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痴呆病人的护理

2024-10-01

老年痴呆病人的护理(共12篇)

老年痴呆病人的护理 篇1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世界人口老龄化, 老年痴呆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老年痴呆症是老年期常见的一组慢性进行性精神衰退性疾病, 是病人在意识清醒状态出现的持久的全面的智能减退, 老年痴呆病为识别功能损伤, 表现为长期和短期记忆力丧失, 伴有判断力、抽象思维和行为的丧失从而致自我照顾能力缺乏。2004年9月—2007年6月我们对100例65岁以上老年痴呆病人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 明显提高了其生活质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4年9月—2007年6月对100例65岁以上老年痴呆病人进行简短精神状态评估, 并进行跟踪调查, 采用问卷法, 询问本人或其亲属, 其中男38例, 女62例;年龄65岁~93岁, 平均年龄79岁;其中病情稳定可控制者63例, 发展成极度痴呆者22例, 因年老或伴发其他疾病者死亡15例。

2 临床表现

2.1 智力严重受损

本人对自己的言行, 行动具有自信, 认为自己什么都能做, 没有错, 所以与周围的人发生纠纷。

2.2 记忆力损伤

通常为短期记忆力损伤。 起初近期记忆力丧失, 随后远期记忆力也丧失, 最终发展为连姓名、年龄、家人都遗忘, 并常伴有计算力下降, 同时有定向力障碍, 迷路不能回家, 不知道厕所位置或不能回到自己房间, 在走廊走来走去。

2.3 抽象思维能力受损或判断力下降

较高的皮质功能障碍或个性改变。早期有情绪激动, 有欣快感, 后期表情呆板、迟钝、个性改变、孤独。

2.4 其他

不能理解自己已不能行走的事实, 虽已骨折仍想站起来行走。外貌改变, 瞳孔反应迟钝, 口齿含糊, 步态蹒跚, 生理反应迟缓, 显得老态龙钟。有特殊器质性病变或推测性情况存在。

3 护理措施

针对老年痴呆病人的具体情况, 进行个性化原则护理, 以提高生活质量, 改善预后。有调查显示, 训练记忆力、定向力, 延缓病情进展的需要程度高[1]。

3.1 提供安全环境

由于老年人的器官功能减退, 四肢活动协调差, 病区地板光滑或地面上有积水、过暗灯光、浴室或走廊缺乏扶手, 均是跌倒的潜在危险因素。改善病区环境与设施, 保障病人安全, 病房内布局应合理安全, 光线充足;地面平坦清洁无积水;走廊和病房内无阻碍物;走廊或浴室内设有扶手;设有明显的防滑标志。晚间活动光线明亮, 入睡后及时打开地灯。

3.2 监护服药

服用最低剂量的抗精神病药 (成年人剂量的四分之一) , 评估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抗焦虑药的效果。

3.3 使用清楚的口语交流技术

短语, 简单句, 动词和名词, 叫唤病人名字并使自己与病人打成一片。缓慢清楚地讲话, 等待反应, 仅提1个问题, 1次只给1个指令, 重复1遍, 不要重新措辞。

3.4 使用非口头交流

以平静、友好的方式接触, 使用手势, 缓慢进行, 直接站在病人前面, 眼神相对, 与病人一同运动或散步, 不要试图停下。主动听病人讲话并表示有兴趣。将所有短语和作用过的非语言技巧制成卡片, 使用能发挥作用的那一部分。

3.5 监护日常生活活动

使病人适应“此时此地”的环境与活动, 提供经常性常规活动, 提醒病人怎样进行自我照料如穿衣、吃饭、上厕所。.避免使记忆力受损的工作, 给予散心和娱乐性的事:如听音乐, 绘画, 看电视等。在安全范围内维持病人的体力活动。可在周围设置护栏、报警器或有人陪同的情况下, 到室外散步, 跳舞。进行不需要很大控制力的轻微锻炼。主动性娱乐, 平衡活动, 日常活动。

3.6 其他

提供简单业余消遣, 一对一的相互接触, 现实定位, 玩语言数字游戏。由同一工作人员提供服务, 更换工作人员可使病人恐慌。鼓励自我护理, 提供暗示疗法。保持家属与资助团体的联系。

4 家庭护理措施

一旦得了老年性痴呆以后, 因无特殊的治疗措施, 家庭护理显得比较重要。一般来讲, 家庭护理, 应着重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着重生活照顾。例如:根据气温变化, 随时为老年人增减衣服;菜肴宜清淡, 富营养, 易于消化, 若吃鱼虾, 应将鱼刺取出, 虾壳剥掉, 以免鱼刺喉;老人的日常生活用品, 应放在其看得见、找得到之处。其次, 痴呆老人, 外出后常不识归家之路, 因此要准备一张小卡片放在老人衣袋中, 卡片上写明本人为痴呆老人, 同时写上电话号码及家庭住址, 便于与家庭取得联系。痴呆老人辨别能力差, 常爱将废纸、脏塑料袋视为珍品收藏, 使家中脏乱不堪。对此, 家属无需与病人论理, 只需要偷偷扔掉就是了。痴呆老人记忆甚差, 你扔掉的物品, 他是回忆不起来的。贵重物品要藏好, 免得老人取出后扔了或被人轻易骗去。另外, 痴呆老人的睡眠经常日夜颠倒, 影响家人睡眠和工作, 晚上可给老人口服地西泮助眠。不要给老人饮酒、吸烟、喝浓茶、咖啡, 以免影响睡眠质量。人老感觉迟钝, 加上痴呆, 有了病痛不会及时诉说, 因此要观察病人有无脸红发热, 面部痛苦等表情, 发现异常, 及时就诊, 以免病情加重, 危及生命。

5 讨论

老年痴呆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目前认为, 可能与免疫缺陷、遗传、艾滋病等因素有关。免疫系统在维持机体健康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免疫功能低下易导致病毒和细菌的感染, 而病毒感染是老年性痴呆可能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所以, 有人推测老年痴呆与免疫缺陷有关。国内外诸多研究证明, 老年性痴呆病人后代的患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 所以推测此病和遗传有关。目前已知艾滋病在早期即可出现进行性痴呆, 并已证明中枢神经系统可直接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因此, 有学者认为艾滋病与老年性痴呆的发病有关。

老年痴呆病的护理是一项十分艰苦、耐心细致的工作。护理人员除有良好的业务水平外, 职业道德也很重要, 只有爱岗敬业、具有奉献精神的人才能把老年痴呆的护理工作做得有声有色、面面俱到。对于老年痴呆病人来说细心专业的护理能够提高其生活质量, 减少痛苦, 延长寿命。所以, 对老年痴呆病病人进行心理调节、语言训练、功能锻炼等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杨萃, 张亚荣, 王玲, 等.居家临床病人照顾者小需求调查研究[J].护理研究, 2005, 19 (10A) :1991-1993.

老年痴呆病人的护理 篇2

【摘要】老年病人大多病程长、恢复慢、易反复、疗效差,本文通过对老年病人焦虑不安、孤独寂寞、悲观消极、疑病、过度依赖等心理问题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关键词】老年病人;心理护理

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 老年病人也不断增加, 由于老年病人各脏器、组织生理功能、形态、解剖上发生退行性变, 表现为生理适应能力减弱, 抵抗力下降等衰老现象, 因而老年病人大多病程长、恢复慢、易反复、疗效差;老年病人的发病率、住院治疗率比其他年龄组高, 做好老年病人的护理工作包括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1]。以下是我在临床工作中针对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的一些看法和体会。

1心理护理对于老年病人的重要性

老年病人由于受疾病折磨, 怕失去独立生活能力, 怕孤独, 怕久病床前无亲人;如退休病人感到自己不中用, 而自怜自弃, 丧偶或子女分居感到孤独悲伤, 常有性情固执, 怪癖任性, 一些琐事也大发脾气或抑郁落泪等, 除身体器官疾病外, 多伴心理障碍。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心态因素, 与老年疾病的发生和康复都有密切关系。由于老年病人的文化水平、个人性格、修养素质、经济条件、家庭环境、职业关系和人生经历都不一样, 导致老年病人的心态差异很大, 对待疾病的态度也不相同, 表现为对疾病恐惧和紧张、情绪低落、孤独、烦恼急燥、疑虑恐惧的心理, 拒绝服药的心理、悲观厌世的消极心理, 出现不配合治疗消极心理往往使内分泌代谢紊乱导致疾病加重, 甚至不易康复[2]。以上各方面的因素都可以影响我们对于病人的治疗效果,进而影响到病人对于自身治疗康复的信心。

2老年病人在心理上主要出现的问题及相关的措施

2.1焦虑不安:这是老年住院患者最常见的心理问题,每个患者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但以首次住院的患者入院第一周最为明显[3]。他们对自己所患何病,严重程度,何时才能治好等还不清楚,因此焦虑不安,表现为烦躁,食欲下降,睡眠不佳等。对待这种病人,首先要针对患者提出的问题予以认真的解释,使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特殊情况除外,如癌症患者等),然后找出病人焦虑不安产生的原因及不利影响,并制订切合实际的措施进行放松训练(自我按摩,简易保健操等)。通常情况下患者均能接纳护士的意见,并可在较短的时间里消除或减轻这种心理,睡眠及饮食状况会有明显改善。

2.2孤独寂寞:主要出现在住院时间较长缺少亲人陪护的病人。这类病人多性格内向,不善交往,很少言语,其它病人亦不愿同其交往,加之很少有人前来探视,病人感到非常孤独,十分寂寞,表现为无所事是,情绪低沉,常常卧床等。对待这类病人,我们除做好基础护理外,尽可能多增加与患者接触机会,以和蔼礼貌的语言和患者交流,以热情、乐观的表情去感召患者,驱除其寂寞情绪,有针对性地将同病室的病人集中起来参加一些活动,并向病人讲解交往的好处和方法,鼓励他多和别人接触。经过一段时间,病人和病友们建立了感情,就不再感到孤独寂寞了,最终达到心身护理最佳效果。

2.3悲观消极:人到老年自然就有一种日落黄昏的感觉,这种脆弱的心理在患病后得到负性增强,产生悲观失望的心理,认为自己没用了,还要给别人增加负担,所以求治的主动性不高,往往被动配合治疗。主要见于平素自尊心和独立性较强且病情较重的病人。

病人这一心理产生的基础是不敢面对现实,其实是一种逃避行为。针对这种情况要尽量取得家属的配合,主动关心病人,使病人认识到亲人们对他的关怀,并盼望他们能早日康复,讲解主动配合治疗的意义,在精神上要首先战胜自己。对病人每一点认识的提高和精神的振作

都要给以肯定和鼓励。

2.4疑病:因为老年人身体状况的原因,患病后极易往坏处想,一旦遇到久治不愈、疗程长情况,就怀疑自己是否患有何种疾病。此类病人多具有固执和只相信自己不相信别人的心理特点。表现为过分关心自己的健康状况,整日提心吊胆。对此我们应采用疏导的方法,耐心地向病人解释发病机理、短时间内查不出病变或不能治愈的原因,并佐以实例说明病人所患疾病为普通疾病,本院完全有能力、有保证治愈该病,使病人心情逐步舒畅起来,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2.5情绪不稳:多见于具有易激惹,性格急躁,爱挑剔等特点的病人,对自身疾病所致的不适及稍不如意的事情都要发泄出来,对象常常是护士或陪护人员。对此类病人要理解,宽容和忍让,同时进行开导,给以周到的服务去感动病人,使其改变态度。

2.6过分依赖 老年住院病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这一心理,但以依赖性较强和长期有人陪护的病人为明显[4]。他们事事想让别人帮助,即使自己能做的也不想去做,完全适应了在别人的照料下生活,形成了依赖性,对康复十分有害。护理中要耐心向病人讲解活动的重要性,鼓励病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减少不必要的帮助,根据病情制定每日活动计划,在家属陪护下鼓励病人做生活自理训练。

2.7其它:对绝望和恐惧心理的患者,应树立高度责任感和同情心,不回避矛盾,积极主动的帮助、启发患者正视现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如遇到患者入院后心理情绪极度不稳定,拒绝饮食,不配合治疗。我们应主动与其谈心,向其家人了解其患病历史情况和家庭情况。有针对性地反复开导,劝其积极配合医护,服从治疗,敢于同命运抗争等。最终达到缓解患者绝望与恐惧的心理,积极配合治疗的目的。

3老年病人的护理体会

通过心理疏导, 进行心理护理, 绝大多数病人、家属能和医护人员愉快地合作, 对大手术、创伤的耐受基本能达到满意的效果。

(1)针对老年病人的心理问题,我体会到护士接触病人的机会最多, 护士的言行对病人的心理护理影响较大。能解除病人焦虑、孤独的心理是护士重要职责所在。

(2)帮助老年病人认识、处理好护患关系是心理护理的关键。

(3)护士工作质量直接影响老年病人的心理状态。因此, 护理人员不仅要熟悉老年病人的心理状态, 还必须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 才能获得病人信赖, 达到最佳的心理状态, 愉快地接受治疗, 配合治疗, 使之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昌杰.浅谈内科老年病人的护理.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0,10(3):10-11

[2]邵永春.内科整体护理中的健康教育.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1999,5:9

[3]张梅钦.浅谈内科疾病社区护理实践.福建医药杂志,2002,8(1):155-156

老年骨科病人的护理 篇3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43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540-01

老年人体弱,骨科手术后的老年病人,多数丧失自主生活能力,需要长时间卧床,得不到合适的护理,会导致多种并发症的发生。以下是我院自2010年1月到2012年1月收治的108例老年骨科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男性42例,女性66例,年龄在60-70岁66例,71-80岁36例,81-83岁6例;其中髋部疾病占24.07%(股骨颈骨折1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8例,股骨头缺血坏死2例),各种腰部疾病占31.48%(腰椎间盘突出18例,腰椎失稳10例,胸腰椎压缩骨折2例,椎体滑脱4例),关节疾病占16.70%(膝关节各种疾病12例,骨与关节感染6例),其他骨科疾病占27.78%。平均住院天数为28d。

1.2 方法

1.2.1 心理护理 掌握骨科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有计划地进行护理。当老年患人带着病痛就医时,面对的是医护人员和其他住院的病人,要等待各种检查、治疗、手术,加之大多数生活自理能力差或者已完全丧失,于是表现出烦躁、焦虑、恐惧、激动、多语、失眠等,这些心理状态都不利于疾病的治疗。为解除老年病人思想负担,使之积极配合治疗,最重要的是給病人心理上的安慰。护士对待老年病人一是要尊重他们,二是要理解他们,三是要在生活上关心他们,要经常与老年病人进行思想沟通,处处体贴照顾。

1.2.2 营养护理 个别老年病人因生活不能自理,怕给我们增添麻烦,为减少大小便次数,而控制饮食。这样的老年病人应向其说明营养的重要性。鼓励其多饮水、多进食易消化食物,保持二便通畅,避免便秘。同时我们更应周到地做好生活护理,尽量满足其一切所需,不能表现出有任何厌烦的情绪,让病人依赖我们,使其精神上得到安慰,为进一步配合手术、药物治疗打好基础。

1.2.3 日常护理 每年有三分之一岁以上的老年人、二分之一岁以下的老年人都经历过跌倒事件。可以归咎于很多原因。如原有外伤、肢体退行性疾病、环境、年龄、神志状况、原发疾病、所服药物、住院时间等,仍是困扰护士的主要问题。绝大部分老年病人喜欢安静,应尽量安置单人小房间,护理要尽量适合老年人的特点,如减低环境中威胁的措施,减少床边的杂物、固定好床脚刹车,安置洗手间夜灯,对活动能力受限的患者除了接受行走体疗外,还要向家属重申病人活动能力的障碍,护士要指导病人缓慢起立、坐下、上、下床等,坐轮椅时使用轮椅安全带,选用合适和专用的老年轮椅,协助病人变换体位等。对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要加强生活上的护理,保持病人口腔、头发及皮肤的清洁,协助生活所需。

1.2.4 并发症预防护理 心、脑血管并发症预防护理:进入老年期循环系统发生明显的衰退,如心、脑血管硬化,心肌收缩相对减弱,心血管不通适应正常时的应激状态。加上创伤疼痛的刺激、精神紧张,有潜在发病的可能,导致并发症出现。此类病人,一经入院应引起重视,除进行各种检查外,应严密观察病人的血压、脉搏、神志等体征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褥疮预防护理:长期卧床,截瘫或需牵引病人,由于全身血液循环差,皮肤抵抗力低下,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尤其是骶尾部、后枕部、踝关节、足跟部各骨突处容易发生褥疮,因此病人入院后给予气垫床或骶尾部垫褥疮垫,骨突处可垫海绵圈。不能自行翻身的隔2h协助翻身,并用50%红花酒精按摩受压部位,促进血液循环。护理上一定要职责到人,每班检查交班,护士长不定时抽查,人人重视,使大家认识到,预防褥疮的发生,不是某个人的事,必须全体医务人员共同努力。由于措施到位,责任到人,一年来无褥疮发生。

泌尿系感染预防护理:保持会阴部清洁卫生,每天用温水擦洗会阴部2次,尿潴留病人在留置尿管期间,妥善固定导尿管及引流管的位置,引流管不可高于耻骨水平。多饮水,每日2000-2500ml,有利于冲洗尿中沉渣,经常变换体位,以便引流通畅,定时放尿、训练膀胱肌肉收缩。

呼吸道并发症预防护理:老年人由于呼吸相对减弱,并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源性心脏病史,所以长期卧床及术后病人易发生肺部并发症。因此病人入院后要求戒烟、戒酒,鼓励病人多咳嗽、咳痰,做深呼吸,上肢能活动的做扩胸运动以增加肺活量;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以利稀释痰液。

防止骨延迟愈合护理:老年人运动量减少,骨细胞活动性降低,而钙吸收利用率低易发生骨质疏松,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延长或不愈合。可给病人服钙剂,进食高钙食物,并用适量维生素D增加钙的吸收利用。

2 讨 论

老年痴呆病人的护理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100例老年痴呆患者中, 男48例、女52例, 年龄在65~92岁, 平均年龄为78岁。其中病情稳定可控的61例、发展成重度老年痴呆的25例、死亡的14例。

2 老年痴呆的症状

按老年痴呆病情程度在临床上分为早、中、晚3期。下面分别作详细介绍。

2.1 早期的老年痴呆

早期的老年痴呆患者能够进行某些正常的社会交往活动, 主要表现为忘性较大、记忆力明显下降。但由于其对很久以前发生的某些事情印象颇深, 记忆犹新, 所以会被家属忽视其病症, 而贻误治疗老年痴呆的最佳时期。老年痴呆症早期通常具有以下表现: (1) 对刚刚做过的事全然不知, 比如炒菜已经放过盐了, 却不知道已经放过, 然后再次放盐;去某个摊位上买东西, 交完钱后忘记将已购买的物品带走。 (2) 话多而乱、语无伦次、词不达意。不能将自己真实的意思表达出来, 啰里啰嗦地重复唠叨一件事情。 (3) 情感冷漠、变得生性多疑, 对什么事情都表现得漠不关心, 索然寡味。总是以一种怀疑的态度对待某些人或事物。早期的老年痴呆患者如不及时有效治疗会随脑室扩大、神经元较少、脑病变加剧而向中、晚期发展, 后果会不堪设想。

2.2 老年痴呆中期

这一阶段的老年痴呆患者远近记忆力都明显减退, 对曾经印象深刻、记忆颇深的事情都想不起来。除了记忆力明显下降外, 患者的性格和行为也发生改变。脾气变得暴躁、小心眼、爱生气、焦虑不安、缺乏热情等。具体表现为:与自己疼爱的小孙子、孙女去计较, 就如同“小孩子”一样。有的甚至漫无目的地在屋子里走来走去、坐立不安。

2.3 老年痴呆晚期

老年痴呆到了这个地步基本上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 需要家人的照料。除了不认识人、失去语言功能外, 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嘴斜眼歪、偏瘫、癫痫、大小便失禁、生活不能自理等症状。

3 老年痴呆症的致病相关因素

老年痴呆症是老年期常见的一组慢性进行性精神衰退性疾病, 是病人在意识清醒状态出现的持久的全面的智能减退[3]。到目前, 老年痴呆的致病原因尚未明确, 但可能有多种因素参与致病, 如遗传因素、神经递质、免疫因素和环境因素等。皮质胆碱能神经元递质功能紊乱是记忆障碍及其他认知功能障碍的原因之一, 因此老年痴呆症可能与神经递质存在一定的关系;经调查老年痴呆患者10%有明确的家族史, 尤其在65岁前发病患者其家族史表现更为明显, 故可推断家族史是造成老年痴呆症的重要危险因素。对于遗传因素, 淀粉样蛋白前体 (APP) 的基因突变、早老素1 (PS-1) 、早老素2 (PS-2) 均已被证实是早发性痴呆的决定因素[4];此外免疫调节系统异常也可能是诱发老年痴呆症的相关因素。脑组织B淋巴细胞聚集、血清脑反应抗体、人脑S100蛋白抗体增高, 神经元变性和神经组织损伤会将免疫系统激活, 引起免疫应答。许多患者CD4/CD8细胞比值增加, 提示免疫调节性T细胞缺损;环境因素是老年痴呆症不容忽视的关键因素。流行病学研究提示, AD的发生亦受环境因素影响, 受教育程度、头部外伤史、高血压、热量摄取量和高胆固醇血症等均为其危险因素。国内有研究表明, 受教育程度低是老年期痴呆尤其是AD的危险因素, 文盲患AD的概率是受过中学以上教育者的3.71倍, 其能使AD发病提前5~10年, 而受过一定程度教育的可使AD的发生推迟5~10年[5]。头部外伤的严重程度也与老年痴呆症有关, 这已被国外学者证实。此外, 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肥胖、糖尿病等、血管性因素以及吸烟、饮酒及不良的饮食习惯、孤独等均会诱发老年痴呆症的危险因素。

4 老年痴呆症的护理

对于遗传因素、神经递质、免疫因素等相关因素我们是难以改变的, 但对于某些环境因素诱发的老年痴呆危险因素, 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加以注意从而有效预防老年痴呆症的发生。下面从基础护理、饮食护理、安全护理、功能锻炼、心理护理、健康教育6个角度就老年痴呆患者的护理进行论述。

4.1 基础护理

为老年痴呆患者提供舒适整洁、空气清新、安静的病房或居住条件, 并由专人进行护理照料。在护理过程中要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躯体特征等进行严密观察和有效引导。对于晚期卧床不起的严重患者要注意为其翻身、按摩, 防治患褥疮及并发症。

4.2 饮食护理

鉴于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肥胖、糖尿病等是诱发老年痴呆症的危险因素, 因此必须为老年痴呆患者安排低盐、低糖、低脂、易消化的饮食。此外, 观察患者的饮食量, 防治暴饮暴食。还要保证每天摄入充足的水分、热量和营养物质。

4.3 安全护理

为老年痴呆患者创造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 如不放置易燃易爆危险品、暖壶, 地面加防护垫、墙角加护角等。对于某些情绪激怒伴有抑郁障碍的老年痴呆患者, 还要注意自杀、伤人等意外事故的发生。

4.4 功能锻炼

帮助老年痴呆患者维持逐渐减退的功能是十分重要的。对早期痴呆患者在使用药物治疗的同时, 就需辅以康复训练[6]。对于病情较轻的老年痴呆患者, 可以通过听舒缓的音乐调解其情绪, 使其精神放松。对于能够进行一定体育锻炼的患者, 搀扶其散步锻炼其走路的功能。总之, 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功能训练, 帮助其维持逐渐衰退的功能, 使其病情得到有效控制不朝严重发展恶化。

4.5 心理护理

老年痴呆患者智力下降、理解力差, 极易出现不稳定情绪, 应鼓励家人、亲友要多和患者交流, 从思想上、情感上尽可能沟通, 以减少病人的孤独感。因此, 在护理工程中要多给老年痴呆患者关爱, 态度一定要温和、要有耐心, 要保持微笑还要给患者足够的尊重。这样老年痴呆患者在心理上得到安慰才会减少其对护士的猜疑和敌意, 才会配合护理和治疗。

4.6 由于早期的老年痴呆患者对很久以前发生的某些事情印象颇深, 记忆犹新, 所以会被家属忽视其病症, 而使治疗老年痴呆的最佳时期被贻误。

因此, 必须及早对家庭成员进行老年痴呆的健康教育, 以便于预防发生老年痴呆。另外, 家庭成员对陪护者给予支持和鼓励, 要对陪护者进行较康教育, 使其全面了解老年痴呆病人的病情, 尽可能维持病人最大程度的社会交往能力和自理能力, 并加以科学有效的照料, 这对老年痴呆患者的病情恢复会发挥积极的作用。

老年痴呆症不仅造成患者个人的困难, 更直接影响了家庭的正常生活, 也给国家、社会带来了负担。治疗老年痴呆的关键是以预防为主, 早发现早治疗, 延缓大脑细胞更加广泛的以及不可逆转的退变, 以控制病情发展扩大[7]。为此, 我们需加大对老年痴呆症发病危险因素的多因性和综合性的研究分析力度, 以更好的防治老年痴呆症。同时, 还需对老年痴呆患者进行细心专业的护理, 尽量减轻疾病带给老年人的痛苦、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还会减轻家庭和社会的压力和负担, 因此对老年痴呆患者的护理工作十分重要, 要充分重视。

参考文献

[1]赵艳玲, 毕海玲, 林风兰.老年痴呆病人的护理[J].齐鲁医学杂志, 2007, 422 (2) :64.

[2]柯彦, 李秀丽.老年痴呆病人的护理[J].中国科技信息, 2011 (15) :155-158.

[3]张秀华.老年痴呆病人的护理[J].家庭护士, 2008, 6 (2) :333-334.

[4]刘爽, 张玉莲, 周震.老年性痴呆流行病学研究现况[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0, 5 (30) :10.

关于老年病人护理心得体会 篇5

比如:如何让一位刚入院的老年病人感到满意,首先老年人对手术紧张,恐惧的心理较为普遍,我们以热情友好的态度迎接他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详细介绍:入院宣教、病区环境、主管医生等,帮助他们尽快熟悉环境,向他们说明手术的重要性、可靠性及安全措施,给他们足够的心理支持,消除紧张及恐惧心理。

由于每位老人的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在护理及沟通上要因人而宜,但不论是哪一位病人,我们都可以用角色置换来设身处地,站在对方的角度看待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赢得患者的好感,也帮助自己解决了问题。今年白内障复明工程中有一位老人陪同老伴来我科住院,我问他是否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他说没有,然后我就告诉他,按规定有农合是不交钱的,你没有入农合,需比别人多交500元钱,他一听就急了,拉着老伴走了,户口本证件也不要了。

下午我查到他的电话号码,电话接通后我说:“大爷,你先别急,听我解释一下好吗?我知道你挣钱也不容易,但是我们也是有规定的,我帮你算了一下,平时我们不开展活动的时候,做一例白内障手术是元钱,另加材料和晶体。你来给大娘做手术虽然比别人多交500元,但总的算下来可以节省1500元左右,还是优惠很多的。”通过我的耐心解释,老大爷最终理解了我们,愉快地让老伴接受了手术。在这件事情中,我用角色置换设身处地,站在对方的角度与老人沟通,从而赢得老人的信任。其实很多时候,我们更应该理解、关心、尊敬病人。

在于老人的沟通和护理中,我们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⑴要专心:老年人认知能力下降,记忆力减退,注意力分散,常常不能很好地遵守医嘱,听从医护人员的指导,因此我们要专心于老年病人的护理工作。比如:术后发口服药要反复交代好几次才能记住;术后的注意事项也要认真交代。⑵要耐心:老年人情绪稳定性降低,对自己情感行为控制减弱,情绪不稳定,要正确对待老人,不厌其烦地帮助他们。

咱科曾收治一名青光眼患者,在手术当天早上,病人突然头晕,血压骤升,在降血压处理后,我问病人才知道她害怕手术效果不理想,太紧张了,没休息好,我就安慰她:“手术很快,大概半个小时,青光眼就像高血压一样是终身病,但是经过手术治疗,没有诱发因素的话,一般不会再犯,所以你放心吧!出院后多注意不能生气,注意休息。”在和老人交流时要有耐心,用积极开朗的情绪去鼓励患者。⑶要关心:老人的子女大都已成家并有自己的工作,不能一直陪在病人的身边,所以需要我们给与热情关怀及照顾。比如给老人准备老花镜,帮老人拨电话号码,倒口服药等等甚至在必要的时候,我们要取得其家人和社会支持,主动向他们说明手术的必要性,使他们愿意出钱支持患者,鼓励家人合理安排好工作时间,来关心照顾病人。

上个星期有一位老人来做白内障,入院时我看她情绪是很好的,下午大夫给她谈了手术之后,她儿子却说老人不愿意做手术了,我就很惊讶。我问病人,老人半天才不好意思的说:“做了手术没人照顾我。”老人家在农村,烧地锅,没有和孩子住在一起,儿子工作又忙,术后至少一个月不能烧地锅做饭,因为短时间切口愈合不了,不能见烟气,还要点一个月的眼药水。这个老人也不能做到,老人越想越不愿意做了。

我就和她俩儿子说:“老人的手术肯定是可以做的。你们把老人接来一个月,过了这个恢复期就没事了。在这一个月内,你们合理安排时间,抽出时间给病人点眼药水,比如早上上班走之前给病人点1次,中午下班点1次,睡觉前点1次,这样既不耽误你上班,也不耽误点眼药水。你想想人都有老的时候,她看不清东西多着急呀,做完手术她自己可以照顾自己,你们也可以省心了。”经过和她家人的沟通,老人做了手术,术后视力恢复到0.6。

每一次进病房,我们都要善于发现问题,及时和病人沟通,有一次我巡视病房,18床老太太对我说:“姑娘,我这样趴太累了,能不能歇会儿?”我知道她做了网脱手术,打的硅油,需要俯卧。但是长时间这样趴太累了。我就告诉她:“你这样趴一会儿,然后坐小椅子上,再趴在床上一会儿。这样可以省点劲儿。”病人试了试感觉轻松多了。再比如咱科病人都年龄大了,大都是手术病人,记不住眼药水咋点,和每次的复诊的时间,我就在给病人办出院手续时,把这些写在门诊病历的空白处方便病人复查。

有了良好的沟通和人际关系,为开展护理工作赢得了第一步。

老年骨折病人的饮食护理 篇6

【关键词】:老年病人;骨折;饮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R683【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7-8517(2009)01-0142-02

1 老年骨折病人的护理特点

1.1 复杂性 8例患者中,无论是低龄老人,还是中龄老人,也不论是否开放性骨折,常有两种以上基础疾病同时存在,症状体征相互影响,临床表现极不典型。虽然大部分脏器病变并不致命,但当骨折后,某一脏器病变或功能减退,8例均影响到全身抵抗力。护理工作复杂,难度大。

1.2 警惕性 老年人容易发生全身衰竭、意识障碍、水、电解质紊乱和后遗症,在护理老年骨折病人时,要时刻警惕,以免疏漏。

1.3 客观性 老年人敏感性降低,自觉症状轻微。比如,老年人体温调节能力低,发热不如年轻人明显,甚至在严重感染时也是如此;对冷的反应也差,容易发生低温状态而不自觉;对疼痛的反应差,对心肌梗塞、肠穿孔等剧烈疼痛的疾病,可能仅有轻微不适或全无主诉;胆石症发作的症状不多,而高脂饮食诱发的胆石症却常见,若不及时发现可引起穿孔及腹膜炎。在老年人的护理中,客观检查,尤其体温、脉搏、血压及意识的观察极其重要。

1.4 针对性 老年骨折病人体质不同,营养各异,基础疾病不一,护理中应针对各人情况因人而异。比如,肥胖者要控制热量,瘦弱者要增加营养,浮肿者要低盐,意识障碍者要防止坠床。

1.5 及时性 老年骨折病人容易发生休克、重要脏器损伤、坠积性肺炎、褥疮、下肢静脉血栓和感染,发病快,病程短,护理中应及时发现征兆,及时处理。

1.6 整体性 老年骨折病人容易发生关节僵硬、急性骨萎缩、缺血性骨坏死和缺血性肌挛缩等,护理中应特别注意固定与活动相结合、骨与软组织并重、局部与全身兼顾,护理措施与病人的主观能动性密切配合等整体护理观念。

2 老年骨折病人的饮食护理原则

2.1 综合评价 了解病人当前的的饮食起居、老化情况、基础疾病、生活习惯、人际关系、经济情况,综合评估饮食护理原则,决定饮食援助方法。

2.2 良好心境 设法创造愉悦的就餐环境,有食堂时尽可能让其在食堂就餐,坐轮椅的病人迎送到食堂,使其生活有变化,对单调的生活给予良性剌激。进食中提供适当的话题,营造愉快的气氛,餐桌上摆放小花瓶,播放轻松愉快的音乐,以增进食欲。

2.3 耐心指导 老人通常重视自己的经验,难以接受新的知识。要耐心介绍关于营养、食品、饮食生活方面的知识,并耐心指导。

2.4 自助进餐 遇有上肢功能障碍、握力下降、进餐困难者,应鼓励其用自助餐具,自立进食。

2.5 食品细软为使老人牙周膜弹性不受影响不要让老人吃硬的食物,食品应切细做软,忌快食、烫食和粗食。

2.6 边吃边喝 老人消化液分泌减少,进食时应边吃边喝,使食物容易通过食道,以防噎呛、误吸或误咽。若将口腔、咽部分泌物中的细菌、微粒或酸性胃内容物误吸入气道,是口腔卫生较差老人并发吸入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应特别注意。

2.7 均衡营养 根据病人生活活动强度所需要的能量、三大营养素及常量、微量元素、维生素等制定食谱,均衡营养,要特别注意水、纤维素和蛋白质的补充,防止脱水和便秘,促进骨折愈合。

3 老年骨折病人的饮食护理方法

3.1 餐前准备 整理衣着,使其精神振奋。核对饮食卡,如碎食者给低热量等。餐前洗手,戴上用餐围裙或餐巾。

3.2 摆正姿势 进食姿势应与身体功能相适应,体位不当有发生误吸误咽危险。能坐者取坐位,坐直,腰下放枕,减轻背肌、腹肌的负担。坐位的调节及餐桌的高低以能看见食物及上肢容易取食为准。不能坐者可用支架床或靠背架将上身抬高,腰下垫以枕头防止下滑,将食物放在过床桌上。卧位进食时,头部稍抬高,面向侧面,用毯子或枕头支持背部使其舒适。进食后右侧卧,以利食物从胃向十二指肠通过。进食时间长时,保持姿势困难,护理者应给予帮助防止疲劳。

3.3 看准食物 进食时设法让病人看清食物内容。卧床者可用镜子反照;视力障碍者,使其一边触摸碗筷一边闻及香味,同时告知所进食物用的原料、颜色、形状、温度及烹调方法;流质应帮助病人稳当放在手中,以防洒出。

3.4 细心取食 上肢运动无障碍者,应劝其使用陶瓷碗碟;肌力下降者用塑料餐具;握力低下者用筷子或粗柄刀、叉、勺,或在柄上用纱布布条将柄缠上,便于老人握持;筷子可用弹性绳子将两根筷子连在一起,维持老人用筷子的习惯和手指的运动,用筷是精细动作,对大脑有良性剌激;吸食流质或水,可用吸管或婴儿用饮水杯,玻璃杯应带把,外面套上橡胶防滑,并注意液体温度。

3.5 缓送口中 能自行进食者,尽量让其自助。有困难者应喂饭。护理者坐在病人床边;先给饮料,促使消化液分泌;进食量少者,先给予蛋白质、维生素等高营养食品;用吸管时从口角进入口腔不易误吸,吸管深入底部以免吸入空气,换吸流食应换根吸管免得味道混合;筷子、叉、勺大小适中,不要与牙齿接触;食物应放在舌中央,一侧肌肉弱时将食物放在肌肉较强的一侧,不要粘在上腭,不要放在口腔深处;一次喂入的量和间隔因人而异,各种食品变换着少量给予,给固体食物3~4次后喂汤或饮料,忌催促和斥责。

3.6 细嚼慢咽 对一边吃饭一边把饭含在嘴中,或因咀嚼不细、吞咽不全而噎着的老人,应不断鼓励其细嚼慢咽,护理者要和蔼亲切。对痴呆骨折病人与一般老人一样,养成规律进食习惯很重要,促其规律分泌消化液,以利咀嚼吞咽和消化。

3.7 饭后清洁 及时清洁口腔内的分泌物,做好口腔护理是预防肺炎的重要措施。饭后要帮助病人漱口或刷牙,意识低下者用棉棍或纱布清洁口腔,有义齿者饭后取下刷净,按摩牙龈后带上,擦净口周和手,回到舒服姿势,右侧卧30min左右,清理残余食物和用过餐具。本组8例例患者,通过上述饮食护理措施,配合复位、固定和功能锤炼等治疗,全部愈合良好出院。

参考文献

[1]张延龄.老年外科学[J].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2004,31(4):203-205.

[2]诸骏仁,杨蕊敏,贺夙凤.老年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2265-2280.

老年性痴呆病人的护理 篇7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根据老年痴呆症的诊断标准[2]选择2010年1月-2011年5月病区收治的老年痴呆病人40例, 其中男24例, 女16例;平均年龄62岁;生活需协助者8例, 不能自理者27例, 卧床者5例。

1.2 临床表现

起病隐匿, 病程缓慢, 且不可逆。轻度时病人变得缺乏主动性, 活动减少, 孤独、自私, 对周围环境兴趣减少, 对周围人较为冷淡, 甚至对亲人漠不关心、情绪不稳、易激惹, 对新的环境难以适应。中度表现为日益严重的记忆障碍, 用过的物品随手即忘, 日常用品丢三落四, 甚至贵重物品, 刚发生的事情常遗忘。重度时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退化, 病人只有自发言语, 内容单调或反复发出不可理解的声音, 最终丧失语言功能。病人活动逐渐减少, 并逐渐丧失行走能力, 甚至不能站立, 最终只能终日卧床, 大小便失禁。

2护理

2.1 评估病人 对痴呆病人进行全面评估, 如记忆、定向、感知、语言和完成复杂步骤工作能力如何, 个人爱好、读书、社会活动等, 病人有无出现行为和人格的改变, 心理症状如抑郁、焦虑, 生活自理能力、肢体功能、时空定向力和其他智能方面是否受损。对其全面评估后有利于针对性护理。

2.2 生活护理 对于轻度和中度症状的病人, 除要帮助指导其完成日常生活外, 还要安排并鼓励他们去参加一些活动, 如听音乐、读书等。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以免被感染。护理人员要经常给予病人必要的卫生指导, 要用适当的方法制止病人的不卫生行为, 根据天气变化提醒其增减衣物, 经常开窗通风。对于卧床者, 护理人员应做好日常生活护理, 如口腔护理、皮肤护理, 定时给病人洗头, 更换衣物, 保持床上清洁、干燥, 若病人出现大小便失禁, 及时清洗干净, 保持皮肤清洁, 定时翻身、拍背等。

2.2 饮食护理 饮食要适当, 病人要多吃含维生素、矿物质的食物, 如谷物、瘦肉、豆类、海产品等, 各种水溶性及脂溶性维生素平常适当摄取, 可提高人体免疫力。另外, 各类矿物质, 如锌、铁、钙、磷等, 也有延缓老化的功用, 食物以素食、清淡为主, 糖和盐均不宜过多。适量多食蔬菜和水果等, 食物应选择易消化、易吞咽的, 蛋白质可不必限制, 以防病人出现低营养状态。餐具最好选择不易破损的不锈钢制品, 自己能进食的, 最好把几种菜肴放到一个托盘里。不要让老年人用尖锐的刀、叉进食。如果病人视力较差, 要把餐桌放在明亮显眼的地方, 食物要切成小块, 方便病人入口。不要让病人吃黏性食品, 液体和固体食物也要分开。盛有烫食物的器皿一定要远离病人, 以免烫伤。

2.3 行为异常的护理 老年痴呆病人的行为异常包括:语言攻击行为、身体非攻击行为和语言激越行为, 其中攻击行为是对病人自己、家庭以及其他病人或医护人员来说是很危险的。所以医务人员要尽量多了解病人过去的生活习惯和爱好, 要尽量了解其需求。在护理的过程中, 不要用喝令、禁止等重语气的话语, 要鼓励病人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完成各种治疗, 特别是在进行静脉注射时, 要尽量转移病人的注意力, 做到快速、准确, 从而减少治疗时病人发生过于激越的行为;而且不能在病人存在激越行为时将其粗暴制住, 这样会加剧病人的激越行为, 反而使病情加重。

2.4 心理护理 愉悦的情绪对维持与促进病人的精神健康、预防脑老化有积极作用。因此, 做好老年痴呆病人的心理护理, 对改善其病情有很大帮助。医护人员要了解老年痴呆病人不能自我确认、对世界感到陌生以及易产生恐惧的心理特征, 要宽容、理解, 给予其更多的关爱, 改善其情绪与心境。与病人接触时, 应耐心倾听病人的叙说,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并根据其心理特点采取安慰、鼓励、暗示等方法予以疏导和调节。同时和病人家属有效沟通, 让他们多关心、体贴病人, 常到医院探望, 和他们谈心、沟通, 并让老年痴呆病人与同龄人一起聊天, 解除其心理压抑。

2.5 康复训练 老年痴呆病人的康复训练包括以下2个方面: (1) 智能认知训练:认知训练包括记忆力、计算力、定向力训练和逻辑、思维等综合能力的训练。根据病人的病情, 让其对一些图片、实物、单词作归纳和分类的分析和综合能力训练;给病人提一些问题, 训练病人立即回答和表达能力;让病人多了解外部的信息, 进行社会适应能力训练, 平时日常生活中随时注意病人的记忆锻炼, 效果更好。智能训练可加强病人的思维活动, 延缓其记忆力衰退, 保持联想, 维持原有的智能水平, 维持和改善病人的自理能力。 (2) 肢体功能训练:老年痴呆病人往往有不同程度的肢体活动不灵活或障碍, 发展下去会引起肢体屈曲、僵硬, 因此, 要做好病人的肢体功能锻炼。轻症病人可在陪护人员看护下在病区内或医院的花园里散步、做操, 改善其肺功能和活动能力。卧床的病人应给予被动的肢体功能锻炼、按摩等, 防止肢体僵硬、肌肉萎缩。

2.6 安全护理与指导 老年痴呆病人最常见的安全问题, 如误服、误吸、跌倒、走失、烫伤、自伤和伤人等, 医护人员要做好老年痴呆病人的安全护理及指导, 特别是陪护人员安全护理知识指导十分重要。要经常巡视病房, 发现安全隐患, 及时排除, 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有专人看护, 床边上床栏。

3小结

通过对40例老年痴呆病人的精心护理, 以及陪护人员的配合,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40例病人中, 8例需协助病人日常生活基本能自理;27例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 有10例动手能力有所提高, 其余的维持原来的水平;卧床的病人有1例因全身消瘦、营养差、心功能衰竭而死亡。护士是老年痴呆病人住院期间的直接护理者, 也是病人康复回家之后居家生活护理的指导者, 因此, 要不断地总结经验, 学习新的护理知识, 为老年痴呆病人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和预防保健知识, 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使他们能安度晚年。

参考文献

[1]王芳芳.老年性痴呆患者的居家护理进展 (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中旬版, 2007, 23 (2) :54-55.

老年性痴呆病人的护理 篇8

1 采用正确的方式与病人沟通

老年性痴呆病人往往会发生人格的改变, 如缺乏主动性、活动减少、孤独、自私、对周围环境兴趣减少, 对周围人较冷淡, 易激怒、焦虑、恐惧。护理人员应主动接触病人, 耐心细致地介绍病区环境, 尽量寻找病人感兴趣的话题, 调动其积极性,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4]。对于出现冲动、自伤、伤人等行为的病人, 要严加防备, 不要责备, 给予适当的精神安慰, 以舒缓病人的不良情绪, 避免产生敌对抵触情绪。对猜疑心重、喜欢唠叨、脾气急躁的病人, 不能嫌弃、孤立他们, 应多予以宽容和理解, 耐心听取他们的诉说, 不责怪、不批评。对性格孤僻、淡漠的病人要亲切热情, 用行动和语言来体贴、感化他们, 建立信赖关系, 切不可训斥、激惹病人, 以免加重病情[5]。

2 提供热情周到的护理服务

2.1 创造良好的环境 为病人提供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 地面保持平坦、干燥;台阶、走廊、厕所应设有扶手;选用低矮的床铺, 床上用品洁净、干燥、柔软, 室内无危险物品;日常用品放置固定便于使用, 室内夜间设有地灯。

2.2 饮食护理 应制订营养全面的饮食计划, 并合理安排每日3餐, 应定量、定时, 尽量保持病人平时的饮食习惯。要多食富含卵磷脂的食物, 如大豆及其制品、猪肝、鱼脑、蛋黄、蘑菇、芝麻、花生、山药等。同时要补充叶酸和维生素B12, 多食水果、蔬菜。多数老年性痴呆病人因缺乏食欲而少食甚至拒食, 直接影响营养的摄入。对这些病人, 要选择营养丰富、清淡可口的食品, 荤素搭配, 食物温度适中, 无刺、无骨、易消化, 保证其吃饱、吃好。对吞咽有困难者应给以缓慢进食, 不可催促, 以防噎食及呛咳。对无咀嚼功能的病人, 可用搅拌机将食物、水果打成泥, 然后用勺慢慢地喂。一般喂食要坐起, 每次量不要太多, 速度不要太快, 温度适宜, 液体和固体分开喂, 以免呛咳。对少数食欲亢进、暴饮暴食者, 要适当限制食量, 以防止其因消化吸收不良而腹泻、呕吐。

2.3 睡眠护理 这类病人大多数有睡眠障碍, 认知障碍严重, 时常昼夜颠倒, 白天睡觉, 夜间吵闹。所以, 护理人员首先要为病人创造良好的入睡条件, 周围环境要安静、舒适, 温度、湿度适宜。睡前予温水泡脚, 喝温热的牛奶, 不要给病人喝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料。嘱病人睡前保持情绪平稳, 对入睡困难的可给药物辅助入睡。对昼夜颠倒者, 在病情许可下, 可让其白天适度活动, 尽量不让其白天睡觉, 调整好作息。

3 建立有针对性的护理模式

老年性痴呆是一种不可逆, 并以渐进性加重为特点的疾病, 该病分早期、中期、晚期, 不同阶段的病人有不同的表现症状, 因此应该建立有针对性的护理模式。

3.1 早期护理 早期老年性痴呆病人主要表现为“健忘”, 日常生活能自理, 社会交流的判断力正常。因此, 应对其实施“3R”训练:经过回忆 (Reminiscence) 、实物定位 (Realitll orienta-tions) 、记忆再激发 (Remotination) [6]。给予病人一些简单的有关提高认识记忆力和生活能力训练方法的指导, 经常与病人交谈, 引导他们谈论能记起的早期事件及他们感兴趣的话题, 帮助其回忆往事, 通过看图片、识字、计数、益智游戏、电视、音乐疗法等, 同时运用激励法, 使病人产生持续不断的兴奋, 从而产生积极行为的反应, 以提高病人记忆能力、认知功能及社会适应能力。

3.2 中期护理 中期老年性痴呆病人日常生活不能完全自理, 在他人的帮助下能完成一些活动, 因此应对其实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指导照顾者与病人共同完成, 并且加强安全照顾指导, 防止走失、跌倒、误吸、误服、烫伤等意外发生[7]。同时做好病人行为和精神症状的预防护理, 特别是要重视病人的激越行为及幻想、妄想行为。据报道, 大部分老年性痴呆病人存在激越行为, 同时要警惕病人有自杀企图的可能。

3.3 晚期护理 晚期老年性痴呆病人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 应重点指导照顾者对其护理技巧, 包括饮食、大小便、翻身、叩背、安全等培训, 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3 做好病人家属的护理管理

老年性痴呆病人的护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目前我国社会处于福利相对不发达, 护理设施不齐全的阶段, 缺乏较为正规的老年康复机构, 因此居家护理成为延缓老年性痴呆的关键环节。同时美国老年学家也认为:采用居家护理既可以使病人保持与亲友的联系, 也可以使家庭经济负担大为减轻。为了使老年性痴呆病人出院后获得良好的照顾, 首先, 应向照顾者提供一些最新知识、护理技巧。其次, 加强照顾者之间的互相交流, 介绍其在日常照顾中摸索出新的技巧, 彼此借鉴, 旨在根据病人本身特点, 建立一种优化的护理模式。

4 小结

护理老年性痴呆病人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 需要护士和家属的共同参与, 需付出极大的爱心、耐心、细心和毅力, 运用科学的护理方式, 避免突然改变病人的生活习惯与环境, 或给病人提出超过他能力的要求, 而忽视病人的自我要求, 这样会让病人产生抵触心理, 很有可能使疾病进一步加重。因此, 只有加强对老年性痴呆病人的理解和支持, 才能促进和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使他们生活得更有意义。

参考文献

[1]卓子禄, 李清燕.老年痴呆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2010, 16 (1) :62-63.

[2]张骁, 雍晓春, 张韬.阿尔茨海默病及其治疗药物最新研究进展[J].中国制药信息, 2010, 26 (4) :4-18.

[3]赵琨, 苏红军.老年性痴呆治疗进展[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05, 7 (2) :152-154.

[4]刘齐兰, 冯国琴.社区护理在老年痴呆症中的干预作用[J].中国医药导报, 2010, 5 (36) :74-75.

[5]孙惠君, 赵振英, 李杰.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9, 12 (20) :53-54.

[6]赵冬林.3R智力激发对老年痴呆病人的影响[J].国外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 1995, 15 (1) ∶40.

老年痴呆病人照料者的护理指导 篇9

1 护理指导

1.1 心理指导

大多数痴呆病人照料者压力很大, 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 不能随便外出, 半夜常被病人吵醒, 心情烦躁, 常常因疲倦和沮丧影响他们对病人的照顾。因此, 应耐心与痴呆照料者交谈, 为其讲解老年痴呆疾病的相关知识, 让其了解疾病发展规律, 做好心理准备, 建立信心, 关心、爱护、尊重病人, 与病人建立信赖关系, 共同为病人康复努力。

1.2 沟通交流指导

指导照料者多与病人沟通, 并依靠非语言行为与其进行交流, 如微笑、握手、拥抱或轻拍, 使病人得到心理支持。说话语调应温和, 速度缓慢, 说话时目光应该注视病人。交流的内容要正面、直接, 最好只需要回答“是”或“不是”。对病人遗忘的给予提示, 以减轻他们的挫折感。病人坚持己见的时候, 不要与之争论, 可针对问题适当解释。对中晚期病人可通过图片和简单问题提问训练他们认识和理解事物, 以延缓大脑功能废用。让照料者从了解、熟悉到掌握病人的照顾技巧, 让他们用理解、宽容、诚恳的态度对待病人, 尽量满足其合理要求。

1.3 生活护理指导

指导照料者合理安排病人的日常生活, 保持生活规律。居室应勤开窗通风, 保持空气新鲜, 居住环境要让病人喜欢和熟悉。按时起床、就餐, 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长期卧床者做好基础护理, 勤翻身叩背, 教会照料者翻身、叩背方法及注意事项。保持皮肤清洁, 预防压疮。不能经口进食者给予鼻饲, 指导照料者鼻饲方法及注意事项, 以确保病人营养, 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1.4 安全护理指导

避免病人独自外出, 以免走失, 衣袋中要放有写有姓名、地址、电话的卡片, 一旦走失便于寻找。生活用品放在病人熟悉易找的地方。防跌倒等意外伤害。伴有吞咽困难的痴呆病人, 宜选择糊状食物, 避免进食汤类或干硬食物, 进食速度不宜过快, 进食后不宜立即卧床休息, 应保持坐位或半卧位, 防止误吸的发生。痴呆病人由于脑功能障碍, 可以出现多种激越行为。照料者应尽量将病人置于安静、舒适的环境中, 多与他们聊天, 让其听音乐, 分散病人的注意力, 防止引发激越行为。

1.5 认知康复指导

认知功能障碍是痴呆病人的核心症状, 随着病情的发展, 病人逐步忘记自己的姓名, 住址及日常生活技能等。为帮助他们延缓记忆力的衰退, 照料者每天要帮助他们进行多次的训练以刺激记忆, 如早晨起床时由照料者叫醒, 提醒他们自己做下一步的动作, 穿衣服、刷牙、洗脸等, 尽量让他们自己去做, 实在无法完成的才去帮助完成。对轻度痴呆者让其在生活上完全自理, 以减少对他人的依赖, 同时也能树立对生活的信心, 以锻炼和维持其某些自理功能。

2 小结

加强对老年痴呆照料者的护理指导, 多与他们进行交流沟通, 理解、关心他们, 对心理负担较重的照料者多给予社会支持, 进行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 鼓励他们与亲戚朋友沟通, 多读书, 多参与娱乐活动, 必要时请心理专家给予疏导, 减轻心理压力, 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痴呆病人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41例老年性痴呆病人的护理 篇10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6年—2008年我科收治老年性痴呆病人41例, 男27例, 女14例;年龄60岁~90岁, 平均73.6岁;老年期 (60岁~79岁) 24例, 长寿期 (80岁以上) 17例;职业:干部11例, 高级知识分子9例, 工人8例, 农民13例;住院时间为6 d~107 d, 平均95.4 d。

1.2 躯体疾病情况

老年人具有同时患有多种疾病的特点。本组病人伴有脑血管疾病14例, 高血压病16例, 糖尿病11例, 颈椎病7例, 冠心病11例, 神经性癔症4例。同时患有5种疾病的6例, 4种疾病的8例, 3种疾病的15例, 2种疾病的12例。

1.3 治疗

分别采用丹红注射液、血栓通注射液、培他司汀、脑多肽、川芎嗪、胞磷胆碱等改善脑血液循环和促进脑细胞代谢的药物, 同时进行相应的康复治疗。

1.4 结果

本组病人痴呆症状改善26例, 无一例发生意外损伤。

2 护理

目前尚无治疗老年性痴呆的特效药物, 现在只能对病情进行干预, 同时主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来延缓病程的发展。护理首先要正确全面评估病人的病情, 通过与病人交谈、观察病人的行为举止、询问家属等方式详细了解掌握病情;对病人的病态行为进行归纳分析, 找出病人的护理问题, 并制订护理计划, 列出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4]。

2.1 一般护理

做好基础护理, 保持病室整齐、清洁、安静;除了给予适当生活照顾外, 尽量指导其自理日常生活, 将病人的常用物品置于显眼和靠近病人的地方, 以利于病人随时使用, 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建议其增减衣服, 注意保暖, 定时开窗同风, 预防感冒;长期卧床虽要定期为其翻身叩背, 并注意加强皮肤护理, 以防发生压疮。

2.2 安全隐患及护理

2.2.1 自伤

根据病人病情安排病人居住环境, 室内家具物品尽量简单, 使活动空间尽量大些。排除可能导致伤害的危险物品 (如打火机、剪刀、热水瓶、尖锐器皿等) 。让病人远离电源、煤气、化学物品。

2.2.2 跌伤

对中、重度老年性痴呆病人处处留意其安全, 病人外出要有人陪伴和扶持, 以防跌倒摔伤、骨折, 病床高度要低些, 并加床栏以防坠床。

2.2.3 走失

老年性痴呆病人因记忆功能受损, 尤其是中、重度痴呆病人, 定向力出现障碍, 应避免病人单独外出, 同时指导家属在病人衣兜内放置卡片, 写清病人姓名、疾病、家庭住址、联系电话号码等, 一旦病人迷路, 容易被人发现送回。另外, 老年性痴呆病人反应迟钝, 不知冷暖, 不能主诉身体的不适, 所以对病人要密切观察, 注意饮食、起居、二便、体温等变化, 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检查和治疗。

2.3 日常生活调护

2.3.1 饮食护理

老年性痴呆病人在给予原有疾病饮食治疗的同时, 应尽量保持一日三餐定时、定量, 保持平时的饮食习惯, 选择营养丰富、清淡易消化、宜口的食物, 以半流质或软食为宜[5]。吞咽困难病人应缓慢进食不可催促;少数食欲亢进病人应适当限制食量, 防止因消化不良而出现呕吐、腹泻等。

2.3.2 睡眠障碍护理

老年性痴呆病人往往有睡眠障碍, 常白天休息, 夜里吵闹, 要为病人创造良好的入睡条件。入睡前用温水泡脚, 失眠病人适当给予安眠药并安排一个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 减少一切不良刺激;昼夜颠倒的病人白天尽量进行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及适当体育锻炼。

2.4 情感护理

老年性痴呆是一种社会心理性疾病, 病人在情感上容易表现为焦虑、孤独、恐惧、消极、悲观等不良状态, 所以一定要做好病人的心理和情感调护[6]。首先, 要注意尊重病人, 对老年性痴呆病人发生的一些精神症状和性格变化, 要用诚恳的态度对待, 不强迫病人做不情愿的事, 对于焦虑病人, 给予足够的照顾, 安排有趣的活动, 也可听音乐使病人放松。为了较好预防攻击行为的发生, 应该尽量避免一切应激原。病房环境应尽量按病人原有的生活习惯设置, 多与病人交流沟通, 掌握其心理状态, 分析产生激越的具体原因, 试图将注意力转移到病人感兴趣的方面, 可有效地减少激越行为的发生。

2.5 做好陪侍人的协调和指导工作

老年性痴呆病人住院期间大多数有陪侍人陪同, 应注意与陪侍人保持密切联系, 帮助陪侍人了解病人的病情, 教会照料好病人日常生活的方法, 请他们多与病人一起回忆以往的人和事, 通过刺激病人的远期记忆来促进近期记忆[7]。另外, 护士在护理病人的同时注意诱导及鼓励, 让他们耐心照料病人, 给予病人家庭的温暖感, 使病人体会到家人对他的关心和支持, 使病人有战胜疾病的信心。

3 小结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 老年性痴呆病人也明显增加, 它对社会、家庭、个人的影响也将越来越明显。通过对41例老年性痴呆病人的护理, 体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治对预后十分重要;有计划、有目的治疗、护理也不可忽视的。因此普及老年性痴呆这种疾病的相关知识, 使病人及早预防, 及早地诊治, 对于提高老年人的生存质量非常有益的。

参考文献

[1]朱雪梅.老年性痴呆病人的护理研究现状[J].护理研究, 2008, 22 (10C) :2729-2730.

[2]贺菲菲.老年血管性痴呆病人的护理[J].护理研究, 2008, 22 (增刊1) :93-94.

[3]洪雪, 罗永梅.老年血管性痴呆病人的护理[J].护理研究, 2007, 21 (4B) :949-951.

[4]王雪华.老年性痴呆病人的护理进展[J].护理研究, 2007, 21 (2B) :379-380.

[5]田凤美, 刘丽丹, 高玉霞.老年性痴呆病的饮食研究[J].护理研究, 2009, 23 (6B) :1509-1510.

[6]安桂珍.老年性痴呆病人的家庭护理指导[J].护理研究, 2006, 20 (12C) :3381-3382.

慢性老年病人的社区护理研究 篇11

【摘要】目的:研究慢性老年病人的社区护理效果。方法:选择120例慢性老年病人为研究对象,采取基础护理、家庭护理、生理保健、心理护理等措施,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本组120例慢性老年病人经过社区护理服务之后随访发现病人的健康意识有了大幅度的增强,病人焦虑、抑郁等情绪也较之前有了明显的改善,与之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对慢性老年病人的社区护理,能有效减少病人发病率,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关键词】社区护理;慢性老年病人;家庭护理

由于生活方式的变化,加上環境气候的影响,慢性病已经成为目前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较为常见的慢性病有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等。虽然慢性病无传染性,但是对病人正常生活的影响较大[1]。目前我国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患慢性病的概率在不断上升,加强老年人慢性病的预防和治疗刻不容缓。为了探讨社区护理在老年慢性病人中的实施效果,文章对120例慢性老年病人的社区护理情况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120例慢性老年病人为研究对象,男性69例,女性51例,病人年龄在66-84岁,平均年龄为(72.6±3.1)岁。冠心病22例,高血压38例,糖尿病45例,肺气肿25例,慢性支气管炎22例。文化程度:小学以及下108例,初中12例。

1.2 方法

1.2.1 基础护理 定期为慢性老年病人进行生命体征监测,提供注射、给药等基本治疗,采取措施加强对病人疾病的控制,实施上门服务,将社区护理工作做好、做细。

1.2.2 知识普及 针对社区老年病人制定相关的知识普及计划,由专门的人员定期在社区中开展知识讲座,发放相关资料,在社区中建立咨询热线,及时回答病人疑问。加强与老年病人的沟通,增加相互了解。

1.2.3 家庭护理 协助慢性老年病人进行生活调整,通过了解病人的日常生活,找出疾病的诱因,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社区护理人员在为病人进行护理操作的同时,要向病人家属传授相关的护理知识,提高病人家属的护理知识和护理技能,让病人在家中也能得到有效的护理,同时要根据病人生活环境制定护理计划。

1.2.4 生理保健 (1)饮食护理。社区护理人员要辅导慢性老年病人合理饮食,对病人当前饮食情况进行评价和调整,保证健康饮食,合理安排饮食时间,定时定量,少食多餐,糖尿病病人要减少糖分的摄入,高血压病人要减少盐分的摄入,同时要多进食维生素含量高的食物[2]。(2)运动保健。根据老年病人的爱好和身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科学选择运动时间和地点,控制运动强度。(3)睡眠护理。老年病人要养成良好的作息规律,注意劳逸结合,睡前用温水泡脚有助于睡眠。(4)用药护理。护理人员要叮嘱病人及家属遵医嘱用药,对于部分独居病人可以将用药剂量和时间写在便条上,字迹要清晰。

1.2.5 心理护理 社区护理人员要加强与病人的沟通交流,了解病人需求,态度要诚恳、热情,及时发现病人不良心理状态,给予病人一定的心理支持和安慰,保证病人以较好的心态配合治疗。

2 结果

本组120例慢性老年病人经过社区护理服务之后随访发现病人和家属对疾病的了解更加深入、全面,病人的健康意识有了大幅度的增强,病人焦虑、抑郁等情绪也较之前有了明显的改善,与之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社区护理工作的开展不仅降低了慢性老年病的治疗成本,同时也方便了病人及时就诊。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退化,所以合并疾病较多,多数为慢性疾病,治疗周期长,加上人们对医疗护理服务要求的提高,慢性老年病人对社区护理也有了较高的要求,社区护理中不仅仅要重视对病人疾病的护理,更重要的是从整体上为病人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社区护理首先要重视疾病知识的宣传工作,让病人对自身情况有清楚的认识,在生活中能有效避免疾病诱因的出现。上门服务是社区护理与医院护理的区别,社区护理人员要经常性展开家访,了解病人病情,针对病人病情制定有效的护理方案。目前在慢性老年病人的社区护理中,应该从以疾病控制为中心转化为以疾病预防为中心,社区护理人员要着重加强病人的健康教育,通过为病人提供连续性的护理,改善病人的生活方式,减少不利因素的出现,提高慢性老年病人的生活质量[3]

要提高社区护理质量,政府部门应该重视加强社区医疗服务设施的投入,分片分区建立规模相当的社区医疗服务站,社区医护人员要具备专业知识,同时要不断加大社区护理人员培养和培训力度,提高社区护理服务水平。在具体护理过程中要因人而异,改善护理模式,改进护理方法。

参考文献

[1] 罗丽娟,陈延中,袁月喜.慢性老年病人的社区护理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1):26-27

[2] 庞侠.浅谈慢性老年病人的社区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3,10(17):291-292

老年输液病人的舒适护理 篇12

1 临床资料

2006年10月—2007年12月在我院老年护理病区住院病人112例, 其中男72例, 女40例;年龄75岁~98岁;均为老年慢性病病人;输液天数为5 d~15 d。

2 护理

2.1 输液前舒适护理

2.1.1 输液时间选择

按药物治疗时间的需要, 并结合病人的习惯选择适当的时间, 一般在早餐或中餐后半小时左右。协助病人排空尿液。

2.1.2 舒适的环境

调整好室内温湿度、光线, 将呼叫器、水杯、便壶等放于合适的位置。可根据病人的需求, 放轻音乐或调好适当的电视节目, 并将遥控器置于病人便于取放的地方。

2.1.3 体位舒适护理

根据病人的需求及病情的需要, 帮助老年病人取平卧位、坐位或半坐卧位。对于坐位、半坐卧位者可将床头摇高至所需角度, 给予软坐垫及软靠背垫, 使病人保持舒适的体位。

2.2 输液中舒适护理

2.2.1 根据输注药物的性质和量选择适宜的血管和注射部位

护士以亲切的微笑、柔和的动作与病人交谈一些轻松愉快的话题以分散其注意力[4]。穿刺时要选择自己有把握穿刺的血管, 尽量做到一针穿刺成功。由于老年病人的血管脆性大、弹性差及细小不充盈等特点, 因此不要过早、过紧扎止血带;宜用5½号针头采取快速进针再缓慢进入血管的穿刺方法。穿刺完毕不要立即离开, 应床边观察1 min~2 min并告知病人会按时来巡视。病人输液侧的手可嘱其轻握一块小毛巾, 使其处于放松自然的状态, 并做好保暖工作。

2.2.2 加强巡视

胡化刚等[5]提到静脉输液中常见的问题有输液处肿胀、有回血、出现液体不滴、液体输完护士不能及时处理等。老年病人由于认知能力的下降, 难以判断外界事物与自己的关系。在输液过程中应加强巡视, 观察并询问病人有无胸闷、心悸、肢体发冷等情况,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巡视间隔一般为15 min~30 min 1次。每次巡视都应弯下腰双眼正视穿刺部位数秒, 给病人以受重视及安全感, 同时询问病人有无不适、是否需要协助变换体位、姿势、饮水、如厕等其他需要, 解除病人的后顾之忧。

2.3 输液后舒适护理

对拔针后按压部位的选择等护士要及时获取和掌握新信息, 教给病人正确的按压方法, 即顺时针方向沿血管走向行按压, 时间3 min~5 min[6]。拔针后护士要停留几秒钟, 确认病人正确按压, 确认无出血等情况后方可离开, 给病人以安全感。对不能自行按压的, 要代为按压3 min~5 min后方可离开, 5 min~10 min内要再次巡视, 以确认病人无不适及意外发生。

2.4 心理舒适护理

心理护理是老年病护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老年病人由于疾病的影响及生理功能减退, 对于各种治疗护理措施大都会产生紧张、焦虑情绪。在为病人输液前应做好解释工作, 告知药物的作用及注意事项, 了解其对穿刺的心理状态, 消除病人的不良情绪。每次巡视都应主动与病人交谈, 耐心倾听并解答病人提出的问题, 帮助病人解决由于输液所带来的不便。另外, 护士的仪表、姿态也会直接影响病人的情绪, 微笑的服务、关切的眼神可让病人感到温暖、亲切, 有利于病人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促进早日康复[7]。

3 体会

舒适是病人最希望能通过护理得到的基本需要之一[8]。将舒适护理运用于老年病人输液中, 可使病人在治疗过程中获得满足感和安全感, 最大限度地减少病人的痛苦, 使护患关系更为融洽, 使老年输液病人的满意度由原来的93.0%提高到98.1%, 同时促进了健康教育的开展。对老年病人实施舒适护理可明显提高护理服务质量。舒适护理贯串于整个护理过程, 它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探讨、研究直至解决, 把护理工作的实际价值展现在病人面前, 通过自我价值的实现增强了护士爱岗敬业的责任感, 提高工作积极性, 充分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 使护士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摘要:[目的]运用舒适护理模式对老年输液病人进行护理, 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方法]在输液前、输液中、输液后对112例老年输液病人进行舒适护理, 同时将心理护理始终贯穿于整个输液的过程中。[结果]病人在输液过程中获得舒适感、满足感和安全感, 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病人的痛苦, 使护患关系更为融洽, 使老年输液病人的满意度由原来的93.0%提高到98.1%, 并提高了护士的工作责任心。[结论]对老年病人实施舒适护理可明显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关键词:输液,老年病人,舒适护理

参考文献

[1]紫竹果, 姚艳妮.舒适护理在骨科病房中的应用[J].家庭护士, 2007, 5 (11C) :139.

[2]吴宝青, 李爱军, 谢柔珍.手术室舒适护理的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 2007, 21 (12B) :3244-3245.

[3]甄鹰, 孙孝芹, 孙梅, 等.舒适护理脊柱软组织损伤病人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 2008, 22 (1C) :222-223.

[4]朱国容, 陈进才.护理干预在老年病人静脉输液中的应用[J].实用医技杂志, 2006, 13 (15) :2725-2726.

[5]胡化刚, 鞠昌萍.静脉输液中常见问题的调查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6, 22 (9) :61.

[6]陈兴秀, 陈永新.静脉输液及抽血标本时按压穿刺点探讨[J].实用护理杂志, 1997, 13 (1) :10.

[7]黄桂香, 黎小云.舒适护理在老年性哮喘护理中的应用[J].专科护理, 2005, 11 (19) :20.

上一篇:内化模式构建下一篇:微项目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