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高血压(共12篇)
护理干预:高血压 篇1
高血压已成为我国老年人多发病, 常见病之一, 药物治疗对高血压的控制是主要的, 但一个人的心理情绪和行为习惯等对高血压的控制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增强患者的心理健康, 提高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 我们对高血压患者在药物治疗同时采取护理干预, 取得满意效果。
1 临床资料
选择2005年5月-2007年4月我院神经内科10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 符合国际统一高血压标准, 男62例, 女40例, 年龄52-81岁。
2 护理干预
2.1 建立干预基础
患者入院后做全面的入院评估, 介绍主管医生、护士及住院环境、医院制度, 倾听患者诉说,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2.2 心理干预
了解患者的认知情况, 进一步发现患者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信念的不合理性, 消除患者消极的就医不合理信念, 使其明确高血压是终生疾病及终生治疗的必要性, 树立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
2.3 行为干预
改善生活方式, 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 (1) 坚持低钠饮食食盐摄入量每天在5g以下, 血压可以明显降低, 同时减少味精及其他调味品的摄入。 (2) 戒烟、节制饮酒戒烟可以减少尼古丁等有害物质对高血压和身体的不良影响, 烟龄长, 吸烟量大的患者逐渐减少烟量直至戒烟。过度饮酒降低患者对抗高血压药物的反应, 可增加脑卒中的危险, 建议乙醇量<20-30g/天。 (3) 注意食品搭配、保持营养需要少食高胆固醇食物如动物脂肪、内脏、黄油等, 多食新鲜瓜果、蔬菜、山芋、土豆及有降压作用的芹菜、枸杞等。 (4) 运动运动不仅可使血压下降, 且对减轻体重、增强体力、降低胰岛素抵抗有利。老年高血压患者以散步、快步走为宜, 不主张大运动量快速跑步、跳跃, 运动频率一般3-5次/周, 持续20-60min/次。 (5) 减轻体重高血压患者体重减少10%可使糖尿病、高脂血症和左心室肥厚改善。可通过适当逐级提高运动量及时间, 改善饮食, 减少糖、脂肪摄入及睡眠调整等方法达到。 (6) 服药指导检测血压为调整药物提供依据。根据24h动态血压变化给药, 看服药到口, 防止老年患者记不清药品名称、剂量导致误服、漏服、多服。 (7) 出院指导坚持服药, 定时检测血压, 饮食起居有规律, 坚持运动。如有不适随时就诊。
3 讨论
通过临床观察明确了护理干预在老年高血压疾病的有效控制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对此类患者进行护理干预, 可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率, 回归健康的生活方式, 药物治疗依从性及高血压的控制明显优于无护理干预患者, 避免或延缓了高血压引起的并发症, 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护理干预:高血压 篇2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为高血压病治疗开辟新的途径。方法1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接受临床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除常规药物治疗外同时辅以进行心理护理干预。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血压下降幅度明显超过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高血压总有效率治疗组94%明显高于对照组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基本的药物治疗与常规护理之外,给予心理护理干预能够很好地帮助患者控制血压,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可以有效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心理护理;干预效果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提高和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加,高血压病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我国目前高血压患者已超过1亿人[1]。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逐渐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的模式进行转变,人们开始逐渐重视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社会环境应激因素、心理因素与不良行为对其发病的影响已为现代心身医学所证明。高血压患者近几年有增多趋势,而且已向年轻化发展。现在很多学者也充分认识到,在治疗高血压患者时,不能单靠药物治疗,心理护理的干预治疗也尤为重要。因此,心理护理在高血压的防治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胶州市第二人民医院7月~6月收治的100例高血压患者,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规定的诊断标准[2],全部病例排除继发性或恶性高血压、高血压合并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脑血管意外、肝肾功能衰竭等疾病,且排除无法坚持治疗或不愿参与心理干预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治疗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40~74岁,平均年龄(56.3±3.3)岁,收缩压(167±4)mmHg(1mmHg=0.133kPa),舒张压(103±5)mmHg;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58.2±4.1)岁;收缩压(165±5)mmHg,舒张压(104±3)mmHg。两组患者病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治疗组常规给予降压药的同时给予心理护理;对照组常规给予降压药。治疗组心理护理为1次/d,30min/次,共2周。指导患者掌握和学会应对、减轻心理压力的方法。心理压力,即精神压力。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心理压力过大会降低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致使外界致病因素乘虚而入,而致机体罹患疾病。因此,应指导患者做到正确面对压力;避免在同一时间内做多件事情;目标制定要合理,要有“知足常乐”的心理;量力而行,注意劳逸结合;适当的娱乐,会使心情舒畅;学会主动宣泄不良情绪。
1.2.1保持乐观情绪心理学研究显示,有美好的愿望,充足的自信,积极的信念及顽强的意志是保持乐观情绪的前提。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制定切合实际的目标,善于发现事物的美好面,理智对待生活和工作中的挫折;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广交朋友,积极参加活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睡眠充足。
1.2.2培养稳定心理对外界事物反应适度,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高血压患者应提高自身修养,培养健全的性格,遇到困难与挫折能泰然处之,避免过激反应,切忌感情用事。
1.2.3保持心理平衡做到与朋友坦诚相见;待人宽容谦让;如遇挫折和困难,学会暂时逃避;避免异常行为等。
1.2.4加强人际交往应适当注重自身的仪表外貌,避免过分注意自身缺陷;避免过分谦虚,提高自信心,克服自卑心理;与人交往要诚恳,勿过多责难或要求别人,以免身陷不利的情境中。
1.2.5学会主动关心要学会“换位思考”,他人遇到挫折或困难时,选择适当的方式真心实意地给予帮助。
1.2.6学会并培养幽默幽默是减轻压力的有效方法之一,有助于患者稳定情绪、消除忧虑。培养自身幽默时,要注意丰富知识面;培养审时度势、细致深刻的环境洞察力,只有这样,才能以恰当的比喻、诙谐的语言使人产生轻松愉快的感觉。
1.3观察指标血压的测量要定点、定人,均由同一个护理人员进行操作,从而有效避免了人为因素导致的误差。在入院当天测量的血压为治疗前的血压,测量5次后取平均值,15d后的血压同样是测量5次取平均值。测量的时间点一致,从而有效避免了不同时间人血压的误差因素。
1.4疗效判定标准根据卫生部(现卫计委)高血压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定。①显效:舒张压下降>10mmHg,且降至正常范围,或舒张压下降>20mmHg;②有效:舒张压下降<10mmHg,但已降至正常范围,或舒张压下降10~20mmHg;或收缩压下降>30mmHg;③无效:血压未达到上述有效标准。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经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血压下降幅度明显超过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治疗后高血压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健康定义为:健康不仅是没有身体缺陷,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况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其中,心理健康包括心理活动和心理状态的健康[3]。人的心理是否健康,不仅会影响人对自身健康和生活的感受质量,也影响着衰老的速度。故增进与维护心理健康是护理的重要内容。心理健康(mentalhealth)是指个体心理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能达到的适应与完好状态,心理健康标准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无精神障碍;性格健全;情绪稳定,能应对紧张压力;适应周围环境,能参与社会活动;人际关系良好、和谐,有一定的交际能力;有一定的学习、记忆能力;在职业和生活中,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过着高质量的生活[4]。
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干预临床观察 篇3
【关键词】老年患者;高血压病;护理干预
高血压病是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根据资料报道,我国年龄大于60岁老年人高血压病患病率高达40%左右。高血压病治疗不及时,经常会导致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合并心脑肾损害,猝死等严重并发症。因此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护理有了更高要求。现将临床老年高血压病患者100例治疗和合理护理干预方法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0月确诊老年高血压住院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50例,男31例,女19例。年龄56~82岁,生活能自理。对照组50例,男28岁,女22例,年龄58~86岁,生活能自理。以上病例符合高血压病诊断标准。
1.2 方法
观察组给予口服降压药治疗,血压维持在120/80mmHg~140/90mmHg,同时给予护理干预,实施心理疏导、饮食干预、运动干预等护理措施。按时服药:让患者认识到高血压可以控制,可以减少并发症,需要长期终生服药,按医嘱用药,不规则用药危害大。用药选择长效、不良反应低的控释片。合理饮食:减轻体重,限制食盐摄入。清淡饮食,膳食平衡,少吃腌制食品。食盐量降至6克每天。戒烟酒,吸烟后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加,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升高。尼古丁影响降压药的疗效。要让吸烟者了解对吸烟的危害,戒烟。饮酒则造成细胞内钙浓度增高导致血压升高,同时也降低药物疗效,因此也要戒酒。血压监测:患者应定时测血压,教会患者或家属测量方法。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t和χ2检验。出院后半年随访观察患者依从性观察组好于对照组,血压下降幅度,观察组好于对照组。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50例,按时服药39例,合理饮食40例,戒除烟酒43例,正确监测血压47例。对照组50例,按时服药23例,合理饮食20例,戒除烟酒34例,正确监测血压22例。
2.2 两组患者血压下降幅度比较
观察组50例,收缩压下降(13.32±2.86)mmHg。舒张压下降(8.98±3.01)mmHg。对照组50例,收缩压下降(7.02±0.86)mmHg,舒张压下降(5.12±1.02)mmHg。
3 讨论
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积极的护理干预是改善高血压预后的有效手段。高血压是一种生活方式疾病。健康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控制体重、减少食盐摄入、适量运动、戒烟戒酒、保持心理平衡。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使高血压发病率下降,脑卒中发生率下降。
3.1 心理疏导 老年高血压患者性格多疑、容易激动,医护人员要关心患者尊重患者,给予患者安慰、理解、鼓励、帮助、支持,采取措施进行心理辅导。对患者说明情绪变化和疾病的关系,鼓励老年患者保持良好心态,控制不良情绪,避免情绪波动。避免加重高血压病。
3.2 健康指导 根据患者进行不同形式的健康教育指导,定期举办高血压讲座,发放健康教育手册,电话咨询相关知识。让患者和家属了解高血压病的诊疗知识、防治措施和服药注意事项,高血压和运动、情绪、饮食、不良嗜好的关系。指导患者监测血压情况、护理干预情况。
3.3 合理饮食 对老年患者进行饮食习惯评估,找出不合理危险因素,戒煙戒酒,控制高胆固醇食物,清淡饮食,严格限制盐的摄入,每天少于5克。不吃刺激性食物,不暴饮暴食。吃一些保护血管、有降压作用的食品,如苹果、大豆、玉米,多吃蔬菜、富含膳食纤维的食品。保持大便通畅,定期随访干预情况。
3.4 适当运动 劳逸结合,老年人应加强锻炼,适当运动可增强体质,促进血管壁新陈代谢,减轻体重,血压缓慢下降。每周锻炼3~6次,每次30~60分钟,锻炼强度以不感到心跳、气喘、疲劳为适宜。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睡眠。
3.5 用药干预 高血压病治疗是长期过程,按医嘱按时按药量服药。患者根据血压高低增减,不应随意停药。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副作用小降压效果好的药物。
老年高血压患者,合理规范积极治疗同时,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按医嘱服药,监测血压,对治疗预后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益处。护理干预效果显著,护理干预可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依从性。
总之,护理干预前患者对高血压危险因素了解不够,不良生活习惯多。护理干预后患者重视合理饮食,低盐、低糖、低胆固醇、高纤维素,少食腌制食品。半年后,大多数患者了解高血压病病因、临床表现、预防治疗相关知识。患者和家属学会自我检测血压和掌握注意事项,树立良好健康理念,自我保健意识及保健能力提高,有效控制血压。通过对患者认知、心理、行为的护理干预,患者增强了积极治疗的信心,提高了患者治疗依从性,同时患者对高血压病自我管理能力明显提高。以预防为主,加强心理护理,提高人们的保健意识,可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朱校序.老年高血压伴脑梗死动态血压特点及临床意义观察[D].郑州大学,2011.
[2]安少波.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参数的重复性[D].河北医科大学,2011.
[3]申娟茹,李俊玲.中年高血压疾病的自我管理现状及其护理干预[J].全科护理,2013,5.
[4]陈志鹏.连续护理干预对家庭无创正压通气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影响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2.
[5]汤凤英,桑更生,王顺.老年人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与血压变异性及Q-T间期离散度的关系[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8,2.
[6]侯春香.社区高血压病人药物治疗依从性调查[J].现代护理, 2005,13.
高血压患者的社区护理干预 篇4
1 加深对疾病的认识
1.1 遗传因素
高血压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 双亲均有高血压且目前血压正常者, 血浆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浓度明显高于无高血压家族史的人。
1.2 体重因素 (独立的危险因素)
超重与肥胖者患高血压的概率是体重正常者的2~3倍。
1.3 饮食因素
长期摄入过多盐和脂肪;低钙、低钾、低蛋白质饮食;长期吸烟、过量饮酒等。
1.4 生活方式和精神
从事需要精神高度集中的工作、长期精神紧张、受噪声或不良视觉刺激、缺乏运动、精神压力大、情绪不稳定、不规律的生活方式等易患高血压。
高血压患者往往不注重自身的病情, 主观地认为只要不发生头晕、目眩等症状就没有问题, 事实上很多时候高血压病情表现得不是十分明显, 没有症状不见得血压不高。另外, 不少患者有“白大褂现象”, 一见医生血压就飙升。因此, 高血压患者最好在家中常备血压计, 每天早晚各测1次血压, 测血压时间最好选在上午09:00~10:00、下午16:00~17:00这两个时间段, 血压波动较大时, 午后可加测1次并做好血压记录, 待血压稳定后可每周测1次。
2 加强心理干预
高血压患者由于长期的病痛折磨, 往往容易丧失对生活和战胜疾病的信心, 进而表现出紧张、焦虑、易激动, 一旦受到外界刺激, 极易引起血压升高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心理干预则是通过与患者沟通, 疏导患者的恐惧、焦虑心理, 帮助患者消除消极的思想情绪, 使患者的心态趋于平和,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因此社区护理人员应对高血压患者详细地询问病情, 主动了解患者的需要, 耐心细致地指导其用药, 协助其完成建档工作, 并要注意电话随访, 和他们亲切交谈, 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2]。另外, 必须使患者及家属认识到, 情绪不稳定会发病, 甚至影响生命, 要主动克服不良情绪, 保持良好心态, 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3]。患者家属应当多给予患者关怀, 多陪伴患者, 以减轻患者的孤独感和对疾病的恐惧感。
3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高血压患者应多注意生活起居, 劳逸结合, 健康教育至关重要。 (1) 饮食干预。限制钠摄入, 高血压患者每天供给食盐2~5 g为宜, 这是因为食盐中的钠离子一方面增加了血容量, 另一方面水钠潴留可使血管平滑肌肿胀、管腔变细, 血管阻力增加, 血压升高。补足钾量, 有些利尿药可使钾大量从尿中排出, 故应供给含钾丰富的食物, 如:龙须菜、豌豆苗、莴笋、芹菜、丝瓜、茄子等。补充钙和维生素C。应戒烟、酒, 忌喝浓茶。 (2) 运动干预。体力活动是独立的降压因素, 具有巩固药物降压效果的作用。很多患者尤其是老年人存在肥胖症, 又担心活动后会使血压升高, 所以活动少, 其实不然。指导患者参加体育运动, 因人而异, 掌握科学的运动方法, 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强度, 劳逸适度, 规律运动, 循序渐进, 贵在坚持, 这样将有利于减轻体重和改善体质, 提高心血管适应能力, 稳定血压水平。因此, 在开展社区高血压运动干预时, 必须采取“建立专业指导队伍”、“完善运动处方”、“加强健康教育”等措施, 提高运动疗法的实际效果。
4 用药干预
药物治疗是高血压治疗的主要手段, 但是有些患者惧怕吃药, 认为“是药三分毒”;有的患者血压平稳后就中断吃药;有的由于经济原因只吃廉价的药;有的则是过于关注降压的速度, 希望药到病除, 如果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时, 往往对治疗过程产生异议, 进而引发焦虑情绪, 抵触治疗。鉴于以上情况, 我们社区护理人员在做健康教育时必须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说明降压的机制和过程, 使他们认同治疗, 严格按照医护人员的指导长期、规律服药, 只有这样才能推迟、延缓疾病的进展和并发症的发生, 从而获得满意的效果。
用药应从小剂量开始, 因为降压治疗时易出现过度降压的副作用, 所以要逐步降压。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突然撤换药, 防止血压反弹, 出现戒断症状。治疗期间如出现晕厥、恶心、乏力应立即平卧, 并取头低脚高位以增加脑部血流量[4]。用药一段时间, 血压降至正常后, 应服用维持量, 老年人用药的不良反应较年轻人高2~3倍, 所以选择用药时要考虑到老年人靶器官受损情况和是否伴有糖尿病、高脂血症等[5]。用药期间指导患者起床不宜过快, 动作不宜过猛, 防止头晕加重;外出活动应有人陪伴, 以防晕倒引起创伤。
5 结论
高血压是一种无法根治的慢性疾病, 发病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人口老龄化逐年上升, 而患者不依从治疗是“控压难”的最重要的原因。在社区和家庭中, 可通过长期的药物及降低危险因素水平和非药物手段, 将血压降至理想水平, 最大限度地减少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损害, 降低病死率。这就要求高血压患者在社区建档后不但要注重其药物治疗, 而且更要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和家庭随访。护士通过系统地、有针对性地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相关知识、健康教育等干预, 不断提高患者遵医行为, 帮助患者了解高血压相关知识和对自我监测血压、定期复查重要性的认识, 有效提高服药依从性[6]。临床实践证明, 良好的社区护理干预是高血压疾病治疗的有效辅助手段, 在治疗高血压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胡永华, 李丽明, 曹卫华, 等.城乡社区高血压患病情况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0, 1 (3) :77.
[2]陆兵勋, 陈光忠, 郭伟新, 等.心理干预配合功能训练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5, 20 (4) :2009.
[3]章琳慧.高血压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2008, 5 (16) :1521-1522.
[4]侯桂芳, 张德明, 赵延新.原发性高血压危险因素探讨[J].中国乡村医药, 2003, 10 (4) :8.
[5]孙彩云.老年与非老年高血压临床特点的对比分析[J].中国老年学, 2005, 25 (2) :28.
高血压的干预措施 篇5
一、目标
(一)积极开展辖区健康教育,提高辖区高血压患者的高血压知晓率和行为改变率,增强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的意识和效果,降低高危人群中危险因素水平。
(二)积极开展人群高血压筛查,建立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制度,提高高血压筛查和高血压早诊早治的比例。
(三)提高辖区医务人员高血压防治理论和技能,加强社区高血压患者和高危人群的随访管理,控制患者高血压,高血脂和体重增长,提高高血压的规范管理率和控制率,降低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和脑卒中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二、辖区高血压患者的检出
(一)35岁以上病人首诊测量血压:我院各科门诊对当年首诊就诊的35岁以上患者测量血压,以早期检出高血压患者。
(二)人群血压普查,以辖区居委会为单位,开展辖区人群高血压普查,检出辖区高血压患者,特别是无症状高血压患者。
(三)健康体检:社区内单位组织职工健康检查时检出高血压患者,特别是无症状高血压患者。
三、辖区高血压干预的主要内容及措施:
高血压干预分为非药物干预和药物干预。高血压的非药物干预主要通过改善高血压患者及其高危人群的不合理生活方式,降低危险因素水平,达到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目的。高血压非药物干预包括合理膳食,控制体重,体育锻炼、戒烟、平衡心理等内容。具体措施为:
(一)合理膳食:
(1)限盐:提供定量盐勺,每人每日食盐量不超过6克
(2)限制饮酒:提倡高血压患者应戒酒。
(3)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4)增加食物中钾和钙的补充。
(5)减少膳食脂肪,适量增加优质蛋白质,增加含蛋白质较高而脂肪较少的鱼类、禽类。
(二)体育锻炼:
增加日常活动量(多步行、骑车、爬楼梯)。`
指导患者规律运动(每周3-5天、每天不少于30分钟),帮助患者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和运动强度。
(三)控制体重:
监测体重变化,规律运动,减少食量,少吃肥肉,(四)戒烟:
帮助戒烟者制订戒烟计划,并提供必要的专业支持,提供心理支持,创造戒烟环境,防治复吸。
(五)平衡心理:
根据患者性格特征,提出适当的建设和措施,使患者少生气,多交流,保持心态平和。
四、辖区高血压干预的工作措施:
(一)每半年在高血压病人中举办一次高血压健康知识讲座,由社区医生等专业人员讲授高血压防治知识,播放高血压病健康教育录象,重点强调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规范用药和血压监测的重要性等。
(二)设立辖区高血压健康宣传栏(每年4期),发放宣传材料。宣传合理膳食、适量锻炼、控制体重、心理平衡及戒烟知识。
(三)给每位高血压患者提供定量盐勺和戒烟戒酒药物等适宜技术。
(四)开展高血压病人管理及药物治疗
对每名高血压患者及时建立《高血压患者管理卡》,建立患者健康档案;定期对高血压患者进行随访管理,认真填写《高血压患者随访卡》并随时记录和更新病人的病情变化,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发放健康教育处方。指导高血压患者进行自我管理。
六、评价与考核
(一)高血压病人的发现
1、有社区高血压病人摸底调查方案。
2、有社区高血压病人登记表。
3、建立35岁以上病人首诊测量血压制度。
(二)健康档案建立与管理
1、社区高血压病人健康档案建档率大于95%。
2、《高血压患者管理卡》、《高血压患者随访卡》做到人、卡相符,项目填写完整、齐全。要求管理的高血压病人每月随访一次,并建立完整记录。
3、建档管理对象开出健康教育处方达到100%。
(三)干预过程评价
1、举办高血压健康知识讲座至少每年两次,要求有讲义及相关记录。
护理干预:高血压 篇6
【关键词】高血压;社区护理;血压水平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591-02
高血压病为临床有着较高发病率的疾病之一,本病可诱发多种疾病,从而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1] 。虽然多种降压药物及降压治疗方案的应用可有效地控制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情况,但本病需长期服药治疗,患者在社区内因缺乏监督,使得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往往较差[2] 。故为有效的改善本社区高血压病患者的治疗情况,我社区将社区护理干预应用于社区高血压病患者的管理过程中,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4年1月至2014年10月间我社区内的300例高血压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需经三甲医院明确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病[3] ,并除外存在继发性高血压及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患者于签署知情同意书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两组,每组150例。对照组中,男85例,女65例;年龄在38-81岁,平均(59.77±10.37)岁;高血压病病程1-16年,平均病程(8.61±5.23)年;高血压病Ⅰ级者68例,高血压病Ⅱ级者52例,高血压病Ⅲ级者30例;小学文化61例,初中文化55例,高中及以上文化34例。观察组中,男88例,女62例;年龄在37-82岁,平均(59.36±10.33)岁;高血压病病程1-17年,平均病程(8.36±5.33)年;高血压病Ⅰ级者69例,高血压病Ⅱ级者53例,高血压病Ⅲ级者28例;小学文化63例,初中文化56例,高中及以上文化31例。两组中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病程、高血压病分级及文化程度等资料分析,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可比性。
1.2 干预方法
对照组入组后,仅每周给予1次电话随访,了解患者病情,并监督患者服药治疗。观察组入组后,给予社区护理干预,干预方案包括:病情评估、药物监督、生活方式干预及心理干预。其中病情评估即于患者入组后,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同时建立电子档案,并对患者的疾病情况进行评估。药物监督则通过电话随访方式,每周对患者进行一次,以监督患者口服药物。生活方式干预则以印制健康宣传单的方式,向患者介绍高血压病的相关知识,内容包括适当运动及调整饮食结构。心理干预则针对患者因疾病所产生的负面心理情绪,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以降低患者对疾病的负面情绪。
1.3 观察方法
分别于患者入组时及接受观察1个月后,对患者进行血压监测,对比两组干预前后血压水平变化情况。血压监测均由清晨安静环境下进行,由同一医师应用汞柱式血压计进行,测量部位均为患者的左上肢。所观察的血压指标为SBP及DBP。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 19.0作为统计学分析软件,SBP及DBP数据为计量数据,以(X±s)表示,应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当所得统计学结果中,P<0.05时,差异为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入组时SBP及DBP水平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但在随访1个月后,观察组SBP及DBP改善均明顯高于对照组(P<0.05)。
与入组时比较,#P<0.05,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社区护理干预为我社区内近年来在对于社区内高血压病患者进行监督的方法,本研究对其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入组时SBP及DBP水平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但在随访1个月后,接受社区护理干预的观察组,其患者SBP及DBP改善均明显高于未接受社区护理干预的对照组(P<0.05)。可见在应用了社区护理干预后,患者的血压控制改善程度可有效的得到提高。本研究中所应用的社区护理干预,其中将病情评估、药物监督、生活方式干预及心理干预相结合。通过病情评估及药物监督,可对患者高血压病情进行全面的了解,并在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后,对于患者的药物治疗给予有效的监督,以更为有效的达到药物治疗高血压病的作用。而目前已有临床研究显示,高血压病的血压控制与患者的生活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故通过有效的改善患者饮食方式及给予适当的运动,可有效的辅助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4] 。而心理干预则可通过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建立起对高血压病治疗的信心,故可达到有效控制血压的效果。
综上所述:社区护理干预可有效的改善社区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治疗情况。
参考文献
[1] 易延静,黄晓波,刘雅,等.成都地区中老年人群高血压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0,18(5):169-473.
[2]吴侃,涂剑,何晶晶,等.社区护理干预对30例高血压患者遵医嘱行为的效果观察[J].北方药学,2012,9(4):54-55.
[3]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1,5(3):42-93.
高血压患者社区护理干预效果评价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我院附近社区高血压Ⅱ期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其中初中文化16例, 高中文化35例, 大专以上文化25例。年龄、性别情况见表1.
1.2 研究方法
1.2.1 将76例高血压Ⅱ期患者按居住区域分成10组, 每组各有2名实习护理学生对其进行社区护理干预, 学生均经过高血压防护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及考核合格。3名临床带教老师参与整个过程的指导。
1.2.2 实习学生首先收集患者相关信息, 进行分析整理等评估工作, 然后在教师指导下集体研讨, 明确患者存在的问题, 制订护理干预措施, 最后进行效果评价。干预措施包括: (1) 认知干预。提高患者对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危险因素、症状、发展后果、治疗原则、预防措施、血压的监测方法、服药的重要性、必要性及长期性等的认识, 从而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意识和能力。 (2) 营养干预。主要是限制食盐、各种腌制品、脂肪、高热量食物的摄入, 补充优质蛋白质, 多吃水果、蔬菜或富含纤维素的食物等, 不暴饮暴食, 戒烟限酒, 少饮咖啡。 (3) 运动指导。协助患者制订适合自己的有氧运动种类、强度、频率和持续时间, 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骑车等。 (4) 身心健康指导。根据患者年龄、文化程度和个性特征进行心理疏导, 并做好患者家属的工作, 给患者以理解、宽容和支持。 (5) 服药指导。协助、配合患者或患者家属养成每日早晨备好当日药, 分别放入小药杯中餐前服用的习惯, 说服患者家属监督患者服药, 提高患者的遵医效果[3]。 (6) 血压监测。指导患者或患者家属掌握正确的血压测量方法并能定时测量, 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表示, 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高血压患者经社区护理干预后收缩压、舒张压明显下降, 与护理干预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见表2.
2.2
实习护生对高血压患者社区护理干预后, 62例患者的家庭成员积极合作, 对高血压的饮食、运动、服药、情绪的影响等方面认知提高, 患者情绪稳定, 营养合理, 运动科学;58例患者能够坚持按时合理用药。
3 讨论
3.1 高血压是临床多发病、常见病[4,5], 社区人群对高血压的病因、症状、治疗护理、预防等相关认识并不十分清楚, 常表现出要么不在乎, 要么高度紧张等不科学的态度。本次社区护理干预结果表明: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非常必要, 能够使患者正确认识高血压, 知道科学干预可以控制改善高血压症状, 消除他们焦虑和烦躁的情绪。另外, 通过健康指导可以使患者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 改变不良习惯, 如:便秘、打麻将、饮酒、喜浓茶等, 而代之以养花、散步、打太极拳、练气功、听音乐等轻松的社交等, 从而使患者的血压得到较好的控制, 患者的躯体症状得以缓解, 自我情绪得以更好地调整, 愿意更多地参加社会活动。同时, 加强了患者之间的沟通, 使患者学到了更多的自我保健知识, 促进了护患关系的良好发展。
3.2 药物护理相当重要。针对不少患者根据自我感觉随意增减或停服降压药物的现象, 我们要帮助患者建立长期治疗的思想准备, 同时提醒患者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 学会自我观察及护理。经过1年的有效社区干预, 患者基本能坚持合理用药, 无并发症发生。
3.3 患者的家庭应参与护理治疗。通过社区护理干预实践活动, 我们发现患者的家庭、家庭内外环境、家庭人员的重视程度对患者的情绪波动、血压变化影响很大, 所以我们对患者及患者家庭成员进行了健康教育指导, 收获颇丰。
3.4 本次社区护理干预实践活动, 患者和家属都非常重视, 给予了积极配合。说明社区人群已开始理解社区护理, 有了较强的保健意识, 非常渴望能够得到这项服务。
3.5 临床实习护生通过对高血压Ⅱ期患者的社区护理干预, 增长了专业知识, 提高了专业技能以及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能力, 加强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缩短了护理教育与护理临床的差距, 为学生和带教老师的发展搭建了平台。
参考文献
[1]陈希萍, 潘杰, 等.高血压病病人社区护理干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 2008, 22 (5B) :1223.
[2]张旋, 姜小鹰.高血压人群社区护理干预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J].护理学杂志 (综合版) , 2005, 20 (11) :76-79.
[3]邵云峰, 陈洁, 华连琴.高血压社区护理干预方法介绍[J].中国乡村医药杂志, 2007, 14 (10) :69.
[4]王吉耀.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242-256.
社区高血压患者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1年1月—12月118例社区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病例, 其中男70例, 女48例, 年龄40岁~82岁, 平均年龄 (62.23±10.56) 岁;高血压病程3年~26年, 平均病程 (18.45±7.12) 年;退休90例, 在职28例。诊断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高血压病专家委员会确定的高血压标准, 即收缩压≥140 mm Hg和 (或) 舒张压≥90 mm Hg。将118例社区高血压患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9例, 2组高血压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程、血压水平等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社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下列综合护理干预
1.2.1 健康教育讲座指导
举办原发性高血压知识讲座, 让患者及家属了解高血压的康复保健知识是降低危险因素, 防止高血压发生、发展的有效方法, 鼓励患者及家属互相交流经验, 建立高血压患者管理信息系统, 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病情评估, 实施随访管理[2]。
1.2.2 药物干预护理
指导患者应用降压药物时控制剂量, 即逐渐增量, 从小剂量开始;让患者认识到坚持服药的重要性, 能自觉遵医嘱服药;详细告知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疗效, 强调规律服药, 不可自行加药或突然停药;并了解药物的副反应, 当出现副反应时及时报告医生, 调整用药;提醒患者在服药期间防止体位性低血压造成晕厥或跌倒等意外[3]。
1.2.3 饮食及生活行为指导
原发性高血压最基础的治疗方法就是低盐饮食, 患者应尽量食用低脂肪、低盐、低胆固醇以及含有优质蛋白的食物, 戒烟戒酒, 多吃新鲜水果、蔬菜, 以限制食盐的摄入及减轻体重[4]。
1.2.4 运动健身指导
适宜的运动可提高机体抵抗力, 促进血液循环[5], 高血压患者应保持适当的体力活动, 提倡有氧运动。根据个体差异科学健身, 如步行、游泳、慢跑, 一般可在清晨或晚饭30 min后进行, 以不感觉疲劳为宜[6]。长期坚持康复步行, 有助于血压稳定下降。此外, 太极拳、气功等放松运动也可缓解紧张情绪, 促进高血压患者的康复。饮食有节, 起居有常, 按时起床就餐, 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
1.2.5 戒酒戒烟
研究表明尼古丁可以刺激肾脏分泌儿茶酚胺, 高血压患者如果长期吸烟就会加重病情, 引起血管内皮功能紊乱或全身小动脉痉挛。长期大量饮酒可引起血压升高, 有超重肥胖者或高血压家族史都应该坚决戒酒[7]。
1.2.6 心理护理
医护人员应与社区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了解和掌握每一位患者的生活习惯、家庭状况, 在心理咨询以及家访的过程中, 根据患者不同情况给予解释、安慰等心理护理, 以消除或减轻致病性的心理因素以及不良情绪。加强患者自我调节, 保持心态稳定、平和。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充分调动患者的积极性。社区护士应了解患者有关社会因素以及性格特点, 给予针对性心理疏导, 从而提高患者的自控能力。
1.3 观察指标
①服药依从性[8]。②血压控制情况[8]。③高血压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④自我管理。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组患者护理干预前治疗依从性、血压控制情况、高血压知识掌握情况、自我管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 。进行护理干预后随访8个月~20个月, 平均 (13.45±2.33) 个月, 观察组患者服药依从性、血压控制、掌握高血压知识、进行自我管理全部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P<0.01) 。见表1。
例 (%)
3 讨论
近年来, 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呈上升趋势, 由高血压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居所有疾病死亡率的第1位, 我国高血压防治总的特点仍是“三高”、“三低”, 即患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 知晓率低、服药率低、控制率低。因此, 高血压社区防治已被中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列为四大研究领域之一[9]。
社区护理工作可深入到患者家庭, 了解患者的病情, 在日常护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健康教育讲座, 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举办原发性高血压知识讲座等, 让患者及家属了解高血压的康复保健知识是降低危险因素、防止高血压发生、发展的有效方法。鼓励患者及家属互相交流经验, 建立高血压患者管理信息系统, 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病情评估, 实施随访管理[10]。由表1可以看出, 观察组通过药物干预护理、饮食及生活行为指导、运动健身指导、指导戒酒戒烟、心理护理等, 服药依从性、血压控制、掌握高血压知识、进行自我管理全部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P<0.01) 。说明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 效果明显, 是提高社区高血压患者整体治疗效果的有效方法, 值得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观察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效果, 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 118例社区高血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9例, 对照组进行常规社区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健康教育讲座指导、药物干预护理、饮食及生活行为指导、运动健身指导、戒酒戒烟、心理护理。结果 2组护理干预前治疗依从性、血压控制情况、高血压知识掌握情况、自我管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进行护理干预后随访 (13.45±2.33) 个月, 观察组患者服药依从性、血压控制、掌握高血压知识、自我管理等全部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P<0.01) 。结论 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干预, 效果满意, 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高血压,社区,护理干预,效果
参考文献
[1]邓宇, 何坪.重庆市城乡居民高血压病例管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 2011, 14 (1C) :287-389.
[2]Morisky, Green, Levine.Concurrent and predictive validity of a selfreported measure of medication adherence[J].Med Care, 1986, 24 (1) :67-73.
[3]冯莉莎.高血压病的社区防治[J].现代医院, 2009, 9 (3) :152-153.
[4]王子林.社区综合干预1068例高血压病效果评估[J].吉林医学, 2010, 31 (36) :6741-6742.
[5]李秋红, 刘萍.护理干预在社区Ⅰ级高血压患者遵医嘱性影响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 2011, 26 (24) :2288-2289.
[6]冯玲珍.社区护士连续干预对农村高血压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09, 23 (3) :382-383.
[7]李仁芳, 谢银.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状况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 2012, 18 (4) :6-7.
[8]李华萍, 郑翠红, 曾丽华, 等.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测健康水平与自我管理状况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 2009, 24 (2) :75-78.
[9]李燕, 黎顺芝, 谭颖媚.社区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 2008, 15 (22) :2980-2982.
社区高血压患者的干预护理体会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9月—2014年9月60例社区高血压患者, 患者平均年龄 (52.6±11.5) 岁;男28例, 女32例。舒张压平均为 (96.3±5.6) mm Hg, 收缩压平均为 (149.5±8.7) mm Hg。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参与调查。
1.2 护理方法
1.2.1 建立档案
护理人员要为每位患者建立2份电子档案, 一份为健康管理档案, 一份为慢性病管理档案。档案中要详细记录患者的家族史、遗传史、生活情况、血压状况、就诊状况以及服药状况, 所有内容均应真实可靠。同时要记录患者随访情况[1]。
1.2.2 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自行测量血压, 告知测量血压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同时告知患者合适的测量时间。每位患者每日要测量2次血压水平, 若发现血压波动异常, 要及时通知医护人员进行查看。护理人员还要为患者讲解高血压的发病原因、发展过程以及并发症等情况, 让患者进一步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2]。同时告知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 防止患者出现盲目就医行为。
1.2.3 饮食护理
高血压患者在饮食方面要格外注意, 护理人员可为患者制定饮食食谱, 叮嘱患者严格按照食谱进食。高血压患者的饮食原则应该以低盐、低脂为主, 多食新鲜的水果, 尤其要减少食盐的摄入;同时叮嘱患者戒除烟酒。
1.2.4 心理护理
高血压患者多需要终生服药治疗, 部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由于病程绵延而出现各种焦虑、抑郁情绪, 严重影响疾病的控制。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一定的疏导和安慰, 多与患者沟通交流, 根据具体状况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疏导, 帮助其消除负面情绪[3]。
1.2.5 随访护理
护理人员要按时对患者进行随访, 了解疾病控制情况, 同时了解患者生活、饮食、行为等方面的情况。所有内容均要做到一对一的个体化指导, 并叮嘱患者按时来院进行检查。
1.3 效果观察
对患者护理后3个月的血压控制情况进行调查, 了解血压控制水平, 同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调查。
1.4 评价指标
生活质量高:患者血压控制平稳, 心态积极健康, 无不良行为习惯;生活质量一般:患者血压控制尚可, 心态平稳, 不良行为习惯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差:患者血压控制情况较差, 心理波动较大, 仍存在严重的不良生活习惯。
1.5 统计学方法
文中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护理前后血压控制情况比较
患者护理前后舒张压、收缩压比较存在明显差异 (P<0.05) 。见表1。
2.2 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状况比较, 见表2。
3 讨论
高血压对患者健康有着非常严重的影响, 而普通患者对本病的了解程度较低, 多通过就医获得。而高血压本身是一种慢性疾病, 不同的社会、生理、心理因素均会导致本病发生, 因此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不仅能够加强患者对疾病的了解, 同时还能提升患者控制血压的意识, 加强其自我管理意识, 提升患者血压控制程度[4]。此外, 有效的社区护理还能够纠正患者不良生活习惯, 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改善生活质量。
从本次调查结果可以看出, 患者护理前后舒张压、收缩压比较存在明显差异 (P<0.05) 。患者护理前生活质量高的11例, 生活质量一般23例, 生活质量差26例, 总有效率为56.7%;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高的29例, 生活质量一般24例, 生活质量差7例, 总有效率为88.3%, 护理后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护理前 (P<0.05) 。可以认为我院采取的护理干预措施有效, 能够达到控制患者疾病发展的目的。
总的来说, 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在高血压患者疾病控制的管理中具有非常大的作用, 其不仅能够控制疾病发展进程;同时还能够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 改善不良的心理状态[5,6];进而减少不良反应、并发症的发生率, 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 我们认为社区护理干预应该在高血压患者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金岿立, 夏弟明, 王铮, 等.社区高血压患者管理质量控制探讨[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1, 28 (3) :189-190.
[2]冯巧云, 刘丽云.谈高血压患者的社区管理[J].山东医科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26 (4) :28-29.
[3]陈晓华, 傅爱瑛.社区高血压病人的家庭护理[J].中国康复, 2011, 17 (4) :249-250.
[4]蒋银利.社区高血压患者分级管理效果分析[J].大家健康, 2014, 8 (18) :24-25.
[5]胡杨, 罗彦弟, 杨迟达.对高血压患者依从性的社区护理干预方法与疗效[J].吉林医学, 2014, 35 (16) :3647-3648.
高血压社区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我社区2013年1月~2014年6月确诊的高血压患者72例, 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09年基层版) 中的诊断标准[3], 并排除继发性、恶性高血压及伴有严重心、脑、肾功能衰竭者。其中男42例, 女30例, 年龄48~71 (59.3±5.1) 岁, 病程4~18 (9.3±2.7) 年。所有患者均建立个人健康信息档案, 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血压、体重指数、病史、病程、体征、用药情况、日常生活习惯、饮食习惯、运动习惯、联系方式、家庭住址等。将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 每组36例, 两组年龄、性别、病程、血压值、体重指数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不显著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 仅对患者进行常规教育指导, 包括遵照医嘱服用抗高血压药、合理饮食、坚持锻炼等。干预组采用社区护理干预模式。主要内容包括: (1) 健康教育。集中开展高血压防治健康教育讲座, 发放健康教育小册子, 提升患者对高血压疾病的认识, 改善患者对医嘱的依从性, 坚持按时服药。 (2) 上门访视, 指导患者自测血压。进行饮食指导。针对不同高血压患者, 积极开展饮食指导。要求患者尽量控制食盐摄入量, 选择低盐、低脂和易消化的饮食, 多食蔬菜、水果, 控制饮酒、戒烟等。 (3) 心理护理。指导患者树立健康、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鼓励患者参加各类文娱活动, 丰富业余生活。 (4) 帮助患者制订个性化的锻炼计划, 督促患者每天坚持体育锻炼, 增强体质, 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控制和延缓高血压对心, 脑, 肾等重要器官的损害。
1.3 观察指标
在护理干预1个月后, 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 内容包括患者在饮食、运动、用药等方面对医嘱的依从性和不良习惯的改变率, 测定患者血压变化情况, 并从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物质生活状况共4个方面对患者进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
1.4 疗效判定
根据《心血管系统疾病流行病学及防治》[4]中高血压的疗效判定标准。显效:坐位舒张压下降≥10mm Hg至正常范围或下降>20mm Hg;有效:舒张压下降10~19mm Hg或虽未达到10mm Hg, 但已降至正常范围或收缩压下降≥30mm Hg;无效:血压下降未达到标准。总有效率= (显效+有效) /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实施护理干预后效果比较
干预组总有效率为86.11%, 对照组为63.89%, 干预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在饮食、锻炼、用药方面的医嘱依从性和不良习惯改变情况比较, 干预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两组干预后生活质量比较
经过不同护理后, 干预组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物质生活状4个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3 讨论
目前, 对于高血压的治疗主要以居家治疗休养为主, 与在医院接受正规治疗相比, 由于文化水平的差异和经济水平因素, 部分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的认识率、服药率和血压控制水平均较低, 或仅凭感觉服药, 无症时就停药, 造成患者在居家休养阶段易出现病情反复, 从而严重危害心、脑、肾等重要靶器官。因此, 有必要对高血压患者实施以社区健康教育为基础, 营养干预、运动锻炼、心理护理为干预重点的社区综合护理干预[5]。
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 对高血压患者的护理干预工作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社区护理是医院护理工作的延续[6], 对高血压患者开展社区护理干预, 摆脱了传统的短期临床护理工作模式, 后期对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的积极跟踪和访视, 通过宣传教育使高血压患者明确地认识到控制血压的重要性, 并促使他们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提高服药的依从性, 降低并发症的发病率, 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起到积极的作用。
摘要:72例辖区内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 包括遵照医嘱服用抗高血压药、合理饮食、坚持锻炼等。干预组则采用社区护理干预模式。1个月后, 测定患者血压值的变化, 对两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 分别了解两组患者对医嘱的依从性和不良生活习惯的改变情况, 并从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物质生活状况共4个方面对患者进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经过不同护理后, 干预组总有效率为86.11%, 对照组为63.89%, 干预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在饮食、锻炼、用药方面的医嘱依从性和不良生活习惯改变情况比较, 干预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干预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物质生活状况四个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社区护理干预, 可有效降低血压, 改善生活质量。
关键词:高血压,社区,护理干预
参考文献
[1]张文惠, 林柳, 蔡莉莉.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特点及护理[J].河北医学, 2007, 13 (8) :994-996.
[2]高绍红, 钟希文, 邹先梅.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 2014, 21 (2) :144-145.
[3]刘力生, 王文, 姚崇华, 等.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09年基层版) [J].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0, 18 (1) :11-30.
[4]吴兆苏.心血管系统疾病流行病学及防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219-223.
[5]李丽莎.老年高血压病社区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 2006, 13 (4) :892-893.
护理干预:高血压 篇11
【关键词】社区护理;高血压;护理干预;健康教育;临床价值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2-0209-02
前言
高血压是一种在老年人中常见的慢性疾病,该疾病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脑卒中、心肌梗死、心里衰竭等等是主要的并发症,并且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伤残率高。在使用抗高血压的药物治疗之前,收缩压大于等于140mmHg或者舒张压大于等于90mmHg,高血压可以分为1、2、3三个级别。如果收缩压大于等于140mmHg和舒张压小于90mmHg,那么诊断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如果高血压病患者在使用抗高血压药物的同时,其血压即使低于140、90mmHg,这种情况也应当被诊断为高血压。实践证明,对高血压易患折采取正确的社区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高血压疾病的发病率。在本文中,通过对社区50名高血压患者进行了社区护理干预,讨社区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证明了社区护理干预可提高高血压患者降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正文
一、研究资料与方法
1、一般临床资料:研究对象来自于选取社区高血压疾病患者,一共有100个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50例病患者,在观察组里面,男性患者于女性患者分别为35例和15例,平均年龄在于40岁—75岁,患有高血压时间长达3年—9年,收缩压在149—175mmHg之间,舒张压在90—120mmHg之间;在对照组里面,男性患者于女性患者分别为30例和20例,平均年龄在于45岁—79岁,患有高血压时间长达1年—10年,收缩压在152—169mmHg之间,舒张压在90—115mmHg之间。两组在一般资料记录的差异不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具有可比性。
2、研究方法:将社区内的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进行健康教育的同时进行社区护理干预,对照组不给予任何护理干预措施,然后对两组患者的血压进行监测与比较。
方法:(1)病患者档案的建立。护理人员应当每个患者的个人档案进行建立记录,包括:一般的个人资料、具体的诊断结果、常用抗高血压的药物、病史、药物过敏史、高血压的患病情况以及并发症的情况等方面。护理人员固定时间联系病患者,每周一次,上门探访每月两次,病患者发病则会随时出诊。(2)病情的诊断。通过高血压专科的医生对患者在血压等级、体重指标、血脂、血糖、肝肾功能、心电图等方面情况进行综合性的评估,了解每个高血压病患者在饮食、生活方式、心理、用药情况等等,从而根据病患者的具体病情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采用抗高血压的药物进行干预治疗,这些药物为常规的5大类抗高血压的药物。(3)血压的监测。每周定时给高血压病患者进行血压测量2次,同时记录建立血压曲线变化图,每个月进行整理1次。(4)社区护理干预措施。针对观察组的病患者实施了以下的社区护理干预措施:第一点,社区护理人员对高血压病患者进行自我管理的指导,协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模式,改变自身的不良习惯,教育病患者使用抗高血压药物的知识,并且指导病患者定时测量自身的血压,同时记录,以此来促进病患者参与高血压疾病治疗的主动性和对治疗方案的依从性。第二点,社区护理人员给予高血压病患者正确的、科学的、健康的饮食指导。严格限制病患者食用盐的摄入量,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来控制热量、脂肪的摄入,多吃绿色有机蔬菜,戒烟酒,同时采用健康少油的烹饪方式来煮菜。第三点,社区护理人员根据高血压病患者的年龄与体质来建立合适的运动锻炼方案,以有氧运动为主,耐力运动为辅。运动强度不能超过病患者本身所能承受的强度,维持在中强度以下,持之以恒,量力而行,循序漸进。第四点,社区护理人员指导高血压病患者建立积极乐观向上的健康心态,学会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维持心态平衡,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
3、评定方法:显效降压指标:140/90mmHg以下,其显效降压率分别为:稳定(>90%)、基本稳定(75%—90%)、不稳定(<75%)。
4、统计学方法:统计软件采用卫生部心血管研究中心的管理软件,采用t检验和X2检验。
二、研究结果:
1、在干预之前,两组病患者的血压的差异不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在干预之后,两组病患者的血压程度都有所下降,但是观察组的病患者血压下降程度比对照组的下降程度更为理想(P<5%)。
2、从两组病患者的血压稳定性的比较来看,观察组的病患者记录为:稳定的有36例,基本稳定的有9例,不稳定的有5例,稳定性比率为90%;对照组的病患者记录为:稳定的有22例,基本稳定的有15例,不稳定的有13例,稳定性比率为74%。观察组病患者的血压稳定性更高。
三、研究结论:
高血压疾病的发病率在老年人中显得较高,社区护理干预有效降低了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水平。该疾病的发病率和现代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人们摄入过量的脂肪、热量、高蛋白,造成自己身体的负担,营养结构的不合理,大大增加了人们患有高血压疾病的机率,尤其是老年人。社区护理干预通过护理人员对社区、家庭的深入探访,了解高血压病患者的治疗需求,根据病患者的个体差异给予适当的帮助,督导病患者树立起正确的膳食观念,从而预防乃至延缓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生活水平。
结语
社区护理干预可提高高血压患者降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张建凤,李志菊,杨尚真. 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 2000(05)
[2] 张建凤,于卫华,李志菊,杨尚真. 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影响[J]. 护士进修杂志. 2001(06)
[3] 吴立红,许萍. 对冠心病患者社区护理干预的研究[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1(07)
[4] 徐晓红. 高血压病人的社区护理干预[J]. 实用临床医学. 2005(11)
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急症血压的影响 篇12
关键词:护理干预,高血压急症,血压,影响分析
高血压急症 (hypertensive emergencies) 是指在原发性或继发性高血压患者, 在某些诱因作用下, 血压突然和显著升高, 同时伴有进行性心、脑、肾等重要靶器官功能急性损害的一种严重危及生命的临床综合征[1]。本院自2014年1月以来对高血压急症患者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 取得了显著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本院急诊科收治的68例高血压急症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1]关于高血压急症的诊断标准:收缩压≥180 mm Hg (1 mm Hg=0.133 k Pa) 和 (或) 舒张压≥120mm Hg, 并伴有靶器官功能不全, 高血压脑病、颅内出血、急性脑梗死等, 或单纯收缩压≥220 mm Hg和 (或) 舒张压≥140 mm Hg,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 每组34例, 其中干预组患者男40例, 女28例, 平均年龄 (66±13) 岁, 组患者男38例, 女30例, 平均年龄 (65±11) 岁,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差异均无统计学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干预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高血压急症的常规护理, 干预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 主要内容: (1) 心理护理:患者的情绪对血压的具有明显的影响, 不良的负性心理情绪会使血压升高, 加重病情, 护理人员要适时与患者沟通,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疏导; (2) 健康教育:制定高血压健康教育计划、内容和方法, 可以通过讲座、录像和宣传册进行宣传, 向患者和家属介绍高血压的危害和高血压急症的临床表现等高血压相关知识; (3) 饮食护理:高血压患者低盐饮食, 每日盐摄入量不得多于6 g, 戒烟限酒; (4) 运动护理: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爱好制定运动方案, 如散步、慢跑等, 若出现头晕、四肢乏力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停止; (5) 出院指导:高血压患者需要终身服药, 强调按时、按量服药的重要性, 告知患者复诊时间, 以免延误病情。
1.3 观察指标
患者入院时采用江苏鱼跃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上臂式水银血压计测量血压值并记录, 出院前再次记录患者的血压值, 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压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内干预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压对比分析
结果显示:干预组34患者死亡3例, 对照组34例患者死亡5例, 两组患者干预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下降, 进一步分析, 干预组患者干预后血压较对照组患者改善显著,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 讨论
高血压急症包括高血压脑病、颅内出血 (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梗死、急性心力衰竭、肺水肿、急性冠脉综合征、主动脉夹层、子等[1], 临床上主要采用药物治疗, 虽然近年来, 高血压的药物研制迅猛, 对降低患者的血压疗效显著, 但是非药物治疗的护理干预, 成为目前治疗高血压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手段[2]。周雪华[3]等学者研究显示: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急症患者降低血压、改善生活方式、促进身心健康作用显著, 与本研究一致, 通过心理护理、健康教育、饮食护理、运动护理、出院指导等护理干预措施, 患者的血压较常规护理改善更为明显, 血压更接近正常值。
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高血压急症患者的血压, 提高其生命质量, 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高血压联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4:261-263.
[2]刘利峰, 夏鹄, 刘先华, 等.急诊科1361例高血压急症临床分析[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2, 4 (1) :33-34.
【护理干预:高血压】推荐阅读:
高血压患者的护理干预11-04
高血压患者的门诊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08-26
社区干预护理07-21
产科护理干预10-15
护理干预对策05-14
护理干预研究05-19
连续护理干预05-21
延续护理干预06-03
特殊护理干预06-03
延伸护理干预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