发放。

综上所述,由于社会的发展与需求对生活护理员的个人素质和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同的阶层、不同疾病的患者需要生活护理员的陪护工作更加细致周到,对护理员的管理要求和专业素质也提出了更高标准,所以,医院聘请专业公司实行生活护理人员的统一管理,依托病人生活护理管理信息平台规范行业标准,实行持证上岗,以确保病人的权益得到保障,是医院医疗服务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代小舟,黄淑英.职业陪护管理流程再造及实践[J].中国医院管理,2008(5):49.

[2]谢华.医院护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及功能[J].中国医疗设备,2008(2):79.

[3]陈兴德.重视住院病人生活护理增进护患友谊[J].现代医药卫生,2004(3):21.

[4]林丽君.谈新加坡医院“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管理模式[J].山西护理杂志,1998(5):23.

病人生活护理系统 篇2

《内 科 护 理 学》-1 教 学 大 纲

(供护理学专业本科生使用)

大纲编写人员:袁丽、鄢秀英、吴小玲、任玉英、张铭光、谭小波

四川大学护理学院 内科护理教研组

2008年2月

内科护理学-1是护理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是临床护理各科的基础。学好内科护理学中各系统疾病的护理,对指导内科护理工作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本大纲根据2006年8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内科护理学》第四版,尤黎明主编制定,供护理4年制本科使用。

教学大纲包括各系统疾病的目的要求、教学内容、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和教学时数。在教学的目的要求方面以了解、熟悉和掌握三个层次来说明学生通过本章的学习后需要懂得的知识和技能。教学内容以我国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为重点,鉴于医学模式和护理教育改革的需要,大纲重视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对疾病发生、发展的影响,并在护理的部分加以阐述、突出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内容。在教学方法上,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按照循序渐进、深入浅出的认识规律组织教学活动。除采用讲课、临床见习外,更注重启发式教学,多使用视听辅助教学媒介,鼓励自学讨论,以培养学生严密的临床思维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同时要参考医学系5年制《内科学》第6版及《最新内外科护理学》等教材。

本大纲按照卫生部高等护理专业教学计划中要求的时间进行分配,供64学时,其中理论课48学时,实习16学时,理论课与临床见习课之比为3∶1。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内科护理学-1(Medical Nursing-1)课称号(代码):50208035 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

学时:64 学分:3.5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学完本课程后,学生将能够: 1.描述内科护理的任务与范畴。

2.掌握内科呼吸、循环、消化和免役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原则与专科护理措施。

3.应用护理程序正确评估内科呼吸、循环、消化和免役系统常见疾病病人,提出护理问题,并制定相应护理措施。

4.分析内科呼吸、循环、消化和免役系统常见疾病病人的心理需求,提供恰当的心理护理。

5.对内科呼吸、循环、消化和免役系统常见疾病病人提供有效的健康指导。

三、教学内容(附后)

四、教材:

尤黎明:《内科护理学》(第四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五、主要参考资料:

1.叶任高, 陆再英:《内科学》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2.戴自英: 《实用内科学》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3.王曾礼, 冯玉麟: 《呼吸病诊疗手册》.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4.谢惠安: 《现代结核病学》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5.王吉耀: 《内科学》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 6.黄宛: 《临床心电图学》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 7.胡大一,许玉韵: 《循证心血管病学》 天津: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8.Arnold M.katz: 《心力衰竭》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9.曹林生,王朝晖,王祥:《心脏瓣膜病学》 北京: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 社,2002 10.周秀华: 《内外科护理学》 北京: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11.余振球,赵连友,刘国仗: 《 高血压防治进展与实践》 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3 12.欧阳钦,林世富: 《消化病诊疗手册》 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0 13.欧阳钦: 《消化系统疾病的查房释疑》 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0 14.邱法凯,马雄: 《消化病特色诊疗技术》上海: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 15.刘宝善: 《消化器官肿瘤学》 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4 16.Shaun Ruddy,Edword D.Harris,Clement B.Sledge.Kelly’s Textbook of Rheumatology.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17.刘嘉玲,鲍春德.风湿病疑难问题.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六、成绩评定:

采取综合评价方法:

1.病案讨论 占10% 2.临床见习占10% 3.期末理论考试(闭卷): 占80% 考试时间2hr,闭卷,题型包括单选、多选、简答、综合案例分析应用四种类型。内容涉及每个章节。

总成绩按百分制计算,60分及格。

第一章 绪 论

【自学内容】

第二章

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

概述

【目的要求】

1.掌握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评估重点 2.熟悉呼吸系统的结构功能 【教学内容】

1.呼吸系统的结构功能

2.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评估重点 【重点难点】

重点: 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评估

【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提问。【教学时数】讲0.5学时

第二节

呼吸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目的要求】

1.掌握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常见症状体征

2.掌握咳嗽与咳痰、肺源性呼吸困难的评估要点及常用的护理诊断 3.熟悉咳嗽与咳痰、肺源性呼吸困难的护理目标及护理措施 4.了解咯血、胸痛的评估要点 【教学内容】

1.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常见症状体征 2.咳嗽与咳痰的护理 3.肺源性呼吸困难的护理 【重点难点】

重点: 1.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常见症状体征

2.咳嗽与咳痰的护理评估要点,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3.肺源性呼吸困难的护理评估要点,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难点: 1.咳嗽与咳痰的护理评估要点,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2..肺源性呼吸困难的护理评估要点,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提问 【教学时数】讲1.5学时

第三节

急性呼吸道感染

【教学方法】 自学

第四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肺源性心脏病

【目的要求】 1.掌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肺源性心脏病的主要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健康教育要点

2.熟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肺源性心脏病的症状体征及治疗要点 3.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肺源性心脏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教学内容】

1.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 2.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的诊断、治疗

3.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病人的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健康教育

【重点难点】

重点: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主要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健康教育要点

2.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要点

4.肺源性心脏病的主要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健康教育要点 难点:1.阻塞性肺气肿病因和发病机制

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源性心脏病的实验室检查 【教学方法】讲授,辅以提问、护理病案讨论、习【教学时数】讲6学时,习2学时

第五节

支气管哮喘

【目的要求】

1.掌握支气管哮喘的概念

2.掌握支气管哮喘的护理评估、主要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和健康教育 3.熟悉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要点 4.了解支气管哮喘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教学内容】

1.支气管哮喘的定义

2.支气管哮喘的病因、发病机制 3.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表现 4.支气管哮喘诊断、防治

5.支气管哮喘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健康教育 【重点难点】

重点:1.哮喘的防治

2.哮喘病人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 难点:1.哮喘的发生机制

2.哮喘的实验室检查

【教学方法】讲授,辅以提问、小组讨论、习【教学时数】讲2学时、习0.5学时

第六节

支气管扩张症

【教学方法】自学

第七节

肺 炎

【目的要求】

1.掌握肺炎球菌肺炎的主要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要点 2.熟悉肺炎球菌肺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要点 3.了解肺炎球菌肺炎的病因、发病机制 【教学内容】

1.肺炎的病因及分类

2.肺炎球菌肺炎病因、发病机制 3.肺炎球菌肺炎诊断、治疗

4.肺炎球菌肺炎的主要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健康教育 【重点难点】

重点: 肺炎球菌肺炎病人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教学方法】讲授,辅以提问、小组讨论、习【教学时数】讲1学时,习1学时

【自学内容】革兰氏阴性杆菌肺炎;军团菌肺炎;肺真菌病

第八节

肺脓肿

【教学方法】自学

第九节

肺结核

【目的要求】

1.掌握肺结核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原则及要点

2.掌握肺结核的主要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健康教育以及预防 3.熟悉肺结核的分型及实验室检查 4.了解肺结核的病因、发病机制

【教学内容】

1.肺结核的病因、发病机制、分型

2.肺结核的实验室检查、诊断和治疗要点 3.肺结核的预防

4.肺结核病人的护理(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健康教育)【重点难点】

重点:1.肺结核的传播途径

2.肺结核常用护理诊断、措施 4.肺结核大咯血的观察、急救 5.肺结核的治疗原则 6.肺结核病人的健康教育 难点:1.肺结核病人的健康教育

2.肺结核大咯血的观察、急救 3.肺结核的治疗方案

【教学方法】讲授,辅以提问、小组讨论、习【教学时数】讲3学时、习1学时

第十节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教学方法】自学

第十一节

胸腔积液

【教学方法】自学

第十二节

自发性气胸

【目的要求】

1.掌握自发性气胸的主要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健康教育要点 2.熟悉自发性气胸的临床表现及有关检查 3.熟悉自发性气胸的诊断、治疗

4.了解自发性气胸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类型

【教学内容】

1.自发性气胸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类型 2.自发性气胸的临床表现、有关检查 3.自发性气胸的诊断要点、治疗

4.自发性气胸病人的主要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健康教育 【重点难点】

重点: 自发性气胸病人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健康教育要点 难点: 自发性气胸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类型 【教学方法】讲授,辅以提问、小组讨论、习【教学时数】讲1学时、习0.5学时

第十三节

呼吸衰竭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目的要求】

1.掌握呼吸衰竭的概念与分类

2.掌握呼吸衰竭病人的主要护理诊断、护理措施 3.熟悉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要点 4.熟悉呼吸衰竭病人的呼吸道管理 5.了解呼吸衰竭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教学内容】

1.呼吸衰竭的概念与分类 2.呼吸衰竭的病因、发病机制 3.呼吸衰竭临床表现 4.呼吸衰竭诊断、治疗

5.呼吸衰竭病人的护理诊断、护理措施 【重点难点】:

重点: 1.呼吸衰竭的概念与分类

2.呼吸衰竭病人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 难点:1.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发生机制

2.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对机体的影响 【教学方法】讲授,辅以提问、护理病案讨论、习【教学时数】讲3学时、习1学时 【自学内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第十四节

机械通气

【教学方法】自学

第十五节

呼吸系统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

【教学方法】自学

第 三 章 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 概述

【目的要求】

1.掌握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评估重点 2.了解循环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 3.了解心血管病的分类 【教学内容】

1.循环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 2.心血管病的分类

3.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评估重点 【重点与难点】

重点: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评估重点 【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提问 【教学时数】讲1学时

第二节 循环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自学内容】

第三节 心力衰竭

【目的要求】

1. 掌握心力衰竭的概念、评估重点、主要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急性肺水肿的抢救配合与护理

2. 熟悉心衰的病因;临床表现;心功能分级;有关检查及治疗要点 3. 了解心衰的病理生理、诊断要点 【教学内容】

1.心力衰竭的概念与分类 2.心功能分级

3.慢性心衰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有关检查、治疗要点、评估重点、主要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4.急性心力衰竭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要点、抢救配合与护理 【重点与难点】

重点:1.慢性心力衰竭的诱因、临床表现、治疗要点、评估重点、主要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2.急性左心衰的临床表现和处理 难点:1.慢性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

2.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

【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辅以提问、讨论、习【教学时数】讲2学时,习1学时

第四节 心律失常

【目的要求】

1.掌握心律失常的概念、心律失常病人的护理

2.熟悉各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窦性心律失常、早搏、阵发性心动过速、扑动与颤动、房室传导阻滞、预激综合征)的概念、病因、临床表现、心电图特点及治疗要点

3.了解心律失常的分类、发生机制 【教学内容】

1.心律失常的概念、分类、发生机制

2.窦性心律失常、早搏、阵发性心动过速、扑动与颤动、房室传导阻滞及预激综合征的概念、病因、临床表现、心电图特点及治疗要点 3.心律失常病人的护理 【重点与难点】

重点:1.心律失常的概念

2.窦性心律失常、早搏、阵发性心动过速、扑动与颤动、房室传导阻滞及预激综合征的概念、临床表现、心电图特点及治疗要点 3.心律失常病人的护理 难点:1.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

2.窦性心律失常、早搏、阵发性心动过速、扑动与颤动、房室传导阻滞及预激综合征的心电图特点

【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提问、讨论,习【教学时数】讲3学时,习1学时

第五节 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

【自学内容】

第六节 心脏瓣膜病

【目的要求】 1.掌握心脏瓣膜病的概念、心脏瓣膜病病人的护理

2.熟悉心脏瓣膜病的病理解剖及病理生理、临床表现、有关检查及治疗 3.了解心脏瓣膜病的病因、诊断要点 【教学内容】

1.心脏瓣膜病的概念、病因 2.二尖瓣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病理解剖及病理生理、临床表现、有关检查、诊断要点及治疗要点 3.心脏瓣膜病病人的护理 【重点与难点】

重点:1.心脏瓣膜病的概念

2.二尖瓣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病理解剖及病理生理、临床表现 3.心脏瓣膜病病人的护理

难点:1.二尖瓣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病理解剖及病理生理 2.心脏瓣膜病的治疗

【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提问、讨论 【教学时数】讲2.5学时,病案讨论0.5学时

第七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目的要求】

1.掌握冠心病的概念,心绞痛的概念,心绞痛的主要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内容,心肌梗死的概念,心肌梗死的护理评估、主要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内容

2.熟悉心绞痛的临床表现、有关检查和治疗要点,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有关检查及治疗要点

3.了解冠心病的分型及易患因素,心绞痛的分型,心绞痛、心肌梗死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诊断要点 【教学内容】

1.冠心病的概念、病因、临床分型 2.心绞痛的概念、分型

3.稳定型心绞痛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有关检查、诊断要点、治疗要点 4.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要点 5.心绞痛病人的护理

6.心肌梗死的概念、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有关检查、诊断要点、治疗要点和护理

【重点与难点】

重点:1.心绞痛的概念、临床表现、有关检查、治疗要点

2.心绞痛病人的护理 3.心肌梗死的概念、临床表现、有关检查、治疗要点

4.心肌梗死的护理评估重点、主要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内容 难点:1.心绞痛的治疗要点

2.心肌梗死的有关检查、治疗要点

【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提问、讨论,习【教学时数】讲3学时,习1学时

第八节 原发性高血压

【目的要求】

1.掌握原发性高血压的概念、高血压病人主要护理问题、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内容 2.熟悉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表现、相关检查和治疗要点

3.了解高血压分类,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发病机制和诊断要点 【教学内容】

1.原发性高血压的概念 2.高血压分类

3.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1. 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表现、相关检查、诊断要点、治疗要点 2. 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护理 【重点与难点】

重点:1.原发性高血压的概念、高血压的标准

2.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表现 3.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要点

4.原发性高血压的主要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内容 难点:1.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2.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要点

【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提问、讨论,习【教学时数】讲3学时,习1学时

第九节 病毒性心肌炎

【自学内容】

第十节 心肌病

【自学内容】

第十一节 感染性心内膜炎

【自学内容】

第十二节 心包疾病

【自学内容】

第十三节 循环系统常用诊治技术及护理

【自学内容】

第四章 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 概述

【目的要求】

1.了解消化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 2.了解消化系统疾病的病因和常见病种 【教学内容】

1.消化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 2.消化系统疾病的病因和常见病种 【教学方法】讲授

【教学时数】讲0.3学时

第二节 消化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目的要求】

1.掌握恶心与呕吐、腹痛、腹泻的护理 2.熟悉吞咽困难、腹胀、便秘、黄疸的护理

3.了解嗳气、反酸、灼热感或烧心感、畏食或食欲不振的护理 【教学内容】 1.恶心与呕吐 2.腹痛 3.腹泻

4.吞咽困难、嗳气、反酸、灼热感或烧心感、畏食或食欲不振、腹胀、便秘、黄疸 【重点与难点】

重点:1.恶心与呕吐的护理

2.腹泻的护理 3.腹痛的护理

【教学方法】提问

【教学时数】讲0.7学时

第三节 胃炎

【自学内容】

第四节 消化性溃疡

【目的要求】 1.掌握消化性溃疡的症状、并发症、护理评估、常用护理诊断、目标、护理措施及依据、健康指导

2.熟悉消化性溃疡的概念、病因与发病机制、治疗要点 3.了解消化性溃疡的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要点和预后 【教学内容】

1.消化性溃疡的概念、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

2.消化性溃疡的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治疗要点和预后

3.消化性溃疡护理评估、常用护理诊断、目标、护理措施及依据、评价、健康指导 【重点与难点】

重点:1.消化性溃疡病人的护理:护理评估的内容、主要护理诊断、护理措施 及依据、健康指导

2.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症状 3.消化性溃疡的治疗要点 难点:1.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机制

2.消化性溃疡并发症 3.消化性溃疡用药的护理

【教学方法】讲授、小组讨论、提问、习【教学时数】讲2学时、习1学时

第五节 胃癌 【自学内容】

第六节 肠结核和结核性腹膜炎 【自学内容】

第七节 炎症性肠病 【自学内容】

第八节 肝硬化 【目的要求】

1.掌握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临床表现、并发症、护理措施及依据、健康指导 2.熟悉肝硬化的病因与发病机制、治疗要点、护理评估、主要护理诊断和目标 3.了解肝硬化的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要点和预后 【教学内容】 1.肝硬化的概述 2.病因与发病机制

3.临床表现:代偿期、失代偿期、并发症 4.肝硬化的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 5.治疗要点

6.肝硬化病人的护理:护理评估、常用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健康指导 【重点与难点】

重点:1.肝硬化失代偿期的并发症

2.肝硬化失代偿期门脉高压的表现

3.肝硬化病人的护理:护理评估、护理措施及依据和健康指导 难点:1.肝硬化的发病机制

2.肝硬化失代偿期门脉高压的表现及机理

【教学方法】讲授、小组讨论、提问、习【教学时数】讲3学时、习1学时

第九节 原发性肝癌 【目的要求】

1.熟悉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表现、常用护理诊断及措施

2.了解原发性肝癌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和治疗要点、预后 【教学内容】

1.发性肝癌的概述

2.原发性肝癌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3.发性肝癌的临床表现

4.原发性肝癌的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5.发性肝癌的诊断要点、治疗要点、预后

6.原发性肝癌病人的常用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依据和健康指导 【重点与难点】

重点:1.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表现

2.原发性肝癌的甲胎蛋白检测、治疗要点

3.原发性肝癌病人的常用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依据 难点:1.原发性肝癌的发病机制

2.原发性肝癌的治疗要点

【教学方法】启发式讨论、习

【教学时数】讲1学时、习0.5学时

第十节 肝性脑病 【目的要求】

1.掌握肝性脑病的概念、临床表现常用护理诊断和措施及依据 2.熟悉肝性脑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治疗要点、健康指导 3.了解肝性脑病的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要点和预后 【教学内容】

1.肝性脑病的概述

2.肝性脑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3.肝性脑病诱因的临床表现

4.肝性脑病的实验室及其他检查和诊断要点 5.肝性脑病治疗要点、预后

6.肝性脑病病人常用护理诊断、护理措施 7.肝性脑病的健康指导 【重点与难点】

重点:1.肝性脑病的诱因和临床表现

2.肝性脑病病人的护理:常用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依据和 保健指导

难点:1.肝性脑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2.肝性脑病的治疗要点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提问、习【教学时数】讲2学时、习0.5学时

第十一节 急性胰腺炎 【目的要求】

1.掌握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常用护理诊断及措施 2.熟悉急性胰腺炎的病因、治疗要点、健康指导

3.了解急性胰腺炎的概念、病理分型、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要点和预后 【教学内容】

1.急性胰腺炎的概述

2.急性胰腺炎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3.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

4.急性胰腺炎的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要点 5.急性胰腺炎的治疗要点、预后

6.急性胰腺炎的常用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和健康指导 【重点与难点】

重点:1.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

2.急性胰腺炎的常用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和健康指导 难点:1.急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

2.急性胰腺炎的主要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和治疗要点

【教学方法】讨论、提问、讲授、习【教学时数】讲1学时、习0.5学时

第十二节 上消化道大量出血 【目的要求】

1.掌握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概念、临床表现、护理评估、常用护理诊断、措施及依据 2.熟悉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病因、治疗要点、健康指导 3.了解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要点 【教学内容】

1.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病因和临床表现 2.上消化道大出血的诊断要点、治疗要点

3.上消化道大出血病人常用护理诊断、措施及依据: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基本护理措施、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特殊护理 【重点与难点】

重点:1.消化道大出血的临床表现

2.上消化道大出血病人的护理: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基本护理措施、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特殊护理 3.上消化道大出血病人的健康指导 难点: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治疗要点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示范操作、习【教学时数】讲2学时、习0.5学时

第十三节 消化系统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

【自学内容】

第八章 风湿性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 概述

【目的要求】

1.熟悉风湿性疾病的临床特点、护理评估 2.了解风湿性疾病相关的概念、分类 【讲授内容】

1.风湿性疾病相关的概念、分类 2.临床特点、护理评估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提问 【教学时数】讲0.5学时

第二节 风湿性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目的要求】熟悉风湿性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讲授内容】风湿性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关节疼痛与肿胀、关节僵硬与活动受限、皮肤受损

【重点与难点】重点:风湿性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提问 【教学时数】讲0.5学时

第三节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目的要求】 1.掌握SLE的常用护理诊断及措施、健康指导

2.熟悉SLE的病因、临床表现、免疫学检查、治疗要点 3.了解SLE的发病机制、病理、诊断要点 【讲授内容】

1.SLE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和临床表现 2.SLE的实验室检查、诊断和治疗要点 3.SLE的常用护理诊断及措施,健康指导 【重点与难点】

重点:1.SLE病人的常用护理诊断及措施

2.SLE病人的健康指导 难点:1.SLE的发病机制

2.SLE的临床表现

3.SLE病人的常用护理诊断及措施 【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习【教学时数】讲3学时、习1学时

第四节 类风湿关节炎

【目的要求】

1.掌握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表现、常用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健康指导 2.熟悉类风湿关节炎的概念、实验室检查、诊断及治疗要点 3.了解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病理改变 【讲授内容】

1.类风湿关节炎的概念、病因与发病机制、病理改变 2.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及治疗要点 3.常用护理诊断及措施、健康指导 【重点与难点】

重点:1.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表现

2.类风湿关节炎病人的常见护理诊断及措施 3.类风湿关节炎病人的健康指导 难点:1.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2.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表现

3.类风湿关节炎病人的常见护理诊断及措施 【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习【教学时数】讲2学时、习1学时

第五节 特发性炎症性肌病

病人生活护理系统 篇3

【关键词】心理疏导;肝癌介入手术;生活质量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6876-01

近年来,我国原发性肝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在治疗过程中,评价疗效的指标除了生存时间之外,癌症的疗效标准中已将生存期的生活质量列为了评价指标之一[1],本研究对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80例肝癌患者实施了肝动脉灌注化疗术,术后进行心理疏导护理方案,使病人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行肝动脉化疗术的肝癌患者180例,机械抽样随机将其中110例为观察组,余70例为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男79例,女31例,平均年龄57.3岁。对照组:男51例,女19例,平均年龄58.1岁,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平均病程、文化程度、经济收入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对照组患者肝癌介入术后给予常规模式护理,对观察组患者肝癌介入术后在常规护理模式基础上行心理疏导护理方案,具体如下:

1.2.1心理疏导对于肝癌介入术后的恶性肿瘤的患者,心理疏导的重点之处是寻找导致患者产生焦虑及抑郁心理的错误认知,也就是说不合理的想法,帮助病人正视自己的疾病,引导情感宣泄,承认并接受事实,调整自己的心态,乐观面对生活,配合治疗,锻炼病人自理能力,指导病人转移注意力,重树生活信念,把握生命质量。

1.2.2责任护士采用一对一的方式与患者交流,耐心倾听对其介入术后不良反应的恐惧和感受,用通俗易懂的例子给予讲解介入术后的相关知识,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改善其对介入术后的错误理解,同时使其了解疾病不同阶段发生和转归的特点,提高对自身疾病的认识,加强其心理承受能力。

2讨论

肝癌做为第三大恶性肿瘤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在肝癌整个治疗过程中,患者都会出现一系列复杂的心理问题,例如:焦虑、抑郁、紧张、绝望等负性情绪。过多的负性情绪,会削弱机体免疫功能,严重影响患者的食欲和睡眠。使病情恶化,降低生活质量。因此,通过有效的心理疏导,缓解肝癌患者焦虑抑郁情怀,制定系统的心理疏导护理方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着重比较分析2组患者心理疏导前后生活质量的各因子评分,探索提高肝癌介入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心理疏导护理方案。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是多因素的,本组资料发现,常规护理基础之上,加用心理疏导护理方案,观察组患者躯体职能评分,角色职能评分,情绪职能评分,认知职能评分,社会职能评分及总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心理疏导护理方案,在肝癌介入术后患者治疗护理中的应用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可消除患者在心理、认知、思维上的不良影响因素,提升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南吾,严林娟,钱君,等.《护士对病人实施关怀照护的效果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5,40(8):561-563.

[2]雷素扬,郭颂.《胃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2):9-10.

病人生活护理系统 篇4

关键词:系统护理,恶性肿瘤,生活质量

20世纪后期, 随着人们对化学性、放射性及病毒性等致癌物的接触增多, 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逐年增加。据世界卫生组织 (WHO) 报告, 1997年全球因恶性肿瘤死亡人数约620万, 按此发展趋势预测, 至2020年随着世界人口达80亿, 将有2 000万新发恶性肿瘤病例, 其中死亡人数将达1 200万。因此, 恶性肿瘤已成为目前对人类健康威胁最大的疾病之一。恶性肿瘤是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一种常见疾病, 晚期恶性肿瘤由于长期慢性消耗、恶病质, 以及肿瘤的扩散引起机体功能紊乱, 病人极为痛苦。剧烈的疼痛、呕吐、食欲不振、腹水、呼吸困难、失眠等症状不仅使病人生活质量大大降低, 而且绝大多数恶性肿瘤病人存在恐惧、焦虑、悲观、失望等一系列不良心理[1], 而这些不良的心理刺激又导致病人免疫功能降低, 进而引起病情恶化与肿瘤扩散。为了提高恶性肿瘤病人的生活质量, 本文对80例临终恶性肿瘤病人进行跟踪随访, 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9年3至6月, 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肿瘤科共收治各类恶性肿瘤病人80例, 男50例, 占62.5%;女30例, 占37.5%;年龄30~65岁。其中肠癌15例, 占18.8%;食道癌20例, 占25.0%;肺癌20例, 占25.0%;肝癌10例, 占12.5%, 其他15例, 占18.8%。

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41例, 对照组39例, 2组性别及恶性肿瘤类型构成见表1、2。

注:2组比较, χ2=1.47, P>0.05

注;2组比较, χ2=1.88, P>0.05

实验组与对照组性别、恶性肿瘤类型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2组病人进行常规支持治疗的同时, 实验组采用系统的身体、保健、心理方面的护理, 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护理。2组生活质量的改善采用肿瘤病人生活质量评分标准 (QOL) [2]进行评价。

我国于1990年参考国外制定的肿瘤病人生活质量评分草案, 其标准如下:

(1) 食欲: (1) 几乎不能进食; (2) 食量<正常的1/2; (3) 食量为正常的1/2; (4) 食量略少; (5) 食量正常。

(2) 精神: (1) 很差; (2) 较差; (3) 有影响, 但时好时坏; (4) 尚好; (5) 正常, 与病前相同。

(3) 睡眠: (1) 难以入睡; (2) 睡眠很差; (3) 睡眠差; (4) 睡眠略差; (5) 大致正常。

(4) 疲乏: (1) 经常疲乏; (2) 自觉无力; (3) 有时疲乏; (4) 有时轻度疲乏; (5) 无疲乏感。

(5) 疼痛: (1) 剧烈疼痛伴被动体位或疼痛时间超过6个月; (2) 重度疼痛; (3) 中度疼痛; (4) 轻度疼痛; (5) 无疼痛。

(6) 家人理解与配合: (1) 完全不理解; (2) 差; (3) 一般; (4) 理解及照顾较好; (5) 好。

(7) 同事的理解与配合 (包括领导) : (1) 无人理解和照顾; (2) 差; (3) 一般; (4) 少数人理解、关照; (5) 多数人理解、关照。

(8) 自身对癌症的认识: (1) 失望, 全不配合; (2) 不安, 勉强配合; (3) 不安, 配合一般; (4) 不安, 但能较好地配合; (5) 乐观、自信。

(9) 对治疗的态度: (1) 对治疗不抱希望; (2) 对治疗半信半疑; (3) 希望看到疗效, 又怕有副作用; (4) 希望看到疗效, 尚能配合; (5) 有信心, 积极配合。

(10) 日常生活: (1) 卧床; (2) 能活动, 多数时间需卧床; (3) 能活动, 有时卧床; (4) 能正常生活, 不能工作; (5) 能正常生活和工作。

(11) 治疗的副作用: (1) 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2) 影响日常生活; (3) 经过对症治疗不影响日常生活; (4) 未对症治疗不影响日常生活; (5) 不影响日常生活。

(12) 面部表情:分 (1) ~ (5) 个等级。

生活质量分级:生活质量满分为60分, 生活质量极差为≤20分, 差为21~30分, 一般为31~40分, 较好为41~50分, 良好为51~60分。

1.3 步骤

(1) 干预前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 统一观察、记录的方法和标准; (2) 采用双盲实验, 实验过程中加强质量监督, 保证资料的真实性; (3) 干预后按照卡氏评分法整理资料, 采用行×列表χ2检验对2组疗效进行比较。

1.4 统计分析

对2组护理效果应用SPSS软件进行处理, 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见表3)

干预后的生活质量对比。对实验组进行系统的身体、保健心理等方面的护理后, 病人疼痛及其他不适症状较对照组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 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注:2组比较, χ2=16.72, P<0.05

3 讨论

3.1 疼痛控制

疼痛是晚期恶性肿瘤常见的症状之一, 特别是难以控制的持续疼痛, 给病人带来很大的痛苦。当前, 全世界约有一半的恶性肿瘤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当疾病确诊时, 多数病人已失去治愈机会, 止痛成为对晚期恶性肿瘤病人的人道主义措施。为此, 世界卫生组织于1984年制定出“三级止痛”方案, 近年来还提出“2000年为多数恶性肿瘤病人解除疼痛”的战略目标。

3.1.1 止痛原则

止痛标准要求达到夜间无痛睡眠, 白天活动不疼痛。 (1) 按时给药, 即按医嘱规定时间, 每4小时给药1次。实践证明, 合理的剂量、准确的给药时间, 可以消除80%~90%的疼痛。 (2) 吗啡的剂量需经测试, 由0.01g开始, 逐渐加量至病人疼痛消除为止。病人疼痛消除后, 剂量可逐渐减少。 (3) 在某一级药物达不到止痛效果时, 不可更换同级其他药物, 应进入更高一级止痛方案。 (4) 夜间睡前增加药物剂量50%~100%, 以保证无痛睡眠。 (5) 树立癌痛可以控制的观念。

3.1.2 疼痛的护理措施

(1) 做好对疼痛的评估, 耐心倾听病人主诉, 检查疼痛部位、持续时间和强度。 (2) 及时消除病人疼痛, 从而取得病人的信任, 并缓解其焦虑情绪。 (3) 在任何情况下, 不可拖延给药时间、减少药物剂量, 或拒绝给药, 或注射安慰剂等。 (4) 精神过度紧张可使疼痛加重, 应缓解病人焦虑情绪, 运用非药物止痛方法, 包括按摩、放松疗法、气功或看电视、听音乐等, 以转移注意力。 (5) 肿瘤合并溃疡或感染时, 需加强冲洗, 保持引流通畅, 并适当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3.2 疲劳的护理措施

疲劳是恶性肿瘤病人所经历的持续的焦虑、紧张, 或对周围所发生事情认识的疲倦感、精疲力尽感, 即使休息也不能缓解。据报道, 在恶性肿瘤病人中, 超过90%的病人都会出现这一症状。疲劳的处理措施应与护理评估相结合。对疲劳的评估应鉴别使痛苦加重或减轻的因素, 以判断其干扰日常生活的程度, 识别潜在因素, 包括所患疾病、治疗措施, 以及在治疗过程中全身性疾病、心理疾病和其他疾病的特点。

3.3 创造舒适的环境

保持病室干净、舒适、整洁、安静。室内布置力求光线柔和, 床单位整齐、干燥, 床头柜上摆放鲜花, 病房里适当播放一些轻音乐, 创造一个轻松、安祥、温馨的环境。当病人处于临终状态时, 将其转入单人病房, 以免影响其他病人的情绪。

3.4 做好口腔护理

晚期恶性肿瘤病人消化功能及抵抗力降低, 易引起口腔炎及口腔溃烂。应每日给予4%NaHCO3、3%硼酸、0.05%醋酸洗必泰轮流漱口。牙龈出血病人应指导其使用软牙刷刷牙, 必要时用棉签醮生理盐水漱口[3]。

3.5 做好饮食护理

晚期恶性肿瘤病人由于瘤组织迅速发展, 导致代谢异常, 常出现食欲减退、味觉和嗅觉改变以及其他症状, 如便秘、恶心呕吐、腹胀、口腔溃疡、吞咽困难、疼痛、焦虑等。可通过保持进食环镜的干净、整洁;饭前散步, 以增进食欲;少量多餐, 给予浓缩、优质蛋白质及其他必须的营养素等途径来解决食欲不振问题。

3.6 保证睡眠充足

应保持病房安静, 合理安排治疗和护理时间。尽量减少在睡眠时间打扰病人, 为其创造良好的睡眠条件, 并给予心理疏导, 告知充足的睡眠是最好的休息[4]。

3.7 心理护理

3.7.1 病人心理特征

一般情况下, 病人得知自己患了无法根治的疾病后, 其心理反应可分为3个阶段: (1) “休克”期。此期较短暂, 为数日或数周, 病人有不同程度的“休克”、“不相信”、否认、抗议与愤怒情绪, 继而出现忧郁、恐惧、食欲减退和睡眠障碍。 (2) 求索退缩期[4]。病人千方百计寻找民间治疗方法, 以求生存。 (3) 接受与平静期。病人能面对现实, 心境平静, 治疗合作, 出现轻度抑郁、焦虑情绪, 晚期处于消极被动、应付及无助状态。

3.7.2 心理护理措施

(1) 对具有焦虑、恐惧心理的病人, 与他们谈话时要热情、耐心、细致。入院时护士应主动介绍病区环境、设施, 医院的规章制度, 治疗及护理人员, 饮食安排等。同时, 护士要加强业务锻炼, 掌握扎实过硬、训练有素的操作技术[5]。

(2) 对具有愤怒、怨恨心理的病人, 护士应多与他们交流, 鼓励其将愤怒、怨恨的情绪发泄出来, 并理解和宽容病人, 了解引起愤怒、怨恨的原因, 帮助其缓解愤怒和怨恨情绪。

(3) 对有悲伤、忧郁心理的病人, 护士应随时给予关怀与支持, 让其家属陪伴, 尽一切力量满足病人的合理要求。当家属不在时, 护士应为病人提供情感支持, 与其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 讨论病人感兴趣的话题, 鼓励病人进行自我护理, 满足自尊的需要。

(4) 对情绪稳定、性格开朗的病人, 采取支持性心理护理措施, 向他们介绍目前在治疗此病方面所取得的一些新成就, 并现身说法, 讲解同种疾病治疗好转的病例, 增强他们战胜病魔的信心。讲明治疗期间会出现的一些不良反应及配合治疗的方法。

(5) 对部分感情脆弱、性格内向的病人, 尽量不要让其知道自己的病情, 以免发生自杀行为。

总之, 晚期恶性肿瘤病人护理应包括姑息治疗、支持疗法、症状处理和心理护理。因此, 护士要有爱心、耐心、细心, 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处于不同心理状态的病人进行不同的心理护理[6], 同时争取社会、家庭的支持, 使病人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只有采用上述系统护理, 晚期恶性肿瘤病人的疼痛及不适症状才能得到改善, 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生命得以延续。

参考文献

[1]王春芳, 张宁.医学心理学[M].南京:南京大学, 1999.

[2]科学技术部农林科技司.新编常见恶性肿瘤诊断与治疗[M].北京:台海出版社, 2008.

[3]余晓云.肿瘤病人临终关怀的护理1例[J].实用护理杂志, 2002, 18 (4) :73.

[4]陈运珍.恶性肿瘤中的焦虑障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92, (1) :10~12.

[5]阳爱云.医务人员培训护理分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

病人生活护理系统 篇5

A.保持呼吸道通畅 B.包敷创面,避免污染 C.预防休克 D.及时清创

E.早用TAT,预防破伤风

【答案】:A 【解析】:头面部烧伤经常合并吸入性损伤,易发生窒息,故对于头面部烧伤的患者一定要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2.病人男性,35岁,浅II度烧伤约20%,深II度烧伤约10%。烧伤后多长时间内护士要警惕休克发生

A.24小时 B.36小时 C.48小时 D.60小时 E.72小时

【答案】:C 【解析】:考察烧伤休克期的特点。烧伤病人48小时内易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故该病人烧伤后48小时内护士要警惕休克的发生。

3.患者男性,35岁。被沸水烫伤,双上肢、颈部、胸腹部、双足均为水疱,有剧痛,右手掌焦痂呈皮革样。该患者Ⅱ度烧伤面积为

A.54% B.41% C.58% D.45% E.39% 【答案】:B 【解析】:病人双上肢、颈部、胸腹部、双足为Ⅱ度烧伤。右手为Ⅲ度烧伤。双上肢占18%,颈部占3%,胸腹部占13%,双足占7%,总计41% 4.烧伤病人第一个24小时创面丢失量为3000ml,基础水分计划补充2000ml。病人第一个8小时应输入

A.1000ml B.1500ml C.2000ml D.2500ml E.3000ml 【答案】:D 【解析】:考察烧伤病人补液量的计算。烧伤后第1个8小时内渗液最快,应在首个8小时内输入输液总量的1/2,其余在而后的16小时内输完。该患者的输液总量是3000+2000=5000ml,所以第一个8小时应该输5000ml的一半,即2500ml。

5.患者女性,22岁,右手被蒸汽Ⅰ度烫伤,其创面特点是

A.红肿灼痛无水疱 B.张力较大的水疱,剧痛

C.水疱张力较小,疼痛,基底红白相间 D.干燥,焦痂和蜡白

E.水疱小,基底水肿,感觉迟钝

【答案】:A 【解析】:考察Ⅰ度烧伤的临床表现。Ⅰ度烧伤仅伤及表皮层,生发层存在。表现为皮肤灼红,痛觉过敏,干燥无水疱,3~7天愈合。6.患者男性,21岁,全身重度烧伤。其Ⅱ度烧伤面积介于

A.<9% B.10~29% C.30~49% D.50~59% E.>60% 【答案】:C 【解析】:考察重度烧伤的特点。重度烧伤是指总烧伤面积达30%~49%或Ⅲ度面积达10%~19%,或虽然Ⅱ度、Ⅲ度烧伤面积不足上述百分数,但病人已并发休克、吸入性损伤或合并较重的复合伤。

7.患者男性,32岁,躯干Ⅱ度烧伤,其烧伤面积为

A.20% B.22% C.23% D.25% E.27% 【答案】:E 【解析】:考察成人身体部位所占比例。成人躯干占全身面积的27%。

8.患者,男性,48岁,驾驶员。因汽车故障自行检修,突发火焰而灼伤。体格检查:面颈部约2%Ⅰ~Ⅱ度烧伤,两上肢13%的Ⅱ度烧伤,并伴呼吸道烧伤。其病情属于

A.小面积烧伤 B.轻度烧伤 C.中度烧伤 D.重度烧伤 E.特重度烧伤

【答案】:D 【解析】:考察重度烧伤的特点。该患者的烧伤面积不足重度烧伤的标准,但该患者伴有呼吸道灼伤。并发休克、呼吸道烧伤或严重的复合伤的都应归为重度烧伤。

9.患者,男性,51岁。Ⅱ度烧伤面积约46%,在输液抗休克治疗中,简便而重要的观察指标是

A.体温 B.脉搏 C.尿量 D.中心静脉压 E.肺动脉嵌压 【答案】:C 【解析】:考察抗休克治疗中的重要观察指标。监测每小时尿量是评估休克是否纠正的重要指征。

10.患者男性,39岁,开水烫伤胸腹部,创面感觉迟钝,疼痛轻,多见于

A.轻度烧伤 B.Ⅰ度烧伤 C.浅Ⅱ度烧伤 D.深Ⅱ度烧伤 E.Ⅲ度烧伤

【答案】:D 【解析】:考察深Ⅱ度烧伤的特点。深Ⅱ度烧伤伤及真皮层,可有水疱,疱壁较厚、基底苍白与潮红相间、稍湿,痛觉迟钝,有拔毛痛。11.烧伤急救时,对烧伤患者首要的措施是

A.脱离火源 B.预防休克 C.保护创面 D.防止窒息 E.防止再感染

【答案】:A 【解析】:考察烧伤现场急救的首要原则。烧伤的现场急救最重要的是灭火、救人、迅速脱离热源。

12.患者男性,36岁,大面积烧伤后8小时,已静脉输液3000ml,判断其血容量是否补足的简便、可靠指标是

A.脉搏在120次/分以下 B.收缩压在12kPa以上 C.中心静脉压在6cmH2O以上 D.安静,肢端温暖 E.尿量30ml/h以上

【答案】:E 【解析】:考察抗休克输液的重要观察指标。输液护理时判断血容量已补足的简便、可靠依据是尿量,成人一般尿量在30ml/h以上时提示补液量足够。

13.一烧伤患者,体重50kg,行暴露疗法后诉口渴,查体见:唇舌较干,皮肤弹性差,眼窝凹陷,则其当天需补给液体

A.1500ml B.2500ml C.3000ml D.3500ml E.4500ml 【答案】:E 【解析】:考察烧伤病人输液量的计算。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可判断为中度高渗性脱水,丢失液体约占体重4%~6%,按5%计算,然后按每丧失体重的1%补液400~500ml计算。所以病人的丧失水量估计为2000~2500ml,加上每天的基础水分,约2000ml,合计4000~4500ml。

14.患者男性,29岁,其烧伤面积Ⅱ度48%、Ⅲ度10%。创面清创时,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清创前给予适量镇痛剂或地西泮 B.将创面周围毛发剃除 C.创面大小水疱切开 D.污垢可用棉球轻轻擦拭

E.创面周围健康皮肤可用75%酒精消毒

【答案】:C 【解析】:考察烧伤的创面护理。小的完整的水疱不用处理。

15.患儿,6岁,全身大面积烧伤后30小时死亡,导致患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是

A.肺功能衰竭 B.心功能衰竭 C.肾衰竭 D.感染 E.休克 【答案】:E 【解析】:考察烧伤休克期的特点。休克是烧伤后48小时内,导致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因大面积烧伤48小时内易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16.患者男性,40岁。烧伤后3周,该病人处于烧伤的哪一期

A.渗出期 B.休克期 C.感染期 D.修复期 E.愈合期

【答案】:D 【解析】:考察烧伤后的分期。烧伤后分为休克期,感染期和修复期。该病人烧伤后3周属于修复期。

患者,男性,42岁,体重70kg。左上肢、躯干开水烫伤,创面可见大小水疱,部分水疱破裂,基底潮红,水肿明显,剧烈疼痛。17.该患者的烧伤程度为

A.12%浅Ⅱ度烧伤 B.18%浅Ⅱ度烧伤 C.36%浅Ⅱ度烧伤 D.40%浅Ⅱ度烧伤 E.45%浅Ⅱ度烧伤

【答案】:C 【解析】:病人创面可见大小水疱,部分水疱破裂,基底潮红,水肿明显,剧烈疼痛的表现符合浅Ⅱ度烧伤,面积为左上肢9%+躯干27%=36%。

患者,男性,42岁,体重70kg。左上肢、躯干开水烫伤,创面可见大小水疱,部分水疱破裂,基底潮红,水肿明显,剧烈疼痛。18.第一个24小时补液量约为

A.2200ml B.3200ml C.4200ml D.5700ml E.6200ml 【答案】:D 【解析】:考察烧伤患者输液量的计算。伤后第一个24小时补液量按病人每千克体重每1%烧伤面积(Ⅱ~Ⅲ度)补液1.5ml计算,即第一个24小时补液量=体重(kg)×烧伤面积(%)×1.5ml,另加每日生理需水量2000ml,即为补液总量。即70×36×1.5ml+2000=5780ml,所以选D。

患者,男性,42岁,体重70kg。左上肢、躯干开水烫伤,创面可见大小水疱,部分水疱破裂,基底潮红,水肿明显,剧烈疼痛。

19.患者在输液中监测尿量每小时为25ml,正确的处理是

A.维持原滴速 B.加快输液 C.减慢输液 D.应用甘露醇 E.应用西地兰

【答案】:B 【解析】:考察烧伤患者补液时的重要观察指标。每小时尿量小于30ml说明血容量不足,应该加快输液。

患者,男性,42岁,体重70kg。左上肢、躯干开水烫伤,创面可见大小水疱,部分水疱破裂,基底潮红,水肿明显,剧烈疼痛。

20.患者体温升高达39.8℃,伴寒战,血白细胞升高,创面恶化,提示有菌血症。下列措施中主要应由护士完成是

A.使用抗生素 B.换药 C.支持疗法 D.纠正酸中毒 E.消毒隔离

病人生活护理系统 篇6

方法:将我所在社区管理辖区内的八个小区的老人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干预组在病人骨折及疼痛现象和用药及锻炼等方面进行干预。

结果:干预组病人疼痛现象、用药及锻炼有较大改善(P<0.05)。干预组骨折比对照组少(P>0.05)。

结论:护理干预在减少疼痛和骨折方面效果显著。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护理干预社区中老年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253-01

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是发生在全身骨骼的综合征。特点是骨成分减少及组织破坏引起强度及韧性下降,最严重可导致骨折。在骨质疏松症病人中有相当数量的人群被骨折折磨。而髋部骨折和椎体骨折对老人身心都有较大打击。对社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护理干预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对象为2006年11月——2009年10月我所在社区管理辖区内的八个小区的老人,随机选四所为干预组四所为对照组。合格指标:活动不受限且智力正常。不合格指标:行动不便或智力差。对照组205人,干预组200人。

2护理干预

2.1心理干预。由于病人全身关节痛导致行动和生活质量低下,易产生暴躁和绝望之感。应按照病人心理情况进行护理,再按照病人的文化水平,有目的的进行心理干预。鼓励老人子女多配合。使病人保持良好心理状态,对提高机体抵抗力和病情康复有益。

2.2饮食干预。合理饮食,多吃坚果和蔬果,减少盐酒的摄入。禁止吸烟,减少对心肺的伤害。此外,因酸性食物可腐蚀骨骼,是引起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因素。

2.3运动干预。指导患者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可有效防止骨质疏松症发生。如散步、快走和慢跑等,以加强骨骼强度和韧性,防止发生骨折。运动量要逐步增加,以不觉劳累为宜。

2.4补钙干预。骨质疏松症是机体骨成分减少、组织破坏引起的。所以,首要环节是补钙。每天要摄入600mg钙,还应补充维生素D,促进钙吸收。蛋奶和动物肝脏中维生素D含量较多;阳光可活化体内非活性状态维生素D,鼓励病人到室外多晒太阳;指导病人多吃新鲜蔬菜,食物中维生素K对骨钙代谢有调节作用。

2.5药物干预。较重病人应配合以下药物进行治疗。

2.5.1阿仑膦酸钠,可抑制破骨细胞的生成,减慢骨成分的丢失,因其可刺激局部消化道黏膜,有消化道炎症的病人应慎用。

2.5.2密钙息,应与钙剂联合应用。

2.5.3雌激素,适于老年绝经病人。可降低尿钙流失,调节钙平衡;雄激素,促进蛋白潴留,提高骨基质成分。但应预防子宫内膜癌和乳房癌。

2.6消除病因的干预。骨质疏松症的致病因素有很多,包括营养、内分泌和代谢等因素。据骨质疏松症患者致病因素进行治疗指导,病因一经控制,骨质疏松症既可逐渐恢复,内分泌和代谢因素引起的骨质疏松症尤甚。

3结果

共得有效结果对照组198例,干预组190例。骨折人数对比:3年来发生骨折人数,干预组比对照组少7人,但经卡方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好转人数对比:干预组有180人好转,比对照组多出40人。服药依从性:规律服药干预组120人,明显比对照组多。参加锻炼人数:干预组150人,比对照组60人显著多。经卡方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

4讨论

社区老年人群由于年龄偏大,伴随更多慢性疾病。再加上老年人很少暴露在阳光下,所以他们比普通人群更易患骨质疏松症。有较多研究报告关于社區骨质疏松症的护理干预,本实验以我所在社区管理辖区内的八个小区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该群体中护理干预对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护理干预可在病人心理饮食及运动等方面进行指导。为了让老年人群充分掌握骨质疏松症的病因、发展和危害,并且从自身开始主动进行防治,还有必要的宣传措施。食物中的钙元素有利于维持骨量峰值在稳定水平,同时在防治骨质疏松症方面也是相当重要的。日常饮食中应该以米面和杂粮为主食,做到饮食花样多变,粗粮细粮搭配食用。平时钙、磷元素和维生素D含量丰富的食物应该多吃,如大豆和牛奶及其制品类、鱼虾等海产品类、鸡蛋坚果类,还要多喝骨头汤搭配绿叶蔬菜,多吃水果等。坚持喝牛奶每天500mL。进行有规律的体育活动对各年龄段人群身体机能都有较大提高,从事体育活动对于骨骼发育的正面影响已经在临床研究中得以证实。大量证据显示,即便是已经90岁高龄的老年人经过体育锻炼肌肉力量也会显著增加。在预防及治疗方面应用的药物目前有很多,应该根据具体病人状况合理用药,以真正达到治疗的目的。

结果显示,随着健康教育在社区老人中逐渐普及,老人们对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意识显著提高。人群疼痛程度有较明显减轻,但干预组疼痛率也不低,在改善病人疼痛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骨质疏松症的最严重后果是骨折,大概由于时间过短或干预效果尚未显现等原因,对比骨折人数经差异不明显,要想搞清楚干预对骨折预防的疗效,必须经更详尽的研究证明。

本研究尚有不足之处,骨折很有可能是加强锻炼导致的,会掩盖干预的好处。失访率较高,大概是骨折导致病人死亡,会降低干预的疗效。还有可能是因为干预人员与病人接触较多,病人从感情方面考虑会盲目填写好的结果,引起干预组效果显著好于对照组。

5结论

护理干预对预防老年骨质疏松症及其并发症骨折有很好的临床效果,对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预防已经成为最重要的防治手段。干预人员应认真对待老年骨质疏松症病人,积极给病人提供服务,认真讲解骨质疏松症疾病的危害及如何防治,向患者及家属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如何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病人自我防护意识,降低老年病人骨质疏松症性骨折的发生,维护老年病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施帼芳,陈小勇.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护理干预[J].医药与保健,2009,07

[2]陈慧烨.老年科病区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4)

[3]李彩银.骨质疏松症护理干预效果的研究[J].中国疗养医学,2009,07

病人生活护理系统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将75例乳腺癌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40例,年龄28~75岁;其中0期8例,Ⅰ期15例,Ⅱ期12例,良性5例;手术局部切除36例,乳房切除4例。对照组35例,年龄30~75岁;其中0期8例,Ⅰ期12例,Ⅱ期10例,Ⅲ期3例,良性2例;手术局部切除32例,乳房全部切除3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干预时间

在术后3个不同的时间进行护理干预,即术后一周、术后两周、术后三周。

1.2.2 护理干预方法

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具体的干预方法如下:(1)健康教育:将自制健康宣传手册发给实验组每个患者,手册内详细介绍了与乳腺癌康复有关的营养、睡眠与运动、情绪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患者之间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指导患者将学到的知识落实到行动中。(2)腹式呼吸:让患者平躺下,眼睛微闭,静息呼吸,吸气时用鼻吸入,尽力挺起腹部,呼气时收缩腹部,尽可能放慢频率,保持一呼一吸耗时15s左右,5次/min左右。(3)渐进性肌肉放松(PMR):做完呼吸训练进行PMR练习。训练时,要尽量保持安静的环境,让患者放松舒适的卧床,全身的肌肉进行“收缩一放松”练习。从脚趾肌肉开始到头部肌肉,每个骨骼肌肉群的放松保持20~40s,训练过程中仔细体验个人肌肉的松紧程度,达到缓解个体紧张和焦虑的情绪。

1.2.3 评价指标

(1)多维健康心理控制源量表(MHLC):MHLC量表主要是评估个体在躯体健康遭受威胁时所表现额态度和应对策略。MHLC量表包括内控量表(IHLC)、强势他人量表(PHLC)、冒险量表(CHLC)三个量表。整个MHLC量表包括18个条目,即每个分量表有6个条目。每个条目以6分评定,1分(很不赞成)~6分(很赞成),每个分量表分值在6~36分范围内,高分表示患者的倾向性很强。(2)抑郁自评量表(SDS):用来衡量患者是否有抑郁状态和判断抑郁的轻重程度。次量表有20个条目,每个条目包括偶尔(1分)、有时(2分)、经常(3分)、持续(4分)4个选项。可以用该表来反映患者近期的心理情绪。抑郁指数=总分/满分×100%,满分为80分。抑郁指数50%~59%表示患者处于轻度抑郁状态,抑郁指数在60%~69%表示患者处于中毒抑郁,若抑郁指数≥70%患者处于重度抑郁。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处理收集的资料,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干预前后实验组MHLC各围得分如下表1所示表1干预前后实验组MHLC各维度得分比较(分)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DS得分如下表2所示。

注:与本组干预前。对照组干预后比较,P<0.01.

3讨论

我国目前乳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乳腺癌是治疗效果比较好的恶性肿瘤之一,进行综合治疗之后存活率较高。然而患者在进行治疗和康复的过程中,适当的护理干预可以使患者减轻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此次研究通过采用护理干预措施后,患者的冒险因子得分在下降,强势他人因子得分增加(P<0.01),由此可说明,患者愿意接受积极的心态应对疾病,并且接受医护人员的合理建议。心理干预能够使患者的心理控制源得到调整,转变患者的治疗态度,增强患者治疗疾病的信心;但是实验组患者干预后的内控因子得分与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原因是干预时间较短,所以在今后实施护理干预中,可以适当延长教育时间,使患者的心理控制源得以重建[1]。此外,抑郁的情绪会影响患者的生理功能,使患者的免疫力下降,会导致肿瘤发生、发展甚至转移。所以减轻患者的抑郁情绪,是护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采用心理放松干预可以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减轻患者的抑郁症状。要减轻患者的疲乏程度,改善患者身体机能和精神状况可以采用有氧锻炼[2]。本次研究中实验组进行护理干预3周后,抑郁症状得到很大的改善,得分明显比干预前减少很多(P<0.01),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抑郁得分明显下降了许多,可以充分表明健康教育与放松训练相结合的护理干预,使乳腺癌患者术后对疾病治疗的不正确认知得到改善,使患者生理、心理应激水平都不同程度的降低了,有效缓解了患者的抑郁症状[3]。所以,对乳腺癌患者术后进行适当的护理干预是很有意义的,其实用价值也是很可观的,不仅可以纠正患者对疾病的态度及改善情绪,还可以使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改善。本次研究为临床护士的护理工作提供了一种新的参考,使用心理护理,对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朝霞.优质护理在乳腺病灶Encor微创旋切术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2013,24:2597-2599.

[2]米娜,李洪艳,杨玉芳,张英,张焱.综合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康复的影响及体会[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3,06:683-684.

病人生活护理系统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本院2013年1月—2013年11月168例卧床便秘病人, 入选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消化疾病学会制定的便秘诊断标准[3];符合下述6项中的两项或超过两项: (1) 每周排便次数小于3次; (2) 超过1/4需人工辅助排便 (盆腔按压、手指抠) ; (3) 超过1/4排便中出现肛门直肠梗阻感; (4) 1/4排便中有排便不尽感; (5) 超过1/4排便为硬便或颗粒状便; (6) 1/4时间中出现排便困难; (7) 病人知情同意并签字。其中男79例, 女89例, 年龄57岁~73岁 (55.82岁±6.27岁) 。原发疾病:慢性支气管炎23例, 脑卒中22例, 股骨颈及股骨粗隆间骨折48例, 腰椎骨折46例, 截瘫病人29例。所有病人均排除恶性肿瘤、肝肾疾患、肠道器质性病变、无推拿禁忌证。所有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各84例, 入院时的平均年龄、性别、严重程度、病种病程等基线特征大体一致 (P>0.05) 。

1.2 护理方法

观察组实施中医综合护理[4]。 (1) 护理态度:礼貌亲切与病人交流, 提供舒适安静的医疗环境, 取得病人的信任。 (2) 健康教育:宣讲相关的疾病医学知识, 制订宣讲方案, 实施多元化教育, 鼓励其多交流、学习和沟通, 增长防治知识。 (3) 推拿手法护理:应用“提壶开底”推拿手法, 对病人的中府穴、云门穴、云门下1寸, 锁骨外缘, 胸骨正中线旁开6寸, 用右手食指指腹进行点按, 每次1min, 每天3次~5次;用拇指指腹或掌根沿病人腹部脾经、任脉、肾经、胃经根据大肠走行转柔5min;腹部按摩:肚脐为中心, 用右手小鱼际顺时针按摩腹部5min;病人取左侧卧位, 食指指套用液状石蜡润滑, 插入肛门3cm~4cm, 进行肛门口积便清除, 外旋及内旋手腕带动食指进行交替旋转再注入开塞露20mL。 (4) 饮食干预:对病人的膳食合理性进行指导, 选取摄入低蛋白、低胆固醇、低脂食物;少吃动物内脏、肥肉;不可暴饮暴食, 烈性酒禁饮并戒烟;降低摄入食盐量, 以不超过6g/d为标准;多进行维生素、蔬菜的补充。 (5) 心理干预:对病人进行心理疏导, 对其心理教育要态度温和, 有耐心, 多多鼓励开导病人, 循序渐进, 尽量满足病人的需求, 使病人稳定情绪, 以乐观积极和平和的心态面对疾病。对照组实施便秘用药开塞露常规护理, 病人取左侧卧位, 肛门注入开塞露20mL, 左手用卫生纸按住肛门。

1.3 判断和评估标准

护理后4周, 评估病人的相关症状改善情况, 包括排便不尽、排便无力、大便色、质、次数、排便疼痛、腹胀等。汉化版简明健康调查量表评估:社会功能、精神健康、情感职能、活力、躯体疼痛、生理职能、生理功能等[5]。每个项目满分为10分, 分数越高表示健康状态越好, 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系统分析所有数据, 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 采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例 (%)

3 讨论

便秘主要是指排便费力、粪便干结、粪便量减少、排便次数降低等, 如超过半年则为慢性便秘。便秘可分为功能性及器质性两大类, 器质性为内分泌、神经、肠道系统等病变及药物性因素导致, 功能性病因尚在研究中。卧床病人由于机体长期肠道蠕动缓慢, 极易出现便秘症状。便秘的检查要根据临床需要做相应检查, 难治性便秘可进行直肠-肛门反射、胃肠通过试验等检查, 确定有无器质性病变。便秘可通过药物、生物反馈、认知、手术等疗法。目前便秘的护理已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

本研究对卧床便秘病人进行中医综合护理, 中医认为便秘主要源于血虚、气虚、气滞、燥热等导致肠道传导失司, 导致排便困难, 日久气血阴阳耗损, 形成虚实夹杂病症, 本研究对卧床便秘病人进行推拿按摩护理、心理干预、饮食干预、健康教育等综合护理, 为新型综合护理模式。通过对中府穴、云门穴的按摩, 宣发肺气, 提壶开底;转柔大肠所过经脉, 疏通大肠区, 振奋阳气, 使体内毒素排出, 促进机体内环境顺畅循环, 使结肠蠕动及神经传导功能增强[6]。临床单纯注入开塞露的某些病人很多不一定能达到通便的作用, 特别是顽固便秘病人、常用开塞露病人, 但通过肛周按摩很快就能达到通便的作用, 同时降低了长期服用通便药导致的腹泻、电解质紊乱, 使病人免受针药之苦。临床截瘫病人29例, 长期卧床出现便秘或腹泻问题, 如出现顽固性便秘应用开塞露30mL~40mL都无法解决问题, 但通过按摩肛周, 改善了便秘的问题及食欲的状况、睡眠的情况, 长期慢性腹泻的时候通过按摩肛周, 很快排尽了大便, 又缓解了腹泻, 减轻了护理工作量。慢性支气管病人23例, 通过对中府、云门穴的按摩, 宣发肺气, 提壶开底;按摩天枢、水道、归来穴位, 为升降清浊之枢纽, 疏调肠腑、理气行滞、消食;转柔大肠所过经脉, 疏通大肠区, 振奋阳气, 使体内毒素排出, 促进机体内环境顺畅循环, 使结肠蠕动及神经传导功能增强。本研究对卧床便秘病人进行中医综合护理, 结果显示, 护理后观察组的症状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 ;通过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 使病人掌握了便秘的症状特征、危害、临床护理及自身保健, 积极向上的态度, 乐观开朗面对疾病, 护理后观察组的SF-36量表中社会功能、精神健康、情感职能、活力、躯体疼痛、生理职能、生理功能等各评估指标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 , 显著提升了卧床便秘病人的生活质量。综上所述, 护理人员对卧床便秘病人及时进行有效的推拿疗法、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等中医综合护理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提升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探讨对卧床便秘病人实施中医综合护理的效果。[方法]将卧床便秘病人1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4例。观察组实施中医综合护理,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应用汉化版简明健康调查量表 (SF-36) 评估病人的生活质量的影响, 比较护理后两组病人的症状改善情况及汉化版简明健康调查量表 (SF-36) 评估指标。[结果]护理后4周, 观察组的排便无力、排便疼痛、排便不尽、腹胀、大便色质量等症状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 ;护理后观察组SF-36量表各评估指标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卧床便秘病人应用中医综合护理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关键词:卧床,便秘,生活质量,综合护理,中医

参考文献

[1]周莲.骨科卧床病人便秘的护理干预[J].中国实用医药, 2013, 8 (9) :73-74.

[2]高来娣.舒适护理在骨折卧床便秘病人中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 (上旬刊) , 2013, 23 (3) :53-55.

[3]夏金菊.脑卒中卧床便秘病人的中医护理[J].中国中医急症, 2011, 20 (2) :702.

[4]王美峰, 林琳, 王燕, 等.功能性便秘病人的综合性护理干预及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 2010, 45 (7) :216-217.

[5]王燕, 林征, 林琳, 等.功能性便秘病人自我效能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 2010, 45 (3) :62-63.

病人生活护理系统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113例脑卒中偏瘫病人,均依照头颅核磁共振成像(MRI)、CT和临床表现确诊。将113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 6例,男3 3例,女2 3例;年龄7 0岁~8 6岁(8 1.2岁±4.79岁);疾病类型:脑出血26例,脑梗死28例,脑梗死合并脑出血2例;偏瘫部位:左侧偏瘫29例,右侧偏瘫25例,双侧偏瘫2例。观察组57例,男35例,女22例;年龄71岁~87岁(76.86岁±4.43岁);疾病类型:脑出血24例,脑梗死30例,脑梗死合并脑出血3例;偏瘫部位:左侧偏瘫30例,右侧偏瘫24例,双侧偏瘫3例。两组病人年龄、性别、疾病类型、偏瘫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护理方法

对照组病人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病人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早期护理干预包括:协助病人在床上有一个良好的体位、定时给病人变换体位、指导病人进行患侧关节活动度训练及进行坐位平衡训练、站位平行训练。在护理干预的同时尽力取得家属的支持,并教会家属相应的操作方法,以便病人能够在非治疗期间也能达到较好的护理。一方面由于脑卒中病人的致残率和病死率均较高,严重影响病人的身体健康,另一方面由于治疗脑卒中需花费较高的费用,从而给病人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最终使病人常常出现抑郁等心理障碍,护理人员针对病人的特点给病人进行日常活动能力训练的同时,也要加强对病人进行心理护理。护理人员给病人进行护理时态度温和、言语委婉,鼓励病人积极面对生活,提高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1.2.2 评价指标

采用Barthel指数[3]对脑卒中偏瘫病人的ADL进行评定。病人的ADL一般包括:是否能独立穿衣、是否能独立洗澡、大小便是否能控制较好等。比较分析两组病人护理前后ADL评分的改变情况。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两组病人的年龄、ADL评分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病人的年龄及护理前后ADL评分情况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两组病人的性别、疾病类型及偏瘫部位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脑卒中偏瘫病人的自理能力常极大程度地受到损害,从而严重影响脑卒中偏瘫病人的生活质量。一方面由于脑卒中病人的病死率、致残率均较高,给病人带来巨大的精神负担;另一方面治疗脑卒中需花费较高的费用,给病人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从而使脑卒中病人多有抑郁等心理障碍。对脑卒中病人进行心理护理、良好肢体摆放等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使脑卒中病人的肢体运动功能得到较大提高,也可使脑卒中病人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4,5,6]。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病人在护理后ADL评分较对照组护理前均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病人在护理干预后ADL评分较护理前明显升高(P<0.05),与有关报道相似[7]。说明对脑卒中偏瘫病人采取早期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病人的ADL,原因可能是脑卒中病人的中枢神经在功能上或结构上具有可塑性,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等这样的合适的调节下,并通过一定程度的有意识训练,脑卒中病人的部分神经元可以再生,从而有助于病人的ADL的改善[8,9,10]。

综上所述,对脑卒中偏瘫病人采取早期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病人的ADL,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建伟, 许红梅, 陈晓琳, 等.早期认知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康复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 2012, 47 (3) :201-203.

[2]Mireille D, Joost D, Betto D.The course of apraxia and ADL func-tioning in left hemisphere stroke patients treated in rehabilitaioncentres and nursing homes[J].Clinical Rehabilitaioln, 2006, 20 (1) :1085-1091.

[3]胡永善.新编康复医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104-106.

[4]赵扭珍, 程艳华.脑卒中偏瘫病人肢体功能早期康复护理进展[J].全科护理, 2010, 8 (5C) :1387-1389.

[5]章惠英, 刘慧娟.社区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调查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09, 15 (12) :1107-1111.

[6]周红艳, 张少茹, 卢丹丹, 等.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 2012, 27 (18) :1674-1676.

[7]刘亚.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18) :43-45.

[8]Green JB.Brain reorganization after stoke[J].Top Stroke Rehabil, 2003, 10 (3) :1-20.

[9]周林娥.脑卒中病人实施社区健康干预效果的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2, 10 (5) :627-628.

病人生活护理系统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100例鼻咽癌病人, 均经临床病理确诊, 其中男68例, 女32例;年龄21岁~76岁;文化程度:初中以下 (包括初中) 25例, 高中43例, 大专以上32例;临床分期:Ⅰ期20例, Ⅱ期42例, Ⅲ期33例, Ⅳ期5例。所有病人均自愿参加调查, 放疗方案为调强治疗, 总剂量为70Gy~74Gy。

1.2 方法

1.2.1 护理干预方法

1.2.1. 1 心理护理

由主管护士采取一对一的双向沟通方法与病人及家属交谈, 实行整体护理干预措施, 提供鼻咽癌诊疗常识, 治疗期间常见并发症及防治措施, 指导病人如何采取正确、合理的饮食措施。注意从病人入院开始至出院, 对病人实施健康宣教, 利用发放文字资料, 定期集体专题讲座等形式, 帮助病人认识自我, 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提高病人对治疗的依从性。对病人负性情绪要及时作出护理诊断, 利用心理学知识技巧掌握鼻咽癌病人负性情绪和心理防御特征, 采取心理暗示、劝导、启发、消除疑虑、提供保证等心理学技术帮助病人建立正确的心理防御机制, 正视现实, 提高信心, 同时注意取得家庭及社会支持。

1.2.1.2认知行为干预

目的是纠正病人错误的认知和行为。主要是采用认知疗法、放松训练、示范法等方法对病人的认知和行为实施干预。纠正病人对鼻咽癌诊断、治疗、康复期间的不良认知和不良行为。教会病人掌握正确而有效的应对策略及技能, 解决面临疾病诊断、治疗带来的各种问题。

1.2.1. 3 治疗性护理干预

针对鼻咽癌病人在治疗中容易出现的不良反应如口干、咽部疼痛、口腔溃疡、鼻黏膜干燥、鼻塞、分泌物增多、放射性皮肤反应、静脉化疗引起药物外渗等, 预防性地采取护理干预措施, 防止或减轻因治疗而引起的各种不良反应。放疗前治疗口腔疾患, 洁齿和拔除残根龋齿。放疗期间加强口腔卫生, 淡盐水或复方氯已定溶液漱口每天3次~4次。饭前、饭后用软毛刷刷牙。出现口腔黏膜反应时, 予金因肽喷洒黏膜水肿处, 每天2次~4次, 含服西瓜霜、咽立爽等药物。溃疡形成伴有口腔疼痛, 用棉签清除黏膜表面的分泌物后, 立即予5%碳酸氢钠漱口, 为防止真菌感染, 口服氟康唑50mg/d。予庆大霉素、地塞米松、糜蛋白酶等雾化吸入每天2次~3次, 可起到消肿、湿化、止痛的作用。口腔黏膜严重溃疡、出血, 继发感染伴疼痛剧烈影响进食时, 予1%普鲁卡因、地塞米松饭前含服, 减轻黏膜疼痛, 按医嘱予静脉补液、抗炎、营养支持等治疗。指导病人加强张口锻炼, 做好颈部功能锻炼, 防止出现头颈部的关节及颈部关节功能障碍。

1.2.1. 4 放疗后护理

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定期复诊。继续保护好照射野皮肤, 照射野皮肤色素沉着, 让其自愈, 不要用手搔抓, 不要过度擦洗, 以免皮肤破溃发生感染。加强口腔卫生, 放疗后2年~3年内勿拔牙, 以防止诱发骨髓炎。禁烟酒, 科学合理安排饮食, 加强营养, 劳逸结合, 适当锻炼身体, 提高免疫力。鼻咽癌远处转移发生的靶器官主要是骨和肺, 要告知病人如有骨骼疼痛、咳嗽、胸闷等症状及时到医院就诊。

1.2.1. 5 饮食指导

放疗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 对人体正常组织也有不同程度的损伤, 加强营养对促进组织修复、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毒副反应有着重要的作用。鼓励病人进食富含高蛋白、高维生素以及富含热量、易消化饮食。多吃新鲜水果、蔬菜, 戒烟、酒、辛辣刺激性食物, 不食油炸、腌制品。多饮水, 每日饮水量超过2 500mL, 可用金银花、菊花、西洋参等泡茶饮, 增加尿量, 以加速体内毒素排除。

1.2.2质量评定

采用欧洲癌症研究机构与治疗组针对肿瘤病人制定的生活质量核心量表 (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 QLQ-C30, EORTC QLQ-C30) , 此量表包括30个问题, 含有5个功能量表, 即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和一个总体生活质量量表。所有项目评分0分~100分, 功能方面得分高则表示功能良好, 健康、生存质量高。该问卷各项心理测量学指标均符合要求, 适合于大多数欧洲国家和中国的癌症病人, EORTC QLQ-C30量表应用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 都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1,2]。病人于入院治疗2周, 治疗结束出院前, 在主管护士的指导下填写EORTC QLQ-C30量表。病人的两次生活质量问卷调查均全部完成, 两个时段共发放问卷200份, 均有效回收, 有效率100%。

1.2.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包处理, 生活质量调查所得数据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鼻咽癌是最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 有专家报道放疗结合敏感药物化疗可提高病人总生存率。但由于鼻咽癌疾病本身及治疗方法对病人会带来诸多不良反应。刘艳萍[3]对345例放疗中的鼻咽癌病人从心理护理、口腔护理、鼻咽腔护理、照射野皮肤护理4个方面进行了报道, 认为治疗引起的并发症, 如果从护理方面密切配合, 及时对症处理, 可以减轻和预防并发症发生, 减轻病人的痛苦。彭希琳等[4]报道运用护理程序从生理、心理、社会、精神及文化等方面对鼻咽癌病人实施整体护理, 对比采用功能制护理方式, 发现整体护理能有效地减轻副反应, 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使治疗达到最佳疗效。

3.1 准确评估病人存在的护理问题是实施有效护理干预的前提

随着肿瘤治愈率和生存率的提高, 对肿瘤治疗效果的评价, 也从传统的治愈率、生存率转移到对生存质量提高的评价。本研究选择的EORTC QLQ-C30量表全面涵盖了生存质量的内容, 是准确评估病人护理问题的前提。在调查过程中掌握病人的第一手资料, 对病人生理、心理、社会、文化以及精神等方面进行全面了解, 通过分析影响病人生活质量的因素, 判断这些因素与病人心理状态及疾病的关系, 为分析和评估病人存在的护理问题, 做出正确的护理诊断, 制定实施个体化护理干预提供依据。

3.2 护理干预能提高鼻咽癌病人的生活质量

影响鼻咽癌病人的生存质量的因素很多, 除了癌症本身和治疗的因素带给病人生理状态的不适外, 还影响到其心理、社会、文化、精神等各个方面。本研究结合病人的个体差异, 按计划分别对病人进行整体护理, 更注重个体性、整体性。本研究结果显示, 给予整体护理干预后, 病人的各项功能评分及总体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 (P<0.05) 。这就表明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 能使病人增强治病信心, 使病人具有稳定和良好的情绪状态, 积极配合治疗, 减轻治疗后毒副反应, 从而提高生活质量。龚海英等[5]通过健康教育, 有效减轻鼻咽癌病人的放疗反应, 缓解疼痛、抑郁、疲劳、恶心、口干及精神压力等不适, 提高自我护理能力, 从而提高鼻咽癌病人的生活质量。研究报道, 综合性认知行为干预措施可以减轻不良反应, 改善鼻咽癌病人的生活质量[6]。因此, 需要更全面地实施整体护理干预措施, 更注重个体性、整体性, 全面了解病人[7,8,9,10,11], 使鼻咽癌病人得到最佳的护理, 改善鼻咽癌病人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干预对鼻咽癌放疗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0例病理检查确诊首次住院的鼻咽癌病人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 通过专科护士结合病人的个体差异, 按计划分不同阶段对病人进行整体护理干预, 应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研制的生活质量量表 (EORTC QLQ-C30) , 分别在鼻咽癌病人护理干预前后进行全面测量与评估。[结果]干预后各功能评分及总体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鼻咽癌放疗病人的心理压力和放疗反应, 提高生活质量。

病人生活护理系统 篇11

1 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1.1 缺乏系统认知

护理人员对《病人安全目标》缺乏系统认知。

1.2 查对制度执行不严格

①在给药、采血、输液、输血、手术及实施各种介入与有创诊疗时未采用两种方法识别病人。②执行医嘱、治疗过程中存在问题:人力不足导致部分科室办公室班录完医嘱后, 由本人复核即取药;长期输液应下午摆药, 有部分科室因人员不足和摆药后易丢失两项原因, 改为次日晨摆药;长期以来临时医嘱由中班独自转抄、摆药、加药。3项问题均存在缺乏第二人二次查对环节, 为查对薄弱之处。③原有床头卡字迹小不易辨认, 饮食及护理级别的转盘易被随意转动, 起不到查对作用。

1.3 制度及流程不完善

①未使用“腕带”, 无使用制度及流程。②缺少部分制度、流程、规范:如病人识别制度、用药后观察制度、高危药品管理规范等;缺少病人自杀、地震、导管滑脱、外出未归、等应急预案;核心制度执行不力。③关键流程管理不完善:急诊室与病房、手术室、ICU之间流程管理具体识别措施不严谨, 无交接规范及流程。手术室与病房、与ICU之间, 产房与病房之间流程管理存在同样的问题。④接获“危急值”无统一规范记录的要求。⑤口头医嘱较多, 易出现混乱, 导致医患纠纷和不必要的浪费。⑥病房药柜内同时存放口服药、注射药、外用药及纳肛药品;部分药物拆掉原包装, 堆放在纸盒内, 并有混放现象;高浓度电解质, 如10%氯化钾、10%氯化钠与各种10 mL规格的药物码放在一起。以上药物品种、数目不定, 处于无序状态。⑦床护比平均1︰0.26, 与1︰0.4相距较远, 每年招聘护士远远赶不上病人增加的速度, 床护比不升反降。

1.4 压疮与跌倒管理不完善

在传统观念中, 压疮的出现是护士工作未尽职, 通常采取责罚的方式管理, 在检查中起到一票否决的作用, 因此压疮上报率极低, 住院后出现的压疮上报率几乎为0。缺少压疮与跌倒管理网络及流程, 警示标志不全。

1.5 尚未建立主动报告医疗隐患与不良事件的机制与体系

不能自愿报告的原因包括担心受批评、害怕处罚、承担责任等。在传统差错管理中, 甚至形成只要上级未发现, 或者差错纠纷未严重到隐瞒不住的地步, 决不上报。

2 对策

2.1 全员培训, 普及《病人安全目标知识》

我院于2007年9月、2008年3月举办2期《病人安全目标》知识讲座, 采用多媒体教学形式, 组织全院护士参加, 同时购买《病人安全目标知识问答》, 人手一册, 要求各科室个人自学与组织学习相结合, 大科组织2次书面考核, 护理部组织知识竞赛, 对优胜者给予奖励.达到“人人掌握安全目标, 个个熟知评估标准”要求。

2.2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①在采血、给药、输液、输血、手术及实施各种介入与有创诊疗时采用姓名、住院号作为识别病人的2种方法。②强调各护理单元不得以任何借口随意简化工作流程, 改变常规, 影响核心制度的执行。制订并严格执行“医嘱处理流程”, 增加临时医嘱处理后查对环节, 恢复下午摆药, 以保证2次核对。③改制床头牌及等级护理饮食卡:改制后的床头牌为无色有机玻璃, 上半部分用来插放等级护理、饮食、药物阳性、慎防压疮、绝对卧床等警示标牌, 下半部分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日期, 住院号等项目。所有标志色彩醒目、字迹清晰、一目了然, 投入使用后反映良好。④建立腕带识别标志制度及制订使用流程, 组织学习执行。订制的腕带上有我院标志图案、医院全称和病人信息。全院所有医疗护理单元均使用腕带作为手术、昏迷、意识不清、无自主能力、重症病人, 在各项治疗操作前辨识病人的一种手段。⑤护理部组织人员查找、讨论、补充、修订完善各项制度及应急预案, 对所开展的新技术、新业务及时制订护理常规、操作规程。⑥采用腕带作为关键流程具体识别措施, 制订《病人转科交接记录》, 交接流程, 统一交接内容, 并要求病情记录在危重护理记录单上。⑦建立接获危急值制度、流程, 制订接获危急值报告本, 统一规范, 与医疗、各辅助检查部门协作, 共同执行。⑧取消口头医嘱的关键在于, 医生树立起非抢救时不得下口头医嘱的观念, 从源头抓起。因此护理部与医教处协调, 由医教处规范, 科室主任督促, 医、护联合检查, 逐渐杜绝口头医嘱现象。⑧将护理人力资源不足情况上报院领导, 有计划招聘持有注册证的护士, 同时对现有护理人员灵活调配。

2.3 病房用药安全管理

①将药品柜分区, 针剂按常规用药, 专科用药, 抢救用药等分类放置, 口服药物单独存放在分隔好的抽屉内。②将散放的药品归入多层抽屉塑料盒, 定量并贴上标示, 方便取用, 同时可起到避光的作用。③10%氯化钾、10%氯化钠以原装盒置于塑料筐内, 与其余药物分开, 10%氯化钾贴上红底白字标志, 10%氯化钠蓝底白字标志, 标志大小8 cm×12 cm, 标有剂量、数量, 达到醒目要求。④用隔板分隔抽屉, 每个抽屉由原来存放10种药物增加到20种。⑤各科室自行核定药物的种类、数量, 制订出《药品交班表》, 采用“四定、五常法”管理, 由办公室班负责, 各班执行。《药品交班表》呈报护理部备案, 作为检查依据。⑥毒麻药品双锁放置、五专管理。

2.4 建立压疮上报制度

①成立伤口造口护理小组, 建立压疮上报制度、制定网络成员职责、病人入院发生危险因素与评估工作流程、伤口护理会诊制度及流程。要求无论新发生或带入压疮要求在24 h内上报到护理部。②病人床头设有谨防压疮、跌倒、坠床等警示标志, 卫生间、走廊有预防跌倒的警示标识, 提高了病人及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 杜绝了安全隐患, 保障病人安全。

2.5 制订不良事件上报表, 建立上报网络

各护理单元护士长为责任人, 并设1名有责任心的主管护师为联络员, 护理部1名干事负责收集报表。

2.6 建立“病人安全质量管理”网络

建立护理部主任、科护士长、护士长三级管理体系。有计划地跟踪检查, 以保证每一项措施能够落实到位。制订出“护理安全质量检查表”, 每月对全院的各护理单元进行检查, 督促措施的落实, 纠正偏差, 以此保证各项护理安全工作中实施。

3 实施效果

通过学习, 我院护士《病人安全目标》相关知识考核通过率达100%, 建立了安全管理新理念, 大家认识到:“错误人人皆有, 错误往往是来自不良的系统设计, 作业流程及工作条件等, 促使工作人员出错或疏于发现错误”[1]。大多数医疗错误的发生不是因为个人的鲁莽, 而是医疗系统出现了偏差。“构建一个更安全的保健系统, 最大的挑战是改变理念:从指责犯错误的个体到视错误为促进安全性的机会”[2]。而一半以上的医疗不良事件是由可预防的医疗错误所致。根据海恩法则, 我们懂得:一起严重的事故绝非偶然, 其背后必然有29起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 000起事故隐患。所以在安全文化认知中我们承认高风险、易发生差错, 认可护士对降低风险负有责任, 公开承诺病人安全, 公开交流安全事件, 创造非惩罚性环境, 以利报告差错与不安全事件。

安全意识得到强化, 在2008年等级医院评审中, 护理制度、流程、常规、应急预案考核合格率为100%。所有的科室均能按要求使用腕带, 转送病人有完善的识别措施及流程, 并能坚持使用转科表。特殊情况下医护沟通良好, 90%的科室能够按要求使用接获危急值记录单, 抢救时沟通良好并能及时记录。病房药柜通过一系列的改革, 增加了药品存放的空间, 改变了药品混放、不知数量、不定品种的局面, 口服药、注射药、外用药严格各自分类分开放置。1年来病人坠床、烫伤、跌倒事件发生率为0, 床护比也提高了1︰0.34。未出现差错及影响医疗护理秩序的纠纷。

然而, 也应该看到压疮上报无明显改善, 仍是仅上报带入压疮, 不良事件上报仅有2例, 差错事故上报情况也不容乐观, 多数科室上报率为0。

4 体会

若要有效地实施《病人安全目标》, 首先要让全体人员知道为什么这么做, 即其产生的背景、重要性、必要性及目的。其次, 要有分解可具体执行的计划, 以保障目标逐步的实现。第三, 制订质量标准, 把已经实施的工作逐步纳入质量控制的轨道, 定期检查, 对表现出色给予肯定, 不足的科室及时反馈限期完成, 以保障计划的实施。

医、护、技通力合作有利于安全目标的实施, 院级领导的介入、统筹与协调能够加快和有效实施病人安全目标。病人安全目标能否持久实施, 质量是否得以持续改进, 上级主管部门督促检查是关键, 没有检查考核, 实施的质量、力度都将大打折扣, 目标达成的时间也会延长, 甚至不了了之, 消失于日常工作中。

建立非惩罚性不良事件的信息报告系统并使之良好运行尚须努力, 病人安全的落实任重而道远。医学文化创造了近乎完美的期望值, 并将差错归因于粗心或无能, 责任划分阻碍了差错浮出水面, 也阻碍了有关如何纠正它们的相互交流[3]。因此建立不良事件报告系统, 应当学习安全文化新理念, 转变观念, 尤其是领导层、管理层, 更应当明白个别事件或差错的发生, 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促成的, 一味责备某个人并不能改变这些因素, 同样的差错很可能还会在某时或某地重现。没有领导者的引导, 免于曝光处罚、追究责任制度保障, 不良事件上报系统建立将是一句空话, 差错不能在一定范围内自由讨论交流, 系统将不能在伤害发生之前鉴定并纠正自身的不足, 病人安全保障将仍处于事后聪明的表象, 不能从根本上杜绝差错的发生。

摘要:[目的]探讨实施《病人安全目标》, 构建更加安全的护理系统。[方法]通过学习目标内容, 制订护理安全实施计划, 完善相关制度、流程、规范、应急预案、表格等, 组织实施、检查、督促落实。[结果]安全意识强化, 减少诊疗操作错误, 提高用药安全, 减少病人意外伤害。[结论]各级人员转变观念, 把一味追究个人责任, 转变为改善促成差错的系统, 是保障病人安全的关键。

关键词:病人安全,安全护理系统,不良事件

参考文献

[1]Institute of Medicine.To err is human:Building a safer health syw-tem[M].Washington, DC:National Academies Press, 1999:1-4.

[2]Julie J M.Creating a safe learning organization[J].Frontiers of Health Services Management, 2005, 22 (1) :41-44.

上一篇:传播媒介下一篇: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