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性脑病病人的护理

2024-08-07

肝性脑病病人的护理(共9篇)

肝性脑病病人的护理 篇1

肝性脑病是由严重肝病引起的, 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临床综合征, 是肝功能衰竭的终末表现。它可分为急性和慢性, 慢性肝性脑病是肝硬化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多数有明确的诱因, 在昏迷前常出现先兆症状, 若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时处理, 预后较好。现将我科7年来收治的29例肝硬化伴发肝性脑病早期临床观察及护理措施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2000年6月—2007年6月收治各种原因的肝硬化病人382例, 年龄3岁~73岁;发生肝性脑病29例, 其中男22例, 女7例;性格外向型6例, 性格内向型23例;高中以上文化程度10例, 初中以下文化程度19例。29例病人诱因明确, 分别由电解质平衡紊乱、腹腔感染、消化道出血、短期摄入大量的高蛋白食物、便秘和药物等诱发引起。经密切观察, 积极去除诱因, 早期治疗后24例获得满意的效果, 3例因家属放弃治疗未愈出院, 2例经抢救无效死亡出院。

2 临床观察及护理

2.1 病人的一般情况了解和肝性脑病早期症状的观察

入院后了解病人的一般情况, 包括病人的职业、文化程度、脾气性格、家庭情况、生活习惯、行为、语言等, 以便于观察。多数肝硬化病人发生肝性脑病前都有脾气性格的改变、情绪反常或行为错乱等表现。我们应观察其有无以下情况:表情淡漠、烦躁不安、抑郁少言或兴奋抑郁交替出现;有无衣帽不整、随地大小便、昼夜颠倒、睡眠节律紊乱、定向力下降、语言吐词不清、多语、重复语言等。因肝性脑病早期病人症状大多时隐时现, 当出现有上述症状时, 应通过询问、谈心等方式了解病人的反应能力和回答问题的能力、记忆力、计算力等。肝性脑病早期病人在回答一些简单问题时常出现错误或反应迟钝。通过观察, 可以及时发现肝性脑病的前期症状, 采取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

2.2 及时寻找和排除各种诱发因素

大多数肝性脑病有明确诱因, 我们应密切观察病情, 及时发现并排除各种诱因。①仔细观察大小便性质及量的改变, 如发现柏油样大便提示消化道出血;大便溏稀及次数增多或黏液脓血便, 提示肠道感染;②便秘可致肠道氨的吸收增加, 所以应保持大便通畅, 每日了解病人的排便情况, 保持每日1次, 有便秘时采取乳果糖口服, 必要时用米醋50 mL加生理盐水200 mL~500 mL灌肠, 每日2次, 也可用硫酸镁30 mL~60 mL导泻;③发热、腹痛、腹胀者为腹腔感染;④严重腹泻、大量放腹水、过度剩尿等均可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 加重和诱发肝性脑病的发生。病人的出入量能反映病人的代谢和液体进出的平衡情况, 应准确记录24 h出入量, 为医师提供治疗依据。病人的入水量应限于每天2 500 mL, 伴有腹水者的入量为每24 h尿量加1 000 mL, 过多液体可引起心力衰竭、脑水肿等, 可加重肝性脑病的发生。使用利尿剂的病人须加强观察, 定期测定血电解质, 并及时给予补充纠正, 在使用利尿剂的同时, 宜联合间歇使用, 以避免电解质紊乱。

2.3 休息及饮食护理

①肝性脑病病人肝细胞大量坏死, 肝细胞供氧供血不足, 直立体位肝脏血流量减少40%, 运动时肝脏血流量减少80%~85%[1]。故活动可增加肝脏耗氧量, 使肝脏损害加重。因此, 要求病人绝对卧床休息, 以保持肝脏足够的供血, 以利于肝细胞的再生, 至症状消退及肝功能明显改善后方可以进行适量活动。②向病人和家属讲解蛋白质饮食与肝性脑病发生之间的关系, 使病人及家属根据病情自觉控制食物中蛋白质的摄入。指导进食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肪、低蛋白 (每日低于20 g) 、清淡易于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无渣饮食, 如藕粉、面条、稀饭、果汁和水果, 保持肠道酸性环境, 促进氨的排泄, 多食植物蛋白, 伴有腹水者需限制钠的摄入, 肝功能明显改善后, 每日增加蛋白10 g, 最多每天食用50 g, 应逐渐增加蛋白质的量, 防止再度昏迷, 对不能自我节制的孩子, 耐心说服并对其进行监督。

2.4 用药的护理

按医嘱及时使用抗肝性脑病的药物。根据病人的血液酸碱度和血钠、血钾情况, 选用谷氨酸钠、谷氨酸钾或精氨酸, 注意滴速不宜过快, 观察有无流涎、呕吐、面色潮红的反应, 防止感染时要避免使用对肝脏有损害的抗生素;应用乳果糖时, 注意观察腹胀、恶心、呕吐、腹绞痛等副反应, 应从小剂量开始;禁用止痛、麻醉、安眠和镇静类药物, 如确实需要, 可用地西泮、东莨菪碱、苯巴比妥钠等, 但用量要减少, 只能用常用量的1/3~1/2, 或减少用药次数, 或用组织胺类药物代替, 如苯海拉明、氯苯那敏[2], 使用后要注意观察病人的反应, 及时进行相应的处理。

2.5 加强安全防护

部分肝性脑病早期病人若因情绪异常, 行为错乱, 狂躁而出现自伤或伤害他人的行为。本组案例中出现自伤行为5例, 多见于抑郁型病人;伤害他人行为8例, 多见于狂躁型病人。在病人出现上述症状时, 护士除加强巡视外, 还应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①去除病房内的危险, 如热水瓶、玻璃杯、剪刀、刀子、皮带等, 以防伤人。②将病人病床转移到远离窗户的位置, 防止出现爬窗意外, 必要时可使用床档和约束带。③及时和病人家属联系, 说明病情, 并请家属来院24 h陪护, 对没有家属陪护的病人, 应派专人守护。④病人出现躁动时, 医护人员应以说服、劝导的口气与病人对话, 而不能用训责的语气或口气与病人对话, 以免使病人更狂躁。⑤当病人出现烦躁不安时, 切不可为使病人安静而滥用镇静剂, 否则会加速病人进入昏迷[3]。

2.6 心理护理

肝性脑病病人因病程长、病情重、并发症多、医疗费用高等原因, 常出现烦躁、焦虑、悲观等情绪, 甚至不配合治疗, 因此, 要针对病人的不同心理问题, 给予耐心的解释和劝导, 鼓励其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解除其顾虑及不安情绪。在进行医疗护理操作时, 尽量减轻病人的痛苦, 取得信任和合作。向病人及家属讲解病情发展经过, 并列举已经治疗成功的病例, 鼓励他们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采取正确的态度积极配合治疗, 提高治愈率。

参考文献

[1]周淑梅.肝功能衰竭出血的预防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 1990, 6 (9) :21.

[2]姚景鹏.内科护理学[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2000:174-178.

[3]周美芳.肝性脑病病人杜秘克灌肠方法探讨[J].护理研究, 2009, 23 (3B) :690.

45例肝性脑病护理分析 篇2

【关键词】肝性脑病;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2-0166-01

肝性脑病(HE)又称为肝昏迷,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肝功能的减退可能是脑病发生的主要因素,而循环分流居于次要地位,但两者互为影响[1]。肝性脑病是肝硬化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也是肝癌主要的死亡原因。肝性脑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病人的生命。为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死亡率。我科于2013年7月~2015年1月共收治45例HE患者,采取综合护理,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45例肝性脑病患者中男28例,女17例;年龄45~74岁,平均57.1岁;其中病毒性肝炎10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29例,肝癌晚期6例;肝性脑病病情分期处于前驱期16例,昏迷前期11例,昏睡期13例,昏迷期5例。

2护理

2.1监护护理 护士要准确判定患者的意识程度,注意观察意识变化,及时发现和处理前驱症状,如有无欣快事抑郁、健忘、言语不清、行为异常、嗜睡、扑翼样震颤等。可根据神经系统的表现和脑电图的改变来判断患者处于肝性脑病阶段。临床一般分为四期:前驱期(I期)、昏迷前期(II期)、昏睡期(III期)、昏迷期(IV期);监测病人生命体征,严格做好护理记录。凡有心电血氧监护仪、呼吸机或气管切开等特殊监护时,要按各常规护理。每日按常规做好晨晚间护理及呼吸治疗,4个小时翻身使病人卧位舒适,严防褥疮。留置尿管患者,每2小时记录尿量,24小时出入平衡。交接班要认真无误。

2.2诱因的防护 (1)严格控制蛋白质的摄入量:嘱患者多食植物蛋白,少食动物蛋白,全日蛋白质摄入量30~40mg。如昏迷不能进食者,若无食道静脉曲张者,可用胃管供给营养。可用高糖补充能量,病情稳定后逐渐增加蛋白质的量。(2)纠正低钾血症:准确记录出入量,以便及时调整利尿剂的剂量。经常监测血清电解质,如出现低钠、低钾、低氯,除静脉补充外,可进食者应口服补充。避免大量放腹水,避免快速大量使用排钾利尿剂,注意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防止低钾、低钠、低氯血症。(3)上消化道出血:出血期患者宜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绝对卧床休息至出血停止。观察血压、体温、脉搏、呼吸的变化。在大出血时,每15~30min测脉搏、血压,有条件者使用心电血压监护仪进行监测;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尽快补充血容量,用5%葡萄糖生理盐水或血浆代用品,大量出血时应及时配血、备血,准备双气囊三腔管备用;注意通便,给予醋酸保留灌肠,祛氨药物或支链氨基酸应用。从而保证即使在抢救人员不足的情况下,也有条不紊,尽快实施抢救[2]。(4)感染:发现感染要注意血象变化,及时与医生取得联系选用有效的抗生素控制感染。腹穿、放腹水时注意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及时正确留取标本作细菌培养加药敏,以准确提供治疗方案。(5)便秘:保持每日至少排便一次,防止便秘,以免使含氨、胺类和其他毒衍生物与结肠粘膜接触时间延长,导致毒物吸收。可以说保持大便通畅是防止肝昏迷的必要措施之一。尤其是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灌肠更为重要,防止腸道产氨,尽量使肠道保持酸性环境,减少肠道氨的产生和吸收。

2.3心理护理 肝性脑病病人因患肝病,多数患者病程较长、病情较重、反复发生并发症、消耗医疗费用高,常出现焦虑、烦躁、悲观,甚至轻生等情绪,因此,要针对病人的不同心理问题,帮助病人树立正确面对疾病的心态,给予耐心的解释和专业的指导,解除其顾虑及不安情绪,鼓励其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向病人及家属讲解病情发展经过,并列举已经治疗成功的病例,鼓励他们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采取正确的态度积极配合治疗,提高治愈率。在进行医疗护理操作时,尽量减轻病人的痛苦,取得患者和家属的信任和合作。

3结果

本组患者43例患者抢救成功,2例死亡。

4讨论

肝性脑病的临床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3]。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意识,一旦出现意识障碍,应积极救治,尤其是肝性脑病早期的表现,及时发现,及早通知医生采取措施,争取抢救时间。在病情观察方面应注意观察神志、末梢循环、尿量、呕血及便血的色、质、量;有头晕、心悸、出冷汗等休克表现,及时报告医师对症处理并做好记录;处于II —IV期时应观察各种反射及定向力、记忆力、计算力。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积极预防各种诱发因素发生,合并消化道出血者要积极止血,补充血容量,密切配合医生抢救,是取得成功的保证。

本组研究表明,HE的患者病情较重,对护理人员的整体水平要求高、责任心大,面对昏迷患者时取仰卧位,头偏向一侧,以防舌后坠阻塞呼吸道,保持呼吸道通畅,对深昏迷病人,必要时做气管切开以利排痰,保证氧气供给。做好口腔及眼的护理,定时协助病人翻身,按摩受压部位,保持床褥干燥与平整,防止压疮发生;对留置导尿者需详细记录尿量、颜色及气味,定时给病人做肢体的被动运动,防止静脉血栓形成及肌肉萎缩[4]。总之,护士在临床实际工作中要不断地总结护理经验,熟练掌握各种护理抢救措施,这样才能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参考文献:

[1]余宏宇, 临床肝病诊断与治疗[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94-195.

[2]白冬梅,预见性护理在肝硬化合并肝昏迷患者治疗中的作用[J].吉林医学,2006,27:925.

[3]叶任高,陆在英,内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社.2008:458.

肝性脑病病人的护理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56例重型肝炎合并肝性脑病病人, 入选病人均符合2000年西安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的诊断标准, 其中男45例, 女11例;年龄21岁~65岁;急性重型肝炎2例, 慢性50例, 亚急性4例;进行血浆置换1次~7次, 平均2.5次。

1.2 方法

使用日本Plasauto-IQ自动血液净化仪, Plasmaflow, OP-OW血浆分离器及配套血路进行血浆置换治疗。置换血浆2 000 mL~3 000 mL, 血流速度100 mL ~130 mL, 分离速度25 mL/min~30 mL/min, 返浆速度与分离速度相等。治疗时间为2.5 h~3.0 h。

1.3 结果

56例肝性脑病病人行血浆置换治疗后黄疸、腹胀等症状明显改善, 血清总胆红素 (TBIL)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 较治疗前下降30%~50%, 血白蛋白 (ALB) 升高, 凝血酶原时间 (PT) 明显缩短。12例病人发生不良反应, 其中变态反应8例, 低血压3例, 凝血1例。48例意识清醒, 5例死亡, 3例自动出院。因及早发现, 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病人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顺利结束治疗。

2 观察及护理

2.1 治疗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肝性脑病病人病情重, 意识不清, 无自主能力。治疗前要做好与病人家属的沟通, 与家属建立良好的关系, 消除家属的思想顾虑, 取得家属的配合。告知家属目前的病情及治疗后的预期效果, 治疗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处理, 增强家属治疗的信心。

2.1.2 饮食护理

给病人进食低蛋白饮食, 每日蛋白摄入量<30 g, 治疗当天予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早餐。因为治疗时间2.5 h~3.0 h, 因此治疗前适当限制饮水, 排空大小便。

2.1.3 术前准备

术前常规检查心电图、血常规、血生化、肝功能、凝血功能等。测量生命体征并记录, 注意有无治疗禁忌证。为保证血浆置换治疗顺利进行, 要求病人治疗期间不得随意变换体位。因此, 对躁动病人治疗前要做好镇静准备, 可按医嘱予氢溴酸东莨菪碱3 mg肌肉注射, 待病人安静后方可开始治疗。意识障碍病人予留置导尿管。

2.2 治疗中的护理

2.2.1 环境准备

设专门治疗室, 治疗前后予紫外线消毒1 h,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室温20 ℃~24 ℃。减少人员出入, 禁止探视, 以减少感染的发生。

2.2.2 物品准备

备好治疗仪器、血路、血浆2 000 mL~3 000 mL及其他治疗用物、急救物品、药品, 准备好心电监护仪。

2.2.3 治疗准备

血浆置换治疗前先选择好血液通路的穿刺部位。一般选择上肢桡动脉 (正中静脉) 作为血液通路, 上肢血管穿刺困难也可以选择足背动脉 (大隐静脉) 作为血液通路。四肢血管穿刺困难及病人不合作及近期内需再次治疗者, 可予股静脉置管。置管前做好穿刺部位的备皮, 配合医生做穿刺置管。为防止病人治疗过程中出现躁动, 穿刺侧肢体需做好约束。

2.2.4 治疗中的观察及护理

引血开始至治疗开始30 min内为低血压易发时段, 所以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治疗前先上好心电监护仪, 边引血边观察血压情况。本身基础血压低的病人, 要做好补充血容量的准备。病人出现血压下降, 立即减慢引血速度, 予给氧、补液等处理。治疗开始前予10%葡萄糖酸钙10 mL稀释静脉注射, 以避免或减少大量异体血浆输入所致的变态反应及低血钙的发生。治疗过程中若病人出现皮肤瘙痒、皮疹等过敏症状, 可再次予10%葡萄糖酸钙10 mL稀释静脉注射或地塞米松5 mg静脉注射。根据病人的凝血功能情况调节低分子肝素钠用量, 一般用低分子肝素钠2 500 U~5 000 U。治疗中密切观察机器上的各项参数。跨膜压短时间内迅速升高, 提示血液凝固。为避免血浆分离器破膜的发生, 应适当增加低分子肝素钠的用量, 待治疗结束时再予静脉注射鱼精蛋白注射液对抗。重视机器预警, 及时处理, 以保证治疗顺利完成。密切观察病人意识变化, 发生躁动, 及时予镇静处理, 以免造成穿刺针脱出、扭曲等而影响治疗。

2.3 治疗后的观察及护理

2.3.1 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病人意识变化, 注意病人是否转清醒或肝性脑病加重。治疗后要加强巡视, 做好交接班, 治疗4 h进行心电监护,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注意病人穿刺部位渗血情况、口腔牙龈有无出血及有无皮下淤斑、血尿、血便等, 及时发现出血倾向, 避免消化道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2.3.2 穿刺部位的护理

重型肝炎病人凝血功能差, 拔针后容易出血, 因此应延长按压时间[2]。外周静脉用纱布卷压迫6 h后可以解除, 外周动脉24 h后解除。股静脉置管需保留, 以备下次使用, 还需要穿刺侧肢体制动24 h, 减少穿刺侧肢体屈曲, 以免股静脉留置管脱出。穿刺部位每日消毒、换药, 并用肝素盐水封管。拔管时用绷带卷压迫30 min, 小沙袋压迫止血4 h, 以免引起穿刺部位出血或血肿。

2.3.3 饮食与休息

病人血浆置换治疗后食欲好转, 此时告诫病人应少量多餐, 限制蛋白质摄入, 可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适口饮食。切忌暴饮暴食, 以免引起病情反跳。绝对卧床休息, 限制活动, 减轻肝脏负担, 以利肝细胞的修复。

2.3.4 肠道护理

做好肝性脑病病人肠道护理, 保持大便通畅, 减少肠道内有毒物质的产生和吸收是护理肝性脑病病人的一项重要措施。给予大黄煎剂保留灌肠, 通过泻下通便, 酸化肠腔来减少毒素生成、聚集及吸收, 从而达到通腑保肝, 醒脑开窍的功效[3]。也可以使用食醋盐水灌肠, 保持肠道酸性环境, 减少血氨吸收。

3 小结

血浆置换是治疗肝性脑病病人的一种有效手段, 可有效改善重型肝炎病人的肝功能, 使肝性脑病病人清醒时间缩短, 提高病人成活率。血浆置换辅以精心的护理、密切的病情观察、及时有效的处理措施, 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 保证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宋继吕, 李涛.人工肝细胞与肝脏[M].北京:中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0:237-238.

[2]刑丽.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103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 2010, 16 (1) :71-72.

肝性脑病病人的护理 篇4

【关键词】肝硬化;肝性脑病;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0-0228-01

肝性脑病又称肝昏迷,是肝硬化代偿常见的病发症,是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病症,以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为主要临床表现,如不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护理会危及生命。因此做好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患者的观察、护理甚为重要。我科从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了151例肝硬化并肝性脑病患者,通过积极治疗,制定周密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临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我科从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了151例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患者,男126例,女25例,年龄17——88岁,平均51岁,治愈85例,好转39例,死亡27例。

2 . 护理

2.1病情观察

2.1.1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密切注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瞳孔的变化,判断有无消化道出血、感染、低血糖等诱发并加重肝性脑病的因素,及时发现报告医生处理。

2.1.2肝性脑病的早期症状:患者的性格、情绪和行为的改变。如患者本来内向,沉默寡言,突然变得多言、爱笑、乱语。睡眠时间颠倒、表情淡漠和欣快。定时、定向力、计算能力减退,可通过一些简单的交谈或计算了解患者的反应情况,精神失常(如器泣、咕叫、违拗),反应迟钝,嗜睡,双手引出扑翼样震颤。及早发现肝性脑病的前期征兆及早治疗,阻止病情加重,减少死亡率。

2.1.3肝昏迷:应观察各种反射是否存在,以判断昏迷程度,并给予相应的护理。浅昏迷时肌张力及腱反射亢进,深昏迷时各种反射消失,肌张力降低,瞳孔散大,可有抽搐。患者呼吸有一种特殊肝臭味。

2.2休息:

卧床休息可增加肝脏供血量,降低代谢率,利于肝细胞再生。向患者讲解卧床休息的重要性。待症状和肝功能好转,可逐渐增加活动量,但就避免劳累。

2.3饮食护理

2.3.1昏迷期禁食蛋白质,以碳水化合物为主,每日热量保持1500-2000千卡,以减少组织蛋白的分解有利于降低血氨[1]。昏迷者可鼻饲流质或静脉滴注20%-25%高渗葡萄糖液,神志清醒后逐渐增加植物性蛋白,每日控制在40g以下及多种维生素,脂肪尽量少用,因脂肪可延缓胃排空。

2.3.2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和其他营养物的平衡,水不宜摄入过多,一般每日给2000ml,脑水肿者尤须限制。钾补充要充足,而钠盐要限制,防止诱发肝性脑病。准确记录出入量。

2.4消除诱因:

不用或慎用镇静剂、安眠药,避免快速利尿和大量放腹水;上消化道出血及时处理,防止大量进液或输液。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防治感染。

2.5纠正氨中毒[2]:

保持大便通畅减少肠道氨的吸叫,及时灌肠以清除肠道积物、积血。(1)生理盐水或略微偏酸性的溶液(如用1000ml的生理盐水清洁灌肠后,再用盐水100ml加白醋10-30ml保留灌肠)。(2)口服或鼻饲50%硫酸镁30-60ml导泻。(3)改变肠道pH值,口服乳果糖,禁用碱性溶液或肥皂水灌肠。

2.6昏迷护理:

按昏迷常规护理。患者躁动不安须加床栏保护,必要时用约束带,以防患者坠床,尽量安排专人护理。有活动假牙应取出,有痉挛抽搐的,应用牙垫垫于咬合面,以防短被咬伤,舌后坠者,及时用舌钳出。保持呼吸道畅通,平卧时,头偏向一侧,中口有分泌物或呕吐物时及时吸出。預防压疮,每2小时更换体位,按摩受压部位,必要时加用海绵垫或气圈,保持床铺平整、干洁,避免拖拉患者。做好口腔、呼吸道、泌尿道、皮肤等护理。

2.7心理护理:

肝硬化病情长,症状改善难,经济负担重,预后差,患者常有焦虑、抑郁、消极、悲观的情绪,缺乏对疾病的正确认识和战胜疾病的信心,护理人员应关心和体贴患者,做好思想工作,帮助他们增强治疗的信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3出院指导

(1)注意休息,劳逸结合。(2)合理饮食,清淡易消化饮食,避免粗糙刺激性食物,禁烟酒,注意蛋白质,钠盐、水分的合理摄入。(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大便通畅。(4)指导患者及家属掌握有关引起肝性脑病的基本医学知识,防止一切诱因,按医嘱服药,定期复诊。如出现原有症状加重或呕血、黑便,肝性脑病的前期表现应及早治疗。

参考文献

[1]姚景鹏,内科护理学[M],北京和平出版社,1996:176。

[2]叶任高,内科学[M],北京卫生出版社,2002:279。

32例肝性脑病的护理体会 篇5

关键词:肝性脑病,诱因,护理

肝性脑病 (HE) 主要是以意识障碍为主的中枢神经功能紊乱。最根本的病因是急性、慢性肝功能障碍或/和门 ̄体分流, 使从肠道来的毒性物质不能被肝脏解毒或清除, 或通过侧支循环绕过肝脏直接进入体循环, 透过血脑屏障到达脑组织中而引起大脑功能紊乱。常常是在急慢性肝衰竭、肝硬化、自发或人为造成的门-体分流基础上发生, 也可发生在原发性肝癌、妊娠急性脂肪肝、严重胆道感染的基础上。对32例肝性脑病患者进行观察和护理, 对预防肝昏迷的发生及治疗肝昏迷降低病死率均有利。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2例患者, 男28例, 女4例, 年龄45~73岁。其中肝硬化21例, 上消化道出血4例, 肝癌5例, 低血糖2例。经过治疗护理, 32例患者中好转29例, 死亡3例, 总有效率90.6%。

1.2 临床观察

1.2.1 前驱期

轻度的性格改变和行为失常, 如有的病人寡言不语, 有的则多言多语, 平时表现非常稳重, 突然出现幼稚轻率的动作或衣冠不整或随地便溺、脱衣服等[1]。应答尚准确, 但有时吐词不清或缓慢。有些病人由于病情发展比较快, 前驱期的症状不明显, 易被忽略。

1.2.2 昏迷前期

以意识错乱、睡眠障碍、行为失常为主要表现, 较前一期的症状加重。嗜睡或昼睡夜醒, 定向力和理解力均减退, 对时、地、名均出现概念模糊, 言语不清、举止反常[1]。如寻衣摸床、手舞足蹈也常见, 可有幻觉、恐惧、狂躁, 而被视为一般精神病。扑翼样震颤存在, 从此期开始患者可出现肝臭。

1.2.3 昏睡期

以昏睡和精神错乱为主, 病人24h中大部分时间呈昏睡状态, 但可唤醒, 醒后数秒钟又入睡, 醒时尚可应答[1]。但答话极不准确, 常伴有神志不清和幻觉。

1.2.4 昏迷期病人神志完全丧失, 进人昏迷状态不能唤醒。

1.3 诱发因素

1.3.1 上消化道出血

是最常见的诱因, 大量血液在肠道内分解形成氨、或其他具有神经毒性物质吸收后而诱发肝性脑病[2]。积极治疗胃肠道及邻近器官或组织的疾病, 防止门静脉高压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1.3.2 强化消化道管理, 减少有害物质的吸收

肝病时保持肠道清洁, 维护正常的肠道环境是防止血氨升高的有效措施。 (1) 清洁肠道:给予温盐水1000ml灌肠或弱酸200ml (食醋加温水) 保留灌肠 (忌用肥皂水) ; (2) 口服新霉素, 抑制肠道内细菌生长, 减少代谢产物生成; (3) 口服乳果糖抑制蛋白质分解, 乳果糖口服后被肠内糖分解菌分解, 通过酸化肠腔、渗透性缓泻以及促进糖分解菌繁殖而抑制致病菌生长, 从而减少氨和内毒素的产生和吸收, 促进氨的排除。

1.3.3 及时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肝硬化最突出的表现是腹水, 治疗和减轻腹水的有效措施是腹腔穿刺放腹水和使用利尿剂, 但这些措施可诱发肝性脑病。

1.3.4 预防感染

严重肝病时由于机体免疫力下降, 容易引起感染。诱发肝性脑病。因此, 为预防继发性感染, 须严密观察病情, 查血象、咽拭、痰液、血液等培养。发现感染及早应用有效抗生素。

2 护理

2.1 饮食护理

肝性脑病应清淡低脂、低盐、低蛋白饮食。主食以米、面为主, 限制蛋白质摄入量, 以减轻肝脏负担, 以植物性蛋白质为主, 如黄豆、花生及豆制品等含植物性蛋白类食物, 饮食中应注意补充维生素A、B、C。在少尿或无尿时, 则限制榨菜、蘑菇、香蕉、土豆等含钾高的食物, 以免引起高钾血症[3]。指导患者要避免进食粗糙、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同时要禁烟、酒、浓茶和咖啡。

2.2 保持大便通畅

了解患者的排便情况, 保持大便通畅, 预防便秘, 指导患者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必要时可灌肠, 灌肠时协助患者取右侧屈膝卧位, 插入肛管时动作要轻, 灌肠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面色、呼吸, 询问有无不适。

2.3 安全性护理

肝性脑病患者往往狂躁不安, 前驱期患者定向力差, 应避免其单独外出, 对躁动不安患者要由专人看护, 避免单人上厕所时摔倒, 必要时加床档, 防止出现意外伤害。

2.4 加强基础护理增加患者舒适感

环境护理:病室安静整洁, 空气新鲜, 温度适宜, 保持床单位整洁。生活护理:嘱患者卧床休息, 病情轻者可适当活动。重症患者加床档或护栏, 以防坠床, 及时清理分泌物和排泄物。口腔护理:意识清醒患者可漱口, 昏迷患者给予口腔护理每日2次。皮肤护理:指导或协助患者勤换内衣内裤, 穿棉质衣物。勤翻身, 以防发生压疮。

2.5 对症护理

2.5.1 上消化道出血

出血期间患者应严格卧床, 避免活动, 减少恐惧心理, 绝对禁食禁饮, 及时补充血容量, 采取止血治疗, 如静脉或皮下给予止血药物, 冰盐水加去甲肾上腺素, 少量频饮或三腔两囊管压迫止血, 及时检查血常规。如患者出现呕血, 应头偏向一侧防止窒息。出血停止, 可进温凉流食少量多餐, 避免粗糙刺激性食物。

2.5.2 腹水

患者避免体力劳动, 卧床休息, 采取半卧位, 准确记录24h出入液量, 每日测量腹围和体重, 检测腹水消长情况。臀部、足部及其他易发生水肿的部位可用棉垫, 并给于热敷或按摩, 促进血液循环, 避免剧烈咳嗽, 用力排便等, 以免增加腹内压。

2.6 心理护理

重视健康教育进行健康指导, 帮助病人及家属掌握有关引起肝性脑病的基本知识, 防止诱发因素。对病人饮食、休息、用药等进行引导提示性护理, 减缓或消除心理压力, 鼓励病人树立治疗信心, 以促进疾病早日康复。

3 结论

出现肝性脑病后在积极去除诱因的同时, 给予细致的护理措施, 对疾病的转归和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可有效减少并发症, 降低死亡率, 提高病人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尤黎明.内科护理学[J].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 229-230.

[2]赵敏, 杨萍, 李淑娟.肝性脑病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0, 21 (8) :97.

肝性脑病的预见性护理 篇6

本组58例肝性脑病患者都有较典型的临床表现, 神经症状和体征, 所有病例诊断均符合肝性脑病诊断[1]。年龄19~75岁, 男∶39例、女∶19例, 男女比例为3∶1。病程2~20年, 平均6~8年, 上消化道大出血所致肝性脑病26例, 感染所致11例, 大量放腹水和快速利尿所致6例, 应用镇静剂所致2例, 便秘6例, 不明原因2例。

2 预见性护理方法

2.1 确定重点对象观察, 对精神症状进行前甄别

当班护士对重症肝炎, 肝硬化晚期, 上消化道大出血, 快速大量利尿或大量放腹水, 合并严重感染者应确定为重点观察对象。

严密观察重点对象的思维, 认知变化。对有前驱症状的患者立即做3个检查。 (1) 计算力检测:常用任何一个大于7的数字减去7试验, 观察患者回答是否正确。 (2) 定向力检测:观察患者对人、地、时概念回答是否正确。 (3) 检查有无扑翼样震颤:嘱患者闭上眼睛, 两臂平伸, 手指分开, 可见到食指与中指不规则地扑击样抖动。何艳统计65例肝性脑病前驱期症状, 发现患者在无异常行为改变时, 计算力检测是医务人员首先判断肝性脑病的一个重要检测手段[2]。

2.2 保持大便通畅, 纠正氨中毒

便秘使含氨类有毒分解洐生物与结肠粘膜接触时间延长, 肠道有毒物质排出缓慢。使血氨增高, 诱发肝性脑病。我们的方法是: (1) 预防性口服杜秘克; (2) 酸化肠道; (3) 口服乳果糖, 使结肠中细菌分解成乳酸和醋酸; (4) 生理盐水100mL, 加米醋30mL, 保留灌肠, 灌肠液35~37℃, 保留时间要>20min, 以利吸收 (禁用肥皂水灌肠) 。由于右半结肠是产氨最多的部位, 灌肠时患者采取臀部抬高10cm, 然后右侧卧位, 使药液进入右半结肠; (5) 调节肠道菌群, 口服双岐杆菌三联活菌胶囊, 抑制肠道致病菌, 减少肠源性毒素代谢产物的生成。

2.3 加强饮食管理

(1) 肝性脑病患者营养治疗的重点不在于限制蛋白质的摄入, 其主要目的是促进机体的合成代谢, 抑制分解代谢, 保持正氮平衡。在起病数日内禁食蛋日质, 给予高热量饮食以防止蛋白质分解代谢而产氨过多。每天供给足够的热量和维生素, 保证每日热量供应5.02~6.69Kj (1200~1600KcaC) , 以稀饭、果汁、葡萄糖为主, 食欲不佳者可给予鼻饲。

(2) 待病人清醒后逐步增加蛋白质饮食, 每日20g, 以后第3~5天增加10%, 但不能超过每天70g/kg, 首选植物蛋白 (如豆制品和奶制品蛋白, 因为植物蛋白非吸收性纤维含量较高, 被肠菌酵解产酸有利于氨的排除, 并有利通便。

2.4 积极消除诱因

不用或慎用镇静剂, 避免快速利尿和大量放腹水, 预防和控制上消化道出血, 及时使用止血药和制酸药, 及时发现感染, 选用有效抗生素, 防止水、电解质紊乱, 尤其是防止低血钾;防止大量输液而导致稀释性低血钠和脑水肿, 加重肝性脑病。

2.5 降氨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1) 肾功能衰竭时禁用钾盐, 以防止高血钾; (2) 水肿、腹水、脑水肿时慎用或禁用钠盐; (3) 精氨酸和r酪氨酸滴速要慢, 以免引呼吸抑制, 血压下降等不良反应。

2.6 安全防护

去除病房内一切不安全因素, 如床头柜上的热水瓶、玻璃杯、刀子、剪子、皮带等, 以防伤人;将患者转移到安全的病床, 避开窗台, 以免医护人员和亲属不备时, 患者出现爬窗等意外;及时和亲属联系, 落实知情同意制度, 让患者有心理准备, 并请家属来院24h防护, 以免发生意外;对没有亲属陪护的患者, 应派专人看护。同时采取保护性约束。如床栏约束带, 并配佩戴腕带, 以提高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

2.7 加强心理护理, 稳定病人情绪

由于肝病患者病程长消耗多, 体质差, 且易反复发作, 特别是中青年患者, 普遍存在心里压抑, 最关心的是否有照顾家庭能力, 是否能维持与孩子的关系, 能否与配偶保持着亲密关系, 有部份患者因缺乏信心、产生扰郁、恐惧、焦虑等, 这些不良的心理因素使病情迅速加重, 并发肝性脑病[3]。

因此, 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问题, 给予耐心解释和劝导, 对烦燥、性格异常者的异常表现和行为给予理解、运用鼓励, 指导、暗示等方法, 给予情感支持, 患者看到康复的希望, 并动员让家属充分理解和体贴, 照顾病人。从这几方面使患者学会自我控制和调节情绪, 以利于肝性脑病的早期预防。

3 结果

本组显效 (患者神志较为清醒、安静, 回答问题准确, 无扑翼样震颤, 血氨下降至正常, 踝阵挛阴性) 28例。有效 (神志清醒、回答问题准确, 血氨下降, 有轻微扑翼样震颤, 踝阵挛可疑, 血氨下降) 13例。无效 (昏迷程度无改善, 甚至加深, 血氨下降不明显, 踝阵挛阳性) 17例。总有效率70%。

4 体会

肝性脑病又称肝昏迷, 是急性、慢性肝细胞功能衰竭引起的, 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性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是肝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 目前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尚未明了。一般认为产生肝性脑病的病理生理是肝细胞功能衰竭和门静静脉之间有自然形成或手术造成的侧支分流, 主要来自肠道的许多可能影响神经活性的毒性产物, 未被肝脏解毒和清除, 经侧支循环进入体循环、透过通透性改变了的血脑屏障而至脑部, 引起大脑功能紊乱[4]。

在大多数情况下, 目前尚无法清除肝性脑病的病因,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在临床工作中, 及时发现肝性脑病的先兆, 实施预见性护理, 是预防和减轻肝性脑病的关键。确定重点观察对象, 发现患者疑为肝性脑病的, 进行计算力检查即减7试验发现异常。去除诱因及早治疗, 对控制肝性脑病的发展预后, 改善较好, 只有做到体现的 (5早) 原则, (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护理) 。改变传统的被动护理模式, 才能获得常规护理难以收到的疗效效果。

摘要:目的 探讨肝性脑病的前驱期症状特点和预见性护理对策。方法 分析南宁市邕宁区人民医院内二科2005年至2010年期间收治的肝性脑病58例的临床特点及诱发因素, 实施预见性护理措施。结果 显效28例、有效13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70%。结论 肝性脑病的早期症状观察和预见性护理, 是降低肝性脑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肝性脑病,预见性护理,体会

参考文献

[1]叶任高.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248.

[2]何艳.肝性脑的预防和护理[J].2009, 15 (20) :94.

[3]江淑贤.肝性脑病的诱因观察和护理[J].临床医学工程, 2009, 16 (10) :31.

肝性脑病的临床护理应对策略探析 篇7

关键词:肝性脑病,临床护理

肝性脑病是肝功能严重受损和 (或) 大量门体静脉分流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综合征, 主要临床表现为行为失常、意识障碍, 严重者出现昏迷, 亦称肝昏迷。肝性脑病一般可分为急性肝性脑病和慢性肝性脑病2种类型, 前者多见于急性或亚急性重型肝炎;后者多见于肝硬化伴诱发因素, 如门体静脉分流术后或肝硬化的终末期。对肝性脑病进行及早诊治和加强护理, 是提高救治效果的关键。肝性脑病的诱因较多 (如感染、低钾血症、消化道出血等) , 故肝性脑病患者的护理是一项综合护理[1]。我院自2008年至今共收治肝性脑病患者49例, 本文结合其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49病例中, 男41例, 女8例, 年龄35~81岁, 其中肝硬化40例, 药物性肝炎3例, 临床术后合并肝性脑病6例。

1.2 治疗效果

其中30例肝硬化患者神经表现恢复正常, 10例肝硬化患者治疗无效, 6例术后并发症患者给予门冬氨酸鸟氨酸药物静点后神志恢复正常。半月后电话随访, 患者健康状况良好。

2 肝性脑病的临床分期

临床上掌握肝昏迷的分期对于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提高生命质量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院通常根据患者的意识障碍程度、神经系统表现等因素将肝昏迷状态分为四期。

2.1 一期 (前驱期)

此期一般无神经体征, 多无扑翼震颤。脑电图无明显异常, 波的频率可减少。此期患者无行为反常, 偶见性格轻度改变, 如有的患者寡言少语, 有的多语;平时非常稳重, 突然出现幼稚轻率的动作, 或衣冠不整, 或随地吐痰, 随处大小便、脱衣服等;反应和回答问题尚正确。

2.2二期 (昏迷前期)

以意识模糊、睡眠障碍、精神错乱等异常行为为主要表现, 理解力下降。此期扑翼样震颤存在, 脑电图有特征性异常, 患者可出现不随意运动及运动失调。

2.3 三期 (昏睡期)

以木僵、昏睡为主。患者较多时间处在昏睡中, 呼之可醒, 然后又入睡, 语无伦次、有幻觉。如患者合作可引出扑翼震颤。各种神经病理征陆续出现。脑电图出现明显异常的日波和三相慢波。

2.4 四期 (昏迷期)

此时患者症状为意识完全丧失, 呼之不应, 叫之不醒, 各种反射消失, 有时张目凝视, 不能配合医生查体, 瞳孔散大, 肌张力下降, 偶发阵发性惊厥及换气过度等症状。

3 治疗方法

通常临床上要注意患者的营养, 减少蛋白质的摄入量, 以灌肠的方式清除肠道毒素, 酸化肠道, 减少氨类药物的应用, 配合门冬氨酸鸟氨酸等药物静脉注射。

4 临床护理要点及措施

在临床上, 对于肝性脑病患者的生命体征的关注贯穿于治疗的始终, 护理人员应加强巡视, 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呼吸、血压、心跳、体温, 必要时护理人员给予患者心电监护, 密切关注生命体征变化。肝性脑病患者的临床分期特征较不明显, 前期和后期的临床表现有时可重叠, 病情发展或经治疗好转时, 程度可进级或退级。对于肝昏迷患者应尽早发现, 可采用观察瞳孔及角膜对光的反射表现、对强刺激 (如疼痛) 的反应、肢体反映等来判断患者有无意识障碍及意识障碍的程度。临床护理人员若能对肝性脑病的早期征兆有清醒的认识对于挽救患者的生命是至关重要的。

4.1 基础护理

肝性脑病患者达到重度昏迷的情况下, 我院在临床护理时要注意患者的皮肤护理, 由于长期卧床可导致皮肤溃疡, 通过采用红花油对皮肤进行按摩, 并指导患者家属对患者及时更换衣物, 患者家属和医护人员要相互配合, 密切观察危重患者的生命体征, 护理人员要及时和家属进行沟通, 嘱咐必要的护理措施, 使患者能够得到双重的护理。

4.2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是对于长期住院患者的一项重要护理措施, 由于患者长期入院, 心理负担很重, 情绪压抑, 精神负担和经济负担双重压力易导致患者产生悲观厌世情绪, 因此对患者采取心理干预很重要, 教育其正确对待疾病, 鼓励患者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关心体贴患者, 消除紧张情绪,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积极配合治疗[2]。

4.3 饮食护理

禁食蛋白质, 给予低脂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 补充维生素, 总热量控制在1000~1500千卡左右, 直至完全清醒后一周内。保持大便通畅, 可减少氨的吸收, 可用轻泻剂如口服镁乳乳酸菌冲剂等排便时切忌用力屏气, 必要时可用指套掏出大便, 防止出血。

4.4 安全护理

医护人员及患者家属应有意识的避免病房内一切不安全因素的发生, 例如患者床边的玻璃器皿、刀具等都应远离患者, 对于躁动的患者应使用约束带, 防止其发生意外, 护理人员要和家属密切沟通, 保证患者身边时刻有人照顾。

4.5 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

肝性脑病是晚期肝硬化患者及老年人术后最严重且常见的并发症, 同时也是最主要的死亡原因, 护理人员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对于患者的日后康复非常重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 给予下列指导, 首先患者要对自己的疾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对疾病的过度忧虑和恐慌由此而产生的悲观情绪对于后续的康复有较坏的影响, 加强对患者家属的指导, 使其全面了解肝性脑病的各种诱发原因, 同时也要告诫患者有意识避免诱发因素, 加强自我防护, 降低肝性脑病的发生几率。嘱家属密切关注患者后续生活, 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5 小结

肝性脑病是临床上常见和多发的合并症, 死亡率高, 疾病征兆早期的发现对于挽救患者生命至关重要, 临床护理人员在肝性脑病的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临床护理人员应全面掌握该病发病的主要症状及必要的护理措施对于患者病症的好转也是至关重要的, 每名临床护理人员都应该做好患者和医生的桥梁和纽带, 急患者之所急, 想医生之所想, 在患者疾病的康复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笔者认为临床护理人员不仅从事的护理的工作, 更重要的是助人于危难之中的事, 因此护理人员是否能够真正成为护理方面的专家对于护理事业的发展也起到至关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杨芳, 罗秀娟.肝性脑病65例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7, 7 (8) :1896.

肝性脑病45例的观察和护理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5例患者,均为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5月-2011年5月住院患者,其中男28例,女17例;年龄38~68岁,平均 (54.4±11.61) 岁;原发病分类:肝硬化32例,重症肝炎5例,药物性肝炎8例。按肝性脑病分期标准[1]:前驱期6例,昏迷前期11例,昏睡期20例,昏迷期8例。1.2治疗方法 (1) 消除诱因,减少肠内毒物的生成和吸收,清洁灌肠或导泻,减少氨的产生和吸收、抑制肠道细菌生长; (2) 促进有毒物质的代谢清除,采用降氨药物,纠正氨基酸代谢紊乱药物等; (3) 对症治疗,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保护脑细胞功能、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治脑水肿等。

2 护理

2.1 密切监测病情

给予心电监护,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等进行动态变化监测;注意观察患者有无抑郁、健忘、嗜睡、言语不清、行为异常、扑翼样震颤等意识前驱症状变化。通过观察瞳孔对光反应、角膜反射、肢体活动、疼痛反应等来判断患者有无意识障碍,通过患者的语言反应,了解其思维、反应、情感活动、定向力等。

2.2 心理护理

因病情严重,大部分患者对自己的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不了解,特别是对以后能否康复多产生焦虑恐惧心理,其表现为心神不安、烦躁易怒。护理时要针对每个患者的个体心理反应,采取个体化心理护理和指导。耐心的向患者介绍医院的环境,介绍以往救治成功的病例,让患者对自己的疾患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一个温暖、亲切、关怀的环境中安心治疗,放弃恐惧焦虑心理,积极配合治疗。

2.3 饮食护理

肝性脑病患者的膳食治疗原则是控制总能量和蛋白质,减少体内代谢产氨。能量供应应适当控制,饮食应以碳水化合物为主,对于昏迷患者每日蛋白质供给量控制在每人0.5 g/kg左右,以后每隔2~3 d调整1次供给量,但最大限量不超过每人1 g/kg。若有血氨增加同时又有神经系统症状者,在2~3 d内不宜给予动物蛋白质,以后从每人0.2~0.3 g/kg开始供给,每隔2~3 d调整1次。蛋白应以豆浆、豆腐脑等植物蛋白质为主。胃肠道良好者,均应鼓励患者口服以获得营养支持[2]。对患有肾功能不全或肝肾综合征的患者,应严格限制蛋白质的摄入量,特别是动物性蛋白。膳食中脂肪量以每日30~40 g为宜,为防止供给热能不足,可采用脂肪乳化剂,既可提高能量,同时也可预防腹泻。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C,有解毒作用,供给量可充足一些。低蛋白饮食常会导致钙、铁、维生素B2、维生素K等缺乏,应在饮食之外予以补充。对伴有腹水或水肿的患者,应给予低盐或无盐饮食,并需限制液体的输入量。

2.4 保持大便通畅

便秘会使肠道内积血、积食及含氮物质增加,产氨量增加,血氨浓度增高,导致意识障碍加重,诱发肝性脑病。保持大便通畅是治疗和预防肝性脑病的重要措施。保持大便通畅最好的方法是应用乳果糖。乳果糖口服是治疗肝性脑病安全可靠,方法简便,效果良好[3]。乳果糖使肠道呈酸性环境,不利于某些产氨细菌的生长而使产氨量减少,同时使血氨弥散到肠道中从而降低血氨,达到治疗肝昏迷的作用。灌肠时切勿用碱性液 (如肥皂水) ,而应予酸性液 (例如灌肠液中可加食醋) ,因为碱性液能使氨的吸收增加,有可能加重肝昏迷。笔者使用中药加食醋灌肠,疗效理想。中药用大黄、败酱草、石菖蒲等,取大黄、败酱草有清热解毒、活血祛瘀之功,大黄更具通里泻下之效,石菖蒲开窍宁神。2.5健康教育利用自己掌握的肝性脑病知识,向患者及家属介绍肝性脑病的各种诱因,让他们了解预防肝性脑病的措施,如合理饮食,滥用药物对肝脏的损害,保持大便通畅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避免各种感染及戒烟酒对病情恢复的必要性等。指导亲属及时观察患者的思维过程变化、性格行为失常、睡眠障碍等病情早期变化;并指导亲属给予患者精神支持和生活照顾。指导患者遵医嘱用药,了解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要求患者定期复诊。

3 结果

45例肝性脑病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全面观察和护理,43例临床症状消失,肝功能及生化检查复常,2例因病情加重而死亡。

4 讨论

肝性脑病是肝硬化及重症肝病常见的并发症及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病情复杂而多变,故应极早控制病情发展,及时去除诱因,及早治疗,实施优质高效全方位护理才能有效地预防和治疗肝性脑病,为抢救患者生命赢得时间,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4]。中药食醋灌肠液中,大黄有导泻解毒、保肝利胆、清除内毒素、抑菌、抗感染的作用,石菖蒲有改善大脑缺血缺氧,营养脑细胞的功能。因此,加强预见性护理,去除诱因,采取积极、有效、恰当的护理,配合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才能降低患者病死率,提高救治成功率。

参考文献

[1]叶任高, 陆再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458.

[2]郑春晓, 甘艳.肝衰竭患者的营养支持[J].实用医学杂志, 2008, 24 (14) :2534-2536.

[3]孔华.乳果糖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 2002, 18 (3) :15.

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的护理 篇9

1临床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2006年2月~2009年12月收治肝性脑病68例,其中,男42例、女26例,年龄38~80岁,平均56岁。

2护理

2.1心理护理严重肝病患者往往因黄疸、低蛋白水肿和严重的胃肠道反应,患者精神紧张,影响睡眠和饮食,对治疗悲观失望。因此,护理人员要关心患者,耐心解释病情的经过和治疗,指导患者正确对待疾病,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2尽早发现先兆症状,加强病房巡视,及时了解患者的反应性和回答问题的能力、记忆力、计算力等。对精神萎靡、性格行为异常的肝硬化患者,应考虑为肝性脑病早期。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尤其密切注意观察患者呼吸频率、节律及呼吸气味等。如闻及肝臭味时,常为肝昏迷的先兆。

2.3积极寻找诱因,并及时排除。大多数肝性脑病有明确的诱因,因此,在肝硬化患者出现肝性脑病先兆症状时,应立即寻找诱因,并及时排除。

2.4按医嘱及时使用抗肝性脑病药物,通常采用六合氨基酸或凡命注射液静脉滴注,并给予精氨酸20 g加入10%的葡萄糖溶液中静点。根据患者的病情采取10%~25%的米醋灌肠,以保持肠道内酸性环境,减少氨的产生和吸收。

2.5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对于使用利尿剂患者,应定期抽血测定电解质及血气分析,并及时给予补充纠正。使用利尿剂时应注意保钾和排钾利尿剂交替使用。避免快速利尿及大量放腹水,以防血容量下降,肾血流量减少,产生氮质血症,使血氨升高,以避免或去除加重肾损伤的危险因素[3],诱发或加重肝性脑病。

2.6肝性脑病并发症的护理

2.6.1消化道出血除及时止血、补充血容量外,还应清除肠道积血,减少氨的产生。根据患者的病情采取10%~25%的米醋灌肠,以保持肠道内酸性环境,减少氨的产生和吸收,灌肠液温度适宜,选较细肛管,插入深度17 cm左右,低压灌肠后取右侧卧位,使药液进入右半结肠,保留2 h以上再排便,以利药物吸收。肠内pH值保持5~6。忌用肥皂水及碱性溶液灌肠,口服乳糖、果糖溶液,可促进双歧乳酸杆菌生长,并分解为乳酸和醋酸,也可口服或鼻饲25%硫酸镁导泻。

2.6.2脑水肿按时使用镇静剂、脱水剂,严格控制输液滴数,观察尿量。观察瞳孔、对光反射、血压、呼吸变化,有无恶心、头痛、意识异常现象,严格控制输入量,成人每天输入量应小于2500 ml,同时,消除引起脑水肿的因素,如体位不当(头低位)、低血氧、高碳酸血症、发热等,减少脑水肿的发生。

2.6.3肝肾综合征发现少尿、无尿、血尿素氮升高,应按肾衰竭护理。

2.6.4感染保持呼吸道畅通,及时吸出口腔及呼吸道痰液,防止吸入性肺炎、褥疮等发生。

2.7口腔护理每日用生理盐水棉球清洗口腔3次或4次,以保持口腔清洁,去除口臭、污垢,预防口腔感染。

2.8皮肤护理及时更换被污物污染的被褥、衣物,及时清洁皮肤,定时翻身,保持皮肤干燥,预防褥疮发生。

2.9加强饮食护理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蛋白质饮食与肝硬化恢复及肝性脑病发生之间的关系,患者根据病情和自身消化能力自觉控制饮食中蛋白质的量。嘱患者多食植物蛋白,少食动物蛋白。

2.10注意隔离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若同时处于肝炎活动期(乙肝表面抗原、E抗原、核心抗体阳性者)则应实施隔离措施。

3讨论

肝性脑病是肝硬化常见的并发症及主要的死亡原因。由于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治疗上也无突破性进展,故及早诊断、治疗、精心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预防并发症是抢救成功的关键[4]。要想做到全面、及时、高质量的护理,护理人员必须掌握护理基础理论知识,以推测预后和转归。在护理工作中要不断总结经验,锻炼自己的职业悟性及敏锐的观察力,对病情的发生、发展正确分析判断,及时、准确地执行治疗方案,可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摘要:目的 探讨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 对68例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8例患者抢救护理成功,10例死亡。结论 肝性脑病是肝硬化最严重的并发症,也是最常见的死亡原因,这需要护士掌握相当全而的医护理论知识及临床技能才能准确、及时地护理好患者,保证患者的安全。

关键词:肝硬化,肝性脑病,护理

参考文献

[1]陈灏珠,李宗明.内科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6:419.

[2]Vaquero J,Poison J,Chung C,et al.Infection and the progression of hepatic encephalopathy in acute liver failure.Gastroenterology,2003, 125:755-764.

[3]武卫东.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46例.吉林中医药, 2006,26(12):44.

上一篇:高掺量粉煤灰烧结砖下一篇:市场营销发展趋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