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的护理干预(共12篇)
高血压患者的护理干预 篇1
高血压已成为我国老年人多发病, 常见病之一, 药物治疗对高血压的控制是主要的, 但一个人的心理情绪和行为习惯等对高血压的控制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增强患者的心理健康, 提高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 我们对高血压患者在药物治疗同时采取护理干预, 取得满意效果。
1 临床资料
选择2005年5月-2007年4月我院神经内科10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 符合国际统一高血压标准, 男62例, 女40例, 年龄52-81岁。
2 护理干预
2.1 建立干预基础
患者入院后做全面的入院评估, 介绍主管医生、护士及住院环境、医院制度, 倾听患者诉说,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2.2 心理干预
了解患者的认知情况, 进一步发现患者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信念的不合理性, 消除患者消极的就医不合理信念, 使其明确高血压是终生疾病及终生治疗的必要性, 树立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
2.3 行为干预
改善生活方式, 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 (1) 坚持低钠饮食食盐摄入量每天在5g以下, 血压可以明显降低, 同时减少味精及其他调味品的摄入。 (2) 戒烟、节制饮酒戒烟可以减少尼古丁等有害物质对高血压和身体的不良影响, 烟龄长, 吸烟量大的患者逐渐减少烟量直至戒烟。过度饮酒降低患者对抗高血压药物的反应, 可增加脑卒中的危险, 建议乙醇量<20-30g/天。 (3) 注意食品搭配、保持营养需要少食高胆固醇食物如动物脂肪、内脏、黄油等, 多食新鲜瓜果、蔬菜、山芋、土豆及有降压作用的芹菜、枸杞等。 (4) 运动运动不仅可使血压下降, 且对减轻体重、增强体力、降低胰岛素抵抗有利。老年高血压患者以散步、快步走为宜, 不主张大运动量快速跑步、跳跃, 运动频率一般3-5次/周, 持续20-60min/次。 (5) 减轻体重高血压患者体重减少10%可使糖尿病、高脂血症和左心室肥厚改善。可通过适当逐级提高运动量及时间, 改善饮食, 减少糖、脂肪摄入及睡眠调整等方法达到。 (6) 服药指导检测血压为调整药物提供依据。根据24h动态血压变化给药, 看服药到口, 防止老年患者记不清药品名称、剂量导致误服、漏服、多服。 (7) 出院指导坚持服药, 定时检测血压, 饮食起居有规律, 坚持运动。如有不适随时就诊。
3 讨论
通过临床观察明确了护理干预在老年高血压疾病的有效控制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对此类患者进行护理干预, 可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率, 回归健康的生活方式, 药物治疗依从性及高血压的控制明显优于无护理干预患者, 避免或延缓了高血压引起的并发症, 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高血压患者的护理干预 篇2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为高血压病治疗开辟新的途径。方法1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接受临床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除常规药物治疗外同时辅以进行心理护理干预。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血压下降幅度明显超过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高血压总有效率治疗组94%明显高于对照组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基本的药物治疗与常规护理之外,给予心理护理干预能够很好地帮助患者控制血压,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可以有效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心理护理;干预效果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提高和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加,高血压病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我国目前高血压患者已超过1亿人[1]。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逐渐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的模式进行转变,人们开始逐渐重视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社会环境应激因素、心理因素与不良行为对其发病的影响已为现代心身医学所证明。高血压患者近几年有增多趋势,而且已向年轻化发展。现在很多学者也充分认识到,在治疗高血压患者时,不能单靠药物治疗,心理护理的干预治疗也尤为重要。因此,心理护理在高血压的防治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胶州市第二人民医院7月~6月收治的100例高血压患者,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规定的诊断标准[2],全部病例排除继发性或恶性高血压、高血压合并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脑血管意外、肝肾功能衰竭等疾病,且排除无法坚持治疗或不愿参与心理干预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治疗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40~74岁,平均年龄(56.3±3.3)岁,收缩压(167±4)mmHg(1mmHg=0.133kPa),舒张压(103±5)mmHg;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58.2±4.1)岁;收缩压(165±5)mmHg,舒张压(104±3)mmHg。两组患者病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治疗组常规给予降压药的同时给予心理护理;对照组常规给予降压药。治疗组心理护理为1次/d,30min/次,共2周。指导患者掌握和学会应对、减轻心理压力的方法。心理压力,即精神压力。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心理压力过大会降低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致使外界致病因素乘虚而入,而致机体罹患疾病。因此,应指导患者做到正确面对压力;避免在同一时间内做多件事情;目标制定要合理,要有“知足常乐”的心理;量力而行,注意劳逸结合;适当的娱乐,会使心情舒畅;学会主动宣泄不良情绪。
1.2.1保持乐观情绪心理学研究显示,有美好的愿望,充足的自信,积极的信念及顽强的意志是保持乐观情绪的前提。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制定切合实际的目标,善于发现事物的美好面,理智对待生活和工作中的挫折;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广交朋友,积极参加活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睡眠充足。
1.2.2培养稳定心理对外界事物反应适度,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高血压患者应提高自身修养,培养健全的性格,遇到困难与挫折能泰然处之,避免过激反应,切忌感情用事。
1.2.3保持心理平衡做到与朋友坦诚相见;待人宽容谦让;如遇挫折和困难,学会暂时逃避;避免异常行为等。
1.2.4加强人际交往应适当注重自身的仪表外貌,避免过分注意自身缺陷;避免过分谦虚,提高自信心,克服自卑心理;与人交往要诚恳,勿过多责难或要求别人,以免身陷不利的情境中。
1.2.5学会主动关心要学会“换位思考”,他人遇到挫折或困难时,选择适当的方式真心实意地给予帮助。
1.2.6学会并培养幽默幽默是减轻压力的有效方法之一,有助于患者稳定情绪、消除忧虑。培养自身幽默时,要注意丰富知识面;培养审时度势、细致深刻的环境洞察力,只有这样,才能以恰当的比喻、诙谐的语言使人产生轻松愉快的感觉。
1.3观察指标血压的测量要定点、定人,均由同一个护理人员进行操作,从而有效避免了人为因素导致的误差。在入院当天测量的血压为治疗前的血压,测量5次后取平均值,15d后的血压同样是测量5次取平均值。测量的时间点一致,从而有效避免了不同时间人血压的误差因素。
1.4疗效判定标准根据卫生部(现卫计委)高血压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定。①显效:舒张压下降>10mmHg,且降至正常范围,或舒张压下降>20mmHg;②有效:舒张压下降<10mmHg,但已降至正常范围,或舒张压下降10~20mmHg;或收缩压下降>30mmHg;③无效:血压未达到上述有效标准。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经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血压下降幅度明显超过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治疗后高血压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健康定义为:健康不仅是没有身体缺陷,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况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其中,心理健康包括心理活动和心理状态的健康[3]。人的心理是否健康,不仅会影响人对自身健康和生活的感受质量,也影响着衰老的速度。故增进与维护心理健康是护理的重要内容。心理健康(mentalhealth)是指个体心理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能达到的适应与完好状态,心理健康标准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无精神障碍;性格健全;情绪稳定,能应对紧张压力;适应周围环境,能参与社会活动;人际关系良好、和谐,有一定的交际能力;有一定的学习、记忆能力;在职业和生活中,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过着高质量的生活[4]。
高血压患者的综合护理干预体会 篇3
【关键词】 高血压;综合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41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521-02
在静息状态下,动脉压增高到140/90mmHg以上称为高血压,它是心血管系统的常见病,可单独出现,也可与其它疾病同时出现。其发生与遗传、环境、个人饮食习惯等多因素有关,发病轻者无自觉反应,重者可感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眼花,站立不稳,影响健康。本病发生后,需要长期用药维持,漏服、运动量增大、过多饮食肥甘油腻、饮酒等都可引起血压突然增高,甚至导致脑、肾、肝等多器官功能或器质性改变[1],最后死亡。护理干预是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延缓高血压进展,减少并发症的关键,笔者发现综合护理效果更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9月——2013年9月,我科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80例,所有患者符合WHO制定的高血压诊断标准,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组情况得到本院护理伦理会支持。护理组140例,包括男92例,女48例,年龄44-71岁,平均(58.4±0.2)岁,病程0.3-11.3年,平均(4.7±0.5)年,按其分期分类,I期26例,II期84例,III期30例;对照组40例,包括男27例,女13例,年龄50-70岁,平均(54.2±0.3)岁,病程0.2-14.1年,平均(5.3±0.7)年,按其分期分类,I期7例,II期24例,III期9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降压治疗方法相同,对照组常规护理,护理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综合护理。综合护理方案:首先,初患病患者心理脆弱,对疾病有恐惧心理,病程长的患者因为长期对饮食、运动或者其它生活习惯的限制,令其疲惫不堪,对疾病重视程度降低,无论哪种思想对疾病都有影响,所以护士要进行有效沟通,消除负面情绪,让患者充分认识疾病的危害,在日常工作学习中自觉配合,坚持服药。同时,定期叮嘱患者药物的用法用量,以免患者为减少麻烦增加用量减少次数,告知这样做的危害,血压缓慢降低才比较符合生理规律。病程长者的心、脑、肝、肾功能较差,除应用控制血压的药物,还要配合保肝利尿药物和营养血管药物。指导患者制定适合自己的休息时间表和饮食表,日常饮食坚持低盐、低脂,多摄取植物蛋白,戒酒戒烟;日常活动不能过于激烈或强度太大,如起床不应过猛,体力劳动要注意强度,运动以耗氧量小的有氧运动为主,睡眠充足,劳逸结合,并注意控制情绪,避免激动,防止症状加重。定期复查,监控血压,有不适及时就医[2]。
1.3 观察指标 观察入院初和出院时患者的血压情况,服药、运动、饮食等治疗依从性,患者的满意度。
1.4 疗效标准 正常血压为(90-120)/(60-90)mmHg,高血压的临界值为140/90mmHg,治疗依从性以护士对患者的日除观察结合调查问卷为判断依据,评分在85分以上者依从性好,在70-84分为一般,在69分以下者为差,有效率=依从性好率。满意度以出院前一天的调查表进行评定,从护士的服务态度、技术等多方面评定,共20题,每题5分,满分100分,分值高说明满意度高。
1.5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3.0分析结果,计量资料用%表示,计数资料用±表示,组间差异用x2表示,如果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经对症处理和护理,护理组的收缩压降至(105.61±4.85)mmHg,舒张压降至(88.51±5.24)mmHg;对照组的收缩压降至(122.66±5.61)mmHg,舒张压降至(95.22±8.34)mmHg;护理组血压值与正常值更接近,x2值为1.003,1.012,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护理组治疗依从性好86例,一般47例,差7例,有效率95%;对照组治疗依从性好11例,一般17例,差12例,有效率27.5%;x2值为1.102,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 护理组患者满意度评分(92.33±3.25)分,对照组患者满意度评分(72.14±3.33)分,x2值为1.416,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高血压疾病发病率逐年增高,发病年龄向年轻化发展,为了减少并发症,延迟疾病发展,在药物维持或其它有效降压处理外,护理是重要的一项配合内容。针对患者对疾病不够重视,缺乏服药和运动、饮食控制的依从性等问题,进行重点指导,让患者加深印象,由被动约束变成一种自觉习惯,血压得到有效控制,发作几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低,对其它脏器的危害降低,可以使患者对疾病的恐慌减少,增强自信心,利于消除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3]。因为患者依从性提高,所以护理组患者的血压控制状况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血压属于心血管系统病变,一般伴随动脉硬化,心脏射血不全,导致生理机能减退,合并心肌梗塞、脑卒中、肾功能不全等综合性病变,所以对老年患者合理的饮食指导及运动指导,饮食强调低盐,低脂,多维生素,強调控制情绪,运动做到劳逸结合,增强有氧代谢降低体重,几方面配合,血压控制会更好。
总之,综合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有很好的辅助作用,可以延长发作周期,提高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齐秀娟.89例高血压患者的护理干预体会[J].大家健康,2012,6(12):79-80.
[2] 贾江娥.老年高血压住院患者的临床综合护理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3,23(6):175-176.
高血压患者的社区护理干预 篇4
1 加深对疾病的认识
1.1 遗传因素
高血压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 双亲均有高血压且目前血压正常者, 血浆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浓度明显高于无高血压家族史的人。
1.2 体重因素 (独立的危险因素)
超重与肥胖者患高血压的概率是体重正常者的2~3倍。
1.3 饮食因素
长期摄入过多盐和脂肪;低钙、低钾、低蛋白质饮食;长期吸烟、过量饮酒等。
1.4 生活方式和精神
从事需要精神高度集中的工作、长期精神紧张、受噪声或不良视觉刺激、缺乏运动、精神压力大、情绪不稳定、不规律的生活方式等易患高血压。
高血压患者往往不注重自身的病情, 主观地认为只要不发生头晕、目眩等症状就没有问题, 事实上很多时候高血压病情表现得不是十分明显, 没有症状不见得血压不高。另外, 不少患者有“白大褂现象”, 一见医生血压就飙升。因此, 高血压患者最好在家中常备血压计, 每天早晚各测1次血压, 测血压时间最好选在上午09:00~10:00、下午16:00~17:00这两个时间段, 血压波动较大时, 午后可加测1次并做好血压记录, 待血压稳定后可每周测1次。
2 加强心理干预
高血压患者由于长期的病痛折磨, 往往容易丧失对生活和战胜疾病的信心, 进而表现出紧张、焦虑、易激动, 一旦受到外界刺激, 极易引起血压升高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心理干预则是通过与患者沟通, 疏导患者的恐惧、焦虑心理, 帮助患者消除消极的思想情绪, 使患者的心态趋于平和,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因此社区护理人员应对高血压患者详细地询问病情, 主动了解患者的需要, 耐心细致地指导其用药, 协助其完成建档工作, 并要注意电话随访, 和他们亲切交谈, 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2]。另外, 必须使患者及家属认识到, 情绪不稳定会发病, 甚至影响生命, 要主动克服不良情绪, 保持良好心态, 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3]。患者家属应当多给予患者关怀, 多陪伴患者, 以减轻患者的孤独感和对疾病的恐惧感。
3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高血压患者应多注意生活起居, 劳逸结合, 健康教育至关重要。 (1) 饮食干预。限制钠摄入, 高血压患者每天供给食盐2~5 g为宜, 这是因为食盐中的钠离子一方面增加了血容量, 另一方面水钠潴留可使血管平滑肌肿胀、管腔变细, 血管阻力增加, 血压升高。补足钾量, 有些利尿药可使钾大量从尿中排出, 故应供给含钾丰富的食物, 如:龙须菜、豌豆苗、莴笋、芹菜、丝瓜、茄子等。补充钙和维生素C。应戒烟、酒, 忌喝浓茶。 (2) 运动干预。体力活动是独立的降压因素, 具有巩固药物降压效果的作用。很多患者尤其是老年人存在肥胖症, 又担心活动后会使血压升高, 所以活动少, 其实不然。指导患者参加体育运动, 因人而异, 掌握科学的运动方法, 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强度, 劳逸适度, 规律运动, 循序渐进, 贵在坚持, 这样将有利于减轻体重和改善体质, 提高心血管适应能力, 稳定血压水平。因此, 在开展社区高血压运动干预时, 必须采取“建立专业指导队伍”、“完善运动处方”、“加强健康教育”等措施, 提高运动疗法的实际效果。
4 用药干预
药物治疗是高血压治疗的主要手段, 但是有些患者惧怕吃药, 认为“是药三分毒”;有的患者血压平稳后就中断吃药;有的由于经济原因只吃廉价的药;有的则是过于关注降压的速度, 希望药到病除, 如果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时, 往往对治疗过程产生异议, 进而引发焦虑情绪, 抵触治疗。鉴于以上情况, 我们社区护理人员在做健康教育时必须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说明降压的机制和过程, 使他们认同治疗, 严格按照医护人员的指导长期、规律服药, 只有这样才能推迟、延缓疾病的进展和并发症的发生, 从而获得满意的效果。
用药应从小剂量开始, 因为降压治疗时易出现过度降压的副作用, 所以要逐步降压。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突然撤换药, 防止血压反弹, 出现戒断症状。治疗期间如出现晕厥、恶心、乏力应立即平卧, 并取头低脚高位以增加脑部血流量[4]。用药一段时间, 血压降至正常后, 应服用维持量, 老年人用药的不良反应较年轻人高2~3倍, 所以选择用药时要考虑到老年人靶器官受损情况和是否伴有糖尿病、高脂血症等[5]。用药期间指导患者起床不宜过快, 动作不宜过猛, 防止头晕加重;外出活动应有人陪伴, 以防晕倒引起创伤。
5 结论
高血压是一种无法根治的慢性疾病, 发病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人口老龄化逐年上升, 而患者不依从治疗是“控压难”的最重要的原因。在社区和家庭中, 可通过长期的药物及降低危险因素水平和非药物手段, 将血压降至理想水平, 最大限度地减少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损害, 降低病死率。这就要求高血压患者在社区建档后不但要注重其药物治疗, 而且更要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和家庭随访。护士通过系统地、有针对性地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相关知识、健康教育等干预, 不断提高患者遵医行为, 帮助患者了解高血压相关知识和对自我监测血压、定期复查重要性的认识, 有效提高服药依从性[6]。临床实践证明, 良好的社区护理干预是高血压疾病治疗的有效辅助手段, 在治疗高血压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胡永华, 李丽明, 曹卫华, 等.城乡社区高血压患病情况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0, 1 (3) :77.
[2]陆兵勋, 陈光忠, 郭伟新, 等.心理干预配合功能训练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5, 20 (4) :2009.
[3]章琳慧.高血压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2008, 5 (16) :1521-1522.
[4]侯桂芳, 张德明, 赵延新.原发性高血压危险因素探讨[J].中国乡村医药, 2003, 10 (4) :8.
[5]孙彩云.老年与非老年高血压临床特点的对比分析[J].中国老年学, 2005, 25 (2) :28.
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分类干预方案 篇5
一高血压患者筛选
1.辖区内3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每年在其第一次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时为其测量血压。
2.对第一次发现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的居民预约复查,非同日3次血压高于正常,可初步诊断为高血压,纳入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
3.建议高危人群每半年至少测量1次血压,并接受医务人员的生活方式指导。
二随访评估
1、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每年要提供至少4次面对面的随访,填写高血压患者随访记录表。
2、测量血压并评估是否存在危急情况,(1)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
(2)意识改变、剧烈头痛或头晕、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眼痛、心悸、胸闷、喘憋不能平卧及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同时血压高于正常等危急情况之一,(3)存在不能处理的其他疾病时,须在处理后紧急转诊。对于紧急转诊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4)若不需紧急转诊,询问患者疾病情况和生活方式,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吸烟、饮酒、运动、摄盐、服药情况。
三分类干预
(1)对血压控制满意(收缩压<140且舒张压<90mmHg)、无药物不良反应、无新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无加重的患者,预约下一次随访时间。
(2)对第一次出现血压控制不满意,即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或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结合其服药依从性,必要时调整药物剂量、更换或增加不同类的降压药物,2周内随访。
(3)对连续两次出现血压控制不满意或药物不良反应难以控制以及出现新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加重的患者,建议其转诊到上级医院,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4)对所有的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与患者一起制定生活方式改进目标并在下一次随访时评估进展。告诉患者出现哪些异常时应立即就诊。
三服务要求
1、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管理由医生负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应主动与患者联系,保证管理的连续性。
2、随访包括预约患者到门诊就诊、电话追踪和家庭访视等方式。
3、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通过本地区社区卫生诊断和门诊服
务等途径筛查和发现高血压患者。
4、加强宣传力度,并每次的相关信息纳入患者健康档案。
5、考核指标: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率、规范管理率、血压控制率
高血压患者的护理干预 篇6
【关键词】社区护理;高血压;护理干预;健康教育;临床价值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2-0209-02
前言
高血压是一种在老年人中常见的慢性疾病,该疾病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脑卒中、心肌梗死、心里衰竭等等是主要的并发症,并且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伤残率高。在使用抗高血压的药物治疗之前,收缩压大于等于140mmHg或者舒张压大于等于90mmHg,高血压可以分为1、2、3三个级别。如果收缩压大于等于140mmHg和舒张压小于90mmHg,那么诊断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如果高血压病患者在使用抗高血压药物的同时,其血压即使低于140、90mmHg,这种情况也应当被诊断为高血压。实践证明,对高血压易患折采取正确的社区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高血压疾病的发病率。在本文中,通过对社区50名高血压患者进行了社区护理干预,讨社区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证明了社区护理干预可提高高血压患者降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正文
一、研究资料与方法
1、一般临床资料:研究对象来自于选取社区高血压疾病患者,一共有100个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50例病患者,在观察组里面,男性患者于女性患者分别为35例和15例,平均年龄在于40岁—75岁,患有高血压时间长达3年—9年,收缩压在149—175mmHg之间,舒张压在90—120mmHg之间;在对照组里面,男性患者于女性患者分别为30例和20例,平均年龄在于45岁—79岁,患有高血压时间长达1年—10年,收缩压在152—169mmHg之间,舒张压在90—115mmHg之间。两组在一般资料记录的差异不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具有可比性。
2、研究方法:将社区内的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进行健康教育的同时进行社区护理干预,对照组不给予任何护理干预措施,然后对两组患者的血压进行监测与比较。
方法:(1)病患者档案的建立。护理人员应当每个患者的个人档案进行建立记录,包括:一般的个人资料、具体的诊断结果、常用抗高血压的药物、病史、药物过敏史、高血压的患病情况以及并发症的情况等方面。护理人员固定时间联系病患者,每周一次,上门探访每月两次,病患者发病则会随时出诊。(2)病情的诊断。通过高血压专科的医生对患者在血压等级、体重指标、血脂、血糖、肝肾功能、心电图等方面情况进行综合性的评估,了解每个高血压病患者在饮食、生活方式、心理、用药情况等等,从而根据病患者的具体病情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采用抗高血压的药物进行干预治疗,这些药物为常规的5大类抗高血压的药物。(3)血压的监测。每周定时给高血压病患者进行血压测量2次,同时记录建立血压曲线变化图,每个月进行整理1次。(4)社区护理干预措施。针对观察组的病患者实施了以下的社区护理干预措施:第一点,社区护理人员对高血压病患者进行自我管理的指导,协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模式,改变自身的不良习惯,教育病患者使用抗高血压药物的知识,并且指导病患者定时测量自身的血压,同时记录,以此来促进病患者参与高血压疾病治疗的主动性和对治疗方案的依从性。第二点,社区护理人员给予高血压病患者正确的、科学的、健康的饮食指导。严格限制病患者食用盐的摄入量,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来控制热量、脂肪的摄入,多吃绿色有机蔬菜,戒烟酒,同时采用健康少油的烹饪方式来煮菜。第三点,社区护理人员根据高血压病患者的年龄与体质来建立合适的运动锻炼方案,以有氧运动为主,耐力运动为辅。运动强度不能超过病患者本身所能承受的强度,维持在中强度以下,持之以恒,量力而行,循序漸进。第四点,社区护理人员指导高血压病患者建立积极乐观向上的健康心态,学会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维持心态平衡,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
3、评定方法:显效降压指标:140/90mmHg以下,其显效降压率分别为:稳定(>90%)、基本稳定(75%—90%)、不稳定(<75%)。
4、统计学方法:统计软件采用卫生部心血管研究中心的管理软件,采用t检验和X2检验。
二、研究结果:
1、在干预之前,两组病患者的血压的差异不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在干预之后,两组病患者的血压程度都有所下降,但是观察组的病患者血压下降程度比对照组的下降程度更为理想(P<5%)。
2、从两组病患者的血压稳定性的比较来看,观察组的病患者记录为:稳定的有36例,基本稳定的有9例,不稳定的有5例,稳定性比率为90%;对照组的病患者记录为:稳定的有22例,基本稳定的有15例,不稳定的有13例,稳定性比率为74%。观察组病患者的血压稳定性更高。
三、研究结论:
高血压疾病的发病率在老年人中显得较高,社区护理干预有效降低了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水平。该疾病的发病率和现代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人们摄入过量的脂肪、热量、高蛋白,造成自己身体的负担,营养结构的不合理,大大增加了人们患有高血压疾病的机率,尤其是老年人。社区护理干预通过护理人员对社区、家庭的深入探访,了解高血压病患者的治疗需求,根据病患者的个体差异给予适当的帮助,督导病患者树立起正确的膳食观念,从而预防乃至延缓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生活水平。
结语
社区护理干预可提高高血压患者降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张建凤,李志菊,杨尚真. 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 2000(05)
[2] 张建凤,于卫华,李志菊,杨尚真. 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影响[J]. 护士进修杂志. 2001(06)
[3] 吴立红,许萍. 对冠心病患者社区护理干预的研究[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1(07)
[4] 徐晓红. 高血压病人的社区护理干预[J]. 实用临床医学. 2005(11)
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影响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住院治疗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63例, 女37例, 年龄60~85岁, 平均 (64.42±4.36) 岁。病程3~7年, 平均病程4.3年。所有患者诊断均符合WHO制定的高血压诊断标准, 临床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均未发现有任何靶器官损害, 同时排除合并心肌梗死、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心力衰竭、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患者、脑血管意外、肝肾功能衰竭以及不能遵医服药患者、精神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施基础护理。干预组进行干预前调查、心理干预、饮食干预、用药干预、运动干预及血压监测等综合护理干预, 具体如下。
1.2.1 干预前调查:
对100例患者入院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 问卷的内容主要了解病程、是否存在并发症、患者心理状况、服药情况、饮食、运动以及血压变化情况。在全面了解了患者的病情后, 医护人员在入院时对患者详细介绍住院环境、医学规章制度, 与患者友好交谈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1.2.2 心理干预:
老年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 需要终生用药治疗, 患者容易出现焦虑等不良情绪, 长期精神压力和心情抑郁又使患者的病情加重, 还有可能造成不同程度的耳聋、眼花和记忆力下降, 所以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干预对治疗疾病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患者入院时医护人员应以高度责任心、爱心、同情心对待患者, 增加彼此的了解及信任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护关系, 根据每个患者的文化水平、学习能力采用不同的健康宣导方式, 让患者了解高血压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发病时的自救方法等健康知识, 使患者全面了解该病的治疗和预防情况, 使患者学会自我心理调节, 消除恐惧情绪, 避免情绪激动及过度紧张焦虑, 保持心理平衡, 避免情绪激动引起血压波动[2]。医护人员在治疗患者的过程中也应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交流, 使患者家属能够充分理解患者, 家人在日常生活上则给予患者更为周到细致的关心和照顾, 多给予温暖, 多陪伴, 能够耐心的安抚和照顾患者, 帮助患者建立健康、乐观向上、开朗的人生态度, 减轻精神压力, 保持乐观心态, 避免患者中因交感神经兴奋, 儿茶酚胺类物质增多, 从而导致血压再次升高。家人应和患者一起积极配合治疗, 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提高治疗效果。
1.2.3 饮食干预:
老年人味觉功能下降, 口味偏咸, 对老年患者进行合理的饮食指导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有利于高血压患者血压的控制。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饮食要坚持低盐低脂, 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 控制食用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 减少高血压导致的心、脑、肾并发症。老年人在吃饭时应细嚼慢咽, 少食多餐, 勿暴饮暴食, 少食零食及刺激性食物, 要对盐的摄入量进行控制, 每天的摄入量不得超过5g。在日常饮食中患者应注意增加营养, 保证充足的钾、钙摄入, 限制动物内脏及脂肪、鱼籽、甲壳类食物, 多食绿色蔬菜、鱼、水果、瘦肉、豆类食物, 少吃加工过的腌制的食物。在绿色蔬菜中芹菜、油菜、虾皮、蘑菇、木耳、紫菜等食物含钙量较高, 患者应每天吃这些食物中的一至两种, 以此来保证大便通畅, 防止便秘。
1.2.4 用药干预:
目前临床上对老年高血压的治疗没有痊愈的案例, 对于该病的治疗只能靠终身药物治疗来控制血压水平。在治疗的过程中必须让患者和家属充分了解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作用、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用药必须遵循医嘱, 不能自行更换剂量, 建立长期治疗的思想准备。药物治疗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从单药小剂量开始, 遵医嘱调节剂量, 调节必须做到温和、适度, 用药后患者血压改变较快的要调整剂量, 不可随意增减药量或突然撤换药物以及增减剂量和每日服药次数, 用药的最终目的是将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 减少因高血压引起的并发症及死亡。使用药物降压时提倡联合用药治疗, 可以增强疗效, 但联合用药不宜降压速度过快, 幅度不宜过大, 同时患者应定时测量血压的变化以判断疗效, 医护人员根据患者联合用药的情况作出不同的调整。老年人由于年龄的影响容易出现健忘, 家人在治疗的过程中应反复提醒并协助其服药, 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在治疗的过程中患者易出现乏力、刺激性干咳、面部潮红、心率增快、头痛、下肢水肿等不良反应, 当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时应及时就医减少病死率的发生。
1.2.5 运动干预:
适度的运动锻炼有利于血压的控制, 同时还能起到巩固降压效果的作用, 患者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相应的运动计划。医护人员应指导患者科学的运动, 患者可选择做适量的步行、慢跑、骑车、球类、健身操、打太极拳等有氧运动, 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和空腹运动, 以免发生低血糖反应。老年高血压患者在运动降压中应做到坚持, 循序渐进, 不可一次运动量过大, 避免在运动中过度弯腰低头, 以免脑部血流量急剧增多而引起不适, 当患者因过量运动而产生晕厥、恶心等不良反应时应立即停止运动, 并取头低脚高位以增加脑部血流量。患者为了安全起见, 运动时以微微出汗为标注, 做最大心率的70%以下的运动, 并适当的休息以恢复心率正常。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应保持心情舒畅, 坚持长期适度的锻炼, 以提高高级神经活动, 降低血脂, 使血管舒张和血压缓慢下降, 起到提高机体免疫能力的作用。
1.2.6 血压监测:
医护人员在治疗的过程中应教会患者及家属使用血压计测量血压, 以便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随时掌握自己的血压情况, 以应对病情的变化。医护人员在测量血压时应掌握血压的变化规律, 避免因其它干扰而产生的测量结果不准确。医护人员在测量血压时应先让患者休息15min, 避免患者因为运动、进食、情绪激动等均可导致所测血压值偏高。因患者长期患有高血压, 容易造成心脑血管动脉硬化, 因此医护人员在早9:00~10:00之间, 下午16:00~17:00测量能够准确的反应患者在药物作用下的血压水平, 并且每次测量完成后应做好记录, 为医生诊断提供依据。
2 结果
经治疗两组患者的血压均得到了有效控制, 干预组的住院时间和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 具有显著差异性 (P<0.05) 。见表1。
注: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3 讨论
老年高血压为一种特殊的原发性高血压类型, 也是一种终身性疾病, 该病具有发生率高、并发症多、病程长、血压昼夜波动大、致残率和致死率的特点, 目前医学界尚无根治的办法, 治疗的目标是将血压控制至正常范围[3]。高血压本身并不可怕, 诊断治疗都很容易, 但老年人用药依从性差, 不能够坚持治疗, 往往造成心、脑、肾的并发症的发生, 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 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随着现代护理学的不断发展, 全面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治疗老年高血压起到了很好的疗效, 现已被广发应用。我院从干预前调查、心理干预、饮食干预、用药干预、运动干预、血压监测, 六个方面来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很好的改善了患者的饮食和运动习惯, 提高了患者服药依从性, 让患者有信心的积极配合治疗, 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综上所述, 综合护理这种新型的护理模式的积极推行, 有利于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华琦.老年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治疗:循证与困境[J].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9, 14 (3) :168
[2]罗群, 王慧敏.老年高血压病病人饮食治疗依从性的调查分析[J].全科护理, 2012, 10 (10) :875-876
高血压患者的护理干预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3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 确诊为高血压;男78例, 女52例;年龄60~84岁, 平均年龄 (70.5±2.4) 岁;病程8~24年, 平均病程 (15.5±2.4) 年;根据患者就诊时间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 各65例;两组患者年龄、病程、性别等一般资料可参与研究进行对比 (P>0.05) 。
1.2 纳入标准
患者年龄均超过60岁;收缩超过140 mm Hg, 和 (或) 舒张压超过90 mm Hg;排除心、肝、肾等器质性疾病;无精神功能及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患者均知情此次研究, 并签署研究同意书。
1.3 方法
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叮嘱患者按时服药, 定期测量高血压, 合理饮食, 并加强患者心理干预。针对患者的负面情绪, 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若患者存在恐慌、焦虑情绪, 护理人员要与患者积极沟通交流, 需向患者讲解高血压的治疗方法及结果, 使患者认识到若接受有效的正规治疗, 可完全控制高血压, 以此消除患者负面情绪, 使患者可积极配合医师治疗。若患者未重视高血压的危害性, 认为病情较轻无需治疗, 不愿接受正规治疗。护理人员需要向患者讲解高血压控制的重要性。同时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使患者及家属可全身心信任护理人员, 保证护理工作的顺利实施。
干预组实施护理干预。干预组患者在常规组护理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 加强患者的运动。饮食、用药等护理。
1.4 评价指标[2]
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 从患者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生理功能及物质生活因素出发, 每项25分, 共计100分, 分数越高, 生活质量越高。护理满意度:从护士行为、语言、衣着等出发, 由患者评分, 共100分, 满意:≥90分;基本满意:71~89分;不满意:≤90分。血压控制:随访3个月, 患者血压未曾复发。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研究数据, 采用 (±s) 表示计量资料, 以t检验, 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 当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对比:
干预组生活质量评分为 (84.2±5.6) 分, 常规组生活质量评分为 (72.5±3.2) 分;组间对比 (t=3.7458, P<0.05) 。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干预组护理满意率为95.4%, 常规组护理满意率为84.6%, 组间对比 (P<0.05) , 具体数据见表1。
2.3 两组患者血压控制率对比:
干预组65例患者, 血压控制60例, 控制率为92.3%;常规组血压控制51例, 控制率为78.5%;组间对比 (χ2=4.12, P<0.05) 。
3 讨论
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实施护理干预, 才可有效降低和控制血压, 提高患者满意率, 提升生活质量。 (1) 健康教育。护理人员要尽量采取通俗易懂的话语向老年患者讲解高血压基本知识, 注意事项, 相关症状。讲解坚持按时服药的重要性及安全性, 缓解患者恐慌、担心情绪状态, 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患者要采取合理措施, 严格遵守各种注意事项, 保证护理工作的顺利实施。 (2) 饮食护理。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是高盐饮食。因此, 患者治疗期间以及日常生活中, 必须要严格控制食盐的摄入量, 减少食盐摄入量。同时要尽量减少高脂肪食物摄入量, 少食用腌制品。需保持食物的清淡、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菠菜、木耳, 多食用新鲜水果, 保持饮食清淡, 低脂肪, 补充适当的钾盐和钙, 禁烟喝酒[3,4]。 (3)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患者需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早睡早起, 控制饮食。 (4) 运动干预。护理人员需要向患者讲解适量运动的重要性, 采取有氧运动有效恢复患者身体状况, 改善病情。在有氧运动中, 需要严格按照运动方式和原则, 长期适量运动功能。同时患者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 对运动种类和强度进行有效选择。患者可通过打太极拳、慢跑等方式, 坚持适量有氧运动, 以此控制体质量, 采取有氧运动, 控制体质量, 控制血压, 稳定生命体征。 (5) 用药干预。患者需谨遵医嘱, 按时服药, 持之以恒, 每天定期测量血压, 监测血压变化情况, 不要随意停药, 不可随意更改药物和服用剂量, 确保患者血压的稳定性[5]。
在此次研究结果中, 干预组实施护理干预, 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 干预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由此可见, 采用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并且干预组护理满意率为95.4%, 常规组护理满意率为84.6%, 组间对比 (P<0.05) 。干预组血压控制率为92.3%, 常规组血压控制率为78.5%;组间对比 (P<0.05) 。从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 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工作中采用护理干预, 可明显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增加血压控制率, 以此减少医患纠纷, 稳定患者生命体征, 确保生命安全。而在老年高血压护理干预中, 需要完善老年患者的个人资料, 实施有效的心理、饮食、运动护理干预, 同时要加强健康教育, 使患者重视高血压治疗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 从自身出发, 积极控制血压。
综上所述, 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工作中采用护理干预, 可有效控制患者血压水平, 提高患者满意度, 提升生活质量, 稳定患者生命体征, 应用价值高,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万灵菊.护理干预对社区中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J].甘肃医药, 2014, 33 (1) :73-75.
[2]张毅宇.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 8 (1) :216.
[3]林瑞玲.早期临床护理干预对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的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 2014, 7 (2A) :116-117.
[4]高绍红, 钟希文, 邹先梅.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 2014, 21 (2) :144-145.
社区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 篇9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社区高血压患者76例,按单盲随机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采用社区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女18例,男20例;年龄为50~82岁,平均(60.23±5.62)岁;病程为2~20年,平均(10.22±1.28)年;其中4例伴糖尿病,2例伴心脏病。对照组女17例,男21例;年龄为49~81岁,平均(60.29±5.47)岁;病程为2~19年,平均(10.09±1.24)年;其中5例伴糖尿病,1例伴心脏病。排除条件为语言沟通障碍、老年痴呆、精神疾患、听觉障碍及神经疾病者。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用药指导
建立个人档案,包括患者年龄、姓名、联系电话、家庭住址、病情情况等,确保护理有效进行。说明应用药物的相关知识,包括药理作用、不良反应、使用方法和用量等,介绍长效药物与短效药物的应用区别,长效药物每日1次,清晨服用;而短效药物每日3次,叮嘱患者服药时切忌捏碎服用,需整片吞服,确保药效充分发挥[2]。说明用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介绍相关病例,并说明处理办法,使其意识到坚持用药的必要性及重要性。通过电话方式,监督及提醒患者按量、按时、正确用药,定期开展上门指导活动,了解用药情况,观察其健康状态及精神状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改进治疗方案。
1.3 心理干预
加强心理方面的护理干预,向患者说明心理情绪对血压波动的影响,耐心给予疏导和劝导,鼓励其主诉,讲出内心压力及担忧,帮助其分析产生负性情绪心理的原因,不断给予安慰和鼓励,使其稳定情绪,减轻压力,主动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教给患者自我排解压力的方法,包括注意力分散法及倾诉法,可选择向朋友、家属等倾诉,利于血压稳定。定期组织交流会,邀请患者参与,倡导患者在会中相互交流、沟通,借鉴总结经验,增强康复信心。
1.3.1 运动护理
结合个体体质及年龄等,为其选择合适的项目,鼓励其积极锻炼,并说明锻炼运动对血压控制的益处,取得配合。运动可选择体操、散步、太极拳、慢跑及气功等。强度以中等强度为主,体感稍累即可,避免运动过度,需循序渐进,持之以恒,量力而行。
1.3.2 饮食护理
说明均衡饮食的重要性及对稳定血压的积极意义,嘱患者少摄入食盐,逐渐达到每日6 g标准,切忌食用腌制小菜等[3]。少食油炸之品,烹调食物宜炖、烩、煮、蒸,控制热量,多食蔬菜,避免摄入较多脂肪,并限酒戒烟。
1.3.3 健康指导
结合患者受教育程度及疾病认知情况,采取制作手册、宣传栏、知识讲座等方式,展开健康指导,使其正确、科学认识疾病,并树立积极态度,纠正不配合、错误观念,提高疾病认知,提高依从性。
干预前后,测定两组舒张压及收缩压,予以对比。评估两组依从性,组间比较。
1.4 评价标准
依从性评估内容包括坚持用药、适当运动、均衡饮食、血压控制等。差:仅执行1项;良:执行1~2项;优:执行2~3项,或全部执行。依从性优良率=(优例数+良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压改善对比
对照组干预前舒张压(98±12)mm Hg,收缩压(162±11)mm Hg;干预后舒张压(95±14)mm Hg,收缩压(143±14)mm Hg。观察组干预前舒张压(97±14)mm Hg,收缩压(163±10)mm Hg;干预后舒张压(81±10)mm Hg,收缩压(129±10)mm Hg。两组干预前舒张压和收缩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舒张压和收缩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依从性对比
对照组依从性差、良、优分别为6例、14例、18例,优良率为84.2%,观察组依从性差、良、优分别为1例、12例、25例,优良率为97.4%,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当前,社区高血压发生率上升,很多患者长期高血压,需长期用药,研究称,只有患者按量、按时、坚持用药,才能良好控压,使血压处于稳定水平,提高生活水平,减轻疾病危害,减少并发症[4]。
此次研究给予观察组社区综合护理干预,而对照组施以常规干预,结果显示,观察组血压改善较明显(P<0.05)。在依从性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由此证实综合护理干预对血压控制及依从性的较大作用。
综上所述,高血压社区护理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舒小芳,林芳宇.社区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09,8(7):12-14.
[2]谢建秀,陈水琼,叶翠华,等.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当代医学,2013,19(9):119-120.
[3]刘熔雪.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研究[J].临床护理杂志,2012,11(1):18-20.
[4]李燕,黎顺芝,谭颖媚.社区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2):2980-2982.
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影响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5月~2012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6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 其中男32例, 女36例, 年龄75~88岁, 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 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 (P>0.05) 。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及护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 具体操作如下。
1.2.1 心理干预
以一对一的方式实施护理, 责任护士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 消除其不安的心理[3]。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使患者以最佳状态接受治疗。
1.2.2 健康教育
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宣教, 使其了解高血压的致病机制、高危因素、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等, 并使其认识到遵医的重要性[4]。
1.2.3 用药干预
加强对患者的用药, 指导其尽量在每天的6h、14h、22h服用降压药物, 可有效控制峰、谷血压, 维持血压稳定, 避免血压突变引发心血管事件[5]。
1.2.4 生活指导
指导患者学会自我调节[6]。嘱咐其保持充足的睡眠及休息时间, 避免参加剧烈运动或重体力劳动等。如运动中出现胸闷、心慌等现象, 应立即停止运动。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 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遵医行为比较
护理干预后, 观察组的遵医行为显著改善, 且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详见表1。
2.2 降压效果
护理干预后, 两组血压均较护理前显著下降, 且前者下降效果更为显著, P<0.05。详见表2。
2.3 认知水平
实施护理干预后, 观察组认知率为89.8% (44/49) ;对照组认知率为73.5% (36/39) 。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 。
3 讨论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临床综合征, 常伴有糖脂代谢紊乱、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功能性或者器质性变化等, 严重影响患者健康。高血压患者的动脉压增高, 容易引发全身小动脉硬化, 影响组织器官的血供。老年患者由于身体机能下降、抵抗力较弱等, 单纯依靠药物治疗高血压很难取得满意的疗效。研究表明, 对高血压患者实施综合治疗并配合科学合理的系统护理干预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
加强心理干预, 可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 有效避免因情绪波动引起血压变化, 影响治疗效果;实施健康教育, 可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病及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实施用药干预, 可改善患者的遵医行为, 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
本研究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系统护理干预, 并与常规护理进行对比, 结果显示, 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后, 患者的遵医行为显著改善, 对于高血压病及相关知识的认知率显著提高, 且血压显著降低, 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值得推广应用。
摘要:将6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和护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系统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的降压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 患者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以及遵医行为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系统护理干预, 可有效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识知晓率, 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护理干预,老年,高血压,影响
参考文献
[1]王淑文.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睡眠质量、不良情绪及遵医行为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 23 (9) :66-67.
[2]何连华.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 2010, 13 (7) :107-108.
[3]毛云英.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效果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 27 (9) :9-10.
[4]孔令娜, 刘可仪, 周颖清.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疗效影响的Meta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 2010, 21 (13) :1462-1464.
[5]周浩.老年高血压不同颈动脉硬化程度中医证候要素分布特点及其炎症机制的探讨[D].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2.
高血压患者的护理干预 篇11
【关键词】社区;老年高血压;护理干预;效果
【中图分类号】R212.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1-1940-01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加之人们生活节奏及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压病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为提升高血压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本研究通过对社区内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社区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0年2月~8月在本社区建立健康档案的高血压病患者中随机选取280例,将其中自愿接受社区护理干预的140例作为干预组,不愿接受社区护理干预的另14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血压值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患者进行常规降压治疗,并对患者的血压、血糖、血脂、肾功能、肝功能、腰围、体质量指数各项指标进行测量,结合患者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为其制订合理的用药方案。
1.2.2 干预组 在对照组治疗及护理方式基础上,采用健康教育、心理干预、饮食及药物干预、运动干预、不良生活习惯干预等方式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干预期为1年。
1.2.2.1 健康教育[1] 对患者进行有关高血压防治基础知识教育的讲座,内容包括:高血压疾病的病因及临床症状、生活方式与高血压疾病的关系、降压药合理用药常识、饮食及运动疗法的具体措施、血压正常值及波动范围、高血压并发症的预防措施及治疗原则等。
1.2.2.2 心理干预[2] 对精神紧张、焦虑、烦躁易怒的患者,告知其不良情绪与高血压疾病的关系,并对患者进行细致耐心的心理疏导,以保持良好的情绪和豁达的生活态度;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心理护理方案,帮助其保持轻松愉悦、乐观向上的心态。
1.2.2.3 饮食干预[3] 规范患者饮食结构,以低脂、低热量、低盐、高纤维、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主,每日食盐摄入量少于6g;忌食或少食腌制食品,降低脂肪、高胆固醇食物摄入量;并要求患者戒烟限酒,每日饮酒量少于50g。
1.2.2.4 运动干预[3] 根据患者身体状况设计个性化有氧运动项目,如散步、慢跑、健身操、气功、太极拳、登山。
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在社区护理干预前后血压值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前收缩压与舒张压值均无显著性差异;经社区护理干预后,干预组患者收缩压与舒张压值均明显降低,与干预前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干预后收缩压与舒张压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干预前比较,#P<0.05,下表同。
2.2两组患者在社区护理干预前后依从性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遵医服药、監测血压等行为表现无显著性差异;经社区护理干预后,干预组患者遵医服药、监测血压等行为发生率明显提高,与干预前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较复杂,且病程较常,除遗传因素外,紧张、焦虑、恐惧等不良精神因素,以及长期吸烟饮酒、缺乏锻炼、不合理饮食等不良生活方式,亦是导致高血压发病和影响治疗效果的原因。因此,除药物治疗外,心理平衡、合理饮食、适宜运动、病情监测和防治知识教育等亦可成为治疗该疾病的必要辅助手段。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社区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不仅可使患者获得健康知识,还会促使其健康行为的形成,转变其不良生活方式,提升其自我管理能力,从而稳定患者病情、减少高血压并发症的发展、提高其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聂梅.1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社区护理干预疗效分析[J].医学信息,2010,23(7):2184-2185.
[2] 韦素惠.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病人的影响[J].全科护理,2009,7(1):100-101.
[3] 杨静.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6,(11):673-674.
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疗效的影响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中所涉及的研究对象是2011年2月-2012年1月期间, 我院收治的86例高血压患者, 所有患者均符合WHO中规定的高血压症诊断标准[1];其中男性患者46例, 女性患者40例;年龄39-78岁, 平均 (50.16±1.32) 岁;其中Ⅰ级患者26例, Ⅱ级患者60例;按照患者治疗期间所接受的护理干预措施不同, 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各43例, 经比较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高血压分级、病情等方面无明显差异,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的药物治疗, 尼莫地平初始剂量为20~40 mg/日, 每日3~4次, 最大剂量为180 mg/日。对照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常规护理干预,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加强临床护理干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健康教育、用药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等。
1.2.1 健康教育
对患者进行高血压相关知识的教育培训, 使患者了解高血压的发病原因、监测和控制方法等, 并能够做到日常自我护理, 将重要内容印刷成册分发给患者, 使之加强日常学习和了解, 使患者了解常用降压药物的疗效和用法, 能够较好的配合日常治疗[3]。告知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杜绝不良嗜好。
1.2.2 用药护理
告知患者所使用治疗药物的名称、用法、用量、治疗期间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相应的应对措施, 使患者认识到用药治疗的必要性, 增加其依从性。监督患者严格遵照医嘱用药, 不能随意加减药量或改用药品;用药后的最初时间避免长时间站立, 不使用蒸气浴或用过热的水洗澡[4]。
1.2.3 饮食护理
合理膳食, 摄取高蛋白、高钙类的使用, 保证患者的钙、钾、镁等的摄入, 不使用过于油腻、过咸等刺激性食物, 选择易消化的粗纤维类食物, 保持患者的大便通畅[5]。用药治疗期间严禁烟酒[6]。
1.2.4 心理护理
患者的情绪与血压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 生病后患者经常会出现恐惧、紧张等不安心理状况[7], 为此应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 多与患者沟通, 排解其心中的苦闷, 鼓励、关怀患者的日常生活, 培养良好的业余爱好[8]等。使之能够始终保持乐观向上和平和的态度。
1.3 统计学分析
本组研究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均数±平均数表示, 采用卡方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高血压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压情况均发生明显改善, 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 详见表2。
3 讨 论
经本组研究显示两组患者出院时的血压情况无明显差异, 但是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明显,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患者出院后6个月及12个月时, 观察组患者的血压变化优于对照组, 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P<0.05) 。由此可见, 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强对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血压状况, 提高患者生存质量[9]。究其原因主要体现为全面的护理干预能够改良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 科学的运动和饮食规律能够改善患者的血糖和血脂代谢[10], 缓慢降低患者血压。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出院后6个月时血压降至最低点也充分说明这个道理。
综上所述, 在高血压患者治疗期间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用药护理、饮食护理等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 是保证患者生活质量的有效措施,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归真, 柳小英, 张晓秋, 等.从健康查体来提高对高血压前期的认识[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11, 18 (7) :109-110.
[2]刘梓廉, 张冰玲, 王丽香, 等.社区高血压患者的健康促进与干预效果观察[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十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12, 15 (14) :106-107.
[3]沈一同, 孙艳, 王薇薇, 等.基层医院833例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的影响因素分析[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12, 20 (17) :120-121.
[4]邱恒霞, 林海龙, 张静, 等.安体舒通对血压控制平稳的高血压患者左室重量指数及心功能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十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12, 31 (6) :214-215.
[5]谭晓青.应用奥马哈系统构建居家访视流程和记录模式以及访视成效评价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 2012, 10 (11) :215-216.
[6]郜玉珍, 程金莲, 杨志明, 等.对高血压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 2010, 12 (3) :154-155.
[7]李莉.护理干预在预防妇科术后感染的探讨[A].中华护理学会第2届护理学术年会暨全国妇产科新技术、新理论进展研讨会暨全国门急诊护理学术交流会议暨社区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12, 10 (7) :103-104.
[8]王拥军, 张茁, 温绍君, 等.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肿瘤科主任, 欧阳学农, 吴志, 整理, 山东淄博市中心医院骨科, 臧洪敏, 徐东潭, 李月萱.血压控制到多少才理想[N].健康报, 2011, 12 (06) :156-157.
【高血压患者的护理干预】推荐阅读:
高血压患者的门诊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08-26
高血压患者的整体护理11-03
高血压患者的家庭护理10-23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要点08-24
高血压患者运动的误区07-07
高血压患者的饮食治疗07-10
高血压患者的麻醉处理07-25
高血压患者的运动处方09-11
高血压老年患者10-19
妊娠高血压患者09-28